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小學實施班親會之個案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小學實施班親會之個案研究"

Copied!
16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國民小學實施班親會之個案研究. 指導教授:賴苑玲. 博士. 呂錘卿. 博士. 研 究 生:陳湘潔.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七 月.

(2) 謝 辭 寫了二年的論文終於完成了。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賴苑玲博士及呂錘卿博 士,在論文寫作中不辭辛勞的耐心指導,使我在論文寫作上獲益匪淺。也感謝口 試委員賴清標教授及林彩岫教授對論文內容的建議與指導,使得論文更加充實與 完善,在此致上由衷的謝意。 也要感謝同窗四個暑期的同學,在求學過程中大家互相鼓勵、互相關照,共 同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在寫論文其間,同組夥伴互相督促勉勵,彼此打氣加 油,使得有寫下去的動力,直到完成。 最後要感謝在論文寫作其間幫助我的學校同事及家長,包括被觀察與被訪 談的校長、主任及老師,幫助我翻譯英文文獻及協助寫作業的老師及翻譯英文摘 要的朋友,若是沒有大家的支持與幫忙,我的論文是無法完成的。當然還要感謝 自己的努力。. I.

(3) 摘 要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以家家國小為個案研究對象,旨在透過家家國小實 施班親會的現況,來探討實施班親會所遭遇的問題及解決方式,以及實施班親會 所造成的影響,並了解教師及家長對班親會的看法。本研究獲致的結論如下: 一、家家國小實施班親會的現況 班親會實施的內容具有多樣化的特性,包括晨間活動、教學支援、課程活動、 親子活動及協辦學校活動;其中家長較喜歡參與的活動是親子戶外活動。家長參 與班親會的情形為低年級參與率高於中高年級。 二、家家國小實施班親會的影響因素及改進的方法 (一)家家國小行政推動班親會的積極度及方式會根據政府政策、教師的想法及 家長的期望而有所調整。教師因學校的行事安排、學校的態度及學校是否 支持,會影響班親會的推動;家長參與的情況、家長參與的態度、家長參 與的觀念以及親師的互動關係,也會影響班親會的推動;教師的觀念、教 師的人格特質及時間的因素,同時也影響教師推動班親會的意願。影響家 長參與班親會的原因包括:和教師的互動以及教師的人格特質,時間的因 素、家長的個性、家長的觀念、家長的能力、家長的社經地位以及經濟的 因素。 (二)家家國小對於實施班親會改進的方法,在行政方面包括:提供相關的資料、 多宣導班親會的理念、給予教師及家長鼓勵。在教師方面包括:以開放的 心胸接受家長參與、充實相關的知能、增進溝通的技巧。在家長方面包括: 建立正確的參與觀念、增進溝通的技巧、積極參與班親會、增進能力。 三、家家國小實施班親會的影響 (一)對學校正面的影響包括:減少家長對教師的抱怨、家長支持學校、提供人 力資源。 (二)對教師正面的影響包括:豐富教學資源、提供溝通管道、有助於了解學生、 教學受到肯定。負面的影響包括:家長干擾教學、招致家長批評、活動過 多影響教學。 (三)對家長正面的影響包括:增進人際關係、促進親子關係、增加教養孩子的 能力、增進自我成長、更加了解孩子、較敢直接與教師溝通。負面的影響 包括:產生比較的心態、意見不合引發紛爭。 (四)對學生正面的影響包括:豐富了學習的經驗、行為表現更好、學業成績進 步、對班上有向心力。 四、教師及家長皆認為班親會應該扮演支援及協助教師的角色;且對於班親會大 都持正面的評價。 關鍵詞:班親會、家長參與. II.

(4) Abstract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ssues regarding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schools.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Jia-Jia Elementary School, it address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with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the solutions, as well as its impact and the opinions of teachers and parents regarding parental involvement.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I.. II.. Current Parental Involvement Situation in Jia-Jia Elementary School: Parental involvement exists in various forms, ranging from morning activity support, teaching assistance, to assistance in school events. Study found that parental involvement is highest in field trips, and parents with offspring in grades one and two tend to be more involved in school activitie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Solutions: 1. Government policy, opinions from teachers, and expectations from pa r e n t sc a na l li n f l ue nc et hes c h oola dmi ni s t r a t i o n’ ss t a ndonpa r e nt a l i nv ol v e me n t . Te a c h e r ’ sa t t i t uder e g a r d i ngpa r e n t a li nvol ve me nt depends on school events and the attitude from the administration. Ra p p or tbe t we e nt e a c he ra n dp a r e nt s ,t e a c he r ’ s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t i me ar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both teachers and parents. Personality, social status and income of can also influence parental involvement. 2. To improve the extent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offers more information, promotes the concept, and encourages both teachers and parents. As for teachers, they accept participations from the parents with an open heart, and improve their communication skills. As for parents, they establish proper attitude regarding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improve their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abilities.. III.. Impact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Jia-Jia Elementary School: 1. On School Administration: Positive impacts include less complaints against teachers from parents, more parental support, and more volunteers. 2. On Teachers: Positive impacts include more teaching resources, bette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with parents,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and approval. Negative impacts include interference from. III.

(5) parents in teaching, negative comments from parents,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uffers from too many activities. 3. On Parents: Positive impacts include bette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ter relationship with kids, better educational skills, personal improvement, and better communication with teachers. Negative impacts include competitiveness among parents, and arguments due to difference of opinions. 4. On Students: Positive impacts include better learning experience, improvement in behavior and grades, and more loyalty toward the class. IV.. Both teachers and parents believe that parental involvement shall take the role of support and assistance for the teachers. Both have positive opinions regarding parental involvement.. Key Words: Parents-Teachers Associati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V.

(6) 目次 謝辭……………………………………………………………………………………..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 . . III 目次……………………………………………………………………………………V 表次…………………………………………………………………………………VIII 圖次……………………………………………………………………………. 第一章. …IX.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6. 第三節. 研究問題………………………………………………………………...6. 第四節 名詞釋義………………………………………………………………...7 第五節. 第二章. 研究範圍與限制………………………………………………………...8.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家長參與與班親會…………………………………………………...11. 第二節. 班親會的實施………………………………………………………...19. 第三節. 班親會的相關研究…………………………………………………...4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53. 第二節. 研究步驟……………………………………………………………...54. 第三節. 研究對象的選取與介紹……………………………………………. . .55. 第四節. 研究者的背景與角色………………………………………………...58 V.

(7) 第五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59. 第六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63. 第七節. 研究倫理……………………………………………………………...65.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家家國小實施班親會的現況………………………………………...67. 第二節. 家家國小實施班親會的影響因素及改進的方法…………………...87. 第三節. 家家國小實施班親會的影響………………………………………. 1 0 5. 第四節. 家家國小教師及家長對班親會的看法…………………………….11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 2 5. 第二節. 建議………………………………………………………………….13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36 英文部分……………………………………………………………………….143. 附錄 附錄一 「國民小學實施班親會之個案研究」--教師訪談大綱…………...147 附錄二 「國民小學實施班親會之個案研究」--家長訪談大綱……….…. 148 附錄三 「國民小學實施班親會之個案研究」--行政人員訪談大綱………149 附錄四. 訪談對象一覽表……………………………………..……………...150. 附錄五. 觀察紀錄一覽表……………………………………..……………...151. 附錄六. 班親會實施辦法……………………………………..……………...152. VI.

(8) 附錄七. 班親會開會通知……………………………………..……………...154. 附錄八. 班親會會議記錄……………………………………..……………...155. 附錄九. 班親會分組意願調查表……………………..……………………...156. 附錄十. 班親會活動通知……………………………………..……………...157. VII.

(9) 表次 表 3-1. 資料編碼說明………………………………………………………….……63. 表 4-1. 行政單位工作分配…………………………………………………..…..….81. 表 4-2. 家家國小實施班親會的現況……………………………………………….86. 表 4-3. 家家國小實施班親會的影響因素及班親會改進的方法………………...104. 表 4-4. 家家國小實施班親會的影響……………………………………………...119. VIII.

(10) 圖次 圖 3-1. 研究步驟….…………………………………………………………………55. IX.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的內容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 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1994 年「410 教改大遊行」 ,三萬多人走上街頭,包括大學教授、家庭主婦、 在學學生等各行各業的人,這是台灣民眾第一次走上街頭高喊要「教育改革」, 進而掀起風起雲湧的教改浪潮。之後,行政院召集「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一 連串的教育改革一波接著一波,台北縣率先施行開放教育,繼之小班教學精神, 一直到 2001 年正式上路的九年一貫課程,政府希望藉著這些教改方案,來提升 教育的品質,讓下一代能更健全的發展,迎接未來的挑戰。 然而學校教育要成功,眼光必須超越教室,投向家庭及社區,結合家長的力 量,親師合作,才能培育全人格發展的兒童(周耀昌,1995;Bokhorst, 2008) 。 張秋鶯(1995)認為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與擴展,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 基礎,家庭與學校、父母與老師是學校教育成敗的共同負責人。張學善(2001) 指出家長與教師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兩者的角色是相互依賴, 相輔相成的。林明地(1999)的研究顯示家庭對小孩子的教育影響力並不亞於學 校與教師,家長參與可同時為學生、家長及學校帶來積極正向的教育效果。所以, 教育要成功,不僅僅是學校及教師的責任,家長的參與也是重要的因素(利百芳, 2004;柯貴美,2003;盧琨煌,2003;鍾美英,2002;Fan, 2001;Ramirez, 2001)。. 1.

(12) 教育部推動的各項教改方案也都強調「家長參與」的重要性,積極鼓勵各校 推動班親會的成立(李雅菁,2000;吳秋珍,2002;陳靜音,2002;崔宇華,2000) , 以納入家長的各項資源,促進親師合作,達到親、師、生三贏的局面(張德銳, 1996) 。 在傳統的教育裏,很多家長都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教師的事情,家長只要將 學生送進學校,一切教育的成敗都該由教師自行負責,因此很少與教師接觸,也 不會參與班級的事務,所以親師的互動並不頻繁(李玉林,1995;陳榮昌,2006; 陳靜音,2002;蔡良油,2005;蔡純姿,2000;鍾嘉明,1995)。但隨著時代的 進步、經濟的發展、教育的普及以及教改的推動,家長參與教育已是不可逆轉的 趨勢,政府也立法明訂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法源,包括《民法》提及父母對未成 年子女有保護教養之權利與義務;《國民教育法》規定校長遴選委員會以及校務 會議都必須有家長代表參與; 《教師法》規定教師評議委員會要有家長代表一人; 《教育基本法》明訂在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輔導子女之責任,並得為其子 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內容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 《台 北市中小學校學生家長會設置自治條例》提及家長教育參與權之行使是為保障學 生在中小學校學習與受教育權益,以謀良好教育之發展以及明訂家長參與之方向 與做法;《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教育事務辦法》首度明文規定家長有責任參與 學校、班級家長會,各校每學期都要舉辦家長日,供家長與教師溝通課程、教學 方式。所以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不僅是時代的潮流,更是權利與義務;而班親會的 成立正是鼓勵家長參與教育的一個起點。 班親會是透過組織運作來達成親師合作,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校教育活動, 並積極支持老師教學的輔助角色,讓父母和老師同步關心孩子的學習,共同為孩 子付出心力(鄧運林,1994)。所以,班親會的成立,提供家長一個參與班級事. 2.

(13) 務的管道,家長透過參與班親會的活動來了解教師的教學及班級經營、了解孩子 在學校的狀況、參與小孩的學習,甚或提供人力資源或財力來支援教師教學 (Burns, 1993);而教師運用家長的力量也能使教學更豐富,班級經營更順暢, 經由親師的互信及合作,共同為孩子創造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徐長安,1995; 張德銳,2005;陳靜音,2002;蔡純姿,2000;鄧運林,1994;謝靜蕙,2001)。 班親會的實施有其好處及壞處,親師間可能形成合作或造成衝突。所以親師 溝通很重要,溝通得好,家長就是朋友;溝通得不好,家長就成了敵人(史英, 2001)。雖然班親會實施可能會形成家長過度干預教學,以及親師間因教育理念 不合而造成衝突(蔡芳坤,1995),但教師不能因此而閉門造車,自外於家長參 與這波潮流之外,應抱持著「鼓勵家長參與,建立夥伴關係,提升整體教育品質」 的正確觀念,以開放的心胸迎接家長參與班級事務(何宜君,1994;林惠真, 1994) ,要善加利用家長參與的正向功能,有效避免家長參與的負面影響(Keller, 2008) 。. 二、研究動機. 家長參與教育是世界潮流。美國在《公元 2000 年目標:美國教育法案》教 改方案中,將「增進家長對子女學校教育方案的關心與參與」列為重要目標之一, 並因而頒布《家長參與子女學校教育方案》 (引自張德銳,2005) ;英國教育與技 能部在 2004 年提出提升教育標準的五年策略,把建立與家長、雇主及其他團體 的夥伴關係列為教育改革的五項原理之一;日本文部省根據中央教育評議會的建 議,於 2000 年頒布了鼓勵學校設置學校評議會的相關條例,其組成人員包括社 區人士及家長,作用在提供校長辦學的建議(引自吳璧如,2005) ;台灣在 2006 年立法通過《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教育事務辦法》,其中首度明文規定家長有. 3.

(14) 責任參與學校、班級家長會。 班親會的實施是家長參與教育的一個方式,其在教育上展現了積極正面的效 果(吳秋珍,2002),因為有了家長的從旁協助,一方面可擴充教師不擅長的其 它專業領域知識,同時也可節省教師耗費於班級事務的心力,而更能使教師專注 於教學專業(Becker & Epstein,1982)。在國內有關班親會的研究包括徐淑榕 (1999) 、曾玉杏(2005)、盧琨煌(2003)採用質性研究的方法以一個班級來做 研究;陳靜音(2002)、蔡良油(2005)採用質性研究的方法以一個學校來做研 究;吳秋珍(2003)、陳榮昌(2006) 、陳明勇(2002)採用量化的研究方法以至 少一個縣市來做研究。茲因目前以班親會為主題的研究並不豐富,故研究者採用 質性研究法來了解國民小學實施班親會的現況,陳靜音(2002) 、蔡良油(2005) 的研究都是以彰化縣中型學校為研究對象,本研究以台中縣大型學校為研究對 象,擬探討台中縣班親會實施的現況,是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一。 Cline 和 Reichelderfer(2001)的研究指出,假如教育想成功,家長必須成為 真正的教育夥伴,對於一個教育者如何去營造一個家長參與的環境,便成為一個 重要的課題。教師經營班親會,讓班親會運作順利,可以促進親師合作,教師可 以運用家長的力量來幫助教學,豐富教學的內容,減輕教學的負擔;如果班親會 能夠健全的運作,對於班務的推動將是一大助力;家長參與班親會也可以了解教 師的班級經營理念,增進對孩子的了解以及提升自我成長等多項功能(吳秋珍, 2003;徐淑榕,1999;陳榮昌,2006;陳靜音,2002;蔡良油 2005) ;然而,教 師推動班親會以及家長參與班親會實際上會遇到一些困難,而使班親會的運作不 順利,故探討班親會實施的影響因素,以及班親會的改進方法,是本研究的研究 動機之二。 家長與教師為了替孩子創造一個優質的教育環境,提升孩子學習的效能,必 4.

(15) 須互相了解彼此的教育理念,所以要有時間與誠意互相溝通,以增進親師間彼此 的了解與信任(李錫津,1997;林東征,1997;洪明財,1997) 。謝靜蕙(2001) 指出就溝通的效果而言,欲改變他人的意見,以面對面的交談效果比較大,所以 親師溝通最好的方式就是當面溝通;而班親會的實施就提供了一個親師可以面對 面溝通的機會。另外,班親會的實施可以對學校、教師、家長及學生產生許多正 面的影響,如提升辦學績效、發揮學校效能、增進親師溝通、促進親師合作、改 善親師關係、增進家長的教育知能、增進親子關係、提升學童的受教品質等(吳 秋珍,2003;徐淑榕 1999;陳明勇 2002;陳靜音,2002;陳榮昌,2006;蔡良 油,2005) ;另一方面,班親會的實施也會對學校、教師、家長造成負面的影響, 如造成干預校務,影響行政運作、干擾教師教學、引起家長間的紛爭等(徐淑榕, 1999;陳靜音,2002;蔡良油,2005)。故探討國民小學實施班親會所造成的影 響,是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三。 政府教育當局推動班親會的成立已多年,教師及家長經由這些年的實際參與 經驗,對於班親會形成了不同的看法。吳秋珍(2003)的研究指出整體教師和家 長對班親會都持積極正向的看法,而家長對班親會的各方面看法都比教師的看法 更積極。故了解目前教師及家長對於班親會的看法,是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四。 此外,研究者自家家國小於 2002 年成立後即服務於此,至今已進入第七年, 這其間學校親師溝通不良問題不時發生,造成了不少親師衝突,以致於親師關係 緊張,進而影響教師教學情緒,以及家長要求轉班,而造成學校校長及行政人員 的困擾。研究者希望藉由本研究的結果及建議,讓教師能具有成功推行班親會的 能力,以減少親師溝通問題,並能積極納入家長的資源,使親師能成為夥伴關係。 並使得教師教學能更順暢,是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五。. 5.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依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家家國民小學實施班親會的現況。 二、探討家家國民小學實施班親會的影響因素及改進的方法。 三、探討家家國民小學實施班親會的影響。 四、了解家家國民小學教師及家長對班親會的看法。.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前述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研究問題條列如下: 一、家家國民小學的實施班親會的現況如何? (一)家家國民小學班親會的分組情形為何? (二)家家國民小學班親會舉辦哪些活動? (三)家家國民小學教師如何推動班親會? (四)家家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如何推動班親會? (五)家家國民小學家長參與班親會的情形如何? 二、家家國民小學實施班親會的影響因素及改進的方法為何? (一)家家國民小學學校行政推動班親會的影響因素為何?. 6.

(17) (二)家家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對於改進班親會的實施,其方法為何? (三)家家國民小學教師實施班親會的影響因素為何? (四)家家國民小學教師對於改進班親會的實施,其方法為何? (五)家家國民小學家長參與班親會的影響因素為何? (六)家家國民小學家長對於改進班親會的參與,其方法為何? 三、家家國民小學實施班親會的影響為何? (一)家家國民小學實施班親會對學校行政有什麼影響? (二)家家國民小學實施班親會對教師有什麼影響? (三)家家國民小學實施班親會對家長有什麼影響? (四)家家國民小學實施班親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 四、家家國民小學教師及家長對班親會有何看法? (一)家家國民小學教師及家長認為班親會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二)家家國民小學教師及家長認為家長可以參與哪些班級事務? (三)家家國民小學教師及家長對於實施班親會的評價如何?.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班親會. 班親會是學校或班級導師引導班級學生家長,或班級學生家長自主成立的一 種組織,目的在透過組織運作來達成親師合作,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校教育活 7.

(18) 動,並積極支持老師教學的輔助角色,讓父母和老師同步關心孩子的學習,共同 為孩子付出心力(鄧運林,1994)。 本研究所指班親會是指由班級導師或家長或 導師及家長共同策劃成立的班級組織,班上所有的家長為當然委員。主要的功能 為聯繫學校教育及家庭教育,透過辦理班親會活動,促進親師溝通及合作,以增 進學生的學習與成長。. 二、家長參與. 家長參與是指任何足以讓家長加入教育過程的活動形式,這種參與包括在學 校內發生的,也包括於校外與家中進行的活動(林明地,1999)。本研究所指家 長參與是指家長投入孩子在學校內的教育事務,或在家中指導孩子的學校課業。.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依據前述的研究目的,在考量時間、人力、環境等相關限制因素下, 因此有下列的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研究者考量時間、人力、物力等因素,因此只選擇研究者所任教的學校進行 個案研究,期能描繪國民小學實施班親會的現況,且對於有類似學校規模、城鄉 條件、家長社經地位的學校,提供具體的參考。.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 8.

(19) 本研究是針對個案學校的行政人員、級任教師及家長進行研究,以觀察法、 訪談法及文件分析法來了解個案學校行政人員、教師推動班親會的情況,以及家 長參與的情況。對於學生的意見及看法,並無法得知。 (二)研究方法 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就是研究工具,因研究者主觀的詮釋,可能會影 響到研究結果。訪談及觀察須以個別方式進行,必須投入相當長久的時間與精 力,研究者基於時間、人力、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只針對部分行政人員、級任教 師及家長進行訪談,以及部分班級進行觀察,因此所蒐集到的資料可能無法描述 全部真實的情況。. 9.

(20) 10.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根據本研究的目的,研究者蒐集相關的理論與文獻加以探討,以作為本研究 的依據。本章的內容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班親會的意涵;第二節為班親會的實 施;第三節為班親會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家長參與與班親會. 美、英等國覺察到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孩子的影響,認為家長對於學校教 育不能袖手旁觀,而必須要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和老師合作來教育孩子,因此成 立「親師協會」 (The 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 PTA) ,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校及 班級事務(張榮輝,1995) 。國內自 1994 年教育改革大遊行後,倡導實施開放教 育,鼓勵班級成立「班級親師協會」 (簡稱班親會) ;2001 年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改 革,也將成立班親會列為重要的教育工作內容。本節就家長參與的發展、班親會 的定義、班親會的目的及班親會的重要性分述如下。. 壹、家長參與的發展. 一、美國 美國在十八世紀初就有一些家長組成家長會,一同禱告或研讀聖經,主要以 促進孩子的道德發展與宗教信仰為目的(Becker, 1982) 。在 1897 年美國有二位 學生母親在華盛頓成立「全國母親協會」(The National Congress of Mothers) , 目的是希望使父母對兒童發展有所認識。在 1924 年逐漸有父親、教師及關心兒 童 的 人 士 加 入 , 所 以 更 名 為 「 全 國 親 師 協 會 」( The National Congress of Parents-Teachers Association, PTA ),其目的在協助家長了解其角色的重要 11.

(22) 性,並且有效負起教導子女的責任(吳清山,1994) 。 在這個總會之下,全美有五十二個分會,目前已發展至四萬一千個地方性支 會,他們在總會的要求與支持下,設計並且執行適合各地方的活動。其組織是基 於結社自由所組成的社團法人,屬於非營利的團體,其會員採志願制及開放性, 不論其人種、膚色、信仰、國籍都可以成為其會員(吳清山,1994) 。 在立法方面,1983 年全國卓越教育委員會發表《國家在危機中》及 1991 年 布希總統發表《美國二千年教育策略》,開始重視草根性的教育改革,希望以社 區和家庭作為改進教育的基本單位。1994 年柯林頓總統公佈《公元 2000 年目標: 美國教育法案》將布希總統的美國二千年教育策略正式立法。1994 年修訂公佈的 《改革美國教育法案》,亦明文規定,接受聯邦補助的貧窮學校必須提出推動學 校與家庭夥伴的具體計畫。1995 年通過的公共法案中,家長參與的範圍已擴大到 決策層面。 二、英國 在十九世紀時,英國首創托兒所的一對姊妹,即強調學校與家長的關係,允 許家長到校觀察子女的學習情形(張明侃,1998) 。1963 年英國紐森報告書及 1967 年普勞頓報告書都提到家長和學校要發展夥伴關係。1980 年、1986 年及 1988 年 的教育法案中,也不斷擴大家長參與的範圍(曾俊凱,2002) 。在 1997 年教育白 皮書中,揭示於 2002 年時,全英國各中小學必須和家長簽定「家庭與學校」契 約,並且明白規定學校與家長的權利與義務(曾俊凱,2002)。 2004 年英國教育與技能部提出提升教育標準的五年策略,把建立家長及學校 的夥伴關係列為教育改革的五項重要事項之一,在小學階段,透過提供新的學校. 12.

(23) 簡介以建立家長與學校的緊密關係,提供更多家庭學習管道,發展全面服務性的 延伸學校模式等(吳璧如,2005) 。 三、香港 香港在 1960 及 1970 年代,政府沒有時間也沒有充足的資源去提升教育的品 質,家庭和學校的關係主要以單向溝通為主,家長很信服學校的權威,且無異議 的接受學校的要求。在 1980 年代後期香港引入代議制度,政黨議員對改善教育 素質的要求提高。跨入 1990 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政府開始改革教育,提倡家 長参與各層次的學校教育工作(吳迅榮,2003) 。 在 1991 年公佈《學校管理新措施》的教育政策,其中第十項為學校制定決 策時在適當程度上應包括家長及學生。1992 年教育統籌委員會發表第五號報告 書,建議應成立一個常設委員會去進行調查、研究並且制定促進家庭與學校合作 的政策。1993 年「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成立,積極鼓勵中小學及幼稚園 成立家長教師會(何瑞珠,2002) 。直至 2008 年,家長教師會成立的數目已達 1340 所。 四、我國 1950 年四月台灣省政府訂定《台灣省各級學校學生家長會設置辦法》 ,其中經 過 1955 年、1958 年、1968 年、1986 年及 1997 年多次修正並公佈實施(曾俊凱, 2002),也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頒佈各種學校義工組織辦法,並由學校舉辦媽媽教 室、母姊會、家庭訪問等活動。但普遍而言,家長常是被動的、配合的來參加學 校活動,所扮演的角色多為捐款和為學校背書,多數仍被排拒於學校教育的運作 之外,不具有相關事務的決議權(張明侃,1998;陳良益,1996) 。. 13.

(24) 台北縣於 1991 年頒布《台北縣開放教育實施計畫》 ,1994 年選定二十所學校 試辦開放教育,將鼓勵各校推動各班成立親師協會列為推展重點,以仿效國外親 師協會的模式,落實家長參與學校辦學的理念,各校因此推動各班成立了班親會 (鄧運林,1995) 。一直到 2001 年全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時,教育部亦將成立班 親會列為重要的教育工作內容。. 貳、班親會的定義. 目前我國的親師協會組織僅限於班級成立的班親會,只有少數學校成立了全 校性的親師協會(陳良益,1996),尚未擴展到縣市或全國。茲將國內學者對班 親會的定義分述如下: 陳明勇(2002)、陳靜音(2002)、吳秋珍(2003)、蔡良油(2005)及陳榮 昌(2006)皆認為班親會是以班級為單位,班級家長為當然委員,結合學校教師 及熱心的家長,所組成的一種自主團體。舉凡級任教師與自己班級的學生家長, 彼此在一個共同的時間、地點,所做各項不拘形式的交流,它是一種親師溝通, 也是家長實際參與孩子班級事務的方式。主要目的在於聯繫學校教育與家庭教 育。 林建棕(1995)認為班親會是結合學校教師及熱心的家長,所組成的一種自 主團體。吳錫源(1995)將班親會定義為是推動親師合作、成長訓練的主力,結 合關心教育的家長,共同為推動教育改革順利進行而努力,使學校教育、家庭教 育、社區教育能支援協調並加強互動。而張榮輝(1995)也認為班親會是學校的 家長會結合社區的家長們共同積極的參與和協助學校,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扮演 主動適切的角色,和學校教師共同營造-愛、尊重、民主的學習生活環境。. 14.

(25) 綜上所述,班親會的定義因不同的時空而有所不同,在 1995 年時,學者認 為班親會的組成會員除了家長及教師外,社區人士也可成為班親會的會員,同時 也希望將社區資源納入學校教育,共同為教育改革而努力;在 1995 年之後,學 者皆將班親會定義為以班級為單位而組成的自治團體,主要的目的是讓家長能參 與班級事務。依據上述,班親會的定義為以班級為單位所組成的自主團體,其成 員包括班級的教師及學生家長;且家長應扮演主動且適切的角色,積極的參與學 校教育;親師雙方在共同的時間、地點做交流與溝通,以聯繫學校教育與家庭教 育,進而幫助孩子學習與成長。. 參、班親會的目的. 教育是教師、家長與學生三方面合作的事業(王淑俐,1995)。家長參與教 育是成功教育的根基(丁一顧、張德銳,2005;吳璧如,2005;林明地,1999; 楊巧玲,2005) ,會對學生、家長、教師、學校及社區產生正向的影響(林明地, 1996、1999;張學善,2001;Epstein, 1992) 。而班親會的成立提供了家長參與 學校教育的一個管道,讓家長直接走進教室,參與孩子的學習。國內外學者對班 親會成立的目的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學者從學校的層面來看,有些學者從家庭及 學校的層面來看,也有些學者從家庭、學校及社區的層面來看。 李玉林(1995)、徐長安(1995)從學校的層面來看,認為班親會的目的是 為結合關心開放教育的家長,共同為推動開放教育而努力,期使學校教育革新順 利進行,以獲致圓滿成功的結果。吳錫源(1995) 、陳明勇(2002) 、曾俊凱(2002) 、 蔡良油(2005)、Hornby(2000)從家庭及學校的層面來看,認為班親會的目的 在於聯繫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鼓勵家長熱烈參與學校教育,培養親師合作的默 契,落實親師為教育合夥人的觀念,充分運用社會各種資源,來充實班級教學活. 15.

(26) 動,以促進親、師、生共同成長與學習,以推動學校教育事業的革新,增進學校 教育的成功。陳榮昌(2006)、Gallagher, Bagin 和 Kindred(1997)從家庭、 學校及社區的層面來看,認為班親會的目的在促進孩子在家庭、學校和社區的教 育與學習過程,當親師彼此認識且互相談論想為孩子做事時,好的親師關係就建 立了,家長很快學會去了解學校、了解老師為孩子所做的事,並體會教學情境和 問題,教師與家長雙方彼此在相互了解的情況下為孩子做出最適性的教育方式。 同時老師和行政人員也了解家長的需求和態度,並調整家長在學校教育中的責 任,這是一種雙向的歷程。 綜上所述,班親會成立的目的放在整個教育的大環境來看,希望藉著鼓勵家 長參與學校教育,推動學校教育事務的革新,以促進學校教育能圓滿成功。另外, 班親會成立的目的是為聯繫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親師藉由親師溝通及親師合作 以互相了解彼此的觀念,建立良好的親師關係以及互相提供孩子的訊息,共同為 孩子創造出好的教育環境,以提升孩子的學業成就及促進其成長。. 肆、班親會的重要性. 學生學習的好壞取決於親師之間的合作關係(吳清山,1998),家長和教師 是教育事業的合夥人,應該彼此密切合作,共同為孩子的教育而努力(王朝明, 1998;吳璧如,2005;洪明財,1997;張榮輝,1995;蔡純姿,2000) 。Wagonseller (1992)認為學校教育若缺乏家長的支持與輔助,教師往往會感覺力不從心。在 目前大班的情況下,教學單靠教師殊非易事,因此必須結合家長的力量,鼓勵家 長走進校園,與教師合作共同組成班親會,幫助孩子快樂的學習和成長,由此可 見班親會的重要(曾秀蓮,1995)。研究者整合多位學者的意見歸納出班親會的 重要性如下:. 16.

(27) 一、 班親會是良好親師關係的基礎 良好親師關係的形成,是需要靠教師用心的經營才能達成(張德銳,1996)。 而且良好親師關係的基礎是頻繁而開放的雙向溝通,親師雙方都有責任建立這樣 的基礎(陳靜音,2005),所以透過班親會的實施達成親師合作,就能建立親師 良性和諧的互動關係(蔡純姿,2000) 。 二、 班親會可以建立起親師的互信 Clark(1999)提到假如孩子在學校發生問題,家長和老師建立起合作關係, 共同分擔責任,這是重要的(引自陳靜音,2005) ,但是這樣的合作關係必須要 建立在親師的互信上,而親師要建立互信必須要時常溝通以了解彼此的觀念,所 以班親會的實施就提供了親師溝通的機會,進而增進彼此的互信關係(周耀昌, 1995;盧玉琴,2003)。 三、 班親會是親師溝通便捷安全的管道 親師溝通是教師和家長間相互分享學生的生活、學習訊息、觀念,以建立教 導的共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性的發展(王秋絨,2001;李錫津,2000;林 東征,1997),其管道不外是家庭訪問、電話聯絡、家庭聯絡簿、通知單等,就 溝通的效果而言,欲改變他人的意見,以面對面的交談效果比較大(謝靜蕙, 2001)。所以親師溝通最好的方式就是當面溝通,而班親會的實施就提供了一個 親師可以面對面溝通的機會。而且透過班親會的親師溝通不但可以有家庭訪問的 功能,也更節省時間,對老師而言也更安全。. 17.

(28) 四、 班親會是促成親師合作的媒介 家長是學生生活中最重要且最具影響力的人,其對學校教育的支持與否,會 明顯影響學生在校的學習行為與表現(張德銳,1996) 。所以,父母積極參與子 女的學習,可以達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包括對學生、家庭以及學校都有所助 益(王懿士,2001;邱書璇譯,1996;蔡純姿,2000;Hunter, 1989)。Swick (1992)提出親師成為夥伴關係可以強化兒童早期教育成功;所以親師的力量在 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是一雙推動搖籃的手。因此,透過班親會的運作,可以促進 親師合作,並且維持親師雙方良好的互動,使家長更願意付出。 五、 班親會有助於孩子的表現 透過班親會的實施可以達成有效的親師溝通,使親師更加了解孩子的學習狀 況,並且透過親師合作,為孩子創造出溫馨和諧的學習環境,親師角色的相互激 盪,必能增進孩子的學習(吳璧如,1999;林明地,1998;周淑惠,1999;謝靜 蕙,2001;薛瑞君,2000;Anderson & Minke, 2007;Anne, 1995;Greenwood & Hickman, 1991) 。Hornby(2000)指出班親會出席率越高的家長,其孩子就越少 行為問題,且能增進在校成就(引自陳靜音,2005) 。 六、 班親會可以提升父母的效能 家長透過班親會與教師溝通,可以更加了解孩子、關心孩子,並與教師共同 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利百芳,2004;賴秀英,2001) 。透過參與學校舉辦的親 職教育講座、演講以及與教師及其他家長討論,可以增加教養子女的知識及自信 心(王貴瑛,2001;利百芳,2004;張文昭,1998) 。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已是世界潮流,各國在立法上也支持鼓勵家長參與學校教 18.

(29) 育(盧琨煌,2003),班親會的實施是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一環;藉著班親會的 實施可以奠定良好的親師關係、建立親師的互信、使親師溝通更加安全便捷、促 進親師合作、使孩子表現更好以及增進父母的效能,以此可見班親會的重要性。 綜合本節所述,班親會的實施是 2001 年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重要教育工作 內容之一。主要是為聯繫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藉由親師溝通與合作以了解彼此 的觀念,並且建立良好的親師關係,以幫助孩子更健全更快樂的學習與成長。. 第二節 班親會的實施. 班親會的實施是家長參與孩子學校教育的活動,是教師和家長共同為孩子的 學習而努力,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可以結合。本節旨在探討班親會的組織及運 作、實施班親會的影響因素及改進的方法、實施班親會的影響及教師及家長對班 親會的看法。. 壹、班親會的組織及運作. 班親會是以班級為單位來運作,由學校的輔導室或總務處來配合實施。以下 就班親會的組織性質、班親會的組織成員、班親會的運作說明如下: 一、班親會的組織性質 我國班親會的組織性質為自發性及參與性(吳永裕,1995;吳秋珍,2003; 陳良益,1996;鄧運林,1995),分別敘述如下: (一)自發性:班親會的設置,在目前學校的體制中,不屬於強制設置的性質, 而是屬於鼓勵的性質,各校可依自身的情況辦理,成員也以自願參加為 19.

(30) 原則。 (二)參與性:家長透過參加班親會的活動,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及行 為表現,落實了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時代趨勢。 二、班親會的組織架構 班親會的組織成員包括學生家長及教師(郭耀隆,1999;秦秀蘭,2001)。 其組織大致可分為: (一)召集人:負責召開及主持班親會會議;辦理活動時,協調其它班親會各 組並做為家長和教師之間聯繫及溝通的橋樑。 (二)副召集人:可有一至三人。負責輔助召集人。 (三)活動組:負責班親會各項活動的規劃及人力的支援。 (四)文書(資料)組:製作班級聯絡表、負責班親會各項活動的通知單製作、 紀錄開會的會議紀錄及各項活動的紀錄。 (五)聯絡組:負責班親會辦理各項活動的聯絡工作。 (六)總務組:負責收取及管理班級的班費、各項班親會活動的物品採購及製 作班費的收支表。 (七)教學支援組:協助教師輔導學生及做補救教學、幫忙教室情境佈置、晨 光時間教學及提供有關教學輔導資訊。. 20.

(31) 三、班親會的運作 在班親會形成的過程中,教師是班親會的主要推手(李雅菁,2000),若能 由教師登高一呼,班親會必能順利誕生,再由家長們高度參與及配合,班親會就 能運作良好(崔宇華,2000) 。以下說明班親會的運作過程、班親會的會議程序、 班親會的活動內容、班親會成功的條件。 (一)班親會的運作過程 班親會的實務運作依據陳靜音(2002)根據實務工作者的經驗,分為三個階 段:準備階段、形成階段及發展階段。茲依其分法將國內相關實務研究者的看法 敘述如下。 班親會的運作在準備階段時,要尋找熱心的家長(李雅菁,2000;陳靜音, 2002;崔宇華,2000;徐淑榕,1998;詹悸燕,2000) ,傳達教學理念(曾俊凱, 2002;蔡良油,2005),調查家長的專長及興趣(王全興,2003)以及傳達開會 的訊息(秦秀蘭,1999;崔宇華,2000;蔡良油,2005)。在形成階段時要組織 班親會的幹部(王全興,2003;秦秀蘭,1999;徐淑榕,1998;詹悸燕,2000; 曾俊凱,2002;蔡良油,2005)以及擬定活動計畫(秦秀蘭,1999;詹悸燕,2000) 。 在發展階段時要舉辦各項活動,包括家長專長教學、辦理戶外活動及支援教學工 作等(王全興,2003;崔宇華,2000;徐淑榕,1998;蔡良油,2005),製作班 刊(李雅菁,2000;曾俊凱,2002)以及成立家長連絡網(李雅菁,2000;詹悸 燕,2000)。 綜上所述,班親會的運作在準備階段時,教師要先和家長做教學及班級經營 理念的溝通及尋找有能力擔任召集人的家長,並在召開班親會會議之前要先通知. 21.

(32) 家長;在形成階段時,將家長組織起來並做適當的分組以及擬定班親會的活動計 畫;在發展階段時,善用家長的資源及專長來舉辦多元化的活動,以及建立家長 聯絡網,並發行親師通訊。 (二)班親會的會議程序 班親會會議的召開是親師互相認識的一個管道,教師可藉此了解家長的教養 態度及觀念,以及傳達班級經營的理念及做法。家長也可藉此機會了解教師的理 念和想法,並和教師溝通有關教學與教養孩子的問題。所以班親會會議的順利進 行是很重要的,以下說明班親會會議的程序(薛瑞君,2000): 1、推舉主席及紀錄 2、主席報告 3、介紹列席人員 4、導師報告 (1) 說明班親會成立的目的與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 (2) 宣導校務事項 (3) 報告班級經營理念及說明學年度教學計畫 5、討論事項 (1) 成立班親會及推選幹部 (2) 討論各組工作重點 (3) 討論本學年度班親會活動計畫. 22.

(33) 6、提案討論 7、臨時動議 8、主席結論 9、散會 教師要使班親會的會議順利完成,要有周全的計畫與準備。開會之前要先發 通知單邀請家長參加,並確認來參加會議的人數;開會當天要將場地整理成適合 開會的場所及準備茶水;開完會後要將會議記錄影印給家長,以使未能到場開會 的家長也能了解開會的內容與決議。 (三)班親會的活動內容 班親會的實施除了可以作為親師溝通的橋樑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功能是要 將家長的資源納入學校教育,以提供教師教學資源,減輕教師教學負擔。各校實 施班親會的方式不盡相同,茲將各學者(秦秀蘭,1999;張秋鶯,1995;黃靖媛, 2000;薛淑惠,2000)的看法綜合歸納如下: 1、晨間活動:家長利用早自修或者教師開晨會時間,教導孩子讀經、朗誦 詩詞、閱讀或說故事給孩子聽等。 2、教學支援:家長幫忙做教室佈置、製作教具、準備教材以及進行補救教 學,以減輕教師負擔。 3、專長教學:善用學有專長的家長來教室內教學,以豐富學生學習內容。 4、民俗節日活動:各種節日活動如春節貼春聯、端午節包香包、冬至吃湯. 23.

(34) 圓等,邀請家長到教室中一同幫忙指導學生。 5、辦理親子活動:由班親會主辦戶外教學活動,增加親師互動及親子互動 機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6、協辦學校活動:家長可加入學校義工行列,增加學校人力資源。 綜合上述,班親會實施的方式有晨間活動、教學支援、專長教學、民俗節日 活動、辦理親子活動、協辦學校活動等;家長若能積極投入班親會的活動,就能 使教師獲得更多助力,親師共同創造優良的學習環境,促進孩子的學習。 (四)班親會成功的條件 班親會要辦得成功,需要教師及家長二方面的相互配合,家長要抱持著參與 而不干預的態度,教師要抱持著開放的心胸來接受家長的參與;研究者整合學者 (李雅菁,2000;張榮輝,1995)的意見,將班親會成功的條件歸納如下:第一 為教師和家長都要有開放的胸襟,教師將家長視為教育合夥人,家長也要有樂於 主動為所有孩子付出的心胸。第二為親師要有良好的溝通管道。第三為家長要有 積極參與學校教育的理念,並付諸行動。第四為要有一位熱心且主動的班親會召 集人。第五為教師要做好準備的工作。 班親會要能運作成功,首先家長和教師都必須要有正確的家長參與觀念,並 且雙方都要積極主動的投入班親會。教師要做好成立班親會的準備工作,選出一 位熱心且主動的班親會召集人,親師之間要有溝通管道,隨時可以溝通觀念,以 形成共識。在親師雙方有共同的理念之下,達成親師合作,彼此配合,才能確保 班親會的成功。. 24.

(35) 貳、實施班親會的影響因素及改進的方法. 學校班親會的實施各班情況不同,有的班級實施情況熱烈,有的班級只有組 織而無實施之實,以下探討實施班親會的影響因素及班親會改進的方法。 一、實施班親會的影響因素 影響班親會實施的因素相當多,研究者整合各學者的文獻,分別從學校行 政、教師及家長三方面說明如下。 (一)學校行政方面 1、校長的理念和態度 校長的辦學理念以及對家長參與的觀點為何,會影響到家長參與的意願(林 明地,1998),進而影響到家長參與班親會的運作。校長的態度越開放,對家長 採取信任的態度,能夠運用家長的資源,家長參與的層次越高,所扮演的角色越 多元。有些校長擔心家長參與變成干預,除非家長強烈要求成立班親會,否則就 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不鼓勵、不支持班親會的成立,這樣的態度讓有 心參與的家長卻步(王貴瑛,2001)。 2、行政的運作與支援 吳秋珍(2003)、陳榮昌(2006)、陳靜音(2002)、蔡良油(2005)的研究 都指出學校行政人員對班親會的支援有助於班親會的實施。但是由於人力不足, 目前學校辦理班親會的業務,缺乏權責單位,且承辦人員認為推行班親會會造成 行政上的負擔,而缺少推行的意願(吳秋珍,2003)。另外,由於學校行政過於. 25.

(36) 封閉,預設了家長參與即會干預的立場,於是阻礙了家長對於教育的投入(郭明 科,1997;曾俊凱,2002)。 (二)教師方面 1、教師的專業 教師高度的專業素養,是成為優良教師的條件之一,也會影響親師之間的互 動;家長參與教育是近年來的趨勢,教師是否具備和家長互動的專業素養會影響 班親會的實施。Katz、Aidman、Reese 與 Clark(1996)的研究指出,有些家長 發現有的教師(特別是新進的教師)對於如何做好親師聯繫的訓練很少,所以他 們會擔心家長參與班級事務。因此,教師是否具備推行班親會的能力、和家長溝 通互動的能力等,都會影響班親會的實施。 2、教師的態度 家長參與班親會時,教師採取積極回應的態度,家長參與的意願會較高;相 反的,教師採取消極抵制的態度時,家長參與的意願就較低(蔡良油,2005)。 郭明科(1997)認為教師主動和家長聯繫,告知家長孩子的學習情形,並提供協 助孩子學習的技巧,如此積極的態度,會讓家長也積極參與班親會的活動。王貴 瑛(2001)也提出有些教師深怕家長的參與會影響其教學權威,危及其專業地位, 而採取消極抵抗的態度,容易造成親師間的對立,而影響家長參與的意願。 3、親師的溝通 雖然教師與家長的目標一致,但由於雙方的觀點、立場及認知的不同,往往 會造成彼此間溝通的障礙(涂怡如,2000;趙聖秋,1998;謝靜蕙,2001),而. 26.

(37) 親師間溝通不良會造成家長不願意參與班親會。 (三)家長方面 1、家長的背景 家長的生活背景對於家長參與班親會的情形會有影響。家長的社經地位越 低,每日忙於工作,自然無暇顧及孩子的課業及參與班級活動(郭明科,1997; 黃靖媛,2000;楊惠琴,2000;簡加妮,2001);另外,由於家長工作時間的關 係,無法撥出時間參與班親會,也影響了參與的情形(王貴瑛,2001;趙聖秋, 1998) 。 2、家長的能力 家長的能力是影響家長參與成效的因素,特別是家長要具備正確的教育理念 和專業知能,才能發揮參與的功能(林惠真,2000)。Katz(1996)等人的研究 指出,家長的溝通及表達能力是很重要的,有的家長不知道如何去表達對學校的 關心或疑問事項,以致於影響到親師之間的互動。所以,家長沒有足夠的能力是 無法落實實際參與班親會的行為,也因此使得班親會推動不易(吳秋珍,2003, 陳靜音,2002)。 3、家長的觀念 陳靜音(2002)認為有些家長抱持「孩子的學習是老師的事」的觀念,或對 班親會認知不足,以為只有孩子不乖、犯錯時,家長才需要到學校開會,這些家 長擁有的錯誤觀念,使得班親會推展困難。另外,Katz(1996)等人的研究指出, 少數家長在觀念上,對於到學校參與孩子的教育如果不當的話,可能會造成一些. 27.

(38) 反效果,也有的是因為害怕由於自己的介入,干擾到教師的情緒,會引起教師對 孩子不利。還有些家長對於參與的角色認知不夠清楚,造成干預學校行政及干擾 教師教學,因而影響班親會的實施(王貴瑛,2001;簡加妮,2001) 。 綜上所述,影響班親會實施的因素相當多。在學校行政方面,包括校長是否 支持、鼓勵班親會的成立以及行政能否給予充分的協助及支援;在教師方面,包 括教師是否具備班親會運作須有的專業知能、教師是否積極主動的成立班親會以 及親師雙方是否能有效的溝通;在家長方面,包括家長是否有時間及能力來參 與,以及家長的參與觀念是否正確。 二、班親會改進的方法 為了使班親會運作更成功,研究者針對上述影響班親會實施的因素,整合各 學者的文獻,從學校行政、教師及家長三方面來探討改進的方法。 (一)學校行政方面 1、積極規劃與支援 學校行政單位的規劃與引導是促成班親會運作的主要力量(盧焜煌,2003)。 學校要能擬定班親會的實施計畫,詳列班親會運作的相關事宜,讓教師在推動班 親會時有計畫可循,不至於無所適從(吳秋珍,2003)。另外,行政單位也要提 供各班班親會支援,包括良好的推動政策、便捷的行政運作及適時的協助等(盧 琨煌,2003)。. 28.

(39) 2、辦理家長成長活動 蔡良油(2005)的研究發現,家長因為害怕自己的能力不足,無法勝任班親 會的工作,因此對參與班親會的活動裹足不前,也有家長有不知從何做起的困 擾。Scott(2007)提出訓練家長數學的概念及教學技巧,使其去教導數學成就 低落的學生,結果發現有其成效,而且親師互動也因此更為良好。所以舉辦家長 成長的課程是有必要的。藉著辦理成長課程,可充實家長教育孩子的知能,提升 自我成長,並向家長宣導參與班親會所應有的正確態度(陳榮昌,2006;蔡良油, 2005) 。 3、辦理教師進修活動 吳秋珍(2003)的研究指出,教師普遍覺得親師溝通的技巧極需加強,有了 好的溝通技巧和能力,則能化解親師之間不必要的誤會;趙聖秋(1998)的研究 也指出,任教年資越低的教師在親師溝通時,越會擔心自己的溝通技巧不足。所 以,學校方面應利用時間辦理有關提升教師溝通技巧的研習,以提升教師的專業 知能。另外,Reilly(2008)提出要讓教師明確相信家長參與的價值並不容易; 所以,學校要積極舉辦相關的研習,以使教師能建立正確的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 觀念。 4、給予親師鼓勵 要鼓勵家長參與班親會,就要對默默付出心力,致力推展班親會的家長給予 肯定和表揚,尤其精神上的鼓勵更甚於物質上的報酬(曾俊凱,2002;Skau, 1996);另外,班親會的順利推展,教師也功不可沒,所以對於認真推動班親會 的教師也要給予肯定與支持(吳秋珍,2003) 。. 29.

(40) (二)教師方面 1、提升專業能力 教師沒有接受相關的職前或在職訓練,缺少對家長工作的有效知能,也是提 升家長參與的障礙(Horby, 2000) ,所以教師的專業知能是班親會成功的一大關 鍵(秦秀蘭,1999)。因此,教師應積極參加進修研習,汲取教育新知,充實辦 理班親會的專業知能。 2、建立開放的心態 利百芳(2004)認為以開放的心胸接納家長參與,是促進親師合作的主要關 鍵。Anderson 和 Minke(2007)也提出教師的邀請,會讓家長更願意參與。所以, 家長走進校園已是時勢所趨,教師與其採取消極抵抗的態度,不如袒開心胸,以 積極的態度接納家長參與,親師共同建立合夥人的觀念,一起為孩子的教育而努 力(吳秋珍,2003;蔡良油,2005)。 3、加強溝通的技巧 教師面對家長時,要以真誠的態度與家長溝通(王秋絨,2001;謝靜蕙, 2001)。家長來自各行各業、不同階層,教師在面對家長的反應與意見時,要以 真誠的態度,良好的溝通技巧予以回應,才能避免親師之間不必要的誤會與衝突。 (三)家長方面 1、積極參與班親會 家長不能對孩子的教育活動置身事外,應成為教師教學的好夥伴。班親會是 30.

(41) 屬於家長的組織,家長有權利和義務加入班親會的組織(吳秋珍,2003;陳靜音, 2002) ,透過班親會來協助教師教學的推動,與教師共同分擔孩子的學習責任。 2、充實親職教育知能 吳秋珍(2003)的研究指出家長的能力不足是影響班親會運作的一項原因, 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要多參與親職教育活動。林惠真(2000)也指出,有意協 助教師教學的家長,應具備基本的教育專業知識,因此自我進修成為不可或缺的。 3、建立正確的參與觀念 家長在參與班親會的同時,會忽略了學校才是教育的主體,家長只是扮演協 助的角色,有時因過度的干預,而造成了學校或教師的困擾(蔡良油,2005); 甚或因為付出而要求特權(王全興,2003;林振春,1996;曾俊凱,2002)。因 此,家長在參與班親會的同時,應該建立參與而不干預的正確態度和觀念。 綜上所述,要使班親會的運作更成功,學校方面要做到積極的規劃班親會的 組織章程與運作方式,並提供班親會運作時所需的各項支援;也要加強辦理家長 及教師的研習,宣導班親會正確的理念與做法;同時要給予參與的家長及積極辦 理班親會的教師適當的鼓勵。教師方面要以開放的心胸接納家長參與,並積極的 參加研習活動以提升專業的能力以及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家長方面也要建立正確 的參與觀念,並且排除萬難參與班親會活動,同時參加親職教育活動以提升自己 的能力。. 參、實施班親會的影響. 家長參與班親會的活動對學校行政、教師、家長及學生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31.

(42) 但也有可能會帶來負面的影響(陳靜音,2005),一般學者對於家長參與班級事 務,大多給予正面的評價(吳璧如,1998、2005;林明地,1999)。以下依據研 究者整合各學者的文獻,分別說明實施班親會帶來的正面及負面的影響。 一、正面的影響 以下說明實施班親會對學校行政、教師、家長及學生這四個層面所造成的正 面影響。 (一)對學校行政而言 班親會對學校行政的正面影響有下列四項:增進學校與社區關係、充實教育 資源、發揮學校效能、提升辦學績效,分述如下。 1、增進學校與社區關係 學校是社區中的正式機構,因此家長和社區成員是顧客群,其需求與意見是 不容忽視的(林明地,1999)。而家長對學校的觀點,來自對學校的知覺,高度 參與的家長能在社區中為學校爭取權益,並且建立社區對學校良好的印象(盧琨 煌,2003);Henderson(1994)的研究也指出,學校會因為家長的參與而得到社 區人士比較高的支持度,因而使得學校與社區的關係良好。 2、充實教育資源 家長參與孩子的學習活動與學校事務,可以增加學校的社區資源,增加學校 的人力(王貴瑛,2001;林惠真,1999;Chrispeel, 1996;Eugenia, 1991)。 黃錫隆(1995)提出家長可以協助辦理親子活動、支援社團活動、辦理學藝活動. 32.

(43) 等;郭明科(1997)也認為家長可以提供學校經費、特殊專長及擔任義工;任秀 媚(1985)、吳璧如(2005)也同樣認為家長可以提供學校經濟及物質設備上的 資源。由此可見,家長不但可以提供經濟及物質上的協助,也可以提供人力的資 源,藉以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提高孩子學習的品質。 3、發揮學校效能 吳清山(1998)認為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是促進學校效能提升的重要指標。 Epstein(1985)也認為父母參加學校的各種會議,可以增加父母對學校辦學理 念的了解與支持,使得父母可以用更積極正面的態度參與學校的各種事務,進而 提高學校的效能。所以家長與學校的關係在小學教育中是很重要的,透過積極有 效的家長參與,可以改進學校教育和增進學校效能(王貴瑛,2001;任秀媚,1985; 吳璧如,1999;林明地,1999;Patricia, 1991)。 4、提升辦學績效 家長藉由班親會參與學校教育,可以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結合,有助 於提升學校辦學的品質與績效(吳秋珍,2003;曾俊凱,2002)。家長參與學校 教育可以化解來自家長的阻力,家長因為參與而了解進而支持學校,並且提供辦 學的建議供學校參考,如此可以使學校的績效更加提升(林明地,1999;柯貴美, 2003) 。 (二)對教師而言 班親會對教師的正面影響有下列五項:建立良好的親師關係、豐富教學資 源、提升教學品質、增進專業成長、教學受到肯定,分述如下。. 33.

(44) 1、建立良好的親師關係 藉由班親會親師互動的過程,可以分享彼此教育的經驗或理念,增進親師間 的了解,改善親師之間的關係(林明地,1998;游雅惠,2007;賴秀英,2001; 盧琨煌,2003;Epstein, 1985;Joyce & Susan, 1991)。家長參與班親會可以 增進親師的合作,以及了解彼此的教育觀念,使家長更信任教師,讓教師班務推 行順利,並且建立良好的親師關係(李雅菁,2000;林明地,1998;黃靖媛,2000) 。 2、豐富教學資源 家長參與班親會可以提供人力及物力上的資源;家長可以提供其專業知識、 特殊專長及協辦戶外教學、慶生會等教學上的人力資源(李雅菁,2000;徐淑榕, 1998;黃靖媛,2000),也可以提供金錢及捐贈物品,如此有助於孩子的學習, 也克服了教育資源匱乏的問題。 3、提升教學品質 家長參與班親會可以提供許多資源,可以幫助教師設計更成功且有效的教學 方案,讓學生有更多元及活潑的學習活動(謝静蕙,2001),也可以協助教師做 教室佈置、製作教具、支援戶外教學、協助製作班刊等事項,讓教師減少工作負 擔(王貴瑛,2001;林惠真,1999;賴金河,1999),而能投注更多心力在孩子 身上,提升班級經營及教學的品質。 4、增進專業成長 家長藉由班親會參與孩子的教育活動,一方面豐富了教師的教學資源,使教 師可以擴展其教學計劃,一方面家長也提供了自身的專長與專門知識,擴大了教. 34.

(45) 師的視野,給予教師學習的機會,也引發教師自我成長的動機,藉以激勵教師的 專業成長(丁金松,2001;吳烈洲,2001);另外,任秀媚(1985)也提出教師 會因為有家長的協助,而有比較多的時間從事進修活動,充實教學的知識與技 能,增進專業成長。 5、教學受到肯定 李雅菁(2000)認為班親會組織運作良好會得到家長及學校行政人員的肯 定,大家會認定班親會運作健全的教師是位優良教師;林明地(1999)也認為教 師可以在校長眼中得到高度的評價,家長對教師在教學能力和互動技巧方面的評 價也比較好;持相同看法的還有盧琨煌(2003)也認為實施班親會良好的教師可 以獲得較高的評價。 (三)對家長而言 班親會對家長的正面影響有下列五項:了解學校教育、充實親職教育知能、 增進親子關係、提升自我成長、擴展人際關係,分述如下。 1、了解學校教育 班親會為家長和學校建立起溝通的橋樑,家長藉著參與孩子的教育活動能更 了解學校的教育目標及運作過程,有助於澄清家長對教師教學或學校校務的觀 點,凝聚對教育的共識(盧琨煌,2003),因此對學校教育比較有信心,較會願 意為教育提供人力及物力的支援(柯貴美,2003)。. 35.

(46) 2、充實親職教育知能 當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並成為其中的一份子,除了能更深入了解孩子所學的教 材內容,也能學到簡要的教學原理原則,而能更有信心的協助孩子完成學校功 課,因而提升了幫助孩子學習的自信心(吳璧如,1999;林明地,1996; Henderson, 1994)。另外,家長參與班親會除了增加指導孩子課業的能力之外,也能藉由和 教師及其他家長的討論及詢問之下,獲得更多教養孩子的正確觀念及技巧,而增 進教養孩子的知能(李明昌,1997;林明地,1999;賴秀英,2001) 。 3、增進親子關係 當家長參與孩子的學習活動,會增加親子間的接觸機會,增加親子間的溝 通,並藉此增進親子關係(李明昌,1997;林明地,1999;黃傳永,1999;賴金 河,1999)。家長在參與班親會活動以及指導孩子的同時,自然增加了與孩子的 相處時間,在互動的過程中,可以更接納孩子及尊重孩子,進而更了解孩子的需 求,在良性的親子互動中,可以增進親子的感情。 4、提升自我成長 家長在參與孩子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增進自我成長(李明昌,1997;林明地, 1999;賴金河,1999)。家長在參與班親會的過程中就是一種學習,可以獲得教 養孩子的知能,而且在付出的過程中,會獲得鼓勵與讚美,得到正向的回饋,因 而增強了自信心以及自我成長(王貴瑛,2001;黃傳永,1999;Epstein, 1985)。 5、擴展人際關係 班親會的組織成員來自各行各業,各有其專門知識與技術,家長在參與班親. 36.

(47) 會的過程中,可以認識其他組織成員,增加社交的機會以及擴展人際關係(王貴 瑛,2001;吳璧如,1999;林明地,1996;黃傳永,1999) 。 (四)對學生而言 班親會對學生的正面影響有下列四項:充實學習內容、激勵學習態度、提升 學業成就、有助於行為表現,分述如下。 1、充實學習內容 班親會由於納入了家長的資源,所以能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機會,充實教學的 資源,使學生經驗到更豐富的學習內容(徐淑榕,1999)。謝靜蕙(2001)也指 出家長以夥伴的關係參與孩子教育,親師有良性互動,可以結合更多資源與力量 致力於學生的教育,為學生設計更多元、活潑的教學,擴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充 實學生的學習內容。 2、激勵學習態度 家長參與孩子的學校教育,對其子女有鼓勵的作用,並能成為一種示範,對 孩子的學習態度有增強的作用(吳璧如,1999) 。林明地(1998) 、柯貴美(2004)、 薛明瑤(2003)也認為家長參與孩子的教育,可以改善家長和孩子對教室氣氛的 觀感,促進孩子正面而積極的學習態度;李明昌(1997)的研究更指出,國小學 生的學習態度和家長參與的程度呈現正相關的關係,也就是家長參與程度越高的 孩子,其學習態度越積極。. 37.

(48) 3、提升學業成就 許多文獻都指出家長參與教育對孩子的學業有所助益。國外學者(Brickman, Oyserman, & Rhodes, 2007;Comer & Haynes, 1988;Henderson, 1994;Mucha, 1987;Thompson, 2000)的研究發現,家長參與孩子教育的程度是決定學生學業 成就的關鍵因素之一,家長的參與也使得孩子功課完成的情況較為良好,而且孩 子閱讀的成績也比較好。國內學者(王貴瑛,2001;李明昌,1997;吳烈洲,2001; 謝文豪,2000)也指出家長參與孩子的學習活動可以提升孩子的學習成就。由於 親師互動良好,所以親師雙方對於孩子的學習情況都能隨時掌握,較能採取適合 孩子的教育方式及安排適當的學習環境,以促使孩子對於課業能積極學習,進而 提升其學業成就。 4、有助於行為表現 當家長廣泛的參與孩子的學習活動,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 也能使父母更了解孩子,當孩子感覺被愛及關心時,會進一步產生自尊自愛的動 力,所以行為表現較好(李志成,1997;林明地,1998;Hornby, 2000)。因為 親師常聯繫,教養孩子的策略趨於一致,而使孩子適應良好,只要孩子一有脫軌 的行為出現,家長及教師會立即給予關心及指導,孩子有良好表現,也能立即得 到正增強及讚美,如此一來,孩子的表現會更好。 綜上所述,實施班親會對學校行政、教師、家長及學生都有正面的影響。對 學校行政而言,由於班親會的實施而增加家長與學校的互動機會,因而可以增進 學校與社區的關係以及提升辦學績效,並且發揮學校效能,藉由家長提供的支援 而能充實教育資源;對教師而言,可以與家長建立良好的親師關係,並且由於家 長提供人力及物力的支援而能豐富教學資源進而提升教學品質,也可藉由親師互. 3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templation of the mind on the disputes between the mountain school(山家) and the branch (山外) of the T’ien-t’ai School” as a case study,

substance) is matter that has distinct properties and a composition that does not vary from sample

Understanding and inferring information, ideas, feelings and opinions in a range of texts with some degree of complexity, using and integrating a small range of reading

- Informants: Principal, Vice-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 English teachers, content subject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 12 cases could be categorised into 3 types, base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These are quite light states with masses in the 10 GeV to 20 GeV range and they have very small Yukawa couplings (implying that higgs to higgs pair chain decays are probable)..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