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神岡鄉的特用作物包括落花生、菸草、茶與麻類作物。

一、落花生

落花生通稱花生,臺灣俗稱為土豆,34主要作為榨油原料,亦可直接充作食 料、粿餅,在日治時期以前為主要食用作物之一。種植方式除了同地連作,也 有與果樹或其他作物間作,於瘠薄之地也能生育。35日治時期神岡鄉落花生栽種 面積每年不一,除了昭和 16 年(1941)以外,其餘均在 23 甲以上。 (見表 4-5-6)

34 同註 118,頁 115-116。

35 同註 116,頁 148-149。

表 4-5-6 日治時期神岡鄉落花生之生產

落花生 年份

種植面積(甲) 產 量(石) 價額(円) 大正 13 年 42.8 1027 6676

昭和元年 38 956 7684

2 41.2 948 7584

3 42 966 6955

4 36.5 840 6216

5 37 851 5106

6 38 874 3933

7 38 893 6084

8 42 945 5670

9 39.72 934 5604

10 38.5 928 6032

11 39.7 953 6195

12 25.4 610 4880

13 25.4 416 3328

14 23.6 401 4010

15 48.65 827 11578

16 8.6 179 20943

說明:「-」為該年份無記載。

資料來源:臺中州編,《臺中州統計書》,日本大正 14 年至昭和 16 年(1925-1941),國立 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典藏。

二、菸草

菸草原產於美洲,臺灣菸草之栽種早在荷蘭佔領臺灣即已開始。清初臺灣 雖然栽種菸草,但此時臺灣菸草不像主要作物蓬勃發展,且市場需求多半由大 陸輸入,主要產區也侷限濁水溪一帶。36日人來臺後,在明治 38 年(1905)實 施「臺灣菸草專賣政策」,將菸草之栽種、加工與配銷均統一立法管理。大正 6 年(1917)在臺中豐原設立「菸草耕作指導所」,專業從事中國菸種及耕種指導。

37台中地區原為中國種菸草的主要產區,至昭和 9 年(1934)由於當時社會的嗜好 趨向吸用捲煙,因此台中菸農逐漸改種植美國種菸草。神岡鄉屬於台中菸草產 區之一,因此在菸種的選擇應與台中地區一致。

日治時期神岡鄉菸草栽種面積穩定,平均約 12 甲。臺中州統計書菸草統計 昭和 11 年至 16 年以郡為統計單位,因此無法了解神岡鄉在此數年的栽種情形。

(見表 4-5-7)

表 4-5-7 日治時期神岡鄉菸草之生產

菸 草 年份

種植面積(甲) 產 量(斤) 價額(円)

大正 13 年 - - -

昭和元年 9.95 26996 8231

2 - 30 52?

3 13.42 4828? 18153 4 12.97 51037 158162 5 10.82 43389 17059

36 薛雅惠,《神岡鄉志.地理篇》(2007 年未刊稿),頁 4-31。

37 同註 127,頁 502。

6 12.81 44101 15158 7 11.11 26875 15426 8 11.45 31458 16512 9 12.49 39876 19189

10 12.73 30242 17085 說明:「-」為該年份無記載。

資料來源:臺中州編,《臺中州統計書》,日本大正 14 年至昭和 16 年(1925-1941),國立中央圖書館臺 灣分館典藏。

三、茶

臺灣的茶種多由福建傳入,經過日人歷年的比較試驗,選出品質較優良的 青心烏龍、清心大冇 38、大葉烏龍及硬脂紅心等品種獎勵推廣。39日治初期日治 時期在大正 14 年至昭和 2 年(1925-1927)間,神岡鄉栽種茶樹面積達 123.53 甲,昭和 3 年至昭和 5 年(1928-1930)茶樹栽種雖略為降低,但仍在 100 甲以 上。昭和 6 年(1931)茶樹面積銳減至 27 甲,翌年更降低為 14.7 甲。(見表 4-5-8)

表 4-5-8 日治時期神岡鄉茶之生產

茶 年份

種植面積(甲) 種植株樹 摘芒面積(甲) 摘芒株數 產量(斤) 價額(円)

大正 13 年 124.53 1447661 124.53 1447661 434298 36915 昭和元年 124.53 1447661 124.53 1447661 434350 36920 2 124.53 1447661 124.53 1447661 434298 38915

3 108 1254960 108 1254960 351000 29835

38 「冇」音同「某」。

39 同註 96,頁 430。

4 106 1129000 85 986000 212500 17639

5 104 1206400 104 1206400 291200 10192

6 27 307200 27 307200 75600 2310

7 18 208800 18 208800 50400 1512

8 16.5 198000 16.5 198000 42800 1284

9 14.7 176400 14.7 176400 38220 1388

10 14.7 176400 14.7 176400 39000 1560

11 14.7 176400 14.7 176400 38999 1560

12 15.2 182400 15.2 182400 19760 1976

13 14.9 134100 14.9 134100 11920 1192

14 14.9 104280 14.9 104280 11920 4410

說明:「-」為該年份無記載。

資料來源:臺中州編,《臺中州統計書》,日本大正 14 年至昭和 16 年(1925-1941),國立中央圖書館臺 灣分館典藏。

四、甘蔗

甘蔗就用途而言,又分為「製糖用甘蔗」與「生食甘蔗」。製糖用甘蔗顧名 思義是指可加工製造砂糖,相當具有經濟價值。臺灣於明末即有栽培甘蔗以生 產砂糖之紀錄,清代由於蔗糖經濟外銷效益大,甘蔗更加廣為種植。日本統治 時期日人積極發展蔗作事業,鼓勵日本財團來臺投資新型糖廠,並改良品種,

開發水利,改善耕作及收割方法,且制定原料區域制度,規定區域內的甘蔗,

未經政府許可,不得運至區域以外,即蔗農必須將甘蔗賣給指定製糖廠,造成 製糖廠的原料獨占,也導致臺灣改良糖廍與舊式糖廍的沒落。40由於致力於經營 蔗作事業,使臺灣蔗田大增,更成為臺灣第一大現金作物。直到太平洋戰爭爆

40 同註 127,頁 494。

發,日方為實行糧食增產政策,蔗田相繼改種雜糧。

「糖廍」為製糖場所,相較於日本新式糖廠是利用新式機械製糖,而糖廍 是利用畜力來製糖的舊式製糖工場。41根據溫振華《臺中縣蔗廍研究》透過「廍」

相關地名加以探討蔗廍之位置與分布情形,說明了神岡鄉山皮村蔗廍當地在過 去有一糖廍之存在,建立時間並不清楚,不過太平洋戰爭時已停止運作。神岡 鄉圳堵、山皮地區在日治時期為甘蔗產區,由帝國製糖株式會社向農民贌地,

再招募種植甘蔗的工人。今日溪底地區仍然可以訪問到許多日治時期在圳堵、

山皮地區受雇於糖廠的工人。42另外自神岡有鋪設鐵道至潭子帝國糖廠,將神岡 鄉蔗園生產的甘蔗,運送到帝國糖廠壓榨製糖。43

五、麻類作物

麻類作物包括苧麻、黃麻以及亞麻。日治時期神岡鄉麻類作物以黃麻為 主,苧麻次之。黃麻由漢人移民由中國福建引進臺灣,黃麻最初僅家庭織製麻 布編作麻索使用,日本政府來之後,為裝運米、糖的麻袋返日,及作為日式草 蓆經線,黃麻纖維需求大幅增加。明治 40 年(1907)在臺中豐原設立臺灣首座 織麻廠,成立臺灣製麻會社。神岡鄉黃麻生產面積大正 14 年至昭和 13 年

(1925-1938)黃麻生產穩定,平均栽種面積為 5.75 甲。昭和 14 年(1939)日本 政府訂定十年增產計畫,鼓勵推廣種植黃麻,神岡鄉該年黃麻種植面積高達 123.01 甲,為神岡種植面積最高紀錄,翌年黃麻栽種面積仍有 87.05 甲,但由 於戰亂影響,必須生產糧食作物,黃麻生產計畫未能完成,因此在昭和 16 年

(1941)黃麻栽種恢復增產計畫前的水準。(見表 4-5-9)

41 同註 130,頁 4-30。

42 溫振華,《臺中縣蔗廍研究》(豐原:臺中文化,1997),頁 69-47。

43 歷年《臺中州統計書》雖有全州甘蔗統計,但卻沒有按照街庄分類的數據,因此無法獲知日治時期 神岡鄉甘蔗栽種詳細數據。

表 4-5-9 日治時期神岡鄉黃麻之生產

黃 麻 年份

種植面積(甲) 產 量(斤) 價額(円) 大正 13 年 5.35 16585 2156

昭和元年 5.32 16492 2144

2 5.5 19250 2889

3 5.7 21660 2816

4 5.4 18900 2646

5 5.5 18700 2244

6 5.6 17920 1344

7 5.5 18150 1452

8 5.7 18810 1881

9 5.8 19865 2086

10 4.9 16600 1916

11 5.7 19095 2482

12 5.7 13395 1875

13 8.77 20610 2061 14 123.01 105174 20004 15 87.05 42365 14095

16 8 6650 1202

資料來源:臺中州編,《臺中州統計書》,日本大正 14 年至昭和 16 年(1925-1941),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典藏。

苧麻源自臺灣省山地,自漢人來臺後,引進改良技術加以栽培。44日治時期 神岡鄉於昭和 2 年(1927)方有統計資料,種植面積為 0.7 甲,而種植面積後 逐年減少,至昭和 8 年(1933)僅餘 0.3 甲,之後臺中統計書甚至無「苧麻」

統計項目。(見表 4-5-10)

表 4-5-10 日治時期神岡鄉苧麻之生產

苧麻 年份

種植面(甲) 產 量(石) 價額(円)

大正 13 年 - - -

昭和元年 - - -

2 0.7 1260 504

3 0.7 1260 491

4 0.6 960 346

5 0.5 750 210

6 0.4 600 132

7 35 595 137

8 0.3 540 130

說明:1.「-」為該年份無記載。

2.昭和 7 年種植面積應為筆誤,因為產量並未種植面積激增而呈現增加。。

資料來源:臺中州編,《臺中州統計書》,日本大正 14 年至昭和 16 年(1925-1941),國立中央圖書館臺 灣分館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