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非華語學童就讀本地主流學校》 簡介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非華語學童就讀本地主流學校》 簡介會"

Copied!
25
0
0

全文

(1)

日期:2016年6月23日(星期四)

時間:上午9時30分至11時30分

《非華語學童就讀本地主流學校》

簡介會

(2)

重要訊息

政府致力鼓勵及支援非華語學生*儘早融入社會,

包括幫助他們適應本地教育體系和學好中文

政策旨在鼓勵非華語家長儘早安排子女入讀能 提供沉浸的中文語言環境的學校,幫助他們學 好中文

教育局就非華語學生的需要,加強為學校、學 生及家長提供支援

*規劃教育支援措施時,「家庭常用語言不是中文」的學生均歸類為非 華語學生

(3)

最近三年非華語學生數目

2013/14 2014/15

2015/16

幼稚園

#

12 029 11 933

11 982

小學* 8 290 8 697

8 958

中學* 7 576 8 224

8 782

# 數字包括在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就讀的學生。

* 包括公營及直資中、小學日校的非華語學生。

註:數字顯示截至有關學年9月的情況。

(4)

由2014/15學年開始,教育局已每年預留約2億元的撥 款,全面加強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

具體而言,主要措施包括:

• 中文課程

• 專業教師發展

• 增加學校額外撥款

• 校本專業支援

改善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與教

(5)

改善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與教 中文課程

由2014/15學年開始,在小學及中學實施「中國語文課 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學習架構」) ,幫助非華語 學生解決學習「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困難,以期促 成他們銜接主流中文課堂

在高中分階段提供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課 程,與資歷架構第一級至第三級掛鈎,成績會記錄在 香港中學文憑,提供額外途徑讓非華語學生獲取認可 的其他中文資歷。有關資歷已獲大學、專上院校及公 務員事務局認可

為已離校的非華語學生提供獲資歷架構認可達第一 / 二級的資歷認證的職業中文課程

(6)

在配套支援下,學校須確保所有非華語學生與本 地同儕享有同等學習中文的機會

「學習架構」從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角度出發,清 楚列載不同學習層階的預期學習表現

輔以教學示例、評估工具和學習材料

教師可按此訂定循序漸進的學習目標、進程及預 期學習成果,幫助非華語學生透過小步子的方式 學習,提高學習效能

詳情已於2014年6月底公布(詳見教育局通告第 8/2014號「改善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與教」)

改善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與教

中文課程

(7)

改善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與教 中文課程

學校不應劃一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預設一個內容 較淺易的中文課程

學校應善用校內評估工具,按學生學習表現訂定 學習目標及策略

教育局要求學校安排所有學生參加全港性系統評 估,尤其讓非華語學生參加全港性系統評估的中 文科評估,有助收集數據進行相關的研究,檢視 政策

(8)

改善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與教 教師專業發展

為教授非華語學生的中文教師舉辦多元及深化的 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以及建立學習網絡

教 育 局 已 透 過 語 文 基 金 , 在 2014 年 3 月 推 出

「『教授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專業進修津貼計 劃」,以鼓勵在職中文科教師進修,提升他們教 授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專業能力

教師亦可因應個人的培訓需要,選讀香港教育大 學提供的五星期全日制政府資助課程(「為非華 語學生而設的中國語文教學專業進修課程證書」)

委託專上院校舉辦有關課程,例如由香港大學舉 辦的「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坊」

(9)

改善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與教 增加學校額外撥款

由2014/15學年開始,所有錄取10名或以上非 華語學生的公營學校及提供本地課程的直資 學校,每學年可獲提供的額外撥款如下 :

非華語學生數目 每年額外撥款(元)

10 - 25 80萬

26 - 50 95萬

51 - 75 110萬

76 - 90 125萬

91或以上 150萬

(10)

改善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與教 增加學校額外撥款

額外撥款的目的:

協助學校實施「學習架構」,以期促成非華語 學生銜接主流中文課堂,以及提升學校支援非 華語學生的意識

建構共融校園(包括加強與少數族裔家長的溝 通,從而鼓勵非華語學生學好中文)

(11)

改善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與教 增加學校額外撥款

學校可以:

安排有經驗教師(專責人員)統籌推行「學習 架構」

聘請額外教師 / 教學助理,以進行不同模式的 密集中文學習,以期幫助非華語學生儘早銜接主 流課堂

聘請少數族裔助理或購買翻譯服務,以加強與 非華語家長溝通

(12)

評鑑和問責

額外撥款被納入特定用途的津貼範圍:只限用於支 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建構共融校園

獲得撥款的學校須於每年11月提交詳細支援計劃及 上一學年的總結報告(範本上載教育局網頁)

教育局已在局內成立專責組別:確保學校恰當使用 有關額外撥款、收集主要持分者的意見,以及幫助 持分者瞭解有關支援,提高透明度

改善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與教

增加學校額外撥款

(13)

改善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與教 增加學校額外撥款

支援錄取較少非華語學生的學校(9名或以下)

亦受惠於「學習架構」和沉浸的中文語言環境

可按需要向教育局申請每年5萬元的額外資源,提 供課後中文支援,以鞏固非華語學生在中文課堂的 學習

(14)

學校可因應校本情況和發展需要申請參加校本專業 支援,例如:

由教育局專家提供的到校專業支援服務

大學─學校支援計劃

專業發展學校計劃

學校支援夥伴(借調教師)計劃

改善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與教

校本專業支援

(15)

錄取較多非華語學生的學校,應讓非華語學生有更 多機會與本地學生一起學習和成長,例如:

安排非華語學生參加社區活動,增加結識華語同 儕和接觸中文的機會

建立學習圈,與錄取較多華語學生的學校共同協 作

申請優質教育基金撥款,推展多元文化活動

改善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與教

鼓勵融入

(16)

我們根據研究及語文專家意見所制訂的研究框架,

繼續收集和分析數據,以評估支援非華語學生措 施的成效,並按需要完善有關措施

改善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與教

整體評估

(17)

繼續推行現有支援措施

學習中文支援中心

為非華語學生提供課後支援

舉辦工作坊,支援教授非華語學生的教師

協助發展教學資源

為非華語學生的家長舉辦工作坊

(18)

繼續推行現有支援措施

其他中國語文科資歷

教資會資助的院校,在特定情況下接受聯招 申請人的其他中國語文科資歷,例如GCSE, IGCSE, GCE AS-Level及GCE A-Level

教育局會繼續資助合資格非華語考生報考上 述中國語文科考試,考試費與香港中學文憑 考試中國語文科的考試費水平相若

合資格的非華語學生如通過入息審查,可獲 上述「資助考試費」的全額或半額減免

(19)

啟動課程、適應課程及校本支援計劃津貼

為協助新來港非華語學生融入學校,教育局 資助啟動課程及適應課程,並為啟動課程畢 業生安排學位。本局亦為錄取新來港非華語 學生的公營學校及直接資助計劃學校提供校 本支援計劃津貼,讓學校因應這些學生的需 要安排支援服務。

繼續推行現有支援措施

(20)

繼續推行現有支援措施

暑期銜接課程

為非華語小一新生及升讀小二、小三及小四的 非華語學生舉辦不少於60小時的暑期銜接課程

由2013年起,優化有關課程,鼓勵非華語家長 陪伴子女參與,透過家校合作,一起支援非華 語學生學習中文

(21)

小學加強輔導教學計劃 / 學習支援津貼

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

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計劃

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

其他配套支援措施

(22)

與非華語家長溝通

提供不同語言版本的資料,

例如:

《 非 華 語 家 長 資 料 套 : 香港教育指南》

《 為 非 華 語 學 生 提 供 的 教育支援措施》

學前教育學券計劃簡介

學生資助計劃綜合申請單張

非華語學生家長中文學習錦囊(幼稚園)/(小學)

有關小一及中一入學申請表填表須知等

(23)

與非華語家長溝通

由2015/16學年開始,教育局向每名非華語學生 派發英文版《學校概覽》

舉辦簡介會及提供傳譯服務

設立專題網站(http://www.edb.gov.hk/ncs_chi)及 熱線(3540 7447)

(24)

查詢電話

中文課程: 2892 6309 / 2892 6579 2892 6524 (特殊學校)

學校額外撥款:3509 8574

校本專業支援服務:2152 3219

(25)

謝謝!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課程除重視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外,還着重加強文學、中華文

能夠說出詳略 有別、主次分 明、徐疾有致 的故事。. 能以特定人物

教育局的課程文件《為智障學生而設的中國 語文建議學習重點(小一至中三)》 (香 港課程發展議會,

本計劃的目的是透過 發展具校本特 色的語文課程,以加強學生在文學 和中華文化的學習。學校可善用課 程提供的「建議篇章」

《評估工具》在中文閱讀(或識字)及寫作(或寫 字)方面的整體表現,以了解整體非華語學生中文

名教師完成教育局認可的基礎課程。若受訓教 師已離職,或幼稚園首次獲批 支援非華語學童 的資助,請有關的學校安排教師接受相關的培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

中國語文課程為各學習階 段提供「建議篇章」, 推薦 適合學生程度的文言經典作 品。. 教師可按學校情況,靈 活地把「建議篇章」融入課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及絕大部分專上院 校接納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的「達 標」

的幼稚園,在2020/21學年完結前,應最少有 一名教師完成教育局認可的基礎課程。若受訓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 「在香港定居的非華語學生與其他本地學 生,同樣是香港社會的下一代。……為促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

(ii)支援非華語學童---2018/19學年完結前,每所獲

「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資助計劃)旨在向前往內地修讀學士學位課程的香港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以

「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

為了向前往內地修讀學士學位課程的香港學生提供更適切的支援,以及確保學生不會因經濟困難而無法獲 得專上教育的機會,由 2016/17 學年起,資助計劃將擴展至資助於

如何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加強中華文化的學習 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加強中華文化的學習 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加強中華文化的學習

教師如引入真實 或創設情境,讓 非華語智障學生 多與社會人士溝 通,可以幫助學 生了解非規範化 句子的含義,理

學院全日制課程適合中學文憑、毅進文憑或相 關學歷同學報讀,課程符合市場需要,更有助

本計劃旨在根據修訂初中中國歷史課程的調適 課程大綱,發展適合非華語生使用的學與教資

在香港,公營學校為本地適齡學生 (包括非華語學生) 提供中小 學免費教育,開設中、英文課程,培養學生「兩文 (中、英文) 三語

[例如:支援非華語學童的資助、一筆過學校啟動津貼、代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