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飲食文化與華語教學相關的論文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飲食文化與華語教學相關的論文

中國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民俗文化豐富多采,而語言 是紀錄和描述文化的主要媒介。語言是也文化的載體,學習語言的 過程也是學習文化的過程,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對中國人來 說,飲食佔有重要的地位,在民以食為天的信念之下,飲食文化語 言建立了大量的知識,反映了民族風俗習慣的全部圖景。

方虹婷(2006)49的研究報告指出飲食文化是由物質基礎和飲 食基礎建立起來的。物質基礎包含了食料的生產和各種廚具餐具的 生產;飲食基礎則分為兩大類食品製造類和烹飪類。然而本研究認 為這些都是屬於已暴露的物質文化也就是之前顧嘉祖 (2002)提 到的「公開的文化層」。但是隱蔽的文化層也就是價值觀念,飲食 文化的內涵,更是重要,它是文化的深層內核。在中國,有很多政 治家兼美食家,例如“伊尹,呂不韋等等。他們特別善於烹調原理 用於政治運作,用烹飪為隱喻,來表達政治或哲學的內容。因此從 飲食文化中的語言文字運用,可以了解中國人的價值觀。也可以說 飲食文化對漢語的影響很大。

聞夢宇(2017)50淺談了三個中華飲食文化的特點:

(一)風味多樣-因為地理區域的不同,形成了許多不同的菜色風 味。例如:四川人愛吃辣,所以菜色都含有辣椒;廣東人愛吃甜,

因此飯後常常有吃糖水的習慣。

(二)講究美感-中國烹飪不僅講究口味,也在乎外觀的美感。菜 色的顏色搭配和設計給人視覺上不同的享受。

(三)食醫結合-隨著時代的改變,中國人不單單只是為了吃而填 飽肚子,更是在乎飲食是否營養和健身。中國人利用食物的原料藥 用價值,做成各種美味佳餚,因此現代的烹飪技術與醫療保健有密 不可分的關連。

49方虹婷(2006),〈非飲食華語課程教材設計-兼論網上輔助活動建構〉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頁 29。

50 聞夢宇(2017),〈淺談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與特點〉,《中文科技期 刊》,2017 年第二期。

常敬宇(1995)51以飲食文化內涵來看,歸類了飲食文化詞 語,他分為四大部分:

1. 漢菜的烹調及有關詞語

(1)烹飪的調料及詞語52

(2)加工方法及詞語53

(3)烹飪方法及詞語54

(4)與烹調有關的詞語55 2. 漢菜名稱的由來及含義

(1)漢菜的八大菜系

(2)漢菜的命名藝術56 3. 與食味有關的詞語 4. 與吃有關的詞語

(1)與吃相關的動詞、形容詞及其詞組

(2)與炊具、餐具有關的詞語

(3)與吃、喝有關的熟語

(4) 與飲食習慣有關的詞語

中國人有句俗語「民以食為天」,經過時間的累積,中國人 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它涵蓋了多元的特色,例如材料的選擇、

刀法的運用、五味的調節,火候的拿捏和健康的要求等,在不斷的 經營下,飲食自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套系統。還有,自古漢族把飲食 文化同社會文化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所以中國飲食文化具有多種社

51 常敬宇(1995),〈漢語詞彙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35-138。

52 指調味料,如:油、鹽、醋、糖、酒等。

53 指刀工,即是用刀切菜的方法,和將食材雕刻成各種花卉或動物的藝術花樣。

54 常見的方式有蒸、炸、烤、烹、煮等。

55 以烹調術語為比喻的詞語,如:欠火候、炒冷飯等。

56 命名的方式有以下幾種:以人定名,如:東坡肉。以地點定名,如:北京烤鴨。以 色定名,如: 翡翠白玉(菠菜炒豆腐)。以容器定名,如:砂鍋豆腐等。

33

會價值,譬如:祭祀價值、儀禮價值和生存價值等。我們可以經由 語言文字的使用,從飲食文化中所披露的特點,了解中國人的價值 觀。

還有,魏威(1996)57將中華飲食文化對漢語詞語的影響進行了歸 納:

(一)

1. 飲食文化對當今日常用語的影響

對日常用語的影響有「炒魷魚」,又引申為「炒股」或「炒匯」

等。“炒”這個字,是中國最普及的烹飪方式,藉由“炒”這個 字,表現成倍增值的東西。還有,在形容人的性格方面有「老油 條」這樣的日常用語。

2. 飲食文化對成語的影響

例如:成語中的「投桃報李」、「藕斷絲連」等都涉及到食物的名 稱,並以借用或比喻的方式,來表達意義。

3. 飲食文化對歇後語的影響

對成語和歇後語的影響,有「咬文嚼字」、「雞蛋裡 t 骨頭-意指 硬找麻煩」或「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等。

(二)

1.與飲食動作方式有關

例如:「吃老本」比喻依賴原有的知識 、本領或功勞來過日子,借 助這個“ 吃” 來表示語義。

2.與食物本身的名稱有關

例如:例如:「投桃報李」,「藕斷絲連」等,都涉及食物的名稱 來借代或比喻。

3.與飲食器皿及烹調用具有關

例如:「釜底抽薪」、「簞食壺漿」。

57 魏威(1996)。〈中華飲食文化對漢語詞語的影響〉。載於李振杰(主編)語言文 化教學研究,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頁 139-145。

4. 與烹飪手法有關

例如:「備受煎熬」、「蒸蒸日上」。

5.與食物味道及口感有關

例如:「吃香」、「吃醋」或「口蜜腹劍」等。

最後,由這些歸類可以結論出飲食文化對華語的影響非常 大,不只是產生了大量的詞彙,也因為這些日常用語、成語、歇後 語等各種語言表達形式,讓華語更加生動,也更加多彩和有韻味。

因此,在傳授飲食文化時,這些帶來的影響都應該讓學習者知道。

35

第三章 飲食文化的課程設計與實 施

IBDP 中文 B 的課程設計特點是透過語言,各種真實材料和不 同的主題,發展學習者的互動交流能力,接受技能和表達技能。而 其核心是帮助學習者提高其對母語文化和跨文化的理解。研究者認 為飲食文化在 IB DP 中文 B 的教學很重要,因為從中國人進入文 明社會到今天,已經有四,五千年了。人們的生活飲食方式已有 了很大的變遷,在中國古代政治家和思想家把平定天下,治理國 家,和炒菜做飯當作是一個道理。飲食文化不能只包含已暴露的物 質文化,隱藏在物質中的隱蔽文化-價值觀念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設計出讓學習者多思考,對比和體驗的課堂活動可以幫助學習者跨 文化的理解。本研究的飲食文化課程設計分為三大單元:中國的飲 食文化、從體驗活動了解飲食文化的烹飪行為和用餐與社交技能的 關係;並又分為五大課程:「民以食為天」、中國八大菜系的來源 和特色、中國菜烹飪的方式、觀摩烹飪和實踐烹飪、點菜和結帳。

第一節先介紹 IBDP 中文 B 課程設計特色;第二節是中國的飲食文化

-讓學習者先了解「民以食為天」的抽象思維;第三節則是探索實 體中國菜系的文化特色;第四節是從體驗活動了解飲食文化的烹飪 行為-藉以了解中國的烹飪方式和中國的五品;最後第五節是從體 驗活動了解飲食文化的社交行為。

第一節 IBDP 中文 B 課程設計特色

本研究的飲食文化課程設計分為三大單元:

(一)中國的飲食文化

在這個單元包含兩個課程:「民以食為天」和八大菜系的來 源和特色。主要目的是讓學習者了解民以食為天的意義以及它的抽 象思維;和八大菜系的來源-中國菜系的具體內容,藉由精神與實 體兩個反映面向,了解中國飲食文化。

(二)從體驗活動了解飲食文化的烹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