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公務人員數位學習行為意向、使用行為及相關影響因素關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我國公務人員數位學習行為意向、使用行為及相關影響因素關係之研究"

Copied!
4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務人員數

學習

為意向

使用

相關

響因素關

之研究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aiwan Civil Servants’ Related

Affection Factors of E-learning Behavioral Intention and

Behavior)

陳俊廷

(Chen, Jiun-Ting)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我國公務人員數位學習行為意向 使用行為及相關影響因素之關係, 並依其關係建構解釋模式 取樣對象為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務人力 展中心建置之 e 等公務園 會員,採分層隨機抽樣方法,依服務機關類型隨機抽取 1,200 個樣本,並將問 卷置於平台,透過平台寄送 mail 通知受試者填寫問卷,調查期間於 2014 年 2 月至 5 月, 共計回收 569 份,有效問卷為 518 份 研究工具除受試者自評量表外,另配合數位學習平 台所記錄之數位學習使用行為 認證時數 客觀資料,經 結構方程式等方式分析,研究 結果 現: 1.我國公務人員數位學習行為意向 使用行為與相關影響因素的整體模型,包含 數位 學習準備度 能力動機面向 知覺有用性 與 知覺易用性 認知覺察面向 社會影響因素 社會影響面向 行為意向 與 使用行為 等構面,經結構方程 統計分析達合理適配 顯示本研究經文獻探討所建構的理論模式,可以用來解釋公務人員 的數位學習使用行為 2.從整體模型來看,只有數位學習準備度與知覺有用性到使用行為路徑的迴歸係數不顯 著,顯示無論是哪種影響因素, 必須透過行為意向來影響使用行為 3.從三種影響因素面向比較,社會影響因素對數位學習行為意向與使用行為影響的程度 最高 本研究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提供未來對此研究領域進行探討的研究者及 公務部門數位學習推動主管機關 訓練機構數位學習推動者,在研究及工作推動上的參考 關鍵 :公務人員數位學習 數位學習行為意向 數位學習使用行為 結構方程模式

(2)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aiwan Civil Servants’

Related Affection Factors of E-learning Behavioral

Intention and Behavior

Chen, Jiun-Ting

Abstract

This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ose main factors affect the e-learning behavioral intention and behaviors of civil servants in Taiwan. Furthermore, the intent is to construct a complete model to understand how these main factors affect the e-learning behaviors. This study collects the data from the member of “Public Service e-Learning Web”which is maintained by Civil Service Development Institute, Directorate-General of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Executive Yuan. This research chooses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to get a sample of size 1,200 totally based on different types of government agencies. The 1,200 questionnaire are sent by email through“Public Service e-Learning Web”during February to May in 2014, with 569 returned , and 518 out of them are valid. The data from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 abou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 the e-learning behaviors, including users’ability and motivation (e-learning readiness), cognition awareness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social factors, are analyzed with the data of e-learning behaviors. As far as e-learning behaviors are defined as users’credit hours recorded in“Public Service e-Learning Web.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The model includes 6 concepts such as e-learning readiness (ability and motivation),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 (cognition awareness), social influence factors (social influence), e-learning behavioral intention, and user behaviors. The model has been exanimated as a fi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is means that the higher level of e-learning readiness the civil servants have, the more they think e-learning is easily used and useful, the more they feel the intention of e-learning focusing of important-others and organization culture ,the more frequently they show e-learning behaviors.

2. In this complete model, there’s no significant in the relation of e-learning readiness and perceived usefulness. This shows that e-learning behavioral intention plays as a complete mediation, which means that every other factors affect to e-learning behaviors through it.

3. Analyzing those individual factors, e-learning behavior intention makes the greatest effect to behaviors. Then, the social influence factors, perceived ease of use, e-learning readiness and perceived usefulness affect decreasingly in order. Compa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factors, social factors have the greatest effect on the behavior intention and behavior. Meanwhile, reinforcing the e-learning using intention and social influence factors will be effective to promote e-learning in public sector.

The suggestions of this study are provided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e-learning practice.

Keyword : civil service personnel e-learning, e-learning behavioral

intention, e-learning behavior,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3)

緒論

一 研究背 動機 從 1960 起,人們就把電腦 應用在 育訓練 ,1995 網 網路問世後, 就開啟 電腦 網路 用在 育訓練的 展 然而 響數 學習的因素甚 多,近 來,許多學者 家雖 力 研究如何規劃 建置數 學習 課程, 昇數 學習的價值 組織的 獻等問 ,但在實務 ,即使 建置 能 建 的 規劃品質佳的數 課程 聘 業線 帶 人 設計 整的 材 大力 廣 銷 並 供了良好數 學習的環境 資源,卻仍無法確保數 學習

為的產生 游玉梅,2002 Pituch & Lee, 2006 依學者研究顯示, 務人員數

學習系統建置後的 用 偏 陳姿伶 陳姿蓉 岳修 ,2006

據 Shih Feng Tsai 2008 從研究國外 SSCI 學術研究期刊中的 444 篇文

獻後建 , 來數 學習的研究趨勢應 要能更深入 析學習者 身,瞭解 響 為之因素 故 研究 往研究如何規劃 建置數 學習 課程之重點, 回 到學習的主體,針 學習者 深入調查, 瞭解 響學習者學習 為的重 要因素, 清 後研究 策 動 規劃的方向 為瞭解 務人員數 學習使用 為之各種 響因素, 作為 動 務人員數 學習策略之參考, 研究試圖從 用 為的相關理論中萃 響 務人員數 學習 為意向 使用 為之相關變 經文獻 討 現, 響 為意向 使用 為主要 個 響面向 一 能力動機面向 Ajzen, 1985 Venkatesh,

Morris, Davis & Davis, 2003 知覺察面向 Fishbein Ajzen, 1975 Ajzen, 1985 Davis, Bagozzi, & Warshaw, 1989 Venkatesh et al., 2003 社會 響面向 Fishbein Ajzen, 1975 Ajzen, 1985 Venkatesh et al., 2003 綜 所述,

響 務人員數 學習 為意向 使用 為之理論模式,應 少涵蓋 述 大面

向 故 研究欲從 大面向, 一 討 包含的相關概念為何

往雖 許多從 用 為相關理論的國 外相關實證研究,但主要研究

象都 式學習組織之學生為主 張 鐘,2001 林煌添,2008 胡庠 ,2011

Davis, 1989 Taylor & Todd, 1995 Park, 2009 Venkatesh et al., 2003 ,相較 ,

(4)

多見,為 瞭解 響 務人員 數 學習 為意向 使用 為的因素, 研 究 用 為相關理論模式 多 面向之實證研究,並 一 確 驅動 務人員 數 學習的各種因素 響程 研究目的 問 研究欲瞭解 響 務人員數 學習 為意向 使用 為的 種 響面向因 素, 務人員數 學習 為意向 使用 為的 響,並建構 響 數 學 習使用 為之多 面向模式,且 一 思考 務人員參 數 學習 動之 能策略 研究目的 列 (一) 瞭解 國 務人員能力動機 知覺察 社會 響面向的相關因素, 數 學習 為意向 使用 為的關 ( ) 建構 國 務人員數 學習使用 為模式,並依研究結果 出強 務人員 數 學習使用 為之建 據 述研究目的, 研究所 討的主要問 為 響 國 務人員數 學習 使用 為的 個 響面向 哪些因素?並由主要問 生出 他 部的問 (一) 響 國 務人員數 學習使用 為的能力動機 知覺察 社會 響面向 包含哪些因素?又 些因素 數 學習 為意向 使用 為之 響為何? ( ) 結構方程模式瞭解 國 務人員數 學習使用 為模式適 如何?

文獻

研究 討瞭解 國 務人員數 學習 為意向 使用 為 相關 響因素 之關 ,並依 關 建構解釋模式, 節 針 務人員數 學習定義 展 討,之後則針 用 為相關理論 檢視,針 相關文獻 研究中萃 適當的因素 變 , 建置 研究之架構

(5)

一 數 學習定義 範圍

從 1960 起,人們就把電腦 應用在 育訓練 ,1995 網 網路問世後,

許多人覺得 網路 育訓練是 的方式,並開啟 電腦 網路 用

在 育訓練的 展, 研究 數 學習定義為 數 媒 鄒 , 2003 ,或

網 網路 Clark & Mayer, 2003 Shulamit & Yossi, 2011 來傳遞學習 容之方式,

目的在 個人學習 組織 效的目標 Clark & Mayer, 2003 , 範圍

包括非 asynchronous 學習 學習 synchronous 混 學習 blended

等 種方式 鄒 , 2003 中非 學習是指 學者 學習者不須在相 時

出席,而是 非 學習工 ,如討論 佈欄 E-mail 等,學生

擇適合自 合適的時 學習,並 非 學習工 向老師或 學請益, 供

學習者更大的自由 學習類似傳統面 面的學習模式,指學習者 一時

虛擬 virtual classroom 視訊會 串流視訊 streaming video 等

學習工 , 學者 學習者在特定時 一起 線 育 學習活動

混 學習則是 學者在課程中視 學需要,而機動 用實體 模式或非

模式來 學的方式 陳 楊錦潭,2006

數 學習 為意向 使用 為 相關 響因素

用 為相關理論是在 討 響人類接 使用 的各種因素, 中

包含計畫行為理論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接 模式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接 使用整合模式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UTAUT 等,眾多理論中 在討論哪些因素會 響個人的 為意

向 使用 為, 中 為意向 定義為個人 特定行為所表現出的意圖強 ,

使用 為 則指實 使用某 之 為 Fishbein & Ajzen, 1975

而相關理論 數 學習 為意向 使用 為 響因素的討論,經 析主要

(6)

表 1 用 為相關理論 為意向 使用 為 響因素面向表

響面向 理論 構念

動機能力面向

TPB 知覺 為 制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PBC UTAUT 益條件 facilitating conditions, FC , 包含知覺 為 制 益條件 facilitating conditions 相容性 compatibility 3個子構念 知覺察面向 TPB 態

TAM 知覺 用性 perceived usefulness, PU 知覺易用性 perceived ease of use, PEOU

UTAUT 效期待 performance expectancy, PE 力期待 effort expectancy, EE , 中 效期待包含知覺 用 性,而 力期待則涵蓋知覺易用性 社會 響面向 TPB 主觀規範 subject norm UTAUT 社會 響因素 social influence, SI , 包含主觀規 範 社會因素 social factors 形象 image 3個子 構念

資料來源 Ajzen 1985 11-39 Davis 1989 319-340 Venkatesh et al. 2003 425-478

能力動機面向—數 學習準備 涵 相關研究 在 響學習者數 學習使用 為的能力動機面向方面, 往理論模式為廣泛解 釋 用 為,納入的構念為 知覺行為 制 益條件 相容性 等 一般性的構念,經研究證實亦 響 為意向 為 Venkatesh et al., 2003 但 述概念並無法涵蓋 關數 學習的動機 能力,故 研究嘗試 入 數 學 習準備 概念,使得在概念 涵 更能 面反 數 學習所應 備的能力 動 機 (一)數 學習準備 相關概念 定義 數 學習準備 定義之 討,由 在國外一些研究多 討學習者的線 學習

準備 readiness for online learning ,雖然數 學習涵蓋範圍較線 學習廣,但線

學習準備 但仍 作為 研究定義數 學習準備 之參考 經相關文獻 討

現,數 學習準備 應 包含 大面向, 一為心理特質 動機等 逸 黃

美蘭,2008 李家 ,2010 Smith, Murphy & Mahoney, 2003 為學習所需

之 能 能力 逸 黃美蘭,2008 李家 ,2010 ,故 研究 數 學習準

備 定義為學習者 數 學習 含 非 混 學習 ,所 備之電腦

(7)

( )數 學習準備 概念 研究參考陳俊 2015 建構 務人員數 學習準備 表之相關面向 表在信 方面,整體 Cronbach’s 值 .965,各構面之 數亦 .921 ,所 數值 高 .70,各問 高 部一 性 在效 方面,潛在變 萃 變異 .67 .80 之 ,各構面 不錯的收斂效 ,另 表之潛在變 測 誤差 .17 .50 之 ,無 的誤差變異存在, 表潛在變 所 應的觀 察變 的關 顯 水準 表 務人員數 學習準備 4 種 面 向 , 即 自 向 後 設 知 調 合 作 電 腦 知 能 面 向 , 如 表 2 所 示 表 2 數 學習準備 面向 涵彙整表 面 向 自 向 知 能 學習者 學習環境的管理知能,包括 1.自 倡 指學習者決定哪種資訊應 學習並能 優序管理 2.自 依靠 指學習者能夠 效地管理自 的時 資源 3.自 信賴 指學習者能主動確 學習是 效的,並能 用 工作或生活中 4.學習動機 指學習者 積極的學習態 動機,在學習時並能保持 心 後 設 知 知 能 學習者 學習 容互動的知能,包括 1.自 覺知知能 指學習者能確 瞭解自身的學習風格 偏好,並能組織 往學習經 形 自身更 效的學習策略 2.自 評 指學習者 自身學習計畫 程 結果 監 批 的知能 調 合 作 知 能 學習者 學習 學者 儕互動 合作 享的知能,即指在 非 學習環境 他人 虛擬溝 ,包括 1. 重 傾聽他人意見,並能 線 文 溝 作,且用文 清楚表 自 意見 2. 疑問能適時詢問 學者或 儕且回饋鼓勵 3.能適時 他人討論合作 電 腦 知 能 學習者使用電腦 網 網路 數 學習等電子學習工 的態 知能 資 源等,包括 1.自在 信心 學習者 使用電腦或網 網路工 時感到自在,且 意願 自信能 學習任務 2.設備操作知能 學習者 備操作課程要求的電腦設備之相關知能,包括中 文輸入 電腦文書處理 檔案管理 課程溝 管 如討論 e-mail MSN 線 音操作等 3.家中或工作場所備 適合學習的軟硬體設備 資料來源 引自陳俊 2015

(8)

( )數 學習準備 各面向 為意向 使用 為之關

在數 學習的環境裡,學習者自 向的準備 學習意願 為強弱極為

重要 陳姿伶等人,2006 Compeau Higgins Huff 1999 研究社會 知理論

的模式, 現自 向 電腦使用 顯 性關 ,另 學者研究多媒體訓練環境 中之訓練 果,部 是由 訓者的自 向知能所決定的 Chou, 2001 在一些 研究中,都指出 務人員的自 向知能也 數 學習 為意向 使用 為 顯 向的 響 吳昭韻,2008 陳美紀 余昇樺 林美純 美妹,2010 後設 知是指學習者 學習 容互動的知能,包括學習者能確 瞭解自身的 學習風格 偏好,並能組織 往學習經 形 自身更 效的學習策略 且 自

身學習計畫 程 結果 監 批 的知能 Osman & Hannafin, 1992 Birch,

2002 據相關研究指出,當學習者之 知改變或學習風格越主動, 學習 為 效果 顯 優 較被動之學習者 黃敬 蘇 文 王硯 柯 植 劉建生 林建華,2008),顯示後設 知知能 數 學習 為意向 使用 為的重要性 調合作 指學習者 學習 學者 儕互動 合作 享的知能 調合作學習的互動, 高學習者之學習動機 向的學習態 ,而且 經由合作學習的 程較容易跨越學習 礙,使得學生 材 容產生 趣,顯

現出較高的學習 就 Johnson & Johnson, 1989

電腦 知能是指學習者使用電腦 網 網路 數 學習等電子學習工 的 態 知能 資源等, 據 往研究結論顯示資訊 的 用能力 態 因素會 向 響數 學習 為意向 使用 為 陳姿伶,2004a 2004b 2005 劉 , 2007 吳昭韻,2008 四 知覺察面向— 知覺 用性 知覺 用性 相關研究 Kim Pedersen 2005 為在網路 學情境中,需特 注意學習者的 知特 性, 研究嘗試 目前最常被 用,且 知特性為主要 討變 的 接 模 式,的 個重要 知信念概念,即 知覺 用性 知覺 用性 入研究架 構,作為 響學習者數 學習意向 使用 為的 知覺察面向因素 如前所述, 知覺 用性 為個人主觀 知使用特定 會增 個人的能力 效,因 當個人覺得 用時, 會 一 抱持 向的態 知覺 用性

(9)

則為個人預期使用某特定 不費力的程 ,投入的 力越少,越 能被接 而 知覺易用性 會 向 響 知覺 用性 和 為意向 Davis, 1989 往 許多研究 證了 接 模式中 知覺 用性 知覺易用性 為意向 使 用 為的 響,如洪 原 梁定澎 張嘉銘人 2005 後設 析 Meta-Analysis 方法,針 在 1989 2003 表的 TAM 實證研究中,共 58 篇相關實證研 究 質性 的 析,研究結果顯示 超 50%的研究均 現 知覺 用 性 知覺易用性 為意向 使用 為的 響 顯 的 相關 國 關 務人員數 學習相關研究中,陳美紀等人 2010 針 縣 務 人員的數 學習 為意向 研究 現, 知覺 用性 知覺易用性 為 意向 向的 響 劉 德 2010 接 模式來瞭解 相關變 包含學 習風格 課程設計和人 變 之 的關 ,結果 現 務人員 用數 學習 知 覺易用性 響 知覺 用性 ,而 知覺 用性 知覺易用性 響態 , 態 響 為意向 五 社會 響面向—社會 響因素 相關研究 響 務人員數 學習意向 使用 為的社會 響因素涵蓋範圍很廣,大 府 策 外在環境, 個人所覺察 知的社會期望 規範等,都屬相關範疇, 而 研究 入角 為微視觀點,在 討 務人員所察覺到的社會期待 規範, 數 學習意向 為的 響 往許多研究 證 社會 響因素 為意向 使用 為的 響 賴郁 , 2007 黃 美 廖英掌,2009 廖英掌,2009 陳美紀等人,2010 Venkatesh et al., 2003 ,因 研究納入社會 響面向,並 使用行為意向的解釋力 70% 的 接 使用整合模式中 社會 響因素 的 3 個子構念 主觀規範 社 會因素 形象 , 深入 討 務人員的數 學習 為意向 使用 為之 響 中主觀規範,指使用者感知到重要他人,如長 家人 朋 等, 為 使用者是否應 某一行為之程 社會因素則是在特定社會情境 , 使 用者 參考團體主觀文 如 策 規範 組織文 等 ,即 所處參考 團體中他人之 產生的特定 形象則是使用者 為某種形象 維持或 升自 在團體中的地 Venkatesh et al., 2003

(10)

據 去研究顯示社會 響因素 為意向 使用 為 向且顯 響關 ,依黃 美 廖英掌 2009 研究 現,社會 響因素的確 向直接或 接的 響 劉雯瑜 蔡瓊 2011 也 現社會 響因素會 響使用學習管理 系統意願 使用 為

研究設計 實

一 研究架構 初始模型 研究假設 節綜合文獻 析結果,結合 研究前述的動機 目的, 出研究架構圖,藉 瞭解各變 的關 涵,架構 研究初始模型如圖 1 2 所示 圖 1 研究架構圖

(11)

依文獻 討情形, 研究所建構初始模型如圖 2 所示,整個模型 17 個外 測 變 X1 X17 ,7 個 測 變 Y1 Y7 4 個外 潛在變 ξ1 ξζ ,2 個 潛在變 1 2 17 個外 測 殘差 1 17 ,4 個 測 殘差 1 ζ 1 個解釋殘差 2 , 變異 被自由 算 潛在變 被外 潛在變 解釋,Gamma 矩 6 個結構參數 γ1 γ6 ,產生 17 個外 測 變 因素 荷參數 λx1 λx17 4 個 測 變 因素 荷參數 λy1 λy4 圖 2 研究初始模型 研究 據研究動機 目的 文獻 析結果 研究架構, 出 列研究假設 務人員數 學習準備 知覺 用性 知覺易用性 社會 響因素 數 學習 為意向 證時數之結構關 模式 合理適

(12)

研究 象 樣方法 為了解 響 務人員數 學習使用 為之 響因素,需清楚界定研究 象,故 節針 務人員 定義,並論述相關研究構念之定義 樣方法 (一)研究 象 研究所指之 務人員,即 務人員任用法之 務員 國法規資料庫, 2015a 依據 務人員任用法 則第 2 條規定 法所稱 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 務人員 民 人員外,定 職稱 等 職等之人員 而 所指的各機關包括 中央 府 所屬各機關 地方 府 所屬各機關 各 民意機關 各 立學校 營 業機構 交 業機構 他依法組織之機 關 國法規資料庫,2015b 依據人 處 2015 第四季各機關現 員 計 為 52 萬 6,220 人 人 處,2016 ,經排 不符 務人員任用法規範 任用之人員,如 師 民 首長 特任等,約計 31 萬 3,991 人 標準乃 務人員之概念最嚴格之規定,僅指常任 務 研究調查 象乃針 人力 中心 之 e 等 務園 學習網學習之 務員會員 ( )變 定義 測 研究 據研究目的,且依相關理論文獻回顧 納建構調查問卷, 相關 變 資料蒐 問卷 容包含 3 大部 自變 是數 學習準備 自 向 後設 知 調合作 電腦 知能 知覺 用性 知覺易用性 社會 響 因素等 2 個應變 ,數 學習 為意向 使用 為等 構面 定義 表參 考來源如表 3-1 而在問卷 表的 設計,所 目 用 克特七點尺 計 ,1 表非常不 意,7 為非常 意

(13)

表 3 研究變 構面 操作性定義 表參考來源 構面 操作性定義 表參考來源 能 力 動 機 面 向 數 學 習 準 備 自 向知能 務人員 學習環境的管理知能,包括自 倡 自 依靠 自 信賴 學習動機等 黃 美 蘭 2008 McVay (2001) Hung, Chou, Chen & Own 2010 Dray, Lowenthal, Miszkiewicz, Ruiz-Primo & Marczynski 2011 後設 知知能 務人員 數 學習 容互動的知能,包括自 覺知知能 自 評 等 Dray et al. 2011 黃美蘭 2008 調合 作知能 務人員在 非 學習環境 他人 虛 擬溝 ,包括 重 傾聽他人意見, 線 文 溝 作 疑問能適時詢問 學者或 儕且回饋鼓勵 能適時 他人討論合 作 黃美蘭 2008 Hung et al. 2010 電腦 知能 務人員使用電腦 網 網路 數 學習等電 子學習工 的態 知能,包括自在 信心 設 備操作知能 家中或工作場所備 適合學習的軟 硬體設備等 黃 美 蘭 2008 McVay (2001) Hung et al. (2010) Dray et al.(2011) 知 覺 察面向 知覺 用性 務人員 為數 學習 增 個人的能力 效之誘因 劉 德 2010 Davis et al. 1989 知覺 易用性 務人員主觀知覺數 學習所需 能 操作和知識 的容易程 劉 德 2010 Davis et al. 1989 社 會 響面向 主觀 規範 務人員感知到重要他人 為他 不 行 為之程 栗四維 豪(2009) 廖英 掌 (2009) Venkatesh et al. (2003) 社會 因素 務人員 參考團體主觀文 或規範 , 為 應 使用數 學習 栗四維 豪(2009) 廖英 掌 (2009) Venkatesh et al. (2003) 形象 務人員 為使用數 學習 維持或 升自 在團體中的地 栗四維 豪(2009) 廖英 掌 (2009) Venkatesh et al. (2003) 為 意 向 使 用 為 為 意向 務人員 為自 參 數 學習的主觀機 意 圖強 栗四維 豪(2009) 劉 德 2010 Davis et al. (1989) 使用 為 務人員實 使用數 學習的 為, 研究 證 時數作為 表 務人員數 學習 為,並從 後 抓 試者 2013 學習 證時數 研究討論 資料來源 研究整理 ( ) 樣方法 研究母群為依 務人員任用法規範之 務人員, 樣來源自人 處所屬機 關人力中心之 e 等 務園 學習網會員 e 等 務園 學習網,自 2002 立 來,截 2016 2 底 ,會員人數 逾 38 萬 9 千人, 學習 證之 時 數 計超 1,622 萬 時,開 讀之線 課程超 892 門課程,為 國 部門會 員人數 課程數最多之數 學習網站 而 據趙美聲 明娟 陳鏗任 蔡曉楓

(14)

吳靜 2005 研究調查亦 為,人力中心建置之 e 等 務園 為辦理 效最佳 的數 學習網之一, 會員涵蓋大部 的 務員 研究 隨機抽樣方法 樣 , 會員 非 務人員,依據服務機 關類型各隨機抽 1,200 個樣 中央機關 400 地方機關 400 立學校 200 業機關 200 ,為 得 試者之數 學習 為 2013 數 學習 證時數 ,避 免 試者自評的誤差, 研究 合學習 所 錄的 證時數等 觀資料,故 問卷置 , 寄 mail 知 試者 入 填 問卷,問卷調查期 2014 2 5 研究工 展 (一)問卷 家效 前測 析 研究問卷在 家效 方面, 經 7 數 學習 家 包含 3 數 學習 授 2 人學習 2 務界 動數 學習高階 務人員 針 問卷 容文 審視,並依建 修改用詞並增 目,因 研究問卷在 家 表面效 應 一定的水準 之後 調整後之問卷製作 預試問卷 前測 前測乃從人力中心實體課程 2014 1 份開辦班期中,隨機抽 8 個班期 問卷,共 出 240 份問卷,回 收 214 份,經 無效問卷後計 效問卷為 181 份 並 SPSS 18.0 析, Cronbach’ s α 數作為信 析的指標,來衡 問 的一 性 穩定性,經 不適 問 ,所 構面 Cronbach’ s α 數 .851 , 高 .7 高信 標準 並經 相關 析,結果 現各 相關值 高 .5 Hair,

Anderson, Tatham Black , 2009 )

( ) 式問卷樣 特性 述

研究 針所抽出 1200 份樣 , 出 mail 知,並陸續 出 4 次催覆 知,

問卷蒐 期 為 103 2 5 ,共計回收 565 份, 效問卷為 518 份,樣

(15)

表 4 研究樣 背 特性統計表 樣 特性 樣 數 比 性 男 180 34.7 女 338 65.3 齡 30 歲 59 11.4 31 歲~40 歲 130 25.1 41 歲~50 歲 197 38.0 51 歲 132 25.5 務員 資 10 185 35.7 11 ~20 181 34.9 21 152 29.3 務員職等 委任 133 25.7 薦任 355 68.5 簡任 30 5.8 育程 高中職 22 4.2 79 15.3 大學 233 45.0 研究所 184 35.5 職能 主管 113 21.8 非主管 405 78.2 服務機關 類型 中央機關 202 39.0 地方機關 165 31.9 立學校 92 17.8 業機關 59 11.4 目前 地點 部 283 54.6 中部 83 16.0 部 99 19.1 東部 40 7.7 島 13 2.5 電腦 使用經 10 109 21.0 11 ~15 123 23.7 16 ~20 211 40.7 21 75 14.5 數 學習 使用經 5 170 32.8 6 ~10 257 49.6 11 91 17.6 據 樣 析結果顯示,樣 性 女性為主, 65.3% 齡 41 歲 50 歲為最多, 38.0% 務員 資 10 較多, 35.7% 務員職等, 薦任人員為最多, 68.5% 育程 大學為最多, 45.0% 多

(16)

數擔任非主管職務 78.2% 服務機關類型 中央機關為大 , 39.0% 地 點 部地 為主, 54.6% 電腦使用經 16 ~20 最多, 40.7% 數 學習使用經 6 ~10 最多, 49.6% ( ) 式問卷信效 析 研究在 式問卷 測後,針 回收之問卷資料檢視研究構面 表的 部一 性信 , 瞭解 研究問卷調查結果的 靠性 研究之 518 份 效問卷整體 表的 C h’ 值為.990,所 構面數值 高 .951, 見 研究問卷 部 一 性相當高 另 因素 析 檢視問卷效 ,因 研究各 表 依學者既 表 理論 建構, 假設因素 存在 所包含的 目,故 證式因素 析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並 AMOS 20.0 軟體 結構 方程模型 證性因素

析 據 Hair 等人 2009 指出一個測 模型要 足 列 個條件,才 收 斂效 1.所 目的因素 荷 應顯 且大 .70 2.構面的組合信 CR 應 大 .70 3.每一構面的 均變異萃 AVE 應大 .50 4.多 相關 數的 方 SMC 要大 .50 研究 表 結構 方程模式 證性因素 析結果相關數據如表 3-3, 中 模型參數 計值 所 CFA 構面的因素 荷 均顯 標準 因素 荷 最 值為.757,所 值均大 .70 多 相關 方最 值為.573,所 值 大 .50 組 信 最 值為.946,所 構面 大 .70 均變異數萃 最 值為.748,所 構面 大 0.5,顯示 研究 表 良好的收斂效 表 5 式問卷信效 析結果 構面 指標 因素 荷 SMC (R2) Cronbach’ s 值 CR 組 信 AVE 變異數 萃 整體 能力動 機面 向—數 學習 準備 自 向 SD1 0.859 0.738 .952 .980 0.952 0.769 SD2 0.890 0.792 SD3 0.882 0.778 SD4 0.863 0.745 SD5 0.888 0.789 SD6 0.880 0.774 後設 知 MC1 0.813 0.661 .954 0.954 0.748 0.869 0.755

(17)

構面 指標 因素 荷 SMC (R2) Cronbach’ s 值 CR 組 信 AVE 變異數 萃 整體 MC3 0.877 0.769 MC4 0.875 0.766 MC5 0.862 0.743 MC6 0.872 0.760 MC7 0.885 0.783 調 合作 CC1 0.871 0.759 .951 0.951 0.766 CC2 0.857 0.734 CC3 0.855 0.731 CC4 0.891 0.794 CC5 0.908 0.824 CC6 0.867 0.752 電腦 CT1 0.895 0.801 .952 0.952 0.768 CT2 0.848 0.719 CT3 0.847 0.717 CT4 0.899 0.808 CT5 0.879 0.773 CT6 0.889 0.790 知覺察 面向 知覺 用性 PU1 0.921 0.848 .967 .976 0.967 0.854 PU2 0.929 0.863 PU3 0.954 0.910 PU4 0.881 0.776 PU5 0.935 0.874 知覺 易用性 PE1 0.893 0.797 .964 0.965 0.845 PE2 0.940 0.884 PE3 0.936 0.876 PE4 0.899 0.808 PE5 0.928 0.861 社會 響因素 面向 主觀 規範 SN1 0.937 0.878 .948 .976 0.946 0.748 SN2 0.945 0.893 SN3 0.852 0.726 SN4 0.828 0.686 SN5 0.854 0.729 SN6 0.757 0.573 社會 因素 SF1 0.863 0.745 .953 0.953 0.773 SF2 0.903 0.815 SF3 0.874 0.764

(18)

構面 指標 因素 荷 SMC (R2) Cronbach’ s 值 CR 組 信 AVE 變異數 萃 整體 SF4 0.919 0.845 SF5 0.887 0.787 SF6 0.826 0.682 形象 I1 0.914 0.835 .963 0.963 0.839 I2 0.913 0.834 I3 0.919 0.845 I4 0.925 0.856 I5 0.909 0.826 為 意向 BI1 0.942 0.887 951 0.952 0.868 BI2 0.941 0.885 BI3 0.912 0.832

統計結果 析 討論

一 各研究變 構面 證性因素 析(CFA) 當應用結構方程模型統計方式 析時,一開始要從測 模型 CFA 開始,由 SEM 析資料都是從實 調查而來,因 瞭解 些資料是否 一定的信效 就非常重要,所 在執 SEM 前,要 證明測 指標是否真能反應出潛在變 的特性 Thompson 2004 表示,在 SEM 模型 析中測 模型是結構模型的一部 ,如果沒 證據證明測 模型是值得 析,那麼 SEM 的 析就毫無意義 也 學者表示 SEM 模型出現問 ,大多是因為測 模型不佳的原因所 Brown, 2006 故 研究在 SEM 前,必須 針 每一研究構面 CFA 一 能力動機面向—數 學習準備 構面 數 學習準備 共 四個子構面, 是自 向 SD 共 6 後設 知 MC 共 7 調合作 CC 共 6 電腦 CT 共 6 , 目共計 25 ,依 據 研究初始模式 四個子構面 數 ,形 四個 ,並 一階模式 CFA 自由 為 4x5/2=10df,共 計 5 個變異數 3 個因素 荷 ,自由 大 計參數,模型屬 辨識,符合理論 模型 定的要求 經執 CFA 後,標準

(19)

數均超 0.7 ,但 MC 的標準 數超 0.95 ,乃 反 計, 且 CFA 證結果並不適 ,故 研究需 數 學習準備 一 階構面 證, 解構為自 向 後設 知 調合作 電腦 等四個子構面, 就針 各子構面 階構面 證性因素 析 說明 1.自 向構面 自 向構面原 ,自由 大 計參數,模型屬 辨識,符合模型 定的要求 經執 CFA 後,所 標準 數均超 0.7 且 超 0.95 ,殘差均為 而且顯 ,顯見無 反 計,但因適 並不理想, SD5 SD6 SD3,最後保留 個觀察變 ,組 信 為 0.93,超 0.7 的標準 Hair,

1998 , 均變異數萃 為 0.81,超 0.5 的標準 Fornell & Larcker, 1981 ,適

良好 2.後設 知構面 後設 知構面原 七 ,自由 大 計參數,模型屬 辨識,符合模型 定的要求 經執 CFA 後,所 標準 數均超 0.7 且 超 0.95 ,殘差均為 而且顯 ,顯見無 反 計,但因適 並不理想, MC1 MC2 MC3,最後保留四個觀察變 組 信 為 0.93,超 0.7 的標準, 均 變異數萃 為 0.78,超 0.5 的標準,適 良好 3. 調合作構面 調合作構面原 ,自由 大 計參數,模型屬 辨識,符合理論 模型 定的要求 經執 CFA 後,所 標準 數均超 0.7 且 超 0.95 ,殘差均為 而且顯 ,顯見無 反 計,但因適 並不理想, CC1 CC6,最後保留四個觀察變 組 信 為 0.93,超 0.7 的標準, 均變異數萃 為 0.77,超 0.5 的標準,適 良好 4.電腦 構面 電腦 構面原 ,自由 大 計參數,模型屬 辨識,符合理論 模型 定的要求 經執 CFA 後,所 標準 數均超 0.7 且 超 0.95 ,殘差均為 而且顯 ,顯見無 反 計,故各 不予 但因適 並不理想, CT3 CT6,最後保留四個觀察變 組 信 為 0.94, 超 0.7 的標準, 均變異數萃 為 0.79,超 0.5 的標準,適 良好

(20)

5.數 學習準備 階構面

由 數 學習準備 為一 階構面,數 學習準備 在 研究中解構為自

向 後設 知 調合作 電腦 等四個子構面,為確保數 學習準備 解構

四個構面是合理且必需的,必須執 一因子 CFA 模型 四因子無相關 CFA 模型

四因子 相關 CFA 模型 階 CFA 模型,從模型適 斷何種模型是適合

的,並 確 理論模型的 確性 Doll , Xia, & Torkzadeh, 1994

經彙整數 學習準備 階構面解構 四個構面,執 階 CFA 後,所 構面 標準 數 超 0.7 且 超 0.95 ,殘差均為 值而且顯 ,顯見無 犯 計 如表 6 所示 表 6 數 學習準備 階 證因素之模型適 指標 數 學習準備 證因素模式 χ2 自由 (df) χ

2/df GFI AGFI CFI RMSEA

1.一階一因子 析 1368.054 90 15.201 0.689 0.585 0.845 0.166 2.一階四因子模式 因素 無相關 1990.825 90 22.120 0.652 0.536 0.769 0.202 3.一階四因子模式 因素 相關 278.953 84 3.321 0.933 0.904 0.976 0.067 4. 階因子模式 287.801 86 3.347 0.931 0.904 0.975 0.067 建 值 越 越好 越大越 好 <5 >0.8 >0.8 >0.9 <0.08 從表 6 看數 學習準備 模型適 情形 看出 階因子模型 一階四因子模 式的模型適 差異很 ,一階因子 方值 階模型 方值 目標 數,target

coeifficient 為 0.97,表示社會 響因素 階模型確實 表性(Doll et al.,

1994),符合理論模型要求 經 階 CFA 後,四個解構構面的標準 因素 荷 均 超 0.86 ,殘差均為 值而且顯 ,顯見無 犯 計 組 信 為 0.95,超 0.7 的標準, 均變異數萃 為 0.83,超 0.5 的標準,均 收斂效 標準, 適 也在 接 的範圍,因 保留 階四個構面模型作為 一階段的 析 知覺察面向—知覺 用性 知覺易用性構面 1.知覺 用性構面 知覺 用性構面原 五 ,自由 大 計參數,模型屬 辨識,符合理論 模型 定的要求 經執 CFA 後,所 標準 數均超 0.7 且 超 0.95 ,殘差均為 而且顯 ,顯見無 反 計,故各 不予 但因

(21)

適 並不理想,因 PU4,最後保留四個觀察變 ,組 信 為 0.97,超 0.7 的標準, 均變異數萃 為 0.88,超 0.5 的標準,適 良好 2.知覺易用性構面 知覺易用性構面原 五 ,自由 大 計參數,模型屬 辨識,符合理論 模型 定的要求 經執 CFA 後,所 標準 數均超 0.7 且 超 0.95 ,殘差均為 而且顯 ,顯見無 反 計,故各 不予 但因 適 並不理想,因 PE3,最後保留四個觀察變 組 信 為 0.95,超 0.7 的標準, 均變異數萃 為 0.84,超 0.5 的標準,適 良好 社會 響面向—社會 響因素構面 社會 響因素構面原 個子構面,即主觀規範 SN 共 6 社會因素 SF 共 6 形象 I 共 5 , 研究 個子構面 數 ,形 個 , 並 CFA 自由 等 計參數,模型屬 好辨識,符合理論 模型 定的 要求 經執 CFA 後,標準 數均超 0.7 且 超 0.95 ,殘差均為 而且顯 ,顯見無 反 計 組 信 為 0.93,超 0.7 的標準, 均變異數萃 為 0.81,超 0.5 的標準 四 為意向構面 為意向構面共 ,自由 等 計參數,模型屬 好辨識,符合理論 模型 定的要求 經 CFA 析後,各 標準 數均超 0.7 且 超 0.95 ,殘差均為 值且顯 ,顯見無 犯 計 組 信 為 0.95,超 0.7 的標準, 均變異數萃 為 0.87,超 0.5 的標準 五 所 構面 CFA 析結果 研究模型所 構面 CFA 析結果,整理 表 4-7, 中 模型參數 計值 表 示所 CFA 構面的因素 荷 均顯 收斂效 標準 因素 荷 應大 0.7, 多 相關 方 SMC 要大 0.5,組 信 要大 0.7, 均變異數萃 要大 0.5 模型 適 指標 表示研究者模型符合模型 適 的 要求,經檢視 所 指標, 研究所 構面均符合 CFA 要求

(22)

表 7 研究模型所 構面 CFA 析結果 模型參數 計值 收斂效 模型適 指標 構面 指標 非標準 因素 荷 標準誤 S.E. C.R. (t-value) P 標準 因素 荷 SMC (R2) CR組 信 AVE變 異數萃 χ2 DF χ2/

DF GFI AGFI RMSEA

能 力 動 機 面 向 — 數 學 習 準備 自 向 SD1 1.00 0.92 0.84 .93 .81 0 0 - - - - SD2 1.03 0.03 29.60 *** 0.89 0.78 SD4 1.06 0.04 29.61 *** 0.89 0.79 後 設 知 MC4 1.00 0.86 0.73 .93 .78 2.619 2 1.310 .997 .987 .024 MC5 1.01 0.04 24.83 *** 0.85 0.72 MC6 1.08 0.04 27.78 *** 0.90 0.82 MC7 1.10 0.04 27.64 *** 0.90 0.81 調 合作 CC2 1.00 0.86 0.74 .93 .77 1.170 2 .585 .999 .994 .000 CC3 1.01 0.04 25.03 *** 0.85 0.72 CC4 1.03 0.04 27.86 *** 0.90 0.82 CC5 1.02 0.04 26.99 *** 0.89 0.79 電 腦 CT1 1.00 0.93 0.86 .94 .79 1.288 2 .644 .999 .994 .000 CT2 0.92 0.04 24.09 *** 0.78 0.61 CT4 1.02 0.03 35.42 *** 0.92 0.84 CT5 1.02 0.03 34.17 *** 0.91 0.82 2 階 模式 ELR - - - .95 .83 287.80 1 86 3.347 0.931 0.904 .067 知 覺 察面向 知 覺 用 性 PU1 1.00 0.93 0.86 .97 .88 .956 2 .478 .999 .995 .000 PU2 0.98 0.02 39.74 *** 0.94 0.88 PU3 1.00 0.02 42.23 *** 0.95 0.91 PU5 0.96 0.03 38.26 *** 0.93 0.86 知 覺 易 用 性 PE1 1.00 0.90 0.82 .95 .84 .865 2 .433 .999 .996 .000 PE2 0.99 0.03 35.03 *** 0.93 0.86 PE4 0.97 0.03 32.19 *** 0.90 0.81 PE5 1.06 0.03 35.86 *** 0.93 0.87 社會 響 面向 SNALL 1.00 0.94 0.89 .93 .81 0 0 - - - - SFALL 0.95 0.03 34.83 *** 0.92 0.85 IALL 0.79 0.03 28.47 *** 0.84 0.71 為 意向 BI1 1.00 0.94 0.89 .95 .87 0 0 - - - - BI2 0.97 0.02 41.00 *** 0.94 0.89

(23)

種 響因素 為意向 使用 為的研究模式關 研究 種 響因素 為意向 證時數使用 為的 SEM 研究模式 1 個 階數 學習準備 因子 4 個一階因子,研究模型共 30 個觀察變 ,3 個外生 潛在變 , 響 2 個 生潛在變 1 個測 指標 因 模型 供了 465 個自由 ,且經計算 模型共 74 個 計參數, 自由 ,假設模型為 辨識,模 型理論 計 模式 最大概似法 ,企圖 計所 參數值的結果 實 資料的相 似 ,經 13 次迭 跑出 析結果,整體模型適 檢定結果如表 8 所示 中自

由 為 391,χ2 為 1343.473,χ2 /df 比 為 3.436,GFI AGFI RMSEA SRMR

TLI IFI CFI 指標 符合標準,顯示 研究理論模型適 尚 接

表 8 種 響因素 為意向 證時數模型整體適 檢定結果

df χ2 χ2 /df GFI AGFI RMSEA SRMR TLI IFI CFI 391 1343.473 3.436 .848 .819 .069 .038 .946 .951 .951 標準值 越 越好 <5.00 >.80 >.80 <.08 <0.5 >0.9 >0.9 >0.9 表 9 種 響因素 為意向 證時數模型 計參數 潛在變 關 非標準 迴 數 標準誤 S.E. C.R. t-value P 標準 迴 數 SMC (R2) 證時數 <--- 數 學習準備 -1.65 2.51 -0.65 0.513 -0.06 0.00 證時數 <--- 知覺 用性 1.56 1.65 0.94 0.345 0.08 0.01 證時數 <--- 使用 為 9.15 1.52 6.02 *** 0.47 0.22 使用 為 <--- 數 學習準備 0.27 0.13 2.08 0.038 0.21 0.04 使用 為 <--- 社會 響因素 0.15 0.02 8.76 *** 0.81 0.66 使用 為 <--- 知覺 用性 0.20 0.07 2.82 0.005 0.19 0.04 使用 為 <--- 知覺易用性 0.34 1.14 2.52 0.012 0.31 0.10 知覺 用性 <--- 知覺易用性 0.94 0.03 27.57 *** 0.90 0.82 自 向 <--- 數 學習準備 1.00 --* --* --* 0.93 0.87 電腦 <--- 數 學習準備 0.93 0.04 25.04 *** 0.91 0.83 調合作 <--- 數 學習準備 0.98 0.05 21.34 *** 0.86 0.75 後設 知 <--- 數 學習準備 1.07 0.04 24.24 *** 0.94 0.88 --*表示在測 模式中,參數 計被設定為 1 ***P<.001

(24)

接續檢視模型各潛在變 的模型 計參數,如表 9 所示,數 學習準備 知 覺 用性到 證時數的迴 數不顯 的 在 犯 計的檢查中,雖然數 學習 準備 到使用 為 證時數 的迴 數為 值, 並不顯 而 他的殘 差值 變異數是 值而且顯 ,所 研究沒 犯 計的情況 生 另在標準 迴 數方面, 標準 迴 數帶入理論模式圖,如圖 3 所示, 數 學習準備 證時數的 響值為.21 知覺 用性 證時數的 響值 為.19 知覺易用性 證時數的 響值為.31 社會 響因素 證時數的 響值 為.81,顯見能力動機面向 知察覺 社會 響因素面向中, 數 學習 為意 向的 響, 社會 響因素最大,且數 學習 為意向 了 中 的效果, 所 因素都必須 他,才能 響到 證時數, 響值為.47 圖 3 種 響因素 為意向 證時數結構方程式模型圖 研究 述結構方程式模型圖中,重要變 顯 的路 圖 數 摘錄, 如圖 4 所示,並計算數 學習 為意向 證時數的 效果,如表 4-10 所示,顯

(25)

因素 .38 知覺易用性 .15 數 學習準備 .10 知覺 用性 .09 而 響 為意向之 效果, 響因素由大 為 社會 響因素 .81 知覺易 用性 .48 數 學習準備 .21 知覺 用性 .19 ,從 述標準 迴 數, 計算每個因素的解釋 R 方, 知 為意向 種 響因素 解釋使用 為 證時數 約 40.8 的變異 而 種 響因素 解釋數 學習 為意向 96.6 的 變異 圖 4 務人員 證時數 為 響因素模式修 路 圖 表 10 證時數標準 效果 直接效果 接效果 效果 數 學習準備 社會 因素 知覺易用性 知覺 用性 為意向 證 時 數 0.10 0.38 0.15 0.09 0.47 為意向 0.21 0.81 0.48 0.19 0.00 直接效果 證 時 數 0.00 0.00 0.00 0.00 0.47 為意向 0.21 0.81 0.31 0.19 0.00 接效果 證 時 數 0.10 0.38 0.15 0.09 0.00 為意向 0.00 0.00 0.17 0.00 0.00 由 述 析 知, 務人員數 學習準備 知覺 用性 知覺易用性 社會 響因素 數 學習 為意向 證時數之結構關 模式雖 合理適 ,但 中 數 學習準備 知覺 用性到 證時數路 的迴 數不顯 ,因 研究假 設獲得部 支持 據 研究結果 現, 務人員所 備的數 學習準備 越高 能力動機面 證時數 數 學習準備 知覺 用性 知覺易用性 社會 響因素 數 學習 為意向 .21 .19 .31 .90 .81 .47

(26)

向 越 為數 學習容易使用 自 幫 的 知覺察面向 感 到重

要他人 組織文 等社會 響因素越重視數 學習 社會 響面向 , 數

學習的 為意圖也就越高,出現數 學習使用 為的次數也越高 Fishbein

Ajzen, 1975 Ajzen, 1985 Davis et al., 1989 Venkatesh et al., 2003

但整體模型中,數 學習準備 知覺 用性到使用 為路 的迴 數 不 顯 中數 學習準備 ,即為能力動機面向,研究結果顯示 必須 數 學習 為意向, 數學習使用 為之 響才得 顯 , 為意向為 中 的效 果, 研究結果 Ajzen 1985 的計畫 為理論不 ,顯示即使 務人員 身雖 備數 學習能力 動機,但在繁忙的 務 生活壓力 , 沒 足夠的誘因 或 為意向,並不足 使 數 學習 另知覺 用性到使用 為路 的迴

不顯 , 研究結果 Davis & Venkatesh 1996 Venkatesh 2000 的研

究結果亦不相 ,顯示即使 務人員 身雖然 知到數 學習是容易使用且 工作是 用處的,但 沒 足夠的 為意向,亦不足 使 數 學習

結論

一 研究 現 結論 研究經 納整理後,獲 研究 現 結論如 一 研究初始模式 最終 SEM 模式的差異 經研究 析後,數 學習準備 為一 階構面, 研究初始模式預設不相 , 餘知覺 用性 知覺易用性 社會 響 為意向構面 為一階構面, 初始模式預設相 務人員數 學習準備 知覺 用性 知覺易用性 社會 響因素 數 學習 為意向等因素, 證時數使用 為之結構關 模式 合理適 研究結果顯示, 務人員所 備的數 學習準備 越高 能力動機面向 越 為數 學習容易使用 自 幫 的 知覺察面向 感 到重要他人 組 織文 等社會 響因素越重視數 學習 社會 響面向 , 數 學習的 為 意圖也就越高,數 學習 證時數也越多 所 整體模型中,數 學習準備 知覺 用性到使用 為路 的迴

(27)

數 不顯 顯示即使 務人員 身雖 備數 學習能力 動機,但在繁忙 的 務 生活壓力 , 沒 足夠的誘因或 為意向,並不足 使 數 學習 另在知覺 用性到使用 為路 的迴 數 不顯 ,顯示即使 務人員 身雖然 知到數 學習是容易使用且 工作是 用處的,但 沒 足夠的 為意向,亦不足 使 數 學習 四 所 整體模型中,數 學習 為意向 證時數使用 為的 響效果最 高, 次為社會 響因素 知覺易用性 數 學習準備 知覺 用性 研究 結果顯示,無論是哪種 響因素,都必須 為意向來 響使用 為 而從 種 響因素面向比較,社會 響因素 響的程 最高,也就是如欲在 務界 動 數 學習, 強 社會 響因素,是較 效果的 建 (一)實務建 1.針 部門 學習業務主管機關 動之建 (1) 用考 機制賦予各單 制定增 證時數或多 學習方法的意願 據 研究結果顯示,社會 響因素 務人員數 學習 為意向 使用 為 的解釋 最高,而 中又 社會因素較高,即指在特定社會情境 , 使用者 參考團體主觀文 如 策 規範 組織文 等 後比較容易產生 為 意向 使用 為 據陳美紀等人 2010 調查研究顯示,多數 務人員 為, 府 策 來是否繼續參 課程, 備重要 響力,故建 從外在 策, 視情況 5 時最 門檻 高, 外在規範漸漸形塑 務人員 為 但如何 避免 策 策的應付心態?亦需 府 策 一 讓 務人員瞭解到 數 學習的優點 重要性 如何使學習變得 趣 用 建 務人員數 學習 主管機關 賦予各單 彈性增 數 學習時數 多 學習方式的權力,並 用考 機制 辦理優良機關, 從制 面 供獎勵措 ,如單 混 學習或員工參 論壇時 增 ,主管機關在業務考 予 嘉獎等, 維持 持 續動機,並 見 思齊之 效, 各單 制定增 證時數或多 學習方 法策略的意願 (2)塑 積極參 數 學習的組織文

(28)

如 所述,社會因素為社會 響因素 響程 較高者,所 建立數 學習的組 織文 ,亦是很重要的 入點 部門 式的 育訓練管 外,亦需 非 式學習途 讓 務人員自然而然地習 數 學習,並 自身的學習 為 在 學習 為改變的 程,塑 積極參 數 學習的組織文 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Rosenberg 2001 出 4 個 響組織數 學習 之因素要件, 中組織文 即 為 中一重要因子 他 為組織必須 養出良好的學習文 ,一個 面的學習文 環境能夠 向 面的學習效果, 是一種 非 式學習途 讓 務人員自 然而然地習 數 或 動學習,並 自身的學習 為,主管機關應制訂活 數 學習組織文 鼓勵辦法 規範相關的獎勵措 , 容包含鼓勵 立實體或線 用單 網或 讀書會 社團 討論 等 或辦理 組學習團隊競 , 使學習活動更 趣,活絡學習氛圍, 型塑數 學習的組織文 賴弘 , 2013 鼓勵辦法 獎勵措 , 使機關首長 人 主管 單 動數 學習的意願 (3)強 務人員數 學習 為意向 研究結果顯示,數 學習 為意向 四種使用 為的 響效果 最高,無論 是哪種 響因素,都必須 為意向來 響使用 為,所 強 務人員數 學習 為意向是 動 務人員數 學習關鍵的課 之一 從一些研究調查顯示, 務員雖然多方肯定數 學習 數 課程之設置,但 數 學習的參 卻不高 陳美紀等人,2010 , 顯示 務人員雖 數 學習抱持肯定態 ,但參 數 學習的意向 熱忱卻不相當, 態 為產生落差 周玉涵 劉仲矩 2013 阻礙 務員 數 學習 為意向的原因 類, 現 了生理因素 坐不 眼睛容易疲 想睡覺 外,還包括 個人 效無關 個人 業無關 學習不感 趣, 務人員缺 主動 修的誘因 因 主管機關應 適規 劃數 學習 育訓 單 個人 效考 升 之相關制 措 結合,讓 訓 用 升 合一,俾誘 務人員積極參 學習,強 學習動機, 而 升 學習效果 2.針 各單 首長 人 主管之建 (1)單 首長 人 主管之支持 據研究結果顯示,重要他人 包含長 家人等 數 學習支持

(29)

的態 ,是 務人員是否產生學習意願 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 了 支 持外,重要他人能給予實質的 才 升 務人員參 數 學習的意願 為 在 務環境中,單 主管 能 數 學習為 升 務人員 務所需知識 能的重要管 之一, 越 意願在機關中由 而 相關的 動 策並給予 較多的 資源,如給予不被打擾之學習時 供 排 學習阻礙等,越 能 升 務人員參 數 學習的意願 為 (2)表 積極參 學 學習 ,並薦 優 參 數 學習精 課程,鼓勵 為種籽師資 據研究結果顯示,當 數 學習 維持或 升自 在團體中的地 , 務人員數 學習的 為意向 使用 為亦增 故各單 首長 單 主管會 或 終會 , 表現優異 務 表 , 優良的學習者給予適 獎 或 他獎勵 鼓勵 另為 高積極參 數 學習 之形象, 薦 參 相關 研習活動,精 數 學習知能 並 排 機關 部會 或訓練中,擔任 部種 籽師資,使 為 學習的 象, 升 機關中形象 3.針 部門訓練單 之建 (1)製作符合 務人員需求之課程 製作符合 務人員需求之課程是 部門訓練單 重點工作 目之一 來數 學習的 展方向是朝向 動學習前 ,建 來課程開 方向宜朝向短時 ,且 主 容須 學習者為中心契合 務人員工作需要,製作符合 需求並能在工作 中即學即用的課程 容,並鼓勵 務人員自製所需的 材,強 數 動學習 的風氣 文 (2)活 務人員數 學習方式 部門訓練單 在規劃 育訓練時,應視經費 人力 硬體 課程 容 象 等,盡 能 實體課程 線 課程結合,在課前 用線 課程使學員 備知 識,並 用線 討論 蒐 學員需求 針 相關 互動討論 在實體課程 就能增 互動研討 模擬演練,使學習效果較單純實 線 或實體課程佳 來研究之建 1.納入 他 響因素 討 如 研究結論所述, 種 響因素 為意向僅能解釋使用 為約 30%多的解

(30)

釋 , 見尚 響數 學習使用 為的社會因素或 他重要因素 納入研討 作為 來相關研究的精 方向之一 另 研究所 用的使用 為僅為 證時 數,為更廣泛瞭解 務人員之數 學習使用 為,如 課門數 入 次數 閱讀時 等, 納入更多 之 為類型 必要性 2. 質性研究方法深入研究 研究 學習者自評問卷 抓 之學習 錄為資料蒐 方法,資料呈現方 式 數 為主 由 問卷 屬自陳式研究工 , 變 的測 均由 試者之知 覺反應 ,故所蒐 之資料, 能會因 試者的個人主觀 斷 填答誠懇 響填答情形, 時問卷 由 試者填答知覺現況之反應, 真實情境 免 所落 差, 能 質性研究方式,如深 訪談 焦點團體訪談等,更深入 討 響 務 人員數 學習 為意向 使用 為之因素,俾使研究結果兼 深 廣 信 3.擴大研究 象來源 研究僅 務人力 展中心之 e 等 務園 學習網會員為問卷 象, 學習網雖為 務界會員人數最多之學習網,但並 能涵蓋所 的研究 象,且 因會員資料錯誤 高, 樣 來源 回收 能 母群相 應,並 問卷回收 ,使統計 析 論 產生困擾,且多少 響統計 析結果,因 ,建 後 研究能擴 他 部門數 學習 ,增 樣 來源之多樣性, 升研究結果 的 效性 4. 用 為理論 數 學習使用 為研究的再思考 目前研究數 學習使用 為最常 用的理論為 用 為相關理論,但數 學習較一般 使用 為較為複雜 特殊, 能包含 容閱讀 學習 為, 使用 為 務界 動數 學習 10 多 的時 , 務員 數 學習 不 生,故 來針 務人員數 學習 為的研究,建 能在多方 究適合解釋的理論,更精 強 研究解釋的準確性 另 關使用 為之測 ,更 應思考 用能更瞭解 務人員學習 閱讀 為的 觀 錄指標,而非僅拘限 使用 為

(31)

參考文獻

中文部

國法規資料庫 2015a 務人員任用法, 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S0020001 國法規資料庫 2015b 務人員任用法 則, 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S0020002 人 處 2016 人 統計— 所屬各機關 務人員概況 民國 104 第 4 季 , 自 http://www.dgpa.gov.tw/ct.asp?xItem=9163&ctNode=393 李家 2010 國民 學 師數 學習準備 自 向學習關 之研究— 雲 林縣為例 出 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 大學,嘉義縣 周玉涵 劉仲矩 2013 務員人員參 數 學習阻礙因素之研究 2016 3 5 自中央警察大學 資訊 社會 電子學報,網址 http://jitas.im.cpu.edu.tw/2013/6.pdf 吳昭韻 2008 務人員終身數 學習持續意圖之 討 出 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 第一 大學,高 林煌添 2008 接 模式 討國 學生網路資訊素養 數 學習的相關性 出 之碩士論文 朝陽 大學,臺中 洪 原 梁定澎 張嘉銘 2005 接 模式之彙 研究 資訊管理學報,12 4 ,211-234 胡庠 2011 響高等 育學生使用數 學習系統意願因素之研究—應用 UTAUT 模型 析 出 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央大學, 竹縣 逸 黃美蘭 2008 數 學習素養之 涵 育 育資料 研究,80,147-172

栗四維 豪 2009 Wiki 使用者 使用 為之研究 Jounal of e-Business,

11 1 ,185-212 黃芳銘 2004 結構方程模式 理論 應用 臺 五 黃美蘭 2008 大 校生數 學習準備 指標之建立 出 之碩士論文 淡江大學, 黃 美 廖英掌 2009 臺灣 務人員數 學習使用意向 為 響因素 差異 性 討 人 刊,49 1 20-32 黃敬 蘇 文 王硯 柯 植 劉建生 林建華 2008 數 學習中學習者 風格 學習 意 學習 效之 響 析 商業現 學刊,4 3 ,67-80 康 菁 林燦瑩 2011 部門數 學習應用趨勢 人 刊,52 8 ,34-46 陳 楊錦潭 2006 數 學習理論 實務 碩博文 陳美紀 余昇樺 林美純 美妹 2010 務人員參 數 課程 響因素之

(32)

T&D 飛訊,14,19-24 陳俊 2015 人 效 數 學習前的自 瞭解—建構 國 務人員數 學 習準備 表 方顥璇 主持人 , 人 越學習 方 國 學術研討 會,國立空中大學 陳姿伶 2004a e 等 務園 學習網使用者學習 為之研究 務人力 展中 心委 研究計畫 陳姿伶 2004b 中高階 務人員線 學習經 之剖析 人 處 務 人力 展中心訓練佳文 粹 自 http://epaper.hrd.gov.tw/49/EDM49-0501.htm 陳姿伶 2005 混 學 動策略之研究- 地方 務人員訓練為例 人 局地方 研習中心委 研究 陳姿伶 陳姿蓉和岳修 2006 從創 傳播觀點 討 務員學習者的數 學習 知覺效益之研究 學 媒體,77,4-20 張 鐘 2001 接 模式 討 師 學生 用數 材的態 出 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山大學,高 張春 1989 張氏心理學辭 臺 東華 游玉梅 2002 數 學習時 務員應 備的能力 思維 訓報 ,102,34-37 趙美聲 明娟 陳鏗任 蔡曉楓 吳靜 2005 國 務人員數 學習需求 調查 體 動策略 驟 執 單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育學系,委 單 人 局 廖英掌 2009 務人員數 學習使用意向 為 響因素之研究 出 之碩 士論文 臺中 術學 ,臺中 鄒 2003 數 學習概論,收錄 數 學習最佳指引 資訊工業策 會 育 訓練處講師合 臺 資訊工業策 會 育訓練處 劉 2007 數 學習 務人力 訓 考銓季刊,49,1-13 劉 德 2010 務人員數 學習的 接 模式 相關變 關 之研究 出 之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 劉雯瑜 蔡瓊 2011 整合型 接 理論 討大 師學習管理系統 用 為之研究 效 策略研究,8 2 ,49 - 60 賴郁 2007 討 Podcasting 用因素 使用 為之研究 出 之碩士論文 國立 治大學,臺 賴弘 2013 善用網路非 式學習 升職場學習之 效 T&D 飛訊,160, 1-22

英文部

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J. Kuhl, J., & Beckmann, J. (Eds). Action-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33)

Brown, T. A. (2006).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for Applied Research, New York: Guilford.

Birch, P.D. (2002). E-learner competencies. Learning circuits - ASTD Online Magazine. Retrieved from

http://www.learningcircuits.org/2002/jul2002/birch.html

Chou, H. W.(2001). Influences of Cognitive Style and Training Method on Training Effectiveness, Computers & Education, 37, 11-15.

Clark, R. C. & Mayer, R. E. (2003). E-learning and the science of instruction : Proven guidelines for consumers and designers of multimedia 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Pfeiffer.

Compeau, D. R., Higgins, C. A. and S. Huff, (1999).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d Individual Reactions to Computing Technology : A Longitudinal Study,

MIS Quarterly, 23 (2) : 145-158.

Davis, F. D. (1986). A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r empirically testing new end-user information systems: Theory and results. Ph.D. dissertation, 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Cambridge, MA.

Davis, F. D.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13(3), 319–340. Davis, F. D. & Venkatesh, V. (1996).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potential

measurement biases in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hree experim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45(1), 19-45.

Davis, F., Bagozzi, R.,& Warshaw, P. (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35(8), 982–1003.

Dray, B. J., Lowenthal, P. R. , Miszkiewicz, M. J. , Ruiz-Primo, M. A. & Marczynski, K. (2011). Developing an instrument to assess student readiness for online learning : A validation study. Distance Education, 32( 1), 29 -47.

Doll W.J., Xia W. & Torkzadeh G. 1988 . 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end-user computing satisfaction instrument, MIS Quarterly. 12 2 .

259-274.

Fishbein, M.,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Addison-Wesley, Reading, MA. Fornell, C., & Lacker, D. F. (1981). 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8, 39-50.

Gay, L. R. 1992 .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Hair, J. F.,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 Black, W. C. 2009 . Multivariate

(34)

Hung, M. L., Chou, C., Chen, C. H., & Own, Z. Y. (2010) . Learner readiness for online learning: Scale development and student perceptions. Computers &

Education , 55( 3), 1080-1090.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89). Cooperative and competi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Edina, MN Interaction Book Company.

Kim, H. J., & Pedersen, S. J. (2005). The constraints and possibilities of working memory in the design of learner-centered web-deliv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 Annual Proceedings. 2, 279-285.

McVay, M. (2001). How to be a successful distance learning student: Learning on the Internet. New York: Prentice Hall.

Osman, M. E., & Hannafin, M. J. (1992). Metacogni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 for instructional desig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 Development, 40 (2), 83-99.

Park, S. Y. (2009). An 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

understanding university students'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e-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12 (3), 150–162.

Pituch, K. A., & Lee, Y. K. (2006). The influence of system characteristics on e-learning use. Computer & Education, 47(2), 222-244.

Rosenberg, M. J. 2001 . e-Learnig: strategies for delivering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age,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Shih, M., Feng, J., & Tsai, C. C. (2008). Research and trends in the field of e-learning from 2001 to 2005: A content analysis of cognitive studies in selected journals. Computers and Education, 51(2), 955-967.

Shulamit, K. & Yossi, E. (2011). Development of e-Learning environments combining learning skill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en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1, 175-179. Smith, P. J., Murphy, K. L., & Mahoney, S. E. (2003). Towards identifying

factors underlying readiness for online learning: An exploratory study.

Distance Education, 24(1), 57–67.

Taylor, S., & Todd, P. A. (1995).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age: A test of competing model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6, 144–176. Thompson, B. (2004).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Understanding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Venkatesh, V. (2000). Determinants of perceived ease of use : integrating control,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emotion into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1(4), 342-365.

Venkatesh, V., & Davis, F. D. (2000). 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ur longitudinal field studies. Management Science,

(35)

Venkatesh, V., Morris, G. M., Davis, G. B., & Davis, F. D. (2003).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a unified view. MIS

(36)

附錄

式問卷

第一部份 線

學習準備

近 來您參 數 學習的動機 態 ,您 意 列說法的程 如何? 填答說明 每 標準之後列 意程 的勾 欄, 請您依據您的經 感 在適合的□中打  非 常 同 意 同 意 有 些 同 意 普 通 有 些 不 同 意 不 同 意 非 常 不 同 意 1.採用數位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深 信心 ……

2. 能持續維持學習動機,即使老師 輔 員 助 教沒有提醒 ……….

3.在數位學習 , 有自 學習能力(如:瞭解 自己的學習 趣 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替 自己學習擬訂計畫等) ………

4. 有持續參 投入數位學習的需求 ………

5. 能持續完 學習,即使在進行數位學習時,有 他電腦軟體的干擾(如:email 通知 跳出訊息 等) ………..

敬愛的公務先進您好: 為瞭解目前 國公務人員數位學習使用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 ,要麻煩您填 寫本問卷卷,填答無關於 或 錯 ,請就您的自身情形 參 數位學習 的經 感受填答,問卷所得資料僅供學術研究分析,個人填答絕 保密,不 做他用,敬請安心作答! 由於問卷發出的份數不多,您的意見 本研究的 影響很大,因此再次地懇 請並感謝您的填答 本研究是否能 利,端賴您的支持,敬請惠予協助,謝謝! 敬祝 身體健康,萬 如意 行政院人 行政總處公務人力發展中心敬

(37)

6. 能持續完 學習,即使在進行數位學習時,有 他人的干擾(如:同 朋 家人等) ..

7. 能按照數位教材畫面 的指示(如:點選 一 頁 一章節 回答問題等)進行數位學習 .

8.閱讀數位教材發現有不清楚的內容時, 會返回 之前的內容再次閱讀複習 ………..

9. 瞭解自己偏好的學習型態(如聽覺 視覺 觸 覺型等) ………..

10. 能依據過往學習的經 ,找出最適合自己進 行數位學習的方式(如:瞭解自己最適合學習的時 間 邊學習邊做筆記 載音檔聆聽等)

11. 會從課後測 去瞭解自己 此課程內容理解 程度 ………

□ □ □ □ □ □ □

12. 會將數位學習中學到的知識或技能,思考在 工作或生活 如何運用 ………..

□ □ □ □ □ □ □

13.除了自己的學習偏好外, 也會嘗試運用 他 的學習型態,以提升學習效果 ……….

□ □ □ □ □ □ □

14. 能夠主動於線 討論區針 他的人的意見 進行回饋 ………

□ □ □ □ □ □ □

15.進行數位學習遇到問題, 會求助於他人(如: 線 助教 輔 員 線 客服等),以獲得解決 方法 ………..

□ □ □ □ □ □ □

16.在討論區 看到他人提出問題, 會主動協助 解決數位學習 的困難 ………..

□ □ □ □ □ □ □

17. 在討論區 能使用文 清楚地表達意見 提 問 ……….

□ □ □ □ □ □ □

(38)

18. 喜歡在線 討論區 線 助教所提出的討論 議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意見 ………

□ □ □ □ □ □ □

19. 習慣在線 環境 線 助教 同學有互動

□ □ □ □ □ □ □

20. 有 作電腦或 他行動載 的基礎能力, 例如儲存檔案 瀏覽網頁等 ………

□ □ □ □ □ □ □

21. 能排除簡易的電腦或行動載 硬體 作問題 (如:碰到無法開機或鍵盤無法使用等問題, 會 嘗試檢查是否為電源或鍵盤連接線鬆脫,並排除 問題) ……….

□ □ □ □ □ □ □

22. 能排除簡易的電腦或行動載 軟體 作問題 (如:網頁出現彈跳視窗, 會點選 載必要軟 體,或是略過不必要的障礙) ……….

□ □ □ □ □ □ □

23. 能使用搜尋引 設定帳號或密碼 傳 載課程相關資料等基本 作能力 ………..

□ □ □ □ □ □ □

24. 有電腦檔案管理的能力(如:以資料夾的方 式分類課程文件 解壓縮等能力) ………

□ □ □ □ □ □ □

25. 於自己在 作電腦 行動載 等數位學習 所需之基本技能,感到很有信心 ………

□ □ □ □ □ □ □

部份 知覺有用性

知覺易用性

於近 年來您參 數位學習的認知覺察部分,您同 意 列說法的程度如何? 填答說明:每 標準之後列有 同意程度 的勾選欄, 請您依據您的經 感受在適合的□中打  非 常 同 意 同 意 有 些 同 意 普 通 有 些 不 同 意 不 同 意 非 常 不 同 意 26.參與數位學習, 以提高我的工作效率。……..

□ □ □ □ □ □ □

(39)

27.數位學習的內容,能滿足我在工作 相關的需 求。………

□ □ □ □ □ □ □

28.參與數位學習獲得知識, 以提高我在工作或 生活 的品質。………..

□ □ □ □ □ □ □

29.參與數位學習課程,提供我持續進行終身學習 的機會。………

□ □ □ □ □ □ □

30.整體而言,我認為進行數位學習,對我的工作 有幫助。………...

□ □ □ □ □ □ □

31.參與數位學習,對我而言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 □ □ □ □ □ □

32.參與數位學習所需的相關電腦或行動載具基本 技能是很容易學的。………..

□ □ □ □ □ □ □

33.數位學習的使用及操作步驟是明確且易懂的。

□ □ □ □ □ □ □

34.參與數位學習時,透過數位學習 (如 e等 公務園學習網 ),我 以輕易地找到想要的知 識。……….

□ □ □ □ □ □ □

35.我不大需要他人的協助,就 以 利地參與數 位學習。……….

□ □ □ □ □ □ □

部份 社會影響因素

對於近 來您參與數位學習的社會影響因素部分, 您同意 列說法的程度如何? 填答說明:每 標準之後列有 同意程度 的勾選欄, 請您依據您的經 及感受在適合的□中打  。 非 常 同 意 同 意 有 些 同 意 普 通 有 些 不 同 意 不 同 意 非 常 不 同 意 36.直屬長官支持我參與數位學習 ……….

□ □ □ □ □ □ □

37.同事們很認同我參與數位學習 ……….

□ □ □ □ □ □ □

(40)

38.家人們很認同我參與數位學習 ……….

□ □ □ □ □ □ □

39.當我在參與數位學習遇到困難時,長官會給予 協助 ………

□ □ □ □ □ □ □

40.當我在參與數位學習遇到困難時,同事會給予 協助 ………

□ □ □ □ □ □ □

41.當我在參與數位學習遇到困難時,家人會給予 協助 ………

□ □ □ □ □ □ □

42.政府的政策有助於我積極參與數位學習課程

□ □ □ □ □ □ □

43.參與數位學習對公務人員而言是很自然普 的 ……….

□ □ □ □ □ □ □

44.我周遭的人(長官 同事 家人 朋 等)也會 參與數位學習 ………

□ □ □ □ □ □ □

45.我周遭的人(長官 同事 家人 朋 等)認為 參與數位學習是很好的選擇 ……….

□ □ □ □ □ □ □

46.社會 普 認為數位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 法 ……….

□ □ □ □ □ □ □

47.每年透 數位學習 得規定的認證時數,對公 務人員來說非常重要 ……….

□ □ □ □ □ □ □

48.在我的服務單位中,積極持續參與數位學習的 人,較容易 到他人的讚賞 ………

□ □ □ □ □ □ □

49.在我的服務單位中,經常參與數位學習的人是 他人請教 學習的對象 …...

□ □ □ □ □ □ □

50.每年所 得的數位學習認證時數越多,在單位 中越容易 到鼓勵 肯定 ………..

□ □ □ □ □ □ □

51.在我的服務單位中,會請常進行數位學習的同 事跟他人進行分享 ………..

□ □ □ □ □ □ □

(41)

52.在我的服務單位中,較常進行數位學習的人, 通常被認為有較好的工作能力 ……….

□ □ □ □ □ □ □

第四部份 數位學習行為意向 使用行為

對於近 年來您參與數位學習的行為意向 使用行為 部分,您同意 列說法的程度如何?並協助填寫空格 內容 填答說明:每項標準之後列有 同意程度 的勾選欄, 請您依據您的經 感 在適合的□中打  非 常 同 意 同 意 有 些 同 意 普 通 有 些 不 同 意 不 同 意 非 常 不 同 意 53.在 來, 參 數 學習的意願很高…………..

□ □ □ □ □ □ □

54. 計 來 多 數 學習……….

□ □ □ □ □ □ □

55.即使往 沒 策強制規定學習時數, 仍然 會樂 使用數 學習從 各類相關學習活動…

□ □ □ □ □ □ □

第五部份 個人

資料

56.性 □男 □ 57. 齡 歲(請填 58. 務員服務 資 (請填 59. 務員職等 □ 任 1-5 職等(或相當 □薦任 6-9 職等(或相當 □簡任 10-14 職等(或相當 □ 他 (請填 60.學歷 □高中職(含 □ 科 □大學 □研究 (含 61.擔任主管 否 □是 □否 62.服務機關類型 □中央 機關 □地方 機關 □ 立學校 □ 業機關 □ 他 (請填 請 擇適當的□ 打,或填 數 ,請務必填答 若 擇 他 請說明

(42)

63.目前 地 □ 部( 隆 苗栗 □中部(中 投 □ 部(雲 嘉 高 屏東 □東部(宜蘭 花蓮 東 □ 島 64. 家中或 作場 備 適 數 學習的硬體設備(電腦 頻網路 動載 等 □是 □否 65. 開 使用電腦或 動載 迄今約 (請填 66. 使用電腦或 動載 數 學習約 (請填

份問卷之填答

結束,請檢查 無疏漏處,再 感謝您的協 !

數據

表 1  用 為相關理論 為意向 使用 為 響因素面向表
表 3  研究變 構面 操作性定義 表參考來源  構面  操作性定義  表參考來源  能 力 動 機 面 向 數 學 習 準 備 自 向知能  務人員 學習環境的管理知能,包括自 倡自依靠自信賴學習動機等 黃 美 蘭 2008 McVay  (2001) Hung, Chou,  Chen &amp; Own 2010Dray, Lowenthal,  Miszkiewicz, Ruiz-Primo &amp; Marczynski2011後設知知能 務人員數學習容互動的知能,包括自覺知知能自評等Dray
表 4  研究樣 背 特性統計表  樣 特性  樣 數  比  性 男  180  34.7  女  338  65.3  齡  30 歲 59  11.4 31 歲~40 歲 130 25.1  41 歲~50 歲  197  38.0  51 歲 132  25.5  務員 資  10 185  35.7  11 ~20 181  34.9  21 152  29.3  務員職等  委任  133  25.7 薦任 355 68.5  簡任  30  5.8  育程 高中職 22  4.2 79  15
表 7  研究模型所 構面 CFA 析結果  模型參數 計值  收斂效 模型適 指標  構面  指標  非標準因素 荷  標準誤S.E.  C.R.        (t-value) P  標準因素 荷  SMC (R2)  CR 組信 AVE 變 異數萃 χ 2 DF  χ 2 /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fuzzy model, adjustable with time, is first used to consider influence factors with different features such as macroeconomic factors, stock and futures technical indicators..

This study combines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s its research foundation, added with dimension of perceived value as

Lopez &amp; Manson (1997), “A study of individual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perceived usefulness of the empowered desktop information system,”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 terms of external cognitive factors, this research confirmed that assurance, apathy and price reasonability as part of the service quality dimension have influence on

假設 H1 經驗開放性會影響 Instagram 的使用行為 部分成立 假設 H2 盡責性會影響 Instagram 的使用行為 不成立 假設 H3 外向性會影響 Instagram 的使用行為 部分成立 假設

(計畫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 提升學習動機與解決實務問題能力於實用課程之研究- 以交通工程課程為例/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actical

Given different levels of homeroom teacher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egarding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Students have

隨著 TAM 陸續的修正,知覺有用性和知覺易用性還是影響資訊科技採用的兩項 重要因素,但過去研究顯示知覺有用性及知覺易用性兩項因素會直接影響使用者的行 為意向(Venkate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