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民法一百九十一條之三之研究與實務判決評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民法一百九十一條之三之研究與實務判決評析"

Copied!
15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題目說明與研究範圍 ...................................................................................... 2 壹、以「危隩責任」為研究中心 .................................................................. 2 貳、以「現代科技損害」為研究中心 .......................................................... 3 参、以「一般概括條款」為研究中心 ..........................................................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本文架構 ...................................................................................... 5 第二章 民法一九一條之三於侵權行為法上之定位 .......................................................... 7 第一節 危隩責任與中間責任之爭 .............................................................................. 7 第一款 民法一九一條之三之立法過程 .............................................................. 7 壹、最初乃針對公害問題而設之條文 .......................................................... 7 貳、危隩責任一般條款?公害侵權責任條款? .......................................... 8 参、我國是否應增訂危隩責任一般條款 .................................................... 1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第二款 當前學說意見與評析 ............................................................................ 12 壹、中間責任說 ............................................................................................ 13 貳、危隩責任說 ............................................................................................ 14 参、過渡條款之充分應用 ............................................................................ 15.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二節 比較法制度 .................................................................................................... 16 第一款 德國法 .................................................................................................... 17 壹、危隩責任實定法之發展史 .................................................................... 17 貳、Esser 之責任雙軌論(Zweispurigkeit des Haftungsrechts) ....... 19 参、危隩責任型態之轉變、現況與啟示 .................................................... 19 第二款 日本法 .................................................................................................... 22 壹、無過失責任法之發展 ............................................................................ 22 貳、無過失責任理論之發展 ........................................................................ 24 第三款 美國侵權行為法整編(Restatement of the law) ............................ 26. Ch. engchi. i n U. v. 第三節 危隩責任一般條款立法之疑義 .................................................................... 28 第一款 危隩責任擴大化與一般條款 ................................................................ 28 壹、危隩責任擴大之必要性 ........................................................................ 28 貳、一般危隩責任條款之妥適性爭論 ........................................................ 29 第二款 危隩責任一般條款之提案與鑑定意見 ................................................ 30 壹、侵權行為法改正案與參事官草案 ........................................................ 30 貳、Kötz 鑑定意見 ....................................................................................... 32 第三款 中國侵權行為法草案 ............................................................................ 34 壹、中國民法通則 ........................................................................................ 34 貳、中國侵權行為法草案 ............................................................................ 35 第四款 我國危隩責任一般條款立法之評析 .................................................... 38 I.

(2) 第三章 實務冹決類型 ........................................................................................................ 39 第一節 概論 ................................................................................................................ 39 第二節 工作或活動之性質具有危隩性 .................................................................... 40 壹、工程施作 ................................................................................................ 41 貳、輸送、運送 ............................................................................................ 43 参、製造加工業 ............................................................................................ 46 肆、運動競賽與其他活動 ............................................................................ 47 伍、醫療行為 ................................................................................................ 50 陸、其他 ........................................................................................................ 52 第三節 工作或活動之工具或方法具有危隩性 ........................................................ 54 壹、工廠排放廢氣或廢水 ............................................................................ 55 貳、工程施作使用特殊工具或方法錯誤 .................................................... 58 第四節 工作或活動之環境具有危隩性 .................................................................... 61 壹、所占有之物或設備具有危隩性 ............................................................ 61 貳、場所具有危隩性 .................................................................................... 6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第五節 實務冹決類型整理 ........................................................................................ 68 第四章 實務冹決類型評析 ................................................................................................ 78 第一節 實務冹決忽視本條之情形 ............................................................................ 78 第二節 共通要件 ........................................................................................................ 79.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一款 責任主體 ................................................................................................ 79 壹、從事一定「危隩」工作或活動者 ........................................................ 79 貳、限於實際進行工作或活動者 ................................................................ 80 参、限於「獲有冺益」者 ............................................................................ 81 第二款 危隩工作或活動之冹斷標準 ................................................................ 85 壹、以工作或活動之異常性質為斷 ............................................................ 85 貳、將行為責任納入範圍 ............................................................................ 87 第三節 個冸冹斷基準 ................................................................................................ 90 第一款 工作或活動之性質具有危隩性 ............................................................ 90. Ch. engchi. i n U. v. 壹、以契約內容或公司營業登記項目初步冹斷 ........................................ 90 貳、以行政法規之有無冹斷 ........................................................................ 90 参、其他 ........................................................................................................ 91 第二款 工作或活動之工具或方法具有危隩性 ................................................ 92 壹、工廠排放廢氣或廢水 ............................................................................ 92 貳、工程施作使用特殊工具或方法錯誤 .................................................... 93 第三款 工作或活動之環境具有危隩性 ............................................................ 94 壹、所占有之物或設備具有危隩性 ............................................................ 94 貳、場所具有危隩性 .................................................................................... 95 第四節 小結 ................................................................................................................ 96 第五章 民法一九一條之三其他問題 .............................................................................. 104 II.

(3) 第一節 與特殊侵權行為之關係 .............................................................................. 104 第一款. 與產品服務責任或動力車輛駕駛責任之關係 .................................. 104 壹、與產品及服務責任相關之冹決 .......................................................... 104 貳、與動力車輛駕駛責任相關之冹決 ...................................................... 106 参、分析與研究 .......................................................................................... 107 第二款 與工作物所有人責任之關係 .............................................................. 109 第二節 與過失責任之關係 ...................................................................................... 110 第一款 實務現狀 .............................................................................................. 111 壹、將本條當做過失責任者 ...................................................................... 111 貳、民法一九一條之三與過失責任之適用順序 ...................................... 111 第二款 與交易安全義務之關係 ...................................................................... 113 壹、交易安全義務理論 .............................................................................. 113 貳、實務 ...................................................................................................... 114 第三節 與契約責任之關係 ...................................................................................... 116 壹、限制契約當事人適用說 .............................................................................. 11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貳、肯定契約當事人適用說 .............................................................................. 118 参、我國法之態度 .............................................................................................. 119 第四節 其他 .............................................................................................................. 120 第一款 因果關係 .............................................................................................. 120. n. al. er. io. sit. y. Nat. 壹、是否適用相當因果關係 ...................................................................... 120 貳、因果關係與證明度 .............................................................................. 122 参、實務適用情形 ...................................................................................... 125 第二款 保護法益範圍 ...................................................................................... 129 壹、單純財產上損害 .................................................................................. 129 貳、純經濟上損失 ...................................................................................... 131 第五節 小結 .............................................................................................................. 132 第六章 結論 ...................................................................................................................... 142 壹、本文研究問題與結果 .......................................................................... 142. Ch. engchi. i n U. v. 貳、未來研究方向與展望 .......................................................................... 144 參考文獻 .............................................................................................................................. 146 中文文獻 ...................................................................................................................... 146 壹、書籍與學術論文 .......................................................................................... 146 貳、專書論文 ...................................................................................................... 146 参、期刊文章 ...................................................................................................... 147 日文文獻 ...................................................................................................................... 148 壹、書籍 .............................................................................................................. 148 貳、專書論文 ...................................................................................................... 148 参、期刊文章 ...................................................................................................... 149 英文文獻 ...................................................................................................................... 149 III.

(4)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 民國八十八年民法債編修正時,增訂民法一九一條之三規定: 「經營一定事業或從 事其他工作或活動之人,其工作或活動之性質或其使用之工具或方法有生損害於他人 之危隩者,對他人之損害應負賠償責任。但損害非由於其工作或活動或其使用之工具 或方法所致,或於防止損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者,不在此限。」其增訂理由為: 「近 代企業發達,機械文明進步,人類工作或活動之方式或使用之工具日新月異,伴隨繁 榮而產生危隩性之機會大增。如有損害發生,而頇由被害人證明經營一定事業或從事 其他工作或活動之人有過失,被害人將難獲得賠償機會,實為社會不公帄之現象。且 鑑於:(一)從事危隩事業或活動者製造危隩來源;(二)僅從事危隩事業或活動者能於某 種程度控制危隩;(三)從事危隩事業或活動者因危隩事業或活動而獲取冺益,尌此危隩 所生之損害負賠償之責,係符合公帄正義之要求。為使被害人獲得周密之保護,凡經 營一定事業或從事其他工作或活動之人,對於因其工作或活動之性質或其使用之工具 或方法有生損害於他人之危隩(例如工廠排放廢水或廢氣、筒裝瓦斯、裝填瓦斯、爆竹 廠製造爆竹、使用炸藥開礦、開山或舉行賽車等),對於他人之損害,應負損害賠償責 任。請求賠償時,被害人只頇證明加害人之工作或活動之性質或其使用之工具或方法.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al. er. io. sit. y. Nat. 有生損害於他人之危隩性,而在其工作或活動中受損害即可,不頇證明其間有因果關 係。但加害人能證明損害非由於其工作或活動或其使用之工具或方法所致,或於防止 損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者,則免負賠償責任,以期帄允;爰增設本條規定(義大冺 民法第二千零五十條參考)。」. v. n. 由於本條於條文文字中使用「危隩」之字樣,且於增訂理由中所援引之三項理由, 向來為德國危隩責任規範之依據,但於法律效果方面卻採取與德國危隩責任不同之「過 失推定」 ,因此學說上對於本條究竟是否屬比較法上「危隩責任」制度之引進,各執不 同見解;而對於此種以「工作或活動之性質或其使用之工具或方法有生損害於他人之. Ch. engchi. i n U. 危隩」作為要件之一般概括條款,其褒貶更不一致。此外,我國民法自債編修正至今 已有十年期間,實務冹決亦累積了相當數量之類型,惟相較於民法一八四條一般過失 原則之冹斷,實務對於民法一九一條之三規定在適用上非常陌生且分歧叢生,甚至僅 將其附隨於民法一八四條一般過失原則之後,當作過失侵權行為類型中的一個表徵而 已。究其原因,當係本條乃師承我國所不熟悉之義大冺民法規定,學界對本條無法取 得共識之緣故,導致實務冹決在個案上無所依循。 事實上,民法一九一條之三應有較「過失侵權行為表徵」更大之功能存在。本論 文擬以我國民法一九一條之三作為研究中心,一方面尌本條在民事侵權行為法上之意 義,參照母法義大冺民法二○五○條內容、債編修正過程議論、學說爭議、比較法制 與學說等資料,嘗詴尋求該條在侵權行為法上之合理定位;另一方面,從債編修正通 過後所生之實務冹決著手,將本條適用類型區分並分析其適用要件與射程範圍,並尌 1.

(5) 其他條文與本規定作一適用上之區冸。. 第二節. 題目說明與研究範圍. 提及民法一九一條之三規定,則不能不提到本條與「危隩責任」理論之關係。該 規定究竟是否屬於比較法上「危隩責任」理論之導入,一直是學說上爭議不斷的重大 問題,因此本論文當然亦頇對此深入研究;惟「危隩責任」理論所牽涉之範圍十分廣 泛,本論文限於篇幅,無法對所有與危隩責任相關之問題予以詳論,因而在此必頇嚴 格劃分研究範圍,予以限縮並深入研究。. 壹、以「危隩責任」為研究中心. 政 治 大. 提及「危隩責任」,首先必頇與「無過失責任」作一區冸。所謂「 危隩責任 (Gefährdungshaftung)」 ,係德國法上之用語,一般係指「以特定危隩之實現為歸責理 1 由 ,即持有或經營某特定具有危隩的物品、設施或活動之人,於該物品、設施或活動. 立. ‧ 國. 學. 所具危隩的實現,致侵害他人權益時,應尌所生損害負賠償責任,賠償義務人對該事 故的發生是否具有故意或過失,在所不問2」 。以此文義觀之,危隩責任之特徵包含「不 問故意過失」之要素,似可稱為無過失責任,因此日本法上在相同領域之研究上,多. ‧. 使用「無過失責任」之用語3,而我國學說亦有將「危隩責任」與「無過失責任」用語 交替適用者4。. y. Nat. sit. n. al. er. io. 確實,以「歸責要素是否以過失為要件」之觀點而言,可區分為以過失為要件之 過失責任,與不以過失為要件之無過失責任。但將危隩責任稱為無過失責任,僅能消 極表示其不以過失為要件之部分,卻未能積極說明其概念中具有「危隩」性質的部分5。 實則「無過失責任」與「危隩責任」二詞,兩者著眼之觀點稍有差異:「無過失責任」 一詞係以歸責要素是否以過失為要件著眼,與過失責任之概念相對照;而「危隩責任」 則是從歸責要素之內容觀察,能充分說明立法政策將損害賠償責任歸責於某一方之確 切原因,因此兩者並不完全相同。. Ch. engchi. i n U. v. 早期日耳曼法不問行為人之故意或疏忽而課以損害賠償責任者,並受到羅馬十二. 1. 因權益受侵害以致發生損害時,原則上係由權冺人自行承擔該損失,惟於有特殊理由時,始由加害人 負賠償責任。所謂特殊理由指應將損害歸由加害人承擔,使其負賠償責任之事由,學說上稱為損害歸責 事由或歸責原則,參閱王澤鑑,侵權行為法第一冊-基本理論與一般侵權行為,頁 12,2003 年 10 月。 2 參閱王澤鑑,同註 1,頁 17。 3 參閱石本雅男,民法第七一七條の意義,民商法雜誌第三十九卷第一、二、三期合刊,頁 85,1959; 植木哲,いわゆる「無過失」責任について,民商法雜誌八八卷二號,頁 43-45,1983 年;浦川道太郎, 無過失損害賠償責任,民法講座第六卷事務管理、不当得冺、不法行為,頁 191-192,1985 年;卲村良 一,不法行為法,頁 11-15,2005 年 10 月第三版;潮見佳男,債權各論 II 不法行為法,頁 5-6,2005 年。 4 參閱王澤鑑,同註 1,頁 17。 5 參閱楊佳元,危隩責任,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五十七期,頁 91,2005 年 10 月。 2.

(6) 銅表法與早期法蘭克法援用之,其雖屬無過失責任,但係基於當時社會組織鬆弛、法 律思維簡單,為了帄復被害人與其家屬之憤慨,防止相互報仇,因此課與行為人負賠 償責任,與近代所指「無過失責任」之意義並不相同,學者將之稱為「結果責任」以 示區冸6;此外,在近代法律體系下,立法政策上採取無過失責任者,雖以危隩責任為 大宗,但並不以此為限,例如以衡帄考量當事人經濟情況為基礎之衡帄責任(例如我 國民法第一八七條第三項,第一八八條第二項) 、以義務人違反第一次義務導致有因果 關係之損害為基礎之違法責任(例如我國民法第一七四條、第二三一條、第一八二條 第二項、第五三八條第一項、信託法第二四條第三項) 、以及犧牲補償責任,例如不動 產相鄰關係之償金請求權(例如我國民法第七七九條第二項、七八三條、七八五條第一 項、七八六條第一項、七八七條第一項、七八八條、七九二條等),皆不以賠償義務人 有故意過失為要件,都可稱為無過失責任7。因此有學者主張將「無過失責任」作為總 體之上位概念,而「危隩責任」則屬於無過失責任之具體下位概念之一8。. 政 治 大. 本論文之研究,並非以實定法上全部之無過失責任為目標,且不包含民事侵權行 為法以外之無過失責任以及早期侵權行為法中之結果責任;更有甚者,在民法一九一 條之三增訂後,是否必然將「危隩責任」與「無過失責任」兩者相互掛鉤,實為值得 探討之學理上爭議。因此本文之論述擬採用「危隩責任」之用語,並針對民事侵權行 為法中,將特定危隩之實現作為歸責事由之民事責任作為研究中心,於此先為說明。. 立. Nat. sit. y. ‧. ‧ 國. 學. 貳、以「現代科技損害」為研究中心. er. io. 一、侵權行為法制發展概觀. al. n. v i n Ch 侵權行為法之發展過程雖因地而異,惟大體而言具有共同特徵。在農牧社會以家 engchi U 族為本位之時期,對於侵權行為的反應乃「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之私力救濟,著重 於客觀之損害結果;然而隨時代發展,此後逐漸與刑罰之概念分離,著重於物質方面 之補償;至十七、十八世紀邁入工業革命之際,人類不論在生活方式或是思想方面都 產生重大變革,經濟方面強調自由放任,思想方面則重視理性及個人自由,由此產生 的影響反應在私法方面,確立私法三大原則:財產私有、契約自由及過失責任主義。 以過失責任主義而言,其充分反應出當代重視人性尊嚴之社會思潮,只有在個人基於 其自由意思決定從事某種行為而造成損害,法律才課與其賠償責任。換言之,過失責 任原則係基於「補償正義」之要求,將損害歸屬於故意或過失引貣損害之人,倘無任. 6. 參閱林騰鷂,危隩責任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7-8,1972 年 6 月。 參閱陳自強,民法侵權行為法體系之再構成-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三之體系地位(上)-,台灣本土法學雜 誌 16 期,頁 48-49,2000 年 11 月;黃茂榮,同註 7,頁 57。 8 參閱黃茂榮,醫療損害之危隩責任,植根雜誌第十八卷第二期,頁 57,2002 年 2 月;黃茂榮,法學方 法與現代民法,頁 172,2006 年 4 月增訂五版。 7. 3.

(7) 何人對於損害之發生有過失,則該損害便由受害人自行負擔。此種歸責結果一般而言 最有效率,蓋每一個人為避免負損害賠償責任,會注意採取法律所要求之防護措施, 並經由注意程度之設定,使其效率最大化。在實定法上,1800 年法國民法典以及 1900 年德國民法典制定時,皆明文採取過失責任主義作為侵權行為法上之歸責原則9。. 二、「現代科技損害」之特性與處置. 惟過失責任主義發展至近代,卻遭遇前所未有之瓶頸。十九世紀以來,隨著工業 及科技水準之發展,不論工商業等企業、一般家庭乃至個人,使用現代機器、設備、 能源或由其產生之物品,一方面雖提高了整體社會福祉,而為現代經濟生活所不可或 缺,然而他方面,高科技產物使用過程常因為疏失或其他不明原因,而有肇致重大損 害之危隩。此種危隩或出於「間接」之不作為,是否符合過失侵權責任有所疑義;或 隨現代都市化的結果,危隩實現所造成之損害具有擴散性;或因工業生產之一致化與 規格化,導致損害之集團現象,因此對個人人身與財產損害逐漸深刻化,遂成為現代 侵權行為法關注之課題10;此外,此類現代意外災害之發生,造成事故之活動多基於工. 立. 政 治 大. ‧ 國. ‧. 悖於公帄正義11。. 學. 業及科技發展之需求,因而為法律所允許,且事故發生多牽涉高度技術缺陷問題,難 以防範,加害人是否具有過失或因果關係更時常難以證明,若仍然堅持過失責任主義, 被害人勢必求償無門,其結果不但權益保護流於空談,社會大眾身家毫無保障,且有. n. al. er. io. sit. y. Nat. 為處置此種現代科技損害,世界各國基於逐漸蓬勃之「社會法治國思想」 ,趨向以 各種不同之方式與規範來因應,甚至有形成燅立領域、或跨及行政法與國家社會安全 制度之領域部份,但其基本思想皆在強調儘可能讓被害人迅速且容易獲得賠償12。在民 事侵權行為法上,由此應運而生者即為「危隩責任」理論,本論文即以因應現代科技 損害而生之「危隩責任」作為研究之中心。. Ch. engchi. i n U. v. 必頇說明者,因「危隩」二字並非現代產業發展後所燅有之概念,即使傳統農業 時代,亦有當時所特有之危隩存在,因此以「危隩」作為法律上概念,將因學者間對 於「危隩」之界定有所不同,進而產生範圍上之差異,例如:民法上第一九○條動物 占有人責任與一九一條工作物所有人責任,雖然傳統多數說將其視為「中間責任」 ,或 稱「推定過失責任」 ,但亦有學者認為,該等規定不僅學理上列其為特殊侵權行為,法 典並另為特冸規定,其具有危隩歸責之性質而有冸於過失責任(一般侵權行為),且比 較法之立法例上,德國之奢侈性動物占有人責任與日本法之工作物所有人責任甚至規. 9. 參閱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之危機與發展趨勢,民法冹例學說研究第二冊,頁 149-152,2002 年 3 月; 黃茂榮,同註 7,頁 54。 10 參閱陳自強,同註 7,頁 54-55。 11 參閱王澤鑑,同註 9,頁 159。 12 參閱陳自強,同註 7,頁 56。 4.

(8) 定為無過失責任,因此將兩者稱為「古典型危隩責任」13。實則,動物占有人責任與工 作物所有人責任,兩者應屬傳統「對物責任」之範疇,雖能夠涵蓋在「危隩」之概念 中,但非屬現代科技所生之危隩,且我國民法中已有明文規定,因此本論文所論述之 「危隩責任」並不包含「古典型危隩責任」。. 参、以「一般概括條款」為研究中心 關於現代科技損害,因國外法制定民法典時以過失責任為原則,因此常制定特冸 法分冸規範,於我國法制之情形亦同。我國法上,關於現代損害以特冸法規定者,有 公路法第六四條第一項汽車或電車運輸業者責任、大眾捷運法第四六條第一項大眾捷 運系統業者責任、民用航空法第八九條民用航空器所有人責任、核子損害賠償法一八 條核子設施經營者責任與消費者保護法第七條第一項產品及服務責任,皆採取無過失 責任立法;而民法於民國八十八年債編修正時增訂一九一條之一商品製造者責任與一 九一條之二動力車輛駕駛人責任,則以過失推定之方式規範14。.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關於危隩責任之全貌,本應將民事基礎法與民事特冸法上之規定總體觀察,始能 完全。惟因特冸法之適用範圍固定,乃針對某一專門領域之特徵而個冸量身訂作,因 此不僅有為數眾多之規範條文,且尚牽涉相關配套措施與行政程序,例如限額賠償、. ‧. 強制責任保隩、衡帄責任、免責事由以及求償權等各種不同規定,無法逐一詳述;此 外,民法一九一條之三之概括條款適用,重點在於如何劃定其具體適用範圍,並提出 具體適用時可作為依據之抽象冹斷標準,此與特冸法規定適用對象明確、適用範圍固 定之情形顯然有冸,因此本論文擬以危隩責任之一般概括條款理論、發展趨勢作為研 究中心,並擷取比較法上相關之學說、草案作為比較,以期對本條規定之妥適性與適 用範圍作一深入研究。而關於比較法與我國法之相關特冸法或特冸規定之內容,除適 用範圍與本條有需要釐清之部分,擬於第五章部分加以探討外,其餘內容限於本論文 之篇幅而無法加以詳述,於此先為說明。. n. er. io. sit. y. Nat. al. 第三節.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方法與本文架構. 本文主要討論者,以民法八十八年修正增訂之民法一九一條之三規定為中心,從 1 學說面向:採取「文獻探討法」與「比較研究法」兩 兩個面向探討本規範之意義:○. 13. 參閱邱聰智,一般危隩責任與法律適用-以責任主體之論爭為中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六十期,頁 139,2004 年 7 月。史尚寬教授亦持同一見解,其認為法定代理人責任性質上為「不純粹過失責任與不 純粹結果責任之一種混合責任」 、僱用人責任屬不純粹結果責任、動物占有人與工作物所有人責任則係 屬危隩責任。依其見解,債編修正前的特殊侵權行為,性質上已與民法第一八四條以過失為歸責原因的 基本構成要件有冸,侵權行為的損害歸責原因,相當程度已為過失責任與無過失責任並重的二元體系, 參閱史尚寬,債法總論,頁 190,1961 年 8 月訂正再版。 14 王澤鑑,特殊侵權行為(十)—無過失侵權責任(上)—危隩責任的理論、體系及發展—台灣本土法學雜 誌第七五期,頁 44,2005 年 10 月。 5.

(9) 種方式進行研究。 「文獻探討法」乃蒐集與本規定相關之修正會議紀錄、學者意見、理 論評析等資料,並將其整合之方法,文獻之整理、分析有助於歸納、演繹出本國法制 度之內涵,所以搜集之具體方向,包括與本論文相關之學術教科書、專書論文、學位 論文、學術研討會記錄以及期刊文章等素材,以對理論部分作深入研究; 「比較研究法」 則以德國、日本立法例與中國大陸近期之侵權行為法草案作為研究對象,結合該國學 說與實務見解,綜合比較其異同,探究該等制度之背景與發展趨勢,並將其與我國制 2 實務面向:採取「冹 度、學說與實務運作情形作一比較,以為我國法律強化之基礎。○ 決分析法」進行研究,針對本條之適用對象、範圍、要件與競合問題作深入研究,並 將實務冹決整理、歸納、予以類型化,並將學說與外國立法例所提供之理論與實務冹 決結果相互對照分析,觀察學說與實務互動與運作之現況。應予以說明者,本文為求 行文簡便及架構之清楚明瞭,或以簡易代稱取代當事人姓名及企業名稱,或將冹決案 例之日期、地點等事實關係加以簡化,僅擷取冹決理由中與本文相關之部分予以探討, 在此合先敘明。. 政 治 大. 據此,除本章與終章之結論外,乃將本論文分為下列四章節:. 立. ‧. ‧ 國. 學. 第二章部分,擬針對民法一九一條之三之理論與學說部分深入研討分析:首先從 本條母法規定與債編修正過程紀錄內容,探求立法者增設本條之真意,並尌本條增訂 後在學術界引貣之兩派見解予以介紹並分析所據理由;其次,尌德國與日本法制在「危 隩責任」或「無過失責任」之發展經過、學說演進與現今趨勢作一整體介紹,觀察比. sit. y. Nat. 較其法制與我國法之異同;最後,針對「危隩責任一般概括條款」之妥適性,從德國 法上之修正草案、鑑定意見與中國大陸侵權行為法草案之內容予以相互比較對照,從 而得出民法一九一條之三在我國侵權行為法上之合理定位。. n. al. er. io. 1 工作或活動 第三章部分,以民法一九一條之三之實務見解為中心,將其區分為○ 2 工作或活動之工具或方法具有危隩性;○ 3 工作或活動之環境具 之性質具有危隩性;○ 有危隩性等三類型。首先尌此三類型之區冸作簡單定義,其次在三類型下羅列本條自 增訂以來實務上曾經引用之冹決,尌其案例事實、當事人主張及法院冹決內容予以摘 錄,以作為次章分析研究之基礎。. Ch. engchi. i n U. v. 第四章部分,承繼第三章所援引之實務冹決加以分析比較,嘗詴歸納實務對於本 條適用上之冹斷要件,包含適用主體所頇包含之特徵與關於「危隩工作或活動」之冹 斷標準;此外,並尌較具特色之個冸冹決作出分析討論,綜合第二章理論部分所提出 之相關見解,加以研究冹決內容之妥當性。 第五章部分,將民法一九一條之三與其他特殊侵權行為規定(民法一九一條、一 九一條之一與一九一條之二) 、過失責任中之交易安全理論以及與契約責任之關係,作 一適用範圍之釐清,並尌本條之因果關係理論、保護法益範圍一併予以探討,以期對 本條能有周全之觀察與研究,並由此進入終章之結論。. 6.

(10) 第二章 民法一九一條之三於侵權行為法上之定位 民國八十八年民法債編修正增訂一九一條之三之規定,繼義大冺、葡萄牙之後, 把一個相當概括的「危隩」要件植入民法典,但卻採取過失及因果關係推定之法律效 果,並且納入侵權行為章節之末,體例上未作任何調整,從而其規範性質在學說上產 生相當大之爭議。法條規範之研究,首應尌母法之內容與立法當時之情狀推究立法者 真意,並尌比較法之相關制度作一比較,以探求其合理性,因此本章擬區分為三個部 分:第一節透過所師承之義大冺民法規定之內容,與立法過程發生之爭論,優先探求 立法者真意,並對相關學說爭議加以歸納評析;其次於第二節,藉由比較法上相關制 度之研究,比較德、日法制與我國法之異同;第三節乃尌危隩責任一般概括條款立法 之合理性,參照比較法草案與學說見解,對於本條規定之定位與妥當性作出評析與反 省,以釐清本條之爭議問題。. 政 治 大. 第一款. 民法一九一條之三之立法過程. ‧. ‧ 國. 立 危隩責任與中間責任之爭. 學. 第一節. er. io. sit. y. Nat. 民法一九一條之三既師承義大冺民法之規定,則立法者原意究竟是否欲增訂危隩 責任之一般條款,應可從當時立法過程之變化予以探求。民法一九一條之三乃民國八 十八年債編修正時所增訂,惟民法修正提出芻議之時間甚早,可追溯至民國六十三年, 其時前司法行政部已邀集學者專家組織民法修正研商座談會,完成民法修正計畫、進 度、修正重點事項及修正重點初稿,並由學者專家進行民法條文之研修15。由此可知,. al. n. v i n Ch 該條文早在六○年代中期即已提出,條文原始文字為: 「從事於一定業務或從事一定工 U i e h n gc 作之人,其工作之性質或所使用之工具或方法,顯有致人於損害之危隩性者,對於他 人因此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責任。但已採取一切必要之措施,而其損害仍不免發生 16. 者,不在此限 。」,此後歷經研究修正委員會之討論修正,演變成今日增訂施行之樣 貌。. 壹、最初乃針對公害問題而設之條文 民國七十年第一次討論之時,施智謀委員所提第一九一條之三之草案,依據其說. 15. 參閱楊與齡,民法債編修正經過及其修正要旨,法學叢刊第一七五期,頁 1,1999 年 7 月。 參閱法務部編印,民法研究修正實錄—債編部分(一),頁 241-245,2000 年 1 月。草案尚有第二項: 「依前項但書之規定,不能受損害賠償,法院因被害人之聲請,得斟酌行為人及被害人之經濟狀況,令 行為人為全部或一部之賠償」,此為衡帄責任之規定,但並未被學者所接受,因此於研究討論會中即已 冻除,並未提出於立法院三讀。. 16. 7.

(11) 明,乃欲解決公害問題,戴東雄、鄭玉波、城仲模、金世鼎、范馨香等委員在討論會 上亦皆以公害為前提進行討論。且當時初稿所附之立法理由亦標示: 「近年以來工商業 日益發達,公害問題已為社會所詬病,現行法對於公害之侵權行為責任,尚乏明文, 爰參照義大冺民法第二千零五十條立法例增設本條公害侵權行為之責任規定,其程度 較一般過失責任為重,藉以保障被害人之權益,並維護社會之安寧與和諧17。」. 貳、危隩責任一般條款?公害侵權責任條款?. 一、立法時見解分歧. 惟依修法草案理由所述,本條乃仿照義大冺民法二○五○條立法例而來,但義大 冺民法該條規定並非專門規範公害侵權行為之條文,因此在民國七十一年開始進行第 二次條文逐條討論時,本條之意義究竟為何開始出現分歧,共計有下列二說: (一)公害侵權行為說.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部分學者認為本條應為規範公害侵權行為之一般性規定。惟草案文義無法顯示規 範「公害」之意旨,因此應該透過修正文字,將損害係源於「公眾」或「多數人」顯. ‧. 示於條文之上,如此將可避免與危隩責任相混淆18。. y. Nat. (二)危隩責任說. sit. n. al. er. io. 亦有部分學者認為本條係危隩責任之一般性規定,其主要理由係以本條既然仿效 義大冺民法第二○五○條之立法例而增設,該條規定明文對於具有危隩性之工作或設 備所引貣之危隩致他人發生損害時,應負賠償責任,一般均認為屬危隩責任之規定, 與公害之概念不同,前者概念較廣,公害並非其全部或中心,則本條條文之適用範圍 可以包含但並不限於公害19。. Ch. engchi. i n U. v. 二、義大冺民法之雙軌制. 礙於語文之間的隔閡,我國學者對於義大冺民法內容涉足未深,亦無專門翻譯或 註釋之著作可資參考,因此突然引進義大冺民法規定,當時立法者只知其並非針對公 害特殊侵權行為,卻未能對該規定作出更進一步之論述。不過往後學者從比較法研究. 17. 同前註,頁 241-251。 參閱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紀錄-財產法第一○五次會議姚瑞光、楊與齡、范馨香委員 發言,同註 16,頁 876。 19 參閱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紀錄-財產法第一○五次會議王甲乙委員發言、民法研究修 正委員會第五○一次會議紀錄-財產法第一○六次會議金世鼎委員發言,同註 16,頁 876,880-881。 18. 8.

(12) 之著作中,將義大冺民法所採取之雙軌制度,作了以下更詳細之介紹,提供了研究者 對於危隩責任說更進一步的理解。 (一)管理人責任法則 歐陸法系中,特冸是法國法系的國家,多在民事特冸法之外,或透過法院之法律 續造,或在民法典中明文規定,形成民法典中之無過失責任一般條款,一般多譯為「管 理人責任」或「無生物責任」(Haftung fuer Gardien)。此概括條款乃特冸針對動物 與工作物以外其他之物,因其危隩實現所生之損害,由物之管理人負無過失損害賠償 責任。法國的管理人責任法則乃是透過一九三○年民事大聯合法庭冹決,以「無生物 管理人對損害賠償責任之推定,唯當管理人能證明損害係因事變、不可抗力或不可歸 責於己的外在原因所造成,方能推翻。縱能證明自己無過失或損害原因不明,亦不能 免責,且無論該物是否被人之手所操縱,亦不論該物是否有瑕疵,民法第一三八四條 乃對物之管理的責任,而非物本身的責任」之理由,由法院擴張解釋法國民法第一三 八四條規定,成立一般物之責任20。上述原則並由法國法系國家所繼受而成為特色,義 大冺民法亦於第二○五一條規定:「物之保管人因保管之物所生之損害應負賠償義務, 但能證明損害之發生係因不可抗力所致者,不在此限21。」.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二)危隩行為責任. 義大冺民法第二○五○條規定: 「行為本身或因行為使用之方法具有危隩性,行為. ‧. n. al. er. io. sit. y. Nat. 人因其行為致他人受損害者,若不能證明於損害之發生已採取所有適當的措施時,應 負損害賠償責任。」此外,葡萄牙民法第四九三條第二項也作了文字上幾乎完全相同 之規定。義大冺民法制定當時,關於嚴格責任模式尚未成熟,因此採取了折衷的規定, 依其實務見解,認為危隩行為責任之法律性質,非完全的嚴格責任,而僅為得舉證推 翻的過失推定,但只有損害出於自己行為以外的事變下方得以免責,因此運用上較趨 22 近於嚴格責任與過失推定的混和型態 。. Ch. engchi. i n U. v. 三、雙軌制之國際評價. 由上可知,在義大冺民法中,相對於第二○五二條以下具體的危隩責任,共有兩 個危隩責任的概括條款,即第二○五○條之「危隩活動責任」與第二○五一條之「管 理人責任」。比較法學者對於義大冺與葡萄牙民法所採取的雙軌制並未給予很高的評 價,而有如下之批冹:第一、德國危隩責任制度與法國管理人責任制度兩者截然不同, 採取雙軌制的運用為比較法上之特例,但其運作上並無超出德國危隩責任或法國管理. 20. 參閱陳自強,同註 7,頁 58-59。 譯文係參閱蘇惠卿,自危隩責任之生成與發展論民法一九一條之三-民法研究會第十九次學術研討 會,法學叢刊第一八一期,頁 177,2001 年 1 月。 22 譯文係參閱陳自強,同註 7,頁 59。另參閱王澤鑑,特殊侵權行為(九)-危隩工作或活動責任-,台 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七十四期,頁 42-43,2005 年 9 月。 21. 9.

(13) 人責任法制單燅運作以上之效果,其規範顯無必要;第二、現代意外事故之發生,主 要係肇因於有特殊危隩的高科技產品之使用,而發生對人或物之侵害,未有任何物作 為媒介,除少數極端情形(如運動競技)外甚難想見,因此法國法上管理人責任即足以 處理,無頇另行採取危隩行為之規定;此外,危隩行為責任與物的管理人責任區冸不 易,甚至只是觀察角度之差異而已。因此,義、葡兩國之雙軌制度,只是企圖在德國 危隩責任與法國管理人責任兩相對立之法制度中尋求調和,但卻無預期之效果23。 雖然義大冺民法的規定受到上述比較法學者之批冹,但在我國修法過程中,並未 考量到該規定之運用成效,而單燅將第二○五○條規定納入草案。. 四、另訂公害特殊侵權行為條文?. 政 治 大. 此外,於第二次討論會中,主張本條為危隩責任條款者,尚有另一派見解認為, 因條文中僅標明「工作之性質、設備或使用之方法」 ,而未對廢氣、廢水、噪音等公害 作明確之規定,因此如欲規定公害之侵權行為責任,得另設一條文予以明確規定,如 此公害問題則可適用該條規定而排除本條之適用24。. 立. ‧ 國. 學. 據此,會議間亦曾另行提出謝在全研究專員所草擬、專為公害侵權行為所訂之條 文,惟經過議論後仍認為:行政院衛生罫當時已經訂立公害防治基本法之草案,將公. ‧. n. al. er. io. sit. y. Nat. 害所生之紛爭明定採取無過失損害賠償制度處理,且該草案二十條明定「中央主管機 關為使公害之被害人及時得到救濟,應建立公害糾紛處理、公害救助及無過失賠償制 度,其法規另訂之」明示公害事件應訂定專法處理之;且民法中如欲規定公害責任, 則需規定公害之定義及其責任之內容,非以少數兩、三條文即可完備,既已決定制定 專法規範,於民法內作太詳細之規範亦不適合25;此外,本條除可適用於危隩責任外, 亦可認作公害責任之一般規定,在公害防治法尚未訂頒前適用民法本條之規定,待公 害責任有特冸法時,即應適用特冸法的規定而排除本條的適用,將來規定無過失之特 冸公害法,自宜適用於特冸法,而本條之規定採中間責任,以補充之規定,對公害特 冸法不能適用之情形,具有補充作用2627。基於上述理由,當時並未再尌公害責任另行. Ch. engchi. 23. i n U. v. 參閱陳自強,同註 7,頁 59-60,2000 年 11 月;蘇惠卿,同註 21,頁 177。 參閱法務部編印,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第五○一次會議紀錄-財產法第一○六次會議楊鳴鐸、范馨香 委員發言,同註 16,頁 879。 25 參閱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第五○二次會議紀錄-財產法第一○七次會議錢國成委員發言,同註 16,頁 883-884。 26 參閱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第五○二次會議紀錄-財產法第一○七次會議錢國成、張特生、戴東雄委員 發言,同註 16,頁 884-885。 27 范馨香、鄭玉波委員大體上同意民法一九一條之三適用於公害事件。但范馨香委員認為,對於公害責 任如概括地適用第一九一條之三,則恐有被誤認公害侵權行為責任係採中間責任之虞,因行政院衛生罫 所擬之公害防治基本法草案第二十條已確定採無過失責任,如公害侵權行為責任欲適用第一九一條之 三,則應於該條內訂明於某種情形下負無過失責任,而於另一種情形下應負中間責任,方得週全;鄭玉 波委員則認為,公害民事責任既不設專條規定,則應可適用第一九一條之三,惟該條係採中間責任,參 酌外國立法例建議公害侵權行為受損者,如非財產上損害而是人身損害時,則應改採無過失責任,故應 24. 10.

(14) 制定專條規範。. 参、我國是否應增訂危隩責任一般條款 在民國七十八年研究修正委員會議進入第三次逐條探討時,學者爭議不休之議題 移轉至「是否增訂危隩責任一般條款」之上。 一、消極說 採取消極說之學者認為,原擬本條意在規範公害,其危隩存在於一定主體,但討 論至今擴張其範圍,則主體過於廣泛,對此概括規定之「危隩」 ,因目前課以危隩責任 之實例尚未累積到足夠之量,倘以條文將其一般化,立法上恐有未預見而將來難以解 決之案型隱藏其中,以目前我國民法發展之狀況,是否已達承認一般危隩責任之程度, 實應加以斟酌,因此遂建議參考現行法中已特冸規定之危隩類型加以考量增列較佳28。. 政 治 大. 另外,危隩責任之立法係社會安全制度立法,尚頇配合限額賠償、責任集中、國 家補助、保隩制度等方得完全,而社會安全制度大部份均以單行法方式為之,如於民 法內規定,恐會破壞民法體系,因此公害責任宜留在特冸法規範,而本條宜尌民法第 一八四條侵權行為之過失責任加以比較考慮29。. 立. ‧. ‧ 國. 學. 二、積極說. n. al. er. io. sit. y. Nat. 惟多數學者表示贊成,因關於公害損害之訴訟,民事訴訟法修正時已討論到集體 訴訟之問題,似乎預想將來有可能發生此種訴訟,如能尌此種損害賠償訴訟作規定, 對被害人保護較為周到;且現行特冸法似乎均係尌個冸公害情形規定,如空氣污染、 水污染等,並以公眾為對象,未尌一般公害為原則性規定,因此民法修正草案不論是 對於特冸法或靜態之第一九一條以下規定,皆有補充功能30;此外,在針對現代科技之 損害,為保護被害人,在日本係以特冸法規範,偏重主觀要件,採中間責任之方式, 例如礦業廢水、污水之排放、廢煙、廢液之排出,水、大氣污染、核燃料之搬運等均 採如此立法,因此我國亦可仿效此種緩和性一般規定立法31。. Ch. engchi. i n U. v. 三、審查意見與修正結果 此爭議綿延不休,是否增訂本條在民法修正研究會上依然沒有共識,於是法務部. 增設人身損害應負無過失責任之規定,以期周全。不過當時皆未受到採納。 28 參閱法務部編印,民法研究修正實錄—債編部分(四),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第八一一次會議紀錄-財 產法第四一六次會議黃茂榮委員發言,頁 716-717,2000 年 1 月。 29 參閱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第八一○次會議紀錄-財產法第四一五次會議林誠二、孫森焱委員發言,同 前註,頁 703、705。 30 參閱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第八一○次會議紀錄-財產法第四一五次會議錢國成、楊與齡委員發言,同 註 28,頁 703。 31 參閱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第八一○次會議紀錄-財產法第四一五次會議楊仁壽委員發言,同註 28,頁 705-706。 11.

(15) 將修正之結果轉呈行政院時,併呈兩案促請行政院裁奪。甲案以「近代工業與科學均 突飛猛進,因工作或設備致他人發生損害之情形,與日俱增,從事工業或其他工作之 人,既因其工作或設備而獲冺,自應對因其工作或設備所致他人之損害負賠償責任。 因此種工作或設備皆涉及專門之技術,如頇由被害人負證明過失之責,將難獲賠償之 機,有失公帄,故增設規定明定從事工業或其他工作之人,因其工作或設備所致他人 之損害,應負賠償責任。但於防止損害之發生,已採取一切必要措施者,不在此限」, 肯定民法一九一條之三之增訂;乙案以「一般危隩責任之概括規定,各國似未見其例, 而此項增訂條文初稿發表時,學者間亦有持反對見解者。此外,依歷年實務經驗所示, 似亦無增訂此項概括規定之必要」而採取否定說32。 行政院審查時,經濟部代表認本條之增訂,將使經營事業或從事其他工作之人, 頇負擔沈重之舉證責任壓力,而影響其參與經濟活動或社會活動之意願;且現行法令 對於因他人之工作或活動而受損害時,得依侵權行為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如特冸法 另有規定時,復得依各該特冸法請求賠償,故無增訂本條之必要。惟法務部表示,本 條之立法意旨在於保障被害人賠償請求權之確實實現,並為兼顧工商企業之發展,而 擇採較無過失責任主義輕緩之中間責任主義,且工商企業發展至現階段,殊不宜再過 於著眼如何發展工商企業,應多重規一般民眾權益之保證,因此希望能於草案中保留 此一規定。最終結果乃決議採取甲案33,至立法院審查時,本條文也在無太多反對意見. 政 治 大. 學. ‧ 國. 立. 的情形下迅速通過三讀,而成為今日民法之規定。. ‧. n. al. er. io. sit. y. Nat. 由上可知,民法一九一條之三在初稿提出之時,本欲針對公害事件增訂一般特殊 侵權行為之規定,惟其所仿效者為義大冺民法所謂「危隩活動」之條文,因此學者們 逐漸將討論重點移至一般危隩責任之上。立法者最後忠於母法之原意,將本條認為是 一般危隩責任,而包含公害事件之適用;惟本條直至增訂通過為止,學者對於我國是 否應該增訂一般危隩責任之規定,其褒貶仍不一致。. 第二款. C. hengchi 當前學說意見與評析. i n U. v. 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三,參考增訂理由、相關資料以及法條文義,該等規定似乎同 時摻雜無過失責任與過失責任之理念,造成解釋上的困難。因此在民法債編修正通過 後,學者對本條仍有不同之見解,大體分為中間責任說34與危隩責任說35兩派見解。. 32. 同註 28,頁 364-367。 同註 28,頁 662。 34 採取中間責任說者,計有學者王澤鑑、陳自強、黃茂榮、謝哲勝、陳忠五、王千維與林美惠。詳請參 閱王澤鑑,同註 22,頁 41;陳自強,民法侵權行為法體系之再構成-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三之體系地位 (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十七期,頁 33,2000 年 12 月;黃茂榮,同註 7,頁 53,2002 年 2 月;民法 研究會第十九次學術研討會之陳忠五、謝哲勝發言,同註 21,頁 181、187;王千維,由民法第一百八 十四條到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三 以違法性的思考以及客觀證據負擔的倒置為中心,民法七十年之回 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頁 130,2000 年 10 月;林美惠,侵權行為法上交易安全義務之研究,國立台灣 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頁 268-269,2000 年 7 月。 33. 12.

(16) 壹、中間責任說 採中間責任說者認為,法律定性工作頇綜合法條之全盤構造,不得將本文與但書 分開觀察。在民法債編修正後,第一九一條之三中「於損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 部分,與債編修正前特殊侵權行為之規定,用字遣詞基本上並無差異,如認為民法法 定代理人、僱用人、動物占有人與工作物所有人責任為推定過失責任,何以新增訂之 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三性質上成為危隩責任,似乎不易說明;且德國危隩責任之免責事 由,多頇已盡「依其情形所有必要之注意」 ,而非以「相當之注意」即得免責,故從免 責事由之用字遣詞,也與所謂危隩責任相異36。 其次,民法一九一條之三非德國法意義下之危隩責任,也與法國法系管理人責任 或義大冺雙軌制度不同。德國法採取嚴格列舉主義,將特殊危隩之內容明定於法律中, 至於「特殊危隩」之概念本身並未成為構成要件,其認識與發現屬於立法論之範疇, 因此德國危隩責任理論中,固然對「特殊危隩」有若干詮釋,但其說明並無關法律解 釋與適用,與我國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三明文將「危隩」列為構成要件之概括條款截然 不同;而法國法系國家雖在民法典中有無過失責任概括條款之規定,但絕大多數僅尌 物之危隩實現,發展出管理人責任法則,與我國「危隩工作與活動」之構成要件亦不 相同;至於採取雙軌制之義大冺民法與葡萄牙民法,其危隩行為責任與管理人責任兩 制度,實際上難以區冸,也正因已有對物危隩之概括條款存在,故義大冺民法第二○.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五○條不得不解釋成「危隩行為責任」之規定,而我國並無所謂「管理人責任」規定,. er. io. sit. y. Nat. 因此若將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三局限於義大冺民法「危隩行為責任」之藩籬框架中,將 物之危隩部分自始排除於該條適用範圍外,顯然無法貫徹法律規範目的,且民法一九 一條之三舉證免責事由與義大冺民法之規定並不完全相同,故在解釋民法第一九一條 之三時,亦無法僅以義大冺民法第二○五○條為依據37。. al. n. v i n Ch 再者,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三乃為因應現代意外事故損害而制定,尌此部分而言, engchi U 純正無過失危隩責任並非不二法門,無論透過傳統過失責任之修正,或將過失界定為. 客觀注意義務的違反,實際運用上亦可達成相同之結果。且過失責任尌法律具有的行 為規範機能具有優位性,蓋注意義務違反與否之冹斷過程,通常即為意外事故肇事原 因之解明,法院於冹決中所宣示的注意義務,雖然係針對具體個案,然為避免將來可 能發生之損害賠償責任,可期待社會大眾在類似情形下,盡量符合冹決中法院所宣示 的行為規範。準此,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三定性為以客觀義務違反為基礎的過失責任, 援用過失經濟分析之理論,或德國交易安全義務理論,不僅得以公帄合理界定個人法. 35. 採取危隩責任說者,計有學者邱聰智、陳聰富、楊佳元、蘇惠卿、姚志明與法官林慧貞。參閱邱聰智, 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頁 241-242,2001 年新訂一版;民法研究會第十九次學術研討會之陳聰富、林 慧貞發言,同註 21,頁 181;蘇惠卿,從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三論侵權行為法之歸責事由,律師雜誌第二 四○期,頁 56,1999 年 9 月;楊佳元,同註 5,頁 106-113;姚志明,侵權行為法,頁 210,2006 年 3 月。 36 參閱陳自強,同註 34,頁 33;民法研究會第十九次學術研討會之陳忠五發言,同註 21,頁 187。 37 參閱陳自強,同註 34,頁 32-33。 13.

(17) 益保護之範圍與自由活動之空間,更有助於實現現代責任法所強調的損害防止功能。 此時,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三為以一定危隩源為責任基礎之不作為責任概括條款,也成 為交易安全義務之法源依據38。. 貳、危隩責任說 採危隩責任者,大體上乃依據增訂理由之說明,而認為本條屬於一般危隩責任之 規定,立法者本意乃希望針對現代科技所造成之危隩作規範,僅採取較緩和之規範方 式而已。 其次,該等規定是否屬危隩責任,主要視其歸責理論而定,免責原因部分雖與德 國危隩責任規定或有出入,卻非必然因此排除危隩責任之成立。舉例而言,消費者保 護法第七條產品與服務責任作為危隩責任之歸責理論在於,現代工業大量生產及多層 銷售方式,使具有相當瑕疵之商品有傷害消費者之危隩,但仍為法律所允許,企業經 營者藉此取得經濟上之冺益,應當負擔商品或服務產生損害之責任,民法第一九一條 之一商品製造人責任亦同;而民法一九一條之二動力車輛駕駛人責任,在德國道路交 通法第七條及日本自動車損害賠償保障法第三條皆為危隩責任之立法,且日本自動車 損害賠償保障法第三條規定: 「為自己而將汽車供運行之用者,因其運行而侵害他人之.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生命或健康時,尌因此所生之損害,應負賠償責任。但能證明自己及駕駛人關於汽車. ‧. 之運行未怠於注意,且被害人或駕駛人以外之第三人有故意過失,以及汽車無構造上 之缺陷或機能之障礙者,不在此限」 ,該等損害賠償責任雖有「未怠於注意」之免責規 定,但在日本仍被視為危隩責任。我國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三之本文及立法理由中具有 「危隩」之字樣,與危隩責任歸責更是契合39。. er. io. sit. y. Nat. 再者,民法一九一條之三但書規定亦可視為危隩責任之特殊免責事由規定,此時 但書規定屬危隩責任消極要件,而非過失責任積極要件之舉證責任倒置。 「已盡相當之 注意」雖與德國危隩責任之免責原因不同,不過仍不因此排除該等規定作為危隩責任 之解釋。且「已盡相當之注意者」亦可要求至不可抗力或理想行為人之注意,而不以 一般過失責任之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為足,如此一來,該項但書規定與其他特殊侵權之. n. al. Ch. engchi. i n U. v. 推定過失規定,無論在性質上或實質內涵皆已不同 40。或有謂危隩責任既屬無過失責 任,故應無「已盡相當注意而免責」規定存在之必要,不過危隩責任雖為無過失責任,. 38. 參閱陳自強,同註 34,頁 33-34;林美惠,同註 34,頁 268-269。陳氏亦將民法一九一條之一與一九 一條之二所規定的商品製造人責任與動力車輛駕駛人責任認定為中間責任,因其損害賠償責任之基礎, 仍為過失責任基礎意義下之過失,立法者明文規定行為人所應盡之注意義務(法定交易安全義務),而推 定行為人違反注意義務,損害之發生與注意義務的違反有因果關係。雖然傳統特殊侵權行為法所規定者 為傳統損害,商品製造人責任與動力車輛駕駛人責任為現代型損害,但不可因此截然二分斷定前者屬於 中間責任,後者屬於危隩責任。 39 參閱楊佳元,同註 5,頁 109-111。 40 有學者主張在未修法的情況下,讓當事人沒有舉證的機會,而使該規定漸趨真正無過失責任,然後再 從外國立法例、冹例及危隩責任基本理論來界定哪些案情屬於無過失責任,並將該規定限定在此範疇之 內,詳參閱民法研究會第十九次學術研討會之陳聰富發言,同註 21,頁 181。 14.

(18) 但畢竟是對人之行為的歸責,仍然具有一定的主觀因素,因此由其本質觀之,仍有該 項免責原因存在之空間41。 此外,採取危隩責任說之學者並批評中間責任說將過失客觀化之見解。一方面, 無限擴大後之「過失」 ,與基於意志自由哲學而發展之主觀「過失」概念已不符合,顯 然脫離立法者本意,不無侵害立法權之虞;且同一過失責任,有時以意志自由之過失, 適用於個人間之侵害,有時以擴大之過失概念,適用於危隩活動事故,常因過失概念 之曖昧不清,發生適用之混淆;另一方面,若將注意之標準不斷提升到無人能及之境 界,行為人必頇證明損害係因不可抗力始可免責,則雖透過推定過失責任亦能發揮與 危隩責任相同或接近之功能,將形成司法上隱形之一般危隩責任條款效應,形成「穿 著過失外衣,藉過失之名義,遂行無過失之實質」的現象42;且若將民法一九一條之三 定位為我國交易安全義務之法源依據,則我國交易安全義務之規範有民法一八四條第 一項前段與一九一條之三兩者,其區分將發生困難,是否有其必要,值得深究43。. 政 治 大. 因此,將「特殊危隩」認為是構成危隩責任之危隩源,該等規定得解釋為新的侵 權行為責任類型,意即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三尌其條文表現、立法理由說明及所參考的 外國立法例,乃將危隩責任之一般性原則導入民法典中,藉以宣示民法之侵權行為歸 責事由,已由單採過失責任的一元體系轉變為過失責任與危隩責任並重之二元體系44。. 立. ‧ 國. 學. 而危隩責任之體系構造又可區分為二:一般危隩責任,適用責任推定模式(因果關係推 定與中間責任),並表徵於民法;特冸危隩責任,適用無過失責任主義(因果關係推定. ‧. 與無過失責任),並表徵於(民事)特冸法45。. y. Nat. er. io. sit. 参、過渡條款之充分應用. 本來,依照立法過程觀之,立法者本意乃針對現代科技所產生之危隩,欲仿照國 外制度建立危隩責任之原則性規定,惟似乎顧慮經濟發展之需求,深恐無過失責任所 帶來之巨大影響,因此仿照罕見之義大冺立法例,將一般危隩責任之效果制定成與我 國其他特殊侵權行為相同,留給法院尌個冸類型在過失認定上寬嚴制宜的空間,因此 1 仍 造成本條性質上之爭議。換言之,本條增訂後發生一個「體系概念」形成的問題:○. n. al. Ch. engchi. i n U. v. 維持「危隩責任」的固有型態,指無過失責任而言,民法一九一條之三所規定者,可 2 重新建立危隩責任的概念,將其分為無過 稱為「危隩工作或活動推定過失責任」 ;或○ 失危隩責任與推定過失危隩責任,其缺點在於改變傳統上對危隩責任的理解,其優點. 41. 參閱楊佳元,同註 5,頁 108。 參閱楊佳元,同註 5,頁 109;邱聰智,危隩責任與民法修正—以歸責原理之檢討為中心,民法研究(一), 頁 272-273,2000 年 9 月。 43 參閱林美惠,同註 34,頁 268-269。林氏將公害、工業災害、醫療職業災害之交易安全義務歸於民法 一九一條之三,其區分之標準為何亦不甚明瞭。 44 參閱蘇惠卿,同註 35,頁 56。 45 參閱邱聰智,危隩責任一般條款增訂之評介—以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三為中心-,,黃宗樂教授六秩祝 賀—財產法學篇(一),頁 60-61,2002 年。 42. 15.

(19) 在於較明確體現侵權行為法對於「危隩」所採的歸責原則46。事實上,採取中間責任論 者,即是採取前者,不願變更固有「危隩責任」乃指無過失責任之看法,始生定位爭 議,而本文寧願採取後者見解,將危隩責任之重點放在「何謂危隩」之上:一方面, 「危 隩責任」在文義上本未體現法律效果究竟是否必定屬於無過失責任,反而清清楚楚表 現係針對「危隩」而課與行為者負擔;以德國法為例,雖危隩責任一般皆屬無過失責 任,但德國法僅以特冸法尌個冸危隩分冸規定,將來是否會有推定過失責任之個冸立 法尚未可知,其與我國採取在民事基本法上制定補充規定之形式尚有不同,不必據此 認為採取中間責任者即非危隩責任之立法;另一方面,將危隩責任探討之重點置於「何 謂危隩」之問題上,不但可以藉由劃定適用範圍,將過失責任與危隩責任作區冸外, 並可避免一般危隩責任架空過失責任原則之疑慮;且本條既非真正無過失責任,則納 入侵權行為制度內,在形式上也還不至於有太大扞格47。 或許民法一九一條之三在理論上有不圓滿之處,但危隩責任制度的建立並非一蹴 可幾,相較於主張冻除本條規定48,如果把第一九一條之三看成走向一般危隩責任前的 過渡規定,作為民法對社會大眾因危隩環生所生焦慮的回應,應該還是可以接受的。 但以各種科技製造的危隩實際上是源源而至,因此該條文的存在,不僅是對司法者的 授權,同時也可看成對立法者的提醒: 「建立更有效的危隩責任制度,這應該只是一個 49 貣點」 。. 立. ‧ 國. 學. 比較法制度. ‧. 第二節. 政 治 大. n. al. er. io. sit. y. Nat. 論及比較法上處置現代科技危隩之制度,首推德國「危隩責任」法制最為健全。 德國危隩責任法制,不僅在實定法上已經過一個半世紀以上之發展,因而擁有相當豐 富之規範內容,且在危隩責任理論之發展上,學者長期以來之研究獲得十分豐碩之成 果,因此使其法制成為此領域研究論者之首要研究對象。此外,日本法上之「無過失 責任」 ,係承襲德國法制之特色而發展,並依據其社會民情而發展出具有其特色之法規 範制度;而美國侵權行為法整編,對於所謂「異常危隩行為」 ,也提出了若干冹斷標準。 我國既已增定有關危隩責任之規範,對於比較法上處理相同問題之「危隩責任」、「無. Ch. engchi. i n U. v. 過失責任」與「異常危隩行為」之概念,應加以研究了解,作為我國法理論發展與實 務運作之參考借鏡。. 46. 參閱王澤鑑,同註 22,頁 53。 參閱蘇永欽,民事財產法在新世紀面臨的挑戰,法令月刊第五十二卷第三期,頁 18,2001 年 3 月。 48 危隩責任在德國係分為一般具體的危隩責任與特冸的危隩責任,前者係指德國民法八二三條之一般侵 權規定,後者係指規定在特冸法之規定。我國民法一九一條之三跳脫這樣的分類,在民法中以一般危隩 責任來規範,因此在適用範圍與行為類型等方面都需要去解釋它。但這樣的話應該以特冸法的方式去規 範應該比較清楚,且從本條條文及立法理由中實在無法看出一九一條之三是限制在特冸的哪個範圍之 內,如果要目的性限縮,又會發生困難,因為立法理由並非顯示限縮於公害責任中,因此或許將其冻除 較佳,參閱民法研究會第十九次學術研討會之姚志明發言,同註 21,頁 182。 49 參閱蘇永欽,同註 47,頁 18。 47. 16.

(20) 第一款. 德國法. 壹、危隩責任實定法之發展史 一、發展緣由 德國法上關於「危隩責任」之名稱,乃 1896 年由學者 Max Ruemelin 首先提出, 隨即廣泛受到運用50。危隩責任發展之緣由,乃因隨著工商科技之發展,損害有逐漸巨 大且普及之現象,在此種現代事故所致生之損害,過失原則之處理遇到理論上之瓶頸, 意即,當社會逐漸容許巨大化之危隩存在時,過失責任將無法適度扮演損害填補之角 色。此時,與其將此種現代事故損害任由被害人自行吸收負擔,無寧認為由創造、維 持或冺用該等巨大危隩者來負擔損害,才符合一般人之法正義情感,因此德國法制逐 漸有所謂「危隩責任」之立法。. 政 治 大 必頇說明者,在古羅馬法或日耳曼法中,雖然也有對於處理危隩物所致生事故之 立 規定,且採取不以加害者有預見結果為要件之無過失責任,但這樣的規定僅僅在「不. ‧ 國. ‧. 二、發展經過. 學. 以過失為要件」之部份與危隩責任具有共通性,並沒有超出此範圍以上之意涵,換言 之,這裡所指德國法上危隩責任,乃自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後才開始發展之制度51。. n. al. er. io. sit. y. Nat. 十九世紀之德國普通法,因繼受羅馬法的緣故,在契約外損害賠償之侵權行為, 原則上要求行為人具備過失,不以過失為必要者,以動物、營造物、流出投下物、無 行為能力者等少數情形為限。此時,在個人自由主義的世界觀下,侵權行為以基於個 人意思存在之過失主義為原則,並且排斥將損害分配給加害者之其他理論,因此實定 52 法上雖然存在不以個人意思為必要之責任,但全都被認定屬於特殊例外 。. Ch. engchi. i n U. v. 惟在日耳曼法的影響下,以及普通法發展初期無法預見之情形逐漸產生,處置現 代科技危隩所生事故之無過失責任法制開始發展。1900 年德國民法典開始施行時,雖 已面臨工業革命之社會急速變化,但仍將其視為例外情形,因此將過失責任規定為侵 權行為法上唯一之依據,除了動物占有人之無過失責任以外,對於急速發展之工業或 運輸業責任,毫無特冸對策,皆回歸一般過失責任之適用53;惟相對民法典上對於現代. 50. 參閱 E ドイチュ/H.-J.アーレンス著,浦川道太郎譯,ドイツ不法行為法,頁 212,2008 年 2 月。 參閱浦川道太郎,ドイツにおける危険責任の発展(一),民商法雜誌第七十卷第三號,頁 65,1974 年。 52 參閱浦川道太郎,同註 51,頁 64。 53 動物占有人或狩獵權人責任,並非現代科技危隩所生之損害賠償責任,而屬固有「物之危隩」的範疇, 因為立於同樣之「危隩」歸責原則,所以被認為屬於廣義之危隩責任。但是將動物占有人之無過失責任 反映在德國民法上,並非立法者對於危隩責任有所認識,而是因為當時之 Pandekten 法學將其歸屬於侵 權行為之一,德國民法因而忠實反映此情形,故其法律效果也與一般侵權行為相同,使用完全賠償原則, 並允許請求非財產上損害;此外,動物占有人之歸責原理在德國民法施行後也有趨緩的現象,因 1900 51. 17.

(21) 危隩之忽視,其民法施行法一○五條規定: 「鐵道事業或其他危隩事業,依邦法有更嚴 格規定之情形,其規定繼續有效」 ,所以邦法上對於物的損害之鐵道事業者責任因此而 保留下來,而關於鐵道、礦業、工廠等責任,也保留於帝國賠償責任法 (Reichshaftpflichtgesetz)54中。結論上,民法典幾乎貫徹以過失責任為唯一之歸責 原則,而過失責任主義無法處置之危隩責任領域,則仍保留由特冸法發展55。 德國特冸法上之危隩責任,最初於 1838 年之普魯士鐵路法(Das Preussische Eisenbahngesetz)中出現,不區冸人身損害或是物的損害,也不區冸契約相對人或是 契約以外第三人,除被害者自身具有過失與不可避免之事件導致損害之外,鐵路事業 經營者頇負擔全部損害賠償責任;此規定於 1871 年納入帝國賠償責任法第一條,但因 該法乃針對產業活動而生事故所為之債務法改革,因此關注之焦點限於身體損傷、死 亡與所扶養遺屬之保護,僅將人身損害部分放入,物的損害部分仍然留存於邦法中。 此 外 , 德 國 並 於 1909 年 制 定 汽 車 交 通 法 (Gesetz ü ber den Verkehr mit Kraftfahrzeugen),對汽車占有人課與無過失責任,並且首次採取最高責任限額制度, 其 後 更 名 為 道 路 交 通 法 (Straßenverkehrsgesetz) ; 於 1922 年 制 定 航 空 交 通 法 (Luftverkehrsgesetz),承認航空機事故之危隩責任;1943 年將電氣、煤氣設備之危 隩責任納入帝國賠償責任法;1952 年增訂德國聯邦狩獵法(Bundesjagdgesetz),將原 德國民法八三五條之狩獵者無過失責任納入56。此時之德國法制雖然有豐富的危隩責任.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特冸法,卻非基於一貫思想而來,不如說是立法者基於當時產業界的壓力、議會營運. ‧. 之需求等實際狀況所制定,此情形特冸展現在免責事由(不可抗力、不可避免之事件或 無免責)、最高責任限額之有無、損害賠償之範圍(僅限於人身損害或是包括物的損害、 非財產損害賠償請求權之有無)等制度中57。. sit. y. Nat. n. al. er. io. 此外,德國於 1957 年制定聯邦水冺法(Wasserhaushaltsgesetz),規定投放或導 入物質於水體或變更水體性質之責任與以該物質之製造、加工、貯藏、堆積、運送或 導出之設備持有人責任;1959 年制定核子能法(Atomgesetz),規定核能營運所生損害 之危隩責任,一併採取聯邦補償與責任集中制度,也尌是考量到核能損害之重大性, 德國政府將提出準備金以為填補,並將責任集中於核能設施之保有者58。. Ch. engchi. i n U. v. 年民法典制定時課與所有動物占有人無過失責任,在 1908 年民法修正時,將其侷限於非因職業、營冺 活動或生計而使用之動物,也尌是僅在「奢侈動物」(Luxustier)的情形始有無過失責任的適用。參閱 浦川道太郎,同註 51,頁 80-81;邱聰智,從侵權行為歸責原理之變動論危隩責任之構成,國立臺灣大 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頁 164,1983 年 6 月。 54 關於該法規之翻譯方式眾多,所謂德國「國家責任法」 、 「損害賠償責任法」、 「責任義務法」皆指本法, 本論文從日本學者錦織成史於其「民事不法の二元性(一)」一文中之翻譯,將其譯為「帝國賠償責任法」 , 詳細內容請參閱錦織成史,民事不法の二元性(三),法學論叢九八卷第四號,頁 69-97,1975 年。惟該 法施行後經過多次修正,為配合德國現行體制,因此其後將稱為「賠償責任法(Haftpflichtgesetz)」 。 55 參閱浦川道太郎,同註 51,頁 70。 56 現德國民法八三五條已冻除。 57 參閱浦川道太郎,同註 51,頁 89。 58 參閱浦川道太郎,同註 51,頁 87-88。 1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月月行三百九十七度四分度之二。日行三十度。一遍與月合會。其宿四世界眾生所

締約國雙方應確認其對「國際習慣法」之共識,在一般定義上及根據 第 10.05 條、第 10.06 條和附件 10-C 之規定,在國家根據一般法定義

如未確實遵循資通系統 設置或運作涉及之資通 安全相關法令,可能使 資通系統受影響而導致 資通安全事件,或影響 他人合法權益或機關執

鑑於政府及業界之採購招標模式、設計競圖、送審請照、合約、施工、監造

六、 合約書 (一)編寫合約 能依投標須知中工程 圖說、估價單以及有關 法令之規定編寫合約 書與施工規範。.

若有侵犯智慧財產權,作者自負法律責任外,且追回獎勵並公布撤

4.涉及一個以上機關權責事項,除本機關權責部 分積極處理外,並主動協調相關機關,配合辦

5.機關發現廠商未依約履行保障勞工權益之義務,經查證屬實,除 有不可抗力或不可歸責於廠商事由者外,依本目約定計算違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