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組織學習理論

在文檔中 第一節 創新經營的意涵 (頁 68-73)

參、組織學習理論

Cohen 與 Levinthal 認為組織現在所擁有的知識是未來獲取新知識的基礎,經 由學習的過程可以使組織經由多樣化的知識累積而激發創意。Bessant, Caffyn 與 Gilbert 指出創新是一複雜的學習過程,企業必須持續透過學習才能持續發展創新能 力,換言之,組織創新的能力必須經由組織學習而逐漸形成(林素瑜,1999;黃佑

安,1997)。另相關研究結果亦指出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有交互影響的關係,組織學 習程度愈高,其整體的創新能力或創新績效也愈高(江正信,2000;林素瑜,1999;

李瑞娥,2004)。易言之,學校組織學習對其進行創新經營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因此,以下將針對組織學習理論作進一步的探究。

一、理論主旨

「組織學習」正式被當作「理論」來研究始於1965 年(盧偉斯,1996),隨後 即有許多以組織學習為核心的相關研究與討論出現,而其中以 Argyris 與 Schön 在 1978 年所著「組織學習:行動理論的觀點」(Learning: Observation toward a Theory of Action)最具系統及代表性(Argyris&Schön,1978)。以下從組織學習的意義、類型 及歷程三方面來闡釋組織學習理論的意涵。

(一)組織學習的意義

以下先臚列一些學者對於組織學習意義的看法,再加以歸納分析之。

Argyris 與 Schön(1978)組織學習係指對錯誤的偵測與矯正過程,當組織實際 表現與所期望的結果之間出現差距時,對這種差距進行偵查矯正,並將經驗保存的 過程。

Morgan 與 Ramirez(1983)以為當組織成員面臨相同問題,以共同學習的方式 來一起學習,即稱為組織學習。

Stata(1989)認為組織獲得新的知識與看法,並藉以修正其行為與行動稱為組 織學習。

Senge(1990)認為組織學習乃是指一群人經由組織的運作,建立起個人與團隊 的學習及思考能力,只有透過個人學習,組織才能學習。

Huber(1991)認為組織學習可分為下列四部份:知識取得、資訊擴散、資訊解 釋、組織記憶等。

Kim(1993)以為組織學習即是組織提升其有效行動的能力,可以經由共享的 心智模式,來建立個人學習和組織學習架構的連結。

Garvin(1993)認為組織學習是組織創造、獲得與轉移知識,並進而修正其行 為,以反映新的知識與看法的過程。

盧偉斯(1996)將組織學習概念和理論的發展分為三個時期:1.概念蒙發期

(1953-1970)。此時組織學習的意涵強調,組織受外界環境變動的刺激,引發內部 結 構 和 人 員 行 為 的 改 變 , 而 對 環 境 作 一 反 映 的 過 程 ;2. 理 論 內 涵 充 實 期

(1970-1980)。此時組織學習的意涵強調,針對組織實際表現和預期結果的差距進 行偵誤與矯正,並形成組織全體共享的知識,進而影響人員認知和行為改變的過程;

3.理論整合應用期(1981 到現在)。此時組織學習為解釋組織變革的一種理論,重視 如何整合理論論述,將其操作化為實務,也是一種用來指導實務的干預技術。

李瑞娥(2003)組織學習是學校為了因應外在環境變化,學校組織須有所變革 與創新,而建構學習機制來支持教師學習的行為。

綜上所述,組織學習理論的基本立意為,組織成員團結合作所產生的能力大於 原先個人能力的總合,同時,個人擁有的知識須經由分享、擴散及應用,才能發揮 其價值。其次,歸納學者對於組織學習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四類:1.組織的偵測與 矯正,係指組織偵察出錯誤或發現實際表現與預期表現出現差距,而加以矯正的過 程;2.組織結構的重組或改善,係指組織藉由組織結構的調整或再造,以因應內外 環境變遷;3.團隊學習的過程或能力,係指組織學習為組織成員以共同學習的方式,

培養新的思維習慣,以共同解決問題的歷程或能力;4.創新精進,係指組織獲得或 創造新知識,修正其行為,以提升組織績效。因此,組織學習既是一改進的程序,

也是一種結果,同時,組織學習不單是一種適應,更是創新。另外,組織學習的層 次可包含個人、團隊、組織及組織間,此四者彼此交互影響,易言之,進行組織學 習,所思考的不應僅限於組織層面,而是必須考慮組織內部個人與團隊以及組織與 其他組織間的學習情形。

(二)組織學習的類型

March 與 Olsen(1976)將組織學習的類型分為完整的學習循環與不完整的學習 循環,而當組織處於不完整的學習循環時,組織將不斷探索成為一個完整的學習循 環為止,故不完整的學習循環又稱為「過渡學習」。

Argyris 與 Schon(1978)若組織偵測過程包含組織深一層的規範、價值和目標,

則此種學習活動稱為「雙環學習」(double-loop learning),反之,則為「單環學習」

(single-loop learning)。另外,將學習如何進行組織學習的過程稱為「再學習」(deutero learning)。

Hedberg(1981)將組織學習的類型劃分為:1.適應型學習,不改變認知觀念,

而以現行的行為模式,掌握外部的改變;2.轉化型學習,將現行的行為模式重新組 織、改變;3.改變型學習,不僅改變行為模式,也改變認知程序。

Lyles(1988)認為組織學習的方式有下列三種:1.經由經驗學習,以組織過去 經驗來判斷如何面對未來環境;2.經由模仿學習,學習其他組織的經驗或行為;3.

經由創造學習,進行改善活動、創新、試驗等。

Meyers(1990)依據組織發展不同的階段將組織學習分為四類:1.創造性學習,

為組織創新期的學習類型,著重於問題的定義以及活動與答案的建構;2.適應性學 習,為組織成長期的學習類型,著重於建立各種程序、角色、法則,以塑造組織的 運作系統;3.維持性學習,為組織成熟期的學習類型,著重在修改過去經驗與既存 系統,以增進效率;4.變遷性學習,為組織衰退期的學習類型,著重於如何解釋、

認知外界的訊息。

McGill et.al(1992)將組織學習分為適應型學習與創新型學習二種。

Fulmer(1994)將組織學習分為:1.維持型學習,針對組織已能處理的事情,

嘗試提出更佳的方法;2.震撼型學習,當危機發生時,組織即進入震撼型學習,採 取震撼型學習能使組織迅速反應,也可能惡化所要解決的問題;3.預期型學習,此 種學習是兼顧現在行動的長期影響以及應付未來環境的最佳方式。

綜上所述,研究者以為組織學習類型隨著分類標準的差異而有不同。然而藉由 組織學習的分類,可了解到影響組織學習型態的重要因素如下:1.組織價值與規範;

2.組織學習的連續性;3.組織學習改變的幅度;4.成員參與;5.組織學習的未來性;

6.領導者參與的程度。換言之,組織學習的過程中領導者與成員參與的程度、組織 學習的發展是否具有連續性、未來性以及組織學習的結果所改變的對象,促使組織 學習產生不同型態。除此之外,意外事件與組織發展的階段也可能影響組織學習型 態。

(三)組織學習的歷程

Argyris 和 Schön(1978)將組織學習過程分為:1.發現,發現預期結果與實際 存在的差異;2.發展,分析績效差距並發展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3.執行,執行發展 出來的解決方案;4.概化,評估過去的經驗,並將其融入組織政策、規範與慣例中。

Daft 與 Weick(1984)將組織學習過程分為三個步驟:1.審視(資料蒐集);2.

解讀(賦予資料意義);3.學習(產生行動)。

Huber(1991)認為組織學習包含:1.知識獲取,經由天賦、經驗、委託學習、

移植、搜尋等方法來獲取知識的過程;2.知識傳遞,分享不同來源的資訊,並因此 獲得新的資訊與來源的過程;3.知識解讀,賦予資訊意義、解釋事件,以增進共同 的了解、概念及架構的過程;4.知識記憶,儲藏知識以供未來使用的方法。

Sinkula(1994)認為組織學習是由資訊取得、資訊擴散以及分享解釋等三個階 段的過程所構成。

Helleloid 與 Simonin(1994)認為完整有效的組織學習應包括下列四個過程:

獲取、處理、儲存及增補。

Nevis、DiBellag、與 Gould(1995)將組織學習整合為三個階段:1.知識取得,

組織發展或創造技術、洞察力、關係等;2.知識分享,擴散學習的成果;3.知識使用,

使學習成果能廣泛被取得,並能一般化適用於新的情境。

李麗玉(2000)組織學習的程序包含組織對環境的掃描與解讀、組織資源的動 員及組織記憶三部分。

歸納上述,研究者以為組織學習的焦點在於知識,組織學習的歷程即是組織發 現、分享、解釋及運用知識的過程。在發現知識過程,即組織透過創造技術、移植 等方式由組織內外,搜尋所需的知識。次在知識分享階段,乃組織運用內部溝通體 系或資訊技術系統將新知識加以傳佈。而到了知識解讀階段,即強調透過共同的願 景與學習方式,來解釋分析新知識的意義與價值。最後,在知識記憶階段,則將轉 化後的知識,以適於組織成員存取的方式儲存。

二、組織學習理論對於學校創新經營的啟示

(一)鼓勵團隊學習,形成學校創新經營的動力

現今許多決策制定與執行,多透過團隊來達成,同時個人學習並不必然表示組 織在進行學習,故團隊學習為個人學習轉化為組織學習的重要媒介。學校透過建立 良好的溝通管道,培養協調、合作的精神,激發團隊意識,使創意能經由個人、團 隊、組織,向團隊以外的人進行分享或推廣,進而形成共識,轉化為推動創新經營 的力量。

(二)營造學習文化,激勵成員不斷精進創新

學校須提供成員不斷學習的環境,促使其可以不斷的對話與探詢。其次,學校 應建立組織分享的機制,藉由知識的流通與分享,將個人的經驗、知識能轉化為組 織知識,進而促使組織與成員的心智思考模式能不斷精進,並形成彈性、開放、創 新的組織文化。

(三)啟動學習循環,發展學校創新經營能力

(三)啟動學習循環,發展學校創新經營能力

在文檔中 第一節 創新經營的意涵 (頁 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