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列朝詩集》、 《明史》、 《四庫總目》 對明代前後七子之述評

第一節 《列朝詩集》對明代前後七子之述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列朝詩集》、《明史》、《四庫總目》

對明代前後七子之述評

第一節 《列朝詩集》對明代前後七子之述評

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號牧齋,又號尚湖、蒙叟、絳雲老人、敬他 老人,最後自稱東澗遺老,江南常熟人。錢謙益著作極豐,《初學集》一百十卷 刻成於崇禎十六年(1643)秋;《有學集》五十卷刊於康熙初年,此外又有《投 筆集》二卷、《苦海集》等,後三種係錢謙益入清後作。1

錢謙益於順治六年編成並刊刻《列朝詩集》,2選錄明代二百餘年間約二千家 詩人之作,附以小傳,聯綴起來,實為明代詩歌創作與批評史,其族孫錢陸燦別 輯為《列朝詩集小傳》。3《列朝詩集》成書於清順治六年(1649),正處於兩代 詩風交接承轉之時,更由於錢謙益既是舊朝東林黨中巨魁後勁,又是入新朝後隱 居虞山執東南詩壇牛耳,這樣特定的身分地位,4不能忽視其在當時具有的影響 力。《列朝詩集》除仿照元好問《中州集》體例之外,同時亦寄寓作者以史存史 之意。5以下僅就《列朝詩集》選錄前後七子之述評論述如下,其中徐中行的文 學表現未受到錢謙益抨擊,故而省略。

一、李副使夢陽

《列朝詩集.李副使夢陽》對於李夢陽述評為:

獻吉生休明之代,負雄鷙之才,僩然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為己 任。信陽何仲默起而應之。自時厥後,齊吳代興,江楚特起,北地之壇坫 不改,近世耳食者至謂唐有李、杜,明有李、何,自大曆以迄成化,上下

1嚴迪昌:《清詩史》(上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年),頁 362。

2嚴迪昌:《清詩史》(上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年),頁 52。

3﹝清﹞錢謙益:〈彙刻列朝詩集小傳序〉,《列朝詩集小傳》,(臺北:世界書局,1961 年),頁 4。

4嚴迪昌:《清詩史》(上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年),頁 46。

5 王琳、孫之梅:〈列朝詩集述要〉,《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5 期,1995 年,頁 8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千載,無餘子焉。嗚呼,何其誖也!何其陋也!6

前七子當中,除徐禎卿(吳縣)之外,其他全為北人。李夢陽,甘肅慶陽人,後 徙大樑,人稱「北地」。其他諸子的籍貫如下:何景明,河南信陽人;康海,陜 西武功人;王九思,陜西鄠縣人;邊貢,山東歷城人;王廷相,河南儀封人。7他 們共同組一個地方色彩濃厚的關隴集團,「附北地而排長沙,黨同伐異,不惜公 是」8,在詩壇表現著北人強悍的作風。9「北地之壇坫不改」可見李夢陽在當時 文學界極受推崇,言明代弘治七子必推李、何,諸子又以李夢陽為首。10李夢陽 負有雄鷙之才,曾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為己任。自大歷至成化年 間,影響千餘載。

錢謙益以「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二語來概括李夢陽的復古主張,其可能為 依據下列篇章而提出述評:〈潛虬山人記〉「山人商宋、梁時,猶學宋人詩。會李 子客梁,謂之曰宋無詩。山人於是遂棄宋而學唐。已問唐所無,曰唐無賦哉!問 漢,曰漢無騷哉!山人於是則又究心賦騷於唐、漢之上 」11 與〈與徐氏論文集〉

「元、白、韓、孟、皮、陸 以下不足學」12,及〈論史答監察書〉「古史莫如《書》、

《春秋》,孔子刪修,篇寡而字嚴,左氏繼之,辭義精詳,遷、固博采,簡帙省 縮。」13可見李夢陽在這些篇章中均有論及詩文的標準。至於直接提到秦漢說出 自李夢陽的敘述見於顧璘〈凌溪朱先生墓碑〉,其曰:「皇朝文尚淳厚,自成化、

弘治間質文始備,翰院專門不可一二數。其在台省,初有無錫邵公寶、海陵儲公 瓘,開啟門戶。自是,關西李夢陽、河南何景明、姑蘇徐禎卿、淮陽則先生,岳 立宇內,發憤覃精,力紹正宗。其文刊落近習,卓然以秦漢為法。其詩上准風雅,

6﹝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丙集),(臺北:世界書局,1961 年),頁 311。

7 王頌梅:《明代性靈說研究》,(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07 年),頁 37。

8﹝清﹞錢謙益:〈張主事治道〉《列朝詩集小傳》(丙集),(臺北:世界書局,1961 年),頁 318。

9 王頌梅:《明代性靈說研究》,(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07 年),頁 37。

10龔顯宗:《明七子派詩文及其評論之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 年),頁 17。

11﹝明﹞李夢陽:〈潛虬山人記〉,見《空同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 館,1986 年),卷四十八,頁 1262(冊)-446。

12﹝明﹞李夢陽:〈與徐氏論文集〉,《空同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 年),卷六十二,頁 1262(冊)-3。

13﹝明﹞李夢陽:〈論史答監察書〉,見《空同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 書館,1986 年),卷六十二,頁 1262(冊)-56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故而李夢陽倡言復古,教天下「勿讀唐以後書」21。李夢陽反臺閣體而選擇復古 的改革方向,也就不可避免走向模擬。其本人的創作儘管以雄渾見長,在當時有 很大影響,但卻過多地留下模擬古人的痕跡,22成為後世攻訐的主要對象。形式 上以模擬剽賊於聲句字間之探求,如嬰兒之學語。錢謙益抨擊李夢陽文學理論看 似持論甚高,足以竦動當代耳目,實則根柢頗為薄弱,其詩文所引據唐以前書,

更顯得紕謬掛漏,不一而足,麤材笨伯,甚而直稱「偽種」流傳,導致正始精神

23淪喪。

二、何副使景明

《列朝詩集.何副使景明》對於何景明述評為:

北地李獻吉,以詩文雄壓海內,一旦與駿發齊名,憂憤時事,尚節義而 鄙榮利,並有國士之風。……仲默初與獻吉創復古學,名成之後,互相 詆諆,兩家堅壘,屹不相下。於時,低頭下拜,王渼陂倒前徒之戈;俊 逸分浮,薛西原分北軍之袒。則一時軒輊已明,身後之玄黃少息矣。24 何景明與李夢陽一同倡言文學復古,二人名聲並齊,謂為弘治年間前七子主要首 腦人物。但後來二人就文學復古問題發生爭論,彼此書信往復,各抒己見,如〈與 李空同論詩書〉、〈與徐氏論文書〉等篇章,可見其歧見頗大。何景明創作風格 趨於俊逸秀麗一路,二者截然劃分。薛蕙為明代中葉的宗尚六朝派者,對李夢陽 頗為不滿,錢謙益可能受到其詩云:「俊逸終憐何大復,粗豪不解李空同」25的 影響,認為何景明文風屬於俊逸風格。李何之爭,使得復古運動成員內部紛爭白 熱化,王九思倒前徒之戈,薛蕙分北軍之袒,轉向何景明陣營。

21﹝明﹞王世貞:「李獻吉勸人勿讀唐以後書,吾始甚狹之,今乃信其然耳。」﹝明﹞王世貞撰、

羅仲鼎校注:《藝苑卮言校注》,(濟南:齊魯書社,1992 年),卷一,頁 39。

22 寧稼雨、李瑞山:《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下冊),(天津:南開大學出版,2003 年),頁 17。

23 正始為魏廢帝年號(西元二四○-二四八),竹林七賢為正始名士之代表人物,是輩多為清談,

清談雖本為逃避現實而起,然對於醜惡現實終不能視若無睹,故而提出哲理色彩的批判。參見葉 慶炳:《中國文學史》(上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 年),頁 140-141。

24﹝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丙集),(臺北:世界書局,1961 年),頁 322-323。

25﹝明﹞薛蕙:〈戲成五絕〉,見《考功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年),頁 1272(冊)-54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余獨怪仲默之論,曰:「詩溺於陶,謝力振之,古詩之法亡於謝;文靡

於隋,韓力振之,古文之法亡於韓。」嗚呼,詩至於陶謝,文至於韓,亦 可以已矣。仲默不難以一言抹摋者,何也?淵明之詩,鍾嶸以為古今隱逸 之宗,梁昭明以為跌宕昭彰、抑揚爽朗,橫素波而傍流,幹青雲而直上。

評之曰:「溺」,於義何居?運世遷流,風雅代變,西京不得不變為建安,

太康不得不變為元嘉,康樂之興會標舉,寓目即書,內無乏思,外無遺物,

正所以暢漢魏之飈流,革孫許之風尚,今必欲希風枚馬,方駕曹劉,割時 代為鴻溝,畫景宋為鬼國,徒抱刻舟之愚,自違捨筏之論。昌黎佐佑六經,

振起八代,「文亡於韓」?有何援據?吾不知仲默所謂「文」者何文?所 謂「法」者何法也。昔賢論仲默之刺韓,以為大言無當,矯誣輕毀,箴彼 膏肓,允為篤論矣。獻吉兩書駮,何矛盾互陷,獨於斯言,了無諍論。弘 正以後,譌謬之學,流為種智,後生面目,偭背不知向方,皆仲默謬論為 之質的也。26

對古典詩文發展變遷過程的考察中,何景明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夫文靡於隋,

韓力振之,然古文之法亡於韓;詩弱於陶,謝力振之,然古詩之法亦亡於謝。」

(〈與李空同論詩書〉27)由陶淵明、韓愈等是歷來公認的詩文大家,所以自何 景明在上述文中闡述其文學觀點後,遂成為眾矢之的,清代錢謙益更據為攻擊復 古派的口實,以為何景明此說是將陶、謝、韓的詩文「一言抹殺」,「大言無當,

矯誣輕毀」;是「欲希風枚、馬,方駕曹、劉,割時代為鴻溝。」28錢謙益將其 中「弱」解讀為「溺」。「弱」字實則有二方面的解釋意義,一則可理解為指法度 散易,氣韻婉愜,並不意味完全否定;另則解釋為「溺」,乃含有完全否定之意,

兩字輕重有別,由文中顯見錢謙益對何景明文法論持否定的看法。至有關於何景 明文法論相關評述將於第三章再有所探討。

三、徐博士禎卿

26﹝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丙集),(臺北:世界書局,1961 年),頁 323。

27﹝明﹞何景明:〈與李空同論詩書〉,見《大復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 館,1986 年),卷三十二,頁 1267(冊)-291。

28﹝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丙集),(臺北:世界書局,1961 年),頁 3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列朝詩集.徐博士禎卿》對於徐禎卿述評為:

昌穀少與唐寅、祝允明、文璧齊名,號吳中四才子。徵仲稱其才特高,年 甚少,而所見最的。其持論於唐名家獨喜劉賓客、白太傅,沈酣六朝散華 流艷文章煙月之句,至今令人口吻猶香。登第之後,與北地李獻吉遊,悔 其少作,改而趨漢、魏、盛唐,吳中名士頗有『邯鄲學步』之誚。然而標 格輕妍,摛詞婉約,絕不染中原傖父槎牙奡兀之習,江左風流,故自在也。

獻吉譏其守而未化,蹊徑存焉,斯亦善譽昌穀者與。29

徐禎卿原學於白居易、劉禹錫,登第後,與李夢陽、何景明遊,追隨其說,詩境 為之一變。30其〈將進酒〉一詩中有「燕京杜康字琥珀」之句,可知其所寫乃是 北京的飲酒場面,自當是入京後所作;就詩歌的風格而論,也是李白歌行的一路,

徐禎卿原學於白居易、劉禹錫,登第後,與李夢陽、何景明遊,追隨其說,詩境 為之一變。30其〈將進酒〉一詩中有「燕京杜康字琥珀」之句,可知其所寫乃是 北京的飲酒場面,自當是入京後所作;就詩歌的風格而論,也是李白歌行的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