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代理商建構關鍵成功因素─以 4C 架構分析

第三節 2015 年 Y 公司的 4C 架構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相關產品及耗材年營業額已逾台幣 15 億,在相關領域的市場佔有率也從 1990 年的 5 成躍升至 9 成,並在台中、高雄設有分公司。1990 年的 Y 公司僅能專注 在大型教學醫院的經營,然而,隨著業績逐年成長、公司規模不斷擴大及資源持 續累積下,除了國內 19 家教學醫院皆為 Y 公司主要客戶外,大部份的區域型、

地方型醫療院所也多與 Y 公司有往來,總計顧客數量已超過 500 家。

相較於 1990 年,Y 公司的產品線從過去集中在消化道系統的內視鏡產品,

另增加泌尿科、婦產科、一般外科、骨科、耳鼻喉科、麻醉科、腦神經外科等科 別的電子內視鏡產品;另外,在周邊設備方面,除了影像系統外,也擴大到提供 高週波電燒裝置、超音波手術系統、充氣機等;而手術相關器械及儀器器械的消 毒工具也已是產品線的一環。隨著產品類別的擴增及相關耗材營收的大幅提高,

Y 公司在 2015 年依照產品線的不同,將原本的業務單位區分為業務部與耗材部,

業務部主要負責內視鏡產品的銷售,耗材部則擔負周邊耗材推廣的重任。

除了擴充產品線外,O 品牌的內視鏡技術也不斷精進,其在台灣率先推廣的 窄波影像系統更成為市場矚目焦點。窄波影像是以濾光器過濾掉紅光,並透過光 源調整而讓光源只能穿透淺層黏膜,藍光主要被血紅素吸收而凸顯表面微血管的 型態,綠光則可以穿透較深並凸顯較深層的血管。由於腫瘤組織會增加血管性、

改變血管型態,故窄頻影像可運用於鑑別腫瘤病變,及預測侵犯深度(張君照,

2015),而這樣的產品優勢將可以幫助醫師更能判斷病灶,也讓檢驗結果更為準 確,這正是醫師、病人最期望達到之目的。另外,O 品牌的內視鏡產品也不只侷 限在檢查方面,開發出的周邊設備(如:電燒器、熱探針止血裝置)及器械(如:切 除刀、異物鉗)都讓內視鏡有治療的功能,過往透過內視鏡發現病灶後,可能需 要進行大面積手術方能治療,但隨著各式內視鏡周邊產品的發展,醫師在為病人 檢測時,看到較輕微的病灶便能夠立即進行處置,這對醫師及病人而言都是極大 的益處。

Y 公司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W 公司規模仍不大,負責產品推廣的業務人 員不到 10 人,且因中大型醫院皆已是 Y 公司的客戶,合作關係難以撼動,故 W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公司將目標客群鎖定在地方中小型診所及新開設的醫院。如前所述,W 公司所 代理的 F 品牌事業發展非常多元,過去在影像事業獲得豐厚成果,對於業績較小 的內視鏡產品事業則較無關愛眼神;然而,近年 F 品牌的影像事業因科技的變革 而開始走下坡,故開始投入較多資源在內視鏡產品的發展上,但已力有未逮,在 技術發展或產品品質方面已落後 O 品牌甚多。舉例來說,W 公司於 2015 年年底 方在台灣推出具備窄波影像功能的內視鏡產品,然 Y 公司早已領先數年推出類 似產品,並藉由此種產品在市場大肆攻城掠地,現今已成為市場主流商品。此外,

F 品牌也尚未開發出內視鏡周邊配件或耗材,單薄的產品線讓 F 品牌產品無法如 O 品牌的內視鏡提供醫師及病患最佳的檢測、治療功能。

綜上所述,Y 公司所代理的 O 品牌產品藉由產品線的拓展與主產品技術的 突破,已成為產業中主流產品規格的決定者,而 W 公司所代理的 F 品牌仍處在 單純販售內視鏡產品的階段,未能提供客戶其他周邊產品或整合性服務,故在產 品效益方面,F 品牌可說遠遜於 O 品牌。

(二) 、服務效益

Y 公司對於業務人員及維修服務人員的薪資制度皆採固定月薪制,每年會固 定調薪或職級晉升,員工年資越久年薪越高,完善的薪資福利制度讓 Y 公司員 工的薪資水準在該產業中是名列前茅,因此,業務人員及維修服務人員的離職率 極低,累積的專業職能提供客戶最佳解決方案。另外,因採固定月薪制,業務人 員不會因業績壓力而全力衝刺產品銷售,他們會依顧客的需求,調整最適當的產 品組合予顧客;固定月薪制也讓維修服務人員不會為了維修獎金而有投機行為 (例如:虛報設備損壞而進行維修,藉此賺取獎金)發生,他們把解決顧客問題視 為第一優先要務。

對於業務人員及維修服務人員的後勤支援方面,Y 公司透過每週部門例會與 每月跨部門例會,讓業務人員與維修服務人員溝通分享客戶狀況、銷售服務經驗 以及技術資訊,使顧客獲得更好的服務品質;另外,公司定期舉辦各類型教育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了有助於銷售拓展,也因有共同語言,讓部門間的溝通更順暢。當業務人員或維 修服務人員有因服務顧客而衍生出的各項費用,Y 公司也已明定補助方式,讓員 工有充分資源協助、管理顧客,因而能毫無後顧之憂滿足顧客需求。

Y 公司為提升維修服務效率,將維修單位分設為外修與內修兩部門,外修服 務人員有專責服務的客戶,在客戶叫修時,外修服務人員多在一天內便可到修,

若當場判斷為輕微故障,便會在客戶端立即進行簡易維修;若是判定需要大修,

則會將故障品立即送回 Y 公司的維修中心,交由內修服務人員接手完成,當客 戶的故障品送回至 Y 公司維修時,Y 公司會提供備用品予客戶使用,讓客戶不 會因產品送修影響到日常營運。此外,Y 公司的維修服務網絡已建立數十年,對 於需常備的零件品項瞭如指掌,且因過往累積販售的產品非常多,無須擔心零件 庫存周轉問題,故能夠把零件庫存維持在安全水位,因此,Y 公司很少會因為待 料問題而影響售後服務品質。

除了實體產品及售後服務的提供外,有鑑於近年國人日常保健觀念提升,使 得台灣健康檢查中心的蓬勃發展,Y 公司藉由其在醫療器材產業的數十年經驗以 及在日本的人脈網絡關係,開始提供有意設置健診中心的醫院各種諮詢服務,或 者安排相關醫院人員前往 Y 公司相熟的日本大型健診中心參訪,Y 公司透過結 合公司內外部資源,以系統銷售的方式提供國內醫療院所整體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藉此提高買者效益。

相較於 Y 公司的制度完善,W 公司目前的制度設計直接影響其對顧客服務 的品質。由於過去 S 公司採取經銷制度造成對各大醫療院所需求無法充分掌握的 狀況,W 公司在 2001 年成立後,便與 Y 公司一樣採用直銷方式銷售內視鏡產品,

但在薪資制度設定上則迥異於 Y 公司,W 公司對於業務人員採取低底薪高獎金 的薪資制度,但因公司整體業績一直無法有效提升,造成業務人員流動率居高不 下,也讓業務人員難以累積專業知識,無法對顧客需求有效掌握;另外,在後勤 支援上,W 公司在各式資源提供上也略顯不足,使業務人員難以從顧客立場著 想,而只能以自身利益為優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在售後維修服務方面,W 公司同樣吸取過往 S 公司失敗的教訓,開始建構 自有的維修服務網絡。在維修服務人員的薪資制度上,W 公司同樣採取低底薪 高獎金的薪資制度,亦即採案件獎金制,此制度容易讓維修服務人員錙銖必較(因 維修案件的費用將影響其收入多寡),而難以從顧客立場著想,也可能會有投機 行為發生。再者,W 公司目前在外流通產品不多,每月維修案件也是屈指可數,

案件數不多造成維修服務人員的薪資一直無法提升,因而使人員流動率極高,而 新進的維修服務人員因經驗不足僅能夠進行簡易故障排除,若是遇到無法解決的 狀況,最終仍需把故障品送回日本原廠處理,這使得維修期程更為拉長;此外,

W 公司在庫存成本的考量下,零件備料明顯不足,常因待料問題而導致維修時 程拉長,造成客怨情況發生。

總結以上說明,經過數十年的耕耘,2015 年 Y 公司已成為台灣醫療內視鏡 產品領域的龍頭,公司制度健全且維修服務網絡完善,其所提供的服務效益甚至 比產品效益來的高,這也讓 Y 公司不再僅侷限於儀器設備的販售,而是整體解 決方案的提供者,這讓顧客對 Y 公司的知覺效益遠高於其競爭對手,規模性的 競爭障礙隱然成形,短期內難有競爭對手可以撼動 Y 公司的地位,甚至讓原廠 在轉移或拔除 Y 公司代理權時會有極大的顧慮。

(三) 、買者取得產品之成本

O 品牌內視鏡產品在技術上已領先 F 品牌內視鏡產品數年,不論在功能、規 格與產品耐用度上優異不少,故在產品本質便有差異的情況下,Y 公司在產品取 得成本上自然較 W 公司來的高;另外,Y 公司長期投入人員的教育訓練及維修 服務網絡的建置,公司的固定成本亦高於 W 公司,為了分攤固定成本,產品售 價便遠高於競爭對手,一般而言,Y 公司的內視鏡產品售價約高於 W 公司的內 視鏡產品 70%至 80%,而產品價格遠低於 Y 公司,也是 W 公司目前仍能與 Y 公 司競爭之主要因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二、 Y 公司的資訊搜尋成本(C2)

(一) 、代理品牌的資訊搜尋成本

在 Y 公司的耕耘下,O 品牌今日在台灣的內視鏡產品市佔率已達 9 成,甚 至比其在全球平均市佔率 7 成還來的高,台灣多數醫師對於內視鏡第一個聯想到 的品牌便是 O 品牌。且因醫療器材是 O 品牌最大營收事業體,其仍持續投入相 當多資源在醫療器材產品的開發與改良,產品品質相當穩定,耐用度也超越其他

在 Y 公司的耕耘下,O 品牌今日在台灣的內視鏡產品市佔率已達 9 成,甚 至比其在全球平均市佔率 7 成還來的高,台灣多數醫師對於內視鏡第一個聯想到 的品牌便是 O 品牌。且因醫療器材是 O 品牌最大營收事業體,其仍持續投入相 當多資源在醫療器材產品的開發與改良,產品品質相當穩定,耐用度也超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