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中縣神岡鄉農業發展之研究(1723-2006)~對農牧產品消長之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中縣神岡鄉農業發展之研究(1723-2006)~對農牧產品消長之分析~"

Copied!
26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蔡志展. 教授. 台中縣神岡鄉農業發展之研究(1723~2006) ~對農牧產品消長之分析~. 研究生:曾惠貞 撰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 I.

(2)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討台中縣神岡鄉農業發展之過程,並藉由農產品產量的分析,來了 解神岡鄉農業生產的詳細情形,年代斷限自雍正元年(1723 年),到民國 95 年 (2006)。台中縣神岡鄉位於臺灣島中部地區,天氣溫和,雨量充足,地勢平緩, 東部位於台中盆地底部平原,是相當適合農作物生長的環境,神岡鄉原為平埔族「岸 裡社」活動之地區,而自十八世紀漢人大批入墾以來,開鑿水圳,致力於土地開發, 使神岡鄉成為農業發展興盛之地區,因此農業可視為神岡鄉重要的經濟活動,清光 緒 21 年(1895),日本統治臺灣後,致力於農業開發,以期達到「工業日本,農業 臺灣」的殖民政策,除了著重於水利建設與組織重組,以增加耕地,亦推動在來米 改良與鼓勵蓬萊米種植,以增加稻米產量,而神岡地區在當時為『葫蘆墩米』 的 主要產地。二次大戰後(1945),隨著政府政策與經濟結構的轉變,神岡鄉農業活 動逐漸轉型,走向更為精緻化、專業化與機械化。. 關鍵字:神岡鄉、農業、水利. II.

(3) Abstract The article mainly studies the process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Shengang by the analyses of the quantities of the farm produce to understand the detail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e in Shengang from 1723 to 2006. Shengang in Taichung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aiwan .It is warm and there is plenty of rains as well as the gentle slope . The east of Shengang where is suitable fo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ropper growing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aichung basin. Shengang used to be the area of the Pingpu tribes; however, the Hang people have excavated irrigation ditches and dedic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 since a large number of the Hans came to open ground during the 18th century. It made Shengang become a prosperous area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we can regard agriculture as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activities in Shengang. Since 1985 when the Japanese reigned over Taiwan , they have dedic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e to look forward to achieving the colonialism “Industrial Japan, Agricultural Taiwan” In addition to emphasizing water constru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to increase tilled lands , they also impelle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ound-grained rice and encouraged Taiwanese to cultivate japonica rice to improve the quantities of the rice. After the World War II, following the government’s polic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structure, the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in Shengang were gradually transformed to the more delicate, professional and mechanical activities .. Key Word:Shengang、Agriculture、Irrigation. III.

(4)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相關文獻回顧…………………………………………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四節 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神岡鄉的農業環境…………………………… 9 第一節 自然環境……………………………………………… 9 第二節 人文環境………………………………………………14. 第三章 神岡鄉的水利發展……………………………23 第一節 清領時期的水利開發…………………………………23 第二節 日治時期的水利管理…………………………………40 第三節 戰後至今的水利發展…………………………………42 第四節 小結……………………………………………………54. 第四章 日治時期的農業發展…………………………57 第一節 農業政策之演變………………………………………57 第二節 農業人口與耕地………………………………………63 第三節 農業組織………………………………………………66 第四節 農具與肥料……………………………………………70 第五節 農業生產之分析………………………………………75 第六節 畜牧生產之分析………………………………………111 IV.

(5) 第七節 小結……………………………………………………124. 第五章 戰後至今的農業發展…………………………127 第一節 農業政策之演變………………………………………127 第二節 農業人口與耕地………………………………………133 第三節 農業組織………………………………………………143 第四節 農具與肥料……………………………………………149 第五節 農業生產之分…………………………………………161 第六節 畜業生產之分析 ……………………………………197 第七節 小結……………………………………………………220. 第六章 結論……………………………………………223 第一節 神岡鄉農業發展之演進………………………………223 第二節 神岡鄉農牧業產品消長之比較………………………229 第三節 神岡鄉農業發展之困境與未來展望…………………239. 參考資料………………………………………………………245. V.

(6) 表. 次. 表 3-1-1 岸裡社助官平亂年表…………………………………………… 26 表 3-1-2 下埤、上埤以及下溪洲圳……………………………………… 33 表 3-1-3 清領時期於神岡鄉贌耕之漢佃………………………………… 34 表 3-3-1 日治時期至戰後臺中農田水利會組織之演變………………… 43 表 3-3-2 臺中農田水利會於神岡地區事業區域表……………………… 52 表 3-3-3 臺中農田水利會神岡轄區內灌溉渠道各幹支分線明細表…… 53 表 3-3-4 清代至民國 41 年(1952)葫蘆墩圳灌溉區域面積……………56 表 4-1-1 日治時期台灣農業相關之政策………………………………… 58 表 4-2-1 日治時期神岡鄉總戶口與農業戶口…………………………… 64 表 4-2-2 日治時期神岡鄉農業戶口詳細情形…………………………… 64 表 4-2-3 日治時期神岡鄉耕地面積……………………………………… 65 表 4-3-1 昭和 13 年(1938)新興購買販賣利用組合農業倉庫資料一覽表 ……………………………………………………………………………… 68 表 4-3-2 昭和 13 年(1938)新興購買販賣利用組合事業暨收支………69 表 4-4-1 日治時期豐原郡肥料來源分配表……………………………… 74 表 4-5-1 日治時期神岡鄉稻米生產面積………………………………… 78 表 4-5-2 日治時期神岡鄉稻米生產量…………………………………… 79 表 4-5-3 日治時期神岡鄉小麥之生產…………………………………… 80 表 4-5-4 日治時期神岡鄉甘藷之生產…………………………………… 81 表 4-5-5 日治時期神岡鄉玉米之生產…………………………………… 82 表 4-5-6 日治時期神岡鄉落花生之生產………………………………… 84 表 4-5-7 日治時期神岡鄉菸草之生產…………………………………… 85 表 4-5-8 日治時期神岡鄉茶之生產……………………………………… 86 表 4-5-9 日治時期神岡鄉黃麻之生產…………………………………… 89. VI.

(7) 表 4-5-10 日治時期神岡鄉苧麻之生產…………………………………… 90 表 4-5-11 日治時期神岡鄉香蕉、鳳梨之生產…………………………… 92 表 4-5-12 日治時期神岡鄉柑橘類、龍眼之生產………………………… 93 表 4-5-13 日治時期神岡鄉番石榴、李之生產…………………………… 94 表 4-5-14 日治時期神岡鄉芒果、檳榔之生產…………………………… 95 表 4-5-15 日治時期神岡鄉桃、柿之生產………………………………… 96 表 4-5-16 日治時期神岡鄉木瓜、蓮霧之生產…………………………… 97 表 4-5-17 日治時期神岡鄉葡萄之生產…………………………………… 98 表 4-5-18 日治時期神岡鄉蘿蔔、其他根莖類之生產…………………… 99 表 4-5-19 日治時期神岡鄉薑、里芋之生產………………………………100 表 4-5-20 日治時期神岡鄉馬鈴薯、蔥之生產……………………………101 表 4-5-21 日治時期神岡鄉韮、蒜之生產…………………………………102 表 4-5-22 日治時期神岡鄉其他莖菜、甘藍之生產………………………103 表 4-5-23 日治時期神岡鄉大芥菜、白菜之生產…………………………104 表 4-5-24 日治時期神岡鄉空心菜、芹菜之生產…………………………105 表 4-5-25 日治時期神岡鄉其他莖菜、越瓜之生產………………………106 表 4-5-26 日治時期神岡鄉胡瓜、冬瓜之生產…………………………. 107. 表 4-5-27 日治時期神岡鄉南瓜、茄子之生產……………………………108 表 4-5-28 日治時期神岡鄉菜豆、莢豌豆之生產…………………………109 表 4-5-29 日治時期神岡鄉其他果菜類之生產……………………………110 表 4-6-1 日治時期神岡鄉牛隻飼養情形………………………………… 113 表 4-6-2 日治時期神岡鄉牛隻販賣數量情形…………………………… 114 表 4-6-3 日治時期神岡鄉牛隻販賣價額情形…………………………… 114 表 4-6-4 日治時期神岡鄉牛隻單頭價額情形…………………………… 115 表 4-6-5 日治時期神岡鄉豬隻飼養……………………………………… 117 表 4-6-6 日治時期神岡鄉羊、鹿、馬飼養………………………………118. VII.

(8) 表 4-6-7 日治時期神岡鄉雞隻飼養……………………………………… 120 表 4-6-8 日治時期神岡鄉鴨隻飼養……………………………………… 121 表 4-6-9 日治時期神岡鄉鵝隻飼養……………………………………… 122 表 4-6-10 日治時期神岡鄉火雞飼養………………………………………123 表 5-2-1 戰後神岡鄉農業戶口數………………………………………… 134 表 5-2-2 戰後神岡鄉農業耕地面積……………………………………… 136 表 5-2-3 土地改革政策之實施…………………………………………… 139 表 5-2-4 神岡鄉土地改革成果與自耕農戶數…………………………… 140 表 5-3-1 神岡鄉農會歷任理事長………………………………………… 145 表 5-3-2 神岡鄉農會歷任總幹事………………………………………… 146 表 5-3-3 神岡鄉農會產銷班情形………………………………………… 148 表 5-4-1 神岡鄉農機統計資料…………………………………………… 155 表 5-4-2 神岡鄉自給肥料施用量………………………………………… 157 表 5-4-3 神岡鄉化學肥料施用量(1)…………………………………. 158. 表 5-4-4 神岡鄉化學肥料施用量(2)……………………………………160 表 5-5-1 戰後神岡鄉稻米之生產………………………………………… 163 表 5-5-2 戰後神岡鄉蓬萊米與在來米之生產…………………………… 165 表 5-5-3 民國 40-63 年(1951-1972)臺灣小麥之生產…………………167 表 5-5-4 戰後神岡鄉小麥之生產………………………………………… 168 表 5-5-5 戰後神岡鄉甘藷之生產………………………………………… 171 表 5-5-6 戰後神岡鄉玉米之生產………………………………………… 173 表 5-5-7 戰後神岡鄉大豆之生產………………………………………… 175 表 5-5-8 戰後神岡鄉落花生之生產……………………………………… 177 表 5-5-9 戰後神岡鄉菸草之生產……………………………………………179 表 5-5-10 神岡鄉菸戶農戶數資料………………………………………… 181 表 5-5-11 戰後神岡鄉茶之生產………………………………………… …182. VIII.

(9) 表 5-5-12 戰後神岡鄉甘蔗之生產………………………………………… 183 表 5-5-13 戰後神岡鄉黃麻之生產………………………………………… 186 表 5-5-14 戰後神岡鄉樹薯之生產………………………………………… 187 表 5-5-15 戰後神岡鄉柑橘類、蔬菜類之生產…………………………… 189 表 5-5-16 戰後神岡鄉香蕉之生產………………………………………… 191 表 5-5-17 戰後神岡鄉葡萄之生產………………………………………… 192 表 5-5-18 戰後神岡鄉荔枝之生產………………………………………… 192 表 5-5-19 戰後神岡鄉其他果樹之生產…………………………………… 193 表 5-5-20 民國 83 年(1994)後神岡鄉竹筍之生產……………………… 194 表 5-5-21 民國 83 年(1994)後神岡鄉蘆筍之生產……………………… 194 表 5-5-22 民國 83 年(1994)後神岡鄉甘藍之生產……………………… 195 表 5-5-23 民國 83 年(1994)後神岡鄉西瓜之生產……………………… 196 表 5-5-24 民國 83 年(1994)後神岡鄉花椰菜之生產…………………… 196 表 5-6-1 戰後神岡鄉牛隻飼養………………………………………………198 表 5-6-2 神岡鄉牛隻飼養(民國 84-94 年)………………………………199 表 5-6-3 神岡鄉牛乳生產情形(民國 84-94 年)…………………………200 表 5-6-4 戰後神岡鄉豬隻飼養………………………………………………201 表 5-6-5 神岡鄉豬隻飼養情形(民國 84-94 年)…………………………203 表 5-6-6 戰後神岡鄉羊隻飼養………………………………………………204 表 5-6-7 神岡鄉羊隻飼養(民國 84-94 年)……………………………… 205 表 5-6-8 神岡鄉羊乳生產情形(民國 84-94 年)………………………… 206 表 5-6-9 戰後神岡鄉鹿隻飼養情形………………………………………… 207 表 5-6-10 神岡鄉鹿隻飼養情形(民國 84-94 年)…………………………208 表 5-6-11 神岡鄉鹿茸生產情形(民國 84-94 年)…………………………208 表 5-6-12 戰後神岡鄉雞隻飼養…………………………………………… 210 表 5-6-13 神岡鄉雞隻和雞蛋生產(民國 84-94 年)……………………. IX. 211.

(10) 表 5-6-14 戰後神岡鄉鴨隻飼養…………………………………………… 214 表 5-6-15 戰後神岡鄉鵝隻飼養…………………………………………… 216 表 5-6-16 戰後神岡鄉火雞飼養…………………………………………… 217 表 5-6-17 戰後神岡鄉鴿隻飼養……………………………………………. 219. 表 6-2-1 神岡鄉特用作物停產時間與原因…………………………………234 表 6-2-2 神岡鄉日治與戰後時期農產種類比較表…………………………235 表 6-2-3 神岡鄉日治與戰後時期畜產種類比較表…………………………238. X.

(11) 圖. 次. 圖 2-1-2 神岡鄉行政圖……………………………………………………. 10. 圖 2-1-1 神岡鄉地理位置圖………………………………………………. 10. 圖 2-2-1 岸裡社蕃把守之圖………………………………………………. 17. 圖 3-1-1 諸羅縣委用阿莫土官之信牌……………………………………. 25. 圖 3-1-2 岸裡社首任通事 張達京………………………………………… 28 圖 3-1-3 六館業戶同立墾約…………………………………………………31 圖 3-1-4 六館業戶所得土地分佈圖………………………………………. 32. 圖 3-1-5 乾隆二十七年水圳社訟碑………………………………………. 39. 圖 3-3-1 臺中農田水利會組織圖……………………………………………45 圖 3-3-2 臺中農田水利會各工作站分佈圖…………………………………46 圖 3-3-3 臺中農田水利會灌溉區域略圖……………………………………47 圖 3-3-4 五汴頭………………………………………………………………48 圖 3-3-5 五大汴分水門………………………………………………………48 圖 3-3-6 葫蘆墩圳灌溉區域圖………………………………………………49 圖 3-3-7 葫蘆墩圳灌溉系統圖………………………………………………50 圖 4-3-1 新興信用組合長 林碧梧………………………………………… 69 圖 4-4-1 農具-犁…………………………………………………………… 71 圖 4-4-2 農具-耙…………………………………………………………… 72 圖 4-4-3 風鼓…………………………………………………………………73 圖 4-5-1 大正 14 年至昭和 16 年(1925-1931)年蓬萊米與在來米生產面積比較圖 ………………………………………………………………………………… 77 圖 4-5-2 昭和 16 年(1941)神岡鄉果實類作物耕種面積比較圖…………91 圖 4-6-1 昭和 10 年(1935)神岡鄉牛隻飼養種類比較圖……………… 112. XI.

(12) 圖 4-6-2 昭和 10 年(1935)神岡鄉豬隻飼養種類比較圖……………… 116 圖 4-7-1 昭和 16 年(1941)神岡鄉各農作物面積比較圖……………… 124 圖 4-6-2 昭和 10 年(1935)神岡鄉家畜飼養種類比較圖……………… 125 圖 4-6-2 昭和 10 年(1935)神岡鄉家禽飼養種類比較圖……………… 125 圖 5-3-1 神岡鄉農會大樓……………………………………………………144 圖 5-3-2 神岡鄉農會組織圖…………………………………………………147 圖 5-3-3 神岡鄉農會推廣之雞蛋……………………………………………149 圖 5-4-1 乘坐式插秧機………………………………………………………151 圖 5-4-2 中耕處理機………………………………………………………. 152. 圖 5-4-3 自走式噴霧車……………………………………………………. 152. 圖 5-4-4 水稻聯合收穫機…………………………………………………. 153. 圖 5-4-5 箱式乾燥機………………………………………………………. 154. 圖 5-4-6 循環式乾燥機……………………………………………………. 154. 圖 5-5-1 神岡鄉民國 92 年(2003)園藝作物種植面積比例圖………… 188 圖 5-4-1 景旦養雞場………………………………………………………. 213. 圖 5-4-2 景旦養雞場養雞現場……………………………………………. 213. 圖 5-7-1 神岡鄉民國 92 年(2003)農業生產比例圖…………………… 221 圖 5-7-2 神岡鄉民國 94 年(2005)家畜生產比例圖…………………… 221 圖 5-7-3 神岡鄉民國 94 年(2005)家禽生產比例圖…………………… 222 圖 6-1-1 1940、1960、1980、 2000 年神岡鄉農業人口與非農業人口比例圖 ………………………………………………………………………………… 226 圖 6-1-2 1960、1980、2000 年農業耕地比較圖……………………………226 圖 6-2-1 大正 14 年至民國 92 年(1925-2003)蓬萊米與在來米種植面積曲線圖 ………………………………………………………………………………… 230 圖 6-2-2 大正 14 年至民國 92 年(1925-2003)小麥甘藷玉米種植面積曲線圖 ………………………………………………………………………………… 231. XII.

(13) 圖 6-2-3 大正 14 年至民國 92 年(1925-2003)特用作物種植面積曲線圖(1) ………………………………………………………………………………… 233 圖 6-2-4 大正 14 年至民國 92 年(1925-2003)特用作物種植面積曲線圖(2) ………………………………………………………………………………… 233 圖 6-2-5 大正 14 年至民國 92 年(1925-2003)家畜生產曲線圖……………236 圖 6-2-6 大正 14 年至民國 92 年(1925-2003)家禽生產曲線圖……………238. XIII.

(14)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臺中縣神岡鄉位於臺灣島中部地區,天氣溫和,雨量充足,地勢平緩,東 部位於臺中盆地底部平原,大甲溪古沖積扇扇面上,相當適合農耕。1 神岡鄉原 為平埔族巴宰海(Pazeh) 「岸裡社」活動之地區,雍正元年(1723)張達京以「割 地換水 2 」的方式,出資九千三百兩招工築「下埤」,以水權換取岸裡等社原住 民的地權,3 是臺灣開發史上的創舉,而自此漢移民致力於土地開墾,使神岡鄉 成為農業發展興盛之地區,因此農業自古以來可視為神岡鄉重要的經濟活動。. 清光緒 21 年(1895) ,日本統治臺灣後,致力於農業開發,以期達到「工 業日本,農業臺灣」的殖民政策,除了著重於水利建設與組織重組,以增加耕 地,亦推動在來米改良與鼓勵蓬萊米種植,以增加稻米產量,而神岡地區在當 時為『葫蘆墩米』 的主要產地。二次大戰後(1945),隨著政府政策與經濟結 構的轉變,神岡鄉農業活動逐漸轉型,走向更為精緻化、專業化與機械化。. 神岡鄉實行了數次都市計畫,除了變更土地使用,也定下神岡鄉交通發展 的規模,如民國 67 年(1978)穿過神岡鄉東邊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在岸裡 村與社口村之間設立「豐原交流道」 ;在民國 91 年(2002) ,為了聯絡國道三號, 另外在神岡鄉神洲與溪洲之間兩村設置「臺中系統交流道」 ,並於溪洲與圳前兩. 1 2. 3. 薛雅惠, 《神岡鄉志.地理篇》(2007 年未刊稿),頁 4-1。 「割地換水」為漢人集中資金,提供技術,開築水圳灌溉部落廣大的旱埔,而部落社民則割讓部份社 地給漢人作為報酬。洪麗完,<拍宰族(Pazch)岸裡大社之舊聚落>, 《臺中中部平埔族:沙轆社 與岸裡大社之研究》 (臺北:稻香,1997),頁 259。 洪慶峰總編,《臺中縣大甲溪流域開發史》(豐原: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89),頁 181。. 1.

(15) 村之間設置了「神岡交流道」 。 4 但是都市計畫的實行,神岡鄉部份農用土地變 更為工業用地使用,在加上重大交通建設也挪用農業土地,使神岡鄉農耕地逐 漸減少。另外由於臺灣整體經濟轉型,工商業快速發展,神岡鄉農村人口外移, 農業人口老年化,導致勞力減少,工資上漲,而生產成本也隨之提高。. 研究者於民國 94 年(2005)有幸參與「神岡鄉志編輯委員會」之研究工作, 於蒐集資料、田野調查之際,深刻了解神岡鄉的三百多年來的歷史演變與產業 文化,因此引發研究者對於神岡鄉農業發展的興趣。神岡鄉農業雖僅是一個地 方產業之發展,但其發展亦與臺灣整體農業發展有密切關係,故本研究期望可 提供對一個地方農業發展過程演變的深入瞭解,亦希望對於臺灣史農業經濟發 展研究有所助益。另外亦期待本研究可提供神岡鄉作為鄉土文化之教材,相信 這對於落實鄉土文化,亦對於鄉土教育與鄉土教學能有所裨益。本研究將以「時 間」的縱深,陳述神岡鄉三百多年的農業發展。. 第二節 相關文獻回顧 目前文獻以神岡鄉作為主題之研究甚少,除了陳炎正為神岡鄉寫了不少簡 史,如《神岡鄉史》 5 、《神岡鄉土志》 6 之外,其餘的研究則以神岡鄉平埔族巴 宰海(Pazeh)「岸裡社」社民與清代大陸漢人移民合作土地開發之研究為主, 如陳炎正的《臺中縣岸裡社開發史》7 和<以岸裡社為例看臺灣早期的開發> 8 , 洪慶峰總編的《臺中縣大甲溪流域開發史》 9 ,陳秋坤的《清代臺灣土著地權》 4 5 6 7 8 9. 蔡志展, 《神岡鄉志.經濟篇》(2007 年未刊稿),頁 6-217。 陳炎正, 《神岡鄉史》(豐原:臺中縣詩學研究會出版,1981)。 陳炎正, 《神岡鄉土志》(豐原:臺中縣詩學研究會出版,1982)。 陳炎正, 《臺中縣岸裡社開發史》 (豐原: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86)。 陳炎正,<以岸裡社為例看臺灣早期的開發>, 《臺灣源流》,11 期,1998,頁 21-31。 洪慶峰總編,《臺中縣大甲溪流域開發史》(豐原: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89)。. 2.

(16) 10. 、洪麗完的<大社聚落的形成與變遷(1715~1945)> 11 和《臺灣中部平埔族》 12. 以及黃富三的<岸裡社與漢人合作開發清代臺灣中部的歷史淵源 > 13 等。農田 水利為神岡鄉農業發展基礎之所在,神岡鄉主要農田水源來自於葫蘆墩圳,葫 蘆墩圳為臺灣中部重要水圳之一,因此對於葫蘆墩圳的相關研究相當豐富,除 了水利單位臺中農田水利會所出版的《臺中農田水利會會誌》14 與臺灣省農田水 利會聯合會編的《農田水利會圳路史》15,蘇容立碩士論文<水利開發對臺灣中 部經濟發展之影響> 16 亦對葫蘆墩圳之歷史沿革、組織演變與水圳灌溉系統均有 詳細說明與探討。. 過去研究地方之單一產業之研究文獻甚少,目前以曾鼎甲的博士論文<戰 後臺中縣的農業發展(1950~1999)> 17 最為深入,他根據《臺中縣統計要覽》 之數據,運用社會科學方法計算臺中縣從戰後農業人口、生產、資本投入等各 項發展的情形,藉此探討戰後臺中農業之發展。其他相關研究多以研究地方產 業為主,包含農、工、商等三級各項產業在內,如李力敏的碩士論文<戰後大 里的經濟發展(1945-1995)> 18、葉瓊英的碩士論文<金山鄉產業發展史-1929 至 1998 年> 19 ,蔡瓊慧的碩士論文<從「半路店」到「高鐵市」-烏日鄉戰後 的經濟發展> 20、何家梅的碩士論文<戰後臺中市西屯區的經濟發展(1947-2000).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陳秋坤, 《清代臺灣土著地權-官僚、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 1700-1895》 (臺北:中央研究院, 1994)。 洪麗完,<大社聚落的形成與變遷(1715~1945)>,《臺灣史研究》,第三卷,第一期,頁 31-96, 1996。 洪麗完, 《臺灣中部平埔族-沙轆社與岸裡大社之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1997)。 黃富三,<岸裡社與漢人合作開發清代臺灣中部的歷史淵源 >, 《漢學研究》16:2(1998) ,頁 61-78。 臺中農田水利會編, 《臺中農田水利會會誌》(臺中:臺中農田水利會,1990)。 臺灣省農田水利會聯合會編, 《農田水利會圳路史》 (一) (臺中:臺灣省農田水利會聯合會,1997)。 蘇容立,<水利開發對臺灣中部經濟發展之影響>,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曾鼎甲,<戰後臺中縣的農業發展(1950~1999)>,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 李立敏,<戰後大里的經濟發展(1945-1995)>,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葉瓊英,<金山鄉產業發展史-1929 至 1998 年>,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蔡瓊慧,<從「半路店」到「高鐵市」-烏日鄉戰後的經濟發展>,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論文,2003。. 3.

(17) > 21 等,雖然對於地方三級各項產業介紹面面俱到,但對於農業發展僅就該地方 之農業環境與農業經營方式作介紹與探討,對於該地區的農業經濟活動,並未 能作全面性的深度分析。. 回顧相關文獻,對於神岡鄉農業相關研究之成果很有限,在缺乏前人研究 成果可資參考之下,本研究將以參與《神岡鄉志》研究工作所蒐集的統計資料、 書籍、官方檔案、田野調查以及學者對臺灣農業經濟發展之研究之成果等資料 為主,作為深入研究進行之依據,以期進一步為神岡鄉的產業發展建構一個比 較清楚的圖像。.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資料 本論文研究範圍雖僅針對一個地方之農業發展,但研究領域仍涉及到歷史 學、地理學、社會學、統計學與農業經濟學等相關學門之知識,因此必須將這 些知識加以整合運用,本研究才可能完整呈現。本文研究方法,主要以歷史研 究法,歷史研究講求「言之有據」 ,因此本研究之陳述將根據研究者所蒐集資料 予以整理、歸納並加以分析。另外根據所蒐集相關於神岡鄉的統計數據,應用 比較法,根據不同時間(日治與戰後) ,以展現神岡鄉在不同時代經濟活動之特 色。. 本論文之研究參考資料,主要分為文獻資料與田野調查。文獻資料包括史 籍資料、統計報告、期刊論文,論著、官方檔案等。史籍資料則包括方志為主,. 21. 何家梅,<戰後臺中市西屯區的經濟發展(1947-2000),中興大學歷史研究碩士論文,2004。. 4.

(18) 如, 《諸羅縣志》22 、 《彰化縣志》23 、 《臺中縣志》24 等。在統計報告方面,以日 治時期以來的政府各年度出版之統計要覽與各行業普查報告為主,包括《臺中 州統計書》 25 、《臺中縣統計要覽》 26 、《中華民國臺閩地區農林漁業調查報告》 27. 等,以及鄉公所提供的檔案資料,鄉公所的檔案資料之內容相當富有價值,對. 於政府政策的實施了解亦有相當之幫助。在期刊論文方面,包括碩博士論文及 各大期刊刊載之相關論文。在官方檔案方面,則由相關單位,如鄉公所農經課、 農會、臺中水利會等單位,提供之書面檔案資料為主,由於資料皆為單位存檔、 非出版之刊物,對於本論文研究為珍貴。田野調查則以各種訪談紀錄為主,可 以針對逐漸消失的農經活動作一些補闕性的提供。. 第四節 研究架構 本論文主要採取歷史研究法為主的論述架構,依照歷史發展脈絡,探討神 岡鄉從清代雍正元年(1723)至現代(2006)農業發展的歷程,因此在論文架 構上作如下的安排: 第一章為緒論,首先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其次回顧相關文獻,再者則是 說明本研究所運用之研究方法以及資料的來源,最後為研究架構。. 第二章為神岡鄉環境之論述。自然環境為農業發展的基礎,人文環境則提 供農業發展方向,因此本章將神岡鄉環境分為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更能深入 22. 周鍾瑄,康熙 56 年《諸羅縣志》臺銀文獻叢刊 141 種(臺北:大通,1984)。. 23. 周璽,道光 16 年《彰化縣志》臺灣文獻叢刊(臺北:臺銀經研室,1957-1961)。. 24. 張勝彥編纂,《臺中縣志》 (豐原:臺中縣政府,1989)。. 25. 臺中州編, 《臺中州統計書》大正 14 年至昭和 16 年(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典藏)。. 26. 臺中縣主計室,《臺中縣統計要覽》民國 41 年至 92 年(豐原:臺中縣政府) 。 行政院主計處編, 《中華民國臺閩地區農林漁業調查報告》 (臺北:行政院主計處)。. 27. 5.

(19) 了解神岡鄉農業發展的背景。首先從神岡鄉的地理位置、氣候、地形、土壤與 水資源等主題,探究自然環境對神岡鄉農業所產生的影響;另外就神岡鄉的歷 史沿革,從史前時期、荷蘭時期與明鄭時期、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到戰後時期 等分期,來介紹神岡鄉的人文環境。. 第三章為神岡鄉的水利發展。水利的興築是農業萌芽的關鍵,水利經營的好壞 亦左右農業的發展。神岡地區自古即為農業發展興盛之地區,除了自然環境適合. 農作種植之外,亦來自於清代至今水利經營的成果所致,因此本章將依照歷史分 期,依序介紹如下:第一節先討論清領時期神岡鄉的土地與水利開發,內容包括巴. 宰海族岸裡社的興起原因、請墾土地的過程,以及漢人與岸裡社番合作開鑿水 圳與水利事業的經營概況。第二節則是討論臺灣割讓給日本之後,日本政府對 於農田水利的經營概況以及與神岡鄉相關水圳的治理情形。第三節主要討論戰 後神岡鄉農田水利發展情形以及神岡鄉水利經營與現況。第四節即綜合清領時 期至戰後神岡鄉農田水利之演變。. 第四章為日治時期的農業發展。日治時期殖民政府為有效榨取台灣資源, 因此對於台灣農業展開了科學化的經營,神岡鄉的農業亦在此種環境下發展。 本章除了討論日治神岡鄉的農業發展之外,欲藉由農牧產品的統計資料,來分 析神岡鄉在日治時期農牧產品生產詳細情形。在內容安排上,首先為了解神岡 鄉在日治時期農業發展的背景,因此先介紹日本殖民政府實施臺灣農業政策相 關的時空環境。第二節為農業人口與耕地,探討日治時期神岡的從事農業人口 與人口組成的變化,以及耕地面積多寡,並且討論神岡在日治時期的人地關係。 第三節為日治時期神岡鄉農業組織的演變及其任務內容。第四節則是討論日治 時期,早期農機的使用與肥料施用情形。第五節與第六節分別針對臺中州統計 書的數據,來討論農業生產與畜業生產的詳細情形。第七節則是綜合本章前六 6.

(20) 節的論述,對日治時期的神岡鄉農業發展作概括性的探討。. 第五章為戰後至今(2006)的農業發展。二次大戰後,臺灣農業產銷設施 受嚴重破壞,農業生產環境惡化與農業生產萎縮,不過在政府與農界人士努力 下,生產不久後即恢復戰前水準,之後在政府政策的推動下,農業發展持續穩 發展,神岡鄉的農業亦配合政府政策的推動。因此本章在章節安排上,第一節 討論戰後臺灣的農業政策與發展概況,藉以了解神岡鄉農業發展的背景。第二 節則是戰後農業人口與耕地,討論戰後至今神岡鄉農業人口、人口組成與耕地 的變化,並且探究其原因。第三節則為神岡鄉農業組織變遷以及相關任務介紹。 第四節介紹神岡鄉農業動力機具的種類與效用,以及臺灣肥料施用政策以及神 岡鄉肥料施用情形。第五節與第六節就臺中縣統計統計要覽的統計數據,分別 就戰後農業生產與畜業生產的各項生產情形。第七節則是綜合前六節的論述, 對戰後時期的神岡鄉農業發展作一概括性的討論。. 第六章為結論,綜合前述的分析與討論,歸納神岡鄉農業發展歷程,並針 對日治時期與戰後時期農、牧產品的消長作比較,以了解神岡鄉農、牧發展情 形。再來討論神岡鄉農業的現況與神岡鄉農業現今所面臨的困境;最後根據本 文研究心得,提出神岡鄉農業發展未來之展望。. 7.

(21) 8.

(22) 第二章 農業環境 一個地方產業發展往往受到環境的影響,尤其以農業的發展受到自然條件 的限制最大,農作物的生長得需要適當地理環境、優良的氣候、適合作物生長 的土壤以及足夠作物生長的水資源,在這些條件下,一個地方農業發展才有穩 固的基礎。神岡鄉的農業根基即奠定在如此的自然環境,隨著歷史的演進,神 岡鄉的農業在漢人的開墾、水利建設的興築、政府政策的推行…等人為因素之 下,才得以開展。因此要了解神岡鄉的農業,不可避免的需要從神岡鄉的自然 環境與人文環境這兩方面著手,現在僅就神岡鄉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簡述如 後。. 第一節 自然環境 壹、地理位置 神岡鄉地處臺中盆地北邊,臺中縣之西北邊,轄區東西寬 9.01 公里,南北 長 7.61 公里,極東位於豐洲村東南的東經 120°42'22",極西位於山皮村西北 的東經 120°37'25",極南位於三角村南部的北緯 24°13'48",極北位於新庄村 北部的北緯 24°18'4"。全鄉行政區域包括豐州、神州、大社、岸裡、三角、溪 州、社口、社南、庄後、北庄、圳頭、神岡、庄前、新庄、圳堵與山皮共十六 村,全部面積 35.05 平方公里,約合 3505 公頃。東與豐原市毗鄰,西邊以大肚 山臺地最北段之東側與清水鎮為鄰,此段臺地之東側斜面,約佔全鄉總面積之 四分之一;西南和南方與大雅鄉和潭子鄉相接;北邊則隔大甲溪與后里相望。 神岡鄉的中部和東部地區,均屬臺中盆地之最北部分,面積佔全鄉的四分之三。. 9.

(23) 圖 2-1-1 神岡鄉地理位置圖 資料來源:神岡鄉公所網頁http://www.shengang.gov.tw/location.htm ,2007。. 圖 2-1-2 神岡鄉行政圖 資料來源:《神岡鄉都市計畫行政區域圖》,神岡鄉公所提供,2006。. 10.

(24) 貳、地形地勢 神岡鄉因為位於大肚山臺地北段的東側,地勢稍高,海拔最高點為 207.2 公尺,最低點為 110 公尺。臺地東斜面為一傾斜地塊斷崕後斜面(Back slope) , 以臺地原面緩斜沒入臺中盆地堆積面下,盆地部分又屬臺中盆地北端之大甲溪 沖積扇,所以地勢上呈現東西兩分居向中央緩傾的地形,因此可分為大甲溪底 平地區、臺中盆地盆底區以及大肚臺地區等三種地區。以下簡單介紹如下:. 一、大甲溪溪底地區 神岡鄉北部之溪州村、神洲村以及豐洲村在地形上即屬於大甲溪底地區。 大甲溪底沖積扇為大甲溪舊河道地區,位於大甲古沖積扇之北。因為為古大甲 溪河道,為地勢較低的洪患區、所以一直到日治時期才有所謂的四股、五股、 六股等聚落形成,與神岡鄉其他地區聚落形成時間較晚。. 二、臺中盆地盆底區 神岡鄉東部大部分地區在地形上於台中盆地盆底區,包括神岡村、北庄村、 社口村等村。台中盆地為一細長之盆地,以大甲溪與其北岸之后里台地墩仔腳 古沖積扇面相望,南至濁水溪北岸,南北縱長約 40 公里,經豐原、台中、大里、 南投,止於名間地峽;西側屏有大肚、八卦兩傾動地塊,但因面向盆地之地塊 東側緩斜,被盆地沖積層覆蓋,並無明顯界線,其東西寬度在豐原附近為 9.5 公里,台中市附近為 40 公里,南端最窄地狹處僅 800 公尺,更南即被濁水溪河 階地所截斷,盆地呈南北長方形狀。. 臺中盆地盆底區為地形平坦的區域,加上有水源灌溉,因此自清朝時期就 有聚落在此。經由水田化的過程,臺中盆地盆地區成為神岡鄉最為富庶的區域。. 11.

(25) 因此自清領時期到日治時期,臺中盆地有許多大地主世居於此,北庄林厝、社 口大夫第、三角仔筱雲山莊、潘家古厝。. 三、大肚山臺地區 神岡鄉的圳堵村、新莊村與山皮村在地形上屬於大肚山臺地區。大肚台地 位大甲溪之南,北與后里台地相望,南伸展至大肚溪北岸,與八卦台地相對, 西臨清水平原,東連台中盆地。大肚台地為一長方形台地,總長約 21 公里,平 均寬約 7 公里,大致呈北北東-南南西之延伸方向。. 大肚台地以海拔 310 公尺的大肚山為最高點,南部約 250-300 公尺,北部約 200 公尺上下,台地面平坦,呈廣闊緩起赭土台地面。大肚山臺地頂部頗為平 坦,土地生產力甚低,居民生活艱苦,過往生活用水在旱季需用牛車從平地運 水上山,因此大多為旱田。民國 44 年(1955)利用抽水機,可將大甲溪溪水經 由大社支線至大肚臺地東側山腳下,將水牽引至臺地頂部,增加了大肚山上的 土地利用價值。. 參、氣候 神岡鄉地處臺灣中部地區,氣候型態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所以氣候溫和, 氣溫及濕度均高,夏季多雨,冬季乾旱。在氣溫方面,神岡鄉年平均溫度約為 23.6℃,最低月均溫為一月份平均溫度在 16.7℃,七月平均溫度 28.7 度左右, 平均月均溫低於 20℃,僅十二月、一月、二月,其他月均溫皆高於 20℃,氣溫 宜人的季節佔有九個月之多,對於農作物的種植生長有相當的助益。在降水方 面,神岡鄉歷年雨量平均 1625.7 公釐之間,大甲溪流域各地的單位時間之降雨. 12.

(26) 量皆超過 10 公釐,為全省之冠,影響水土保持至鉅,神岡鄉則在 10 公釐上下。 但在上游達 15 公釐以上時,亦造成沖刷土壤增漲水位,釀成洪患,影響農作。 神岡鄉雨季多集中於在三至九月,約佔全年雨量 81%,八、九月間為颱風期, 但很少有颱風直接侵襲神岡鄉,颱風過境時常為神岡鄉帶來豐沛的雨量而十月 至隔年二月則為乾季,雨量不多,乾濕季分明。雨量豐沛,颱風又甚少侵襲神 岡鄉,對於農作物生長相當有利。. 肆、地質土壤 神岡鄉土壤的特性,主要可分為三種:. 一、砂質土壤:主要分佈於豐洲、神洲、溪洲三村,排水性良好。 二、壤質土壤:分布於三角、岸裡、大社、社口、社南、北庄庄後、庄前、神 岡等村,排水性較差。. 三、棕紅土壤:分布於圳堵、新庄的山坡地保育區,排水性亦較差。. 依照土壤的特性,適地適種的農作物也隨之不同。沙質土壤地區,為下溪 洲地區,日治初期至戰後初期種植菸草與稻作。壤質土壤地區,大都為葫蘆墩 圳灌溉區,種植稻作。戰後初期臺中盆地的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冠於全臺。棕紅 土壤地區,圳堵、新庄、山皮的山坡地區,日治初期至戰後初期種植甘蔗。. 伍、水資源 水資源分為地面水及地下水兩種,神岡鄉北面有大甲溪,河床廣闊,流量充 沛,分流葫蘆墩圳幹線,再分歧橫山、中央、浮圳等三支線,並貫穿神岡鄉地 區,地面水甚為豐富,可提供充足之灌溉用水。地下水主要靠雨水、河川之滲 13.

(27) 漏於地下水而取得,因神岡鄉地區之地質,下層含黏土質甚多,透水性不佳, 故地下水並不豐足,只有少數的農地灌溉用水,取自大肚臺地山腳湧泉,如圳 堵山腳,或是屬於大甲溪流河川地的農地,可利用網流的湧泉,作為灌溉水源, 如圳堵以及下溪州地區的河川地。 1. 第二節 人文環境 壹、史前文化 臺灣位於東亞大陸版塊的邊緣、大陸與海洋地殼交接的地塊之上,因此地 理位置接近中國大陸以及南洋群島,因此史前文化深受大陸文化以及南島文化 影響,且考古學家認為,從各個遺址的研究中,顯示出不同的文化層,因此顯 示臺灣史前文化並非僅有單一來源而已。一般認為,最早距今五、六千年前, 與現存原住民存群有直接的血緣關係的民族,先後、陸續移居臺灣島。2 神岡鄉 有人類活動留下的紀錄很早,在庄後村以及社口村於 1972 年發現史前遺址,推 算時間約 4500 到 2000 年前的新石器中期及晚期,證明了在數千年前,神岡鄉 已有先民在此生活。 3. 貳、荷治時期與明鄭時期 根據荷蘭人的戶口資料,十七世紀時的「平埔族」至少有一百五十餘個部落, 1. 以上均參考自於臺中縣政府編, 《臺中縣綜合發展計畫-鄉鎮巿發展綱要計畫》 (中縣:臺中縣政府, 1996),頁 5-1.2;臺灣省住宅都市發展局代編, 《神岡擴大都市計畫書》頁 10-13;薛雅惠, 《神岡 鄉志.地理篇》(2007 年未刊稿)頁 4-1 至 4-39。. 2. 3. 王嵩山, 《揭開福爾摩沙的面紗-臺灣的人文地理》第四章(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1), 頁 61-62。 張雪君, 《神岡鄉志.史略篇》(2007 年未刊稿),頁 3-60。. 14.

(28) 人口約約五萬餘,在漢人尚未大量移入臺灣之前,大致上高度在五百公尺以下 的土地。皆可視為平埔族的主要活動領域。 4. 在荷蘭文獻中當時臺灣中部地區有位叫Quata王的紀錄。Quata王又名 Tackamhah,民間傳說稱呼為「大肚番王」,屬於拍瀑拉族。他的村莊約在鹿港 到牛罵(今臺中縣清水鎮)之間,共統治了 15 至 18 個村莊,包括拍瀑拉族的 水裏社、大肚北社、大肚中社、大肚南社、沙轆社、牛罵社;巴布薩族的阿朿 社、貓霧社;巴宰海族的斗尾龍岸番岸裡社、阿蘭番烏牛欄社;以及洪雅族的 貓羅社、北投社、萬斗六社、南投社等,最強盛時期曾管轄過二十七個村莊, 管轄範圍為桃園以南至鹿港以北。其中被大肚番王統領的岸裡大社,原居住臺 中縣后里鄉,後來南遷至潭子鄉、豐原市、神岡鄉一帶,即神岡鄉的先住民。 根據荷蘭人的戶口統計,當時岸裡大社戶數一百二十餘,人口六百餘,是中部 各村莊之冠。. 5. 雖然荷蘭人早在 1624 年佔領臺灣,但直到 1644 年才將勢力深入大肚番王 管轄的土地。在此之前,一直保持獨立狀態的大肚番王在 1645 年反抗荷蘭不 成,只好與荷蘭東印度公司訂定合約以表服從。在大肚番王統治下的岸裡社也 為荷蘭東印度公司所管轄。雖然大肚番王臣服於東印度公司,但仍屬於半獨立 狀態,因為大肚番王仍有權利不許基督徒住在當地,僅同意讓他們通過。而當 時作為政教合一的教會,也僅設立在彰化市和鹿港,尚未渡過大肚溪而到大肚 番王的管轄地。 6. 西元 1661 年鄭成功欲獲取臺灣而打荷蘭人時,派軍隊屯墾以就地取糧,入 4 5 6. 同註 29,頁 71。 翁佳音,<被遺忘的臺灣原住民>,《臺灣風物》42(4),頁 176-182。 同前註,頁 170-177。. 15.

(29) 侵到大肚番王管轄範圍,引起激烈反抗,在明鄭政權的討伐之下,而且在「立 法尤嚴、誅夷不遺赤子,並田疇舍廢之」的苛政下,大肚番王與其族群的勢力 嚴重敗退。 7. 參、清領時期 康熙 22 年(1683)年清軍攻取臺灣成功,臺灣設立一府三縣,岸裡社雖隸 屬諸羅縣,但在康熙 27 年(1688)知府蔣毓英所纂的《臺灣府志》云: 「若半 線以上,則非使令之所能及也」 ,顯示清廷在大肚溪以北,包括岸裡社,尚未獲 ,發生吞霄社反漢事件。清廷派兵,而北路參將常 得控制。8 康熙 38 年(1699) 太,誘使岸裡社番從山後包抄,吞霄社之亂才得以彌平。 9 康熙 54 年(1715) 岸裡社頭目阿莫委授為岸裡九社之土官總領,次年此以阿莫為首的岸裡五社, 包括岸裡社、烏牛欄社、樸子籬社、阿里史社和掃捒社,10 請墾臺中平原中北部 的開墾獲得允准,土地範圍為「東至大山,西至沙轆地界大山,南至大姑婆, 北至大甲溪,東南至阿裏史,西南至捒加頭」 ,此為岸裡社獲賜土地,取得使用 權之濫觴。 11. 岸裡社土目在取得大片墾地之後,從大甲溪以北之地(今臺中縣后里鄉) 南遷,移居到神岡鄉大社村和岸裡村一帶。在神岡鄉及附近地區發展成「岸東」 、 「岸西」、「岸南」、「西勢尾」、「蔴裡蘭」等所謂岸裡五社,形成後來的「岸裡 大社」 。因阿莫的大土官地位,使他的勢力不斷擴張,其範圍及於今豐原市的「葫 蘆墩社」、「崎仔社」、「翁仔社」,再加上在后里原居地的「蔴薯社」,就成為一. 7. 同註 32,頁 166-168。 蔡志展, 《神岡鄉志.緒論》(2007 年未刊稿) ,頁 1-6。 9 翁佳音,頁 164。 10 蔡采秀,<臺中地區的拓墾組織與產業開發>, 《中縣文獻》,第六期,頁 45。 11 洪慶峰總編,《臺中縣大甲溪流域開發史》(中縣: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89),頁 99。 8. 16.

(30) 般所稱的「岸裡九社」, 12 岸裡九社的分佈大約如下:蔴薯屯舊社位在今后里鄉 舊社,岸東社、.岸西社、岸南社約在今神岡鄉大社、社南、岸裡等村;蔴裡蘭 社、西勢尾社在今神岡鄉岸裡村;翁仔社在今豐原市翁社、翁子、翁明等里; 樸仔籬社則在今豐原市朴子里。 13. 圖 2-2-1 岸裡社蕃把守之圖 資料來源:轉引自陳炎正, 《神岡鄉志.史略篇》(2007 年未刊稿) ,頁 3-26。. 12 13. 同註 35,頁 1-7。 同註 37,頁 45。. 17.

(31) 在岸裡社各社入主定居在神岡、豐原一帶後,臺中平原的拓墾就掌握在該 族與漢人張達京家族手中,在乾隆年間協助清廷四處平亂,勢力達到高峰。乾 隆 56 年(1791)清廷設番屯,岸裡社番擔任北路千總,大肚、沙轆以及牛罵等 社,則被編組為阿里史小屯,隸屬岸裡。不過約在 1920 年代嘉慶、道光年間以 後勢力以後走下坡,取而代之的是漢人的土豪勢力,到十九世紀以後地方勢力 完全由漢人所掌握。 14. 從雍正年間開發的「下埤」 、 「上埤」到道光年間開發的「下溪州圳」 ,漢番 以「割地換水」方式合作,帶動整個神岡農業經濟的發展。漢業戶與番業戶分 別招佃開墾,社會上形成大租戶、小租戶與佃農之間的關係。跟著粵民的腳步, 漳、泉墾民緊追於後,使神岡鄉到乾隆年間,已經是一個多元族群的漢文化社 會。 15. 神岡鄉的地名由來,起源於清領時期。最早稱為「成崗庄」 ,成莊時間應該 在雍正到乾隆初年間(1733~1760),阿河巴草埔經過水圳開發之後;而到嘉慶年 間(1796~1820)稱「神崗庄」 。道光前期(1821~1836)則改稱「新廣莊」並紀錄於 當時《彰化縣志》的官書上。這個改變,陳炎正認為「隨著大批泉州人移墾神 岡地區,竟將客家『神崗』諧音訛傳為『新廣』而沿用至今」 ,是值得參考的。 至於「成崗庄」 、 「神崗庄」 、 「新廣莊」 、 「新崗庄」 、 「神崗」 、 「神岡」 、 「神講」、 「神降」 ,無論是北京話、閩南話、客家話發音,都非常相似,值得進一步探討。 16. 神岡鄉的地名起源於清領時期的一個聚落名稱,目前神岡鄉境內的許多聚. 14 15 16. 同註 32,頁 160。 同註 35,頁 1-9。 同註 35,頁 1-15。. 18.

(32) 落亦在清領時期即陸續形成,根據洪敏麟《臺灣舊地名之沿革》17,對神岡鄉聚 落發展的說法,神岡鄉各聚落形成時間與地名之由來可能如下: *「大社」:地名昔稱「岸裡大社」,日治時期勘查土地,改稱「大社」。在雍正元年 (1723),已是平埔族大聚落。「望樓」就是「望寮」是大社的瞭望台,築 有望遠寮,曾是漢番的交易中心,在今高速公路豐原交流道附近。 *「社口」:社口村萬興宮建於雍正 12 年(1734),證明當時已成莊,且具有規模。 *「三角仔」 :原是客籍移民稱作「三閣仔」 ,在乾隆 36 年(1771)漳州詔安人呂祥省入 墾前就已成莊。 *「北莊」 :其地名之由來,是因位於張達朝(張達京之兄)率客籍移民所開發的「大 埔厝莊」(今潭子鄉大富、大豐兩村)之北而得名,為早期開發的據點,成 莊也不遲於乾隆初葉。 *「圳堵」:又名「圳島」,該村土地祠有乾隆 40 年(1775)香爐刻有「浮圳莊」,清代 「浮圳庄」為今日之圳堵村與圳前村之所在,道光十二年便有「圳島庄」 名,戰後才分開。故成莊應不遲於乾隆年間。 *「山皮」 :嘉慶年間南安人開發成庄;之後同安人入墾,道光年間陳為登任神岡五庄 總理。 *「新廣」 :在道光 16 年(1836)出現於周璽《彰化縣志》 「規制」貓霧捒東上堡。但最 近在乾隆 25 年(1760)所繪的「乾隆中葉臺灣番界圖」裏,發現已有「成崗 庄」地名,成莊應在乾隆初年。 *「紅圳頭」:此地是在「紅圳」(今橫山支線)之頂端,乾隆 51 年(1786)林爽文事 件後,原聚落荒廢,「同寅街」成神岡新街,取而代之。 *「後壁厝」:約在嘉慶至道光間成莊。道光 3 年(1823)「陳五協」開下溪州圳「下 溪州」、「後壁厝」、「中寮」、「苦苓腳」、「牛糞崎」等漸成聚落。 *「新莊仔」 :成莊較晚,可能與其西北「頂舊」後稱「舊庄」(屬楊厝里),相對應。 17. 洪敏麟, 《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4),頁 89.。. 19.

(33) *「西勢尾」:距社口 600 公尺,地名也許與岸裡社群中之「西勢尾社」有關。 這些聚落名稱,除了岸裡「大社」和「社口」為早期岸裡社政治中樞條件外,其他聚 落的形成原因都與水利開發,吸引漢人移民前往開墾有關。 18. 肆、日治時期 1895 年中日甲午戰敗,臺灣被迫割讓給日本。日本對於臺灣的統治,從明 治 28 年(1895)到昭和 11 年(1936)之間,所採取的是「工業日本,農業臺 灣」的殖民政策,配合日本殖民地政府及日本民間財閥的資本投入,以推動近 代化的農業開發,積極種植米、糖作物,以提供日本本土的需求;昭和 12 年 (1937)至二次大戰結束(1945) ,為了配合侵略戰爭,因應戰時需求,實施「軍 需工業動員法」 ,實施工業化策略,以求島內自產自需,積極增產工業原料作物。 19. 神岡鄉清領時期僅有大地主,無資本家的存在。日治時期從第四任兒玉源太 郎開始,任用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從事「土地調查」 、 「林野調查」 、 「戶籍調查」… 等工作,發行「事業公債」收買大租戶的調權,確定小租戶的業主地位並且籠 絡地主階級,以方便剝削農民大眾的勞動力。這時臺灣的一些地主,便是利用 「大租補償金」轉化成為近代的「資本家」 ,興辦產業與合作社。神岡三角仔的 呂鶴巢等,便是如此。但是會社的大權都掌握在在臺的日本人之手裡。臺人常 常變成只是一個投資者。 20. 神岡在日治時期雖然以農業生產為主,但是臺中盆地北部開發的重鎮,地. 18 19. 20. 同註 35,頁 1-14。 江榮吉,<台灣近代農業之發展>, 《臺灣近代史-經濟篇》李國祈總纂(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5),頁 130-135。 黃富三,<臺灣近代經濟發展史的分期及其特徵>, 《台灣近代史-經濟篇》李國祈總纂(南投:臺 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頁 4-6。. 20.

(34) 主利用「大租補償金」或農業生產收入的資金,變成小型「資本家」 ,在當時成 為臺灣近代化的投資者,使日治時期神岡鄉的產業活動更為多元。 21. 伍、戰後時期 二次大戰後,臺灣物質奇缺,物質暴漲,糧食短缺。政府為了充分提供糧 食,在政府與農民的努力下,到民國 40 年(1951)初即已經恢復戰前的水準, 特別是稻米的供應。當時提出「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在民國 42 年至 61 年(1953-1972) ,連續實施了五期四年計畫,由於土地改革的成功、 品種改良、病蟲害防治、施肥灌溉等農業科技比重增加以及蔬菜、水果、畜產 與魚產比重增加,使農業生產成長率達 5%,在此階段,農業的蓬勃對於經濟 有很大的貢獻。但「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的政策下,雖然農產 增加,但是政策對農業及農民的財稅政策,卻是「擠壓」農民,造成負擔。而 土地改革對農民有鼓勵從農的意願,但維持低糧價的政策,使農民利益損失更 22 23 大。 隨著工商業的發達,由傳統農業社會經濟轉化成現代工商化經濟社會,. 造成人口結構的變化,農村勞動人口已逐漸老化,農村勞力不足,加以成本的 提高,農耕以科學化、機械化來取代傳統的勞力,農業經營已越來越困難。. 神岡在民國 60 年代以後,因為許多重大的交通建設經過神岡鄉鄉境。受工 商業發展的影響,在這裡規劃「都市計畫」 、「工業區」、 「交通用地」,民國 92 年(2003)耕地只剩 1,576.43 公頃,使耕地大量減少千甲左右。相對的農產量 減少,就產值而言,也已經不是神岡鄉的主體產業。. 21 22 23. 同註 35,頁 1-23。 同註 46,頁 146。 郭大玄, 《臺灣地理-自然、社會與空間的圖像》(臺北:五南,2005),頁 154。. 21.

(35) 22.

(36) 第三章 神岡鄉的水利開發 水利是提高土地利用價值最重要的支柱。在以農業經濟為主體的年代,水 利和土地開發是農業發展的兩塊最重要的基石。作物之栽種實需要充足的灌溉 用水,才得以有豐足的收穫,台中縣神岡地區自古即為農業發展興盛之地區, 除了自然環境適合農作種植之外,也是來自於清代至今水利經營的成果所致。 神岡鄉的水利發展之契機,即始於岸裡社請墾大甲溪南岸的土地而起,雍正元 年漢人張達京與岸裡社敦仔以割地換水方式,獨資九千三百兩費用,招工鑿造 「下埤」水圳,此圳之完成乃為葫蘆墩圳開創之緣起。本章將以歷史分期作為 區隔,首先就清代葫蘆墩圳開築之起始與經過以及水利的經營;次者,論及日 治時期官方對於台灣水利事業政策變遷與神岡地區水利管理的變遷過程;最 後,就戰後國民政府對於台灣水利發展與近代神岡鄉水利發展與現況作闡述。. 第一節 清領時期的水利開發 水利埤、圳的開發,提高了土地的利用價值,耕地「水田化」為增進經濟 產值、社會繁榮的重要手段。1 神岡鄉農業發展之契機,即始於岸裡社請墾台中 盆地中北部平原而起,並且以「割地換水」方式與張達京為首的漢業戶合作興 築水圳,開墾水田。由於耕地的「水田化」 ,使得神岡鄉在清領時期的農業經濟 發展有相當大的進步。. 壹、岸裡社的興起 岸裡社番原居於大甲溪中游北岸的蔴薯舊社(今臺中縣后里鄉) ,主要的經 1. 蔡志展, 《明清臺灣水利開發研究》(南投:省文獻會,1984),頁 191。. 23.

(37) 濟活動以狩獵為生,另外也有從事簡單的農業生產以及捕魚活動,2 他們活動範 圍除了在聚落附近外,其實在康熙 36 年(1697)前,甚至在明鄭末期之時,因 為狩獵渡過大甲溪到大肚山以東活動。 3. 至康熙 38 年(1699)吞霄土官卓个、卓霧、亞生因不滿漢人通事征派無虛 日,從而率眾反抗,殺通事及其同夥十數人。清廷為鎮壓這次反亂,派遣兩標 官兵以及北路參將前往征討外,並且調動南部平埔族西拉雅族的四社番為前 鋒,然而四社番死傷者眾,征討無力。最後只好派人約舊社土官阿莫率領岸裡 社番,自吞霄山後包抄,才得以平亂。由於岸裡社社番善戰,在此之後的動亂, 均協助清廷平息動亂,屢建奇功(見表 3-1-1) ,清廷極力鼓勵「生番」岸裡社 民歸附,在康熙 54 年(1715) ,清廷因功授阿莫為岸裡社大土官,諸羅縣並頒 4 給「信牌」 。 (見圖 3-1-1). 在同年(康熙 54 年) ,在漢人鼓勵之下,岸裡社與土官阿莫聯合阿里史社、 掃拺社、烏牛欄社與樸仔籬社,共同向清廷請墾大甲溪南岸臺中盆地大部分土地, 而在次年獲得諸羅縣的批准與曉諭。土地範圍為: 東至大山,西至沙轆地界大山,南至大姑婆,北至大甲溪,東南至阿裏史, 西南至捒加頭。 5. 「東至大山」即今豐原市觀音山, 「西至沙轆大山」即今大肚山, 「南至大姑婆」 即今西屯, 「東南至阿里史」即今潭子鄉, 「西南至捒加頭」即今西屯市水堀頭。 阿莫與有大甲溪,臺中盆地北部廣大未墾地,其中現在神岡鄉一帶的原野,昔. 2. 洪麗完,<大社聚落的形成與變遷(1715~1945)>,《臺灣史研究》,第三卷,第一期,頁 44。 翁佳音,<被遺忘的臺灣原住民>,《臺灣風物》42(4),頁 162。 4 同前註,頁 162;蔡志展,《神岡鄉志.緒論》(2007 年未刊稿) ,頁 1-9 至頁 1-10。 5 《清代台灣大租調查書》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五二種 (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3) ,頁 764-768。 3. 24.

(38) 稱「阿河巴草埔」,屬於巴宰海族社群的活動地域。 6 阿莫的土地請墾能夠被官 方所接受,與岸裡社屢次協助清廷平亂所建立的軍功息息相關。 7. 圖 3-1-1 諸羅縣委用阿莫土官之信牌 資料來源;轉引自陳炎正, 《神岡鄉志,史略篇》(2007 年未刊稿) ,頁 3-25。 6 7. 洪敏麟, 《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下)(南投:省文獻會,1984)頁 69、頁 82。 同註 52,頁 41。. 2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hen we know that a relation R is a partial order on a set A, we can eliminate the loops at the vertices of its digraph .Since R is also transitive , having the edges (1, 2) and (2,

之整合及阿里山觀光軸線延伸發展計畫 期中規劃階段 雲嘉南-4 雲林縣 臺灣宗教旅遊及宗教文化園區之規劃 期中規劃階段 雲嘉南-5 臺南縣 雲嘉南農業經濟發展計畫

4.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符合之種苗 業登記證、符合農業發展條例第3條規定 之農民或農民團體證明文件、具備蘭花產 業經營事實之事業單位證明、具備食用蕈

What was more surprising, when the sides of the two equilateral polygons changed at a certain rate, the pattern of the generated graph would become a tessellation.. Then we could

Community industry enhancement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goals of rural community empowerment; conversely, the collapse of communities and

The existence of cosmic-ray particles having such a great energy is of importance to astrophys- ics because such particles (believed to be atomic nuclei) have very great

An Analysis of the January Effect of the United State, Taiwan and South Korean Stock Market,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9,

大公段木香菇農場位於台東縣大武鄉山豬窟休閒農業區 上,海拔 516 公尺,40 餘年來的環境保育之下,目前農場 裡林業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