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孫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孫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Copied!
6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孫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事旦、前…言 貳、宗教的意義及在我歷史文化的地位 奎、中山先生信教的經過 肆、中山先生創導革命所受基督教的協助 伍、中山先生危難時屢獲教友的支助 陸、中山先生對基督教與革命關係的體認 柴、結語

高罩、前…雪白

.u-持土

. 115 •

孫中山先生自幼生長在一個貧苦的農家中,他沒有足以支持他的良好的家庭背景,他眼非出生在傳統社會所稱羨的書香 孫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2)

一副 1 月』目前 d州軍留軍總謝彈洞 1 斗才 1it “

門第的世家,亦非出生於豪富巨賈家中的說榜于弟。因此,他臨無傳統上沉重的歷史包袱,亦沒有侯鬥深似海裡那驕奢輕薄

的惡習。他從小所接觸的是農村大自然的環境,從而養成一種敬天重地、崇高自然的超脫精神。

我們很難想像得到

••

像中山先生這樣的家庭環境怎能培養出如此出類拔萃的世界偉人?誠如本文各節所論述,中山先生

所具備的優越條件是多方面的,這裡所特別介紹的是其主觀條件之一的宗教信仰對他生平志業的種種助力。

我們知道:宇宙極為縣邀,而人生不過數十寒暑,如白駒之過隙,似滄海之一栗。人的力量實在講小脆弱,傲不足道。在芸

芸眾生中,不計其數的億萬人群,旋生旋戚,了無棕痕。只有極少數的聖哲賢豪或以嘉言懿行為萬世法,或以德業彪炳天下

崇 ••••••

,名垂千古,世所共欽!中山先生就是如此傑出的人物。唯其人的力量至為有限,而宗教所能產生的力量無窮。中山

先生之所以矢志傾覆清廷、創建民國,胸中建國藍圖莫不俱為其心血的結晶。他之所以以天下為己任,自樣極神聖極莊嚴的

使命感,不但具備了革命家的精神,也充滿了宗教家的情操。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起源之一是他信

仰宗教之故。 . 116 .

貳、宗教的意義及在我歷史文化的地位

UU 略述宗教的意義

世界上自有人類以來,幾乎便產生宗教,其在人類文化的活動中,比諸政治、經濟、道德、藝術等,遠為精徵玄妙,堪

稱神乎其技,故具有至深且鉅的強大影響力。按其巍巍然支配著人的內心深處,而堅決指揮其作排山倒海的巨大行為,信而

有徵'淘非溢美之辭。

范琦教授所撰「哲學大全」一書,論及宗教的意義有三

••

「一為熱情的信仰;二為實踐的活動;三為瞋想的直觀。」(

一丘一)熱情的信仰乃基於人類對於天地間大自然變化無窮的敬畏心理,虛擬有神現在,而訴諸絕對的感情及相當程度的智

(3)
(4)
(5)

UM 對鄰鎮牧師的地圓大感興趣 中山先生生長在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當地人士皆信神祇而拜其像。先生先世皆務農,與同村諸人一樣,未能免俗。比 如中山先生的別號叫「帝象」'據史家考證即與信神有關。「革命逸史」作者馮自由云 •• 帝象二字之稱謂,乃由其母楊太夫人平日信奉鄉人所崇紀之神祇'有謂北方真武玄天上一帝者,因以此名賜之。粵俗 婦女迷信神權至深,凡見童出世未久,其父母即使膜拜所信奉之男女神像或木石等額,稱為誼父母。粵語謂之拜契菩薩 。總理所居香山縣翠亨村有神廟一,日北一帝、日天后。楊太夫人不能免俗,故以其于拜契北一帝為誼男,此一帝象得名所由 來也。(註七) 從上所述了可見中山先生自幼生長在一個帶有信奉神祇的農家中。儘管也有若干書籍記載,略謂中山先生幼讀村墊時, 酋請美國籍的傳教士教授英文(註入),由是開始認識西學的啟蒙師,且為其接觸基督教之開端。惟以當時鄉村風氣閉塞, 民性極為保守,況且中山先生幼時家境清寒,十歲始入鄉塾,是否有餘錢聘請外籍教師教授英文,恐怕也有問題。復就中山 先生後來在檀香山意奧蘭尼書院入學就讀時,完全不講英語,檀香山籍教師所羅門美厚拉(的旦旦回 gzoYSZ) 令其靜觀 十日,始授以英文字母及拼音法、聯句法,先生極感興趣,進步甚速(註九)。證諸上述中山先生於少年時在家鄉曾學英文 一事,似宜採取保留態度。 不過有一樁事情,對中山先生後來信教,可能產生了些聯想:中山先生在鄉塾讀畢四書五經後,固然注重經訓,惟尤渴 慕新知。他在十多歲時所居為一翠亨村的小天地,但以平日典人接觸所聞,亦知在翠亨村外尚有一大天地。其景象如何誠有 探究之必要。他聽同學說鄰鎮有一牧師堂壁懸一奇異之物,可知某山某水及其來源與去悔之遠近,且能明示城與城間之路程 ,可充旅行指南。中山先生頗欲前往觀賞,然因路途遙遠等因素,未能如願。從此他對歷史、地理、政治諸科,寄以很大的 興趣。審知所謂「中國即是天下」的說法純屬謬誤;他領悟到除中國外,當有更廣大的世界與新異的事物存在(註 -0) 。 由於他對上述的地圖十分嚮慕,自然對擁有地圓的牧師亦然,妥與宗教於焉產生聯想。 孫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五 • 119 •

(6)
(7)

的科學教育,所就讀的學校都是教會設立的,不但設有聖經教義的課程,且需早晚祈禱,星期假日參加禮拜,中山先生長年

生活在宗教意識如此濃厚的環境中,耳禱目染,自受影響,漸對基督教感到興趣,在教義中獲得了很多對人生哲理的啟示。

這正是他早年跟從父母,信幸村神所不能滿足的,日後他在家鄉毀壞神像,在香港受洗,多少也是種因於此。 孫德彰於事先暗中寫信給故鄉的老矢,菌素告乃弟欲信耶教的種種經過,並請父親寫信命弟回國,重理國學,以免洋化。

父親亦深以為然,贊同其長子的意見。中山先生庇奉父親之召,祇好遵命輾學返國,重溫其鄉居生活。

叫別撕毀關公畫像引起眾怒 任何宗教與政黨一樣幾乎都有排他性的,而況信仰宗教往往訴諸感情,且是先入為主的。中山先生深受教會學校的影響 ,欲做基督教徒,雖然還未正式受洗,但當時似已成為「精神」教徒了。可是他的大哥堅決反對他信幸基督教,而他卸認為 信仰宗教並非壞事,況且事屬個人精神生活的權益,大哥也不宜干涉他人的信仰。但他一向對年長十二歲的大哥德彰敬畏有 加,不便當面恣意頂撞,於是使滿腔不快的情緒轉移方向,撕毀了大哥及其員工供幸的關公畫像。

旅居海外華僑十之入九隸屬於拱門,因久居國外,其「反清復明」的宗旨逐漸隱昧不明,而「忠義精神」卸無遺弗屆。

眾皆奉祖關公(雲長),「象徵忠義結合,肝膽相照,患難與共,安危共嘗,在海外團結奮鬥的精神。』(註一三)。早在 一八五一年,粵僑四且會館即在舊金山興建關帝廟,香火鼎盛。一九 00 年,三且會館又在加州創建最輝煌的關帝廟。其它 會館也各建立關帝廟,雕刻花,飾,五比壯麗。而興建於一入入三年的龍岡古廟,塑幸劉備、關羽、張飛、趙雲四賢神像,另 在樓上供奉諸葛亮的神位(註一四)。這對置身異邦、珍惜友情的海外華僑來說,頗有以異姓兄弟桃園結義等故事,五勉肝 膽相照,精誠團結,師法前賢的深意,此一風氣,相沿成習,歷有年所,迄今未替。 中山先生之所以對大哥德彰家中所供奉的關公神像有輕蔑言行(註一五),後來竟將關公畫像撕毀,很可能是因大哥反 對他信幸基督教的報復行動。他曾勸大哥所經營的牧場裡的員工勿膜拜神偶,並謂「關雲長祇不過是三國時代的一個人物, 死後怎能降服于人間?」他這一激烈的「倒行逆施」'委實觸犯了眾怒,大哥只好票告於老父達成公,囑其回國。加以當時 十八歲的中山先生已達傳統習俗的適婚年齡,理當返鄉婚娶,於是中山先生離檀返國。 孫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七 • 121 •

(8)
(9)

jiijJ 醫一年,後回本鄉。其破神像(權)闢迷信之興趣,又勃發。一日自磨小刀,私往北一帝廟將北一帝偶像側之金花夫人手指 切斷,看其有血否,以測驗女神之真偽。歸家後,手捧女神之斷指與其二嬉君 •••••. 及鄉人復察覺金花夫人手指切斷,又 集眾向達成公理論,少不免又領破費賠償了。 愚按 •• 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於起義前,專以破神像毀偶像為職志,總理育年時代只履行闢迷信之事。革命開國先後 兩偉人心理與行事,何巧合乃爾。在數十年前,風氣閉塞,民智未聞,而神權最盛時代,乃有弱冠青年冒大不麓,罔顧 危險,敢向一鄉之神祇公然跳戰,對傳統思想不信任,對社會制度施破壞,其大無畏之精神為何如!其革命思想亦於此 充分表現矣(以上諸條俱由總理堂妹孫老夫人口述)。(註一九) 中山先生因破壞村廟的神像而不容於鄉里,被迫前往香港寄居,開拓了其生命中的嶄新前程。當他離開故鄉時,還拿著

一本聖經,在小小的油燈邊靜靜地唸著(註二

0) 。林百克所著「孫逸仙傳」中,對當時中山先生的心態有如下的描述 •. 他這個時候,出神地想,也覺得他已屬於耶穌的更新更好的生命。他已覺得他是新中國的一份子。這個神像的碎木 ,和鄉民反對的聲浪,為什麼緣故?因為他們不懂得耶穌生死的道理。要使中國人知道耶穌犧牲的道理,不是三言兩語 所能盡的 •••••• ,必須使民眾的經濟情形提高,教育的地位於是也可以提高,他們就可以知道耶穌教世的道理了 •••••. ,耶 穌是愛和平的救主。(註二一) 綜觀以上所引述,年方十八歲的中山先生居然為了破除迷信而毀壞神像,不惜竟做出了當時鄰里鄉黨認為「離經鈑道」 、「驚世駭俗」的「謬行」'窮本溯源,顯然與其少年時在檀香山接受西式教育與寫信基督教育有密切不可分的關係。因為 他所受的教育及信奉的宗教對當時積弱不振的中國具有相當的貢獻 il

知識的傳授和思想的啟發,因而他向社會習俗跳戰了。

. 123 . 固與陸皓東在香港受洗入教 中山先生離家赴香港後,入英國聖公會所設的拔萃書院 (2 。 SZD 目。 50) 就讀。以校中不重國文,課餘但從倫敦 傳道會(戶。旦 gszmZDE 立旦司)長老區鳳捍習國學,並由醫師介紹,結識美國公理會牧師喜嘉理博士(同 2 。 mUFR. -om 回﹒回 mmRE ﹒口﹒)。區民長於文學,曾任德國柏林大學漢文教授多年;喜民來華傳教甚久,足跡遍及廣東各縣。兩 孫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九

(10)

三民主義學報第十三期 O 氏均為教會中飽學之士,過從密切。中山先生時與交往,慕道之心益堅,數月後,果借至友陸皓東(中桂),同至綱紀世會 (口。 Dmzm 丘吉 E-nvg 『 nv)禮拜堂喜牧師處受洗。中山先生為便於靈修,追求真道,乃遷居於綱紀儷會堂二樓,與喜嘉 禮牧師朝夕相唔,研讀聖經,磨煉靈性(註二二)。攘馮自由所著「革命逸史」記載 •• 國父飯受洗入教,即熱心為基督作見證'未幾,其友二人,為所感動,亦虛心奉教。夫居谷,日宗教自由之世,而言 皈依基督,固不足奇,當日情勢,與今過異,現認基督教者,殊不多觀。蓋明認基督者,人威不與為伍,以故人人威有 放心,然先生熱心裁力,一竟能化導其友人,便不得不出於信仰之途,其魄力之宏,感人之深,可略見其端倪矣。彼僑居 海外之七百萬華人,皆表同情於其排滿之主張,非無因也。即彼同教之信徒,雖受外界之牽壘,,不能顯助其運動,然而 已心心相印矣。嗚呼,中國能自專制政體,一變而為民主政體,非其感動力之偉大,庸有濟乎!(註二三) 中山先生於受洗時,在登記簿上署名「日新」'蓋取大學湧之盤銘「苟日新,日日新」之義。其師區鳳捍為之改號「逸 仙」'英文譯為 ωEJEH' 的。口。其後數年,先生先後求學於廣州、香港,威用此名(註二四)。考諸粵語,「逸仙」與「 日新」諧音,而前者寓意尤深 •• 逸乃不循流俗,仙為庸凡的對稱。先生信奉基督,倡行博愛,以非常之人,故能為非常之業 。同時受洗的陸皓東,自是即與喜嘉理牧師過從甚密(註二六)。皓東署名「中桂」'蓋其為中秋節時所出生。皓東於乙未 廣州事敗被捕,其在南海縣署供詞時,故意自稱「香山翠徵鄉人」'翠徵另一鄉名,易「亨」為「徵」'偵騎導誤,因而保 全翠亨孫、陸兩姓不少人(註二五)。 次年(一入入四年)四月,中山先生轉學香港中央書院 (ns= 巳 rzg-) ,讀的是傳道科。他為自己的將來籌畫,

必領選擇一種合適的職業以改造古老的中國,他常利用假期,跟隨喜嘉理牧師經澳門返回老家香山縣,趁機傳揚一福音,並隨

時攜帶福音單張,沿途分發,宣傳教義,由於精誠所至,感動了不少鄉中友好,決志悟道,接受耶教。在當時封閉保守的社 會中,此事已屬難得了。 中山先生在香港求學的初期即受洗入教,在社會風氣十分閉塞之際,幾乎莫不耶穌教為異端邪說。而他卸勇敢地接受了 自己選擇而認定的信仰,並且介紹友人參加歡會,乘機傳播一幅一音,堪稱其信仰基督教的高峰時期。不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 中山先生信教純本基督教世的宗旨,其所奉教義亦與世俗之墨守陳規者迫異。自從事革命後,除偎基督教堂宣稱真道與革命 • 124 •

(11)

哲理外,足跡殆未履禮拜堂一步,惟間有中、西教士與之討論宗教問題,則議論風生,滔滔不絕,但引新舊派歷史及經典, 詳徵博引,剖析精闢'蓋其宗教學識之淵博,殊非常人所能及(註二七)。

肆、中山先生創導革命所受基督教的協助

川鬥基督徒教師的啟迪與教會學校的影響 L 韋禮士主教與芙蘭諦丈牧師 英國籍的韋禮士主教(同于同 2.EE 芷若二三個)是檀香山首府火蚊魯魯意奧蘭尼書院 (ZZEn 旦 -omo) 的創 辦人,人格高尚,學識宏豐'教課講經,都使人揖揖愛聽。中山先生在一該院求學三年,深受韋幢士夫婦的愛護與教誨。「除 了正常的功課外,同時也誠篤的參加各種關於宗教的聚集和課程。早晚在學校教堂裡祈禱,星期日在里安德教堂的禮拜,他 都參加。韋暐士主教和他夫人,對國父特別的關懷,且在同一餐廳吃飯。聖經的課程也是韋主教親自講授的,他們對於國父 身體和心靈的福益都很注意。](註二八)中山先生當時對基督教的信仰已漸漸深入,君見同學們入教受禮,很是感動,他 自己也想接受耶教的洗禮,然一被大哥德彰所反對而未能如願。 美國籍的芙蘭諦文(明 EDWUmg8) 是當時檀香山最高學府阿湖書院 (Omvzn 旦戶。悅。因。口。戶口戶口)的教師,素為華 僑所敬重。中山先生就讀該院時,師生二人甚為相得。芙蘭諦文也是美國綱紀嗔會(〉 BZEgn 。口 mzmm 立。 E-ZZ 巳 8 )的牧師,他不但在學業上是中山先生的恩師;在宗教信仰方面,中山先生甚受其薰陶,信道漸篤,遂發領洗奉教的宏願。 然因事為大哥德彰所閉,深恐乃弟感染洋化,乃令其歸國進修國學。後來中山先生因在家鄉破壞神像,引起糾紛,大哥召他 再至檀島,收回前所分贈財產,而且故意不給他回國川資,以挫其銳氣。他在無奈之際,只好求助於芙蘭諦丈牧師及鍾工宇 同學。鍾也是為了信基督教,一竟被其家人逐出,乃以裁縫為業。除芙蘭諦丈慨贈其美金三百元,鍾工宇也樂于濟助,除致贈 旅費外,並為其製做服裝,以壯行色。 孫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一一」

. 125 •

(12)

三民主義學報第十三期 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中山先生第三次赴檀香山,創立興中會,為使革命同志於起義時能指揮作戰,特商講芙幫幫文鴨其 所設立的尋具書院的校外操場,借充練習兵操之所,芙氏慨然同意,足證其同情與支持革命的心意(註二九)。當氓,中一追隨 中山先生早已皈依基督,殆亦不無關聯。 Z 嘉約翰博士與喜嘉理牧師 一八八六年四月,中山先生由檀香山返香港。是年秋,決志習醫,考入廣州博濟醫院附設南華醫學校。 先是中山先生在檀島時,常訪問教會司鐸杜甫山,見其藏有醫學書籍,乃問何以需此?杜氏答云 •• 「范文正公有云,不 為良相,當為良醫,竊據其意耳。」中山先生以為 •• 「吾國人讀書,非驟能從政;即從政矣,未必驟秉國鈞。倘嘩心力以求 作相,久而不可期,然後為醫;無論良醫不易為,即努力為之,晚矣!我意一方致力政治,一方致力醫術'懸其鵲的以求立 ,當有所獲。」(註立一 0) 中山先生學習西醫,與其倡導革命關係密切。而廣州博濟醫院院長嘉約翰博士(口?古宮的 -Ro2) ,亦香港綱紀瞌 會之美籍醫師,他對門生孫逸仙頗為器重。介紹中山先生就讀一該院的正是為他施洗的喜嘉理牧師(月 2. 囡 "mR) 。 民國元年四月,當中山先生辭去第一任臨時大總統時,喜嘉理牧師特別撰文介述中山先生信教經過,對其宗教方面的勝 養,及人格發展的關係,有精確的析述,足證兩人非泛泛之交。 1 康德黎博士與孟生博士 康德黎博士(口?Esg們自己古)是虔誠的基督徒。香港西醫書院成立,即自英國前來執教。香港街市有些梯級坡 道,許多洋人皆乘轎子,康德黎卸只扶轎桿和轎夫同行。一則可讓轎夫有錢可賺,一則不願擺出洋大人的姿態沒嘖面力。他 那宗教家的憫人心懷,於此可見。 康德黎是中山先生的業師,也是教命恩人,亦師亦友,關係密切。姑學五事以證 •• 其一、中山先生在校品學兼擾,深獲 康德黎師器重,曾推薦他擔任屈臣氏董主的特別看護(另一學生為江英華,俱為高材生)。其二、一八九二年七月,中山先 生與江英華分別以第一、二名畢業,康德黎間接推薦給李鴻章任用(註一一二),因故,未果。其三、中山先生行醫於澳門時 ,施外科手術'康氏既然前往協助。其四、中山先生倫敦破難,幾遭不測,康氏聞後,晝夜奔走,想盡方法營赦,卒使脫險 長

(13)

126-'轉危為安。其五、中山先生病逝,康氏參加倫敦追悼大會,報告其門生事蹟時,聲淚俱下,幾至昏厥,全場深受感動。誠 所謂「有生則敬愛,遇難則營裁,聞耗長悲傷,如喪己神魂。」 孟生博士(口?設立立 nwzgm8) ,蘇格蘭人,畢業於蘇格蘭愛柏頓大學。早年來華,曾任台灣海關醫官。研究蚊 蟲咬人是絲蟲病因,於是創製現代熱帶之醫藥。制至香港創辦西醫書院,主持教務,擔任教務長兩年之久。而中山先生為首 屆高材生,彼此當有較為深刻的印象。 4 日本籍基督徒宮崎寅藏 宮崎寅藏,號滔天,日本熊本縣人,曾學於東京專門學校(早稻田大學前身)。青年時受日本自由民權運動與基督教影 響,復受其兄民藏之感染,對亞洲極關心。二十歲後,先後曾赴上海、遲邏等地經營事業,未成。一八九五年回日本,結識 犬養毅,深獲賞識,願助其至華發展志向。次年,大限重信出任首相兼外務大臣,犬養毅建議派宮崎寅藏,平山周等至中國 ,調查秘密結社之實情。

一入九入年返日後,與中山先生及革命黨人交往,極力支援中國革命運動。次年,支援菲律賓獨立運動。庚于年秋,參

加惠州之役,均告失敗。一九 O 五年促成中山先生與黃興合作,組成中國同盟會,獲任命為同盟會日本全權委員。 辛亥革命爆發,赴華為革命盡力。第二改革命、第三改革命,均積極支持,並庇護至日本之中國革命領袖。為日本支持 中國革命最積極、最誠摯而無私心的代表性人物。 宮崎寅藏雖性好女色,然志行高速、清廉、為人耿介。所著「三十三年之夢」中,略云 •• 孫文北上見袁世凱後,酬謝滔天對 T 中國革命的功勞。袁世凱解除一部防穀令,許諾每年給滔天若干稻米聽出權。 北京的孫文,致電上海的滔天,內容是「袁答應給稻米輸出權,應速東京。」對此,滔天回電 •• 「渴不飲盜泉之水,況 且足下北上,本人並不贊同。」最終,無動 T 衷。(註三二) 十五歲左右即入教受洗為基督徒的宮崎寅藏,對中山先生最初並不重視,彼此相交後,由多方面的了解而推崇備至。他 說 無論在學問、見識、抱負、膽力、忠誠和操守,他都比今日任何日本人高超一等,惟有在數十年如一日地貫徹其清 孫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 fl7 .

(14)
(15)

有 yijij 抄)偕中山先生毀壞神像,不容於鄉里,旋赴香港,同時受洗於綱紀慎會,為一虔誠之基督徒。甲午年夏,隨同中山先生經 上海至天津,上書李鴻章未果,益知國事蝸糖,決志從事革命。乙末廣州之役前,黨人集會於香港,他所創設的「青天白日 」旗幟,提請作為起義之用,當經會議揉納。是役,基督教徒參與者夥,如當時的甜秘密基地 l 聖教書樓,即教友左斗山所設 。中山先生在穗行醫時,曾假此為診療所。而王質甫牧師就在其後之禮拜堂講道,傳播新學,不遺餘力。 廣州事敗,本可逃脫,然恐黨人名珊被清吏搜獲,株連同志,乃不顧危臉重返機關焚毀,被捕就義,時年二十九歲。乃 第一位為革命而接牲生命的烈士,他也是一個基督徒。 史堅如(一入七九 i 一九 00 年),名久韓,字經如,後改堅如。生於廣東番闊,為史可法後裔。六歲而孤,幼時體弱 多病,沈默寡言笑,然胸懷大志。聞戊戌政變,益為慨歎'乃有志革命排滿典漠。就讀於教會所辦之格致書院〈嶺南大學前 身),與西洋教士往來密切,深為設中掌教尹土嘉所器重。他為便於行動計,與兄妹勸母還居澳門,又變賣部分家產,盡交 江湖俠士,共籌反清起義。旋入興中會,至長江中下游連絡會黨,參加革命運動。 庚于義和團之亂,鄭土良舉義惠州,史堅如入穗響應,決以暗殺清吏手段,牽制清兵來襲。以粵督德壽為劑除對象,掘 地道、裝炸藥,然未擊中,不幸被捕,受盡酷刑,至死不屈,年僅二十二歲。民國成立,追贈為上將軍(註三七)。是第二 位為革命而捐軀的烈士,他也是一個基督徒。 中山先生對為革命犧牲的許多同志,都寄予無限的懷念和敬重,而對身為基督教青年會的會員,又係革命黨人的陸皓東 、史堅如兩烈士,緬懷尤深,嘗云 .• 堅如聰明好學,真摯懇誠,與陸皓東相若,其才貌英姿,亦與皓東相若,而二人皆能詩能畫亦相若。皓東沉勇,堅 如果裁,皆命世之英才,情皆以事敗而犧牲,元良沮喪,國土淪亡,誠革命前途之大不幸也。而二人死節之烈,浩氣英 氣,實足為後死者之模範,每一念及,仰止無窮。二公雖死,其精靈之縈蹺吾懷者,無日或間也。(註三入) Z 第一個革命同志 l 鄭土良 鄭土良(一入六三 t 一九。一年),名安,字醫安,號土良,別號粥臣,革命後,以號行,廣東惠陽人。早歲入德國教

會所設的體賢學校求學。並受洗入數,成為基督徒。畢業後,轉入廣州博濟醫院附設南華醫學堂習醫。時中山先生也肆業於

孫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五 . n9 .

(16)

三民主義學報第十三期 一語坡,每課餘與同學們觴談國事,抨擊清廷,籌劃教亡之道。一般同學很不重視,真是「言之語語,聽之嶄藐」。唯獨鄭土 良對其言論風未甚表欽佩,引為同志,欣然訂交。 鄭土良秉性俠義,身體矯健。其父早年在上海經商,因道台杜某欠款不還'乃控告於官薯。語料杜某賄通承審官,一竟捏 造證據,顛倒案情,其父有口莫辯,一竟至積鬱而死。去拉矢報父仇雪於是結交會黨,組織暗殺圈,剖除一小法官吏(沾了→九) ,制被推舉為三合會首領。 中日甲午戰敗,中山先生策畫起義,土良參與計畫,事洩'追隨中山先生逃亡日本。未幾'奉命回國,此拾餘眾,設機 關於香港,招來各地會黨,成立興漠會,公推中山先生為總酋長。庚于年義和團之亂,趁機籌畫惠州之役,中山先生命其聯 絡惠州各地會黨、綠林首領,並選定惠陽縣三洲目為革命起事根據地。清調重兵來防,土良先發制人,攻取重地,連獲勝利 Q

然因軍誠等補給不繼,忍痛解散同志,規模宏大的惠州之役遂告敗北。其原籍所有田園廬舍,悉故清吏沒收。然仍往來於日

本、香港,籌畫再舉。一九。一年七月十四日,故奸人計誘餐蝕,暗放毒藥於菜中,一竟以身殉(証四 0) 。 1 累世傳教的王煜初牧師 王煜初牧師,名沾蟬,字炳耀,號煜初,以號行,廣東省東完縣人。出身於清季一個父子兩代三人都獻身傳教工作的家 庭。他不但熱心傳教,同時重視社會公益事業,無論在提倡禁食鴉丹、設立冒女院、育嬰堂等,關懷病患、撫弱育幼,熱忱 服務,不遺餘力。 煜初是基督教信義宗幢賢會傳教士王元深長子,幼年時,曾因性情愚惰,被認為不適於讀書。然其後來發奮向上,勤學 苦讀,一竟能名列前茅,脫穎而出。從而奠定了他在國學和神學上的良好基礎。 清光緒十年(西元一入八四年),王煜初按立牧師。是年冬,香港倫敦教會中的華人信徒謀自立建堂,即有「道濟堂」 之設,擬請華人牧師牧會,乃屬意王煜初。他接任後,確是盡忠職守。中山先生當時在香港,「每星期日但至鄰近道濟會堂 ,聽王煜初牧師說教」(註四一)。心領神會,深為感動。這時年方二十歲左右的中山先生的宗教信仰自有強化作用。並與 iL 切牧師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比如乙未年廣州之役當晚,中山先生曾參加其次于的婚宴;起義事敗,他最初避居王之家中 ,繼僱汽船遠去;至於王煜初的幼于寵惠(亮疇),曾獲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在海外追隨中山先生革命。並與黨人馮自由倡 . 130 •

(17)

組「廣東獨立協會」,以防止清廷可能將廣東割讓法國,常請中山先生指導,且其也力于贊助。鼠國民立?出任外交總長。

制任北京政府司法總長,南京國民政府司法院長等要職。

4

傾家蕩產支助革命的鄧陸南

鄧陸南(一入四六

t

一九二三年),原名松盛,字蔭南,一字有相,廣東開平人。早歲從事革命,為清廷偵悉,詭其名

日三,以年長於同群,故尊稱之「三伯」。

種南壯年赴檀香山,經營糖業於茂宜島,容納華工數千人,利潤富厚。甲午年冬,中山先生在檀創興

L 咽。誼會率先加入,

任副主宵。次年春,變賣私產,傾家相助'返國參加革命,以應起義之需。旋以事敗'遷居澳門心先是江山先生奔走海外,

號召同志募集捐款,支接者傳教土和教友不乏其人。乙未廣州之役,除教友鄧陸南全力支持外,其他餌,支持者,如毛文明

、黃旭歸卜等,均是牧師,且常邀教友去聽中山先生演講,並「假座基督教堂,聽眾二、三午之

9

「座為之滿,無容足地」

!註叫仁恥之役,鄭土良起義於惠州三洲田,種商為謀響應,由香港遲炸藥至穗,供史居室草草書畫,堅

如一被捕殉難。於是役後隱居英屬新安屯鬥

i

以農為家。圭寅年除夕,很與黨人李紀堂、洪全一幅等謀起義于廣州,亦遭告密事

as

不再發,仍遲居于屯鬥。宜航元年(一九

O

九年),汪兆銘、黎仲實酋假其屯門農場試燃炸藥。民國學蓮,歷任政府要

職。民國

LS

一年六月,陳炯明飯,獨出萬金接濟討逆軍,並舉兵開平討逆。十二年二月五日卒於澳門。後政府追牆為上將

3

U

口問叫吋呵呵叫尺寸廿一八年),在書長景,或書耀如、器,英文名查禮

(2ω

已。由】。口。凹的。

2) ,

祖籍山西,生於廣東省海南島文昌縣。自幼信辛基督教,以傳揚福音為畢生宏願。在清末民初,他身兼牧師、企業家,同清

與支持反清及倒袁革命,他很注重子女教育等多重角色,而又成為上述各行業十分成功的傑出人物。

他最初接觸基督教是這樣的

••

當他在美國海岸防衛隊

(dhb

g 畔的 SE)

的一艘名叫「嘉拉汀」(口

-σoZD?

口)巡邏艇上工作時,艇長嘉伯瑞生(開『苦的早已已由。口)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平時就很旦他,也將基督福音

=旦

5)

軍港,在「考爾費克斯」(叫仿古

ZZ 們已宮"',號上報

傳給了他叫後來艇長調職,他也跟從來到維明堂(司已

BEts 孫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

七 131 .

(18)

三民主義學報第十三期 八 務。因艇長的帶領,他於一八八 0 年在詞 :sztg 的第五街御理宗基督教會受洗,此後更進修神學,成為傳教士。 一八入九年他在上海教區的七寶地方傳教,暇時則在幾所學校教授英文,胡適就是他的學生之一。一八九三年他因為牧 師薪水太少,難以維持家計,而辭職他去。於是從事與教會有關的企業經營,乃開創美華書館,專印中文聖經,又擔任麵盼 廠經理,並在中國創立了基督教青年會(〈 -z-n ﹒〉﹒),還加入了美國聖經公會,每項工作都幹的有聲有色,成為上海地區 最卓越、最具影響力的基督徒領導人物。其夫人倪桂珍(一八六九 t 一九三三年)乃徐光啟之後裔,也是一位出色的教會工 作者。他倆生育三男三女,都是虔誠的基督徒,三位女婿孔祥熙、孫中山、蔣中正,也都皈依于耶穌基督。 中山先生與宋嘉樹既是同志又是好友,兩人的交往始于何時?過去一股推測 .• 甲午年(一八九四年)春,中山先生偕同 陸皓東北上,準備上書李鴻章,途經上海而結識的。因陸皓東年少時即曾在上海電報局工作,對當地情形熟悉,可能於客居 異地時常與廣東同鄉往來,自然而然地認識了當地的粵籍傳教士宋嘉樹,因而將他介紹給中山先生。不過根據史料,孫、宋 二人早在王辰年(一入九三年)曾在廣州相唔,談及革命。民國元年四月十七日,中山先生卸任臨時大總統職後,致李曉生 函中云 •• 宋君嘉樹者,廿年前(案當係王辰年)曾與陸烈士皓東及弟初談革命者,廿年來始終不變 •••••. 彼從事於教會及實業 ,而隱則傳革命之道,是亦世之隱君子也。弟今解職來上海,得再見故人,不禁感慨當年與陸皓東三人屢作終夕談之事 。(註四一二) 接上所述,再對證陸皓東於一八九三年曾至廣州與人交往,宋嘉樹到廣州後,可能透過皓東的介紹,而與中山先生相識 ,「他們二人結識的時間比一八九四年為早,應是在一八九二年間前後。」(註四四) 宋嘉樹對中國工業化和革命均感興趣。他在上海一方面從事實業活動,另一方面參加了革命運動。自從他認識中山先生 時起,一直為革命事業而盡心盡力。當中山先生流亡海外時,他那見更成為一個秘密通訊處。

不久,他開設一家印刷店,從表面上看,是由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主理印刷聖經的店舖,然而,他卸把革命文件在暗中和

宮連同時印行。他始終保守著高度的路密,只有中山先生和跟隨他極少數的貼身人物才知道這店的真正目的。可以想像得到 ,在清吏專橫而嚴密的監規控制下,這是一樁充滿了危臉性的工作,稍徵敗露風聲,就有一被殺頭、抄家的可能。當時幾乎沒 • 132 •

(19)

有一個人敢做此事。而宋嘉樹這位神學院畢業的傳教土卸默默地為革命而獻身,正如他一生為宗教的熱忱而奉獻一樣,他似 乎把個人的生命與家庭的幸福都置於腦後,而一心一意從事於革命(註四五)。 一八九四年六月,中山先生偕陸皓東至天津,欲見李鴻章,痛陳赦國大計,途經上海,除唔鄭觀廳、王韜請益外,嘗與 同志宋嘉樹會面,論及上書當道、主張改革之種種。同年九月,中山先生偕陸皓東遊歷京津,以窺清廷之虛實,關入武漢,

觀察長江形勢。數月來,深知清政府腐敗,非根本改革,不足以放危亡。妥自上海赴檀香山,擬組革命團體,在上海當與宋

嘉樹唔談,論及會後組黨起義等事。同年底,典中會成立於檀香山,以風氣閉塞,民心未閉,加以華僑生恐參加反清團體, 綠連故鄉親屬,因而加盟興中會者甚少。適時中日甲午戰爭,清兵屢敗,民心憤激。宋嘉樹以時機可乘,乃函促中山先生速 歸(註四六)。可以推斷二人結識已久,志同道合,而非泛泛之交。 中山先生後來在東南亞地區華僑界籌款,一有所獲,將款涯給在上海的宋嘉樹,可見對這位忠於革命的同志信任得很。 如一九一 0 年,他從庇能等地僑界募款,足供再次起義半數的款項,當即決定 •• 「把錢涯給在上海的宋查理」(註四七)。 也患難之交的許芹牧師 許芹是第一位在紐約華埠傳教的華籍牧師,也是中山先生奔走革命最艱苦時期,獲得傳教士協助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 清末,隨著華人赴美謀生的移民潮,以華工身分到美國。但憑勤奮向學,奠定良好的語文基礎,且皈依了基督教,進而從事 傳教工作。當長老會委派他至紐約華埠傳教時,荷裔華籍的路易絲亞倫(「。己的〈呂〉『 SB) 小姐與他同工,日久情篤, 結為夫婦。婚後熱心傳教,拼手抵足,開創紐約華人第一所成立的教會,且為紐約地區第一個由華籍牧師主持的教會。他退 休後,毅然返國還鄉定居。而其後裔皆能克紹其裘,繼承父志,斐然有成。在近代中國的基督教界,其名聲僅次于宋氏家族 的另一個出眾的家庭。 許芹傳道作風開明,華人至紐約者常到其教會,盤桓數日。奔走革命的中山先生每經紐約,常住其教堂宿舍中。相交多 年,成為莫逆。一九一 0 年夏,中山先生再到紐約,仍客居許芹處,與之通宵討論革命計畫見了萬事俱備,只缺軍飾。許芹建 議中山先生往加州募捐,並介紹得見容閑同窗 l 紐約市華爾街巨商但尼(宮?吋 gsg 口 g 口 3) 。許芹夫婦以接待中山 先生為榮,尤在其最艱苦時慨予協助為然。 聽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九 • 133 •

(20)

三民主義學報第十三期 二O 民國八年,許芹歸國,到達上海第一件事就是往訪老友中山先生。主人津津樂道讀書寫作的興味,並引導參觀其皮藏圖 書。還指說最喜讀經濟學、政治哲學、地理、傳記等書,且展開地圖,詳細說明其嘔心瀝血所著「實業計畫」中各鐵路、港 灣位置等等(註四八)。 月,sh 其他教友對革命的支援與貢獻 ω 區鳳捍早年因受倫敦會牧師的勸化,信奉基督教,畢生服務於一該會,忠誠耿〈刀,善待同道。與中山先生誼兼師友, 關係深厚。無論在國學傳授與基督教義的啟導方面,對其影響甚大。中山先生早年受洗入教的施禮牧師喜嘉理,即由區氏所 介紹,而後揚名於世的字「逸仙」,也為區氏所瑕。中山先生英倫蒙難後,曾函區氏說明原委(其後列為重要文獻之一), 足見師生三人情誼至篤(註四九)。 ω 何啟出身於信奉基督教的世家,為香港倫敦傳道會中人,所結交者皆屬香港教會界,政學界等之名流,在當地聲望

甚高。創辦香港西醫書院,作育英才。為中山先生恩師,從遊多年,術業猛進,從而奠定穩固的科學思想及訓練。至於何氏

有士、心改革政治,以言論報國,深受社會重視,其對當時充滿教亡圖存革命意念的中山先生,無論在思想啟發與行動引導等方 面,皆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註五 0) 。 案區鳳輝、何啟三位乃中山先生的恩師,亦虔誠的基督徒,且可列為革命先進。他們皆為飽學能文之士,並為當時社會 清流、頗負人望的正人君于。他們皆有志改革政治,關覺清廷不足為謀,乃毅然參與革命行列。他們無論在學業的傳授方面 、革命思想的啟迪方面,以及宗教的信仰方面等,對其門生中山先生都具有相當的影響(著者在探討中山先生革命思想之起 源,所列客觀因素之一||「師友同志的贊助」一章,對區、何三氏已介述,故不多贅)。 ω 何實原籍廣東香山縣,基督教徒,乃檀香山第一華人教堂的重要領袖,並在卑涉銀行擔任經理,由於職務的關係, 經常與外國人往來,關係密切,對於外洋事務甚為熟諸;孫德彰先生的商業存款 5 是和這一銀行往來(註五一)。很可能是 基於小同鄉及德彰先生的關係,他成為中山先生的密友。眾所周知 •• 檀香山興中會第一次成立會,原定在何寬家中舉行的。 一說桐因人多地狹,改在李昌寓所開會(詰五二)。何寬是興中會成立時第一位繳納「會底銀」者,而且其保存之各項原始 記錄為極可貴的史料。 • 134 .

(21)

ω 李昌原籍廣東清遠人,乃太平天國革命,領袖、基督教牧師李社德之孫。李昌父親辛正高為基督教徒,熱心革命, 因避清吏緝捕,逃往香港,得使李昌就讀中央書院,完成良好的中英學程。後為夏威夷友人引薦'出任夏威夷議會通譯。其

地位堪助中山先生在各項活動中免受檀警偵察。而其學識、革命背景與高尚人格,更為眾所禽服。

倒容閑廣東香山人,生於澳門,家貧。七歲入英傳教士所設書塾。十歲後返鄉習國文。制入瑪幢遜學校(宮。 2T SDJfzg-) 。赴美耶魯大學畢業後,圖以西法促使中國富強。乃建議華童赴美留學之先驅。而許芹於一八九六年至穗 ,選拔三十名學童至美,彼等日後皆成為中華基督教會的主幹(註五三)。容闌曾向太平天國建議未果。旋受委辦赴美購機 器,江南機器製造局在灑成立。庚于年四月,黨人楊衝雲等唔容閉,革命事業獲其贊許。制于亡命途中與中山先生同舟,未 容建議赴美籌款,得交渡司 (ng 己 2. 四﹒切。。 50) 、荷瑪李(「 oyz 。呂立),亦容之功也。

伍、中山先生危難時屢獲教友的支助

• 135 • 村廣州首役教友掩護與協助 一入九三年春,中山先生因受澳鬥葡籍醫生排擠,被迫遷移廣州,改名東西藥局,並設醫務分所於雙鬥底聖教書樓,業 主左斗山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朝夕相處,且屬同道,彼此成為知友。這店舖所在的那條街 i 雙鬥底 l 因其擁有整個城市最 大的書店,成為知識分子平常愛去的地方。一該店的後院被用作長老會的禮拜堂,星期天的禮拜儀式是由王質甫主持的,他也 是這書店的經理。左斗山、王質甫都加入了興中會,他們的店舖也算是「農學會」(藉研究農學為名,實為革命機關),不 但是黨人集會所在,也是叫樹藏軍火之處所(註五四)。黨人楊衛雲從香港運來標有「士敏土」字樣而暗裝武器的木桶,即由 一該書樓轉交王質甫牧師收藏的(註五五)。 中山先生在廣州閱設藥局,藉其高明醫術納交官紳士一商各界,威表器重。闢籌畫廣州起義,經營順利,實為前所播種使 然。在穗成立機關後,加盟典中會比較香港尤為踴躍,誓約者數百人,復提設分機關多處,以容納同志及財藏甜甜密文件。城 孫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22)

三民主義學報第十三期 內防營及水師與附城各處綠林泰半聯絡就範。各方運動逐漸成熟,香港總部遂定重陽節起事(註五六)。後因朱湘告密,緝 捕委員李家悼報告粵督譚鍾麟,他笑謂孫丈乃一狂士,豈敢造反!其農學會曾經官署批准,且經李傅相(鴻章)贊同。譚的 言態自然影響了李。而況「孫中山是個基督教徒,這使他有一定的豁免權。譚之猶豫是他認為沒有確鑿的證據是不能控告一 個知名的教徒的。」(註五七) 考諸滿清以文化落後之少數邊陸民族入主中原後,屢揉高壓故策,嚴禁漢族與洋人有所接觸,以防正其因而產生民族意 識,不利於其異族專制統治;且恐漢族吸收西方新知,再及其愚民故策。故踩多方面的排外措施,視耶穌教為異端邪說,排

斥傳教士,仇視基督徒。殆自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後,一因法籍教士被殺于廣西,一一竟招巨禍,簽訂喪權障國的條約。很可能是

鑒於此次血的歷史教訓,對耶穌教的態度逐漸轉變。這顯然對具有教友身分的革命者是有利的。因為「在一個認為『宗教是

質易的先導,而貿易又是文明的先導』的社會圈于裡'密謀領導人的基督教身分,也是使他們受到支持的一個原因。」(註

五八) 叫倫敦蒙難脫險送獲教友支援 . 136 • 中山先生英倫破難,生死榮傳一線牽,經過的種種極為驚臉而曲折。眾所周知 •• 當時竭盡心力、千方百計營數中山先生 脫險的是他的恩師康德黎博士與孟生博士(本文前已約略介述與其門生中山先生的關係)。這兩位亦師亦友的基督教徒堪稱 中山先生的「教命恩人」,而康德黎與中山先生事先巧遇於檀香山途中,剎那之間,運命已定,喻為「天恩」'殆不為過。 否則,擺在中山先生面前的,只有死路一條。不過,假若清廷駐英使館無人肯於傳遞信息,那末,中山先生的命連還是兇多 吉少,當可逆料。而先後為他傳信的兩位英籍僕役正是他的同道 ll 基督教徒。 中山先生是於一八九六年十月十一日破誘禁清使館的。使館英籍參贊馬格里(且已=已 azzzsa) 對僕人早有交 代 •• 孫某可能向你行賄,也可能給你些紙條,不論他給多少錢,你都可以收下;但是任何一張紙條,你都必領直接送給我。 中山先生基於求生的本能,他極力控攏照料他生活的英僕柯爾,爭取他的同情與合作,希望他能代為傳信。後來他發覺 所寫的各函均由僕人出示於使館,並未傳達於師友手中,而使館對其防範卸更加嚴密了。他自付「希望已絕,惟有坐以待斃

(23)

耳。」「藐茲一身,真墮落於窮谷中而不克自拔矣。」(註五九) 中山先生被囚禁一週後,仍舊一籌莫展,而清使館已花七千英磅僱妥一載重二千餘噸的輪船,準備押解他回國「明正典 刑」。眼然屢次呼故無門,他惟有繼續不斷地「懇切祈禱」'「一連六、七日,日夜不絕祈禱,愈祈愈切」。 中山先生事后在寫給他的恩師區鳳揖長老的信中云 •• 初六、七日內,無人知覺,弟身在牢中,自分必死,無再生之望,窮則呼天,痛癢則呼父母,人之情也。弟此時惟 有痛心懺悔,懇切祈禱而已,一連六七日,日夜不絕祈禱,愈祈愈切,至第七日,心中忽然安慰,全無憂色,不期然而 然,自云此祈禱有廳,蒙神施恩矣。然究在牢中,生死關頭,盡在能傳消息於外與否耳。但日夜三四人看守,窗戶俱閉 ,嚴密異常,惟有洋役二人,入房中一三次,遞傳食物各件。然前已托之傳書,已為所賣,將書交與街內之人,密事俱 俾知之,防範更為加密。而可為我傳消息者,終必賴其人。今旺蒙上帝施恩,接我祈禱,使我安慰,當必能感動其人, 使肯為我傳書。故晨他入房中,適防守偶疏,得乘間與他關說,果得允肯。 ••••.. 幸前時將名帖寫定數言,未曾搜出,即 交此傳出外,與簡地利、萬臣(案即康德黎、孟生)兩師。 •••••. 初報館亦不甚信,追後彼二人力證其事之不誣'報館始 為傳攝,而全國震動,歐洲震動,天下各國亦然,想香港當時亦必傳揚其事。 •••••. 沙侯行文,著即釋放。 ••.••. 弟遭此大 故,如蕩子還家,亡羊復獲,此皆天父大恩。(註五九) 中山先生所撰「倫敦被難記」中,將虔誠祈禱後,心情頓朗',一個如神助,自述如故 •• 惟有一意祈禱,聊以自慰。當時之所以未成狂疾者,賴,一個此耳。及星期五(十一月十六日)上午,于祈禱旺畢,起 立後,覺心神一舒;一若所禱者已上達天聽。因決計再盡人力,俟英僕柯爾來,又向之哀求脫險。(註六 0) 事前,柯爾聽使館的人都說「孫是壞人」'「又是瘋子」。事實上相處了幾天,看來此人眼不壤也不瘋呀?正巧他遇到 了上司管家婦賀維太太(宮 2. 目。逞。),對她十分敬重。乃將上述經過相告。賀維夫人回答 .• 「假如我是你,我應當去傲 。」因中山先生被拘禁後,她曾為他舖床,冷眼旁觀,看不出他是一個壞人,當然更不像瘋子了。賀維夫人後來得知中山先 生無端地將被加害,深表同情。她的態度自然會影響柯爾。 中山先生再三求助於柯爾,並謂 •• 「中國皇帝之所疾視者,為中國之基督徒,故欲捕而設之。吾即中國基督徒之一,且 孫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 1:rJ •

(24)
(25)

授意移民局加以留難(註六四)。其時對外完全隔絕,堪稱中山先生第二次蒙難。 中山先生設拘禁於木屋數日,經訊問後,竟被判候原船遣回檀島'的急異常。偶閱華文「大同日報」,有總經理伍盤照 字樣,知其係基督教友。緣於乙末年廣州事敗,亡命海外時,教友左斗山、楊襄甫聯名致面舊金山伍盤照、司徒南達,此信 乃置於行籃中。於是速草一函,央求售報西童送往沙加緬度街「中西日報」交伍盤照,伍即往見,並允設法,遂與司徒南達 牧師共商,召集教友籌畫營故對策。旋往當地致公堂通知英文都書唐瓊昌協助,並請美籍律師辯護。當由致公堂籌款五千元 向稅關具保,擔保他登陸,聽候美京高等法院判決,始得暫時登陸(註六五)。 歷經險阻艱辛,反使中山先生推展工作順利。如在當地歡會召集愛國僑胞,認購「革命軍需債券」'獲得踴躍支持。而 教友伍盤照經營的「中西日報」免費印刷鄒容的力作「革命軍」一萬一千珊,分寄美洲、南洋各地,以廣宣傳。其對排滿興 漠,鼓勵風潮,影響至巨。

此外,在星加坡的「星洲書報社」乃基督徒所設立,同盟會同志常在此演講,並供應書報。而分設兩湖各地的「日知會

」'全在基督教堂內,且主事者多係牧師或教友。而一八八七年由韋廉臣牧師(同 2. 〉。 4有戶曰 :mBm8) 所設的「廣學會」 (ω 。立。許可肉。『 HYO 巳丘吉丘。口。內 nv 立丘吉口 mp 包的 gzm-閃口。諾言已肉。〉 BmD 俯 HFonE 口 20) ,一八八九年林樂 知(峙。 gmτZEZ 口)所主編的「萬國公報」 (ny 戶 BED-。 ZZ 品 SEO) ,對啟發民智、改良中國社會、灌轍西 學新知、溝通中西觀念,頗具貢獻、功不可沒。中山先生及其師友同志,皆從其中獲得很多的思想啟迪,如眾所威知的中山 先生重要著述「上李鴻章書」,即刊登於萬國公報上的(註六六)。(案 •• 基督教特別著重新智之職入,目的在說服當時中 國知識分子,促使政治改革。張之洞、李鴻章、康有為、梁啟超、翁同穌等皆受其影響。故此項基督教之啟蒙運動及其所用 之報刊、雜誌'值得研究,蓋當時支持國民革命的許多基督徒泰半均受此啟蒙運動之影響。) 關二改革命宋氏家族患難與共 祖籍山西,出生於海南島文昌縣,長年留學於美國,日後定居於上海的宋嘉樹(耀如),及其家人,在清季革命運動及 與民國的政局中,關係極為繁夜而密切。其重要關鍵在於早年倡導革命的中山先生與宋嘉樹兩位之間,諸多相同之處,彼此 孫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二五

• 139 •

(26)
(27)
(28)
(29)

陸、中山先生對基督教與革命關係的體認

付信教的心路歷程及其演進的剖析 L早歲曾讀牧師寫的小珊子 中山先生自幼生長在香山縣翠亨村,那是一處背山面海地多砂積的村落。廣東雖已早與西人有所接觸,但也僅僅廣州一 地及香山附近的金星港而已。跟廣東眾多的鄉村一樣,翠亨村仍是保守而落後的。縱有少數的傳教士零星的點級其間,或傳 基督教教義,或教授華人英語,或兼做些地方慈善或公益事項等,在當時的社會風氣及民情風俗所限,似難發生重大的作用 與影響。中山先生早歲在家鄉曾看到浸信會牧師所寫的傳教小珊,從宗教觀點闡釋太平天國的寓義,自然也受了些影響。林 白克(可 ω旦「戶口岳母惘。『)對中山先生幼年在家鄉的處境很了解,說得好 •• 我們在世界改造家的傳記裡面,找不出第二個像這個中國改造家幼時一樣的孤立無助 •••••• 沒有一件事物可以做將來 的指導。種種事物都是往後退步,沒有一件向前進化的。種種都在後面像黑暗一樣。教師指示的古人的教訓像昏暗的星 光一樣使他格外黑暗了 ••.••• 他沒有良師,也沒有親族戚黨可以供質疑問難之資 ••.••• 。(註七七) 生長在如此環境中的中山先生,顯然很難開拓他的人生。他偶爾聽說鄰鎮的牧師懸掛有地園,可知世界各地位置,中國 不過是其中一部分而已,故十分好奇。後來他隨母親到了檀香山,不久接受西式的科學教育,基督徒的教師們品學俱優、教 學認真,較諸故鄉私塾的冬烘先生只會一味背誦而不講解的古老教法,自然進步得多。而且師生感情融洽,打成一斤,中山 先生等華籍學生逐漸熱衷於宗教活動。而基督教義固於先生幼年時即播種於其心靈中了。 中山先生在檀香山求學約四年之久,先後受到意奧蘭尼書臨校長韋禮土主教和阿湖書臨芙蘭諦文老師的照顧與誘導,他 們對這位遠道而來的留學生的身心福益都很注意(註七八)。此時中山先生對基督教的信仰也逐漸深入,若非他大哥德彰的 反對,他可能便會接受洗禮(註七九)。 孫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二九 • 143 •

(30)
(31)

一入八三年秋冬之交,余與先生(中山)初次謀面,聲容笑貌,宛如一十七八歲之學生,峙其方自檀香山歸 ••.•.. 余 職在佈道,與之靚唔未久,即以是否信基督相質問。先生答之,基督之道,余固深信,特未列名教會耳。余詢其故。則 日,待時耳,在已固無不可也。關後數月,果受禮幸教,余身親其事。其受禮之地,在香港薔設之華人學堂中,距現之 美以美會教堂,約一箭地,地不著名,儀不繁重,而將來之中華民國臨時第一任大總統,於是受軍禮歸故主焉。(註入 二) 宗教素重儀式,而入耶教接受洗幢必領鄭重宣誓,表明心志,上達天聰,這是人的一生中信仰宗教最重要的關鍵之一。 也可以說是中山先生於青年初期信奉基督的一個顯著的里程碑,對研究先生早期革命思想的發韌是有其意義的。 4 曾有志從事傳道工作 一八八五年,二十歲的中山先生第二次自檀香山返國,頗有志於從事傳道工作,據喜嘉理牧師追記,略云: (中山之師友)乃聚資遺之歸國(案指一八八五年中山先生自檀島歸國事),學習傳道科,蓋彼時其傳道之志,固 正堅決也。向使當日香港或附近之地,設有完善之神學院,俾得入院授以相當之課程,更有人出資為之補助,則孫中山 先生者,殆必為當代著名之宣教師矣。以其熱忱毅力,必能吸引多數人歸服基督;無如事不出此,蹉跎數月,而年齡加 長矣。乃擬捨此而學醫,以為傳道而外,惟行醫最能為功於社會。(註八二) 根據以上所說,中山先生在選擇職業的重要關鍵時,必向喜嘉理牧師商議,他觀決定習醫,並獲得喜牧師的支持,樂于 寫信介紹,前往廣州博濟醫院習醫一年,且為說項減輕其學費,全年學醫之費僅二十元耳(註入四)。一年後,中山先生以 香港西醫書院成立,其師資設備俱優,乃即轉學,這兩所醫坡皆與教會有密切的關係。 E 受進化論的影響宗教觀念淡薄 中山先生在香港西醫書院攻讀五年,勤奮學習,成績優異。除正課外,廣泛研讀西洋的政治、軍事、歷史、物理及農學 等。尤其愛讀「法國革命史」和達爾文的「物種起聽」。後來他概述其所涉獵的知識範圍 .• 「於中學則獨好三代兩漠之文, 于西學則雅癖達文之道,而格致政事亦常流覽。」(註八五) 中山先生在接受課業繁重的西醫教育時,仍能抓緊時間進修其他重要的學術思想論著,積累了廣博的學識,這為他日後 孫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 145 •

(32)
(33)

十二天的囚禁生活,反而使中山先生因禍得福,聲名大噪,更加強了他反清革命的信心。同時暴露了滿清政府罔顧人權 與漠視法紀。「而孫中山則舉起了進步和基督教這兩面旗幟。孫中山在浪德蘭區的勝利,有助于消除人們對一年前在廣州因 舉措失當而遭到失敗的回憶。作為對他的決心和樂觀主義的一種激勵,這個勝利在孫中山的個性上留下了永恆的標記。」( 註九 0) 總的說來,中山先生在檀島巧遇康德黎及倫敦蒙難時,一意祈禱終獲同道的協助,完成了脫險獲救底心願。以乎天意要 他歷經一次大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 」),更堅定其信仰。在他有生之年,革命成功,締造新中國、新文化, 使一億萬同胞享其革命建國的成果。 7. 與基督教世家的聯姻 民國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對於中山先生與宋慶齡女士而言,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非常值得紀念的日于。他倆在至親好友 大多堅決反對與阻攝下,由日本名律師和田瑞證婚(註九一),假日籍友人梅屋在吉家中完成婚禮。宋慶齡自幼生長在一個

傳統的基督教家庭中,其父宋嘉樹畢業於美國神學院,返國後擔任教會牧師,闖關印刷店專印聖經;其母倪挂珍乃現代童臣

徐光啟(重要的西學傳播者,天主教徒,受利瑪竇的直接啟發,學凡水利、測量、數學、興農、修曆等,無不精通,而能實 際應用)之後(註九二),宋氏兄弟姊妹六人無論在國內外所就讀的皆是教會學校,由於這樣的家庭背景,宋氏三姊妹所婚 配的對象也都是基督教徒(雖然有的婚後始入教受洗,如蔣中正先生)。孫、宋兩氏的聯姻,顯然與其為基督教同道有關喘咖 D • 147 • 且對基督教禮拜方式與引用的例證 L 青少年時常往教堂作禮拜 中山先生在檀香山意奧蘭尼書臨求學期間,課餘也常參加有關各種的宗教活動。早晚在學校教堂祈禱,星期日則參加里 安德勒堂 (ω? 〉旦 zt 回可『。 gFas 戶)的禮拜,熱衷於讀聖經等,曾想入教受洗,然遭大哥德彰反對未果。 一八八四年四月,中山先生就讀於香港中央書臨時,除在校按時學習,努力攻讀中外書籍外,每逢星期假日,即往附近 道濟會堂聆聽王煜初牧師講道,力求多了解基督教義(註九三)。三年後(一入入七年),中山先生自廣州博濟醫院附屬南 孫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鷗係

(34)

三民主羲學報第十三期 四 華醫學堂攻讀一年後,轉學至香港西醫書院時,仍舊常與王煜初牧師有所往來。據王煜初牧師之于王寵惠所撰「追懷國父述 略」一文,略云 •• 國父年方廿有三,習醫於是間,課餘輒借學佰陳寶石君(字少白)與先君于相過從,互相研討耶穌之理想為舍己數 人,革命之理想為舍己赦國,其曦牲小我,求謀大眾一福利之精神,原屬一致,故二人相處,恍若志同道合,而先君子對 於國父之神志英爽,吐詞奮發,輒歎賞之。(註九四) 從以上所引述,足見中山先生在香港求學期間,一如前在檀香山就讀教會學校時一樣,是經常前往教堂作禮拜的。 Z 奔走革命時也常禱告 此外,中山先生常在私下也慣於下跪祈禱。據梁寒操所著「國父思想與人格」書中,略云 •• 我酋親聽盧太夫人說過,國父在二十多歲至三十多歲,天天晚上在房間裡,跪下來禱告,她當時還不信有上帝,看 他像傻瓜一樣。(註九五) 按諸中山先生在奔走革命期間,曾送次身陷臉境,求告無門,只能「日夜禱告上一帝」。他曾遭部屬鈑變脅迫,也曾被人 許騙金錢,民初的軍閥頗多「恃權而驕」'對他很不禮貌,但他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維持平靜、專一、溫和、寬厚,而且 一切出於自然,此與宗教信仰不無關聯。 武昌起義成功,中山先生正在美國,盧棋訣牧師之父欲為其設宴慶祝,先生謙辭,並謂只領吃一碗麵便可。且向上一帝謝 恩,認為革命之成功「乃在在仰賴上帝之恩助」。特以新約排立比書四一章六、七節中語相贈 •• 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所賜出人意料的平安,必在基督耶 穌襄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註九六) 綜觀上述,可見身為基督徒的中山先生向很注重禱告的禮拜方式,當可認定。不過後來國到處奔走革命,幾乎很少拘於 形式地前往教堂禮拜聽道,則係事實。其最大的理由可能是為保行跟隱密不得不謹言慎行,生恐暴露了自己「革命領導者」 的身分而弄得再手磚帥,尤恐因此連累了同道們,那是他所不願的。 主革命時期除講演外足跡未履教堂 • 148 •

(35)

根據「革命逸史」作者馮自由先生所撰「孫總理信奉耶穌教之經過」一文中,略云 •• 余在日本及美國,與總理相處多年,見其除假座基督教堂講演革命外,足跡從未最禮拜堂一步。聞有中西教士與之 討論宗教問題,則總理議論風生,但列舉新舊派歷史及經典,詳徵博引,透闢異常。聞此均無以難之。此文可見總理對 於宗教學識之淵博,殊非常人所及矣。(註九七) 至於中山先生為何不去教堂做禮拜,追隨他從政多年的徐謙(一入七 -t 一九四 0 年,曾提基督教國主義),提供一段 談話記錄,頗具參考的價值。他說: 當民六護法之役,我任廣東政府之路書長,與先生閒談時,先生亦云,彼是基督教徒,當時我問 •• 「為何不到禮拜 堂去做禮拜?」他說:「我是革命黨,恐行動上與基督教不便,故祇心中崇拜。」(註九八) 中山先生「足跡未履教堂」之事,顯然引起不少人的關懷。攘包世傑在其「請保護教會促進自立」的呈文中,略云 .• 總理在日時,竊嘗親至訪問,詢總理是否尚自認為基督徒。總理慨然曰:「予孰非基督徒者,于之家庭,且為基督 徒之家庭,予妻,予于,予女,于捕,孰非基督徒乎?予深信于之革命精神,得力於基督徒者實多。」(註九九) 4 「一個天生的基督教徒」 自古行大辜者不拘細節,正是奔走革命的中山先生寫照。宜乎先生於英倫蒙難脫險後,對他的業師孟生博士坦誠地自述 .• 「他是一個天生的基督教徒,而不是一個皈依者。」(註一 00) 並且他還對人說過 •• 「我不屬教堂的基督教徒,而屬于 耶穌的基督教徒,耶穌是個革命者。」(註一。一)儘管中山先生可能基於某種因素,後來幾乎不再前往教堂禮拜、聽道,

揚棄了宗教的某些形式,但他心中則時時有神的存在,做為他生命的主宰。誠如李道生牧師所著「聖經與中國文化」書中介

紹中山先生的信仰,略云 .. 椎因國父虔誠信主,教會中人對他革命運動,贊助甚力,他雖立志獻身革命赦國,但對靈性的追求,仍常就教於喜 嘉理牧師,惟恐在行動上影響歡會,只有忠心堅信聖道,每於困厄危難之時,則必脆地禱告上一帝蜴予力量,卒能衝破難 闕,戰勝逆境,化險為夷,平安渡過,顯出神的恩典,極為奇妙!(註一 O 二)

從以上這段話中,可知中山先生因倡導當時被視為「造反」、「作亂」的革命運動,不得不謹言慎行,「惟恐在行動上

孫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五

于」

• 149 •

(36)
(37)

研究古今中外的政治或社會思想,宜先探究各思想家對人性的觀察。根據羅剛先生的分析:中山先生對於人性的見解有 三個重要概念 •• 第一,人性是進化的;第二,人性是不平等的;第三,人性是可以用人力改進的(註一 O 六)。從而構成其 人性進化論的學說,其革命理論大都建立在這個人性進化論的基礎上。 所謂人性就是人的本性(因 CBSSZZ) 。它是有別於獸性的。根攘生物學家的研究和發現,人類是由高等動物進 化而來;所以人類至今仍保有部分與其他動物相類似的性質,心理學家名之日本能 (ZZE2) 。中山先生說 •• 物種由徵而顯,由簡而繁,本物競天擇之原則,經幾許優勝劣敗,生存淘汰,新陳代謝,干百萬年,而人類乃成。 人類初出之時,亦與禽獸無異,再經幾許萬年之進化,而始長成人性。而人類之進化,於是乎起源。(註一 O 七) 由此可見隆古時由高等動物進化而為人類,幾乎完全與禽獸類同,不知又經過了幾許萬年的逐漸進化,才長成人性。人 性旺由獸性進化而來,但由獸性而長成人性後,已具有人類的特質 li 智能、理性和理想的根苗(註一 O 八)。惟以人類旺

屬動物,其「自然之性」乃與生俱來,則始終存在於其本身之中,可以理性控制,然均無法根除,即是所謂本能。就以人和

動物相比較,最無差別的便是「食」和「性」的兩項本能。如果專就此點來觀察,人和動物的確分不出什麼差別的||自然 之性(註 -O 九)。蓋人類求生存乃慾望之本能,其方式有三 •• 一為個體的保存,一為種類的延續。告于云:「食、色,性 也。」 (ωOMS 已名 MHO 立 Z 阱。門峙。。已)所謂飲食男女乃人之大欲存焉。唯其為人類求生存之必需條件 (Zong ∞ ω 呵呵 g 口, 已 ZE 口,),而非充足條件 (2 冉冉戶口 ZEn 。旦 =-8) 。是以人類在求生存之餘,必讀超化獸性,發揮人性,進而接近神 性。質言之,人在世界上,不但求其有,還要求其好,不但求至好,還要追求「止於至善」的理想境界(註一 -0) 。這又 可區分為「道德」與「智能」兩個不同的範疇剖述之。就道德言,孟子云 .• 「人之所以其於禽獸者幾希?展民去之,君子存 之。」(註一一一)所謂「幾希」,即相差無幾而已。惟其不宜以「量」來銓衡,理性、理念與理想等,俱屬人類所具有的 特性。倘若將人的特質善加保存下來,自然以理性控制情欲,以理想充實人性,如此,則無愧於為人;否則,則與禽獸沒有 什麼分別的了。 Z「求生之欲」與「能思之心」 三民主義學者張鐵君先生以為 .• 人類求生存除最基本的需要 ll 保與養兩件大事外,還有「思」(求知)之一事。妥用 孫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七 • 151 •

(38)
(39)

化而入於神聖。是故欲造成人格,必當消誠獸性,發生神性,那末,才算是人額進步到了極點。(註一一五) 4 減少獸性,增多人性與接近神性 依據中山先生主張的人性進化論,人類旺由獸性而進步到人性,殆能由人性再進步到神性。孟子云 .• 「充實之謂美,充 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單,聖而不可測之謂神。」人人可為聖賢、人人皆有神性。蓋獸性、人性與神性皆存於吾 人方寸之中,人額愈進化,社會愈進步,則獸性愈減少,人性愈增多,而有逐漸接近於神性的可能。所謂由人性進而為神性 ,並非由人而成為神。依基督教言,人永遠是人,不能變成為神,唯靠靈明之自覺興修身養性功夫,人大可發揮人性,進而 臻于神聖之境界。中山先生認為神性是人性進化的結果。比如:中國社會傳統對民生樂利有功德之人,往往建廟立祠而膜拜 之,且有其人猶在而立「生祠」者。禮記祭法謂 .• 「聖王之制祭祖也,法施于民,則祖之;以死勤事,則把之;能禦天災, 則紀之;能悍大患,則把之。」組為崇德報功之事。崇敬之心至於其極,即表現於祖(註一三川)。紀之對象雖為人而猶如 神。這也可以解釋為由發揮人性的頂點足以達到神性的境界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端視其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以為斷 ,貢獻的大小與權牲的程度適成正比。論犧牲,誰也不能比犧牲生命犧牲的更多,因此吾人對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先烈壯 土,特建忠烈祠或紀念碑。他們實已發揮了高度的人性,而趨于神性。故其體軀雖然早已化為烏有,然而他們的精神蚓、永遠 活在人們的心中。常受國人之崇拜,祖若神明。孔子云 •• 「仁遠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吾人若欲達到仁的該心,為成 仁取義之先烈,誠屬不易;然若觸及仁的邊緣,為日行三害,則易如反掌折校。基於上述,人與神不是對立的,宗教不宜建 立於人神的對立上,而是建立在人皆具有神性,自然對神有歸屬感了。 關宗教與政治的連帶關係 我們知道:人生的三個層次是自然界、社會界典人文界。三民主義的本質民族主義基於倫理,屬於人文界;民權主義基 於民主,屬於社會界;民生主義基於科學,屬於自然界。三民主義可以涵攝人生的三個層次,事至周延。 中山先生認為 •• 人類要能夠生存,就領有兩件最大的事,第一件是保,第二件是養 ••.••. 保就是自衛 ••.••. 養就是覓食(註

一一七)。保屬于政治(自衛),養屬于經濟(覓食),兩者與政府的關係最為密切,自可畫歸為廣義的政治範圈。而民族

舔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九 • 153 •

(40)

三民主義學報第十三期 四 O 主義觀屬人文層次,其包括歷史文化、倫理道德,宗教又為民族構成的五大要素之一,自可將其歸併於民族主義的範圈。 L 以宗教彌補政治之所不及 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向有德治與法治之分。孔子以為 ••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 格(註一一八)。民主政治以法治為基礎,法律乃最低的道德,它是外加的、強制性的、消極的管制,具有約束力的法條, 使人知所警惕,不能犯規逾短,如此而己。所謂「罪刑法定主義」,其所能發揮的約束力是有限的。而欲使國治民安,必須 提振國民道德,它是本諸良知,自動自發的,積極的作為,所謂忠恕之道,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 種修己安人的道德行為,足以彌補政治學措之不足。而勸人為善的宗教正是實踐道德的具體可行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中 山先生似很重視宗教與政治的連帶關係,希冀以前者補後者之不足。這在他的若干言論中,可以找到證明 •• ω 民國一兀年五月九日在廣州耶教聯合會歡迎會中講演,略云 •• 前清之對於教會,不能自由信仰,自立傳教,祇藉條約之保護而已。今則完全獨立,自由信仰。為基督徒者,正宜 發揚基督之數理,同負國家之責任,使政治宗教,同達完善之目的。(註一一九) ω 民國元年九月五日在北京教會歡迎會演講中,略云 •• 兄弟數年前,提倡革命,奔走呼號,始終如一,而知革命之真理者,大半由教會得來。今日中華民國成立,非兄弟 之力,乃教會之功。民國告成,自由平等,萬眾一體,信教自由,亦為約法所保障。但宗教與政治,有連帶之關係。國

家政治之進行,全賴宗教以補助其所不及。蓋宗教富於道德故也。兄弟希望大眾以宗教上之道德,補政治之所不及,則

中華民國萬年鞏固,不第兄弟之幸,亦眾教友之一帽,四萬萬同胞受賜良多矣。(註一二 0) ω 民國元年在法教堂歡迎會中演講,略云 •• 吾人排萬難冒萬死而行革命,今日幸得光復祖國。推其遠因,皆由有外國之觀感,漸染歐美文明,轍入世界新理, 以至風氣日開,民智日闢'遂以推倒惡劣異族之政府,蓋無不由此觀感來也。而此觀感,得力於歡會西教土傳教者多 •••

.

。 民國成立,政綱宣布,信仰自由,則固可以消除昔日滿清時代民教之衝突,然凡國家政府所不能及者,均幸得宗教 • 154 •

(41)

有以扶持之,則民德自臻上理。世上宗教甚多,有野蠻之宗教、有文明之宗教,我國偶像遍地,異端尚盛,未能一律崇 奉一尊之宗教。今幸有西方教士為先覺,以開導吾國。惟願將來全國皆欽崇至尊全能之宗教,以補民國政令之不逮。願 國政改良,宗教亦漸改良,務使政治與宗教互助提絮,中外人民愈相親睦 ••.•.. 。(註三二) Z 集會自由實多宗教之賜 ω 民國十三年發表「勉中國基督教青年書」'略云 .• 自海禁初開,基督教以條約要求廢去傳教習教之禁律,於是中國之基督教徒始有集會之自由。清廷以慨不能禁教徒 之集會,而對於一般人民集會之禁令,亦漸放去,此中國人民之得集會自由,初實多數會之賜也。由是風氣漸開,民智 日進,至今竟能恢復中華、創立民園,其影響所至,不為不大矣 •••••. 然歡會之入中國,其直接間接之有造於中國人心社 會,其結果既如此,繼教會而興者,則有青年會。其儀式制度比教會為寬,普及招棟比歡會尤捷。青年會以德育、智育 、體育為職務,吸收青年有志之士以陶冶之,而造成其完全之人格,此本基督救世之苦心,行孔于自立立人,自達達人 之美意,如是青年會者,乃以團體而服務於個人者也。(註三三一) 中山先生天性好學,學賞中西,他是一個充滿了理想主義的政治家,也是一個倡導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基督教徒。綜 觀其生平思想學說,既著重於攸關民生樂利的經濟建設(如民生主義、實業計畫及錢幣革命等);又重視國治民安的政治建 設(如民權主義、民權初步及地方自治等);尤其特別強調的是心理建設(如民族主義、孫文學說、軍人精神教育等)(註 一二三)。他認為 •• 「夫國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國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現象也。是故政治之隆污,係乎人心之振 靡。」(註一二四) 1 將政治與宗教結合起來 從宗教上看,人有兩個世界,一為實際的世界,一為理想的世界。宗教乃出世的,寄托於理想的世界。中山先生認為 .• 宗教所想的理想世界,就是現世追求的理想,是可以努力獲致的。因此,做為一個政治家和基督徒,他很想把政治與宗教結 合起來,用政治的力量去強化國民的心理建設;以宗教的潛力補助政治之不足。唯其宗教的派別甚多,所謂「有野蠻之宗教 ,有文明之宗教」之分,他既為基督徒,又因奔走革命,數度周遊歐美各地,觀察所獲,顯然地他認為基督教頗多可資教法 草棚中山先生與基督教的關係 四 • 155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勞特字第 1063001251 號函訂定 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十月二十三日發特字第 1083001675 號函修正第六點附件四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一日勞職特字第 0960501957 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日勞職特字第 0970503244 號令修正

This study will base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hilological education to discuss 788 characters that were commonly used in the daily life of the early Tang era, for highlighting

主旨探析》(載《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2 年 1 月第 25 卷第 1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職訓字第 1022500888 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四月十七日發法字第 1036500433 號令修正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發訓字第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三十日 教育部台(84)參字第○四二七六三號令訂定發布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四月九日 教育部台(86)參字第八六○一七四一七號令修正發布第二條、第三條條文

關於宋代寺院的合法性,日本的高雄義堅先生《宋代教史の研究》第三章的第一節、竺

若 機構 所提 交的報 告須 作澄 清 /修正 ,教 育局 會暫 緩第 二期及 或第 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