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遺產贈與稅與財產權保障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遺產贈與稅與財產權保障"

Copied!
7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遺產贈與稅與財產權保障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1-2414-H-002-013- 執行期間: 91 年 08 月 01 日至 92 年 12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暨研究所 計畫主持人: 葛克昌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3 年 1 月 5 日

(2)

遺產贈與稅與財產權保障

第壹章 緒論:問題之提出

壹 、 問 題 之 源 起 貳 、 研 究 之 結 構 參 、 研 究 方 法

壹 、 問 題 之 源 起

於 現 代 國 家 依 法 徵 收 之 各 項 稅 捐 之 中 ,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之 地 位 可 謂 具 有 其 一 定 之 重 要 性 。 一 方 面 言 之 , 雖 於 任 何 國 家 之 財 政 結 構 中 , 遺 產 贈 與 稅 鮮 有 扮 演 重 要 角 色 而 成 為 主 要 之 財 政 收 入 來 源 者1。然 則 於 稅 務 制 度 中 , 其 卻 具 有 相 當 程 度 推 理 上 之 意 義 以 及 制 度 上 之 特 性 。 首 先 , 同 一 法 律 規 範 之 中 存 在 遺 產 及 贈 與 此 二 不 同 稅 目 , 雖 係 以 不 同 之 經 濟 活 動 作 為 稅 基,然 則 於 相 互 間 卻 存 在 一 定 程 度 之 互 補 性2。亦 即,贈 與 稅 之 課 徵,將 常 被 理 解 為 遺 產 稅 之 預 徵3,此 所 導 致 之 結 果,乃 在 課 稅 權 力 運 行 之 過 程 當 中 , 必 須 連 結 於 私 法 上 特 定 權 利 義 務 關 係 之 發 生 及 消 滅 , 作 為 遺 產 贈 與 稅 債 權 債 務 關 係 所 發 生 之 直 接 原 因 。 然 則 在 此 一 認 識 之 下 , 納 稅 義 務 人 與 稅 捐 稽 徵 機 關 間 所 發 生 之 爭 執 , 通 常 亦 在 於 對 於 贈 與 之 存 否 發 生 認 定 上 之 疑 義 , 以 及 對 於 遺 產 之 價 值 計 算 , 存 在 有 不 同 之 標 準 所 致 。 例 如 ,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九 十 二 年 度 判 字 第 八 二 0 號 判 決,指 出:「 行 為 時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十 七 條 第 一 項 第 五 款 固 規 定「 遺 產 中 之 農 業 用 地 , 由 繼 承 人 或 受 遺 贈 人 , 繼 續 經 營 農 業 生 產 者 , 扣 除 1 以 民 國 90 年 度 為 例 , 當 年 度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實 徵 新 台 幣( 下 同 )貳 佰 貳 拾 柒 億 壹 仟 肆 拾 壹 萬 陸 仟 圓,約 僅 佔 各 式 賦 稅 收 入 百 分 之 1.8。見 財 政 部 賦 稅 署 網 頁 資 料 , http://www.mof.gov.tw/statistic/Year_Tax/90/4091.htm, 民 國 92 年 2 月 查 詢 。

2 Vgl.Binz/Sorg, Erbschaftsteuerprobleme der Familienstiftung, DB, 1988, S.1822.

3 例 如 , 德 國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一 條 之 規 定 即 謂 :「 遺 產 稅 對 下 列 行 為 課 徵 :( 第

一 款 )死 亡 時 之 遺 產 繼 承( 第 二 款 )生 存 時 之 贈 與。」,是 故,遺 產 贈 與 稅(Erbschaft-

und Schenkungsteuer)被 當 作 單 一 稅 目 而 非 分 別 存 在 之 二 稅 目。Moench, Erbschaft- und Schenkungsteuer Kommentar, Tz.32.或 見 金 子 宏 , 租 稅 法 第 九 版 , 頁 四 三 六 。

(3)

其 土 地 價 值 之 半 數 。 但 由 能 自 耕 之 繼 承 人 一 人 繼 承 , 繼 續 經 營 農 業 生 產 者 , 扣 除 其 土 地 價 值 之 全 數 。 」 另 行 為 時 農 業 發 展 條 例 第 三 十 一 條 亦 規 定「 家 庭 農 場 之 農 業 用 地,其 由 能 自 耕 之 繼 承 人 一 人 繼 承 或 承 受, 而 繼 續 經 營 農 業 生 產 者 , 免 徵 遺 產 稅 或 贈 與 稅 , 並 自 繼 承 或 承 受 之 年 起 , 免 徵 田 賦 十 年 。 但 如 繼 續 經 營 未 滿 五 年 者 , 應 追 繳 應 納 稅 賦 。 」 惟 上 開 規 定,乃 係 指 遺 產 中 之 農 業 用 地,由 能 自 耕 之 繼 承 人 一 人 繼 承, 繼 續 經 營 農 業 生 產 者 , 計 算 其 遺 產 價 值 時 應 扣 除 其 土 地 價 值 之 全 數 而 言 , 並 非 規 定 遺 產 中 之 農 業 用 地 於 繼 承 發 生 前 或 繼 承 後 有 部 分 農 地 不 作 農 業 使 用 者 , 即 對 繼 續 經 營 農 業 生 產 部 分 亦 不 得 扣 除 其 土 地 價 值 之 全 數 , 故 在 解 釋 上 除 該 未 作 農 業 使 用 部 分 外 , 其 餘 作 農 業 使 用 部 分 仍 准 於 遺 產 中 扣 除 其 總 額 核 定 遺 產 稅 。 從 而 , 繼 承 人 於 繼 承 後 五 年 內 有 不 從 事 農 業 生 產 情 事 , 應 追 繳 稅 賦 者 , 自 應 以 該 不 從 事 農 業 生 產 之 土 地 為 限。至 財 政 部 七 十 八 年 八 月 三 日 台 財 稅 字 第 七 八○二 ○八 四 八 一 號 函 示 「 . . . 經 營 農 業 生 產 不 滿 五 年 期 間 內 雖 部 分 面 積 未 繼 續 經 營 農 業 生 產 , 仍 應 . . . 就 全 部 免 稅 土 地 追 繳 應 納 稅 額 。 」 亦 應 認 係 指 每 一 筆 地 之 部 分 面 積 未 繼 續 經 營 農 業 生 產 , 應 就 該 筆 地 之 全 部 原 免 稅 額 予 以 追 繳 而 言 , 不 及 於 同 時 繼 承 , 尚 在 繼 續 經 營 農 業 生 產 之 他 筆 土 地。」,納 稅 義 務 人 所 爭 執 者 即 屬 典 型 之 遺 產 繼 承 關 係 中,繼 承 標 的 作 為 課 稅 標 的 之 價 值 及 範 圍 爭 議 。 或 如 同 年 度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判 字 第 二 四 三 號 判 決 中,最 高 行 政 法 院 指 出:「 查「 凡 經 常 居 住 中 華 民 國 境 內 之 中 華 民 國 國 民 死 亡 時 遺 有 財 產 者 , 應 就 其 在 中 華 民 國 境 內 境 外 全 部 遺 產,依 本 法 規 定,課 徵 遺 產 稅。」、「 左 列 各 款,應 自 遺 產 總 額 中 扣 除 , 免 徵 遺 產 稅 : 一 、 •••九 、 被 繼 承 人 死 亡 前 , 未 償 之 債 務 具 有 確 實 證 明 者 •••」、「 納 稅 義 務 人 對 依 本 法 規 定 , 應 申 報 之 遺 產 或 贈 與 財 產 , 已 依 本 法 規 定 申 報 而 有 漏 報 或 短 報 情 事 者 , 應 按 所 漏 稅 額 處 以 一 倍 至 二 倍 之 罰 鍰 。 」 分 別 為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一 條 第 一 項 、 第 十 七 條 第 一 項 第 九 款 、 第 四 十 五 條 所 明 定 。 而 原 判 決 係 以 被 繼 承 人 死 亡 時 所 有 之 財 產 , 除 法 律 另 有 規 定 外 , 均 應 列 入 遺 產 總 額 中 , 課 徵 遺 產 稅 , 納 稅 義 務 人 主 張 遺 產 中 存 有 借 款 債 務 者 , 應 負 舉 證 責 任 。 將 上 訴 人 之 資 金 存 入 被 繼 承 人 之 帳 戶 , 其 原 因 關 係 有 多 種 可 能 , 可 能 為 借 貸 、 信 託,亦 可 能 為 贈 與 或 清 償 債 務。上 訴 人 主 張 為「 借 貸 」,然 未 能 舉 證 證 明,因 認 不 能 自 遺 產 總 額 中 扣 除,判 決 理 由 並 無 矛 盾 之 處。」,所 涉 事 實 為 於 遺 產 中 主 張 生 前 債 權 扣 除 , 因 舉 證 之 困 難 導 致 遭 稅 捐 稽 徵 機 關 認 定 為 遺 產 之 一 部 , 亦 為 社 會 生 活 中 常 見 之 爭 議 典 型 。 尤 其 新 行 政 訴

(4)

訟 法 制 新 制 實 施 , 連 帶 所 促 成 者 乃 因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之 課 徵 所 發 生 之 爭 執 , 日 益 增 加 。 於 行 政 訴 訟 新 法 制 開 展 至 今 亦 面 臨 全 面 之 重 新 討 論 之 際 , 實 有 必 要 重 為 整 理 實 務 見 解 , 以 作 為 日 後 實 務 及 學 理 參 考 之 用 。

貳 、 研 究 之 結 構

本 研 究 一 共 區 分 為 五 章 , 所 欲 討 論 之 問 題 分 別 如 次 : 第 一 章 緒 論 : 問 題 之 提 出 第 二 章 遺 產 贈 與 稅 的 法 律 特 性 與 合 憲 性 基 礎 本 章 所 欲 討 論 之 問 題 , 乃 在 於 遺 產 贈 與 稅 的 法 律 特 性 與 合 憲 性 基 礎 。 所 謂 法 律 屬 性 , 係 探 討 於 一 般 性 基 礎 上 , 遺 產 贈 與 稅 作 為 國 家 課 徵 租 稅 之 一 環 , 所 具 備 之 特 徵 , 尤 其 著 重 者 乃 其 與 其 他 稅 賦 , 例 如 所 得 稅 、 營 業 稅 之 差 異 比 較 。 就 合 憲 性 之 基 礎 部 分 , 則 討 論 學 說 上 之 發 展 史 , 並 藉 由 憲 法 規 範 之 全 文 , 推 導 出 於 我 國 法 上 之 合 憲 性 基 礎 安 在 。 第 三 章 遺 產 贈 與 稅 實 物 抵 繳 之 法 律 問 題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三 十 條 二 項 , 原 則 上 容 許 納 稅 義 務 人 在 一 定 之 要 件 之 下 , 以 實 物 而 非 以 金 錢 給 付 之 貨 幣 之 債 權 作 為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清 償 之 手 段 。 此 與 所 得 稅 之 稽 徵 於 近 日 實 務 上 引 起 重 大 爭 執 之 「 捐 地 節 稅 」 並 不 相 同 , 乃 包 括 以 繼 承 或 贈 與 標 的 物 之 實 物 作 為 清 償 手 段 之 情 形 。 然 則 公 法 之 債 , 乃 以 金 錢 給 付 為 原 則 , 實 物 抵 繳 係 屬 例 外 , 則 在 此 一 認 識 之 下 , 我 國 實 務 見 解 旋 即 發 展 出 諸 多 標 準 以 認 定 是 否 得 接 受 納 稅 義 務 人 之 抵 繳 請 求 , 其 中 尚 包 括 大 法 官 釋 字 第 三 四 三 號 解 釋 。 第 四 章 遺 產 稅 最 高 限 額 之 憲 法 意 義 :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四 十 七 條 之 規 範 意 旨 本 章 所 討 論 之 問 題 , 主 要 集 中 於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四 十 七 條 之 規 範 意 旨 , 尤 其 比 例 原 則 在 遺 產 贈 與 稅 法 領 域 之 適 用 。 蓋 憲 法 第 23 條 規 定,人 民 自 由 權 利 之 拘 束,以 法 有 明 文 且「 必

(5)

要 」 者 為 限 , 此 為 公 法 學 說 中 「 比 例 原 則 」 所 由 生 。 國 家 行 使 租 稅 課 徵 權 力 , 當 然 對 人 民 自 由 權 利 產 生 拘 束 侵 害 , 然 課 稅 權 力 本 身 是 否 受 比 例 原 則 拘 束 , 非 無 推 論 上 之 疑 義 。 德 國 法 制 , 原 以 絞 殺 性 租 稅 禁 止 作 為 衡 量 依 據 , 近 期 則 朝 向 「 半 數 原 則 」 發 展 。 此 二 原 則 之 內 涵 , 於 我 國 法 上 表 現 於 遺 產 贈 與 稅 領 域 者 即 為 前 述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四 十 七 條 之 規 定 。 是 故 , 做 為 憲 法 限 制 國 家 課 稅 權 力 之 一 環 , 有 必 要 討 論 其 具 有 之 意 義 。 第 五 章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上 「 視 同 贈 與 」 之 研 究 租 稅 規 範 於 立 法 過 程 之 中 面 臨 之 問 題 之 一 , 乃 在 於 納 稅 義 務 人 經 常 利 用 外 觀 上 合 法 之 迂 迴 行 為 圖 以 規 避 其 應 負 擔 之 納 稅 義 務 , 尤 其 以 顯 不 相 當 之 對 價 為 財 產 之 轉 讓 、 一 定 親 屬 之 內 以 形 式 之 轉 讓 契 約 隱 藏 有 實 質 之 贈 與 意 圖 等 情 形 , 至 屬 常 見 。 是 故 ,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五 條 , 就 遺 產 贈 與 稅 法 制 上 所 稱 「 贈 與 」 之 概 念 , 特 與 民 法 做 出 區 別 , 而 承 認 所 謂 「 視 同 贈 與 」 制 度 之 存 在 。 本 章 即 圖 透 過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五 條 規 定 之 闡 明 , 探 知 納 稅 義 務 人 之 實 際 經 濟 活 動 內 容 。 然 則 該 條 文 之 規 定 , 經 常 引 致 一 定 之 爭 執 , 有 必 要 討 論 其 制 度 目 的 以 及 實 務 運 作 現 況 。 第 六 章 結 論 附 錄 重 要 法 院 裁 判

參 、 研 究 方 法

本 研 究 之 進 行,主 要 係 依 循 前 開 架 構,依 序 整 理 並 分 析 相 關 實 務 見 解, 尤 其 為 司 法 院 大 法 官 解 釋 、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判 及 財 政 部 所 做 成 之 稅 法 解 釋 函 令 。 尤 其 以 問 題 之 討 論 過 程 中 , 除 引 述 學 說 文 獻 以 探 究 遺 產 贈 與 稅 法 實 際 之 規 範 意 旨 及 制 度 目 的 外 , 更 著 重 於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於 新 行

(6)

政 訴 訟 法 通 過 施 行 之 後 , 就 遺 產 贈 與 稅 所 做 成 之 重 要 裁 判 之 整 理 及 分 析4。此 外,部 分 大 法 官 解 釋 與 現 行 遺 產 贈 與 稅 法 制 之 設 計 有 直 接 之 關 連 性 , 例 如 大 法 官 釋 字 第 三 四 三 號 解 釋 對 於 實 物 抵 繳 要 件 之 討 論 及 闡 釋 , 實 亦 構 成 遺 產 贈 與 稅 法 制 度 修 正 之 主 要 考 量 。 是 故 , 交 錯 比 對 映 照 實 務 見 解 並 分 析 其 對 稅 捐 稽 徵 實 務 未 來 之 影 響 , 亦 為 本 研 究 特 意 著 重 之 處 。 4 新 行 政 訴 訟 法 之 通 過 施 行 就 租 稅 法 之 領 域 言 之 所 發 生 者 實 為 全 面 性 之 影 響 , 並 不 僅 限 於 遺 產 贈 與 稅 法 所 生 實 務 問 題 。 參 見 陳 清 秀 , 新 行 政 訴 訟 法 在 稅 捐 救 濟 上 的 運 用 , 財 稅 研 究 第 三 十 一 卷 第 六 期 , 頁 十 九 以 下 。

(7)

第貳章 遺產贈與稅的法律特性及合憲性基

第 一 節 遺 產 贈 與 稅 之 一 般 性 法 律 特 徵

( 一 ) 概 說 ( 二 ) 遺 產 贈 與 稅 為 直 接 稅 ( 三 ) 遺 產 贈 與 稅 , 為 國 稅 ( 四 ) 遺 產 稅 及 贈 與 稅 具 有 補 充 關 係 ( 五 )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 以 金 錢 給 付 為 原 則 , 實 物 抵 繳 為 例 外 ( 六 ) 納 稅 義 務 人 , 負 有 申 報 協 力 之 義 務 ( 一 ) 概 說 遺 產 及 贈 與 稅(Erbschaft-und Schenkungsteuer),為 多 數 現 代 國 家 均 開 徵 之 稅 目 。 惟 其 與 其 他 之 租 稅 具 有 不 同 之 屬 性 , 乃 在 其 係 針 對 死 亡 所 發 生 之 財 產 移 轉 而 為 之 租 稅 課 徵5。我 國「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1 條 規 定 謂 :「( 第 1 項 ) 凡 經 常 居 住 中 華 民 國 境 內 之 中 華 民 國 國 民 死 亡 時 遺 有 財 產 者 , 應 就 其 在 中 華 民 國 境 內 境 外 全 部 遺 產 , 依 本 法 規 定 , 課 徵 遺 產 稅。( 第 2 項 )經 常 居 住 中 華 民 國 境 外 之 中 華 民 國 國 民,及 非 中 華 民 國 國 民 , 死 亡 時 在 中 華 民 國 境 內 遺 有 財 產 者 , 應 就 其 在 中 華 民 國 境 內 之 遺 產 ,依 本 法 規 定 ,課 徵 遺 產 稅 。 」,即 本 於 此 旨 。而 德 國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Erbschaftsteuer-und Schenkungsteuergesetz;ErbStG)第 1 條 第 1 句 第 1 段 亦 規 定 遺 產 稅 之 課 徵 對 象 , 為 因 死 亡 而 發 生 之 遺 產 繼 承 5 精 確 言 之 , 針 對 死 亡 及 遺 產 之 繼 承 移 動 所 課 徵 者 , 應 稱「 繼 承 稅 」, 與 單 純 針 對 構 成 遺 產 之 財 產 課 徵 之 財 產 稅 並 不 相 同 , 此 節 當 於 後 文 詳 述 。 另 須 注 意 者 , 闕 為 遺 產 稅 及 贈 與 稅 二 者 之 統 合 關 係 , 我 國 、 德 國 、 法 國 及 日 本 法 制 , 均 將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視 作 統 一 之 租 稅 關 係 , 而 將 贈 與 稅 當 作 遺 產 稅 之 補 充 稅 。 關 於 我 國 以 外 之 其 他 國 家 法 制 介 紹 , 見 水 野 勝 , 租 稅 法 , 平 成 五 年 , 東 京 有 斐 閣 , 頁 53 以 下 。

(8)

6。就 國 庫 整 體 財 政 收 入 而 言,遺 產 贈 與 稅 雖 非 鉅 額 且 重 大 之 國 庫 收 入 項 目7, 惟 在 社 會 及 經 濟 政 策 上 , 實 具 有 重 大 意 義8。 是 以 在 法 制 上 , 其 仍 具 有 一 定 之 特 徵 , 而 與 其 他 稅 目 有 明 顯 之 區 隔 。 ( 二 ) 遺 產 贈 與 稅 為 直 接 稅 在 租 稅 性 質 上 ,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之 最 主 要 特 徵 , 在 於 其 為 「 直 接 稅 」 之 一 種 。 所 謂 直 接 稅 與 間 接 稅 之 區 別 , 係 來 自 於 租 稅 規 範 之 立 法 者 對 於 租 稅 債 務 負 擔 之 預 期 所 為 之 區 分 , 其 中 「 直 接 稅 」 直 接 稅 係 指 納 稅 義 務 人 及 租 稅 債 務 之 歸 屬 人 同 一 , 不 發 生 租 稅 轉 嫁 問 題 , 或 謂 「 法 律 上 之 納 稅 義 務 人 與 經 濟 上 之 納 稅 義 務 人 相 一 致 」9之 稅 目。在 此 一 意 義 之 下 , 遺 產 贈 與 稅 非 如 營 業 稅 (Umsatzsteuer) 般 , 會 發 生 租 稅 歸 屬 移 轉 之 情 形。我 國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6 條 第 1 項 規 定:「 遺 產 稅 之 納 稅 義 務 人 如 左 : 一 、 有 遺 囑 執 行 人 者 , 為 遺 囑 執 行 人 。 二 、 無 遺 囑 執 行 人 者 , 為 繼 承 人 及 受 遺 贈 人 。 三 、 無 遺 囑 執 行 人 及 繼 承 人 者 , 為 依 法 選 定 遺 產 管 理 人 」; 第 7 條 第 1 項 前 段 規 定 :「 贈 與 稅 之 納 稅 義 務 人 為 贈 與 人。」,均 明 白 顯 示 此 一 直 接 稅 之 性 質。是 以 在 此 一 意 義 之 下,遺 產 贈 與 稅 並 不 發 生 如 同 營 業 稅 般 之 轉 嫁 效 果 或 勾 稽 效 果 。 ( 三 ) 遺 產 贈 與 稅 , 為 國 稅

6 該 條 規 定 為 :「 Der Erbschaftsteuer (Schenkungsteuer) unterliegen:1.der Erwerb

von Todes wegen, 2.die Schenkungen unter Lebenden,..」( 遺 產 稅 或 贈 與 稅 因 下 列 原

因 而 成 立 :1.因 死 亡 發 生 遺 產 2.生 存 中 發 生 贈 與 。 ), 詳 細 評 釋 , 參 見 Moench,

Erbschaft-und Schenkungsteuer, Kommentar, § 1 Tz.1ff.

7 以 民 國 90 年 度 為 例 , 當 年 度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實 徵 新 台 幣( 下 同 )貳 佰 貳 拾 柒 億 壹 仟 肆 拾 壹 萬 陸 仟 圓,約 僅 佔 各 式 賦 稅 收 入 百 分 之 1.8。見 財 政 部 賦 稅 署 網 頁 資 料 , http://www. mof.gov.tw/statistic/Year_Tax/90/4091.htm, 民 國 92 年 2 月 查 詢 。 針 對 遺 產 贈 與 稅 在 稅 制 討 論 上 之 意 義,葛 克 昌 教 授 嘗 謂:「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在 各 法 治 先 進 國 家 , 無 論 就 法 學 、 經 濟 學 、 財 政 學 上 之 探 討 , 其 熱 烈 之 程 度 均 遠 超 過 實 務 上 財 政 收 入 地 位 。 在 經 濟 與 社 會 改 造 者 眼 中 , 將 遺 產 稅 視 為 社 會 政 策 之 工 具 。 在 法 學 上 , 民 法 上 因 與 繼 承 法 關 係 密 切 而 受 關 切 ; 憲 法 上 則 攸 關 財 產 權 保 障 , 涉 及 對 遺 產 課 稅 之 憲 法 上 界 限, 成 為 租 稅 法 與 基 本 權 之 基 本 課 題 。」。 見 遺 產 稅 規 劃 與 法 治 國 理 念 , 稅 法 基 本 問 題 , 民 國 85 年 , 月 旦 出 版 , 頁 220。 8 水 野 勝 , 租 稅 法 , 第 265 頁 即 指 出 , 繼 承 稅 ( 遺 產 贈 與 稅 ) 之 所 以 能 夠 存 在 , 著 重 者 並 非 單 純 之 財 產 收 入 , 而 係 其 具 有 一 定 之 社 會 政 策 意 義 。 9 水 野 勝 , 租 稅 法 , 第 30 頁 。 木 村 弘 之 亮 , 租 稅 法 總 則 , 東 京 成 文 堂 , 1 998 年 , 頁 48。 至 於 直 接 稅 制 在 德 國 法 制 上 之 引 入 及 發 展 , 尤 其 在 早 期 稅 制 中 之 地 位 , 參

見 Vocke, Die Abgaben, Auflage und Steuer, S.1ff.而 在 稅 制 之 中 , 直 接 稅 之 典 型

(9)

國 家 行 使 租 稅 課 徵 權 力 , 所 徵 收 之 稅 款 依 其 係 分 配 與 中 央 政 府 抑 或 地 方 政 府 , 可 區 別 為「 國 稅 」與「 地 方 稅 」。此 一 分 類 乃 以 稅 捐 行 政 權 力 之 劃 分 為 其 前 提1 0, 而 遺 產 贈 與 稅 在 我 國 法 制 上 , 被 劃 為 國 稅 。 財 政 收 支 劃 分 法 第 8 條 第 2 款 規 定:「 下 列 各 稅 為 國 稅:二、遺 產 及 贈 與 稅。」 即 明 此 旨。在 比 較 法 制 上,美 國 法 制 係 將 遺 產 稅 列 為 聯 邦 稅,英、德 、 日 、 法 各 國 法 制 多 亦 將 遺 產 稅 列 為 中 央 或 聯 邦 稅 目1 1。 又 我 國 之 遺 產 贈 與 稅 雖 被 定 性 為 國 稅 , 惟 依 財 政 收 支 劃 分 法 第 4 條 所 定 之 收 支 分 配 表 ,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在 直 轄 市 占 徵 起 收 入 百 分 之 五 十 ; 在 縣 (市 ) 占 徵 起 收 入 百 分 之 二 十 。 故 亦 與 地 方 財 源 有 一 定 之 關 連 性 。 ( 四 ) 遺 產 稅 及 贈 與 稅 具 有 補 充 關 係 在 租 稅 法 律 制 度 上 , 遺 產 稅 與 其 他 稅 目 在 制 度 設 計 中 較 為 特 殊 者 , 乃 在 於 其 與 贈 與 稅 間 , 具 有 一 定 程 度 之 補 充 關 係1 2。 亦 即 , 二 者 之 間 雖 為 不 同 之 稅 目 , 然 則 規 範 於 同 一 法 律 之 中 , 而 以 財 產 移 轉 之 主 體 為 基 準 , 生 前 之 財 產 移 轉 , 課 徵 贈 與 稅 , 死 後 移 轉 之 財 產 , 課 徵 遺 產 稅 。 是 故 在 邏 輯 上 , 已 完 成 贈 與 行 為 之 財 產 不 構 成 遺 產 之 一 部 固 不 發 生 遺 產 稅 問 題 ; 已 構 成 遺 產 之 財 產 移 轉 則 依 遺 產 稅 課 徵 , 亦 不 發 生 贈 與 稅 問 題 。 ( 五 )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 以 金 錢 給 付 為 原 則 , 實 物 抵 繳 為 例 外 租 稅 債 之 關 係 之 履 行 , 於 我 國 法 制 上 乃 以 金 錢 給 付 為 原 則 , 實 務 抵 繳 為 例 外 。 此 等 少 數 例 外 之 中 ,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即 佔 其 一 。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30 條 第 2 項 規 定 :「 遺 產 稅 或 贈 與 稅 應 納 稅 額 在 三 十 萬 元 以 上 , 納 稅 義 務 人 確 有 困 難 , 不 能 一 次 繳 納 現 金 時 , 得 於 前 項 規 定 納 稅 期 限 內 , 向 該 管 稽 徵 機 關 申 請 , 分 十 二 期 以 內 繳 納 ; 每 期 間 隔 以 不 超 過 二 個 月 為 限 , 並 准 以 課 徵 標 的 物 或 其 他 易 於 變 價 或 保 管 之 實 物 一 次 抵 繳 。 」 故 知 在 一 定 前 提 之 下 , 遺 產 贈 與 稅 得 以 實 物 繳 納 , 然 則 為 制 度 1 0 陳 清 秀 , 稅 法 總 論 , 頁 101。 1 1 水 野 勝,租 稅 法,頁 60 以 下。關 於 德 國 法 制 中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之 劃 分,參 見 Moench,

Erbschaft-und Schenkungsteuer, Ko mmentar, § 34 Tz.1ff. 法 國 法 上 關 於 遺 產 稅 之 劃

分 , 參 見 J.Grosclaude/P.Marchessou,Droit Fiscal Général,Dalloz,pp.39.

(10)

中 之 例 外 規 範 。 ( 六 ) 納 稅 義 務 人 , 負 有 申 報 協 力 之 義 務 遺 產 贈 與 稅 所 發 生 之 原 因 事 實 , 常 係 發 生 於 納 稅 義 務 人 所 較 亦 於 掌 握 之 領 域 , 就 此 等 事 項 倘 若 要 求 稅 捐 稽 徵 機 關 實 施 職 權 調 查 , 不 免 有 所 困 難 。 是 以 在 法 制 上 , 遺 產 贈 與 稅 法 特 課 以 納 稅 義 務 人 廣 泛 之 協 力 申 報 義 務。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23 條 首 先 明 定:「( 第 一 項 )被 繼 承 人 死 亡 遺 有 財 產 者 , 納 稅 義 務 人 應 於 被 繼 承 人 死 亡 之 日 起 六 個 月 內 , 向 戶 籍 所 在 地 主 管 稽 徵 機 關 依 本 法 規 定 辦 理 遺 產 稅 申 報 。 但 依 第 六 條 第 二 項 規 定 由 稽 徵 機 關 申 請 法 院 指 定 遺 產 管 理 人 者 , 自 法 院 指 定 遺 產 管 理 人 之 日 起 算。( 第 二 項 )被 繼 承 人 為 經 常 居 住 中 華 民 國 境 外 之 中 華 民 國 國 民 或 非 中 華 民 國 國 民 死 亡 時 , 在 中 華 民 國 境 內 遺 有 財 產 者 , 應 向 中 華 民 國 中 央 政 府 所 在 地 之 主 管 稽 徵 機 關 辦 理 遺 產 稅 申 報 。 」, 及 第 24 條 規 定 :「( 第 一 項 ) 除 第 二 十 條 所 規 定 之 贈 與 外 , 贈 與 人 在 一 年 內 贈 與 他 人 之 財 產 總 值 超 過 贈 與 稅 免 稅 額 時 , 應 於 超 過 免 稅 額 之 贈 與 行 為 發 生 後 三 十 日 內,向 主 管 稽 徵 機 關 依 本 法 規 定 辦 理 贈 與 稅 申 報。( 第 二 項 ) 贈 與 人 為 經 常 居 住 中 華 民 國 境 內 之 中 華 民 國 國 民 者 , 向 戶 籍 所 在 地 主 管 稽 徵 機 關 申 報 ; 其 為 經 常 居 住 中 華 民 國 境 外 之 中 華 民 國 國 民 或 非 中 華 民 國 國 民 , 就 其 在 中 華 民 國 境 內 之 財 產 為 贈 與 者 , 向 中 華 民 國 中 央 政 府 所 在 地 主 管 稽 徵 機 關 申 報。」,明 示 現 行 法 中 多 方 課 納 稅 義 務 人 以 申 報 及 闡 明 事 實 關 係 之 義 務1 3。 ( 七 ) 遺 產 贈 與 稅 , 與 民 法 關 係 密 切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在 法 律 上 之 特 徵 之 一 , 乃 在 於 其 與 民 法 具 有 密 切 之 關 係 1 4 。 蓋 以 一 方 面 言 之 , 遺 產 之 發 生 乃 以 民 法 意 義 之 下 死 亡 之 出 現 作 為 發 生 之 基 礎 , 而 贈 與 亦 為 民 法 債 篇 中 所 規 定 之 有 名 之 債1 5。 是 以 遺 產 贈 與 稅 之 課 徵 , 與 民 法 關 係 密 切 實 不 待 言 。 雖 在 推 理 上 , 稅 法 領 域 所 1 3 關 於 稅 法 上 申 報 協 力 義 務 之 一 般 性 討 論 , 參 見 黃 源 浩 , 營 業 稅 法 上 協 力 義 務 及 違 反 義 務 之 法 律 效 果 , 財 稅 研 究 三 十 五 卷 五 期 , 頁 一 三 五 以 下 。

1 4 Moench, Erbschaft-und Schenkungsteuer Kommentar, S.24.

1 5 關 於 民 法 上 贈 與 之 規 定 , 參 見 謝 銘 洋 ,〈 不 動 產 贈 與 契 約 之 成 立 與 生 效 〉, 收 於

(11)

稱 之「 遺 產 」「 贈 與 」與 民 法 概 念 是 否 相 一 致 並 非 無 討 論 之 空 間1 6, 惟 其 與 民 法 關 係 密 切 實 無 疑 義 。 1 6 關 於 民 法 上 之 法 律 概 念 在 稅 法 上 是 否 作 一 致 使 用 之 問 題,在 德 國 法 制 上 尤 其 爭 議 已 久 。 在 早 期 德 國 法 院 之 裁 判 中 , 均 直 接 使 用 民 法 上 之 概 念 作 為 稅 法 上 之 借 用 概 念, 並 以 此 認 定 公 法 上 之 法 律 關 係。 惟 1919 年 德 國 帝 國 租 稅 通 則 完 成 立 法,其 中 第 4 條 規 定 租 稅 課 徵 應 衡 酌 經 濟 上 意 義( 經 濟 觀 察 法 ),方 將 稅 法 概 念 自 民 法 之 支 配 影 響 中 解 放 出 來 。 見 木 村 弘 之 亮 , 租 稅 法 總 則 , 頁 159 以 下 關 於 借 用 概 念 之 討 論 。 至 於 民 法 與 稅 法 之 分 合 史 , 參 見 葛 克 昌 , 租 稅 規 避 與 法 學 方 法 , 稅 法 基 本 問 題 , 頁 14 以 下 。

(12)

第 二 節 遺 產 贈 與 稅 之 合 憲 性 基 礎

( 一 ) 概 說 ( 二 ) 遺 產 贈 與 稅 在 憲 法 秩 序 中 之 依 據 ( 三 ) 遺 產 贈 與 稅 之 社 會 政 策 目 的 ( 一 ) 概 說 遺 產 贈 與 稅 做 為 租 稅 制 度 之 一 環 , 所 著 重 者 並 非 單 純 在 於 遺 產 贈 與 之 法 律 關 係 所 得 支 應 國 庫 之 費 用 , 亦 因 其 具 有 社 會 政 策 目 的 , 與 累 進 稅 制 及 社 會 政 策 目 的 之 租 稅 優 惠 , 共 同 構 成 福 利 國 家 租 稅 政 策 之 主 要 工 具1 7。 是 以 再 討 論 遺 產 贈 與 稅 在 憲 法 秩 序 中 之 地 位 時 , 無 可 避 免 者 , 應 先 探 討 其 合 憲 性 基 礎 。 所 提 出 之 問 題 亦 屬 直 接 : 國 家 為 何 得 課 徵 遺 產 贈 與 稅 ? 尤 其 在 現 代 國 家 日 常 之 收 支 用 度 體 系 中 , 所 得 稅 與 營 業 稅 等 稅 目 已 足 以 因 應 此 等 統 治 活 動 之 開 支 , 則 課 徵 遺 產 贈 與 稅 , 具 有 何 等 憲 政 秩 序 中 不 可 或 缺 之 特 性 ? 實 不 得 不 為 深 入 追 究 。 況 如 前 述 ,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於 主 要 法 治 國 家 中 均 非 主 要 之 財 政 收 入 稅 目 , 於 財 政 支 出 之 貢 獻 程 度 既 低 , 則 更 有 探 知 其 存 續 於 憲 政 秩 序 中 之 必 要 。 ( 二 ) 遺 產 贈 與 稅 在 憲 法 秩 序 中 之 依 據 遺 產 贈 與 稅 之 課 徵 與 其 他 租 稅 相 同 , 亦 受 憲 法 秩 序 之 規 制 。 除 憲 法 第 19 條 要 求 以 法 律 保 留 作 為 國 家 行 使 課 稅 權 力 之 一 般 性 基 礎 之 外1 8, 根 據 憲 法 第 23 條 之 反 面 推 論,人 民 之 自 由 權 利 為「 增 進 公 共 利 益 所 必 要 者 」得「 以 法 律 限 制 之 」,納 稅 係 為 滿 足 國 家 財 政 需 求,以 推 展 國 家 任 務 , 係 為 增 進 公 共 利 益 。 而 課 以 納 稅 義 務 , 人 民 犧 牲 了 金 錢 給 付 , 得 1 7 葛 克 昌 , 遺 產 稅 規 劃 與 法 治 國 理 念 , 頁 228。 1 8 此 即 所 謂 租 稅 法 律 主 義 , 乃 以 憲 法 第 十 九 條 「 人 民 有 依 法 律 納 稅 之 義 務 」 作 為 其 規 範 基 礎 。 參 見 林 鳳 珠 , 稅 捐 法 定 主 義 在 現 行 稅 法 之 實 踐 ,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法 律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 民 國 七 十 四 年 , 頁 二 六 以 下 。

(13)

以 免 除 其 他 作 為 義 務( 如 服 勞 役 ),保 全 了 經 濟 行 為 自 由,符 合 比 例 原 則,自 屬 公 共 利 益 所 必 要1 9。人 民 雖 為 公 共 利 益 依 法 律 負 納 稅 義 務( 憲 法 第 19 條 ), 但 租 稅 種 類 繁 多 , 立 法 者 所 選 擇 之 課 稅 客 體 , 是 否 即 為 增 進 公 共 利 益 所 必 要 , 仍 有 探 究 審 查 之 空 間 , 尚 非 單 純 以 有 法 律 之 依 據 , 作 為 判 斷 合 憲 性 之 標 準 。 是 故 ,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是 否 具 備 合 憲 性 之 基 礎 , 有 無 課 徵 之 必 要 , 此 一 稅 目 對 私 經 濟 及 私 有 財 產 之 保 障 是 否 充 分 , 應 進 一 步 檢 討 之 。 此 涉 及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之 課 稅 基 礎 (Steuergrundlage),乃 稅 賦 之 依 據 問 題,必 須 對 法 律 解 釋 及 立 法 意 旨 加 以 檢 討 , 而 作 為 基 本 權 之 財 產 權 利 保 護 及 其 界 限 , 亦 為 此 等 法 益 經 由 理 性 衡 量 後 所 得 之 結 果 。 (1) 給 付 國 家 近 鄰 說 此 說 認 為 遺 產 贈 與 稅 之 所 以 得 以 課 徵 , 乃 在 於 法 律 關 係 中 國 家 對 私 人 生 活 之 貼 近 。 蓋 在 社 會 給 付 國 家 中 , 國 家 對 人 民 負 有 保 護 照 顧 義 務 (Daseinsvorsorgen), 較 之 繼 承 人 , 尤 其 是 與 被 繼 承 者 關 係 疏 遠 之 繼 承 人 , 對 死 者 而 言 更 為 接 近 。 故 繼 承 法 上 法 定 繼 承 限 於 一 定 親 屬 範 圍 之 內 , 且 對 遺 產 稅 課 以 一 定 之 累 進 稅 。 但 我 國 憲 法 既 承 認 並 保 障 私 有 財 產 制 , 將 財 產 權 明 列 為 人 民 基 本 權 之 一 ( 參 見 憲 法 第 15 條 ), 是 以 繼 承 乃 純 然 私 領 域 之 產 物 , 而 遺 產 稅 乃 基 於 公 共 利 益 , 為 公 法 上 金 錢 給 付 。 是 故 不 宜 將 公 法 上 遺 產 稅 之 依 據 , 歸 之 於 國 家 繼 承 權 , 而 使 憲 法 所 承 認 及 保 障 之 私 人 領 域 遭 受 侵 入 。 (2) 國 家 居 於 準 親 屬 地 位 說 遺 產 稅 之 依 據 , 亦 有 基 於 大 家 族 之 解 體 觀 念 而 來 。 按 古 代 之 繼 承 , 無 論 我 國 舊 律 或 者 歐 洲 日 耳 曼 法 , 家 產 為 家 屬 團 體 公 同 共 有 , 族 產 家 產 之 繼 承 , 不 過 為 財 產 管 理 人 地 位 之 更 替 , 只 要 繼 承 時 , 家 產 仍 能 維 持 家 屬 團 體 之 功 能 者 , 即 應 免 於 課 稅 , 其 用 以 供 應 家 屬 之 撫 養 需 要 。 現 行 法 個 人 死 亡 時,財 產 應 傳 於 一 定 親 屬( 法 定 繼 承 主 義 ),雖 承 認 遺 囑 自 由 但 仍 遺 留 部 分 財 產 於 法 定 繼 承 人 ( 特 留 分 ), 均 為 此 種 原 則 之 遺 跡 。 迨 自 今 日 由 個 人 繼 承 , 免 稅 理 由 已 不 存 在 。 而 國 家 須 扮 演 與 家 族

(14)

相 同 之 社 會 功 能 , 國 家 係 基 於 準 親 屬 之 地 位 , 遺 產 稅 即 為 國 家 代 替 家 族 家 產 覆 社 會 照 顧 扶 養 責 任 之 對 價 。 在 德 國 , 威 瑪 憲 法 第 154 條 第 2 項 明 文 規 定 國 家 有 權 參 與 繼 承 財 產 之 分 配 , 亦 為 此 種 國 家 繼 承 權 之 依 據 。 然 我 國 憲 法 雖 以 威 瑪 憲 法 為 藍 本 , 但 並 無 該 「 國 家 繼 承 權 」 之 規 定 , 基 於 繼 承 為 私 法 關 係 , 遺 產 稅 為 公 法 關 係 , 國 家 準 親 屬 地 位 說 在 我 國 法 上 並 無 根 據 可 言 。 (3) 社 會 政 策 工 具 說 國 家 成 為 社 會 正 義 之 促 成 者 , 在 今 日 已 成 為 眾 多 改 革 的 重 要 目 標 ; 往 往 也 因 嚴 峻 遺 產 稅 之 合 理 正 當 性 依 據 , 因 其 具 有 財 產 重 分 配 之 效 果 。 今 日 之 稅 法 大 體 可 分 為 兩 類 : 以 財 政 收 入 為 目 的 之 稅 法 , 以 及 以 誘 導 管 制 為 目 的 之 稅 法 。 後 者 又 可 概 分 為 經 濟 政 策 目 的 之 稅 法 及 社 會 政 策 目 的 之 稅 法 。 曾 憲 法 基 本 權 保 護 之 觀 點 , 以 財 政 收 入 為 目 的 之 租 稅 , 其 目 的 非 在 於 單 純 增 加 國 庫 收 入 , 而 在 於 國 家 之 財 政 支 出 應 如 何 公 平 地 負 擔 於 國 民 間 。 故 財 政 收 入 目 的 之 租 稅 產 生 者 為 負 擔 之 效 果 (Belastungswirkung), 此 種 效 果 在 憲 法 上 被 容 許 之 界 限 為 平 等 原 則 ( 憲 法 第 7 條 ),適 用 於 租 稅 負 擔 之 結 果,即 量 能 課 稅 原 則(Prinzip der Besteuerung nach Leistungsfähigkeit)之 承 認 及 適 用 。就 管 制 誘 導 為 目 的 之 租 稅 言 , 其 所 產 生 之 效 果 則 為 形 成 效 果 (Gestaltungswirkung), 此 種 效 果 在 憲 法 秩 序 中 之 衡 量 標 準 , 即 為 財 產 權 之 保 障 及 行 為 自 由 之 保 障 ( 憲 法 第 15 條 、 22 條 )。 我 國 之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係 以 死 者 之 遺 產 為 課 徵 對 象 , 不 以 繼 承 人 所 繼 承 者 為 對 象,為 遺 產 稅 而 非 繼 承 稅,繼 承 稅 本 質 上 為 利 得 稅( 取 得 稅 ), 遺 產 稅 性 質 上 為 財 產 稅 。 但 我 國 不 採 行 繼 承 稅 制 , 係 因 遺 囑 制 度 在 我 國 不 以 經 法 院 檢 證 程 序 為 必 要 , 為 避 免 繼 承 人 規 避 遺 產 稅 , 尤 其 規 避 累 進 級 距 而 分 散 遺 產 故 然 。 就 私 有 財 產 制 國 家 稅 制 言 , 因 財 產 權 受 憲 法 保 障 , 原 則 上 稅 源 求 諸 財 產 所 生 孳 息 , 不 及 於 財 產 ( 資 本 ) 本 身 。 少 數 例 外 如 地 價 稅 、 房 屋 稅 僅 課 以 輕 度 稅 率 , 事 實 上 是 只 就 「 應 有 收 益 ( 孳 息 )」 課 稅 , 仍 非 對 財 產 本 身 課 稅 。 我 國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所 採 累 進 稅 率 , 非 僅 對 遺 產 課 徵 , 而 累 進 稅 率 最

(15)

高 達 於 百 分 之 五 十 (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13 條 第 10 款 )2 0。 並 非 單 純 之「 應 有 收 益 稅 」,而 有 別 於 地 價 稅、房 屋 稅 當 然 具 有 社 會 改 革、緩 和 對 私 有 財 產 制 度 之 反 感 在 內 。 但 此 僅 為 租 稅 正 義 之 要 求 , 並 非 真 正 之 財 產 重 分 配 , 蓋 遺 產 稅 所 分 配 者 , 為 人 民 之 租 稅 負 擔 , 而 非 國 民 間 財 產 權 。 只 有 不 承 認 私 有 財 產 制 之 國 家 , 而 將 生 產 工 具 收 歸 國 有 者 , 始 有 完 整 之 權 能 進 行 全 面 性 之 財 產 權 分 配 。 由 於 憲 法 保 障 財 產 權 , 故 沒 收 式 之 遺 產 稅 仍 為 違 憲 。 因 此 , 遺 產 稅 雖 具 社 會 政 策 目 的 , 但 僅 能 算 作 次 要 目 的 。 而 其 主 要 之 目 的 仍 在 財 政 目 的 , 應 以 量 能 課 稅 之 標 準 予 以 考 量 。 遺 產 稅 之 合 憲 性 基 礎 , 仍 在 平 等 原 則 。 (4) 租 稅 負 擔 能 力 說 以 上 所 述 各 項 遺 產 稅 合 憲 性 依 據 理 論 , 均 有 缺 陷 , 而 與 現 行 憲 法 秩 序 不 能 完 全 相 容 。 由 於 遺 產 稅 起 源 甚 古 且 歷 久 不 衰 , 其 中 最 主 要 之 考 量 仍 在 於 負 擔 能 力 及 財 政 需 要 。 就 國 家 而 言 ,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係 經 常 性 租 稅,但 對 納 稅 義 務 人 而 言,只 有 在 留 有 遺 產( 繼 承 )或 贈 與 時 才 課 稅 , 而 屬 於 臨 時 性 之 租 稅 , 而 贈 與 稅 係 遺 產 稅 之 補 充 稅 , 遺 產 稅 在 一 代 間 才 產 生 一 次 , 基 於 偶 然 繼 承 時 取 得 大 量 財 產 並 無 相 當 對 價 , 其 租 稅 負 擔 能 力 較 大2 1。按 遺 產 為 生 前 之 積 蓄,國 家 如 要 就 其 課 稅,向 死 者( 遺 產 管 理 人 ) 或 繼 承 人 、 受 遺 贈 人 課 徵 , 較 之 向 死 者 生 前 每 年 增 加 其 所 得 稅 , 犧 牲 痛 苦 感 必 較 少 。 而 當 遺 產 交 給 繼 承 人 或 管 理 人 時 , 向 其 課 徵 亦 是 最 有 利 之 時 機 。 因 此 遺 產 稅 在 憲 法 秩 序 上 最 主 要 之 合 憲 性 基 礎 , 不 外 乎 國 家 之 財 政 需 求 結 合 納 稅 義 務 人 之 負 擔 能 力 , 其 憲 法 上 之 主 要 依 據 , 為 平 等 原 則 。 而 基 於 公 共 利 益 所 生 的 社 會 政 策 目 的 , 僅 為 2 0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13 條 規 定 :「 遺 產 稅 按 被 繼 承 人 死 亡 時 , 依 本 法 規 定 計 算 之 遺 產 總 額 , 減 除 第 十 七 條 規 定 之 各 項 扣 除 額 及 第 十 八 條 規 定 之 免 稅 額 後 之 課 稅 遺 產 淨 額 , 依 左 列 規 定 稅 率 課 徵 之 : 一 、 六 十 萬 元 以 下 者 , 課 徵 百 分 之 二 。 二 、 超 過 六 十 萬 元 至 一 百 五 十 萬 元 者 , 就 其 超 過 額 課 徵 百 分 之 四 。 三 、 超 過 一 百 五 十 萬 元 至 三 百 萬 元 者 , 就 其 超 過 額 課 徵 百 分 之 七 。 四 、 超 過 三 百 萬 元 至 四 百 五 十 萬 元 者 , 就 其 超 過 額 課 徵 百 分 之 十 一 。 五 、 超 過 四 百 五 十 萬 元 至 六 百 萬 元 者 , 就 其 超 過 額 課 徵 百 分 之 十 五 。 六 、 超 過 六 百 萬 元 至 一 千 萬 元 者 , 就 其 超 過 額 課 徵 百 分 之 二 十。七、超 過 一 千 萬 元 至 一 千 五 百 萬 元 者,就 其 超 過 額 課 徵 百 分 之 二 十 六。八 、 超 過 一 千 五 百 萬 元 至 四 千 萬 元 者 , 就 其 超 過 額 課 徵 百 分 之 三 十 三 。 九 、 超 過 四 千 萬 元 至 一 億 元 者 , 就 其 超 過 額 課 徵 百 分 之 四 十 一 。 一 ○ 、 超 過 一 億 元 者 , 就 其 超 過 額 課 徵 百 分 之 五 十 。 」。 2 1 準 確 言 之 , 取 得 繼 承 之 財 產 乃 不 勞 而 獲 , 具 有 強 大 之 負 擔 能 力 。 水 野 勝 , 租 稅 法 , 頁 265。

(16)

次 要 之 依 據 。 基 於 平 等 原 則 , 不 僅 對 遺 產 稅 本 身 , 同 時 也 要 將 遺 產 稅 與 所 得 稅 相 互 衡 量 比 較 。 我 國 雖 因 行 政 上 不 易 克 服 之 困 難 , 避 免 為 減 少 稅 負 分 割 遺 產 , 採 行 遺 產 稅 不 採 繼 承 稅 。 課 徵 方 式 雖 有 差 異 , 基 本 均 為 替 代 所 得 稅 , 遺 產 稅 在 繼 承 開 始 時 就 遺 產 課 稅 , 實 際 上 即 對 繼 承 人 就 遺 產 取 得 課 徵 。 就 此 種 意 義 而 言 , 遺 產 稅 已 不 再 是 傳 統 認 為 對 死 者 生 前 所 得 稅 之 補 充 稅 或 矯 正 稅2 2。遺 產 不 同 於 所 得,具 有 特 別 課 稅 要 件2 3,但 與 所 得 稅 具 有 同 樣 之 租 稅 負 擔 能 力 , 在 國 家 財 政 收 入 需 要 時 , 依 此 量 能 課 稅 原 則 , 立 法 者 具 有 裁 量 權 以 法 律 課 徵 遺 產 稅 及 其 補 充 稅 。 ( 5) 小 結 就 以 上 諸 端 加 以 觀 察 , 遺 產 贈 與 稅 在 憲 法 秩 序 中 之 合 憲 性 基 礎 , 其 來 源 有 二。其 一 乃 作 為 國 家 財 政 收 入 工 具 來 源 之 一,具 濃 厚 之 租 稅 屬 性, 以 量 能 課 稅 、 平 等 負 擔 作 為 審 查 之 標 準 。 惟 遺 產 贈 與 稅 亦 不 排 除 具 有 滿 足 國 庫 需 求 以 外 之 其 他 目 的 , 尤 其 為 社 會 政 策 之 目 的 , 亦 得 作 為 遺 產 贈 與 稅 之 附 帶 目 的 。 是 以 在 探 討 遺 產 贈 與 稅 之 合 憲 性 基 礎 之 際 , 亦 應 附 帶 論 及 遺 產 贈 與 稅 作 為 社 會 政 策 之 手 段 。 ( 三 ) 遺 產 贈 與 稅 之 社 會 政 策 目 的 於 憲 法 秩 序 中,「 財 產 權 利 之 保 障 」與「 透 過 財 產 權 利 之 限 制 拘 束 以 達 到 公 平 」 之 社 會 政 策 , 此 二 目 的 實 則 存 在 有 矛 盾 之 處 。 蓋 憲 法 第 十 五 條 固 明 文 規 定 :「 人 民 之 生 存 權 、 工 作 權 及 財 產 權 , 應 予 保 障 。 」, 然 則 於 經 濟 活 動 之 基 本 秩 序 尤 其 憲 法 基 本 國 策 章 中 , 復 明 白 顯 示 限 制 自 由 權 力 以 達 社 會 公 平 之 效 果。例 如 憲 法 第 一 四 二 條 首 先 明 訂:「 國 民 經 濟 應 以 民 生 主 義 為 基 本 原 則 , 實 施 平 均 地 權 , 節 制 資 本 , 以 謀 國 計 民 2 2 將 遺 產 稅 視 作 所 得 稅 之 補 充 稅 或 矯 正 稅 之 觀 點 , 在 日 本 法 制 上 亦 有 支 持 見 解 。 昭 和 46 年 8 月 日 本 稅 制 調 查 會 所 提 出 之「 長 期 稅 制 之 課 徵 手 段 的 討 論 及 其 審 議 內 容 經 過 之 說 明 」 即 指 出 , 繼 承 稅 之 課 徵 基 礎 係 在 個 人 死 亡 之 際 將 其 財 產 之 一 部 分 還 原 於 社 會 之 故 , 故 明 確 地 認 為 繼 承 稅 有 對 被 繼 承 人 生 前 應 稅 所 得 予 以 補 充 課 徵 的 任 務 。 見 水 野 勝 , 租 稅 法 , 頁 265。 23 此 係 指 所 得 稅 尤 其 綜 合 所 得 稅 中 基 於 個 人 生 活 保 障 所 設 計 之「 免 稅 額 」及「 扣 除 額 」 等 類 型 化 制 度 。 見 黃 源 浩 , 稅 法 上 的 類 型 化 方 法 ,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法 律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民 國 88 年 , 頁 7 以 下 。

(17)

生 之 均 足。」,明 示 對 私 人 經 濟 自 由 權 利 一 定 程 度 之 拘 束 及 採 行 國 家 干 預 之 基 本 態 度2 4。 二 者 之 間 如 何 調 和 ? 乃 以 社 會 通 念 之 忍 受 程 度 作 為 基 礎 , 於 自 由 權 利 之 侵 害 違 反 社 會 通 念 所 可 忍 受 之 範 圍 而 構 成 特 別 犧 牲 時 , 課 與 國 家 補 償 之 義 務 。 司 法 院 大 法 官 釋 字 第 五 一 六 號 解 釋 理 由 謂:「 憲 法 第 十 五 條 規 定,人 民 之 財 產 權 應 予 保 障。此 一 規 定 旨 在 確 保 個 人 依 財 產 之 存 續 狀 態 , 行 使 其 自 由 使 用 、 收 益 及 處 分 之 權 能 , 並 免 於 遭 受 公 權 力 或 第 三 人 之 侵 害 。 國 家 因 公 用 或 因 其 他 公 益 目 的 之 必 要 , 雖 得 依 法 徵 收 人 民 之 財 產 , 但 應 給 予 合 理 之 補 償 。 此 項 補 償 乃 係 因 財 產 徵 收 , 對 被 徵 收 財 產 之 所 有 人 而 言 , 係 為 公 共 利 益 所 受 之 特 別 犧 牲 , 國 家 自 應 予 以 補 償 , 以 填 補 其 財 產 權 被 剝 奪 或 其 權 能 受 限 制 之 損 失 。 」, 在 此 一 認 識 之 下 ,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因 屬 所 謂 「 機 會 稅 」, , 其 納 稅 義 務 人 具 有 較 大 之 負 擔 能 力 , ( 四 ) 小 結 我 國 憲 法 制 度 , 雖 以 私 有 權 利 保 障 、 財 產 權 利 尊 重 為 主 要 之 價 值 , 然 則 其 亦 具 有 相 當 之 社 會 法 治 國 家 色 彩2 5。 故 遺 產 贈 與 稅 之 國 庫 目 的 屬 性 雖 較 薄 弱 , 然 無 礙 於 其 於 社 會 政 策 領 域 發 生 實 際 效 果 , 是 故 , 其 在 憲 法 秩 序 中 之 功 能 自 亦 包 括 透 過 財 產 權 利 之 限 制 拘 束 以 達 到 公 平 , 實 無 疑 義 。 2 4 關 於 憲 法 所 揭 示 之 基 礎 經 濟 活 動 法 則,參 見 法 治 斌 /董 保 城,憲 法,頁 三 七 三 以 下 。 2 5 關 於 社 會 法 治 國 , 參 見 葛 克 昌 , 社 會 福 利 給 付 與 租 稅 正 義 , 國 家 學 與 國 家 法 , 頁 四 八 以 下 。

(18)

第參章 遺產及贈與稅實物抵繳之法律問題

壹 、 緒 論 : 問 題 之 提 出 貳 、 實 物 抵 繳 之 法 制 規 範 ( 一 )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三 十 條 第 二 項 之 立 法 沿 革 ( 二 ) 請 求 許 可 實 物 抵 繳 之 法 定 要 件 ( 三 ) 實 務 抵 繳 之 法 律 屬 性 參 、 實 物 抵 繳 制 度 之 憲 法 問 題 ( 一 ) 概 說 ( 二 ) 租 稅 國 家 與 租 稅 之 債 清 償 方 式 自 由 ( 三 ) 實 物 抵 繳 與 租 稅 法 律 主 義 : 釋 字 第 三 四 三 號 ( 四 ) 小 結 肆 、 實 物 抵 繳 之 行 政 救 濟 伍 、 結 論 本 章 附 錄 : 大 法 官 釋 字 第 三 四 三 號 解 釋

壹 、 緒 論 : 問 題 之 提 出

租 稅 之 債 , 乃 公 法 上 金 錢 給 付 之 債 之 關 係 , 原 則 上 以 貨 幣 債 權 作 為 清 償 手 段2 6。 遺 產 贈 與 稅 作 為 內 地 稅 目 之 典 型 , 亦 以 貨 幣 之 債 為 主 要 之 清 償 方 式 。 然 於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中 , 民 國 八 十 四 年 一 月 十 三 日 修 正 公 布 之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 新 增 第 三 十 條 第 二 項 之 條 文 :「 遺 產 稅 或 贈 與 稅 應 納 稅 額 在 三 十 萬 元 以 上 , 納 稅 義 務 人 確 有 困 難 , 不 能 一 次 繳 納 現 金 時 , 得 於 前 項 規 定 納 稅 期 限 內 , 向 該 管 稽 徵 機 關 申 請 , 分 十 二 期 以 內 繳 納 ; 每 期 間 隔 以 不 超 過 二 個 月 為 限 , 並 准 以 課 徵 標 的 物 或 其 他 易 於 變 價 或 保 管 之 實 物 一 次 抵 繳 。 」, 乃 在 一 定 要 件 之 下 容 許 遺 產 贈 與 2 6葛 克 昌 , 憲 法 之 國 體 : 租 稅 國 , 國 家 學 與 國 家 法 , 民 國 八 十 五 年 , 頁 一 四 六 以

下 。Birk, Steuerrecht, AT, S.33ff. 租 稅 之 稅 基 ( Steuergrundlagen) 亦 即 租 稅 權

(19)

稅 之 繳 納 , 例 外 以 實 物 為 之 。 然 此 一 制 度 自 立 法 施 行 以 來 結 餘 實 務 運 作 上 引 發 諸 多 爭 議 , 容 許 以 實 物 作 為 繳 納 手 段 之 結 果 , 使 國 有 財 產 局 接 管 及 處 理 之 抵 繳 實 物 大 幅 擴 張 , 截 至 民 國 九 十 年 十 二 月 三 十 一 日 止 , 累 積 尚 未 變 現 之 抵 繳 實 物 高 達 新 台 幣 七 百 八 十 九 億 元 之 譜2 7, 甚 且 於 某 種 程 度 上 , 構 成 納 稅 義 務 人 避 稅 或 節 稅 之 管 道 , 影 響 國 庫 收 入 甚 或 課 稅 公 平2 8。然 於 另 一 層 面 言 之,憲 法 保 障 納 稅 義 務 人 之 財 產 權 , 不 僅 及 於 財 產 之 存 續 , 更 及 於 特 定 財 產 之 使 用 收 益 處 分2 9。 如 是 , 則 納 稅 義 務 人 使 用 收 益 處 分 之 權 能 如 何 與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所 具 備 之 社 會 正 義 、 調 節 代 際 正 義 之 功 能 相 合 致 , 首 先 即 有 思 考 之 空 間 。 其 次 , 實 物 抵 繳 之 法 律 爭 議 , 除 發 生 於 抵 繳 之 實 物 計 價 之 標 準 外 , 多 以 大 法 官 釋 字 第 三 四 三 號 解 釋 作 成 以 後 , 遺 產 及 贈 與 法 第 三 十 條 第 二 項 條 之 適 用 是 否 以 現 金 繳 納 確 有 困 難 , 方 以 實 物 抵 繳 作 為 補 充 性 之 清 償 手 段 ?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民 國 九 十 二 年 判 字 第 一 八 一 六 號 判 決 採 行 肯 定 見 解:「 查 遺 產 稅 或 贈 與 稅 應 納 稅 額 在 三 十 萬 元 以 上 , 納 稅 義 務 人 確 有 困 難 , 不 能 一 次 繳 納 現 金 時 , 得 於 前 項 規 定 納 稅 期 限 內 , 向 該 管 稽 徵 機 關 申 請 , 分 十 二 期 以 內 繳 納 , 並 准 以 課 徵 標 的 物 一 次 抵 繳 。 固 為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三 十 條 第 二 項 所 明 定 。 惟 遺 產 稅 或 贈 與 稅 本 應 以 現 金 繳 納 , 必 須 現 金 繳 納 確 有 困 難 , 始 得 以 實 物 抵 繳 , 此 參 諸 司 法 院 大 法 官 會 議 釋 字 第 三 四 三 號 解 釋 甚 明。」、同 院 九 十 二 年 度 判 字 第 五 八 二 號 判 決 謂:「 遺 2 7 趙 揚 清 、 鍾 鳳 娥 , 以 公 共 設 施 保 留 地 及 未 上 市 ( 櫃 ) 股 票 抵 繳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問 題 之 研 究 , 財 稅 研 究 第 三 十 五 卷 第 六 期 , 頁 五 十 六 。 謝 釗 益 ,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實 物 抵 繳 之 研 究 , 財 稅 研 究 二 十 九 卷 二 期 , 頁 四 十 二 以 下 。 2 8 參 見 邱 正 弘 , 遺 產 贈 與 稅 法 之 租 稅 環 境 與 節 稅 規 劃 --遺 贈 面 面 觀 , 實 用 稅 務 , 第 二 六 九 期 , 頁 三 十 七 以 下 。 李 常 先 , 論 未 上 市(櫃 )股 票 關 於 遺 產 贈 與 稅 課 徵 之 探 討 , 實 用 稅 務 , 第 二 九 一 期 , 頁 六 十 二 以 下 。 2 9 大 法 官 釋 字 第 四 0 0 號 解 釋 謂 :「 憲 法 第 十 五 條 關 於 人 民 財 產 權 應 予 保 障 之 規 定 , 旨 在 確 保 個 人 依 財 產 之 存 續 狀 態 行 使 其 自 由 使 用 、 收 益 及 處 分 之 權 能 , 並 免 於 遭 受 公 權 力 或 第 三 人 之 侵 害 , 俾 能 實 現 個 人 自 由 、 發 展 人 格 及 維 護 尊 嚴 。 如 因 公 用 或 其 他 公 益 目 的 之 必 要 , 國 家 機 關 雖 得 依 法 徵 收 人 民 之 財 產 , 但 應 給 予 相 當 之 補 償 , 方 符 憲 法 保 障 財 產 權 之 意 旨 。 既 成 道 路 符 合 一 定 要 件 而 成 立 公 用 地 役 關 係 者 , 其 所 有 權 人 對 土 地 既 已 無 從 自 由 使 用 收 益 , 形 成 因 公 益 而 特 別 犧 牲 其 財 產 上 之 利 益 , 國 家 自 應 依 法 律 之 規 定 辦 理 徵 收 給 予 補 償 , 各 級 政 府 如 因 經 費 困 難 , 不 能 對 上 述 道 路 全 面 徵 收 補 償 , 有 關 機 關 亦 應 訂 定 期 限 籌 措 財 源 逐 年 辦 理 或 以 他 法 補 償 。 若 在 某 一 道 路 範 圍 內 之 私 有 土 地 均 辦 理 徵 收 , 僅 因 既 成 道 路 有 公 用 地 役 關 係 而 以 命 令 規 定 繼 續 使 用 , 毋 庸 同 時 徵 收 補 償 , 顯 與 平 等 原 則 相 違 。 至 於 因 地 理 環 境 或 人 文 狀 況 改 變 , 既 成 道 路 喪 失 其 原 有 功 能 者 , 則 應 隨 時 檢 討 並 予 廢 止 。 行 政 院 中 華 民 國 六 十 七 年 七 月 十 四 日 台 六 十 七 內 字 第 六 三 0 一 號 函 及 同 院 六 十 九 年 二 月 二 十 三 日 台 六 十 九 內 字 第 二 0 七 二 號 函 與 前 述 意 旨 不 符 部 分 , 應 不 再 援 用 。 」, 乃 在 於 確 定 財 產 權 保 障 非 僅 及 於 靜 態 之 存 續 , 亦 包 括 動 態 之「 自 由 使 用 、 收 益 及 處 分 之 權 能 」。

(20)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三 十 條 第 二 項 規 定 , 明 示 遺 產 稅 本 應 以 現 金 繳 納 , 必 須 現 金 繳 納 確 有 困 難 時 , 始 得 以 實 物 抵 繳 。 是 以 申 請 以 實 物 抵 繳 , 是 否 符 合 上 開 要 件 及 其 實 物 是 否 適 於 抵 繳 , 自 應 由 稅 捐 稽 徵 機 關 予 以 調 查 核 定 , 非 謂 納 稅 義 務 人 不 論 在 何 種 情 形 下 , 均 得 指 定 任 何 實 物 以 供 抵 繳。」,均 採 肯 定 見 解。然 則 此 一 肯 定 見 解 之 推 論 基 礎 安 在 ? 是 否 過 度 限 制 拘 束 人 民 財 產 使 用 收 益 處 分 之 權 能 而 有 逾 越 比 例 原 則 之 情 事 ? 尤 其 就 法 律 救 濟 之 角 度 觀 察 , 人 民 申 請 依 前 述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三 十 條 二 項 為 實 物 抵 繳 , 機 關 就 此 所 為 之 准 駁 決 定 , 其 法 律 屬 性 為 何3 0? 倘 若 遭 機 關 拒 絕 , 得 否 進 行 行 政 救 濟 ? 其 行 政 救 濟 之 訴 訟 標 的 為 何 ? 凡 此 種 種 , 均 非 明 確 易 解 之 問 題 , 有 待 於 深 入 探 討 , 而 為 本 文 問 題 意 識 之 所 在 焉 。

貳 、 實 物 抵 繳 之 法 制 規 範

( 一 )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三 十 條 第 二 項 之 立 法 沿 革 我 國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 制 訂 於 民 國 六 十 二 年 。 然 初 始 就 遺 產 贈 與 稅 債 之 關 係 之 履 行 並 未 明 確 規 定 其 手 段 , 而 與 其 餘 公 法 之 債 相 同 , 乃 以 法 定 貨 幣 作 為 公 法 上 金 錢 之 債 之 清 償 手 段 。 然 於 實 務 運 作 上 , 遺 產 贈 與 稅 之 納 稅 義 務 人 受 贈 或 繼 承 大 筆 土 地 或 價 值 高 昂 之 標 的 物 , 依 法 須 先 完 納 遺 產 贈 與 稅 方 得 取 得 該 等 標 的 物 之 私 法 上 處 分 權 能3 1, 即 不 免 發 生 現 金 不 足 清 償 困 難 之 情 事 , 導 致 具 有 給 付 能 力 之 納 稅 義 務 人 因 而 無 法 履 行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之 法 定 債 務 。 3 0 關 於 法 律 行 為 性 質 之 爭 執 , 參 見 趙 揚 清 、 鍾 鳳 娥 , 以 公 共 設 施 保 留 地 及 未 上 市 ( 櫃 ) 股 票 抵 繳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問 題 之 研 究 , 財 稅 研 究 第 三 十 五 卷 第 六 期 , 頁 五 十 八 。 3 1 此 主 要 見 諸 於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八 條 第 一 項 之 規 定 :「 遺 產 稅 未 繳 清 前 , 不 得 分 割 遺 產、交 付 遺 贈 或 辦 理 移 轉 登 記。贈 與 稅 未 繳 清 前,不 得 辦 理 贈 與 移 轉 登 記 。 但 依 第 四 十 一 條 規 定 , 於 事 前 申 請 該 管 稽 徵 機 關 核 准 發 給 同 意 移 轉 證 明 書 , 或 經 稽 徵 機 關 核 發 免 稅 證 明 書 、 不 計 入 遺 產 總 額 證 明 書 或 不 計 入 贈 與 總 額 證 明 書 者 , 不 在 此 限 。 」。 此 外 , 大 法 官 釋 字 第 三 四 三 號 解 釋 由 楊 建 華 、 劉 鐵 錚 二 位 大 法 官 聯 袂 提 出 之 不 同 意 見 書 第 一 段 前 段 亦 謂:「 按 遺 產 稅 係 因 被 繼 承 人 遺 有 財 產,繼 承 人 因 取 得 該 項 遺 產 而 獲 得 利 益 , 乃 對 於 繼 承 人 所 獲 得 之 遺 產 利 益 課 徵 稅 捐 。 惟 繼 承 人 本 身 原 有 之 資 力 , 恆 因 人 而 異 , 有 得 以 本 身 原 有 之 資 力 繳 納 遺 產 稅 者 , 亦 有 本 身 原 有 資 力 不 足 , 必 須 處 分 其 所 繼 承 之 遺 產 , 始 得 繳 納 遺 產 稅 者 ,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三 十 條 第 二 項 乃 係 體 恤 納 稅 義 務 人 原 有 之 資 力 不 足 所 作 之 規 定 」,故 知 該 項 之 立 法 功 能 , 主 要 在 於 清 償 之 便 , 與 納 稅 義 務 人 原 有 之 資 力 ( 給 付 能 力 ) 無 涉 。

(21)

( 二 ) 請 求 許 可 實 物 抵 繳 之 法 定 要 件 (1)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應 納 稅 額 逾 新 台 幣 三 十 萬 元 遺 產 贈 與 稅 之 納 稅 義 務 人 申 請 以 實 物 抵 繳 遺 產 贈 與 稅 , 其 法 定 要 件 之 一 乃 在 於 有 數 額 之 限 制 , 需 逾 新 台 幣 三 十 萬 元 方 有 申 請 之 權 利 。 所 謂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應 納 稅 額 逾 新 台 幣 三 十 萬 元3 2, 除 本 稅 於 三 十 萬 元 許 其 抵 繳 以 外 , 倘 若 本 稅 未 逾 新 台 幣 三 十 萬 元 , 而 加 計 罰 鍰 之 結 果 逾 三 十 萬 元 時 , 是 否 亦 許 納 稅 義 務 人 申 請 抵 繳 ? 稅 捐 稽 徵 實 務 上 採 行 肯 定 見 解 。 財 政 部 67.6.29.台 財 稅 第 三 四 一 八 二 號 函 即 指 出 :「 納 稅 義 務 人 王 XX 應 納 遺 產 稅 額 及 罰 鍰 合 計 已 逾 新 台 幣 三 十 萬 元 , 依 照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三 十 條 第 二 項 規 定 應 准 予 合 併,一 次 以 土 地 抵 繳。」。或 如 財 政 部 六 十 八 年 度 台 財 稅 字 第 三 九 三 0 二 號 函 謂:「 產 稅 額 及 罰 鍰 已 逾 新 台 幣 三 十 萬 元 , 納 稅 人 因 經 濟 情 況 欠 佳 , 無 力 一 次 繳 納 時 , 准 依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三 十 條 第 二 項 規 定,申 請 分 期 繳 納。」,雖 謂 准 許 分 期 繳 納, 然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三 十 條 第 二 項 就 「 分 期 繳 納 」 與 「 實 物 抵 繳 」 係 規 範 相 同 之 構 成 要 件 , 亦 足 以 推 導 出 准 許 實 物 抵 繳 之 結 論 。 除 罰 鍰 得 以 列 入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三 十 條 二 項 所 定 申 請 實 物 抵 繳 之 額 度 外 , 法 定 遲 延 利 息 中 , 依 稅 捐 稽 徵 法 第 四 十 八 條 之 一 第 二 項 所 定 之 逾 期 自 動 補 報 加 計 之 利 息 , 亦 得 列 入 計 算 之 範 圍3 3。 財 政 部 七 十 二 年 台 財 稅 字 第 三 四 二 六 七 號 函 謂 :「 遺 產 稅 應 納 稅 額 及 逾 期 自 動 補 報 加 計 之 利 息 合 計 已 逾 新 台 幣 三 十 萬 元 者 , 可 比 照 本 部 67 年 6 月 29 日 台 財 稅 第 34182 號 函 釋 規 定 辦 理 」,比 照 辦 理 之 結 果,使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三 十 條 之 計 算 亦 可 加 計 利 息 作 為 計 算 之 基 礎 。 然 發 生 問 題 者 , 乃 在 於 稅 捐 稽 徵 法 所 規 範 之 法 定 利 息 , 除 納 稅 義 務 人 自 動 報 繳 而 依 稅 捐 稽 3 2 許 以 實 物 抵 繳 之 稅 目 限 於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 是 故 倘 有 其 他 稅 目 未 繳 , 原 則 上 不 得 併 同 主 張 計 入 實 物 抵 繳 之 額 度 。 然 在 稅 捐 稽 徵 實 務 上 曾 容 有 例 外 , 財 政 部 七 十 一 年 台 財 稅 字 第 三 五 六 五 一 號 函 , 即 認 納 稅 義 務 人 倘 係 以 土 地 房 屋 作 為 抵 繳 標 的 , 得 以 該 土 地 房 屋 應 納 未 納 之 其 他 稅 款 併 同 本 稅 抵 繳 。 惟 此 一 函 釋 並 未 收 入 財 政 部 稅 制 委 員 會 所 編 九 十 年 度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令 彙 編 , 已 為 稅 捐 稽 徵 機 關 所 不 援 用 。 3 3 稅 捐 稽 徵 之 法 定 利 息 , 係 指 依 稅 捐 稽 徵 法 第 三 十 八 條 第 二 項 、 四 十 八 條 之 一 第 二 項 所 徵 收 之 利 息 , 乃 依 照 郵 政 儲 金 匯 業 局 之 一 年 期 定 期 存 款 利 率 計 算 , 與 民 法 第 二 百 0 三 條 之 利 息 不 同 。 此 等 債 權 債 務 關 係 , 乃 租 稅 關 係 之 附 隨 給 付 , 隨 租 稅 之 債 併 同 發 生 。

(22)

徵 法 第 四 十 八 條 之 一 第 二 項 所 計 算 之 利 息 外 , 尚 包 括 稅 捐 稽 徵 法 第 三 十 八 條 第 二 項 , 因 行 政 救 濟 程 序 終 結 而 加 計 利 息 之 情 形3 4。 則 此 一 情 形 之 法 定 利 息 , 能 否 計 入 申 請 實 物 抵 繳 之 額 度 ? 解 釋 上 容 有 疑 義 。 觀 諸 稅 捐 稽 徵 法 第 四 十 九 條 規 定 :「 滯 納 金、 利 息 、 滯 報 金、 怠 報 金 、 短 估 金 及 罰 鍰 等 , 除 本 法 另 有 規 定 者 外 , 準 用 本 法 有 關 稅 捐 之 規 定 。 但 第 六 條 關 於 稅 捐 優 先 及 第 三 十 八 條 , 關 於 加 計 利 息 之 規 定 , 對 於 罰 鍰 不 在 準 用 之 列。」,並 未 就 法 定 利 息 於 不 同 條 文 之 地 位 另 做 劃 分。基 於 體 系 性 解 釋 之 原 則 , 當 認 立 法 者 於 附 隨 給 付 之 效 果 準 用 租 稅 之 債 之 規 範 均 屬 相 同 , 就 利 息 所 為 者 為 一 視 同 仁 之 一 體 規 定 , 而 認 應 可 計 入 稅 捐 稽 徵 法 第 三 十 八 條 第 二 項 之 利 息 。 (2) 納 稅 義 務 人 確 有 困 難 , 不 能 一 次 繳 納 現 金 納 稅 義 務 人 為 應 稅 之 贈 與 行 為 或 繼 受 遺 產 , 因 而 發 生 遺 產 贈 與 稅 之 納 稅 義 務 , 其 贈 與 或 繼 承 之 標 的 態 樣 繁 多 , 非 屬 現 金 具 有 高 度 流 動 性 者 所 在 多 有 。 是 故 納 稅 義 務 人 因 發 生 稅 款 支 付 之 困 難 , 請 求 以 課 徵 標 的 物 或 其 他 實 物 抵 繳 。 然 則 何 謂 「 納 稅 義 務 人 確 有 困 難 , 不 能 一 次 繳 納 現 金 」 ? 此 與 民 法 所 稱 之 給 付 不 能 並 非 相 同 , 乃 係 單 純 之 支 付 工 具 周 轉 流 通 問 題 。 故 「 又 遺 產 中 現 金 及 存 款 不 足 支 應 應 納 遺 產 稅 額 , 乃 遺 產 之 狀 態 , 與 納 稅 義 務 人 之 資 力 無 必 然 關 聯 , 不 能 即 認 納 稅 義 務 人 確 有 困 難,不 能 一 次 繳 納 遺 產 稅 」,行 政 法 院 爰 於 八 十 七 年 度 判 字 第 一 八 四 二 號 判 決 中,否 准 納 稅 義 務 人 之 請 求3 5。納 稅 義 務 人 具 有 給 付 可 能 , 然 於 主 觀 上 不 願 以 現 金 為 給 付 , 如 銀 行 存 款 已 足 繳 納 遺 產 贈 與 稅 而 仍 請 求 實 物 抵 繳 者 , 亦 與 此 一 要 件 不 合 (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九 十 年 度 判 字 第 九 七 七 號 判 決 參 見 )。是 故,現 金 繳 納 仍 應 認 係 遺 產 贈 與 稅 納 稅 義 務 履 行 之 主 要 手 段,實 物 抵 繳 僅 具 補 充 性:「……,遺 產 稅 或 贈 與 稅 本 應 以 3 4 稅 捐 稽 徵 法 第 三 十 八 條 第 二 項 規 定 :「 經 依 復 查 、 訴 願 或 行 政 訴 訟 程 序 終 結 決 定 或 判 決 , 應 補 繳 稅 款 者 , 稅 捐 稽 徵 機 關 應 於 復 查 決 定 , 或 接 到 訴 願 決 定 書 , 或 行 政 法 院 判 決 書 正 本 後 十 日 內,填 發 補 繳 稅 款 繳 納 通 知 書,通 知 納 稅 義 務 人 繳 納 , 並 自 該 項 補 繳 稅 款 。 原 應 繳 納 期 間 屆 滿 之 次 日 起 , 至 填 發 補 繳 稅 款 繳 納 通 知 書 之 日 止 , 按 補 繳 稅 額 , 依 原 應 繳 納 稅 款 期 間 屆 滿 之 日 郵 政 儲 金 匯 業 局 之 一 年 期 定 期 存 款 利 率 , 按 日 加 計 利 息 , 一 併 徵 收 。 」。 3 5 本 件 案 例 事 實 , 略 為 納 稅 義 務 人 收 受 有 遺 產 稅 課 稅 處 分 , 已 依 限 清 償 完 畢 。 然 清 償 完 畢 之 後 方 知 悉 得 以 公 共 設 施 保 留 地 申 請 抵 繳 遺 產 稅 , 乃 以 「 不 諳 法 令 而 先 繳 納 遺 產 稅 , 要 不 因 而 失 去 抵 繳 權 利 」 為 由 , 申 請 機 關 准 其 抵 繳 而 發 還 已 納 之 遺 產 稅 。

(23)

現 金 繳 納 , 必 須 現 金 繳 納 確 有 困 難 , 始 得 以 實 物 抵 繳 , 此 參 諸 司 法 院 大 法 官 會 議 釋 字 第 三 四 三 號 解 釋 甚 明 。 上 揭 條 文 准 以 實 物 抵 繳 之 目 的 , 在 彌 補 現 金 繳 納 之 不 足 , 因 此 , 申 請 實 物 抵 繳 , 應 以 現 金 不 足 繳 稅 部 分 為 範 圍 , 被 繼 承 人 遺 留 之 財 產 , 如 包 含 現 金 、 銀 行 存 款 及 其 他 實 物,而 納 稅 義 務 人 又 無 法 提 出 其 他 事 證,證 明 其 確 無 法 以 該 等 現 金、 銀 行 存 款 繳 納 時,應 就 現 金 及 銀 行 存 款 不 足 繳 稅 部 分,准 以 實 物 抵 繳。」 ( 財 政 部 八 十 九 年 七 月 十 五 日 台 財 稅 第 0 八 九 0 四 五 四 八 四 四 號 函 )。 針 對 納 稅 義 務 人 是 否 就 遺 產 贈 與 稅 之 繳 納 確 有 困 難 , 不 能 一 次 繳 納 現 金 , 固 為 稅 捐 稽 徵 機 關 職 權 調 查 之 範 疇 , 是 以 大 法 官 釋 字 第 三 四 三 號 解 釋 因 之 謂:「 申 請 以 實 物 抵 繳,是 否 符 合 上 開 要 件 及 其 實 物 是 否 適 於 抵 繳,自 應 由 稅 捐 稽 徵 機 關 予 以 調 查 核 定。」,然 則 發 生 問 題 者,乃 在 於 「 確 有 困 難 , 不 能 一 次 繳 納 現 金 」 是 否 為 行 政 法 上 所 稱 之 「 不 確 定 法 律 概 念 」,而 容 許 法 院 就 其 享 有 審 查 之 空 間 ? 就 此,最 高 行 政 法 院 九 十 二 年 度 判 字 第 四 八 六 號 裁 判 顯 採 肯 定 見 解:「 所 謂『 一 次 繳 納 現 金 有 困 難 』,應 認 有 程 度 上 之 區 別。而 且 容 許 稅 捐 稽 徵 機 關 針 對 困 難 之 程 度 來 做 適 當 之 反 應 。 否 則 主 管 機 關 在 為 此 認 定 時 , 必 然 會 對 『 困 難 』 之 法 律 概 念 作 限 縮 之 解 釋 , 這 樣 的 結 果 並 不 符 合 眾 多 納 稅 義 務 人 的 長 期 利 益 。 從 另 外 一 個 角 度 言 之 , 若 納 稅 義 務 人 僅 是 少 部 分 之 現 金 籌 集 不 足 , 而 有 一 部 困 難 時 , 如 因 此 就 全 部 准 許 抵 繳 , 顯 然 有 違 公 平 原 則 。 因 此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三 十 條 第 二 項 構 成 要 件 之 正 確 解 釋 , 應 認 有 一 部 困 難 而 適 用 該 條 款 之 餘 地 。 既 然 因 一 次 繳 納 現 金 有 一 部 困 難 之 情 形 也 該 當 於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三 十 條 第 二 項 之 構 成 要 件 , 而 有 該 條 款 之 適 用 餘 地 。 此 屬 法 律 之 正 確 解 釋 問 題 , 不 涉 及 行 政 機 關 自 由 裁 量 之 概 念 。 」, 易 言 之 , 納 稅 義 務 人 是 否 確 有 困 難 , 不 能 一 次 繳 納 現 金 , 並 非 稅 捐 稽 徵 機 關 享 有 裁 量 之 範 疇 。 (3) 以 「 課 徵 標 的 物 」 或 「 其 他 易 於 變 價 或 保 管 」 之 實 物 納 稅 義 務 人 申 請 實 物 抵 繳 之 要 件 之 一 , 乃 在 於 抵 繳 之 實 物 限 於 「 課 徵 標 的 物 」3 6或 「 其 他 易 於 變 價 或 保 管 」 之 實 物 。 因 實 物 抵 繳 乃 補 充 之 36 舊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三 十 條 二 項 之 規 定 原 為 :「 遺 產 稅 或 贈 與 稅 應 納 稅 額 在 三 十 萬 元 以 上 , 納 稅 義 務 人 確 有 困 難 , 不 能 一 次 繳 納 現 金 時 , 得 於 前 項 規 定 納 稅 期 限 內 , 向 該 管 稽 徵 機 關 申 請 核 准 , 分 二 期 至 六 期 繳 納 , 每 期 間 隔 以 不 超 過 二 個 月

(24)

履 行 手 段 而 具 有 代 物 清 償 之 性 質3 7, 故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九 十 一 年 度 判 字 第 一 三 四 號 判 決 即 指 出 :「 以 實 物 抵 繳 之 目 的 , 原 在 可 期 待 其 變 為 現 金 , 使 其 結 果 與 以 現 金 繳 納 同 。 該 條 末 段 因 之 設 有 『 准 以 課 徵 標 的 物 其 他 易 於 變 價 或 保 管 之 實 物 一 次 抵 繳 』之 規 定,其 中 所 謂『 易 於 變 價 』, 雖 與 『 保 管 』 同 列 , 然 非 擇 一 即 可 , 而 排 除 稅 稽 徵 機 關 之 認 定 權 限 。 倘 其 實 物 雖 非 不 易 於 保 管 , 但 無 從 變 價 以 供 抵 繳 遺 產 稅 之 用 者 , 如 許 抵 繳,則 國 家 反 增 無 意 義 之 保 管 負 擔,即 與 該 條 前 段 規 定 意 旨 相 違。」。 實 物 抵 繳 倘 係 以 課 徵 標 的 物 為 之 , 無 前 述 「 易 於 變 價 或 保 管 」 要 件 之 適 用 固 無 疑 問,然 何 種 標 的 物 方 構 成「 其 他 易 於 變 價 或 保 管 」之 要 件 ? 實 務 上 嘗 有 諸 多 標 準 之 提 出 : 1.公 共 設 施 保 留 地 納 稅 義 務 人 為 贈 與 人 , 其 所 擁 有 非 贈 與 標 的 之 公 共 設 施 保 留 地 常 為 稅 捐 稽 徵 機 關 認 定 為 不 易 變 現 而 不 許 其 申 請 抵 繳 。 財 政 部 八 十 一 年 度 台 財 稅 字 第 八 一 一 六 八 五 五 四 二 號 函 謂:「 贈 與 稅 之 納 稅 義 務 人 為 贈 與 人 者 , 如 以 其 所 有 之 公 共 設 施 預 定 地 申 請 抵 繳 應 納 之 贈 與 稅 額 時 , 該 項 土 地 既 不 合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所 定 易 於 變 價 之 要 件 , 應 否 准 受 理 抵 繳。」。然 遺 產 稅 之 納 稅 義 務 人 繼 承 土 地 為 公 共 設 施 保 留 地 時,則 有 抵 繳 之 可 能( 財 政 部 七 十 六 年 度 台 財 稅 字 第 七 六 一 一 二 五 九 八 二 號 函 )。 故 知 非 屬 標 的 物 之 公 共 設 施 保 留 地 , 常 為 稅 捐 稽 徵 機 關 認 定 為 變 現 不 易 之 財 產 。 2.未 上 市 股 票 納 稅 義 務 人 申 請 以 上 市 上 櫃 股 票 作 為 抵 繳 實 物 , 因 有 公 開 之 市 場 價 格 為 限, 並 得 以 實 物 一 次 抵 繳 」, 並 不 包 括 以 課 徵 標 的 物 抵 繳 之 情 形 。惟 釋 字 第 三 四 三 號 解 釋 不 同 意 見 書 中 , 楊 建 華 及 劉 鐵 錚 大 法 官 認 其 將 可 能 造 成 繼 承 之 遺 產 全 部 , 均 為 不 易 變 價 之 財 產 而 不 許 抵 繳 , 如 納 稅 義 務 人 本 身 原 無 資 力 而 確 有 繳 納 之 困 難 , 則 將 無 從 解 決 。 旋 由 立 法 院 於 民 國 八 十 四 年 通 過 修 正 條 文 , 增 列 課 徵 標 的 物 之 抵 繳 規 定,並 刪 除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施 行 細 則 第 四 十 三 條 規 定:「 納 稅 義 務 人 依 本 法 第 三 十 條 第 二 項 規 定 申 請 抵 繳 稅 款 之 實 物 , 以 易 於 變 價 或 保 管 , 且 未 經 設 定 他 項 權 利 者 為 限 。 」 之 條 文 。 是 故 於 新 制 之 中 , 以 遺 產 贈 與 標 的 物 本 身 為 抵 繳 標 的 物 , 原 則 上 即 不 發 生 「 易 於 變 價 或 保 管 」 之 問 題 矣 。 3 7 代 物 清 償 乃 民 法 第 三 百 十 九 條 所 規 定 :「 債 權 人 受 領 他 種 給 付 以 代 原 定 之 給 付 者 , 其 債 之 關 係 消 滅 。 」, 所 清 償 者 仍 為 原 本 之 公 法 上 債 權 債 務 關 係 。 參 見 陳 敏 , 租 稅 債 務 關 係 之 變 更 , 政 大 法 學 評 論 第 三 十 期 , 頁 一 四 七 以 下 。

(25)

及 買 賣 機 制 , 故 具 備 高 度 之 流 通 性 而 易 於 變 現 固 無 疑 問 。 然 則 抵 繳 實 物 為 未 上 市 股 票 , 稅 捐 稽 徵 機 關 之 態 度 如 何 ? 首 先 , 倘 若 未 上 市 股 票 本 身 即 為 繼 承 標 的,稅 捐 稽 徵 機 關 傾 向 接 受 作 為 抵 繳 實 物:「 被 繼 承 人 侯 君 遺 產 中 之 已 擅 自 停 業 之 未 上 市 公 司 股 票 , 於 本 部 八 十 四 年 三 月 三 十 一 日 台 財 稅 第 八 四 一 六 一 四 三 六 四 號 函 發 布 前 , 既 經 貴 局 核 課 遺 產 稅 確 定,依 行 政 院 六 十 一 年 台 財 第 六 二 八 六 號 令:『……解 釋 令 發 布 前 已 確 定 之 行 政 處 分 所 持 見 解 縱 與 解 釋 令 不 符 , 除 經 上 級 行 政 機 關 對 該 特 定 處 分 明 白 糾 正 者 外,亦 不 受 解 釋 令 影 響 而 變 更……』,該 已 確 定 之 課 稅 處 分 並 不 因 本 部 上 開 函 之 發 布 而 受 影 響 , 故 納 稅 義 務 人 申 請 以 屬 課 徵 標 的 物 之 股 票 抵 繳 應 納 之 遺 產 稅 , 依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三 十 條 第 二 項 規 定 , 應 准 予 受 理 , 其 抵 繳 價 值 並 應 依 同 法 施 行 細 則 第 四 十 六 條 第 一 項 規 定 辦 理。」( 財 政 部 民 國 八 十 五 年 度 台 財 稅 字 第 八 五 0 四 四 三 二 一 一 號 函 )。然 倘 若 非 係 課 徵 標 的 物,即 令 與 課 徵 標 的 物 相 同 之 其 他 與 未 上 市 股 票 , 仍 為 稅 捐 稽 徵 機 關 解 為 不 易 變 現 而 不 許 其 抵 繳 ( 財 政 部 八 十 五 年 度 台 財 稅 字 第 八 五 0 0 一 0 九 九 四 號 函 )。 3.法 定 空 地 法 定 空 地 乃 建 築 法 上 之 制 度 , 乃 建 築 基 地 中 , 除 建 築 物 所 佔 地 面 外 所 留 設 不 許 為 建 築 之 土 地 。 此 種 土 地 , 或 作 為 建 築 間 隔 之 空 間 , 或 作 為 防 火 巷 道 , 均 受 有 不 許 覆 蓋 建 築 之 限 制3 8。 倘 若 遺 產 稅 之 標 的 為 此 種 法 定 空 地 , 納 稅 義 務 人 得 否 以 之 主 張 提 出 實 物 抵 繳 ? 財 政 部 八 十 六 年 度 台 財 稅 字 第 八 六 0 五 一 八 一 八 一 號 函 指 出 , 此 應 視 此 等 法 定 空 地 是 否 得 為 移 轉 分 割 而 定,非 可 一 概 而 論:「 納 稅 義 務 人 李 ○ ○ 君 申 請 以 遺 產 中 之 法 定 空 地 抵 繳 遺 產 稅 , 可 否 准 予 受 理 乙 案 , 請 依 說 明 二 辦 理 。 說 明:二、本 件 經 函 准 內 政 部 86 年 8 月 14 日 臺 86 內 營 字 第 8605943 號 函 復 意 見 略 以 「 按 建 築 法 第 十 一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 法 定 空 地 非 依 規 定 不 得 分 割 、 移 轉 , 並 不 得 重 複 使 用 。 上 開 條 文 所 稱 移 轉 應 包 括 買 賣 及 贈 與 ; 又 法 定 空 地 之 分 割 , 應 依 『 建 築 基 地 法 定 空 地 分 割 辦 法 』 之 規 定 辦 理 。 本 案 納 稅 義 務 人 申 請 以 遺 產 中 之 法 定 空 地 抵 繳 遺 產 稅 移 轉 作 為 國 有 乙 節,應 視 其 可 否 依 該 辦 法 規 定 辦 理 分 割 後 核 處 之 」。查 本 件 納 稅 義 務 人 提 供 抵 繳 之 土 地 , 既 屬 課 徵 標 的 , 依 遺 產 及 贈 與 稅 法 第 三 十 3 8 參 見 建 築 法 第 十 一 條 第 三 項 之 規 定 :「 前 項 法 定 空 地 之 留 設 , 應 包 括 建 築 物 與 其 前 後 左 右 之 道 路 或 其 他 建 築 物 間 距 離 , 其 寬 度 於 建 築 管 理 規 則 中 定 之 。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稅則號別變更標準:指生產貨品所使用的非原產材料 在締約一方或雙方領域內加工,因而使貨品之稅則號 別發生;換言之

(四)雇主申請僱用獎助前,未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及原住民

身心障礙者保護法、護理

三、投資 保障勞工 根據韓國法律規定,公會有權與資方談判各項福

若有侵犯智慧財產權,作者自負法律責任外,且追回獎勵並公布撤

遇有受贈財物、飲宴應酬及請託關說等,依規定應登

 為協助廠商因應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及自由貿易協定 之衝擊,提升產品出口競爭力,經濟部已協調財政 部針對進口關稅 4.3 %以上之產品,恢復外銷品出

一個是興趣與事業一致,一個是愛情與婚姻一致。興趣與事業一致,就能使你的潛力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