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香港特教學生的職業教育問題及因應策略 / 60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香港特教學生的職業教育問題及因應策略 / 60"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香港特教學生的職業教育問題及因應策略

吳善揮 香港五育中學輔導組教師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班研究生

一、緒論

在香港,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下 稱特教學生)的職業教育一向備受忽 視,而且香港政府亦欠缺對特教學生 的就業訓練及支援,使到大部分的特 教學生剛畢業便要面臨失業的困境。 「香港聾人狀元」李菁經過艱苦的奮 鬥,付出比一般人更大的努力,終於 考進了香港嶺南大學修讀社會科學系 的學士課程,可是在畢業後,她一直 都未能夠找到合適的工作;雖然她寄 出了數百封的求職信件,可是連快餐 店也拒絕聘請她;自信心受到嚴重打 擊的她,在 2008 年選擇了以跳樓的自 殺方式,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經 濟日報,2013)。以上所述的案例,充 分反映了特教學生的就業困境,同時 亦可見香港政府並沒有推出任何政策 或配套去解決特教學生的就業問題, 結果使他們難以維持自己的生計,乃 至造成無可挽救的悲劇。 胡茹萍(2010)指出所謂的職業 教育,可被解釋為「職業準備教育」, 即在中學或大專階段的時候,協助學 生發展謀生的技能,以利他們在職場 上覓得合適的工作;這就是說職業教 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學生為未來的就業 作好規劃,並透過參與不同的職業培 訓活動,如暑期職場實習計劃等,以 累積相關的工作經驗,為未來尋找理 想的工作做好準備。在香港,政府的 確具備有系統的職業教育規劃,並且 取得一定的效果(林俊彥、吳清基、 盧延根,2009),惟當中所提供的職業 訓練及就業支援之對象,主要是以一 般的普通學生為主,而特教學生則被 排除在外,致使他們得不到應有的就 業支援。由是觀之,本文旨在說明香 港特教學生的職業教育現況、需要, 接著說明設置以特教學生為對象的職 業教育之重要性,並在此基礎上提出 改善建議,以供教育同仁作為參考。

二、香港特教學生的職業教育現

(一) 欠缺支援特教學生的職業教育政 策 香港的職業教育主要是由職業訓 練局及其轄下的機構推行,為香港的 青少年提供不同的種類的職業教育實 用課程,包括高級文憑、證書課程等, 以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然而,筆 者翻查了香港政府有關的職業教育政 策文件,卻全無提及到當局會如何支 援特教學生的職業教育及培訓,忽視 了特教學生的實際需要。事實上,張 萬烽(2008)強調為學習障礙者提供 生涯規劃的輔導是有其必要性的,這 是因為沒有接受適切職業訓練的特教 學生,例如聽障學生、言語障礙、讀 寫障礙等,根本就難以與其他同齡的 畢業生進行競爭,亦即說他們不太可 能融入主流社會的職場環境。另一方 面,香港教育當局並沒有為特教學生

(2)

制 訂 適合 的職 業教 育 政策 或課 程 指 引,致使主流學校不能夠為校內的特 教學生設置適切的職業教育或訓練計 劃,最終影響到特教學生的未來發展。 (二) 學校的職業教育未能滿足特教學 生的需要 香港政府並沒有為就讀主流學校 的 特 教學 生設 置適 切 的職 業教 育 課 程,致使他們錯失就業規劃、訓練的 最佳時機。林明輝(2004)認為職業 教育的施行要以能力為本位,即尊重 個別學生的學習差異,發揮因材施教 的精神,以引發不同能力、程度的學 生之潛能;這就是說學校應因應不同 學生的程度、能力及需要,為他們設 置相應的職業教育課程。然而,一般 的香港學校都只會以普通學生為本, 忽略了特教學生的個別化需要。事實 上,在職業教育的需求上,一般學生 與特教學生的需要是有着根本性的分 別,一般學生所需要的,就是引發他 們對職業規劃的興趣,以使他們自覺 地朝着自己的興趣發展;相反,特教 學生需要的,就是透過職業教育去了 解自己的實際處境及社會情況,並以 此為基礎,確立就業目標,作好生涯 規劃,並輔以相關實質的職業訓練, 以增加他們日後覓得工作的機會。

三、特教學生的職業教育需要

(一) 職業輔導與就業轉銜 特教學生最大的就業困難,就是 他們不能夠適應實際的職場環境。在 學校裡,教師們會因應特教學生的特 殊需要而作出不同程度的調適安排, 以便他們也能建立成功的學習經驗; 可是,當特教學生選擇在畢業後投身 職場的時候,企業未必能夠完全按照 他們的特殊需要而作出調整,致使他 們大多未能夠適應主流社會的工作環 境,因此,縱使他們獲得企業聘用, 但是他 們最終也被 迫 辭職。 由此可 見,對於特教學生而言,協助他們由 學校環境順利過渡至實際的職場環境 是最為關鍵的,這是因為如果他們不 能克服此等困難,那麼他們的競爭力 便會受到削弱,最終無法找到一份穩 定的工作。因此,為特教學生提供就 業轉銜的輔導,是切合特教學生當前 的職業教育需要。 (二) 重實際而輕理論 特教學生需要實際的情境訓練, 多於純 粹的課堂理 論 講授。 王 若權 (2010)指出特教學生不乏進入職場 工作的實習機會,可是當中最大的問 題,就是他們的工作能力並不足以應 付工作的需要。事實上,學校一般只 會「紙上談兵」,即純粹向學生直接講 解職業 生涯規劃的 元 素及相 關的理 論,卻忽視了技術訓練、職場實習的 重要性及價值。由是觀之,特教學生 的另一項職業教育需求,就是根據自 己的意願及選擇,學習實質的職業技 術,以讓他們的技能專業化;另外, 學校亦 需要教授他 們 相關的 職場知 識,以使他們能夠順利地適應職場的 工作環 境,包括處 理 工作壓 力的方 法、與人的相處技巧、求助渠道等; 同時,學校亦宜每年暑假的時候,向 高中年級的特教學生提供工作實習的

(3)

機會,以讓他們可以逐步適應實際的 職場環境,為他們日後真正進入職場 工作打下一支強心針。

四、設置面向特教學生的職業教

育之重要性

(一) 協助特教學生尋找自我的價值 職業教育能夠協助特教學生解決 就業問題,並使他們從中找到自己的 人生價值。特教學生往往因為得不到 社會的接納,因而欠缺足夠的工作機 會,這會為他們的自信心或自尊帶來 一定的打擊,乃至自我標籤為社會、 家庭的負擔,嚴重的更會出現情緒的 問題。由此可見,適切的職業教育不 但能夠使特教學生確立未來職業發展 的 方 向, 更能 夠提 升 他們 的工 作 技 能,進而提升他們的謀生能力。而最 重要的,就是他們能夠找到自己的人 生價值,並從中得到自我的肯定,使 他們的人生變得更豐盛、更有意義, 同時,亦減少了他們對人生的負面想 法,避免了無可挽救的悲劇發生。 (二) 推動共融社會的建立 為 特 教 學 生 提 供 職 業 教 育 及 訓 練,能夠加強僱主對聘用特教學生的 信心,從而推動共融社會的建設。施 品禎(2012)指出「職場人員對於身 心障礙者的認識不足,會產生擔心、 害怕、焦慮與抗拒的情緒,進而影響 職場釋放實習或正式職缺的機會。」 這就是說社會對於是否聘用特教學生 作為企業的一員,仍然存有很大的保 留態度。事實上,香港亦面對着這樣 的情況,香港復康會研究中心及倡議 中心與「關注傷津檢討聯席」曾訪問 1020 名身心障礙者,調查結果顯示「受 訪者的失業率為 51.5%,遠比本港一般 人口的失業率 3.5%高達 14.7 倍。」(香 港商報,2013)當中的主要原因,就 是大部分的僱主都並不信任身心障礙 者的工作能力,深怕他們未能夠勝任 工作。由是可見,面向特教學生的職 業教育之價值,在於能夠加強學生的 工作技能,進而提升僱主聘請特教學 生的信心;在推而廣之的風氣下,筆 者相信企業都會變得更樂於聘用身心 障礙者,從而建立共融的社會。

五、設置面向特教學生的職業教

育建議

(一) 設置適合特教學生的職業教育課 程 香港至今仍然欠缺一個正式、面 向特教 學生的職業 教 育課程 。胡曼 莉、林家繽(2011)指出「為讓身心 障礙學生能順利轉銜至就業環境中, 教師不應只是教導學生自己覺得重要 的課程,更應該考量職場需求與學生 能力,教導適合的課程以讓學生能學 以致用。」這就是說學校應該按照校 內特教學生的能力、情況及需求,為 他們設 置相應的職 業 教育課 程。當 然,香 港教育當局 亦 宜頒布 課程大 綱,以讓學校的課程領導人、教師在 設計課程的時候作為參考。同時,教 育局亦宜把面向特教學生的職業教育 課程專業化,並將之納入為資歷架構1 之中,以提升職業教育課程的社會認 受性,繼而提升特教學生的就業比率。

(4)

(二) 以社會企業的形式為特教學生提 供實習機會 香港欠缺足夠的實習機會,致使 特 教 學生 未能 累積 工 作經 驗。 鄭 友 超、林宏旻、許士禮(2006)指出「(特 教學生的職業教育)社區化是目前的 趨 勢 ,課 程必 須與 社 區資 源緊 密 結 合。」這就是說特教學生的職業課程, 應該以實踐為本位,並與社區網絡作 出連結,即學校與所在地區的企業或 商店進行合作,為特教學生開拓工作 實習的機會,以使他們可以累積實務 工作的經驗。然而,在香港,學校與 私人企業合作推行工作實習計劃仍然 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筆者建議政 府運用關愛基金的資源,成立一家社 會企業,專門負責為特教學生提供實 習機會,並表揚當中優秀的實習生, 以使特教學生能夠在完成學業後,順 利進入職場工作。 (三) 建立完善的轉銜制度 香港的教育制度對特教學生的就 業支援欠完備。林幸台(2002)指出 「整個生涯發展有其連續性,轉銜服 務非學校所能單獨完成,因此建立整 套轉銜服務的機制乃根本之道。」這 裡指出了轉銜制度對於特教學生的生 涯規劃及發展具有很大的禆益,而且 是解決他們就業問題的根本良方。所 謂的轉銜制度,就是指教育當局在學 校設置職業輔導員,專門負責協助特 教學生在校內的職業教育及培訓;在 特教學生畢業離校後,仍然對他們的 就業情況作出追蹤,以全面協助特教 學 生 解決 在就 業上 遭 遇的 困難 及 問 題,以 確保他們能 夠 維持自 身的生 計。事實上,香港教育當局亦宜建立 轉銜制度,把職業教育與就業支援作 出有機的連結,以協助特教學生順利 由學校的環境過渡至工作現場,使他 們不用剛畢業便要面臨失業的困境。 (四) 加強相關的師資培訓 香港欠缺足夠的職業教育師資, 即未能向特教學生提供較專業的職業 教育及生涯輔導。林幸台(2003)認 為教育當局有必要加強師資生對於職 業輔導的實務演練與訓練,以強化學 理與實 務之間的連 結 ;至於 在職教 師,教育當局亦宜協助他們掌握職業 輔導現場的運作機制、解決教育現場 所遇到的困難,以提升他們的職業教 育或輔導能力。由是觀之,專業的師 資培訓對於特教學生的職業教育、就 業支援有着根本性的作用,因為只有 專業的教師才可以正確地向特教學生 提供自身的專業意見,並教授相關的 專業知識。而最重要的,就是專業的 職業教育教師可以進行相關的實徵性 研究、支援計劃等,以進一步提升特 教學生的工作技能及就業比率,並優 化香港對特教學生的職業教育支援。 (五) 設立專門協助特教學生就業的支 援機構 香港未有設置專門協助特教學生 就業的支援機構,使特教學生無從尋 求適切的協助。現時,香港只有志願 機構或社福機構支援身心障礙者的就 業問題,例如:香港青年協會設置了 「職橋計劃」(Bridge Project),協助學

(5)

習障礙的學生尋找工作,並提供相應 的實習機會。事實上,志願機構或社 福機構因為受制於資源的緊絀,未必 能夠提供最全面的支援及跟進予不同 類型的特教學生,這就是說特教學生 未必能夠得到最為適切的照顧。由是 觀之,政府應擔當主導者的角色,成 立專門的公共機構,協調志願機構或 社福機構進行不同的支援工作,以協 助特教學生解決就業問題、提供相關 的職業培訓等,以提升對特教學生的 支援力度。

六、總結

總括而言,對於香港的特教學生 而言,發展面向他們的職業教育課程 及相關的支援,已經到了急不容緩的 地步,無論是中學、大專或大學都應 該 協 助特 教學生找出 自己的工作興 趣,並使他們能夠按照自身的能力、 處境,做好生涯規劃,確立清晰的就 業目標,進而朝着這個大方向進發, 以建設更美好的未來;而最重要的, 就是政府可以藉此推動共融社會的建 設,以發揮特教學生的潛能,使他們 也可以與一般學生那樣,為香港的發 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 王若權(2010)。高職特教班教師 對職場實習輔導及相關人員角色與功 能省思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 彰化市。  林明輝(2004)。從能力觀點探討 職業教育改革。師友月刊,446,48-53。  林幸台(2002)。高職特教班智能 障礙學生轉銜模式之研究-組織與運 作模式之探討。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22,189-215。  林幸台(2003)。高職特教班教師 參與轉銜服務工作及其對專業合作態 度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6, 1-17。  胡茹萍(2010)。韓國職業教育。 臺灣國際研究季刊,6(4),71-92。  施品禎(2012)。探討高職智能障 礙學生就業轉銜服務理念與現況。南 屏特殊教育,3,57-65。  半數殘疾長期病患者失業捱窮, 香 港 商 報 , 2013 年 7 月 17 日 , 取 自 http://www.hkcd.com.hk  張萬烽(2008)。國中學習障礙學 生生涯教育之探討。台東特教,29, 27-30。  99年聾人狀元,姊揭自殺悲歌, 經 濟 日 報 , 2013 年 7 月 17 日 , 取 自 http://hk.news.yahoo.com/  胡曼莉、林家繽(2011)。身心障 礙學生整體性與持續性之轉銜輔導與 服務。特教園丁,26(3),9-15。  林俊彥、吳清基、盧延根(2009)。 香港回歸後技職教育之演變。教育資 料集刊,43,73-106。

(6)

 鄭友超、林宏旻、許士禮(2006)。 高職特教班學生家長對職場實習意見 之調查研究。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 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教中心。 1 資歷架構清楚地說明了不同資歷的水平、並確保這些資歷的質素,以及為不同程度的資歷 提供銜接階梯。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透過與教育局及⼤大專院校顧問合作,共同發展、試⾏行及驗

在 2019/20 學年起,在教師職位學位化政策全面推行的情況下,資助學校核准編制內的所有教席均為學位教師職位。在 2019/20

Stage 6 Special Program of Study – Personal Development,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Life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

制定校本的「就學政策」 ,以便教職員能按程序及早協助經常遲到/缺課 的學生。(詳情可參閱教育局通告第 1/2009

• 學校可依據 課程發展議會的指引,按其辦學宗旨及使命,並因應 校情、學生需要和社會期望等,發展具校本

 為協助新來港非華語學生融入學校,教育局 資助啟動課程及適應課程,並為啟動課程畢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