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類目設計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類目設計

分析類目建構最常使用的方式是根據理論或是先前的研究結果,以及由研究 者自行發展,其中又以根據已經過理論檢驗或相關研究曾建構的類目較為精確理 想(楊孝濚,1988;轉引自梁慧玲,2003)。本研究即擬結合前述文獻探討所整 理出理論結構與相關研究(陳韜文等人,2002;梁慧玲,2003;Faith et al., 2005;

Gang, 2007; Gan et al., 2005; William et al., 2005) 所引用過之類目,發展出能夠解 釋本文研究問題的檢測指標,進而分析各媒體受國際新聞流通影響程度之差異、

探究不同媒體所報導之新聞內容馴化程度與所應用的馴化策略,並藉由報導內容 的深入解讀,瞭解文本論述的深層邏輯以及不同媒體欲凸顯的新聞框架,從而得 知各國媒體對於臺灣 2012 年總統選舉的報導意向與立場。

以下依照文獻探討章節所彙整而成的主要理論,即國際新聞流通、國際新聞 馴化與新聞框架區分為三大主要分析變項,試圖以更為多元嶄新的研究路徑,檢 視國際新聞流通在當前全球化傳播脈絡下呈現出什麼樣的樣態;瞭解不同國家平 面媒體在各自獨立的新聞體制下對於相同國際事件報導處理方式之異同以及特 色;從比較分析不同媒體的報導文本論述中探究各國媒體是否相映出特定的意識 形態。

壹、 新聞資料類目

透過新聞報導數量、報導文類、報導篇幅、報導版面、新聞來源、新聞消息 來源、報導立場類目分析,可瞭解不同媒體對於該新聞事件的重視程度。詳細操 作型定義分述如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報導類型:根據報導內容寫作性質加以分類

(一)純淨新聞報導:由該報報社記者署名撰寫、引用特定通訊社稿件(例如:

AP、AFP、Reuters 等),或由特派員 (correspondent) 報導 為特稿新聞,根據事實客觀忠實記載,以提供事實資訊而 非出現夾敘夾議或個人意見之報導內容。

(二)人物專訪與特寫:針對特定對象進行採訪,以受訪對象之談話內容與基本 基本觀點為主的報導內容。

(三)新聞評論或專欄:於該報紙特定版面,由特屬作者署名撰稿,針對當前時 事、重要事件或特定議題發表個人觀點、解釋、回應或 批評文章,評論者可能為該領域專業權威人士或學者等 非專業撰稿人。

(四)特稿或新聞分析:提供新聞事件背景脈絡或相關資訊,亦可為報社記者或 編輯個人分析。

(五)民意論壇或讀者投書:由非報社人士或為該報刊撰文之專欄作家寫作之 文章。

(六)其他:難以適當歸類為前述分類之新聞內容者均列入此項。

二、報導篇幅:依照字數多寡分為短篇、中篇與長篇報導

(一)短篇:300 字以下

(二)中篇:介於 301 字至 799 字之間

(三)長篇:800 字以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報導版面:根據報導所刊登放置之版面加以分類

(一)頭版:報導刊登於該報刊頭版頭條或主要版面。

(二)國際版/區域版:報導刊登於國際或區域相關版面。

(三)專題或特刊:報導另闢版面刊登,而非出現於固定版面。

(四)其他:報導非出現於前述分類之任一種版面。

四、新聞來源:依照報導產生方式與來源加以分類

(一)本地記者或編譯:服務於該媒體的本地記者或編譯所撰寫製作之報導。

(二)特派記者或駐外記者:由媒體特派至國外進行短期採訪或代表報社常駐於 國外之記者報導。

(三)未署名:文章刊頭未特別署名撰文記者,或僅以「本報記者」(staff writer) 呈現。

(三)綜合外電:由服務於該媒體之本地編譯所彙製,刊頭提示為綜合外電 報導內容。

(四)本地通訊社:由媒體所在國家之本地通訊社彙製之新聞稿件。如臺灣中央 通訊社、美國美聯社等。

(五)國際通訊社:採用非媒體所在地代表通訊社撰寫之新聞稿件。

(六)其他:難以適當歸類於前述任一類目之新聞報導內容。

五、報導立場:根據內容判別該則報導所持立場為何

(一)正面報導:報導內容呈現肯定、支持、認同、讚揚之正面立場。

(二)中立報導/正反並陳:報導內容僅陳述事實、客觀中立,未帶有任何評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或者以正反兩造雙方相互參照的方式呈現報導,正反 論述比例概略平衡者即選為中立報導。

(三)負面報導:報導內容中傾向凸顯批評、缺漏、質疑等負面立場。

貳、馴化程度與馴化策略應用

從探討馴化理論觀點得知,可從分析國際新聞報導中主要消息來源瞭解媒體 馴化程度差異;透過分析媒體馴化策略應用之異同,則可推論出媒體對於該新聞 事件的報導觀點和論述定義,試列出以下不同類目:

一、主要引述消息來源:泛指報導中出現的主要訊息提供者。消息來源象徵同 社會階層所呈現出的權力關係,亦是分析新聞馴化程度 時需參考的重要指標(洪貞玲,2009),一則新聞中可能 出現單一或多個新聞消息來源,本研究僅就新聞報導 中引用比例最高的消息來源, 如使用比例接近,便以最 先使用的消息來源進行取樣。

(一)總統與副總統候選人及其代表:即以總統選舉中登記參選號次 1 號候選人 蔡英文、蘇嘉全;2 號馬英九、吳敦義;3 號宋楚瑜、林瑞雄或其選舉辦公室陣營代 表、家屬為消息來源。

(二)臺灣政府官員/組織:即以事件發生地/被報導國家之政府官員或組織作為 消息來源。卸任總統亦包含在本類目之中。

(三)臺灣學者/學術機構或公眾人物:即以事件發生地/被報導國家之學者或相 關學術機構作為引述來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四)臺灣一般民眾:即以事件發生國地/被報導國家之一般民眾作為消息來源。

(五)報導國家政府官員/組織:消息來源為媒體所在國家之政府官員或組織。

(六)報導國家學者/學術機構或公眾人物:消息來源為媒體所在國家之學者/

學術機構或公眾人物。

(七)報導國家一般民眾:消息來源為媒體所在國家之一般民眾。

(八)他國政府官員/組織:消息來源為既非報導國家或事件發生國/被報導國 家之他國政府官員/組織。

(九)他國學者/學術機構或公眾人物:消息來源為既非報導國家或事件發生 地/被報導國家之他國學者/學術機構或 公眾人物。

(十)他國一般民眾:消息來源為既非報導國家或事件發生地/被報導國家之他 國一般民眾。

(十一)分析資料:如選舉民調、分析報告等與選舉相關之數據資料。

(十二)其他:無法歸類於前述選項之新聞內容,即消息來源難以辨別,如未表 明身分之讀者投書、其他媒體等。

(十三)無消息來源:未引述任何消息之言論,依據撰文者自身觀察而發表之 報導文章。

二、馴化策略應用

(一)補充新聞背景脈絡:藉由補充新聞背景脈絡或歷時性發展的資訊加強閱聽 眾理解程度。

(二)凸顯權威人士引述:新聞內容中多引據服務於政治機構之相關政府官員或 權威人士之言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娛樂化:偏重新聞的故事性,以個人軼事化、娛樂化的方式呈現新聞事件。

(四)化繁為簡:將歷時較長、事件資訊複雜深入的新聞以條列式或圖表的方式 簡化成為較能為人之曉的內容。

(五)將該被報導國發生的新聞事件與報導國家相互扣連:即呈現歷史

前例、引據報導國家先前經驗等特定手法,建構被報導國家與 報導國家的相似關係。

(六)未使用馴化策略:即新聞內容中並未出現任何前述所列之馴化手法。

參、主要新聞框架類目

文章內容中所佔比例最高、語意最為凸顯者即為該則新聞的主要框架類目,

主要分類如下:

一、賽馬式/競賽/遊戲框架:報導內容主要與選舉本身有關,特別強調競爭輸 贏比較,包含選舉活動、候選人、選民三大項目,

其中又可分為:

(一) 選舉活動:競選策略、選舉財務、選舉氛圍、

選票分析與預測、選戰狀況、競選活動紀錄、

影響選情因素、組織動員能力、競選活動資 訊。

(二) 候選人:候選人發表針對選情或其他候選人有 關之言論或回應、競選團隊狀況、參選原因、

候選人背景與形象、候選人與競選團隊與所屬 黨內同志互動情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 選民:選民結構、選舉意向調查分析、選民態度。

二、政策框架:(一)候選人針對特定社會議題與政策之立場或預測言論。

(二)強調特定選舉政見或施政理念的背景脈絡。

(三)公共政策分析與解釋推動之動機。

(四)競選團隊或對未來執政團隊之組成。

三、區域或國家觀點框架:(一)以報導國家或所屬區域立場進行新聞報導。

(二)強調該事件與報導國或特定區域之利益與動 相關性。

(三)預示新聞事件如發生在報導國或特定區域可 能帶來之衝擊。

(四) 文章中多引據報導國或特定區域消息來源。

四、人情趣味框架:(一)強調候選人等特定個人或團體私領域的描述。

(二)內容中將候選人等特定個人或團體設定為新聞主 角,引起閱聽眾者產生情感上的連結。

(三)內容所呈現之議題或新聞事件主要引述候選人等特 定個人或團體之言論。

(四)強調候選人等特定個人或團體針對某一議題或事件 之情緒反應。

五、衝突框架:(一)文章中強調候選人與候選人之間之攻訐言語或衝突。

(二)文章主要呈現對於特定議題之相反立場或觀點。

(三)強調候選人所推出的不同政見。

(四)針對特定議題特意凸顯不同政營的立場差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資料分析

首先將從使用內容分析法,依據八家平面媒體報導臺灣 2012 年總統大選之 報導則數、報導文類、報導篇幅、版面配置、新聞來源、消息來源、報導立場等 基本資料類目檢測後所得數據,比較各家媒體新聞呈現手法差異;再藉由檢視新

首先將從使用內容分析法,依據八家平面媒體報導臺灣 2012 年總統大選之 報導則數、報導文類、報導篇幅、版面配置、新聞來源、消息來源、報導立場等 基本資料類目檢測後所得數據,比較各家媒體新聞呈現手法差異;再藉由檢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