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戰犯審判檔案探討二戰北婆羅洲臺籍戰俘監視員的戰爭歷史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以戰犯審判檔案探討二戰北婆羅洲臺籍戰俘監視員的戰爭歷史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部 碩士學位論文. 以戰犯審判檔案探討二戰北婆羅洲臺籍戰俘監 視員的戰爭歷史 政 治. 大. 立 POW Camp Guards in British Northern History of Taiwanese. ‧ 國. 學. Borneo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a Study Based on War Crime. ‧. Trial Records.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藍適齊 博士. 研究生:王致凱 撰. 中華民國一零七年七月.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2) 謝辭 一份論文的完成,父母的貢獻佔四成,指導教授的貢獻佔四成,助教的支援、 好的圖書館及撰寫場域佔一成,撰寫者本身佔一成。 感謝老母魏麗慧、老父王景亮的包容與經濟上不求回報的支持。感謝藍適齊 教授無保留地指導與資料提供。感謝女友李怡萱的陪伴,以及學友胡鈞為的扶持。 感謝所辦張真榮助教的支援。.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3) 摘要 本文以被派往北婆羅洲(North Borneo)的「臺籍戰俘監視員」為研究對象, 使用澳洲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下文簡稱 NAA)庋藏的戰犯 審判法庭檔案進行研究。本文中的臺籍戰俘監視員(下文簡稱臺籍監視員或監視 員)在二次大戰期間被派往北婆羅洲監管由日軍俘獲的盟軍戰俘,因期間涉嫌不 當對待或殺害戰俘,在戰後被同盟國當作戰犯嫌疑人起訴與審判,有些人被判刑 並關押數年之久,更有少數人被處以死刑。在本文中筆者選擇與臺籍監視員有關 的 14 宗案件進行探討,並以案件發生地為將之分為三組,分別是古晉(Kuching)、. 政 治 大 被控訴的臺灣人有 37 人之多;美里方面是兩件殺害無名戰俘案,13 名臺灣人被 立 美里(Miri)、山打根─蘭瑙(Sandakan-Ranau)。古晉組為一起不當對待戰俘的案件,. ‧ 國. 學. 起訴;在山打根─蘭瑙的分組中有 11 宗案件,除了一宗不當對待戰俘案,其餘 十起都是有關殺害戰俘的案件,總共 42 人受審,34 人被定罪,其中有兩起死刑. ‧. 案共四人被處決。. sit. y. Nat. 本文脈絡除第一章緒論、第五章結論外,尚分為三個章節,從戰俘營與戰犯. al. er. io. 審判的歷史開始梳理,除了整理出現有研究的成果,也能在進入案件討論之前讓. v. n. 讀者先行瞭解相關歷史背景;接著則是對與臺灣人有關的戰犯審判案件進行基本. Ch. engchi. i n U. 資料與內容的建立;最後則會從這些案件中,與現有研究放在一起進行分析,相 互補充與改正,歸納出臺灣人在戰俘營與戰犯法庭上的戰爭歷史。 第二章〈現有研究中的北婆羅洲「戰場」〉 ,利用國內外學者現有的研究成果, 從戰爭伊始的戰俘營開設收容與監視員招募開始鋪陳,介紹北婆羅洲四座戰俘營 與俘虜來源,以及在營區中的生活,建構臺籍監視員接受招募與訓練的經過;接 著是在臺灣相當少關注的「山打根死亡行軍」,兩千多名戰俘死於強迫行軍的路 程上,以及之後的 Ranau 戰俘營,臺籍監視員在這之中大多扮演行刑者的角色, 奉命將病弱與僅存戰俘處決;最後進入戰犯審判的範疇,這裡介紹澳洲舉行的戰 犯審判之運作,包括在法庭內外登場的人物,流程與日程等。 I.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4) 第三章〈在戰犯審判檔案中的「戰場」〉 ,筆者翻譯 NAA 收藏、與臺籍戰俘 監視員有關的 14 宗案件,將其中人名、求刑與最終刑度整理成表格,筆者將每 個案件分為兩部份討論,其一是案發經過,其二則是審判過程中筆者認為值得注 意的部分。 第四章〈分析─現有研究與檔案史料交織而成的「戰場」〉 ,本章節透過學界 先進的研究成果與筆者整理的檔案史料,兩者之間的相互考證與補充,來探討包 括臺籍監視員的家庭背景、與盟軍戰俘、日本軍官互動的過程,以及接受戰犯審 判時雙方認為有罪與否的理由等題目。例如筆者整理監視員的年齡學歷與家庭職. 政 治 大 外還可以看到盟軍戰俘描述臺籍監視員善待戰俘的證詞、以及監視員坦承自己犯 立 業狀況成表格,補充先前研究中只有少數監視員接受訪問、提供資料的闕漏;另. 行的例子,筆者藉由他們的證詞建構戰俘與監視員互動的情形。.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關鍵詞:山打根、古晉、戰俘營、戰俘監視員、戰犯審判. Ch. engchi. i n U. v. II.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5)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9 第二章 現有研究成果中的北婆羅洲「戰場」 ................................................................... 12 第一節 北婆羅洲戰俘營的緣起與臺籍戰俘監視員的招募 ........................................... 12 第二節 戰俘營內的生活與山打根死亡行軍 ................................................................... 15 第三節 戰犯審判的運作與監視員受審經歷 ................................................................... 18. 政 治 大. 小結 ..................................................................................................................................... 24. 立. 第三章 在戰犯審判檔案中的「戰場」 ............................................................................. 26. ‧ 國. 學. 第一節 審判檔案中的各種文件 ....................................................................................... 29 第二節 美里(Miri)地方殺害戰俘案件 ............................................................................. 31. ‧. 第三節 山打根─蘭瑙地區(Sandakan-Ranau)的案件 ..................................................... 35. y. Nat. sit. 第三節 古晉(Kuching)戰俘營........................................................................................... 58. n. al. er. io. 小結 ..................................................................................................................................... 65. i n U. v. 第四章 分析─現有研究與檔案史料交織而成的「戰場」 ............................................... 67. Ch. engchi. 第一節 監視員的家庭狀況以及在北婆羅洲的行蹤 ....................................................... 67 第二節 戰俘、監視員、軍官之間的互動 ....................................................................... 78 第三節 雙方認為有罪與否的理由 ................................................................................... 86 小結 ..................................................................................................................................... 88 第五章 結論 ........................................................................................................................... 90 參考資料 ................................................................................................................................. 92 附錄 ......................................................................................................................................... 95. III.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6) 表次 表 1 檔案館原題名與筆者自訂題名對照表 ............................................................ 26 表 2 美里─殺害 51 名戰俘案 4 名監視員 被告一覽表 .......................................... 31 表 3 美里─殺害 51 名戰俘案 10 名監視員 被告一覽表 ........................................ 32 表 4 蘭瑙─45 年 6 月殺害 8 名戰俘案被告一覽表 ................................................. 35 表 5 山打根─死亡行軍案 被告一覽表 .................................................................... 37 表 6 蘭瑙─45 年 8 月殺害 33 名戰俘案 17 名戰俘 被告一覽表 .......................... 40 表 7 蘭瑙─45 年 8 月殺害 33 名戰俘案 11 名戰俘 被告一覽表 .......................... 42. 政 治 大 表 9 山打根─45 年 7 月殺害 立23 名戰俘案 ............................................................... 45 表 8 蘭瑙─45 年 8 月殺害 33 名戰俘案 5 名軍官戰俘 被告一覽表 .................... 44. ‧ 國. 學. 表 10 山打根─虐待戰俘案 ........................................................................................ 47 表 11 蘭瑙─殺害 PARKER 案 ................................................................................... 48. ‧. 表 12 蘭瑙─殺害 CLEARY 案 .................................................................................. 51. sit. y. Nat. 表 13 蘭瑙─殺害 BIRD 案......................................................................................... 58. al. er. io. 表 14 古晉─虐待戰俘案 ............................................................................................ 59. v. n. 表 15 本文相關案件被告身家資訊 ........................................................................... 67. Ch. engchi. i n U. IV.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7) 圖次 圖 1 北婆羅洲位置圖、相關地名發生與案件 ........................................................... 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V.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8)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提到二次世界大戰下的臺灣人,我們會想到什麼?或許是媽祖接炸彈的傳說、 皇民化運動的改造與動員、高砂義勇隊在海外戰場的活躍表現,不論是哪一種故 事,都可以顯示出臺灣人離大戰並不遠;而在二戰歷史敘事當中有一群「臺籍戰 俘監視員」的群體,他們被招募去海外或在臺灣本土監管由日軍俘獲的盟軍戰俘. 政 治 大. (Prisoners of War),因戰爭期間涉嫌不當對待或殺害戰俘,而在戰後被同盟國當. 立. 作戰犯嫌疑人起訴與審判,有些人被判有罪並關押數年之久,更有少數人被處以. ‧ 國. 學. 死刑,本文就是以這個群體之中被派到英屬北婆羅洲(British North Borneo)的臺 灣人為主角,使用澳洲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 以下簡稱 NAA). ‧. 庋藏的戰犯審判法庭檔案,探討他們在戰爭期間的經歷以及戰後被審判的過程。. y. Nat. n. er. io. al. sit. 接著讓筆者用以下的引文作為楔子:. i n U. v. Kinder 士官與我試圖攙扶二等兵 Parker 幫助他跟上隊伍,卻離隊. Ch. engchi. 伍越來越遠…這時被告上前來以半英文半日文開始喝斥,並且用槍 托毆打 Parker…Kinder 士官試著求情,被告揮了揮槍示意要他離 開,並繼續用槍托毫不留情地毆打早已倒地的二等兵 Parker,過程 持續約十分鐘,接著被告命令 Kinder 與我將二等兵 Parker 抬放路 邊,血不斷從他的嘴巴及耳朵湧出,他的臉已經難以辨識,而我確 信他那時已經死亡…。1. 1. 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 (以下簡稱 NAA) Collection , A471,81015, [War Crimes - Military Tribunal - HAYASHI Yoshinori AWC 720 : Place and date of Tribunal - Rabaul, 29 and 30 May 1.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9) 這是一段檢方證人在法庭上所作之證詞,出自 1946 年 5 月由澳洲召開的一 場戰犯審判法庭記錄中,證人描述的這起「事件」則發生於前一年的 3 月底,一 群澳籍戰俘由日本軍隊裡的臺籍戰俘監視員押送(下文簡稱為臺籍監視員或監視 員),從 Paginatun 前往 Ranau 的路途上;2這位被指控打人的監視員名叫 Hayashi Yoshinori,3是二戰期間由日本政府從臺灣征調,送往北婆羅洲負責監視該地區 盟軍戰俘的臺籍監視員,他在戰後因這起事件被澳洲軍方以涉嫌戰爭犯罪起訴, 經戰犯法庭審訊後被認定有罪成為戰犯(War Criminals),最終處以絞刑。整個東. 政 治 大 灣人總共有 190 名,其中被處以死刑者為 21 人。 立. 南亞與太平洋地區中,與 Hayashi 相同處境、因相關罪名而被多個國家判刑的臺 4. ‧ 國. 學. 何謂戰俘監視員?為何他們在戰爭期間的行為會在戰後被當作戰犯審判?. ‧. 前面提到戰俘監視員是被僱用來監管戰俘,是類似獄卒的角色。珍珠港事件後,. y. Nat. 日本在菲律賓俘獲數萬美、菲軍人,僱用臺灣人軍屬600名前往菲律賓監管這批. n. al. er. io. sit. 戰俘;5再看本文主角所身處的背景,日軍於新加坡迫降八萬盟軍人員成為戰俘,. Ch. i n U. v. 1946]: First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William. D Moxham), pp. 17.18. 本文檔案來自 NAA 的網. engchi. 站,屬於公開資料可以線上查詢,網址為:. https://recordsearch.naa.gov.au/SearchNRetrieve/Interface/SearchScreens/BasicSearch.aspx 2. 兩者皆為馬來西亞沙巴州(Sabah)內地名。. 3. HAYASHI Yoshinori 的日文姓名為「林義德」 ,漢文本名為「林江山」 ,本文係以澳洲檔案為主 要史料,為與史料內容配合,因此筆者在人名的呈現上會以被告日式姓名的英文為主。. 4. 藍適齊(2015): 〈戰犯的審判〉 ,呂芳上主編, 《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戰後中國》 ,頁 210-247。 臺北市:國史館,2015。頁 224。. 5. 鍾淑敏, 《俘虜收容所 : 近代臺灣史的一段悲歌》 ,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 《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 ,臺北市:樂學書局,2001。頁 277。 2.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10) 其中一批戰俘送往日本佔領下的北婆羅洲進行勞役工作,加上日軍於北婆羅洲集 中拘留的同盟國人士,使得該地四座戰俘營(POW Camps)收容的人數大約有五千 人之譜,本文的臺籍監視員響應日本政府的招募,到北婆羅洲以軍屬的身份、接 受日軍軍士官的指揮,監管這群盟軍戰俘與一些平民,他們的職責除了防止戰俘 逃跑,也要監督戰俘進行工作,有時還要根據長官的命令或者營區規定懲罰戰俘, 這樣的工作內容中有許多被同盟國視為侵害人權的行為,例如未經審判就直接對 戰俘實施體罰;隨著戰局逐漸對日本不利,日軍侵害同盟國軍民人權事件也愈來 愈多,例如槍殺羸弱不能行軍的戰俘、處決戰俘營中僅存戰俘以圖湮滅不利證據. 政 治 大 得終戰後澳洲政府對這些監視員展開戰爭犯罪的調查與起訴。 立. 等,在這些行動中臺籍監視員大多扮演執行者角色,以上這些侵害人權的行為使. ‧ 國. 學. 二次大戰後的戰犯審判可分為A/B/C級,A級戰犯的定義是被指控犯下「破. ‧. 壞和平」罪(Crime against Peace),意指涉入「計劃、準備、提議或發動一場. y. Nat. 宣告或未宣告的侵略戰爭,或是一場破壞國際法、條約、協定或保證,或是參與. er. io. sit. 達成前述事項的一場共同計畫或陰謀」,如納粹德國的戈林、日本帝國的東條英 機等。B/C級戰犯則泛指被指控犯下傳統的戰爭犯罪(Conventional War Crime),. al. n. v i n 或是「非人道」罪(Crime against C hHumanity),分別意指違反傳統戰爭習慣及虐 engchi U. 待、殺害戰俘或平民;本文的臺籍監視員則以違反B/C級戰爭罪起訴。戰後7個 同盟國(不含蘇聯及中共)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53個地點開設法庭,共起訴5707 名日軍人員,6在各個同盟國分別所進行的B/C級戰犯審判當中,有190名的臺灣 人遭判刑確定執行。根據戰後日本官方的統計,臺籍戰犯中有95人受到澳洲的軍 事法庭判刑,英國方面有26人,荷蘭方面為7人,美國方面為4人,另外有58人遭. 6. Sandra Wilson, Robert Cribb, Beatrice Trefalt, and Dean Aszkielowicz. Japanese War Criminals: The Politics of Justice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7 3.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11) 到中華民國判刑,7本文所處理的北婆羅洲臺籍監視員,接受澳洲戰犯審判的人 數則是102人,89人在一起或多起案件中獲判有罪,13人獲得無罪的宣判;雖然 戰後中華民國政府單方面宣布全體臺灣人都轉換為中國籍,但由於這樣可能的犯 罪發生於戰爭進行中、監視員屬於日本國籍期間,因此其他同盟國不承認這種國 籍轉換,所以臺籍戰犯不具「戰勝國國民」的身份,代表這群臺灣人一來無法免 於戰犯審判,二來是由日本國政府出面替他們進行辯護。 各盟國中,以澳洲舉行的審判對臺灣籍戰犯的影響最大,共計審判並判刑確 定95名的臺籍戰犯(占臺灣籍戰犯總數的一半) ,並處決了其中的7名臺籍戰犯,. 政 治 大 遍受到嚴厲審判,儘管被送到海南島的澳洲戰俘在戰後指控慘遭虐待,但鍾敏淑 立 8. 若觀察自臺灣派往華中、海南島的數百名監視員的情況,這些人在中國並未普. 提到,海南島的臺灣人監視員會未因此遭到判刑,這與澳洲開設的戰犯法庭形成. ‧ 國. 學. 強烈的對比。9. ‧. 視角拉回現代臺灣,對於臺籍戰俘監視員的戰爭經驗(筆者將他們戰後審判. y. Nat. 的經歷一併算入),以往是藉由對這群人中的倖存者進行訪問而得,政治大學的. er. io. sit. 藍適齊係臺灣學界較早使用戰犯審判檔案進行相關研究的學者,筆者擔任其國科 會計畫助理時接觸到戰犯審判檔案以及研究方法,因而啟發筆者用戰犯審判檔案. al. n. v i n 來證實或補足現有成果的研究動機。本文所選的案件共14宗,都是以在北婆羅洲 Ch engchi U 的臺籍監視員為主要被告的審判,筆者用案件發生地將之分為三組,分別是古晉. (Kuching)、美里(Miri)、山打根─蘭瑙(Sandakan-Ranau),10在古晉只有一個不當 對待戰俘的案件,但被控訴的臺灣人有37人之多,其中34人被判處三到二十年不 7. 藍適齊,〈戰犯的審判〉 ,頁 219。. 8. 藍適齊,〈戰犯的審判〉 ,頁 225。. 9. 鍾淑敏(2017): 〈二戰時期臺灣人的戰爭犯罪與戰後審判〉 ,李達嘉主編, 《近代史釋論:多元思 考與探索》 ,頁 385-430。臺北市:臺灣東華,2017。頁 248-249。. 10. 這樣的分類基於筆者翻閱已蒐集到的檔案,沒有一位受審的臺灣人涉入另外兩地的案件,筆 者認為原因是山打根與古晉之間的交通不便,因此兩地之間的監視員不會有太多機會進行駐 地輪調。 4.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12) 等的刑期,林水木、簡茂松、周慶豐等人的故事就是出於這個案件;美里方面是 兩起殺害無名戰俘案,13名臺灣人被起訴,11人被判槍決而後減刑至十年徒刑, 其中包含日後接受訪問的柯景星;山打根─蘭瑙地區澳洲檢方起訴11宗案件,除 了1宗不當對待戰俘案,其餘10起都是有關殺害戰俘的案件,總共42人受審,34 人被定罪,大多數人被判處三年到終生不等的徒刑,這個分組中有兩起案件共四 人被判死刑最終處決,其姓名為王壁山、林江山、李琳彩、蔣清全。.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1 北婆羅洲位置圖、相關地名發生與案件. 第二節 研究回顧 臺灣學界對於戰俘監視員以及戰犯審判的研究,發端於對臺籍日本兵的口述 歷史訪談上,周婉窈和蔡慧玉對曾經替日本帝國軍事行動服務的當事人,進行過 多方追蹤與訪談,如周婉窈舉辦「台籍日本兵歷史經驗」座談會,結合會議記錄. 5.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13) 及會後補述,集結成《台籍日本兵座談會記錄并相關資料》一書,11該次座談會 是追溯臺籍日本兵戰爭經驗的濫觴,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的蔡慧玉在此基礎 上進一步訪問曾參加海軍、陸軍志願兵、軍屬及軍伕的「臺籍日本兵」 ,出版《走 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一書,12兩位前輩的研究都有記錄柯景星的發言 或訪問,蔡慧玉更是以生命史的方式,記錄柯景星參戰前與回臺灣後的生活;13 雖說兩位前輩開此研究之先河,但這部份也存有不足之處:樣本數過少,受訪問 臺籍監視員只有柯景星一人,而無法觀察到較完整的歷史圖像。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的鍾淑敏以〈俘虜收容所 : 近代臺灣史的一段悲歌〉. 政 治 大 最早專文討論臺灣人投入盟軍戰俘收管工作上的研究,此文章較多透過日本方面 立 為題,發表關於臺灣本土收容盟軍人員的戰俘營以及戰俘監視員的文章,是學界. 的研究與史料,如田中利幸的研究以及林水木的著作等,與筆者論文較為有關的. ‧ 國. 學. 是探討臺灣人擔任俘虜收容所監視員的部分,介紹戰俘監視員的招募與訓練、在. ‧. 戰地服役的情況、戰犯審判的結果;鍾淑敏也提到由於尚未能調查各審判國的檔. y. Nat. 案,所以此一題目上有發展空間。14. er. io. sit. 政治大學的藍適齊是臺灣學界使用戰犯審判檔案進行研究的先驅,他關注南 洋地區遭到審判的臺灣人軍屬,包括南太平洋臘包爾(Rabual)地區被澳洲審判並. al. n. v i n 判處死刑的臺籍軍屬,以及被英國審判、擔任日軍通譯的臺灣人; Ch engchi U 11. 15. 他在國史館. 周婉窈 主編,《臺籍日本兵座談會記錄并相關資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 處,1997。. 12. 蔡慧玉 編輯兼訪問,吳玲青 記錄,《走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臺北:中央研究院 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7。. 13. 蔡慧玉,《走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頁 9-10,頁 245-273。. 14. 鍾淑敏,〈俘虜收容所:近代臺灣史的一段悲歌〉 ,頁 264。. 15. 藍適齊, 〈跨越國境的戰爭責任:以二戰後盟國對臺灣籍戰犯的審判為例〉 , 《第一屆臺灣近代 戰爭研討會論文輯》 ,頁 335-361,高雄市:春暉,2013。藍適齊(2014): 〈可悲傷性,「戰爭 6.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14) 出版的《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戰後中國》書中以一個章節探討戰後中國政府對日、 臺籍戰犯嫌疑人的追訴審判,並將焦點放到臘包爾地區由澳洲政府審判的臺籍軍 屬,以該國戰犯審判檔案和中華民國國防部出版的《南洋英烈:二戰期間巴布亞 紐幾內亞境內國軍將士紀錄》,來討論分屬不同國籍的臺籍軍屬與國軍在臘包爾 遭遇相處的歷史,以及法庭上相互辯駁的過程。 日本學者田中利幸的著作 Hidden Horrors: Japanese war crimes in World War 2 一書,討論戰爭期間亞太地區日軍的暴行,諸如強暴、吃人肉、化學武器實驗 與大屠殺,16他以兩章節的篇幅撰寫北婆羅洲的戰俘營,包括戰俘來到此地的原. 政 治 大 末期死亡行軍的詳細經過等,描繪出相當完整的戰爭圖像;筆者認為田中筆下的 立 因、戰爭前期日軍與戰俘之間較不緊張的相處模式、中期發生的轉折事件,以及. 臺籍監視員可說是「無臉孔的反派」,相較於日本軍官的姓名與行動有詳實的記. ‧ 國. 學. 述,田中利幸有提及部份臺籍監視員的行為,但其他們的姓名卻大多沒有被記錄,. ‧. 澳洲方面的著作與研究中也出現同樣的情形,臺籍監視員是日本軍事機器迫害盟. y. Nat. 軍戰俘的零部件,有時候只被書寫成 “Japanese Guards”, 替這些臺灣人的姓名與. er. io. sit. 行跡留下記錄是本文可以貢獻之處。. 日本記者濱崎紘一的著作《我啊!:一個台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人生》 ,17以. al. n. v i n 及於國史館台灣文獻館任職的李展平所撰寫兩本著作《前進婆羅洲─臺籍戰俘監 Ch engchi U 之框」與臺籍戰犯〉 ,汪宏倫主編, 《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 ,臺北市:聯經出 版,頁 393-433。LAN, Shi-chi (2016). “Crime of interpreting: Taiwanese interpreters as war criminals of World War II”. In KayokoTakeda & Jusus Baigorri-Jalon (Eds.). New Insights in the History of Interpreting, Philadelphia pp.193-224. 16. Tanaka, Yuki. Hidden Horrors: Japanese war crimes in World War 2,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1996.. 17. 濱崎紘一著;邱瑞振譯, 《我啊!:一個臺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人生》 ,臺北市:圓神出版社, 2001。 7.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15) 視員》、《戰火紋身的監視員:臺籍戰犯悲歌》, 18兩位的著作藉由實地訪問曾在 北婆羅洲擔任過戰俘監視員的當事人,並以文學方式寫成,內容從戰爭期間追蹤 至戰後監視員的生活,並敘及其面對戰爭經驗以及索討賠償的心路歷程,濱崎紘 一以簡茂松為對象,對他的一生撰寫相當詳盡的傳記,李展平則是追蹤訪問更多 臺籍監視員,並蒐集到相片或畫像,讓他們的形象躍出文字的限制;澳洲歷史工 作者 Lynette Ramsay Silver 相對於前者關注臺籍監視員,她關懷的是澳洲戰俘苦 難的經歷,其著作 Sandakan: A Conspiracy of Silence 訪問從山打根戰俘營倖存的 幾位戰俘,寫法以戰俘「第一人稱」視角去書寫,其中也有一些戰俘口述的內幕,. 政 治 大 人的訪問,但無可否認他們的著作當中確實有很多材料與故事可供參考,這些歷 立. 例如作偽證來構陷臺籍監視員。19雖然以上三位的取材來自戰後數十年後對當事. 史無法從審判檔案中獲得。. ‧ 國. 學 ‧. 戰犯審判是本文的另一主軸,戰犯審判研究的學術脈絡,可以分為對於 A. y. Nat. 級戰犯的戰爭責任追究,如紐倫堡與東京審判;另一部分則是對 B/C 級戰犯的. er. io. sit. 戰爭責任追究,如戰勝國在亞洲各地召開的審判法庭。對紐倫堡與東京審判的研 究,一是關於審判的過程,包括檢察、法官、被告等;另外則是審判帶來的概念,. al. n. v i n 如判例對於今日國際法庭的影響等。這一領域臺灣學界較少研究與關注,因此筆 Ch engchi U 者使用澳洲學者的研究來輔助,兩本關於戰犯審判的著作對本文相當有助益,分 別 是 由 Dean Askielwicz 的. The Australian pursuit of Japanese war. criminals,1943-1957: From foe to friend, 以及由 Sandra Wilson, Robert Cribb, Beatrice Trefalt, Dean Aszkielowicz 合著的 Japanese War Criminals:The Politics of. 18. 李展平,《前進婆羅洲─臺籍戰俘監視員》,南投縣: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李展平,《戰 火紋身的監視員:臺籍戰犯悲歌》,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7。. 19. Silver, Lynette R. Sandakan: A Conspiracy of Silence, Binda, NSW: Sally Miner Publishing Pty Ltd, 2011 Forth revised edition. pp.299. 8.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16) Justice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前者從澳洲視角出發,將聚焦於戰犯審判與澳 洲國內外政治情勢的交互影響,其中對於前後審判流程、參與人物有相當詳盡的 論述,為筆者釐清翻閱戰犯審判檔案所遇到的疑惑,並提到澳洲審判有其不完美 之處,包括帶有報復性質及流程的瑕疵;20後者則將重點放在整個亞太地區所有 同盟國進行的戰犯審判,為筆者提供背景知識。21與本文研究方法相關,香港的 劉智鵬與丁新豹共同編輯撰寫的《日軍在港戰爭罪行:戰犯審判紀錄及其研究》, 整理英國陸軍部軍事法庭在香港審判日軍戰犯嫌疑人的記錄,將檔案內文逐字翻 譯成中文並提出見解,22提供筆者撰寫方式上的參考。. 政 治 大. 立第三節. 研究方法. ‧ 國. 學. 本文的研究方法係以檔案史料的解讀與建構史實、現有研究成果的分析與對. ‧. 照為主,使用的材料有:澳洲國家檔案館(NAA)庋藏戰爭犯罪審判法庭檔案,以. y. Nat. 及現有對臺籍監視員的訪問與研究。藉由分析檔案中的證詞與法庭詰問,預計呈. er. io. sit. 現兩種面向,第一是從證詞當中去發掘監視員的戰爭經歷,例如盟軍戰俘以及監 視員兩造對於戰時戰地情況,或者暴力現場的描述;第二是審判監視員的過程,. al. n. v i n 法庭上控訴方如何去指控監視員、辯護方如何去陳述監視員無罪的事實,筆者認 Ch engchi U. 為這樣的交鋒可視為臺灣人戰爭經歷的延伸。前面提到的學術先進們透過口述訪 問的方式挖掘臺灣人的二戰經驗,採集親身經歷者的記憶成為第一手史料,因此 讓臺籍戰俘監視員的經歷重新回到歷史學的討論,惟當事人的記憶或者認知可能. 20. Askielwicz, Dean. The Australian pursuit of Japanese war criminals, 1943-1957: From foe to friend,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7, pp.50-52,149-151.. 21. Sandra Wilson, Robert Cribb, Beatrice Trefalt, and Dean Aszkielowicz. Japanese War Criminals: The Politics of Justice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22. 劉智鵬、丁新豹,《日軍在港戰爭罪行 : 戰犯審判紀錄及其研究》,香港 : 中華書局,2015 9.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17) 有不足之處,因此彰顯戰犯審判檔案在臺籍戰俘監視員議題上得以貢獻之處,近 來因為檔案史料的開放、數位化,運用檔案去追溯臺籍戰犯的經歷成為可行方法。 從歷史研究的角度來審視這些同盟國戰犯審判法庭檔案,其證詞與詰問部分可以 建構監視員的部分戰爭經驗,並且與現有的口述歷史資料相結合並進行比對,使 臺灣人的戰爭歷史更為完整。 當然,使用檔案史料來進行研究也有限制,戰犯審判檔案是在法庭上產生的 材料,如庭訊記錄與聲明書等,能提供諸如戰時狀況的描述、審判時的情況等資 訊,關於監視員從戰爭結束那刻,到被盟軍調查搜捕這段時間,以及之後受刑關. 政 治 大 來填補空白。另外,筆者還需要澄清一點,係本文史料雖然來自戰犯審判檔案, 立 押於戰犯營的情況,本文使用的檔案史料則不能解答,只能依靠當事人口述史料. 但構成檔案的元素係來自於戰俘與監視員之間的口頭說辭,而非有許多文字證據. ‧ 國. 學. 做為法庭證據,因此若從「戰爭期間戰俘營的歷史」來看,本文引用的法庭檔案. ‧. 可以也算是口述歷史─由 1946 年的臺籍戰俘監視員述說他們戰爭期間的經歷。. y. Nat. 就本文所選擇的案件,是以臺灣人為主要被告,筆者使用藍適齊整理、鍾淑. er. io. sit. 敏校對的臺籍戰犯人名資料(未刊稿,見附錄二),以人名搜尋澳洲國家檔案館的 線上資料庫,這種方法可以快速鎖定被判有罪的監視員,但未被審判的臺灣人就. al. n. v i n 不一定能掌握到其相關資訊,抑或是不確保能找到臺籍監視員在其他案件作證的 Ch engchi U. 記錄,故若要整理出所有北婆羅洲臺籍監視員更完整的戰爭歷史,日本長官或同 袍的受審記錄也要去翻閱,是以這樣的工程浩大,筆者只得就已知臺籍戰犯為線 索去作研究。. 關於文章的脈絡,在第二章中筆者會從戰俘營與戰犯審判的歷史開始梳理, 除了整理出現有研究的成果,也能在進入案件討論之前讓讀者先行瞭解相關歷史 背景;第三章則是探討本文所選擇的 14 宗戰犯審判案件,撰寫各案件的案發經 過與審判過程值得注意的部份,並將基礎資訊彙整成表格;第四章為歸納與分析, 筆者會使用第二章現有研究的成果,與第三章運用的檔案史料進行比對和補充,. 10.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18) 統合出這群臺籍戰俘監視員在戰俘營與戰犯法庭上的歷史。. 提到臺籍戰俘監視員,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前面提及的幾位研究先進訪談、 記錄的老兵們,但仍有許多監視員未能接受訪談,以至於其事蹟無法被記憶,本 文討論的受審監視員雖無法代表北婆羅洲全部臺籍戰俘監視員,或完整呈現北婆 羅洲戰俘營的情況,但受限於只有這群被審判監視員有留下當時的文字記錄,所 以筆者試圖在歷史學的範疇使用史料去建構合理史實,另外也替這些受審監視員 的戰爭經驗補作記錄。.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1.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19) 第二章 現有研究成果中的北婆羅洲「戰場」 本章節會以國內外研究成果做回顧,探討這段發生在北婆羅洲的臺灣人二戰 史,除了讓讀者可以瞭解大略的時空背景,也能提醒筆者注意現有研究中尚未發 掘或重視的部分。. 第一節 北婆羅洲戰俘營的緣起與臺籍戰俘監視員的招募 監視員的招募. 立. 政 治 大. 太平洋戰爭期間捕獲日軍 35 萬名同盟國俘虜,23其中 14 萬名為軍人,其餘. ‧ 國. 學. 為日佔區同盟國平民,參戰國之一的澳洲被俘虜了兩萬兩千餘名士兵。為確切管 理戰俘,日本當局於 1942 年 6 月 27 日依據「臨時編成要領」,在「南方作戰地. ‧. 域」開設俘虜收容所(即戰俘營),泰國、馬來半島等地各收容兩萬名戰俘、菲律. y. Nat. sit. 賓一萬五千名、爪哇三萬名、婆羅洲五千名,並雇用臺灣人及朝鮮人為軍屬擔任. n. al. er. io. 監視俘虜的任務,241942 年 5 月以前此地區戰俘營的監視員是日本籍,25日本當. i n U. v. 局開出優渥的待遇招募臺灣、朝鮮籍戰俘監視員,這些軍屬赴戰地服役的薪水加. Ch. engchi. 給為 50 圓,服勤當地的糧食、衣服、居住設施等皆由雇用的軍方提供,而對比 軍屬在殖民地內部的之薪水則為 30 圓起薪。這些招募而得的軍屬上戰場前還須 經過軍事訓練,1942 年 7 月,新竹湖口與嘉義白河分別設立訓練所,應募而來 的監視員經過兩周左右的新兵訓練之後才派赴各地戰俘營,26例如柯景星提到 7 月 12 日從彰化坐火車來到嘉義白河的訓練營區,接受為期兩周的訓練,訓練內. 23. 鍾淑敏,《俘虜收容所 : 近代臺灣史的一段悲歌》 ,頁 266。. 24. 鍾淑敏,《俘虜收容所 : 近代臺灣史的一段悲歌》 ,頁 276。. 25. Tanaka, Yuki. Hidden Horrors: Japanese war crimes in World War 2, pp.15.. 26. 鍾淑敏,《俘虜收容所 : 近代臺灣史的一段悲歌》 ,頁 277。 12.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20) 容主要是如何用槍、保密、敬禮一類的基本教習。27派往北婆羅洲的監視員悉數 出自白河的訓練所,28少數如簡茂松一般,公學校畢業後就讀為軍事訓練而設立 的一年制青年學校,接近畢業時校方開始辦理志願參加軍屬的手續,1942 年 3 月從青年學校畢業後成為軍屬,於 7 月正式錄用。29由於船舶不足,使得臺、朝 籍監視員延緩抵達南洋地區的時間,「南方作戰地域」各地的戰俘營直到七月底 至八月中才開設完畢。30對照監視員的口述資料,柯景星於 1942 年 8 月 3 日到 高雄港報到登船,8 月 8 日抵達西貢並等待開往北婆羅洲的船,9 月 8 日才抵達 古晉。31簡茂松則是 11 月去高雄的港口集合登船前往西貢,經過輾轉後於 1943 年後抵達古晉。32. 立. 政 治 大. 鍾淑敏認為臺灣人響應監視員招募的原因有三:一是社會上瀰漫為國出征的. ‧ 國. 學. 氛圍,若不作點表示彷彿為「非國民」;二是若此時沒有參加軍屬,將來還是可. ‧. 能被徵召;三是監視員工作合約待遇頗佳,且雇用期間只有兩年。33另外以柯景. y. Nat. 星的例子來看監視員工作待遇部份,其父親為佃農,家裡自有地約六、七分,後. er. io. sit. 來其父想要競標土地來耕種結果不成,由於生計問題使得柯景星決定到海外謀生, 柯提到他曾擔任國語講習所講師,月薪為 18 圓,而他的叔公戰前就到越南從事. al. n. v i n 碾米工作,每月可「寄回」60C 圓。 雖然軍、民工作性質不同,但仍可看出到海 hengchi U 34. 外工作待遇的優渥程度。. 27. 蔡慧玉,《走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頁 253。. 28. 鍾淑敏,《俘虜收容所 : 近代臺灣史的一段悲歌》 ,頁 276-277。. 29. 濱崎紘一,《我啊!:一個臺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人生》 ,頁 47-48。. 30. 鍾淑敏,《俘虜收容所 : 近代臺灣史的一段悲歌》 ,頁 276。. 31. 蔡慧玉,《走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頁 243-254。. 32. 濱崎紘一,《我啊!:一個臺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人生》 ,頁 48-51。. 33. 鍾淑敏,《俘虜收容所 : 近代臺灣史的一段悲歌》 ,頁 277。. 34. 蔡慧玉,《走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頁 249、252。 13.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21) 北婆羅洲戰俘營 在馬來亞島投降的盟軍士兵原先是收容於新加坡的樟宜(Changi)戰俘營,人 數達五萬之多,日籍戰俘監視員雖然以相對人道的方式對待戰俘,但由於關押的 人數太多、環境與日常給養不甚理想、逃跑不易等原因,當日軍開出到其他地區 工作的需求、並承諾有更佳的待遇時,有一部分戰俘熱烈應募,其理由不外乎能 獲得更多日常給養,以及預期監視人員較少較鬆散使得逃亡成功率增加。35 1942-43 年間約五千名英、澳、印度籍戰俘被分成三批次送往英屬北婆羅洲 收容,那裡同時也關押著荷蘭與印度尼西亞籍戰俘以及其他同盟國平民。36日軍. 政 治 大 分別位於古晉(Kuching)、山打根(Sandakan)、亞庇(Api)、納閩島(Labuan),前二 立. 在北婆羅洲四處地點設立戰俘營,由駐守該地的第三十七軍司令官進行管理,37. ‧ 國. 學. 者是整個戰爭期間的主要營區,尖峰時期各收容約 2500 名戰俘。亞庇戰俘營只 運作六個月,收容 838 名英國籍戰俘,1943 年 4 月 6 日倖存的 700 名戰俘38遷往. ‧. 山打根戰俘營。納閩戰俘營的運作時間少於一年,1944 年 6 月啟用,起初收容. sit. y. Nat. 100 名英國戰俘,後來又有約 200 名戰俘從古晉戰俘營運來,其中包含約 70 名. al. er. io. 旁遮普士兵,而撤離該營區前這一批戰俘就已經死亡三分之二,最後 40 名戰俘. v. n. 於 1945 年 6 月轉進到美里之後被滅口,39這也就是柯景星涉入的案件。山打根. Ch. engchi. i n U. 方面,約 1500 名戰俘在 1942 年 7 月 17 日抵達港口,接著健康戰俘以行軍的方 式、病弱者以卡車運送到 13 公里外的一處前英屬實驗農場,那裏搭建臨時的建 築物做為戰俘營,幾個星期之後就開始興建山打根飛行場,並修築連接市區的道 35. Tanaka, Yuki. Hidden Horrors: Japanese war crimes in World War 2, pp.13-15.. 36. Batu Lintang Prisoner Of War And Internment Camp, Kuching 1942-45 (https://goo.gl/DcT173) (Accessed 1 June 2018). 37. 鍾淑敏,《俘虜收容所 : 近代臺灣史的一段悲歌》 ,頁 276。. 38. 這份資料並沒有提到剩餘戰俘人數,筆者從 Hayashida Mitsujiro 的聲明書中找到相關數字藉以 補充。NAA Collection, A471, 81216, [War Crimes - Military Tribunal - IWABE Shigaru &Others Labuan, 29 and 31 December 1945] :Statement by Hayashida Mitsujiro, pp.63.. 39. Batu Lintang Prisoner Of War And Internment Camp, Kuching 1942-45 (https://goo.gl/DcT173) (Accessed 1 June 2018) 14.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22) 路。. 第二節 戰俘營內的生活與山打根死亡行軍 戰俘營內的生活 根據監視員的回憶,北婆羅洲第一分所設在山打根,收容近兩千名俘虜, 「婆 羅洲俘虜營本部」即是古晉第一分遣所,此處的臺籍監視員約兩百餘人。古晉戰 俘營中區分軍民及男女,即便是家庭也不例外,兒童被畫歸婦女區,糧食一般是. 政 治 大 與飲食條件影響,戰俘的健康狀況不佳,腳氣病、夜盲症、瘧疾、痢疾等盛行。 立. 糙米與馬鈴薯,偶爾捕獲的田鼠或蝸牛就是營區內難得的上等食材。40受到勞役. ‧ 國. 學. 除了極少數有中等學校學歷的監視員被派到內勤工作,辦理糧食、彈械、醫 藥補給等行政工作外,41大部分監視員的工作主要是防止戰俘逃亡,此外還要負. ‧. 責監督戰俘工作,以山打根為例,此地的盟軍戰俘要負責營建飛行場,這個機場. sit. y. Nat. 當作菲律賓到新加坡以及更南方島嶼的中繼加油點,每天從早上七點半開始,戰. al. er. io. 俘行走 8 公里至工地,工作至下午五點,42古晉戰俘營的監視員則是監督戰俘伐. v. n. 木、飛行場之擴建、造船所整備、修築通往水銀礦山的道路、挖壕溝及除草等雜. Ch. engchi. i n U. 役,43若戰俘被日軍官兵或者監視員發現故意拖慢工作進度,戰俘就會被懲罰。 為監督俘虜,每天早上都有訓練,監視員配有英製槍械、五十發彈藥、刺刀、綁 腿與防毒面具,與一般日軍相同,監視員須接受刺刀、劍術與打靶的訓練,必要 時須參與戰鬥。44一名監視員需管理 50 名戰俘,若發生戰俘逃跑的事件,監視 員就要受嚴重處罰,柯景星提到有發生戰俘偷竊營區外農民作物的事件,向被竊. 40. 李展平,《戰火紋身的監視員:臺籍戰犯悲歌》,頁 13。. 41. 李展平,《前進婆羅洲─臺籍戰俘監視員》 ,南投縣: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頁 31。. 42. Tanaka, Yuki. Hidden Horrors: Japanese war crimes in World War 2, pp.16.. 43. 鍾淑敏,《俘虜收容所 : 近代臺灣史的一段悲歌》 ,頁 278-279。. 44. 鍾淑敏,《俘虜收容所 : 近代臺灣史的一段悲歌》 ,頁 279。 15.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23) 農民問明原委後,柯景星自掏腰包向農民賠罪,請他們不要向日軍高層舉報,以 免戰俘遭遇更嚴重處罰,對戰俘則是召集其自治幹部訓斥,並簡單的體罰帶過。 45. 監視員的工作本質是要監視戰俘以防其脫逃,並且監督其勞動,是與戰俘互 動最頻繁的群體;而監視員的階級卻又處在日軍最底層,需服從接受上官命令以 及打罵。日軍「打耳光」的體罰文化,常被用來糾正下屬輕微過錯,例如柯景星 最常見被論述的故事便是入訓練營第一天晚上的「菸灰缸」事件,此事件經過大 略是日軍長官對新兵的震撼教育,要新兵互相打耳光,柯景星因為無法完成長官. 政 治 大 同盟國戰俘來說,未經審判就體罰即構成戰爭罪,日軍高層對待戰俘的政策與文 立. 的需求,因此也被揍得鼻青臉腫。46這樣的體罰一併適用到戰俘身上,但對這些. 化不佳,加上這些監視員多數不知道有「日內瓦條約」,使得臺籍監視員落入之. ‧ 國. 學. 後的戰犯審判。47柯景星表示他這一批次監視員的契約期限為兩年,應該服役到. ‧. 1944 年就可以回臺灣,然而到新一批可以替換的監視員抵達之後,負責管理整. y. Nat. 個北婆羅洲戰俘營的所長菅臣次大佐卻以柯這一批次的監視員工作稱職為理由,. n. al. er. io. sit. 堅持不肯更換,48因此這群臺籍監視員續留到戰爭結束。. 山打根死亡行軍. Ch. engchi. i n U. v. 山打根的戰俘營之所以聞名於澳洲,是因為關押在此的 2500 名盟軍戰俘最 終只有六人逃出並倖存,而這六人也成為指控臺籍戰俘監視員不當行為的唯一人 證。49死亡行軍主要分為兩次,前後在 1945 年 1、2 月與 5 月進行。1945 年初,. 45. 李展平,《前進婆羅洲─臺籍戰俘監視員》 ,頁 35-36。. 46. 蔡慧玉,《走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頁 253。. 47. 鍾淑敏,《俘虜收容所 : 近代臺灣史的一段悲歌》 ,頁 278。. 48. 蔡慧玉,《走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頁 258。. 49. Batu Lintang Prisoner Of War And Internment Camp, Kuching 1942-45 (https://goo.gl/DcT173) (Accessed 1 June 2018) 16.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24) 美軍占領巴拉望島,由於忌憚美軍使用該島作為進攻婆羅洲的跳板,因此日軍第 37 軍將分散北婆羅洲東岸斗湖(Tawau)、塔威塔威島(Tawi Tawi)、山打根等地的 部隊移防至西岸的哲思頓與汶萊,同時帶上尚有體力的戰俘作為軍隊物資的挑夫, 並規劃在抵達西岸後,將這批戰俘移送至斗亞蘭(Tuaran)安置。從山打根到亞庇 之間沒有良好的道路可供大軍移動,以往東西岸之間依靠船運,但因為彼時海上 路線被盟軍監視,因此日軍只得經崎嶇的山路到西岸。 日軍高層原本規劃戰俘要在三個星期走完 400 公里路程,第一次行軍於 1945 年 1、2 月之間陸續出發,但由於事前補給準備不足而無法繼續行軍至斗亞蘭,. 政 治 大 安置戰俘,第一次山打根死亡行軍結束,抵達蘭瑙之後,戰俘被用在 Paginatun 立. 只能在半途上的 Paginatun 和蘭瑙停下,路程約 260 公里,日軍也於此興建營地. 和蘭瑙運送米糧與水的工作上,這樣的勞動加上補給的不足持續造成戰俘死亡,. ‧ 國. 學. 到了 6 月 8 日第一次行軍倖存戰俘只剩約 150 名存活。5045 年 5、6 月間第二次. ‧. 行軍也陸續出發,山打根的戰俘營主官 Takakuwa 瞭解第一次行軍所遭遇的補給. y. Nat. 不足,他擔心如果第二次行軍只有帶輕便的補給,相似的死亡困境會在其手下的. er. io. sit. 官兵與監視員身上重現,因此除了要戰俘儘可能地擔負補給,也先行派人在大隊 之前道沿線村落蒐集食糧;相較第一次行軍則是多放任戰俘自然死亡,第二次行. al. n. v i n 軍更有計劃地射殺戰俘,落後者全部射殺 ,第二次行軍在 6 月 25 日抵達蘭瑙時, Ch engchi U. 536 名戰俘只剩下 183 名存活,相形之下只有一名日本人或臺灣人死於瘧疾。51兩 次行軍的過程中使用強制行軍的方式,而此前給戰俘的日常配給已經短缺,多數 戰俘也有營養不良、瘧疾、痢疾、腳氣病的狀況,許多戰俘不適合如此的強制行 軍,因此死亡者眾。這樣的行軍不只造成戰俘大量死亡,連日本軍隊本身也有半 數左右的士兵葬身於叢林之中,52可想而知臺籍監視員的處境應該也相當危險, 筆者認為可能有一些臺籍監視員於叢林之中陣亡而沒有被記錄。. 50. Tanaka, Yuki. Hidden Horrors: Japanese war crimes in World War 2, pp.45-52.. 51. Tanaka, Yuki. Hidden Horrors: Japanese war crimes in World War 2, pp.57-58.. 52. Tanaka, Yuki. Hidden Horrors: Japanese war crimes in World War 2 pp. 69. 17.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25) 在美里,柯景星參與另一場殺害戰俘的事件與前述死亡行軍相似,根據他的 描述:. 昭和二十年(1945)6 月 8 號,我們得知盟軍已經登陸北婆羅洲,…… 當時我們的隊長(上士軍階)認為現在情勢這麼緊張,糧食和醫藥 也非常缺乏,剩下的四十六名俘虜只會消耗僅存的一點米糧,撤退 時也不方便,因此在 6 月 10 號下令我們十一名台灣人俘虜監視員 在八名日本人協助下,將所有的俘虜槍決。我不知道隊長下這個命. 政 治 大 曾聽說過:「如果盟軍上陸,俘虜的管理原則是『伺機處理』」。 立. 令是他個人的決定,或只是執行軍司令部的指示,不過我記得以前. ‧ 國. 學. 那時隊長集合所有的人,一手拿刀,一手拿短槍對著我們,下口令:. ‧. 「裝子彈,上刺刀,發射!」 。當時如果我不開槍我就必死無疑。……. io. er. 隊長已私下將俘虜的名單燒毁了。53. sit. y. Nat. 命令執行完畢後,我們還得將俘虜的屍體就地掩埋。但不知何時,. al. n. v i n 可以看出戰火逼近的時候,日軍長官可能害怕戰俘脫逃或者消耗資源,命令與逼 Ch engchi U 迫監視員動手殺害戰俘,第三章的案件討論當中也可以看到相似的情況。. 第三節 戰犯審判的運作與監視員受審經歷 戰犯審判是同盟國戰後對日本去軍國主義與改造的重要部分,終戰之前的波 茨坦宣言( Potsdam Declaration)中,同盟國已決定追溯所有戰犯的責任,日本軍方 虐待戰俘與平民是同盟國戰爭罪的主要關注對象。本文無意在此深入討論整個戰. 53. 蔡慧玉,《走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頁 259-260。 18.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26) 犯審判的脈絡或者「勝者的正義」相關議題,而是會關注與臺籍監視員相關、被 澳洲起訴與審判的戰犯法庭,其法庭的相關體制與運作,以及監視員口述其經歷 審判的過程。. 戰犯審判的運作 除了律師、檢察官等較容易理解的人物,在澳洲戰犯審判法庭上有幾種角色 需要特別說明,法官主要是受過法學訓練的軍方人員,通常有三到四名軍官擔任, 如果有法學素養的軍方人員無法到法庭聽審,那麼懂軍法的律師就會被指派成. 政 治 大 如果覺得證據或者審判程序有待釐清之所在,就會向雙方提問,最後在審判記錄 立. Judge Advocate(下文簡稱 JA),這個角色的工作要確保審判過程適當且合法,JA. ‧ 國. 學. 中提供案件證據的摘要。 54 在程序上,審判過程的記錄應被 Judge Advocate General(下文簡稱 JAG)所複審,JAG 是駐在澳洲國內的民間法學專家,澳洲的. ‧. JAG 前後總共兩位,J. Bowie Wilson 擔任至 1946 年 4 月,其後是 W. B. Simpson,. sit. y. Nat. 這兩位的姓名可在臺籍監視員有關的審判當中看到。他們負責檢視整場審判過程,. al. er. io. 以及辯護方提出用來反駁裁判決或量刑的請願書(Petitions),並提供法律意見。. v. n. 澳洲學者 Dean 認為在理論上 JAG 的存在可被視為一種上訴系統(appeals. Ch. engchi. i n U. system),提供法律上的防護措施以免不當審判,然而不管是 JA 或者 JAG 的建議 都沒有實質法律約束力。55 JAG 的法律意見連同審判記錄一併上呈給審判確認 官(confirming officer),這位官員也會檢視審判記錄,並且根據 JAG 的建議來更 改戰犯法庭已經做出的裁決,雖然他沒有相關法學訓練,但他才是真正有權決定 是否要讓法庭判決生效的角色,其決定具有實質法律約束力。在 1948 年之前, 大部份案件的審判確認官是由澳洲陸軍總長(commander-in-chief) Vernon Sturdee. 54. Askielwicz, Dean. The Australian pursuit of Japanese war criminals, 1943-1957: From foe to friend, pp.46.. 55. Askielwicz, Dean. The Australian pursuit of Japanese war criminals, 1943-1957: From foe to friend, pp.46-47. 19.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27) 中將(Lt Gen.)擔任,本文討論的臺籍監視員被告之判決:徒刑、絞刑和減刑,就 是由這位軍官簽章確認,56同樣可以在審判檔案中看到他的簽章。澳洲將審判記 錄雖作得相當詳實,但由於澳洲體制沒有要求法官提供為何作出如此判決的理由, 所以檔案中並沒有記錄法官如何認定被告有罪的思考脈絡,後世研究者只能從 JA 和 JAG 提供的意見來推敲法官可能的思路與原因,57JA 與 JAG 兩者對於歷史 學或法學研究者重要性就在於此。 為求審判效率,澳洲連同其他同盟國採用「多位被告集體受審多項相似指控」 的方式(Mass trial),一次將多名被告傳喚出庭,同時審理對每位被告不同的指控,. 政 治 大 是多位被告一齊出庭,法官同時審理對他們的相同罪名指控。 立. 本文所選的古晉案即以這種方式審理,與之相似的「集體審判」(Joint trail),則 58. 澳洲工黨執政的. 1945-46 年間是戰犯執行死刑最多的時期,在澳洲國內無論是一般法庭或者軍事. ‧ 國. 學. 法庭,不常使用死刑,但場景轉換到對日本戰犯的審判,澳洲國內的輿論就鼓勵. ‧. 死刑的使用,59可以看出澳洲人想要報復的渴望。. y. Nat. 在 BC 級審判中盟軍檢察官所遇到最大問題是缺乏日軍長官下達一些違反人. er. io. sit. 權命令的文字證據,即便有這樣的手寫命令也大部分在戰爭末期被日軍銷毀,加 上許多可以做證的目擊者已經死亡,因此法庭上能當作證據的條件相當寬裕,即. al. n. v i n 使證人能親自出席法庭提供證據, C h法庭依然只採用具證人簽名的宣誓作證書當作 engchi U 呈堂供證,澳洲國內審判國民的民刑事庭與軍事法庭則不接受只採用口供書就將. 一個人定罪的方式。由於這樣證據條件的放寬,辯護一方無法去詰問檢方的證人, 造成審判品質的瑕疵,雖然設有 JAG 這樣的檢閱職位,但其不可能挑出所有瑕 56. Askielwicz, Dean. The Australian pursuit of Japanese war criminals, 1943-1957: From foe to friend, pp.47.. 57. Askielwicz, Dean. The Australian pursuit of Japanese war criminals, 1943-1957: From foe to friend, pp.47.. 58. Askielwicz, Dean. The Australian pursuit of Japanese war criminals, 1943-1957: From foe to friend, pp.50. 59. Askielwicz, Dean. The Australian pursuit of Japanese war criminals, 1943-1957: From foe to friend, pp.50-51. 20.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28) 疵所在,且其意見也不具約束力。60另外,審判所使用的證人產生的錯誤或偏頗 證詞,一位在安汶(Ambon)與摩洛泰(Morotai)替日本被告辯護的日籍律師就提到: 「盟軍戰俘傾向誇大所有他們所遭遇的虐待,這些帶有個人想法的陳述會傷害到 審判公正性」。61綜合以上談到的體制運作、國內輿情等,筆者認為澳洲的戰犯 審判帶有一種「立即復仇」的立場存在。. 監視員的受審經歷 在蔡慧玉對柯景星的訪問中、濱崎紘一對簡茂松、李展平對多位監視員的採. 政 治 大 無罪的看法,以下節錄幾段監視員的訪談。首先是對於審判過程的描述,監視員 立. 訪中有提到他們對接受審判的親身感受,包括日本辯護律師的表現,以及自己有. ‧. ‧ 國. 學. 簡茂松提到:. 架設在沙灘上的大帳篷就是「法庭」 。我們列隊在帳篷前按序等待,. sit. y. Nat. 每次叫七八個人進去就坐。三個身穿澳洲軍服的法官坐在前面,兩. n. al. er. io. 側做著同樣身穿軍服的檢察官,還有日本律師陪同在場。. Ch. engchi. i n U. v. 記憶中,我好像出庭應訊過兩次……第一次大概是進行起訴和求刑, 第二次則是宣告判決,和事前審訊時一樣,庭上不斷指稱我「虐待」 英軍上校,說我不是軍屬身分,是正規的士兵,要判我六年的徒刑。 62. 60. Askielwicz, Dean. The Australian pursuit of Japanese war criminals, 1943-1957: From foe to friend, pp.50. 61. Sandra Wilson, Robert Cribb, Beatrice Trefalt, and Dean Aszkielowicz. Japanese War Criminals: The Politics of Justice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pp.81.. 62. 濱崎紘一,《我啊!:一個臺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人生》 ,頁 94。 21.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29) 由於盟軍在亞太各地召開審判法庭並起訴數千名被告,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 法庭設立的方式相對簡便。許多監視員提到審判法庭的「不公平」,以及日本籍 被告與律師的「自私」,如監視員許清泉的供述:. 記憶中,日本律師始終沒有替我進行抗告申辯,他只為判死刑的日 軍極力開脫,請求改判無期徒刑,對我們卻不搭理。設在沙灘上的 斗大帳篷,即臨時法庭,我們列隊等待;判決一個接一個,每個人 平均不到五分鐘,簡直比上廁所時間還短,許多臺灣人被判無罪,. 政 治 大. 而我,因為盟軍俘虜工作偷懶打他兩記耳光,卻招來十年牢獄之 63. 災…。. 學. ‧ 國. 立. 簡茂松也認為日本律師有差別待遇:. ‧. y. Nat. 日本律師自始至終沒有為我進行過任何辯護的情景,讓我永遠無法. er. io. sit. 忘卻。聽說他為了可能被判死刑的日本人,總是極盡所能要求庭上 改為無期徒刑,但對我的事卻漠不關心,也須是因為他看過我的文. n. al. Ch. 件,斷定刑期很輕,才一言不發的吧?. 64. engchi. i n U. v. 而也有傳出日籍被告將過錯責任推諉給臺籍被告:. ……曾聽說幾個日本上司把菅(辰次)中校等最高負責人的自殺視 為良機,事前就一致約好作證時說「不記得命令部下虐待俘虜」 、 「全 都是台灣監視員隨意幹的」、「台灣人本來就生性野蠻而殘酷」. 63. 李展平,《前進婆羅洲─臺籍戰俘監視員》 ,57 頁. 64. 濱崎紘一,《我啊!:一個臺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人生》 ,頁 94。 22.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30) 等……。65. 翌年的一月下旬,輪到我們古晉小隊的成員應訊,拉布安(註:納 閩)的軍事法庭要進行最後的審判。約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判決了 九個日本上士和 39 個台灣人共 45 人,速度之快猶如生產線上的流 水作業。66. 簡茂松回憶每個人的審判平均花不到五分鐘,67而監視員之間也流傳「一個嘴巴. 政 治 大 判決,鍾淑敏提到戰後追究責任時,日軍上司是否承擔責任影響監視員的命運, 立. (巴掌)五年,一記拳頭十年」這種不符合比例判刑的說法。68關於監視員的罪責與. 在柯景星的案件中,監視員殺害殘存戰俘的罪責,被其長官杉野鶴雄以「臺灣人. ‧ 國. 學. 監視員只是奉命行事,沒有責任」一言而卸除,69柯景星自己則提到在判決出爐. ‧. 後,獲得轉圜的契機:. y. Nat. er. io. sit. 隨後就有日本辯護士(律師)來問我們的家庭情況。辯護團告訴我們 說,旁聽者對我們的遭遇相當同情,甚至有人教他們要如何上訴。. al. n. v i n 辯護團說他們會參考「226 C h事件」,「515 事件」等案例,來替我們 engchi U 爭取減刑……辯護團還說,如果事情是發生在日本本土,殺害俘虜. 的刑責是不可能減輕的;但因為是在南洋,判死刑(的確)是太重了。 70. 65. 濱崎紘一,《我啊!:一個臺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人生》 ,頁 95。. 66. 濱崎紘一,《我啊!:一個臺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人生》 ,頁 93。. 67. 濱崎紘一,《我啊!:一個臺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人生》 ,頁 94。. 68. 濱崎紘一,《我啊!:一個臺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人生》 ,頁 95。. 69. 鍾淑敏,《俘虜收容所 : 近代臺灣史的一段悲歌》 ,頁 279。. 70. 蔡慧玉,《走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頁 264 23.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31) 柯景星的判決最後由槍決改為十年徒刑;而古晉第一分所的簡茂松、林水木 等人卻是在長官推諉、日本人辯護律師不發一言的清況下,沒有答辯機會,只憑 書面內容便遭判決。71以上資料呈現出臺籍監視員認為在戰犯審判法庭上遭受「不 公」(快速審判、判刑過重)與「欺壓」(日籍律師不辯護、其他被告退卸責任)的 情況。. 小結. 政 治 大 俘營收容這些戰俘,戰俘營的管理與運作上需要相當人力,因此當局開出頗為優 立.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在亞太地區俘獲大量同盟國軍人與平民,並開設戰. 渥的條件招募臺灣、朝鮮籍軍屬進入戰俘營當監視員;日本在北婆羅洲前後開設. ‧ 國. 學. 四座戰俘營,分別是:古晉、山打根、納閩、亞庇,收容約 5000 名戰俘,主要. ‧. 集中在前兩者。臺籍監視員口述在戰俘營的工作主要是監管戰俘,另外還需監督. y. Nat. 他們工作,在營區規則或者日本長官規範下,監視員會對戰俘施以體罰,但有時. er. io. sit. 也會有善待戰俘的舉動;隨著戰局逐漸對日本不利,日軍將戰俘往內陸遷移,遠 離即將到來的盟軍攻勢,山打根戰俘營方面,原本約 2500 名戰俘到終戰只有六. al. n. v i n 人存活,從山打根到蘭瑙這段路被稱為「山打根死亡行軍」 ;柯景星參與的殺人 Ch engchi U 案件也是發生在這種軍隊轉進過程中。. 在戰俘營中體罰戰俘,或者是撤退過程中殺害戰俘等事由,使得臺籍監視員 在戰後面臨盟軍的調查、起訴與審判,與北婆羅洲戰俘營有關的戰犯審判是由澳 洲主辦,審判當中有權能宣判刑度與是否要付諸實行的分別是法官與審判確認官 (confirming officer),這兩種職位並不一定有受過法學訓練,因此需要 Judge Advocate 與 Judge Advocate General 這兩位有法學素養、但沒有權力決定結果的 人員來給予前面兩位法學上的意見,由於澳洲審判並不要求法官將其作出判決的. 71. 鍾淑敏,《俘虜收容所 : 近代臺灣史的一段悲歌》 ,頁 279。 24.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32) 理由記載在法庭記錄上,因此 JA 與 JAG 提出的文件能讓我們稍微瞭解臺籍監視 員被認定有罪的理由。臺籍監視員的口述中透露出在法庭上受到遭受澳洲人快速 審判與判刑過重,以及日本人的欺壓,包括律師不幫忙辯護與其他日籍被告退卸 責任的情況。.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25.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33) 第三章. 在戰犯審判檔案中的「戰場」. 本文各章節標題的「戰場」一詞可以當作是:這群監視員在二次世界大戰中 所經歷的場域,如戰俘營或者死亡行軍的旅程等;另外也可以指戰後那些受審監 視員在戰犯審判法庭上的詰問攻防,對這些臺灣人來說,法庭是為自己未知處境 奮鬥的戰場。因此本章會透過每宗案件的爬梳整理去呈現兩個主題面向,其一是 戰爭時期臺籍戰俘監視員在戰地監管戰俘的歷史,其二則是戰後他們在法庭上接 受審判的過程。. 立. 政 治 大. 表 1 檔案館原題名與筆者自訂題名對照表. 澳洲國家檔案館原題名. 筆者自訂題名. ‧ 國. 學. [War Crimes - Military Tribunal - MATSUMOTO Hideo AWC 776 : YOKOYAMA Nobuo 美里─殺害 51. ‧. AWC 866 : NANGO Hiroshi AWC 796 : YAMADA Yoshimasa AWC 854 - Sugino Unit : 名戰俘案. sit. y. Nat. MAEKAWA Harukichi (Corporal) AWC 768 : KANEKO Masumi (Corporal) AWC 745 :. io. er. YAMADA Tokuichi (Corporal) AWC 855 : IGAWA (Ikawa) Kichizaemon (Private) AWC 735 : SASAI Shinzaburo (Private AWC 811 : HIROTOMI Asao (Private) AWC 729 :. n. al. KOMAKI Kiyomatsu (Private) AWC. v i n C h: KOIZUMI JisakoU (Private) 762 engchi. AWC 761 :. HODOSHIMA Namiji (Private) AWC 731 : MIURA Wataru (Private) : NAKAYAMU Hiroji (Private) - Labuan Unit : Date and Place of Tribunal - Labuan 8 December 1945] [War Crimes - Military Tribunal - HIROTA Selichi AWC 728 : KANASHIGE Shokichi AWC 美里─殺害 51 748 : FUJIKAWA Tetsuo AWC 704 : HIRAYAMA Hideo AWC 725 : NAKAYAMA Kenichi. 名戰俘案. AWC 795 : KAWAMURA Teruhoshi AWC 752 : UMEMURA Susumu AWC 848 : MIYAMOTO Fumio : KUMADA Norihara : Date and Place of Tribunal - Labuan, 8 December 1945] [War Crimes - Military Tribunal - IWABE Shigaru (Sergeant) AWC 743 : HAVASHIBA 蘭瑙─45 年 6. 26.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34) Mitsujiro AWC 722 : ISHII Fujio AWC 740 : KAWAKAMI Kiyoshi AWC 751 : SUZUKI 月殺害 8 名戰 Saburo AWC 824 : TAKATA Kunio AWC 830 : YANAI Kenji AWC 862 : Date and Place of. 俘案. Tribunal - Labuan, 29 and 31 December 1945] [War Crimes - Military Tribunal - NAGAHIRO Maseo : NAKAYAMA Tameo : HIROTA 山打根─死亡 Ginjiro : HIROUCHI Jiro : MIYAKE Tadao : SHOJI Shinsuke : YOSHIKAWA Tatsuhiko : 行軍案 FUKUSHIMA Masao : GOTO Tsuneyoshi : MATSUBA Shokichi : TAKEUCHI Yoshmitsu : KAMIMURA Shoichi : KOBAYASHI Shizuo : MATSUDA Kenji : SANADA Shigenori : SONE Takeyoshi : TAKEMOTO Isao : UMEMURA Kemburo : UTSUNOMIYA Seichi :. 政 治 大. YOKOTA Kinzo : YOSHIMURA Hideo : Place and date of Tribunal - Labuan, 7-9 August. 立. 1946]. [War Crimes - Military Tribunal - OKADA Toshiharu (Sergeant) : HIROTA Ginjiro. ‧ 國. 學. (Sergeant) : HIROUCHI Jiro (Sergeant) : MATSUDA Nobunaga (Sergeant) : MIAKE Tadao. 蘭瑙─45 年 8 月殺害 33 名. ‧. (Sergeant) : MORIOKA Teikichi (Sergeant) : SHOJI Shinsuke (Sergeant) : YOSHIKAWA 戰俘案. io. al. er. Unit - N/A : Place and date of Tribunal - Labuan, 11-13 January 1946]. sit. y. Nat. Tatsuhiko (Sergeant) : YOSHIOKA Shigeo (Sergeant) : YASUYAMA Eikichi (Sergeant) :. n. [War Crimes - Military Tribunal - GOTO Tsuneyoshi : HAYASHIDA Kiyoshi :. Ch. engchi U. v ni. 蘭瑙─45 年 8. KANASHIGE Yoshio : MATSUBA Shokichi : NISHIKAWA Moriji : TAKEUCHI 月殺害 33 名 Yoshimitsu : TOMIYAMA Shintaro : TOYOOKA Eijiro : Place and date of Tribunal - 戰俘案 Labuan, 13 and 14 January 1946] [War Crimes - Military Tribunal - BEPPU Yoichi (Sergeant) : YAMAMOTO Jiro :. 蘭瑙─45 年 8. HASHIMOTO Masao : KAWAKAMI Kiyoshi : NAGAHIRO Masao : NAKAYAMA Tamao :. 月殺害 33 名. OYAMA Tatsuo : Unit - Borneo Prison Camp : Date and Place of Tribunal - Labuan, 14, 15 戰俘案 January 1946] [War Crimes - Military Tribunal - MUROZUMI Hisaa (Sergeant) : FUKUDA Nobuo : GOTO 山打根─45 年 Yoshitaro : HIROTA Nobuo : IKEDA Yashio : MATSUDA Takeo : NAGATA Shinichi :. 7 月殺害 23 名. 27.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35) NISHIKAWA Yoshinori : TOYODA Kokichi : YANAGAWA Hideo : YANAGAWA 戰俘案 Shigeinori : Place of Tribunal - Labuan, 18-19 January 1946] [War Crimes - Military Tribunal - HAYASHI Yoshineri : KITAMURA Kotaro : KIYOSHIMA 山打根─虐待 Tadeo : Unit - N/A : Date and Place of Tribunal - Labuan, 30 January 1946]. 戰俘案. [War Crimes - Military Tribunal - KITAMURA Kotoro AWC 755 : KAWAKAMI Koyoshi. 蘭瑙─殺害. AWC 751 : SUZUKI Saburo AWC 824 : Date and Place of Tribunal - Rabaul, 25, 27 and 28 CLEARY 案 July 1946] [War Crimes - Military Tribunal - HAYASHI Yoshinori AWC 720 : Place and date of Tribunal 蘭 瑙 ─ 殺 害. 政 治 大 [War Crimes - Military Tribunal - FUKUSHIMA Masao (Private) AWC 712 : Unit 立 - Rabaul, 29 and 30 May 1946]. ‧ 國. 學. Sandakan Prisoner of War Camp : Place and date of Tribunal - Rabaul, 29 May 1946]. PARKER 案 蘭瑙─殺害 BIRD 案. [War Crimes - Military Tribunal - FUKUSHIMA Masao AWC 173 : Unit - Sandakan POW 蘭 瑙 ─ 殺 害. ‧. Camp : Date and Place of Tribunal - Rabaul, 30 and 31 May 1946]. 古晉─虐待戰. sit. y. Nat. [War Crimes - Military Tribunal - SHOJI Kuraji (Sergeant) : MATSUTAKE Katsuhi. BIRD 案. 俘案. io. er. (Sergeant) : KOGO Shigeru (Sergeant) : ASAKUSA Katsuji (Sergeant) : INAGAKI Tetsuo. al. (Lieutenant) : KUBO Akihiko (Lieutenant) NAGATA Tomio aka KYOGAWA : KYOSE. n. v i n C hKiemel : ISHIMOTO Norisuke : MATSUDA Takeishi : OKAMOTO e n g c h i UYoshio : TSUDA Seiji :. FUJIMOTO Yoshio : TAGAWA Nobuyuki : SUZUKI Noboru : YASUMOTO Yoshio : HAYAMA Takeo : MATSUDA Buichi : ISHII Hideo : TAKAMURA Shoji : TOKUDA Masatake : MATSUBAYASHI Takeo : TAKAMI Tsuneo : KIMURA Seijiro : NAGAYOSHI Seichi : KAWAMURA Katsuo : KANEKO Shigemori : IMAGAWA Masamune : KATO Tadao : FUJIMURA Shigeru : TAKENAGA Shigematsu : KOBAYASHI Teruo : NAGAMURA Eiki : KASAMA Eiji : OKOBAYASHI Takemitsu : FUJITA Yoshio : TOMIBAYASHI Teruo : YOSHIDA Koichi : OKAMOTO Shozo : SIGIYAMA Seichi : KOIKE Yasushi : SHIMIZU Kanji (Rank for above servicemen: Guards) : (Prisoner of War 28.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36) Camp Lintang Barracks, Kuching Sarawak) : Place and date of Tribunal - Morotai, 22-31 January 1946]. 澳洲國家檔案館所整理的卷宗名稱如上表的形式,只呈現被告姓名、審判時 間與地點等,並未能清楚看出案件內涵,因此筆者會根據地點與案情在本文中替 每一宗案件另外命名,供讀者方便瞭解。14 宗案件可依時間地點分為兩個脈絡, 其一是 1945 年底至隔年 1 月底在納閩,共有 10 起案件開庭審理,其二是 1946 年中於臘包爾審判 4 宗案件,除了時間地點不同,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被侵害. 政 治 大 名」的戰俘;後者的審判則是針對殺害「單一且有姓名」的戰俘去指控臺籍監視 立. 的戰俘姓名之有無」 ,參加前期審判的監視員皆是被控殺害或侵犯「多位」且「無. 員。在山打根的分組中才有出現一名監視員接受多於兩場審判的案例。. ‧. ‧ 國. 學. 第一節 審判檔案中的各種文件. sit. y. Nat. io. er. 二戰後的戰犯審判,根據不同的國家的法律體制或者案情,在審判過程中會 產生不盡相同的進程與文件,筆者目前只能就本文所選用的澳洲審判檔案介紹其. al. n. v i n Ch 文件內涵。在一份檔案的開頭可看到卷首關於本案的基本資料,諸如被告姓名、 engchi U. 指控罪名、裁決(Finding)、證據摘要(Précis of Evidence)、每位被告的刑度與最終 裁決結果,讓讀者可以快速瞭解本案;法庭若判決被告有罪,接著就會在檔案中 看到 JAG 所做的 Minute Paper(暫譯:意見摘要書),以及被告提出的請願書 (Petition),72前者是 JAG 對本案的簡要看法,上呈給陸軍總長決定最終結果,內 72. 請願書有日文及英文兩種版本,先由日本辯護律師撰寫日文原稿,再由翻譯人員譯成英文, 在日文稿中會有被告人以漢字書寫的日文姓名,可以做為臺籍戰犯身分資料的驗證,但需注 意除非有戰犯本人的親筆簽名,否則只能做為參考,筆者在幾份請訴狀中發現姓名有前後不 一的情況出現,原因可能是日籍辯護律師在調查身分資料時產生誤會,又或者日文漢字有通 同字的情況,以至於筆誤,因此在整理資料時,筆者會將一戰犯出現過的名字寫法全部註記, 以供參考。 29.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37) 容包括被告有無罪的理由、是否要酌減判決刑度等;請願書則是由日籍辯護律師 所寫,內容大抵是陳述被告應當無罪的原因,或者是請求刑期減輕,有時也會提 及被告的家庭狀況。 檔案中可用來呈現案情的有:被告的聲明書(Statement)、戰俘的聲明書和問 卷(Questionnaire)、庭訊記錄。聲明書與問卷都是產生於調查階段,盟軍檢察官 與調查人員藉由訊問戰俘與監視員所作成,問卷是由戰俘填寫,檢方在古晉的案 件中用來快速且大量蒐集戰俘的證詞,問卷首先以是非題詢問證人有否見聞過多 種暴行,例如殺人、強暴、傷害或吃人等,接著要他們描述相關暴行的人事時地,. 政 治 大 題,例如對某次殺人事件的參與情況或者同行者等,由於山打根與美里分組中倖 立. 最後是詳細的事件發生經過;聲明書則由調查人員直接訊問戰俘或監視員關鍵問. 存的戰俘證人稀有,連同戰俘聲明書相對少數,因此在此二分組多為檢方訊問臺. ‧ 國. 學. 籍監視員所作的聲明書,「山打根組」監視員的聲明書下方大多會有前戰俘. ‧. Sticpewich 的評論。. y. Nat. 庭訊記錄就是開庭時的記錄,開庭時檢方會陳述根據證據整理而成的犯案經. er. io. sit. 過,朗讀雙方證詞或者傳喚證人出庭;接著進入詰問階段,雙方傳喚各自所需的 證人與被告,先讓他們立誓然後簡短發言,有些人會在此修改自己早期做的證詞,. al. n. v i n 發言完畢後檢方、辯護律師、法官對該名證人或被告提出詰問釐清案情在,詰問 Ch engchi U. 過程中臺籍監視員們以日文陳述、回答詰問。詰問是審判的重心,雙方藉由詰問 被告或證人來釐清證詞中有疑慮之所在,進而讓庭上建構相對完整的案情來判斷 真偽;進入結辯階段後,檢方、辯護律師、JA 會提出關於本次案件的看法,接 著法庭會宣佈被告有罪與否,若被告有罪,法庭會讓他們有發言機會,被告可以 抗辯自己沒罪的理由,抑或是陳述自己值得同情的部份,請求輕判。 本章節共整理 14 宗案件,其中會花較多篇幅處理被判處死刑的四名監視員 涉入的案件,原因無它,他們的事蹟無法像前述老兵們那樣被訪問而記載下來, 將這兩起案件選入算是為他們的戰爭經驗作記錄。. 30.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38) 第二節 美里(Miri)地方殺害戰俘案件 美里─殺害 51 名戰俘案 這起事件發生在沙勞越(Sarawak)的美里,第一起審判為四名臺籍監視員與 其他十一名日籍官兵一同受審,本文不將日籍被告姓名刑度列入,但會拮取其部 份證詞做為參考,第二起審判為九名臺籍監視員受審。雖分成兩個案件來審判但 性質上屬於同一起事件,案發時間為 1945 年 6 月 10 日,地點分別在 Riam Road 五哩與五哩半處。. 政 治 大. ‧ 國. 立. 學. 第一起:4 名監視員部分73 指控:以刺刀及步槍屠殺 15 位無名盟軍戰俘 審判時間與地點:1945 年 12 月 5、6 日,納閩(Labuan) 被告: 表 2 美里─殺害 51 名戰俘案 4 名監視員 被告一覽表. 槍決. 減刑至 10 年徒刑. 槍決. 減刑至 10 年徒刑. 最終判決. y. 減刑至 10 年徒刑. er. al. n. 73. io. NANGO Hiroshi 南鄉 宏 劉燦桐. JAG 建議刑度. sit. Nat. MATSUMOTO Hideo 松本秀夫 吳金盛. 法庭判決. ‧. 姓名. Ch. engchi. i n U. v. 減刑至 10 年徒刑. YAMADA Yoshimsa 山田義政 王明義. 槍決. 減刑至 10 年徒刑. 減刑至 10 年徒刑. YOKOYAMA Nobuo 橫山信男(夫)74. 槍決. 減刑至 10 年徒刑. 減刑至 10 年徒刑. NAA Collection, A471, 81214, [War Crimes - Military Tribunal - MATSUMOTO Hideo & Others Labuan Unit : Date and Place of Tribunal - Labuan 8 December 1945]. 74. 附錄二記載為「橫山信男」 ,在審判檔案中的簽名為「橫山信夫」 。NAA Collection, A471, 81214, [War Crimes - Military Tribunal - MATSUMOTO Hideo & Others - Labuan Unit : Date and Place of Tribunal - Labuan 8 December 1945]:MATSUMOTO Hideo and YOKOYAMA Nobuo statement, pp.76. 31. DOI:10.6814/THE.NCCU.Hist.010.2018.A0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廿一勝 廿二勝 廿三勝 廿四勝 (廿六). 季殿軍戰(廿七)

《小偵探》 :小朋友,你知道誰是歐巴馬嗎?請你查一查他的資料,與全班分

只有貴族和與貴族同宗的國人才有資格上戰場,而且戰場上還必須遵守戰爭禮儀,例

只有貴族和與貴族同宗的國人才有資格上戰場,而且戰場上還必須遵守戰爭禮儀,例

威遠炮臺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古戰場,也是虎門海口防務的主要陣地。炮臺平 面呈月牙形,全長 360 米,高 6.2 米,寬 7.6

威遠炮臺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古戰場,也是虎門海口防務的主要陣 地。炮臺平面呈月牙形,全長 360 米,高 6.2 米,寬 7.6

擁有英國、比利時雙國籍的 19 歲女孩羅瑟福德(Zara Rutherford),2021 年 8 月 從比利時啟程,挑戰獨自駕駛輕型飛機橫跨 5

在南京條約的政治方面,在 條約割讓香港會令中國政治 影響力下降,因為英國在華 的勢力坐大,中國慢慢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