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青少年心理健康之背景因素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青少年心理健康之背景因素

壹、家庭社經地位 一、社經地位的定義

社會經濟地位(Social Economical Status)簡稱社經地位(SES),社經地位 主要涵蓋職業、教育與收入三個層面,三者都是社會階層主要指標之一。研究顯 示,社經地位與個人的價值觀念、社會資本、文化資本、教養方式、教育機會以 及心理健康有緊密關聯(馬信行,1997;黃毅志,2002;Spade, 1991)。McLoyd

(1998)認為,社經地位是社會不平等的結構性表徵,社經地位顯現出一個家庭 在所處的社會之位置,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子女處於不利成長與學習的環境,容 易面臨到較多的挑戰和不公。於是,社經地位作為一個家庭主要照顧者的社會階 級,會影響到子女在各方面的身心發展情形。陳郁安與謝雨生(2016)認為,社 經地位是由社會地位與經濟地位共同組成,社會地位主要由職業與教育程度代表,

經濟地位則由家庭收入代表。蕭佳純(2009)指出,職業、教育與收入三個面向 是具有高低順序,並且多互相關聯。因此,本研究在探討社經地位的影響以整體 概念為主,在測量社經地位時以職業與教育程度作為社經地位的代表變項。

二、社經地位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社經地位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有著正面影響,社經地位有助於降低青少 年憂鬱的程度。Conger、Conger、Matthews 與 Elder(1999)研究家庭經濟壓力 與心理健康之關係,發現到貧窮家庭的子女心理健康確實較差,不過,其點出家 庭經濟狀況並不是直接地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而是因為經濟狀況所帶來的家庭 氣氛不佳,家人之間身處在充滿壓力的氛圍,是造成子女心理健康不佳的主因。

另外,不同社經地位團體有各自的相處與運作方式,也會造成子女的心理壓 力。Cohen(1955)提出文化傳遞理論(cultural transmission theory),意指相同 社經地位家庭的子女會享有共通的文化價值,但遇到不同社經地位的子女時,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會有所衝突。當低社經地位子女進入到以中產階級為主流的學校或班級環境,可 能會出現價值觀、慣習與行為規範之差異,受到老師與同學的排擠和忽視,從而 感受到被孤立無援、缺乏認同,所以產生憂鬱的情緒(王雅倩、陳宛庭,2016)。

張高賓、陳明哲與連廷嘉(2007)以全台灣 2,227 名兒童為對象之研究指出,不 同社經地位學生的憂鬱程度確實有所差異,在憂鬱篩選量表上,低社經地位者在 憂鬱煩躁情緒、無望、自尊及認知功能低、身體抱怨與反應遲滯、品性人際問題 等各個憂鬱症狀上,均高於其他群組。社經地位對於個體心理健康的影響程度,

可能會隨著年紀逐漸提高。研究指出,成人時期社經地位與憂鬱之相關程度,比 起兒童時期來得高,年紀愈大社經地位更容易預測其有較高的憂鬱(del Barrio, Moreno, & Lo’pez, 1997)。李妙純與張雅雯(2014)探討生命歷程社經位置與健 康之關係,發現憂鬱得分由高到低依序為長期社經弱勢、社經向下流動、社經向 上流動、長期非社經弱勢,此結果不僅說明長期處於低社經者的憂鬱程度最高,

也點出生命晚期家戶收入對於憂鬱有較大的影響性。綜合上述,過去研究結果顯 示社經地位會影響個體的憂鬱程度,故本研究假設社經地位愈高,青少年的憂鬱 程度則愈低。

貳、學業表現

一、學業表現的定義

長期以來臺灣青少年在求學階段時,學業表現的影響性不容忽視。宋曜廷、

黃瓅瑩、郭念平、曾芬蘭(2016)指出,台灣學生在中學階段升學壓力非常沉重,

依照國中聯考成績(目前為會考)進入不同的高中職學校,這樣的分流對於學生 生涯發展有著重大影響,許多學生家長無不重視子女的學業表現,期望子女能進 入前幾志願的明星學校。不僅如此,即使升上了高中職,學生們仍需要努力地準 備升大專院校的學測、指考與統測,考試壓力有增無減,學業表現一直與個人的 成就綁在一起,所以探討青少年初期至晚期的憂鬱發展,勢必要納入學業表現。

庭環境與個人狀態對憂鬱更具影響力。Huang(2015)以 43 篇縱貫性研究之 24557 人作為後設分析的研究對象,探討學業表現與憂鬱的關係,結果顯示學業表現與 Zychinski 與 Polo(2012)指出,低收入的拉丁裔青少年學業表現愈佳,憂鬱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度則愈低。綜上所述,過去文獻顯示學業表現與青少年憂鬱程度有關,學業表現 愈佳者的憂鬱程度愈低。因此,本研究假設學業表現愈良好的學生,其心理健康 愈佳,學業表現會降低青少年的憂鬱程度。

参、小結

本節討論社經地位與學業表現之定義與內涵,以及說明兩者對於青少年憂鬱 的影響性為何。社經地位係指學生父母在社會上的階級地位,根據文獻評閱顯示 社經地位與青少年憂鬱為負相關,社經地位愈高、青少年憂鬱愈低,背後的原因 為高社經地位家庭能提供較充裕的資源,成為一種支持性的力量,青少年會有較 佳的生活條件與機會,故減少生活中的壓力因素。相反地,低社經地位者需要面 臨環境中的種種挑戰,壓力因素隨之增加,家庭成員因為經濟壓力呈現低迷的情 緒,難以提供支持,以及接觸較高社經地位者時的焦慮與文化隔閡,都使得低社 經地位者有較高的憂鬱風險。另一方面,學業表現係指學生個人在班級中的排名,

透過文獻討論可知,學業表現與青少年憂鬱為負相關,學業表現愈高、青少年憂 鬱愈低,究其原因可能是由於當學業表現愈佳,代表著個人愈容易受到肯定、支 持,並對於學業掌控感愈高、有較好的自我概念以及對自己付出努力的正向肯定

(補習),降低了「學業」這個壓力源,故減少出現憂鬱的機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