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屏二縣市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社會技巧課程實施的現況 . 9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高屏二縣市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社會技巧課程實施的現況 . 93

本節依據 283 名高屏兩縣市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的問卷進行 分析,就問卷調查結果,分別列出問卷第二部分第 1-17 題選答題項的次 數分配及百分比,並統計第二部分第 18-45 題量表題的平均數,來了解 高屏二縣市社會技巧課程在資源班課程中實務設計的現況、資源班教師 對社會技巧課程在資源班排課的必要性看法和資源班教師實施社會技巧 課程的困難之處。

一、 社會技巧課程在資源班課程中實務設計的現況

實務設計現況依 283 份問卷進行分析第二部份 1 至 15 題各題選項的

94

次數分配、百分比與排序情形,如表 4-1,第 2 至 15 題以「近一年有進 行教學的資源班教師為研究對象」,計有 211 位,第 1、3、9 題為單選 題,其它為複選題,複選題之百分比以「觀察值百分比」做說明,即該 選項勾選數占問卷填答人數的百分比。另外,將實施現況之質性填答資 料彙整於附錄四。分別說明如下:

1. 近一年社會技巧課程的排課情形:「沒有安排社會技巧課程」

有 71 人(25.1%),「融入在其他課程中」有 72 人(25.4%),「固 定安排一組」有 101 人(35.7%),「固定安排兩組(含)以上」

有 39 人(13.8%)。

2. 教學頻率:「不定時融入其他課程中」有 84 人(39.8%),「每週 固定一節」的有 126 人(59.7%),「每週固定兩節」的有 22 人 (10.4%)。融入資源班其他課程中以語文課、數學課居多,課程 名稱多元,如認知課、生活課、閱讀課、團體課…等。

3. 教學場域:「大多在原班自然情境中進行」的有 9 人(4.3%),「大 多在資源班抽離的環境進行」有 202 人(95.7%)。其他部份,有 老師會在資源班先教,並在下課時間邀請普通班學生和身心障 礙學生互動,或者是結合社區資源。

4. 學生障礙類別:「學習障礙學生」有 109 人(51.9%),「智能障 礙學生」有 139 人(66.2%),「情緒行為障礙學生」有 121 人(57.6%),

「自閉症學生」有 144 人(68.6%)。其他部分,各障礙類別皆可 能有需要,所以是視學生需求,有人際互動困難或社會技巧問 題者皆有可能安排社會技巧課程。

5. 同組學生對象與成員性質:「同障別無同儕」有 31 人(14.6%),

「不同障別無同儕」有 153 人(72.2%),「同障別有同儕」有 18 人(8.5%),「不同障別有同儕」有 30 人(14.2%)。若有安排同儕,

所安排的同儕數以 2 到 4 位居多。

6. 團體大小:「個別教學」有 22 人(10.4%),「2 至 3 人小組教學」

有 81 人(38.2%),「4 至 6 人小組教學」有 115 人(54.2%),「7

95

人(含)以上大團體教學」有 34 人(16%),「全班(在普通班進行) 」 有 5 人(2.4%)。其它部分,亦有老師安排 10 位左右的團體教學,

包含資源班和普通班學生。

7. 安排教學對象時的考量:「依據學生智力程度或能力」有 98 人 (46.2%),「依據學生年級」有 64 人(30.2%),「依據學生障礙 類別」有 47 人(22.2%),「依據學生社會技巧需求」有 184 人 (86.8%),「依據排課方便來編組」有 37 人(17.5%)。

8. 教授的內涵:「處理情緒技巧」有 159 人(75%),「處理壓力技 巧」有 46 人(21.7%),「自我效能技巧」有 41 人(19.3%),「基 本溝通技巧」有 144 人(67.9%),「人際互動技巧」有 184 人(86.8%),

「處理衝突技巧」有 111 人(52.4%),「多元性別互動技巧」有 66 人(31.1%),「學校基本適應技巧」有 70 人(33%),「社區基 本適應技巧」有 28 人(13.2%)。

9. 編寫課程的主要依據:「依自己的教學經驗擬定」有 126 人 (59.4%);「參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有 8 人(3.8%),

如參考社會領域、綜合領域、生活領域和健體領域;「依據新 特殊教育課程綱要特殊需求領域之社會技巧課程」有 71 人 (33.5%);「其他」有 7 人(3.3%),會與情緒障礙巡輔老師或是 輔導團教師討論,或視學生、家長與導師的需求,或參考社會 技巧相關書籍與繪本。

10. 教材來源:「自行依學生需求編製社會技巧課程教材」有 194 人(92.4%);「調整現成的套裝課程」有 37 人(17.6%),如市面 相關繪本與 EQ 教材,或是社會技巧專書,或是縣府研習中提供 之教材;「調整現成的普通班教材」有 8 人(3.8%),如綜合活動 教材;「套用現成的套裝課程」有 6 人(2.9%),如天下的 EQ 學 園;「套用現成的普通班教材」有 4 人(1.9%),如社會領域教材。

其它如網路教材資源、新聞時事、影片、多媒體、導師提供之 事件、融入遊戲中引導…等。

96

11. 運用的教學媒介:「自編課程簡報直接教學」有 125 人(59.8%),

「戲劇扮演」有 77 人(36.8%),「遊戲活動」有 122 人(58.4%),

「繪本」有 159 人(76.1%),「影片示範」有 83 人(39.7%),「社 會故事」有 97 人(46.4%)。其他如學習單運用、口頭講述與討論、

情境演練、提問、漫畫…等。

12. 類化和維持教學效果的策略:「重複、多次練習與演練」有 187 人(88.2%),「在團體中加入普通班同儕」有 42 人(19.8%),「與 家長合作」有 59 人(27.8%),「與普通教師合作」有 89 人(42%),

「增強策略的運用」有 157 人(74.1%)。其他如訂定行為契約、

在情境中教導、視實際狀況調整。

13. 評量學生需求的方式:「用標準化行為檢核表(或評量表)來評估」

有 19 人(9%),「觀察學生不同情境下的社會技巧表現」有 194 人(91.9%),「訪問熟悉學生的重要他人(如導師、同儕或家長) 」 有 154 人(73%),「用功能性評量分析」有 29 人(13.7%)。其他 如用教材所提供之社會技巧剖面圖、或自行設計行為次數記錄 表、個人行為觀察記錄表給導師及家長填寫,再選出重要優先 的需求項目。

14. 評量學習效果的方式:「用標準化行為檢核表(或評量表)來評估 教學前後的進步」有 16 人(7.5%),「依據 IEP 目標擬定,用教 學前測和後測了解教學效果」有 128 人(60.4%),「依據課程單 元,設計課程本位評量瞭解學習成效」有 51 人(24.1%),「由重 要他人進行成效評量(如導師、同儕或家長)」有 95 人(44.8%),

「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技巧表現情形」有 172 人(81.1%),「觀 察學生在自然情境中的技巧表現情形」有 160 人(75.5%)。其他 可用學習單來評估。

15. 教學的人力支援:「由自己獨自完成教學準備和教學活動」有 157 人(74.1%),「請教師助理員協助教學」有 18 人(8.5%),「與 搭檔教師協同教學,共同準備課程」有 97 人(45.8%),「邀請班

97

級導師或其他科任教師、行政人員共同參與社會技巧課程的教 導」有 40 人(18.9%),「邀請家長共同協助社會技巧在其他情境 的練習」有 48 人(22.6%)。

綜上所述可得知,在實施現況上,約有 75%的資源班教師安排社會 技巧課程,教學頻率以每週固定安排一節為主;教學場域大多在抽離的 環境下進行;安排學生時會考量學生社會技巧需求,而非障礙類別;以 異質性小組居多,較少運用原班同儕的支援協助,小組人數約為 2 至 6 人。教材大多由教師自編,教學媒介以繪本故事較多,其次為自編課程 簡報直接教學、運用遊戲活動和社會故事。常使用的類化和維持策略為

「重複、多次的練習與演練」和「增強策略的運用」,較少運用導師、

家長和同儕來協助技巧類化與維持。較常用觀察和訪問來評量學生需求,

用觀察和 IEP 目標評量來評量學習效果;人力支援方面,大多數由老師 獨自完成教學準備和教學活動,部分會與搭檔教師協同教學課程。

從研究中可得知在教學場域有 4.3%的老師勾選在原班自然情境中 進行社會技巧教學,若能進一步做質性訪問,較能瞭解是如何和普通班 教師合作與進行方式。因教學場域九成五在抽離的情境下進行,且所運 用的類化和維持策略又很薄弱,只有 20%會在團體中加入同儕支援、28%

請家長協助在家指導、42%請普通班老師在其他情境中指導,故學生所習 得的社會技巧難以應用在自然情境中,不能得到環境中重要他人的正向 回饋,會降低技巧表現的意願(鈕文英,2009)。

在評量學生需求時較常用觀察和訪問,只有 14%採功能性評量和 9%

用標準化行為檢核表來評估學生社會技巧需求,Maag (2005)與紐文英 (2009)文獻回顧後皆發現多數社會技巧訓練研究或課程未針對社會技能 的問題進行功能評量,本研究結果與其文獻回顧結果一致,但經由功能 性評量進行的替代行為訓練不僅能針對個人量身訂做,也能促進社會技 巧訓練的成效,是未來教師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98

99

100

編號與題目 選 項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13. 評 量 學 生 需 求 的 方式(複選)

觀察 194 91.9 1

訪問 154 73.0 2

功能性評量 29 13.7 3

標準化檢核表 19 9.0 4

14. 評 量 學 習 效 果 的 方式(複選)

課堂中表現 172 81.1 1

自然情境中表現 160 75.5 2

IEP目標 128 60.4 3

重要他人評量 95 44.8 4

課程本位 51 24.1 5

標準化檢核表 16 7.5 6

15.人力支援(複選)

自己獨自完成 157 74.1 1

搭檔教師 97 45.8 2

家長 48 22.6 3

班級導師或其他科任老師 40 18.9 4

教師助理員 18 8.5 5

二、 資源班教師對社會技巧課程在資源班排課的必要性看法

必要性看法依據 283 份問卷進行分析,包含兩題非等距量表的選答 題選,計得各選項的次數分配、百分比與排序情形,如表 4-2,另外五題 為等距量表,採四點量表計分,各題平均數如表 4-3,藉以瞭解資源班教 師對排課必要性量表題的同意情形。

表 4-2 顯示,資源班教師在安排社會技巧課程時的考量因素選答情 形:「家長或導師提出社會技巧課程需求」有 155 人(54.8%),「學生需 要社會技巧課程」有 267 人(94.3%),「有足夠的節數安排社會技巧課程」

有 127 人(44.9%),「具有教導社會技巧課程的專業知能」有 75 人(26.5%),

「有時間準備社會技巧課程」有 60 人(21.2%),「有參考的社會技巧課 程教材可運用」有 100 人(35.3%)。

而認為需要社會技巧課程協助融入普通班的學生障礙類別,「學習 障礙學生」有 160 人(56.5%),「智能障礙學生」有 222 人(78.4%),「情 緒行為障礙學生」有 270 人(95.4%),「自閉症學生」有 267 人(94.3%)。

101

其他。其他部份,許多老師認為需視學生的需求和特質,各類身心障礙 學生皆可能有需求,有人際互動問題、行為問題、解決能力不足的學生 皆有排課之需求。

表 4-2

社會技巧課程排課的必要性看法的次數分配與百分比統計表

編號與題目 選 項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16. 安排課程的考量因

學生有需求 267 94.3 1

家長導師提出需求 155 54.8 2 有足夠的節數安排課程 127 44.9 3 有參考的課程教材可運用 100 35.3 4 具有教導的專業知能 75 26.5 5

有時間準備課程 60 21.2 6

總數 784 277.

17. 學生障礙類別

情緒行為障礙 270 95.4 1

自閉症 267 94.3 2

智能障礙 222 78.4 3

學習障礙 160 56.5 4

總數 919 324.6

表 4-3 顯示,「學生家長常反應需要安排社會技巧課程」平均數為 2.28,「學生導師或其他老師常反應需要安排社會技巧課程」平均數為 2.51,「我認為資源班需要安排社會技巧課程」平均數為 3.18,「普通 班教師很少在原班針對資源班學生的需求,進行社會技巧課程的教導」

平均數為 2.54,「當資源班學生和其他同儕發生社會互動方面的問題,

學校行政沒有提供支援介入處理」平均數為 1.76。

表 4-3

社會技巧課程排課的必要性看法的平均數統計表(量表題)

編號與題目 平均數 標準差

18. 我的學生家長常反應需要安排社會技巧課程,以加強孩 子的人際互動和社會適應問題

2.28 .908

19. 資源班學生導師或其他老師常反應需要安排社會技巧課 程,以加強學生的人際互動和社會適應問題

2.51 .856

(續下頁)

102

編號與題目 平均數 標準差

20. 我認為資源班需要安排社會技巧課程,以加強學生的人 際互動和社會適應問題

3.18 .742

21. 普通班教師很少在原班針對資源班學生的需求,進行社 會技巧課程的教導

2.54 .859

22. 當資源班學生和其他同儕發生社會互動方面的問題,學

22. 當資源班學生和其他同儕發生社會互動方面的問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