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九年一貫國小低年級國語教科書插圖效能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九年一貫國小低年級國語教科書插圖效能之研究"

Copied!
3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黃聲儀 教授

九年一貫國小低年級國語教科書

插圖效能之研究

研究生:葉珊吟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七月

(2)

摘要 九年一貫國小低年級國語教科書插圖效能之研究 為提供優質的教育內容,提升國家競爭力,教育部於民國八十五年公布《新課程 標準》,並正式開放教科書市場,不再由傳統國立編譯館的統編本獨領風騷。一家家出 版社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投入教科書的市場,真可謂千巌競秀、百家爭鳴。 為增進教科書觀感,提升買氣,各家出版社無不卯足全力,網羅優秀的插畫家繪 製插圖。這些生力軍的投入,用色明亮大膽、筆觸生動活潑、媒材豐富多元,使傳統 教科書插圖風格丕變,令人耳目一新。 但教科書插圖與繪本插圖終究不同。教科書插圖必須在對課文做出正確解讀的前 提下繪製,其教育性遠大於藝術性。然綜觀現行國小國語教科書插圖,或囿於插畫家 專業背景,時有未能掌握課文意旨,或解讀錯誤的情形發生;甚至有因個人繪畫風格 過於強烈,使學童無法理解插圖意涵,凡此皆失去插圖輔助閱讀的價值與功能。 有鑒於此,本研究擬針對現行國小低年級國語教科書之「插圖效能」進行分析探 究,所得結論如下: 一、透過文獻分析法,了解教科書插圖有認知及情意的功能性。而教科書插圖的 檢核條件為:符合服務對象之程度與喜好、符合教育性之圖文關係與編制合 宜的插圖呈現。 二、運用內容分析法,對國語教科書插圖的內涵呈現及圖文配合度逐課檢視。發 現在文字與插圖的編排上,南一、康軒及翰林三家出版社均極為重視,多能 配合教育目的繪製,但仍有少數課別有圖文不一致、篇幅比例不佳等缺失發 生。而在插圖繪製表現中,三家出版社內容繪製正確度仍有少部分不佳情況 或插圖覆蓋文字的情況,至於媒材使用上,則是呈現豐富多元的情形。 三、透過訪問調查法,訪談教科書使用者。在教師部分,發現教師對教科書插圖 多持正面態度、常使用插圖輔助教學、普遍認為學生自行使用插圖能力不足 需教師指導,同時也提出各版本插圖需改進之處。而在學生方面,歸結學生 對插圖的喜好特質有畫面豐富、人物主角為動物等,不喜歡的特質則有畫面 單調、描繪主體不清等。 期能透過本研究,讓國語教科書插圖積極發揮效能,展現多元風貌,以提升國內 教科書水準。 關鍵字:插圖、國語教科書、國小低年級

(3)

Abstract

Effectiveness of Illustrations in Junior-Grade Elementary School Mandarin Textbooks under the Nine-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nounced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1996 in order to provide superior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enhance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imultaneously announced that the textbook market would be formally opened, and would no longer be the monopoly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Many private publishing companies immediately entered the textbook market, which then became the scene of flourishing competi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ir textbooks more distinctive and boost sales, all the competing publishing companies put great efforts into recruiting well-known illustrators. Through the use of bold colors, lively styles, and rich media use, new illustrators launched a revolution in traditional textbook illustrations, and gave students, teachers, and the public a completely new impression.

Nevertheless, illustrations in textbooks and pictorial books for general readers are different. Textbook illustrations must be interpreted in a way consistent with course content, and must be more educational than artistic. Limited by their professional backgrounds, illustrators commonly misinterpret or fail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text. In addition, the strongly personal drawing styles of individual illustrators sometimes make it hard for young students to understand illustrations' meanings. Illustrations fail to assist reading of the text in these cases.

This study therefore seek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illustrations in junior-grade elementary school Mandarin textbooks, and gains the following three conclusions:

1. Through literature-analysis, we know that the illustrations in textbooks have the functions of cognition and affection. The examining-terms of illustrations in textbooks are: conforming to the levels and preferences of users, conforming to the educational relationships of pictures and texts, displaying the suitable illustrations.

2. Through content-analysis, the researcher examined the meaning of the illustrations in elementary school Mandarin textbooks and assessed if the pictures and texts are

well-matched. The researcher found that as to the arrangement of pictures and texts, three publishers- Nan Yi、Kang Shiuan and Han Lin, pay extremely attention in drawing and editing according to fit with the educational purposes. But, we still could find some pictures and texts are not well-matched and the space of the publications is imbalanced in minority lessons. In designing of illustrations, three publishers still have some problems in, for example, the correction of illustrations and the texts covered by the illustrations. As for the materials-using,it’splentifuland diversifies.

(4)

toward illustrations in textbooks. They often use illustrations to assist teaching. They generally considerthatstudentsdon’thave enough ability to use illustrations by themselves and need the instructions of teachers. The teachers also mentioned some illustrations that need to improve. From the aspects of students, the researcher generalizes the students’ preferences of illustrations are pictures-abounding, animals as the important figures. The students’dislike characteristics are dull, unclear-subjects pictures.

One through this research, let mandarin textbook illustration give play to efficiency actively, represent the plural style and feat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omestic textbook level.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插圖的內涵探討………7 第二節 教科書插圖之探討………17 第三節 國語教科書插圖規範與其教學上之應用………38 第四節 國語教科書插圖相關論文與研究………5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65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65 第二節 研究方法………70 第三節 研究對象………77 第四節 研究工具………82 第五節 資料處理………89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90 第一節 國語教科書插圖圖文關係之分析與比較………90 第二節 國語教科書插圖表現分析與比較………115 第三節 國小教師訪談分析………..………144 第四節 低年級學生插圖喜好訪談分析………..………17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288 參考文獻……….300 附錄 南一、康軒及翰林版各冊學生喜好理由表……….307

(6)

表目錄

表 2-1-1 歸納國內學者對插圖與插畫之界定………8 表 2-1-2 插圖的類型………14 表 2-2-1 教科書插圖的功能性分析………21 表 2-2-2 教科書插圖的分類………28 表 2-3-1 國內外教科書對插圖之規範整理………43 表 2-4-1 其他地區國語教科書插圖相關學位論文研究一覽表………59 表 2-4-2 其他地區教科書插圖相關期刊著述研究一覽表………60 表 2-4-3 國內國語教科書插圖相關研究一覽表………63 表 3-3-1 國語課本年版資料一覽表………77 表 3-3-2 國語課本各冊單元課文名稱………78 表 3-3-3 教師訪談資料表………80 表 3-3-4 學生訪談班級學校資料……….81 表 3-4-1 教科書插圖分析類目……….82 表 3-4-2 低年級教師訪談表……….84 表 3-4-3 低年級學生訪談表……….85 表 4-1-1 圖文一致性檢視一覽表………..91 表 4-1-2 圖文一致性數據統計表………..92 表 4-1-3 圖文一致性較差之課別一覽表………..92 表 4-1-4 圖文位置正確性檢視一覽表………..102 表 4-1-5 圖文位置正確性數據統計表………..103 表 4-1-6 圖文位置正確性不佳之課別一覽表………..104 表 4-1-7 圖文篇幅比例合宜性檢視一覽表………..107 表 4-1-8 圖文篇幅比例合宜性數據統計表………..108 表 4-1-9 圖文篇幅比例合宜性不佳之課別一覽表………..109 表 4-2-1 插圖不覆蓋文字檢視一覽表………..115

(7)

表 4-2-2 插圖不覆蓋文字數據統計表……….116 表 4-2-3 插圖覆蓋文字之課別一覽表………117 表 4-2-4 插圖內容合宜性檢視一覽表……….121 表 4-2-5 插圖內容合宜性數據統計表……….122 表 4-2-6 插圖覆蓋文字之課別一覽表………123 表 4-2-7 南一版各冊各課插圖媒材形式一覽表……….129 表 4-2-8 南一版使用媒材次數統計表……….131 表 4-2-9 康軒版各冊各課插圖媒材形式一覽表……….132 表 4-2-10 康軒版使用媒材次數統計表………..134 表 4-2-11 翰林版各冊各課插圖媒材形式一覽表………..135 表 4-2-12 翰林版使用媒材次數統計表………..137 表 4-2-13 南一、康軒及翰林版使用媒材合計次數一覽表………..138 表 4-2-14 各版本各冊男女人數之次數、百分比、比例差距及次數卡方檢定統計 一覽表………..139 表 4-2-15 南一版各冊男女人數之次數、百分比、比例差距及次數卡方檢定統計 一覽表………..140 表 4-2-16 康軒版各冊男女人數之次數、百分比、比例差距及次數卡方檢定統計 一覽表………..141 表 4-2-17 翰林版各冊男女人數之次數、百分比、比例差距及次數卡方檢定統計 一覽表………..141 表 4-2-18 南一、康軒及翰林的男女人數之次數、百分比、比例差距及次數卡 方檢定統計表………..142 表 4-4-1 一年級學生對南一第一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170 表 4-4-2 南一第一冊學生喜歡與不喜歡前三名統計表………..171 表 4-4-3 一年級學生對南一第二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180 表 4-4-4 南一第二冊學生喜歡與不喜歡前三名統計表………..181

(8)

表 4-4-6 南一第三冊學生喜歡與不喜歡前三名統計表………..191 表 4-4-7 二年級學生對南一第四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200 表 4-4-8 南一第四冊學生喜歡與不喜歡前三名統計表………201 表 4-4-9 一年級學生對康軒版第一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210 表 4-4-10 康軒第一冊學生喜歡與不喜歡前三名統計表……….211 表 4-4-11 一年級學生對康軒版第二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217 表 4-4-12 康軒第二冊學生喜歡與不喜歡前三名統計表……….218 表 4-4-13 二年級學生對康軒版第三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227 表 4-4-14 康軒第三冊學生喜歡與不喜歡前三名統計表………..228 表 4-4-15 二年級學生對康軒版第四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236 表 4-4-16 康軒第四冊學生喜歡與不喜歡前三名統計表………237 表 4-4-17 一年級學生對翰林版第一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統計………247 表 4-4-18 翰林第一冊學生喜歡與不喜歡前三名統計表………248 表 4-4-19 一年級學生對翰林版第二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統計………258 表 4-4-20 翰林第二冊學生喜歡與不喜歡前三名統計表……….259 表 4-4-21 二年級學生對翰林版第三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統計………266 表 4-4-22 翰林第三冊學生喜歡與不喜歡前三名統計表………267 表 4-4-23 二年級學生對翰林版第四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統計………276 表 4-4-24 翰林第四冊學生喜歡與不喜歡前三名統計表……….277

(9)

圖目錄 圖 2-1-1 插圖與插畫的關係 ……….9 圖 2-2-1 圖片與文字訊息的關係………19 圖 3-1-1 研究架構圖………66 圖 3-1-2 研究流程圖………67 圖 3-2-2 研究進度甘特圖………69 圖 3-2-1 研究分析的設計模式圖………72 圖 4-4-1 一年級學生對南一第一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170 圖 4-4-2 一年級學生對南一第二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180 圖 4-4-3 二年級學生對南一第三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190 圖 4-4-4 二年級學生對南一第四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200 圖 4-4-5 一年級學生對康軒版第一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210 圖 4-4-6 一年級學生對康軒版第二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217 圖 4-4-7 二年級學生對康軒版第三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227 圖 4-4-8 二年級學生對康軒版第四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236 圖 4-4-9 一年級學生對翰林版第一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247 圖 4-4-10 一年級學生對翰林版第二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258 圖 4-4-11 二年級學生對翰林版第三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266 圖 4-4-12 二年級學生對翰林版第四冊國語教科書插圖喜好情形……….276

(1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一、時代背景

二十世紀末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浪潮不斷掀起。為了因應這波改革熱潮,培養新 世紀的新國民及增進國家的競爭力,近年來政府推動連串的教育改革。而在國內的教 育環境中,教科書一直是課堂中主要的學習材料,諸多研究結果表示教師進行教學時 多以教科書為主要傳授內容,而課本亦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來源(王慧靜,2001)。 因此,教科書在我國教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這一波波教育改革熱浪中,「教科 書的革新」亦視為一項重要的改革指標。

二、教科書市場的開放

從民國八十五年教育部公布《新課程標準》之後,教科書市場正式開放,不再只 由國立編譯館主編的教科書獨領風騷。民國九十年九月推行九年一貫新課程,使得學 校實施課程時有更大的自主性,各家出版社如雨後春筍般的投入教科書市場當中,形 成各家出版社千巖競秀、百家爭鳴的盛況。許多優秀的繪本插畫家因此被網羅進入教 科書插圖的領域中,傳統單一制式的插圖畫風丕變,其用色趨於明亮活潑、筆觸描繪 變得生動可愛、呈現的媒材樣式也日益多元,令人耳目一新。可以說因眾多優秀插畫 家的投入,已經引領教科書邁向一個豐富多元的新紀元。

三、教科書與繪本插圖之不同

繪製教科書插圖與繪製繪本是有所不同的。教科書插圖必須在對課文做正確解讀 的前提下繪製,所呈現的是課文的重點精華,插畫家揮灑自主的空間極為有限,強調 插圖的教育性必需大過於插圖本身的藝術性。Phillippe(1978)就認為課文作者是所 有教科書基礎想法來源;而插畫家主宰圖像,其任務是有規則的支持和擴展教科書中

(11)

的觀點,也就是文字中的觀點。可見教科書以文為主,以圖為輔,插圖首要講求精準 正確,能輔助傳達課文內容,與繪本中強調經驗形式的美感圖像相去甚遠。

三、國外相關研究

關於教科書插圖的相關研究,在國外已有眾多實驗證明學習配有插圖課文的學生 較學習全是文字課文的學生要多獲得 25%的訊息(曾天山,1999),能夠輔助文字理解與 提升閱讀興趣。如: Schallert(1980)則認為插圖就像隱喻(metaphor)一樣,能使文字生動活潑、具有 濃縮的作用,以及傳達文字所無法表現的意念,在訊息無法以文字充分表達的時候, 插圖對學習極有幫助。

Levie & Lentz(1982)則是總結了 155 個實驗研究的結果,作出的結論是「帶有插圖

的教科書教學效果優於純文字教科書」,因為插圖可以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參與學習活 動;影響學習者的非認知因素,激發其學習動機,促進整體記憶、想像和理解,增加 動感,並可以表達那些用文字難以言狀的空間和具體的細節。 大部分的研究均指出插圖對於學生的學習是有幫助的,但也有少部分的研究對教 科書插圖效能產生質疑,如: Kuljkowich 和 Brown(1991)發現當圖文不一致時,讀者會記得他們感興趣的部分而

非文本中結構上的重點;同時 Samuel(1967,1970)的焦點注意假設(The Focal Attention Hypothesis)則認為插圖會干擾學生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因此對於課文中插圖的設計 與使用需加以關注探討。

四、國內相關研究

相較於國外對教科書插圖的豐富探究,國內對教科書插圖的研究幾乎沒有。根據 周佩儀(2006)歸納分析歷來教科書的相關研究發現,目前對於教科書的研究多集中 在評鑑規準研究以及內容中的意識形態研究,即使現今教科書中圖表的版面與數量已 日益擴大,但對於教科書插圖的研究卻仍相當的有限。針對國語教科書的插圖進行研

(12)

國語教科書插圖的只有林燕玉(2006)一人,但只針對單一版本做比較,無法廣泛深 入探討目前國語教科書插圖的呈現情形。故研究者將其研究範圍擴展至市面上所流通 的三家版本作全面性的研究與探討。

五、低年級課文插圖之重要性

低年級的學童需要具體形象幫助思維,插圖是提升他們理解課文的利器。由國語 「課程標準」對教科書的規範來看,九年一貫課程大綱中規定國小低年級教科書課文 插圖需占整體篇幅的二分之一以上,也顯示出國小低年級國語教科書中插圖的重要 性,因此選用插圖豐富的低年級國語教科書做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研究。檢視我國目 前教科書插圖雖已有改善,但仍能發現其中有解讀錯誤、個人風格過於強烈,引起閱 讀上的干擾等弊病,對於教科書的品質造成極大的隱憂,不容小覷。除此之外,在教 科書開放的市場下,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評鑑基準,對目前教科書中的插圖進行最新 的檢驗與回饋。

六、研究構想

本研究擬針對低年級國語教科書插圖作深入分析檢視,一方面探究插圖與文字的 一致性,了解是否符合教學的功能與需求,另一方面針對插圖本身進行檢視是否干擾 閱讀。並透過: 一、訪談教師,了解課堂上使用國語教科書插圖的情形以及國語教科書插圖的評 價。 二、訪談低年級學生,了解對國語教科書插圖的喜好及意見。 希望能透過教學者與使用者之意見,形成一回饋機制,用以建議編輯者改進之處, 以發揮教科書插圖之積極作用、維持教科書的教學品質。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為了探討國小低年級國語教科書插圖的呈現情況,本研究具有以下目的: 一、探討教科書中插圖的功能與檢核條件。 二、分析九年一貫低年級國語教科書插圖的表現。 三、了解低年級教師對國語教科書插圖的評價與使用情形。 四、了解低年級學童對國語教科書插圖的喜好及意見。 五、提供具體建議作為未來編輯國語教科書插圖之參考。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探討下列問題: 一、探討教科書中插圖的功能與檢核條件為何? 二、分析九年一貫低年級國語教科書插圖的表現為何? 三、了解低年級教師對國語教科書插圖的評價與使用情形為何? 四、了解低年級學童對國語教科書插圖的喜好及改進意見為何? 五、提供給未來編輯國小教科書插圖之具體建議為何?

(14)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為便於研究進行及敘述內容的清晰明瞭,茲將本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名詞,如:「教 科書」、「插圖」、「教科書插圖」,茲逐一界定如下:

一、教科書

在《教育百科辭典》中對教科書的定義為「亦稱課本,體現學校教學內容的形式 之一。指按照教學大綱編寫的,反映學科內容體系的教學用書。教科書是實現一定教 育目的的重要工具。」(顏慶祥;湯維玲,1994) 教科書定義分廣義和狹義的兩種:從廣義的方面來說,包括原來不是為學校教學 而出版,但是教師教學時採用該本書的內容作為教學的資料,也可以稱為教科書(嚴翼 長,1989)。狹義的教科書,則專指為學校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所使用的書籍,包括課 本、習作、教學指引(教師手冊)等。 本研究所稱的教科書為狹義的教科書,且將研究焦點集中,專指「課本」而言。

二、插圖

「Illustration」翻譯成中文之後,一般稱之為「插畫」或「插圖」。兩個名詞其 內涵相差不遠,均指書籍或報刊雜誌中插印的圖畫、照片,且能對內容起補充說明或 藝術欣賞作用。但在使用媒材上稍有不同,「插畫」所指稱的媒材大多為手繪製而成的 繪畫作品;而「插圖」則可以概括出版物中除文字之外的一切視覺圖像,如照片、圖 表或是抽象符號等。因此,「插圖」是廣義的 illustration 且所包含的創作媒材範圍 大於「插畫」。 目前教科書插圖雖大多為手繪製而成,但由於市場開放與數位時代的來臨,媒材 也日益多元,使用電腦繪圖、紙雕等不同視覺效果的比例也逐漸升高。故本研究採用 廣義之「illustration」,指媒材涵蓋範圍較廣之「插圖」一詞。

三、教科書插圖

本研究所定義的「教科書插圖」是指出現在國語課本課文中的插圖。課本插圖因

(15)

其服務的對象是兒童,所以在編製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兒童的心理發展、符合其學習 需要,並配合教科書的教育功能來繪製。其創作形式大多以手繪為主,但為使不同的 課文呈現不同的效果,目前課文插圖的表現也極為多元,如攝影照片、電腦繪圖、紙 雕、拼貼……等形式的作品亦包括在內。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說明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的範圍依據九十五學年度最新出版之南一、康軒及翰林三家通過審定的版 本為主,研究低年級國語課本一到四冊的插圖(仁林版雖為現行使用版本之一,但因 九十五學年度並未出版一、二年級國語教科書,故只採用三家版本進行研究),共計十 二本。

貳、研究限制

一、教科用書包括課本、習作、教學指引(教師手冊)三部分。本研究只針對課本中的 插圖進行分析,習作、教學指引(教師手冊)所附的插圖則不在研究範圍。 二、本研究只針對課文中的插圖作分析,課文之外如主題頁或其他練習題中的插圖則 不在研究範圍內。 三、本研究只針對康軒、翰林及南一版低年級一到四冊國語課本作分析,並未包含首 冊及三、四、五、六年級的課本,故在研究結果的推論及應用上仍需謹慎。 四、由於人力及物力上的限制,本研究訪談抽樣採用方便取樣,故不能廣泛推論其分 析結果。 五、因受限於版面及印刷,無法完整呈現原圖,因此本研究均為縮小黑白印刷,若需 深入了解色彩比例等,仍需參看原書。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插圖的內涵探討

壹、插圖的定義

「插圖」為輔助文字說明之圖畫,其英文為 illustration,溯其字源,源自於拉

丁文的 illustradio,等同 to light up(蘇振民,1998),同法文 eclaire 照亮之意

(徐素霞,1994),有「顯露出來」、「給予光彩」的意思(陳俊宏、楊東民,1998)。 由這些字源上的意義,我們可以得知插圖有「照亮使其得見」之意,也就是「照 亮文字」的功能。更具體的來說 illustration 可將無形的意念或是想法,透過具體 可見的視覺媒材表現出來,以闡釋主題、裝飾文章、例證文字、增進閱讀效果,使文 字的含義表達更明確、更廣大、更豐富。 「插圖」是一種視覺表達的圖像語言,在辭典中「插圖」的定義為書籍或報刊雜 誌中插印的圖畫、照片,並且對內容起補充說明或藝術欣賞作用,亦可稱為「插畫」。 但我們不能將插圖視為單純的繪畫藝術,由旭聲(2004)就認為插圖不屬於純繪畫的 一門,因為插圖必須做為文字的視覺補充,且其意義傳遞的功能還需被讀者所理解和 接受。而徐素霞(2002)則是認為插畫與純藝術都是使用相同的表達工具與媒材,並 具有傳達思想感情的成分,但在創作的意圖及製作的過程,純藝術重內在的自我需 求,而插畫的創作意圖是建立在文字意念或故事情節的基礎上,首要注重在內容的確 切表達,再就這個範圍發揮個人情感,展現自我藝術風格。因此插圖不是插畫家單純 的個人情感畫作,而是要根據文字,精準表達文章主旨內涵,能輔助文字,傳達文章 精神,烘托主題情境,並且引起讀者的興趣,強化其閱讀效果,具有目的性與功能性 之圖畫。

(17)

歸結來說,插圖是因為文字而存在,而文字因為插圖而增添色彩,兩者相輔相成, 所以插圖不等同於純繪畫,指的是在出版物中出現文字以外,針對文字需要而產生, 而能將文章的內容、故事的情節,以繪畫、攝影照片、圖表、抽象符號、電腦繪圖、 拼貼及紙雕等視覺化形式的創作(林燕玉,2006)。

貳、插圖與插畫

「Illustration」翻譯成中文之後,一般稱之為「插畫」或「插圖」,在台灣大 多翻譯為「插畫」,但國外則譯名為「插圖」。兩個名詞其內涵相差不遠,惟涵蓋媒材 範圍不同,以下根據文獻歸納整理出「插圖」與「插畫」兩個名詞之界定:(參見表 2-1-1) 表 2-1-1 歸納國內學者對插圖與插畫之界定 學者 年代 「插圖」與「插畫」之定義 蘇茂生 1972 「插畫」將文章內容,故事的情節或產品重點以繪畫的 形式加以表現,其目的在於圖解內文,強調原 稿,且具有完整獨立的視覺化造型符號。 「插圖」不拘泥繪畫形式,而改以攝影、文字造型,剪 貼集或圖表說明等它種技巧的表現形式者。 蘇振民 1998 「插畫」是狹義的 illustration,其義是指在出版物 中,畫家配合文字內容設計的補助圖解或傳達 文章精神的創意圖畫,多半是用手描繪而成的 作品,如線畫、彩畫、貼畫、版畫或水墨畫等。 「插圖」是廣義的 illustration,其義是指出現在印刷 物文字以外的各種繪畫形態,包括攝影照片、 圖表及抽象的符號。

(18)

黃永宏 2002 「插畫」偏重於以手繪製而成的繪畫作品,和一些是於 拍製成平面媒材的半立體作品(如浮雕)等。 「插圖」包括攝影、藝術性較高之圖表與新聞圖片等, 涵蓋較廣之表現媒材。 由以上的整理可以得知「插圖」與「插畫」兩個名詞均指岀版物中文字除外,用 來輔助文字說明的視覺圖像,差異性在於「插畫」所指稱的媒材大多為手繪製而成的 繪畫作品,而「插圖」則可以概括出版物中除文字之外的一切視覺圖像,如照片、圖 表或是抽象符號等。若直接從中文的「圖」字來看,「圖」字不僅包括繪畫動作及其 成品,尚包含印章、花樣之意義;將其意義延伸,便是指「創作媒材具有複製性」之 意,而攝影、照片之類便屬之(黃永宏,2003)。因此,「插圖」是廣義的 illustration 且所包含的創作媒材範圍大於「插畫」。(參見圖 2-1-1) 圖 2-1-1 插圖與插畫的關係 在本研究中考慮教科書除文字以外的各種繪畫形態,雖大多是插畫家以手繪畫而 成,但由於近年來課程與教材的開放,且因數位時代的來臨,使得課文插圖的表現越 趨多樣化,配合課文而使用如攝影照片、電腦繪圖、紙雕等呈現出不同視覺效果的比 插圖(廣義的 illustration) 照片、圖表、抽象符號.. 手繪製 插畫(狹義的 illustration)

(19)

例逐漸升高,故採用媒材範圍較廣且多樣性的「插圖」一詞。本研究中所定義的「插 圖」指的是翰林、康軒、南一三家出版社九十五學年度出版的低年級國語教科書插圖, 且研究焦點集中於探究其輔助文字、突顯主題的功能,將研究範圍限定為配合課文所 配置的課文插圖。

參、插圖的功能

人類傳遞訊息的方式有三種:語言、文字和圖畫,其中語言和文字表達的特徵是 具有抽象性,因此缺乏具體表現能力是它的缺點,而圖畫具有直觀性,在傳遞訊息方 面可以具像的傳達訊息,是一種能跨越古今中外且不分性別國籍的視覺語言。插圖是 將文章內容,故事的情節或產品重點以不同媒材技法的形式加以表現的圖畫,它能以 形象的方式瞬間接受和評價,用文字難以傳達的思想借助圖形就可以達到瞬間溝通的 效果(沈曉麗,2003)。 魯迅認為「好的插圖比一張大油畫之力為大」,並且認為插圖具有三項功能:一、 插圖可以濟文字之窮,使讀者更具體的了解作品的內容。二、插圖讓人賞心悅目,愛 不釋手,有極強的吸引力。三、插圖可以滿足大眾的需要,提高民眾的美術鑑賞水平 (轉自張雲龍,1998)。根據魯迅的說法可以窺知插圖比起純粹的圖畫更具有強大的 功能性,有補充文字、引起注意和培養審美情操等的功能。因此,以下由各面向廣泛 探討插圖所具備的功能:

一、商業上的促銷功能

在商業行為中時常使用一些色彩艷麗或是主題顯著的圖像,吸引消費者的目 光,令消費者印象深刻,達到宣傳的效果,如海報、報紙、DM 等,商品、品牌、 售後服務、公司制度、創意、見解,為了把這些訊息傳達給消費大眾,以插畫來 引人注目,給予視覺衝擊,進而使人產生興趣(詹楊彬,1994)。因此,以廣告 商品的角度來看,插圖具有激起大眾購物的慾望,在商業行為中具有促銷產品的

(20)

功能。

二、編輯上的組版功能

在書籍編輯中,插圖具有組織版面與美化版面的效果。版面設計需要有文字 和圖片相互搭配,才能使得版面活潑生動。大幅圖片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可 以突出主題;小幅圖片雖處於陪襯地位,但也給人一種精巧、柔和、靈動的感覺 (傅乃芩,2003)。因為有插圖的存在使得書籍的編排版面豐富、活潑而有變化。

三、歷史上的考察功能

插圖可以被當作是一種歷史的文獻,提供做為歷史考察的資料,同時也傳遞 了文化。插圖配合文字所描繪的內容通常反映了時代的現象如日常的家庭生活、 婚葬習俗、時裝、休閒、汽車、帆船、自然景觀等等的插畫。甚至是政壇乃至風 俗,由情愛乃至苦悶,這些具象、抽象的情景及心理狀態都可由插畫來描繪出來 (詹楊彬,1994)。因此,插圖所繪製的內容提供了一種文化上的傳遞記錄,可 做為歷史研究上的輔證資料。

四、教育上的輔助功能

(一)輔助學習 對於難以理解的文字內容,插圖可以提供具形象化的訊息促進理解。 由旭聲(2004)便認為圖像是以直覺的感受方式來捕捉,以直觀的視覺方式 呈現,是一種獨特易於被理解和被傳達的信息語言,插圖具有此種優勢,所 以插圖的配置能促使讀者理解文義。 同時,插圖在文字板塊中具有凸顯性,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緊緊抓住 讀者的目光。閱讀文字的過程中,視覺會按一定的節奏運動,忽然遇到一張 插圖,其獨特的圖像語言必然會突顯出來,形成強烈的對比關係與視覺反差, 在文字板塊中具有奪目的效果(由旭聲,2004)。而且插圖通過與文字的互補,

(21)

共同傳遞了欲表達的內容和信息,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豐富了讀者的心靈 感受(詹楊彬,1994)。因此,插圖在輔助學習上有著輔助文字閱讀、引發注 意與激起興趣的功能。 (二)輔助教學 教材中的插圖,可以被視為是一種教具,幫助教師培養學生觀察、說 話、寫作等各項能力,輔助教師教學上的使用。在目前的國中小教材中,有 許多色彩鮮豔、形象生動的插圖,這些插圖呈現課文的中心、課文的重點、 描繪人物的形象或是發展了故事情節,教師善用這些插圖可以增強學生的學 習自覺性與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營 造教與學的活潑氣氛(傅乃芩,2003)。因此,插圖在教材中可以被視為是 一種輔助教師教學的利器。

五、美學上的美感培養

插圖屬於繪畫藝術的一個門類,運用的則是點、線、面、色彩等手段,創造 了可以直接觀賞到的視覺藝術形象(由旭聲,2004)。透過描繪把喜怒哀樂、七 情六慾,將人們內心中的心象景觀表現出來,具有美感的渲染力並且也傳達畫家 的思想情感,從中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美的欣賞趣味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且因 使用不同的媒材與技法,展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縱使所描繪的為日常生活的場 景、自然界的生態環境或是工業產品的忠實再現,這些現實的記錄,仍是將視野 擴大,把看不見的東西視覺化,揭露未知的世界,將日常見慣之東西賦予新的感 受(詹楊彬,1994)。徐素霞(2002)認為圖像的風格種類越多、越有助於兒童 讀者的視覺經驗、審美素養和心靈的開放成長。 綜述以上對插圖功能的看法,插圖可以是一種歷史文獻資料、商品宣傳的手法、 豐富書籍編輯版面的元素、教育上的輔助工具以及提升美感的藝術形象,本研究主要

(22)

對象為國小低年級國語教科書插圖,目的在探究插圖在教材中所發揮的教育功能性, 因此將著重於插圖是否輔助文字學習及是否能輔助教學這兩方面做深入研究。

肆、插圖的類型

插圖在我國早已流傳許久,古時的圖與書必定有關,如宋元小說中每頁上圖下 說,就是所謂「出相」,明清以後,有卷頭只畫出書中人物的,稱為「繡像」,畫每節 故事情節者,稱為「全圖」(詹楊彬,1994)。在我國早期的插圖是用來做為政令宣導 教化涵養,由於時代不斷的進步,插圖已經不僅僅限於書籍當中,而擴展至商業、科 技、文化等各方面中,其類型與功能越來越多元化,分工也越來越精細,以下就插圖 的內容性質概分為三大類。(參見表 2-1-2)

(23)

表 2-1-2 插圖的類型 類型 文學插圖 科技插圖 商業插圖 內涵 畫家忠實於文學作品 思想內容的基礎上, 以繪畫的視覺形象, 再現文學作品的精 神,並以畫面自身的 要求進行再創造的藝 術(張廣才,2004)。 是表現文學作品的媒 介,但非「翻譯」文 字,表現整個書籍內 容的全部細節,而是 集中、概括的手法, 綜合性的反應文學作 品某些篇章的重點 (馬芳華,1995)。 因應醫學、生物、天 文、地理、物理及其 他科學、工學之需求 而產生的插畫(詹楊 彬,1994)。要求精 準、嚴謹和規範,多 以具像寫實表現為主 要創作手法而少有畫 家的主觀色彩(張廣 才,2004)。 配合商業設計的創意 構思,主要目的在引 起讀者注意、強調商 品特性,使商品更具 魅力(沈曉麗, 2003)。 功能 補充文字、傳達作品 精神 圖解、說明事物 宣傳商品、塑造商業 形象 範圍 配合小說、散文、詩 歌、兒童文學等文學 創作之插圖。 用於生物學、醫學 中,如精密的植物 圖、醫學圖、鳥類史、 獸類史等。 商業行為中的產品宣 傳或形象塑造如廣 告、海報、商業行為、 商品。 插圖的使用範圍很廣,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領域文學、科學、商業活動等都能見到 插圖的蹤影,本研究的教科書插圖應屬於文學性插圖的一種,因國小國語課文大多屬

(24)

文學類體裁,所以,教科書插畫家應以課文為基礎,正確的傳達課文內容的主旨重點。

伍、插圖的媒材技法

插圖因表現的手法不同,往往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由於時代的變遷,科 技的進步,插圖的表現技法與媒材也不斷翻新,越來越能夠能夠配合文字或故事 情境選擇適合的媒材。甚至近年來因圖畫書的興起,插圖藝術地位有超越文字形 成獨立個體的趨勢,各家學者對於圖畫書的研究更如同雨後春筍般源源不絕。回 歸插圖的本意為輔助文字的這項功能來看,因為對於插圖的重視,不同的媒材技 巧紛紛使用,也擴大和增強插圖的功能性,除了輔助文字說明外,更能渲染文章 情境增進讀者的興趣,歸納目前插圖所使用的各項媒材技巧:

一、插畫媒材

徐素霞(2002)在<圖畫書的圖像傳達藝術表現>中將媒材分成下列幾 種: (一)硬筆類:鉛筆、原子筆、簽字筆、鋼筆、彩色筆、逐筆及其他各種自 製筆等。 (二)木質類媒材:鉛筆、炭筆、炭精筆、彩色鉛筆(包括可與水混合使用) 和粉彩等。 (三)水性類媒材:水彩、膠彩、廣告顏料、插畫墨水和壓克力彩等。 (四)油性類媒材:壓克力彩、油畫及其他油性塗料。 (五)各類紙材:幾乎所有可以成載顏料的紙張都可以拿來繪製插圖。依顏 色、工具、題材等不同,創作者會選擇不同質感的素描紙、 水彩紙、粉彩紙、貂皮紙、宣紙、卡片紙、牛皮紙、瓦愣 紙、包裝紙、油畫布等來運用。 (六):其他類媒材:因應插畫表現形式的多樣化,媒材的運用也隨之廣泛。 如:布料、自然物、金屬物、黏土、陶瓷板及電腦繪圖 軟體等。

(25)

二、插畫技法:

根據吳惠娟(2002)的整理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手繪:繪畫性顏料如墨汁、水彩、廣告顏料、壓克力顏料、彩色墨水、 粉彩、鉛筆、色鉛筆、蠟筆、麥克筆、針筆等。工具方面除毛 筆、水彩筆、刷子、噴槍、刀片等,視個人情況而定,亦可將 上述顏料視需要混合使用,稱之為混合媒材。其中包括描、抹、 點、刮擦、平塗、厚塗、渲染、重疊等技法運用。 (二)版畫:以版畫方式裝飾的插畫,包括拓印、擦印或以絹版、紙版、木 板、石版、銅板、鋅版、塑膠版等,會有各種不同的效果。 (三)拼貼:將不同質料,如報紙、色紙、包裝紙、花布、織品等剪下來、 割下來或撕下來,組合成有系統的插圖。 (四)剪貼:不同於拼貼法,乃指中國的剪紙與紙雕創作。剪紙是我國民間 藝術的一種,以紙為材料,通過剪、刻、染等方法塑造出各種 形象。 (五)三次元:利用木偶、布袋戲、傀儡戲或實物做出三度空間的情境,再 加以照相、印刷。 (六)其他:使用其他媒材來創作,如陶瓷貼、實物照片等。 多元化的技法媒材創作,表現出各種不同的風格,應用於教科書插圖中時,因其 多元媒材技法使得插圖畫面活潑且富於變化,能引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同時根據不同 年級的心理特徵所採用的媒材也不盡相同,如水墨畫所表達的畫面較為抽象,就不適 用於低年級等,這些也是教科書插畫家與編輯者應注意的地方。總之,多樣化的媒材 給予插畫家多樣性的選擇,但也應配合插圖所要表達及服務的對象來選擇適合的媒 材。

(26)

第二節 教科書插圖之探討

壹、教科書插圖的定義

教科書俗稱課本,在我國目前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教材來源,它包含各種教育學科 所需,結構設計系統嚴謹並符合教與學過程需要,可以持以為學習依據,並幫助學生 記憶的工具書籍(林貴美,1989),被視為所有教學資料的中心和最基本的大眾教育 傳播工具,在學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插圖是教科書中重要組成部份,我國明朝的《對相識字》,西方捷克教育家康美 紐斯製作的《世界圖解》都是早期使用插圖的教科書。自此以後,教科書中幾乎都附 有插圖,且隨著科技的進步,教科書中的插圖也越趨精緻多元。楊震(2000)曾整理 專家學者對教科書插圖的看法,提出以下幾種見解:

一、外在結構觀

把插圖看成是課文外在結構(類似排版模式)的一部分。插圖和課文有著不 同的特點,但是插圖與課文有著某種程度的相關,對課文的閱讀理解產生極大的 影響。

二、圖象表達系統觀

插圖是文字表達系統外的一種重要的圖畫形象表達系統。可以包括實物圖 片、圖表、圖例等多種表達形式。

三、直觀工具觀

教科書編寫者充分認知到插圖的作用,把插圖做為加強教學直觀性的一種工 具,使插圖呈現出不斷增加的趨勢。

四、補充輔助觀

插圖可以彌補文字表達功能的不足,使插圖成為與文字系統相輔相成的重要 訊息源,但並不等於插圖具有與文字同等重要的地位。

(27)

五、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觀

插圖的存在並不只局限于教科書中,廣泛存在於掛圖、幻燈片等媒體中。 由以上的整理可得知,教科書插圖指的是教科書的外在結構,是文字表達系統外 的一種形象化表達系統,其功能在加強訊息的直觀性與補充說明文字的不足,可以廣 泛存在於其他教學媒體中。就本研究的目的而言,將教科書插圖定義為直觀性的圖像 系統,具有輔助文字理解的功能。

貳、教科書插圖的效能

教科書插圖向來被視為是輔助理解的一種工具。但提到教科書中的插圖仍然會被 認為是圖表設計的領域,在科技類的學科上運用的插圖其功能性似乎是較為普及且廣 為大眾所知的。從一九八 O 年代開始,國外的學者們開始檢測有關閱讀學習方面的研 究和被當作文本附屬品的插圖效能,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實證研究都證明文本中富含 插圖可以促進閱讀理解的過程,以下根據國外的研究結果,探討教科書插圖的效能。

一、國外教科書插圖相關實驗研究

(一)研究方向 近年來,世界各國對插圖的形式、內容及在教學中的作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和實踐。根據曾天山(1999)整理國外關於教科書插圖研究的效用述評,可以得 知國外研究範圍可以歸納為三個方向: 1. 插圖性教科書與純文字性教科書的使用效果比較。 2. 教科書文圖有機結合,提高使用效果的策略。 3. 插圖在不同進行情景下的使用效果比較。

(28)

(二)正面觀點 國外專家學者對於插圖功能性分析,持正面觀點有二; 1.當插圖被視為一種提供訊息來源者時,其實驗結果發現圖文結合的訊 息對學習效果最好。 Levie&Lentz(1982)回顧 155 個有關教科書插圖的實驗,比較有 插圖的教科書與純文字教科書的學習效果。當教科書伴隨有插圖時,教 科書與插圖間提供的訊息關係有三種,分別為純文字訊息、插圖訊息和 圖文結合訊息(如圖 2-2-1),探討有插圖教科書與純文字教科書中,這 三種訊息的學習效果。 圖 2-2-1 圖片與文字訊息的關係 實驗結果大多顯示,帶有插圖的教科書其學習效果優於純文字教 科書,分析實驗結果後有以下三個結論: ★當文字訊息與插圖訊息結合時,學習變得容易。 ★插圖對學習沒有呈現在插圖中的文本訊息是沒有效果的:圖片沒有 幫助純文字訊息的學習,也沒有阻礙學習非插圖內容(與插圖不重複 的部分)的資訊。 ★當學習測驗裡包含插圖和非插圖文本訊息,通常有所進步是源於 圖片的附加。 文字訊息 圖文結合 圖片訊息

(29)

根據以上的結論可以得知擁有圖文一致性高的教科書,會使得學習 者學習變容易,如 Willows(1979)及 F.M.Dwer 所也曾進行分組實驗 證明,純文字和純插圖教科書的學習效果均不太好,且兩者之的差異不 顯著,而圖文結合的課文閱讀效果卻較好(轉引自楊震,2003)。因此, 學習效能的關鍵在於圖文的一致性程度,教科書編者在編纂教科書插圖 時應要注意其文字內容與插圖的結合度。 2.針對教科書插圖所具備的功能性做分析探討,發現插圖具有注意、情意、 認知及補償四項功能。

Levie 和 Lentz(1982)在<Effects of text illustration: A Review

of Research>一文中,曾總結 Duchastel、Waller(1979)和 Levin(1981)

所提出關於教科書插圖功能的研究,歸納出插圖的功能有注意

(attentional)、情意(affective)、認知(cognitive)、補償

(30)

表 2-2-1 教科書插圖的功能性分析

(整理自 Levie&Lentz,Effects of text illustration: A Review of Research,1982)

功能性 作用 說明 1.吸引興趣 在 1950 年代對於文本插圖的研究信念指出:「有 圖片的印刷可以吸引讀者,沒有圖片的印刷則不行」。 Vernon(1954)曾提出這樣的看法「期待小孩學 習沒有圖片的書是沒效的」。 最近在教師評估評論到插圖在小學語文教育文本 中的地位時,普遍認為有圖片使文本具有吸引力,能 吸引學生是因為它是文中一個輕鬆的點。 注意 attentional 2. 集中注意 力 能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並使其定向集中於某一對 象,受學習情境和學習者學習動機的影響。Tennyson (1978)指出插圖可能有幫助學習者集中於概念的核 心部分。

1.激發興趣 Samules 、Biesbrock 及 Ferry(1974) 以二年

級學生為被試,發現學生歡迎有插圖的教科書,而且 彩色插圖者更受歡迎。同樣的試驗在大學生和國中生 也獲得類似的結論。 情意 affective 2.影響情感 和態度 影響學習者的態度和信仰,Vernon(1953)利用照 片顯示貧民窟的狀況,發現插圖對被試者的態度和認 知產生的巨大的影響。其他研究也顯示對於人種 (Litcher&Johnson,1969)和性別(Parish,Bryant, &Prawat)也會產生影響。 所以教科書編者體認到這些問題,許多編審規準關 注到少數民族和婦女肖像的問題。

(31)

(1)文本資訊的理解變簡單 插圖提供上下文背景脈落,如在聆聽測驗中可 以提供解釋和組織所聽到的句子、領導讀者增加他們 的語意分析的深度,像是模稜兩可的句子可透過圖象 來表達其背後深層的意涵。但插圖訊息若與文本相牴 觸,便會阻礙理解與降低學習。 1.使學習容 易 (2)文本資訊的記憶變容易 插圖幫助延遲的記憶的效果比立即回憶的效果 好。因為重複文本中的訊息提供了第二次學習的機 會,且因重複也防止遺忘。 另一種解釋是因為有插圖的文本使用了兩種記憶 系統,一個是文字的、另一個是視覺的,使得記憶容 易。 認知 cognitive 2.提供額外 形象化的訊 息 在教科書的設計中,插圖通常被認為是用來說明印 刷文字的「附加物」。但有時圖片可以有效的替代字和 降低閱讀時間,能通過提高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對這 些內容的掌握而有助於學習,並為學習者提供一些語 言難以描述的內容。 補償 compensatory 協助閱讀能 力差的讀者 獲得訊息 由於插圖的存在,而使差的讀者平均進步 44%,好 的讀者則是 23%。Wardle(1977)發現插圖可以幫助中 低水準的讀者,但對中高水準的讀者沒有效。Waldner (1978)發現差的讀者會較會有意義的回憶文本插圖 訊息。 Rusted&V.Coltheart(1979)發現差的讀者常會 移動他們的視線從文本到插圖間,當他們在閱讀時, 會適當的檢查圖片的特徵。

(32)

由上述的整理可以得知,教科書插圖的功能大約分為兩大部分: 一、認知性的功能,可以促進學生閱讀學習的效能以及成為閱讀能 力較差者提供補償性的訊息來源。 二、情意性功能,能引發注意力及學習的動機,激發閱讀的興趣。 由此可見,教科書插圖對提升學習效果是具有助益,若能清楚掌握 這些功效加以適當發揮,將使得學習者事半功倍,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三)反面觀點 整體而言,國外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出教科書插圖在豐富教科書的內涵,提高 教科書的質量、增加教育效果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效果(曾天山,1999)。但除了 對教科書插圖的效能有所肯定之外,國外也有些學者持相反意見: 1.插圖分散對文字的注意力,干擾學生學習。 Samueis(1967)代表的「注意聚焦假設」,論者們認為插圖會干擾閱 讀過程,因為他們認為閱讀依賴於文字訊息的刺激,而額外的插圖線索分 散了學生閱讀課文辭彙的注意。尤其是對不熟練的讀者和學習困難的兒童 來說,更是起到干擾注意的作用(轉引自楊震,2003)。如同 Kirby(1993) 指出在一項任務中,主要內容是文字的(如閱讀文本),額外的空間處理(也 許是一種額外添加物形式像圖片或是地圖)也許直接使學習者遠離一些訊 息,不是那些沒有呈現在空間的添加物就是很難用空間上的去解碼(轉譯 自 Kerri Acres,1999)。 同樣的看法在 Willows(1978)的實驗中也得出相似的結果。Willows 曾做過圖片對二、三年級學童閱讀速度與正確度的影響,發現在閱讀的過 程中,不論圖片何時出現都會使得學童閱讀速度變慢。若加入的圖片與文 章不相符合,更會干擾學童的閱讀理解,使得閱讀的正確度降低。同時也 發現圖片對文本的干擾與學童的閱讀能力成反比,閱讀時二年級學童會比

(33)

三年級學童產生較大的圖片干擾現象。 2.對文化疏離的地區而言,插圖的使用反而易造成誤解 對處在文化疏離區域的文盲來說,插圖有些成功被使用,但更常見的 是視覺化語言不足,造成住在這一地區的人們缺乏形象化刺激,所以在使 用某些插圖線索和用圖片指導是困難的(Levie&Lentz,1982)。 這些研究顯示插圖對於閱讀能力較低或是處在文化貧乏區域的學習者會產生干 擾作用。若插圖出現錯誤不但不能幫助閱讀理解,甚至會使得學習者產生錯誤的認知 概念。因此,教科書編輯者在製作插圖時應該要特別留意插圖與文字的配合度,以及 插圖的正確性,同時也須考慮插圖所服務對象的特質。

二、影響教科書插圖效能的因素

插圖對於教科書的功能性是毋庸置疑的,但也不能忽略插圖可能產生的負面效 應。因此,如何讓插圖的功能發揮到最大功效,是教科書編者與教學者所需要關注的 重點,以下整理相關文獻將可能影響教科書插圖效能因素分為學習者、插圖、圖文關 係與教學活動設計四方面探討; (一)學習者因素 1. 年齡大小 兒童年紀越小越難以集中注意力在圖片重要部分,也無法有效地或有系統 地掃描圖片(宋振韶,2005)。劉春玲(1990)的研究發現,在獨立的閱讀條 件下,二年級兒童尚不具備借助插圖去理解文字的能力,三年級兒童有一定 的利用插圖的能力,但是限於「就圖論圖」水準。成人比兒童可「面對」較 複雜的圖畫,而不同於兒童的是成人比較喜歡真實性高、色彩且構圖簡單的 圖畫(Peeck,1987;Levie,1987),所以學習者的年齡對於插圖功效的發揮有

(34)

其影響,年紀較大的讀者可以運用先前所累積的知識或經驗找出資料的關聯

性,年齡較小的孩童尚不具有掌握插圖訊息的能力,需要有人從旁指導,使

其學會如何運用插圖,發揮插圖功效。

2. 閱讀能力高低

Reid & J Beveridge 與 Holmes 的研究表明並非所有讀者均能從插畫中

受益。插圖的助益之所以產生,是由於它激活了讀者自身的訊息加工技能, 如選材、組織、整合與譯碼等;若讀者水準較低,則可能產生副作用(引自 宋振韶,2005)。因此,閱讀能力的高低會影響插圖對學習者是產生干擾或是 能輔助理解的功能。 (二)插圖因素 1. 寫實性 Dale(1946)曾經提出愈能接近真實生活中的實體性的視覺化教材,愈 能刺激學習(引自傅武嫦,1995)。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邏輯思維為輔, 且這種邏輯思維有很大程度上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連的,具有很大成份的形 象性。照片、工筆畫、水彩畫等注重寫實、色彩豐富的插圖較適合小學生(劉 淼、羅方、彭濤,2005)。 2. 色彩 在訊息的設計上,插圖的色彩有兩項功能,一是提高插圖的真實感;二 是強調訊息的重點(Winn,1993)。插圖色彩上妥善的使用,可以使圖畫有真 實感,另一項重點是 Dwyer 和他同事(Dwyer,1972,1978,1987;Clark& Angert,1985)研究岀不同的顏色具有不同的輔助效果,例如學習者對紅色視 訊的記憶較佳,對黃色視訊最先注意。所以我們可以用紅色或黃色來強調重 的訊息或是關鍵字(引自單文經,1996)。吳明德(1987)也說複雜的插圖可 能會因為學習者找不到重點所在而妨礙了學習,藉由箭頭、色彩等暗示技巧, 可以吸引學習者注意插圖內容重點,而使複雜的插圖更容易理解。所以,色

(35)

彩可以增加插圖的寫實性和吸引力,可以將學習者的注意力引導致某個特殊 的方向,強調閱讀時須注意的重點。 3. 篇幅 同樣信息量的情況下,插圖的篇幅會對學生的閱讀理解產生影響,插圖 篇幅不同,包含的信息也就不同,小篇幅的信息密度大於大篇幅的信息密度, 區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難度也隨之增加,對插圖信息的觀察與課文內容 的整合要求也隨之增高。若從教育實踐來看,大篇幅的插圖更適合低年級的 學生群體,小篇幅的插圖適合高年級學生群體(劉淼、羅方、彭濤,2005)。 因此插圖的功能也會因為篇幅的大小而產生不同的效果,在編輯教科書時要 注意使用的對象為何來決定插圖篇幅的大小。 4. 其他 如插圖的大小、形狀、類型、數量、品質、版式也都會對插圖的效能造成 影響,如圖片太小讓人不能注意、太複雜會難以理解等。所以對於插圖的品 質要維持水準、多方面考量,以維持插圖在教科書中的功能性。 (三)圖文關係 1. 課文難易度 Griffiths(1987)等人則認為閱讀中插圖作用會隨著課文的難度不同而 不同。相關課文難度、抽象度較大或沒有插圖就不能理解時,學生就更容易 注意插圖,插圖功效易顯現出來(引自楊震,2003);宋振韶(2005)也提出 相同的見解,當科書內容難以理解,學習者會更注意圖片,沒有圖片就不能 迅速理解內容,所以當學習者不熟悉內容中事物及情境時,插圖就會發揮關 鍵的作用。所以,配合不同難度的課文插圖所產生的功效也就不同,難度高 的課文配上插圖可以發揮具象化的解釋功能,難度較低的課文,插圖也許只 能發揮吸引注意力的裝飾性功能。

(36)

2. 圖文相關性 由國外的實驗證明,圖與文的相關性越高,越能幫助閱讀理解,且容易 學習,對於插圖效能的影響因素中,圖文關聯性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Findahl (1971)就曾報告說「有高度一致性視覺訊息的插圖比低一致性的插圖能導 致較高的記憶力」(轉自 Levie,W.H.&Lentz,R,1982)。Willows(1978)的實 驗結果就發現到圖片的干擾效應大小會依據靠近圖片的字與圖片的關聯性而 有所影響。Peeck (1974)發現當插圖的訊息與課文相一致時,四年級學生 對文章的閱讀理解成績高於單獨閱讀文本,而與課文內容無關的插圖對閱讀 理解產生了干擾(引自楊震,2003)。所以當學生在閱讀時產生困難,如果圖 文一致性高,便可以幫助理解,反之,則會產生干擾,而插圖的輔助功效也 就大幅降低了。 3. 編排位置 圖片與文字的排列順序,有時候會影響插圖對學習的效果,宋振韶(2005) 就曾說圖文放在同一頁上適當的位置,比分離不同頁,更能促進學習遷移。 插圖放在課文前面,則容易引起學習者的注意,激發學習動機,並可做為先 行組織者(pre-organizer),使舊經驗與新經驗結合。所以當圖出現在一段 文字之前,可以當作前導組織與學習者的舊經驗相結合,當插圖出現於文字 中,可以輔助內文的理解,當插圖出現在一段文字之後,可以幫助記憶與複 習,隨著圖文間的排列位置不同,插圖也發揮出不同的功能。 (四)教學活動設計 教師如何使用插圖教學也會影響插圖的功效。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 應該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特質,給予適當的插圖指導方式。同時也要注意插圖 與內容的相關性,若插圖有所不足或錯誤應該給予糾正或補充等等,所以教 學活動的設計也會影響插圖所發揮的功效。 由以上整理得知,插圖要能發揮岀最大的功效有賴學習者、教師、插圖、文本四

(37)

者間的相互配合與協調,所以在針對教科書的插圖建立其評鑑規準時,必須要考慮到 四方面的搭配,才能有效的檢驗岀插圖在教科書中是否能發揮其功效。

參、教科書插圖的分類

教科書中的插圖,除了被做為文字的補充,近年來已經越來越受重視,被視為是 一項獨立的知識來源。隨著教科書編輯的多元化與課程的改革開放,教科書插圖的編 製也愈趨重要。以下整理各家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教科書插圖的分類:(參見表 2-2-2) 表 2-2-2 教科書插圖的分類 分類標準 分類項目說明 插圖組織形式 1.獨立圖:畫面上相對完整的單獨圖,獨立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可以不受其他圖影響,可以讓讀者體驗圖畫帶來的感 受。 2.發散圖:指圍繞一個中心內容,用多幅圖來共同表示一個主題。 3.序列圖:以事件發生的時間先後為序,排列起來的一個獨立 圖,每幅圖表現事物的一個重要環節,幾幅插圖連接 起來,即為文章主題。 4.多層圖:表達兩層或兩層以上意思的插圖,多數是由一個獨立 圖展開,層層遞進,深入表達主題內容。(宋振韶, 2005) 實物圖、人物圖、示意圖、景物圖(宋振韶,2005)。 插圖內容 1.人物肖像圖:特指那些沒有任何背景,僅突出人物的肖像畫。 2.動物圖:以動物為主的插圖 3.景物圖:綜合性的圖面,在概念的外延上等同於除上述插圖以 外的所有插圖。(康樹林、陳瑤、葉瑞烽,2005)。 插圖來源 原創圖、複製圖

(38)

插圖完整性 1.完整插圖 2.不完整插圖:不完整插圖就是只給出部分插圖,其餘部分留出 空間讓學生自己補充完整。(劉淼、羅方、彭濤, 2005) 照片、實物圖、示意圖、符號示意圖、圖表、地圖等(楊震,2003) 插圖的抽象水 平 1.實物圖:現實的真實寫照如照片 2.描繪圖:對現實景象的概括,省略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細節 3.漫畫圖:對現實生活的高度異化,通常將動物和植物人物畫, 更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康樹林、陳瑤、葉瑞烽,2005) 插圖的圖文呈 現方式 1. 裝飾類插圖:與教學沒有相關性,用來吸引和維持學習者注 意力。 2, 象徵類插圖:與教材有關的圖片、照片或其他圖像,將抽象的 教學內容,以具象方式呈現。 3. 組織類插圖:包括地圖、結構圖及程序等,可用以顯示物體 或事件的時間與空間的相關地位,或用以說明 某個過程中的各個步驟。 4. 解釋類插圖:以較具體的方式,或是以類推、譬喻的圖解方 式,來解說抽象的,或是較難懂的教材。 5. 轉化類插圖:旨在將教學訊息變換成具體而且易記的形式, 並且將它安排在組織妥當的脈絡中。不直接與教 學內容相關,但能為學習者提供暗示或線索, 催化認知過程提高學習效果。(單文經,1996) 由以上整理可以得知,教科書中插圖的分類有許多方式,其中最常被用來做為探 討教科書插圖的類型是依圖文間所呈現關係的分類。以下便針對單文經(1996)在< 插圖總類與設計原則>中對於此五類插圖設計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再加以說明:

(39)

一、裝飾類插圖(decoration)

盡量少用純裝飾性插圖,因為裝飾用插圖與教學訊息不具有直接關聯,如果使 用過度,至少會有以下幾種情況發生(Winn,1993): 其一,將迫使學生去觀看這些插圖中,一些原本與教學無關的訊息,因而分散 學生的注意力,並且浪費學生的學習心力。 其二,學生可能會有意地略去所有的插圖,以為其他各類插圖都像裝飾性插圖 一樣,不包含任何有用的資訊。結果,其他具教學作用的插圖也被忽略。

二、象徵類插圖(representation)

常見於兒童讀物裡,那些伴隨著故事文字敘述所相對的人、事、物、景就屬 於此類(傅武嫦,1995)。設計象徵類插圖有兩項基本原則: 其一,象徵類插圖應該盡量真實與具體,且應切合學習者的經驗。 其二,象徵類插圖可以用類推的方式來設計,如果插圖難以真實而具體的方 式來呈現教學訊息,可以用類推的方式,將插圖以學習者較能接受的形式,做最 適切的象徵。

三、組織類插圖(organization)

設計此類插圖要注意到內容呈現的時間或空間的關係順序,主要目的在協助 學習者,能夠將所學習到的內容,所涵蓋的各個項目,有效地加以組織起來。可 以使用方格或各圖片連續出現,再用箭頭、數字,或是其他標誌,標明各圖片或 方格間的順序。

四、解釋類插圖(interpretation)

應該力求簡化並加標識,因為此類插圖通常是用來解釋複雜而困難的現象, 因此,有必要設計愈簡單愈好,只需留那些與內容直接相關的訊息,其餘都可以

(40)

加以簡化或略去。當然簡化宜求適度,不需把所必須傳輸的內容也去掉。

五、轉化類插圖(transformation)

轉化類插圖應力求真實,才比較容易記憶。在設計此類插圖時,應該把必須 學習的內容,將包含的各個項目,加以統整。統整方式,應力求合乎常理。當然, 有時候也可以較特別的方式來設計轉化類插圖,以激發學習者的想像空間,進而 增進記憶保留的效果。 歸結文獻的整理可得知:  在教科書中裝飾性的插圖雖可以吸引學生注意與引起興趣,但不宜過多,以 免干擾學習。  象徵類插圖能將文字所敘述的抽象概念或事件轉換為具體視覺形象或是實際 情境,為本研究所探討之國語教科書課文插圖常使用的類型,具有生活化且 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特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此類插圖在運用時必須先了解 學習者是否已有此經驗驗或是能力可以吸收插圖中的訊息(傅武嫦,1995)。  組織與解釋類的插圖常用於說明性的文體或是自然、社會學科。  有學者認為轉化類插圖可以被當作形象添加物使用在教科書中,但此類記憶 性插圖很少出現在現今的教科書中。不過,教師可以嘗試學習設計這種有創 意且深具影響力的插圖形式,用於教學中可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Carney、 Levin, 2002)。 總之,教科書插圖主要是藉由視覺的展示而促進理解,不同呈現方式的插圖擁有 不同的功用,Dwyer 曾經做過實驗便指出當學習目標相同時,不同形式的插圖其學習 效果是有差異的(吳明德,1987)。 因此。必須配合不同的教學目標或是文本,選用 適當的插圖類型,才能使得圖與文相輔相成。不同類型的插圖擁有不同的效能,此有 賴於教師與學習者有效的使用使,方能發揮應有之功能。

(41)

肆、教科書插圖的使用與要求

隨著時代的變遷、教科書編輯的開放,基於市場上的相互競爭,教科書插圖成為 商業設計感十足的產品,但也可能淪於一種裝飾性的加分效果,喪失插圖原有的功能 性。根據國外研究也指出並非所有的插圖皆能促進學生學習,因此,如何提高教科書 中插圖的功效、正確選用插圖及插圖內容,使得插圖內容和形式無誤,應是教科書教 材編輯時的要點。 以下提出有關教科書插圖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及編輯原則: 一、教學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1. 瞭解學習者的特質 在使用插圖前,應先了解學習者的學習特質與背景,才能決定如何使用 插圖幫助學習理解。學習者應該要具備有基礎的閱讀技能,才能促進插圖的 功效。Carney&Levin(2002)曾提出當我們在閱讀插圖時,圖不斷忠實的被 製造出來,這個意思是說學習者要產生岀有益的文本的內在圖像呈現(視覺 圖像)的話,學習者必須要擁有基本的閱讀技巧。若是幼小的孩子或是缺乏 這些技能的學生,則須挑選良好的形象化附加物,增進聽覺理解和記憶。年 紀較小的學習者比較喜歡彩色的圖片等等,這些都是教師在使用插圖前應該 要注意的學習者自身的特徵。 2. 選用適合的插圖 使用插圖時,必須要能評鑑、挑選插圖,選擇與文本內容有相符的圖片, 才能引發學習利益。裝飾性插圖只能增加文本吸引力無法運用解釋詳細說明 文本內容(Carney、Levin,2002)。陳明印(1998)在<教科書圖表設計的 理論基礎與運用>中曾經提到如何選用圖表可以可考慮以下四個要素:  要展示的是什麼資料?  要傳授的重點有哪些?

(42)

 讀者的程度如何?  讀者已具備哪些技能? 在使用插圖前,先對插圖做詳細的考量是必要的。Adler(1993)發現問 有關圖片的「為什麼」和「什麼是」是有用的,儘管 Iding(1997)注意到 這樣的問題對於其他內容上是沒有利益的(轉自 Carney、Levin,2002)。但 是因為不是所有的插圖都可以有效幫助學習,有錯誤的插圖或是不適合的插 圖可能會對學習者造成誤導與干擾,所以在使用插圖前要先選擇適當的插 圖。 3. 直接、具體指導說明 教師具體且直接的對插圖使用作說明,是最有效提升插圖使用效能的方 法。Olson(1977)說學校仍是以文字為優勢地位,學校主要焦點集中在文字, 而教導的工具也是使用文字為優勢,所以學生不認為圖片是一種有用的訊 息。研究顯示,學生通常不會研究圖片除非有人特意指導。他們通常只會概 覽圖片,會忽略大部分的細節(譯自 Levie&Lentz,1982)。 在 Goody&Rootz(1936)的實驗中,儘管要求學生注意看插圖,但有些 學生仍視而不見。有 25%的學生說他們只在讀完課文後才看有趣的圖片,即 使看了與物體有關的插圖說明,但只注意大體方面而忽略了細節特徵(轉自 曾天山,1999)。 所以,學生通常只會注意老師特別指示的插圖重點,面對複雜的插圖, 學生們通常會忽略使用它,除非有教師的鼓勵與暗示。 4. 小心處理自繪插圖策略 在插圖的類型中的不完整插圖,是提供一部分的插圖後讓學習者自己補 充畫上其他的插圖,有時會是閱讀完文本後請學生繪圖,雖然有研究顯示通 過繪圖來學習的學生成績提高,但是同時也強調個年齡的孩子會產生不同的 效應。Carney、Levin(2002)就提到比起已經被呈現在教科書中的插圖,學

(43)

習者自己繪畫插圖對學習效能的提升是較少的,年幼的孩子無法自己畫圖甚 至會誤解。 Peak(1980)實驗發現繪圖六年級學童組的知識要少於不繪圖或只提供 圖片學習的兒童,因為其製作的圖形與課文缺乏聯繫反而忽略重要訊息,增 加無關信息(轉自曾天山,1999)。 所以,在使用自繪插圖策略時要特別關注到學習者的閱讀能力,尤其使 用在低年級孩童時。 5. 不同插圖使用不同閱讀方法 不同類型的插圖應該有不同的閱讀方式,教師要選擇適當的方法指導學 生閱讀。例如:細節多的插圖,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要幫助學生找 到其中的要點、要教學生區分有關的細節和無關的細節、對於過度簡單化的 插圖,教師需要做適度的補充;表示物體大小的插圖,要介紹插圖的的比例 概念;對於有線條或箭頭的插圖,教師要說明它們表示物體和事物的運動順 序(曾天山,1999)。在插圖畫面的呈現上可能會因為強調某樣事物,而將物 體放大,教師就應該要提醒學生其原來比例的大小為何。總之,不同的插圖 性質,就應該有不同的閱讀方法。

二、教科書插圖編輯原則

1. 圖文配合要符合內容主題 教科書美編首先要注意插圖需要明確的配合文本主旨,圖與文要能密切 的配合,需要特別注意圖中各部分與文字內容是否一致,若未能密切配合, 則插圖的效用就發揮不出來。 Levin 認為插圖的功能可達到許多不同的學習結果,包含理解、記憶和 應用,插圖的功能是要哪個層面必須要先確定(宋振韶,2005)。再來,需要 考慮插圖要因文而設,當需要插圖反應較多內容時,應根據文章內容和讀者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Effective use of a variety of texts (e.g. information texts) to encourage deep reading, connect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broaden their knowledge base. -

• Enhancing Assessment Literacy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at the Secondary Level: (I) Read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 Enhancing Assessment Literacy in the English

•providing different modes of support in learning tasks (e.g.. You are a summer intern in the publicity team of Go Green, a non- 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 committed to

• To enhanc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updat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 under the ongoing renewal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 To

 Literacy Development  Using Storytelling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 A Resource Package for English Teachers 2015  Teaching Phonics at Primary Level 2017

The prominent language skills and items required for studying the major subjects as identified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textbooks are listed below. They are not exhaustive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