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血」的危機 細說小兒常見血液疾病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血」的危機 細說小兒常見血液疾病"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31

文兒童血液腫瘤科 主治醫師 巫康熙

液是由血球和血漿組成。血球包括紅 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均從骨髓中 的幹細胞分化而來;血漿含有凝血因子、酵 素、白蛋白、免疫抗體及各種化學物質。因 此,所有與骨髓、血球或血漿異常有關的問 題都稱為血液疾病。 兒童常見的血液疾病包括貧血、白血球 異常、出血傾向(血小板異常、血管疾病、 血漿問題)、骨髓衰竭症候群(再生不良性 貧血),說明如下:

貧血

定義:紅血球數目減少或血紅素值降低。小 兒紅血球檢查的正常值隨年齡不同而 異。 症狀:蒼白、無力、疲倦、食慾不振、呼吸 用力或速度加快、心跳加速、生長發 育遲緩。輕微的貧血或慢性貧血,往 往沒有明顯症狀。 分類: 一、紅血球製造不足:(1)骨髓衰竭:再 生不良性貧血(2)紅血球生成素分泌 不足,如慢性腎衰竭、甲狀腺功能低下 症、慢性發炎及營養不良等(3)骨髓 被惡性腫瘤佔領,如白血病。 二、紅血球成熟不良及造血失敗:(1)細 胞質成熟不良,如缺鐵性貧血、海洋性 貧血(2)細胞核成熟不良,如維他命 B12及葉酸缺乏等。 三、溶血性貧血:(1)血紅素缺陷,如海 洋性貧血(2)紅血球細胞膜缺陷,如 遺傳性球狀紅血球症等(3)紅血球代 謝 缺 陷 , 如G6PD缺乏症(蠶豆症) (4)抗體引發者。 四、急性或慢性失血。 診斷:當病人血紅素值低於正常值底限時, 應從病史、理學檢查及血液學檢查 三方面加以鑑別診斷,才能找出正確 攝影盧秀禎

血的危機

細說小兒常見血液疾病

(2)

32 病因,妥善治療。詢問病史時要注意 年齡,在出生2至3個月時的生理性貧 血,血紅素值常降至10 g/dL;缺鐵性 貧血最容易發生於6個月至2歲大,一 直吃母奶的小孩,或青春期女生。此 外,性別也要注意,例如蠶豆症好發 於男性。種族同樣不能忽略,例如海 洋性貧血好發於地中海沿岸、東南亞 和台灣。 在理學檢查方面,黃疸常代表有 溶血性貧血;深茶色尿常代表急性溶 血;有出血點及紫斑常代表骨髓造血 不良;有肝脾腫大常代表感染、先天 性溶血性貧血或惡性疾病;有心肺窘 迫常代表急性貧血,而表情自在者常 代表慢性貧血。

海洋性貧血(地中海貧血)

定義:這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台灣約有6% 的人口帶此基因,因血紅素基因異 常而產生異常血紅素,以致紅血球容 易被破壞,引起貧血。由於異常基因 的不同,海洋性貧血又可分為兩種, α鍵之基因出了問題導致α鍵製造減 少,接著使血紅素減少,稱為甲型 (α型)海洋性貧血。同理,β鍵之 基因出了問題就造成乙型(β型)海 洋性貧血。 分類:依貧血程度和症狀分為輕型、中型、 重型三類。輕型海洋性貧血稱為「帶 因者」,除檢查出輕微貧血外,平時 不會有任何症狀。中型海洋性貧血,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在發生感染 時,如果貧血嚴重就應輸血。甲型重 型海洋性貧血病患(胎兒水腫)會胎 死腹中;乙型重型海洋性貧血病患則 須定期輸血及接受排鐵治療,或骨髓 移植。 診斷:首先應詢問家族中是否有海洋性貧血 的基因,接著抽血驗血球、血球大 小、血色素電泳篩檢,以及排除缺鐵 性貧血,基因分析可確立診斷。 治療:輕型的海洋性貧血患者,日常生活不 受影響,可和正常人一樣生活,不需 特別治療。唯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生 育下一代時,如果雙方都是同型的輕 型海洋性貧血患者,一定要到血液科 及婦產科做產前咨詢和檢查。因為, 若父母同屬輕型患者,子女有四分之 一的機會完全正常,二分之一的機會 成為輕型患者,四分之一的機會成為 重型患者。若父母只有一方是輕型患 者,子女有50%的機會因遺傳而成為 輕型患者。

缺鐵性貧血

主因包括飲食習慣不當(例如一直吃母 奶而未補充適當的副食品)、青春期女孩的 月經流失、腸胃出血等。口服鐵劑一般需補 充半年至一年,將鐵質補到足夠為止,以免 影響腦部發育。

蠶豆症

定義:此為性聯隱性遺傳疾病,由於紅血 球本身代謝酵素(G6PD)缺乏所造 成,以男性較常見。 症狀:病童平常沒有症狀,但因紅血球不穩 定,當感染或遇到氧化物質(如磺胺 類藥物、蠶豆和 丸等)時,容易發 生溶血現象,造成貧血,除了引起黃 疸、茶色尿,嚴重時還需輸血才能挽 回性命。

(3)

33 預防:謹慎避免接觸誘發物質,飲食及服藥 都必須小心。 總而言之,兒童貧血的原因很 多,有時甚至是惡性疾病的前兆,因 此任何貧血都應仔細尋找病因,才能 對症治療。

出血傾向

定義:病人因先天體質或後天因素,導致血 小板、凝血或血管異常而易出血者。 症狀:血小板異常可能出現皮下出血點、紫 斑或瘀血、牙齡出血、鼻血不止甚至 胃腸出血及腦出血等。凝血異常會發 生關節血腫、皮下深部血腫,甚至腹 腔出血及腦出血等。

特發性血小板缺乏性紫斑症(ITP)

定義:這是兒童最常見的血液問題,好發於 2至4歲幼兒。大部份患者有病毒感染 的前驅疾病,感染1至3週後,因產生 抗體而破壞血小板,使血小板減少。 症狀:患者會有皮下出血點、紫斑及瘀血 等,常流鼻血,偶爾合併胃腸出血 及血尿,至於較嚴重的顱內出血機 率約為1%,不可不慎。除了出血症 狀外,病人的肝、脾及淋巴結均無腫 大,亦無病痛感。 診斷:血液檢查呈現血小板數低下(通常降 至2萬/mm2以下,正常血小板數為15 萬/mm245萬/mm2),白血球及紅 血球則正常(除非嚴重出血,一般不 會有貧血)。 血小板過低的原因很多,包括骨 髓製造不足或血小板被破壞過度,因 此在診斷血小板缺乏性紫斑症時一定 要先排除其它疾病,例如白血病、再 生不良性貧血等。 治療:血小板數目低於2萬/mm2以下時,有 發生顱內出血的危險,須臥床休息, 避免嚴重撞傷(尤其是頭部)。給 予類固醇藥物或免疫球蛋白可縮短病 程、提升高血小板,家長不必過度擔 心類固醇的副作用,醫師會視情況調 整劑量(通常須服用一個月,不可自 行停藥)。因嚴重胃腸出血或顱內出 血而危及生命時,緊急切除脾臟及給 大量免疫球蛋白,才可迅速提高血小 板。 預後:紫斑症通常預後良好,半數以上的患 者在一個月內復元,70%至80%的患 者在4至6個月內痊癒,但有1%至4% 的患者會復發,尤其在病毒感染時, 血小板數值更容易下降。另有20%至 30%的病人在發病6個月後,血小板 數目仍然持續小於10萬/mm2,稱為慢 性血小板缺乏性紫斑症。 10歲以上女孩及有抗血小板抗體 者,較易演變成慢性血小板缺乏性紫 斑症。不過,有些慢性血小板缺乏性 紫斑症是其他自體免疫性疾病,如全 身性紅斑性狼瘡(SLE)等的前驅症 狀。

白血球數目異常

白血球增多常見於細菌感染,白血球減 少常見於濾過性病毒感染,但白血球數目不 論是增多或減少,都有可能是其它嚴重血液 疾病(如白血病,再生不良性性貧血)的表 現,一定要先找出白血球數目異常的原因, 才能對症處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提高免疫力上有良好的功效。可治 療糖尿病血管併發症及扁平疣、傳染性疣。在動物 試驗中,利用環磷醯胺製出免

黑木耳 (Auricularia polytricha) 是台灣普遍的食用 菌之一,為一種低熱量的食品,亦是一種富含食用纖維及

精緻化飲食也日益增多。然而不良的生 活與飲食習 慣,正是導致各種慢性病、文明病的

近年科技業工程師、客運業駕駛、保全人員及醫療機構醫師等接連發

保護因素(protective factors) :可降低兒童受傷害/虐待

 童書有很豐富的內容,可教的東西很 多,成人可以因應兒童的興趣隨機施

When using this image in external sources it can be cited as:Blausen.com staff. Wikiversity Journal

至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