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提升偏鄉中學生對英文學習之能力/ 68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提升偏鄉中學生對英文學習之能力/ 68"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2),頁 68-71

自由評論 第 68 頁

提升偏鄉中學生對英文學習之能力

李仰曼 新竹縣私立仰德高中教師 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研究生

一、 前言

《教育基本法》第 4 條:「人民無分 性別、年齡、能力、地域、族群、宗教信 仰、政治理念、社經地位及其他條件,接 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其實,教育機 會的均等,一直都是世界在追求的目標。 同時,教育也是國家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因 素之一。就像過去三、四十年前的臺灣, 因為教育而促成了臺灣社會的進步與經 濟的成長。然而,我們都會捫心自問,這 些年我們真的有確實落實偏鄉與城市教 育的均等嗎? 確實,要達到偏鄉與城市的 教育均等其實不是那麼容易,畢竟偏鄉有 交通上的不便、地形上的差異、人口的稀 少與外流、父母親因為需要生活而忙於工 作致隔代教養比率高、地方上的經費挹注 不足等多重問題。更重要的是,因為偏鄉 種種的不便,也造成教師人員流動快速, 不像城市教師來的穩定,也因此,城鄉的 教育有了拉距,更別說是英文教育了。 其實,自 90 年代起,全球化現象像 是全面滲透般影響了全世界。以教育領域 來說,最受全球化衝擊的是非英語系國家 的英文教育,造成世界學習英文的學生年 齡一直不斷下降(陳淑嬌,2014)。而過去 二十年來,臺灣也深受世界全球化的影 響,臺灣家長對於教育政策的關心與重 視,尤其以英文教育更甚,認為學好英文 才能出類拔萃、才能接軌國際,因此,除 了家長的重視之外,也因為政府的政策催 化,讓臺灣全國各地的英文教育,乃從小 學一直到大學,都已經非常普遍。 臺灣在世界全球化的催化之下, 英文教育的 M 型化趨於明顯,都市學 生對於學習英文已經視為理所當然, 而多數偏鄉學生對於學習英文乃興致 缺缺,甚至不知為何要學習英文。即 便如此,政府雖然已經努力地想縮近 城鄉差距所帶來的英文教育問題,但 事實上,城鄉所衍生的 M 型化英文教 育問題仍是個極大考驗。

二、 學生學習英文教育差距之因

影響學生英文之因素含家庭、學 生學習動機、師資等因素,說明如下: (一) 家庭背景 1. 家庭經濟因素影響學生學習英文 意願 英文雖然已經國際化,但對於臺灣學 子及父母親來說來說,仍為第二外語。近 年來臺灣的家長已經普遍認為孩子不能 輸在起跑點,因此越早學習英文越能讓孩 子站穩腳步。因此,都市的父母儘管有著 龐大的經濟負擔,但大部分都仍致力於從 小花大筆金錢投資孩子學習英文,而偏鄉 的父母雖然也想要讓他們獲得良好的英 文教育,但從學齡前開始,坊間的美語補 習班或是美語幼兒園一期學費都萬把塊 以上,對於偏鄉父母來說,能夠吃飽穿暖 已經相當不容易,若要多增加額外英語教 育費來說,那是極大負擔。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2),頁 68-71

自由評論 第 69 頁 2. 不同社經地位家長參與英文教育 影響學生學習意願 對於臺灣的父母親來說,大部分的 家長都仍保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的觀念,對於子女總有很高的期盼。研究 指出,高社會階級的家長認為父母應扮演 重要的參與角色,孩子需要家長全力協 助;低社會階級的家長傾向認為自己僅負 責孩子在家庭方面的學習 (李宜靜, 2010)。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因為受到的 教育程度、資源與環境都相對高,對於子 女的英文教育相對較為重視,他們普遍認 為學好英文對於未來不管是考試、職場都 是充分且必要條件,所以從學齡前即開始 陪伴學習英文,不管是英文歌曲、英文繪 本、圖卡等等,都會努力去參與且讓孩子 越早接觸英文教育。而對於低社經背景的 家庭來說,因為忙於工作已自顧不暇,普 遍認為只要把孩子照顧成人,讓他們能夠 吃飽穿暖,讓他們能夠去學校受教育即是 最好的照顧,且普遍來說,父母的教育程 度也相對較低,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教導與 讓孩子接觸英文學習。 因此,若要學生有高學習動機,一大 部分原因源自於家長對學生的參與度。家 長若自小能夠親身參與學童的英語教 育,讓他們能夠從小就把英文學習帶入日 常生活,逐漸培養他們對於英文的語感及 培養他們學習英文的興趣,日後他們對於 學習英文的動機相對也能提高許多。 (二) 學生學習動機 如前述所言,近年國人學習英文 年齡逐漸下降,於小學入學前部分學 童英文程度早已超過小學所教,因此 小學班級裡,英文程度往往會出現兩極化 現象。這其實大大衝擊低社經背景及偏鄉 學子的心理,因課堂上出現比較心理,覺 得他人怎麼都會而他卻都不認識英文,因 此容易出現習得無助感進而畏懼學習英 文,經長期累月後,因為跟不上同學的腳 步而容易造成放棄心理。 上了中學後,因為臺灣英文教育一直 以來都是以升學為導向教學,學生每天都 是面對考試卷及英文單字的背誦,沒有人 告訴學生,他們為何而學。在他們的認知 裡跟一般科目一樣,英文就是為了考試而 存在,就是為了要升學才需要學習英文 的,因此學生也就沒有了學習動機,因 為,對許多偏鄉學生或低社經背景的學生 而言,他們只在乎畢業,升學對他們來說 並不是一條必須要走的道路。 筆者目前任教於進修部,所接觸 學生大部分來自於較偏鄉且較低社經 背景家庭,除隔代教養外,也有新住 民子女、原住民及單親家庭,父母皆 都忙於工作養家,學生也很努力賺錢 過生活。對他們而言,父母親從小較 少或從未及參與他們的英語學習,並 且也不在意英文學習與否。因為英文 於日常生活中並不會使用到,更不會 影響他們日常生活及工作,相對的, 也就缺乏了他們去學英文的動機。 (三) 師資結構的不足 臺灣目前其實對於英文教育是相 當重視,但缺乏了一個完整的師資培 育系統。筆者認為,學齡前的師資培 育,乃是一大重點之一。因為臺灣學 生目前學 習英文年 齡不斷下 降,然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2),頁 68-71

自由評論 第 70 頁 而,坊間補習班師資參差不齊,且多 數兒美補習班為了能讓父母能夠於短 時間內看到英文成效而太在乎學生成 績,卻扼殺了學生應該要培養學習英 文的興趣,以至於很多學生上了中學 後開始不 能跟上進 度而放棄 學習英 文,因為他們認為學習英文就只是為 了應付考試而存在。 另一方面,較偏遠地區學校的教 師因各方面的不便,教師流動率高, 即便是公費生在期滿後通常都會調往 城市,而甄試錄取的教師也通常非在 地人,大多也在幾年後會調離所在學 校。因為偏遠地區的學生,很多來自 於低社經背景的家庭學子,在學齡前 或許沒有接觸過英文教育,因此上了 小學後,這對他們來說會是個新的語 言挑戰, 若是偏遠 學校教師 經常變 動,學校若要長久發展生活化英文教 育,將會是一大考驗之一。

三、 促進提升英文教育之建議

依據上關英文學習之因素,本文提 出提升英文教育之相關建議如下: (一) 帶動親子一起學英文 可透過學校多辦理社區型英文 帶動活動,邀請偏鄉家長或低社經背 景的家長 一同參與 學童英文 教育學 習。透過類似方式來讓家長吸收新的 教育方式來增加對學生英文教育的參 與度。家長的投入和參與,其實對學 生能否培養英文興趣有很大的幫助。 語言畢竟要能夠生活化,如此提升父 母的英文教育學習,讓他們能夠在家 中以簡單的單字與孩子一同練習,讓 英文就在生活中發生,才能提升學生 對於學習英文的興趣。 (二) 善用媒體融入教學 因偏鄉學校的中學生多來自低社經 背景學生,因此他們少了學習英文的動 機。因他們可能從小學即出現習得無助 感而放棄英文,而現在電腦媒體已經都 很便利,因此可以善用多媒體來做英文 融入教學。尤其可以透過小短片、小故 事、電影或歌曲當作教學素材,把英文 搬進生活中,讓學生藉此更能夠喜歡英 文,學習也能大大加分。 (三) 加強師資培育 國 中 小 以 上 的 師 資 培 育 已 經 完 善,但因為臺灣目前學習英文年齡普 遍都下降,尤其學齡前學習英文已逐 漸增多趨勢。政府或許可以加強學齡 前對英語教師的培育,畢竟學齡前學 習英文是培養英文教育的關鍵,因為 國人提早學習英文已經是常態,學生 若是此時出現排斥學習英文語言的狀 況,那未來孩子想再次學習英文就真 的很困難了。另外,對於偏鄉的英文 師資,政府也能擬定一套更完整的政 策,讓教 師能更長 久的留在 偏鄉學 校,以利學校發展英文教學。

四、 結語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想要改變 一個人,必須要先改變他的環境,若 環境改變了,他自然也就跟著改變。」 若要家長支持與參與孩童學習英文,

(4)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2),頁 68-71

自由評論 第 71 頁 首先政府要能支持家長工作穩定及公 司的穩定運作,讓他們能夠不用煩惱 經濟上的問題。否則,偏鄉中學生若 要能夠提升他們的英語能力與學習動 機,就只能靠教師投入大量心力與資 源來提升他們學習英文。從最簡單的 英文開始教學,不再讓他們認為只是 因為升學考試而必須要學習的課程。 讓他們知道語言就是生活化,讓他們 能把英文運用在生活日常當中,建立 他們的學習興趣,往後自主學習英文 也就沒有甚麼困難了。 參考文獻  王麗雪(2008)。低社經家長參與 學校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 吳惠花(2016)。談城鄉教育均衡發 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2),01-03。  李宜靜(2010)。不同社會階級家 長對家長參與看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 林妙珊(2016)。城鄉教育差異的原 因、現況與影響。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5(2),07-09。  張婉玶(2016)。從教育機會均等談 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臺灣教育評論月 刊,5(2),33-37。  陳盈宏(2014)。我國小學教育階段 不同社經地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情形 之初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9), 90-95。  陳淑嬌(2014)。全球化下的臺灣英 文教育:政策、教學及成果。教育人 力與專業發展,31(2),7-2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創校時期 社區背景 宗教背景 班級人數 學業水平 學生紀律 老師教齡 老師質素 老師參與 家長參與 家長照顧 社經地位.  學校強弱機危分析 (

弱勢且學習落後的學生在全國各地區普遍可見,很多小孩 子連最基本的能力都缺乏。比方說,有 58

本校為一科技大學,學生之來源大多屬技職體系之職業高中及專科學

• 我們自2017年7月試行邀請學 生家中的長者及社區耆英與學 生一同做早操(八段錦),由活

在不影響主流課程結構下,接納和 認識學生的不同文化背境,有效地 把不同學生族群的文化元素(如節

生源主要來自屋邨,家庭 社經地位不高,但絕大部 分學生品德純良,喜愛學 習,家長願意與學校携手

我們堅信所有學生都有能力學習,而且在智能方面,各有所長 。 因此,擬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