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5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臺灣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之研究 政 治. 大. 學. ‧ 國. 立 strategy of Rural Eco-community Practice and promote in Taiwan. ‧. n. er. io. sit. y. Nat. al. 中. 華.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 :. 孫振義. 博士. 研 究 生 :. 陳彥安. 撰. 0. 年. 民. 國. 1. 4. 8. 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謝誌 蛻變是自我期許! 何其幸運,能重拾書本並沉溺其中,回首三年的研究所生涯,地政系每門課 程的專業規劃,課堂上老師的教導及同學間的討論,讓我快樂的學習著地政的相 關知識,讓我在工作事務上的思考及看法有更寬廣的視野,而處理事情的態度及 方法上也更加的成熟,實感獲益良多。 此篇論文能完成,承蒙許多人的支持及鼓勵,讓我能堅持到最後。首先感謝 我的指導教授孫振義老師,在論文撰寫期間給予的教導與督促,在教務繁忙之際, 犧牲假期,耐心指導,每每皆能精闢的指出論文的應修正之方向,而在學習與撰 寫的過程中能學生體會到整體性的思維方向,且精益求精,能跟著孫老師學習到 對於研究的執著與態度及待人處事的方法與原則,實是這三年最大的收穫。亦感 謝賴宗裕老師及論文口試委員彭光輝老師、蘇瑛敏老師及陳海曙老師所給予的寶 貴意見與指正,讓論文能更臻於完善,在此表示深摯的感謝。 在求學期間內,研究室成員們彼此的情誼是最值得回憶的歷程,我們就像大 家庭一般。感謝建宏在研究上能適時指點及互相砥礪,今年能共同邁向畢業之路; 感謝凱婷能聽我囉嗦、分享壓力且提供協助;感謝家盈、欣錡在田野調查上給予 的幫忙;感謝宛真、文勇、靖雅對我的關懷及幫助,同為碩專班的你們要更努力 的畢業唷;感謝大帳房曹妤在庶務上的協助,讓研究室的柴米油鹽無後顧之憂。.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很高興在求學途中遇見這麼好的你們,也感謝曾經幫助過我的朋友們,我會永遠. n. al. er. io. sit. y. Nat. 珍惜這緣分。 藉此,深深地感謝我親愛的老婆珠君,在我低潮喪失動力之時,總是能帶給 我無窮盡的鼓勵,給予我心靈上的滋潤並洗滌我疲憊的身心,並體貼照顧著調皮 搗蛋的楷喬及牙牙學語的晴瑄,有妳真好。最後,感謝默默支持與關心我的母親、 岳父、岳母及家人,體諒我恣意任性的享受學生生活,讓我在求學過程中無後顧 之憂,我愛你們! 在此分享這份喜悅給所有關心我的人,我是幸福的,因為有可愛的你們!!. Ch. engchi. i n U. v. 陳彥安 謹誌於政治大學綜圖.

(4) 摘要 本研究為探究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及推動的關鍵因素,綜合質化研究與量化 研究,以「文獻分析」 、 「個案研究」及「專家問卷」為本研究之研究方法。首先 以「文獻分析」透過社區總體營造及生態社區相關文獻的經驗與借鏡,彙整過去 學術研究的寶貴經驗,探討推動生態社區的關鍵因素;再以「個案研究」釐清鄉 村型生態社區的基礎資源及資源運用於永續功能實踐情況,探究社區轉化為永續 經營的重要關鍵,並彙整推動生態社區之關鍵因素;再運用層級分析法之理論, 歸納「文獻分析」及「個案研究」之研究成果,設計「專家問卷」,以社區的內 部條件及外部支援資源為組成構面,建置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的關鍵因素指標架 構第一階層為「A.政府」 、 「B.夥伴」 、 「C.社區團隊」 、 「D.社區環境」等四個層面, 並歸納第二階層有「A1.生態社區人才培訓年齡」等二十個因素指標,並針對業 界、政府部門、學界、社區等領域中之專家進行問卷調查,將回收之 23 份有效 問卷利用專家決策分析軟體(Expert Choice 2000)進行統計之分析。.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 專家問卷調查分析結果得知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之層面首重「C.社區團隊」 權重為 50.1﹪;關鍵因素整層級權重排序前五名為「C1.領導人」(17.5%)、「C2.組 織團隊」(11.8%)、 「D1.自然環境」(10.6%)、 「C3.社區意識」(9.4%) 、 「D2.人文環境」(7.7%), 表示專家認為社區領導者擁有積極態度與能力及社區內民眾參與度高以建立組 織健全的架構,為最重要之成功因素,若再能凝聚社區意識與聚合社區居民的行 動,實為推動生態社區之最主要關鍵,而鄉村中豐富的自然環境或社區內珍貴人. Nat. al. er. io. sit. y. 文環境為推廣生態社區之重要條件,於生態社區發展之初,社區必須自我檢視以 確立社區生態發展之項目。. n. 根據文獻分析、個案研究及關鍵因素權重分析結果,本研究建議在推動鄉村 型生態社區時是由社區自發性開始,策略應由下而上形成,社區能自我成長,並 考量外部因素,本研究分別提出社區、政府、夥伴等不同角色下之實踐與推動策 略建議,供不同角色在推動生態社區時能參考並靈活且彈性的運用。. Ch. engchi. i n U. v. 關鍵字:生態社區、層級分析法、社區團隊、社區領導者、推動策略.

(5) Abstract Aimed at researching key factors for rural ecologic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this study integrates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uses “Literature Analysis”, “Case Research” and “Expert Surveys” research methods. Firstly,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the study analyzes previous records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ommunity to learn from valuable experiences and organize the findings of previous academic researches for the discussion of key factors for ecologic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Then, through “case research”, the study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he use of rural ecological community basic resource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vestigate the key factors for sustainable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archive the key factors for ecologic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Next, using the concepts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ase research” are inducted in the design of “Expert Survey”. Using the inter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support resources of the community to form the hierarchy, the key factor indicator framework for rural ecologic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first level comprising of four factors, “A. Government”, “B. Partner”, “C. Community Team”, and “D. Community Environment” while the second layer inducted over 20 factor indicators.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such as “A1. Ecological Community Talent Development Age”. Targeted at experts from industrie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academic institutions and communities, 23 sets of effective surveys were collec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sing expert decision analysis software, Expert Choice 2000.. i n U. v. From the survey analysis findings, “C. Community Team” has the greatest weight of 50.1%. The top 5 factors in the key factor hierarchy weight are “C1. Leader (17.5%)”, “C2. Organization Team (11.8%)”, “D1. Natural Environment (10.6%)”, “C3. Community Awareness (9.4%)”, and “D2. Cultural Environment (7.7%)”. This finding shows that experts believe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successful factors should be a community leader with active attitudes and competency, and a community with high public participation levels in building an organized structure. If community awareness can be raised and actions of the community coordinated, these will become the main factors in developing ecological communities. As critical factors of ecologic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the community should perform self-reviews on the rich natural environment or valuable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rural community. Ch. engchi. during the beginning to establish objectives for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from literature analysis, case studies and key factor weight analysis, 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logical.

(6) community, the development should be spontaneous, strategies should be formed from the bottom-up approach, allow for the growth of the community and take external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study also proposes implementation and promot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ifferent roles such as community, government and partner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different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community and allow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Keyword:Ecological community;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ommunity Team; Community leader;Promote strategy.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7) 臺灣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之研究. 章. 節.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 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1-4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 1-5 第四節 研究方法 .................................................................................................. 1-7 第五節 研究流程 ..................................................................................................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2-1. 政 治 大. 第一節 社區總體營造 .......................................................................................... 2-1 第二節 生態社區 ................................................................................................ 2-12 第三節 小結 ........................................................................................................ 2-22. 立. ‧ 國. 學. 第三章 個案研究 ................................................................................ 3-1. ‧. 第一節 花蓮縣牛犁社區 ...................................................................................... 3-1 第二節 新竹縣信勢社區 .................................................................................... 3-17 第三節 新北市順德里 ........................................................................................ 3-29 第四節 小結 ........................................................................................................ 3-45. er. io. sit. y. Nat. 第四章 專家問卷 ................................................................................ 4-1. al. n. v i n C h.......................................................................... 第一節 層級分析法之操作說明 4-1 engchi U 第二節 問卷評估項目之層級建構 ...................................................................... 4-7. 第三節 專家問卷設計及調查 ............................................................................ 4-14 第四節 層級權重分析 ........................................................................................ 4-17 第五節 小結 ........................................................................................................ 4-27. 第五章 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及推動策略之研擬 ............................ 5-1 第一節 社區角色-社區自主之實踐與推動策略................................................. 5-1 第二節 政府角色-政府推行之實踐與推動策略................................................. 5-5 第三節 夥伴角色-夥伴協同之實踐與推動策略................................................. 5-7 第四節 小結 .......................................................................................................... 5-9. I.

(8) 目錄. 第六章 結論 ........................................................................................ 6-1 第一節 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的關鍵因素 .......................................................... 6-1 第二節 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 .......................................................... 6-3. 參考文獻............................................................................................... 參-1 附錄一、 附錄一、專家問卷 .......................................................................... 附錄-1 附錄 附錄二、 附錄二、專家問卷層級分析結果表 ............................................ 附錄-11 附錄.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9) 臺灣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之研究. 表. 目. 錄. 表 2-1 社區型態及內容說明.................................................................................... 2-2 表 2-2 政府、非政府組織與社區民眾在社區總體營造階段中的任務與角色.... 2-4 表 2-3 文化部「社區總體營造計畫」發展歷程.................................................... 2-6 表 2-4 社區總體營造推動的關鍵因素表.............................................................. 2-10 表 2-5 各部會施政計畫彙整表.............................................................................. 2-15 表 2-6 文獻探討之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關鍵因素表.......................................... 2-22 表 3-1 牛犁社區生態指標調查表............................................................................ 3-7 表 3-2 牛犁社區歷年執行相關計畫...................................................................... 3-10 表 3-3 牛犁社區歷年獲得相關單位頒發獎項.......................................................3-11 表 3-4 牛犁社區常態工作事項與資源聯結合作單位.......................................... 3-12 表 3-5 牛犁社區推動生態社區關鍵因素表.......................................................... 3-15 表 3-6 信勢社區生態指標調查表.......................................................................... 3-22 表 3-7 信勢村信勢社區營造推動時序表.............................................................. 3-25 表 3-8 信勢社區推動生態社區關鍵因素表.......................................................... 3-28 表 3-9 順德里生態指標調查表.............................................................................. 3-37 表 3-10 順德里環境教育工作的組織人力及概況................................................ 3-39 表 3-11 順德里社區營造推動時序表 .................................................................... 3-3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表 3-12 順德里推動生態社區關鍵因素表............................................................ 3-43 表 3-13 個案研究之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關鍵因素表........................................ 3-45 表 4-1 隨機指標表.................................................................................................... 4-4 表 4-2 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關鍵因素彙整表...................................................... 4-10 表 4-3 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關鍵因素內涵說明.................................................. 4-13 表 4-4 有效問卷之專家背景資料.......................................................................... 4-15 表 4-5 評估面向層權重依領域分類...................................................................... 4-18 表 4-6 表 4-7 表 4-8 表 4-9 表 5-1 表 5-2 表 6-1. Ch. engchi. i n U. v. 政府面向層權重依領域分類...................................................................... 4-19 夥伴面向層權重依領域分類...................................................................... 4-21 社區團隊面向層權重依領域分類.............................................................. 4-22 社區環境面向層權重依領域分類.............................................................. 4-23 社區自我檢查表............................................................................................ 5-4 優先推動策略表............................................................................................ 5-9 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表............................................................ 6-4. III.

(10) 目錄. 圖. 目. 錄. 圖 1-1 研究流程........................................................................................................ 1-9 圖 2-1 都市鄰里單元社區示意圖............................................................................ 2-2 圖 2-2 集合住宅社區示意圖.................................................................................... 2-2 圖 2-3 獨立自主農村聚落........................................................................................ 2-2 圖 2-4 都市或近郊新開發社區示意圖.................................................................... 2-2 圖 2-5 社區營造主要決策參與者運作關係示意圖................................................ 2-5 圖 2-6 中央及地方政府推動架構圖...................................................................... 2-14 圖 2-7 EEWH-EC 評估系統五大軸向 ................................................................... 2-16 圖 2-8 十大機能優先推動項目.............................................................................. 2-17 圖 2-9 低碳永續家園整體運作機制...................................................................... 2-18 圖 3-1 牛犁社區地理位置........................................................................................ 3-1 圖 3-2 豐田地區社區生態體驗之旅示意圖............................................................ 3-3 圖 3-3 人工溼地 ........................................................................................................ 3-3 圖 3-4 生態與有機耕作教育園區 ............................................................................ 3-3 圖 3-5 花蓮溪棲地保護教育區 ................................................................................ 3-4 圖 3-6 綠色生命教育園區 ........................................................................................ 3-4 圖 3-7 綠色隧道........................................................................................................ 3-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圖 3-8 五味屋............................................................................................................ 3-5 圖 3-9 牛犁社區內人行道 ....................................................................................... 3-5 圖 3-10 牛犁社區關懷據點...................................................................................... 3-6 圖 3-11 壽豐鄉文史館-客家文化館 ........................................................................ 3-7 圖 3-12 豐田文史館 .................................................................................................. 3-7 圖 3-13 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組織架構...................................................................... 3-9 圖 3-14 信勢社區地理位置.................................................................................... 3-17. Ch. engchi. i n U. v. 圖 3-15 北勢溪沿畔道路........................................................................................ 3-19 圖 3-16 信勢村一號人工濕地 ................................................................................ 3-19 圖 3-17 植物多樣性圖............................................................................................ 3-19 圖 3-18 信勢村村民菜園 ........................................................................................ 3-19 圖 3-19 社區內步道空間........................................................................................ 3-20 圖 3-20 北勢溪旁自行車道.................................................................................... 3-20 圖 3-21 小型風力發電系統.................................................................................... 3-20 圖 3-22 社區內涼亭................................................................................................ 3-21 圖 3-23 信勢社區推動社區營造組織架構............................................................ 3-23 圖 3-24 順德里低碳社區導覽地圖........................................................................ 3-29 圖 3-25 綠能活動中心生態池................................................................................ 3-31 圖 3-26 環保公園生態池........................................................................................ 3-31 IV.

(11) 臺灣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之研究. 圖 3-27 三德公園生態池........................................................................................ 3-31 圖 3-28 綠色走廊生態池........................................................................................ 3-31 圖 3-29 綠能活動中心牆面綠化............................................................................ 3-32 圖 3-30 高速公路下之綠色走廊 ............................................................................ 3-32 圖 3-31 花草巷道立體空間綠美化改善計畫-仁興街口 ...................................... 3-32 圖 3-32 花草巷道立體空間綠美化........................................................................ 3-32 圖 3-33 綠能活動中心雨水回收過濾池................................................................ 3-33 圖 3-34 綠能活動中心雨撲滿................................................................................ 3-33 圖 3-35 變頻式空調冷卻系統................................................................................ 3-33 圖 3-36 自行車免費租借站.................................................................................... 3-34 圖 3-37 風光互補路燈照明系統............................................................................ 3-34 圖 3-38 綠能活動中心屋頂太陽能光電板 ............................................................ 3-35 太陽能板廊道............................................................................................ 3-35 環保公園景觀步道(西) ............................................................................. 3-35 綠色走廊生態步道(東) ............................................................................. 3-35 社區資源回收站........................................................................................ 3-36 綠能活動中心屋頂開心農場.................................................................... 3-36 社區環保形象街角.................................................................................... 3-36.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圖 3-39 圖 3-40 圖 3-41 圖 3-42 圖 3-43 圖 3-44 圖 3-45. ‧. 低碳全國示範點........................................................................................ 3-36 圖 3-46 社區環保入口意象.................................................................................... 3-37 圖 3-47 「里環境認證」面向及指標.................................................................... 3-41 圖 4-1 成對比較矩陣................................................................................................ 4-3 圖 4-2 專家問卷實施步驟........................................................................................ 4-5 圖 4-3 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關鍵因素面相說明.................................................... 4-7 圖 4-4 政府面向之關鍵因素彙整圖........................................................................ 4-8 圖 4-5 夥伴面向之關鍵因素彙整圖........................................................................ 4-8.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4-6 社區團隊面向之關鍵因素彙整圖................................................................ 4-9 圖 4-7 社區環境面向之關鍵因素彙整圖.............................................................. 4-10 圖 4-8 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關鍵因素架構圖...................................................... 4-12 圖 4-9 評估面向層依領域分類之權重長條圖...................................................... 4-18 圖 4-10 政府面向層依領域分類之權重長條圖.................................................... 4-20 圖 4-11 夥伴面向層依領域分類之權重長條圖 .................................................... 4-21 圖 4-12 社區團隊面向層依領域分類之權重長條圖............................................ 4-23 圖 4-13 社區環境面向層依領域分類之權重長條圖............................................ 4-24 圖 4-14 社區環境面向層依領域分類之權重長條圖............................................ 4-26. V.

(12) 目錄.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13) 臺灣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之研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人口總數快速成長,開發行為造成能源用量大增,碳 排放也節節高升,進而使得全球環境變遷,極端氣候的出現也愈加頻繁,各地異 常氣候與災害發生頻率倍增,日益惡化的環境污染、全球溫暖化以及災害浩劫不 斷的在世界各地發生,使得地球永續問題已成為國際重視的議題。依據聯合國政 府氣候變遷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出版之第五次 氣候變遷評估報告(AR5),在 1880-2012 年之間,全球平均溫度呈現線性成長, 約上升了攝氏 0.85℃,尤其在 2003-2012 年期間上升幅度更為明顯。尤其在 2012 年,創下全球平均溫度最高紀錄之一,美國有 34 個州創下高溫新紀錄;2011 年 6 月 9 日,華府更創下 38.9℃高溫,是 139 年以來新高。. 政 治 大. 為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1987 年聯合國第四十二屆大會中, 「世界環 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發布了「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 報告,強調人類永續發展的概念,並將「永續發展」一詞定義為︰「能夠滿足當 代的需要,且不致危害到未來世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過程」 ;1992 年聯合國環境 與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UNCED) 於巴西里約召開地球高峰會,其間通過了「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21 世紀議. 立.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程》等重要文件,並簽署了「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及「生物多樣性公約」,全面 展現人類對於「永續發展」之新思維及努力方向;1997 年於日本簽署「京都議定 書」,目標是將「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以保證生態 系統的平滑適應、食物的安全生產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012 年於卡達多哈舉 辦之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締約國大會(COP18),呼籲各國政府必須立刻迅速地採 取行動,並推動氣候變遷解決方案,意圖控制地球氣溫增幅在 2℃以內的目標, 以避免不可逆的重要環境災難發生。. Ch. engchi. i n U. v. 由於聯合國對環境保育的提倡與推動,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 同關懷的議題,大家開始重新思索自己的生存方式,而人類面對環境問題亦由傲 慢與無理趨向於尊重自然與生態。然而面對人類活動對各項環境資源所造成的衝 擊與破壞,許多學者與規劃者致力於將生態保育以及永續發展觀念納入規劃理念 中 ,「 生 態 國 家 」( Eco-nation )、「 生 態 城 市 」( Eco-city )、「 生 態 社 區 」 (Eco-community)、「生態村莊」(Eco-village)、等概念被一一提出,藉以彌補過 度工業化所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並闡述人無法脫離自然而獨立生活(李永展、 何紀芳,1995)。 反觀臺灣,在地球環保的風潮中,1996 年代表官方決心施行永續發展的行 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被成立,正式對外宣告臺灣公、私部門推動環境保護與 節能減碳的決心。經過數年的醞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1999 年制定了「綠建 1-1.

(14) 第一章. 緒論. 築標章」,2001 年開始推動綠色革命,推動方案包含總經費約 18 億「綠建築推 動方案」(2001-2007 年)、總經費約 20 億「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2008-2011 年)以及總經費約 32 億「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2010-2015 年),在十多年的努力 之下,綠色建築的基礎得以被奠定。 在綠建築政策的推動下,臺灣成為國際間執行永續建築政策的優等生,為全 球第四個正式執行綠建築評估認證的國家,對公有建築管制進行綠建築設計的國 家,於建築法規訂定綠建築專章的國家,而因應行政院「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 案」之推行,目標將綠建築政策推廣至生態城市政策,因此參考國內既有的綠建 築評估系統(EEWH)及生態都市之成果後,內政部於 2009 年訂定「綠建築評估手 冊-社區類(EEWH-EC)」系統,以作為國內評定生態社區的標準,此時,推動 生態社區的政策才逐漸起步。 生態社區的推廣必須由社區的組成開始,我國政府於 1994 年開始,由文建 會從文化觀點,推動社區總體營造計畫,期許透過公私部門與社區間的伙伴關係, 以及社區居民參與公共政策研擬,凝聚社區意識與聚合社區居民的行動(彭國棟, 2006:6)。然而,歷經 921 大地震與莫拉克風災之後,台灣逐漸導入社區防災概 念與調適性規劃於社區總體營造,而近年節能、生態保育、永續發展的觀念,更 積極融入社區總體營造項目之中。在這樣的發展脈絡下,期望能凝聚社區意識與 聚合社區居民的行動,逐步朝向永續的生態社區發展。.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以永續發展的觀點而言,鄉村地區較都市地區更具發展潛力。鄉村地區在環. Nat. y. sit. n. al. er. io. 境中除了扮演著食物供給的角色之外,更重要的是提供資源保育、地景多樣性以 及民眾休憩之功能;鄉村地區之內部結構與都市社區有著顯著不同的特性,居民 認同與社區事務參與的程度皆較都市地區為高,再加上鄉村地區之固有機能及環 境問題較都市社區簡化,使生態社區的設立更有創造性及成功性(游以德、 、呂適 仲、 、王凱民,2003:132)。. Ch. engchi. i n U. v. 綜上所述, 「生態社區是一種人類的反思,對於自我與周遭生活環境的要求 返璞歸真」,雖然生態社區定義稍有分歧,但其宗旨皆是以社區之永續發展為目 標,並達成 3E(即環境 Environment、經濟 Economic、社會公平 Equity)的平衡。 隨著大眾對環境保護之重視,兼具糧食生產與環境保護責任的鄉村型社區,實為 最具潛力且較適合實行永續計畫的地區,鄉村型社區朝向「生態社區」的方向發 展儼然是一種必然的趨勢。雖然近年來內政部已建立「綠建築評估手冊-社區類 (EEWH-EC)」作為生態社區評估準則,但在執行層面上仍缺乏實踐與推動的完 整策略,以作為生態社區設立以及相關方案執行的依據。本研究希冀能藉由建立 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及推動策略以推廣生態社區,將生態、環保、低碳節能落實 至鄉村社區,達到改善鄉村社區的實質環境、居民生活習慣,進一步達成「生態 多樣化」 、 「綠美化」 、 「節能減廢」 、 「健康舒適」 、 「防災調適」等多項目標,必定. 1-2.

(15) 臺灣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之研究. 是台灣在實行永續發展、環境保育的有效策略,並能減緩全球暖化與溫室效應對 環境所帶來之衝擊。.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3. i n U. v.

(16)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前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認為生態社區在執行層面上缺乏實踐與推動的 完整策略,以作為生態社區設立以及相關方案執行的依據。而鄉村地區應為最具 潛力且較適合實行永續計畫的地區,生態社區的意涵需要進一步釐清與推廣,生 態社區的發展也需長期且全面性的政策支持,本研究希冀藉由探究鄉村型社區推 動生態社區的關鍵因素,並依據關鍵因素重要性之先後順序,建立完整的鄉村型 生態社區實踐及推動策略,供政府、村里長及社區營造組織、社區居民、社區協 力團隊參考,協力建構適宜社區屬性之生態社區,藉此達到「從綠色建築、生態 社區到生態城市至永續國土」的終極目標。 故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 (一)探究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的關鍵因素。. 政 治 大. (二)提出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及推動策略。.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4. i n U. v.

(17) 臺灣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之研究.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研究內容與範圍 一、研究內容 (一)社區總體營造相關文獻之探討 生態社區的推廣必須由社區的組成開始,為探究社區總體營造理念是否 適用於推動生態社區,首先藉由相關文獻釐清社區及社區總體營造的意涵, 再彙整政府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相關計畫,以了解計畫的目標、執行方向及 工作項目,最後透過相關文獻的經驗與借鏡,探討社區總體營造的成功關鍵, 經上述步驟彙整社區總體營造關鍵因素。 (二)生態社區相關文獻之探討. 政 治 大. 生態社區的推動由理念到實際執行,涉及生態理念、生態教育、法令、 政策及執行技術等不同的環節,而不同的環境具有的人文、自然資源也各異, 故不同類型社區所適合的生態模式和執行步驟也都有所差異。藉由相關文獻 釐清生態社區的意涵及生態社區規劃方向,再研析生態社區相關政策,以了 解政策的目標、執行的方向及推動策略,最後透過鄉村型生態社區相關文獻 的經驗,並參酌社區總體營造成功的關鍵因素,彙整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關 鍵成功因素。以作為後續研擬專家問卷之依據。. 立. ‧. ‧ 國. 學. Nat. sit. y. (三)生態社區之個案研究. al. er. io. 為了對社區總體營造的實務及生態社區的實踐有更深入的瞭解,選擇三個. n. 在推動綠美化、環保、節能減碳、環境教育都相當成功的生態社區,進行個案. Ch. i n U. v. 研究。研究內容為 1.瞭解社區內之各項基本資料及民眾參與情況,2.瞭解社區營. engchi. 造生態社區相關之基礎資源及資源運用於永續功能實踐情況,3.瞭解該社區的社 區組織運作、成功歷程、發展宗旨、財務狀況、成功因素、政府功能;經由上 述研究內容,彙整不同類型社區推動生態社區之關鍵成功因素,驗證文獻探討 之關鍵成功因素,以及彌補文獻探討之不足,並作為後續研擬專家問卷之依據。. (四)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關鍵因素之探討 本研究以專家問卷調查之方式,在兼顧產、官、學、民意見之前提下, 針對熟悉生態社區、環境保育、節能減碳、社區營造、都市規劃等相關領域 之學界、政府部門、業界、社區等四個領域的專家進行問卷調查,探討推動 鄉村型生態社區關鍵因素之相對重要性,以做為研擬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及 推動策略之依據。 (五)研擬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及推動策略. 1-5.

(18) 第一章. 緒論. 為研擬完整之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及推動策略,將藉由上述之研究成果, 分別提出社區、政府及夥伴等不同立場下之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及推動策略; 希冀村里長及社區營造組織、社區居民、政府、社區協力團隊能參考,並靈 活且彈性的運用,協力建構適宜社區屬性之生態社區。. 二、研究範圍 為提出臺灣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本研究以鄉村型生態社區為研 究範圍,並探究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的關鍵因素。文獻探討範圍為社區總體營造 及生態社區相關文獻中與研究主題有直接相關者;個案研究範圍為鄉村型生態社 區;專家問卷調查範圍為業界、政府部門、學界、社區等領域中之生態社區專家。.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6. i n U. v.

(19) 臺灣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之研究. 第四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探究鄉村型社區實踐及推動生態社區的關鍵因素,並兼顧內容的深 度與廣度,本研究綜合質化研究與量化研究,進行主題相關的探索調查。首先以 「文獻探討」、「個案研究」歸納出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的關鍵因素,再運用層級 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 AHP 法)設計專家問卷,進行「專家 問卷」調查後以 AHP 法歸結出之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的關鍵因素間之權重關係, 並據以提出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及推動策略。依此主軸提出的研究方法如下:. 一、文獻分析法 針對研究主題,彙整社區總體營造及生態社區之相關文獻進行探討。從理論 面瞭解社區形成之要素、社區總體營造運作關係及成功關鍵,並歸納出社區總體 營造成功之核心焦點。再就生態社區形成之背景、內涵、評估指標,彙整不同視 角下所強調的功能性,整理生態社區之資源背景及不同領域之內容。藉由社區總 體營造及生態社區文獻探討及相互驗證,推論出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的關鍵因素, 並作為後續研擬專家問卷之依據。.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二、個案研究 個案研究法 研究法. ‧. n. al. er. io. sit. y. Nat. 選擇獲頒環保署認證標章的鄉村型低碳生態社區(花蓮縣牛犁社區、新竹縣 信勢社區)及都市型低碳生態社區(新北市順德里)進行個案研究。首先為透過書面 文件、組織內部資料、檔案分析等方法蒐集背景資料,以了解社區之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公共設施、產業、聯外網絡、人口社經背景及民眾參與情況;再以「綠 建築評估手冊-社區類(EEWH-EC)」規範之生態、節能減廢、健康舒適、社區 機能、治安維護等評估指標對社區現況進行實地調查,透過指標項目釐清社區生 態發展現況;最後深度訪談該社區的領導者,以了解該社區的社區組織運作、成 功歷程、發展宗旨、財務狀況、成功因素。以上藉由鄉村型及都市型社區的基礎 資源及資源運用於永續功能實踐情況的釐清,驗證城鄉間生態社區成功發展異同 之處,探究鄉村型社區轉化為永續經營的重要關鍵,以彙整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 之關鍵因素,並作為後續研擬專家問卷之依據。. Ch. engchi. i n U. v. 三、專家問卷法 專家問卷法 本研究應用 AHP 法理論,藉由文獻探討及個案研究彙整而得之鄉村型生態 社區實踐之關鍵因素架構,設計專家問卷,針對業界、政府部門、學界、社區等 領域中之專家進行問卷調查,將回收有效問卷之資料進行各項統計之分析,經由 一致性檢定,以求控制結果的可信度,透過 AHP 法之成對比較,進而獲得準則 間「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各因素間相對重要性的權重值,以獲得推動鄉村型生 態社區的關鍵因素。採用 AHP 法之主要原因有 1.專家意見較歷史資料更具前瞻 1-7.

(20) 第一章. 緒論. 性,2.AHP 法的優點是可將複雜的問題系統化及層級化,由目標第一層往下劃分 為不同層級,進而能夠把問題解構為不同層級項目及因素,並將相關層級因素透 過相互比較方式分析專家問卷中所填寫之意見,經由統計分析求得層級指標權重 或優先選擇方案。.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8. i n U. v.

(21) 臺灣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之研究. 第五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章節可區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係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 內容與範圍、研究方法及研究流程;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回顧社區總體營造及生 態社區相關文獻,探究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的關鍵因素;第三章為個案研究,分 別研究三個社區的背景、現況、生態社區調查及深度訪談,進而彙整推動鄉村型 生態社區的關鍵因素;第四章為專家問卷,依照 AHP 法步驟,確認關鍵因素層 級架構並設計專家問卷,推論出推動生態社區關鍵因素間相對權重;第五章鄉村 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參酌文獻探討及個案研究之結果,並運用關鍵因素 權重順序,擬訂不同角色下之鄉村型生態社區推動與實踐策略;第六章為結論。 藉此流程安排,在完成背景相關資料及資訊的蒐集與分析之後,經由研究過程順 利實施,可以獲得更多完整性資訊,以萃取出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的關鍵因素, 進一步研擬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所進行研究流程如圖 1-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圖 1-1 研究流程. 1-9. i n U. v.

(22) 緒論. 立. 政 治 大.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第一章. Ch. engchi. 1-10. i n U. v.

(23) 臺灣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之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生態社區的推動由理念到實際執行,涉及生態理念、生態教育、法令、政策 及執行技術等不同的環節,而不同的環境具有的人文、自然資源也各異,故不同 類型之社區所適合的生態模式和執行步驟也都有所差異。而生態社區的推廣必須 由社區的組成開始,為探討適用於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的關鍵因素,本章探討社 區總體營造及生態社區相關的政策與文獻,以期能夠透過既有文獻的經驗與借鏡, 彙整過去學術研究的寶貴經驗,整理出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的關鍵因素。. 第一節 社區總體營造 1965 年,在聯合國社區發展運動影響之下,我國開始在各地推動了社區發 展工作,社區的概念由此開始,為社區發展階段。1987 年解嚴前後,與過去社. 政 治 大. 區發展內容極為不同的社區動員力量,在政治運動的鼓舞下興起一波社區營造運 動,為社區營造階段。而 1990 年代的臺灣,掀起了另一波官民互動模式的社區 運動,亦即「社區總體營造」,為研究社區總體營造是否適用於推動生態社區, 本文將透過既有文獻、政策的經驗與借鏡,探討社區總體營造成功的關鍵因素。. 立. ‧ 國. 學. 一、社區的意涵. ‧. n. al. er. io. sit. y. Nat. 19 世紀德國社會學家 F. Tonnies 認為社區與社會不同,社區指的是具有根源、 道德一致、親密及友誼的聯結,成員對團體的認同,這是一個具有生命共同體感 的社區;與此相異的是社會,他們沒有共同的根源,以利益相結合,以契約當保 鑣,其特性是功利、權謀和私利(林振春,1995)。. i n U. v. 徐震(1992:23~28)指出社區應包含居民、地區、共同關係、社會組織以及 社區意識等五項要素,並提出一個綜合的應用性定義:「社區是一居住於某一地 理區域,具有共同關係、社會互動及服務體系的一個人群」。陶藩瀛(1994:59) 指出社區是一個社會單元,且含有地理空間單元、社會關係網絡、以及集體認同. Ch. engchi. 的單元等三種面向的含意。除了空間與人的要素外,宮崎清教授(1999:33)把 時間的要素加進,認為「社區,乃是各自有其固有歷史的人類生活空間」。 行政院文建會(1999,3)對社區有了更完整詳細的說明: 「社區是人們生活的 領域,從走出家門開始算,樓梯間、道路、市場、學校公園及運動場等等,凡是 與我們生活休閒娛樂和工作息息相關的地方,都是我們的社區。社區的範圍可以 小到一棟公寓、街區、村落鄰里,也可以是一個鄉鎮市、甚至是整個社會、國家 及全世界。」。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2:7),台灣社區發展的類型,因所在位置及社區劃 設不同,整理如表 2-1、圖 2-1~4,這些社區皆可申請生態社區認證。而為了擴 大其適用性,大學校園、科學園區、工業區、商業區、住商混合區皆可適用。 2-1.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表 2-1 社區型態及內容說明 社區型態. 說明. 備註. 既成 都市鄰里單元 位於都市計畫區內,社區組成以里為單元,依內 社區 社區 政部社會司頒布之「社區發展工作綱要」申請劃 如圖2-1 定之地區。 集合住宅社區 位於都市計畫區內,由單一建案或數個相鄰建案 如圖2-2 所構成之集合住宅社區。 鄉村既有聚落 位處都市計畫範圍外之鄉村地區,包括獨立自主 如圖2-3 之農村聚落或原住民部落。 新社 都市內或近郊 包含都市計畫區內或毗鄰都市之非都市土地之 如圖2-4 區 新開發社區 新社區、新街區以及新開發之集合住宅社區。.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Nat. 圖 2-1 都市鄰里單元社區示意圖. sit. n. er. io. al. 圖 2-2 集合住宅社區示意圖. Ch. engchi. 圖 2-3 獨立自主農村聚落. i n U. v. 圖 2-4 都市或近郊新開發社區示意圖. 或原住民部落示意圖 資料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2,頁 7 綜上所述,社區是居住於某一共同的地理區域,唯一的條件是居住在這個有 限範圍的居民都具備「共同體社會的共同意識」,同時社區是文化的總體表現, 社區代表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地方和社區的「生活形態」和「生活價值觀」,而 本研究主要參考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定義之社區型態為本研究中社區之定義。 2-2.

(25) 臺灣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之研究. 二、社區總體營造的意涵 社區總體營造起始於 1993 年 12 月,當時台灣的文建會主委申學庸向立法院 提出施政報告時提出「社區總體營造」之名詞,該詞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 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共同體的概念,來作為一類文化行政的新思維與政策」作 為主要目標。主要目的是為了整合「人、文、地、景、產」五大社區發展面向, 而產生出來的政策性名詞。 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於 1994 年起正式提出,強調「由 下而上、民眾參與、地方自主」的精神,是全國性文化生活學習運動,具體地把 台灣的社會力和政府資源互相整合,調整過去傳統文化政策由上而下的思考方式, 結合各地民間自發性力量,讓文化施政重新衡量如何再與社區民眾產生有機性的 互動,導引台灣社會重新省思空間、文化、產業、草根民主整合等課題。. 政 治 大. 文建會(1995)將社區總體營造定義為:「社區總體營造就是以『社區共同 體』的存在和意識作為前提和目標。藉著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凝聚 社區共識,經由社區的自主能力,配合社區總體營造理念的推動,使各地方建立 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也讓社區居民共同營造『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文 化事物發展』、『地方文化團體與社區組織運作』、『整體文化空間及重要公共 建設的整合』及其他相關的文化活動。如此,因社區居民的自主與參與,使生活 空間獲得美化,生活品質得以提升,文化產業經濟再行復甦,原有的地景、地貌 煥然一新,而促使社區活力再現。」. 立. ‧. ‧ 國. 學. sit. y. Nat. n. al. er. io. 文化白皮書中敘明(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87)社區總體營造的行動進程, 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認識社區,建立社區意識;第二階段:凝聚社區共識, 架構動員和參與基礎,規劃發展藍圖;第三階段:全面主動參與社區公共事務, 促成社區總體營造的永續經營。並推動「社區文化活動發展」 、 「充實鄉鎮展演設 施」 、 「輔導縣市主題展示館之設立及文物館藏充實」與「輔導美化地方傳統文化 建築空間」等四項軟硬體核心計畫。. Ch. engchi. i n U. v. 王本壯(2005:1)認為,社區總體營造是一項必須長期進行且需要多方配合 的環境空間與社會人文改造工程,是以社區總體營造工作唯有透過政府、非政府 組織與社區民眾協力使得完成。而研究結果發現:一、政府、非政府組織及社區 民眾應屏除傳統的「上下依賴關係」,且在形成理想的「三角互補關係」前,應 先漸進的發展出「水平互動關係」方能有效推動社區營造工作。二、非政府組織 應具備「中介、潤滑與形塑」、「提升社區民眾公共參與層級」,以及「權力轉移 與資源整合」的能力,以促成「水平互動關係」的建立。三、三主體在不同階段 的社造運作過程中,皆有不同的任務與角色定位(如表 2-2),其目的是從社會生 命力的復甦到培力社區民眾擁有公共事務的決策與執行權力,才能促進社區總體 營造在理想中落實與執行。. 2-3.

(2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表 2-2 政府、非政府組織與社區民眾在社區總體營造階段中的任務與角色 執行階段. 階段任務. 政 府. 非政府組織. 社區民眾. 執行者. 推動者. 認知者. 工作項目: 工作項目: 1.促進民眾對政策 1.政策宣導與觀 解社區總體營 的認識。 念建立。 造之意義、內涵 2.深入瞭解地方需 2.深入瞭解社區 及建立正確觀 求與願景。 民眾之需求。 念。 3.積極認識並勇於 3.強化在地服務 負責與承擔。 精神。. 工作項目: 1.運用大眾傳播 媒體。. 授權者. 學習者. 使社會大眾瞭. 理念宣導 與 觀念建立. 中介與培力者. 2.結合終身學習 管道。 3.各級學校從根 做起。. 工作項目: 工作項目: 工作項目: 1.建立進修與持續 1.提昇組織間與 1.多元學習,使社 進行社區總體 成長之體系。 組織內之溝通 區民眾皆可適 人才培育、 人才培育、 營 造 相 關 人 才 2.尊重專業並融入 協調能力。 才適所。 社區培力 之 培 訓 與 培 社區。 2.建立回流教育 2.瞭解自己的角 力,並協助建立 與 3.訂定有效運作之 及終身學習管 色定位與社區 組織運作 相 關 組 織 及 使 規範。 道。 的發展特色。 其運作及行動。 3.產、官、學、社3.組織傳承學習 區四領域之跨 成長。.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行動者. er. al. n. 計畫執行. 催化者. 工作項目: 工作項目: 工作項目: 整 合 各 部 門 之 1.屏除政府本位之 1.屏除專業本位 1.化解歧見,在競 資 源 並 建 立 共 思維,促使整合 並融入社區在 合中行動。 同願景,進而使 運作。 地之運作模式。2.任務分工及各 社 區 總 體 營 造 2.資源共享及合理 2.資源共享及提 司其職。 落 實 與 永 續 經 分配。 昇效益。 3.自主發想主導 營。 3.進行諮詢、輔 3.提供專業技術 執行。. io. 共識凝聚 與. y. 支持者. sit. Nat. 界交流。. Ch. engchi. i n U. v. 導、評鑑及管考 服務。 之工作。 資料來源:王本壯,2005:28 吳綱立(2007:32)經由文獻及案例分析歸納出台灣社區營造主要參與者的基 本類型及互動關係,主要參與者共分為中央政府、私部門或非營利單位、地方政 府、村里長及社造組織、社區規劃師等,運作關係如圖 2-5 所示。圖 2-5 中的箭 頭也顯示各社造決策群體在「社區培力」 、 「資源提供」 、 「計畫指導」及「夥伴關 係建立」上的關係。. 2-4.

(27) 臺灣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之研究.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圖 2-5 社區營造主要決策參與者運作關係示意圖 資料來源:吳綱立,2007,頁 11. ‧. 三、社區總體營造相關計畫 社區總體營造相關計畫. n. al. er. io. sit. y. Nat. 李永展(李永展,2014:57~71)指出,以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各個部會、局處 的預算編列明顯看出,以社區為經費挹助對象的計畫已成為常態性政策;而就民 間部門來說,社區儼然成為最能彙整與整合各種資源的場域,以社區營造為主要 操作方式,所進行的空間與非空間改造行動,所設及層面甚廣,從文化、產業、 地區環境改造、生態環境,甚至到全縣(全市)整體城鄉風貌之形塑,涵蓋的相關 部會,從中央的文化部、內政部、經濟部、環保署、農委會、原民會,到各縣市 政府、以至於鄉鎮市公所及社區。其中較相關的是文化部的「社區總體營造計畫」 、 內政部營建署的「台灣城鄉風貌整體觀劃示範計畫」及農委會的「農村再生計畫」 。 以下就文化部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發展歷程整理如表 2-3。. Ch. engchi. 2-5. i n U. v.

(2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表 2-3 文化部「社區總體營造計畫」發展歷程 實施年度. 計畫名稱. 工作項目. 說明. 1995~ 社區總體營造 社區文化活動發展、充實 2000年開辦「社區營造替代 2001年 四項核心計畫 鄉鎮展演設施、輔導縣市 役」。 主題展示館之設立及文 物館藏充實、輔導美化地 方傳統文化建築空間。 2001年 一鄉鎮一生活 1.社區藝文發展計畫 1.文建會同時訂定社區總體 文化館計畫 2.社區文化再造計畫 營造獎助須知,辦理五大計 3.社區環境改造計畫 畫補助範圍。 4.文化產業之發展與振興 2.文建會訂定2001年為「文化 計畫 資產年」。 5.推動生活文化發展計畫. 政 治 大. 1.社區總體營造創意心點 1.文建會配合行政院辦理。 2.2001年將「社區營造替代 子計畫 2.社區營造替代役訓練、 役」調整為文化服務替代 管理及運用計畫 役,包括原有的「社區營造」 與「文化資產」兩類。. 立. y. sit. 開 發 利 用 地 方 文 化 資 產 1.文建會辦理「文化創意產 與文化環境計畫、地方文 業」負責工作為「視覺藝 化產業振興計畫(2003年 術」、「音樂及表演藝術」、 度起)、社區深度文化之旅 「工藝」及「文化展演設施」 計 畫 、 社 區 營 造 培 力 計 等四大範疇。 畫,此計畫以協助居民營 2.文建會訂定2003年為「文化. n. al. er. io. 2003年 挑戰二ΟΟ八年 國家發展重點 計畫―新故鄉 社區營造計畫. 1.文建會訂定2002年為「文化 環境年」。 2.2002年度文建會組成四個 社區營造中心。. ‧. ‧ 國. 學. Nat. 2002~ 地方文化館計 輔導地方政府及民間團 2007年 畫 體以現有及閒置空間再 利用. Ch. engchi. i n U. v. 造生活社區為目標,而對 產業年」。 於社區的願景是:一個符 3.二年的預算額度為84.3億 合 人 性 、 關 懷 健 康 與 福 元。 祉、擁有豐厚的人文、特 色產業,景觀怡人且尊重 生態的永續社區。 2004年 新故鄉社區營 同上 造計畫作業要 點. 1.計畫項目一、二屬於社區層 級計畫。 2.計畫項目三、四屬於地方政 府層級計畫。 2-6.

(29) 臺灣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之研究. 實施年度. 計畫名稱. 工作項目. 說明 3.文建會訂定 2004 年為「文 化人才年」。. 2005~ 台灣健康社區 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 目標:打造一個安居樂業的健 2008年 六星計畫 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 康社區。 景觀、環保生態 文建會執行部份: 一、產業發展:社區營造創新 實驗計畫。 二、人文教育: 1.培養凝聚社區意識―社區 營造人才培育計畫、社區藝 文深耕計畫。 2.強化社區組織運作―新故. 政 治 大鄉成果展現計畫、行政機制 社造化計畫。. 立. ‧. ‧ 國. 學. 三、環境景觀: 1.社區風貎營造―開發利用 文化資產與文化環境計畫。 2.社區設施及空間活化―充 實地方文化館計畫。. n. al. er. io. sit. y. Nat. 2008~ 新故鄕社區營 行政院社造化輔導、社區 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 2013年 造第二期計畫 文化深耕社區創新實驗 以行政社造化、社區文化深耕 及社區創新實驗三大方向,透 過理念培育、資源整合、藝文 社造、跨域合作等方式,增進 地方政府及社區自治永續發 展的能量。. Ch. engchi. i n U. v.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謝禎德,2005、文化部,2014. 四、社區總體營造相關文獻 社區總體營造相關文獻 本研究藉由社區總體營造相關文獻探討社區總體營造成功的關鍵因素,如下 述。 陳尉滿(2007)為探討績優社區的發展經驗,針對台北市東華社區發展協會個 案為例,利用深度訪談法、參與觀察法研究,該研究訪談結果顯示,績優社區呈 現的成功因素,包含:能夠從社區本身的需求出發、動員社區居民、充分了解社 區具有的優劣勢、充分利用資源、懂得分享資源、強烈自主意識、合法性的組織 架構與運作、擁有傳承理念、領導者擁有積極態度與能力等。. 2-7.

(3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曾柏森(2008)在台灣農村社區永續總體營造之研究中,透過文獻及農村社區 -桃米社區、上安社區總體營造現況探討,並參考國外農村案例,發現農村永續 發展與建設涉及層面廣泛,涵蓋硬體與軟體建設,包含產業發展與工作條件、生 活改善與公共建設、鄉土文化與社會發展、自然保育與景觀維護,它不僅是一種 整體性與綜合性的發展規劃與建設,並且是農業政策、社會政策、環境政策與區 域政策的重要環節。歸納出以下幾點較為忽略之問題:1.農村建築物修繕整建欠 佳、2.社區環境綠美化程度與品質待加強、3.缺乏整體的景觀規劃、4.道路、溝 渠之綠美化與自然化待加強、5.保存並維護農村傳統風貌的獨特性與發展性欠佳、 6.缺乏整體性之土地利用規劃與嚴謹的管制規定、7.營建管理規範不足、8.缺乏 村民參與機制與人力培訓內涵待加強、9.民宿發展配合農村風貌之發展欠佳。 趙翠芬(2007)以深度訪談法、文獻研究來研究人才培育與社區發展並以桃園 平鎮市為例,「人才培育」與「社區發展」間呈現正相關,前者會影響組織多元 性的發展。自發性非正式的社區傳承經驗,相較於依賴公部門的培訓,具備團體 運作的優勢,在短期活動型方案中,雖有顯著的成長,長期而言,卻常因地方利 益衝突與競爭等因素交錯下,反略遜於積極自主性的正式性培育方式。正式性與 非正式性的社區經驗合併,才是開拓社區人才資源,促使社區發展更臻成熟的契 機。.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曾崇哲(2011)在社會資本與社區總體營造:以桃園縣高原社區為例的論文中. n. al. er. io. sit. y. Nat. 以深度訪談法對社區工作者、社區志工、社區居民、高原國小進行訪談,得到結 論為社會資本(信任、社會網絡、規範與懲罰及資訊管道)對於高原社區在推動 社區總體營造時有所幫助,但是並非全是正面的助力,經過社區總體營造後,社 區居民的社會資本有所提升,對於社區鄰里的認同更加強烈,彼此的向心力更加 緊密。建議社區:1.將社區總體營造成果充分展現、2.加強與民間組織團體配合、 3.社區資產的妥善保存。建議政府公部門:1.開辦多元的課程、2.減少在社區中 主導的角色。. Ch. engchi. i n U. v. 蔡榮光(2008)在新竹縣九讚頭文化協會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之評估的論文中, 經由深度訪談與參與觀察發現九讚頭文化協會具備以下之優勢:1.該協會以「家 庭」為參與單位,重大議題採「共識決」,組織和諧度高。2.與各黨派政治勢力 保持「等距關係」,能獨立自主運作。3.不因「金錢」而左右該協會之主體性, 且經費帳目皆公開透明。4.成立「九讚頭人文公社」與「劉興欽漫畫發明館」, 與地方特色產業結合,兼顧「公益」與「生計」,頗具創意。5.堅持「教育文化」 為社造主軸。6.從「社區居民」到「社會公民」的成長脈絡已經成型。政策建議: 1.中央政府應力求社造政策之穩定性與延續性。2.地方政府文化局應扮演社造價 值捍衛者之角色。3.加強各級政府行政社造化的理念與作為。4.檢討修正經費補 助與核銷方式。5.建立中央與地方「伙伴關係」共創多贏。. 2-8.

(31) 臺灣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之研究. 李秋萍(2012)在從郊區住宅到社區營造:基隆「壯觀社區」個案研究的論文 中,在「壯觀社區」中以參與觀察及深度訪談研究,研究發現家庭成員非主要經 濟照顧者與退休人員、較高比例之已婚夫婦與核心家庭、教育程度在一定水平以 上、社區居民有參與社團經驗等四項條件之社區居民對於社區營造有正面的幫助。 歸納「壯觀社區」的研究,社區對外衝突事件的發生使社區凝聚力產生,而衝突 事件接續的發生,不斷的增強社區的凝聚,促進社區內的社造工作有多向性的突 破。 蕭新煌(2001)在全球民間社會--台灣 NGOs 與國際社會的改革的期刊論文中 提及,於多元化社會取向之下,社會整體公共事務分由政府、營利企業、非營利 組織之第三部門共同參與,直接涉入社會各種重要議題之倡導、參與公共事務或 提供公共服務,其自主、負責、積極參與的特性,這些非營利組織為社會提供形 形色色的照顧,填補政府無法滿足民眾的照顧需求。. 政 治 大. 莊登凱(2011)在社區總體營造中學校和社區協力關係之探討-以南投縣兩個 案為例的論文中,以豐丘國小與豐丘社區、群坑國小與上安社區為例,探討學校. 立. ‧ 國. 學. 和社區間的協力關係,發現在成功之社區總體營造案例中,社區與學校互動良好 之前提為學校與社區互相具備合作之理念,彼此溝通無礙。而影響協力關係的因 素有六點:1.環境:2.成員特性;3.領導者;4.目標;5.資源;6.溝通。. ‧. 邱鴻諭(2010)在社區與學校相互結合之智慧型成長潛力分析-以南投縣集. n. al. er. io. sit. y. Nat. 集鎮為例的論文中,以深度訪談瞭解集集鎮社區與學校在互動上所運用的資源有: 人力資源、物力資源、空間資源、財力資源、歷史及自然資源、知識及服務資源 以及互動事件等 7 項。以問卷法得到結論為在集集鎮中較多社區認為學校在互動 上扮演著教育者的角色;學校則認為社區在互動上扮演者工作夥伴的角色。以社 區成熟度、社區對學校的支持這兩項最為影響集集鎮社區與學校的智慧型成長的 潛力因子。. Ch. engchi. i n U. v. 李佳欣(2013)社區治理網絡中非營利組織政策倡議之研究-台北市八頭里仁 協會之個案研究中發現,八頭里仁協會具有很強的草根性,除了具備傳統非營利組 織提供社區服務的功能外,還具備社會運動團體的特性,例如傳播資訊、促進民眾 參與社區事務、凝聚社區共識、提出訴求、以及對政府進行批判。協會長期在北投 社區運作,協會運作正面影響北投社區、社區居民、地方政府、以及其他社區組織。 王千文(2005)公私協力執行的經驗性研究--以台北市社區規劃師制度為例的 論文中,歸結提出之執行成功要件,並建構一公私協力運作模式,透過德爾菲分 析法,確立理想化的公私協力運作模式,研究結果:1.在策略規劃階段,制度的 長期規劃與願景共構對於公私協力整體滿意度具有顯著影響力。2. 在公私協力 發展階段,公私協力觀念之宣導與協力計畫針對民眾所關切之議題對於公私協力 整體滿意度具有顯著影響力。3. 在公私協力執行階段,社區鄰里功能的發揮、 社區規劃師可分享方案之決策、執行與評估與公部門扮演經費、資訊與專業輔助 2-9.

(3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之角色對於公私協力整體滿意度具有顯著影響力。4. 在公私協力評估階段,溝 通機制對於公私協力整體滿意度具有顯著的影響力。 呂佩珊(2005)台灣應用公益信託促進社區環境營造之研究的論文中,以台北 縣政府為模擬分析對象,說明公益信託應用於社區環境營造之過程,並提出推行 公益信託應用於社區環境營造之必要性為增加民間參與社區環境營造之管道與 意願、創造社區的活力平台、結合金融機能擴大服務之成效,並建議加強與國際 社區交流、強化社區間的經驗分享、活化社區平台、企業組織積極參與、第三部 門多元化發展。. 五、小結 經上述文獻及政策回顧,社區總體營造是一項必須長期進行且需要多方配合 的環境空間與社會人文改造工程,是以社區總體營造工作的唯有透過政府、非政 府組織與社區民眾協力使得完成,而地方策略性夥伴主要是將地方政府、私人企 業、非營利組織和區域內其他的公共服務機構結合在一起,使其成為成效良好的 夥伴關係,以提供地方政府處理區域問題的工具,解決與地方民眾切身相關的議 題(劉兆隆,2009:19)。本研究據此將私部門或非營利組織(民間企業、非營利組 織、社造支援組織及學會、社工組織、民意代表、社區規劃師)等定義為夥伴 夥伴。 夥伴.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本節以社區組織、政府、夥伴等三個層面來探討社區總體營造推動的關鍵因. Nat. y. 素,整理如表 2-4。. 關鍵因素. al. n. 社區組織 認識社區,建立社區意識。. Ch. engchi. er. io. 層面. sit. 表 2-4 社區總體營造推動的關鍵因素表. 參考文獻. 文建會(1998)、陳尉滿 (2007)、莊登凱(2011). i n U. v. 使社會大眾瞭解社區總體營造之意義、 文建會(1995)、王本壯 內涵及建立正確觀念。 (2005) 凝聚社區共識,架構動員和參與基礎, 文建會(1998)、 規劃發展藍圖。 曾崇哲(2011)、莊登凱 合法性的組織架構與運作。. (2011) 王本壯(2005). 重大議題採「共識決」,組織和諧度高。蔡榮光(2008) 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懂得分享社區資源。陳尉滿(2007)、莊登凱 (2011)、呂佩珊(2005) 領導者擁有積極態度與能力。. 陳尉滿(2007)、莊登凱. (2011) 社區總體營造相關人才之培訓與社區培 王本壯(2005)、吳綱立 力。 (2007)、趙翠芬(2007) 2-10.

(33) 臺灣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之研究. 層面. 關鍵因素. 參考文獻. 擁有傳承理念。. 陳尉滿(2007). 不因「金錢」而左右該協會之主體性, 蔡榮光(2008) 且經費帳目皆公開透明。 文建會(1995)、 蔡榮光(2008). 整合各部門之資源並建立共同願景。. 王本壯(2005). 政策訂立、政策宣導。. 吳綱立(2007)、王本壯. 訂定計畫運作之規範。. (2005) 王本壯(2005). 社區營造政策之穩定性與延續性。. 蔡榮光(2008). 諮詢、輔導、評鑑及管考之工作。. 王本壯(2005). 人才的培訓。. 立. 李永展(2014) 政 治 大趙翠芬(2007). 王本壯(2005)、 吳綱立(2007) 吳綱立(2007) 蔡榮光(2008). ‧. ‧ 國. 王本壯(2005). 學. 夥伴 資源共享及提昇效益。 (民間企業 民間企業、 民間企業 、 提供專業技術服務。 非營利組織、 非營利組織 、 社造支援組 地方利益整合。 織及學會、 織及學會 、社 與各黨派政治勢力保持「等距關係」, 工組織、 工組織 、民意 能獨立自主運作。 代表、 代表 、社區規 非營利組織為社會提供各式的照顧,填 劃師) 劃師 補政府無法滿足民眾的照顧需求。. Nat. 蕭新煌(2001). y. 經費挹注。. io. sit. 政府. 各地方建立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 n. al. er. 社區內國小和社區間的協力關係良好。 莊登凱(2011). i n U. v. 非營利組織傳播資訊、促進民眾參與社 李佳欣(2013) 區事務、凝聚社區共識、提出訴求、以 及對政府進行批判。. Ch. engchi. 社區規劃師可分享方案之決策、執行與 王千文(2005)、吳綱立 評估與公部門扮演經費、資訊與專業輔 (2007) 助之角色。 強化社區間的經驗分享、活化社區平 呂佩珊(2005) 台、企業組織積極參與、第三部門多元 化發展。. 2-11.

(3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生態社區 自從世人開始有生態保育與城鄉發展並重的概念之後,關於生態社區的研究 成果就不斷地被發表,在眾多的研究成果中,本研究蒐集相關性較直接的文獻, 以期能夠透過既有文獻的經驗與借鏡,彙整過去學術研究的寶貴經驗,試圖探討 推動鄉村型生態社區的關鍵因素。. 一、生態社區之意涵 李永展(2003)認為生態社區係指社區民眾或組織、與其利害相關者,藉由完 善的資源與環境管理、合理的諮商決策流程及良好的溝通及運作等方式,使社區 具有下列特質: 1.自然生態:生物多樣性;. 政 治 大. 2.人文生態:文化多樣性; 3.生態建物:節能、節水、綠化、美化、無害、健康、方便、實用的小康型 之生態建成環境,重視廢棄物的循環再生、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4.生態交通:發展以人為核心之環境影響低的、高效益的生態型交通網絡、 交通工具與交通方式; 5.生態生產/消費:從生產與消費的環節,降低對環境的破壞與影響以及能. 立. ‧. ‧ 國. 學. 源的消耗。. y. Nat. sit. n. al. er. io. 彭國棟(2006:7)則定義生態社區是人類在體認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之後所做 的轉變及改革。它是指透過社區生態教育、資源調查規劃、省能源設計、廣泛的 資源保護及社區經濟與精神的提昇行動,期望社區在生態環境、社會及經濟、精 神及文化等三個層面都能永續發展。生態社區內的自然資源應是相對未受破壞, 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並有長期的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人們的生活緊密結合, 經濟活力穩定發展,藝術文化及心靈生活受到高度重視。生態社區內的居民則以 具備生態關懷、生態意識、生態知識、生態決心及生態保育行動等為基本條件。. Ch. engchi. i n U. v. 林憲德等人(2008:23)則認為:「生態社區還必須具有社區之特性,它既是 住所,是具體的、一定大小的地理區域;它同時也是人們對社區認同感、社區文 化、不具體的理念呈現」。換言之,生態社區需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並有長期 的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並與居民的生活緊密結合。. 二、鄉村型社區之意涵 永續發展之社區依據 Marie D. Hoff(1998)之分類方式,分為都市型社區、 鄉村型社區、區域型社區三類。而三種類型社區所著重之議題如下(張珩、邢志 航,2004:32):1.都市型永續發展社區:處理生態環境汙染及都市貧富不均的永 續社區生活環境議題。2.鄉村型永續發展社區:著重於解決環境資源不足及產業 2-12.

(35) 臺灣鄉村型生態社區實踐與推動策略之研究. 轉型,社區產業永續發展之相關議題。3.區域型永續發展社區:共生生態領域範 圍內之永續發展議題。 李永展提出國內現行在鄉村發展上鄉村區可資操作應用之定義如下:「非都 市土地使用分區劃設為鄉村區,未來在國土功能分區上屬於城鄉發展地區之空間 範圍;或是在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上不屬於鄉村區,但曾經農村社區土地重劃條 例劃設重劃區,辦理農村社區土地重劃業務之農村聚落與原住民聚落等。」(李 永展,2006:256)。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2:8),將住宅類生態社區之申請,以社區型態依容 積率歸納為都市型、郊區型、鄉村型三類社區,都市型社區為容積率≧220 之都 市計畫非農業區街廓,郊區型社區為容積率<220 之都市計畫非農業區街廓,鄉 村型社區係指傳統村落或非都市計畫區內之聚落社區或原住民部落(新建農村或 新建社區歸以上分類)或都市計畫區內之農業區。. 政 治 大. 綜上所述,生態社區之鄉村型社區,本研究主要依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之規定 以可申請鄉村型生態社區認證之傳統村落或非都市計畫區內之聚落社區或原住 民部落(新建農村或新建社區歸以上分類)或都市計畫區內之農業區為本研究鄉 村型社區定義。. 立. ‧ 國. 學. ‧. 二、生態社區規劃方向. n. al. er. io. sit. y. Nat. 針對社區組織進行社區參與生態資源維護利用,李永展(1995)認為須重視生 態社區所擁有的環境價值,企圖以生態的觀點賦予社區新的規劃方向:社區自治、 個人與全球責任、社區民眾參與、社區經濟基礎。. i n U. v. 郭瓊瑩(2004:25)則提出,為建構完整且健全之城鄉生態網,聯繫社區發展、 都市聚落結構以及城鄉各空間單元,應秉持 Reduce、Reuse 與 Recycle 之理念, 並朝著下列原則規劃: 1.保護保存及恢復自然環境。. Ch. engchi. 2.建立經濟可行之建設誘因。 3.支持當地之產業、農業與商業,朝向社區再循環、多樣性、混合使用之模 式。 4.發展簇群形式,混合使用以人專用之生態社區。 5.推展便捷、省能無污染之交通及通訊網。 6.保育最大並可再發展更新之資源。 7.建立再循環之計畫,包括社區、都市更新與建築物之再利用。 8.鼓勵民眾共同參與城鄉環境建設。 彭國棟(2006:7),以其目標和策略符合聯合國里約宣言、21 世紀議程等永 續理念。提出生態社區必須在生態環境、社群關係與經濟生活、精神與文化等三 2-1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Master Taixu has always thought of Buddhist arts as important, the need to protect Buddhist arts, and using different forms of method to propagate the Buddha's teachings.. However,

Continue to serve as statements of curriculum intentions setting out more precisely student achievement as a result of the curriculum.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Map Reading & Map Interpretation Skills (e.g. read maps of different scales, interpret aerial photos & satellite images, measure distance & areas on maps)?. IT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

 Incorporating effect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to cater for students’ diverse learning needs and styles?.  Integrating textbook materials with e-learning and authen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