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權力不對稱下,美國毒品政策對拉丁美洲之影響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權力不對稱下,美國毒品政策對拉丁美洲之影響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學系碩士班 碩士學位論文. 權力不對稱下,美國毒品政策對拉丁美洲之影響. 政 治 大 Under the Asymmetric Power Relationship, the Influence of U.S 立 ‧. ‧ 國. 學. Antidrug Policy on Latin America. er. io. sit. y. Nat. n. a. v. l C 指導教授:鄧中堅 博士 ni. hengchi U. 研究生:蔡昀璇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0. 四. 年. 十. 二. 月.

(2) 摘要 本文首先檢視國際、美國與拉丁美洲對於毒品之定義,發現國際與美國對於 毒品之定義與拉丁美洲之定義不同,使毒品政策之合作在還未開始前就有了歧異。 美國對拉丁美洲反毒政策的實行多是依靠其在區域中的權力分配地位而為之,從 雷根政府時期開始,分為前哥倫比亞計畫、哥倫比亞計畫以及美里達計畫,論述 美國在拉丁美洲的毒品政策。之後,檢視美國在拉丁美洲的毒品政策對拉丁美洲 國家之影響,包括:人權問題、環境問題、經濟發展問題、貪腐問題、暴力問題. 政 治 大 域或是多邊的國際場域挑戰美國在拉丁美洲的毒品政策。最後,對於美國在拉丁 立 和民主問題。面對美國毒品政策的負面影響,拉丁美洲國家於本世紀初開始在區. ‧. ‧ 國. 學. 美洲毒品政策的影響提出個人的看法作結。. 關鍵字:權力不對等、美國、毒品政策、拉丁美洲.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Abstract This essay offers a view of how U.S. antidrug policy influences Latin American, introducing its repercussions and how Latin America response to it. First, we analyze how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U.S. and Latin America define drugs. We find that Latin America has its own interpretation of drugs and its problem, especially when it refers to cocaine and coca leaf. Thus, it foreshadows conflicts ov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U.S. antidrug policy on Latin America. Second, we review the U.S. antidrug policy on Latin America since the Raegan Administration via the aspect of. 政 治 大. asymmetric power relation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 introducing and delineating. 立. important antidrug policy on Latin America; meanwhile analyze consistence and. ‧ 國. 學. modification in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s. Third, we categorize the repercussions of. ‧. U.S. antidrug policy on Latin America, such as violation of human rights,. sit. y. Na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conomic issue, corruption problem and democracy. io. al. er. development. And we raise some cases to indicate that facing those repercussions,. v. n. Latin America starts to challenge U.S. antidrug policy. Last, we make a conclusion. Ch. engchi. i n U. through the aspect of asymmetric power relation between U.S. and Latin America and raise opinion on whether the U.S. antidrug policy on Lain America is successful or not.. Key Words: asymmetric power relation, U.S., Latin America, U.S. antidrug policy.

(4)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文獻回顧 ............................................................................................................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 22. 第二章. 毒品問題之面向 ......................................................................................... 25. 第一節 國際建制下之毒品 .......................................................................................... 26. 政 治 大. 第二節 美國眼中之毒品 .............................................................................................. 34 第三節 拉丁美洲對毒品之看法 .................................................................................. 42. 第三章. 立. 美國對拉丁美洲毒品問題之政策 ............................................................. 50. ‧ 國. 學. 第一節 美國對拉丁美洲反毒政策之制定 .................................................................. 50 第二節 美國對拉丁美洲毒品政策 .............................................................................. 57. ‧. 第四章 美國毒品政策對拉丁美洲的影響與挑戰 ................................................... 73 第一節 美國反毒政策對拉丁美洲地區的影響 .......................................................... 73. Nat. sit. y. 第二節 拉丁美洲對美國反毒政策之挑戰(2001-2015)............................................... 93. n. al. er. io. 第五章 結論 ............................................................................................................. 105. i n U. v. 參考文獻 ................................................................................................................... 111. Ch. engchi. 1.

(5) 表次 表 1-1 使用毒品人數普及率 .............................................................................................. 1 表 1-2 美國緝毒局國內逮捕人數 ...................................................................................... 2 表 2-1 毒品分類簡表 ........................................................................................................ 30 表 2-2 1989-2014 聯邦政府毒品管制預算供給及需求減少政策百分比 ....................... 4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6) 圖次 圖 2-1.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主要毒品走私路線圖 ......................................... 47. 圖 4-1 2014 年清廉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 CPI)......................... 8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7)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4 全球毒品報告》(World Drug Report 2014)統計在 2012 年約有一億六千兩百萬至三億兩千四百萬十五至六十五歲的人口吸食毒品, 在該年預估有九萬五千人至二十二萬六千人因毒品而死亡。該份報告也指出,美 洲使用大麻、鴉片類藥物、古柯鹼的頻率高於亞洲、歐洲、非洲。美國 2012 年 十二歲以上的青壯年使用毒品的百分比創下十年來的新高,從 2011 年的百分之. 治 政 14.9%到今年的 16% 。在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使用古柯鹼的頻率相對高於其 大 立 1. 他地區。. ‧ 國. 學. Types of drug Cannabis Opioids Opiates Cocaine ATS. 0.4%. 8.1%. 2.3%. 0.3%. 1.5%. al. 0.3%. n. 1.9%. 0.4%. Europe. 4.3%. i e0.7% ngch 0.5%. Oceana. 10.8%. 3.0%. Global. 3.8%. 0.7%. Ch. y. 0.3%. Asia. 0.9% 0.2%. sit. 0.3%. 1.0% 0.5%. er. 7.5%. io. America. Nat. Africa. ‧. Region. Ecstasy. iv 0.05% n U. 0.7% 0.4%. 0.7%. 0.5% 0.5%. 0.2%. 1.5%. 2.1% 2.9%. 0.4%. 0.4%. 0.7% 0.4%. 表 1-1 使用毒品人數普及率 數據出處:《2014 全球毒品報告》(World Drug Report 2014)Appendix I2. "World Drug Report 2014,"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https://www.unodc.org/documents/wdr2014/World_Drug_Report_2014_web.pdf, accessed February 4, 2015. 2 ibid. 1. 1.

(8) 從表 1-1 的數據顯示,美洲使用毒品的普及率多高於全球平均值,地區間之 百分比也僅次於大洋洲。在美洲中,美國屬於較富裕的國家,約有一千六百萬美 國國人吸食毒品,每年可涉及六百億的利潤3。毒品造成美國的經濟損失在 2007 年預估達到一千九百三十億美元,其中包括一千兩百億的生產損失,一百億的健 康保險負擔,和六百一十億的警察司法執法費用4。除了經濟損失外,吸毒者也 造成美國國內勞動市場中無法就業的一群5。如有就業,平均而言,吸毒者經常 性的不去上班的頻率為不吸毒者的兩倍6。在教育上,吸毒的學生在學業上的表 現差於不吸毒的學生,也較不吸毒的學生容易翹課 7 。根據美國緝毒局(Drug. 治 政 大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統計,因毒品或相關犯罪逮捕人數累積至八十一萬七 立 學. ‧ 國. 千五百一十八人,近五年來被捕人數請見表 1-2。 年份 人數. ‧. 2013 30,688. Nat. 2011 32,495. n. al. Ch. 2010 31,393. engchi. er. io. sit. y. 2012 31,023. i n U. v. 2009 31,845. 表 1-2 美國緝毒局國內逮捕人數 數據出處:美國緝毒局8. 3. 蔡明彥,〈美國毒品問題與歐巴馬反毒戰略的走向〉 ,2010 非傳統安全─反洗錢、不正常人口 移動、 毒品、擴散學術研討會,中華警政研究學會、中央警察大學恐怖主義研究中心、中華國 土安全研究協會籌備會主辦,民 99 年 7 月 2 日。 4 “How Illicit Drug Use Affects Business and the Economy,” White House, http://www.whitehouse.gov/ondcp/ondcp-fact-sheets/how-illicit-drug-use-affects-business-and -the-economy, accessed February 4, 2015. 5 ibid. 6 ibid. 7 ibid. 8 “Statistics & Facts,” Drug Enforcement Agency, http://www.dea.gov/resource-center/statistics.shtml#arrests, accessed date: January 29, 2015 2.

(9) 回顧美國處理毒品問題的歷史,1971 年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對毒 品發動戰爭(War on Drugs),其動機來自於美國社會反越戰的氣氛下,毒品代表 著叛逆、社會運動、對當時政治的反感。同時,美國在越南駐兵中有一部分軍人 染上毒癮9 ,在尼克森的演講中他說:「濫用毒品是美國的頭號公敵。」美國毒 品來源主要來自於拉丁美洲,哥倫比亞為生產古柯鹼的主要地區,而大部份的大 麻和海洛因都是經過墨西哥進入美國境內10。從尼克森(Richard Nixon)開始,福 特(Gerald Ford)、卡特(Jimmy Carter)、雷根(Ronald Reagan)等持續在美國國內外 加強取締毒品及其相關犯罪,並且開始一系列的反毒宣導活動。尼克森任內,有. 治 政 大 「攔截行動」(Operation Intercept)透過關閉美墨邊界,企圖阻止毒品從墨西哥進 立. 入美國境內;雷根任內,有「鼓風爐行動」(Operation Blast Furnace)於玻利維亞. ‧ 國. 學. 境內進行掃毒;在布希任內(George H. W. Bush),有「正義行動」(Operation Just. ‧. Cause)於巴拿馬境內逮捕暗地從事毒品走私的軍事強人若瑞嘉(Manuel Noriega);. sit. y. Nat. 柯林頓(Bill Clinton)與小布希(George W. Bush)任內,有哥倫比亞計畫 (Plan. n. al. er. io. Colombia)與哥倫比亞當局合作共同對抗哥國境內販毒集團和左派游擊隊。歐巴. i n U. v. 馬(Barack Obama)任內的美里達計畫(Mérida Initiative)與墨西哥和中美洲國家合. Ch. engchi. 作對抗毒品走私和跨國犯罪。隨著時代的演進,美國在打擊毒品對外政策上除了 採取軍事作為外,也漸漸著重在改善拉丁美洲各國的官僚制度、反貪腐、教育等。 直至今日,許多拉丁美洲國家認為美國在拉丁美洲實行數十年的反毒政策並 未成功。美國在拉丁美洲地區打擊毒品政策的同時,也影響了拉丁美洲內部政治、 經濟、社會等穩定。在拉丁美洲每天都有貧苦的年輕人冒著生命危險,以每趟兩. “Nixon's 'War on Drugs' Began 40 Years Ago, and the Battle Is Still Raging,” The Guardian, http://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11/jul/24/war-on-drugs-40-years, accessed February 4, 2015 10 “US government's ‘war on drugs’,” The Guardian, http://www.theguardian.com/theguardian/from-the-archive-blog/2011/jul/22/drugs-trade-ric hard-nixon, accessed February 4, 2015 9. 3.

(10) 千美元為報酬,走入人跡罕至的雨林、高山、河谷運送毒品,毒品運送隊伍裡, 每一次運送都會有人死亡11,但這運送毒品的隊伍從來不會缺人。對於生產國家 而言,使用空中噴灑除草劑剷除古柯樹(coca)造成環境損害,迫使失去生計的古 柯樹農民抗議政府反毒作為,甚至與左派游擊隊合作種植古柯樹以維持生存。對 於毒品生產國或是轉運國而言,美國對拉丁美洲反毒政策的軍事化,造成了該區 暴力、貪腐、法治敗壞、損害人權的情況持續發生。 綜上所述,毒品對於美國國家經濟或是社會安定及未來發展有相當的影響, 並可視為其所珍視的基本價值遭受威脅,使得美國將其反毒政策向拉丁美洲推廣. 治 政 大 實行。而拉丁美洲卻沒有因為美國在毒品議題上的介入與合作,使其毒品問題受 立. 到控制,反而陷入美國反毒政策毒品所帶來泥沼之中。因此,吾人希望能透過此. ‧ 國. 學. 篇論文探討美國毒品政策在拉丁美洲施行情況以及對拉丁美洲的影響,並嘗試評. ‧. 論美國在拉丁美洲毒品政策之成敗。.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Linda Pressly “ Los Jóvenes Mochileros que Arriesgan Sus Vidas en el Valle de la cocaína en Perú,” BBC, http://www.bbc.com/mundo/noticias/2015/11/151123_peru_mochileros_valle_cocaina_ilm, accessed date: 15 December, 2015. 11. 4.

(1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綜上述研究背景及研究動機,本論文之研究目的可歸結為以下三點:. 壹、毒品問題 毒品在被人類作為非醫療使用前,僅被視為藥品,並無限制其生產、銷售, 但一被視為有害於人體健康,使人體產生依賴性,以及危害公眾利益時,即被視 為毒品。對於毒品的觀念,各個區域與國家各有不同的看法。以大麻為例,大多 數國家將大麻視為毒品,以法律禁止其種植及販售,而在荷蘭大麻的銷售和種植. 政 治 大 本篇論文希望可以探討毒品的定義、國際普遍對於毒品的規範,以及美國和拉丁 立. 是合法的,近年來美國國內以及拉丁美洲國家也開始對於毒品的合法化有所討論。. ‧ 國. 學. 美洲國家對於毒品的看法,為美國無法杜絕毒品以及拉丁美洲挑戰美國反毒政策 提出可能的解釋。. io. sit. y. ‧. Nat. 貳、美國對拉丁美洲毒品政策之研究. er. 自 1823 年門羅主義後,拉丁美洲一向被國際社會視為美國「後院」 。令人記. al. n. v i n 憶猶新的是冷戰期間美國對於拉丁美洲的政策 ,主要是防止該地區的赤化為優先, Ch engchi U 對該地區進行軍事、經濟、文化等的合作及援助,或是暗地進行顛覆拉丁美洲國. 家親左派政府的行動。由於國際結構下國家權力分配的不同,大多數提及美國與 拉丁美洲關係或是互動時,多視美國為主動的對象,而拉丁美洲是被動接受美國 對其的行動。從毒品問題切入,吾人也可清楚的觀察到美國主導著整個西半球的 反毒政策。因此,本篇論文希望可以有系統的論述分析美國如何制定其對拉丁美 洲反毒政策以及不同屆政府對拉丁美洲反毒政策的面貌。. 5.

(12) 參、拉丁美洲對美國打擊毒品政策的影響及反應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調查「美國是否考量你的國家利 益?」(How much does the US consider your country’s interest?)拉丁美洲,普 遍認為美國不大考慮其國家利益12。原因來自於權力的分配上,拉丁美洲與 美國相比一直是處於相對低的地位,造成美國在對外打擊毒品的政策上經常 被拉丁美洲國家視為單邊主義,對其主權的侵犯。美國常將拉丁美洲國家是 否配合其打擊毒品政策與援外、經貿政策掛鉤,以衡量美國是否給予該區國 家貿易利益或是援助13,使拉丁美洲國家敢怒而不敢言。但近年來,拉丁美. 治 政 大 洲開始挑戰美國反毒政策。例如:玻利維亞有限制的合法化古柯樹(coca)的 立. 種植,使該國境內生產該作物的面積減少百分之十二14,該國總統艾沃・莫. ‧ 國. 學. 拉萊斯(Evo Morales)在國際場合上倡議合法化古柯葉。本論文希望討論美國. ‧. 長期使用傾向單邊方式的打擊毒品政策對於拉丁美洲國家產生的影響以及. n. al. er. io. sit. y. Nat. 其如何挑戰美國反毒立場。. Ch. engchi. i n U. v. “America’s global image remains more positive than China’s,” Pew Research Center, http://www.pewglobal.org/2013/07/18/chapter-1-attitudes-toward-the-united-states/ , accessed March 12, 2015. 12. 13. Simoen Tegel, “Can Bolivia Teach the US How to Fight Drugs?” Global Post, March 12,2013,. http://www.globalpost.com/dispatch/news/regions/americas/bolivia/130321/bolivia-drugs-co ca-cocaine-us, accessed March 12, 2015, accessed March 12, 2015. 14. ibid. 6.

(13) 第三節 文獻回顧 壹、 權力關係 國家權力來自於國家的綜合國力,而綜合國力來自於國家的人口素質、國家 的經濟發展以及政府的政治效能15。當國家勞動力豐沛,受教人口普及、生產力 高、含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具有創新能力、政府能夠整合所有國內資源以及維持 政府有效運作之國家所擁有的權力將會相對大。美國約有三億的人口,國民受教 率達 100%16,世界百大排名中美國大學表現不俗17,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政 治 大 (check and balance)替美國紮下穩定發展的根基 ,另一方面,美國價值(維護正義、 立 product, GDP) 達十六兆美元,美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相互監督,確保平衡. ‧ 國. 學. 民主、英雄主義、自由、生活價值等)藉由其強大影視的傳播,朔造了美國良好 的形象。這些都是美國綜合國力的來源,鞏固其在國際權力金字塔頂端的地位。. ‧. 相反地,拉丁美洲國家人口約有五億,但約有 20%的人口生活於貧窮之下18,拉. y. Nat. io. sit. 丁美洲國家每年約有兩千萬孩童應就學而未就學或是面臨輟學的情況19,拉丁美. er. 洲生產總值約四兆美元20,拉丁美洲各國的清廉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 al. n. v i n 指數都不高,這些因素影響了拉丁美洲國家在權力的大小上,與美國相差甚多。 Ch engchi U. 國家間的權力對比產生了國際關係下對於權力關係的研究,Organski 於 1958. 年於其所著的《世界政治》(World Politics)中提出「權力轉移」理論,探討國家 15. 唐欣偉、馮毅, 〈權力及其衡量〉 ,收錄《美中權力轉移》 ,向駿主編(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0 年),頁 20-39。 16 World Bank Data, 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E.PRM.ENRR/countries/US--XS?display=graph, accessed date: November 10,2015. 17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5-16,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6/world-ranking#!/pag e/0/length/25, accessed date: November 10, 2015. 18 World Bank Data, http://povertydata.worldbank.org/poverty/region/LAC, accessed date: November 10,2015. 19 Education and Inequality in Latin America, Worldfund, https://worldfund.org/en/about-us/education-gap.html, accessed date: November 10,2015 20 World Bank Data, http://data.worldbank.org/region/LAC, accessed date: November 10,2015 7.

(14) 間權力關係的變化以及其所產生的後果。權力轉移理論認為國際體系是具有階層 性的(hierarchy),其中權力的變化屬於動態,會因為人口、經濟能力、政治能力、 或是結盟而改變21。 整體而言,國內學者陳欣之22從三個方向分析國際層級結構。第一個方向是 純粹討論物資權力資源全球分配中的等級,以國家具有的權力大小劃分國際體系 內所存在的權力地位不對等的高低階級關係。第二個方向是由維繫霸業的手段來 解讀層級關係,從新自由制度主義的角度論述如果霸權使用國際制度得當,可以 降低統治從屬國與維持國際秩序的成本,並創造出一個難以掙脫的利益誘因,吸. 治 政 大 引從屬國支持其霸業統治的地位,此討論也已觸及到正當性在層級結構中所擔演 立 的角色。第三個方向是結合物質權力分配與社會威權分佈,分析權力資源轉會為. ‧ 國. 學. 服從霸權統治權威規範的建構過程,強調國際行為者在國際層級中的地位與腳色,. ‧. 進而解釋國家間從屬關係的建構與瓦解。綜合言之,「層級並不是單純的物質力. sit. y. Nat. 量分配的結果,而是國際物質權力分配與國際觀念分配下互構下的產物。國家間. n. al. er. io. 的權力關係在國際體系轉換為權威關係,經由權威規範的內化過程,建構新的國. i n U. v. 家認同與角色,將國際體系行為者的統治基礎,從權力優勢演變為治理權威。如. Ch. engchi. 果霸權無法將『以力服人』的統治基礎,轉化為改變對手統治精英實質信念,促 指其接受霸權的世界觀與價值標準,進而形成『以德服人』的治理權威,霸權的 統治成本將會明顯提高。」 單就國際體系下的階層制度下而言,Clark23認為此階層制度(hierarchy )可與 政治戰略力量(politico-strategic power)連結,如傳統的大國 (great powers)、中型. 21. 向駿, 〈國際關係:美中「權力轉移」下的拉丁美洲〉 ,收錄《拉丁美洲七講》 ,鄧中堅主編(台 北:五南圖書出版,2013 年) ,頁 21-44。 22 陳欣之, 〈國際體系層級的建構與霸權統治〉 , 《問題與研究》 ,46 卷 2 期(民國 96 年 4 月) , 頁 23-52。 23 Ian Clark, The Hierarchy of Stat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pp.1-9. 8.

(15) 國家(medium)、小國(small power)。如果跳脫國家角度,可以從中心、半邊陲來 階級制度的分析角度,這些共同之處都在於反映了能力的差別性 (disparity)。 Lake24則將國際體系下的階層制度(hierarchy)解釋為統治者對被統治者使用多少 程度的權力(authority)。統治者越能藉由合法性的方式影響被統治者之作為,在 這段關係中的階級程度越明顯,在經濟以及安全面可以觀察出來。國與國關係中 的階層制度所具有的特質包括:提倡相互幫助(promotes mutual aid)、促使扈從 (induces bandwagoning with dominant state)、減少國防事務(reduce defense efforts)、 鼓勵功能區別(encourages 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提倡國家間貿易(promotes trade between. 治 政 states) 、 促 使 具 有 象 徵 意 義 的 順大 從 (induces 立. acts of symbolic. obeisance)、要求從屬國家具有紀律(requires disciplines of subordinates)、限制爛用. ‧ 國. 學. 權力(requires limits on ability to abuse authority)。在階層關係中雖然存在紀律,但. ‧. 如果超級強權(dominate states)的所立訂的規則限制從屬國家(subordinate states). sit. y. Nat. 作為,在沒有懲罰的情況下,從屬國家可以去破壞這規則。國際關係下的階層關. n. al. er. io. 係並不會去除國與國間的談判,只是談判進行的方式由武力轉變為權力的本質以. i n U. v. 及主導國家如何使用其權力的程度。強權國家所建立的秩序限制了從屬國家行為. Ch. engchi. 的自由,將國家部分的主權轉讓給了主導國家,而強權國家使用其權力所獲得的 秩序,也使從屬國家和自己獲得好處。 在此階層關係的邏輯下,蘇振興25認為美國與拉丁美洲的關係從來不是對等 的關係,而是一種美國主導下的雙邊關係。近三十年來,隨著拉美地區的危機頻 繁發生,特別是隨著世界兩極冷戰格局結束和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後,拉美 雙方地為失衡的狀況進一步加深,拉美雙邊關係的非對稱性更加突出。以下將就. David A. Lake, Hierarch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2011) pp.1-16. 蘇振興, 〈全球化背景下美國與拉美關係的新特點〉 ,收錄《國際新格局下拉美研究》 ,朱鴻博、 江時學、蔡同昌主編,(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年) ,頁 3。 24 25. 9.

(16) 美國與拉丁美洲之整體互動以及毒品問題上雙邊的互動進行文獻回顧,以期從中 觀察出雙邊權力不對等的關係。. 貳、美國與拉丁美洲之互動 美國與拉丁美洲關係自 1823 年門羅主義宣布後,美國對拉丁美洲的首要目 標是排除其他國家在拉丁美洲的勢力。Phillips 詳細描述二戰時期美國對拉丁美 洲政策主軸在於對抗法西斯主義和德國納粹思想在拉丁美洲的傳播散佈。1941 年羅斯福任內成立「統合美洲事務辦公室」(Office of Coordinator of Inter-American. 治 政 大 Affairs)負責戰時宣傳和相關活動。但二戰結束後,美國的孤立主義心態再起, 立. 採取放任政策(hands-off policy)造成許多地區處於權力真空的狀態,拉丁美洲亦. ‧ 國. 學. 是如此。加上該區厭惡美國的心態再次席捲而來,使蘇聯領導的共產主義宣傳反. ‧. 而佔了上風。Phillips 認為美國對拉美地區的外交政策,應更有一貫性、公平、. sit. y. Nat. 坦承以及堅定,不應採行放任政策,並針對拉丁美洲地區各個國家擬訂宣傳政策,. n. al. er. io. 其中一定要正確的宣傳美國的民主,因為拉丁美洲國家施行民主有助於美國即整 個美洲的安全及世界和平26。. Ch. engchi. i n U. v. 拉丁美洲之於美國的廣泛利益可如 Philips 所說得牽涉區域至世界和平。 Hayes 更加詳細說明拉丁美洲對美國的重要性,例如:美國價值在美洲是否能被 接受,影響美國在世界的影響力以及對於東西對抗而言拉丁美洲也有其不可忽視 的理由27。在冷戰架構下,美國在該地區的安全利益著重在於航道運輸功能以及 防止蘇聯勢力在該區獲得支持。美國審視拉丁美洲對其安全利益程度,是依據美 國與其鄰近性所產生,依序是加勒比海盆地和墨西哥灣、南美洲東岸,最後則是. R. Hart Phillips, “The future of American Propaganda in Latin America,” Th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Vol. 9, No. 3 (Autumn, 1945), pp. 305-312. 27 Margaret Daly Hayes, Latin America and the U.S. national interests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1984). 26. 10.

(17) 南美洲的西岸28。但美國是否可以成功追求其安全利益需視該地區的安全利益與 美國的相符合程度而定。 Marcella 在分析美國與拉丁美洲安全利益上與 Hayes 有同樣的觀點,並增加 發展角度來分析兩者間的關係。他認為美國與拉丁美洲的安全關係主要的兩大方 向是「東西對抗」和「南北關係」 。 「東西對抗」指的是美國與蘇聯間的冷戰,美 國將拉丁美洲視為是冷戰格局下的一環,「南北關係」則從已發展國家和發展中 國家來論述。Marcella 認為美國看待拉丁美洲的兩大方向,限制了美國在該區的 政策選項,即傳統上,美國在全球戰略中僅給予拉丁美洲有限的角色,美國部署. 治 政 大 有限的軍力在該區,僅提供拉丁美洲國家為了國家內部穩定、發展需求、政治因 立 素、打擊毒品走私而執行軍事任務29。. ‧ 國. 學. 另一方面,冷戰時期美國與拉丁美洲是否擁有共通的利益問題上,Marcella. ‧. 認為拉丁美洲對於美國國內政治運作的不熟悉,且美國對拉丁美洲各國也不完全. sit. y. Nat. 瞭解,導致拉丁美洲許多國家領導人認為美國專注限武、安全協助、人權議題都. n. al. er. io. 是選擇性地、短視近利的。從 1982 年英阿福克蘭群島戰爭顯示美國與拉丁美洲. i n U. v. 各國對於安全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所重視的議題不同30。Bitar 同樣地在某程度上. Ch. engchi. 否認美國與拉丁美洲有共同的利益。他認為美國安全目標和拉丁美洲發展之間長 期存在緊張關係。自 1930 年起,美國在拉丁美洲拓展其經濟活動,二戰過後, 美國在拉丁美洲沒有敵手,在經濟上,美國已經使整個美洲達到了「在開放的世 界下卻是封閉的西半球」(a closed hemisphere in an open world)的狀態;在軍事上, 在 1947 年 藉由《 泛 美互惠 協助條 約》 (Inter-American Treaty of Reciprocal Assistance)對抗蘇聯和共產主義,並且推動美國所認為有助區域內部穩定的政策。 Margaret Daly Hayes, “Security to the South: US Interests in Latin Americ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5, No. 1 (Summer, 1980), pp. 130-151. 29 Gabriel Marcella,“Defense of the Western Hemisphere: Strategy for the 1990s,” Journal of Interamerican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 Vol. 27, No. 3 (Autumn, 1985), pp. 1-25. 30 ibid. 28. 11.

(18) 1970 年代,封閉的西半球開始開放,該區經濟發展、融入全球體系。但,安全 層面上拉丁美洲仍然受制於美國的目標及政策。長遠的來看,拉丁美洲會希望自 己能夠定義其自身的安全,且其安全定義與經濟發展、對於外交政策發揮空間的 拓展、自主性、不干涉原則有很大的關聯。與此同時,美國對於區域安全的看法 主要還是以冷戰為主軸,著重於穩定,偏向維持現況,擔心民主會為蘇聯或古巴 創造機會。Bitar 認為這一個觀念反而造成美國於拉丁美洲的衝突,因為美國的 安全目標忽視了拉丁美洲國各國的國內利益,忽視拉丁美洲各國需要的經濟及社 會改革,拉丁美洲地區對外貿易的擴展改變其國家利益定義31。. 治 政 大 有鑒於美國與拉丁美洲的利益並不相同,而開始有希望美國改變其對拉丁美 立. 洲政策的聲音出現。艾森豪(Eisenhower)時代,美國開始對拉丁美洲進行經濟援. ‧ 國. 學. 助,協助該區進行基礎建設,如小學、醫院、房屋等;甘迺迪(Kennedy)時期,. ‧. 開始了「進步同盟計畫」(Alliance for Progress),美國部分出資由拉美國家主導. sit. y. Nat. 其建設,並簽署《埃斯特角城憲》(Charter of Punte del Este);然而,詹森(Johnson). n. al. er. io. 時期,其企圖履行甘迺迪時期所開始的對拉丁美洲政策,Bronhiem. i n U. 認為. 拉丁美洲. v. 政經狀況每況愈下,使美國無法使力。美國無法使力的時間點可從甘迺迪政府的. Ch. engchi. 進步同盟計畫開始算起。該計畫宗旨為支持甚至是培養拉丁美洲社會和經濟上的 轉型,被視為是該時代對拉丁美洲重要的政策。然而,美國所給予的金額不足且 時常給與錯誤的方針;在非經濟面向上,美國則無法堅持其支持憲政體制反對軍 人政權的原則,反而卻給予某些軍人政權支持32。Lawental 從 Graham Allison 的 官僚政治模型解釋進步同盟計畫失敗之因來自於每個部會有其利益和需要照顧 的一群。與總統發起的想法到真正的執行間,經由各部會之間的協商妥協後,造 Sergio Bitar, “United Sates-Latin American Relations: Shifts in Economic Power and Implication for the Future,” Journal of Interamerican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 Vol. 26, No. 1 (Feb., 1984), pp. 3- 31. 32 David Bronhiem,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Latin America,”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46, No. 3 (Jul., 1970), pp. 501-516. 31. 12.

(19) 成其計畫無法完整無誤地被落實33。Tulchin 認為 1969 年詹森總統下台後,美國 專注於東南亞事務,對拉丁美洲政策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使得拉丁美洲成為美國 整體對外政策上的犧牲者。而拉丁美洲各國也趁著美國注意力轉移開始發展初期 獨立於美國的外交政策,加上其經濟發展,使美國對該地區的影響力不如從前, 在該區域陷入被孤立的狀態。如果美國希望保護其國家利益,美國應加了解拉丁 美洲各國政策目的,並調整政策以符合現實情況34。 整體來說,Lowenthal 的另一篇文章對於冷戰時期美國與拉丁美洲的關係, 做出了一個很好的統整35。傳統的美國對拉丁美洲政策主要重心放在安全、政治. 治 政 大 和經濟面向,其中最重要的為安全,保護美國不被美洲其他軍事力量威脅、其在 立 美洲的軍事資產、重要海上路線,及獲得戰略資源的管道。政治上主要的利益為. ‧ 國. 學. 在國際場域獲得拉丁美洲各國的外交支持,並與拉丁美洲在意識形態保持和諧。. ‧. 經濟利益則是保障美國貿易和投資在拉丁美洲各國獲得友善的對待。他認為美國. sit. y. Nat. 在 1961 年豬玀灣事件後,美國在拉丁美洲的霸權已無法完全地被確保,美國雖. n. al. er. io. 然不能排除拉丁美洲地區軍事攻擊的可能性,但是其在中東和西歐地區的安全利. i n U. v. 益較拉丁美洲容易受到挑戰。政治上,拉丁美洲國家與美國在許多議題上不同調,. Ch. engchi. 且該區各國在國際場域上已不再以美國為首是瞻。經濟利益上美國投資項目從原 物料轉換成製造業及服務業,投資比例也較先前來的低,從 1960 年的 38%降至 1985 年的 13%。這些造成美國傳統對拉丁美洲政策所發揮的作用不能應付美國 與該地區關係的變化。他分析當時拉丁美洲對美國的影響有四大趨勢:拉丁美洲 對美國而言在發展經濟、移民問題、處理國際議題(毒品走私、恐怖主義、環境 Abraham F. Lowenthal, “United States Policy Toward Latin America: "Liberal," "Radical," and "Bureaucratic" Perspectives,” Latin American Research Review, Vol. 8, No. 3 (Autumn, 1973), pp. 3-25. 34 Joseph S. Tulch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Latin America in the 1960s,” Journal of Interamerican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 Vol. 30, No. 1 (Spring, 1988), pp. 1-36. 35 Abraham F. Lowenthal, “Rethinking US interests the Western Hemisphere,” Journal of Interamerican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 Vol. 29, No. 1 (Spring, 1987), pp. 1-23. 33. 13.

(20) 惡化等)逐漸佔有重要性,美國民主價值被拉丁美洲國家質疑。Lowenthal 建議 美國下個十年的對拉丁美洲政策應該著重於上述四個趨勢相關的面向上,其子議 題有貿易、金融、投資、移民、資源管理、毒品走私、人權等。 Mathews 提及冷戰過後,非傳統安全威脅逐漸上升,例如:恐怖主義、組織 犯罪、毒品走私、族群衝突,同時也伴隨著人口快速成長、環境污染、經濟成長 緩慢、貧窮和政治不穩定的問題36。在此時代,美國與拉丁美洲的關係開始跳脫 出冷戰的思維。在政治上,美國真正漸漸在拉丁美洲推廣民主,例如:卡特政府 與美洲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States, OAS)、聯合國合作確保在尼加. 治 政 大 拉瓜舉行公平的選舉。美國在拉丁美洲推行民主中著重於促進該區的司法體制, 立. 藉由美國國際援助署(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在該區域推動現代化. ‧ 國. 學. 司法體制和法律教育。Millett37認為當今國際社會對於民主的支持已是一個廣為. ‧. 被接受的實踐,且美國雖為推動拉丁美洲民主的一大助力,但是美國的行為,例. sit. y. Nat. 如逐漸減少對拉丁美洲的援助,也令人懷疑其對該區民主深化的可靠性。在區域. n. al. er. io. 整合上,Hurrell 提及美洲區域整合除了拉丁美洲內部自行產生的動力促成區域. i n U. v. 整合外,美國也是一個推動者。美國推動與拉丁美洲區域的整合除了經濟因素,. Ch. engchi. 需要拉丁美洲市場外,還有在毒品走私、移民問題上的相互依賴性,推廣民主的 政治利益和道德義務推動區域整合38。然而 Millett 認為雖然冷戰結束,美國對於 拉丁美洲的擔心依然存在,使得美國持續對拉丁美洲提供軍事援助39。美國提供 的軍事援助可粗略分成三項:軍售、軍事人員訓練、廣義的軍事交流,除了傳統. Jessica T. Mathews, “Power Shift,” Foreign Affairs, Vol.76 (January/February 1997), pp. 50-66. Richard L. Millett, “Beyond Sovereignty: International Efforts to Support Latin American Democracy,” Journal of Interamerican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 Vol. 36, No. 3 (Autumn, 1994), pp. 1-23. 38 Andrew Hurrell, “Latin America in the New World Order: A Regional Bloc of the Americas?”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68, No. 1 (Jan., 1992), pp. 121-139. 39 Richard L. Millett, “The United States and Latin America’s Armed Forces: A Troubled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Interamerican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 Vol. 39, No. 1, (Spring, 1997), pp.121-136. 36 37. 14.

(21) 的軍事行動外,還包括了對抗有組織犯罪,其中又以反毒品走私為重要項目。 Coll 則認為拉丁美洲的重要性沒有隨著東西對抗的結束而消逝,反而該區在經濟 上日顯重要,因為美國對該區域的投資和貿易在過去十五年來大大增加,美國在 拉丁美洲的經濟利益在於確保該區經濟市場能對美國開放市場,此有助於美國創 造就業機會與安全的美洲40。 進入二十一世紀,2001 年 9 月 11 日美國遭受恐怖攻擊,小布希政府以展開 反恐戰爭作為回應,也造成美國對外政策做出相對應的調整。Emerson 檢視小布 希政府時期美國對拉丁美洲政策的後果,特別是反恐戰爭在該區域所造成的影響。. 治 政 大 Emerson 不認為美國以反恐為外交政策主軸下僅著重在中東地區而忽略拉丁美 立 洲41。他舉出反證,例如:2008 年哥倫比亞對厄瓜多採取「先制打擊」(Preemptive. ‧ 國. 學. strike)殲滅隱匿在厄瓜多內的哥倫比亞革命軍重要人士,但美國以反恐戰爭為由. ‧. 對拉丁美洲的作為,拓展其勢力,使拉丁美洲地區大多數反對美之作為。這才是. sit. y. Nat. 造成拉丁美洲與美國關係不甚親密的主因。另外,Emerson 認為美國對拉丁美洲. n. al. er. io. 政策制定所參與的機構上,多由國防部而非國務院擬定,尤其是美國南方司令部. i n U. v. (US Southern Command, Southcom)所扮演的角色最為吃重。以反恐為主軸,國防. Ch. engchi. 部認為由於拉丁美洲國家無法有效的管制其境內的非法活動而使美國國家安全 遭到威脅,讓恐怖主義組織能夠在拉丁美洲生存,進而危害美國國家安全。2002 年透過國防授權法(Defense Authorized Law)將毒品走私者(narcotraffickers) 更名 為毒品恐怖主義者(narcoterrorists),後者定義為利用毒品走私獲得非法獲利資助 恐怖行動,並將柯林頓時期開始的哥倫比亞計畫由緝毒的主軸換成反恐為主。 歐巴馬上台後,看似給予了美國對拉丁美洲政策一番新氣象,但 Lowenthal Albert R. Coll, “United States Strategic Interests in Latin America: An Assessment,” Journal of Interamerican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 Vol. 39, No. 1(Spring, 1997), pp. 45-57. 41 R. Guy Emerson, “Radical Neglect? The “War on Terror” and Latin America,” Latin American Politics and Society, Vol. 52, No. 1 (Spring 2010), pp. 33-62. 40. 15.

(22) 列舉其政府的種種作為造成這番氣象煙消雲散。例如:歐巴馬入主白宮第一年後, 國務卿希拉蕊警告拉丁美洲對伊朗政策要考慮嚴重的後果,讓拉丁美洲無法忘懷 美國霸權態度;歐巴馬政府初期對古巴倡導「新開始」關係,轉為等待古巴改變 才採取進一步改善雙邊關係的作為;歐巴馬政府的對該區貿易政策相互矛盾等。 其中,美國對於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Manuel Zelaya)遭到軍方推翻及強制出境沒 有採取任何制裁以及與哥倫比亞簽訂十年的軍事合作使美國與拉丁美洲關係受 損,前者令拉丁美洲各國失望外,也批評美國弱化其反對軍事政變的原則;後者 則喚起該區各國對美國可能秘密動用軍事介入他國內政的擔憂42。Gandásegui Jr.. 治 政 大 認為歐巴馬政府對拉丁美洲政策的精髓可以從「美洲新夥伴關係」 (A New 立. Partnership for the Americas) 份文件略知一二,這文件顯示歐巴馬政府還是沒有. ‧ 國. 學. 跳脫自大自私的角度來看待拉丁美洲。整體而言,歐巴馬政府並沒有改變小布希. ‧. 政府執政時對拉丁美洲的外交政策43。Buxton 同樣也認為歐巴馬政府也僅只對於. sit. y. Nat. 小布希政府的反毒戰爭做出些許的微調而已。他從歷史和制度因素分析美國對於. n. al. er. io. 拉丁美洲政策的限制,並認為這些限制使美國對於拉丁美洲的政策很難有大的改. i n U. v. 變。雖然共和黨與民主黨在光譜的兩端,前者帶有保守、單邊主義,後者屬於自. Ch. engchi. 由、多邊主義,但是從小布希政府到歐巴馬政府,兩個不同政黨領導的政府對拉 丁美洲的政策還是沒有太大的轉變,孤立委內瑞拉的查維茲政府、使用軍事力量 對抗毒品走私等。拉丁美洲國家關注的是環境、氣候變遷、貧窮、社會暴力等議 題對於區域安全及穩定的威脅,而美國卻從軍事角度處理區域安全及穩定,反毒 戰爭(War on drugs)提供了美國發展安全化(securitization of development)介入的管 道,這也成為了小布希政府對拉丁美洲政策的主軸,在哥倫比亞、秘魯及玻利維. Abraham F. Lowenthal, “Obama and Americas,” Foreign Affairs, Vol.89, No.4 (Summer 2010), pp.110-124. 43Marco A. Gandá segui Jr. “President Obama, the Crisis, and Latin America,” Latin American Perspectives, Vol. 38, No. 4, pp. 109-121. 42. 16.

(23) 亞進行反毒戰爭44。. 參、毒品與美國和拉丁美洲之互動 拉丁美洲毒品問題一直存在於美國與拉丁美洲的關係中,而美國處理此問題 以採取截斷供給的方式,即透過跨國的軍事行動或是去除天然毒品原料的方式阻 止毒品進入美國。1990 年代大眾開始關注美國反毒戰爭與其外交政策的連結, 漸漸偏離反毒主軸,反而與該地區的軍事化(militarization)和對於該地區的主導權 有關45。Andreas 和 Price 某程度解釋了該現象產生的原因,美國對國家利益的定. 治 政 大 義從含有戰爭性質轉向含有消除犯罪的性質 。美國與發展中國家關係中,打擊 立 46. 犯罪的執法議題是美國在乎的安全議題,例如:美國對加勒比海及拉丁美洲地區. ‧ 國. 學. 的政策很大部分是被打擊毒品走私、非法移民和其他執法議題所驅動,且美國動. ‧. 用許多軍事力量來處理這些議題。其中,他們認為打擊毒品相關的執法已經成為. sit. y. Nat. 美國與南方國家關係中重要的一環,使美國藉由軍事來創造、維持與南方國家的. n. al. er. io. 關係。Mabry 進一步分析美國使用武力打擊毒品走私的因素在於美國聯邦和地方. i n U. v. 官員無法於領土外執法,美國緝毒局組織沒有足夠的設備或是訓練禁止毒品走私,. Ch. engchi. 美國海岸防衛隊沒有足夠資源應付逐日成長的邊境事務;相較之下,美軍有擁百 萬士兵、龐大的預算、精良的設備和完整的訓練,當時大規模戰爭發生的可能性 低,因此美軍能力可以運用在打擊毒品走私,且是一種快速且低成本的方式 47。 然而,與此同時,美軍角色的擴張也帶給美國制度某些影響。Mabry 指出美國對. Julia Buxton, “Forward into History: Understanding Obama's Latin American Policy,” Latin American Perspectives, Vol. 38, No. 4(July 2011), pp. 29-45. 45 Colleen Lundy, “Narco Diplomacy: Exporting the US War on Drug by H. Richard Friman,” Pacific Affairs, Vol. 71, No. 3 (Autumn, 1998), pp. 400-401. 46 Peter Andreas and Richard Price, “From War Fighting to Crime Fighting: Transforming the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State,”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Vol. 3, No. 3 (Autumn, 2001), pp. 31-52 47 Donald Mabry, “The US Military and the War on Drugs in Latin America,” Journal of Interamerican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 Vol. 30, No. 2/3, (Summer - Autumn, 1988), pp. 53-76 44. 17.

(24) 外打擊毒品政策使用軍事力量不僅引起政策效率的問題,也對於未來國家內部軍 民關係上有所影響。政策效率是討論軍人執法是否是花費成本過高或是賄賂問題; 國家內部民軍關係上,推論軍人在打擊毒品扮演一定角色時,其在國內的權力等 同擴張,有可能使文人政府受到威脅。並且,在打擊毒品政策下使用軍事情報蒐 集相關毒品走私資訊有可能會損害美國公民的自由,在法庭使用這些資訊也有可 能損害情報來源,危及國家安全。另一方面,毒品與恐怖主義的連結對於美國國 家安全的影響也不可令人忽視。毒品走私對於恐怖主義者有兩個意義,其一是提 供其運作的資金,其二是恐怖主義者相信毒品走私有助於讓目標國社會陷入毒品. 治 政 大 成癮的問題,進一步弱化該國力 。Charles 認為拉丁美洲在未來有可能成為恐怖 立 48. 主義的溫床49,他引述時任美國緝毒局助理情報官 Steven W. Casteel 出席參議院. ‧ 國. 學. 聽 證 會 的 證 詞 「 真 主 黨 (Hezbollah) 與 哥 倫 比 亞 革 命 軍 (Fuerzas Armadas. ‧. Revolucionarias de Colombia,FARC)有毒品走私的往來,也與巴西、阿根廷和巴拉. sit. y. Nat. 圭邊界的販毒集團有所往來。」. n. al. er. io. 打擊毒品政策,除了影響美國本土外,也影響了美國與拉丁美洲的關係。許. i n U. v. 多學者認為美國在拉丁美洲的反毒政策是失敗的,且惡化美國在該地區的形象及. Ch. engchi. 與該地區各國的關係。Bagley 闡述雷根時期的反毒戰爭失敗之因,不是因為領導 不慎,或是資源投入不足,而是源於美國以現實主義的思維出發,以國家為主要 行為者來處理毒品問題,運用對外政策來打擊自國外的毒品走私,太過於簡單50。 Salazar 和 Fierro 指出美國直到雷根總統的任期結束,以介入(interventionist)和霸 權(hegemonist)的心態看待美洲事務,使其一直視拉丁美洲為美國國內毒品使用. Robert B. Charles, Narcotics and Terrorism (Philadelphia, Pa.: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2004) ibid. 50 Bruce Michael Bagley, “U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War on Drugs: Analysis of a Policy Failure,” Journal of Interamerican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 Vol. 30, No. 2/3, (Summer - Autumn, 1988), pp. 189-212. 48 49. 18.

(25) 人數增加的元凶,忽略毒品的栽種來自拉丁美洲歷史淵源和經濟社會發展因素51。 再者,美國當時常常將反對共產主義為最高國家利益,因此在拉丁美洲打擊毒品 政策上,會以冷戰格局來考量,而犧牲了打擊毒品的目標52。美國在拉丁美洲打 擊毒品的政策上,以美國與哥倫比亞為例,美國常在雙邊或多邊架構下,傾向以 單邊方式決策造成雙邊整體關係的惡化53。Tokatlian 也附和 Bagley 的觀點,美哥 兩國對於毒品的關心、擔憂可能是一致的,但是雙方政府對於處理此問題方法有 不同的看法,像是毒品問題產生的根源、如何處理毒品犯罪問題,其主因源於國 家涉及國家涉及此議題利益的不同,及兩國定義毒品對於國家安全的界定的不一 樣. 54. 治 政 大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美國與秘魯打擊毒品的合作上,McClintock 立. 55. 認為. 秘魯和美國合作反毒戰爭的失敗在於忽略了秘魯社會、經濟和政治面向,並且促. ‧ 國. 學. 使了光明之路(Sendero Luminoso)與瓦亞加河谷(Huallaga Valley)種植古柯樹(coca). ‧. 者結盟,獲得販賣毒品後的資金,對秘魯的民主形成嚴重威脅。. sit. y. Nat. 然而,毒品問題不僅只是「哥倫比亞問題」 、 「秘魯問題」等等毒品製造或轉. n. al. er. io. 運國的問題,這還包含了商業、金融邏輯,運輸和毒品需求多樣化,使美國不能. i n U. v. 不被視為促使美洲毒品走私的推動力之一,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毒品走私和相關. Ch. engchi. 衍伸的問題。Clarkson 認為雖然加拿大和墨西哥是提供美國毒品的兩大來源國, 成為美國社會最大的外在威脅,美國卻因其國內的槍枝管制政策無意識地幫助加 墨犯罪組織獲得小型軍火,間接協助其毒品走私,減損美國安全56。Griffith 則認 Luis Suá rez Salazar and Luis Fierro, “"Drug Trafficking" and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flicts in Latin America: Some Hypotheses,” Latin American Perspectives, Vol. 20, No. 1, (Winter, 1993), pp. 83-98. 52 Bruce Michael Bagley, op.cit., pp. 189-212. 53 Bruce Michael Bagley, “The New Hundred Years War? US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War on Drugs in Latin America,” Journal of Interamerican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 Vol. 30, No. 1 (Spring, 1988), pp. 161-182. 54 Juan J.Tokatlian, “National Security and Drugs: Their Impact on Colombian-US Relations,” Journal of Interamerican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 Vol. 30, No. 1 (Spring, 1988), pp. 133-160. 55 Cynthia McClintock, “The War on Drugs: The Peruvian Case,” Journal of Interamerican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 Vol. 30, No. 2/3, (Summer - Autumn, 1988), pp. 127-142. 56 Stephen Clarkson, “Continental Borders and National Security: A Logical Diagnosis” in 51. 19.

(26) 為加勒比海地區的國家由於地理位置、權力的不對稱,與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費 國美國相鄰,使得該區變得更具有脆弱性(vulnerability)國家主權受到侵蝕 57 。 Gootenberg 指出哥倫比亞毒品走私犯罪形成卡特爾,來自於尼克森政府以反共的 立場支持智利皮諾切(Pinochet)威權政府,而皮諾切為了穩固兩國的關係,1973 年開始嚴厲打擊其境內毒品相關活動,使其外移至哥倫比亞。同時,尼克森政府 的反毒戰爭壓縮了經由大西洋而來的古柯鹼的量,也為拉丁美洲的古柯鹼創造更 大的市場。1990 年代美國對哥倫比亞的打擊毒品政策反而造成更有效率的販毒 網絡,他們學會如何比查緝者更快地適應多變的環境58。. 治 政 大 綜上述文獻,整體來看美國與拉丁美洲關係,由於國際體系下權力的不對稱 , 立. 使得美國成為關係的主導者,拉丁美洲則成為關係的接受者。美國以霸權心態來. ‧ 國. 學. 處理對拉丁美洲關係,不論是從拉丁美洲地區民主的推廣,或是打擊毒品的合作,. ‧. 都是以美國的角度,近似於單邊主義的方式來進行。但國際結構隨著冷戰結束,. sit. y. Nat. 漸漸有所改變,配合上拉丁美洲對其他國家的互動增加,拉丁美洲國家對於外交. n. al. er. io. 政策的自主性提高,成立屏除美國參與的區域組織。相對而言,雖然這造成美國. i n U. v. 在拉丁美洲勢力削減,難以在美洲事務上獲得廣泛的支持,但美國仍然還在該區. Ch. engchi. 域權力金字塔的頂端。如再更加微觀地以毒品問題檢視美國與拉丁美洲關係,許 多文獻都以美國為此議題的主導者,來闡述其如何看待、處理拉丁美洲毒品走私 問題,但吾人認為文獻並沒有描繪出此份關係及此議題的全貌。美國對拉丁美洲 反毒政策的影響,除了在攔截自拉丁美洲毒品和緝拿重要毒梟有顯著的成長外, 也影響拉美各國政府與社會以及美國在拉美的形象和與各國的關係。故本論文試. National Solution to Trans-Border Problems? ed. Isidro Morales, (Farnham, Surrey, England; Burlington, Vt.: Ashgate, 2011), pp113~125. 57 Ivelaw Lloyd Griffith, Drugs and Security in the Caribbean Sovereignty under Siege (University Park, Pa.: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7). 58 Pual Gootenberg, “Cocaine’s Long March North, 1990-2010,” Latin American Politics and Society, Vol. 54, No.1, pp.159-180. 20.

(27) 圖補充學界對於美國及拉丁美洲關係的闡述,從權力不平衡的角度下,探討國際、 美國以及拉丁美洲對於毒品的看法,檢視美國反毒政策的從雷根政府時期至歐巴 馬政府時期的變化,並論述美國反毒政策對拉丁美洲的影響以及拉丁美洲國家對 美國反毒政策的回應,希望能夠增加學界對於美國及拉丁美洲關係論述的多樣 性。.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1. i n U. v.

(28)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壹、研究方法 本論文使用之研究方法分述如下: 一、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是尋求歷史資料、檢視歷史紀錄並客觀的分析、評鑑資料的研究 方法。本文將會透過蒐集演講、官方聲明、公文、書信、新聞媒體、學術文獻等 的一次文獻及二次文獻分析,試圖將拉丁美洲與美國在毒品走私上合作或是對抗 的過程呈現出來。.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二、歷史制度分析. 歷史制度分析可大概分成兩大分析方式,其一,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 ‧. 研究,主要探討制度何以在歷史中能延續的問題;其二是關鍵時刻 (critical. y. Nat. io. sit. juncture)的分析,主要處理制度如何在歷史中被創設的課題。兩種分析各有長處,. er. 但彼此互補,共同構成歷史制度論一體的兩面59。本論文希望透過此研究方法,. al. n. v i n 有效確立並解釋拉丁美洲對美國互動脈絡下所產生的結果。 Ch engchi U 三、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針對一個單獨個體、團體或社會,進行表意式(idiographic)解 釋,及解釋該案例具有某些獨特、隔離、特殊的或明確的之所以發生的所有因素 60. 。同時,檢證理論的適用性外,更重要的是解釋理論和建構理論的功用 61。也. 黃宗昊, 〈歷史制度論的方法立場與理論建構〉 , 《問題與研究》 ,第 49 卷 3 期 (民國 99 年 9 月) ,頁 145-176。 60 張紹勳, 《研究方法》 ,(台中:滄海書局,民國 93 年),頁 286。 61 黃宗昊, 〈歷史制度論的方法立場與理論建構〉 , 《問題與研究》 ,第 49 卷 3 期 (民國 99 年 9 月) ,頁 145-176。 59. 22.

(29) 就是說,在本文的應用上,以拉丁美洲國家因毒品問題與美國之合作為個案,較 具體的探討美國與拉丁美洲之間的互動。. 貳、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由於美國對拉丁美洲反毒政策可以回朔至二十世紀初,相當之久,因此本文 以冷戰末期但屬於近代反毒政策高峰的雷根政府為論述起點,直至歐巴馬政府第 二任期末的 2015 年,又根據美國緝毒局統計不論是國內毒品犯罪相關人數或是. 治 政 大 查緝毒品數量自 2000 年都呈現上漲的趨勢,所以本論文對於美國政府反毒政策 立. 較深入的研究,將會聚焦在 2000 年後至 2014 年間小布希政府和歐巴馬政府的打. ‧ 國. 學. 擊毒品政策。至於,美國反毒政策對拉丁美洲影響的部分,時間軸上與美國反毒. ‧. 政策論述時間點一致,但會以國家為單位進行闡述。. n. al. er. io. sit. y. Nat. 二、研究限制. i n U. v. 拉丁美洲是美洲的次區域,因其涵蓋範圍北從墨西哥起,包括加勒比海地區,. Ch. engchi. 南至智利的合恩角(Cabo de Hornos),使用的語言是以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為主 的拉丁語族,而獲得了此名。在拉丁美洲內有二十多個國家,約有五億多人口, 人均國民收入(GNI per capita)為九千五百三十六美元62,國家和國家之間人均收 入不盡相同,更不用說拉丁美洲各國國內的貧富差距相當懸殊,也與北美洲的美 國、加拿大相差甚遠。雖然區域內的國家大多採行總統制,但各個國家的歷史、 政治、資源環境不同,這顯示拉丁美洲內部相當的多元化。毒品問題牽涉的拉丁 美洲國家以墨西哥、哥倫比亞、秘魯、玻利維亞為主。因此,在研究對象所產生. 62. World Bank Data, http://data.worldbank.org/region/LAC, accessed March 13, 2015. 23.

(30) 限制的部分,可能無法全面的探討所有拉丁美洲國家,有可能產生以偏概全之可 能。 文獻搜集的部分,由於我國期刊基料庫或是書籍多以中、英文為主,因此在 西班牙文的資料搜集上,僅能藉助於網路,搜尋相關開放大眾下載的期刊論文、 新聞等或是申請校內書籍建購,補足拉丁美洲處理毒品問題的觀點。.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4. i n U. v.

(31) 第二章. 毒品問題之面向. 從醫學的角度,藥物(drugs)是能夠預防、治癒疾病、增強身體機能或是強健 心靈的任何一種物質;從藥物學的觀點,藥物是影響身體組織器官運作的化學合 成品。任何藥物發明後,除了本身已知的主要療效外,還需要一段時間瞭解其對 人體所造成的其他作用,例如:使人紓緩疼痛,卻引起快感,導致失眠和遲鈍, 產生興奮感,激發精神與身體精力,或是導致幻覺。如長期增加服用劑量,人體. 政 治 大 家政府面對藥物成癮人口逐漸上升,並產生社會問題時,才透過立法,管制其認 立. 對於藥品會形成依賴性,對藥物上癮,影響人體運作功能,最終導致死亡。當國. ‧ 國. 學. 為不應在市場上自由流通的藥物,需經醫師開立處方才可取得或是完全禁止其生 產與有條件地進口,這些藥物通常就會被稱為「毒品」。. ‧. 以鴉片為例,鴉片曾經作為藥物且無特別管制,一般人可以輕易取得。1875. y. Nat. io. sit. 年美國舊金山為了因應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青年、華工和黑社會人士經常出入鴉. n. al. er. 片館抽鴉片,通過了城市禁毒條例。美國西部的城市和各州陸續跟進,1909 年. Ch. i n U. v. 美國實施《鴉片禁絕法》(Opium Exclusion Act)全面禁止鴉片63。1914 年美國公. engchi. 布《哈利森麻醉藥物管制法案》(Harrison Narcotic Act),將鴉片、嗎啡、古柯鹼、 海洛因、大麻等藥物列入管制,成為國際上禁毒的主要推手。國際上,鴉片為推 動國際首次共同禁毒的藥物,1912 年《國際鴉片公約》(International Opium Convention )為國際第一份禁毒條約產生。這些顯示了藥物與毒品的概念是相對 的,穿梭於合法與非法之間。 每個國家如何定義毒品以及其所產生之影響各有不同,但可以確定的是當國. Davenport-Hines, The Pursuit of Oblivion: A Global History of Narcotics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2003).. 63. 25.

(32) 家對於定義毒品有所差異時,對於毒品相關犯罪會帶來相當大的助益。因此,一 套國際標準統一國家間的毒品定義,共同防制毒品相關的犯罪成為多數國家利益 的交集,反毒國際建制油然而生。儘管國際間有所共識,國家社會卻由於毒品的 認知受到文化、歷史、經濟等因素影響,難以快速改變。本章茲分「國際建制下 之毒品」 、 「美國眼中之毒品」以及「拉丁美洲對毒品之看法」共三節,闡述反毒 國際建制之形成、毒品之定義、分類,以及美國與拉丁美洲如何看待帶毒品問題。. 第一節 國際建制下之毒品 治. 立. 政. 大. 壹、國際反毒建制之形成. ‧ 國. 學. 根據聯合國毒品暨犯罪辦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2014 全球毒品報告》(2014 World Drug Report)統計全球約有兩億九千萬人吸食. ‧. 毒品。截至目前為止的統計資料指出: 「2012 年有九萬五千人至二十二萬六千人. y. Nat. io. sit. 死於毒品相關因素,這意味著在十五歲到六十四歲之間,每一百萬人就會有. er. 20.8%至 49.3%的死亡率64。」毒品對於個人的影響除了吸食後對於人體機能的損. al. n. v i n 壞和生育問題,還有因毒品導致神智不清可能做出傷害他人的舉動或是從事犯罪 Ch engchi U. 活動。例如:斯洛伐克一對夫婦長期吸食毒品,先生因為一個月大的嬰兒哭鬧不. 停而餵食嬰兒安非他命,且疏忽於照顧使嬰兒從樓梯跌落,造成嬰兒腦死。報導 也指出住在其周邊的鄰居也因為這對夫婦會特別注意自身或是小孩的安全,盡量 不讓孩童單獨在外玩耍65。從此件案例可以看出毒品對於個人健康的損害、構成. "World Drug Report 2014,"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 https://www.unodc.org/documents/wdr2014/World_Drug_Report_2014_web.pdf, accessed Feberary 4, 2015 . 65 Sam Adams, “ Crying Baby Left Brain Dead after Drug Addict Dad Gives Him Crystal Meth,” The Mirror, October7, 2014, http://www.mirror.co.uk/news/world-news/crying-baby-left-brain-dead-4315495, accessed April 10, 2015. 64. 26.

(33) 個人安全的威脅及恐懼、家庭功能失能等影響個人生活的日常。 當個人吸食人數累積至一定可觀的數量時,國家就無法忽視其所帶來的影響。 但,除了吸食人數過多成為國家介入管制毒品的原因外,還有青年吸食毒品趨勢 上升時,造成未來人才的流失,經濟缺發動能,使國家整體經濟表呈現疲弱的狀 態,或是販毒集團為獲取更大的販毒利益與政府官員有所勾結,損害國家政府執 法效力,造成國家無法有效維持國家安全與秩序,增進公共利益,保障人民的基 本權益,使國家永續發展。基於這些因素,使國家積極管制毒品,限制毒品的流 通以及打擊毒品供應鏈。. 治 政 大 然,僅有少數國家對毒品進行管制是不夠的,因為隨著科技的進步與交通的 立. 發達以及毒品所蘊含之龐大利益,使毒品得跨越地理隔閡,運送到千里之外;加. ‧ 國. 學. 上,國家邊境管制無法完全掌握日新月異的走私技術,造成跨國毒品到處流竄,. ‧. 使毒品問題的形成了多數國家利益的交集。有鑒於當時吸食鴉片人口眾多,國際. sit. y. Nat. 上對於毒品的管制最早可以回溯至二十世紀初對於鴉片的管制。1912 年簽署第. n. al. er. io. 一個國際反毒條約《國際鴉片公約》並於 1915 年生效,以阻止非醫療用精神藥. i n U. v. 物的海上貿易。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毒品管制成為國際聯盟(League of. Ch. engchi. Nations)的工作項目之一。在國際聯盟的運作下,產生《1925 年公約》(1925 Convention)、 《1931 年公約》(1931 Convention)、 《1936 年公約》(1936 Convention), 特別是在管制非法毒品走私部分,為國際毒品管理體系提供運作基礎66。第二次 世界大戰的爆發,中斷了國際社會對於毒品管控的進程。二戰後,聯合國(United Nations)延續國際聯盟的任務,持續為國際毒品管制體系的建立提供基礎。1961 年《麻醉品單一公約》(Single Convention on Narcotic Drugs)、1971 年《精神藥物. “A Century of International Drug Control,”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https://www.unodc.org/documents/data-and-analysis/Studies/100_Years_of_Drug_Control.pdf, accessed March 5,, 2015. 66. 27.

(34) 公約》(Convention on Psychotropic Substances)、1988 年《聯合國禁止非法販運麻 醉品和精神藥物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Illicit Traffic in Narcotic Drugs and Psychotropic Substances)的建立,為國際毒品管制劃下新的里程碑。 《麻 醉品單一公約》與《精神藥物公約》改變先前僅著重毒品生產、運送以及毒品本 身的管制,此二公約開始對於毒品來源進行管控,也就是將可萃取出對人體具有 成癮物質的植物進行種植管制,如《麻醉品單一公約》第二十三條要求締約國對 於鴉片罌粟種植區域的限制,第二十八條大麻植物種植適用第二十三條鴉片罌粟 之管制規定;同樣,也要求可萃取出對人體具有成癮物質的植物進行根除,如《麻. 治 政 大 醉品單一公約》第二十六條規定如締約國允許種植古柯樹,則適用第二十三條鴉 立. 片罌粟管制之規定,且締約國應盡可能執行根除所有野生的古柯樹,非法種植的. ‧ 國. 學. 古柯樹應予以摧毀。. ‧. 此三公約也具有相互補充之效果,補足因醫療、科技進步所造成的遺漏以及. sit. y. Nat. 強化國際間反毒合作之架構。《麻醉品單一公約》除了延續先前相關反毒國際條. n. al. er. io. 約的規範外,對於以大麻、古柯樹、罌粟進行栽種管制,於其附表中明確指出被. i n U. v. 限制之麻醉品及製劑品項。《精神藥物公約》彌補《麻醉品單一公約》僅管制大. Ch. engchi. 麻、古柯樹和鴉片衍生藥物的不足,對於精神藥物有更明確、更嚴格的分類、定 義與管制。1988 年《聯合國禁止非法販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公約》在有組織 犯罪集團以販毒所獲取之資金壯大的環境下,確認聯合國在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 管制領域的主管職能,以聯合國為毒品管制機構的中心,進行協調整合,規範締 約國間之反毒合作,打擊非法走私販運毒品,因應毒品走私之影響。 三公約都不約而同地顯示了毒品問題的非法性,要求締約國於國內採取適 當措施或是立法罪刑化非法使用管制藥物者。公約規定「非法使用的方式有種植、 生產、製造、提制、調製、持有、供給、兜售、分配、購買、販賣、以任何名義 28.

(35) 交割、經紀、發送、過境寄發、運輸、輸入及輸出,以及任何其他行為經該締約 國認為違反公約的行為者制定刑罰」,此一規範成為國際社會管制毒品走私主要 執法依據以及手段來源。但,偏重於毒品來源的管控及罪行化,忽視預防以及治 療,受到許多批評。進入二十一世紀,許多拉丁美洲國家元首為創造改造國際反 毒建制的機會於區域多邊場域或是聯合國場域大力抨擊當今建制,而獲得了 2016 年召開聯合國大會毒品特別會議(The UN General Assembly Special Session on Drugs, UNGASS 2016)對於全球毒品政策進行討論的機會。. 貳、毒品分類. 立. 政 治 大. 毒品分類有三種方式。第一種為根據毒品的來源分類,分成天然植物與人工. ‧ 國. 學. 合成,前者稱為天然毒品,後者則為合成毒品。第二種為根據藥物在人體內部產. ‧. 生的作用來區分,抑制人體中樞神經為鎮定劑;能使人中樞神經產生興奮作用的. sit. y. Nat. 為興奮劑;使人產生幻覺與錯覺的為迷幻劑。第三種方法為國際上通用、較普遍. n. al. er. io. 的分類方式,即分成受到管制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兩大類,請見下圖分類。. Ch. engchi. 29. i n U. v.

(36) 鴉片(Opium). 中樞神經興奮劑 (Stimulants). 嗎啡(Morphine). 可待因 (Codeine). 天然植物類 (Natural Plants) 麻醉藥品. 海洛因(Heroine). (Narcotic Drugs ) 中樞神經抑制劑 (Depressants). 古柯鹼(Cocaine). 快克(Crack). 大麻(Marijuana). 中樞神經迷幻劑 (Hallucinogens). 大麻脂(Hashish) 莫彼利丁 (Mepridine). 合成類(Synthetic). 大麻油(Hashish oil). 美沙酮 (Methadone) 速賜康 (Pentazocine) 中樞神經鎮定劑 (Tranquillizers). 巴比妥鹽酸類 (Barbiturates). 立. 中樞神經興奮劑 (Stimulants). ‧ 國. 青發 (amobarbital). 學. LSD-25 (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 中樞神經迷幻劑 (Hallucinogens). 表 2-1 毒品分類簡表. ‧. 資料出處:毒品犯罪與防治67. io. sit. y. Nat. 參、毒品介紹. 安非他命 (Amphetamine). 紅中 (secobarbital). n. al. er. 精神藥品 (Psychotropic Substances). 政 治 大. i n U. v. 聯合國毒品暨犯罪問題辦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所. Ch. engchi. 做的《2014 世界毒品報告》(2014 World Drug Report),舉出近年來使用較高的毒 品 : 鴉 片 劑 (opiates) 、 古 柯 鹼 (cocaine) 、 大 麻 (cannabis) 、 安 非 他 命 類 藥 物 (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 ATS),以下將介紹上述使用較高之毒品和其對人體 造成的影響。. 一、鴉片劑 (opiates) 鴉片劑是對以罌粟為原料,製成天然鴉片和其半合成衍生物藥物之統稱,例. 67. 林建陽、柯雨瑞,《毒品犯罪與防治》 ,(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民國 92 年),頁 42。 30.

(37) 如:鴉片、嗎啡、可待因、海洛因。近幾年來,全球種植罌粟的面積為二十九萬 六千多公頃,其中阿富汗種植面積為二十萬零九千公頃,為世界上種植罌粟最多 的國家68。 鴉片劑會抑制中樞身經系統,漸緩疼痛、緩解焦慮。其中又以海洛因極為受 到吸食者的青睞,因為相較之下,擁有易溶解於水中的特性,注射時也較容易穿 透血管,使其藥效發揮較嗎啡來的快,可持續四到六個小時。使用的方式除了注 射外,也可使用口鼻吸食。鴉片劑對人體的影響為破壞生育系統運作、情緒管理、 精神不振、食慾不佳。另一方面,鴉片劑本身除對人體所帶來的影響外,更嚴重. 治 政 的是使用針筒注射所帶來感染愛滋病毒的風險 。 大 立 69. ‧ 國. 學. 二、大麻(cannabis). ‧. 大麻是全球使用量最普及的毒品,可製成藥用大麻 (marijuana)、大麻脂. Nat. sit. y. (hashish)、大麻油(hashish oil),其中以藥用大麻吸食最多。其種植也相當普遍,. n. al. er. io. 大麻脂的生產較限制於北非、中東和西南亞。主要的吸食方式為與菸草混合,製. i n U. v. 成香菸吸食,也可以直接食用。大麻具有鎮定的作用,也會產生持續數個小時的. Ch. engchi. 幻覺。吸食時,大麻快速的進入血液中,於幾秒內達到腦部,損害動作協調、無 法長時間集中精神,並改變對於時間及空間的認知。低劑量的吸食,會使情緒放 鬆;高劑量的吸食或是某些敏感體質較敏的人會造成焦慮、焦慮、慌張、偏執。 長期的吸食所造成的後果與吸菸類似,會造成呼吸系統和心血管關的癌症,以及 胎兒相關的病發症70。. "World Drug Report 2014,"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https://www.unodc.org/documents/wdr2014/World_Drug_Report_2014_web.pdf, accessed Feburary 4, 2015 . 69 "Information About Drugs,"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s, http://www.unodc.org/unodc/en/illicit-drugs/definitions/, accessed Feberary 4, 2015 70 ibid. 68. 31.

(38) 三、古柯鹼(cocaine) 除了鴉片及大麻外,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精神性藥物非古柯鹼莫屬。古柯樹 是一熱帶灌木,金黃帶綠的葉子含有尼古丁和十四種植物鹼,其中之一就是古柯 鹼,含量極高71。大多生長在潮濕高溫的地區,但是氣候乾燥的山坡上成長的古 柯葉最為受歡迎。主要的產區為南美洲,因此吸食者多在美洲、歐洲和大洋洲, 其中最具問題是美洲72。 古柯鹼具有醫療價值,可作為麻醉、減少食慾用藥,治療嗜睡或是精神不集 中的病患。非醫療目的上,則可作為提振情緒、對抗情緒低落或是促進工作表現. 治 政 大 的藥物。古柯鹼的藥效最多可持續一個小時。使用的方式除了注射外,也可用吸 立 食,後者為較普遍的方式。另外,快克(Crack)是純度較濃的古柯鹼,純度介於. ‧ 國. 學. 75%至 100%之間,是古柯鹼中效用最強也是最危險的毒品。古柯鹼中毒有兩種. ‧. 類型,第一種為使用者對小劑量的古柯鹼特別敏感,引起面色蒼白、嘔吐、脈搏. y. sit. n. al. er. io. 吸衰竭而死。. Nat. 衰弱、失去知覺。另一種是使用劑量過大,引起痙攣、狂躁、產生幻覺,最後呼. Ch. engchi. i n U. v. 四、安非他命類藥物(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 ATS). 安非它命類藥物是一大家族,其中主要的包涵安非他命(amphetamine)和甲基 安 非 他 命 (methamphetamine) , 其 他 的 還 有 哌 甲 酯 (methylphenidate) 、 麻 黃 鹼 (ephedrine)、偽麻黃鹼(pseudoephedrine)、搖頭丸(MDMA)等。從十幾年前開始, 安非他命類藥物在許多國家已漸滲入主流文化之中,使用安非他命類藥物的全球. Davenport-Hines, op.cit. "World Drug Report 2014,"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https://www.unodc.org/documents/wdr2014/World_Drug_Report_2014_web.pdf, accessed Feburary 4, 2015 71 72. 32.

(39) 人數持續成長73。北美消費佔大宗,東亞及東南亞次之,中東地區內的約旦、沙 烏地阿拉伯以及敘利亞為近年來為消費興起之地區74。 口鼻吸食是最為被使用的方式,但還是存在使用針筒注射的方式以達到吸食 效果。初用時會有提神、振奮、自信、興奮感、滿足感;多次使用後,前述感覺 會逐漸縮短或消失,不用時會感覺無力、沮喪、情緒低落而導致用量及使用頻率 日增。長期使用會造成如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之安非他命精神病,症狀包括猜忌、 多疑、妄想、情緒不穩、易怒、產生強迫或重覆性的行為及睡眠障礙等,亦常伴 有自殘、暴力攻擊行為等。因具有抑制食慾作用,常被摻入非法減肥藥中,使用. 治 政 大 藥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上癮,並造成精神分裂、妄想症等副作用 立. 75. 。.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ttp://www.who.int/substance_abuse/facts/ATS/en/, accessed February 5, 2015. 74 "World Drug Report 2014,"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https://www.unodc.org/documents/wdr2014/World_Drug_Report_2014_web.pdf, accessed February 4, 2015 75〈常見毒品〉 ,法務部,http://refrain.moj.gov.tw/cp.asp?xItem=1053&ctNode=390&mp=1,檢 視日期:104 年 2 月 6 日。 73. 33.

(40) 第二節 美國眼中之毒品 美國在反毒國際建制形成的過程中,一直扮演主要的推手76。建制形成後, 也不吝於使用其國力執行反毒政策,使美國與國際建制對於毒品之定義與分類如 出一徹,因此不再贅述,而將重心放在美國如何看待毒品問題對其國家造成之影 響以及其毒品政策所中著重之面向,以了解美國制訂對拉丁美洲反毒政策的認知 層面。. 壹、美國如何看待毒品問題. 政 治 大 者、販賣者一律罪刑化處理,之後就職的總統也持續在美國國內外加強取締毒品 立. 美國從尼克森總統(Richard Nixon)對毒品宣戰,將不論是毒品持有者、吸食. ‧ 國. 學. 及其相關犯罪,並且開始一系列的反毒宣導活動。以下將以政府文件,例如:總 統行政決策(Presidential directives)、美國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從 2003 年. ‧. 到 2011 年間由國家毒品情報中心(National Drug Intelligence Center)所發佈的國家. y. Nat. io. sit. 毒品威脅評估(National Drug Assessment)等歸納出美國如何看待毒品問題,以了. n. al. er. 解美國毒品政策形成之根源。. Ch. 一、毒品對於日常生活的威脅. engchi. i n U. v. 藥物濫用被捕者監視計劃(The Arrestee Drug Abuse Monitoring Program )調 查美國十個城市顯示藥物濫用與犯罪活動有強烈的正向關係。在 2010 年的調查 中,對於現行犯進行是否吸食毒品測試,在九個城市中有 60%的現行犯呈現陽性 反應。其中,古柯鹼和甲基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最為危險。根據美國毒品 威脅調查(National Drug Threat Survey)收集美國各州執法單位以及研究中心等資 76張安勇, 〈多邊體系的重建與單邊利益的訴求. ──以美國批准聯合國「一九六一年麻醉 品單一公約」為中心 (1948-1967)〉 , 《歐美研究》 ,第 36 卷第 2 期(民國 95 年 6 月) ,頁 315-357。 3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part from spelling out clearly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content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moral and national education, related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Monopolies in synchronous distributed systems (Peleg 1998; Peleg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udy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ownership structure, board characteristics and financial distress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verall, this paper

Teacher / HR Data Payroll School email system Exam papers Exam Grades /.

Classifying sensitive data (personal data, mailbox, exam papers etc.) Managing file storage, backup and cloud services, IT Assets (keys) Security in IT Procurement and

The roles of school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support staff on implementing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security measures... Secu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