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音樂即興教學

一、 音樂即興的意義

音樂即興是音樂創作的一部份,透過適當的創作教學,能激發出學生本身的創 造力。以下先針對創造力、創作、音樂創作與音樂即興這些部分加以敘述說明。

(一)創造力

教育部(2003)推動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對藝術課程的基本理念作了一 番說明:藝術以其專門的術語,傳達無可言喻的訊息,提供非語文的溝通形式,

進而提升人們的直覺、推理、聯想與想像的創意思考能力,使人們分享源自生活 的思想與情感,並從中獲得知識,建立價值觀。也就是說,藝術課程對於開發人 們的創意思考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此外,心理學教授 Mihaly 於論著《創造力》中對創造力的重要性,也做了 以下的描述。「人類基因的成分有 98%與猩猩相同……若非創造力,人之異於猿 猴者幾希?」,這段話指出創造思考的重要性。人類文明的起源與延續,可說和 創造力息息相關,小至個人問題解決的能力,大至科技的發展、社會文化和企業 組織的改革與創新,皆與創造力的發揮有關(杜明城,2006)。因此,創造力就 像其他高層次認知能力的研究(如:智力),是個相當複雜且抽象的研究課題,

不論是定義與內涵、測量的方法與技術、發展與培育、組織創新與文明的發展、

社會文化因素和環境因素對其發展的影響等等,每一個議題皆引起廣泛地研究與 討論。

而對於「創意思考能力」一詞,即所謂的創造力之定義有許多不同的闡述。

王溢嘉(1988)提出創造應是「將新東西導入存在的過程」,整體而言,創造可 為賦予任何事物前所未有的新義或以前人所未有的新鮮方式來看任何事物。創造 需歷經三個過程:首先為高度的知覺,能從周遭世界中辦認出他人可能忽視的有

意義事物,其次為應用有意義的方式將所觀察到的事物串聯起來的能力,最終為 運用這些觀察,導出新結果的勇氣。

施建農(1995)認為創造力乃一種智力活動的表現,當以現有知識和經驗為 基礎,經過一定的智力活動將之重新組合和獨特加工而在腦海中形成新產品的形 象,隨後經一定的行動使之成為新產品。其不僅受到個體所在環境的影響,很大 程度上取決依賴於個人的個性。

Runco(1996)則明確指出個人的創造力為建議個體運用本身的能力將感受 到的客觀世界轉換成具獨創性的解釋。

Mayer(1999)回顧多位研究專家對創造力的定義後指出創造力具有兩項公 認的主要特徵:一為新穎性(newness)或獨創性(originality),另一則為適當性 (appropriateness)或有用性(usefulness)。

Guilford(1956)標明創造力的特徵有:流暢性(fluency)、靈活性(flexibility)、 原創性(originality)。而 Gardner(1963)在自我復原(Self-Renewal)中引用四 項個人創造力的特點為:開放性(openness)、獨立性(independence)、靈活性 (flexibility)、在經驗中找尋能力的順序(the capacity to find order in experience)。

整理成表 2-2-1 如下:

表2-2-1 各學者對「創造力」一詞的定義

(independence)、靈活性(flexibility)、在經驗中找尋能力 的順序(the capacity to find order in experience)。

Runco

點來說,創新亦指不同於現存形式的任何新思想、行為或事業。而「創造」意 指個體從事某類極具獨特性的活動;或者在該活動的過程中所具有的開創新意 的表現。如:藝術活動。因此,故意模仿一些已經存在的東西,例如:製作一 個精密無誤的繪圖複製品並非屬於創造行為。

范儉民(1980)指出所謂創作性是一種不固守在既成的觀念中,以彈性的 態度想出新的解決辦法的能力。

Vaughan (1973) 確認了創造行為的四個階段或稱為創造力的構成要素。四 個階段及其內容分別為:(1)獲得性或預創性,即獲得且吸收基本的資訊與技 能、(2)結合性,在此階段意見紛歧的構想會開始顯現、(3)發展性,藉著眼 光及直覺帶來更重要且寶貴的新構想和產品、(4)協同性,即個體的創造成果 及社會的渴望及需要相互結合所衍生的作用。Farnham-Doggory(1972)也列出 了三個層面於創造之過程,依序為一個次序的直覺、結合性的演奏及自我測試、

排序的風格。

(三)音樂創作

然再從創作的部份衍伸到音樂創作,即音樂創造力。音樂創造力常被視為 等同於音樂創造性思考(creative thinking)之能力(Webster, 1990)或創造性問 題解決(creative problem-solving)之能力(Feinberg, 1991)。音樂創造力為當個 人被賦予音樂上的問題解決任務時,能展現一定程度的思路之流暢性(fluency)

、變通性(flexibility)、及精密性(elaboration)等。其內涵一般被認為展現於音 樂創作中的編曲、作曲、即興與分析能力上。

藉由 Webster(1990)所描述創造音樂思考的形式(圖 2-2-1),可說明技 術、狀態和不同的思考程序的相關性。由此表中顯示創造力對音樂而言是很複 雜的過程。

圖2-2-1 Webster 創造音樂的思考模式

(資料來源:“ Creativity as creative thinking,” by P. R. Webster, 1990,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78(9), 22-28.)

Hickey 及 Webster(2001)於「音樂的創意思考」提及創造思考的訓練有 鼓勵與刺激學生的效果,亦可激發出更多的音樂創意與想法。提出了四點引導 創造思考的步驟,此四步驟會不斷地循環,直到學生做出一個好的作品,分別 為(1)準備構思階段:本階段為累積素材的階段,亦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的 過程,目的是為之後的創作做準備。(2)思考階段:對於所欲創作的作品做思 考,為往後的創作避免不必要的錯誤。思考對於音樂教學是相當重要的,是該 被提倡與鼓勵的,因為思考會讓創作更趨於完美。(3)解釋階段:就音樂而言,

一瞬間所產生的啟示或許就能創作出完美的旋律,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要 忽視任何一個創作的想法,因它或許就是好作品的構思。(4)確認階段:此為 創造思考訓練的最後步驟,就是將先前已準備好的想法、創意以及素材,全部 試驗於所欲創作的作品上,藉以證明訓練的成果。

雖然音樂創作的過程很複雜,但音樂創作活動的意義卻是極為重要的,也 就是要讓孩子在音樂裡,給予好好表現自己的機會(范儉民,1980)。因為學生 們的本質皆擁有無窮的創造力,創造力對學生的價值應是被允許,鼓勵其使用 自己音樂上的想法去創造音樂和展現自我,生命中就能獲得充實的經驗(Abeles, 1994)。Gardner 亦於 1983 年的多元智能理論中指出,每位學生都有不同的潛能 和各自擅長的智能,其創意表現也因而展現在不同的領域。當應用多元智能之 學習架構,培養每位學生在其智能上擅長的創造力,進而產生團隊創造的經驗 (吳靜吉、丁興祥、邱皓政等,2002)。

(四)音樂即興

對音樂創作有一定認知後,將方向導回到音樂創作的即興部份來探討。首 先,針對音樂即興教學之「即興」一詞先作說明。「即興」乃在無預先準備的情 形下,個體接受某種刺激誘發出立即性之一連串表現活動。它是屬於主觀性的 表現,完全取決於即興者本身的認知(胡慧芳,2003)。且即興為沒有準備就 即席製造出旋律與節奏,是情感臨時的音樂反射,是及時的、複雜的表演及作

產生的創意、靈感及情緒,透過樂器表達其樂念,完整的呈現具體連貫性的樂 曲,而打動聽眾的心。

根據「西洋音樂百科全書-牛津音樂辭典」中,Michael(1985)對即興 的解釋為臨場的創意演奏,也就是沒有任何寫好或印好的譜,但也不是憑記憶 演奏(葉綠娜,1996)。可知即興本質上屬於一種建築式之創作行為,能消除學 習的不變性,令學習趣味化,同時亦能加深其他相關領域的學習。洪秀錦(1998)

吳榮順(2000)指出即興是一部份或是全部的音樂即席創作的演奏行為。蔡振 家(2001)亦提出即興可以是演奏者瞬間的音樂創作,也可以是在既存的音樂 模式中加以裝飾的部分。Fitzsimonds(2002)則提出即興是屬於演出者自身創 造力及靈感的抒發。

Barbara(1994)指出即興是最初的一個創造活動。亦是一種不自主的創作,

將內心想法帶到外在世界。總而言之,即興是為了表達出內心世界的情感、想 法和需要等而創造出不同的形式作品,進而以這些充滿內容的作品和外在世界 連繫並給予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此,將各學者對「音樂即興」的定義整理成表 2-2-2 如下:

表2-2-2 各學者對「音樂即興」一詞的定義

實驗性(experimentation)、(3)正式的特性(formal properties)。但在Prevel(1979)

研究中提出不同之觀點,該研究指出學生音樂產出的原動力是在七歲,與年齡

無關。Kratus(1991, 1996)的研究發現,即興像是很多不同發展且有序列的行 為,主要可分成七個階段:(1)探索(exploration)、(2)過程(process-oriented)、

(3)產出(product-oriented)、(4)流動性的即興(fluid improvisation)、(5)

建構式的即興(structural improvisation)、(6)具有風格的即興(stylistic improvisation)、(7)個人化的即興(personal improvisation)。且學生即興的導向 隨著年齡而改變,大約在九歲時,學生即興的旋律變得有意義且較有節奏和架 構的組織。

總之,音樂即興的活動價值在不同階段的創作過程中,能使創作人專心地 思考如何表現出個人意念的聲音與音樂的章法,進而將音樂學得更好。

二、 音樂即興教學的論述

瞭解音樂即興教學對啟發學生的創造力之後,再針對音樂即興的教學的內涵與 重要性逐一說明。

(一)音樂即興教學的內涵

個人的創造力通常在早年就會表現出來,並且可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王 溢嘉,1988)。洪秀錦(1998)指出,當演奏者擁有即興能力時,便能透過即興 而表現出個人的音樂品味與創意,因即興乃一項個人即時音樂情緒表達的工具

。吳舜文(1998)強調頑固音型是帶領學生進入多聲部音響聽力的最佳途徑,

同時藉由即興的頑固音型創作,也能培養學生敏捷的反應能力。林朱彥(1988)

於「達爾克羅采與幼兒音樂節奏教學」中論及創作能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於「達爾克羅采與幼兒音樂節奏教學」中論及創作能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