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層明說義的取得與引導碼 高層明說義的取得與引導碼 高層明說義的取得與引導碼 高層明說義的取得與引導碼

在文檔中 漢語語氣副詞引導碼探析 (頁 51-56)

第三章 漢語 漢語 漢語 漢語語氣副詞 語氣副詞 語氣副詞 語氣副詞語義分 語義分 語義分 語義分布 布 布 布

3.3.1 高層明說義的取得與引導碼 高層明說義的取得與引導碼 高層明說義的取得與引導碼 高層明說義的取得與引導碼

從語用面來看,Fraser(1996)提到有些非作用於命題真值的語言成分 可能對說者的潛在溝通意圖(potential intention)表現有幫助,其中包括了 語態(mood)和評論標記(commentary marker)27,根據 Ifantidou-Trouki

(1993)及 Iten(2005)的討論,我們發現有一些副詞甚至具備引導功能,

如評價副詞(attitudinal adverbial)及言外行為副詞(illocutionary adverbial),

27 Fraser(1996)稱那些可對話語評論的語言成分為評論標記,如 frankly、reportedly 等。

另外還有 Carston(2002)提到的情態副詞(其中理性原則的信息源表現)。

Itani-Kauffmann(1990)分別從 Grice(1975)的 what is said∕what is implicated 區分標準、Urmson(1966)的命題內涵分析方式,以及關聯理論三種角度 討論評價(attitude)於溝通中所扮演的角色,他所談及的評價包含了評價副 詞、情態副詞及情態動詞,為了避免和我們所說的「評價」產生混淆,這裡 暫且將 Itani-Kauffmann(1990)所討論的評價稱為「態度」。

(23) I suppose that your house is very old.

(24) Your house is, I suppose, very old.

(25) Your house is very old, I suppose.

Urmson(1966)認為如 I suppose 的語言成分(包含 Itani-Kauffmann(1990)

的態度副詞)並不總是描述說者真實的心理狀態,不屬於命題內涵,亦不影 響該話語的真值條件(truth conditional),它只在標示聽者該如何詮釋話語 內容,因此(23)或(24)(25)和(26)擁有相同的命題:

(26) Your house is very old.

Itani-Kauffmann(1990)認為若(26)的說者使用不確定的語調,或利用手勢、

表情表現該不確定性,其話語效果和(23)或(24)(25)是很類似的,因此不管說 者使用語言成分或非語言成分來表示該不確定性都無法影響命題內容,但 (27)的情況又不同:

(27) A: I suppose that this house is quite new.

B: Well, I suppose that it is very old.

(27)B 中的 I suppose 內容明顯和 A 對比,且該話語要表達的中心內涵即在 此對比,雖然 Urmson(1966)沒清楚指出(27)中的 I suppose 語義屬於命題 內涵,但他肯定這裡的 I suppose 和(23)(24)(25)不同。Itani-Kauffmann(1990)

從 Grice(1975)的觀點分析,他指出若我們將 what is said 詮釋為「經過修 補擴充的語言編碼內涵28」,那麼便無法比較出(27)B 和(23)的區別在哪裡,

28 原文為:「the linguistically encoded content with reference assigned, indexicals fixed and ambiguity resolved」。

但若將 what is said 作「話語真值條件內涵29」解,結果便和 Urmson(1966)

的討論類似,落在 what is said 範疇的就只剩下(27)B,(23)的評價義只能作 隱含(what is implicated)看待,在 Grice(1975)理論下該隱含應為“說者 未完全承認命題為真30”。

Itani-Kauffmann(1990)認為藉由語言成分 I suppose 表現的隱含只有可 能為規約隱含(conventional implicature),但他認為該隱含義並無隱含特徵,

而較接近高層明說義。試看:

(28) Probably your house is very old.

(29) It is not the case that probably your house is very old

Itani-Kauffmann(1990)肯定 Urmson(1966)的論點,認為由於(29)中的 probably 無法被否定,因此不能說表「態度」的語言成分可對命題真值條件 造成影響,但「態度」本身各自有其對應的概念(concept),因此聽者可 以對(28)作出如(30)的反駁。

(30) That’s not true. You KNOW that the house is very old.

像這類不作用於命題真值條件但本身內建語義具有的概念 Sperber and Wilson(1986)稱為高層明說義(higher-level explicature),例如表評價的 副詞“unfortunately”,而這類評價或 Itani-Kauffmann(1990)所談的「態 度」除了不改變或添加命題真值外,還具備了引導推論功能,我們進一步參 考 Ungerer(1997: 316)31的分析,Ungerer 曾觀察到有些形容詞及副詞並不 直接針對話語提供評價,而是暗示、提醒聽者有某些評價的存在,如

“fortunately”及“regrettably”。從該論點可以發現評價副詞的評價義不一 定直接影響話語內容,而是在提醒、促使聽者注意到說者的表態,雖然 Ungerer(1997)並未使用引導碼(procedural encoding)的概念,但他所描

29 原文為:「the truth-conditional content of an utterance」。

30 原文為:「the speaker is not totally committed to the truth of the house being old」in Itani-Kauffmann

(1990: 54)。

31 Ungerer(1997: 316):「A more sophisticated kind of trigger is provided by adjective pairs that do not offer an explicit evaluation for the context in question, but suggest that an evaluation is necessary, e.g. … adverbs like fortunately or regrettably」(此段為筆者中譯)。

述的現象屬於推論層面的話語理解過程,他使用觸媒(trigger)一詞來傳達 評價副詞的人際功能表現。而 Urmson(1963)討論到部份評價副詞如

“luckily、happily、unfortunately”等時亦表示它們修飾的是整個話語,為 一種通知、使聽者注意到如何理解話語的裝置:「… device that we have for warning the hearer how our statements are to be taken while making it」。和 Ungerer(1997)相同,他們雖然沒有從評價副詞和命題之間的關係著手,

但都共同指向同一個結果,也就是 Ifantidou-Trouki(1993)以關聯理論為基 礎檢驗評價副詞的結論──它們不對命題義有所影響,即為不具備真值條 件,但擁有引導意義;且 Iten(2005)更明確指出是屬於高層明說義層面的 引導。Wilson and Sperber(1988, 1993)、Clark(1991, 1993)亦針對語態 標記(mood indicator)、言外行為助詞(illocutionary particle)及評價助詞

(attitudinal particle)等進行研究,發現了它們的編碼重點不在概念本身的 內涵,而是對推論高層明說義的過程產生了限制32

根據上述學者的討論,我們認為漢語評價副詞和 Ungerer(1997)、

Urmson(1963)、Ifantidou-Trouki(1993)等談及的語言成分有相同的性質 及功能(參考表三-7,第一條粗黑線以上屬於語用分析,以下為語義分析),

它們都不對命題真值條件內涵造成任何影響或添加,但可協助聽者得到話語 的高層明說義。試看:

(31) Peter’s a genius, huh!

(32) The speaker of (31) doesn’t think that Peter is a genius.

(Wilson and Sperber, 1993 cf. Blakemore, 2002: 80)

Wilson and Sperber(1993)認為“huh”在這裡的主要功能為刺激聽者推論 出類似(32)的高層明說義,即說者對(31)命題的態度。再比較:

(33) Sadly, Paul’s car was stolen.

(34) Paul’s car was stolen.

32 參考 Blakemore(2002: 80):「Some of these constructions – mood indicators, illocutionary particles and attitudinal particles, for example – are analysed as encoding constraints on the inferenti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recovery of higher-level explicature」。

(35) 這不孝子居然居然居然居然打我!

(36) 這不孝子打我。

Ifantidou-Trouki(1993)認為(33)中的評價副詞“sadly”並不影響例句(34) 的真假值,只要(34)命題為真(33)便成立,不管(33)的說者是否真的感到難過 都不影響其命題真值,即使說者內心的真正感覺是高興或幸災樂禍,我們發 現後也不會控訴其話語(33)的非真,或指責他說謊,(35)亦同,只要命題(36) 為真(35)便成立。就像 Ungerer(1997)及 Urmson(1966)所言,評價副詞 並不一定對命題內容進行直接的修飾或陳述說者的心理狀態,它的成立與否 不影響命題真值,但卻能如 Urmson(1963)所說的去指引聽者如何理解話 語,如(35)的“居然”可以引導聽者將注意力放在命題和說者預期之間的落 差上,進而得到說者感到吃驚的情緒,這方面的討論我們將在第四章作較深 入的分析。

如 Ungerer(1997: 316)的觀察,這些語言成分並不直接針對話語提供 評價,而是暗示有某些評價的存在,像(35)“居然”的例子,在不同場合由 不同的說者說出可能會得出不同的評價內涵,也許是氣憤、不解、難過等情 緒。我們以語氣副詞“簡直”來進一步觀察評價的引導推論現象,丁險峰

(2002)分析“簡直”句的表現時發現到評價表現的變化性,他指出「“簡 直+是”結構的句子通常是情感強烈的時候主體對客體的主觀評價。這種主 觀評價隨著個人情感的變化而變化」,丁(2002)認為若我們要完成(37)例 句,可以根據說者不同的態度對省略成分進行補充:

(37) 一個農民住賓館寫稿子,簡直簡直簡直簡直是……

他認為若說者對此事(農民住賓館寫稿子)持否定態度,那麼可以接“荒唐

∕不可思議∕天方夜譚”等表現責難、疑惑、不解的詞語,若持的是肯定態 度,則可用“壯舉∕義無反顧∕破釜沉舟”等來表現讚揚態度。丁(2002)

站在說者的立場來解釋主觀評價的變化,若站在聽者的角度,“簡直”的作 用即在完成觸媒(trigger)的功能,指示聽者──說者發話時有某種態度或 情緒需要推論。一般工具書解釋“簡直”為「強調完全如此或差不多如此」,

並認為含有誇張語氣,但張明瑩(2000)觀察整理“簡直”出現的語料,發 現這種誇張可能來自於“簡直”所連接的成分,這些成分大部分都屬於極端

語義的表現,因此他認為帶不帶誇張語氣“簡直”並不是一個起決定作用的 因素,有些“簡直”句並不帶有誇張語氣,如(38)。

(38) 我簡直簡直簡直簡直懷疑你此行的目的。

要得出說者對(38)的態度或情緒,必須將“簡直”視作一個觸媒(trigger),

在當下語境中進行推論,而非對“簡直”進行解碼(decoding)的工作。

若上述立論無誤,那麼我們認為說者對命題的態度及情緒──即那些作 用於高層明說義的概念,除了仰賴編碼外透過引導碼的推論也能獲得,而關 於漢語語氣副詞的引導推論表現我們將在第四章作較深入的討論。

在文檔中 漢語語氣副詞引導碼探析 (頁 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