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通識教育中宗教教育課程實施之探討 / 24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通識教育中宗教教育課程實施之探討 / 24"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3,2(8),頁 24-27

宗教在學校 主題評論 第 24 頁

通識教育中宗教教育課程實施之探討

李詩涵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創新與評鑑研究所研究生 在人類的歷史、文化和個人的生 命中,宗教皆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 提高人類的精神層次,豐富了人類文 化的內涵,也在人類碰到前述隱性課 題時,提供指引、解惑、心靈的支持 與慰藉。國內的研究指出臺灣地區的 居民高達 91%都自我認定具有宗教信 仰,在瞿海源(2001)《臺灣新興宗教 信徒之態度與行為特徵》的研究中, 2433 位受訪者裡面,只有 10.72%的人 表示自己沒有宗教信仰。這顯示了多 數人對於宗教信仰的需求,從此需求 可衍伸出了解宗教的意義、學習宗教 等宗教在教育上的重要性。 國內高等教育階段中的宗教教育 有逐漸發展的趨勢,一方面多所大學 在 1990 年後相繼成立宗教研究系所, 例如:政治大學、輔仁大學、玄奘大 學等(蔡源林,2010),另一方面則體 現在通識教育上。 但概觀國內宗教相關的通識課程 多偏向於教授宗教的歷史、文化、知 識,或是介紹各類宗教,並沒有包含 宗教經驗或是宗教精神的體悟,宗教 必定含有二個很重要的元素,一個是 理性的教理,另一個是感性的個人經 驗。若將宗教視為一學科,目前的課 程 只 有接 觸到 宗教 的 表層 ,並 無 深 入;只有部分,而不完整。此現象國 立大學尤其較私立大學明顯,且宗教 課程數目也較少,概括其原因應有教 育 法令的限 制、為 保 障宗教自由 權 利、避免爭議及部分私立大學具宗教 背景等因素,因此在公立學校實施宗 教教育的確較私立學校有較多的困難 (瞿海源,1995)。 另一方面,許多學者對於宗教教 育的定義上也有些不同,因此此篇欲 統整幾位學者對宗教教育的定義,並 以前述定義和理念評述現今國立大學 通識教育中宗教教育課程的實施。

一、宗教教育

張念宏,教育百科辭典(1994) 對於宗教教育下了簡單的定義:「以宗 教教義、教規為內容的教育。」瞿海 源(1995)認為對各級學校學生敘介 各類宗教,並作人文社會科學之分析 解釋,甚至將之納入正式的課程應該 並不違背宗教自由的原則。 上 述 定 義 主 要 為 客 觀 的 介 紹 宗 教、教授學生宗教知識,然而也有學 者指出宗教教育並非狹義地侷限於冠 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各類宗教 頭銜與名稱的課程。宗教教育乃定位 在靈性或心性教育的意義上,即完全 不 論信什麼 教或灌 輸 宗教知識的 問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3,2(8),頁 24-27

宗教在學校 主題評論 第 25 頁 題,焦點放在對宗教真理的追尋及宗 教靈性情懷的培養(郭青青,2001)。 而教育學者 Hull(1984)認為宗 教教育可以說是幫助學生自身追尋、 探索個人意義的教育活動。Hull 並指 出在宗教教育中包括了許多主題,例 如感性訓練(sensitivity training)、道 德教育(moral education)、人際關係

(personal relations)、社會服務(social

service)、非宗教的研究(study of the

non-religions ) 及 其 他 宗 教 相 關 研 究 等 , 都 是 宗 教 教 育 的 領 域 ( Hull, 1984)。 郭青青及 Hull 提出在實施宗教教 育上一重要但充滿爭議的問題,即宗 教教育是否應包含宗教經驗、宗教情 懷和宗教精神?Hull(1984)也提到儀 式的重要性,若學生皆只是學習宗教 知識,並無宗教經驗的體驗,如何能 真正了解宗教的教義和精神?如此宗 教便淪為片面的知識或被視為哲學的 其中一類;但若學生只體驗到宗教經 驗,並無學習宗教的知識、發展脈絡 和教理,如此可能導致形式化,無法 體悟其中的內涵。因此理想的宗教教 育應兼顧宗教知識(intellectual aspect) 和宗教經驗(spiritual aspect)二個層 面才算完整。 然 而 不 同 宗 教 有 不 同 的 宗 教 活 動,像是基督教有禱告、唱詩歌等, 佛教有禪坐等,要如何才能在保障憲 法賦予的宗教自由、與宗教平等的權 利下,又能使宗教課程包含宗教知識 和宗教經驗呢?

二、宗教教育的實施

教育基本法(2011)中第六條明 訂:「教育應本中立原則。學校不得為 特定政治團體或宗教信仰從事宣傳, 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亦不得強迫 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及學生參加任何 政治團體或宗教活動。」 在本持著中立原則的情況下,學 校不應偏頗任何宗教,但私立大學因 部分具宗教背景,因而會以單一宗教 為主,若以學生和學生家長的角度來 看,入校前都已清楚該校為具宗教背 景 ,因此對 該宗教 比 較不會有所 排 斥 ,但為了 保障學 生 宗教信仰的 自 由,因而私立學校法第七條規定:私 立學校不得強制學生參加任何宗教儀 式或修習宗教課程。因此從這方面來 看,私立學校若無強迫學生參與宗教 課程或活動,應是符合中立原則的(瞿 海源,1995)。 但國立大學為一多元的環境,在 尊重個人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要 如何開設宗教課程而不會損害學生的 權益、保持教育中立原則呢? 瞿海源(1995)提出四種方案: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3,2(8),頁 24-27

宗教在學校 主題評論 第 26 頁 (一) 公立學校不開設宗教課程,也不 可從事宗教活動。 (二) 不開設宗教課程,但允許從事尊 重學生信仰自由而有合理規範的 宗教活動。 (三) 開設教授宗教知識的課程,但不 允許從事任何宗教活動。 (四) 開設教授宗教知識的課程,並允 許從事尊重學生宗教信仰自由而 有合理規範的宗教活動。 而瞿海源(1995)認為優先順序 中第一方案為最優先,第四方案為最 後。其理由為: (一) 在現代教育專業領域中,倫理教 育的實施有一體系,不需要宗教 力量加以協助。 (二) 在多元宗教的社會裡,公立學校 是政教分離原則實踐的最關鍵的 場域。 (三) 臺灣與其他有主要宗教信仰的國 家(例如:英國)不同,臺灣存 在 多 元 或 多 種 宗 教 , 應 參 考 美 國、日本、韓國政策。不開設宗 教課程的真正目的,乃是在保障 所有宗教的自由。 然而筆者認為的優先順序恰好相 反。首先其提到倫理教育不需要宗教 的協助的觀點,筆者是部分贊同的, 倫 理 教育 的確 可以 不 需要 宗教 的 協 助,但若從此處來看似乎窄化了宗教 的範圍,也將倫理教育與宗教做了明 顯的切割。倫理教育或許不需要宗教 的協助,但倫理中一定多少涵蓋了宗 教 信仰,另 外宗教 也 不只包含了 倫 理,宗教教育的目的也不只是為了倫 理的教育。 在第二與第三方案中,提到多元 的環境不易實施,然而正因臺灣為一 多元的社會,充滿各式各樣不同的宗 教信仰,才更需要宗教教育,更需要 學 校提供自 由的宗 教 信仰氛圍與 課 程。若學校只是禁止宗教活動且不提 供教育,學生也可從社會中的多樣管 道學習宗教和取得相關資訊,然而在 對宗教還不了解的情況下,學生要如 何從這麼多種類、分支的宗教中選擇 和判斷? 另外,近年來各大學宗教性社團 愈加地蓬勃發展,宗教活動也日益增 加,可看出學生對宗教信仰的需求, 如此不是更需要宗教教育的輔佐?在 單一或主流的宗教逐漸進入校園時, 學生更需要了解的是「宗教信仰」對 自身的意義,而不是只能透過有限的 管道認識單一或不同類別的「宗教」。

三、結論與建議

目前大部分的學校都將宗教視為 歷史的一部份,或是傳統文化的一部 份,然而宗教本身,其與生活息息相

(4)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3,2(8),頁 24-27

宗教在學校 主題評論 第 27 頁 關的性質卻鮮少涵蓋在教育中,因為 這些容易引起爭議。筆者認為宗教教 育 在 大學 中的 實施 雖 然會 有爭 議 存 在,但有爭議是好的,爭議鼓勵人們 討論,鼓勵人們思考有沒有更好的做 法、思考這些問題的本質和出路。如 果宗教教育是為了讓人們在多元的社 會中能更有效地為生活做準備,教育 必須呈現社會中所呈現的宗教真實樣 貌。我們仍然可以探討歷史、文化等 方面,但不應忽略核心:宗教是活的 (living religion)(hull, 1984)。 參考文獻  教育基本法(2011年11月9日)。  張念宏(1994)。教育百科辭典。 台北:五南。  郭青青(2001)。通識教育理論與 落實──兼論詹姆斯(W. James)宗 教理論。台北:五南。  蔡源林(2010)。國內宗教系所的 教學與研究趨勢分析。人文與社會科 學簡訊,11(2),23-32。  瞿海源(1995)。宗教教育之國際 比較及政策研究。台北:教育部。  瞿海源(2001年2月)。臺灣新興宗 教信徒之態度與行為特徵。宗教與社 會變遷--第三期第五次台灣社會變遷 基本調查之研究分析研討會論文集。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 Hull, J. M. (1984). Studies in

Religion and Education. London: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項目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一般. 課程 一般與通識課程(含勞作教育、服務學習)

教育局將繼續舉辦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以加強教師有關促進 STEM 教育的專業能力。繼 2015 年 7 月舉行的專題研討會外,教 育局亦於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數學教育組.

分項計畫「海上絲路之探索」之設計與推行,基本上針對本校通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目的 ^ 材料 ^ 步驟 ^ 結果/結論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岑紹基博士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岑紹基博士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藝術教育組.. 你的生活

中文科 宗教教育科 文化/社會層面 個人層面 文化知識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