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六、您覺得以下哪些內容符合『批判性』的精神?

與上一題的用意相仿,本題則是以板橋社區大學另一強調重點『批判性』為 主題,但數據統計結果(如表 4-10)卻大不相同,以『我不瞭解什麼是『批判性』』 有 86 人(42.2%)最多,接下來依次分別是『公共論壇的主題』有 48 人(23.5

%),『公共性社團的主題』有 32 人(15.7%),『授課講師風格』有 24 人(11.8

%),『校園環境布置』有 19 人(9.3%),『無填答』有 18 人(8.8%),『整體性 的課程安排設計』有 17 人(8.3%),『板橋社大的整體風格』有 14 人(6.9%),

『工作人員的風格』有 7 人(3.4%),『其他』有 5 人(2.5%)。

表 4-10 學員與志工認為板橋社區大學哪些措施符合『批判性』的精神(可複選)

學員 志工

選項 人數 百分比 排序 人數 百分比 排序 我不瞭解什麼是『批判性』 86 42.2% 1 10 23.8% 4 公共論壇的主題 48 23.5% 2 18 42.9% 1 公共性社團的主題 32 15.7% 3 15 35.7% 2 校園環境布置

(例如:看板、展覽) 19 9.3% 5 7 16.7% 7 整體性的課程安排設計 17 8.3% 7 9 21.4% 5 授課講師風格 24 11.8% 4 12 28.6% 3 工作人員的風格 7 3.4% 9 8 19.0% 6 板橋社大的整體風格 14 6.9% 8 10 23.8% 4 其他 5 2.5% 10 1 2.4% 9

無填答 18 8.8% 6 3 7.1% 8

在志工的部分,雖然選項上的人數如『公共性』的數據一樣也比學員高出約 10~20%的比例,但本題整體數據的表現卻也跟學員一樣在同樣措施選項的比例 上有下滑現象,若將這兩題分別以『公共性』及『批判性』為主題的題目做比較,

則有以下發現,如表 4-11。

表 4-11 學員與志工對板社大『批判性』及『公共性』推動的看法比較

批判性 公共性

學員 志工 學員 志工 選項

百分比 排序 百分比 排序 百分比 排序 百分比 排序 我不瞭解什麼是『批判

性』

(我不瞭解什麼是『公共性』)

42.2% 1 23.8% 4 22.5% 4 9.5% 9 公共論壇的主題 23.5% 2 42.9% 1 24.5% 2 54.8% 1 公共性社團的主題

(公共性社團的成立) 15.7% 3 35.7% 2 33.8% 1 35.7% 4 校園環境布置 9.3% 5 16.7% 7 16.2% 6 31.0% 6 整體性的課程安排設計 8.3% 7 21.4% 5 23.5% 3 26.2% 7 其他 2.5% 10 2.4% 9 1.5% 9 0.0% 12 無填答 8.8% 6 7.1% 8 3.9% 8 7.1% 10

雖然板橋社區大學在運作每一措施時,『批判性』與『公共性』的理念是同時 兼具無切割的,但數據顯示,學員與志工仍然從中將『批判性』抽離,『公共性』

才是他們所能理解的,且學員的反應比志工明顯。從數據發現兩主題多項選項的 百分比相差近一倍,例如,學員不瞭解『批判性』(42.2%)比不瞭解『公共性』

(22.5%)的人數多約一倍,認為公共性社團具『批判性』(15.7%)也比具『公 共性』(33.8%)少約一倍,認為校園布置與整體課程設計安排具批判性的學員也 比認為具公共性少約一倍。在以『批判性』為主題的選項裡,選擇『其他』或『無

填答』的人比以『公共性』為主題的人多出一倍多。另外,雖然志工的數據表現 沒有像學員那麼明顯,但也可以看出志工對『批判性』的字眼是有疑慮的。

從這裡可以發現相較於『公共性』這樣的的中性字眼,學員與志工對『批判 性』的字眼是保持距離而觀望的,張蕙雯認為:

『批判性這個詞語本身就讓人有負面的感覺,尤其以社大學員的年紀來 看,他們出生的年代對『批判性』更是恐懼。』(張蕙雯,A1)

溫苡廷則認為:

『這跟社會的氛圍有關係,現在你從媒體或是任何一個管道來接收一個 訊息的時候,你很容易接收到『公共性』這個東西,你很清楚的知道公 共性是什麼,有些人不用我們多說,他有知道環保就比較公共性,或者 是說像能源啊,或者是社會的一些弱勢,就是說公共性的範圍,一般來 講同情..或是媒體的宣導,我覺得他其實已經都非常的清楚了,所以他 們就比較能瞭解公共性。『批判性』呢,一般是一方面本身對這個名詞還 有待加強,二方面是批判性這個字詞的指涉時常會讓大家懼怕,是不是 會引起革命,會不會引起動亂,會不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或是不安定,

這個是因為他名詞本身的指涉就不是很明顯,或是他帶來是負面的意 義,所以學生就比較更不容易理解,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問題。公共性已 經大家都非常清楚了,比如說現在不會有人說贊成我們不要去幫助弱 勢,不敢有人講這種話了嘛,公共性已經非常 OK 了,說老實話。』(溫 苡廷,A1)

Paulo Freire(2005)認為字詞的構成中,有兩個面向:反省與行動。當一 個字詞被剝奪了行動的面向時,反省的部分就立即會受到池魚之殃;當字詞只是 空談時,他就會變成咬文嚼字(verbalism),變成一種已經異化或是正在異化中

的『廢話』。另一方面,如果只強調行動,卻導致對反省的妨礙,字詞就會轉變為 一種盲動(activism)。盲動即為了行動而行動,會造成對於真實實踐的否定,也 會使對話成為不可能。因此,對板橋社區大學團隊來講,真實的反省與行動才是 最重要的,雖然學員可能對『批判性』這個名詞存有戒心,行政團隊覺得到也無 妨,因為即使有些學員其實是已經實際『做』了一些具有批判性及公共性的參與,

也可能還不自覺,行政團隊也不會特地去告知學員:你有『批判性』、你有『公共 性』。而有些保持只來學才藝或運動心態的學員,則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引導他,無 須強迫。Ira Shor 在為受壓迫者教育學做台灣中文版的序時提及,改造學校與社 會是一件如此長遠而困難的計畫,它不僅需要堅忍、愛心、變通,也需要有幽默 及謙卑;在課堂之中,主張批判觀點的教師必須不以否定學生來作為其肯定自身 觀點的前提,因為學生也有不同意的權利,後者不應該在爭辯或懲罰中,被強迫 接受教師的觀點。而且最重要的是 Paulo Freire(1978)所加上的但書,『實驗補 能夠全盤移植;他必須重新創發』,這提醒我們必須要去創造出能夠適合我們所處 境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