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數位教材內容品質控制及管理系統平台設計與開發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數位教材內容品質控制及管理系統平台設計與開發"

Copied!
12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交通大學 電機學院與資訊學院 資訊學程 碩 士 論 文. 數位教材內容品質控制及管理系統平台設計與開發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ontent Quality Control Process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SCORM-based Multimedia Curriculum. 研 究 生:鍾貴榮 指導教授:陳登吉. 教授.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五 年 五 月. i.

(2) 數位教材內容品質控制及管理系統平台設計與開發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ontent Quality Control Process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SCORM-based Multimedia Curriculum. 研 究 生:鍾貴榮. Student:Kuei-Jung Chung. 指導教授:陳登吉. Advisor:Deng-Jyi Chen.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電機學院與資訊學院資訊學程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Degree Program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mputer Science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Science In. Computer Science May 2006 Hsinchu,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中華民國 九十五 年 五 月. ii.

(3) 數位教材內容品質控制及管理系統平台設計與開發. 學生:鍾貴榮. 指導教授:陳登吉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學院與資訊學院 資訊學程﹙研究所﹚碩士班. 摘. 要. 數位化資訊與資訊技術應用,已成為各國社會現代化的基本指標。目前數位 內容的產業逐漸炙手可熱,大量資源競相投入,也是國家政策的重要發展方向。然而 大部分的數位內容教材開發過程,缺乏教材品管流程,以至教材的品質落差很大無法規 範。本研究嘗試設計一能管控數位內容教材,及製作流程管控系統來協助品管所開. 發的教材。 本研究所設計的數位內容教材檢核平台,其主要的目標及特點如下: (1) 透過本系統的檢核,可以設計出較具品質的數位教材內容。 (2) 本系統適合各類型數位教材架構之功能。 (3) 教師透過本系統能較易規劃、製作、管理所開發的數位教材內容。 (4) 教師可以利用本系統搭配數位教材製作工具(如:智勝國際所開發的編輯手套 裝軟體)來製作多媒體的教材。 (5) 本系統提供教師開發多媒體數位內容教材應遵循規範之功能,並使教師在規 劃、開發數位內容教材及素材過程中,能符合數位內容共通規格及遵守 SCORM 的標準,達到數位內容教材及素材共享的需求。. 關鍵字:品質管理、自我診斷、檢核管理平台. iii.

(4)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ontent Quality Control Process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SCORM-based Multimedia Curriculum Advisor:Dr.Deng-Jyi Chen. Student:Kuei-Jung Chung. Degree Program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mputer Science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advance of computer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created a big opportunity for the e-learning business. E-learn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for the learning business. Besides the infrastructure of computer and internet, the most fundamental element in the e-learning business is the digital content. The importance of the quality of digital content is the same as the quality of other commercial product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a product without good quality will eventually be rejected by customers. However, most of the current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is lacking of a good quality control mechanism. They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ad hoc approach.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a web-based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 to assist digital content creators to create the SCORM-based content with a system build-in control process and to assist quality controllers to inspect and regulate the digital content with several different checking sheets. Other characteristics and features supported in this web-based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e: (1) It is a content creation process build-in management system with several inspection sheets. (2) It helps content creators to plan, create, manage, and share their digital content with the SCORM standard. (3) It supports the multimedia content creation and presentation. (4) The system separates the role of content creator and quality controller during the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5) The system offers project manager to view the status of a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project. Example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web-based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 for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Keywords:Quality Management, Self Examination, Examin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v.

(5) 誌謝 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要感謝恩師陳登吉教授耐心的指導及教誨。人生是 一條漫長的道路,在交大求學的這段期間,教授不僅在學業上給予指導,在生活 應對、待人處世、做研究、做學業的態度上亦諄諄教誨,使我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更重要是豐富了我的人生。相信在往後的人生道路上,最懷念的、收穫最多的也 將是和陳教授學習的這段日子,在此對恩師致上無限的感謝。 另外也要感謝本論文的口試委員黃世昆教授、唐文華教授、黃武元教授對本 論文提出的建議,有了各位老師的指導,才能使得本論文與研究更加完善。 此外感謝現今服務學校的校長謝祥舜先生,給我莫大的空間讓我得以無慮的 做學問及六處室主任、全校所有同仁不斷鼓勵我、激勵我,給我最大的協助;也 感謝實驗室的學長姐、學弟妹、同學所提供的許多寶貴意見,尤其是連瑞斌學弟, 給我多方鼓勵、協助,讓我的研究更加完備。 最後,特別感謝所有幫助我的人,不管在我遇到挫折或低潮時,均能給我莫 多的支持,才能繼續堅持在研究的路上鑽研。在此謹以此篇論文獻給我最親愛的 長官、同事、朋友與家人,願與他們一同分享這份喜悅與榮耀。. v.

(6) 目錄 摘. 要....................................................... iii. Abstract............................................................ iv 誌謝................................................................. v 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一、緒論............................................................. 1 1.1 研究動機............................................................................................................1 1.2 研究目的............................................................................................................2 1.3 章節概要.............................................................................................................3 二、相關文獻探討..................................................... 4 2.1 品質管制............................................................................................................4 2.2 品管圈活動與查核表之自我診斷....................................................................5 2.3 運用檢核表來進行品質管制之應用例子範例................................................8 2.4 數位教材內容產品之品管..............................................................................16 2.4.1 內容管理系統.......................................................................................18 2.4.2 版面管理系統.......................................................................................19 2.4.3 嵌入軟體元件.......................................................................................19 2.4.4 開放式課程網頁...................................................................................20 2.5 SCORM標準.....................................................................................................22 2.6 數位內容的製作流程......................................................................................24 2.7 數位內容的品管說明......................................................................................25 三、教材內容的設計與製作............................................ 27 3.1 課程與教學......................................................................................................27 3.1.1 課程與教學的關係.............................................................................27 3.2 教材內容的設計..............................................................................................29 3.2.1 系統化教材設計步驟.........................................................................30 3.2.2 教材內容設計原則.............................................................................31 3.3 多媒體教材內容之製程..................................................................................33 3.4 多媒體教材內容之品管項目..........................................................................36 3.5 多媒體教材製作之內容檢核管理系統需求..................................................37 四、系統分析與設計.................................................. 38 4.1 系統需求..........................................................................................................38 4.2 系統平台架構..................................................................................................39 4.3 系統設計..........................................................................................................41. vi.

(7) 4.3.1 系統權限控管.......................................................................................41 4.3.2 檢核表單內容設計................................................................................44 4.3.3 檢核數位教材內容流程.......................................................................45 4.3.4 教材間關聯與整合...............................................................................50 4.4 主從式架構( Client / Server )..........................................................................51 4.5 資料庫設計......................................................................................................51 4.5.1 資料庫規格...........................................................................................52 五、系統建置與實例.................................................. 58 5.1 系統建置..........................................................................................................58 5.1.1 系統規格...............................................................................................58 5.1.2 系統操作導覽.......................................................................................59 5.2 數位教材內容檢核實例..................................................................................66 5.2.1 數位內容檢核.......................................................................................67 5.2.2 編輯手製作多媒體SCO教材 ...............................................................78 5.2.3 多媒體SCO教材上傳 ...........................................................................79 5.2.4 教材歷程瀏覽........................................................................................80 六、結論及未來展望.................................................. 82 6.1 研究結論..........................................................................................................82 6.2 未來發展方向..................................................................................................83 參考文獻............................................................ 84 附錄................................................................ 87. vii.

(8) 表目錄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1「品管圈」的自我診斷查檢表 [3] ................................... 7 2 封裝機台日保養基準書 ........................................... 11 3 日檢查維修記錄表 ............................................... 12 4 月檢查維修記錄表 ............................................... 13 5 電鍍標準作業記錄表 ............................................. 14 6 PLATING RECORDING SHEET ............................................ 15 7 多媒體教材內容檢核表 ........................................... 25 8 規格化教材文件檢核表 ........................................... 26 9 自學式教材與一般教材的分析比較 ................................. 32 10 使用者資料表 MEMBER ............................................ 52 11 多媒體教材內容QA表CHFORM1 ...................................... 53 12 規格化講義文件QA表CHFORM2 ...................................... 53 13 課程單元內容QA表CHFORM3 ........................................ 54 14 SCORM化的課程架構及流程QA表CHFORM4 ............................. 54 15 腳本分鏡QA表CHFORM5 ............................................ 55 16 教材場景UI內容QA表CHFORM6 ...................................... 55 17 素材清單查核QA表CHFORM7 ........................................ 55 18 檢索流程表單QA表FINISH ......................................... 56 19 檢核流程紀錄表 INIT_IDENTIFY ..................................... 56 20 檢核表單模組資料表 TOFORM ...................................... 57 21 課程架構樹狀資料表 CLASS_STATUS.................................. 57. viii.

(9) 圖目錄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1 品管圈活動的自我診斷 ........................................... 6 2 IC的錫鉛電鍍製程 ............................................... 9 3 我國數位內容的基本示意圖[5] ................................... 16 4 數位內容資料關聯架構 .......................................... 18 5 課程發行出版檢核流程圖[6] ..................................... 21 6 課程─教學的二元模式 .......................................... 28 7 課程─教學的連結模式 .......................................... 28 8 課程─教學的同心模式 .......................................... 28 9 課程─教學的循環模式 .......................................... 29 10 數位教材製作流程 ............................................. 35 11 系統架構圖 ................................................... 39 12 系統登入流程圖 ............................................... 42 13 數位教材檢核流程圖 ........................................... 45 14 編輯手製作教材上傳統程圖 ..................................... 49 15 教材META-DATA著錄流程圖........................................ 50 16 系統主從式架構圖 .............................................. 51 17 加入使用者的畫面 ............................................. 60 18 刪除使用者的畫面 ............................................. 60 19 使用者權限控管的畫面 1 ........................................ 61 20 使用者權限控管的畫面 2 ........................................ 61 21 系統功能選單的畫面 1 .......................................... 62 22 系統功能選單的畫面 2 .......................................... 62 23 檢核表單內容選單的畫面 ....................................... 63 24 檢核表單QA內容資料建檔(相關畫面共七張) 的畫面 ................ 63 25 檢核表單QA內容表導入系統檢核流程設定的畫面 ................... 64 26 一般會員功能表 ............................................... 64 27 加入會員資料的畫面 ........................................... 65 28 會員密碼查詢的畫面 ........................................... 65 29 個人教材歷程管理 ............................................. 65 30 教材檢核流程 ─ 設定課程架構畫面 1 ............................ 67 31 教材檢核流程 ─ 設定課程架構畫面 2 ............................ 67 32 教材檢核流程 ─ 設定課程架構畫面 3 ............................ 68 33 教材檢核流程 ─ 課程樹狀架構設定完成畫面...................... 68 34 教材檢核流程 ─ 講義內容檢核畫面.............................. 69 35 教材檢核流程 ─ 規格化講義文件檢核畫面........................ 70 36 教材檢核流程 ─ 課程單元內容檢核畫面.......................... 71 37 教材檢核流程 ─ SCORM化課程架構及流程檢核畫面................. 72 38 教材檢核流程 ─ 腳本分鏡檢核畫面.............................. 73 39 教材檢核流程 ─ 場景UI檢核畫面................................ 73 40 教材檢核流程 ─ 素材清單檢核畫面.............................. 74 41 教材檢核流程 ─ 素材格式檢核畫面.............................. 75 ix.

(10)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教材檢核流程 ─ 素材格式檢核結果畫面.......................... 教材檢核流程 ─查核過程問題記錄畫面 ........................... 教材檢核流程 ─多媒體SCO課程檢核畫面 ......................... 教材檢核流程 ─完成查核上傳檔案畫面 .......................... 編輯手製作單元教材 ........................................... 多媒體SCO教材上傳 ............................................ 課程教材開發歷程畫面 ......................................... 查詢課程教材開發歷程畫面 ...................................... x. 75 76 77 78 79 80 80 81.

(11) 一、緒論 1.1 研究動機 進入資訊年代,資訊科技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 自來水、電力和煤氣等的公用事業,住家需要的是方便可靠兼且負擔得來的 優質服務。要提高資訊科技服務的質素和可靠性,可以通過嚴謹的品質管理 來達到,現時國際上較普遍的認可標準有 ISO9001 及在軟體行業的能力成熟 程度模型(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良好的品質管理不單可以 提高服務質素以滿足客戶的要求,更可幫助控制成本和監察進度,從而提高 整體的競爭力。. 目前有眾多的品質管理平台來提高、監控產品的製程與產出,而這些品 質管理之平台大部分都是有關製造業、服務業等等…,卻對有關數位教材內 容之軟體類別,涉略非常少,因此在教材內容的開發與設計,至此均無一系 列標準的規範與管理,更不用談其品質之優劣差別。. 而由美國國防部與白宮科技委員會聯合推動之 ADL 計畫中的 SCORM (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標準,可以達成教材的重用 與共享之共通標準。因此本研究將設計一套數位教材內容檢核系統,透過此 系統檢核,達到教材內容有較佳品質的保證,並能支援開發教材者開發教材 之歷程記錄,以便做未來教材的維護支援。. 1.

(12)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提出一套整合數位教材內容品質管制解決方案,設計 並實作出適合數位教材內容品質標準規範導向之教材檢核系統與教材歷程管 理共用機制,其主要目的分為三大部份 1、品質標準的規範. 現今數位教材內容開發與設計,無共通遵循的品質管制機制,本研究提 出─檢核系統以及包含各項檢核 QA 表,讓教材內容開發者有一定規範遵循, 使教材的設計及製作具有較高的品質。 2、彈性檢核的標準 品質的規範並不是一層不變,而並需因時因地變化而改變,檢核系統的 各項檢核表,提供系統管理員隨時因大環境、顧客或組織的討論,隨時更新 檢核表內容,使檢核系統能更符合時勢的需要,數位內容教材的品質也能更 完整更具高水準。. 3、符合 SCORM 規範的多媒體教材之歷程檔案管理系統 簡易化檢核系統可以提供課程設計者自我管理歷程檔案功能,紀錄數位 教材內容之多媒體 SCO 課程檔,依循環境、時間與授業者之不同,隨時更新 課程教材內容與 SCO 課程檔,避免教材因時因地不同而重新設計教材,浪費 時間與網路空間。. 2.

(13) 1.3 章節概要 本論文共分五個章節,其內容簡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 ,說明本論文研究機動的描述與希望達成之研究目的,並 對論文章節做簡單的介紹。 第二章「相關文獻探討」 ,探討與本研究相關的背景知識與文獻,如品管 與品管圈的理論架構,自我診斷的訂定、標準化理論,數位教材的內容的探 討,及 SCORM 1.3 的標準,作為後續分析設計之參考。 第三章「教材內容設計與製作」 ,探討課程與教學的關係、發展,教材設 計與製作的原理與流程、進而探討多媒體數位教材內容發展與設計,作為後 續系統開發數位內容檢核的依據。 第四章「系統分析與設計」 ,依據第三章所探討的教材設計及製作方法提 出系統需求,提出系統的架構並作細部的功能分析及設計流程,規劃出一功 能完整的數位內容教材檢核管理平台。 第五章「系統建置與實作」 ,利用前一章之分析及初步設計結果,更深入 設計系統細部模組,最後實作出系統相關功能,含檢核流程,使用者權限管 理、功能選單編輯、檢核標準表單訂定、數位內容教材歷程管理與瀏覽、數 位內容教材上傳、數位內容教材與內容製作工具(智勝國際所開發的編輯手套 裝軟體)之教材整合等。 第六章「結論與未來展望」 ,將對本論文做完整之總結,並提出可以繼續 改進之方向與建議以及未來之發展趨勢。. 3.

(14) 二、相關文獻探討 2.1 品質管制 在品管的報章雜誌上,常常見到”quality product”一詞,它是表示優 良產品的意思[1]。在工業上,優良產品是滿足顧客期望的產品。這些期望的 或性能的標準是根據產品預期的用途和售價而定。例如,由於普通鋼墊圈 (washer)和鍍鉻鋼墊圈預期的用途和售價不同,因而顧客對墊圈期望的性能 標準亦不相同。 管制是調節(regulating)或指導(directing)製程的活動,用來證明這些 活動能夠達到標準,必要時可採取矯正行動[2]。所以,品質管制是用這些活 動來調節製程,並量測產品性能,和規定的標準相比較,不論這些活動在製 程中的何處產生,都將繼續採取矯正行動。 統計的品質管制是品質管制的一個支流。它是收集、分析、和解說數據 來解決問題。許多教科書中著重統計方法,他僅是全貌的一部分,為著要達 成並保持優良產品,就需要不同的技術。 當品質愈為重要時,高階層人士愈需要有獨立稽核或評估品質的功能。 品質保證(quality assurance)就是評估品質功能的活動,它可以和稽核財務 的獨立功能相提並論。 品質管制的目的是提供顧客價廉物美的產品。這一目的可以藉改進產品 設計、製品製造的一致性(consistency)、減少製造成本、和提高員工士氣而 達成。. 4.

(15) 2.2 品管圈活動與查核表之自我診斷 品管圈活動自 1962 年在日本誕生以來,已歷經四十三個寒暑。從以製造 部門為中心活動,至今已擴大普及到事務、銷售、服務部門,且更持續發展 中。. 品管圈活動的自我診斷(亦稱自我評價),是指檢討自己品管圈活動的做法 與成果,確實掌握自己的弱點與優點,同時適時採取矯正與補強措施,再推 行者(上司、幕僚、事務局、主管機關或單位)的支援下,將應矯正的目標、方 策納入年度活動計劃中的活動。. 為何進行品管圈活動自我診斷呢?主要是為能 (一)、掌握自己的品管圈活動的水準。 (二)、與其他圈的活動水準做客觀的(在同一尺度下)比較。 (三)、掌握活動的弱點與優點,訂定化弱為強的目標與方策已進行活動, 提升水準。 (四)、瞭解活動的成果(診斷的前、後),已能獲得成就感。 (五)、與推行者商討有關活動缺失,已能獲得支援。. 如上所列,透過自我診斷、品管圈本身轉動活動的PDCA(Plan 計劃、 Do 執行、Check 檢查、Act 反應)管理循環,並能獲得推行者的支援,使活動 的缺失得以強化。更具體的是在年度品管圈活動計劃中,將強化活動缺失的 目標與方策編入,而進行活動,以謀求活動更近一步的活性化。. 5.

(16) 圖 1. 品管圈活動的自我診斷. 何謂品管圈,其主要的意義是;同一計畫專案的人員自動自發的進行品 質管理活動所組成的小組謂之品管圈。這些小組作為全組織品質管理活動的 一環在自我啟發、相互啟發的原則下活用各種方式以全員參加的方式不斷的 進行確實及改善自己組織計畫的專案謂之品管圈活動. 何謂品管圈的自我診斷查核表,下表為「何謂品管圈」的自我診斷查核 表,係將前面所示的「何謂品管圈」分為 10 個項目,各項目分別訂定查檢點。 目前在活動的品管圈,可依據此查核表,進行自我診斷,以了解是否正依據 「何謂品管圈」在活動著,及是否有何問題點。而診斷由全體圈圓共同參與, 經充分的討論後獲得共識,是極為重要的[3] 。. 6.

(17) 表 1「品管圈」的自我診斷查檢表 [3] 項目 (1)同一工作現場人 員. (2)自動自發的進行. 查檢點. 評價 是. 否. 1.是否由同一工作現場的人員所組成. □. □. 2.監督者的職責是否明確. □. □. 1.是否在自動自發的情形下進行(自發性). □. □. 2.是否遵守自己所決定的事項(自律性). □. □. 3.自己的成果是否由自己評價(主體性). □. □. □. □. 2.是否進行能滿足下一工程的活動. □. □. 1.10 人以下為宜,是否儘可能以 5~7 人組成. □. □. 2.人數較多時,是否組成副圈或採主題圈長方式. □. □. □. □. 2.是否遵循全公司品管圈活動計劃活動著. □. □. 3.品管圈是否做為現場的中心而活動著. □. □. 1.是否有計畫的進行自我啟發. □. □. 2.是否實施品管圈活動等的研修會. □. □. □. □. □. □. □. □. 1.全體團員均參與品管圈活動,並充分參與討論. □. □. 2.是否依照能力分擔工作. □. □. 1.是否訂定品管圈年度計畫並執行之. □. □. 2.每月是否召開 3 次以上的圈會. □. □. 3.每年是否完成三件以上的改善主題. □. □. □. □. 1.是否以品質為中心,對成本、量、交期、安全、 (3)品質管理活動. 士氣等的問題進行活動。. (4)所組成的小組. 1.在組織上,各工作現場的品質管理活動是否活撥 (5)作為全公司品質 管理活動的一環. (6)在自我啟發、相 互啟發的原則下. 地進行著. 3.同事間對管理技術與固有技術是否能相互協助 與相互學習 1.是否運用 QC 七大手法等來掌握事實,以科學方. (7)活用各種統計手 法. 法解決問題 2.新 QC 七大手法或 IE、VE 等手法,是否再必要時 能活用. (8)以全員參加的方 式. (9)不斷的進行. (10)維實及改善自. 1.是否進行解決問題的改善活動及維持改善成果. 己工作現場的活動. 的管理(維實)活動。. 查核表為事先設計印有一切必要項目的表格,利用此表格在收集各種數 據之後,紀錄其結果及狀況,確認數據之真實性,毫無遺漏的查核現況後, 7.

(18) 再將結果製成簡單的圖或表,此種收集數據之表格便稱「查核表」 ,是一種使 現場容易取得數據的資料表格。而查檢表可分為紀錄用及檢查用兩種,紀錄 用查檢表是把數據分類為數個項目別,以符號紀錄的表或圖。檢查用查檢表 則是要把確認的各種事項全部列出,然後逐項確認的一種表格[4]。. 2.3 運用檢核表來進行品質管制之應用 例子範例 接下來我們就以 IC 封裝的錫鉛電鍍來探討業界對整個封裝製程的生產與 品質管控。 IC 封裝的錫鉛電鍍主要目的是將主機板與小 IC 模組焊接的製程。因為 L/F 在封裝過程中易形成氧化膜及 mold flash 殘留,且這些半導體模組的腳針 大部份是銅合金或鐵合金的材質,使腳位的針很容易氧化或受污染,如此就 很難將腳位焊接在機板上;故為了讓半導體元件構裝腳位焊接在 PCB 上,必 需加入許多加熱的程序在整個封裝的過程中,所以要電鍍前會將錫鉛合金膏 先網印在機板上,再將 IC 模組的腳位對準基版的位置,加熱攝氏 183 度後, 再降溫就有焊接的效果。 在加熱超過攝氏 183 度後卻常常發現沒有焊接得很好,因為 IC 模組腳位 上可能有些髒東西,而造成溶化的錫膏無法滲入機板與腳位相粘合的位置, 無法起反應,而造成迴焊;迴焊就是加熱至攝氏 183 度後,錫鉛無法成功的 與機板焊模組腳位相黏合,所以此時會用電鍍的方式,讓機板和 IC 模組腳位 接觸的表面上附著錫鉛,如此錫鉛對錫鉛的作用就會很好。所以整個製程的 目的就是將錫鉛合金電鍍於模組腳位上。其主要的優點有: 1.良好的導電性 2.焊錫性(solderability)佳 3.良好的外觀 整個製程─IC 封裝的錫鉛電鍍,可分為前處理和後處理 前處理 Electrodeflash 電解去膠 Electroclean 電解清潔 8.

(19) Activate 活化 Pre-Dip 預浸 Plating 電鍍 後處理 Neutralization 中和 Solder stripping 去錫 整個 IC 封裝的錫鉛電鍍製程如下圖所示:. 圖 2. IC 的錫鉛電鍍製程. Electrodeflash 電解去膠 目的:去除 mold process 後所產生的 Flash,讓這些附著的膠體清除。 Electroclean 電解清潔 目的:除去前製程所殘留在 L/F 表面之油脂,讓接觸面更光潔。 Activate 活化 目的:除去表面氧化後所產生的氧化皮膜層,並增加表面粗糙度以增加接 觸面積 Pre-Dip 預浸 目的:去除水膜、減少錫泥、降低電鍍液被稀釋及緩和金屬不純物污染 電鍍液,來提升電鍍效率。. 9.

(20) Plating 電鍍 目的:利用錫鉛將主機板與小 IC 模組焊接電鍍 Neutralization 中和 目的:中和鍍層所附著的有機酸,防止機板和模組變色降低對 Reliability 的影響。 Solder stripping 去錫 目的:退除 Rack 掛架或高速機台 belt 上的 solder 以防止 peeling 及 L/F 上 chemical 污染 在整個封裝電鍍的製程中,每一個關卡都需要有許許多多的檢核紀錄表 單,來記載封裝過程的任一數據,有的檢核表單只要稍微和參照表數據不對, 馬上停機調整;有的檢核表單是紀錄封裝電鍍的每一個檢測點的數據,萬一 產品發生品質瑕疵,可快速回朔尋找問題源;有的表單是紀錄階段性數據, 除了提供技術人員隨時調整機台,使誤差不會愈來愈大而造成劣質產品,也 做為將來研發更佳產品之參考。以下就為整個製程所需各式檢核表單介紹。. 所謂隔行如隔山,不同行業就有不同的層次與性質,因此各項產品、作 業規範之製程就會有不同的檢核表單來控管作業流程與產品品質,但其最根 本的架構仍以上節所談到的品管圈自我診斷查核表方式加以衍生。現我們就 以 IC 錫鉛電鍍封裝機台保養規範之檢核表單來當例子。 整個機台保養的標準作業規範是建立 MECO 2400S PLATING 電鍍機正 確及完善的維護作業標準,使技術人員依據此標準,在實施機台定期保養或 維修作業時,有所依循,並藉由實行此標準維護作業規範,以確保機台能夠 在最佳狀態下正常運作。 負責維修保養人員及技術人員,依據封裝機台各式保養基準書(表 2),一 項一項執行機台維護作業,以維護機台各項功能運作之正常。. 10.

(21) 表 2 封裝機台日保養基準書 項目. 部位. Item. Unit. 1. 2. 機台外部. 機台內部. 保養基準 Criterion 檢視機台及操作面板外觀,保持乾淨無灰塵。. 週期 Cycle D. 檢視安全元件及安全門,無磨耗或損壞現象。. D. 檢視空氣壓力調節在 6 kg/cm2 以上。. D. 檢視各槽內元件( PIN,壓塊 ),無損壞或鬆脫現象。. D. 檢視每個 Sensor 檢出頭無灰塵及雜物。. D. 檢視及清潔每個噴嘴無阻塞現象。. D. 檢視各槽內材料行徑軌道,無雜物阻檔現象。. D. 檢視每個機構無灰塵或損壞現象。. D. 檢視材料在輸送皮帶上,無下垂及傾斜現象。. D. 3. 上料區. 4. 下料區. 檢視每個機構無灰塵或損壞現象。. D. 5. 輸送皮帶. 檢視輸送皮帶及夾子,無損壞或鬆脫現象。. D. 6. 整流器. 檢視整流器電流電壓輸出數值,是否正確。. D. (資料來源:業界某 IC 測試封裝廠). 11.

(22) 維修保養人員與技術人員必須依照各式檢查、維修記錄檢核表(表 3、表 4)內容, 進行各項目檢查,對於任何需維修的內容,填入維修記錄檢核表單內,填入記號‘O’: 表示合格、‘X’:表示不合格‘⊗’: 表示修護或調整完成,保養結果有數據者,確實填 入數據,在 Remark 的欄位。. 表 3 日檢查維修記錄表. 2400S Plating Daily PM Table No: 年 Year:. 月 Month: 項 目 Ite m. 1. 2. 3. 4. 5. 6. 部位 Unit. 保養內容 Content. 機台及操作面板 外觀 The appearance of m/c and control panel. 機台外 安全元件及安全 部 門 M/C Safety device Outside /door.. 達成基準 Criterion. 設備號碼 Equipment code: 結果 備註 Result Remark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無灰塵/無髒污。 Keeping clean.. 無磨耗或損壞現 象。 No worn out /damage. 調節在 6 kg/cm2以 檢視空氣壓力 上。 Air pressure. Setting 6 kg/cm2 up。 無損壞或鬆脫現 每槽內元件 象。 Every cell device. No worn out/damage. 每槽 sensor 檢出 機台內 無灰塵及雜物。 頭 Keeping clean. 部 Sensor head. M/C 每槽噴嘴 無阻塞現 象。 inside Every cell nozzle. No clog. 每槽材料行徑軌 無雜物阻檔現象。 道 No clog. The material path. 無灰塵或損壞現 每個機構 象。 All mechanism. Clean/no damage. 無下垂及傾斜現 上料區 Loader 材料在輸送皮帶 象。 上垂直及水平定 No slanting/improper 位 Carrier Position. position. 下料區 每個機構 Unloader All mechanism.. 無灰塵或損壞現 象。 Clean /no damage.. 輸送皮 輸 送 皮 帶 及 夾 無損壞或鬆脫現 帶 子。 象。 Conveyo Carry belt / clip. No damage/loose. r 數值是否正確。 電流 電壓輸出 數 Output value 整流器 值 readout Rectifier Current/voltage displayCorrect or output not. Value.. 執行者簽名 : Sign :. 附註 : ‘O’:表示合格 , ‘X’:表示不合格 , ‘⊗’: 修護或調整完成。 (資料來源:業界某 IC 測試封裝廠). 12.

(23) 表 4 月檢查維修記錄表. 2400S Plating Monthly PM Table No: 月 Month:. 日 Date:. 項目. 1. 部位. 年 Year:. 設備號碼 Equipment code:. 保養內容. 機台外部. 達成基準. 機台及操作面板外觀. 保持乾淨無灰塵。. 安全元件及安全門. 無磨耗或損壞現象。. 空氣壓力. 調節在 6 kg/cm2以上。. 抽風管路. 無洩漏及損壞現象。. 結果 REMARK. 各槽內元件( PIN,壓塊 ) 無損壞或鬆脫現象。 2. 3. 機台內部. 上料區. 每槽 sensor 檢出頭. 無灰塵及雜物。. 每槽噴嘴. 無阻塞現象。. 每槽內材料行徑軌道. 無雜物阻檔現象。. 每個機構. 無灰塵或損壞現象。. 材料在輸送皮帶上. 無下垂及傾斜現象。. 空壓管路接頭. 無洩漏情形。. 每個機構. 無灰塵或損壞現象。. 空壓管路接頭. 無洩漏情形。. 輸送皮帶及夾子. 無損壞或鬆脫現象。. 電流電壓輸出數值. 正確數值。. 輸出端子及陰極夾. 無損壞或鬆脫現象。. 4. 下料區. 5. 皮帶區. 6. 整流器. 7. 軌道. 接地檢查. 使用電錶測量各阻抗值<10Ω。. 8. 系統. 試運轉助理技術員確認. 運作正常 V01. 附註 : 1. ‘O’:表示合格 , ‘X’:表示不合格 , ‘⊗’: 修護或調整完成。 保養者簽名 : 2. 保養結果有數據者請填數據到 REMARK 欄位。 確認者簽名 : (資料來源:業界某 IC 測試封裝廠). 整個 IC 錫鉛電鍍封裝製程的標準作業也是藉由製程中各項操作程序、作 業要求與檢核表單來規範與控管整個製程,從電鍍前的準備(機台保養 如表 3、表 4),一般電鍍程序(表 5、表 6)、乃至於特殊操作程序,都有其一定的 規範與檢核表單來管控,使整個作業流程順利也使生產的產品達到一定的水 準。(有關各項詳細之檢核表單請參考附錄). 13.

(24) 表 5 電鍍標準作業記錄表. Standrol Log for Solder Plating M/C No:. Table No :. 日期 Date / 班別 Shift 電解去膠. 溫度 Temp.. Electro Deflash 高壓水洗壓力 HP resin pressure. 55±3 0C 左 lift 30~60Bar 右 right. 電解脫脂. 溫度 Temp.. Electro clean. 60±5 0C. 鼓風機壓力 Blower pressure. 0.2~0.4 Bar. 抽風壓力 Exhaust pressure. 2 ~ 5 mbar 整流器#1(A) Rectifier #1 整流器#2(A) Rectifier #2. 電鍍 整流器#3(A) Rectifier #3. Solder. 整流器#4(A). Plating. Rectifier #4 整流器#5(A) Rectifier #5 溫度 Temp.. 45±3 0C 後處理. 溫度 Temp.. post process 去錫. 100±10 0C 溫度 Temp.. Belt stripper. 35±3 0C. 首批檢查材料種類 st. 1 run Package 外觀檢驗Visual. 厚度. X1 錫鉛比. X1. Thickness. X2 Sn%. X2. X3. X3. 14.

(25) X4. X4. X5. X5. 平均Average QC檢驗者工號. 平均Average QC Badge No.. 現象 Phenomenon. 時間(自~至) Time(from~to). 維修內容 Maintain Description. (資料來源:業界某 IC 測試封裝廠). 表 6 Plating Recording Sheet. Plating Recording Sheet M/C No: 輸入量 日期 班別 時間 Input Date Shift Time Qty. 壞品數. 流程卡號. Defect Qty. LTC No. Table No : 目檢者 備註 visual Remark inspector. (資料來源:業界某 IC 測試封裝廠). 15. EE.

(26) 2.4 數位教材內容產品之品管 在 2.3 小節裡我們瞭解在品質控管的過程中,我們必需瞭解產品的製作 過程,然後再針對製程的每一步驟提出品質管控的檢核表供檢核人員來品管 製程的產品。在數位教材內容產品的開發過程中,我們一樣必需了解其製程, 然後再依據其製程來提出每一步驟所需的品質管控的檢核表。 數位內容(Digital Content)係指將圖像、文字、影像及語音等資料運用 資訊科技加以數位化,並整合運用之產品或服務。從價值鏈來看,傳統但具 商業化價值的教育、娛樂、文化與藝術等內容,經由資訊科技的運用,除將 原始展現型式轉換為數位化格式而具有易於複製與加值等特性外,也賦予新 型式數位內容產品互動與影、音、像整合的功能;再藉由資訊科技的運作, 各種數位內容透過傳統或新興之網路或媒體,傳送至顧客端產生價值,形成 種種數位內容服務[5]。數位內容的基本示意圖,詳見圖所示。. 圖 3. 我國數位內容的基本示意圖[5]. 16.

(27) 數位內容雖被世界各國視為明星產業,然因其仍處於新興發展階段,產 業界線與區隔仍然在快速演變當中,各界尚未產生具體共識。行政院數位內 容產業發展指導小組,將數位內容產業區分為八大範疇,內涵如下: 一、數位遊戲: 以資訊硬體平台提供聲光娛 樂予一般消費大眾,包含:家用遊戲機軟體 (Console Game-PS2、XBOX、GameCube) ;個人電腦遊戲軟體(PC Game); 掌上型遊戲軟體(PDA、Game boy、手機遊戲) ;大型遊戲機台遊戲(Arcade Game)等。 二、電腦動畫: 運用電腦平台所產生或協助製作的連續影像,廣泛應用於娛樂及其他工 商業用途,包括影視、聲光、遊戲及網路傳播等,著重於娛樂效果;建築、 工業設計及醫學等,著重於商業行為輔助等。 三、數位學習: 以電腦平台等終端設備為輔助工具進行線上或離線之學習活動,包含數 位學習內容製作、工具軟體、建置服務及學習課程服務等。 四、數位影音應用: 運用數位化拍攝、傳送、製播之數位影音內容,包含傳統音樂、電影、 電視等節目數位化後以新媒體類型提供服務;數位音樂、數位 KTV、互動隨 選影音節目與播放服務等數位影音創新應用。 五、行動內容: 運用行動通訊網路提供數據內容及服務,包含手機簡訊、行動數據服務。 六、網路服務:. 17.

(28) 提供網路內容、連線、儲存、傳送、播放之服務,包含網路內容、應用 服務、連線服務及網路儲存。 七、內容軟體: 提供數位內容應用服務所需之軟體工具及平台,包含內容工具/平台軟 體、內容應用軟體、內容專業服務等。 八、數位出版典藏: 包含數位出版、數位典藏及電子資料庫。. 2.4.1 內容管理系統. 內容管理系統的資料模型,主要採用改良式Web 超文字資料模式。其將網 頁的資料分成階層式的文件、頁面與節點,並透過結構性鏈結、參考性鏈結 與引入鏈結,將文件內的頁面、文件間的頁面以及頁面與節點相連接起來, 以方便編輯者或瀏覽者檢索Web。在網路瀏覽器上並沒有支援文件的觀念,因 此將文件以及結構性連結刪除,並加入屬性概念,以容納不同標準的詮釋資 料,再運用關聯式資料庫儲存此資料模型(如下圖)。腳本可以包含其他的腳 本,被包含的腳本稱為子腳本。. 圖 4. 數位內容資料關聯架構 18.

(29) 2.4.2 版面管理系統. 在網際網路的領域中,所謂版面指的是由各種html 標籤、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組成的網頁。但靜態的html頁面並無法有效且完整的表現內容 管理系統中所要呈現的數位內容腳本及多媒體的資料,必須利用描述語言 (script language)撰寫動態網頁與資料庫互動。由於撰寫描述語言需要相當 的技術背景,對著重在畫面呈現的版面提供者而言,存在著相當的使用障礙。 所以版面提供者可先利用專業的網頁編輯工具設計版面,再嵌入適當的軟體 元件後,儲存至資料庫。. 2.4.3 嵌入軟體元件. 在一般的互動式網頁開發流程中,版面設計者往往會根據所提供的內容來 製作呈現的版面,一旦內容有所更動,版面也需隨之修改,這意味版面與內 容兩者之間具有高度的互動性。為了達到內容與呈現分離的目標,必須將文 字與媒體的排版,拆解為一個個的元件,當版面設計者希望以某種排版方式 顯示文字性或多媒體的資料時,只需將適當的元件插入欲顯示的位置,完全 不需要知道文字或媒體本身的資訊。. 軟體元件有一定的介面與多個不同動態網頁的運作。版面設計者在提取軟 體元件置入版面時,元件是以標籤(tag)的形式存在,一旦經過執行的步驟 後,系統會自動抓取元件所對應的不同動態網頁運作,而形成不同的版面實 體。版面實體除了html標籤外,還可透過伺服器端的動態網頁程式語言與資 料庫互動並存取資料,將數位內容呈現在版面上。此架構讓數位內容的呈現 不再受限於某種網頁伺服器平台,只要軟體元件提供不同的運作,再配合相 容的網頁伺服器系統即可運作。 一般軟體元件的結構定義為下列幾層:. 19.

(30) 1. 參數層:參數指的是可由元件的使用者自行調整的部分,透過修改參 數層中的參數,可以讓最後執行的結果更為符合使用者的需 求。. 2. 描述層:包含元件的名稱、作者、使用的語言及適用的網站伺服器等, 以方便版面設計者引用。. 3. 程式碼層:軟體元件中實際運作的程式碼。. 2.4.4 開放式課程網頁. 提升知識,教導學生科學、科技和其它領域的知識,是麻省理工學院所 重視的價值,也是二十一世紀國家、世界進步、發展重要的因素。一九九九 年時,麻省理工學院的教務長羅伯‧A‧布朗(Robert A Brown)要求麻省理 工學院的教育技術委員會提供策略上的規劃,讓麻省理工學院能夠確立自己 在遠距和電子教學環境中的定位,也就是「開放式課程網頁」(MIT OCW)的概 念[6]。其意旨是讓校內所有大學部或是研究所的課程教材均能夠上網,免費 提供給世界各地的任何使用者。這個計畫延續了麻省理工學院和美國高等教 育的傳統,開放分享教育資源、教育理念和思考模式,希望能夠啟發其它的 大學開始將網路當作教育資源的一部份。 現今,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已是個公開發行麻省理工學院系所課程 教學資源的大規模網路計畫。如此獨特及積極的主動精神讓全世界的教育 者、在學的學生及自修者能夠分享到麻省理工學院系所的教學資源。麻省理 工學院開放式課程提供使用者進入課程的教學大網、課堂講稿、教學時程、 習題及解答、測驗、書目閱讀清單,甚至是影片教學的機會,而課程的範圍 囊括來自五個學院,三十三個學科的九百個線上課程。直到2004年9月,麻省 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網頁」 已開放了900門課程,相信在2008前課程數將. 20.

(31) 會增加至1800個課程。 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目前已被定位為一專業之數位發行組織,而該 組織之核心程序則是來自於麻省理工學院教學內容之發行週期。麻省理工學 院開放式課程工作人員與教師們合作開設線上課程、建立安排發行流程、標 示說明教學內容之相關資料、管理內容之版權狀況,最終再將各教師之成果 由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發行出版。整個出版檢核流程,如圖所示:. 圖 5. 課程發行出版檢核流程圖[6]. 第一步驟 開放式課程發行週期之首要任務是招募教師及搜集課程資源。 首先計畫先確認欲發行之科系、教師及課程,再經與個別教師成員會談 後,具體指定出該教師希望校方開放式課程發行的內容並且獲得智慧財產權 之授權。. 第二步驟 課程的規劃,包含指定分派的課程、智慧財產權的復審及確認 開放式課程之聯絡人並須嚴格把關並履行必要檢核: 1.. 檢核課程規格. 2.. 獲取課程文件. 3.. 檢核來源文件:明確的上下文及著作權資訊. 4.. 檢核可行,則將文件轉為 PDF 檔. 21.

(32) 5.. 檢核可正常存取文件網頁. 6.. 上傳檔案至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之內容管理系統(CMS). 7.. 在內容管理系統(CMS)環境建立課程網頁. 8.. 獲得元資料及版權資訊,並更新智慧財產權狀況. 9.. 內容品質管制. 10. 原資料及智慧財產權品質管制 最後,課程需先通過嚴格之品質管制檢核流程,再經由麻省理工學院教師批 准網頁之內容後方可發行。一旦課程發行後,便進入維護及支援的模式。 透過「開放式課程網頁」計劃,麻省理工學院將教授們的核心教材開放 給世界上所有的人,讓每個人均能從全世界任何地點,利用網際網路使用教 材。. 2.5 SCORM 標準 對於電子化教材,國際上已有許多組織致力推動相關的標準,其中較受 人重視的有IEEE 的Learning Technologies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 (LTSC) [7], IMS (I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Global Learning Consortium [8],Aviation Industry CBT committee (AICC) [9],美國國 防部的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 initiative (ADL) [10],歐洲的 Alliance of Remote Instructional Authoring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Europe project (ARIADNE) [11]等等。事實上,部份組織的標準是來自 整合各方標準,例如IEEE,ADL。這其中,又以美國國防部ADL 的SCORM 最受 重視並引為依據。事實上SCORM 採用了許多IEEE LTSC,IMS,AICC 及ARIADNE. 22.

(33) 等的規格。 IEEE LTSC 是一個負責推動教學軟體、工具、教材等的標準化的工作小 組,其為教學內容所制定的Learning Object Metadata (LOM)是目前許多標 準所依賴的基礎。 IMS 則是一個由教育、商業、政府等各界成員所組成的一個國際性組織, 其目的是制定及推動網路學習的共通性標準,讓不同平台間的教材、學習者 記錄、學習成效、學習進度等資料可以互相交換。透過一致性命名法則所訂 定的Meta Data 標準,讓平台內或平台間的教材搜尋、分享、運用可以更加 方便,沒有障礙 [12]。 這些標準主要制定的是各種學習資源的 meta data、學習者的記錄 (profile)、課程結構與包裝(structure and package)格式、測驗格式以及 系統平台介面(API for LMS)。最近美國國防部所推動的先進分散式學習 ADL 先導計畫所制定的 SCORM(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 標準 整合了以上的標準,希望透過「教材再用與共享機制」的建立,來縮短教材 開發時程、減少教材開發成本、促成教材能在各學習平台間流通自如,並能 紀錄歷程檔案,因應隨時更新教學之需求[13]。其主要優點如下: 1.. 可再用性 (Reusability) — 在不同應用環境下,學習內容或學習物件 可以重複使用。. 2.. 取得容易性 (Accessibility) — 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 取適當的學習內容。. 3.. 耐久性 (Durability) — 學習物件不會因為科技或標準提升或改變而 無法使用。. 4.. 可互通性 (Interoperability) — 教育資源可以在不同平台上呈現,或 利用其他工具重新編輯。. 綜合上述研究整理,主要可以發現:一個好的產品的產出,從先前的開. 23.

(34) 發、設計,乃至原物料採購、進料、製作過程以至產出、出貨都需有層層嚴 密的品質管制檢核之流程,才能生產出品質優良的產品;在從課程教材的產 出來看,其過程也是一樣,從事前的準備、規劃,再至課程的建立、發行, 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組織與成員,投入相當的精力去設計與檢核,才能使好的 課程教材產出供大眾學習。仔細觀察上述的檢核,其檢核過程均有組織訂定 的標準化的檢核流程,設計在檢核表上,並訂定各項檢核點,使檢核的過程 能夠量化或文字化,而這些將使我在研究數位教材內容檢核系統的平台開 發,有不小的啟示。. 2.6 數位內容的製作流程 數位內容的製作流程主要是改良傳統式教材內容製作的方式,將數位化 的圖形、影像、聲音、文字等資料,廣泛運用於傳播、娛樂、教育、藝術文 化、科學、文物典藏等領域。採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與情境,協助學習者學習。 其製作流程分為四個階段[16]: 一、 課程導入階段:主要是規範數位教材的格式與課程導入時所需 的準備。 二、 課程規劃階段:主要是將教材內容轉換為數位內容所需各項素 材的規劃與準備。 三、 課程製作階段:根據規劃階段的各項素材、內容,將教材內容 製作成數位內容。 四、 課程完成階段:將每個製作好的數位內容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多 媒體的數位課程內容教材。 詳細的內容將於下一章節再做深入探討說明。. 24.

(35) 2.7 數位內容的品管說明 數位內容製作的製程和其他產業一樣,也需要配合一些品管的機制來規 範與控管數位內容的品質,才能產出較高品質的數位內容產品。目前實務上 並無一套標準的管控規範表,每位作者均以己有之先備知識為範疇,來製作 數位教材內容,以至網路上充斥各項參差不齊的數位內容產品,頻頻浪費網 路資源。個人根據大眾的觀點,歸納出八點數位內容品管的項目:多媒體教 材內容檢核表、規格化教材文件檢核表、課程單元內容檢核表、SCORM 化架構 流程檢核表、教材腳本分鏡檢核表、教材場景檢核表、素材清單查核檢核表 與多媒體 SCO 課程檢核表。. 表 7 多媒體教材內容檢核表 檢查項目. 是否通過. 1.. 是否有錯別字. □是. □否. 2.. 各段落的項目編號是否正 確. □是. □否. 3.. 語意是否清楚. □是. □否. 4.. 內容是否完整. □是. □否. 5.. 文中引用的素材(圖表、圖 片或影片…等)是否都附在 文件內. □是. □否. 6.. 引用的素材(圖表、圖片或 影片…等)內容是否正確. □是. □否. 7.. 引用的素材(圖表、圖片或 影片…等)內容是否均有標 號. □是. □否. 8.. 引用的圖片或圖表中,是否 有將文中指示的重點圈選 出來. □是. □否. 9.. 是否需要再補充素材. □是. □否. 備註. (資料來源:智勝國際科技教材圖書製程品管項目). 25.

(36) 表 8 規格化教材文件檢核表 檢查項目. 是否通過. 1.. 講義內容是否全部電子化. □是. □否. 2.. 引用的素材是否都有加上標號. □是. □否. 3.. 圖檔或圖表上的說明文字是否 已變成文字檔. □是. □否. 4.. 是否有「課程名稱」. □是. □否. □是. □否. 5.. 是否有「機器型號」(若課程內 容與特定的機器操作有關). 6.. 是否有「課程簡介」. □是. □否. 7.. 是否有「目錄」. □是. □否. 8.. 是否有「一、課程主旨」. □是. □否. 9.. 是否有「二、課程目的」. □是. □否. 10. 是否有「三、課程目標」. □是. □否. 11. 是否有「四、課程內容」. □是. □否. 12.. 各段落階層的大綱編號是否都 正確. □是. □否. 13.. 引用的素材是否有附在文件 上?. □是. □否. 14.. 引用的素材正下方是否都有標 號. □是. □否. 備註. (資料來源:智勝國際科技教材圖書製程品管項目) 在製作數位內容時必需依循檢核表單的規範,每項每項逐一完成,才能 使製作出來的多媒體數位內容有較高的品質。詳細的內容將於下一章節再做 深入探討說明。(其他檢核表單請參考附錄). 26.

(37) 三、教材內容的設計與製作 根據上一章的探討,我們可以很清楚了解,在任何行業裡對於產品的品 質管制方式,大部分都是遵循著規範表與檢核表來做控管,而這些規範表與 檢核表都是根據許許多多的數據統計,所整理出來;現在我們再來探討課程 與教學及數位教材內容的設計與製作方式,進而歸納出教材內容在製作與設 計的過程中,其所需的規範表與檢核表單,使教材內容的品質能有一定的水 準。在這章我們將針對數位教材內容設計與製作理論來探討,包含課程與教 學、教材內容的設計與互動式教材內容開發流程。. 3.1 課程與教學 有效的課程,未必能夠保證教學的品質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以兩位教 師即使使用相同的課程,但由於運用的教學行為有別,也會形成不同的學習 結果。同時每位教師的教學效能,亦隨著使用之課程的品質,而有所變化。 是以有人認為: 「教育效果是由用來教的(課程)與良好的教學方式(方法)二者決 定,直接而清楚。」( Brophy, 1979, 734 ). 3.1.1 課程與教學的關係. 在教學的過程中,一般來說,課程計畫先於教學的看法仍是各界一致的 共識。課程與教學二者的關係區分幾種不同的模式:[ 17 ] 一. 二元模式(dualistic model) 持二元模式論者認為課程位於一端,教學位於另一端,兩者並無交集如 圖 6。兩者之間存在一道鴻溝,也就是教室進行的活動與教師指導之下在教室 發生的活動少有關聯。如此可知課程計畫者與教學者相互漠視對方的重要 性,教學的過程中易使課程與其在教室的實際應用脫節。在這種模式之下, 課程或教學過程在彼此不致發生重大影響的情況下,各自發生變化。. 27.

(38) 圖 6. 課程─教學的二元模式. 二 連結模式(interlocking model) 課程與教學兩種系統連結在一起如圖 7,不分何者為左,何者為右,但並 無完全重疊,明顯揭示兩系統之間存有統合關係,兩者若分離,會對彼此產 生傷害。課程計畫者欲將教學視為比課程重要的成分,或在決定目標之前就 確立教學方法,都有其困難與危險。. 圖 7. 課程─教學的連結模式. 三 同心模式(concentric model) 前二項模式可顯示出課程與教學兩系統完全各自分離的關係及於連結的 關係。若課程與教學相互依存如圖 8,就會成為同心模式的關鍵特性。兩種課 程─教學的關係概念,乃在於呈現其中之ㄧ種為另一種的次級系統,如圖 8 所示,兩種變異情況在於傳遞其中一種系統居於另一種系統之上位,但不論 哪種模式,課程與教學兩者是存有明顯的階層關係。. 圖 8. 課程─教學的同心模式. 28.

(39) 四. 循環模式(cyclical model) 課程─教學關係的循環概念如圖 9,是一種將兩系統簡化的模式,強調回 饋的機制。課程與教學兩系統雖然分開,但卻存有密不可分的循環關係,意 即課程繼續對教學產生影響,而教學也持續對課程發生牽動。該模式主要闡 示教學決定在課程決定之後,且在教學決定付諸實施與評鑑之後,接著根據 其成效,修正課程決定。此一過程週而復始、永不中止。是以對教學程序所 做的評鑑,會對次一循環的課程決定,構成影響。在此模式中,雖然課程與 教學是分開的兩系統,但均為一個旋轉圈的一部份,兩個系統彼此相互調適 與改良。. 圖 9. 課程─教學的循環模式. 綜觀上述,有關課程與教學兩者,似乎很難找到極為明確的關係,均以 各自著眼點或所處的立場而論定。儘管如此,多數人仍傾向於支持幾個論點: 1. 課程與教學雖然有關係,但不相同。 2. 課程與教學存有相互依存的連結關係。 3. 課程與教學雖然是可以分開進行研究與分析的,但無法處於孤立的情 況中各自運作。. 3.2 教材內容的設計 當學生在進行學習時,課程教材內容必須經過精心規劃、安排與設計, 因此接著我們就教材的設計的論點來探討。. 29.

(40) 3.2.1 系統化教材設計步驟. 良好的遠距教學課程都要經過審慎的規劃與設計,學者沈中偉[18]建議 運用 Dick &Carey 所主張的「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來設計與發展教材。Dick 與 Carey[19]將系統化教學設計歸納為分析、設計、發展、執行、評鑑等五個 階段,每個階段都包含某些步驟,茲分述如下︰ (1) 分析階段:確定教學目標、分析學習者特性、分析教學內容。 (2) 設計階段:訂定單元學習目標、設計教學活動。 (3) 發展編寫教材、製作教學媒體。 (4) 執行階段:實施教學。 (5) 評鑑與修正階段:實施形成性、總結性評鑑、修正。. 將系統化教學設計的五階段運用於實務教學,可再延伸細分為六個步 驟:一、確定教學目標;二、分析學習者特性與起點行為;三、分析教學內 容與設計教學策略與活動;四、編寫教材與製作教學媒體;五、實施教學; 六、實施形成性、總結性評鑑與修正教學歷程。 (1) 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為教學的重心,整個教學設計必須依據教 學目標來設計。當學習結束後,教學目標亦為評定學習者是否獲得學習的依 據。因此教學目標的訂定非常重要。 (2) 分析學習者特性:教學必須以學習者為中心。因此,在上課前,教 師應先多瞭解學習者的特性,例如:需求、年齡、興趣、背景、先前知識 (Prior Knowledge)、先備知識 (Prerequisite)、經驗、態度、期望等與學習成效有 關的因素。 (3) 分析教材內容:主要目的是要確定哪些課程內容需要給予學習者, 以及內容呈現的順序為何。學者陳年興[20]提出課程內容主要的考慮因素如. 30.

(41) 下: 1. 應用適當的教學與學習理論。 2. 考慮課程的適合性。 3. 決定課程內容的組織架構:線性式、樹狀式 (階層式)、網狀式。 4. 提升教材的豐富性、動機性、多元性、彈性、與互動性,讓教學網 頁能成為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探索式、主動式的學習環境。 (4) 編寫教材:根據上述三個步驟所獲得的結果來編製教材。 (5) 實施教學:實施所設計教學。 (6) 實施總結性評鑑與修正教材設計:設計多元評量方式來評量學習 者,並加以施測,如果成績沒有明顯進步,則應修正教材設計。. 3.2.2 教材內容設計原則. 除了學習環境功能要能符合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外,教材內容之設計亦 是達成建構學習重要的一環。對學習者而言,線上課程是進行網路學習時的 主要依據,所以課程安排及教材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教材又分為教學教材 及自學教材兩種,其教材內容及資訊呈現的方法不同。在教學教材方面,由 於上課時老師會對教材內容加以講解,因此教材內容不需要呈現過多的細 節;而自學教材方面,由於沒有老師的講解,所以內容必須比教學教材更加 詳細清楚。學者楊家興歸納自學式教材與一般教材的分析比較,結果如下表 所示[21]。. 31.

(42) 表 9 自學式教材與一般教材的分析比較 自學式教材. 一般教材. 挑起學習興趣. 預設學習者有興趣. 為學生編寫. 為教師編寫. 預估學習使用時間. 未估列學習使用時間. 有明確的學習者. 廣大的使用群. 提供學習目的及目標. 很少提供學習目的及目標. 採用多種學習途徑. 大體上採用單一學習模式. 依學習者需求決定教材架構. 依學術專業決定教材架構. 強調自我評量活動. 很少或沒有自我評量的活動. 注意學習者可能的困難. 不在意學習者可能的困難. 提供內容的總結. 很少提供內容的總結. 使用個人化的稱謂. 不使用個人化的稱謂. 內容詳細陳述. 內容精簡濃縮. 版面留白較多,採低容量設計. 版面充滿文字,採高容量設計. 尋求學習者的評鑑回饋. 很少顧及學習者的觀點. 提供學習技巧的建議. 未提供學習技巧的建議. 需要學習者的主動回應. 學習者被動閱讀. 以達成有效學習為目的. 以學術性呈現為目的. 鼓勵學習者的共同參與. 假設學習者的個別使用. 清楚鮮明的教材結構. 較籠統的學習結構. 簡單的語法、詞句. 複雜、典雅的語法、詞句. 較短的課程片段. 較長的課程片段. 使用大量的範例、圖表. 不特別使用範例、圖表. 參用學習者的經驗. 以學科邏輯順序為主. 應用知識的建議. 較不注重知識的應用. (資料來源:楊家興[ 21 ]) 從上表的分析比較中,可以得知一般教材較以學科為本位,是從“教” 的角度來規畫教材;自學式教材則以學生為本位,是從“學”的角度來規畫 教材的設計。因此,自學式教材必須要藉助本身的設計,讓學習者能直接瞭 解、吸收教材中所包含的內容,達成學習知識的目的。 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若採用自學的型式,必須在教材中自行摸索學 習,所以教材的製作不但內容要清楚、明確、符合專業的要求,還要有老師 教學的功能,包括指導、激勵、詢問、討論、補充、提示、解釋等活動[19]。 因此,若在web-based 學習環境中,教材設計是影響學習成效的重要關鍵。 根據研究指出[22][23],有系統的自學式教材應具備以下項目: 32.

(43) (1) (2) (3) (4) (5) (6). 內容簡介:置於每個單元前,讓學習者對整個課程有概略性的瞭解。 學習目標:讓學習者瞭解預期達成的目標。 學習準備:讓學習者在學習前知道應該準備哪些資料或設備。 正文:課程的主體部份。 學習活動:穿插於每個單元中,例如:聽講、閱讀、練習、觀察等活動。 評量與回饋:學習者可以透過設計完善的評量瞭解自己的學習狀況,而 回饋則是用來反應評量的結果,使其知道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 (7) 摘要總結:歸納課程內容之重點,以加深學習者的印象。 (8) 參考資料:列出相關參考文獻,讓學習者有機會更深入學習。 因此,在課程教材的發展上,以系統化的步驟來進行教學與學習;而在 教材內容方面,則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配合自學式教材的特性,並 修改自學式教材設計的項目,使之切合建構主義之知識建構過程及程式語言 需要大量範例程式的特性,為課程內容做適當的設計。. 3.3 多媒體教材內容之製程 根據前兩小節的探討,我們可以清楚瞭解課程發展中課程與教學的關 係,也可以明瞭傳統教材製作與設計的流程與方式,以此兩個論點之發展, 接下來我們來歸納與探討多媒體互動式課程教材內容的開發與設計。 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步,為讓學生的學習更有吸引力、更能增加學習 的效果與學習的興趣,因此教材內容的設計與製作也跳脫過去平面枯燥的模 式,轉為現今活潑式、互動式的多媒體教材內容。 多媒體教材內容以學生的學習為出發,適合適性的教學,其克服平面教 材不易講解的問題,強化互動功能的主題,轉換成課程教學各式多媒體動畫 形式,並搭配教師多樣化教學與講解,得以最有效、最方便的資源,融入於 各科、各單元、各主題課程內容之教學。 根據上述探討及交通大學軟體工程與應用系統實驗室,所研究開發出的 多媒體教材內容製作流程;整個製程是由多項課程設計步驟所組成,包含多 項文件、檔案內容,及文字、圖片、表格、音效、語音等,才能完成一份有 效的多媒體教材內容,其最基本檔案文件有: 1. 內容與教材架構:主要是顯現課程的組織大綱與整體架構。 2. 教學與課程內容細目:主要是以整個單元或主題課程教材內容設計之 教案 3. 腳本分鏡表:將課程教材內容依課程組織大綱細分每一個 SCO,設計 33.

(44) 每一個 SCO 的多媒體教材腳本分鏡說明表 4. UI 場景說明文件:細部介紹、說明與安排每一個 SCO 的多媒體教材場 景佈局文件。 5. 素材清單:完整且詳細紀錄多媒體教材各場景各角色所需要的內容檔 案文件。 多媒體互動式課程教材內容開發與設計的步驟歸納為四個階段:一、課 程導入階段;二、課程規劃階段;三、課程製作階段;四、課程完成階段。 一、課程導入階段:主要是針對如何將課程導入製作數位教材內容,所 必須遵照的一些規格、架構與原則,遵循這些規範, 讓製作出的教材內容符合標準。 二、課程規劃階段:依據課程內容、與先前標準規範、將數位教材內容 設計出的課程的目錄大綱每一單元,細部規劃腳本 分鏡表、素材清單、與場景圖,作為數位教材內容 與多媒體教材內容之轉換介質。 三、課程製作階段:根據腳本分鏡表、素材清單、與場景圖,依序利用 教材製作工具(智勝國際所開發的編輯手套裝軟體) 製作每一單元多媒體互動教材。 四、課程完成階段:將每一單元之多媒體互動教材連結並與數位教材內 容整合,完成完整的課程檔,再傳入特定網路資料 庫提供後續應用。 在每個多媒體製作的階段中,教材設計也須遵循品質管控的 PDCA 管理循 環。在課程導入階段中,課程的設計必須遵循小組的共同研討,配合標準的 規格、架構與原則之規範,訂定階段性檢核的項目,以其在課程導入階段中, 適時課程設計(P)、檢核(D)、驗證檢討(C)與修正目標(A),然後再將結果嵌 入課程並修正課程(P)、檢核(D)、驗證檢討(C)……,如此循環到最完美。其 他多媒體互動式課程教材內容開發與設計的步驟也是如此。 遵循此四項開發製作階段的流程,再配合小組品管圈的檢核管控,就能 容易完成與獲得較高的品質的多媒體互動式課程教材內容。. 34.

(45) 圖 10 數位教材製作流程. 35.

(46) 3.4 多媒體教材內容之品管項目 上一章節我們已提到多媒體教材內容之製作流程及品管項目(多媒體教 材內容檢核表、規格化教材文件檢核表、課程單元內容檢核表、SCORM 化架構 流程檢核表、教材腳本分鏡檢核表、教材場景檢核表、素材清單查核檢核表、 檢索流程表單設定檢核表),本節繼續加以深入探討。 多媒體教材內容製作的流程分為四個階段(課程導入階段、課程規劃階 段、課程製作階段、課程完成階段),每個階段都必須制定標準作業規範, 才能產出較高品質的多媒體教材內容。由前述製程中,我們導出檢核項目及 其檢核表,以下是多媒體教材內容製作與品管的檢核表單之相互應用關係: 課程導入階段 ─ 多媒體教材內容檢核表、規格化教材文件檢核表、 課程單元內容檢核表、SCORM 化架構流程檢核表 課程規劃階段 ─ 教材腳本分鏡檢核表、教材場景檢核表 課程製作階段 ─ 素材清單查核檢核表 課程完成階段 ─ 檢索流程表單設定檢核表 現就以「多媒體教材內容檢核表」來探討(如表 7),在課程導入階段, 將教材製作為多媒體教材內容時,必須遵循檢核表內的項目,如是否有錯別 字、段落項目編號是否正確…等等,確實完成檢核表單的要求,才不致讓製 作出的多媒體教材內容錯誤百出、語意不清及有讓學習者產生誤解,無法達 到教材內容的最初設定所要達到學習目標。再以「規格化教材文件檢核表」 (如表 8)來探討,其檢核表單內也規範到,講義內容是否全部電子化、引用 的素材是否都有加上標號、是否有課程名稱、目錄…等等,目的是希望在製 作過程中能先把所有教材內容轉換為必要的格式、樣式、規格都能一致,如 此才能使產出的多媒體數位內容,均有共通的格式以方便大家學習、利用與 再製。其他檢核表單功能、意義幾乎類似,請參考附錄。 談了這麼多無非是強調多媒體教材內容在製作的過程能有共同遵守的規 範,根據此規範去製作才能有較高品質的多媒體內容,如此大家遵守標準規 範,才能使所有的多媒體數位教材內容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36.

(47) 3.5 多媒體教材製作之內容檢核管理系 統需求 根據第二章與第三章的探討,我們可以導出多媒體教材製作之內容檢核 管理系統需求至少包括下列幾點: 一、把多媒體教材內容的製程 WEB 化。 二、將各項檢核表加入系統 三、多媒體教材內容管理 四、檢核表單內容管理. 綜觀整個章節的探討與教材內容設計的原則、製作的流程與發展的時 期,我們歸納研究出設計與製作多媒體課程教材內容所必須遵循且必備的設 計項目:多媒體教材內容、規格化教材文件、課程單元內容表、SCORM 課程架 構流程、教材腳本分鏡表、教材場景內容表、素材清單表。而這些項目的內 容包含整個多媒體互動教材內容設計與製作的所有行為。也藉此七個大項目 為主軸,繼續研究發展多媒體數位教材內容檢核系統平台,協助多媒體教材 內容製作者能在設計與製作互動式多媒體教材有遵循的方向,進而設計出具 有較高品質的多媒體教材。. 37.

(48) 四、系統分析與設計 由上一章節的討論,本章節進一步分析及設計多媒體教材製作與檢核管 理系統的需求分析及系統設計。. 4.1 系統需求 1、單元教材檢核管理 (1)教材以小單元呈現。 (2)教材可以透過檢核完成後上傳 (3)教材可以由各種多媒體教材製作工具編輯完後上傳整合關聯。 (4)教師可依教育訓練所需使用教材組合成一大單元課程。 (5)教師可因應教材的變動性,隨時增、刪教材。 (6)教師可彈性架構一課程結構內所有教材的學習階層。 2、檢核表單管理 (1)管理者可以透過組織或團隊的討論,規劃各類檢核數位教材內容的 QA 表單,並包含符合 SCORM 1.3 標準的課程檢核表。 (2)管理者可因應教材的變動性,隨時增、刪檢核表內容。 3、教材歷程管理 (1)開發數位教材者可紀錄自己的發展之教材,隨時更新、修正。 (2)開發數位教材者之教材歷程檔案,可供大眾瀏覽、共享與重製。 4、系統管理 (1)系統可線上增、刪使用者,並進行權限的設定。 (2)系統可依不同使用者的權限,設定其所能控制的選單,也就是不同的 使用者權限登入會有不同的功能與畫面。 38.

(49) (3)檢核表單維護、管理。 (4)數位教材內容與多媒體教材整合關聯與共享功能。 5、上傳功能 (1)提供數位教材內容上傳功能。. 4.2 系統平台架構 依據系統的功能需求,我們繪出數位教材內容檢核系統平台的架構圖如 下:. 圖 11. 系統架構圖 39.

(50) 系統主要功能歸類如下: 一、檢核系統流程說明 系統提供整個檢核的流程與各項功能的簡介,並提供檢核教材時必要之 架構與文件,讓使用者方便並正確使用本平台。同時系統也提供數位教材內 容檢核之範例,使教材開發者有參考之依據。 二、數位教材內容檢核 在數位教材內容檢核管理模組中,教材開發者可依據檢核流程循序進行 檢核並適時修正未通過檢核之教材。教材開發者若無法單次完成檢核時,可 依據個人需要,隨時進入系統完成檢核。 三、一般會員管理 在會員管理模組中,使用者可以隨時上傳、下載更新數位教材;並將數 位教材內容與編輯手(智勝國際所開發套裝軟體)製作之多媒體教材整合關 聯,維護數位教材之歷程檔案。 四、檢核表單管理 檢核系統平台中,維持數位教材高品質產出,有賴完整且具有彈性的檢 核表單。在檢核表單管理模組中,系統檢核表單管理者可以隨時更新表單內 容以符合現今業界潮流與環境需求,建立高品質的數位教材。 五、系統程式管理 在基本資料管理模組中,系統管理者可以管理使用群組的帳號及權限, 並可隨時線上增刪系統使用者並編輯功能選單。. 40.

數據

圖  1  品管圈活動的自我診斷  何謂品管圈,其主要的意義是;同一計畫專案的人員自動自發的進行品 質管理活動所組成的小組謂之品管圈。這些小組作為全組織品質管理活動的 一環在自我啟發、相互啟發的原則下活用各種方式以全員參加的方式不斷的 進行確實及改善自己組織計畫的專案謂之品管圈活動  何謂品管圈的自我診斷查核表,下表為「何謂品管圈」的自我診斷查核 表,係將前面所示的「何謂品管圈」分為 10 個項目,各項目分別訂定查檢點。 目前在活動的品管圈,可依據此查核表,進行自我診斷,以了解是否正依據 「何謂品管圈」在活
表 2 封裝機台日保養基準書  項目  eItem    部位   Unit                             保養基準                               Criterion   週期 Cycl 檢視機台及操作面板外觀,保持乾淨無灰塵。      D  檢視安全元件及安全門,無磨耗或損壞現象。      D  1  機台外部  檢視空氣壓力調節在 6 kg/cm2 以上。      D  檢視各槽內元件( PIN,壓塊  ),無損壞或鬆脫現象。      D
表 4 月 2400S Plating Monthly PM  able No:          日 Date:     檢查維修記錄表 T
表 5 電鍍標準作業記錄表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 of Taichung metropolitan area by economic-based analysis to provide for government

This study conducted DBR to the production scheduling system, and utilized eM-Plant to simulate the scheduling process.. While comparing the original scheduling process

This thesis makes use of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nd FPGA to carry out the IF signal capture system that can be applied to a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 Terrestrial (DVB-T)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ystem is to design a virtual reality learning system for operation practice of total station instrument, and to make learning this skill easier.. Students

The objective i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personalities balance in a project management team on the team’s performance..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odel, two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computer attitudes, the digital learning attitude and the digital game attitude and tried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affecting digital game-based

The effect of gender on motivation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in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A case study of a contented-based classroom. Using game-based learning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