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冊理化講義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冊理化講義"

Copied!
10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零章 緒論

一.何謂理化? <Ans>:探討自然界的現象與原理的科學,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現 象都是理化所探討的現象。 <範例>: 1.為什麼天空會下雨? 2.為什麼物體會往下掉? 3.為什麼有些石頭可吸鐵針? 4.為什麼冬天頭髮會豎起來? 5.為什麼將物體丟到水中,有的會下沈、有的浮在水面上的? 6.為什麼機場、警車的警示燈大多是紅色或黃色? 二.現實生活中問題的解決、奧秘的解開? <Ans>:科學家利用一連串的觀察、假設及實驗來解決多數未知的 問題。 三.國中之理化課程內容有: 1.物質的性質 2.冷熱的變化 3.化學反應 4.大氣與水 5.力與運動 6.聲與光 7.電與磁 8.生活實例的相結合 四.學習理化的基本態度: 1.仔細觀察 2.動手作實驗 3.運用思考 五.實驗前、中、後之注意事項: 1.實驗前: 熟讀實驗報告 進入實驗室先打開窗戶 開始作實驗前先察看滅火器及沖洗裝置位於何處

(2)

詳讀並瞭解實驗室安全守則 2.實驗中: 嚴禁實驗室中吃零食 嚴禁實驗室中追逐嬉戲 加熱時,嚴禁試管口對準人 嚴禁以螺絲起子玩弄插座 嚴禁濕手接觸插座 酒精燈燃燒時,嚴禁以書本墊在酒精燈下 酒精燈燃燒時,嚴禁以書本擋風 嚴禁直接嗅聞藥品 嚴禁用舌頭嘗試藥品 需配戴安全眼鏡 嚴禁任意傾倒廢液或藥品 嚴禁試管平放於桌上 嚴禁以手拿藥品瓶直接倒出藥品 3.實驗後: 廢棄物分類集中(無毒:可燃、不可燃、玻璃碎片;有毒:專人處) 清理桌面及水槽中的雜物 清洗玻璃器皿

(3)

整理桌面,並將儀器放置整齊 打掃地面 <補充>:常用儀器 <練習題>: 1. 下列所敘述的項目中,何者是實驗室中部應該有的操作行為? (a).加熱時,管口對準人 (b).直接嗅聞藥品 (c).濕手接觸插座 (d).以 上皆是。 2. 有關量筒的敘述,何者錯誤? (a).可直接測量體積 (b).可在量筒中 進行化學反應 (c).量筒不可直接加熱 (d).不可在量筒中配置溶液。 3. 下列哪些行為在實驗室中易發生危險? (a).一面作實驗,一面吃 東西 (b).利用書本為酒精燈擋風 (c).利用書本墊高酒精燈 (d).以上 皆是。 <常見的單位代號>:

(4)

1.公釐(mm) 2.公分(cm) 3.公尺(m) 4.公里(km) 5.公克(g) 6.公斤(kg) 7.秒(s) 六.完整的測量結果,包含兩部份:數字與單位 1. 數字包含兩部份:正確數字(準確值、最小刻度)與一位估計(最小刻度下一位)。 2. 而單位部份則視測量工具與測量物而定。 <練習題>: 1.小華測得一物體長為 16.42 公分,則: 單位是 數字是 最小刻度是 估計值是 2.有五位同學以直尺測量右圖中之線段的長度後, 結果如下表: 測量者 鐵雄 大明 珍珍 阿丁 阿龍 測量結果 2.6 cm 2.56 cm 2.57 cm 2.58 cm 2.571 cm 阿龍說:我量到公分以下第三位,所以,我量得最正確。你認為他 說的對嗎? 鐵雄說:我最謹慎,沒有刻度的部分,所以,我量得最正確。你認 為他說的對嗎? 其餘三人為了估計部份究竟是 0.06 cm、0.07 cm 或 0.08 cm,而爭 的面紅耳赤,你認為誰的估計值最正確? 3.兩人用同一把直尺測量理化課本的長度,則下列推論何者最佳? (a).必相同 (b).不一定相同 (c).必不相同 (d).不能比較。 4.小華測量小英身高,結果是 152 公分,則下列推論何者最佳? (a).小英身高恰好是 152 公分 (b).小英身高約 152~153 公分 (c).小 英身高可能是 160 公分 (d).小英身高不可能是 152.5 公分。 七.體積的測量 1.規則物體: 長方體體積 = 長 x 寬 x 高 圓柱體體積 = 底面積 x 高 2.不規則物體: 利用排開液體體積 = 物體體積

(5)

八.刻度的讀取: 1. 使用直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視線要與尺面刻度垂直;若視 線 與尺面刻度不垂直,則會產生誤差,如下圖左。 2. 利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若量筒內液面下凹時(如水),則 眼 睛視線需垂直量筒刻度且對齊液面之最低處,如下圖中;若量筒內 液面下凹時(如水),則眼睛視線需垂直量筒刻度且對齊液面之最低處, 如下圖右。 九.是不是所的東西都需要測量:並非所有的量均需要藉助儀器來測 量,因此可分成: 1.不需要測量就能夠計數出來的量。例如:人數、個數、年齡、頁 數、錢數等等。 2.需要用儀器或設計方去測量的量。例如:長度、重量、溫度、壓 力、電流強度等等。 <練習題>: 1. 下列哪些是測量結果? (a).今天上午的溫度是 300C (b).中道中學全 校師生有1523 人 (c).我的身高是 172.5 公分 (d).這個西瓜很甜。 2. 如右圖示,甲、乙、丙三人測量 丁同學的身高時,其操作情形, 試問: (a).何者的操作最正確? (b).何者量出的高度比實際的高度大? (c).何者量出的高度比實際的高度大? 十.質量的測量: 1. 何謂質量? <Ans>:一物體內所含物質的量(單位:公斤 kg)

(6)

同是磚塊體積大者,質量大。 同一物體的質量,不會隨形狀、位置、狀態之改變而改變。 2. 何謂重量? <Ans>:物體因受地心引力所呈現之一物理量(單位:公斤重 kgw) 於同一位置的兩物體,若質量相等,其重量亦相等:且質量愈大 的物體則重量愈大。 當一物體置於不同位置時,其重量不相同。 3.如何測的質量? 工具:等臂天平。 原理:利用地球對物體地心引力之大小而求得。 <補充>:天平的種類及使用: 1.種類: 等臂天平:一般而言,指針朝下。如下圖一。 上皿天平:一般而言,指針朝上。如下圖二。 三樑天平。 圖一上皿天平指針偏向右時, 圖二等臂天平指針偏向右時, 表右盤的物質質量比較大。 表左盤的物質質量比較大。 2.使用步驟: 歸零。當左盤下傾(較重),則將校準螺絲往右移;當右盤下傾(較

(7)

重),則將校準螺絲往左移。 待測物置於左盤,砝碼置於右盤。 計算所有砝碼之質量,即是物體質量。 <補充>:如何測得重量? 1.工具:彈簧秤,如又右圖。 2.原理:利用虎克定律,即彈性限度內, 彈簧所受外力(物重)與彈簧伸長量正比。 3. 範例:某生做彈簧秤測物重實驗,結果如下表,則: 彈簧全長(公分) 12 14 16 18 21 物重(公克重) 10 15 20 25 30 (1).彈簧原長是多少? (2).彈簧之彈性限度是多少? (3).當重物是 17.5 公克重時,則彈簧全長是多少? (4).當重物是 35 公克重時,則彈簧全長是多少?

 

第一章 水

水的功用: 利用水的高比熱,可穩定地球的溫度。 孕育了各種生物。 人類維持生命、蒸煮食物、農業灌溉、洗滌東西均需要水。 用來發電。 <問題>:為何由人造衛星所拍攝的照片中,地球是一個藍色的行星?

1-1 水的三態

(8)

一.物質三態:凡是具有質量、佔有空間的東西,都稱之為物質。一 般而言,物質可分為三種形態,分別是固態、液態、氣態。敘述如下: 1.固態(solid)  有一定的體積且形狀不隨容器所改變。如,石頭、 鐵塊、白糖等等。 2.液態(liquid)  有一定的體積但形狀隨容器而改變。水、酒精、汽油 等等。 3.氣態(gas)  沒有一定的體積及形狀,可充滿任何形狀之容器。 如,空氣、氧氣、二氧化碳等等。 二.水的蒸發與凝固:水是自然界中,唯一可三種狀態同時存在於自 然界的物質。由日常生活經驗可知,水的三態變化,主要乃是根據 溫度的不同所導致。 1. 水的蒸發: 步驟: step1:取一杯熱開水與另一杯冷開水觀察之;可看到熱開水,因為 高溫,所以不斷有白煙(此乃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後,凝結成的小水 滴)冒出,漂浮於空中,而看似在不斷地冒出白煙。 step2:再以玻璃片蓋住燒杯口,則可看見玻璃片有小水滴的形成。 step3:一段時間後,水滴逐漸聚集加大後,因重量過大而落下,類 似下雨。 step4:而另一杯冷水則無此現象。如下圖。 蒸發現象:當液體溫度低於沸點時,表面的液體逐漸變成氣體的 現象;蒸發現象可發生於任何溫度、任何地點,但高溫時的蒸發速率 比低溫時的蒸發速率快。 2.水的凝固: 步驟: step1:於燒杯裝有質量比為 3:1 的冰與食鹽混合物,做為冷劑;

(9)

溫度可達到-190C。 step2:用一小試管,裝有些許的水,並作下記號。 step3:將試管置於燒杯中 3~5 分鐘。 step4:觀察結冰後的體積變化及燒杯外是否有小水滴凝結。如下圖。 想想看: 在嚴寒的冬天裡,說話時口中會冒出白色煙霧,但夏天時,則不 會,為什麼? 從冰箱拿出來的飲料瓶,放在空氣中不久,瓶子表面會出現小水 滴,為什麼? 為何將冰與鹽以 3:1 的比例混合時,最低溫可達-190C? 為什麼天空會下雨? <練習題>: 1.火車燃燒煤炭所噴出的煙煤是屬於 (a).固體 (b).液體 (c).氣體 (d). 以上皆有可能 2.通常所看見的雲及霧是什麼狀態? (a).雲是氣體,霧是液體 (b).雲是 液體,霧是氣體 (c).兩者都是氣體 (d).兩者都是液體。 3.冰塊附近常見的白色物狀霧是 (a)冰塊釋放出的冷氣 (b).冰塊直接 熔化的小水滴 (c).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滴 (d).冰塊遇 熱變成水蒸氣。 4.由冰箱取出的空杯,不久後外壁有水滴,這是屬於何種現象? (a). 熔化 (b).凝固 (c).昇華 (d).凝結。 三.水的三態及三態變化:固態的水叫做冰,液態為水,氣態則為水 蒸氣。

(10)

1.水的三態轉換:

2.水於三種不同狀態的差異:

3.想想看 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昇華實例?

(11)

1-2 水的密度

想想看  為什麼有些物體的質量相同,但體積卻不相同;而有些 物體的體積相同,質量卻不相同的物體? 一.何謂密度  代表物體的緊密程度,即是密度。 1.定義:物質每單位體積所含的物質質量或者物體的質量對體積 的比值,即是密度。 2.數學式:密度 = 質量 ∕ 體積 或者 D = M ∕ V 亦可轉換成下列式子  M = V D 代號 意義 單位 D 密度 g / cm3 M 質量 g V 體積 cm3 3.三者的關係: 當密度(D)一定時,則質量(M)與體積(V)成正比。 當體積(V)一定時,則質量(M)與密度(D)成正比。 當質量(M)一定時,則密度(D)與體積(V)成正比。 <練習題>: 1.將一密度為 9.8 g / cm3的金塊切成同體積的兩塊,則這半塊金塊的 密度是多少 g / cm3? (a)4.9 (b)9.8 (c)19.6 (d)視重量而定。 2.若甲物的質量為 75 g,而體積是 30 cm3,則甲物的密度是多少? 3.一量筒裝有 50 cm3的酒精時,稱得重量為118g;若改裝 100 cm3 酒精時稱得重量為 158g,則酒精的密度是多少?而空量筒的重量是 多少?

(12)

4.同質量的甲、乙兩物體,甲的體積大於乙,則密度的大小是 (a)甲 >乙 (b)甲 = 乙 (c)甲 < 乙(d)無法判斷。 5.甲乙兩物體,其質量比是 1:2,而體積比是 2:1,則甲乙兩物體 之密度比是 (a)1:1 (b)1:4 (c)4:1(d)1:2。 二.水密度的測量實驗: 1.步驟: step1:以天平稱得量筒質量。 step2:加水至量筒中,每次加 10 毫升(ml),並稱得總質量。 step3:繪出總質量(橫座標)對水體積(縱座標)關係圖(Homework)。 step4:繪出水質量(橫座標)對水體積(縱座標)關係圖(Homework)。 step5:利用密度定義,求出水的密度。 2.數據:(若量筒的質量為 50 g) 實驗次數 水的體積 量筒水的質量 水的質量 水的密度 1 10.0 cm3 59.9 g 9.9 g 0.99 g / cm3 2 20.0 cm3 70.0 g 20.0 g 1.00 g / cm3 3 30.0 cm3 79.9 g 29.9 g 1.00 g / cm3 4 40.0 cm3 90.0 g 40 g 1.00 g / cm3 5 50.0 cm3 100.2 g 50.2 g 1.00 g / cm3 水的密度平均值 = 1.00 g / cm3 3.結論: 水的質量對體積的關係圖為通過原點的一直線,可知質量和體積 成正比。 於定溫定壓下,同一物體的密度保持不變,和體積質量無關。 三.水密度的異常現象: 1.常言道〝物質熱漲冷縮〞,即一般的物質,當溫度上升時,體積 會膨脹而密度則變小;溫度下降時,體積會收縮而密度則變大。但是, 水則沒有那麼聽話了;水於40C 時密度最大,所以,水於 40C 時,會 熱漲冷也漲。

(13)

降溫(00C) 溫度(40C) 昇溫(1000C) 不變 ← 質量(M) → 不變 變小 ← 密度(D) → 變小 膨脹(變大) ← 體積(V) → 變大(膨脹) 2. 於冬天嚴寒時,湖面上的水溫逐漸降低,當溫度降到 40C 以下, 即將結冰時,溫度較低的水由於密度較小,會浮上表面而由表面 開始結冰;溫度較高的水由於密度大,會沈入底層。即使在寒冷 的冬天,底層之水溫仍可維持在40C 左右,讓水中的生物度過寒 冬而繼續生存。 想想看  為何於夏天游泳前需要作足夠的熱身運動,以防抽筋溺 水?(和水的密度有關) <Ans>:在夏天,由於湖水受陽光照射時,表層的水溫上升,使得 水密度變小,無法下沈而浮於水面上,故底部的水溫較表層水溫低, 因此游泳時若驟然跳入水中,容易因溫度變化過大而抽筋,以致無 法游動而發生溺水。 <練習題>: 1.體積 73.6 立方公分的水,凝結成密度為 0.92 公克/立方公分的冰時, 問此時冰塊的體積為多少? 2.將 108 公克的鋁塊(密度為 2.7 公克/立方公分),投入盛滿密度為 0.75 公克/立方公分的汽油內,求溢出的汽油體積和質量? 3.空瓶質量 15.2 公克,盛滿水則質量為 75.2 公克,如裝滿水銀時質 量共若干? (水銀的密度為 13.6 公克/立方公分) 4.有一銅塊,長、寬、高分別是 5、4、2 公分,在天平上稱的質量為

(14)

356 公克,試求銅的密度? 5.有一密度均勻但形狀不規則的石塊,其質量為 100 公克,將其投入 裝有 40 毫升水的量筒中,見水面上升至 60 毫升的刻度,則: (1).此石頭的體積為多少立方公分? (2).石頭的密度為多少? 6.空瓶質量 12 公克,盛滿水時,總質量為 72 公克,若改盛汽油時, 總質量為 60 公克,求汽油的體積及密度? 7.將密度 10.5 公克 / 立方公分的銀 12 立方公分與密度 7.0 公克 / 立 方公分的鋅 8 立方公分作成合金,求該合金之密度為多少? 8.有體積 200 毫升,密度為 1.2 公克 / 立方公分的食鹽水,加水稀釋 至體積的兩倍時,密度變為若干? 9.甲、乙兩物體,其質量比為 2:3,而體積比為 3:2 則甲乙兩物體 的密度比為多少? 10.下列物質中,何者的密度最大? (a)00C 的水 (b)40C 的水 (c)100C 的 水 (d)500C 的水。 11.人們常說棉花比鐵輕,這句話的當然有語病,他實質上的意義是 (a)棉花的重量比鐵的重量小 (b)棉花的質量永遠比鐵的質量輕 (c) 棉花的密度比鐵的密度小 (d)以上說法均合理。 12.下列有關水與冰的敘述,那一項是錯誤的? (a)1 公克的純水體積 必

(15)

為 1 立方公分 (b)純水在 40C 時,密度最大 (c)湖水結冰是從湖面

開始 (d)冰的密度比水小。 <小試身手>:

(16)

1-3 水溶液

於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水來溶解許多物質,例如,糖、食鹽、奶 粉等等物質與水混合時,可得到一杯杯的混合液,而科學家為了判 別這些混合物中的各個角色(如,糖、水、糖水),分別以溶質、溶劑、 溶液來命名之。 一.定義  何謂溶質、溶劑、溶液? 1.溶質:被溶解的物質;例如:糖、食鹽、碘片、二氧化碳等等。 2.溶劑:用來溶解溶質的物質;例如:水、酒精、四氯化碳等等。 3.溶液:溶質溶於溶劑中所形成的均勻混合液;例如:糖水、鹽 水、碘酒等等。

(17)

即 溶液 = 溶質 + 溶劑 <Note>: 溶質不限於固體,而溶劑、溶液亦不只限於液體。 溶質可能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溶劑、溶液也都可能是 固體、液體或氣體。 只要是均勻混合物都可稱為溶液。 溶液可分為氣態溶液、液態溶液、固態溶液等。 溶液是混合物,但溶液中仍保有原有特性,例如:糖水 中,仍保有糖的甜味及水的性質。 二.溶液的種類: 1.依狀態來分:可分成 固態溶液:溶液是固體,例如:合金、K 金(黃金 + 銅) 。 液態溶液:溶液是液體,例如:糖水、咖啡。 氣態溶液:溶液是氣體,例如:空氣、天然氣。 2.依溶劑的種類來分: 水溶液:以水當溶劑,例如:糖水溶液、食鹽水溶液。 非水溶液:不是以水當溶劑,例如:酒精溶液、碘酒、四氯化碳溶 液。 <Note>:溶液中溶質、溶劑的判斷? 某某水溶液  溶質是某某,而溶劑是水。 AB 溶液  溶質是 A,而溶劑是 B。 除了、外量較多者是溶劑,量較少者是溶質。

(18)

<練習題>:指出下列各溶液中何者是溶質?何者是溶劑? 硫酸溶液(硫酸的水溶液) 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氯的四氯化碳溶液 三.何謂純物質、混合物? 1.純物質:具有一定的組成及特性(沸點、熔點、密度等等)。 例如:氧氣、二氧化碳、純水、鐵、鋁等等。 2.混合物:其特性組成均不一定;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物質所組 成。 例如:咖啡、空氣、合金、墨水等等。 <課外小常識>: 依溶質的顆粒大小來區分溶液種類可分為: 真溶液:溶質溶於水後,因為溶質的顆粒很小,且很均勻的分散 於水中,呈透明狀,這種溶液即稱為真溶液。 例如:食鹽水、糖水、醋、酒等等。 特性:無法用濾紙過濾,不會發生沈澱現象。 膠體溶液:溶質在水中分散不均勻,且顆粒比較大,會擋住部分 光線,所以溶液不很透明,這種溶液即稱為膠體溶液。 例如:豆漿、牛奶、稀膠水、墨水等等。 特性:可用濾紙過濾,會發生沈澱現象,且用光線照射時可看 見光的路徑。 四.簡單的物質分離: 對於有雜質之溶液,利用溶解過濾將雜質分離,其注意事項如下: 1.主要器材:漏斗、濾紙、燒杯、玻璃棒、鐵架、鐵環等等。 2.步驟: step1:先將混合物加入水中後,並靜置。 step2:將濾紙依下列方法折疊。先以較粗糙之一面向內對折,再對 折使留約100角,從較小的一摺撕下一角,打開較大的摺,成一圓錐

(19)

形置於漏斗內,如圖1-3(a)。 step3:用手或玻璃棒固定濾紙,並以滴管滴入少許的蒸餾水使濾紙 潮濕,緊貼漏斗壁,如圖1-3(b)。 step4:並將漏斗置於漏斗架上,調整漏斗至合適的高度,使漏斗管 頸和承接濾液之燒杯內壁相接觸,如圖1-3(c)。 step5:使玻棒中段與燒杯凹口接觸,用另一容器在下方盛接濾液, 再將step1 之液體緩緩倒入過濾,如圖 1-3(d)。 圖1-3(a) 圖 1-3(b) 圖 1-3(c) 圖 1-3(d) step6:將 step5 所得之濾液,利用加熱,將水趕走,即可得所要的 物質。此方法叫做蒸發。 3.結論: 簡易分離步驟,如下:

(20)

漏斗底端須與燒杯內壁接觸,為避免液體往外賤開。 濾紙的摺疊是為了,使其與漏斗的密合度增加,可提高過濾的效 果。 傾倒液體時,須沿玻棒是為了,避免液體往外賤開。 傾倒液體時,不可高於漏斗之濾紙高度。  日常生活中,曾有泡糖水或食鹽水的經驗,是否曾經注意到下列 各種現象? 定量的水中,加入的糖愈多,糖水就愈甜。 定量的水,並非可無限制的溶解糖,而是有一最大限量。 加熱中的水,可溶解的糖量,好像更多了。 熱水中的糖,溶解的速率好像比較快。 定量的一杯糖水,若繼續加更多的水,則糖水的甜味就變淡了。 所以,一樣多的水,當溶解愈多的糖時,甜度愈甜,則濃度愈大; 若是有顏色溶液,其顏色愈深,則表其濃度愈大。 2.濃度: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的多寡程度,即稱之為該溶 液的濃度;換句話說,即溶質在溶液中所佔的比例大小。 種類: 重量百分率(%) = (溶質質量 / 溶液質量) x 100% = (溶質質量 / (溶質質量 + 溶劑質量) ) x 100% <例如>:濃度 5%的鹽水,其意義是:每 100 克的鹽水中,含有 5 克 的鹽。 溶解度:於150C,若食鹽的溶解度為 35 g / 100 g 水,其意義是: 每100 克的水於 150C 時,最多可溶解 35 克的鹽。

(21)

特性: 濃度是溶液的特性,不減少(或不加入)溶質或溶劑時,濃度仍維 持不變。 <例如>:一杯 10%的糖水倒掉一半,剩下糖水的濃度仍為 10%。 溶液加入溶劑後,濃度變小;加入溶質或減少溶劑時,濃度變 大。 同質量的水中,溶解的溶質愈多,該溶液的濃度就愈大。 <例如>:同質量的水中,如果溶解不同量的糖,則溶有較多糖的 那杯溶液,其濃度較大,而溶有較少糖的那杯溶液,其濃度較小。 溶液中加入溶劑,濃度變小,但溶質的質量仍維持不變。 <例如>:一杯糖水加水沖淡後,比較不甜,是因濃度變小了,但 沖淡後溶液中所含糖的質量仍維持不變。 3.飽和溶液: 定義:溫度壓力一定時,一定量溶劑所能溶解之最大溶質量,此 時所形成之溶液,即稱之為飽和溶液。 性質:若在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溶質,溶解達到飽和時,即不能再 溶解更多的溶質,則溶液的濃度不再增加,此時過量的溶質形成沈 澱,即使一再攪拌扔無法溶解,溶液仍維持飽和。 <例如>:於 200C 時,100 公克的水最多能溶解食鹽 36 公克,即表 示溶解度為36 克 / 100 克水;若在 100 克的水中加入 40 克的食鹽, 則有4 公克的食鹽無法溶解。 4.未飽和溶液: 定義:溶液中所溶解的溶質未達到最大限度,在加入少量溶質時 仍可溶解,此時的溶液稱為未飽和溶液。 <Note>: 定溫時,定量的水可溶解定量的溶解;若溫度改變,可溶解的量 也改變。 未飽和溶液中加入同一溶質,其濃度逐漸增加,溶液可以逐漸達 到飽和。

(22)

飽和溶液中若在加入溶劑,溶液即逐漸變成未飽和,此時的濃度 會變小,味道會變淡,則稱此現象為稀釋。 5.溶解度的特性: 定義:物質在飽和溶液中的溶解程度。 <例如>:若於 150C 時,食鹽的溶解度為 35 g / 100 g 水,則可知每 100 克的水,於 150C 時,最多可溶解 35 克的鹽。 物質對水的溶解度常隨溫度的升降而改變;一般而言,大部份的 固體對水的溶解度,隨溫度的上升而增加;而大部份的氣體對水的 溶解度,則隨溫度的上升而減少;且氣體溶解度隨著壓力的增加而 增加。 有的溫度愈高,則溶解度愈高 <例如>:硝酸鉀、糖、鹽。 有的溫度愈高,則溶解度愈低 <例如>:硫酸鋰及氣體。 攪拌只可加快溶解的速率,無法增加溶解溶質的量。 將固體磨成粉亦只可加快溶解的速率,無法增加溶解溶質的量。 同一種物質對於不同的溶劑,其溶解度亦不相同。如,蔗糖易溶於 水卻難溶於酒精;碘易溶於酒精卻不易溶於水。 <科學小常識>: 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氣體,當我們喝完汽水後,往往會打嗝,為 什麼? <Ans>:因為人體的溫度比較高,所以喝下汽水後,汽水的溫度 會升高,使的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將二氧化碳釋放出來, 而充滿胃部,故常有肚子漲漲的,且有打嗝的現象。 養魚的水中為什麼要不斷的空氣? <Ans>:因為水中的含氧量,隨魚兒的呼吸而減少,同時水中的 壓力比空氣中大,因此把空氣打入水中,使的氧氣之溶解度增加,

(23)

並增加水中之溶氧量。 <生活須知>:日常生活中常可發現,如果於塑膠墊板上用油性筆 劃上兩條線段,分別以脫脂棉花沾水與酒精擦拭;結果發現,酒精 可將其擦拭掉,但水則否。為什麼? <Ans>: 雖然水是很好的溶劑,但並不是所有物質均可溶於水中;此時, 對於水無法溶解的物質可利用非水溶劑來溶解之。如:酒精、丙酮、 去漬油。 非水溶劑的種類與性質各不相同,不同物質的溶解,需依溶質 的特性來選擇不同的溶劑。 <例如>: 衣服沾上了肉湯、油脂、油墨,可以用汽油來清洗。 衣服沾上了油漆,可以香蕉水來清洗。 油墨亦可用松節油來除漬。 <補充教材>: 重量百分率的求法 將 50 公克的食鹽加到含 150 毫升的水中,問此食鹽水溶液的濃度 為多少? 溶解度求濃度 若某物質對水的溶解度為 25 公克 / 100 公克水,問此溶液的濃度為 多少? 混合液濃度I 將食鹽 15 公克溶解於 135 公克的水中,則: (1).此溶液的濃度為多少?

(24)

(2).取此溶液 50 公克,則其中含食鹽多少公克?含水多少公克? 混合液濃度II 把 20%的糖水 100 公克與 5%的糖水 300 公克混合後,則此混合液 的濃度為多少? 混合液濃度III 小明欲將濃度 60%的糖水溶液 200 公克沖淡,他用量筒量取 300 毫 升的水加入攪拌均勻後,問稀釋後糖水的濃度為多少?

(25)

1-4 水污染

; 何謂水污染? 水中若含有人們所生產的廢物,我們就說此水已被污 染了。 水污染的來源及其原因:依其污染來源大致可分三大類 (1).未處理的污水(下水道污水): (a).來源:家庭用水。 (b).原因:來自動、植物所產生的廢物中,有的被細菌分解,成為細 菌的養分,增加細菌的繁殖,減少水中之溶氧量,造成大量的水中 動物的死亡,導致水污染及河川骯髒惡臭之主因。 (2).有毒重金屬與非金屬的水污染(工業廢水): (a).來源:來自工廠排出的廢水和石油的燃燒。 (b).原因: 汞  來自鹼氯工業,可導致水 病。 鉛  來自含鉛汽油及油漆,導致腦神經受損。 鎘  來自電鍍工廠的廢料,可導致痛痛病。 砷  來自煤炭的燃燒,會引起腸胃障礙,甚則致癌(烏腳病)。 (3).清潔劑和肥料的水污染: (a).來源:肥料、洗衣粉與各種清潔劑 (b).原因:若干特性得洗衣粉與清潔劑,在自然界中所生成的泡沫, 不易受細菌分解,而長存於水中,阻礙空氣溶入水中;又有多數之 肥料中含有磷的物質,更助長水中水藻的生長,而消耗水中之氧氣, 使的水中生物因缺養而死亡。 水污染的影響: (1).腐敗的食物與動植物的屍體等,會消耗水中的氧氣,引起細菌 繁殖,造成水質污濁、惡臭。 (2).植物肥料流入河中、湖泊,會使藻類過渡繁殖,改變生態。 (3).清潔劑、農藥和水銀、鉛、鎘等有毒之重金屬污染過的水,會對 環境與人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Note>:河川、湖泊中的養分太多時稱為優養化,因為藻類繁殖太

(26)

快,在夜間沒有光合作用時,水中的氧氣不足,而使藻類與魚類死 亡,進而腐敗。 水污染的防治: (1).預防污染物進入水中:為水污染防治的最基本原則,防患未然, 是水污染防治最有效且最經濟的方法。 (2).不要製造污染:工廠廢水排放前需先實施廢水處理,等水質合 乎標準後才可排放;都市應建污水下水道系統,將家庭污水集中處 理後再排放。 (3).民眾應提高環保意識,減少廚餘,不要任意把殘羹、菜餚到入水 槽,購買污染性小的清潔劑,更不要任意將拋棄垃圾及塑膠製品, 則可舉手之勞,作環保。 <補充教材>:熱污染 來自火力發電廠和化學工廠的冷卻用水,這些冷卻用水的溫度較高, 當其流入湖泊或海洋中,將使得水溫局部的升高,導致水中溶氧量 降低。 核能發電廠的第二冷卻系統,即渦輪機蒸汽冷卻器之冷卻水,往往 足以使河水或鄰近海域的水溫升高約一至二度,雖僅升高一至二度, 就可使附近生物的生態環境產生改變;如墾丁核三廠,附近海域所 產生的珊瑚白化的現象即是。

(27)

第二章 空氣

2-1 空氣的組成

<鐵的生銹>: 原理:由於鐵與空氣中的氧與水蒸氣接觸,使得鐵進行氧化作 用(即生銹)。 性質:鐵生銹後,質鬆而多孔,銹蝕後容易脫落,影響鐵的強 韌性,損害器具。 防止:防止鐵生銹的方法是使鐵與空氣隔絕,通常有下列方法: (1).於鐵器表面上一層薄油。 例如:腳踏車的磁輪、鏈條上油可防鏽。 (2).於鐵器表面上一層油漆。 例如:家裡的鐵門、鐵窗常上漆可防銹。 (3).於鐵器表面鍍錫或鋁、鋅。 例如:食品罐頭是在鐵罐內鍍錫,俗稱馬口鐵。 例如:鍍鋅的鐵,俗稱白鐵。 (4).把鐵器放置在乾燥空氣中,亦可減緩鐵的生銹。 <作作看>:空氣成分的測試或者空氣是混合物的證明 利用鐵的生銹檢驗氧氣: (1).步驟: 1.取鋼絲絨約 0.3 公克,放入水中浸濕。 2.將鋼絲絨塞入玻璃管中一端。如圖 2-1。

(28)

3.將其置於裝有 1/2 水的燒杯中,調整玻璃管高度,使其管內外水 面同高,並用膠帶將其黏於燒杯內壁。如圖2-2。 4.取下滴管橡皮頭套在玻璃管上,如圖 2-3。<Note>:若水面稍微下 降,則以滴管調整水面,使其水面高度一樣,並以油性筆做下記號。 5.持續觀察,並比較內外之水面高度差。 (2).問題: 1.鋼絲絨的外觀上有何變化? 2.玻璃管內水面的高度有何變化? 3.玻璃管中空氣體積是否減少,為什麼? 利用燃燒檢驗氧氣: (1).步驟: 1.取空保特瓶一個,將保特瓶作持圖 2-1(a)。 2.在保特瓶切口端割開一缺口,如圖 2-1(b)。並於高度約 6 公分處用 油性筆作一記號。將瓶蓋打開,使保特瓶站立於有水的塑膠水槽中, 水深約4 公分。 3.取一支點燃的線香,插入保特瓶中,觀察線香的燃燒情形,如圖 2-1(c)。數秒後將線香抽出吹熄,把保特瓶取出並置於桌面上。 4.將保利綸圓片放置於水面上,取一團鋼絲絨約 2.5 公克,弄濕後 置於保利綸圓片上,以保特瓶罩住保利綸圓片,如圖2-2(a),此時瓶 口並未加蓋。

(29)

5.調整水槽內之水位,使保特瓶內外之水面均位於記號處,並旋緊 瓶口蓋。如圖2-2(b)。 6.靜置後,持續觀察鋼絲絨及瓶內之水位高度變化並作上記號,直 到瓶內水位不在上升,並加水於水槽內,使瓶內外之水位等高。 7.取一支點燃的線香,迅速打開瓶蓋並插入保特瓶中,觀察線香的 燃燒情形? (2).問題: 1.鋼絲絨的外觀上有何變化? 2.實驗前後,保特瓶內水面的高度有何變化? 3.前後兩支線香在瓶中的燃燒情形是否相同? <空氣的成分>: 空氣為無色、無味、無臭,是一種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氮與氧,其 餘組成及含量,如下表: 成 分 體積百分比(%) 質量百分比(%) 氮 78.08 75.50 氧 20.94 23.14 氬 0.94 1.3 二氧化碳 0.03 0.05 其他(水蒸氣、氦、氖) 0.01 0.01 氮氣(N2):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四。 (1).氮為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略溶於水,比空氣輕。 (2).氮不能助燃,也不能幫助呼吸。

(30)

(3).氮是形成蛋白質的重要組成。 (4).氮是構成肥料尿素、硫酸銨及工業上製氨、硝酸的主要成分。 (5).於室溫下幾乎不發生反應,但在高溫時仍可與部分金屬發生反應。 (6).在食品的包裝中,將包裝內之空氣抽掉,在充入氮氣,可常保食 物新鮮。 氧氣(O2):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 (1).氧為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略溶於水,比空氣重。 (2).氧氣不能燃燒,但可以助燃。 (3).維持動物生命必備氣體。 (4).水中之魚類及動物的生存端賴水中之溶氧量。 (5).鐵生銹必備氣體。 稀有氣體:包含有氦(He)、氖(Ne)、氬(Ar)、氪(Kr)、山(Xe)、氡 (Rn)。除氡為放射性元素外,其餘均存在於空氣中,但含量稀少,故 稱稀有氣體。其組成相當安定,於常溫或高溫下均極不易發生反應, 故又稱為惰性氣體或惰性氣體。 (1).氦氣:密度很小,只大於氫氣,且不易發生反應,故可代替氫氣 填充氣球與飛艇。 (2).氖氣:可充入燈管內,通電後產生紅色燈光,可做為霓虹燈或燈 塔指示燈。 (3).氬氣:稀有氣體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於焊接金屬時,使用氬氣可 防止金屬與氧反應;亦可填入燈泡中,防止燈絲被燒斷,延長燈泡 壽命,增加亮度。 <液態空氣>:利用加壓、降溫可使空氣變成淡藍色液態氣體。可利 用此現象證實空氣是混合物。 證實:如果將液態空氣緩緩蒸發(加溫),因為氮氣的沸點較氧氣低, 所以氮氣先蒸發,把氧氣殘留下來,故可證明空氣是混合物。

(31)

2-2 氧氣

<性質>: 氧為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略溶於水,比空氣重。 氧氣不能燃燒,但可以助燃;且可和許多物質反應。 <例如>: (1).將點燃的線香,插入裝有氧氣的瓶中,可看到線香燒的更旺盛。 (2).留有紅熱的火柴灰燼,插入純氧的瓶中,可看到火焰復燃的現象。 維持動物生命必備氣體。

(32)

水中之魚類及動物的生存端賴水中之溶氧量。 鐵生銹必備氣體。 <想想看>:在日常生活中,雙氧水可用來殺菌。但未加蓋的雙氧 水,放久了以後就失去效果,你知道為什麼嗎? Ans:因為它會分解成氧氣與水。 <製備>:在實驗室內,可利用二氧化錳(MnO2)與雙氧水(H2O2)混 合製得氧氣。 原理:於室溫下利用二氧化錳(MnO2)當催化劑,即可加速雙氧水 (H2O2)分解成水與氧氣。 雙氧水  水 + 氧 H2O2  H2O + O2 <Note>:催化劑,可加速化學反應速率,但反應前後本身的質量、本 質均不改變的物質,即是。例如,二氧化錳(MnO2)。 裝置:如下圖。 步驟: (1).先於錐形瓶中加入少許的二氧化錳,再由薊頭漏斗長管底部加入 些許的水。使水位略高於薊頭漏斗長管底部。 (2).再由薊頭漏斗慢慢加入雙氧水。 (3).即可看出錐形瓶中有氣體生成。 <Note>: (a).薊頭漏斗長管底部需保持於液面下,以免產生的氣體由漏斗外洩。

(33)

(b).二氧化錳是催化劑,所以,其量的多寡並不影響氧氣的產量。 (c).每次所加入雙氧水的量不要太多,以免產生氧氣的速率太快,而 使得雙氧水由薊頭漏斗噴出。若有此現象發生時,可將導管暫時移出 水面。 (d).剛開始所產生的氣體,可不必收集以增加氧氣的純度。 (e).反應中若不加入二氧化錳,而直接加熱亦可產生氧氣,但速率會 比較慢。 收集:因為氧氣為難溶於水的氣體,故以排水集氣法收集所產生 的氧氣。又因為氧氣比空氣重(密度大),所以收集完後,應正立於桌 面上並蓋上玻璃,使得氧氣沈於底部,免於氧氣流失。 <收集氣體方法>:可分成易溶於水與不易溶於水 易溶於水:可利用向上排氣法或向下排氣法 (1).向上排氣法:適用於易溶於水且比空氣重(密度大)的氣體。例如, 氯化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如圖一。 (2).向下排氣法:適用於易溶於水且比空氣輕(密度小)的氣體。例如, 氨氣。如圖二。 不易溶於水:適用於難溶於水的氣體。例如,氫、氧、氮、二氧化碳。 如圖三。 圖一 圖二 圖三 <燃燒>:物質與氧氣進行劇烈的化學反應,且反應過程中可產 生光與熱的現象。 性質:燃燒是一種放熱的化學反應,可使外界溫度的上升,亦可 產生新的物質;同時可放出光和熱。

(34)

產物:燃燒時乃是與氧進行化學作用,而產生含氧的化合物,稱 之為氧化物;可分為金屬氧化物與非金屬氧化物。 (1).金屬氧化物:金屬和氧反應所產生的含氧化合物。 <例如>:鎂帶在純氧中燃燒,可產生氧化鎂及強烈白光。 鎂(銀白色固體) + 氧  氧化鎂(白色固體) <性質>:金屬氧化物溶於水,所成的水溶液呈鹼性;可使濕的藍色 石蕊試紙變成紅色。故可知金屬氧化物溶於水變成鹼性物質。 氧化鎂(銀白色固體) + 水  氫氧化鎂(鹼性) (2).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和氧反應所產生含氧的化合物。 <例如>:硫在純氧中燃燒,可產生二氧化硫及藍紫色光亮的火焰。 硫(黃色粉末) + 氧  二氧化硫(氣體) <性質>:非金屬氧化物溶於水,所成水溶液呈酸性;可使濕的紅色 石蕊試紙變成藍色。故可知非金屬氧化物溶於水變成酸性物質。 二氧化硫(氣體) + 水  亞硫酸(酸性) (3).不論金屬氧化物或非金屬氧化物,若產物不溶於水,無法使試紙 變色,則視為中性。 產物酸鹼性的測試:利用特殊化學藥品,如,石蕊試紙、酚太、酚 紅等,即可得知物質的酸鹼性。 酸鹼性 石蕊試紙 酚太 酚紅 範例 酸性 紅色 無色 黃色 碳酸、醋酸、硫酸、鹽酸 鹼性 藍色 紅色 紅色 石灰水、氨水、氫氧化鈉水溶液 中性 不變色 純水、酒精、糖水、食鹽水

(35)

2-3 二氧化碳

在日常生活中,都可發現二氧化碳的蹤跡,例如,動植物的呼吸作 用、木炭的燃燒、清洗廁所用的鹽酸滴到大理石地板,所產生的氣泡 等等都會產生二氧化碳。 <性質>: 為無色、無臭氣體,比空氣重,可溶解於水中(約 1:1),溶解度較 氧大。 無助然性,性質安定,不幫助木材、汽油燃燒,無可然性。 溶於水後會形成碳酸,使得水溶液呈酸性。所以濕的藍色石蕊試紙 可變成紅色,分太變成無色。 利用其不助燃性,且密度又比空氣大,故可用來滅火。 固態的二氧化碳叫做乾冰。 <製備>:在實驗室中,常利用大理石(碳酸鈣,CaCO3)與鹽酸 (HCl)作用,以排水集氣法收集二氧化碳。 大理石(碳酸鈣) + 稀鹽酸  氯化鈣 + 二氧化碳 + 水 <裝置>:如下圖。

(36)

<步驟>: (1).先於錐形瓶中加入些許的大理石碎片或貝殼,再由薊頭漏斗加入 些許的水。使水位略高於薊頭漏斗長管底部。 (2).再由薊頭漏斗慢慢加入稀鹽酸。 (3).即可看出錐形瓶中有氣體生成。 (4).利用排水集氣法,收集二氧化碳,其目的是增加純度。 <Note>: (a).薊頭漏斗長管底部需保持於液面下,以免產生的氣體由漏斗外洩。 (b).若氣體產生的速度太快,將橡皮管暫時移開水面。 (c).剛開始所產生的氣體,可不必收集以增加二氧化碳的純度。 <收集>:因為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大也不小,又比空氣重,故 以排水集氣法或向上排氣法收集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因為二氧化碳比 空氣重(密度大),所以收集完後,應正立於桌面上並蓋上玻璃,使得 二氧化碳沈於底部,免於流失。 <檢驗>:將未知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會使產生白色混濁的碳 酸鈣沈澱,即可知此氣體為二氧化碳。 <想想看>:是不是所有燃燒的物質放進只有二氧化碳的瓶中, 都會熄滅?

2-4 空氣污染

大氣中因為工廠、汽車、燃燒物質所排出的廢氣,而使空氣中的某 些成分超量或多出一些原來沒有的物質,即稱之為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

(37)

一. 空氣污染指標:空氣品質的好壞,均以空氣污染指標(PSI)來標 示之,一般而言,若PSI 大於 100 以上,即代表空氣品質不良, 應避免從事戶外活動。PSI 值,以 0 至 500 的數值來表示空氣污染 程度;並依據指標可將空氣污染對人體的影響,分成五個等級, 如下表: 指 標 值 0~50 51~100 101~199 200~299 300~500 對健康的影響 良好 中等 不良 極不良 有害 二. 空氣污染的種類: 1.碳的氧化物:如,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 2.硫的氧化物:如,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 3 3.氮的氧化物:如,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 4 4.石油成分微粒:汽機車、飛機等交通工具及煉油廠、塑膠工廠 都有可能排放石油成分到空氣中。 5.塵埃與浮游物:工廠及汽油排放的煙霧,含有微小的顆粒,飄 浮在空氣中,因此造成了烏煙瘴氣的現象。 三. 空氣污染的來源與影響:主要的污染源是石油與煤炭的燃燒產物 1. 碳的氧化物: 一氧化碳: 來源:石油、煤與家庭煤氣,於氧氣不足時,燃燒不完全的產物。 影響:若人體吸入過量,會有致命的危險;因為會影響紅血球輸送 氧氣。 二氧化碳: 來源:燃燒森林、汽機車、工廠大量燃燒石化燃料所產生的。 影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會造成溫室效應,全球溫度升 高,同時,使得海平面升高。 2. 硫的氧化物: 來源:石油與煤炭中含硫的雜質於燃燒後的產物,即是二氧化硫; 若繼續燃燒則可得三氧化硫。 影響:二氧化硫會損害支氣管,使人咳嗽,呼吸困難。溶於雨水後, 即造成俗稱的酸雨,會侵蝕大理石建築,並改變土壤之酸鹼性,影 響生態。

(38)

3. 氮的氧化物: 來源:汽機車引擎內的燃燒溫度極高,使得空氣中的氧和氮於引擎 內發生反應,而產生氮的氧化物。 影響:最大害處是產生光煙霧,進而產生各種有刺激性、有毒性的 物質。而氮氧化合物亦會與臭氧作用,進而破壞臭氧層。亦是酸雨的 來源之一。 四.空氣污染的防治: 1.治本的方法:積極控制空氣中的污染源。 全面改用無鉛汽油,減少空氣中的鉛污染。 汽機車應定期作排放氣檢查。 以新冷媒取代會破壞臭氧層的氟氯碳化物。 2.治標的方法:訂定各種法律,嚴格管制工廠排放棄體,建立各 種污染物的測定與分析,如,在交通頻繁區或工業區設置一座一氧 化碳濃度顯示器,提醒我們空氣污染程度,以作警惕。

(39)

第三章 聲音

3-1 聲音的產生

<想想看>:於日常生活中,常可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那這些聲音 是如何產生的? <作作看>:日常生活中,你曾經做過這些事情嗎? 1.在玩具鼓上面灑些豆子,以小搥輕敲鼓面,則鼓會發出聲,且 可看到豆子會隨鼓面的振動而上下振動。 2. 3. <推論>

(40)

2-4 空氣污染

第零章 緒論

1. 何謂理化? <Ans>:探討自然界的現象與原理的科學,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現象 都是理化所探討的現象 <範例>: (a).為什麼天空會下雨? (b).為什麼物體會往下掉? (c).為什麼有些石頭可吸鐵針? (d).為什麼冬天頭髮會豎起來? (e).為什麼將物體丟到水中,有的會下沈、有的浮在水面上的? (f).為什麼機場、警車的警示燈大多是紅色或黃色? 2. 問題的解決、奧秘的解開 <Ans>:科學家利用一連串的觀察、假設及實驗來解決多數未知的 問題 3. 國中之理化課程內容有: (a).物質的性質 (b).冷熱的變化 (c).化學反應 (d)大氣與水 (e).力與運動 (f).聲與光 (g).電與磁 (h).生活實例的相結合 4. 學習理化的基本態度: (a).仔細觀察 (b).動手作實驗 (c).運用思考 5. 實驗前、中、後之注意事項: (a).實驗前: (1).熟讀實驗報告 (2).進入實驗室先打開窗戶 (3).開始作實驗前先察看滅火器及沖洗裝置位於何處 (4).詳讀並瞭解實驗室安全守則 (b).實驗中: (1).嚴禁實驗室中吃零食 (2).嚴禁實驗室中追逐嬉戲 (3).加熱時,嚴禁試管口對準人

(41)

(4).嚴禁以螺絲起子玩弄插座 (5).嚴禁濕手接觸插座 (6).酒精燈燃燒時,嚴禁以書本墊在酒精燈下 (7).酒精燈燃燒時,嚴禁以書本擋風 (8).嚴禁直接嗅聞藥品 (9).嚴禁用舌頭嘗試藥品 (10).需配戴安全眼鏡 (11).嚴禁任意傾倒廢液或藥品 (12).嚴禁試管平放於桌上 (13).嚴禁以手拿藥品瓶直接倒出藥品 (c).實驗後: (1).廢棄物分類集中(無毒:可燃、不可燃、玻璃碎片;有毒:專人處理) (2).清理桌面及水槽中的雜物 (3).清洗玻璃器皿 (4).整理桌面,並將儀器放置整齊 (5).打掃地面 <補充>:常用儀器 6.完整的測量結果,包含兩部份:數字與單位 而數字又包含兩部份:正確數字(最小刻度)與一位估計值(最小刻度 下一位)

(42)

<練習>: 小華測得一物體長為 16.42 公分,則: (a).單位是 (b).數字是 (c).最小刻度是 (d).估計值是 <補充>: 需要測量與不需要測量的量 並非所有的量均需要藉助儀器來測量,因此可分成 (a).不需要測量就能夠計數出來的量.例如:人數、個數、年齡、頁數、錢 數等等. (b).需要用儀器或設計方去測量的量.例如:長度、重量、溫度、壓力、電 流強度等等. 何謂誤差? 誤差 = 測量值 – 實際值 <想想看>:如何減少誤差? <練習>: 7.體積的測量

(43)

(a).規則物體: 長方體體積 = 長 x 寬 x 高 圓柱體體積 = 底面積 x 高 (b).不規則物體: 利用排開液體體積 = 物體體積 <練習>: 8.質量的測量: (a).何謂質量?<Ans>:一物體內所含物質的量(單位:公斤 kg) 同是磚塊體積大者,質量大 同一物體的質量,不會隨形狀、位置、狀態之改變而改變 (b).何謂重量?<Ans>:物體因受地心引力所呈現之一物理量(單位:公 斤重 kgw) 於同一位置的兩物體,若質量相等,其重量亦相等:且質量愈大的物體 則重量愈大

(44)

當一物體置於不同位置時,其重量不相同 (c).如何測的質量? 工具:等臂天平 原理:利用地球對物體引力之大小而求得 <補充>:天平的種類及使用 (a).種類 (b).使用步驟 歸零 待測物置於左盤,砝碼置於右盤 讀取讀數 <Homework>如何測得重量?

(45)

第二章 水

水的功用: (a).穩定地球的溫度 (b).孕育了各種生物 (c).人類維持生命、蒸煮食物、農業灌溉、洗滌東西均需要水 (d).用來發電 <問題>:為何由人造衛星所拍攝的照片中,地球是一個藍色的行星?

(46)

1-1 水的三態

1. 物質三態 固態:solid  有一定的體積且形狀不隨容器所改變(s) 液態:liquid  有一定的體積但形狀隨容器而改變(l) 氣態:gas  沒有一定的體積,可充滿任何形狀之容器(g) 2. 水的蒸發與凝固 (a).蒸發: (b).凝固: <補充>:何謂冷劑? 將冰與鹽以的比例混合時,即可形成冷劑(最低溫可達零下 190C) <想想看>:為什麼天空會下雨?

(47)

<想想看>:比較冰、水、水蒸氣的差異? 3.水的三態及三態變化 固態(冰) 液態(水) 氣態(水蒸氣) <想想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昇華實例?

1-2 水的密度

(48)

<想想看>:為什麼會有質量相同體積卻不相同,體積相同質量卻不 相同的物體? 1. 何謂密度? 代表物體的緊密程度即是密度 (a).定義:物質每單位體積所含的物質質量或者物體的質量對體積 的比值 (b).數學式:密度 = 質量 ∕ 體積 或者 D = M ∕ V  M=VD 代號 意義 單位 D 密度 g / cm3 kg / m3 M 質量 g kg V 體積 cm3 m3 <練習>: (1).將一密度為 9.7 g / cm3的金塊切成同體積的兩塊問密度變成多少? (2).若甲物的質量為 75 g 且體積為 30 cm3,則其密度為多少? (3).一量筒裝有 50 cm3的酒精時稱得重量為118g,若改裝 100 cm3的酒 精時稱得重量為158g,則酒精的密度是多少?空量筒的重量又是多少?

(49)

<實驗>:水密度的測量 (1).步驟: 以天平稱得量筒質量 加水至量筒中,每次加 10 毫升(ml),並稱得總質量 繪出總質量(橫座標)對水體積(縱座標)關係圖,如圖一 繪出水的質量(橫座標)對水體積(縱座標)關係圖,如圖二 求出水的密度 圖一 圖二 (2).數據: (量筒質量為 50 g) 水的體積(ml) 10 20 30 40 50 60 總質量(g) 60 70 80 90 100 110 水的質量(g) 水的密度(g / cm3) (3).結論: 水的質量對體積的關係圖為一直線,可知質量和體積成正比 於定溫定壓下,同一物體的密度保持不變,和體積質量無關 2. 水密度的異常現象

(50)

常言道〝物質熱漲冷縮〞即一般的物質,當溫度上升時體積膨脹 則密度變小;溫度下降時體積收縮,則密度變大;而水就是這麼不聽話 水於40C 時密度最大,所以於 40C 時會熱漲冷也漲 降溫(00C) ← 溫度(40C) → 昇溫(1000C) 不變 ← 質量 → 不變 變小 ← 密度 → 變小 膨脹變大 ← 體積 → 變大膨脹 於冬天嚴寒時,湖面上的水溫逐漸降低,當溫度降到 40C 以下,即將結 冰時,溫度較低的水由於密度較小,會浮上表面而由表面開始結冰;溫 度較高的水由於密度大,會沈入底層.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底層之水溫 仍可維持在40C 左右,讓水中的生物度過寒冬而繼續生存. <生活小常識>: 為何於夏天游泳前需要作足夠的熱身運動以防抽筋溺水? (和水的密度有關) 在夏天時,由於湖水受陽光照射時,表層的水溫上升使得水密度變小, 無法下沈而浮於水面上,故底部的水溫較表層水溫低,因此游泳時若驟 然跳入水中,容易因溫度變化過大而抽筋,以致無法游動而發生溺水. <Homework>: 體積 73.6 立方公分的水,凝結成密度為 0.92 公克/立方公分的冰時, 問此時冰塊的體積為多少? 將 108 公克的鋁塊(密度為 2.7 公克/立方公分)投入盛滿密度為 0.75 公克/立方公分的汽油內,求溢出的汽油體積和質量?

(51)

空瓶質量 15.2 公克,盛滿水則質量為 75.2 公克,如裝滿水銀時質量共 若干? (水銀的密度為 13.6 公克/立方公分) 有一銅塊,長、寬、高分別是 5、4、2 公分,在天平上稱的質量為 356 公 克,試求銅的密度? <補充教材>: 以排水法求物體體積 有一密度均勻但形狀不規則的石塊,其質量為 100 公克,將其投入 裝有40 毫升水的量筒中,見水面上升至 60 毫升的刻度,則: (1).此石頭的體積為多少立方公分? (2).石頭的密度為多少? 以瓶重法求密度 空瓶質量 12 公克,盛滿水時,總質量為 72 公克,若改盛汽油時, 總質量為60 公克,求汽油的體積及密度? 混合後的密度

(52)

將密度 10.5 公克 / 立方公分的銀 12 立方公分與密度 7.0 公克 / 立方 公分的鋅8 立方公分作成合金,求該合金之密度為多少? 加水稀釋的問題 有體積 200 毫升,密度為 1.2 公克 / 立方公分的食鹽水,加水稀釋 至體積的兩倍時,密度變為若干? 求質量、體積或密度比 甲、乙兩物體,其質量比為 2:3,而體積比為 3:2 則甲乙兩物體 的密度比為多少?

1-3 水溶液

於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水來溶解許多物質,例如糖、食鹽、奶粉 等等而得到一杯杯的混合液,而科學家為了判別這些混合物中的各 個角色(如糖、水、糖水),分別以溶質、溶劑、溶液來命名之。 <定義>:何謂溶質、溶劑、溶液? 溶質:被溶解的物質;例如:糖、食鹽、碘片、二氧化碳等等。 溶劑:用來溶解溶質的物質;例如:水、酒精、四氯化碳等等。 溶液:溶質溶於溶劑中所形成的均勻混合液;例如:糖水、鹽 水、碘酒等等。 即 溶液 = 溶質 + 溶劑 <Note>: 溶質不限於固體,而溶劑、溶液亦不只限於液體。

(53)

溶質可能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溶劑、溶液也都可能是 固體、液體或氣體。 只要是均勻混合物都可稱為溶液。 溶液可分為液態溶液、氣態溶液、固態溶液等。 溶液是混合物,溶液中仍保有原有特性,例如:糖水中, 仍保有糖的甜味,水的性質。 1. 溶液的種類: (1).依狀態來分: 固態溶液:溶液是固體,例如:合金、K 金(黃金 + 銅) 。 液態溶液:溶液是液體,例如:糖水、咖啡。 氣態溶液:溶液是氣體,例如:空氣、天然氣。 (2).依溶劑的種類來分: 水溶液:以水當溶劑,例如:糖水溶液、食鹽水溶液。 非水溶液:不是以水當溶劑,例如:酒精溶液、碘酒、四氯化碳溶 液。 <Note>:溶液中溶質、溶劑的判斷? 某某水溶液,則溶質是某某;而溶劑是水。 AB 溶液,則溶質是 A;而溶劑是 B。 除了、外量較多者是溶劑;量較少者是溶質。 <練習>:指出下列各溶液中何者是溶質?何者是溶劑?

(54)

硫酸溶液(硫酸的水溶液) 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氯的四氯化碳溶液 <補充>:何謂純物質、混合物? 純物質:具有一定的組成及特性(沸點、熔點、密度等等)。 例如:氧氣、二氧化碳、純水、鐵、鋁等等。 混合物:其特性組成均不一定;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物質所組 成。 例如:咖啡、空氣、合金、墨水等等。 <課外小常識>:依溶質的顆粒大小來區分溶液種類可分為: 真溶液:溶質溶於水後,因為溶質的顆粒很小,且很均勻的分散 於水中,呈透明狀,這種溶液即稱為真溶液。 例如:食鹽水、糖水、醋、酒等等。 特性:無法用濾紙過濾,不會發生沈澱現象。 膠體溶液:溶質在水中分散不均勻,且顆粒比較大,會擋住部分 光線,所以溶液不很透明,這種溶液即稱為膠體溶液。 例如:豆漿、牛奶、稀膠水、墨水等等。 特性:可用濾紙過濾,會發生沈澱現象,且用光線照射時可看 見光的路徑。 <補充>:物質的分離 對於有雜質之溶液,利用溶解過濾將雜質分離,其注意事項如下: 主要器材:漏斗、濾紙、燒杯、玻璃棒、鐵架、鐵環等等。 裝置:簡單裝置如下圖。

(55)

步驟: <想想看>:日常生活中,曾有泡糖水或食鹽水的經驗,是否曾經注 意到下列各種現象? 定量的水中,加入的糖愈多,糖水就愈甜。 定量的水,並非可無限制的溶解糖,而是有一最大限量。 加熱中的水,可溶解的糖量,好像更多了。 熱水中的糖,溶解的速率好像比較快。 定量的一杯糖水,若繼續加更多的水,則糖水的甜味就變淡了。 所以,一樣多的水,當溶解愈多的糖時,甜度愈甜,則濃度愈大; 若是有顏色溶液,其顏色愈深,則表其濃度愈大。 2.濃度: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的多寡程度,即稱之為該溶 液的濃度;換句話說,即溶質在溶液中所佔的比例大小。 種類: 重量百分率(%) = (溶質質量 / 溶液質量) x 100% = (溶質質量 / (溶質質量 + 溶劑質量) ) x 100% <例如>:濃度 5%的鹽水,其意義是:每 100 克的鹽水中,含有 5 克 的鹽。 溶解度:於150C,若食鹽的溶解度為 35 g / 100 g 水,其意義是: 每100 克的水於 150C 時,最多可溶解 35 克的鹽。 特性:

(56)

濃度是溶液的特性,不減少(或不加入)溶質或溶劑時,濃度仍維 持不變。 <例如>:一杯 10%的糖水倒掉一半,剩下糖水的濃度仍為 10%。 溶液加入溶劑後,濃度變小;加入溶質或減少溶劑時,濃度變 大。 同質量的水中,溶解的溶質愈多,該溶液的濃度就愈大。 <例如>:同質量的水中,如果溶解不同量的糖,則溶有較多糖的 那杯溶液,其濃度較大,而溶有較少糖的那杯溶液,其濃度較小。 溶液中加入溶劑,濃度變小,但溶質的質量仍維持不變。 <例如>:一杯糖水加水沖淡後,比較不甜,是因濃度變小了,但 沖淡後溶液中所含糖的質量仍維持不變。 3.飽和溶液: 定義:溫度壓力一定時,一定量溶劑所能溶解之最大溶質量,此 時所形成之溶液,即稱之為飽和溶液。 性質:若在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溶質,溶解達到飽和時,即不能再 溶解更多的溶質,則溶液的濃度不再增加,此時過量的溶質形成沈 澱,即使一再攪拌扔無法溶解,溶液仍維持飽和。 <例如>:於 200C 時,100 公克的水最多能溶解食鹽 36 公克,即表 示溶解度為36 克 / 100 克水;若在 100 克的水中加入 40 克的食鹽, 則有4 公克的食鹽無法溶解。 4.未飽和溶液: 定義:溶液中所溶解的溶質未達到最大限度,在加入少量溶質時 仍可溶解,此時的溶液稱為未飽和溶液。 <Note>: 定溫時,定量的水可溶解定量的溶解;若溫度改變,可溶解的量 也改變。 未飽和溶液中加入同一溶質,其濃度逐漸增加,溶液可以逐漸達 到飽和。 飽和溶液中若在加入溶劑,溶液即逐漸變成未飽和,此時的濃度

(57)

會變小,味道會變淡,則稱此現象為稀釋。 5.溶解度的特性: 定義:物質在飽和溶液中的溶解程度。 <例如>:若於 150C 時,食鹽的溶解度為 35 g / 100 g 水,則可知每 100 克的水,於 150C 時,最多可溶解 35 克的鹽。 物質對水的溶解度常隨溫度的升降而改變;一般而言,大部份的 固體對水的溶解度,隨溫度的上升而增加;而大部份的氣體對水的 溶解度,則隨溫度的上升而減少;且氣體溶解度隨著壓力的增加而 增加。 有的溫度愈高,則溶解度愈高 <例如>:硝酸鉀、糖、鹽。 有的溫度愈高,則溶解度愈低 <例如>:硫酸鋰及氣體。 攪拌只可加快溶解的速率,無法增加溶解溶質的量。 將固體磨成粉亦只可加快溶解的速率,無法增加溶解溶質的量。 同一種物質對於不同的溶劑,其溶解度亦不相同。如,蔗糖易溶於 水卻難溶於酒精;碘易溶於酒精卻不易溶於水。 <科學小常識>: 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氣體,當我們喝完汽水後,往往會打嗝,為 什麼? <Ans>:因為人體的溫度比較高,所以喝下汽水後,汽水的溫度 會升高,使的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將二氧化碳釋放出來, 而充滿胃部,故常有肚子漲漲的,且有打嗝的現象。 養魚的水中為什麼要不斷的空氣? <Ans>:因為水中的含氧量,隨魚兒的呼吸而減少,同時水中的 壓力比空氣中大,因此把空氣打入水中,使的氧氣之溶解度增加, 並增加水中之溶氧量。 <生活須知>:日常生活中常可發現,如果於塑膠墊板上用油性筆

(58)

劃上兩條線段,分別以脫脂棉花沾水與酒精擦拭;結果發現,酒精 可將其擦拭掉,但水則否。為什麼? <Ans>: 雖然水是很好的溶劑,但並不是所有物質均可溶於水中;此時, 對於水無法溶解的物質可利用非水溶劑來溶解之。如:酒精、丙酮、 去漬油。 非水溶劑的種類與性質各不相同,不同物質的溶解,需依溶質 的特性來選擇不同的溶劑。 <例如>: 衣服沾上了肉湯、油脂、油墨,可以用汽油來清洗。 衣服沾上了油漆,可以香蕉水來清洗。 油墨亦可用松節油來除漬。 <補充教材>: 重量百分率的求法 將 50 公克的食鹽加到含 150 毫升的水中,問此食鹽水溶液的濃度 為多少? 溶解度求濃度 若某物質對水的溶解度為 25 公克 / 100 公克水,問此溶液的濃度為 多少? 混合液濃度I 將食鹽 15 公克溶解於 135 公克的水中,則: (1).此溶液的濃度為多少? (2).取此溶液 50 公克,則其中含食鹽多少公克?含水多少公克?

(59)

混合液濃度II 把 20%的糖水 100 公克與 5%的糖水 300 公克混合後,則此混合液 的濃度為多少? 混合液濃度III 小明欲將濃度 60%的糖水溶液 200 公克沖淡,他用量筒量取 300 毫 升的水加入攪拌均勻後,問稀釋後糖水的濃度為多少?

1-4 水污染

(60)

何謂水污染? 水中若含有人們所生產的廢物,我們就說此水已被污 染了。 水污染的來源及其原因:依其污染來源大致可分三大類 (1).未處理的污水(下水道污水): (a).來源:家庭用水。 (b).原因:來自動、植物所產生的廢物中,有的被細菌分解,成為細 菌的養分,增加細菌的繁殖,減少水中之溶氧量,造成大量的水中 動物的死亡,導致水污染及河川骯髒惡臭之主因。 (2).有毒重金屬與非金屬的水污染(工業廢水): (a).來源:來自工廠排出的廢水和石油的燃燒。 (b).原因: 汞  來自鹼氯工業,可導致水 病。 鉛  來自含鉛汽油及油漆,導致腦神經受損。 鎘  來自電鍍工廠的廢料,可導致痛痛病。 砷  來自煤炭的燃燒,會引起腸胃障礙,甚則致癌(烏腳病)。 (3).清潔劑和肥料的水污染: (a).來源:肥料、洗衣粉與各種清潔劑 (b).原因:若干特性得洗衣粉與清潔劑,在自然界中所生成的泡沫, 不易受細菌分解,而長存於水中,阻礙空氣溶入水中;又有多數之 肥料中含有磷的物質,更助長水中水藻的生長,而消耗水中之氧氣, 使的水中生物因缺養而死亡。 水污染的影響: (1).腐敗的食物與動植物的屍體等,會消耗水中的氧氣,引起細菌 繁殖,造成水質污濁、惡臭。 (2).植物肥料流入河中、湖泊,會使藻類過渡繁殖,改變生態。 (3).清潔劑、農藥和水銀、鉛、鎘等有毒之重金屬污染過的水,會對 環境與人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Note>:河川、湖泊中的養分太多時稱為優養化,因為藻類繁殖太 快,在夜間沒有光合作用時,水中的氧氣不足,而使藻類與魚類死 亡,進而腐敗。

(61)

水污染的防治: (1).預防污染物進入水中:為水污染防治的最基本原則,防患未然, 是水污染防治最有效且最經濟的方法。 (2).不要製造污染:工廠廢水排放前需先實施廢水處理,等水質合 乎標準後才可排放;都市應建污水下水道系統,將家庭污水集中處 理後再排放。 (3).民眾應提高環保意識,減少廚餘,不要任意把殘羹、菜餚到入水 槽,購買污染性小的清潔劑,更不要任意將拋棄垃圾及塑膠製品, 則可舉手之勞,作環保。 <補充教材>:熱污染 來自火力發電廠和化學工廠的冷卻用水,這些冷卻用水的溫度較高, 當其流入湖泊或海洋中,將使得水溫局部的升高,導致水中溶氧量 降低。 核能發電廠的第二冷卻系統,即渦輪機蒸汽冷卻器之冷卻水,往往 足以使河水或鄰近海域的水溫升高約一至二度,雖僅升高一至二度, 就可使附近生物的生態環境產生改變;如墾丁核三廠,附近海域所 產生的珊瑚白化的現象即是。

(62)

第二章 空氣

2-1 空氣的組成

<鐵的生銹>: 原理:由於鐵與空氣中的氧與水蒸氣接觸,使得鐵進行氧化作 用(即生銹)。 性質:鐵生銹後,質鬆而多孔,銹蝕後容易脫落,影響鐵的強 韌性,損害器具。 防止:防止鐵生銹的方法是使鐵與空氣隔絕,通常有下列方法: (1).於鐵器表面上一層薄油。 例如:腳踏車的磁輪、鏈條上油可防鏽。 (2).於鐵器表面上一層油漆。 例如:家裡的鐵門、鐵窗常上漆可防銹。 (3).於鐵器表面鍍錫或鋁、鋅。 例如:食品罐頭是在鐵罐內鍍錫,俗稱馬口鐵。 例如:鍍鋅的鐵,俗稱白鐵。 (4).把鐵器放置在乾燥空氣中,亦可減緩鐵的生銹。 <作作看>:空氣成分的測試或者空氣是混合物的證明 利用鐵的生銹檢驗氧氣: (1).步驟: 1.取鋼絲絨約 0.3 公克,放入水中浸濕。 2.將鋼絲絨塞入玻璃管中一端。如圖 2-1。 3.將其置於裝有 1/2 水的燒杯中,調整玻璃管高度,使其管內外水 面同高,並用膠帶將其黏於燒杯內壁。如圖2-2。

(63)

4.取下滴管橡皮頭套在玻璃管上,如圖 2-3。<Note>:若水面稍微下 降,則以滴管調整水面,使其水面高度一樣,並以油性筆做下記號。 5.持續觀察,並比較內外之水面高度差。 (2).問題: 1.鋼絲絨的外觀上有何變化? 2.玻璃管內水面的高度有何變化? 3.玻璃管中空氣體積是否減少,為什麼? 利用燃燒檢驗氧氣: (1).步驟: 1.取空保特瓶一個,將保特瓶作持圖 2-1(a)。 2.在保特瓶切口端割開一缺口,如圖 2-1(b)。並於高度約 6 公分處用 油性筆作一記號。將瓶蓋打開,使保特瓶站立於有水的塑膠水槽中, 水深約4 公分。 3.取一支點燃的線香,插入保特瓶中,觀察線香的燃燒情形,如圖 2-1(c)。數秒後將線香抽出吹熄,把保特瓶取出並置於桌面上。 4.將保利綸圓片放置於水面上,取一團鋼絲絨約 2.5 公克,弄濕後 置於保利綸圓片上,以保特瓶罩住保利綸圓片,如圖2-2(a),此時瓶 口並未加蓋。

(64)

5.調整水槽內之水位,使保特瓶內外之水面均位於記號處,並旋緊 瓶口蓋。如圖2-2(b)。 6.靜置後,持續觀察鋼絲絨及瓶內之水位高度變化並作上記號,直 到瓶內水位不在上升,並加水於水槽內,使瓶內外之水位等高。 7.取一支點燃的線香,迅速打開瓶蓋並插入保特瓶中,觀察線香的 燃燒情形? (2).問題: 1.鋼絲絨的外觀上有何變化? 2.實驗前後,保特瓶內水面的高度有何變化? 3.前後兩支線香在瓶中的燃燒情形是否相同? <空氣的成分>: 空氣為無色、無味、無臭,是一種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氮與氧,其 餘組成及含量,如下表: 成 分 體積百分比(%) 質量百分比(%) 氮 78.08 75.50 氧 20.94 23.14 氬 0.94 1.3 二氧化碳 0.03 0.05 其他(水蒸氣、氦、氖) 0.01 0.01 氮氣(N2):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四。 (1).氮為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略溶於水,比空氣輕。 (2).氮不能助燃,也不能幫助呼吸。 (3).氮是形成蛋白質的重要組成。 (4).氮是構成肥料尿素、硫酸銨及工業上製氨、硝酸的主要成分。

(65)

(5).於室溫下幾乎不發生反應,但在高溫時仍可與部分金屬發生反應。 (6).在食品的包裝中,將包裝內之空氣抽掉,在充入氮氣,可常保食 物新鮮。 氧氣(O2):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 (1).氧為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略溶於水,比空氣重。 (2).氧氣不能燃燒,但可以助燃。 (3).維持動物生命必備氣體。 (4).水中之魚類及動物的生存端賴水中之溶氧量。 (5).鐵生銹必備氣體。 稀有氣體:包含有氦(He)、氖(Ne)、氬(Ar)、氪(Kr)、山(Xe)、氡 (Rn)。除氡為放射性元素外,其餘均存在於空氣中,但含量稀少,故 稱稀有氣體。其組成相當安定,於常溫或高溫下均極不易發生反應, 故又稱為惰性氣體或惰性氣體。 (1).氦氣:密度很小,只大於氫氣,且不易發生反應,故可代替氫氣 填充氣球與飛艇。 (2).氖氣:可充入燈管內,通電後產生紅色燈光,可做為霓虹燈或燈 塔指示燈。 (3).氬氣:稀有氣體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於焊接金屬時,使用氬氣可 防止金屬與氧反應;亦可填入燈泡中,防止燈絲被燒斷,延長燈泡 壽命,增加亮度。 <液態空氣>:利用加壓、降溫可使空氣變成淡藍色液態氣體。可利 用此現象證實空氣是混合物。 證實:如果將液態空氣緩緩蒸發(加溫),因為氮氣的沸點較氧氣低, 所以氮氣先蒸發,把氧氣殘留下來,故可證明空氣是混合物。

(66)

2-2 氧氣

<性質>: 氧為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略溶於水,比空氣重。 氧氣不能燃燒,但可以助燃;且可和許多物質反應。 <例如>: (1).將點燃的線香,插入裝有氧氣的瓶中,可看到線香燒的更旺盛。 (2).留有紅熱的火柴灰燼,插入純氧的瓶中,可看到火焰復燃的現象。 維持動物生命必備氣體。 水中之魚類及動物的生存端賴水中之溶氧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 《 國際收支平衡表手冊 》( 第五版)載有下列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 «國際收支平衡表手冊» 第五版 (BPM5) 載有下列

〔截面 2〕流動的方向與大小都改變,因此水在灑水頭上形成一扭矩使灑水頭 旋轉或實際上像渦鍵轉子一樣,如圖 5.4

左邊有一個平面紙板圖形,右邊有數個立體圖型,左邊的紙板可合成右

在上 一節中給出了有單位元的交換環 R 上的模的定義以及它的一些性質。 當環 R 為 體時, 模就是向量空間, 至於向量空間中的部分基本概念與定理, 有些可以移植到模上來。 例如 子

致力於推動校園及社區的共讀活動。本會自 2005 年起,於 22 個縣市成立 257 座「愛的書庫」,購置超過 71 萬餘冊圖書資源,以相同

九、圖 說:本合約與施工說明書均具同等效力,如兩者間有抵觸時,乙方

但三路之中左右兩 路的主要目的是牽 制敵人,中間沿穎 水南下一路才是主 戰力所在。又,前 秦動員規模過於龐 大,在軍事行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