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個案分析

第二節、 Venture For Taiwan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節、Venture For Taiwan

壹、個案介紹

Venture For Taiwan(簡稱 VFT)的前身為夢想之舟協會,而夢想之舟協會是 由夢想之鄒志工團隊成立。2009 年莫拉克風災後,郭軒志與陳秀華發起了輔導 嘉義巿鄒族寄宿學生的「夢想之鄒」志工團,並且為孩子舉行第一屆的「手獵飛 行」,蔡佾呈、李靜慧於此時期加入。

夢想之鄒志工團致力於大學生和小孩子國中學生的互相陪伴,希望能協助大 學生和國中生真正動手做事、真正地發揮自己、為人付出。從 2009 年以來,持 續每週四個晚上的夜間陪伴,每位志工承諾服務兩年,在課業輔導方面,目前已 累計 127 人次投入夢想之鄒的服務,提供 1600 小時以上的服務。

團隊四人對於陪伴、支持孩子成長這件事充滿熱忱,因此於 2013 年成立夢 想之舟協會,推出「讓生命不一樣」大學人才培訓計畫,希望以「夜間課輔」、

「創益班」、「手獵飛行」三大活動,幫助大學生以及國中學生準備自己的人生。

「讓生命不一樣」計畫從 2013 年下半年展開,經歷過一學期的運作,團隊 發現國中生及其家長的反應並不如預期,加上對於團隊而言,工作坊所能創造出 來的價值是比課輔來得高,因此在學期結束後決定專注於大學生部分的「開創力

圖 四-9 創益行動分享會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圖 四-10 第四屆手獵飛行出發合影

資料來源:嘉義市政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工作坊」,將此視為團隊主要產品,並於 2014 年 2 月成立 VFT。

VFT 自我定位為一個開創力的刻意練習平台,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使用成 功開創家慣用的開創工具,協助年輕人組織年輕人的開創力自主學習團體,真正 去解決在生活中、社會中感受到的問題,不要為了練習而練習,自主而持續地精 進出自己的開創慣性,以期累積出專業的 10000 小時。

VFT 以免費形式提供大學生活動,活動主要可分為「開創力工作坊」及「VFT 育成計畫」。「開創力工作坊」於周末舉行,以兩天的時間讓參與者快速體驗從無 到有的開創過程:從一個現象中決定出手方向、發現機會點、找到真正的癥結所 在,實地深入使用者需求,創造解決方案、設計價值傳遞模式的過程。成功結業 工作坊的參與者則可以成為 VFT 育成計畫的夥伴。

「VFT 育成計畫」又稱為 cycle 班,參與者必須每兩周與 VFT 團隊見面,定 期產生階段進度。六週可重新決策專案主題,最長提供兩年服務。VFT 伙伴的工 作成果會由社會事業創投與企業主管密切關注,VFT 伙伴能以自己的工作成果,

爭取特殊管道的機會。

截至在 2014 年 5 月為止,VFT 在中正大學及輔仁大學舉辦過三場工作坊,

總共有 179 人參加,而進入 cycle 班的有 97 人。VFT 也致力於拓展據點,只要 有學生願意將 VFT 育成計劃引介到自己所在的學校,並主動召集第一批啟動成

圖 四-11 開創力工作坊活動 資料來源:VFT

圖 四-12 開創力工作坊情形 資料來源:VFT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員 60 人,VFT 便會到該校舉辦開創力工作坊,招募更多願意自我磨練的年輕人。

貳、創業歷程

一、服務團隊─2009 年 9 月-2013 年 6 月(志工團隊)

2009 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南臺灣,阿里山是嘉義災情嚴重地區之一,當時就 讀政大科管所的郭軒志因為在大學時期曾至鄒族部落服務而對當地產生情感連 結,想為當地做些事情,於是到山美部落了解到山區已經有安置計畫,反倒是到 山下國中就學的國中生缺乏課輔和陪伴。他因而號召同為中正大學「臨界點工作 室」服務性社團成員的陳國輝展開志工招募,並與嘉義市最多原住民學生就讀的 輔仁中學連絡上,在校方提供行政及硬體的協助下,於 2009 年 10 月開始進行夜 間課輔。團隊也正式命名為夢想之鄒志工團。

夢想之鄒志工團於 2009 年 12 月開始規劃次學期課輔的同時,向 Keep Walking 計畫提案,雖然未能入選決審,但將該提案修改發展為手獵飛行計畫。

夢想之鄒團隊於 2010 年展開一連串的志工訓練,並在 7 月 5 日至 19 日間帶領 鄒族學生完成 15 天的單車環島、參訪及大學體驗營,這樣的活動讓參與學生能 夠認識外面的世界,也更了解自我。

第一屆手獵飛行獲得各大報紙報導超過 30 篇,4 家電視媒體採訪播出,使 得夢想之鄒的知名度提升。籌辦過程也獲得國際崇她社的資金協助、嘉義市政府、

捷安特及 Samsung 等單位的贊助與支持,逐漸累積起資源及人脈。對於夢想之鄒 團隊本身而言,手獵飛行增強團隊辦活動能力,也使團隊成員間情感更加凝聚。

2010 年 9 月起,夢想之鄒更有規模地招募課輔志工,並進行有制度的培訓 及教學研討。除了課輔之外,也指導學生參與 DFC 創意競賽,於年底獲得首獎 及薪火相傳獎。此外,2011 年 5 月時協助阿里山鄒族青少年成立 Yu’fafoinana 青 年團,同年 8 月第二次手獵飛行「勇敢走我的路」改以徒步方式進行,讓學生在 高雄進行職場體驗,並徒步六天從高雄走回嘉義,總里程 150 公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012 年,夢想之鄒協助青年團的鄒族哥哥姊姊自主籌備文化課程、也舉辦 第三屆手獵飛行「為夢想走」,以 12 天的時間,從屏東東源部落跨過阿塱壹古道,

徒步 130 公里走到台東都蘭部落,學生在台東打工換宿、參與都蘭豐年祭,與卑 南、排灣及阿美族的原住民進行文化交流,累積不同的經驗。

2013 年,第四屆手獵飛行「我們做到了」,成員挑戰從花蓮到新北市總計 144.8 公里的路段,夢想之鄒這次的規劃是結合徒步旅行、創益行動,讓孩子們去做對 自己及他人有益的事。同年獲得社會創投資源挹注,推出以實作為基礎的長期方 案,並於 7 月時正式成立夢想之舟協會,將關注焦點轉至年輕人的生涯發展,並 以行動學習團隊、開創力培育工作坊代替過去的課業輔導。

在服務團隊階段,夢想之鄒的主要活動包含提供給國中生的服務:課業輔導 及課外的手獵飛行;而對內,團隊成員與大學志工管理也是此階段的經營重點。

從服務團隊轉至正式協會的階段前,團隊成員因為生涯規劃而更迭,此時願意給 予長期承諾進入新階段的核心團隊成員,包含了夢想之鄒發起人郭軒志、陳秀華,

以及長期投入夢想之鄒志工活動的李靜慧、蔡佾呈。

二、正式創業─2013 年 7 月-2014 年 2 月(創業團隊)

團隊成員從成立協會開始,就有別於過去四年是在一個公益組織或社團形 成的階段,開始進入正式創業的階段。從夢想之鄒到夢想之舟,延續過去課輔 及手獵飛行經驗,並發展出創益行動,然而關注的群體已經從國中生擴大至大 學生。從 9 月開始,夢想之舟團隊開始在中正大學宣傳「讓生命不一樣」大學 人才培訓計畫,並於 10 月 11 日至 13 日進行工作坊及成果分享。

在國中生部分也在嘉義市北興、民生國中與嘉義縣忠和國中 3 校執行手獵 飛行計畫,44 位學生分成 8 組進行創益行動,在 10 月 28 日進行分享會。不過 隨著學期的結束,團隊成員決定把國中生課輔的部分停掉,而聚焦在大學生開 創力培養。在觀察使用者需求後,夢想之舟調整策略,從 2014 年初開始持續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行大學生開創力工作坊活動,並於 2 月時正式改名為 Venture For Taiwan。

三、組織轉型─2014 年 2 月至今(創業團隊)

2014 年 2 月至 5 月期間,VFT 舉辦的三場開創力工作坊共有 179 人參加,

而進入 VFT 育成計畫的有 97 人。VFT 目前的發展區域以中正大學及輔仁大學 為主,也曾至政治大學、清華大學辦過工作坊。VFT 的年度目標是有 600 位大 學生願意參與兩年的長期計劃,而未來也規劃將活動重心轉移至較多學生的北 部區域。為了讓大學生學有所用、企業能找到好的人才,VFT 與多家企業取得 初步共識,希望未來從兩年的長期計劃培養出來的學生,能為企業所用。

對於 VFT 團隊而言,從夢想之舟開始摸索,到正式轉型為 VFT 的這段過 程,等同於是開發產品流程,他們發展出一套屬於 VFT 團隊的開創力工作坊標 準作業程序,也驗證了大學生的市場接受度較高。從協會成立至今,已經慢慢 地往社會事業的目標發展,雖然商業模式還待驗證,但逐漸累積起組織能力與 資源,並受到部分潛在客戶認可。本研究將 VFT 發展階段整理如表 四-5。

表 四-5 VFT 發展階段

階段 時間 與前階段差別 主要營運活動 服務團隊 2010 年 9

月-2013 年 7 月 課業輔導、手獵飛行、志工經營 正式創業 2013 年 7

月-2014 年 2 月 正式成立協會 夜間課輔、手獵飛行、創益行動 組織轉型 2014 年 2 月

至今

重新釐清組織

目標及市場 開創力工作坊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參、創業三要素 一、創業機會

(一)原住民學生學習動機提升

八八風災發生後,郭軒志因為一股熱血覺得要做點什麼事,實際去探訪部 落發現,已經有很多資源湧入阿里山,當地也已經設置課輔機制,可是有些原 住民學生會下山上學,在山下獲得的照顧比較少,因此在輔仁中學校方支持之 下開始進行課輔。

郭軒志說:「一開始的機緣是八八水災,然後是同情心、想去幫忙做點事情,

可是要做什麼方向也不明確就先出手,那做的就是課輔,因為想說課業輔導 最常見,然後從功課問題中發現他們是缺乏信心的,沒有什麼學習動機,所 以開始想要幫助、提升他們,就開始做相關的環島這些活動」

從「機會辨識」的角度來看,郭軒志憑藉著過去自己的服務經驗「認知」到

從「機會辨識」的角度來看,郭軒志憑藉著過去自己的服務經驗「認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