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五節 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性別差異

(蘇曉憶、戴嘉南,2008;Huang, 2015; Zychinski & Polo, 2012),但過去研究多 為單一時間的橫斷面研究,故無法得知學業表現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長期影響為 素所影響(江守峻、陳婉真,2017;Windle, 1992)。由於性別角色社會化的緣故,

男性被鼓勵呈現出勇敢的一面,也較容易被教導積極因應的策略,女性則多呈現 溫柔、感性的樣貌,較少被鼓勵積極因應與正向思考(McLean & Anderson, 2009), 所以與本研究發現女性憂鬱症狀受到教養方式的影響程度較高之現象有高度關 聯,女性傾向於依賴家人故而受家庭影響較深;反之,男性則可能因為邁入青春 期後重心逐漸轉移到同儕朋友身上,從原先的家庭關係改而重視同儕關係,因此 心理狀況受到同儕朋友的影響力愈漸增加(江守峻、陳婉真,201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不同性別在壓力因應上有所差異,但其實性別角色社會 化也會對男性造成壓抑、缺乏情緒接納的不良後果。也就是說,男性較少被鼓勵 表達脆弱與揭露情緒,在評估自己的心理狀態時,很可能由於對自己不夠瞭解(缺 乏自我覺察)、抗拒協助與不願表達真實感受等諸多原因,隱藏了一部分的心理 憂鬱,故比起女性雖然會測量到較低的憂鬱症狀、較不容易受教養方式影響等結 果,仍需要特別留意實際上個體的心理狀態與壓力因應策略。

貳、社經地位與學業表現對於女性青少年憂鬱症狀影響力較男性青少年來得高 研究假設「H8:社經地位與學業表現對女性憂鬱症狀之影響程度高於男性」

獲得部分支持。本研究結果發現,社經地位不能預測青少年男女憂鬱症狀的起始 狀態與成長速率;學業表現能正向預測男性與女性青少年憂鬱症狀的起始狀態與 成長速率,且對女性起始狀態之影響效果顯著高於男性。

因此,本研究結果與文獻評閱大致相符,女性心理健康較容易受到環境的影 響(王雅倩、陳宛庭,2016;Richman et al., 1984; Hong et al., 2005)。過去研究 發現,危險因子對於青少年健康有性別差異,女性會有較高的憂鬱情緒、男性會 有較高的偏差行為(黃昱得,2014;Chen, 2013),也就是說,女性青少年較易 於受環境因素影響而展現出較高的憂鬱程度。陳杏容(2016)認為這是由於性別 在壓力反應的不同所致,兩性面對壓力會有不同的內、外化問題,亦即,女性面 對壓力的反應多呈現在情緒層面,男性則多呈現在行為層面。由此可知,本研究 係探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故女性青少年確實比男性青少年更容易受學業表現影 響其憂鬱症狀,不過在社經地位方面則沒有性別差異的存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