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文獻回顧

(check and balance)替美國紮下穩定發展的根基,另一方面,美國價值(維護正義、

民主、英雄主義、自由、生活價值等)藉由其強大影視的傳播,朔造了美國良好 的形象。這些都是美國綜合國力的來源,鞏固其在國際權力金字塔頂端的地位。

相反地,拉丁美洲國家人口約有五億,但約有 20%的人口生活於貧窮之下18,拉 丁美洲國家每年約有兩千萬孩童應就學而未就學或是面臨輟學的情況19,拉丁美 洲生產總值約四兆美元20,拉丁美洲各國的清廉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 指數都不高,這些因素影響了拉丁美洲國家在權力的大小上,與美國相差甚多。 date: November 10,2015.

17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5-16,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6/world-ranking#!/pag e/0/length/25, accessed date: November 10, 2015.

18 World Bank Data, http://povertydata.worldbank.org/poverty/region/LAC, accessed date:

November 10,2015.

19 Education and Inequality in Latin America, Worldfund,

https://worldfund.org/en/about-us/education-gap.html, accessed date: November 10,2015

20 World Bank Data, http://data.worldbank.org/region/LAC, accessed date: November 10,20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間權力關係的變化以及其所產生的後果。權力轉移理論認為國際體系是具有階層 性的(hierarchy),其中權力的變化屬於動態,會因為人口、經濟能力、政治能力、

或是結盟而改變21

整體而言,國內學者陳欣之22從三個方向分析國際層級結構。第一個方向是 純粹討論物資權力資源全球分配中的等級,以國家具有的權力大小劃分國際體系 內所存在的權力地位不對等的高低階級關係。第二個方向是由維繫霸業的手段來 解讀層級關係,從新自由制度主義的角度論述如果霸權使用國際制度得當,可以 降低統治從屬國與維持國際秩序的成本,並創造出一個難以掙脫的利益誘因,吸 引從屬國支持其霸業統治的地位,此討論也已觸及到正當性在層級結構中所擔演 的角色。第三個方向是結合物質權力分配與社會威權分佈,分析權力資源轉會為 服從霸權統治權威規範的建構過程,強調國際行為者在國際層級中的地位與腳色,

進而解釋國家間從屬關係的建構與瓦解。綜合言之,「層級並不是單純的物質力 量分配的結果,而是國際物質權力分配與國際觀念分配下互構下的產物。國家間 的權力關係在國際體系轉換為權威關係,經由權威規範的內化過程,建構新的國 家認同與角色,將國際體系行為者的統治基礎,從權力優勢演變為治理權威。如 果霸權無法將『以力服人』的統治基礎,轉化為改變對手統治精英實質信念,促 指其接受霸權的世界觀與價值標準,進而形成『以德服人』的治理權威,霸權的 統治成本將會明顯提高。」

單就國際體系下的階層制度下而言,Clark23認為此階層制度(hierarchy )可與 政治戰略力量(politico-strategic power)連結,如傳統的大國 (great powers)、中型

21 向駿,〈國際關係:美中「權力轉移」下的拉丁美洲〉,收錄《拉丁美洲七講》,鄧中堅主編(台

北:五南圖書出版,2013 年),頁 21-44。

22 陳欣之,〈國際體系層級的建構與霸權統治〉,《問題與研究》,46 卷 2 期(民國 96 年 4 月),

頁23-52。

23 Ian Clark, The Hierarchy of Stat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pp.1-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國家(medium)、小國(small power)。如果跳脫國家角度,可以從中心、半邊陲來 階級制度的分析角度,這些共同之處都在於反映了能力的差別性 (disparity)。

Lake24則將國際體系下的階層制度(hierarchy)解釋為統治者對被統治者使用多少 程度的權力(authority)。統治者越能藉由合法性的方式影響被統治者之作為,在 這段關係中的階級程度越明顯,在經濟以及安全面可以觀察出來。國與國關係中 的階層制度所具有的特質包括:提倡相互幫助(promotes mutual aid)、促使扈從 (induces bandwagoning with dominant state)、減少國防事務(reduce defense efforts)、

鼓勵功能區別(encourages 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提倡國家間貿易(promotes trade between states) 、 促 使 具 有 象 徵 意 義 的 順 從 (induces acts of symbolic obeisance)、要求從屬國家具有紀律(requires disciplines of subordinates)、限制爛用 權力(requires limits on ability to abuse authority)。在階層關係中雖然存在紀律,但 如果超級強權(dominate states)的所立訂的規則限制從屬國家(subordinate states) 作為,在沒有懲罰的情況下,從屬國家可以去破壞這規則。國際關係下的階層關 係並不會去除國與國間的談判,只是談判進行的方式由武力轉變為權力的本質以 及主導國家如何使用其權力的程度。強權國家所建立的秩序限制了從屬國家行為 的自由,將國家部分的主權轉讓給了主導國家,而強權國家使用其權力所獲得的 秩序,也使從屬國家和自己獲得好處。

在此階層關係的邏輯下,蘇振興25認為美國與拉丁美洲的關係從來不是對等 的關係,而是一種美國主導下的雙邊關係。近三十年來,隨著拉美地區的危機頻 繁發生,特別是隨著世界兩極冷戰格局結束和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後,拉美 雙方地為失衡的狀況進一步加深,拉美雙邊關係的非對稱性更加突出。以下將就

24 David A. Lake, Hierarch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2011) pp.1-16.

25 蘇振興,〈全球化背景下美國與拉美關係的新特點〉,收錄《國際新格局下拉美研究》,朱鴻博、

江時學、蔡同昌主編,(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年),頁 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美國與拉丁美洲之整體互動以及毒品問題上雙邊的互動進行文獻回顧,以期從中 觀察出雙邊權力不對等的關係。

貳、美國與拉丁美洲之互動

美國與拉丁美洲關係自 1823 年門羅主義宣布後,美國對拉丁美洲的首要目 標是排除其他國家在拉丁美洲的勢力。Phillips 詳細描述二戰時期美國對拉丁美 洲政策主軸在於對抗法西斯主義和德國納粹思想在拉丁美洲的傳播散佈。1941 年羅斯福任內成立「統合美洲事務辦公室」(Office of Coordinator of Inter-American Affairs)負責戰時宣傳和相關活動。但二戰結束後,美國的孤立主義心態再起,

採取放任政策(hands-off policy)造成許多地區處於權力真空的狀態,拉丁美洲亦 是如此。加上該區厭惡美國的心態再次席捲而來,使蘇聯領導的共產主義宣傳反 而佔了上風。Phillips 認為美國對拉美地區的外交政策,應更有一貫性、公平、

坦承以及堅定,不應採行放任政策,並針對拉丁美洲地區各個國家擬訂宣傳政策,

其中一定要正確的宣傳美國的民主,因為拉丁美洲國家施行民主有助於美國即整 個美洲的安全及世界和平26

拉丁美洲之於美國的廣泛利益可如 Philips 所說得牽涉區域至世界和平。

Hayes 更加詳細說明拉丁美洲對美國的重要性,例如:美國價值在美洲是否能被 接受,影響美國在世界的影響力以及對於東西對抗而言拉丁美洲也有其不可忽視 的理由27。在冷戰架構下,美國在該地區的安全利益著重在於航道運輸功能以及 防止蘇聯勢力在該區獲得支持。美國審視拉丁美洲對其安全利益程度,是依據美 國與其鄰近性所產生,依序是加勒比海盆地和墨西哥灣、南美洲東岸,最後則是

26 R. Hart Phillips, “The future of American Propaganda in Latin America,” Th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Vol. 9, No. 3 (Autumn, 1945), pp. 305-312.

27 Margaret Daly Hayes, Latin America and the U.S. national interests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198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南美洲的西岸28。但美國是否可以成功追求其安全利益需視該地區的安全利益與 美國的相符合程度而定。

Marcella 在分析美國與拉丁美洲安全利益上與 Hayes 有同樣的觀點,並增加 發展角度來分析兩者間的關係。他認為美國與拉丁美洲的安全關係主要的兩大方 向是「東西對抗」和「南北關係」。「東西對抗」指的是美國與蘇聯間的冷戰,美 國將拉丁美洲視為是冷戰格局下的一環,「南北關係」則從已發展國家和發展中 國家來論述。Marcella 認為美國看待拉丁美洲的兩大方向,限制了美國在該區的 政策選項,即傳統上,美國在全球戰略中僅給予拉丁美洲有限的角色,美國部署 有限的軍力在該區,僅提供拉丁美洲國家為了國家內部穩定、發展需求、政治因 素、打擊毒品走私而執行軍事任務29

另一方面,冷戰時期美國與拉丁美洲是否擁有共通的利益問題上,Marcella 認為拉丁美洲對於美國國內政治運作的不熟悉,且美國對拉丁美洲各國也不完全 瞭解,導致拉丁美洲許多國家領導人認為美國專注限武、安全協助、人權議題都 是選擇性地、短視近利的。從 1982 年英阿福克蘭群島戰爭顯示美國與拉丁美洲 各國對於安全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所重視的議題不同30。Bitar 同樣地在某程度上 否認美國與拉丁美洲有共同的利益。他認為美國安全目標和拉丁美洲發展之間長 期存在緊張關係。自 1930 年起,美國在拉丁美洲拓展其經濟活動,二戰過後,

美國在拉丁美洲沒有敵手,在經濟上,美國已經使整個美洲達到了「在開放的世 界下卻是封閉的西半球」(a closed hemisphere in an open world)的狀態;在軍事上,

在 1947 年 藉由《 泛 美互惠 協助條 約》 (Inter-American Treaty of Reciprocal Assistance)對抗蘇聯和共產主義,並且推動美國所認為有助區域內部穩定的政策。

28 Margaret Daly Hayes, “Security to the South: US Interests in Latin Americ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5, No. 1 (Summer, 1980), pp. 130-151.

29 Gabriel Marcella,“Defense of the Western Hemisphere: Strategy for the 1990s,” Journal of Interamerican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 Vol. 27, No. 3 (Autumn, 1985), pp. 1-25.

30 ibid.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70 年代,封閉的西半球開始開放,該區經濟發展、融入全球體系。但,安全 層面上拉丁美洲仍然受制於美國的目標及政策。長遠的來看,拉丁美洲會希望自 己能夠定義其自身的安全,且其安全定義與經濟發展、對於外交政策發揮空間的 拓展、自主性、不干涉原則有很大的關聯。與此同時,美國對於區域安全的看法 主要還是以冷戰為主軸,著重於穩定,偏向維持現況,擔心民主會為蘇聯或古巴 創造機會。Bitar 認為這一個觀念反而造成美國於拉丁美洲的衝突,因為美國的 安全目標忽視了拉丁美洲國各國的國內利益,忽視拉丁美洲各國需要的經濟及社 會改革,拉丁美洲地區對外貿易的擴展改變其國家利益定義31

有鑒於美國與拉丁美洲的利益並不相同,而開始有希望美國改變其對拉丁美 洲政策的聲音出現。艾森豪(Eisenhower)時代,美國開始對拉丁美洲進行經濟援 助,協助該區進行基礎建設,如小學、醫院、房屋等;甘迺迪(Kennedy)時期,

開始了「進步同盟計畫」(Alliance for Progress),美國部分出資由拉美國家主導

開始了「進步同盟計畫」(Alliance for Progress),美國部分出資由拉美國家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