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於多向度完美主義、心流傾向與心理幸福感之差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於多向度完美主義、心流傾向與心理幸福感之差

本節旨在探討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在多向度完美主義、心流傾向與心理幸福 感的差異情形,以回答研究問題貳、考驗研究假設二至假設四。

壹、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在多向度完美主義之過度在意評價與正向努 力的差異

研究者將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多向度完美主義之兩種層面的現況整理如表 4-4。

表 4-4

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完美主義之兩種層面上的現況

因素 男生(N=315) 女生(N=498)

M SD 95%CI M SD 95%CI 過度在意評價 65.57 14.46 [63.97, 67.18] 61.38 15.61 [60.00, 62.76]

正向努力 43.95 7.95 [43.07, 44.83] 43.63 8.57 [42.87, 44.38]

***p<.001

為了瞭解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多向度完美主義的「過度在意評價」以及「正 向努力」兩個面向上是否具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研究者以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 分析來進行考驗。結果如表 4-5 所示,Wilk’s Λ 值為.98,F 值為 8.32,p =.000(<.001),

可知差異達顯著水準。

然而,在變異數分析之中,F 考驗是基於機率理論的觀點來檢驗自變項效果 的統計顯著性,說明的是一種統計意義層面上的檢驗,並無法說明自變項效果在 實務上的意義與價值。因此,需要再藉由效果量的呈現才能反映自變項效果在真 實世界的強度意義,亦即實務顯著性或臨床顯著性(邱皓政,2010)。前段述及 之變異數分析的效果量為.02,此值小於.059,屬於低度效果量(Cohen, 1988)。

表 4-5

不同性別大學生多向度完美主義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df Wilk’s Λ F p 效果量(η2) 組間 1 .98 8.32*** .000 .02 組內 811

***p<.001

進一步以單變量變異數分析來探討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完美主義的「過度 在意評價」以及「正向努力」方面的差異情形,為了使整體α總和小於.05,因 此將每個比較之α設為.025。結果如表 4-6 所示,在「過度在意評價」的部分,

性別差異達到顯著水準(F=14.74, p<.001),效果量為.018,此值小於.059,屬於低 度效果量(Cohen, 1988);進一步從表 4-4 的平均數可知,在「過度在意評價」 部 份,男大學生(M=65.57)高於女大學生(M=61.38)。綜上所述,可知本研究假設 2-1 獲得支持。

另外,在「正向努力」的部分,性別差異則未達顯著水準(F=.29, p>.025),

表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正向努力」方面並無差異存在。可知本研究假設 2-2 未獲支持。

表 4-6

在同樣以 MPS-F 進行的研究中,早期的盧俊宏等人(1990)以及陳正嘉(2011)

皆無針對完美主義的二階層因素「過度在意評價」以及「正向努力」進行性別差

個體都能逐漸正視自己內心的聲音,在自己偏好的場域中追求卓越;因此,不同 知心理幸福感(t=-3.35, p<.01)方面達到顯著差異;進一步從平均數可知,女大學 生(M=94.93)高於男大學生(M=91.04)。綜上所述,可知本研究假設四獲得支持。

有些指出男性的心流經驗高於女性(范智明,2009;郭肇元,2003);Bryce 與 Haworth(2010)則是認為男性在競爭性的工作情境中較容易體驗到心流,女性則 是在進行與社會互動有關的工作時,比較容易體驗到心流;然而,亦有研究發現 兩性的心流經驗在某些活動中是沒有顯著差異的(張方馨,2008;陳妍尹,2010;

蕭 詠 琴 , 2005 )。 雖 然 經 驗 到 心 流 是 一 種 普 遍 而 且 具 有 個 別 差 異 的 能 力 (Csikszentmihalyi, 1990),但在本研究中,讓受試者自行設想心流活動再進行作 答的方式,可能使受試者皆在回想出自身之高度心流的經驗下填答問卷;如此一 來,個別差異的程度便有可能縮小,當進一步在性別之間進行大群體的比較時,

就更看不出差異之所在了。

第三節 大學生之多向度完美主義、心流傾向與心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