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少子女化、尼特族與教師專業發展 / 34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少子女化、尼特族與教師專業發展 / 34"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 灣 教 育 評 論 月 刊 第 1 卷 第 5 期,頁 34-37 少子女化的教育政策因應 主題評論

少子女化、尼特族與教師專業發展

曾素秋 朝陽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

一、 前言

人口乃國家構成的基本要素,人 口的多寡不僅影響國力,也對社會各 類產業產生絕對之衝擊。根據內政部 統計,我國總生育率自 1985 年即低於 人口替代水準(2.1)人,2010 年總生 育率已經下降至 0.895 個子女,2019 年預估將出現人口負成長,婦女生育 率為全球倒數第一。新生兒從 2000 年的 30.5 萬人,減少到 2011 的 19 萬 6,627 人(內政部,2012)。少子化現象 影響就學人口,台灣自 91 年全國小一 新生人數約從 31 萬人開始下降,每年 約下降 2-3 萬人,101 學年將降至 20 萬人,107 學年更將降至 19 萬人(內 政部,2012)。教育市場緊縮,各種教 育 問 題 紛 紛 呈 現 , 包 括 學 校 裁 併 廢 校、師資供需失調、師資培育瓶頸、 師範院校轉型、高等教育質變、校園 文化變革等,台灣人口結構改變引發 之教育問題正衝擊著台灣教育生態。 目前台灣的少子女化問題與教育 最大的關係存在於供需失調,各級學 校因為生源減少,投注之教育資源過 剩,導致學校生存危機。然而,這只 是表面現象。量的減少與質的改變往 往是一體兩面,當學生減少,教育品 質與文化也面臨挑戰。例如:傳統家 庭結構與功能改變下,父母對子女的 期 許 依 賴 日 增 , 孩 子 受 到 過 度 的 呵 護、關注、保護,將使其人格特質、 倫理觀念受到影響,間接衝擊學校教 育之發展。因此在少子女化議題下探 討教育問題有其必要性,然而教育問 題廣被,要深論不易,筆者以為,面 臨全球少子女化現象,教育議題中「教 師專業發展」受到最大之衝擊,教師 所被賦予的角色與功能,在校園文化 之變革中面臨了重要的轉變,教師不 再只是單純的扮演著管理之角色,兼 負教學與輔導的角色外,少子女化發 展下,教師過度的工具色彩、外在責 任、績效評比已經逐漸取代了傳統專 業。據此,本文將以少子女化現象為 開端,「教師專業發展」為主題深入探 究少子女化社會對教師專業發展之影 響與因應。

二、 少子女化與「尼特族」

台灣目前育齡婦女之平均總生育 率為 0.895 人(內政部,2010),許多 家庭只生一個小孩(甚至不生),家庭 成 員 缺 乏 兄 弟 姊 妹 、 伯 叔 姑 姨 等 親 戚,新生兒集合父母、祖父母、外祖 父母之寵愛,傳統家庭結構與功能改 變下,父母對子女的期許依賴日增, 並且受到過度的呵護、關注、保護, 將 使 其 人 格 特 質 、 倫 理 觀 念 受 到 影 響。迎接 E 世代,社會上出現所謂「啃 老族」或「Neet 族」,許多家庭培養出 有「公主病」與「王子病」的孩子, 老師大嘆,師道難為,校園倫理隨之 改變。 所謂「尼特族」NEET 一詞源起 於 1990 年代末英國勞工政策,指 16 至 18 歲之間,非學生、非就業身份的 青年,取 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字首為「NEET」(翁麗芳, 2007);在日本 NEET 擴大使用對象至 34 歲,指不就學、不就業,也非在職 訓練中的失業族群。日本 16-34 歲的尼 特族,從 2002 年約 48 萬人,逐年遽 增,2004 年為 75 萬人,預估至 2012 年約為 100 萬人(聶江、田建春, 2005)。有關尼特族,在台灣嚴格來說 還 沒 有 直 接 相 關 的 統 計 , 莊 淇 銘 34

(2)

臺 灣 教 育 評 論 月 刊 第 1 卷 第 5 期,頁 34-37 少子女化的教育政策因應 主題評論 (2010)則估計約有 18.5 萬人,這樣 數字乍看之下似乎比日本好,但在少 子女化現象的加持下,台灣父母願意 照顧成年子女,縱使其待業或預備考 試,就算孩子畢業後暫時不想就業, 父母也會拼命扶養。 尼特族,這群 E 世代之青年,其 特徵是對處理人際關係沒有信心,以 及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就業門檻 提升(高學歷、高技能),使得就業年 齡延後;加上這些年輕人「心理成熟」 較慢;而且他們「不成家」,所以沒有 「立業」的動力。在台灣傳統的教養 觀念主導下,少子女化的社會現象, 強化了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家長過度 重視孩子的讀書表現,輕忽了許多其 他能力的培養,以致於心理不成熟、 缺乏獨立性、依賴心重、不擅處理人 際關係的孩子,比比皆是。台灣越來 越 多 孩 子 即 將 在 社 會 的 潮 流 中 變 成 「尼特族」,如果教育的方式再不調 整,加強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獨立性, 孩 子 將 來 可 能 成 為 家 長 或 社 會 的 負 擔,成了名副其實的「啃老族」或「尼 特族」,那將是社會極大的危機。

三、 尼特族與教育

在社會少子女化的洪流中,孩子 特質的改變,家長期待的轉型,對於 教師專業發展是個大挑戰,教師發揮 專 業 不 再 只 是 扮 演 著 傳 統 的 經 師 角 色,在學校場域中提供群體教育、培 養孩子獨立健全之人格,是未來教育 發展的重點。根據翁麗芳(2007)之 研究,日本政府為了處理少子女化社 會產生的「尼特族」問題,在教育方 面,做了以下之努力:1.結合社區、企 業協助學校,鼓勵企業投資教育,藉 此參與拉近學校與職場的距離,培養 既有基礎學力又具備團體意識、豐沛 人文情操的競爭人力。2.從兒童的教養 工程做起,包括:規劃兒童假日休閒 活動,讓兒童體驗手工藝等的鄉土傳 統文化,也培養健全生活習慣的體力 提升活動,辦理「職場體驗事業」提 升兒童青少年對職業的興趣,培養成 年後的自立。3.改造青少年心靈活動, 辦理「保育體驗学習」等,引導中學 生透過與社區中幼兒的接觸,理解到 抑制自我、對他人的體諒、協助等社 會 性 的 發 展 及 人 類 身 心 的 發 展 與 特 徴。

四、 少子女化與教師專業發展

新專業主義的誕生

從日本經驗出發,我們看見了因 應少子女化社會,教育方向的調整與 改變,配合學生特質,透過教育制度 與 課 程 改 革 提 升 國 民 之 競 爭 力 。 另 外,世界各國少子女化現象,也漸漸 使得教育成為商品,強調教育之績效 與效率,教育儼然成為開放機制的市 場,家長教育選擇權凌駕了教師專業 能力,教師績效取決於學生的成就。 少子女化社會,學校為了生存, 必須廣納生源,家長教育選擇權使學 校承受自由市場競爭之壓力。在台灣 中小學,因應少子女化問題,許多學 校將教師改為代理聘,除掌握教師員 額 外 , 主 要 在 於 加 強 教 師 效 能 之 控 管,教師所獲得的短期聘約,依據其 表現與效能作為是否留任或續聘之參 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以市場、 顧客之需求來進行教學,甚至被要求 達到某一客觀標準,教師才能備視為 具有專業能力(林京霈,2008)。這種 管 理 式 的 專 業 主 義 ( managerial profession)又稱為新專業主義,它與 少子女化市場結合,使教師專業漸漸 走向工具理性,教師依據訂定好的步 驟與標準發展專業,在中小學階段, 教師專業表現在學生的升學率與學業 35

(3)

臺 灣 教 育 評 論 月 刊 第 1 卷 第 5 期,頁 34-37 少子女化的教育政策因應 主題評論 能力;在高等教育階段,則是透過論 文發表篇數取決教師能力之高低;而 大 學 系 所 評 鑑 則 必 須 透 過 學 生 就 學 率、就業率來取決生死。

五、 少子女化時代下的老師該怎

麼做?

少子女化時代,學生特質改變, 今日許多學生部分已經具有尼特族之 特徵,對自己人生缺乏目標,缺乏人 際技巧,缺乏獨立性,對於社會就業 懷有恐懼症,不敢離開校園,倚賴父 母過生活。而這些尼特族公主與王子 們,正是目前台灣少子女化社會教室 市場之主要顧客,在社會環境強調工 具 理 性 發 展 教 師 新 專 業 主 義 的 氛 圍 下,未來教師專業發展,應注意重視 教育個別化、形塑學生優良品格、重 視顧客本位教育、以及生涯導向教學 四大面向進行。 (一) 重 視 教 育 個 別 化 (individualization) 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個別化,少子 女化的結果學生「個別化」的需求應 更受到重視;配合學生個人特質,教 師應實施更人性化與彈性化的教學模 式,包括教學方法與教學評量。就好 像,有特殊教育需求學生,給予特別 的個別化教學計畫。 (二) 形塑學生優良品格 教師應專注於學生品格教育,許 多企業家認為未來職場之決勝關鍵是 「專業」與「態度」。少子女化現象, 結合台灣社會尼特族產生,學生在人 格教育中缺乏獨立自主之精神,教師 非僅重視學生之學業能力,要兼顧健 全人格之養成,包括人際溝通、互助 合作、責任義務的建立都是重要元素。 (三) 教師專業轉型重視顧客本位之教 育 少子女化社會,家長教育選擇權 高漲,學校辦學講究績效,教師專業 轉型,教師課程設計應符合成本效益 (return on investment),讓顧客投入的 資源獲得最有效益的回報;是否學歷 越高越能獲得好的工作?目前台灣的 教育現況是學歷越高的人並不能找到 適合他們的工作,於是被迫投入更多 的教育資源,待價而沽,形成教育資 源的浪費,要符合教育的成本效益, 教師就必須提供更能學生符合未來所 需的教育課程。 另為迎合管理式的專業主義,教 師必須建立口碑,贏得信任,重視教 學品質,將職場核心能力應轉換課程 教材,以多元化的方式教授給學生。 包含教學設備、學習評量、教法、學 習 結 果 … 等。維護每道形成教學的 軟、硬體設備,才能確保學生所獲得 的知識產品的品質與效用。教學品保 工作完整,亦能確保教師職務安穩無 虞。 (四) 生涯導向教學 為確保學生將來不是成為無法就 業在家靠父母供養的尼特族,從中小 學起,就必須重視學生之生涯教育。 除自我探索、生涯規劃等課程外,教 師的教學亦以生涯導向為教學方針。 1. 教師應專注於學生的選擇,聯繫 教學與未來就業的關係:教師所 提供之課程,應注意符合學生的 興趣或喜好,一方面顧及學生之 專業能力的養成,另方面亦因注 意學生未來的生涯選擇。 2. 教師應重視課程知識與職場之關 36

(4)

臺 灣 教 育 評 論 月 刊 第 1 卷 第 5 期,頁 34-37 少子女化的教育政策因應 主題評論 聯性(relevance):在以知識為本 位的社會,學生畢業之後便面臨 工作環境對專業的強烈需求,教 師必須提供「適當、關聯」性的 產 品 , 有 效 率 地 符 合 顧 客 之 需 求。舉例來說,師資培育中是培 育 未 來 教 師 的 單 位 , 其 課 程 設 計,就必須教導學生如何面對未 來教師的工作,課程內容必須符 合培養一位好老師,所需具備的 各種專長、品格。 3. 教 師 應 重 視 產 學 合 作 之 教 學 模 式:鼓勵企業投資教育,藉此參 與拉近學校與職場的距離,教師 專業必須結合產界需求理念,培 養 既 有 基 礎 學 力 又 具 備 團 體 意 識、豐沛人文情操且富有競爭力 的學生。 參考文獻  內政部(2010)。人口統計年刊目 錄(98 年版)。101 年 2 月 6 日,下載 自 http://www.ris.gov.tw/241;jsessionid=24 2627440FDFB99433FCC983DB0EC98 D  內政部(2012)。一○一年第一週 內政統計通報(100 年結婚及出生登記 統計)。101 年 2 月 6 日,下載自 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 t.aspx?sn=5870  林京霈(2008)。新教師專業主義 意涵之檢視。中等教育,59(1),36-55。  翁麗芳(2007)。少子與良民:日 本少子化對策中的兒童教養策略。國 教學報,18,29-48。  莊淇銘(2010)。正視台灣的尼特 族問題。玉山周報,77。101 年 2 月 6 日 , 下 載 自 http://www.formosamedia.com.tw/weekl y/post_1836.html  閻書孝(2007)。從尼特族開始探 討未來文化生活現象。97 年 9 月 4 日, 下 載 自 http://www.culturalindustry.org/analyzet rendetail.php?id=48&Type=  聶江、田建春(2005)。關於中國 Neet 的分析。西北人口,2005(6), 61-64。 3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

-學校要有共同理念 -成為學校關注事項 -成立資優統籌小組 -提供教師的專業培訓 -推動教師參與計劃 -小步子嘗試.

教育局將繼續舉辦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以加強教師有關促進 STEM 教育的專業能力。繼 2015 年 7 月舉行的專題研討會外,教 育局亦於

在整個學與教過程中,教師按不同因素(如課程和學習目標、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等)運 用適切的學與教策略 [

教育局將於2015/16年度透過校本支援計劃,讓語文教師能 應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