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 、 、 、音樂學科特質 音樂學科特質 音樂學科特質 音樂學科特質

貳 貳

貳、 、 、 、音樂學科特質 音樂學科特質 音樂學科特質 音樂學科特質

Gardner 在 1997 年一場有關公立學校藝術教育未來的辯論中,闡釋道:音樂 智能對情感、精神和文化發展的影響,比起其他智能更甚,音樂幫助人們學習數 學、語言和空間概念,進而組織思想(林珍如等譯,1999)。姚世澤(2001)認 為音樂教育是一種多元化的綜合性教學,它必須是涵蓋生活、學校、社會的整體 性教育,包含藝術素養、生活藝術以及人文素養的教育內涵,其目的在於使人人 都有學習、參與藝術活動的機會。其更在 2003 年指出音樂教育的本質與價值有 以下功能,因此學校有設置音樂課的需要:一、具有發揮個人音樂潛能達到極限 的價值;二、可以提供有系統教學及良好師資;三、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機會和 環境;四、讓每個人都具有藝術的基本素養;五、可凝聚傳統文化,增進民族意 識;六、可配合學校教育目標,達到五育的教學功能;七、可貫徹政府教育政策 的教育目標。以下透過三個不同的層面之探討來瞭解音樂學科之特質:

一、哲學觀點

對於音樂教師來講,去探討一些哲學理論問題是有其必要性,理由有三:(一)

教師在很多時候必須去做決定和行動;(二)教師需成為一位有方向、有系統行 動的指引者;(三)教師需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Abeles, Hoffer&Klotman, 1995)。 不同的哲學觀點在看待事情的角度、期望會有所不同,以下透過三個哲學派典─

理性主義(Rationlism)、經驗主義(Empiricism)和實用主義(Pramatism)來了 解音樂哲學特質:

(一)理性主義(Rationlism)

理性主義的中心論點認為知識是真理中的一個固定行體。畢達哥拉斯

39

(Pythagoras)是音樂教育哲學及科學的歷史創始者,他開啟了宇宙音樂與數學 的視野,認為宇宙的事物均依其簡單的比率調和的,而這些比率決定了音階的構 成並具美感,同時也決定了星空的形式、行星的運行,主導人類生活,他的和諧 概念觀是一種形而上的道德原則。柏拉圖(Plato)承受了畢達哥拉斯的想法,將 科學與哲學的研究定義為「道德的淨化」,他認為哲學為「最高的音樂」,並相信 理想城邦的基礎正在於音樂教育,且其福祉直接受實際音樂狀況的影響。

理想主義者對於音樂是具有極大和持續學習的熱切,從其觀點來看,音樂教 師必須花時間去選擇所要教的音樂,大多數都傾向去介紹「經典」的作品,而非 發展樂團或合唱。音樂教育者重視學生在音樂課中智力的了解,理想主義論者視 教師為學生的模範,因此,教師需避免不適當或懶散的行為,好的音樂教師需熱 中參與學生的問與答。教師與學生都應對其作品有更多的主觀、探索和全面性的 評價,但學習的動力主要還是來自於學生。

(二)經驗主義(Empiricism)

經驗主義論者總是以有趣的角度在看待藝術問題,他們關切的是人對藝術的 理解與享受藝術兩者間的關係。經驗主義者強調學科問題的學習,Whitehead

(1939, p.135;引自 Abeles, Hoffer&Klotman, 1995)指出「為了發展智力,有條 理的知識需求就如同自然食物。」。經驗主義者視教師為教育過程中的中心,教 師主要決定教什麼、如何去教,為學生指引方向。自然經驗主義者相信藝術是自 然存在的,而非藉由加諸在上的意義和真理給予其存在的價值,傾向讓學生不全 然依賴老師去學習,學習方式是學生自己的責任,而非老師。學習的過程應藉由 以下幾個原則去達成(Butler, 1968;引自 Abeles, Hoffer &Klotman, 1995):1. 教 育應符合孩童身心發展;2. 教育應是具愉悅地;3. 教育應是自發的自我活動;

4. 知識的獲得是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5. 教育是為身心達到良好狀態;6. 學習 應強調誘導式學習;教師應同意適度的處罰是做錯事的自然結果。

從經驗主義的觀點來看,大多數音樂教師著重在如何有一個好的樂團和合 唱,進而成為一個好的演奏者,或履行學校課程要求。經驗主義者相信學生透過

40

個別和不同動力的自然發展比被制式化的學習更深具意義。在學齡前和國小階 段,重視的是自然發展;而國高中階段,需要更多的教學方法去應付問題。自然 經驗主義者贊成自我訓練和自我管理方式,他們認為只要學生能遵守規則,那種 學習方式是可能發生的。

(三)實用主義(Pramatism)

實用主義者認為教育是一種歷程,藉由經驗的改造而改善生活。Peirce 認為 知識起源於經驗、實驗方法和實際效果,思想必須與實踐和行為相關。而 Dewey 更提出「作中學」(生活即教育),強調教育不能與生活脫節,提倡啟發式教育,

認為教育應依兒童的生活經驗、興趣來取決於課程,同時他提出五個解決問題的 思維步驟:1. 活動;2. 了解問題;3. 資料的客觀;4. 假設的清楚描述;5. 實 際試驗。對於藝術的價值,Dewey 認為大多數的生活和社會經驗都具藝術性質,

同時也具有實用性。由於言語傳達每天生活的經驗,但藝術所給予和傳達的是言 語以外的意義。藝術傳達人類的經驗,透過對他們價值的了解,使得我們生活的 更豐富。因此,實用主義將藝術置於生活之中心。

實用主義者的音樂教師不同於理想主義與經驗主義者,他們關注學生學習如 何去學習,而非他們告訴學生該怎麼做,教學方式應隨著學生的個別差異(背景、

興趣和能力)而有所不同。實用主義者認為教師並非追求真理和知識中的合作 者,而是從旁去協助學生。學生被教導如何面對不熟悉的音樂,如 1. 看小節和 調號;2. 對於特別的問題、特點和模式去瀏覽;3. 在演奏和唱之前心裡先準備 好。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於成功和有意義的經驗。

另外,為了揭示音樂課程實踐之全面性,音樂教育學者 Reimer(2003)提 出了「七階段式課程模式」(圖 2-2-1)(引自林小玉,2004),階段一乃探討教育 哲學基礎的「價值階段」,屬於「為何而教」的提問層次;階段二乃探討心理學、

兒童發展、研究、學科知識等對教育目標之影響,為「概念化階段」,屬於「教 什麼」的提問層次;階段三乃探討每學年度的課程進度內容與銜接,是為「系統 化階段」,著眼於「何時」的問題;階段四、五與六都是屬於「如何」施行課程

41

的實務面,階段四為「詮釋階段」,是教師對既有的課程內容、教材內容加以解 讀,了解其用意,階段五為「運作階段」,教師將課程付諸實踐,階段六為「體 驗階段」,主要指教師實踐期間的觀察及感受;最後,是影響各階段最深遠的第 七階段,即「期望階段」,指教師在實踐後,省思課程成效與相關人士對課程的 期許。

Why? → What? → When? → How?

圖 2-2-1 Reimer 的七階段課程模式

資料來源︰“音樂教育研究的時代趨勢─課程情境觀”,林小玉,2004,2004 音樂教育學術

研討會─音樂教育研究的時代趨勢與派典實例論文集(頁 73-83)

二、社會學觀點

音樂能滿足人生活中不同的需求,包括情緒的表達、娛樂、審美享受及維繫 社會;社會的不同階層與不同年齡層會影響每個人的音樂偏好與興趣,教師應視 著去了解學生不同的需求。音樂的功能與人類行為具有相關性,透過音樂對個人 或社會之功能,影響人類的音樂行為、興趣與偏好。人類學者 Merrian 提出音樂 具有以下十種功能:(一)提供情緒發洩、表達的機會;(二)提供美感方面的享 受;(三)提供正當休閒娛樂,導正社會風氣;(四)發揮表達溝通的功能;(五)

傳達象徵意義的功能:如歌曲內容、文化意義、人類經驗等;(六)生理反應;(七)

遵從社會道德規範標準;(八)建立社會制度及宗教儀式;(九)延續及穩定社會 文化的功能;(十)凝聚社會的貢獻,具整合團結作用(Merrian, 1964;引自 Abeles,

1.價值 階段

2. 概念化 階段

3. 系統化 階段

4. 詮釋 階段

5. 實際運作 階段

6. 課程經驗 階段

7. 期望階段

42

Hoffer&Klotman, 1984)。

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因為不同信仰、政治、社經及其他文化因素而有 所不同的信念與知識。不同的文化背景會孕育出不同的思想與信念,其形成原因 與民族性、文化標準、大眾品味及各種藝術具有相關性。(Abeles, Hoffer&Klotman, 1984)。音樂是人類的行為,存在於文化背景中,透過音樂對社會的功能,成為 主要的文化構成要素,兼具凝聚性及不朽的影響(Radocy&Boyle, 1997)。

Elliot(1995)在《Music Matters:A New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一 書中將多元文化與社會學的音樂觀點,統整入課程實踐觀的架構中。另外,

Jorgensen(1997)在《In Search Music Education》一書中也描述了在不同社會文 化領域中,不同的音樂實踐(習慣),這些都意味著音樂與社會發展密不可分,

而也因為受實踐哲學的教學影響,使得大家開始重視多元文化形式的音樂活動,

是有意義的人類舉止行為。

音樂社會學主張音樂是一種活動,而不拘限於學校教學範疇;因此,音樂社 會學除了重視精緻的、學院的嚴肅音樂藝術價值外,也同時強調通俗的、普及化 大眾音樂的社教功能。音樂除了反映社會現象,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功 能論」觀點的音樂教育社會學,主張藉由音樂文化傳承以強化社會價值與行為規 範;而「衝突論」觀點的音樂社會學則強調,衝突才是維繫社會進步的原動力,

而不協調的無調性音樂正足以突顯人類與社會間強烈的互動(蘇郁惠,2004)。

三、心理學觀點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學問。音樂審美活動無論是創作、表 演、欣賞都脫離不了心裡的作用;音樂的功能也只有透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作用 於欣賞者的心裡才得以發揮,以下分別說明三種心理學理論(張蕙慧,2004):

(一)實驗心理學

(一)實驗心理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