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聞評論中副詞性強調標記之功能研究與教學應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新聞評論中副詞性強調標記之功能研究與教學應用"

Copied!
29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暨研究所 博士論文. 新聞評論中副詞性強調標記 之功能研究與教學應用 A Functional Study of Adverbial Booster Markers in Chinese Editorials and its Pedagogical Application. 指導教授:謝佳玲教授 研 究 生:張絮茵 中華民國 一零七年十一月 i.

(2) 謝辭 「你念博士又不當教授,念完了薪水一毛錢都沒加,為什麼還要繼續念?你 是念心酸的還是念氣質的?」這個問題在八年的博士生涯中被問過無數次,終於 在今天我可以回答了。 之所以會開始有讀博的念頭應該是起因於教授老公的一句話「這件事你們碩 士不懂啦!」回首過去,剛開始修課兩年一路順遂,也幸運地得到夢想中的工作, 接著結婚、懷孕...,家庭+工作+論文三頭燒的日子就這麼拖了六年,直到去年導 師提醒我「你的孩子就要上小學了,要開始顧功課了,你要不要早一點畢業?」 才重燃我寫作的動力。在這條漫長的博士路上扶持過我的人太多了。 首先要感謝我的博士生導師謝佳玲老師,您耐心地指點我在寫作上的各種大 大小小的缺失,不厭其煩地回答我的研究疑問,甚至還當起我的幼兒心理學顧問, 您對學生的用心與照顧是有目共睹的,您的細心和毅力更是我學習的典範。再要 感謝口試委員曹逢甫教授、王萸芳教授、張妙霞教授、徐嘉慧教授在百忙中抽空 仔細閱讀我的論文,提出寶貴的建議,指出未來研究的方向,讓我獲益良多。還 要感謝師大華研所的教授們,讓我回到所上攻讀博士,擴大我的視野,加強學術 理論基礎。 其次要感謝工作單位 AIT 陽明山華語學校的老師們,柯校長、彭校長的大力 支持,黃主任的鼓勵與課程安排,好同事丁老師、馮老師、林老師的備課支援, 還有一群聰慧的學生願意參與實驗。此外,華研所第七屆碩士畢業班的同學愛、 博士班姊妹們的經驗傳承讓我願意繼續在學術這條路上往前走。 在論文衝刺關鍵期,要感謝昱蓉的技術支援與校對、欣儒的文獻分享、家豪 的口試建議,瑞珍、妙純從美國發來的關心,倫閒、瓊滿十幾年來的陪伴、恬怡 和東門媽友們願意當我吐苦水的垃圾桶。 最後,要感謝我親愛的家人:母親楊金葉、父親張伯溫對我的愛,隨時接手 照顧孫子讓我得空寫作;婆婆潘淑英、公公張正立準備營養的晚餐與便當讓我有 足夠的精力面對挑戰;弟弟、弟妹、大哥、大嫂願意隨時出借姐姐們和弟弟、妹 妹來陪伴我的獨生子;兒子張晏仁貼心乖巧,雖然常問「媽媽你是老師,為什麼 有這麼多功課要寫?」但還是乖乖聽話自己回床去睡。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人. ii.

(3) 就是我的另一半張書濂,在我忙得昏天暗地時,家務都是他一手全包,肩負接送 孩子和照顧我的責任,除此之外,還要隨時擔任統計顧問,接受我無知的統計提 問,充當我的出氣筒,忍受我變化無常的情緒。如果說這本論文的完成有 1/3 是 得益於導師的教誨、1/3 是我的付出,那麼另外 1/3 肯定要歸功於老公的支持。 在此,要將張霓老師送給我的一句話「不怕慢,就怕站。」送給所有我愛的 人以及為夢想而努力的人。. iii.

(4)

(5) 新聞評論中副詞性強調標記 之功能研究與教學應用 中文摘要. 近年來,新聞教學在全世界都受到廣泛關注,而其中的新聞評論就是反映一 個國家或語言的說服模式的書面文體。然而,對學習者而言,如何在短時間內發 現作者立論之處並推論出其言外之意仍是極大的挑戰。而後設論述標記 (metadiscourse marker) ,特別是強調標記(boosters) ,正是協助讀者瞭解作者立 場的最佳管道。因此,本論文欲探究哪些詞為華語中的強調標記、其在篇章中出 現的位置及功能。本論文以 561 篇新聞評論語料庫及 30 份母語者調查問卷為量 化分析研究工具,並以 Hyland(2005)的後設論述標記分類系統為框架進行質化 分析。本論文首先提出強調標記的定義有二,一是「強化對命題的確信程度,表 達作者對其主張的信心」 ,二是「拒絕其他觀點以強化作者立場」 。其次,筆者解 析強調標記之交互及互動功能,並歸納出強調標記的分類系統,包括真實性( 「的 確」 、 「確實」 、 「真的」 、 「其實」 、 「實在」 、 「事實上」 ) 、肯定性( 「絕對」 、 「顯然」 、 「當然」 、 「無疑」 、 「一定」 、 「肯定」 、 「勢必」 ﹑ 「必定」 、 「必然」) 、特殊性(包括 「甚至」 、 「尤其」 、 「特別是」)以及不變性(包括「畢竟」 、 「終究」 )的副詞性強 調標記。另一方面,根據量化統計結果,台灣報紙新聞評論都會使用強調標記, 且多用在新聞評論篇章結構的第二個語步「內文」之中。此外,本論文進一步以 此 20 個強調標記進行教學實驗,針對 3 組學生實施 3 週的教學計劃,實驗結果 證明強調標記有助於閱讀理解。最後,筆者以上述研究結果為基礎,規劃一套應 用於新聞評論閱讀教學中強調標記的教材供教師參考,期望能協助華語學習者培 養有效的閱讀策略,以提高新聞閱讀能力。 關鍵字:新聞評論、後設論述標記、強調標記、閱讀教學、新聞教學. i.

(6) A Functional Study of Adverbial Booster Markers in Chinese Editorials and its Pedagogical Applicatio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Newspaper in Education” has receiv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ditorial and opinion pieces, as a subgenre within the genre of media discourse, provide the best examples of writing to express a viewpoint and persuade the reader. However, identifying the author’s arguments and 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 present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on the way to becoming a successful reader. Metadiscourse markers, in particular “boosters”, act as cues for readers to discern the writer’s opin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patterns in booster markers in Chinese-language opinion articles. The research tools of this study include a corpus of 561 articles selected from four prominent newspapers in Taiwan and 30 questionnaires from Chinese native speakers. A combined method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is adopted with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Hyland’s (2005) metadiscourse taxonomy.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reveals the boosters’ contextual definition, analyzes their 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and creates a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four types of booster markers.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generalizes 20 boosters, uncovers the structure of three obligatory moves in the Chinese editorial, and investigates the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boosters in editorial. Based on these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further conducts an experiment with pre-test/post-test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design to measure the effect of boosters teaching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the final chapter,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editorial reading through boosters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news reading ability. Keywords: editorial, metadiscourse, boosters, reading instruction, newspaper reading. ii.

(7) 目錄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6 第四節 研究架構 ................................................................................................................ 10 第二章 文獻評述.................................................................................................................... 11 第一節 後設論述標記的理論框架 .................................................................................... 11 一、 後設論述標記的定義 ............................................................................................ 11 二、 後設論述標記的語言特性 .................................................................................... 19 三、 後設論述標記的功能 ............................................................................................ 23 四、 後設論述標記的類型 ............................................................................................ 26 五、 華語的後設論述標記研究 .................................................................................... 31 第二節 強調標記的研究概況 ............................................................................................ 33 一、 英語的強調標記 .................................................................................................... 34 二、 華語的強調標記 .................................................................................................... 36 三、 評論文體的強調標記 ............................................................................................ 40 第三節 新聞評論與後設論述標記 .................................................................................... 43 一、 評論的文體特質 .................................................................................................... 44 二、 新聞評論的後設論述標記研究概況 .................................................................... 49 第四節 閱讀教學 ................................................................................................................ 53 一、 新聞閱讀教學方法 ................................................................................................ 54 二、 閱讀中後設論述標記實證研究 ............................................................................ 61 第五節 小結 ........................................................................................................................ 63 第三章 語言分析的研究方法................................................................................................ 65. iii.

(8) 第一節 研究問題一的方法 ................................................................................................ 65 一、 語料來源 ................................................................................................................ 65 二、 語料蒐集 ................................................................................................................ 66 三、 研究程序 ................................................................................................................ 67 第二節 研究問題二的方法 ................................................................................................ 80 一、 語步結構定義 ........................................................................................................ 80 二、 各篇語步劃分 ........................................................................................................ 81 三、 語步中強調標記統計 ............................................................................................ 83 第三節 研究問題三的方法 ................................................................................................ 84 一、 交互功能分析 ........................................................................................................ 84 二、 互動功能分析 ........................................................................................................ 85 第四章 語言分析的研究結果與討論.................................................................................... 87 第一節 研究問題一的結果 ................................................................................................ 87 一、 強調標記定義與判定 ............................................................................................ 87 二、 新聞語料庫中強調標記篩選結果 ........................................................................ 92 三、 母語者語感調查結果 .......................................................................................... 104 四、 語料庫篩選結果與母語者調查結果比較 .......................................................... 108 五、 篩選出之強調標記與文獻結果比較 .................................................................. 111 六、 新聞語料庫中強調標記統計結果 ...................................................................... 113 第二節 研究問題二的結果 .............................................................................................. 119 一、 新聞評論篇章結構 .............................................................................................. 119 二、 語步中強調標記出現次數統計結果 .................................................................. 122 第三節 研究問題三的結果 .............................................................................................. 126 一、 強調標記之交互功能 .......................................................................................... 126 二、 強調標記之互動功能 .......................................................................................... 131 第四節 小結 ...................................................................................................................... 137 第五章 強調標記教學實證方法與結果.............................................................................. 139 第一節 研究參與者 .......................................................................................................... 139. iv.

(9) 第二節 研究工具 .............................................................................................................. 140 一、 前測 ...................................................................................................................... 140 二、 後測 ...................................................................................................................... 141 三、 統計工具 .............................................................................................................. 144 第三節 研究程序 .............................................................................................................. 144 一、 前測 ...................................................................................................................... 145 二、 強調標記教學實驗 .............................................................................................. 145 三、 後測 ...................................................................................................................... 158 第四節 研究結果 .............................................................................................................. 159 一、 前後測閱讀測驗結果 .......................................................................................... 159 二、 比較問卷結果 ...................................................................................................... 161 三、 強調標記測驗結果 .............................................................................................. 163 第五節 小結 ...................................................................................................................... 164 第六章 強調標記教學應用.................................................................................................. 165 第一節 教材回顧 .............................................................................................................. 165 第二節 編寫原則 .............................................................................................................. 170 一、 教學目標 .............................................................................................................. 170 二、 適用對象 .............................................................................................................. 170 三、 理論參考 .............................................................................................................. 170 四、 編寫方式 .............................................................................................................. 173 第三節 教材內容大綱 ...................................................................................................... 175 第四節 教材示例 .............................................................................................................. 185 第五節 小結 ...................................................................................................................... 245 第七章 研究結論.................................................................................................................. 247 第一節 研究成果與貢獻 .................................................................................................. 247 一、 研究問題一之結果 .............................................................................................. 247 二、 研究問題二之結果 .............................................................................................. 248 三、 研究問題三之結果 .............................................................................................. 249. v.

(10) 四、 研究問題四之結果 .............................................................................................. 251 五、 教學應用 .............................................................................................................. 252 六、 研究貢獻 .............................................................................................................. 252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展望 .................................................................................................. 253 一、 研究限制 .............................................................................................................. 253 二、 建議與展望 .......................................................................................................... 253 參考書目................................................................................................................................ 254 附錄一 詞典中強調標記的語意解釋.................................................................................. 263 附錄二 前測閱讀理解測驗.................................................................................................. 265 附錄三 後測一閱讀理解測驗.............................................................................................. 267 附錄四 後測二比較問卷...................................................................................................... 269 附錄五 後測三強調標記測驗.............................................................................................. 271 附錄六 後測二比較問卷答案.............................................................................................. 274. vi.

(11) 表目錄 表 二-1 連貫派學者的論點歸納(筆者整理) .................................................................. 14 表 二-2 在篇章觀點下對後設論述標記的定義(筆者整理) ........................................... 17 表 二-3 各派學者對後設論述標記的定義(筆者整理) .................................................. 18 表 二-4 後設論述標記的語言特性(筆者整理) .............................................................. 19 表 二-5 Vande Kopple(1985)的後設論述標記分類 ..................................................... 27 表 二-6 Crismore(1993)的後設論述標記分類 ............................................................. 28 表 二-7 Hyland(2005)的交互標記分類 ........................................................................ 29 表 二-8 Hyland(2005)的互動標記分類 ........................................................................ 30 表 二-9 張孟晉(2008)的強調副詞分類 .......................................................................... 37 表 二-10 王貴華(2008)的強調標記表現形式 ................................................................ 38 表 二-11 新聞評論的架構(筆者整理) ............................................................................ 46 表 二-12 英語、華語新聞中後設論述標記之比較(筆者整理) .................................... 53 表 二-13 英語及華語的閱讀策略 ........................................................................................ 56 表 三-1 各報紙社論蒐集篇數 .............................................................................................. 67 表 四-1 新聞語料庫初步篩選結果 ...................................................................................... 92 表 四-2 各個強調標記語意表 ............................................................................................ 103 表 四-3 母語者強調標記圈選次數 .................................................................................... 104 表 四-4 母語者語感調查結果 ............................................................................................ 108 表 四-5 強調標記分類表(筆者整理) ............................................................................ 111 表 四-6 英語及華語新聞評論中使用的強調標記比較 .................................................... 113 表 四-7 報紙中強調標記出現次數 .................................................................................... 114 表 四-8 新聞評論的中強調標記平均數量 ........................................................................ 118 表 四-9 語步中強調標記出現次數 .................................................................................... 122. vii.

(12) 表 四-10 語步中強調標記使用次數差異檢測 .................................................................. 123 表 四-11 語步中總字數與強調標記出現次數 ................................................................... 124 表 四-12 語步中字數與強調標記次數平均差異檢測 ....................................................... 124 表 五-1 研究參與者分組表 ................................................................................................ 140 表 五-2 教學實驗計畫 ........................................................................................................ 146 表 五-3 實驗組、對照組前測成績 .................................................................................... 159 表 五-4 實驗組、對照組後測成績 .................................................................................... 159 表 五-5 實驗組、對照組前後測閱讀成績配對樣本 t 檢定 ............................................. 160 表 五-6 比較問卷結果 ........................................................................................................ 161 表 五-7 強調標記完形測驗結果 ........................................................................................ 163 表 六-1 三份新聞閱讀教材比較 ........................................................................................ 167 表 六-2 教材中強調標記統計 ............................................................................................ 168 表 六-3 課文中強調標記分布 ............................................................................................ 176 表 六-4 速讀單元各課課上練習項目 ................................................................................ 180. viii.

(13) 圖目錄 圖 一-1 新聞評論的三分架構 ................................................................................................ 7 圖 二-1 關聯理論中後設論述標記的明示推理過程 .......................................................... 15 圖 二-2 Halliday 的後設功能 ............................................................................................. 24 圖 二-3 Khabbazo-Oskouei(2013)的評論文體之互動標記分類 ................................. 41 圖 二-4 Dafouz-Milne(2008)的評論文體之互動標記分類.......................................... 42 圖 三-1 語料蒐集流程圖 ...................................................................................................... 66 圖 四-1 新聞評論語步 ........................................................................................................ 119 圖 四-2 「顯然」的明示推理過程 .................................................................................... 133 圖 四-3 「絕對」的明示推理過程 .................................................................................... 135 圖 五-1 後測二畫出標記詞的第一篇文章 ........................................................................ 142 圖 六-1 速讀「自下而上」模式 ........................................................................................ 174 圖 六-2 精讀「自上而下」模式 ........................................................................................ 175 圖 六-3 課上理解閱讀練習順序 ........................................................................................ 177 圖 六-4 課後練習順序 ........................................................................................................ 181 圖 六-5 課上教學順序 ........................................................................................................ 183 圖 六-6 課上練習順序 ........................................................................................................ 184. ix.

(14)

(15)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自二十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學者注意到閱讀在第二語言及外語習得中發揮 的重要作用,認為閱讀對學習者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語言能力(Carrell, 1989;Grabe and Stoller, 2001;Lynch and Hudson, 1991) 。對語言學習者而言,能夠讀懂目標語 當地的報紙新聞,不僅是其語言能力精進的證明,更是開拓視野的有效方法。為 了瞭解當地人的觀點,新聞評論(editorial)是良好的媒介,因為新聞評論作為一 種特殊的書面論證文章,反映出一個文化或語言的說服文體。近年來,新聞教學 (Newspaper in Education;NiE)不僅在中國,在全球各國的教育界都受到廣泛 關注與推崇1。為幫助第二語言學習者有效閱讀新聞評論文章,本論文期望藉助強 調標記教學,促使其瞭解作者的觀點以及言外之意。本章將分為四節,分別敘述 研究緣起、設立研究目的、定義專有名詞與呈現研究架構。. 第一節 研究緣起 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萌芽於實際第二語言教學課室場域之中,為滿足學生對新 聞評論的學習興趣而作。多數第二語言學習者到了中高級階段便開始接觸新聞, 不僅是因為其語言程度已有一定的提升,足以解讀較為複雜的新聞篇章,更是因 為學習者希望透過閱讀當地新聞,進一步認識該語言中多樣的文化現象與新近發 生的事件。然而新聞的難點除了生詞既多又難、句子長而複雜以外,其篇章結構 也與一般文章不同且充滿作者的評論意見。學生時常面臨的困難是,即使能認識 每個詞句卻讀不懂全篇含意。再者,新聞評論中處處隱含作者的態度、立場或觀 點,如何在短時間內從新聞中發現作者立論之處並推論出其隱含之意,對學習者 而言是極大的挑戰。例如在筆者工作的華語學校2內,對閱讀測驗的要求即是在七 分鐘內需理解 900 字的評論文章並推測出作者的態度。然而,初次接觸新聞文體 的學習者甚至連文中何處是新聞事件、何處是作者評論都仍分辨不清。.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ewspapers_in_Education . 筆者工作的華語學校為美國在臺協會陽明山華語學校(Chinese Language and Area Studies School) 。 2. 1.

(16) 新聞評論中副詞性強調標記之功能研究與教學應用. 新聞評論,是新聞的一種,屬於新聞篇章之次類,Sinclair(1995)定義新聞 評論是報社編輯或出版者對於某話題發表意見的文章。相對於一般用於記事的新 聞報導,新聞評論重在論述道理,是作者向讀者摘要事件大意並評論事件重要性 的文體(Abdollahzadeh, 2007) 。Kuhi and Mojood(2014)證實新聞評論有跨語言 的文體一致性,從不同語言的新聞評論中發現新聞評論作者有相同的偏好使用的 後設論述標記。 所謂的「後設論述」 (metadiscourse)是展現文本與文本,以及文本作者與文 本讀者之間的互動關係的媒介(Hyland and Tse, 2004, p. 159) 。後設論述是現今在 篇章分析及語言教育中常使用的術語,是一個詞和篇章、作者和讀者間的互動概 念化的新方式(Hyland, 2005)。後設論述具備 Halliday(1994)三大後設功能 ( metafunction) 中 的篇 章 功能 ( textual function) 及 互動 功 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 ,能幫助文章前後連貫並表明作者態度,使文章成為作者與讀者產生互 動連結的媒介。如例(1)中的“of course”就是後設論述標記,它同時具有篇章 及互動功能。因“of course”句講述的主題與前句相同,並進一步提出對調查結果 的看法,因此“of course”起著連貫前後句的篇章功能;同時,作者用“of course” 向讀者承認調查結果是客觀公正的,但這乃是團體成果而非個別警察的功勞,因 而“of course”帶有互動功能。 (1)Of course, these survey findings provided a more objective and independent perspective on police performance, but the findings are relevant to the service as a whole and cannot be reduced to individual and team performance. (Hyland, 2005, p. 43) (當然,這些問卷的結果提供了一個更獨立、客觀角度來評估警察的表 現,但問卷結果也跟警察提供的整體服務息息相關,不能簡單化地應 用到警察個人或小隊的表現上。)3 後設論述標記也運用到閱讀之中,學者們發現在閱讀時,後設論述標記能協 助讀者組織篇章並宏觀理解全篇文章,促進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並建立自身對 文章的理解與意見(Crismore and Farnsworth, 1990;Jalififar and Alipour, 2007) 。 例如,Loman and Mayer(1983)研究揭示,後設論述標記在篇章閱讀中具有預測. 3. 英語例句皆由筆者翻譯成中文。. 2.

(17) 第一章 緒論. 和引導功能,而它對閱讀理解的促進作用與篇章長度和難度相關。Kletzien(1991) 證實當閱讀者對篇章內容相對生疏的情況下,後設論述標記發揮較大作用。 Crismore and Vande Kopple(1997)的研究顯示,學生從有後設論述標記文章中理 解的比例較無後設論述標記的多得多。Lorch(1989)調查閱讀者對後設論述標記 的敏感度後指出,經驗豐富的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善於運用後設論述標記在文中 尋找相關資訊。 新聞評論是一種作者描述或解釋,讀者期望讀到評論作者意見的一種特殊文 體,因此需要一定數量的互動詞語來與讀者溝通,最常見的即是後設論述標記中 的互動標記(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 ,它是作者、讀者來往溝通的媒介。之所 以互動標記會出現在在新聞評論中是因為。根據 Hyland(2005)的定義,互動標 記是關於作者涉入或評述篇章訊息的方式,其目的在表述作者觀點並納入讀者回 應的空間,以達到互動功能,如例(2)作者使用“must”要讀者相信他所說的是 事實,因此“must”是作者與讀者互動的標記。 (2)We must believe that these tints are of service to these birds and insects in preserving them from danger.(Hyland, 2005, p. 69) (我們必須知道這些保護色對鳥與昆種是有用的,因為保護色可以保護 它們不受到傷害。) 強調標記(boosters)被歸類在互動標記大類的五小類中(Hyland, 2005) 。西 方學者對強調標記的定義主要有三種,一是強調標記是用以強化作者對命題的看 法(Dafouz-Milne, 2003) ,二是藉由否定其他反對意見來強化作者的論點(Hyland, 2005) ,三是運用雙方共有知識,讓讀者傾聽作者觀點(Myers, 1989) 。由強調標 記能引導讀者關注新聞評論作者欲表達的重點,同時展現出作者的強烈主張。換 言之,強調標記是溝通想法、讓人接受作者論點的策略之一。 在華語的強調標記上,國內研究最早從語意開始,呂叔湘(1985)詮釋強調 與肯定是同一個語意概念。張誼生(2000)列舉評注性副詞中有一組表「對客觀 事實的肯定」的副詞,如「的確」 、 「絕對」 、 「真的」等。齊滬揚(2002)也揭示 語氣副詞中有一群表示「順接強調功能」的副詞,如例(3)中的「確實」 ,作者 用「確實」來順應並肯定對方看法,承認他的能力比我的強。王貴華(2008)則 從語音的角度探析重音、音長、停頓等也展現出強調的意味。隨後,研究焦點上. 3.

(18) 新聞評論中副詞性強調標記之功能研究與教學應用. 升到句子層面,崔希亮(1990)提出「連......也」句式,如例(4)作者運用此句 式說明他疲累的程度,就是最基本的晚餐也沒力氣吃;魯瑩(2011)主張語序也 具有強調的功能,如例(5)中主語「你」從原本句首的位置移到句尾,形成非正 常語序,能達到突顯的效果。然而,上述語法領域的探索由於脫離語境,有時難 以解釋該標記為何具備強調的功能。 (3)確實,他的能力比我強。 (4)他累得連飯也不想吃,倒頭就睡。 (5)怎麼才來呀,你!4 近幾年來學者開始嘗試從語用這個新角度切入。吳曜任(2009)解析「真是」 與「實在是」此兩強調詞具有描摹特性、表達情意及人際互動的功能。李秀明(2011) 闡述強調標記是在書面溝通過程中,作者希望讀者完全接受自己的資訊而採用的 語用策略,如例(6)中作者藉由「毋庸置疑」突顯文物的重要性,大家不應該輕 視文物在事故中受損的責任歸屬問題,因此強調標記是作者用以明確表達的標記。 (6)文物被毀,這是進入現代社會以來人類文明面臨的一大問題。毋庸置 疑,每件文物都承載著一代人甚至幾代人共同記憶......我們不希望「突 發事件」四個字,輕輕鬆鬆就將重大事故中的責任問題淡而化之。 (李 秀明,2011,頁 91) 從上述各家學者的論點可知,華語學界對強調現象的探索已經從語意延伸到 語法、語用層面。可惜的是,目前的文獻(王貴華,2008;李秀明,2011;吳曜 任,2009;張誼生,2000;魯瑩,2011)僅從單一語言層面分析,篇章、語用功能. 的文獻較少,且欠缺系統性的整合,將強調標記應用到語言教學上的實證研究也 是屈指可數。. 4. 以上三例選自魯瑩(2011)。. 4.

(19)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有鑑於上述後設論述標記在研究角度、研究文體及實證研究方面的缺口,本 論文研究目的分為兩大面向,一是語言分析面向,為補足華語強調標記的研究文 獻,本論文採用後設論述的理論體系分析新聞評論篇章中的真實語料,側重探討 新聞評論裡的強調標記,界定其分類標準,並分析其語用及篇章功能。研究目的 之二是標記教學面向,筆者希冀將強調標記實際應用於新聞教學之中,本論文將 設計一個教學實驗以驗證強調標記在閱讀中之效用。 依據上面所述研究目的,本論文主要探討的研究問題有四: 1.. 新聞評論中華語強調標記有哪些?. 2.. 強調標記多出現在新聞評論的什麼位置?. 3.. 華語強調標記於新聞評論中的篇章及語用功能有何特徵?. 4.. 強調標記是否有助於新聞評論閱讀?. 在進行強調標記的語言分析之後,筆者將於最後一章展開對強調標記的教學 應用的討論。筆者將先回顧市面上現有新聞教材,並整合閱讀教學方法,設計一 套具針對性的教材,進一步提出融合強調標記於新聞閱讀教學之方法,以幫助華 語學習者透過強調標記理解新聞作者意圖。 本論文預期之貢獻為完整剖析強調標記於篇章及語用層面中的表現,開展語 用功能、篇章層面分析,彌補句法、語意層面研究之不足,對中高級華語學習者 而言能幫助他們在面對複雜的新聞評論文章時,利用強調標記區分新聞事實與作 者意見,並透過強調標記推論出言外之意。同時,對教師而言,本論文將強調標 記與閱讀教學結合,透過教案展示強調標記的形式與功能,期能輔助應用於閱讀 教學之中,最終能提高學生對新聞的解析能力。筆者希冀本論文能將研究結果應 用於實務之中,對師生皆有助益,提升研究與教學結合之價值。. 5.

(20) 新聞評論中副詞性強調標記之功能研究與教學應用.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節針對本論文中提及之重要術語進行說明,解釋這些專門術語之定義。若 該詞具有多種意義,本節將選擇其一,並界定該術語於本論文之特定意涵。. 一、新聞評論 新聞評論是報社編輯或出版者針對某話題發表意見的文章(Sinclair, 1995) 。 van Dijk(1998)概述新聞評論結構包括簡介新聞事件的定義段(definition) 、呈 現作者對現況之批評的解釋或評論段(explanation or evaluation)、提出作者的期 望、推薦、勸告或警告的結論段(conclusions) ,圖一-1 中第一段說明由於桃園機 場淹水,導致桃機公司高層辭職、交通部長道歉,是簡介新聞事件的定義段,並 沒有任何作者的意見出現。從第二段開始作者提出他想問的兩個問題,並用連續 幾個問號來質疑桃機公司的管理不佳以及官方主導的後果,屬於帶有作者批評意 見的評論段。到了第六段作者建議將桃機公司民營化,並告誡若仍由非專業的公 務員管理該公司,現況將無法轉變,因此屬於提出建議與警告的結論段。. 機場變港口5 【定義段】桃園機場丟臉大淹水,搞到天怒人怨,昨天桃機公司董事長林 鵬良請辭,總經理費鴻鈞自請處分,交通部長賀陳旦在立院鞠躬向社會致歉。 【評論段】對於淹水的原因,賀陳旦表示,調查已經完成,是桃機公司管 理鬆散,「人禍成分居多」。對於這些處分我們沒意見,歸因人禍,也屬誠實, 我們要問的兩個問題是:桃機多年來問題不斷,大多與工程品質有關,像是廁 所糞水外溢、淹水、跑道出現坑洞等,為什麼沒有對當年施工的工程公司進行 調查與起訴,看這豆腐渣工程是如何偷工減料的?也該調查當年有關的公務 員,是如何放水敷衍的?沒有利益輸送嗎?不如相信母豬會上樹。 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新政府的反應如此慢,面對大量的旅客受困機場, 第一時間竟然沒有危機控管,以致怨聲載道,亂成一片,包括行李在水上漂著 走的奇景都出現,台灣機場變港口的美景,已經被全世界看到。交通部的管理 沒有問題嗎?歷任交通部長沒有責任嗎?蔡英文政府的第一次考試就不及格。. 5. 範例選自蘋果日報 2016 年 6 月 7 日報紙。. 6.

(21) 第一章 緒論. 機場管理是門專業知識,不是酬庸阿貓阿狗就可以勝任的。很顯然,桃機 公司的管理階層不是對專業無知,就是掛在那兒酬庸混飯吃,說明桃機公司的 結構與制度有大缺陷。雖然號稱公司,其實還是官方主導,什麼是只要是官方 主導,大多顢頇昏瞶,不堪大用。羅馬為什麼不是一天造成的?就因為是公務 員發包興建的。桃機為什麼會糞水外溢、遇水則淹?不也是公務員發包興建的 嗎? 「管理鬆散」,賀部長說到點子上了。如果桃園機場管理公司的老闆是王 永慶、張忠謀、郭台銘這種企業家,桃機不敢鬆散到如此荒謬的程度﹔一旦摻 進了官股和官員,那就是武大郎蓋房子──高人進不去了。 【結論段】改善桃機工程,只有一條路,就是徹底把桃機民營化,如果只 是外行張三換蠢蛋李四,糞水還是外溢,跑道還是有洞,大雨還是淹水,就像 過去幾十年一樣。 圖 一-1 新聞評論的三分架構. 二、後設論述標記 Hyland and Tse(2004)定義後設論述標記為展現文本與文本,以及文本作者 與文本讀者之間的互動關係的媒介,是篇章中表達概念意義之外的成分,也是組 織篇章並表示對命題內容態度的顯性語言手段。同時,後設論述標記也是體現作 者在篇章中運用語言和修辭的方法,表示話語結構以及篇章連貫關係、語用資訊 等的所有表達式。如例(7) 「由此看來」一詞不但連結上句對劇情的描述,並由 此歸結出該劇的目的在揭發矛盾,發人省思,是作者用以表現篇章中連貫關係的 後設論述標記。有關後設論述標記的發展、類別及其他相關研究將在本論文第二 章文獻探討中有更深入的探討。 (7) 《美麗的田野》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僅有七娘...。由 此看來,該劇直面現實,揭發矛盾,發人省思。 (李秀明,2011,p. 125). 7.

(22) 新聞評論中副詞性強調標記之功能研究與教學應用. 三、強調標記 後設論述標記是文本作者與文本讀者之間的互動關係的媒介,後設論述標記 的其中一大類互動標記更是作者用以表述觀點、回應讀者的工具,當話語本身無 法表達作者的意見強度時,作者會從特定的角度選用肯定的態度表達式對其進行 強化,即強調標記,以預防讀者有反對意見的發生。因此,強調標記起著增強語 氣、強化語意、突出重點、突顯主題等作用,對讀者形成心理刺激,從而引起讀 者特別注意,如例(8)作者用「顯而易見」來突顯電影不是同人們原本所想的一 個簡單故事再現,而是會運用特別的敘事手法來展現。筆者將在本論文第四章中 逐一解析各個強調標記之篇章及互動功能。. (8)顯而易見的是,電影並非一個赤裸而自然的故事湧現,影片的敘事也 並非如人們所認為的那樣,由演員的表演與人物的對白來承負。 (李秀 明,2011,p. 149). 四、交互功能 Halliday and Hasan (1976)最早提出篇章組織功能(textual function), Thompson and Thetela(1995)換成交互(interactive)一詞,到了 Hyland(2005) 定名為交互功能(interactive dimension) 。交互功能勾勒出篇章的開始、發展和結 束的脈絡,可表示話題的設定、發展、切換和拉回,也是一種篇章功能,如例(9) 中的 “firstly”、“secondly”、“thirdly”,作者用此三詞建構出該論文的架構,因 此具有篇章組織的交互功能。 (9)Firtsly, the importance of complete images in compression is described in setion one. Seondly, predictors used for lossless image coding are introduced. Thirdly, the results and analysis are used to show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compression(Hyland, 2005, p. 46) (首先,在第一節說明完整影像壓縮的重要性。其次,介紹用於影像編 碼的預測器。第三,分析和解釋影像壓縮的效果。). 8.

(23) 第一章 緒論. 五、互動功能 Halliday and Hasan(1976)最早提出人際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 , Thompson and Thetela(1995)換成互動(interactional)一詞,到了 Hyland (2005) 定名為互動功能(interactional dimension) 。互動功能是表現作者的身份、態度、 對事物的推斷評價,也是一種語用功能,包括作者和讀者之間的關係,以及篇 章中多重聲音與作者間的關係,也是一種人際功能,如例(10)由於作者深信 在中國從事商業活動一定能帶來賺錢的機會,因此用“definitely”來展現其信 心,並讓讀者也感受到其高度可能性。 (10)Commercial activities in China will definitely creat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Hyland, 2005, p. 79) (在中國的進行商業活動絕對會創造前所未見的機會。). 9.

(24) 新聞評論中副詞性強調標記之功能研究與教學應用. 第四節 研究架構 本論文分為七章,各章節簡述如下。第一章緒論,共分為四個部分,分別闡 述本論文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名詞釋義以及研究架構。第二章為文獻探討,逐 一回顧英語及華語後設論述標記理論框架與相關研究、強調標記的研究概況、新 聞評論的文體特質以及新聞評論中後設論述標記研究現況,最後綜觀華語新聞閱 讀教學方法並探究其不足。第三章為語言分析研究方法,說明語料的來源與蒐集 程序,並呈現語料的分析與歸類模式。第四章為語言分析研究結果與討論,列舉 符合定義的強調標記、展示語步中強調標記出現次數,並呈現強調標記之交互及 互動功能。第五章為強調標記教學實驗,以實證研究與統計數據證明強調標記有 助於新聞評論閱讀。第六章為教學應用,以前述強調標記分析結果為基礎,提出 在新聞評論閱讀中藉助強調標記理解作者用意的策略與教學計畫。第七章為結論, 綜述本論文的研究結果,並總結本論文預期之研究貢獻,最後列出研究限制與未 來展望。. 10.

(25) 第二章 文獻評述. 第二章 文獻評述 本論文涉及之相關文獻包括後設論述標記、強調標記、新聞評論與閱讀教學, 本章將針對此四方面進行探討,內容總共分為四節。首先,第一節介紹後設論述 標記的理論框架,並從五個視角出發,分別是後設論述標記的定義、特性、功能、 類型以及華語後設論述標記相關研究,完整認識後設論述標記以及應用限制。第 二節整理英語及華語中屬於後設論述標記的強調標記的研究現況,評估現有文獻 之不足。第三節探悉新聞評論文體特質,研討新聞評論中應用強調標記的可行性。 第四節關注當前所有新聞閱讀教學法,尋找強調標記對新聞閱讀的促進作用。. 第一節 後設論述標記的理論框架 “meta”是從古希臘語發展出來的前綴,含有「超越」 (transcending) 、 「較遠處」 (beyond)的概念,在華語中被譯為「後設」 。後設論述(metadiscourse)在過去 三十年成為西方語言學界討論的焦點,相關的文獻已研究其語意、形式和功能, 建構出一個完整的理論架構。本節將深入分析後設論述標記之定義、特性、功能, 以及後設論述標記的分類系統與類型,並進一步探討現有華語後設論述標記研究 範疇及現存問題。. 一、後設論述標記的定義 語言成分可根據其溝通功能分為基本論述與後設論述兩個層次。基本論述是 語言交換訊息、傳達意義的形式,稱之為命題(proposition) (Halliday, 1985) ,傳 遞的是有關外界現實世界的客觀訊息(Hyland, 2005) 。基本論述屬於溝通訊息的 主體成分,功能為傳達客觀、基礎的命題意義。而後設論述在命題上是作者表露 其態度,對命題加以爭論、確認、否定、質疑、反駁、堅持、接受、保留、緩和、 惋惜等(Halliday, 1985) ,以達成作者主觀的溝通意圖。這種用以調節命題意義的 上加機制即為「後設論述」 ,屬於加在基本論述之上的次要成分(Abdi et al., 2010; Crismore et al., 1993;Fraser, 1990;Hyland, 2005;Ifantidou, 2005;Vande Kopple, 1985) 。 過去 40 年來,學界對後設論述標記的命名缺乏統一認識。舉例來說,後設. 11.

(26) 新聞評論中副詞性強調標記之功能研究與教學應用. 論述標記在英語中曾被稱作元言談標記(metatalk)(Schiffrin, 1980)、後設論述 標記(metadiscourse markers)(Crismore, 1989;Williams, 1981)、句子聯繫語 (sentence conjunctives) (Halliday and Hasan, 1976)、語意聯繫語(semantic connectives)(van Dijk, 1979) 、話語聯繫語(discourse connectives)(Blakemore, 1987) 、語用標記(pragmatic markers) (Fraser, 1988) 。學者因而指出後設論述標 記的定義尚有模糊性(fuzziness)(Nash, 1992;Swales, 1990)。 第一個使用「後設論述標記」這個詞的學者是 Williams(1981) ,他對後設論 述標記的定義為「關於話語的話語」,包括所有不涉及命題內容的部分,是篇章 中表達概念意義之外的成分,是表示對命題內容的態度之顯性語言手段。如從例 (11)中的“possible”表示作者認為在某種情況下才有可能實現的結果,也就是 說因為有旅行卡才有可能在一天內到所有城市旅遊,故本例中的 possible 有命題 意義。然而例(12)中“possible”是作者對今年冬天到辛巴威的旅行計畫的可能 性進行預測,是作者表示態度的手段之一,不涉及命題內容,屬後設論述標記。 (11)A Travelcard makes it possible to visit all these sites in one day.(Hyland, 2005, p. 48) (旅行卡讓在一天內拜訪所有景點的夢想得以實現。) (12)It is possible that Strauss will also pull out of the tour to Zimbabwe this winter.(Hyland, 2005, p. 48) (Strauss 有可能取消今年冬天到辛巴威的旅行計畫。) 繼 Williams 之後,後設論述標記逐漸受到學界重視,各家學者紛紛從不同的 角度加以分析,如連貫、關聯、篇章等。以下按照語言學理論的革新順序呈現後 設論述標記的發展歷程,依序從三個影響深遠的理論觀點,即連貫觀點、關聯觀 點、篇章觀點,來探索後設論述標記的定義。. 12.

(27) 第二章 文獻評述. (一)連貫觀點 隨著語言學發展潮流,最早的分析角度是從連貫理論來研究後設論述標記。 連貫派大師 Schiffrin(1987)提出“metatalk”,定義為「切分話語單位的順序性依 附成分」 (sequentially dependent elements which bracket units of talk) (Schiffrin, 1987, p. 31)。從此定義可以看出,後設論述標記與話語組織的序列有關,其作用是標 示話語單位後加以連結。換言之,Schiffrin 的論點是話語並不是任意組合詞句, 話語單位間總是隱含著某種連貫關係,後設論述標記便是用來連接和標示這種關 係的語用表達式,以使話語成為一個整體,建立起話語的連貫性。 然而,後來學者們發現話語並非一定要靠各種銜接手段才能取得連貫效果, 而且連貫派只談到各語句之間的關係,沒顧及前後篇章的連貫關係,因此後設論 述標記在連貫理論的框架下不能得到充分的解釋。如例(13)中的標記“so”,其 前並無另一句話明示說話背景,但在語境下卻能依靠此連結標記將該句與語境連 結,讓讀者能順利理解(何自然、冉永平,1999, p. 3)。由於連貫派只專注於句 與句間關係,無法解釋上述依語境產生連貫的現象。 (13)(context: Peter is back from jogging.) Mary: So you’re trying to keep fit. (語境:Peter 剛跑步完回來。 Mary:所以你是想要保持身材阿。) 到了九〇年代,另一位學者 Fraser(1990)超越了連貫理論侷限,指出 “pragmatic markers”不單純只是句與句之間的連接工具,而是連接兩個或兩個以 上的句子,其作用是標明或突出同一篇章中兩個話語單位間的語意關係。讀者若 缺乏後設論述標記,相當於缺乏詞彙的線索,會導致讀者無從判斷作者如何建構 話語之間的關係。筆者綜合整理連貫派學者的論點整理如表二-1。從表二-1 中可 知,儘管 Fraser 的研究脈絡已經從語句上升到段落,可惜的是並沒從更大範圍分 析標記與篇章連貫的關係,也未能揭示後設論述標記存在的認知理據。. 13.

(28) 新聞評論中副詞性強調標記之功能研究與教學應用. 表 二-1 連貫派學者的論點歸納(筆者整理) 後設論述標記定義 Schiffrin. 後設論述標記作用. 連接話語單位. 連接和標示話語單位間關係的語用表達式。. 連接兩個小句. 標明或突出同一篇章中兩個話語單位間的語. (1987) Fraser (1990). 意關係。. 簡而言之,早期後設論述標記研究多單從語法角度界定後設論述標記,這種 方式的最大缺點在於他們的研究通常是以脫離具體語境的單句或對話中問答兩 句的一個相鄰對作為考察對象,並沒從更大範圍來分析標記與篇章連貫的關係。 另一缺點是那些在話輪開端但沒起話語間聯繫作用的表達式都被排除在外,不在 研究範圍內。Fraser 等連貫派雖然超出單句句法侷限,但只注意到標記對局部連 貫的作用,沒有關照到前後篇章的連貫關係,無法解釋作者如何利用標記從宏觀 上標示語意的連貫,這是其不足。再者,語法-語意層面主要根據標記在結構上的 位置對前後語句命題意義表達上的影響,不能反映具體語境下各個標記語的特定 語用功能。. (二)關聯觀點 從關聯理論的觀點來分析後設論述標記就必須提到 Sperber and Wilson(1986) 以及 Blakemore(1987)兩位學者的貢獻。Sperber and Wilson(1986)提出「明 示推理模式」 (ostensive-inferential model) 。所謂「明示」是作者將欲表達的意圖 透過語言進行編碼,目的是讓讀者識別其意圖,以改變讀者的認知語境。所謂「推 理」則是讀者結合本身認知語境的舊訊息對所得到的新訊息進行解碼推理,最終 達到對話語訊息的正確理解。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是一種明示推理過程。. 14.

(29) 第二章 文獻評述. 「明示」是從作者角度出發的,作者透過後設論述標記明確向讀者表現其意 圖(Sperber and Wilson, 1986) 。Blakemore(1987)把後設論述標記定義為「根據 它們所表達的推理關係來限定話語理解的表達式」6(Blakemore, 1987, p. 105)。 Blakemore 引用 Sperber and Wilson 關聯理論(Relevance Theory) ,突破篇章連貫 這一層面,把言語溝通看作一個動態的認知過程。從話語理解角度來看,作者藉 由後設論述標記的前提和結論對理解話語的命題意義進行語用制約,以便使讀者 在該詞語境效果限制下獲得與作者意圖有最佳關聯的資訊。並且,作者透過後設 論述標記揭示言外之意,限制讀者在理解含意時所做的種種假設之數量,從而窄 化語用推理範圍。關聯派的明示推理過程呈現如圖二-1。. 後設論 述標記. 隱含. 隱含. 語境. 最佳. 前提. 結論. 效果. 關聯. 理解. 圖 二-1 關聯理論中後設論述標記的明示推理過程(筆者整理). 上述所說的語用制約指的是,固然後設論述標記本身不傳達概念意義,但在 溝通過程中,它可對概念意義產生制約作用。因此,後設論述標記的作用主要是 程序性的(procedural)而非概念性的(conceptual) 。如例(14)中的“in contrast” 是用來比較兩種文化不同的特徵,而例(15)句首的“in contrast”則是提示讀者 在邏輯推理程序中,下句與上句有反義關係,提醒讀者必須做出與其原本預期相 反的預設前提。故而後設論述標記的此種程式性功能能制約讀者的閱讀理解。 ( 14 ) In contrast to Western culture, Asian societies put emphasis on an interdependent view of self and collectivism. (Hyland, 2005, p. 46) (與西方文化相反,亞洲社會重視自我與集體主義相互依存的觀點). 6. Expressions that constra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utterances that contain them by virtue of the inferential connections they express.. 15.

(30) 新聞評論中副詞性強調標記之功能研究與教學應用. (15)In contrast, these findings were not found among the low collectivists. (Hyland, 2005, p. 46) (相反地,在低集體主義者身上看不到這些結果。) 相對於明示, 「推理」是針對讀者而言的。關聯理論梳理出在推理過程中,讀 者從言語行為的明說意義推導出作者意圖的過程需要經過兩步驟,先要推導出隱 含前提(implicated premise) ,再推導出隱含結論(implicated conclusion) 。前提又 稱前設、先設或預設,是溝通雙方的共有的背景知識(Jackendoff, 1972) ,或是說 話者所設想的非語言性的背景假設(Grundy, 1995) 。如例(16)讀者 A 要瞭解作 者 B 的話語意義,首先需恢復 B 話語中所隱含的前提“Middlemarch is a long book” (Middlemarch 是一本內容很長的書),然後在此基礎上推導出 B 的真正意涵, 即話語的隱含結論“B loves Middlemarch”(B 喜歡 Middlemarch 這本書)。從此 例可認識到,前提是一種語用推理,前提關係可能會受到句中某些詞語或句式的 影響而引發出來,稱之為前提觸發語(presupposition trigger) (Levinson, 1983) , 而後設論述標記正扮演著前提觸發語的角色。 (16)A:What do you think of Middlemarch? B:I just love long books. (Grundy, 1995, p. 142) (A:你覺得 Middlemarch 怎麼樣? B:我喜歡內容很長的書。). (三)篇章觀點 另一方面,後設論述標記在篇章層面發揮的作用也開始受到學者的關注。 Hyland(2005)曾批評 Williams(1981)的概括性定義僅僅說明命題與態度差異, 因此 Hyland 上升到篇章層面,歸納後設論述標記屬於篇章分析層次的語言研究, 其功用是討論文本與文本,以及文本作者與文本讀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因此, Hyland and Tse(2004)在對後設論述標記標記的狹義與廣義的定義都強調篇章的 功能(如表二-2) 。狹義的後設論述標記強調其組織篇章的功能,是從不同層面上 組織並維持溝通的語言表達方式;而廣義的後設論述標記則體現作者在篇章中運 用語言和修辭的方法,表示話語結構以及篇章連貫關係、語用資訊等的所有表達. 16.

(31) 第二章 文獻評述. 式。如例(17)中的“but”連接前後命題之間的邏輯關係,而例(18)中的 but 則 發揮互動功能,讓讀者參與到對話篇章中,並藉由標記引導讀者認識到作者的論 點。 表 二-2 在篇章觀點下對後設論述標記的定義(筆者整理) 學者. 後設論述標記定義. Hyland. 文本與文本,以 狹義 是從不同層面上組織並維持溝通的語言表. and Tse. 及文本作者與. 達方式。. (2004) 文 本 讀 者 之 間 廣義 體現作者在篇章中運用語言和修辭的方 的互動關係. 法,表示話語結構以及篇章連貫關係、語用 資訊等。. (17)Harmison returns to the attack, but he overpitches and Jacobs punches him straight down the ground for four lovely runs. (Hyland, 2005, p. 46) (即使 Harmison 重返攻勢,但他暴投了。Jacobs 直線打擊出去,球在 地上滾了四圈。) (18)The city is a great place to visit, but would you want to bank there? (Hyland, 2005, p. 46) (城市是一個遊玩參觀的好地方,但是你真的想在那裡久住嗎?). 雖然連貫理論與關聯理論都認為後設論述標記具有制約作用,但連貫理論認 為其制約的是讀者在理解時需識別的連貫關係命題。而關聯理論認為,標記是將 讀者引向作者所架設的語境,從而對理解過程進行制約。連貫理論沒有說明為什 麼作者在心理上要使用標記去表示連貫關係,而關聯理論指出,標記就是作者為 確保讀者正確理解並付出最小努力而採用的,從認知上指明作者應用標記的理據。 因此,關聯理論和連貫理論最大的不同在於關聯理論突破了篇章連貫這一層面, 從人類認知心理的高度來探索後設論述標記在話語理解中發揮的作用。. 17.

(32) 新聞評論中副詞性強調標記之功能研究與教學應用. 整理上述文獻(如表二-3)筆者發現,儘管關聯派學者 Sperber and Wilson (1986)及 Blakemore(1987)從認知角度切入的方法是一個創舉,但其研究內 容較片面,例如僅注意到標記在讀者理解中的制約作用,忽視其在作者話語生成 過程中的作用;重視標記對理解所起的制約作用,而忽視對溝通過程的引導作用; 偏重標記在認知推理過程中的角色,忽視在篇章組織及語境順應過程中的地位。 而且關聯理論是從人類認知高度來探討溝通的,較為抽象,以關聯為視角難以對 標記的作用進行具體、詳細的解析。總而言之,關聯理論欠缺深層關係,如邏輯、 語用方面的解釋,尤其是結合動態語境的語用分析不足。. 表 二-3 各派學者對後設論述標記的定義(筆者整理) 分析觀點. 學派學者. 後設論述標記定義. 連貫觀點. Schiffrin(1987) 、. 標明或突出同一篇章中兩個話語單位間. Fraser(1990). 的語意關係。. 關聯觀點. 篇章觀點. Sperber. and. Wilson 根據後設論述標記所表達的推理關係來. (1986)、. 限定話語理解的表達式。透過明示推理. Blakemore(1987). 過程來理解後設論述標記。. Hyland and Tse(2004) 後設論述標記體現作者在篇章中運用語 言和修辭的方法,表示話語結構以及篇 章連貫關係、語用資訊等。. 除了上述從語法、認知、篇章角度定義後設論述標記,還有多位學者分別從 不同理論界定後設論述標記。如 Rossiter(1974)從言語溝通角度界定後設論述 標記為所有關於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信息;Keller(1979)從心理語言學角度提 出作者用後設論述標記來引出話題、轉換話輪,表現對所談話題的態度;Schiffrin (1987)從社會語言學角度討論後設論述標記是指溝通中用來組織和評價話語的 顯性語言形式;Beauvais(1989)基於言語行為理論闡明後設論述標記是句子中 用來表達言外之意的語言成分。綜上所述,後設論述標記吸引了各個領域學者的 關注,不同的分析角度讓後設論述標記的定義更完整而全面。. 18.

(33) 第二章 文獻評述. 二、後設論述標記的語言特性 由於上述文獻(Blakemore, 1987;Fraser 1990;Hyland and Tse 2004;Schiffrin, 1987;Sperber and Wilson, 1986)以不同角度詮釋後設論述標記的概念,後設論述 標記自然展現出多方面、多層次的特性。以下筆者蒐集各方文獻,歸納出後設論 述標記在語法、語意、語用、認知等面向展現的語言特性,最後統整如表二-4。 表 二-4 後設論述標記的語言特性(筆者整理) 語法. 特性. 解釋. 開放性. 形式可以是字、詞、短語、子句、段落甚至是標點符 號。. 可分離性. 在句子開頭,可有較長的停頓或加上逗號。. 非強制性. 後設論述標記出現與否是可選擇的,不影響命題意 義。. 語意. 原型性. 單一核心意義,從核心意義衍生出的意項,有語意多 樣性。. 語用. 多功能性. 認知. 關聯制約性. 由於語境不同,後設論述標記語用功能也有差異。 利用各種語言機制來制約讀者對話語關聯性的尋求。. 與突顯性. (一) 語法特性 在語法層面上,後設論述標記具有開放性、可分離性及非強制性,分述如下: 1.開放性 後設論述標記在語法層面已自成一類,同時也是個開放類(open category) , 其形式可以是詞、短語、子句、段落甚至是標點符號(Hyland, 2005;Vande Kopple, 1985)。如何自然、冉永平(1999)就舉例後設論述標記包括部分連詞(例如 “therefore”, “because”) 、副詞(例如“actually”, “incidentally”) 、感嘆詞(例 如“well”, “oh”)、短語或小句(例如“you know”, “if I’m not wrong”)等。. 19.

(34) 新聞評論中副詞性強調標記之功能研究與教學應用. 2.可分離性 其次,後設論述標記在句法中的特徵之一是經常出現在句子開頭,在標記和 命題概念間可以有較長的停頓或加上逗號,因此在句法上是獨立的、可分離的, 不與相鄰單位構成更大的句法單位。如 Khabbazo-Ouskouei(2013)的例句(19) 的“on top of all that”既可置於句首也可加上逗號插入句中。此外,在韻律上, 後設論述標記也是獨立的,可透過重音、停頓從上下文語境中分辨出來。 (19)If, on top of all that, millions of workers lose purchasing power by below-inflation wage settlements, we will quickly be in a recession. (除此之外,如果上百萬的勞工不得不妥協,接受那低於通貨膨 脹的工資,並因而失去購買力,我們很快就會陷入經濟蕭條中。) 3.非強制性 另一方面,後設論述標記的非強制性是指後設論述標記的出現不是強迫性的, 而是可選擇的,不會影響到命題意義的。因此,Khabbazo-Oskouei(2013)就曾 提出分辨是否為後設論述標記的兩種方法,一是能否用標點符號將後設論述標記 與內文分開;二是能否改以強調結構“it is+形容詞+that”的非人稱主語句來將後 設論述標記部份置於句首,加以強調,如例(20)中的“it is obvious that”,有無 obvious 對後面命題意義並無影響,去除“obvious”後“good societies need good people, and removing the taboo on character talk is a start”這個事實依然存在,作者 可選擇加或不加,是非強制性的。作者選擇加上“it is~that”就是表達作者對整個 句子的態度,是對整個命題意義的一種限定,因此“it is~that”句式不具有命題意 義,因而可被視為後設論述標記。 (20)What the return of character means for policy is less clear, beyond parenting classes or a few. But it is obvious that good societies need good people, and removing the taboo on character talk is a start. (Khabbazo-Oskouei, 2013, p. 97) (重回性格討論的老路除了會影響育兒班或一些其他班級之外,對政 策會有什麼影響還不清楚。但是顯而易見的是,好的社會需要好人, 因此消除談論性格的禁忌是一個好的開始。). 20.

(35) 第二章 文獻評述. (二)語意特性 在語意方面,後設論述標記表現出單一核心意義的原型性(prototype)。 Schiffrin(1987)主張每個後設論述標記都有一個核心意義(core meaning) ,這些 核心意義不隨使用情況改變而發生變化。Mathews(1971)從「原型理論」 (prototype theory)的觀點說明,一個後設論述標記顯現的特徵越多,就越有可能被視為所 屬類別的典型成員,也就是具有核心意義的成員。另一方面,從核心意義衍生出 的意項仍是程式性的,不是概念性的7,因此,對該後設論述標記的確切語意解釋 需要綜觀上下文。此外,這些意義不僅對所出現話語起限制作用,也會影響到整 個話語,不是使話語間產生某種關係,而是使早已隱含的關係外顯化(Redeker, 1991),即是透過後設論述標記讀者能理解話語間的關係。換言之,後設論述標 記的眾多意義是核心意義在具體語境和語言因素的影響下產生的,因而衍生出後 設論述標記的語意多樣性。. (三)語用特性 由於後設論述標記具有上述所說的語意多樣性,使得其在語用上也呈現出多 功能性,且標記的功能是有上下層次性的,因此後設論述標記的分類應該是功能 上的分類。Hyland(1998)就曾論證後設論述標記是一個語用概念,讓讀者瞭解 作者是如何影響讀者對文章和作者態度的理解。此外,由於語境不同,後設論述 標記的語用功能也隨之改變,處於一個隨語境變動的情況,因而富有動態性特徵。 如 Khabbazo-Oskouei(2013, p. 97)曾舉例說明,例(21)中的“must”表示作者 對所述的確認(certainty) ,到了例(22)中的“must”則涉及必須性(necessity) 。 例(22)中的“should”表現出作者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 ,例(23)中“should” 則是一個納入讀者的參與標記,因此“must”、“should”都具有多功能性。若進 一步探討同一標記具有多功能性的背後原因,是因為人類交流往往遵循「經濟原 則」,作者會以最簡單扼要的方式傳達資訊,如無必要,盡量不增加任何言語形 式,此即後設論述標記多功能性的由來。. 後設論述標記的作用主要是程序性的(procedural)而非概念性的(conceptual),即標記本身 不傳達概念意義,但可對概念意義產生制約作用。 7. 21.

(36) 新聞評論中副詞性強調標記之功能研究與教學應用. ( 21 ) It differs from most previous attacks in two important ways: in the sophistication of the operation’s planning and the terrorist manpower that must have been involved; and in selecting foreigners as targets: hostagetakers seem to have sought out American, British, and Israeli victims. (與過去的攻擊相比,這次的有兩大不同點:一是在恐怖行動規劃的 複雜性上,以及所需的恐怖份子人力;二是以某些國家的外國人 為攻擊目標,人質劫持犯似乎偏向找美國人、英國人、以色列人 下手。) (22)In general, a war must pass three tests to be justified. A country must first have exhausted all other means of defending itself. The attack should be proportionate to the objective. And it must stand a reasonable chance of achieving its goal. (一般來說,發動戰爭必須通過以下三個方面的檢視才能被合理化。 一是一個國家必須先用盡所有能防衛自己的手段,逼不得已才能發 動戰爭。二是戰爭的規模應與其目的成正比,三是戰爭獲勝的可能 性較大,在滿足這三個條件後才有理由主動發動戰爭。) (23)America will certainly change under Mr. Obama; the world of extraordinary rendition and licensed torture should thankfully soon be gone. (美國在奧巴馬先生的領導下肯定會有所改變。非正常的引渡和合法 的虐囚很快就會消失。). (四)認知特性 在認知層面上,後設論述標記具有關聯制約性與突顯性。Blakemore(1987) 以 Sperber and Wilson(1986)的關聯理論為依據,推估作者會利用各種語言機制 來制約讀者尋求話語關聯性的過程,而後設論述標記就是該機制之一。後設論述 標記影響的是認知歷程,標記對認知關聯發揮作用。再者,後設論述標記還具有 突顯性,Langacker(2007)依據所主張的「圖形-背景8」 (Figure-Ground)突顯. 8. 中文翻譯來自《認知語言學概論》 (李福印,2008) 。. 22.

(37) 第二章 文獻評述. 原則,揭示標記語是用以彰顯溝通一方意欲突顯的圖形,如例(24)中用「是~ 的」強調句型標示出「她」是圖形, 「其他朋友」 (包括你)是背景。由此可見, 後設論述標記使作者的溝通目的、主觀意志得到強調。 (24)問題:(朋友之中)誰去北京了?是你嗎? 回答:不是,是她去北京的9。. 三、後設論述標記的功能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學者從不同的側重角度,如會話、溝通、語意、語用等, 歸納出後設論述標記各種各樣的功能。以下筆者將藉助 Halliday(1994)的三大 後設功能來統整後設論述標記的功能。 Halliday ( 1994 ) 從 系 統 功 能 語 法 彙 整 出 語 言 涉 及 的 三 種 後 設 功 能 (metafunction) ,第一種功能是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 ,詮釋語言的意義, 可對應到篇章的命題內容;第二種是篇章功能(textual function) ,表語意的邏輯 銜接機制,使文本成為組織嚴謹、前後連貫的文章;第三種是人際功能 (interpersonal function) ,幫助作者表明態度、調整語力、維護面子等,並吸引讀 者積極參與討論,使文本成為作者與讀者產生互動連結的媒介,同時能順應溝通 過程中不斷變化的語境。Halliday(1994)指出,篇章中表述命題概念功能的話語 是無標記的,而表述篇章功能和人際功能的話語時是有標記的。在本章第一節中 筆者已經討論過後設論述標記表程序性意義,不表概念意義,換言之,後設論述 標記表現的是篇章功能及人際功能,而非概念功能(如圖二-2)。. 9. 此例為筆者所建構。. 23.

(38) 新聞評論中副詞性強調標記之功能研究與教學應用. 命題篇章. 概念功能 和世界有關 的陳述. 後設論述. 篇章功能 組織 組織 命題 篇章. 圖 二-2. 人際功能 文本、作者和讀 者的態度和立場. Halliday 的後設功能. (資料來源:Hyland (2005, p. 44)). 後設論述標記的篇章功能是從連貫派的理論基礎發展出來的。 Schiffrin (1987) 、Fraser(1990)等連貫派學者的基本假設是,篇章最重要的特性就是連 貫,後設論述標記的功能在於標明前後兩個或以上話語單位間的關係,使用標記 作為語境參照有助於促進篇章的銜接與連貫。再者,從篇章中話題的轉換也可發 現,作者運用後設論述標記勾勒出篇章的開始、發展和結束的脈絡,可表示話題 的設定、發展、切換和拉回,展現各種語意或語用關係。如例(25) ,作者用「眾 所周知」作為篇章的開始,由此開始介紹鉀的功能。若換個角度,從讀者對篇章 理解的過程來回溯,後設論述標記在話語中發揮組織和構建篇章作用,能引導讀 者獲得話語意義及理解溝通意圖,從而準確理解作者的語用含意。如例句(26) 中作者運用對比標記“in contrast”與前一段比較(Hyland, 2005, p. 46)。 (25)眾所周知,過多攝取食鹽容易導致高血壓,但鉀攝取量過少也會導致 高血壓。鉀的功能是維持細胞內液的滲透壓和細胞內外正常的酸鹼 平衡,可以對抗高鹽飲食引起的高血壓10。. 10. 此例選自 Yahoo 新聞。. 2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Based on the coded rules, facial features in an input image Based on the coded rules, facial features in an input image are extracted first, and face candidates are identified.

the prediction of 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 multi-class protein fold recognition, and the prediction of human signal peptide cleavage sites.. By using similar data, we

• However, these studies did not capture the full scope of human expansion, which may be due to the models not allowing for a recent acceleration in growth

In taking up the study of disease, you leave the exact and certain for the inexact and doubtful and enter a realm in which to a great extent the certainties are replaced

8 The most pertine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texts that extoll the three pilgrims who traveled to India in search of the dharma and translat- ed sacred

Employment of Foreign Workers,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shall meet the student status regulated in the Regulations on Study and Counseling Assistance in Taiwan for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6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Bachelor of Arts with Honours in Primary Education Chinese major 3 years 7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Bachelor of Arts with Honours in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