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將探討顧客滿意度的相關理論及研究,分為「顧客滿意度的定義」、「顧客 滿意度的衡量構面」及「顧客滿意度的相關研究」。

一、顧客滿意度的定義

滿意度一向是測量人們對於工作、產品、生活品質或各項服務品質等各方面想 法及看法的研究工具,是一項非常有效的衡量行為指標。李孟學 (2004) 指出最初 顧客滿意度的觀念是應用於汽車產業中,至今已成為服務業獲得競爭優勢的最佳利 器。在現今講求「顧客導向」的時代,顧客滿意度莫不受企業重視,視為核心競爭 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最高管理階層皆以顧客滿意度為目標,確保顧客的需求能被 重視並且能被達成。

Engle, Blackwel, 與 Miniard (1986) 認為顧客滿意度有下列的重要性 (引自林 忠穎,2009,p15):

(一) 影響再購意願: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滿意在期望之上,就會形成正面的滿意 評價,進而產生再購的意願。對業者而言,留住舊顧客比吸引新顧客可節省更 多的成本,達到更多的利潤。

(二) 品牌形象形成:顧客於消費後形成的正面滿意評價,會產生正向的口碑宣傳,

這部分是企業吸引新顧客的最佳宣傳方式;反之,抱怨的顧客,除了本身終止 消費外,也會影響新顧客的消費。

滿意度是顧客的一種主觀的情感反映,顧客對產品或服務所產生的認知結果與 事前的期望的差距做比較,若期望低於認知結果,則感覺愉悅滿意;反之,會感覺

抱怨不滿意。本研究整理顧客滿意度的相關定義,如表 2-4 所示:

表 2-4

顧客滿意度定義一覽表

研究者 (年代) 定義內涵

Oliver (1981) 主要來自事前的期望與事後的服務不一致所產生的心理情緒。

Engel, Blackwall, 與 Miniard (1986)

消費者使用產品之後,對產品的績效評估與購買前的認知是否 有一致性,若產品績效高於購買前的認知,則感覺滿意,反之 則不滿意。

Cina (1989) 顧客滿意度是消費者的期望與被提供的服務經驗的配合,當感 受到的服務經驗未達期望時,就會產生失調的感覺。

Zeithaml 與 Bitne (1996)

認為服務品質、產品品質、價格、情境以及個人因素等皆會影 響顧客滿意度。

Kotler (2000) 是指一個人感覺到的愉悅或失望的心理程度,是對於對產品功 能的知覺與原先的期望,兩者比較之後形成的。

游宗仁 (2002) 是顧客服務前的期望與實際接受服務後的比較,是由顧客主觀 評斷後所產生正面或負面的感受。

陳瑞辰 (2008) 是顧客對服務的期望與實際使用後的認知相互比較的一種結 果,如果其結果不如期望,顧客會產生不滿意的感覺;反之,

其結果符合或高於期望,顧客將會感覺滿意。

陳林鴻 (2009) 顧客的主觀認知,是顧客消費前的預期心理被實現或超過後的 滿意誠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補充整理自“服務品質、關係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之關係-以臺北市 市民運動中心為例”。陳林鴻,2009,(頁 38-39)。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綜合上述定義可知:滿意度是主觀的認知,是一種心理感受,是顧客接受實體 的產品或無形的服務後,若該產品或服務符合顧客需求或超過其期望水準 時,顧客

會感覺滿意;反之,顧客會感覺不滿意。對業者而言,顧客滿意度是永續經營的重

表 2-5

表 2-6

表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