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音樂治療對 ADHD 兒童之影響及其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音樂治療對 ADHD 兒童之影響及其相關研究

本節分別對音樂治療對於特殊兒童之影響及其相關研究、音樂治療活動對 ADHD 兒童注意力行為之相關研究,茲做說明:

壹、音樂治療活動對於特殊兒童之影響及其相關研究 一、音樂治療活動對於特殊兒童之影響

郭美女(1998)提出利用音樂所具備心理學的功能,運用於身心障礙的兒童,

可以讓身心障礙兒童透過音樂性的遊戲或音樂活動,使其障礙能獲得改善,或維 持不繼續惡化的狀態,且能提供多種感官刺激與反覆練習的機會,促進兒童身心 協調發展,培養社會化的意識,使其更能適應社會環境。

Orff (1984)曾提出音樂對於身心障礙兒童之治療功效有以下幾點(引自 鄧兆軒,2008):促進兒童知覺的發展、增進兒童的記憶力、具有喚起作用、 具 有重複學習的機會、提供充分的刺激對抗殘障兒童偏低的感覺、允許自有的表達 音樂。Saroyan(1990)提到音樂治療對「特殊兒童」的影響,有幫助兒童自信 心的建立、增加表達能力、改善人際關係、促進適應社會行為、注意力的集中及 減輕焦慮等幾個影響。

劉焜輝(1994)認為音樂治療對於障礙兒童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並且可以 達成以下四種與特殊兒童的關聯:

1.音樂與各種感官的關聯:特殊兒童可以透過視覺、聽覺等各感官增進其功 能。障礙兒童的音樂治療,主要之ㄧ就是充分利用利用聲音與音樂的功能,讓他 們去體驗、見、聞。

2.音樂與運動的關聯:透過音樂治療活動提升眼、腳等協調性。

3.音樂與語言的關聯:可透過發聲、呼吸、韻律等使語言基礎更健全。

4.音樂與社會性的關聯:聆聽、參與共同的活動都有助於發展社會性。

莊婕筠(2004)認為下列幾項音樂活動適用於特殊兒童,對於他們的語言能 力、聽覺能力、肌肉協調等知覺能力,會有所提升。就各項音樂活動,分述如下:

1.運用歌唱:可增進語言所需之呼吸及肌肉控制力,並增強語言治療的構 音、語暢、音質等語言問題,也藉由歌詞內容增加詞彙與認知學習。

2.訓練聆聽:增加接受性語言、聲音定位感、聽覺辨別力、聽覺記憶及聽覺 順序感。

3.樂器敲奏:改進精細動作協調能力及手眼協調能力。由注視樂譜增加視覺 追視能力,也藉此改善注意力和集中度。透過樂器合奏可培養對他人的覺察度、

輪流的態度與別人一起合作的能力。

4.律動舞蹈:身體隨著節奏性的律動,可增強對身體部位及其功能的覺察,

幫助發展空間知覺、方向概念、增強大肌肉運動之粗大動作能力、小肌肉運動之 精細動作能力與促進社會互動。

5.即興與旋律創作:可以培養創作力及個人特色,並促進語言與非語言的溝 通能力。

綜合上述學者之研究,可以得知音樂治療活動對於特殊兒童的影響之大。研

究者歸納音樂治療活動對特殊兒童的學習影響如下:

1.增加溝通能力

在奧福音樂教學中,語言是很重要的一部份,應用語文本身的節奏做為教學

設計,能促進語言之表達與溝通。藉由音樂活動可提升口語表達、聽覺理解能力 與注意力,開啟與人溝通的管道。

2.促進知覺發展,發展學業、認知能力

奧福音樂治療活動提供多種感官刺激與反覆練習的機會,如:節奏、歌唱、

旋律、聆聽音樂、演奏樂器等活動,以此作為學習活動的基礎,除了可以提升語 言、聽覺、肌肉協調等知覺能力,亦可幫助其他概念之學習。

3.促進身心協調發展,培養社會化能力

奧福音樂治療提供多種感官刺激與反覆練習的機會,可以幫助穩定情緒,產

生自信與滿足感。同時在活動中,也能達到促進兒童身心協調發展,培養社會化 的意識,使其更能適應社會環境之功能。

二、音樂治療活動應用於一般或特殊兒童之相關研究

音樂治療在特殊教育領域應用廣泛,舉凡自閉症兒童(陳玉玫,2005;顏惠

君,2007;)、聽覺障礙兒童(簡子欣,2005)、身心障礙兒童(楊甘旭,2004;

詹乃穎,2005)、ADHD兒童(康恩昕,2004;陳宛汶,2004;鄭立群,2004;孫 佩雯,2008)、智能障礙兒童(柴蘭英,2003;陳宣蓉,2003;張玄宛,2006)、

多重障礙兒童語文學習(吳璇玉,2001)及攻擊與人際關係(林素秋,2003),

應用在發聲練習、聲調覺識、社會技能、自我概念、情緒問題、行為困擾、適應 行為、人際關係、口語表達或注意力上皆有正向的成效。而研究者整理國內音樂 治療應用於一般及特殊兒童之相關研究如表2-8:

表 2- 8

研究者

研究者

研究者

研究者

但在對於特殊兒童所運用的治療方案中,我們看到奧福音樂治療的運用(孫佩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由上述研究可以發現,透過奧福音樂治療活動介入後,均能有效提升研究對 象之學習成效或注意力。

根據表2-8及表2-9,目前國內音樂治療運用於ADHD 兒童之相關研究並不 多,研究者整理相關研究(孫佩雯,2008;陳宛汶,2005;康恩昕,2005;鄭立 群,2005)如下:

孫佩雯(2008)應用奧福音樂治療活動,採用單一受試法至 A-B-A’ 撤回設 計,對兩位國小普通班ADHD 兒童為研究對象,探討奧福音樂治療對國小ADHD 學童注意力教學之成效。研究結果顯示,選擇性注意力及持續性注意力皆獲得提 升。

康恩昕(2005)應用團體音樂活動,配合奧福音樂教學法,使用非參與式觀 察、非正式訪談,輔以量化和質性之描述性資料,對兩位 ADHD 幼兒進行個案 研究,探討團體音樂活動對其注意力行為之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兩位個案於團 體音樂活動後其不專注行為之發生次數及發生頻率百分比皆低於團體音樂活動 前測,表示其選擇性注意力、分離性注意力及持續性注意力皆獲得提升。

陳宛汶(2005)設計一系列音樂輔導課程對五位 ADHD 學童及三位正向力 學童,採單組個案實驗研究前、後測設計,進行十二次的音樂輔導小團體活動,

以了解音樂輔導活動對 ADHD 學童生活適應之成效。研究結果發現,參與的個 案在人際關係、活動適應、溝通能力與團體適應方面,皆有顯著提升。

鄭立群(2005)以發展性音樂治療針對兩名國小低、中年級 ADHD 兒童採 單一受試實驗設計之 ABA 倒返設計,探討發展性音樂治療對 ADHD 兒童持續 性注意力與選擇性注意力的成效及類化情形。結果顯示:兩名 ADHD 兒童的持 續性注意力與選擇性注意力皆有明顯改善,也獲得立即保留優於長期保留的成

效;還習得相關的音樂能力,並建立自信心。

由上述研究可知,奧福音樂治療運用於國小 ADHD 學童注意力教學,均可 減低不專注行為的發生,進而提升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