• 沒有找到結果。

靈性、寬恕、自我分化與身心健康之關係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靈性、寬恕、自我分化與身心健康之關係

欲成為完整的個體,靈性為重要關鍵因素之一,若缺乏靈性的觀點,將 無法整合個體的身心靈,邁向完整獨立個體的階段。而以靈性諮商觀點而 言,則是為人們找出更圓滿、充實,且具有生命意義及價值的人生(陳騏 龍,2012)。靈性對於身心健康具有相當的重要性,但靈性是如何影響身心 健康仍是需要整合及探索,並且能對於臨床實務上加以改善及幫助(Hill &

Paragment, 2003;Koenig, 2015)。本研究欲以探索靈性是否透過寬恕及自我 分化進而影響身心健康以及寬恕是否亦透過自我分化影響身心健康?

一、靈性與寬恕

靈性與寬恕的關係存在許多不同的複雜層面,靈性對於寬恕有益,但靈 性是否可能亦會干擾寬恕發生?以助益的層面而言:(一)靈性可以避免落 入負向沉思以及增加對傷害者同理及正向情緒的反應;(二)為了與心中的 神聖對象(Sacred)保持關係而具有較高寬恕他人動機;(三)藉由神聖及 靈性團體的協助,而嘗試開始困難的寬恕之旅;若以干擾的層面來看:

(一)若當受傷者將事件視為是褻瀆神聖時,以外遇為例—若將婚姻視為神 聖象徵,事件將不僅是人與人的關係而已,甚至還包括了靈性的層面;

(二)對於神會有憤怒的情緒出現,更不易寬恕(Davis et al., 2010;

Worthington, Davis, Hook, Gartner, & Jennings, 2009)。以上可知,靈性對於 寬恕可能造成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實徵研究大多數結果顯示靈性與寬恕具有 正相關,即靈性越高越易寬恕(Davis et al., 2010;Davis et al., 2013;Lawler-Row, 2010);Leach 與 Lark(2004)的研究則顯示寬恕他人層面與靈性有 關;陳慧姿(2013)指出靈性亦可預測寬恕。

二、靈性與自我分化

Bowen 曾欲提出第九個概念—超自然(the supernatural),但他認為當時 環境尚未成熟,未能接受此概念,因此並未加以深入探索(江文賢譯,

2012)。而在中世紀智慧(The Wisdom of the Ages)會議中,則結合了 Bowen 的理論與靈性概念。舉例而言,Frost(1998)認為個體與神的關係,

能對於日常生活中緊張的人際關係有緩和的效果;與神接觸的感受亦能降低 情緒的過度依附感(引自 Jankowski & Vaughn, 2009);若以水平和垂直的向 度來比喻:與神的關係就像是垂直向度,與人的關係就像是水平向度,在功 能運作上,彼此互相影響(Rootes, Jankowski, & Sandage, 2010);另一方 面,Ressl(2006)亦主張將延伸 Bowen 理論與靈性概念結合,即個體由多世 代家庭系統之中,轉變為邁向靈性的層面,進而產生重生(Regeneration)觀 點。Jankowski 與 Vaughn(2009)和 Ng(2014)研究結果顯示靈性可預測自 我分化的程度。

三、寬恕與自我分化

在 Bowen 的自我分化理論當中,當個體面對焦慮或是情緒高漲的關係 時,會導致個體採取與他人保持距離、情緒截斷或是融合的方式,而此人際 關係模式似乎與不寬恕他人相似,如同自我分化與不寬恕向度中:情緒截斷 之於逃避、與他人融合之於報復(Sandage & Jankowski, 2010)。

在實徵文獻中也指出:寬恕與自我分化具有相關性(Heintzelman, Murdock, Krycak, & Seay, 2014;Sandage, Jankowski, Bissonette, & Paine, 2016);自我分化與情緒智力及同理心亦有相關(Hill, Hasty, & Moore, 2011),另一方面,自我分化各層面能預測寬恕的負向情緒降低向度

(Holeman et al., 2011)。

四、靈性、寬恕、自我分化與身心健康

然而,靈性、寬恕、自我分化與身心健康的關係又為何?依據文獻中指 出:寬恕為靈性和身心健康的中介變項(Lawler-Row, 2010)、自我分化為靈 性和負向情緒、寬恕和身心健康的中介變項(Jankowski & Sandage, 2012;

Sandage & Jankowski, 2010)。除此之外,靈性亦為寬恕和身心健康的中介變 項(Lawler et al., 2005),自我分化分別為寬恕和正向情緒、寬恕和靈性不穩 定、以及靈性和社會正義的中介變項(Sandage & Jankowski, 2010;2013)。

由以上可知,靈性、寬恕、自我分化及身心健康在整體模式中所扮演多 重角色的複雜度。但實徵研究也多支持寬恕是靈性與身心健康的中介變項、

自我分化是靈性與心理健康的中介變項、自我分化是寬恕與心理健康的中介 變項;惟由於目前大多數研究多採取迴歸模式探索兩兩變項或是三種變項之 間的關係,從靈性、寬恕及自我分化全面性地來探索身心健康的研究則較 少。

中國傳統文化深受儒、釋、道的影響,禪宗稱靈性層次為「佛性」、

「本來天性」等,如「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 自具足……」,可見靈性本自存在,而超個人心理學認為靈性是屬於人的內 在本質,和生理、情緒等一樣的真實,即人的本質是靈性(李安德譯,

1998;易之新譯,2005)。

基於以上觀點,研究者假設靈性為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質,故以靈性做為

研究架構基礎,試圖探討靈性對於身心健康的影響。而人際關係與身心健康 亦相當密切,寬恕程度較高者較易將負向情緒轉變為中立或正向,對傷害者 或事件較能重新架構,自我分化程度較高者,較能區分自己與他人,較不易 因他人的行為而情緒化反應,故寬恕及自我分化提升應皆可有益於身心健 康。

Vaillant(2008)認為正向情緒(愛、希望、喜悅、憐憫、感恩等等)為 靈性的重要元素,讓我們與其他人有所聯結並且體驗神聖的經驗。而此聯結 是否會影響寬恕,較易產生正向情緒,進而影響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愛的 正向情緒,與他人有所聯結,亦或能影響自我分化程度?在生活中大部份能 量不再追求愛與被愛,能將更多的能量用來追尋自我目標,進而促進身心健 康。而寬恕程度較高者,負向情緒的轉變是否能影響自我分化之情緒與理智 系統進而提升身心健康?

立基於目前實徵研究的結果,故研究者提出靈性、寬恕及自我分化會直 接影響身心健康之外,靈性亦會透過寬恕及自我分化影響身心健康,而寬恕 也會透過自我分化影響身心健康的路徑模型,進行此中介模型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