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發現

第一節 科技的感知符擔性

二、 Instagram 的符擔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8

大部分真的是youtube 有人推薦,我就會去看好不好用然後下載。但這些 問題所在都是我的手機只有1G,所以它不行、它無法,我下載一個我就要 割捨另外一個。是1G 嗎,反正就很少啦。我插記憶卡也沒有用。(受訪者 10)

5. 非即時分享

若智慧型手機擁有行動網路,使用者能夠隨時上網並分享剛拍好的照片,

但大多數受訪者並無自己的行動網路。這主要與她們仍為高中生身份有關,受 訪者7 於訪談中就表示,等到升上大學後,會自己去打工存錢,好申辦行動網 路。也因此,多數受訪者平時都是使用學校、餐廳或捷運等公共場合處的 wifi,或請有行動網路的朋友分享熱點給她們使用;這項技術限制讓受訪者基 本上不會拍完照當下就分享照片,因為沒有自己的網路。但同時,多數受訪者 也都表示,要等到照片後製完畢後才願意上傳、分享出去,即使有網路,也未 必會當下發佈到社交平台上。

二、 Instagram 的符擔性

前面討論了智慧型手機本身的符擔性,以及高中女生與科技互動後感知到 符擔性。再來,將要探討新一代年輕人主要社群平台 Instagram 本身的符擔性,

以及高中女生感知到的符擔性。

(一)Instagram 科技本身的符擔性

1. 介面設計

Berger(1972/吳莉君譯,2005)指出,影像比起其他文物更能精確且豐 富地呈現過去某段時空。而Instagram 首頁畫面(見圖 2),打一開始便是以正 方形大小圖像為導向的設計來呈現動態,人人看首頁第一眼就會照片吸引;受 訪者8 就指出,「IG 畫面大,看比較方便」,受訪者 10 也認同表示:「IG 好的 就是頁面很簡單,要看的東西很清楚明瞭。」顯見 Instagram 介面設計之重點。

即使 Instagram 開放上傳正方形尺寸以外照片,以及讓廣告進駐7,在其首頁上 瀏覽他人的照片時,畫面仍是「圖在上文在下」的單一呈現模式,沒有多餘或 複雜的畫面擾亂視覺視線。

除了觀看親友近況動態外,能夠搜尋、追蹤公開帳號的相片,也是

7 Instagram 於 2015 年 10 月 1 日起,接受付費登廣告(URAD 編輯群, 2015 年 9 月 30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9

Instagram 的特色之一。點進 Instagram 的搜尋一欄,會看到滿滿一頁的「探索 貼文」,除了熱門照片外,還會陳列出以「依據你說過讚的照片」、「類似你 互動的廣告」、「依據你追蹤的用戶」等標準篩選過的公開帳號照片(如圖 7 左);當使用者追蹤某帳號,Instagram 亦會列出「建議」其他性質相似、亦可 追蹤的帳號(如圖 7 右)。而該頁還可以於最上方輸入欄輸入關鍵字,搜尋感 興趣的類別。

圖 7:Instagram 的搜尋頁面與列出的建議追蹤帳號

不論是探索貼文,或是搜尋結果顯示的貼文,都不僅限於臺灣使用者,也 會因為熱門程度或搜尋關鍵字等列出國外使用者。能夠方便且無國界觀看各國 人的照片,是其他社群平台所沒有的特色。

與大部分社群平台機制類似,使用者可以給予Instagram 上的動態愛心(相 當於Facebook 的讚/like),或於下方留言。

2. 濾鏡與編輯功能

欲後製相片,可選擇逕自用 Instagram 拍完照或從相簿(圖庫)匯入相片

(見圖 2)。若由相簿選取相片,進入編輯畫面前,通常會經過裁切頁面,在 Instagram 尚未開放非正方形照片前,若點選的相片非 1:1 大小,則需在此裁切 照片為正方形;但隨著 Instagram 更新,即使 Instagram 仍會自動裁切正方形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0

例,但也開放讓使用者將照片縮小、回復原來的尺寸(見圖 8)。

接著,會來到編輯介面(見圖 2),使用者能夠在此選擇要套用的復古風 濾鏡,或者其他編輯、調整照片功能,比如:亮度、對比、結構、色溫、或色 調等等(如圖 9),這些功能都是針對整張照片調整,無法對照片局部區域做 細微調整。

圖 8:Instagram 自動將照片裁切正方形比例與手動縮小恢復比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1

圖 9:除濾鏡外,Instagram 也有其它調整照片的編輯功能

3. 記錄與分享

編輯完相片後,再來會進入分享頁面(見圖 2)。在此頁面可以選擇「粉 絲」或「DIRECT」,前者是將圖片發到動態頁面上,後者則是能發私人的圖 文訊息給追蹤的對象(見圖 10)。

若停留在發佈給粉絲此頁面,使用者可以選填是否要輸入文字內容、標註

(tag)Instagram 上有追蹤的好友、打卡、選擇同步發到另一個社群平台上(見 圖 10 左部分)。由於 Instagram 是以英文 ID 作為使用者的顯示名稱,因此要標 註他人也只能輸入其英文 ID 名稱。此外,若有開啟手機定位系統,Instagram 會自動偵測使用者所在地,並列出可能地標,但使用者亦能自行輸入關鍵字,

搜尋地標(如圖 11);與 Facebook 打卡不同,使用者無法在 Instagram 上創建 新地標,如要建立地標,則需先至 Facebook 上建立新地點名稱,才能至 Instagram 選取該地標(Instagram, Inc., n.d.)。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2

圖 10:可選擇分享給粉絲(發至動態)或 DIRECT(私訊追蹤對象)

圖 11:Instagram 的建議地點與自行搜尋地標示意圖

4. 修圖指引步驟

Instagram 發佈照片的一大特色,即在於會一步一步帶使用者前進。使用者 不會在同一個畫面,一次性完成過多事情,各個頁面有各自的功能,完成該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面後,Instagram 才會讓使用者往下一個頁面移動。這樣的指引與功能揭露方 式,即是 Gaver(1991)提出的「次序符擔性」,顯示了 Instagram 發照片的符 擔性會隨著時間披露給使用者。

(二)使用者互動後感知的符擔性

Instagram 科技本身提供了若干符擔性,根據訪談結果,將其用作主要社群 平台的高中女生,在與其互動過程中,依據自身需求與經驗,發展出了各式各 樣的行為特性。

1. 資訊量的符擔性

人們使用Facebook 的主要動機源自兩項需求:歸屬感與自我展現,但人們 使用Instagram 的主要動機之一則是為了知道他人在做甚麼(Sheldon & Bryant, 2016;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2016 年 2 月 5 日)。近乎每位受訪者都提 到,使用Instagram 最大原因在於「朋友都在用」,這也顯示受訪者想要了解朋 友近況、想看朋友動態貼文(post);除了觀看親友動態外,能夠跨國界搜尋、

追蹤並觀看世界各地照片,也是Instagram 吸引高中女生使用的主要動機之一。

受訪者2 因為在學日文,因此會追蹤日本公開帳號,觀看圖片之餘,也能透過 圖片下方的日文藉此學習日本人平時如何使用日語;受訪者6 則出身自身興 趣,會追蹤許多國外音樂人、DJ 等帳號;受訪者 7 與 8 也喜歡追蹤美食或穿搭 介紹的Instagram 公開帳號。使用者也能隨時改變自己想觀看的照片類型,受訪 者10 就指出,Instagram 能夠隨她當時的興趣、口味,客製化修改想追蹤的對 象。

我有一陣子很喜歡猛男照,IG 就追蹤了一大推猛男,後來 IG 上就充斥肌 肉,就慢慢退追了。(受訪者 10)

由此可發現,高中女生使用Instagram 最大目的是為了觀看他人動態,獲得 想要的訊息。也正因為如此,她們不喜歡看到圖與文情緒不同的「廢文」,以及 短時間內同一帳號連續發出的「洗版文」。尤其這類圖文不符的圖,時常是發文 者的自拍照,長久看下來很容易感到視覺疲勞,加上圖片下方搭配的文字,若 與自拍照呈現的情緒不符或毫無意義,也會讓觀看者感到違和與厭煩。而洗版 文則容易排擠到其他人的動態,造成短時間內不斷看到同一個人的動態。對於 這類動態,受訪者表示通常會無視滑過,偶爾看在朋友面子上意思意思給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

心,但更甚者會因為覺得太煩而想取消追蹤對方。

此外,文字內容過多的文也是受訪者討厭的文章類型。主要是因為過去 Instagram 的動態顯示,文字內容沒有縮排隱藏(如圖 12 右),會完整顯示文 字內容,想要瀏覽下一則動態─不管有無細讀這則內容─都必須滑過全部的文字 才行。不僅耗時,讓人容易感到煩躁、失去耐心,也同樣擠壓到瀏覽其他人的 動態的時間。即使 Instagram 更新後,文字過長的動態會縮排隱藏(如圖 12 左),但對大部分受訪者來說,除非是跟自己有關的長文,否則基本上都不會 點開、認真看完,而會直接跳過。

圖 12:有無文字縮排的差異

2. 無視 Instagram 內建相機

前面已提過,高中女生大多使用手機內建相機或其他app 相機拍照,雖然 Instagram 也提供內建相機供拍照,但多數受訪者皆表示不會也不曾使用過 Instagram 的相機。主要是因為 Instagram 的拍照畫面為 1:1 的正方形大小,這樣 的畫面尺寸原本被視為是Instagram 的復古風賣點(Connolly,2015 年 8 月 29 日 ),但對多數的高中女生來說,卻成為妨礙她們取景與構圖的限制。

再加上,Instagram 每拍完一張照,就會進入編輯畫面(見圖 2),需要點擊 返回才能重新回到拍照介面;受訪者9 指出,這對於想要連續拍照的人來說相 當不方便。受訪者7 還點出,若要使用 Instagram 拍照,首先要先點開 app,再 點選下方的相機符號才會進入拍照介面,「對我來說是兩個步驟」。過於麻煩且 不具即時性,也因此Instagram 的拍照功能,完全不受高中女生的青睞。相較之

Instagram 相機的正方形尺寸以及無法連拍兩特色,也可說是因為與社會拍 照文化層面不相符而不被使用。人們習慣透過長方形大小的鏡頭取景,且數位 時代以後,連續拍多張照片再選擇保留哪張也早已是人們的習性,Instagram 不 符使用者需求的使用設計,自然其拍照符擔性亦不被採納。這或許也是為什 麼,Instagram 之後開放照片能以正方形以外尺寸發佈,以滿足使用者需求。

3. 招攬其他 app 後製

Instagram 雖提供後製功能,但絕大多數的受訪者卻沒有使用 Instagram 濾 鏡或編輯功能的習慣,其主要原因為使用其他後製 app 先於 Instagram,早已習 慣其他 app 的後製模式與功能。受訪者約莫都在 2009 到 2010 年之間拿到智慧 型手機,拿到手機後也普遍立刻就下載一兩款熱門好用的相機 app 來拍照後

Instagram 雖提供後製功能,但絕大多數的受訪者卻沒有使用 Instagram 濾 鏡或編輯功能的習慣,其主要原因為使用其他後製 app 先於 Instagram,早已習 慣其他 app 的後製模式與功能。受訪者約莫都在 2009 到 2010 年之間拿到智慧 型手機,拿到手機後也普遍立刻就下載一兩款熱門好用的相機 app 來拍照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