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路閱讀態度、網路閱讀行為及網路閱讀素養之橫斷面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網路閱讀態度、網路閱讀行為及網路閱讀素養之橫斷面研究"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23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第五十八卷第三期 2013 年,58(3),23-50 doi:10.6209/JORIES.2013.58(3).02

網路閱讀態度、網路閱讀行為及

網路閱讀素養之橫斷面研究

陳柏霖

洪兆祥

*

余民寧

玄奘大學 應用心理學系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摘要

網路閱讀是近來用以衡量一國競爭力之重要指標,因此,本研究著手探究網路閱讀態度、 網路閱讀行為與網路閱讀素養之結構關係模式。本研究針對 3,293 位五年級至九年級學生進行 橫斷式調查。經資料分析結果指出:不同年級的學生其網路閱讀行為在網路閱讀態度與網路 閱讀素養間扮演中介的角色。最後,根據分析結果,本研究針對國民教育實務現場與未來研 究提出建議。 關鍵字: 網路閱讀行為、網路閱讀素養、網路閱讀態度、橫斷面研究 通訊作者:余民寧,E-mail: mnyu@nccu.edu.tw 收稿日期:2012/12/27;修正日期:2013/01/19、2013/08/12;接受日期:2013/09/30。

(2)

24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壹、緒論

知識經濟時代揭開新一代學習革命的序幕,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已成為現代資本獲取之 來源,而如何獲取知識,則有賴於「閱讀」。英國前教育部長 D. Blunkett 指出,每當我們翻開 書頁,等於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各地的窗,閱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石,也是最能解放心靈的方 式(曾瑞譙,2003),知識的累積就是透過這種認知架構的擷取而逐漸形成。閱讀不僅可作為 檢視國家與個人競爭力的關鍵要素(林淑萍、張鈿富,2002),更是檢視個人學習知能與國家 教育政策成敗的重要指標(劉佩雲、簡馨瑩、宋曜廷,2003);同時,閱讀是創造健康心智、 促進幸福感、建立終身學習所需能力不可或缺的條件(林珮萱,2012;Catherine, Burns, & Griffin, 1998/2001)。

過去研究發現,閱讀能力是各學科領域的基礎,因此,閱讀亦被視為重要的基本生活技 能之一(沈欣怡、蘇宜芬,2011)。然而,我國學生閱讀表現的現況為何?根據 PISA(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和 PIRLS(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這兩項國際評比,分別針對 15 歲的學生與國小四年級學生進行閱讀素養的調 查研究結果顯示,臺灣在 2006 年 PISA 閱讀素養的排名為第 16 名(林煥祥、劉聖忠、林素微、 李暉,2008),其中,大多數學生的高層次思考能力明顯低落;而在 2006 年的 PIRLS 閱讀素 養排名為第 22 名(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學生在閱讀的內容,包括詮 釋、整合、分析及評論等非選擇題的閱讀答題能力較弱。為何會造成此一結果?從一項調查 結果中或許可以發現一些端倪:「網路」是被青少年選為當前最重要之媒體,並在訊息的信賴 度上,僅次於電視;在 1 週裡,青少年使用電腦的平均時數,即高達 16.10 小時(富邦文教基 金會,2008)。而另一項以大臺中地區五年級至九年級的學生之調查發現,隨著年級的增加, 學生使用電腦的時數亦拉長,其中以八年級學生使用電腦的時間最長(王曉璿、張雅華、陳 姵汝,2010)。 實際上,網頁瀏覽本身即是一種「閱讀」行為,而這種閱讀方式的改變,會造成閱讀心 理上的轉變,以及對知識接受模式的改變(翟本瑞,2001)。當個體透過網際網路開啟知識之 窗,觸接訊息時,需要運用知識信念與後設認知的判斷,才能產生知識的力量(劉佩雲,2005)。 如同相關研究(Henry, 2006)指出,學生雖有機會接觸網路,若未被教導足夠的線上閱讀與搜 尋等策略,容易在不熟悉的網路文本結構中迷失,尤其是當沒有線索依循之際,學習者反倒 迷失於網海之中,徒然浪費許多時間而已(Jakes, Pennington, & Knodle, 2006)。這種情況顯現 在進行網路閱讀時,有無具備足夠的素養或理解策略,將會影響閱讀的表現。

基於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閱讀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從小培養積極的閱讀態度 (reading attitude)以提升閱讀素養(reading literacy)乃是刻不容緩的事。尤其目前各界十分

(3)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25

關注閱讀的價值與學生閱讀素養之際,資訊科技的發展導致傳統學習型態逐漸轉換,青少年 使用網路資源作為學習已成一種習慣,此現象促使「網路閱讀」(Internet reading or e-reading) 的議題逐漸受到重視(林巧敏,2009)。有一句廣告臺詞提到:孩子每天在網路上看到什麼? 根據世界網際網路使用統計(Worldwide Internet Access Statistics, 2012)結果指出,有 2,405,518,376 的世界人口正在進行網路閱讀;倘若閱讀本質已從紙本閱讀逐漸轉變為線上閱 讀方式,為了使我國在全球經濟脈絡下更具競爭力,評估我國國民在網路上的閱讀理解素養 如何,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目前國內針對網路閱讀素養的一系列研究,以 PISA 資料庫所釋出的資料為主,資料庫所 調查的對象僅能初步瞭解國內學生與國際學生的差異,但無法瞭解不同年級之間是否有差異 存在。尤其近幾年網路的持續擴張與瀏覽的迅速整合,更多人開始思考不同年齡層的學生使 用網路之情況,以及對人類的行為造成哪些影響(Mokhtari, Reichard, & Gardner, 2009)。有鑑 於此,本研究擬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從五年級至九年級)進行「橫斷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的閱讀問卷資料做進一步的探究。橫斷面研究是指,在同一時間內研究各個不同年齡 層的學生,同時從不同母群體中選取樣本進行研究,也就是利用橫斷面的方式蒐集縱貫性的 資料(周新富,2009)。這樣的研究設計可以瞭解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閱讀表現上的變化。而從 閱讀能力發展的觀點來看,小學四年級學童即可開始自行透過閱讀而學習知識,其閱讀所具 備的基本技能,包括識字、基本詞彙概念及句型概念,大致在小學三年級前即已習得,可逐 漸從閱讀中學習(陳明蕾,2011;Bruning, Schraw, Norby, & Ronning, 2010)。研究者考量本研 究擬從橫斷研究層面進行比較,以國小高年級學童開始進行調查較為合適,這是因為考慮問 卷題目字詞的使用,必須符合不同年級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到底不同年級的學生,隨著年齡增加與課程難易度的改變,使用網路時數的增加,其在 閱讀態度、閱讀行為與素養是否有所不同?尤其在閱讀行為方面,可能因學習內容的改變, 使用網路閱讀電子郵件、新聞或為特定主題搜尋、甚至是進行網路討論或搜尋的頻率增加, 對於閱讀態度與閱讀素養而有所差異;究竟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這三者之間有什麼不同,引發 研究者好奇。 因此,本研究除欲瞭解我國不同年級學生的網路閱讀素養狀況之外,亦希望藉此建立有 關網路閱讀態度、網路閱讀行為(Internet reading behavior or e-reading behavior)及網路閱讀素 養之間的關係,以釐清網路閱讀態度與在網路上所從事的閱讀行為,會對網路閱讀素養產生 何種影響。 另外,過去研究已證實,閱讀態度會影響個體參與閱讀活動時間的多寡,進而影響學生 的閱讀能力(謝錫金、林偉業、林裕康、羅嘉怡,2005)。而余民寧(2013)調查發現,網路 活動、網路閱讀態度、電腦使用能力和電腦/網路學習能力,皆可以有效預測整體樣本及各 教育階段樣本的網路閱讀素養。此一結果引發研究者好奇:網路閱讀態度、網路閱讀行為及

(4)

26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網路閱讀素養三者之間所扮演的角色為何?若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除了擁有主動積極的 網路閱讀態度外,是否可透過網路閱讀行為作為媒介,而對網路閱讀素養有所影響?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目的如下所述: 一、探究不同年級學生在網路閱讀態度、網路閱讀行為對網路閱讀素養的影響。 二、瞭解不同年級學生其網路閱讀行為在網路閱讀態度與網路閱讀素養所扮演的角色。 研究者基於上述動機,茲分別說明網路閱讀態度、網路閱讀行為與網路閱讀素養的內涵 及關係,以作為實徵調查的立論基礎,以下分別詳述之。

一、網路閱讀態度的意涵

所謂的閱讀態度,泛指讀者對於閱讀這件事情的心理感受或想法,亦是個體對閱讀活動 的行為表現與情感價值的判斷(張毓仁、柯華葳、邱皓政、歐宗霖、溫福星,2010)。閱讀態 度是一個複雜的理論概念,研究者對於閱讀態度的定義存有不同的看法,如 Alexander 與 Filler(1976)認為,「態度呈現的是一種趨避傾向,一種連續面的概念,介於消極與積極兩極 點之間」的看法,而閱讀態度就是個體對於閱讀的感受,它會影響學習者是否趨向或逃避任 何有關閱讀的活動;而 Smith(1988)則認為,閱讀態度為一種伴隨著個體感受和情緒的心理 狀態,影響著個體是否進行「閱讀」的可能性。綜合過去研究發現(周芷誼,2006;張毓仁 等,2010;賴苑玲,2006;謝美寶,2003;Alexander & Filler, 1976; Alexander & Heathington, 1988; Smith, 1988; Wigfield & Guthrie, 1997),閱讀態度係指個體進行閱讀行為時的情緒感受或看 法,包含學生對閱讀的知識、閱讀的評價與行動,皆會影響學生對閱讀行為的持續性。因此, 本研究想要瞭解,在進行網路閱讀時,個體的閱讀態度之情況為何?這種閱讀時的情緒感受 或看法狀態的反應,將會是影響閱讀行為之主要因素。 Larson(2010)曾提到,紙本閱讀與網路閱讀的特色差別就在於讀者閱讀的主動程度和投 入方式。Lu 與 Gordon(2007)曾針對某所高中 2,000 名學生設計一套網路閱讀課程,試圖探 知網路科技技術是否對閱讀有所助益;該研究指明,絕大多數學生對於網路閱讀課程表示滿 意,但卻沒有善加利用網站中的互動工具,這說明學生的閱讀策略技巧仍待加強。研究者發 現,目前調查之閱讀態度其標的物為「紙本圖書」,其實並不包含網路數位文件、網站網頁在 內;然而在數位時代,個體的網路閱讀態度為何,頗值得深入探究。 目前針對閱讀態度的測量,多半各自參照閱讀態度的內涵,並考量施測對象的不同,採 用自陳式問卷進行調查(如周芷誼,2006;連國樑,2007)或是編譯國外工具進行調查(如 古秀梅,2005;林美鐘,2002;姚育儒,2008);但對於以網路閱讀作為測量情境,仍有待後 續工具的修訂與研發。 本研究綜合過去文獻歸納,閱讀態度乃由認知、情感及意向所組合而成的複合概念,當 個體在進行網路閱讀時,個體所感受到的情緒或想法,包括對網路閱讀活動的評價、或是喜

(5)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27 好與從事網路閱讀的意願等,皆是可用來測量網路閱讀的內涵。研究者參照過去測量紙本的 閱讀態度工具,將其修正在網路閱讀的環境下,如「網路閱讀是我的嗜好之一、我喜歡跟別 人談論網路資訊」等題目進行測量。

二、網路閱讀行為的意涵

傳統的紙本閱讀行為,一直是國內、外探討閱讀所關切的主題(如張怡婷,2002;劉佩 雲等,2003;Alexander & Heathington, 1988; Shanahan, Wojciechowski, & Rubik, 1998);然而, 隨著網路的普及,透過網路平臺進行線上閱讀,如何從不同來源的網路管道,進行網路資訊 的摘取與整合是必要的(Henry, 2006),網路閱讀已成為當前的趨勢(Leu, 2007; Lyman & Varian, 2003)。關於網路閱讀行為的定義,林珊如(2002)認為係指在網路上進行閱讀的活 動,是對文本的讀取,但非單純的瀏覽;換言之,網路閱讀即為個體在網路數位環境中擷取 資訊及意義的過程,包含多媒體、電子書、網頁、電子郵件、討論社群等多元形式;因此, 網路閱讀行為即是一種資訊使用行為。由此可知,「網路」所包含文字、圖表、影像、聲音、 動畫等各種多媒體功能,讓閱讀變得更生動、立即,進而呈現一種非線性與跨時空的閱讀模 式,使用者可藉著超連結功能在多重文本間快速跳躍(Leung, 2004; Liu, 2005)。然而,何謂 網路閱讀行為?過去研究認為,隨意瀏覽、不加思索素材內容的網路閱讀行為,可能無利於 學習表現;只有具系統且有深度的網路閱讀行為,如線上閱讀分享、配合教學設計的網路閱 讀活動,才會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有所幫助(林珊如,2010;林珊如、劉應琳,2001;Miall & Dobson, 2001; Rich, 2008)。

不過,也因網路文本閱讀的多重特性,舉凡非線性、互動性、立即性、匯集性、匿名性 及易得性,在這些特性的錯綜交雜之下,學生從事網路閱讀活動,除了因應課業上的需要, 隨意的瀏覽網站上資訊、線上閱讀分享、討論、學習特定主題等,皆是在網路環境中常出現 的活動。張爰玨(2013)曾歸納: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為對象,從事網路活動主要是課業上的 需要、娛樂或是滿足個人感興趣的資訊需求;國中生則是搜尋資料、線上遊戲、網路聊天、 瀏覽網站等。 研究者綜合上述文獻歸納,所謂的「網路閱讀行為」是指個體在網路數位環境中擷取資 訊或進行討論的過程,包含使用多媒體、閱讀電子書、網頁、電子郵件、進行社群討論等。 在測量上,研究者參照 PISA 2009 資料庫的題目,以「閱讀電子郵件、閱讀網路新聞、為學習 或生活搜尋網路訊息及參加網路相關論壇」等題目進行後續調查。

三、網路閱讀素養的意涵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展,新科技相繼被開發(Leu, Kinzer, Coiro, & Cammack, 2004),網路 資訊滿足現代人即時獲取資訊的需求,因此愈來愈多人習慣從網路獲取資訊(Kurniawan & Zaphiris, 2001)。網路是提供閱讀、寫作與溝通的重要脈絡,但學生使用網路的頻率並不等於

(6)

28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習得網路閱讀的技能(張貴琳,2012)。網路的新素養和其他資訊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的使用能力,包括技巧、策略及傾向,都必須成功地反應並適 應迅速變化的資訊及傳達科技與脈絡,以確認重要問題、鎖定正確資訊、分析資訊可用度、 整合多元文本資訊及溝通資訊等(洪碧霞,2011;Cheung & Sit, 2008; Leu et al., 2004)。這些 新的素養能力,使個體能夠使用網路和其他資訊與通訊科技,去辨識重要的問題、確定訊息、 分析這些資訊的有效性、綜合這些資訊來回答問題,然後與他人溝通這些答案(Leu et al., 2004)。如同 Leu 等(2004)指出,閱讀型態的改變,相對地也需要具備新的閱讀能力,才能 應付各種不同型態的閱讀方式,而在這些新閱讀型態中,線上閱讀尤被重視(Coiro, 2006)。

然而,如何評估網路閱讀素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2009)指出,閱讀素養有五個面向,分別為:檢索訊息 (retrieving information)、形成廣泛的理解(forming a broad understanding)、發展自己的詮釋 (developing and interpretation)、反思和評價文本內容(reflecting on and evaluating the content of a text)與反思和評價文本形式(reflecting on and evaluating the form of a text)。由於考量跨年 級與測驗的因素,研究者將這五個面向歸納成三個類別,包括:(一)擷取和檢索資訊,意味 著訊息空間的提供和導航/瀏覽在此空間,並去定位和擷取一個或多個可以區別出不同資 訊;(二)整合和詮釋:即為文本內部的理解;詮釋係指在一些未被提及的過程中去建構、發 現意義,當閱讀者在解釋時,他能夠辨識出文本的弦外之音,即為能夠找出文字隱晦在文本 當中的涵義;而整合係著重在整篇文本的連貫性,也涉及到各種訊息的連結關係,無論是相 似性或差異性,範圍從小段落之間的連接,到能夠理解多個文本之間的連接;(三)反思和評 鑑:係指能將超越文本之外的知識、觀念或態度,和個人的概念或經驗做結合(Henry, 2006; OECD, 2009)。 電子文本雖然有許多的技能與紙本是相似的,但電子閱讀更需要新的要點和策略去增加 閱讀者的技能,個體在網路上蒐集訊息的過程中,需先透過大量材料的略讀和掃描,且立即 地做出評估和批判;因此,批判性思考已成為其中非常重要的能力,而要克服此種數位化的 分別,不僅只是通往網路閱讀的路徑,更是能提升個人的整合、評估和訊息交流的能力(OECD, 2009)。 綜合上述,本研究以 Leu 等(2004)的論點,認為「網路閱讀素養」是指在進行網路閱 讀的過程中,能夠獲取資訊、溝通資訊和理解該訊息內涵的能力,並且可從中建構出意義, 不僅是在傳統閱讀素養中擷取資訊、統整解釋、反思與評鑑,更強調適應網路新科技變化的 學習能力,也被視為一個重要的新策略。 目前電子文本的閱讀已整合於 PISA 2009 年的閱讀素養架構中,發展電子閱讀素養評量, 這樣的作法較能精確掌握學生的表現;但受限於文本的選材與撰寫、延伸問題的擬訂需考量 不同年齡層的學生皆可適用,且能測得學生在不同難度文本的測驗,並非短時間即可完成。

(7)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29 因此,研究者參照余民寧(2013)的作法,將以學生所自陳的網路閱讀題目(從使用搜尋引 擎到利用網路超連結功能)頻率的加總分數,作為此一變項的測量指標。

四、網路閱讀態度、網路閱讀行為及網路閱讀素養的關係

閱讀態度之所以為首,Alexander 與 Heathington(1988)認為,在閱讀的情意領域分類中, 閱讀態度的重要性更勝於閱讀動機、閱讀興趣與閱讀的自我概念。過去有多位研究者,亦認 同閱讀態度是影響學生是否成為有能力讀者(competent reader)的關鍵(Alexander & Filler, 1976; Guthrie & Wigfield, 2000; Lipson & Wixson, 1991; Smith, 1988);閱讀態度是閱讀能力或閱 讀成就的有效預測指標,良好的閱讀態度會帶來美好的閱讀經驗,影響個體閱讀行為的持續 性和對閱讀付出較多努力,進而造就較佳的閱讀成就(Bintz, 1993; Gettys & Fowler, 1996; Schooten, Glopper, & Stoel, 2004; Walberg & Tsai, 1985)。另外,促成良好閱讀態度的因素,則 包含五個要點:相信閱讀是重要的、享受閱讀的樂趣、認為自己是好的讀者、擁有良好的閱 讀環境和豐富的閱讀交流活動(Cunningham, 2008; Partin & Hendricks, 2002; Walberg & Tsai, 1985);相反地,外在的酬賞並不能真正引發學生大量閱讀的興趣或行為,反而有害良好閱讀 態度的養成(Cole, 2002; Stanfield & Smoot, 2008)。

然而,隨著網路的應用,當資訊的需求不再單只以「目標導向」或「解決問題」為主要 思考架構時(林珊如,2002),數位原生世代的學子,其網路閱讀態度是頗值得探究的。過去 研究發現(Bintz, 1993; Schooten et al., 2004; Ünal, 2010),良好的閱讀態度會影響個體閱讀行 為的持續性和對閱讀付出較多努力,進而造就較佳的閱讀成就。而且,在國小和國中階段學 生的閱讀態度,會隨著年紀增長而呈現持續下滑的現象(Kaniuka, 2010; Kush & Watkins, 1996; McKenna, Kear, & Ellsworth, 1995; Schooten et al., 2004)。上述研究主要係從紙本閱讀態度所發 現的結果,然而,線上閱讀的盛行,個體對於網路閱讀的感受為何?數位原生世代整體的網 路閱讀態度表現孰優孰劣?皆是過去研究尚未加以瞭解的部分,尤其是不同年級的學生,對 於網路閱讀的態度是呈現上升或下滑,亦是研究者所關切的。 面對新一波的閱讀革命,個體閱讀方式的改變,如同翟本瑞(2001)指出:「網頁瀏覽本 身就是一種『閱讀』的行為,參與資訊社會是以閱讀的隱喻進行的。」尤其,數位內容的快 速發展,當閱讀行為產生質變時,探究網路閱讀行為亦是不可忽略的。在沈麗璧(2006)的 研究指出,國內大學生的閱讀習慣已產生明顯改變。在該研究調查中,有 83.9%和 69.3%的學 生每天閱讀網路資訊和電子郵件;相對的,每天會閱讀報章雜誌的學生僅剩三成左右。此外, 富邦文教基金會(2003,2004,2008)長期關注學童及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從 2003 年到 2009 年中的調查發現,電腦已成為兒童心目中最重要的媒體,他們 1 週裡使用網路的時間平均高 達 16.10 小時,但僅有少數學生表示上網的目的是在於獲取新知和搜尋資料,八成以上學子多 利用網路進行線上聊天和遊戲活動。由此看來,學生受到網路媒體的影響範圍遍及各教育階

(8)

30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層;但令人憂心的是,在五彩繽紛的網路世界中,學生似乎尚未建立起良好的網路閱讀行為 (吳翠珍,2009)。是故,不難料想為何學界對於網路閱讀的評價,會是毀譽參半的。

舉例來說,反對派表示網路上充斥著大量的隨筆、塗鴉、八卦新聞及來源不明的資訊, 提供的是一種消遣娛樂的快餐文化;而且,跳躍式、片段式的閱讀方式容易使讀者分心,難 以反思文本之內容,並非有深度、系統的閱讀(Miall & Dobson, 2001; Rich, 2008)。是以,如 此的閱讀模式和低劣素材,將難以增進學生的閱讀能力。相對地,支持派則認為,網路閱讀 對於有閱讀障礙或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而言,在學習表現上有所助益。另外,在國立臺灣大學 BBS 站線上愛書人的社群互動和分享中,讀者可以從中吸取他人的閱讀經驗;再者,更可透 過探究和使用不同的媒體素材,學會評估及深思網路中的資訊,成為一個具批判性思考的讀 者,而提升個人閱讀素養(林珊如,2010;林珊如、劉應琳,2001;Johnsson-Smaragdi & Johnsson, 2006)。 從閱讀素養的發展過程觀之,Purves(1990)認為文本的生產是一種世界化的過程,作為 一個公民就必須有「把資訊內化並精煉,透過個人經驗,使資訊轉化成一種知識」的能力; 否則就是教育系統的失敗-不能賦予人民閱讀的素養技能;若將此種觀點套用於網路閱讀素 養之上,那麼,公民就必須具有分析網路情境和轉化網路資訊,使其成為個人工作或未來發 展所需的知識,若其不然,則該個體將成為弱勢族群,被排除在這種全球性素養的社群之外 (Sutherland-Smith, 2002)。Lin(2010)曾探討電子文本對學生英語閱讀態度之影響,發現電 子文本對學生在閱讀成分之認知、情感及意向三成分,有顯著的影響。至於 Lee 與 Wu(2012) 則發現,網路閱讀活動對電腦態度及有自信去完成高層次資訊和 ICT 任務的學生,其參與程 度有較高的影響。張鈿富與林松柏(2012)以 PISA 2009 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影響國內學生閱 讀素養的主要因素為閱讀態度、監控策略及社經文化地位。薛寶嫦(2010)檢視 PISA 2009 閱 讀素養測試計畫中,針對 25 個被鑑別出在澳門具有差異試題功能特徵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 (electronic reading assessment, ERA)測試題目進行分析,發現學生表現的主要優勢是在「使 用和提取」的多項選擇題閱讀層面,而主要弱勢是在「反思和評估」的提供答案題型閱讀層 面。在國內,陳海泓(2008)研究發現,高年級學生的閱讀理解力受到年級(五、六年級) 與文本呈現方式(紙本、網路)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然而年級與文本呈現方式並無交互作用 存在。而余民寧(2013)的調查發現,網路活動、網路閱讀態度、電腦使用能力和電腦/網 路學習能力,皆可以有效預測整體樣本及各教育階段樣本的網路閱讀素養。再者,根據「香 港小學生中、英雙語閱讀能力」研究結果,顯示網路閱讀行為對於閱讀能力具有一定的影響, 無論在瀏覽中英文網誌(blog),抑或是透過 ICQ、LINE 等通訊軟體,用中、英文與他人溝 通,抑或回應網路論壇(forum)或新聞組(newsgroup);同時也指出,若學生沉迷閱讀網路 論壇或新聞組活動,是會影響其閱讀成績的(謝錫金、林偉業、羅嘉怡,2008)。 然而閱讀態度、閱讀行為與閱讀素養之間扮演的角色為何?上述文獻已兩兩證實閱讀態

(9)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31 度與閱讀行為、閱讀行為與閱讀素養、閱讀態度與閱讀素養之關係。此一結果引發研究者好 奇,閱讀行為在閱讀態度與素養間扮演什麼關係?過去研究發現,閱讀行為是扮演閱讀動機 與學業成就的中介角色(郭麗慧,2012),而學生行為會透過閱讀樂趣的中介效果,間接影響 閱讀素養(鄭如珍,2012)。目前國內、外對於閱讀行為在閱讀態度與素養間扮演什麼角色, 尚未有一定論;不過從上述回顧的文獻可推測,閱讀行為可能扮演中介的關係,尤其過去主 要著重在紙本的環境下,對於以網路情境探討相關閱讀變項,仍有待後續實徵研究的釐清。 綜上所述,經文獻評析可知,結合教學策略及網路資源的「網路閱讀」行為,多半有助 於提升學生的網路閱讀素養,且學生多對其抱持正向肯定的閱讀態度;而網路閱讀比紙本閱 讀較能引起學生閱讀動機,但網路閱讀只有少部分項目較紙本閱讀能使學生有更好的閱讀表 現;最後,若網路閱讀行為沒有結合相關教學策略,不但可能對提升閱讀素養或能力沒有助 益,也可能造成閱讀成績下降。當讀者掌握文本的意義,達到真正意義建構的層次,才能增 進閱讀樂趣(幸曼玲,2011)。是以,本研究擬透過跨年級的實徵資料蒐集,進一步釐清國內 學生在從事網路閱讀活動時,網路閱讀態度及網路閱讀行為是否對網路閱讀素養有所影響。 因此,基於上述動機與目的,經由研究者評析文獻後,提出下列的待答問題: (一)不同年級學生的網路閱讀態度、網路閱讀行為對網路閱讀素養的影響為何? (二)不同年級學生的網路閱讀行為是否在網路閱讀態度與網路閱讀素養中,扮演著中 介變項的角色?

貳、研究設計與實施

一、研究假設與變項關係

歸納上述文獻,網路閱讀態度對網路閱讀素養初步架構已獲得證實,但是三者的關係, 國內相關研究闕如。有鑑於此,本研究乃植基於上述文獻評閱的基礎,並提出如圖 1 所示之 網路閱讀態度、網路閱讀行為及網路閱讀素養的因素結構關係模型之研究假設如下: (一)不同年級學生的網路閱讀態度、網路閱讀行為對網路閱讀素養皆具有直接顯著的 影響。 (二)不同年級學生的網路閱讀行為在網路閱讀態度與網路閱讀素養扮演中介的角色。

二、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本研究採橫斷面之調查研究,以各縣市的中、小學生為對象,研究者以分層隨機抽樣方 式,按照國小與國中校數的比率大小分配進行問卷調查,共計回收全國 43 所小學與 45 所國 中,有效樣本合計為 2,766 位學生。在年級分布上,五年級學生 522 位(占 18.9%)、六年級 學生 588 位(占 21.3%)、七年級學生 530 位(占 19.2%)、八年級學生 574 位(占 20.8%)、

(10)

32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圖1. 網路閱讀態度、網路閱讀行為及網路閱讀素養的因素結構關係假想模型 九年級學生 552 位(占 20.0%)。

三、研究變項內涵

(一)網路閱讀態度變項

網路閱讀態度的測量變項,係參考修改自余民寧(2013)所編製的閱讀態度題目來進行 測量,此量表共計 5 題。在填答方式上,受試者依各測量指標之現況,自「非常不同意」到 「非常同意」的作答反應程度,分別給予 1 至 4 點方式計分;得分愈高者,即代表該受試者 的閱讀態度愈佳。本量表的 Cronbach’s α 信度係數值則為 .86。網路閱讀態度的測量內容,可 參見表 1。

(二)網路閱讀行為變項

網路閱讀行為變項係參考 PISA 2009 資料庫的題目來進行題目編擬,此量表共計 6 題。在 填答方式上,受試者依各測量指標之現況,自「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作答反應程 度,分別給予 1 至 4 點方式計分;得分愈高者,即代表受試者愈常在網路進行網路閱讀。本 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係數值則為 .80。網路閱讀行為的測量內容,可參見表 1。

(三)網路閱讀素養變項

網路閱讀素養變項係參考相關文獻與資料庫題目進行編製,此量表共計 11 題,可分為「搜 尋與擷取」(例如:使用搜尋引找到我要的資訊、歸納整理所蒐集到的資訊、試著將新資訊與 之前的資訊相連結)、「分析與理解」(例如:試著牢記資訊內容、確認資訊內容的真實性、有 不理解的地方,找額外的資料來釐清、反覆閱讀資訊的前後文)、「使用與溝通」(例如:進行 線上註記(含畫線、標重點)並存成電子檔、與他人分享(轉貼)線上閱讀的內容)、「反思 網路閱讀 行為 η1 網路閱讀 素養 η2 網路閱讀 態度 ξ1 γ11 γ21 β1

(11)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33 表 1 觀察變項描述統計與相關係數 因 素 題項 平均數 標準差 偏態 峰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網路閱讀是嗜好 2.63 0.86 -.19 -0.59 1 2. 談論網路資訊 2.85 0.84 -.53 -0.16 .57 1 3. 分享網路資訊 2.86 0.82 -.54 -0.03 .44 .51 1 4. 網路閱讀是快樂的 2.91 0.80 -.58 0.08 .62 .51 .57 1 網路閱讀態度 5. 專注地網路閱讀 2.85 0.84 -.47 -0.26 .59 .48 .51 .66 1 6. 閱讀電子郵件 2.46 0.91 -.03 -0.80 .26 .25 .24 .26 .23 1 7. 閱讀網路新聞 2.46 0.97 -.02 -0.97 .29 .23 .18 .26 .29 .46 1 8. 使用線上工具書 2.42 0.96 -.10 -0.93 .27 .21 .20 .25 .28 .39 .50 1 9. 為特定主題搜尋 2.53 0.95 -.04 -0.92 .29 .26 .27 .30 .29 .37 .39 .51 1 10. 網路討論或論壇 1.93 0.99 -.74 -0.57 .25 .28 .20 .21 .22 .36 .36 .35 .36 1 網路閱讀行為 11. 搜尋實用訊息 2.37 1.02 -.14 -1.09 .24 .24 .20 .21 .25 .37 .44 .38 .40 .39 1 12. 搜尋與擷取 2.93 0.78 -.54 -0.19 .40 .39 .38 .42 .45 .35 .35 .38 .41 .31 .34 1 13. 分析與理解 2.64 0.79 -.17 -0.50 .44 .39 .42 .46 .51 .32 .36 .40 .43 .33 .34 .73 1 14. 使用與溝通 2.31 0.88 -.19 -0.75 .33 .35 .34 .32 .33 .34 .28 .29 .32 .33 .31 .52 .58 1 網路閱讀素養 15. 反思與應用 2.47 0.87 -.07 -0.78 .40 .37 .37 .40 .43 .37 .38 .36 .40 .36 .38 .63 .68 .64 1 註:所有相關係數皆達顯著水準(p < .001)。 與應用」(例如:將網路閱讀的資訊於生活中應用、利用網路超連結功能,進行主題的延伸閱 讀)四個子因素。在填答方式上,受試者依各測量指標之現況,自「從來沒有」到「經常」 的作答反應程度,分別給予 1 至 4 點方式計分;得分愈高者,即代表該受試者的網路閱讀素 養愈佳。本量表的 Cronbach’s α 信度係數值則為 .85。網路閱讀素養的測量內容,可參見表 1。

四、資料處理

本研究根據文獻探討結果,奠定研究架構與實施抽樣調查。描述統計與相關分析係採用 SPSS 17版,進階分析係採用結構方程式模型(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 SEM)來檢驗各測 量工具之組合信度與平均變異抽取量,並以路徑模式檢驗各個潛在變數之間的理論關係與中 介效果,使用軟體為 AMOS 21 版。結構方程式模型之參數係以最大概似估計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MLE)進行估計,中介效果之檢定係採用拔靴法(bootstrap method)進 行,並依照 Byrne(2009)、Hu 與 Bentler(1999)的建議,以 GFI、CFI、NFI(以上指標需 大於 .90)及 RMSEA、RMR(以上指標需小於 .08)等五項指標,作為模型適配度之判準依 據。

(12)

34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參、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描述統計

本研究各觀察變項的平均數、標準差、偏態、峰度及相關係數,如表 1 所示。所有相關 係數皆達到顯著水準(p < .001),各觀察變項的平均數介於 1.93 到 2.91 之間、標準差介 於 .78 到 1.02 之間、偏態介於-.58 到 .74 之間,而峰度介於 .08 到-1.09 之間,符合 Kline (2005)所提出判別變項資料是否為常態分配之標準:「偏態係數小於 3 及峰度係數小於 10」。 因此,表 1 所示本研究之各觀察變項資料大致符合常態分配,可透過最大概似估計法進行參 數估計,以作為後續結構方程式模型之分析。

二、測量模式

檢驗結構模式之前,Anderson 和 Gerbing(1988)建議先檢驗測量模式,以確定其具有可 接受的適配程度後,方可進行結構模式之驗證。測量模式檢驗結果顯示適配程度良好(χ2 899.16、df=87、GFI= .96、CFI= .96、NFI= .95、RMR= .056、RMSEA= .072),標準 化因素負荷量介於 .56~ .86 皆達顯著水準(p < .001)。各個潛在變數之平均變異抽取量 介於 .41~ .63,組合信度介於 .80~ .87,皆符合 Fornell 與 Larcker(1981)及 Hair、Black、 Babin 與 Anderson(2010)建議之標準,測量模式結果顯示本研究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 度,後續結構模式驗證不致受到測量誤差的嚴重影響。再者,潛在預測變數、潛在中介變數 以及潛在效標變數之間的相關係數也皆達顯著水準(p < .001),測量模式詳細數據如表 2 與表 3 所示。 表 2 測量模式的因素負荷量 因素與題目 標準化因素負荷量 標準誤 t值 平均變異抽取量 組合信度 網路閱讀態度 .55 .86 網路閱讀是嗜好 .75 談論網路資訊 .67 .03 34.30 分享網路資訊 .68 .03 34.32 網路閱讀是快樂的 .82 .02 41.66 專注地網路閱讀 .78 .03 39.98 網路閱讀行為 .41 .80 閱讀電子郵件 .61 閱讀網路新聞 .67 .04 27.22 (續)

(13)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35 表 2 測量模式的因素負荷量(續) 因素與題目 標準化因素負荷量 標準誤 t值 平均變異抽取量 組合信度 使用線上工具書 .69 .04 27.51 為特定主題搜尋 .66 .04 26.94 網路討論或論壇 .56 .04 23.87 搜尋實用訊息 .62 .04 25.52 網路閱讀素養 .63 .87 搜尋與擷取 .81 分析與理解 .86 .03 50.14 使用與溝通 .69 .02 38.23 反思與應用 .81 .02 46.46 註:所有標準化 λ 係數皆達顯著水準(p < .001)。 表 3 測量模式的潛在變項間之相關係數 潛在變項 1 2 3 1.網路閱讀態度 1.52*** 2.網路閱讀行為 .52*** 1.52*** 3.網路閱讀素養 .67*** .69*** 1 ***p < .001.

三、結構模式與中介效果檢驗

本研究以各年級學生網路閱讀態度為潛在自變項,對潛在中介變項網路閱讀行為與潛在 效標變數網路閱讀素養,進行結構模型之檢定。結果顯示,不論是全體樣本或是各個年級樣 本,皆顯示出良好的適配情況,顯示本研究之結構模式對各個年級之樣本皆可成立,各年級 適配指標數據如表 4 所示。所有標準化結構係數皆達顯著(p < .001),以各個年級來看,網 路閱讀態度對網路閱讀行為之路徑係數介於 .59~ .58,網路閱讀行為對網路閱讀素養之路徑 係數介於 .35~ .58,網路閱讀態度對網路閱讀素養之路徑係數介於 .38~ .53。

MacKinnon、Lockwood、Hoffman、West 與 Sheets(2002)曾以型 I 錯誤率(Type I error) 與統計檢定力(statistical power)評估各種檢驗中介效果的方法,結果顯示,最常被人使用的 Baron與 Kenny(1986)的策略其檢定力最低。近年來,Shrout 和 Bolger(2002)建議採用拔 靴法來提高估計值的正確性。拔靴法是一種透過重複取樣(resampling)的程序,以獲得中介 效果之平均數及 95%信賴區間(95% CI)的方法。根據中央極限定理,樣本平均數所形成之

(14)

36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表 4 不同年級學生在網路閱讀態度、網路閱讀行為及網路閱讀素養模式適配指標 指標 全體樣本 五年級 六年級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 N 2766.16. 522.16 588.16 530.16 574.16 552.16 χ2 899.16 277.47 256.29 239.76 248.87 288.69 df 87.16 87.1 87.1 87.1 87.1 87.1 χ2/df 10.34 3.19 2.95 2.76 2.86 3.32 GFI .96 .95 .94 .94 .94 .93 CFI .96 .95 .96 .95 .96 .95 NFI .95 .93 .94 .92 .94 .93 RMR .056 .079 .066 .068 .060 .068 RMSEA .058 .065 .058 .058 .057 .065 抽樣分配必為常態,故拔靴法在樣本違反常態假設的情況下對中介效果之檢定依然具有強韌 性。基於 Shrout 和 Bolger 的建議,倘若 5,000 次抽樣所得到的中介效果之 95% CI 不包含 0, 則表示可拒絕中介效果為 0 之虛無假設;換言之,中介效果達到顯著水準(p < .05)可宣稱 其存在。 各個年級之中介效果檢定結果,如表 5 所示。網路閱讀態度透過網路閱讀行為作為中介 對網路閱讀素養之效果介於 .21~ .26,各年級中介效果之 95% CI 皆未包含 0,表示中介效果 在各年級皆達顯著水準(p < .05)。由於納入中介變數後,各年級之直接效果介於 .38~ .53, 仍達顯著水準(p < .001),故各年級之中介效果為部分中介。部分中介的結果涵義,即表示 網路閱讀態度對網路閱讀素養之影響,有一部分需透過網路閱讀行為方可達成;換言之,過 度強調增強學生的網路閱讀態度,對於網路閱讀素養不一定能達到最佳效果,而是透過網路 閱讀行為作為實踐與練習,方可收效。另一方面,部分中介的結果也顯示,研究者應持續尋 找其他中介變數來解釋網路閱讀態度如何影響網路閱讀素養之機制。最後,根據Baron與Kenny (1986)的定義,總效果為直接效果與部分效果之總和,各年級總效果介於 .63~ .73,各年 級總效果之 95% CI 皆未包含 0,皆達顯著水準(p < .05),顯示本研究所選擇之預測變數(即 網路閱讀態度)與中介變數(即網路閱讀行為)對於效標變數(即網路閱讀素養)具有良好 的解釋能力。

三、討論

本研究旨在運用結構方程式模型瞭解不同年級的學生其網路閱讀態度、網路閱讀行為對 閱讀素養的影響,經工具的驗證性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後,證實具有良好信度與效度,可分 別用來測試不同年級學生閱讀相關議題的表現。茲針對本研究結果進行討論如下。

(15)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37 表 5 不同年級學生在各潛在變項彼此間影響關係之標準化效果量 直接效果 間接效果 總效果 γ11 β1 γ21 γ11*β1 95% CI γ21+γ11*β1 95% CI 全體1 .52*** .47*** .43*** .26 .217~ .276 .67 .641~ .706 五年級 .51*** .58*** .38*** .30 .284~ .476 .68 .608~ .745 六年級 .49*** .49*** .39*** .39 .291~ .493 .63 .549~ .707 七年級 .51*** .42*** .47*** .22 .147~ .295 .67 .591~ .740 八年級 .58*** .35*** .53*** .21 .142~ .274 .73 .671~ .784 九年級 .52*** .42*** .44*** .22 .153~ .299 .66 .578~ .727 ***p < .001. 圖2. 全體樣本之網路閱讀態度、網路閱讀行為及網路閱讀素養的因素結構關係路徑結果 ***p < .001. 電子 郵件 網路 新聞 線上 工具書 特定 主題搜尋 網路 討論 搜尋 實用訊息 搜尋與 擷取 分析與 理解 使用與 溝通 反思與 應用 閱讀 嗜好 討論 資訊 分享 資訊 閱讀 快樂 專注 閱讀 .37 .45 .47 .44 .32 .38 .65 .74 .48 .65 .61 .67 .68 .66 .56 .62 網路 閱讀 行為 .81 .86 .69 .81 網路 閱讀 素養 .62 .27 .47*** .52*** .43*** 網路 閱讀 態度 .75 .67 .67 .81 .78

(16)

38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首先,本研究發現,不同年級學生的網路閱讀態度對網路閱讀行為與網路閱讀素養,均 具有直接的影響。過去以紙本為閱讀態度的調查指出,閱讀態度為影響個體是否有意願從事 閱讀活動的情緒感受和主觀看法(Alexander & Filler, 1976; Alexander & Heathington, 1988), 亦會影響個體閱讀行為的持續性和對閱讀付出較多努力,進而造就較佳的閱讀成就(Bintz, 1993; Gettys & Fowler, 1996; Schooten et al., 2004; Walberg & Tsai, 1985)。當網路成為個體生 活的一部分時,如同 Larson(2010)指出,紙本閱讀與網路閱讀的特色差別就在於讀者閱讀 的主動程度和投入方式的不同。數位原生世代學生長時間沉浸於數位產品中,並與網路不可 分割(王曉璿等,2010);然而隨著年級的提升,個人使用網路的時數日漸增長,學生的網 路閱讀行為更不可忽視(吳翠珍,2009)。余民寧(2013)發現:網路活動、網路閱讀態度、 電腦使用能力和電腦/網路學習能力,皆可以有效預測整體樣本及各教育階段樣本的網路閱 讀素養。網路對學生而言,利弊互見,利者認為:透過探究和使用不同的網路媒體素材,可 學會評估及深思網路中的資訊,成為一個具批判性思考的讀者,進而提升個人閱讀素養(林 珊如,2010;林珊如、劉應琳,2001;Johnsson-Smaragdi & Johnsson, 2006);弊者認為:學 生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掛在網路上,網路閱讀的材料多半是淺層或是娛樂的資訊,難以增強 閱讀能力,除非學生有需求或被教師要求透過網路進行閱讀,否則實質成效有待打折(謝錫 金等,2008;Miall & Dobson, 2001; Rich, 2008)。不過可取的是:學生在網路環境下,其閱讀 態度多持正面的看法,透過網路數位化、立即性、互動性及多媒體等特性所進行線上相關的 外顯活動,也就是網路閱讀行為,進而影響其網路閱讀素養。 本研究另外一項結果發現,不同年級的學生,在網路閱讀的環境下,「網路閱讀行為」在 「網路閱讀態度」與「網路閱讀素養」中扮演中介的角色,如表 5 所示,其說明如果只增強 學生的網路閱讀態度對於網路閱讀素養不一定能達到最佳效果,而是透過網路閱讀行為作為 實踐與練習,方可達到預期效果。這些數位原生世代的學子,出生於科技時代,終日與數位 科技為伍,在這樣的生活模式下,學生具有更快速處理資訊的能力、熟悉上網閱讀超連結及 多媒體以及愈來愈強的平行處理能力(林珊如,2002;高熏芳,2012)。由於網路文本閱讀 包括多種特性,舉凡非線性、互動性、立即性、匯集性、匿名性及易得性等,在這些特性的 錯綜交雜之下,皆需要經由閱讀素養的養成與判斷,才能獲取知識。這些新的素養能力,使 個體能夠使用網路和其他資訊與通訊科技,去辨識重要的問題、確定訊息、分析這些資訊的 有效性、綜合這些資訊來回答問題,然後與他人溝通這些答案(余民寧,2013)。然而,網路 閱讀情境中資訊來源變化性高,但文本的「易得性」不等同於「可靠性」,其實許多網路資 訊是有待查證的,個體對不同來源資訊的真偽度、適切性的批判思考和精準判斷能力,需要 具備足夠的網路閱讀素養才能為之(OECD, 2010a, 2010b)。 由於學習態度與行為已和過去大不相同,如何強化學生在網路環境中的閱讀,而不僅只 是單純為了生活或休閒,以協助建立良好的網路閱讀態度與行為,方能培育出具有線上閱讀

(17)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39 素養的國民。從本研究與過去研究皆發現(張鈿富、林松柏,2012),閱讀態度是影響臺灣 學生閱讀素養主要的因素之一;在 Lee 與 Wu(2012)的研究發現,網路閱讀活動對於電腦態 度及有自信去完成高層次資訊和 ICT 任務的學生而言,其參與程度有較高的影響。而陳海泓 (2008)的研究發現,高年級學生的閱讀理解力受到年級(五、六年級)與文本呈現方式(紙 本、網路)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由於數位原生世代的學生,喜歡藉由網路與數位科技的媒介, 取得自己有興趣的知識,從而學習與模仿(高熏芳,2012)。尤其網路閱讀因有超文本的特性, 透過「超連結」(Hypertext linkage)的功能,個體可以隨意點選閱讀的內容或重點,沒有固 定的閱讀架構,網路閱讀的快速檢索和超連結功能,使得閱讀的方法更為彈性與主動(林淑 惠,2006)。而學生的閱讀行為,會因讀者的閱讀能力、資料的可得性、環境狀況的影響、 閱讀時間的多寡,而有所影響(陳冠華,2002)。綜合上述討論:不同年級的學生在網路上所 進行的閱讀活動種類相當多元,也因為如此,網路閱讀行為在網路閱讀態度與網路閱讀素養 之間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

肆、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採用同時性橫斷面調查,進行網路閱讀的結構方程式模型建構與驗證;整體而言, 本模型的適配度尚佳,其研究假設獲得支持,茲說明如下。

一、 不同年級學生的網路閱讀態度、網路閱讀行為對網路閱讀素養皆具有直

接顯著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指出,五年級至九年級學生的網路閱讀態度與網路閱讀行為對網路閱讀素養 具有直接且顯著的影響。因此,若要提升學生的網路閱讀素養,首要之務,應著重學生良好 的網路閱讀態度之形塑,並促成學生養成正確的網路閱讀行為。同時,學生在網路閱讀態度 的情感愈佳,對於運用網路從事各種不同的閱讀活動,將會影響網路閱讀素養的表現。

二、網路閱讀行為在網路閱讀態度與網路閱讀素養間扮演中介的角色

本研究發現,在網路閱讀環境下的各年級學生,其「網路閱讀行為」在「網路閱讀態度」 與「網路閱讀素養」間扮演中介的角色。根據過往調查(富邦文教基金會,2003,2004,2008), 數位原生世代學生在網路主要從事的活動或行為很多,例如找資訊、閱讀電子郵件、閱讀網 路新聞及玩線上遊戲等,這些活動對閱讀素養是助力或阻力,則取決於個體在網路的閱讀行 為。對於目前的莘莘學子而言,網路成為資訊來源、和他人溝通及閱讀理解的重要媒介時, 也更加說明個體依賴網路這項工具亦愈頻繁,如何強化網路閱讀行為,將影響其閱讀素養的 表現。

(18)

40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三、對國民教育實務現場的建議

本研究確立不同年級學生的閱讀態度對網路閱讀行為與閱讀素養的影響外,並發現閱讀 行為是扮演「網路閱讀態度」與「網路閱讀素養」的中介角色。因此,如欲提高我國學生的 網路閱讀素養能力,除了應該從小培養學生積極正向的網路閱讀態度之外,亦必須設法引導 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網路閱讀行為,這是因為網路使用者必須不斷確認資訊來源是否正確與 可靠,不僅扮演訊息接受者,亦須從分享、討論與學習特定主題的過程中,扮演訊息提供與 評析,才能在雙向互動的循環歷程中,加強學生高層次「省思與評鑑」的網路閱讀素養能力, 將閱讀融入生活中,助其實現潛能。

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本研究以橫斷面調查不同年級學生的閱讀態度、網路閱讀行為及閱讀素養之關係,所蒐 集的只是單一時間點的資料,在因果關係的詮釋與推論上,仍須特別謹慎與留意。本研究的 貢獻,僅在於突破資料庫使用的限制,可全面瞭解橫跨五年級到九年級學生的閱讀態度、網 路閱讀行為及閱讀素養之橫斷面的關係和影響,尚無法獲知貫時性的因果關係。因此,本研 究建議未來如果要達成因果性的推論,宜建立小型資料庫來進行縱貫性的追蹤調查,獲得具 有時序的連結資料,才能說明其間的因果關係為何。至於學生所持的閱讀態度,對於其在網 路進行的閱讀行為,是如何影響其網路閱讀素養的歷程?是動態循環抑或是單向的互動?則 有待日後以放聲思考及半結構式訪談方法,來加以深入瞭解。

誌謝

研究者感謝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本研究案的全部經費(計畫編號:NSC101-2420- H-004-001)。關於本研究,研究者另感謝兩位匿名評審,針對本研究提供寶貴的審查意見與 建議。

(19)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41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曉璿、張雅華、陳姵汝(2010,10 月)。數位原生代學生書寫退化情形現況分析研究。論文 發表於「TANET 2010 台灣網際網路學術」研討會,臺南市。

【Wang, H.-S., Chang, Y.-H., Chen, P.-J. (2010, October). The research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degeneration of digital native students’ writing skill.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aiwan Academic Network Conference (TANET 2010) held on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Tainan, Taiwan.】

古秀梅(2005)。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閱讀態度、閱讀行為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

【Ku, H.-M. (2005). A study of the correlativity of reading motivation, reading attitude, reading behavior, and Chines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Kaohsiung, Taiwan: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余民寧(2013)。他們透過網路閱讀,到底學到了什麼?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4(3),120-126。

【Yu, M.-N. (2013). What do they learn through the Internet reading?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ewsletter Quarterly, 14(3), 120-126.】

吳翠珍(2009)。2009 年全國兒童媒體使用行為調查報告。臺北市:富邦文教基金會。

【Wu, T.-J. (2009). 2009 national children media usage behavior research survey. Taipei, Taiwan: Fubon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沈欣怡、蘇宜芬(2011)。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推論理解與閱讀理解能力之 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3,337-356。

【 Shen, H.-Y., & Su, Y.-F. (2011). The effects “inferential question discussion program” on 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fourth grade students.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3, 337-356.】

沈麗璧(2006)。電腦科技與大學生的閱讀習慣。嘉南學報,32,559-572。

【Shen, L.-B. (2006).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 habits. Chia-Nan Annual Bulletin, 32, 559-572.】

周芷誼(2006)。閱讀環境與學童閱讀態度相關之研究-以彰化縣一所國小五年級為例(未出 版碩士論文)。臺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Chou, C.-Y. (200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reading attitudes: A case study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fifth graders in Changhua County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Taichung, Taiwan: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周新富(2009)。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Chou, H.-F. (2009). Educational methodology. Taipei, Taiwan: Wu-Nan Book.】

幸曼玲(2011)。國小中年級學童閱讀理解之介入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案研究報告 (NSC99-2420-H-133-001)。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Shing, M.-L. (2011).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ading strategies on middle graders children.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project report (NSC99-2420-H-133-001). Taipei, Taiwan: Taipei Municipal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20)

42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林巧敏(2009)。推動國中小學童數位閱讀計畫之探討。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5(2),49-67。

【Lin, C.-M. (2009). A atudy on e-reading promo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Taiwan Library Administration, 5(2), 49-67.】

林珊如(2002)。網路數位文件閱讀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案研究報告(NSC90- 2413-H-002-010)。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

【Lin, S.-J. (2002). A study on the electronic documents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project report (NSC90-2413-H-002-010). Taipei, Taiwa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林珊如(2010)。數位時代的閱讀:青少年網路閱讀的爭議與未來。圖書資訊學刊,8(2), 29-53。

【Lin, S.-J. (2010).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the re-finding behavior on the web.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8(2), 29-53.】

林珊如、劉應琳(2001)。休閒閱讀找書策略與影響因素之探討:以台大 BBS Books 版愛書人 為例。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8(2),23-37。

【Lin, S.-J., & Liu, Y.-L. (2001). An investigation into book finding strategies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in the context of reading for pleasure: A case study of the virtual community on the BBS books section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 8(2), 23-37.】

林美鐘(2002)。屏東縣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 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Lin, M.-C. (2002). An investigation of elementary students’ interests in reading in Pingtung County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Pingtung, Taiwan: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林珮萱(2012)。遠見民調-台灣第一份幸福感成績單。遠見雜誌,310。取自 http://www. gvm.com.tw/Boardcontent_19813.html

【Lin, P.-S. (2012). Taiwan’s first happiness transcripts. Global Views Monthly, 310. Retried form http://www.gvm. com.tw/Boardcontent_19813.html】

林淑惠(2006)。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在網路閱讀與紙本閱讀之閱讀理解、行為、介面、策略偏 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Lin, H.-H. (2006). The study of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behavior, interface and preference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in web-reading and paper-reading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t elementary level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Hsinchuy, Taiwan: National Hsinchu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林淑萍、張鈿富(2002)。成人閱讀素養內涵與相關研究。教育研究月刊,96,75-86。

【Lin, S.-P., & Chang, D.-F. (2002). A study on the factors of adult literacy in OECD countries.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96, 75-86.】

林煥祥、劉聖忠、林素微、李暉(2008)。台灣參加 PISA 2006 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 員會專案研究報告(NSC95-2522-S-026-002)。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Lin, H.-S., Lieu, S.-C., Lin, S.-W., & Lee, H. (2008). PISA 2006 report in Taiwan.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project report (NSC95-2522-S-026-002). Kaohsiung, Taiwan: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姚育儒(2008)。家庭閱讀活動、閱讀行為與閱讀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 市:國立政治大學。

(21)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43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Taipei, Taiwan: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PIRLS 2006 報告: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桃 園縣:國立中央大學。

【Ko, H.-W., Chan, Y.-L., Zhang, C.-Y., & You, T.-Y. (2008). PIRLS 2006 national report: The reading literacy of elementary school 4th students in Taiwan. Taoyuan County, Taiwan: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洪碧霞(2011)。國、高中學生線上閱讀理解發展概況調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案研 究報告(NSC99-2420-H-024-001)。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

【Hung, P.-H. (2011).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n onlin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ssessment system and to examine its preliminary validity.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project report (NSC99-2420-H-024-001). Tainan, Taiw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高熏芳(主編)(2012)。數位原生的學習與教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Kao, H.-F. (Ed.). (2012).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digital natives. Taipei, Taiwan: Higher Education.】

張怡婷(2002)。個人認知風格、班級閱讀環境與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屏東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Chang, Y.-T. (2002).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gnitive styles, classroom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reading behavior among high grade i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Pingtung County, Taiwan: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張爰玨(2013)。國民小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閱讀素養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臺 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Chang, Y.-C. (2013).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and internet reading literacy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Taipei, Taiwan: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張貴琳(2012)。國中學生線上閱讀素養發展現況調查。教育研究與發展,8(2),87-118。

【Chang, K.-L. (2012). The surve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nline reading literac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8(2), 87-118.】

張毓仁、柯華葳、邱皓政、歐宗霖、溫福星(2010)。教師閱讀教學行為與學生閱讀態度和閱 讀能力自我評價對於閱讀成就之跨層次影響:以 PIRLS 2006 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56(2),69-105。doi:10.3966/2073753X2011065602003

【Chang, Y.-J., Ko, H.-W., Chiou, H.-J., Ou, T.-L., & Wen, F.-H. (2010). The cross-level effects of teachers’ reading instruction, students’ reading attitude, and self-assessment in reading proficiency on students’ reading achievement: A multilevel study of PIRLS 2006. Journa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Sciences, 56(2), 69-105. doi:10.3966/2073753X2011065602003】

張鈿富、林松柏(2012)。資料採礦分析 PISA 閱讀素養之影響。教育政策論壇,15(4),93-130。

【Chang, D.-F., & Lin, S.-P. (2012). A data mining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literacy in PISA. Educational Policy Forum, 15(4), 93-130.】

連國樑(2007)。台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語文科學業成就及閱讀活動與其家庭兒童圖書消費相 關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

【Lien, G.-L. (2007). A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among Chinese performance, reading, and consumption on books in the family of the sixth-grade student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nan City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Tainan, Taiw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22)

44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Kuo, L.-H. (2012). Relationship of reading motivation, reading behavior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Evidence from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oyuan City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Taipei, Taiwan: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陳明蕾(2011)。從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看閱讀教學。圖書教師電子報,8,1-2。

【Chen, M.-L. (2011). From PIRLS looks reading instruction. Teacher Librarian, 8, 1-2.】

陳冠華(2002)。媒體形式對於閱讀動機和行為的影響:以實體小說和電子版小說為例。國立 中央圖書館館刊,8(1),66-84。

【Chen, K.-H. (2002). Forms of media for reading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the physical and the electronic of the novel as an example fiction. Bulletin of NCL Taiwan Branch, 8(1), 66-84.】

陳海泓(2008)。紙本閱讀和電腦閱讀文章對國小五、六年級學生閱讀理解之影響。教育學誌, 20,121-128。

【Chen, H.-H. (2008). The effects of printed text and cyber text on fifth and sixth grade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Journal of Education, 20, 121-128.】

富邦文教基金會(2003)。全國國小學童媒體使用行為調查。臺北市:作者。

【Fubon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2003). National children media usage behavior research survey. Taipei, Taiwan: Author.】

富邦文教基金會(2004)。全國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調查。臺北市:作者。

【Fubon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2004). National adolescent media usage behavior research survey. Taipei, Taiwan: Author.】

富邦文教基金會(2008)。2008 全國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調查。臺北市:作者。

【Fubon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2008). 2008 national adolescent media usage behavior research survey. Taipei, Taiwan: Author.】

曾瑞譙(2003)。推行閱讀運動啟發學生的創造力。台灣教育,621,50-55。

【Tseng, J.-C. (2003). Implement Reading campaign inspired by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Taiwan Education Review, 621, 50-55.】

翟本瑞(2001)。網路閱讀與行為模式改變的社會學考察(初探)。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14。 取自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14/14-3.htm

【Jai, B.-R. (2001). Internet reading and behavior model change for sociology. E-Soc Journal, 14. Retrieved from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14/14-3.htm】

劉佩雲(2005)。知識信念的內涵、發展及其與網路訊息搜尋間關係探討之研究。成人及終身 教育學刊,5,139-168。

【Liu, P.-Y. (20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pistemological beliefs and online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s. Journal of Adult and Lifelong Education, 5, 139-168.】

劉佩雲、簡馨瑩、宋曜廷(2003)。國小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資訊, 11(6),135-158。

【Liu, P.-Y., Chien, H.-I., Sung, Y.-T. (200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motivations and reading behaviors of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 students. Educational Research & Information, 11(6), 135-158.】

(23)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45

海資料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

【Cheng, J.-C. (2012). Multilevel analysis of school climate’s and students’ reading attitudes’ effect on students’ reading literacy – An example of shanghai’s data from PISA 2009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Taichung, Taiwan: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賴苑玲(2006)。國小六年級學童之家庭,班級及學校圖書館閱讀環境與其閱讀態度之研究。 社會科教育研究,11,47-86。

【Lai, Y.-L. (2006). A study of family reading environment, classroom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school library reading environment toward reading attitude of sixth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e Journal of Social Studies Education Research, 11, 47-86.】

薛寶嫦(2010)。利用項目功能差異檢視澳門電子閱讀素養表現的優勢和弱勢。課程與教學季 刊,13(2),215-235。

【Cheung, K.-C. (2010). Differential item functioning as a means to examine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electronic reading literacy of Macao students.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Quarterly, 13(2), 215-235.】

謝美寶(2003)。國小學生閱讀態度、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屏東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Hsieh, M.-T. (2003).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attitudes, home literacy environment,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Pingtung County, Taiwan: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謝錫金、林偉業、林裕康、羅嘉怡(2005)。兒童閱讀能力進展:香港與國際比較。香港:香 港大學。

【Xie, X.-J., Lin, W.-Y., Lin, Y.-K., & Lou, C.-Y. (2005). Learn to read: Reading performance of HK students in the PIRLS 2001 international study. Hong Kong, China: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謝錫金、林偉業、羅嘉怡(2008)。香港小學生中英雙語閱讀能力研究。取自 http://www. chineseedu.hku.hk/ChineseTeachingMethod/CE2004/2007/index.htm

【Xie, X.-J., Lin, W.-Y., & Lou, C.-Y. (2008). This research of Hong Kong primary school bilingual reading ability. Retrieved from http://www.chineseedu.hku.hk/ChineseTeachingMethod/CE2004/2007/index.htm】

Catherine, E. S., Burns, M. S., & Griffin, P.(2001)。踏出閱讀的第一步(柯華葳、游婷雅,譯)。 臺北市:信誼。(原著出版於 1998 年)

【Catherine, E. S., Burns, M. S., & Griffin, P. (2001). Starting out right-A guide to promoting children’s reading success (H.-W. Ko, & T.-Y. You, Trans.). Taipei, Taiwan: Hsin-Yi.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98)】

二、外文文獻

Alexander, J. E., & Filler, R. C. (1976). Attitudes and reading.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Alexander, J. E., & Heathington, B. S. (1988). Assessing and correcting classroom reading problem.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Anderson, J. C., & Gerbing, D. W. (1988).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practice: A review and recommended two-step approa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3(3), 411-423. doi:10.1037//0033- 2909.103.3.411

(24)

46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Baron, R. M., &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6), 1173-1182. doi:10.1037//0022-3514.51.6.1173 Bintz, W. P. (1993). Resistant readers in secondary education: Some insights and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Reading, 36(8), 604-615.

Bruning, R. H., Schraw, G. J., Norby, M. M., & Ronning, R. R. (2010).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Byrne, B. M. (2009).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ith AMOS: Basic concepts, applications, and programming. New York, NY: Routledge.

Cheung, K. C., & Sit, P. S. (2008). Electronic reading assessment: The PISA approach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4), 19-39.

Coiro, J. (2006). Exploring changes to reading comprehension on the Internet: Paradoxes and possibilities for diverse adolescent read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Storrs, CT.

Cole, J. E. (2002). What motivates students to read? Four literacy personalities. The Reading Teacher, 56(4), 326-336.

Cunningham, D. D. (2008). Literacy environment quality in preschool and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 reading and writing. Literacy Teaching and Learning, 12(2), 19-36.

Fornell, C., & Larcker, D. F. (1981).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 Algebra and statistic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8(3), 382-388. doi:10.2307/3150980

Gettys, C. M., & Fowler, F. (1996, June). The relationship of academic and recreational reading attitudes school wide: A beginning stud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Mid-South Reg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Tuscaloosa, AL.

Guthrie, J. T., & Wigfield, A. (2000). Engagement and motivation in reading. 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3, 403-422.

Hair, J. F., Black, W. C., Babin, B. J., & Anderson, R. E. (2010).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A global perspective (7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 Hall.

Henry, L. A. (2006). Searching for an answer: The critical role of new literacies while reading on the internet. The Reading Teacher, 59(7), 614-627. doi:10.1598/RT.59.7.1

Hu, L.-T., & Bentler, P. M. (1999). Cutoff criteria for fit indexes in covariance structure analysis: Conventional criteria versus new alternativ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Multidisciplinary

(25)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 網路閱讀之橫斷面研究 47

Journal, 6(1), 1-55. doi:10.1080/10705519909540118

Jakes, D. S., Pennington, M. E., & Knodle, H. A. (2006). Using the Internet to promote inquiry-based learn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jakesonline.org/ibr.htm

Johnsson-Smaragdi, V., & Johnsson, A. (2006). Book reading in leisure time: Long term changes in young peoples’ book reading habits. Scandinavian Research, 50(5), 519-540. doi:10.1080/0031 3830600953600

Kaniuka, T. S. (2010). Reading achievement, attitude toward reading, and reading self-esteem of historically low achieving students.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37(2), 184-188. Kline, R. B. (2005).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2nd ed.). New York,

NY: Guilford.

Kurniawan, S. H., & Zaphiris, P. (2001). Reading online or on paper: Which is faster?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New Orleans, LA, 220-222. Kush, J. C., & Watkins, M. W. (1996). Long-term stability of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 reading.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9(5), 315-319. doi:10.1080/00220671.1996.9941333 Larson, L. C. (2010). Digital readers: The next chapter in e-book reading and response. The Reading

Teacher, 64(1), 15-22. doi:10.1598/RT.64.1.2

Lee, Y.-H., & Wu, J.-Y. (2012).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inner and outer states of ICT on engagement in online reading activities and PISA 2009 reading literacy: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reading literacy.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2(3), 336-342. doi:10.1016/j.lindif.2012.01.007

Leu, D. J. (2007). Expanding the reading literacy framework of PISA 2009 to include online reading comprehension. Unpublished manuscript.

Leu, D. J., Kinzer, C. K., Coiro, J., & Cammack, D. (2004). Toward a theory of new literacies emerging from the Internet and oth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R. B. Ruddell & N. Unrau (Eds.),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 (5th ed., pp. 1568-1611).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Leung, L. (2004). Net-generation attributes and seductive properties of the Internet as predictors of online activitie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Cyber Psychology & Behavior, 7(3), 333-348. doi:10. 1089/1094931041291303

Lin, C.-C. (2010). E-book flood for changing EFL learners’ reading attitudes.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apsce. net/ICCE2010/pdf/C6/proceedings769-776.pdf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啄木鳥醫生看看四周,馬上明白了小樹哭的原因。小樹又

她說:「來過了,給媽媽打了一針……她現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

父母對阿銀越來越不滿了。上星期,爸爸叫阿銀向小猴撒

父母對阿銀越來越不滿了。上星期,爸爸叫阿銀向小猴撒

  花兒為甚麼這樣紅?還需要用物理學原理來解釋。太陽光經過三稜鏡或

星期天早上,媽媽跟我和姐姐說:「今天是美美百貨公司的

培養美感和欣賞、創作能力 開放學習材料,重視經典閱讀 加強品德情意教育

A study on the spatial orientation ability for sixth grader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using three-dimensional view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