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科技教育與人文─ 專訪盧志遠博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科技教育與人文─ 專訪盧志遠博士"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3 2001年6月

科技教育與人文

彭琡靜

1977 年,盧志遠博士取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博士學位之後,旋即放棄美國優厚的工作 機會,毅然決然回到國內,並選擇交通大學做為他培育國內人才的起點。甫獲IEEE千禧年 獎章的盧博士,在科技界享負盛名,除此之外,他並擔任過「科學月刊」的社長,對於 現今的教育系統有相當深入及獨到的見解。 「辦實業一定要先辦教育。辦實業不辦教育,必定走火入魔。」談到對科技與人文,盧 博士開宗明義就如此表示。在沒有導正人的思想之前,就先教他技術,可能就會培養出一 個技術怪人。這裏所指的教育其實就是人文的培養,而人文的培養是就是所有人類文明的 Fundamental。 「科技」這個自二十世紀晚期以來人人掛在嘴上的名詞,事實上只不過是人類文明的一 支;曾幾何時,在人們已經完全依賴科技所帶來的便利生活時,它不但能與「人文」平起 同坐,更有凌駕於「人文」的趨勢。然而,讓「科技」一枝獨秀、全心全意地發展下去, 果真能夠為人類帶來永續的福祉嗎?

科技人文,相輔相成

「科技」或者「科學」是指經過觀察或實證而得到的文明,而這樣的文明,在它發展的 過程中,相對地也會對人類的生活產生影響,譬如,影響人們的美學、宇宙觀、乃至哲學 等等,因此,科技與人文是互動地、相互衝擊地,二者相輔相成,絕對沒有矛盾。 盧志遠博士並舉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文藝復興時期人士)為例。達文西非但是 個偉大的藝術家,對於其他的發明及研究範圍還包含醫學、解剖學、幾何學、植物學、工 程機械、水力學....等等,而達文西之所以精通各個領域,就是因為他有著深厚的人文素 養,再將各種學問融會貫通,因而成就他偉大的創作與發明。 在分工愈趨專業的今日,我們很難再成就像達文西般全才的豐功偉業,但他以人文為本 體,再向外探究其他知識的方式,卻是值得快被爆炸資訊淹沒的我們,深思反省及努力學 習的方向。

人文教育的落實

盧博士更進一步闡述他對人文教育的看法。他認為, 「應當從善與美的觀點來學習科技,才有意義!」 從教學觀點出發,老師應當扮演的角色是一個Advisor, 一個指導者,引導學生如何從善、美的角度去學習新知。 盧博士舉了個電磁學的例子,「天空為什麼是美麗的藍 顏色?」當我們仰望太陽光源時,太陽光源的周遭應是漆黑 一片,但為什麼是美麗的藍顏色?夕陽西下時,為什麼天空 又轉為橘紅?簡言之,這是太陽光進入大氣層之後的折射問 題,但從電磁學的散射理論來解釋,可說是長篇大論,得花

專訪盧志遠博士

左為盧志遠博士,右為 交大黃坤錦教授。

(2)

2 4 交大友聲 386期 好些力氣,才解釋得明白。因此,如果老師們能夠先從日常周圍美的事物去引導學生進入 科學定理、原理,科技教育便不再枯燥無味,慢慢地,人的個性會往真善美發展,整個社 會也會漸趨和諧。 而學生在學習科技知識時,也應以善和美為出發點,並且,能夠將所學到的技術應用於 生活之中,美化生活、改善社會。盧博士再舉達文西其科學與人文並用的例子。達文西在 素描人體時,筆下所描繪的是人體的一隻手臂,而其眼中所觀察到的是手臂肌理的方向, 他的藝術成就,造就了蓬勃的文藝復興文化;他的科學研究與發明也應用於民生大計之上。 現在的孩子很會玩PC,無論是應用軟體、作業系統、或者是裏頭的硬體配備,瞭若指 掌,但是,如果他們所擅長的只是這一部機器的應用,存在於他們心中只有功利,所學的 知識都是浮面的,那麼,等將來長大之後,充其量只能說是科技的野蠻人。經由如此過程 長大的孩子,即使再進入高等教育系統,接受人文薰陶,成效恐怕相當有限。 所以,盧博士也提出警訊,「科技的研究和進步若只是為了功利,則我們將遠離所有文 明及人文,我們的社會將變成一個野蠻的社會。」人文的培養,家庭、學校都是基礎,父 母、師長,應讓孩子從小就沉浸在濃郁的人文環境中。更重要的是,身教重於言教。

國內外的人文教育的差異

盧博士並且以其在美國的求學經驗,分析國內外教育方式的差異。他一再強調:「教育者 的任務就是要教導學生如何釣魚。」教育者不能再向過去那樣,規定每個學生只能釣某種 魚;或者乾脆幫學生釣一條魚,教他(她)吃一輩子。在這個科技一日千里的時代,這樣的 教學方式,絕對行不通! 過去幾十年,礙於政治因素和資源貧乏,國內整個教育系統只往單一的考試方向發展。 但隨著電子時代的來臨,除了同儕間的競爭壓力與日俱增,人們對於汲取新知的速度也倍 感壓力。因此,教育者一定要引導學生如何「自食其力」於浩瀚的資訊時代。假若教育者 沒有真正Realize問題的癥結所在,繼續延用過去那一套「灌頂」的教育方式,那麼,我們 的莘莘學子出了社會,在無法「自食其力」於快速變化的科技新知下,很快地,他們會像 流星般地殞落。 他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建築系為例。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築 系在建築界赫赫有名,而學校在教導學生時,並不是唯以教授蓋房子的專業技術為主,而 是不斷的要求學生修習美學與藝術的能力,如此,從普林斯頓畢業的學生,才能在一般大 學建築系中,獨樹一格。 除此之外,社會多元化也是人文教育應當致力的一環。 歐美社會的教育貴在其以人為本的發展,真正落實「行行出 狀元」的教育。因為,教育系統雖然可以歸納出一套方法來 執行,但是,落實到人身上,就成為教導每個不一樣性格的 個體,這就是所謂的因才施教。 反觀國內,千年來科舉制度最大的負作用就是文憑拿得 愈高、書讀得愈多的人,他的社會地位就愈高。然而,並非 每個人都適合走這條路,也因此,造成社會上很多人不能適 應,一不能適應,就有壓力,而衍生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 盧志遠博士與雙親合影,左為 盧唐又貞學姊,中坐者為盧善 棟學長。

(3)

2 5 2001年6月

對交大教育研究所的期許

交大素以科技、理工著稱,現在成立了「教育研究所」,可以看出本校對人文教育的重 視。盧博士在此也談到了他對教育研究所的期許。 在過去的時代裏,人活到四十歲就「髮蒼蒼而視茫茫」,「學富五車」,就可以被人稱 頌為學問淵博。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紀,「學富五車」連一片1.44M的磁碟片都沒辦法存 滿,而生物科技卻又不斷地進步,增長人們的壽命,因此,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 的求學時間只佔生命的一小部份,假如我們的莘莘學子沒有學習到「如何釣魚」、「如何 自食其力」的能力,在進入社會工作之後,必然無法承受四方而來的競爭壓力,社會問題 將因此層出不窮。 前面也提到,人文教育的落實應從小就開始。大學教育的責任是負責「Polish」的工 夫,每個上大學前的孩子就像是一塊璞玉,每一塊璞玉在上市到社會之前,先經過大學教 育的磨光。而這塊璞玉是否經得起雕琢,其基礎教育相當重要。對於沒有進入傳統大學, 直接接受社會磨練與洗禮的孩子,只要自小培育優良而正確的基礎人文教育,則無論經由 社會教育或大學教育,都能讓每個人的生命如同美麗的花朵,綻放出芬郁的馨香來妝點這 個世界。 所以,歸根究底,如何培育優良的師資以紮根孩子們的基礎教育,就成了教育當局重要 的課題之一。而今天交大成立教育研究所,可以說是任重道遠。 首先要注意的是,交大以理工、科技著稱,領先群雄,但是要避免培育出功利導向的科 技野蠻人,應當要Focus學子們對社會、對世界投注更多的人文關懷。同時,也應時常和其 他體系的教育研究所,如師範大學等相互觀摩與學習。 最後,我們希望教育研究所除了培育良師的重責大任,也能夠研究出一套教育方法,讓 我們的學子、老師、以及家長們,得以Happy地、游刃有餘地生活在充滿競爭壓力的二十一 世紀。 【現職】 欣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總監 / 資深執行顧問 【經歷】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工研院電子所副所長 經濟部次微米計畫專案總主持人 美國 AT&T-Bell Labs 研究員 / 計畫主持人 美國北卡州立大學及北卡微電子中心教授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研究僱員 科學月刊社社長 國立交通大學副教授、教授 【學歷】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博士(1997)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碩士(1994) 國立台灣大學物理學士(1972)

盧志遠博士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設有文教法律碩士班及原住民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  透過與教育局及⼤大專院校顧問合作,共同發展、試⾏行及驗

初中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資源 課題四 金錢的性質 策略和管理—延伸學習元素.. 單元 E4

初中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資源 課題六 單利息、複利息和金錢的時間值 策略和管理—延伸學習元素.. 單元 E4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製作了一系列網上教學資源供教師參考,鼓勵

初中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資源 課題: 商業、營商環境和全球一體化 策略和管理— 核心學習元素.. 單元 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