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數學家如何提出可行的猜想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數學家如何提出可行的猜想"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數 理 人 文 8 性提高,或至少值得我們往下猜想,繼續鑽研。我 們使用各式各樣的經驗法則與半具系統性的啟發法 (heuristics)2,而一旦成功了,我們就可以見著 真理。 依此模式,我們對腦海中任一浮現的概念或表 述,不斷檢驗其可行性。這是一個三階段的活動: 1. 透過一個或多或少可激發信心的啟發法網絡, 發展出可能性、假說或期望,並且同時 2. 檢驗它們的可行性,並且同時 3. 把它們「賣空」─在此我借用一個名聲很壞 的金融辭彙做比喻,意思是想辦法證明它不成立。 我們努力去理解數學、乃至任何事物的新概念 時,以上三者構成了我們腦海中內在對位樂曲的三 聲部─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但是我想對許多人 亦然。 在實際著手證明之前,我們如何能對一個猜想有 信心呢?有別於波利亞著作的主旨,我們在此避免 指導式或禁制式的規則,也就是說,先不採取教導 的姿態,指示該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我的目標 是以內省式的描述,呈現當我們試圖判斷數學猜想 能否成立時,自然而然會出現的思考方式(至少對 我是自然而然的)。不 同數學家必然會有不同 的描述,這些差異是值 得談論的。不僅如此, 數學可行性的心理學導 向的研究,類似像特沃 斯基(Amos Tversky) ▲ 做數學要形成猜想,經常需要先採取可行性思考與啟發性 方法釐清問題的樣貌,才能著手證明。 ▲ 可行性推論三種模式:從結果推理、從隨機性推理、從類 比推理。 ▲ 作者以歐拉尚未證明的猜想與其他的例子,說明其中所牽 涉到的可行性思考。 我們數學家有許多便捷的方式來發現何者可能為 真,而且我們有各種程度的證據模式來幫助形成這 樣的期望,像是類比到已知確知為真的事物、計 算、以特例來論證等。這些方法有的具有明確表 述,有的沒有,可謂五花八門。有時它們只是隱約 暗示我們某一數學命題可能為真(plausible)1, 有時即使還不能證明,它們仍帶給我們相當確定的 信念。但是它們也可能引導我們誤入歧途。無論如 何,最後的終局當然仍是:理解、驗證、釐清,還 有最確切的─證明;簡言之,真理。 可行性和啟發法 不過,還是先來考慮開局。既然我在文章標題 裡用到plausible 這個字,各位不難猜到,我是波 利亞(George Pólya)名著《數學與可行性推理》 (Mathematics and Plausible Reasoning)[MPR] 的書迷。我想這本書之所以重要,雖有種種原因, 但最主要在於,波利亞所針對的是任何思考數學或 試圖創造新數學知識的人,必定會耗費大半時間和 心力所從事的活動。往往已知的很有限,卻有許多 未知,屢屢被錯誤和迷思所苦,只能努力和類比、 推論與隱約顯現的期望纏鬥;運用概略估計,運用 暗示了完整形貌的片段模式,運用假說中正確(或 看似正確)的部分結果,因為它們使得假說的真確

數學家如何提出可行的猜想

用結果、隨機性、類比協助推理

訪談者:梅哲(Barry Mazur) 譯者:趙學信 梅哲為美國數學家,1959 年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現為哈佛大學教授。梅哲早期研究幾何拓樸,證明廣義旬弗萊猜想(Schoenflies conjecture),後受格 羅騰迪克影響,轉往代數數論領域,成為該領域的領導人之一。他在2013 年獲頒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波利亞。(Mazur’s Note)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利用一些基本的 linear transfor- mations 的變化情形, 我們學習了如何將一個較複雜的 linear transformation 拆解成一些較 容易掌握的 linear

反之, 有了 parametric equation, 我們可利用這些在 R n 的 direction vectors, 利 用解聯立方程組的方法求出和這些 direction vectors 垂直的 normal vectors,

利用 determinant 我 們可以判斷一個 square matrix 是否為 invertible, 也可幫助我們找到一個 invertible matrix 的 inverse, 甚至將聯立方成組的解寫下.

數學上有很多的定義,也有很多定理,定理是必須經過證明才能確立的事

北韓,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我們熟悉的是它的過去,陌生的是它

首先第一個是堅強 ,每當自己想放 棄做一件事時,我會想起孤兒們的 情況,我們也要學像他們一樣堅強 起來。第二個是 笑

她寫道,當我們在生活中最想做的事情也是我們的義務時,最能 感受到 Ikigai 。關於 Ikigai ,感受就是最誠實的,如果我們知道如何

當然,儘管根據以往的經驗,某個問題的解決看似比較容易,但通常事先不會知道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