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921地震的新聞報導與災難書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921地震的新聞報導與災難書寫"

Copied!
18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921 地震的新聞報導與災難書寫 The News Reports and Disaster Writing on the 921 Earthquake. 指導教授:陳器文 Chi-Wen Chen 研 究 生:徐明貞 Ming-Chen Hsu. 中華民國一○二年六月.

(2)

(3) 誌謝辭 研究所學習旅程,終於順利的拿到了碩士學位。進入中興中文所後,雖然日 子腳步變得緊湊,然而開闊學術眼界,豐厚個人學養,也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再下 一城,回首過往求學之路,深信涓滴之水終可磨損大石,不是由於它力量強大, 而是由於晝夜不捨地滴墜,誠如魯迅: 「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 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可以創造出來。」 求學過程中經常在下班後奔馳學校,校門旁左右幽靜的林蔭小徑,彷彿張開 雙手迎接每一位學子的到來,常在日落餘暉下獨步幽深的南洋杉林小路,芬多精 灑落襲人頓時洗去一天疲憊,漫步其間凝神諦聽蟬鳴鳥叫,不知不覺轉進中興湖 畔旁小徑,白鵝昂步開路、終年轉動水車、碧綠掀波湖水及繽紛多彩的杜鵑、朱 槿及向人撲來的茉莉花香,寧靜的天地-圖書館矗立眼簾,除了教室外,這是一 處領略書海的地方,也是我最常造訪之處,一個自在自適的學習世界。 論文完成之際,特此感謝指導教授陳師器文,恩師學養專精、治學認真,深 為後生晚輩景仰,在撰寫論文過程中,每當腸枯思竭、陷入瓶頸之際,老師總能 不厭其煩指導與垂詢,盡力的為我排憂解疑,引領我建構清晰的論文思路,而口 試委員孟祥瀚教授及譚佳教授術業專攻,對於論文未殝完善之處,提出精闢見解 及新的思考角度,期許論文更見亮點,另外,求學期間任課碩專班的教授們,感 謝您豐富了我研究所生涯,能夠有幸的進入中興汲取老師們治學之道,在此一併 致上最高的敬意與謝意。 最後感謝求學期間,家人的體諒,特別是年邁的父親,是我在外工作及求學 最大的精神支柱及掛念,謹此碩士學位獻給父親,希望他能永保安康,而遺憾的 是,母親未能與我分享,榮耀光彩的此刻,但仍相信她在天之靈保佑著我,大姐 的力學不倦是我努力向上的標竿,弟妹們謝謝你們默默支持,摯友及同事一路的 關懷,讓我點滴在心,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位貴人,讓我更加成長茁壯。 追尋自己的理想,但求放心而已……. 歲歲冬去春回 年年花落花開 學習路長 像是一醰芳醇不醉的老酒 愈沉愈香 細細啜飲品嚐箇中的滋味 期盼研究所之路 是人生另起一甕佳釀 在細火慢醅閃耀琥珀的酒色中 更加渾厚令人回味…… 謹誌於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台中.

(4) 摘要 1999 年 9 月 21 日凌晨 1 點 47 分的百年大震,是台灣二十世紀末最大的天災,南 投「地牛」在寶島的心臟震撼全台,中部一夕間山河變異。本論文以 921 大地震中《中 國時報》、《中時晚報》、《聯合報》、《聯合晚報》、《中央日報》及《自由時報》等報為 期一年餘(1999 年 9 月 21 日-2000 年 9 月 21 日)震災新聞報導,輔以在地文人、民 間走唱藝人吳天羅<集集大地震歌>及庶民口述歷史為研究對象。本篇論文以地震事 件文學性與紀實性的二重文本為背景,一為文學性的災難書寫源溯上古地震神話傳說 思維、清領日治時期的台灣地震詩及長篇地震歌,而至 921 庶民面對災異反應,形成 文學災難書寫的脈絡。二為紀實性的史錄及新聞報導,除明清與日治官方史料記錄外, 日治時期新聞報導為近代台灣報業理性紀實的濫殤,本文以《漢文台灣日日新報》的 三大地震新聞報導為文本背景。以此地震事件文學性與紀實性的二重文本的概念為主 體架構,形成本篇論文《921 地震的新聞報導與災難書寫》撰寫的章節,接續鋪陳第 三章震‧慟——921 事件的集體震驚與省思、第四章地震新聞的意象拼貼與影像存真 的具實報導及第五章 921 地震的災難書寫。 本論文《921 地震的新聞報導與災難書寫》 ,筆者試圖凸顯的重點在於,一從社會 功能觀之,在上古神話思維與現今理性思維映照中,上古時代人類面對地震等天災的 無能與無助,編織了一個神的系統,伴隨著豐富的想像,產生種種神話與傳說,君權 時 代 地 震 發 生附會天災示警的「譴告說」, 天 子 「 罪 己 詔 」 反 省 懺 悔 祭 天 祈 福 , 而 至 921 地震大自然反撲,生態專家學者呼籲向自然謙虛,向大地討教,在人和自然取得 和諧,從而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不破壞自然環境等,不論古今天災歸咎原因為何, 其共同投射的內在心理為潛藏的「憂患意識」 。二就心理療癒觀之,大震對受創者生理、 心理及社會健康均造成負向的衝擊,在積極療癒心靈重建,媒體是文人抒發感懷的最 佳管道,透過書寫療癒,藉由文學的洗滌撫慰內心創傷,而媒體試圖以閱讀治療方式 幫助災民,報導繪畫、音樂、表演藝術、正向光明事蹟及民俗收驚、宗教信仰等新聞 安撫人心。一方面透過記者報導洞察社會及關懷輿情,引領受災者同生共鳴,另一方 面藉由草根性的民間口述歷史, 「重啟回憶」 、 「重述傷痕」激盪內心的共鳴與洗滌,成 為自我復原療傷的第一步,而 921 事件不論官方或是民間資料,皆在歷史見證中留下 深刻文化記憶及災難故事。. 關鍵詞:921、地震、災難書寫、新聞報導、憂患意識、文化記憶. i.

(5)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概況與研究範疇………………………………………………….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架構…………………………………………………. 6. 一、研究方法…………………………………………………………………. 6. 二、章節架構…………………………………………………………………. 8. 地震事件文學性與紀實性的二重文本………………………... 10. 第二章. 第一節. 地震事件的災難書寫………………………………………………..... 11. 一、地震神話及民間故事………………………………………………….. 12. 二、哀震災——台灣的地震詩歌………………………………………….. 18. 第二節. 第三章. 地震的史錄及新聞報導…………………………………...………….. 23. 一、台灣地震災變的史錄…………………………………..………………. 23. 二、日治時期三大地震的新聞報導……………………………………….. 27. 震‧慟——921 事件的集體震驚與省思 ……………………... 37. 第一節. 自然生態與人文產經的觀察…………………………………………. 37. 一、板塊移動的生態災難…………………………………………………... 38. 二、死傷慘重產經受創……………………………………………………... 41. 第二節. 民間的口述歷史………………………………………………………. 43. 一、921 地震的民間敘述………………………………………………….... 44. 二、家園損毀天倫夢碎……………………………………………………... 47. 第三節 撫卹三部曲———— 救災、安置及重建……………………………. 50. 一、重建的關鍵期與漫漫歷程……………………………………………... 51. 二、重建效率的檢視……………………………………………………….... 56. 三、災區的同舟一命與政治角力…………………………………………... 58. 地震新聞的意象拼貼與影像存真…………………………….... 62. 第四章. 第一節. 新聞報導的話語結構…………………………………………………. 62. 一、倒金字塔式結構……………………………………………………….... 63. 二、新聞報導式結構……………………………………………………….... 66. 三、故事話語式結構………………………………………………….......... 67. ii.

(6) 第二節. 震後七日的新聞標題與災變意象……………………………………. 76. 一、標題凸顯災難印象……………………………………………………... 79. 二、標題的情緒性與動作化…………………………………………......... 83. 第三節. 第五章. 震後兩周的鏡頭聚焦…………………………………………………. 89. 921 地震的災難書寫…………………………………………….. 97. 第一節. 文人筆下的災難現場…………………………………………………. 98. 一、文人的在地歷劫………………………………………………............. 99. 二、受災者群像…………………………………………………………….... 102. 三、921 事件的震後餘音…………………………………………………... 106. 第二節 〈集集大地震歌〉的災難情境…………………………...................... 110. 第三節. 災民心理及創傷療癒…………………………………………………. 117. 一、亂象謠傳與災民心理…………………………………………………. 118. 二、災變創傷症候群………………………………………………………... 120. 三、社會群體的身心重建………………………………………………….. 122. 結論……………………………………………………………….. 131. 參考資料…………………………………………………………………………………. 134. 附錄 1-6: 《921 震災災後重建實錄》大事記——震後一年彙整資料………………. 150. 7:1999.9.21 中時晚報「集集大地震特別報導標題」彙整資料….……….. 166. 8:中時晚報地震標題強化字眼統計資料…………………………………….. 169. 9:1999.9.21-1999.9.27 中時晚報地震新聞常用修辭標題統計…………….. 171. 第六章. iii.

(7) 表次 表 2-1:5 大地震長篇歌行體統計………………………………………………………. 20. 表 2-2:1848-1999 年 5 大地震簡表……………………………………………………. 26. 表 3-1:921 大地震小檔案………………………………………………………………. 39. 表 3-2:國民黨與民進黨重建政策比較(1999.9.21-2000.9.21)……………………. 55. 表 3-3:民間團體三期間「生活重建」件數……………………………………………. 55. 表 3-4:2000 年 3 月 22 日-2000 年 9 月 19 日民調及調查統計表…………………. 57. 表 4-1:地震新聞:倒金字塔式的新聞寫作框架……………………………………. 64. 表 4-2:鏡頭式結構的寫法…………………………………………………………….... 69. 表 4-3:<孫氏兩兄弟奇蹟生還>九宮格式立體思考法……………………………. 70. 表 4-4:孫氏兄弟獲救重生事件簿(標題)……………………………………………. 73. 表 5-1:吳天羅<集集大地震歌>內容………………………………………………... 111. iv.

(8) 圖次 圖 2-1: 《金文編》附錄神秘古字符號…………………………………………………….. 13. 圖 2-2: 《金文編》附錄神秘古字符號…………………………………………………….. 13. 圖 2-3:地下動物撐地圖………………………………………………………………….. 14. 圖 2-4:地下動物撐地圖………………………………………………………………….. 14. 圖 3-1:921 黃金交叉…………………………………………………………………….... 52. 圖 4-1:倒金字塔式結構………………………………………………………………….. 63. 圖 4-2:災難事件與新聞報導相關因素………………………………………………….. 66. 圖 4-3:新聞訊息結構……………………………………………………………………... 71. 圖 4-4:災難現場…………………………………………………………………………... 90. 圖 4-5:災難現場………………………………………………………………………….. 90. 圖 4-6:災難現場…………………………………………………………………………... 91. 圖 4-7:災難現場…………………………………………………………………………... 91. 圖 4-8:災難現場…………………………………………………………………………... 91. 圖 4-9:奇蹟獲救…………………………………………………………………………... 92. 圖 4-10:奇蹟獲救…………………………………………………………………………. 92. 圖 4-11:無辜稚子…………………………………………………………………………. 93. 圖 4-12:無辜稚子…………………………………………………………………………. 93. 圖 4-13:無辜稚子…………………………………………………………………………. 93. 圖 4-14:災難現場…………………………………………………………………………. 94. 圖 4-15:災難現場…………………………………………………………………………. 94. 圖 4-16:災難現場…………………………………………………………………………. 94. 圖 4-17:災難現場…………………………………………………………………………. 94. 圖 4-18:災難現場…………………………………………………………………………. 94. 圖 4-19:災難現場…………………………………………………………………………. 94. 圖 4-20:災難現場…………………………………………………………………………. 94. 圖 4-21:抗議黑心…………………………………………………………………………. 95. 圖 4-22:抗議黑心…………………………………………………………………………. 95. 圖 4-23:抗議黑心…………………………………………………………………………. 95. v.

(9)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999 年一個靜美的秋夜,蕞爾島國地魔竄動,中部山林抖落、大樓傾倒、樑柱斷 裂,許多生命驚叫哭嚎,受災者流離失所搭篷同爨,一場無情天災,也將台灣人的心 緊繫一起,這場數千生靈消逝的 921 大地震,雖然逝者已矣,然而許多的場景、夢境 浮現,卻未曾消失。7.3 強震對於平面媒體應變著實為一大考驗,921 凌晨 1 點 47 分 發生時間,正是國內多家日報截稿降版,準備或開始印刷之際,突如其來的重大新聞, 大部分媒體皆在頭版及內頁置換地震新聞,當年筆者任職報社的編輯,自地震發生當 夜起,報社的電話、傳真機、網路周邊新聞傳輸斷斷續續,而重災區更因電信中斷陷 入失聯,生死未卜災情混沌,隨著時間一天一夜流逝,災情逐漸明朗,消息從埔里、 民間等地傳播出去,新聞照片逐漸湧入報社,數量愈多災情愈加慘重,然而最悲慘的 世界卻是與世隔絕的災區,好比車籠埔與雙冬斷層中間的中寮鄉,大地震中全鄉有 90%的房屋傾毀 ,永平老街更是一夜之間房舍全倒,全鄉相對傷亡比例可說是全台 首 位,這場天災死者,以報紙掩屍 ,生者,卻痛斷肝腸,令人不捨。 震後的日子編輯每天埋首在堆積如小山的文字與照片之中,選材、製作標題、規 劃版面,仔細過濾每一張文稿,除了驚懼同悲外,也努力搜尋著生命奇蹟,921 後所 有相關新聞規劃成為特別版面,內容包括震災初期災情報導,各種探討台灣地質、經 濟、教育、文化等,各層面的深度專題報導陸續出籠,而後持續探討和監督各項救災 和安置及重建的工作,而今雖已遠離新聞職場,然而那一段沉浸地震新聞的日子,也 在生命中留下一道深遂記憶,由於筆者本身具有新聞工作及文學背景,因此當初在訂 定碩論題目時,921 地震閃過腦海,起心動念下便決定為這場災難留下震災新聞及文 學的歷史見證,起筆撰寫本篇論文《921 地震的新聞報導與災難書寫》,天災,雖然無 法 以 人 力 迴 避,但可 避免人禍,天災,雖 然無法預料何時降臨 ,但可未雨綢繆, 921 百年震災殷鑑不遠,應謹記居安思危的道理,也不要忘了大自然留給人們的警示,以 及人間大愛的寶貴精神。 媒體原就是社會組織之一,從大眾媒介的預警(warning role),或環境偵察角色 在災難事件中扮演正面功能,媒體角色近年來愈形關鍵,常被視為是災難處理過程的 重要中介變項,臧國仁、鍾蔚文: 「傳遞與散佈災難資訊,報導救災及支援行動,增進 災難知識,阻止謠言散播,協助民眾判讀資訊決定是否撤離災區等,都是報導的範圍」 1. ,本論文以新聞文本中記者報導、災民口述歷史事件、文人及民間藝人作品等,試圖. 1. 臧 國 仁、鍾蔚 文,< 災 難 事 件與 媒 體 報 導:相 關 研 究 簡述 >《 新 聞 學 研 究 》第 62 期,2000 年 1 月 , 1.

(10) 重整還原真實災難事件,故而統整為《921 地震的新聞報導與災難書寫》論文主題, 在創傷心理與療癒角度下,這些詩作、文章、歌仔及心靈療癒報導,災民或讀者可從 閱讀治療角度中,對人類自身思想、情感及認知系統進行創傷洗滌,新聞報導中除具 翔實歷史記載,更需充分表達對生命消逝的悲憫、振奮人心的勇敢讚頌以及具有創傷 療效、撫慰激勵人性及謳歌生命之災難書寫,以此理性客觀的紀實新聞報導及庶民感 性的文學災難書寫,建構集體災難意識。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會(2008)針對符合新 聞價值的災難內容與價值探討,從台灣 921 地震新聞報導的相關研究來看,媒體再現 災難的直接方式,是經過新聞專業編制的過程,並整理 8 項重點: 1 新聞以人性或人情角度報導,撫平災難悲傷情緒。 2 新聞以更明確科學根據,報導震災災情,增強新聞可信度。 3 廣納災情事實的消息來源,使災難新聞的內容能多元闡述表達各方的意見。 4 以適切、中肯的方式,使閱聽人感受災情臨場感,而凸顯災難事實。 5 述說災情過程中的特殊事件,符合人情味、趣味性等新聞價值。 6 告知災民有關災情發生原因,並持續鼓吹災情預防工作。 7 在災情事件中,記者採訪與消息來源之間的互動,建立正常管道。 8 以現在科技與新聞專業,有效率更新災情及後續報導,落實社會責任。 2 媒體處理事件向被認為炒短線,激情後回歸原點,然而重溯當年 921 新聞報導, 及文本中以此為災難書寫的素材,恰為檢視災難與記憶的關係,本論文《921 地震的 新聞報導與災難書寫》以地震事件文學性與紀實性的二重文本為背景,開啟本篇論文 《921 地震的新聞報導與災難書寫》的主體內容。一為文學性的災難書寫源溯上古地 震神話傳說,包括清領日治時期的地震詩及長篇地震歌,而至 921 庶民面對災異反應, 形成文學災難書寫的脈絡。二為紀實性的台灣地震史錄與新聞報導,除明清與日治官 方史料記錄外,更以日治時期《漢文台灣日日新報》的新聞報導為背景,開展對於 921 事件研究,本篇論文的二重主體架構在於理性紀實的新聞報導與文人、受災者等庶民 感性的文學災難書寫。 理性紀實的「新聞報導」方面,日治起台灣報業興起,本論文以《台灣日日新報》、 《漢文台灣日日新報》三大地震新聞報導為背景,此一漢文版面編排特色與民國以後 報紙相較,日治時期容納報紙則數較多,新聞較為細碎,用詞嚴謹拗口,多為官方單 一表述,然而隨著政治態勢轉變與解嚴後媒體自由開放,921 新聞報導紀實面,主要 以記者報導為主要資料,除了官方救災外,加上親歷、在地的民間的口述歷史,由庶. 2. 頁 143-144。 行政 院 研究 發展 考 核 委 員會 ,《 市場 競爭 下 我 國 新聞 專 業 意 理的 實 踐 及 困境 - 以 921 地震 新 聞 報導 為例 》(台 北: 行 政 院 研究 發 展 考 核委 員 會 ,2008 年),頁 18-19。 2.

(11) 民直接陳述災難的發生及影響,或由記者轉述災民現場見證,包括災難寫真及緊急救 難等,具有一種回到現場、還原細節、直抵人心的敍事力量及深化社會影響力。更為 重要延伸是,藉由全國及地方性民間報紙、官方災後重建實錄、重建政策書籍等資料, 從多層面了解 921 大震災難下救災、安置及重建, 921 大震時報紙等躍升為傳播主流 之一,由於人力投入,同一新聞呈現面相更加多元客觀,甚而對於同一事件的評論, 於法有據更加理性成熟,亦能兼具理性的新聞報導,從日治 3 大地震呈現客觀的新聞 報導為背景,相較於 921 事件新聞,後人若有志研究新聞報導源流與衍變,或可聚焦 其他單一主題予以探究。 「災難書寫」中,日治時期三大地震,詩人在地震災難書寫中仍蘊含著神話及傳說 思維,不論詩人或是民間歌仔仙,在陳述事件僅限個人所見所聞,難免流於感性文學 書寫,迄 921 事件中,包括文人、民間藝人等庶民書寫,亦可窺見災難事件另一面 貌, 未來在探討相關議題發展上,可為後人研究之參考,再者,本篇論文研究期間自 1999 年 9 月 21 日至 2000 年 9 月 21 止,關於震災散文、新詩及速寫散見各大報,計有散文 279 篇、新詩 96 篇及速寫 8 首,本論以報紙文本為主,收錄之新詩、散文僅限於中區 在地文人、學者作品,由於仍有許多作品尚未開展,書寫的空間仍大,可為後人再進 一步研究。. 第二節. 研究概況與研究範疇. 一、 研究概況 本論文《921 地震的新聞報導與災難書寫》為題,茲將新聞理論與 921 震災相關 研究,分項進行文獻探討,內容整理如下: (一)新聞類文獻專書: 1.新聞類專書: 徐昶《新聞編輯學》、穆青《新聞散論》、李茂政《當代新聞學》、陳東園、鄭貞銘 《新聞編輯與採訪》 ,彭家發《進階新聞寫作:理論、分析與範例》 、臧國仁、蔡琰《新 聞訪問理論與個案》上述專書中新聞理論與概念,蘊含傳播新聞學先進的論述視角, 對於本篇論文第四章的內容充實與觀點開發助益頗大,馬西屏《文字追趕跑跳碰-如 何製作漂亮標題》在新聞基本寫作理論以及新聞標題評析與運用,對於本文「震後七 日的新聞標題與災變意象」的內容,提供良好的架構。 2.新聞類碩博士論文:. 3.

(12) 直接與「921 新聞報導」為題論文,為陳鳳如所撰寫《我國報紙對重大災難新聞 報導之研究-以九二一大地震為例》,重點結論包括在 921 大地震報導數量方面,震後 第 2 星期關注程度漸漸下降,報導主題以「救援及善後行動」、「災因與傷亡損失等檢 討」出現最多,而「防災及宣導活動」這類的主題在報導中很少出現,其資料可說明 地震新聞議題具周期性。而顏祺昌《時間、空間與攝影-解讀報紙中九二一大地震之 相片》 ,本論文以自 921 大地震發生後 3 家報紙 2 周內有關相片為分析,結果發現隨著 震後時間的變化,報紙相片內容亦有轉變,從地震發生之初,相片展現的是地震無情 的破壞力;而報導末期則以重建與希望為主軸,過程建構了故事性的敘事機制。其餘 相關有林中瑛《新華社、中央社報導中國四川地震災難新聞之內容分析》 ,從傳播及新 聞報導角度研究災禍、災難新聞相關報導方面,上述論文研究內容多著重用科學方法 以實證統計方式進行樣本分析,而本文擇以援用部分為新聞報導內文與 921 相關事件 的資料。 3.新聞類期刊論文 臧國仁、蔡琰<框架概念與公共關係策略-有關運用媒介框架的探析>、臧國仁、 施祖琪<新聞編採手冊與媒介組織特色──風格與新聞風格>、臧國仁、鍾蔚文<災難 事件與媒體報導:相關研究簡述>、若如<論第四權符號權力>、臧國仁、蔡琰<由 災難報導檢討新聞美學的『感性認識』 :兼談新聞研究向美學轉向的幾個想法>,由臧 國仁、蔡琰等人所提「災難事件與新聞報導因素」等相關新聞論點、價值等觀念,本 篇論文汲取精要便於架構論述,析理新聞事件報導的背後因素與框架。 (二)地震類文獻專書: 1. 921 震災專書 陳玉峰《土地倫理與 921 大震》、聯合報編輯部編《震殤-921 集集大震》、鄭世 楠、葉永田、徐明同、辛在勤《台灣地區十大災害地震圖集》 ,上述地震專書主要在描 述大震發生原因及家園劇變、災民、愛心、奇蹟、希望等單元災難圖文,提供本論文 相關基本知識補充,其他相關本論文書籍,鄭素卿、曹美良等編《九月悲歌─921 大地 震詩歌集》,內容為詩人面對及見證災難,感懷而生書寫悲歌,總計收錄 56 首新詩、 歌謠 14 首,林黛嫚編《921 文化祈福─在地的記憶、鄉土的見證》 ,搜羅許多詩人學者 作品,為震災報導文學之薈粹。而黃秀政、陳靜瑜、段錦浩、方富民、陳連勝、林昭 遠、劉昌文、黃淑苓、孟祥瀚《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實錄》、鍾起岱《九二一重建政策 解析》、經建會《災後重建政策白皮書》、南投縣政府《英勇投入-921 大地震救災總 報告》此為重建之路資料彙整,析理大震後政府救災、安置及重建的規劃與歷程,鋪 展本篇論文第三章第三節「撫卹三部曲———— 救災、安置及重建」的內容。 4.

(13) 2. 921 相關碩博士論文 以 921 為題的震災文學碩論,僅以林雅雯《九二一大地震報導文學研究》為主, 論文研究藉由分析「九二一大地震報導文學」作品,並依報導文學三大特性-「新聞 性」、「目的性」與「文學性」做為分類,探討 921 地震報導文學「所建構出之災難現 場」、「所記錄下來之災後處置」、「作者於作品中的個人觀點」與「寫作藝術的呈現方 式」 ,內容並針對相關作家進行訪談,期望藉由與作者的互動,深入了解其「報導文學 觀」 ,綜合文本分析與作家訪談,探討「九二一大地震報導文學」的特殊價值以及對台 灣社會的意義,因為文本觀察僅限於「文學報導」的部分,對於震災文學而言,在「災 難書寫」研究空間仍大,論文中亦提出「災難文學」未來發展的問題,作為後人研究 之參考與建議。 3. 921 相關期刊論文 王 秀 琴 、 蔡 吉 源 < 921 救 災 與 重 建 資 源 運 用 - 各 級 政 府 與 民 間 資 源 投 入 之 運 作 >,內文所提 921 黃金交叉,可視為 2000 年新舊政府交接期,丘昌泰<從台灣 921 論四川 512 地震的災後重建模式>、陳憶寧<當天然災難可能成為政治災難:策略框 架效果再探>理論運用分見第三章及第四章,而柏楊<沒有記憶文化,災難就不斷發 生>、湯京平、蔡允棟、黃紀<災難與政治:九二一地震中的集體行為與災變情境的 治理>、林耀盛〈「九二一震災」受創者的心理社會癒療經驗〉,上述災難情境、心理 療癒部分資料對於本論文第五章第三節災民心理及創傷療癒,具有充實統整內容之效。. 二、研究範疇 本篇《921 地震的新聞報導與災難書寫》論文,主要以紀實性新聞報導及文學性 災難書寫為撰寫架構,921 事件的集體震驚與省思,內容包括自然生態與人文產經的 觀察、民間的口述歷史及撫卹三部曲-救災、安置及重建,從新聞報導中深切了解這 場地震帶給台灣的震與慟,反省前進的力量,而地震新聞的意象拼貼與影像存真,從 921 事件的新聞報導中,以專業論點描述災難新聞,從微觀分析新聞報導話語結構內 容、新聞標題與災變意象及震災鏡頭聚焦。921 地震事件二重文本結構下,記者第一 手的採訪及民間口述歷史的災難見證為主要文本,輔以中部地區文人及民間藝人吳天 羅<集集大地震歌>的作品,以親歷及在地觀點勾沉 921 地震事件的原貌。在新聞文 本方面,研究範圍為《中國時報》、《中時晚報》、《聯合報》、《聯合晚報》、《中央日報》 及《自由時報》等報自地震發生 1999 年 9 月 21 日至 2000 年 9 月 21 日,災難新聞報 導的主題類目如下:1 受災情形:由地震導致的人數傷亡,建物毀損、公共設施及產 5.

(14) 業、股市、自然生態等財損。2 地震及餘震情形:地震預兆、生物遷移、地下水及植 物開花異常等。3 政府應變:中央公布重大政策,地方官員、民代反應。4 救援慰問情 形:國內外民間團體投入,獲救重生故事,以及大選候選人投入災區引發災難的政治 連動與喧嘩 5 震後衍生社會亂象,以及心靈重建及民俗治療等。 中部文人描述災難現場方面:岩上<大地震,台灣閃了腰>、<大地震,世紀末 生死悲情>、趙天儀<永劫的故鄉>、<餘震>、<那一夜>、渡也<月亮歪斜>及 <山水轟然碎散>,游喚<疑神疑鬼>暗寫上帝之怒。受災者群像方面,廖永來<從 廢墟站起來>、<請你慢慢走>,悼念罹難鄉親,游喚<問你是否受傷>災後慰問的 溫情,岩上<大地翻臉—九二一大地震記感>,暗示地母只是「翻身」 ,災難是人類咎 由自取。渡也並引用元結<農臣怨>:「一朝哭都市,淚盡歸田畝」,描寫農民面對天 災無語問天的心情寫照,趙天儀為姪女寫下<給我活著吧>,在死沉瓦礫中凸現生機。 在 921 事件的震後餘音中,瓦歷斯‧諾幹<山窮水盡疑>描述災區重建陷入停擺, 簡政珍在<災後>暗喻災民無奈,渡也<如同戰亂-台灣的心臟受傷記事>痛陳包商 偷工減料,瓦歷斯‧諾幹<拜請千禧>,大地震以愛撫平痛,新世紀充滿「重生」及 「希望,詩人岩上<如果你心中有愛>,期盼各界體認「生命共同體」 。杜十三<震後 元年就是千禧年>呼籲重新出發。民間走唱藝人吳天羅描述<集集大地震歌>中的災 難情境,這些作品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微言批評,篇篇猶如作者血液裡流蕩出來的生 命樂章,在文學筆下挖掘新聞背後更真實更人性的一面,他們以悲天憫人筆墨記載 20 世紀末巨變下的點點滴滴。.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架構. 一、研究方法 本論文從紀實性新聞報導與文學性災難書寫的架構,重塑建構 921 大地震災難記 憶,以第二章地震事件的文學性與紀實性的二重文本為背景,筆者先行綜理文獻資料 再進行分類歸納,一為地震神話與傳說方面,主要以漢族為中心整理女媧神話、共工 神話等關係,旁論地下生物的竄動傳說,而台灣地震神話、傳說及民間故事題材,部 分承襲中國而來,例如「共工怒觸不周山」 、 「巨鼇載地」 ,然因荷蘭時期牛隻引進,隨 著歷史時空、民俗影響, 「地牛翻身」逐漸成為地震代名詞,二為清領日治時期的地震 詩歌,上述災難書寫脈絡可見。再就明清日治時期府志、縣志、摺章和史料的地震記 錄陳述以及日治台灣報業萌發之際,以日治時期發行量最大的官方媒體《台灣日日新 報》中《漢文台灣日日新報》報導為文本,從其內容客觀了解三大地震的災難範圍、 各地救災情況、餘震情形,分別搜羅梳理歸納,於後人重塑三大地震原貌,可供紀實 6.

(15) 性客觀新聞報導之參考,而上述感性文學災難書寫與理性紀實新聞報導即成為本論文 記述 921 地震的範式。此章地震事件的 2 重文本,以地震神話傳說為感性的災難書寫 濫觴以及日治時期開啟客觀理性新聞報導為前導,再鋪陳第三章震‧慟——921 事件 的集體震驚與省思、第四章地震新聞的意象拼貼與影像存真及第五章 921 地震的災難 書寫。 就理性客觀新聞報導而言,第三章震‧慟——921 事件的集體震驚與省思,在「自 然生態與人文產經的觀察」方面,包括板塊移動的生態災難、死傷慘重產經受創,民 間的口述歷史包括 921 地震的民間敘述、家園損毀天倫夢碎,再就撫卹三部曲———— 救災、安置及重建,重建的關鍵期與漫漫歷程、重建效率的檢視及災區的同舟一命與 政治角力做事實面陳述,震‧慟——921 事件的集體震驚與省思,最終主旨即在激發 國土的保育意識。第四章地震新聞的意象拼貼與影像存真,從新聞面先以專業論點描 述災難新聞,由事件的基點,橫向性從旁發散廣度,縱向性從上追溯時間的記憶,且 以研究對象的文本相關歸論呼應,例舉分析倒金字塔式、新聞報導式及故事話語式之 新聞報導的話語結構分析,以豁顯此種新聞報導的意涵。 而新聞標題部分,以震後七日的新聞標題與災變意象凸顯標題的災難印象,在標 題的製作,除了強化標題的情緒性與動作化,並以「災民的話」做為標題,在災難新 聞中亦具有震撼及感動人心的效用,而震後兩周鏡頭聚焦,以圖為證下作為記憶與歷 史的見證, 「有部分學者認為報導的『客觀世界』是不存在的,認為天下萬物皆是透過 人的觀察;因此,所謂的新聞只是「相對的現實建構」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ality), 没有記者可以知道整個事象的『真實』 ,沒有記者可以寫一篇與真實完全相符的報導。」 3. 然而追求客觀、真實、正確仍是新聞報導中最重要的準則,從歷史文獻角度來說,當. 「新聞」變成「舊聞」時,921 新聞報導所留下的資料亦成為震災文獻中一部分,既 成文獻即是文化自有其存在及研究的價值。 從感性文學災難書寫方面,第五章 921 地震的災難書寫,中部地區文人以「在地 性」及「親歷性」的視角,關照人情味濃的鄉土,面對家園受創及親友傷亡同時,以 豐沛情感透過文字表達對地方關懷,將記憶與個人生命融為一體,保存和書寫災難的 集體記憶不僅是一種歷史使命與責任,同時也是災難敍事的主要目的。王斑: 「記憶代 表過往社會生活和感情結構,遺留著富於魅力的形態,它是一種『情感和魔法』的現 象,由『模糊的、超時空的選擇性記憶所滋養』。」 4 本章文人筆下的災難現場,分述 文人的在地歷劫、受災者群像、921 事件的震後餘音及吳天羅<集集大地震歌>中的. 3 4. 李 茂 政,《 當 代 新 聞 學 》( 台 北: 正 中 書 局 , 1998 年 ),頁 249。 王 斑 ,《 全 球 化 陰 影 下 的 歷 史 與記 憶 》( 南 京 : 南 京 大 學出 版 社 , 2006 年 ), 頁 3。 7.

(16) 災難情境,由文人與民間藝人觀點開展災難書寫。而在新聞報導中積極療癒心靈重建 方面,媒體藉由報導繪畫、音樂、表演藝術、正向光明事蹟及民俗收驚、宗教信仰的 新聞撫慰人心療傷止痛。文人透過文學表現來撫慰內心創傷,記者觀照洞察社會現實 狀態,他們關懷時局及民生疾苦,與受難者同生共鳴,架構成為一個關於 921 的災難 事件。 二、章節架構 921 大地震在百年災難中令人留下深刻的記憶,本論文《921 地震的新聞報導與災 難書寫》以紀實性新聞報導與文學性災難書寫為論文 2 重主體架構,在論文主體內容 上,以新聞報紙為主,這些記者在災區寫下最真實的一面,將所有災區狀況鉅細靡遺 的報導出來,不論是災難現場、山景大地、災民生活及心靈困境、安置乃至重建省思 及新聞報導溫馨故事等皆涵蓋在章節的內容,並加入在地文人、民間的口述歷史及民 間藝人的觀點,而使本論文新聞報導及災難書寫部分更殝完善,茲就章節架構內容概 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第二節研究概況與研究範疇,對於 相關文獻進行探索及研究,第三節研究方法與章節架構,研究方法以新聞報導及災難 書寫為論文架構。 第二章地震事件文學性與紀實性的二重文本,從文學性災難書寫及紀實性新聞報 導面相撰寫,第一重文本源溯上古地震神話傳說,以感性的災難書寫為本,自古而今 先民在揭開地震之謎的過程中,伴隨著豐富的想像,幾乎在所有的古代文明中,都能 找到與地震神話相關的敍事,由此可視為災難書寫的濫觴,其後清領日治時期的地震 詩及長篇地震歌,充滿人文抒情的感懷,而至 921 庶民面對災異反應,承上地震神話 傳說,形成災難書寫的脈絡。日治時期為台灣報業的初萌,亦即日治新聞報導開啟台 灣報業客觀理性的先驅,以官方紀實的《漢文台灣日日新報》地震新聞報導為本,當 「新聞」變成「舊聞」時,自成歷史震災文獻中一部分,亦如散見古籍然卻信而有徵 的明清與日治官方史料記錄,本此上述地震事件的二重文本為背景,開啟本篇論文《921 地震的新聞報導與災難書寫》的主體內容。 第三章震‧慟——921 事件的集體震驚與省思,翔實述說台灣地理環境與地震成 因的自然生態及災難,撫卹部分三部曲,分別為救災、安置及重建。新聞報紙更以主 題式的特別報導,將消息統整多元規劃,著重內容深度,充分發揮守望、告知、監督、 預警、紓解民怨的功能,這些生態浩劫、國土保育、死傷慘重、產經受創的災情紀錄, 8.

(17) 地方官員、災民及記者從災區角度報導災區現場,民間的口述歷史,同時打破災難敍 事的菁英模式,讓不同年齡、不同經歷和不同身份的老百姓自己來講述個人所見所聞 的災難故事,政府救災、安置及重建方面包括重建的關鍵期與漫漫歷程、重建效率檢 視及災區的同舟一命與政治角力,皆留下 921 事件的官方與民間的歷史見證。 第四章地震新聞的意象拼貼與影像存真,第一節新聞報導的話語結構分析,新聞 話語是一種獨特的敍事話語類型,共分為倒金字塔式結構,例舉「地震新聞倒金字塔 式的新聞寫作框架」 、次論新聞報導式結構及再論故事話語式結構,並以孫氏兄弟故事 為例,採鏡頭式結構寫法、九宮格式立體思考法及獲救重生事件簿中呈現「受難-歷 劫-回歸」為現化英雄神話故事例證。第二節震後七日的新聞標題與災變意象,針對 標題的語彙與特質分析,第三節震後兩周的鏡頭聚焦,將災難如實寫真呈現眼前,一 般來說,災難規模愈大,發生愈形突然,媒體報導的幅度愈大,也愈易引起民眾的關 注與討論,其至引起社會大眾之情緒反應或情情緒激動,921 事件即是最佳見證。 第五章 921 地震的災難書寫,除了媒體強力詳盡的報導外,文人走入災區振筆疾 書抒發對 921 地震的感懷,從親歷性及在地觀點建構災難的真相,第一節文人筆下的 災難現場,內容包括文人的在地歷劫及受災者群像及 921 事件的震後餘音,文人對於 震後重建的批判及反思。第二節<集集大地震歌>的災難情境,由地震歌中與新聞報 導相互參照。第三節災民心理及創傷療癒內容包括亂象謠傳與災民心理、災變創傷症 候群及社會群體的身心重建,在積極療癒心靈方面,詩作、文章、歌仔等文學對於個 體心理 的治 療可 以達 到放鬆 、疏 導、轉移(移情)、排遣、鎮靜、消解、娛樂等作 用, 進而促使人體在生理機能上得以受益。而媒體試圖藉由繪畫、音樂、表演藝術、正向 光明事蹟及民俗收驚、民俗收驚及宗教信仰新聞報導,在閱讀方面極力撫慰人心療傷 止痛,災難書寫關注的不僅是天災的破壞災難的本身,而是災難中的人類勇於面對廢 墟與心靈創傷的災難記憶,而建構集體記憶則是探究創傷意涵的重要環節。 第六章結論,綜理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章內容及前瞻,921 大地震,一個百 年最大的災難記憶,片斷、裂散的文字、照片及紀錄片匯聚成豐厚的文獻、報導及文 學資料,記憶若能大量的傳述、書寫及詮釋或為治癒心靈創痛藥引,讀者也能重歸清 澈的心靈圖譜,本篇論文的架構在於對於 921 事件研究,以地震神話傳說為感性的文 學災難書寫濫觴以及日治時期開啟客觀理性新聞報導為背景,期盼後人在閱讀此論文 時,不僅只看見 921 帶來的無情的破壞及心靈的創傷,而是希望後人能夠站在後人的 時空中「今昔對照」,從 13 年後所見的災難重建裡,領悟台灣人克服災難的勇氣與決 心,同時反省人類與土地的關係,更有國土保育的憂患意識。. 9.

(18) 第二章. 地震事件文學性與紀實性的二重文本. 本章節所論及地震事件文學性與紀實性的二重文本,從文學性災難書寫及新聞報 導紀實性撰寫,第一重文本源溯上古地震神話傳說,以感性面的災難書寫為本,自古 而今先民在揭開地震之謎的過程中,伴隨著豐富的想像,幾乎在所有的古代文明中, 都能找到與地震神話相關的敍事,由此可視為文學性災難書寫的濫觴,其後清領日治 時期的地震詩及長篇地震歌,充滿人文抒情的感懷,而至 921 庶民面對災異反應,承 上地震神話傳說,形成文學性災難書寫的脈絡。第二重文本以台灣報業的初萌,以《漢 文台灣日日新報》紀實性新聞報導為本,當「新聞」變成「舊聞」時,亦可成為歷史 震災文獻中一部分,並敍散見古籍然卻信而有徵的明清與日治官方史料記錄,本此上 述地震事件的二重文本為背景,開啟本篇論文《921 地震的新聞報導與災難書寫》的 主體內容。 劉大杰:「神話是初民對自然的解釋」1,葉慶炳亦認為:「所謂神話,乃上古初民 對自然界光怪陸離之變化所興起之想像產物」 2 ,馬克思(1818-1883):「任何神話都 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3,魯迅: 「昔 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象,又出於人力所能之上,則自造眾說以解 釋之,凡所解釋,今謂之神話」 4 《易經‧繫辭下》:「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5 上 古盛行占卜預兆,沿襲超現實色彩神話傳說,先民對於未知的天災,成為憂患意識的 文化淵源。然而不論是「女媧補天」、「共工觸山」、「絕地通天」雖附會神話,但推原 探究其原型皆是自然天災。上古時代人類面對地震、水災、山崩、土石流等天災的無 能與無助,甚而至台灣的地震神話、傳說及民間故事,先民編織了一個神的系統,由 於對自然現象不理解及天災的恐懼,進而產生宗教、儀式等, 「禍從天降」 、 「憂患意識」 及「勸人向善」的觀念深植民間。 而就君權時代政治方面觀之,災異現象乃天對人失當行為所作的反應, 《春秋繁露· 必仁且智第三十》:「凡災異之本,盡生於國家之失。國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災異 以譴告之。譴告之而不知變,乃見怪異以驚駭之。驚駭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6. ,此即在對國政疏失所作的示警,國君言行成為上天譴告的重點,一旦地震或久旱不. 雨,部分皇帝必須發表「罪己詔」 ,降罪自己無才無德。降自清領日治以下,民間詩人 以親身經驗將所見所聞描寫出地震災難,除了受到傳統巨鼇載山、共工觸山、陰陽二 1. 劉大 杰 ,《 中國 文 學 發 展史 》( 台北 :華 正 書 局 ,1996 年 ),頁 20。 葉慶 炳 ,《 中國 文 學 中 ‧上 冊 》(台 北: 台 灣 學 生書 局 ,1997 年), 頁 1。 3 《馬 克 思 恩 格斯 選 集 》 第二 卷 ( 北 京: 人 民 出 版社 ,1972 年 ), 頁 113。 4 魯迅 ,《 魯 迅小 說 史 論 文集-中 國 小 說史 略 及 其 他 》( 台 北: 里仁 書 局 ,1999 年 11 月),頁 13。 5 (魏 ) 王弼 ,《周 易 正義 》,13 經 注 疏( 上 海 : 上海 古 籍 出 版社 ,1997 年 ), 頁 89。 6 董仲 舒 ,《 春秋 繁 露 》, 收於 《 叢 書 集成 初 編 》 第二 冊 8 卷 (北 京 : 中 華書 局 ,1985 年), 頁 144。 10 2.

(19) 氣說、星象異相說、二波相薄說,天人感應、天譴觀念、老天對於為政者的試煉等傳 統地震原因的影響,文人將天擬人化,隱含「人格天」存在,希望藉由祈禱問天途 徑, 將百姓的痛苦傳達給上天,祈盼上天能夠聽見災民心聲,此種「天人感應」的關係, 在文人詩句中除對天災的無奈外,同時潛藏豐富神話思維。 1896 年起台灣架設地震觀測儀器,寶島自此有了正式的地震史。而「就文獻資料 所知,300 年來台灣發生地震所造成的生命傷亡與財物損失,以清道光 28 年(1848 年)發生於彰化、嘉義的烈震、明治 39 年(1906 年)發生於嘉義的烈震、昭和 2 年 (民國 16 年,1927 年)發生於新營、鹽水的烈震、昭和 10 年(民國 24 年,1935 年) 發生於新竹、臺中州的烈震,以及民國 88 年(1999 年)發生於南投集集、中寮的烈 震 最 為 慘 重 。」 7 ,日治期間除了有地震詩歌傳頌外,另一傳播管道,則是近代 台 灣 報業萌發之際,本篇論文以日治時期發行量最大的官方媒體《台灣日日新報》 8 中《漢 文台灣日日新報》報導為文本,從其內容客觀了解三大地震的災難範圍、各地救災情 況、餘震情形,尚有日本天皇慨捐賑台、官員災區訪察,透過媒體撫慰災民。雖然日 治時期,百姓識字不普及,加上新聞內容報導多以日文,或以用字譴詞較為艱深的漢 文發行,然此報紙亦保存豐富可觀的史料,對於後人重塑三大地震原貌,可供寶貴資 料參考,同時其紀實性報導,也成為記述災情的範式。 無論是上古神話傳說、清領日治地震詩歌的感性災難書寫,或是真實歷史文獻記 錄及日治時期報業的理性新聞報導,在 921 事件中亦可見新聞報導與災難書寫層面, 文人、災民也為二十世紀末天災留下抒情感懷的一面,各大報紙對於地震新聞秉持真 實客觀報導,在媒體強力傳播下,資訊更加統整及迅速,值得關切的是在危機意識下, 生態保育觀念興起,學者不斷疾呼現代人以為發展「高科技」就可以對抗自然災害, 不斷的向天向地借貸,殊不知是因為人類無度地破壞生態才引發大自然反撲,造成血 本無歸,另一遺憾的是,當災難來臨時人類卻又束手無策,近年來台灣及世界各地相 繼發生的重大天災,能夠深刻反省敬天畏天與自然共處,才是避免重大傷亡之道,而 不論是上古或是現今,敬天畏天尊敬自然,其背後的真正的意旨在於人類皆應具有「憂 患意識」,才能避免上天的懲罰及自然的反撲。. 第一節 7. 8. 地震事件的災難書寫. 資 料 來源 參 照 : 張 憲 卿 , < 由九 二 一 大 地 震 概 談 台 灣 地震 史 > ,《 地 震 、 心 慟 、記 憶 》, 1999 年 , 頁 14; 台 灣 總 督 府 編 《 昭 和十 年 台 灣 震 災 誌 》, 中 部大 地 震 死 亡 人 數 為 3277 人 。 《 台 灣日 日 新 報 》, 西 元 1898 年 -1944 年 3 月 由 日 人 守屋 善 兵 衛 併 購 『 台 灣 新 報』 與 『 台 灣 日 報 』 而 成 。1905 年 7 月 1 日 以 後 ,台 灣 日 日 新 報 將 漢 文 版 擴充 , 獨 立 發 行 《 漢 文 台 灣 日 日 新 報 》, 每 日 六 個版 面,一 時 幾 可 與 日 文 版等 量 齊 觀。與 西 元 1911 年 11 月 30 日,恢 復 以往 與 日 文 版 中 添 加 兩 頁 漢文 版 面 的 作 法,直 到 西 元 1937 年 4 月 1 日 因 應 時局 全 面 廢 除。資 料 參 照 來源:國 立 公 共 圖 書 館 , http://edb.nlpi.edu.tw/SSO/TERM/pages/resourceUserMore.jsp?nId=50。 11.

(20) 地震的恐怖力量,在蒙昧遠古時代易引發人類心理畏懼;因此為求能適當解釋此 一自然現象,人類便基於對地震的觀察以及個人的背景知識,嘗試探索地震原因,因 此,地震神話、傳說及民間故事才能流傳下來。這些人類最早的口頭文學,經由文字 及圖騰等補證,更豐富了不同的神話和傳說,因此,關於地震的解釋也不同,世界各 族把他們對地震的認識,加上自己民族的生活觀點,演繹成一段段深具民族和地域特 色的神話和傳說,包括女媧補天、共工觸山及地下生物竄動等,造成大地晃動。 有關地震洪水的災難神話,顯現的意涵,學者解讀不一,有人認為具有對史前社 會的認識價值,因為它們是古代歷史生活的折射,也有人認為是講述初民對自然界中 生和死的戲劇化變動的幻想和憧憬,也有人認為是許多宗教都有返回最原始的生存狀 態 現 象 的 希 望。 9 古今中外的地震神話或傳說,都是古早人類對地震形成的揣 測 和 認 知,相關地震神話所展現的乃是「借助想像征服自然力」的意識。 一、地震神話及民間故事 女媧補天為中國神話研究重點,女媧之名首見《楚辭‧天問》 : 「女媧有體,孰制 匠之?」 10 ,朱熹《楚辭集注.九歌》:「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 祀;其祀必使巫覡作樂,歌舞以娛神」 ,由上亦可得知楚文化具有神祕的宗教信仰及豐 富民俗文化,間接推斷女媧神話在屈原年代(西元前 340 年-前 278 年)即已萌生。 《淮 南子.文天訓》:「女媧末年……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 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11 ,點明地 震災害的原因,乃緣於「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 ,女媧成了先民的 救世主,袁珂: 「女媧補天神話,過去一般都從『補天』這個角度去理解,但仔細研 究, 分析它的實際,中心內容卻是治水。」 12,「女媧用種種方法誅妖除怪,堙塞洪水的故 事,女媧可說是神話中最早的一個治理洪水的英雄」 13。王三義也說:「大洪水之 後, 女媧曾補天、立地,除殺毒蟲猛獸」,『積蘆灰以止淫水』,安定生民。」 14 王孝廉認為:「應該注意的是,原始母神女媧補天、理水的重建工作,不是創新、. 9. 浦 忠 成,《 被 遺 忘 的 聖 城 - 原 住民 神 話 、 歷 史 與 文 學 的 追溯 》( 台 北 : 五 南 圖 書 出版 社 , 2007 年 1 月 ), 頁 95。 10 吳 福 助,《 楚 辭 注 繹 》( 台 北 :里 仁 書 局 , 2007 年 3 月 ), 頁 335。 11 《 淮 南子 . 天 文 訓 》,《 二 十 二 子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社 1986 年 ), 頁 1215。 12 袁 珂 ,《 神 話 選 譯 百 題 》( 上 海,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1980 年 ), 頁 14。 13 袁 珂 ,《 古 神 話 選 譯 》( 北 京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 , 1982 年 ), 頁 27-29。 14 王 三 義, < 試 論 洪 水 神 話 的 世界 性 及 其 認 識 價 值 > , 遼寧 大 學 學 報 《 哲 學 社 會 科學 版 》 第 1 期 , 2006 年, 頁 96-101。 12.

(21) 而是復舊的還原工作,是把經過破壞的的宇宙秩序恢復到原來的形態」 15 。而林登順 也認為女媧補天情節,「最終的目的,即是戰勝地震,重創天地。」 16 梁啟超:「所謂 煉石補天,積灰止水,言誠夸誕,然隱然示人類萬能之理想焉……後級後起務底厥成, 蓋不甘屈服自然,而常欲以人力抗制自然。」 17 ,洪水地震神話是世界末日來臨最頻 傳的方式,不論中外古今這樣的模式深深刻印在各族人民的意識底層,洪水地震為人 類帶來無窮無盡的禍害,破壞房屋、淹没庄稼 、吞噬人畜,帶給人類毀滅性的災 難 。 與女媧補天息息相關神話便是「共工觸山」 ,屈原<天問>中僅言「女媧有體,孰 制匠之?」 、 「康回憑怒,墜何故以東南傾」18,兩則神話各自獨立,康回即是共工, 「共 工觸山」可以視為「推原」神話,因為「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地貌的形成,正 是共工觸山事件造成的結果,觸山為事件本原,共工相傳是炎帝的后裔,顓頊是黃帝 的后裔,炎帝因敗黃帝,共工為反抗壓迫統治起兵與顓頊爭帝,怒撞不周山,而釀成 巨禍。中國有「負地鰲魚」傳說,則涉及神話中神鬼人三分世界,王逸:「天龜水神」 19. ,王逸認為玄武就是「太陰神」、「天龜水神」。在《金文編》附錄上出現一些神秘古. 字符號,在金文中類似的符號一共有 20 多次,在人界下的陰界,一說「元黿」,「黿」 即為「鱉」(見圖 2-1),古字符號為一種宇宙模式的擬象,同樣的文字構形出現另一 字,在人下為「豕」(見圖 2-2),葉舒憲:「龜魚形水生動物,它以兩臂支撐起用人的 「神 腿腳為象徵的方形大地,而人象的頭部顯然是象徵天的」20,誠如卡西爾等人所言: 話思維在尚未形成抽象的、概念化的空間范疇以前,總是以具體物象來充當空間方位 劃分之符號的」 21 ,上古神話三分世界在漢文字中留下遺跡。. 2-1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王 孝 廉,《 華 夏 諸 神‧水 神 卷 》(知 書 房 出 版 集 團, 2000 年 ), 頁 251。 林 登 順, < 女 媧 補 天 神 話 與 地震 關 係 探 析 > ,《 漢 學 研究 集 刊 》 第 13 期 ,2011 年 12 月 , 頁 16。 梁 啟 超,《 太 古 及 三 代 載 記 ‧ 洪水 考 》, 中 國 神 話 學 論 文選 萃 ( 中 國 廣 播 電 視 出 版社 , 1994 年 ), 頁 56-67。 吳 福 助,《 楚 辭 注 繹 》( 台 北 :里 仁 書 局 , 2007 年 3 月 ), 頁 291。 洪 興 祖,《 楚 辭 補 注 》( 台 北 :大 安 出 版 社 , 1995 年 ),頁 452。 葉 舒 憲,《 中 國 神 話 哲 學 》( 陜 西人 民 出 版 社 , 2005 年 5 月), 頁 39。 葉 舒 憲,《 中 國 神 話 哲 學 》( 陜 西人 民 出 版 社 , 2005 年 5 月), 頁 296。 13.

(22) 圖 2-1、2-2《金文編》附錄神秘古字符號,資料來源參照 :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 年 5 月)頁 39、297,轉引《金文編》附錄上(中華書局,198 5 年),頁 1023-1024 。 沂南畫像石墓裡西王母所坐三神山之下,有似龜的動物支撐著整座神山,其中西 王母的坐乘已不見,而坐在透過意象保留植物形態的三神山的中央山峰上,左右狀似 小羽人隨側,此一出土的文物證實古老神話中「巨鰲負地」的觀念(見圖 2-3),而在 大地下面有水生動物支撐的觀念,從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西漢帛畫中三界中的地下 可見兩隻魚尾尖嘴的動物相纏交尾,亦可左證(見圖 2-4)。. 2-3. 2-4. 資料來源參照:圖 2-3 地下動物撐地圖:小南一郎著、孫昌武 譯,《中國的神話傳說與古小說》(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3 年 6 月),頁 108、圖 2- 4 地下動物撐地圖:安志敏,<長沙新 發現的西漢帛畫試探>,《考古》總 124 期,(1973 年 1 期), 頁 44,圖 1。 台灣神話、傳說及民間故事部分,胡萬川: 「台灣的少數民族都有口口相傳的信仰、 習俗、規章,藉由神話或歌謠的形式,代代相傳了他們的文化特色,這就是民間文學」. 14.

(23) 22. ,台灣居民主要以原住民、漢人(又分閩南人和客家人)為主,由於特殊的文化生. 態,各族發展神話、傳說及民間故事,這些民間文學容易穿鑿附會,內容因而充滿迷 信怪誕。台灣有關地震的神話,主要以部落生活的原住民為主。在一般概念中,原住 民的洪水傳說被視為遠古洪荒時代結束而部落社會來臨的重要時間分水嶺,洪水之前 概可稱為神話時代。 23 「台灣原住民另潛蟄著山羊、鯉魚、山豬、蛇、熊等動物類、 巨人神靈類、復仇主題類、拉扯支撐地柱的繩子及擬人化的風吹氣競賽等豐富而多樣 的地震神話」 24, 「佐山融吉與大西吉壽合著《生蕃傳說集》記載鄒族阿里山原住民以 地牛搖動身體來解釋地震發生的神話」 25 ,布農族地震產生原因是「地下人」肇禍的 神話. 26. ,阿美族也認為「地下人」買蜂釀禍所成. 寫地震可怕及近親繁衍後代有關. 28. 27. ,花東秀姑巒阿美族神話則是與描. 。. 在原住民故事方面,許瑞容搜集花蓮賽德克族民間故事由地方耆老口述內容,地 震原因包括「大地靈的力量搖動」、「鬼在地下震動」、「海底地火噴出」、「地牛翻身」 及「熊在地底打滾」 29,金榮華收集到賽夏族兩種地震原因,為「地下怪物翻身」 、 「地 牛肩酸翻身」 30 田哲益與全妙雲認為布農族也有地牛騷動引起地震,共有二種說法, 一為巨牛身體騷癢引起,一則兩隻巨牛互鬥引起. 31. ,花蓮民間一則關於「地牛翻身」. 的故事, 「震動比較強烈的地震,就是地牛在翻身,如果只是稍微的震動,則被認為是 地牛正在煽動他的耳朵所導致」 32 然由時代趨勢觀之,在文獻、書報、雜誌等記載中 , 關於台灣地震的原因,「共工怒觸不周山」、「巨鼇載地」觀念逐漸式微,「地牛翻身」 逐漸成為地震代名詞,處處可見運用在新聞的標題與內文。 台灣地震民間故事內容,亦有緣於大陸流傳「除夕守歲過年」的故事,後來演變 出「過年避地震講恭禧」的故事版本,及衍生出「過年沉地」及「上元沉地」二種說.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胡 萬 川, < 文 化 的 源 頭 活 水 -民 間 文 學 之 重 要 性 > ( 彰化 : 彰 化 縣 立 文 化 中 心 , 1993 年 ), 頁 2。 浦 忠 成, 《 被 遺 忘 的 聖 域:原 住 民神 話、歷 史 與 文 學 的 追溯 》 ( 台 北,五 南 圖 書 出版 公 司,2007 年 ), 頁 98。 陳 忠 信,< 試論 台 灣 地 牛 神 話的 形 成 與 發 展 >,《 中 國 學術 年 刊 》第 30 期,2008 年 9 月,頁 112。 佐 山 融吉 、 大 西 吉 壽 ,《 生 蕃 傳說 集 》( 台 北 : 杉 田 重 藏, 1923 年 ), 頁 335。 霍 斯 陸曼‧伐 伐, 《 玉 山 的 生 命精 靈 - 布 農 族 口 傳 神 話 故事 》 ( 台 中:晨 星 出 版 社,1997 年 ) ,頁 161。 尹 建 中,《 台 灣 山 胞 各 族 傳 統 神話 故 事 與 傳 說 文 獻 編 纂 研究 》( 台 北:台 大 人 類 學系,1994 年 ),頁 5。 台 灣 總督 府 臨 時 台 灣 舊 慣 調 查會, 《番 族 慣 習 調 查 報 告第 2 卷:阿 美 族、卑 南 族 》 ,中央 研 究 院 民 族 學 研究 編 譯 ,2004 年 , 頁 14。 許 瑞 容整 理,< 台 灣 花 蓮 賽 德克 族 民 間 故 事 >,( 台 北:中國 口 傳 文 學 學 會,2007 年 ),頁 27-31。 資 料來 源 參 照 : 楊 蓮 福 , < 台灣 地 震 與 民 間 文 學 之 探 討- 以 神 話 、 傳 說 、 故 事 為分 析 對 象 > ,《 臺 灣 文獻 》,2009 年 12 月 , 頁 479-480。 金 榮 華整 理,《 台 灣 賽 夏 族 民 間故 事 》,( 台 北:中 國 口 傳文 學 學 會,2004 年 ),頁 3-4,資 料 來 源 參 照:楊 蓮 福:< 台 灣 地 震 與 民間 文 學 之 探 討 - 以 神 話、傳 說、故 事 為 分 析 對 象 >, 《台灣文獻》 , 2009 年 12 月 , 頁 481。 田 哲 益、 全 妙 靈 著 ,《 布 農 族口 傳 神 話 傳 說 》( 台 北 :臺 原 出 版 社 ,1998 年 ),頁 66。 李 進 益編 ,《 花 蓮 縣 民 間 文 學 集( 一 )》( 花 蓮 , 花 蓮 縣 文化 局 , 2005 年 ), 頁 8-9。 15.

(24) 法,此故事皆與燈猴有關,其中過年沉地有兩版本,一為<過年緣起>肇因燈猴狀告 玉帝人間罪惡之事. 33. ,一為<過年沉地>中燈猴成了造謠者,人們擔心沉地便在除夕. 圍爐等待天明,楊君陳<又說上元>亦是燈猴再造謠,過年無沉地,至上元夜相安無 事. 34. ,賴惠川在台灣民間俗記載有關陸沉與燈猴有關詩作內容如下:「都因元旦是明. 朝,積穢清除盡此宵,深恐燈猴能作怪,家家庭角用心燒。註曰:燈篝俗名「燈猴 」, 除夕必燒之,謂久能作怪。」35 黃盈裕《桃園縣民間文學集-龜山鄉閩南語故事(二)》 , 把漢族過新年守歲、互道恭禧、初一去寺廟燒香拜拜、初二女兒回娘家等習俗都和地 震連結上關係. 36. 。. 部分學者便將自然地理及動物異常現象,作為預測地震之參考。1995 年 1 月 17 日日本阪神發生大地震,學者弘原海清努力搜集地震與自然界異象的訊息關係,結果 發現 1519 件可靠資料。 37 而在 921 大震中「自然地理及動物異常現象」報導,災難異 兆多為民間見證口述而來,在 921 大震前一天, 「許多民眾紛紛表示廿日當天異常颳起 冷冷乾乾的風,傍晚時天空又紅得像颱風將至前」 38 天空出現異象,報導指出民眾看 見日月潭潭水切割,水花亂噴,潭內魚類暴斃 富里鄉羅山村鹽坪的天然泥火山冒出泥漿. 39. 、石岡斷層舉起出現紅光. 40. 、花蓮縣. 41. ,驚爆聲令世代居住在火山口的吳家膽顫. 心驚、嘉義在 1999 年 10 月 22 日上午亦發生地震,八掌溪畔,冒泥漿氣泡,並且帶有 濃濃的硫磺刺鼻氣味,嘉義縣布袋、東石、義竹沿海地區多處地下水井則不斷冒出氣 泡,民眾察知異象發生後都認為可能與地震頻傳,大地結構改變有關. 42. ,而令民眾嘖. 嘖稱奇的是嘉義中埔鄉中崙村的濁水潭,亦成了觀測災害的「地震潭」 43 ,此外,嘉 義民雄一座百年古井在集集 921 及嘉義 1022 地震前,井水都出現異常混濁的現象,而 後餘震不斷. 44. 。. 921 大地震前後,各地亦發現動物異常現象,地震襲來台灣第一高峰玉山也遭遇 生態浩劫,松鼠夜夜慘叫、烏鴉孤鳥單飛,烏鴉和伯勞發出淒厲尖銳的叫聲,山林動.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李 獻 章, < 過 年 緣 起 > ,《 台 灣民 間 文 學 集 》( 台 北 , 龍文 出 版 社 , 2006 年 ), 頁 176-180。 楊 君 陳手 稿 < 又 說 過 年 沉 地 之事 > , 楊 君 陳 係 楊 蓮 福 祖父 , 資 料 來 源 參 照 : 楊 蓮福 , < 台 灣 地 震 與 民 間文 學 之 探 討 - 以 神 話、傳 說、故 事 為 分 析 對 象 >, 《台灣文獻》 ,2009 年 12 月,頁 487-488。 王 惠 鈴,《 台 灣 詩 人 賴 惠 川 及 其 <<悶 紅 墨 屑>>》( 台 北 :文 津 ,2001 年 ), 頁 197。 楊 蓮 福, < 台 灣 地 震 與 民 間 文學 之 探 討 - 以 神 話 、 傳 說、 故 事 為 分 析 對 象 > ,《 台灣 文 獻 》, 2009 年 12 月 , 頁 484-485。 呂 淑 靜,《 自 由 時 報 》 第 5 版新 聞 內 文 ,1999 年 10 月 21 日 。 廖 瑞 宜,《 中 國 時 報 》 第 18 版新 聞 內 文 ,1999 年 9 月 27 日 。 林 淳 華,《 中 國 時 報 》 第 18 中部 綜 合 新 聞 版 新 聞 內 文, 1999 年 10 月 21 日 。 林 淳 華,《 中 國 時 報 》 第 18 中部 綜 合 新 聞 版 新 聞 內 文,1999 年 10 月 21 日 。 溫 富 振,《 中 國 時 報 》 第 20 北台 灣 版 新 聞 內 文 ,1999 年 10 月 14 日 。 雷 顯 威,《 聯 合 報 》 第 5 版 新 聞內 文 ,1999 年 10 月 25 日。 饒 磬 安、 陳 金 松 ,《 聯 合 晚 報 》第 2 版 新 聞 內 文 ,( 括 號 內文 字 為 作 者 所 加 ), 1999 年 10 月 24 日 洪 肇 君,《 聯 合 報 》 第 5 版 新 聞內 文 ,( 括 號 內 文 為 作 者所 加 註 ), 1999 年 10 月 25 日 。 1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下圖一是測量 1994 年發生於洛杉磯的 Northridge 地震所得 到的圖形。任意給定一個時間 t ,從圖上可看出此時間所對

其目的在引導學人見自本心,悟自本性。因此,自佛陀乃至古來的祖師、禪德們,莫不「老

讀書必先識字,文言經典教學力求疏理文字之形、音、義,無可厚非。此

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時,要適當引導學生了解聽、說、讀、寫的

東非各個國家正與時間賽跑,試圖阻止新一波嚴重的蝗蟲災情,若東非持續因設備不

東非各個國家正與時間賽跑,試圖阻止新一波嚴重的蝗蟲災情,若東非持續因設備不

歷史上許多大地接均顯示,火災所造成的災害遠比震動所造成者為慘烈。如一九 O

不像其他天災,如颱風、海嘯、火山爆發等,大難臨頭前還有跡可循,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