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Copied!
4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報告題名: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The City a Global History- the study of the urban land and development trend (For example as Taichung). 作者:李俊賢、賴厚任、陳宛伶、劉馥滋、王雅琪 系級:土地管理學系 二年級乙班 學號:D9436177、D9429681、D9476184、D9475963、D9429723 開課老師:陳建元 先生 課程名稱:土地經濟學 開課系所:土地管理學系 開課學年:九十五學年度 第一學期.

(2)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摘要 本組專題研究報告,是在探討城市的歷史。古老的城市起源,漸漸奠定了城市 發展的模式,歷史是人類一點一滴累積的足跡,讓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從教訓 中成長,發展出更好且能永續的城市。 我們從書本裡歸納出城市的三大普同本質裡〈神聖之地、安全需求、商業作用〉 開始著手,從書本內文介紹、分析、文獻蒐集、查詢網路資源、利用圖書館相 關書籍參考等,直至最後結論,歸納出城市應當遵循的發展模式並舉台中為例, 探討甚麼樣的城市與土地利用才能不走向衰敗的厄運。 城市的發展,需要搭配正當的使用方式才能有效的將效益發揮到最大。而現代 城市,不只需要城市所該具備的基本特質,更需要在交通、環境、文化有所水 準,甚至是具備前瞻性的國際觀,才足以讓城市永續經營,不走向衰敗。 歷史,是古人所留給我們的提示,也可視為現代的寶藏資產,引領著我們走向 人類歷史更新的一頁。. 關鍵字:城市的歷史、城市發展、城市發展趨勢、城市興衰. 1.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3)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目錄 第一章 序論 第一節 前言 ------------------------------------------------------------------- P4 第二節 研究動機 ------------------------------------------------------------- P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 P4 第二章 城市的歷史書本概述 第一節 書本概要 ------------------------------------------------------------- P5 第二節 內容介紹與分析 ---------------------------------------------------- P7 第三節. 結論. 第三章 問題討論. 未來城市 ---------------------------------------------------P24 甚麼樣的城市與土地利用不會走向衰敗厄運. 第一節 都市概說 ------------------------------------------------------------P27 第二節 台灣歷史背景 ------------------------------------------------------P27 第二節 第四章. 台灣都市發展經過 ------------------------------------------------P28. 城市未來之路-國際化(以台中市為例). 第一節. 台中市都市發展歷程 ---------------------------------------------P30. 第二節. 台中市工業發展歷程 ---------------------------------------------P31. 第三節. 邁向國際化的交通建設 ------------------------------------------P32. 第四節. 國際化都市的文化 ------------------------------------------------P33. 第五節. 結論 ------------------------------------------------------------------P33. 附一. 參考文獻 ---------------------------------------------------------------------P34. 附二. 個人心得 ---------------------------------------------------------------------P37. 2.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4)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圖目錄 圖一. 埃及金字塔 ---------------------------------------------------------------P7. 圖二. 古羅馬競技場 ---------------------------------------------------------- P10. 圖三. 麥地那清真室 ---------------------------------------------------------- P11. 圖四. Italy maps--------------------------------------------------------------- P13. 圖五. 巴黎鐵塔 ---------------------------------------------------------------- P15. 圖六. 工業污染圖 ------------------------------------------------------------- P17. 圖七. 台北 101 ----------------------------------------------------------------- P21. 圖八. 渥太華市中心街道 ---------------------------------------------------- P24. 圖九. 臺中市計畫道路系統圖 ---------------------------------------------- P29. 圖十. 臺中公園 ---------------------------------------------------------------- P30. 圖十一. 臺中市景 ------------------------------------------------------------- P32. 3.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5)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第一章 序論 第一節 前言 城市的歷史,深遠影響著城市未來的發展。以古借鏡,能讓一座新 的城鎮,不走入前人走過的衰敗路。 「城市」不只是摩天大樓的陳列 展覽,更是人類文明的誕生地,多樣的人文內涵,造就不同的城市 風貌。連接每個時期都獨領風騷的城市,就是一部世界史的縮影。 第二節 研究動機 城市不只是人類的偉大結晶,也是我們成長的土地。而從古自今, 猶如在上演著一齣齣的電影,展覽著城市的興衰。歷史,是人類過 去留下的足跡,從小時候開始、國中、高中讀的歷史,甚至是大學 裡的史學、都市計畫、土地利用等相關科系,一方面是歷史學者們 對以前的探討、研究,另一方面則是研究著如何規劃、計畫、使用 人們所生存的環境,以達最大效益。而城市的歷史一書裡,帶著我 們瀏覽了許多城市的興盛衰亡,究竟是哪些原因影響城市的發展, 這非常值得我們討論。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6)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第二章 城市的歷史書本概述 第一節 書本概要 做為人類在地面上最浩大的集體創造物,此書序章即明快揭示後續 篇章立論的觀點:決定一座城市興衰的三要素分別為:是否為一領 導精神的宗教場域?是否具備防禦系統以提供市民安全庇護?商業 交易活動是否能創造足夠財富?書中從首座超級大城巴比倫談起, 直到後殖民時代急起直追的亞非各大都市,按年代討論人類史上諸 城興起背景與衰落原因,鋪陳梗概大致不離前述三要素,但作者認 為「宗教聖地」的道德角色格外有決定性的影響。儘管取材偏重歐 美視角,但仍能讓讀者對世界城市發展有綱領式的了解,在現代都 市發展、美國都會現象流變兩方面,作者也有相對精準深入的描寫。. 一、歷史推展 二、人的心理 ├社會、政治、經濟安定 ├生活條件 └生命安全 三、產業 v.s.自然環境 ├農業 │ ├勞工 │ └土地(環境) ├工業 │ ├勞工 │ ├市場 │ ├原料 │ └交通 └商業 ├交通 ├市場 └資本 四、西方 例如:美、英 五、東方 例如:亞洲. 5.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7)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六、城市基本模式 1.精神/安全/商業 精神(市民間唯一聯繫的東西,並引起市民認同感) ├宗教 │ ├中心 例如:回教 │ └輔助 例如:中國的道、佛教 ├政治 │ ├中央集權 ┌開明 ┌社會主義 │ └城邦 └獨裁 └資本主義 └經濟 例如:腓尼基、伽太基─自私、近視短利 2.部落→城邦→國都→都會區 克服大自然→防禦→侵略→安逸. 3.近代 ├西方 └東方 4.工業革命問題 ├環境汙染 ├貧富差距 └人口激增 5.都市化 ├人口激增 └平民窟 6.郊區化 ├市中心、城邦隔閡 └都市認同感下降 7.發展中國家(殖民) ├經濟力量不夠 ├貧民窟 ├人口激增 ├政治動盪 └基礎建設不夠. 6.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8)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第二節. 內容介紹與分析 城市──人渺視自然、自我沉淪的產物,還是新秩序偉大的創造? 城市先於國家,它是人類最早的聚落形式。人群聚集生活後,如何 定義彼此的關係?如何確定彼此的界線?彼此互動又會產生如何的 新事物?透過程式的建造,法律、商業、宗教、文化、藝術相應而 生。 PartⅠ.起源 全球各地城市的興起 一、神聖的起源 早在墨西哥、中國或歐洲出現最早的城市之前,中東地區就已 逐漸發展出都市生活的雛形。隨著最近一次冰河時期的結束, 從事畜牧及農耕的人口越來越多,人類的生活型態也逐趨於定 居,其中一些發展最蓬勃、或許可稱之為「原型城市」的城鎮, 崛起最為迅速。 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一般被稱為「肥沃月彎」 ,原是指巴基斯坦西岸至埃及尼羅河流 域以及底格里斯河至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地區。介於底格里斯河 與幼發拉底河間的兩河流域,也確實帶動城市生活的大好環 境。而蘇美人也首次發明出供宗教及商業用的共通文字系統。 三、埃及 埃及城鎮跟早 期美索不達米 亞的城鎮一 樣,都是因為 農作物豐收才 得以具備經濟 後盾。埃及社 會是以皇室為 中心與美索不 達米亞的社會 以城市生活及歷時久遠的宗教體系為中心有甚大的差別。官吏、 祭司、工匠、工人及奴隸認為自己是法老的子民,而非城市的一 員,其文明偉大的成就金字塔,卻是為了死者而非生者所建的屋 宇。 四、印度及中國 與肥沃月彎無往來的城市也同樣具有宗教傾向,印度也將大型 的宗教建築立於市中心,由神權政治家負責治理城市。而中國 城市的市中央往往矗立著供神祭祖的廟宇及皇室宮殿,統治者 7.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9)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希望藉由崇奉這些神祇,進而安定人事,整頓自然環境。古代 中國的大城也多依循此「莊嚴端正」的模式建立而成。 五、美洲 在美洲地區,宗教更是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也將宗教建 築設立於市鎮中心,南美的馬雅及秘魯的早期城市也以廟宇、 宗教儀式及規範為生活中心。西元前一千年查文人在秘魯北部 高地所建的巨大神廟不只是卓越文化的表徵,也位南美西岸日 後的城市文明扎根。 六、施展權利──皇都興起 若無宗教聖地的概念,全球各地大概也難有城市興起。但城市 若要繼續壯大,勢必得擴充版圖、增加貿易,將領主、神祇或 官吏的權力往外擴張。 七、薩貢:皇都建造者 薩貢雖尊重宗教傳統,卻也不忘著手奠定嶄新的城市秩序。而 國王即是「大企業主」 ,掌管所有重要的灌溉渠道、房屋建設及 商業活動。而後北方游牧民族便攻占薩貢帝國,但並未恢復以 往的神廟中心制,反而保留了地主制及其繼承者制定的中央集 權制。 八、巴比倫:首座超級大城 當時巴比倫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城市,孕育城市文化的規模之 大,前所未有。巴比倫王漢摩拉比(Hammurabi)制定的法典最 為著名,其中有多種刑事及民事法條。眾多的人口在加上宏偉 的建築,巴比倫留下的豐富遺產仍令人心生敬畏。 九、城市的安全及覆亡 由於各個城市足以抵擋外族入侵,城市文明才得以安全發展。 一但被游牧進攻,入侵進犯城牆,城市文明便會瓦解。而遠古 的城市一在重複這個模式。 十、中國:屹立不搖的城市 中國建立皇都的典範。西元前兩千年,中國即發展出獨一無二 的都市生活。在周朝首次推動大型圍牆市鎮,之後的朝代也施 行中央集權制。接下來幾個世紀,亞洲其他臨近國家亦採用中 國模式建城。 十一、最早的貿易都會─腓尼基 城市發展帶動貿易成長。然而,商人及工匠對城市的影響力仍 相當有限。早在西元前兩千年中葉,腓尼基人的土地就已發展 成希提人及埃及人的貿易中心,當時多數人對汪洋大海心存畏 懼,但腓尼基商人以駕黑船遠渡重洋、探險海外,成為當時唯 一影響力極遠大的古國。 8.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10)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十二、商人為王 腓尼基人除了經商之外,港市居民再工藝技術上亦表現卓越。 腓尼基人也將建築技術傳至海外,最偉大的文化貢獻:發明文 字,也是應商業需求而生。 十三、腓尼基衰亡的原因 當時的城市多半以商業利益為導向,主要目的在拓展貿易。但 商業精英偏狹的地域觀念使得腓尼基商展有限,難以成立帝 國。光靠生財有道及短視近利,無法抵禦一值已來支配程式發 展史的帝國野心;一直要到現在社會,這種野心才會逐漸消退。 分析:在這部份裡面,首先談到了文明的出現。無論是專業或非專 業的歷史家都堅稱,這些古城之所以有相似的宗教起源,應是東西 方曾經有過文化交流,但比較言之有物的研究方式,應如美國史學 家費恩巴哈(T.R. Fehrenbach)主張,早期全球各地的城市建造者有 種「精神上的一致性」 。而有了精神上的一致性以後,最重要的就是 發展。發展可以藉由版圖的擴張或者增加貿易等,提升商業上的活 力,以求永續。但如果安逸於現狀,因利益而道德淪陷,這只會讓 國家一步步的邁向衰亡的路。 PartⅡ.歐洲古典城市 一、希臘文明 歐洲最早出現的城市應該在希臘本土外的克里特島,島上主要 是運送橄欖油及錫等,其貿易與思想是由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 所取得的,商業文化和藝術都蓬勃發展。但遊牧民族入侵,使 克里特島開始衰微。 希臘地勢險惡、山岳連綿且溪谷眾多,故不利於他們拓展城邦 權力及經濟發展,然而唯一途徑就是海上貿易,也因此造就了 麥錫尼尚武好鬥的天性,但是後來因內部產生經濟危機加上外 族的入侵,於是麥錫尼文明崩潰。 遊牧民族大肆入侵,造成貿易中斷、城鎮荒廢,黑暗時代來臨。 四世紀後結束黑暗時代。文明復甦後,希臘城邦仍按照以往的 模式建城,以市鎮及市鎮周圍內陸上為中心向外發展,每個規 模都很小且四處林立,各城邦之間主要是以武力來擴展權力; 這種競爭風氣造就希臘高度個人主義的崇智文化,且都擁有強 烈的城市意識。 希臘日後被北方蠻族─馬其頓入侵而復亡,其兒子亞歷山大著 手建立了首座國際大城─亞歷山卓、安提阿、塞琉西亞,每座 城市皆經過嚴謹的規劃及設計,尤是亞歷山卓為最宏偉的一座 城市。 9.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11)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二、羅馬──首座大都會 羅馬統籌全國約近百年時間,其鼎盛時間,勢力遠及不列顛, 堪稱一座國際性的世界帝國。羅馬並非仰賴優越的地理位置或 自然環境,而是它是靠它特有的城市神話及神聖的使命感而壯 大。結合宗教信仰及有組織的軍事力量;羅馬人還創立了特有 的法律、經濟及管理制度。 經濟貿 易也因 繁榮的 社會發 展迅 速,呈 現高度 化成 長。如 現代規 模的城 市零售 業亦在此成形,且某些商業會集中營業在特地的區域內,甚至 類似超級市場的穀倉、現代購物中心的出現。羅馬人接收了希 臘化世界的遺產,重建修復了許多城市,將都市生活推向更好 的層次,把城市的系統都規劃嚴謹、棋盤式的街道、複雜的排 水系統等。進而出現「城市聯盟」 ,許多歐洲未來的城市都源於 羅馬大都會,像是倫敦、巴黎等,當時羅馬帝國賦予各個城市 極大的自主權。 三、古城衰微 奧里歐斯執政時期,羅馬已遭入侵,各階層的羅馬人都逐漸喪 失 使命感,當時的風氣是憤世嫉俗及逃避現實,於是有些人 藉由宗教尋得慰藉,以東方的基督教最屹立不搖,但是日漸龐 大的新宗教嚴重破壞了古典的城市文明且與帝國的中心價值有 抵觸。西元 410 年,西哥德人掠奪羅馬城,最後於 476 年由日 耳曼王國攻陷,羅馬帝國滅亡。 分析:希臘因為自然環境的關係,每個城邦都很分散各自林立,故 他們難以擴展勢力,於是他們藉由海外貿易來拓展其城邦勢力,因 而商業貿易發展速速且繁榮。然而希臘的經濟貿易、藝術成就及思 想等,都有很高的成就,但是最後還是難逃被強國入侵的命運,其 歸總出一主要原因,希臘並未制訂統一的政體或是一套共有的理 念,來鞏固整個希臘,尤其希臘每個城邦都是分散獨立存在的,更 10.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12)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必須要去統一全國;但也因此讓北方蠻族趁虛而入,西元前三三八 年,馬其頓成功征服希臘城邦。希臘各城邦要統一起來,也有其困 難處,因為城邦間的競爭都非常的激烈,常常會發生衝突,很難達 成共有的共識。 羅馬並非享有優厚的自然環境而壯大,而是它們把宗教信仰和有組 織的軍事力量加以結合,且他們非常敬重傳統,所以他們都身負著 神聖的使命感。他們制定了法典,為了就是塑造市民的行為舉止, 期望透過自我約束,讓這些行為舉止符合根深蒂固的個人及社會的 行為準則;羅馬後期,中產及工人階級漸漸開始逃避現實,沉溺於 娛樂活動中,主要是因為強盛的帝國制破壞了共和,於是階層分及 更為嚴重,像是奴隸人口就增加到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其各階級 間的對立衝突也更加嚴重了;羅馬內部經濟越來越衰弱,主要是因 過去常南征北討,花費過於龐大且國家還得救濟貧窮人口,但其實 對外討伐可以提供不少的移民機會,可減輕城市的負擔,但是對後 期的羅馬政府過於吃力了,然而因此也沒有餘力去做國內安全防 護,於是羅馬政局漸漸開始瓦解;社會內部開始腐敗,最後一連串 的傳染病,帶走許多條人命,其希臘後期也遇到相同的疫病問題。 PartⅢ.東方時期 一、伊斯蘭教世界 回教勢力逐漸在東 方世界崛起,其堀 起進而影響和破壞 整個歐洲的城市文 明。回教徒漸漸的 控制住地中海的貿 易,因此靠地中海 出入的商人無法對 東方進行貿易活 動,此種行為切斷 了歐洲重要的財富來源也阻擋了商業活動。在回教的市集當 中,時常可見他國的商品和特產等出現。由此可知回教商人和 傳教士遍部,回教勢力遍及各地。 二、穆罕默德的城市展望 穆罕默德不希望他的子民重回沙漠以及宗族中心的體系,他期 望城市成為「人民一同禱告之地」─ 麥加。 三、伊斯蘭城市本質 伊斯蘭教孕育出許多的精緻文化,對他們來說,宗教事務、與 11.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13)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神合而唯一才是重要比市政還重要。信仰、宗教在伊斯蘭城市 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逐漸城市生活重心不在是古公共建築而 轉向清真寺。 四、伊斯蘭文化影響地 大馬士革被人稱為人間天堂也是國際之都,這眾集了不同教派 的人,伊斯蘭讓這些異教人士保有自己的信仰,可稱是開明之 地。此國際化也刺激了城市發展貿易、藝術、科學。伊斯蘭文 化不只影響大馬士革,也在開羅甚至是從北非到中國邊界都受 到他的影響甚劇。幫助印度崛起即為其中最佳的例子,回教領 袖快速振興印度城市,讓印度脫離種姓制度的壓迫。 五、中國的城市 中國城市以農業為基礎發展,不像歐洲或伊斯蘭國家一直往內 陸擴權,即使在最大城,大部分商品也都為供應本地需要,農 產停留在村落規模。中國雖有最多人口,但其城市人口比例低 所以城市化的規模有限,甚至不到西歐、地中海的二分之一。 中國最重要的城市主要是帝國的行政中心。決定中國城市命運 的簿是經濟而是政治,如長安、北京、洛陽等城的興衰都決定 在王朝在何處,城市生活受到朝廷的控制,使得城市無法健康 茁壯發展。 中國為跨路貿易的強權,亞洲有一部分籠罩在中國經濟、文化 跟政治的勢力之下。繁榮的跨洋貿易讓商業去向的國際都市得 以成長茁壯,廣州的堀起就是一最佳例子,興旺的城市貿易數 量極大,種類繁多,連馬可波羅都讚嘆不已。 六、錯失良機 中國及伊斯蘭城市之境的城市活力逐漸消散原因: 東方繁華的景象讓歐洲人讚嘆不已,中國及伊斯蘭之境的城市 無論在人口或建設都領先歐洲,這種請況逐漸形成了繁華之 病,對西方的"蠻人"嗤之以鼻。在東方的社會中,中產階級 並未獲得實權,專制王朝進行課稅、扣押商品的種種行為,都 在打擊著商人的士氣,且其獨裁專制也阻礙了城市的發展。 七、歐洲東山再起 在東方頹敗時,新的資本主義陸續在歐洲產生,在 16 世紀時, 西方與東方一樣興盛,中國及伊斯蘭世界的統治者猶如封閉自 己的眼睛安於現狀,在歐洲人登陸貿易時絕大禍臨頭,有所察 覺時西方以遠勝於東方! 分析:本篇章可得知「貿易」的重要性,一個城市要維持興盛最重 要的就是貿易的發展,若無商業活動這城市必定衰敗,以中國為例, 中國是一個跨洋貿易的國家,跨洋貿易的興盛帶動了中國整個沿岸 12.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14)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城市的發展,就廣州發展最為快速,廣州在興盛期時已經是各國貿 易的貿易站,也成為對外貿易的第一大港口。由此可見,商業貿易 帶動了城市的生氣,使得中國沿海岸城市蓬勃發展;反觀,在中國 內陸的城市,因城市地理位置不佳、氣候等因素不適合從事貿易活 動及開發,城市發展十分落後,與沿岸的繁榮景象有很大的反差。 這例子可證,貿易在城市發展史中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 長久以來,教堂、寺廟、清真寺、金字塔等宗教建築都是大城市重 要的一景,並佔據了人類對城市的想像,這些建築代表著另ㄧ種意 義就是城市為神聖之地,為宗教核心。政治也影響著城市的發展, 一個帝國主義的國家,城市的命運被政治所操控著,市場的交易及 宵禁的時間都受到嚴控,這也使的城市的發展平庸,毫無特色可言。 國家在繁榮底下會有自大的產生,自大是城市繁榮日漸消散的原 因,如果一個國家不積極的維持自己城市的繁榮,只活在過去光輝 耀眼的生活,必定會衰敗。一個城市如果要繼續的維持其繁榮景象, 就應讓商人有發揮的空間,才不會因專制而使城市走向滅亡。 PartⅣ.西方城市重新稱霸 一、歐洲的城市復興 羅馬帝國瓦解後,歐洲仍擁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天主教會。全 靠教會扶持,讓城市的復興漸露一道曙光。城市復興,全賴教 會對政治及文化的貢獻,並藉由國防安全及經濟繁榮的扶持, 讓歐洲城市漸漸開始展開復興大業。 二、城邦再起 由義大利城邦帶領崛起。歐 洲城市雖然有強大的宗教力 量,但仍無法讓四面受敵的 歐洲有絕對穩定的生活,須 自食其力挺身自保。由義大 利北部城邦等地的商人及工 匠會,開始籌措資金設置軍 防。讓擁有城牆保護的城市 內,享有東方城市無法想像 的自主性。 義大利是城市文明復興中 樞。羅馬時期留下的基礎建 設,讓義大利在十一世紀初 期成了「眾城之國度」 。但義 大利的城市卻不以大取勝,在文藝復興時期城市的不凡在於活 13.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15)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躍的商業活力、擁抱古典城市傳統的熱誠及最重要的改良古典 城市的創新力量。並且重新挖掘出羅馬建築師波里奧(Marcus Vitruvius Pollio)的城市概念,如放射狀的同心圓城市、設立中 心或集會場,且讓住宅區以此為中心向外延伸至城牆,這讓義 大利城市創造出最震撼人心的城市美景。 三、威尼斯:「世界的珠寶盒」 威尼斯城內壯觀的大運河、走廊、市場,可以說預告了往後現 在都市的樣貌,亦即主要以經濟力量確立其地位的城市。威尼 斯人的財富絕大部分來自於經商才能,他們不甘只是當中間商 或金融家,也精心設立了生產基地,依照不同功能劃分區域, 分為專門的住宅區及造船、製造軍火及玻璃等區域。這讓威尼 斯不只成了西方的貿易家及銀行家,亦成了西方工坊。當時歐 洲人對外族人普遍有種敵對的偏狹態度,而威尼斯人卻提供外 國人一個「較為安全的避風港」 ,這些外國人也為威尼斯人帶來 商品、技術及思想。 四、佛羅倫斯及現代城市政治 義大利的其他城市因威尼斯的成長,也開始在經商、才略及工 業成就上與威尼斯較勁。競爭如此激烈之下,也孕育出十分類 似現在模式的城市政治。當時主政的目的不在宣揚信仰或建立 帝國,而是要為自己及所在城市爭取最大的有形財富。十四世 紀於波隆納研讀法律的貴族子弟羅西(Niccolo de Rossi)便說: 「有錢就能人模人樣,有錢就能讓傻瓜變天才,有錢就能收買 萬惡之寶庫,金錢萬能」。 五、伊比利亞人稱霸 新興的葡萄牙及西班牙擊潰了摩爾人後,鬥志高昂,開發新市 場並破壞了義大利人及其貿易夥伴主導的貿易路線。葡萄牙人 西征迅速在西非沿岸建立殖民地,接而打通非洲與亞洲的貿易 路線,壟斷義大利長期市場。另外,葡萄牙的小艦隊擊潰回教 大艦隊,此後國際間的貿易及城市的未來,便落入葡萄牙及西 班牙人手裡。沒沒無名的里斯本躍升為大城,為葡萄牙殖民統 治中心及主要港口,勢力足以影響全球動向。而西班牙的私宅 及公共建設,更能反映出征服義大利及尼德蘭等地後的富裕狀 況。 六、巴黎:最後的歐洲都城 這些新都城中最迄力不搖,在歐洲最廣大富裕且團結的王國: 法蘭西。十二世紀的法王菲力‧奧古斯特率先為巴黎鋪路、興 建中央市場並打造更堅固的城牆,而聖母大教堂也已動工,成 為天主教的歐洲最大城市。商業的蓬勃發展、擁有強大的政權 14.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16)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以及學院林立,都讓巴黎成為官 吏、僧侶、學子及學者等精英份 子聚集之地。在發展過程中,政 治紛爭及宗教戰爭都阻礙了巴黎 的發展,直到十六世紀末,君王 亨利四世決心將巴黎打造成偉大 王國下的名副其實之國都。開始 整頓街道、擴建羅浮宮、並仿造 義大利模式的廣場、開闢林蔭大 道、興建榮民醫院、多做凱旋門 及圓形勝利廣場,讓巴黎成為歐 陸藝術及文化的第一大城,並在 往後幾個世紀,成為城市集中化及宏偉城市的典範。然而,其 後統治者路易‧拿破崙的雄心加上巴黎首長的監督,更讓巴黎 多兩井然的大道、壯觀偉大的建設及設計精湛的公園。法國人 卓越的建設理念、規劃及建築,影響了維也納、華盛頓、布宜 諾斯艾利斯及河內等城市的建築師。 七、歐洲拓展城市體制 羅馬時代偏遠的內陸地區,也開始成立了歐洲市場。而村落擴 大為城鎮,甚至擁有自己的大教堂和中心市場。古典時期之後, 歐洲城市化程度首次超越亞洲及近東,人口的急遽攀升,使羅 馬城也東山再起。歷史是站在掌握通往浩瀚世界的康莊大道的 城市這一邊。 八、伊比利王國式微 主要問題在於文化價值觀偏失,伊彼利亞人志得意滿、宗教觀 日益偏狹、態度狂妄,而漸漸的,猶太人及基督教新徒,在歐 洲新興城市的商業及專業領域居核心地位。糧食的長期短缺、 青年對外戰爭送命、龐大國債、人口外移、傳染病爆發,使西 班牙城市規模大幅銳減。 九、北方城市崛起 由於西班牙及葡萄牙城市逐漸衰微,尼德蘭、英國等城市大幅 度的成長,這些城市取得優勢歸於銀行家、商人及精湛的工匠 等專才。西班牙的衰微,讓其殖民地尼德蘭大舉反抗,成功抵 禦西班牙大軍。戰役,使多數人才、資金及貿易觸角都轉往北 方剛獨立不久的城市。 十、阿姆斯特丹:首座現代商業大城 脫離西班牙統治獨立新城中的第一大城,後來開始擴建運河系 統、增強貿易實力、加強邊防、建造碉堡抵禦火攻、改善公共 15.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17)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衛生,另外也一步步增強國際貿易能力,以買低賣高的策略擊 敗對手。阿姆斯特丹是首座人口密集的現代都市,以縱橫交錯 巷弄、熱鬧碼頭及乾淨舒適的住宅區稱於世,多種族及教派林 立且正常運作,使其商業得以興盛,加上族群混居創造出特別 適合藝術、哲學、技術創新發展的社會,且允許公開質疑及發 揮創造力,其輸出工程服務、企業專業知識及技術遍及歐洲。 十一、倫敦 文化開放、科技進步、書籍普及等都顯的歐洲其他城市的文化 也明顯開放許多。這風氣在倫敦尤為蓬勃,戲劇、科學、神學 及長期禁止或令人畏懼的知識,如今都被奉為最高的價值。而 倫敦於知識成就及商業的活力也漸漸凌駕於阿姆斯特丹,荷蘭 的菁英份子短視近利,缺乏保衛海外貿易據點的道德決心,最 後將新尼德蘭割讓給英國人。 十二、全球資本主義首府 英國人口眾多,擁有煤、鐵、錫等重要天然資源,獨具優勢。 由於地理位置優越,也激發致力開發遠洋貿易。人口激增,充 滿各種機會,也誘引了許多商人銀行家的湧入。倫敦成長速度 驚人,但性質卻與巴黎、馬德里等國相異,不以建設展現國力, 卻創造了活躍的經濟組織、掌控並管理日益擴大的世界經濟; 另外還具備遠古鞏固大成不可或缺的道德使命,蓄勢待發,準 備帶領並改革世界。 分析:宗教撫慰人心;但道德淪陷卻是衰亡的致命點。西方城市由 義大利帶起了復興風潮,但由於義大利各城邦林立,有如先前的希 臘文明,並無統一力量能抵禦外敵,而越是富庶,就越喪失原有鞏 固城市的凝聚力量及強烈市民精神,一昧的貪婪,接而喪失道德凝 聚力,政權漸漸瓦解。 本篇章談及政權及宗教能是城市發展要件,最佳途徑而是持續不斷 地追求財富。但仍圍繞在起初作者談及的城市的三大普同本質。財 富固然重要,但道德卻也是城市永續發展的要件。城市的發展,三 大普同本質皆不可或缺,有了財富,卻喪失道德,城市─衰亡。道 德強烈,卻無商業活力帶來財富,城市依然衰亡。這必須是相輔相 成,互相呼應的。 PartⅤ.工業城市 一、英美的城市革命 倫敦的商業及政治領導地位,為城市下一輪的重大演變打下根 基。製造技術的革新將推動城市的發展,倫敦率先建立一種以 大量生產商品立足世界的城市。許多天然因素促使英國成為最 16.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18)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早的工業大城。但最重要的是,英國的政治及社會氣氛極適合 發展製造業。英國長期統一,並且剷除天主教組織,有助於英 國城市的蛻變。世界第一大國英國的出現,開啟了歐陸之外的 豐富天然資源及新市場。海外投資獲得的資金,贊助英國持續 積極登陸工業新領域。 二、蘭開郡:革命的源頭 倫敦有負責維持 全球公平交易煤 炭及棉花等商品 的專業機構,成 為英國經濟的統 帥。然而英國最 大經濟改革的源 頭不在首都,而 在遙遠的都市, 這些都市在後來 成為英國的大財庫。 蘭開郡是新城市革命的中心地,十九世紀初期人口暴增,由最 貧窮變成全球最繁榮的地區。例如:曼徹斯特、布拉福兩個城 市。這些城市代表一種嶄新的城市:主要以大量生產商品立足 的城市。 工業城市急遽成長,讓英國加速都市化,至 1881 年,英國城市 居民已達總人口的三分之二。 三、「暴虐的齒輪」 工業革命讓城市環境產生巨大的改變。生活環境,尤其是窮人 的生活環境,常常慘不忍睹。環境髒亂對健康造成致命的威脅, 曼徹斯特死亡率是周圍鄉村的三倍。新工業社會雖然創造了前 所未有的財富,但卻犧牲了人類的基本價值。工廠裡沒有同情 心或上帝容身之地:工業城市裡也不見宗教聖地或打動人心的 社會道德觀。只剩馬克思所說的「金錢上的聯繫」。 四、「世界的花園」的都市化 工業之城的明日之星不在歐洲,而是在歐洲人幻想的「世界的 花園」北美。工業讓美國改頭換面,鄉野之地變成了大都市。 移民、歐洲投資、製造工業促使美國急遽成長。 五、十九世紀以紐約為首的工業世紀 大批移民紛紛來到欣欣向榮的資本主義程式追求新生活,以紐 約大港最為熱門。有些移民的居住環境髒亂不堪,跟之前英國 一樣。不過紐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驚人的階級流動性。美 17.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19)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國工廠的勞工比歐洲勞工,享有更多晉升至上層的機會。 六、美國的心臟 美國中部城市相當適合發展製造業,例如:辛辛那提、底特律、 聖路易、芝加哥。這些位於北美中心的大都會,多以大型工廠 立足,生產鋼鐵、農具…等耐久品為主。美國成全球種工業的 龍頭,中西部即為其心臟。 七、對「進步」概念的挑戰 經過快速的工業化,美國跟英國一樣,市容一片悽慘黯淡,貧 窮問題更是惱人。有人開始對美國人堅信的「進步觀」提出質 疑,認為工業擴張會將國家推向「物質主義的末日」 。其他人認 為干預這種發展,才能改善許多社會偏差行為。此時社會開始 改革,生活環境到重視。 八、紐約:「往上發展」的城市 美國紐約高居全球城市文明的領先地位,經濟文化都有空前的 佳績。城市經濟繁榮與交通建設,吸引更多人口往返市區工作。 人口日多也需要更多建設才能容納這麼多員工,此時摩天大樓 拔地而起。 紐約如以往雅典、開羅及倫敦等商業城,經濟成長孕育繁榮的 文化,各階層文化品味的音樂、影像及觀念遍及全球。紐約文 化超越歐陸的標準,反映出一個日益多語言的社會,種族幽默、 爵士樂、各式現代藝術蓬勃發展,好不繽紛。 九、美國聳天入雲 聳天大廈不只在紐約也在世界其他城市,成了都市化的同義 辭。美國其他都市也仿效紐約,急忙興建巨大的建築。 紐約日益掌控國際貿易、金融及媒體,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美 國大城市裡的聳天大樓,將鋼筋水泥打造的工業城高舉入雲。 而興建大樓目的在於交易,卻不具有的神聖歸屬感道德觀或社 會正義可為支撐。一但面臨專橫勢力,鋼筋水泥大廈也難以捍 衛城市。 十、工業主義遍及全球 全球工業急速成長,開啟了都市化空前快速的新紀元。十九世 紀晚期,南美、非洲、澳洲各個大陸已有大型都會興起,又以 亞洲大陸最為驚人。但礙於殖民霸權商業政策加上建設不發 達,工業發展有限。 其他地方的演進較為劇烈,二十世紀早期,日本、德國、俄國 出現工業大城:東京、大阪、柏林及聖彼得堡如今已能進軍國 際。與紐約、曼徹斯特及倫敦平起平坐。 這三個工業化國家,都缺乏英美兩國得以適應城市新景況的民 18.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20)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主傳統,因此才會起而尋找通往現代城市的不同路徑。日、德、 俄並不具備克服生活於冷漠的現代大都會中,遭遇文化挫折該 有的法律制度及社會認知。 十一、日本突如其來的工業化 日本的工業化來的突然,讓工業化之路更顯艱難。日本打破封 閉後,多虧日本城市居民識字率高,國內市場成熟,較能面對 工業時代的挑戰。 日本像英美一樣,城市人口皆因製造業激增。東京成為日本第 一大城,為世人眼中既神聖又世俗的一國之都。到了三○年代, 讓人印象深刻的東京各種建設應有盡有。亞洲城市第一次能與 紐約或倫敦平起平坐,甚至凌駕它們。 十二、重建日本城市 二、三○年代的經濟大蕭條,讓許多日本人開始質疑西方模式 的有效性。日本人不願意踏上歐美工業城市的後塵,任由社會 陷入衝突及混亂。於是便設法以家族體系觀念,建立現代社會。 要在都會化的社會中強迫大眾接受這種道德管束,勢必得藉由 高壓統治。當局對西方文化發起聖戰,抵制西方的一切。除了 道德改革之外,日本的盛規劃者還想重新打造一種符合傳統生 活型態的都市生活。 十三、納粹的實驗 德國和日本一樣,工業革命很晚才發生,也一樣措手不及並陷 入混亂。德國才剛統一,首都柏林就被視為歐洲最現代都市, 但快速發展也帶來工業城常見的問題。德國人以「心情感受」 為本的生活一遭破壞,便引發嚴重的仇外情緒。長期在歐洲遭 人厭惡的猶太人首當其衝,成為發洩的對象。納粹也和日本人 一樣,對外來文化宣戰,並將城市打造成「另一種現代都會」。 些遠大的計畫跟日本帝國主義者的理想一樣,都因第二次世界 大戰而劃下句點。 十四、俄國:第三種途徑 俄國都市化的速度比日德等其他國家緩慢,彼得大帝的新都聖 彼得堡建於一七○三年,她很慢才發展為工業中心。俄國有豐 富的天然資源,卻因為社會普遍落後而無用武之地。農奴解放 後,大部分經濟資源仍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中產階級見改革之 路渺茫,日漸走上激烈的路途。 十五、蘇聯政體 共產黨鞏固權位後,想打造高度都市化的俄國。莫斯科獲選為 首府,重新整頓後,開始快速的發展。更名為列寧格勒的聖彼 得堡,發展之圖較為坎坷,共產黨開始掃蕩西方的城市文化。 19.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21)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十六、「磨利斧頭」 經過史達林和赫魯雪夫大刀闊斧重建莫斯科,破壞許多古老城 市建築,產生劇烈的轉變。共產黨熱衷於生產,興建沒有清真 寺、教堂、自由市場的工業城鎮。勞工被逼迫遷入,跟早期資 本主義工業化的受害者一樣,居住惡劣環境。從某方面來說, 蘇聯的都市政策是成功的,因為都市人口增加,蘇聯轉變為高 度都市化國家。 十七、共產黨的都市遺產 二戰後都市環境雖然改善,但人民的自由受到局限。蘇聯雖然 有「物質主義取向」 ,但他並未成功打造一套比擬西方的城市生 活規範。八O年代後共產黨開始走下坡,情況很慘淡。共產主 義的都市理念原本就是要解決工業城市的弊病,卻一事無成, 尤其是道德層面。蘇聯剝奪了城市及人民的宗教根基,連歷史 一併剷滅,只留下灰暗的城市。 分析: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重大的轉戾點,科技的快速進步改變了 人類的生產方式。工業化推動城市的發展,開啟了城市的革命。第 五部分的主軸是在探討因工業化而產生的城市,以及對各國城市所 造成的衝擊,不論是城市的文化或人民的生活。而各城市面對這些 衝擊,會做出什麼回應,也是這部份的重點。 歸納作者所提到的幾個國家,一開始都先介紹各國家的天然、政治 與社會環境,各個國家的情況都有差異,所以城市在面對工業化的 衝擊,有相同的情形,也有不同的問題。這些城市分為兩大類,第 一類為英美兩國城市,第二類為世界其他遭遇工業化的國家城市如 日本、德國和俄國,兩種類型互相比較對照。 第一類英美兩國經濟與社會文化相類似。在遭遇工業主義後,由於 擁有民主的傳統,得以適應城市的新景況。工業化為兩國帶來很多 的好處,都市迅速的發展,人口增加,都市化程度大大提高。國家 變得非常繁榮、富有,因此成為世界的強權。除了強大的經濟力與 軍事力量,兩國的文化也相當的強勢,影響著全世界各城市,成為 文化的主流。但造成的問題也困擾著兩國,就是工業化造成的環境 污染、犯罪問題、貧富差距。而後經過了兩國政府以及工會的努力, 這些問題漸漸的改善,現在城市的雛型慢慢呈現。但最大的問題其 實是道德觀的淪喪,新工業的社會帶來了許多的財富,但是犧牲了 人類的基本價值。工業城市的高樓大廈只為了交易與營利,傳統宗 教聖地與歷久不衰的道德觀已不存在,沒有這些價值觀,城市會失 去認同感,變得很脆弱。 第二類為全球其他演進較激烈的地方:日本、德國、俄國。這三個 國家在遭遇工業化後,也遇到環境汙染、貧窮與犯罪等…與英美相 20.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22)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同的問題。但最嚴重的是,這三個國家都是從中世紀政體迅速轉為 工業國家,所以在遭遇了「文化挫折」後,並沒有足夠的法律制度 及社會認知,而產生不適應。要解決這些挫折,使得這三國開始排 斥西方的文化,對西方文化宣戰,並且想用自己地方式,來打造現 代的城市。到最後,這些國家的遠大計劃都沒有成功。不過日本與 德國日後會再度崛起,而俄國情況最為悽慘,不僅沒有解決工業城 市的弊病,連道德也淪喪了。 作者認為城市應具備的機能:道德領導、安全保障、商業交易。工 業資本主義對城市造成最大的問題就是道德的喪失,而此機能是城 市興衰的關鍵。城市缺乏精神與號召,縱使有經濟高度的發展,如 果市民對城市沒有高度的認同感,城市將變成只有物質與金錢交易 的物慾之城。城市很容易就走向衰敗。所以說城市需要的是公共的 利益與凝聚力,而不是私慾。 PartⅥ.現代大都會 一、追求「更好的城市」 約 19 世紀末,城市發展 史出現一種新的變化 ──郊區發展。工業時代 早期市中心地價高,窮 人為了節省房租而住城 市的外圍,所以郊區住 著不受歡迎、遭社會排 擠的人。洛杉磯呈現了 城市發展的新模式:分 散、多中心、多郊區。 工業革命時期,吸引大 量人民湧入市中心,造 成市中心擁擠髒亂。 1918 年洛杉磯制定 1、 分區治理條例。2、鼓勵 城市內發展次中心。3、 單動家庭住宅-分散勞 工住宅擁擠。4、工廠分 散。5、電力火車。6、汽車的購車率比其他城市高三倍。但單 棟住宅占城市住宅百分之九十三,缺乏公共空間。這種分散模 式的前提是通訊、交通必須改善,才有可能離心發展。英國都 市計畫者霍華德提倡在郊區建立”花園城市”。美國人擁護此區 21.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23)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中心的理念影響了整個社會,特別是在 1920 年代有車階級俱 增,加速了郊區化。 二、郊區的勝利 二次大戰後郊區人口占 50 年代增加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四多,約 有三分之二美國家庭擁有自己的住宅。史學家說郊區同時也是” 逃避主義和現實的混合體”。二十世紀後半段,市郊造成國家認 同分裂的兇手,許多居民將市郊視為”反城市”。以美國人為例: 白人住市郊、黑人住市中心,加深種族隔閡,亦造成居民對城 市的認同感消失及貧民窟化。在郊區化的影響下發展出摩天大 樓,想把人民留在市中心,但再那時歐洲人多半安於 19 世紀留 下來城市遺產,對新摩天大樓的概念興趣不多,反而加速人口 的流失,仍影響美國、發展中國家。郊區化的熱潮燃燒至阿根 廷、澳洲、受限郊區化的西歐、連成功重整首都的巴黎也不放 過。 三、後殖民困境 侵略者對待殖民地多半撲滅古老文化,卻不會摧毀城市,並依 自己的理想建設城市。被殖民城市多從殖民國家獲取資源及發 展定位,主導國家經濟。引起移民移入,帶來犯罪率提高、貧 窮髒亂。被殖民城市除了深受歐洲影響,同時也接受了現代化 的基礎與貧富差距,號稱歐洲縮小版。甚至到了 21 世紀初,至 少有 6 億人口在違章建築中求生活。很多人因家鄉情況更糟糕 不得不遷向城市,即使住在貧民區。被殖民國家過度依靠殖民 國家時一旦殖民結束,失去殖民國家的資源,被殖民國家自身 沒有可靠的經濟後盾,根本無力支撐後續發展擴建現代基礎建 設。在無能力的國家狀態下,犯罪率、骯髒、貧窮更加嚴重。 從 1960 年殖民國英國從拉哥斯退出。1960-1980 年間城市居民 增加一倍以上、農業出口減低、缺少大規模工業、傳染病肆虐、 政治動盪的問題。中東有被資訊時代淘汰的危險,即使有豐富 的能源及伊斯蘭教。因為:﹙1﹚少有城市創見大規模工廠或世 界級的服務產業提供就業機會。 ﹙2﹚2000 年除土耳其及以色列 以外的近東國家,上網人口不到 1﹪。 (與世界脫節) ﹙3﹚基礎 建設未能趕上人口增加的速度。例:90 年代聯合國評估 84﹪開 羅人住貧民窟。 四、「遠東之冠」 20 世紀下半期,亞洲經濟、政治、社會穩定。除了雅加 達、馬尼拉、曼谷等地方政治動盪,經濟成長跟不上人口增加 及巴基斯坦政治動盪,卡拉奇 1 千萬人中有近 40﹪的人住違章 建築。反西方、反現代的伊斯蘭教運動。二十世紀初期,印度 22.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24)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又重新崛起,成為全球都市生活的中心。印度的都市成長大多 集中在德里及孟買。由於﹙1﹚國家投資工業及現代的基礎建設。 1950-95 年間,城市的國內生產總值在全國比例上多一倍餘。 ﹙2﹚ 2000 年世界 30﹪的軟體工程師在印度。 ﹙3﹚孟買在金融、製造、 娛樂產業,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 ﹙4﹚80 年代邦加羅爾有超過 900 家軟體公司有如印度的「矽谷」 。有如美國的迅速擴張,走 自給自足、研發的路線,但仍有大量失業人口、貧困的勞工及 童工。 二十世紀亞洲都市發展最令人讚嘆的是亞洲四小龍台灣、韓 國、新加坡、香港。香港因殖民國英國,成為中國南方第一大 貿易港,加上 1880 年代毛政權的難民湧入,湧入了不少以前上 海金融、工業的菁英,使得香港更具發展優勢。新加坡是亞洲 模範城市。新加坡在英國的殖民下加上多國的代表將新加坡打 造成國際社會,殖民結束後懂得運用政權來建設公寓、道路、 地鐵等與紀律。成功的關鍵在經濟成長,高科技工業及服務、 環亞貿易的海港及轉運中心。雖然有貧富差距,以英文為母語、 清廉的政府及現代的基礎建設吸引多國企業投資。毛澤東時代 抑制大城市成長、限制遷都市人口,傳統生活方式遭壓制、遭 毀。因此中國都市化的速度比亞洲的發展中國家都來的慢。 分析:因工業革命時代,吸引大量人民湧入市中心。過多的人口造 成城市的髒亂、擁擠。生活環境的惡劣加上通訊、交通皆有改善, 促使中產階級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因此發展去中心理念。 二次大戰過後,大家更加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郊區化的影響有好 也有壞。好處是人民可以有更大的生活空間,並帶動郊區化的經濟。 壞處是 1.加深貧富、種族之間的隔閡。有錢人不斷的向郊區擴張, 貧窮人或外勞只能留在市中心,甚至形成貧民窟。2.居民對城市的 認同感消失,一些工業城市只能做垂死掙扎。 後殖民時期,被殖民城市從歐洲國家取得大量的資源及資金重整被 殖民城市。有基本公共建設、交通及產業。吸引大量人口移向城市, 形成更多的貧民區。被殖民國家過度依靠殖民國家時一旦殖民結 束,失去殖民國家的資源,被殖民國家自身沒有可靠的經濟後盾, 根本無力支撐後續發展。沒有資金完成、維修、擴建現代基礎建設。 在無能力的國家狀態下,犯罪率、骯髒、貧窮更加嚴重。中東有被 資訊時代淘汰的危險,即使有豐富的能源及伊斯蘭教。因為:﹙1﹚ 少有城市創見大規模工廠或世界級的服務產業提供就業機會。﹙2﹚ 2000 年除土耳其及以色列以外的近東國家,上網人口不到 1﹪,與 世界脫節。﹙3﹚基礎建設未能趕上人口增加的速度。 亞洲的都市發展較慢,大多是發展中的國家,約在二十世紀經濟、 23.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25)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政治、社會都越趨穩定。除了雅加達、曼谷、馬尼拉、巴基斯坦政 治動盪不定及巴基的伊斯蘭運動。發展中的國家的問題有很多,在 亞洲的毎一個發展國家都有發生過,現今都還存在過。比如印度因 工業及現代化的基礎建設、高科技專業人員、金融、製造業及娛樂 產業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但卻仍有失業人口勞工、童工的問題。 中國 1976 年由鄧小平推行的「四個現代化」、開放經濟特區、吸引 外資投資並鼓勵個人創業及往外投資使得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而上 海新地鐵系統及機場改建等基礎建設。在浦東新區建設地鐵系統及 機場改建等基礎建設,卻仍有人口擁擠、居民在髒亂、危險的地方 工作、色情、貪污的問題。郊區熱潮也吹向東亞,東亞在汽車、通 訊及工業科技塑造城市板塊的時代下發展。. 第三節 結論 城市的未來 一、大都市的危機 都市化的影響, 帶來人口大幅度 地膨脹,以客觀 的角度來看是可 以使經濟活動更 加繁榮,人口是 經濟發展元素之 一,但是以現在 的立場來看,人 口過多會造成都 市擁擠,進而產 生社會問題,反而是都是無法向上成長,作者提到像是杜拜及阿布 達等城市屬規模較小且集中的城市,其人口並未過多,故他們城市 逐漸興盛;然而全球化的影響,以前工業革命興起的工業城市開始 必須面對適應全球化的新景態,因為現在已轉走資訊為主的經濟發 展,故會造成一些工業城市的重大衝擊且他們的技術將會無法比上 發展中國家,像是曼徹斯特、利物浦等城市都逐漸衰微。 二、破除距離 近代一掃 60 年帶的極度悲觀主義,以一種樂觀的觀念取而代之。因 為科技進步減少了以往城市的優勢利弊,也就是科技破除了距離。 科技讓大眾可以處理處理及傳送資訊通行全球形成「地球村」 ,使市 中心喪失優勢。通訊進步勢必會擴大經濟場域,讓工作機會流入小 24.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26)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城鎮。二十世紀最後三十幾年,全球都出現往市郊及小城鎮遷移的 趨勢,1969 年,美國大企業只有百分之十一將總部設在郊區;二十 五年後,幾乎有一半移往市郊。二十世紀以來,紐約ㄧ直都是世界 零售業的龍頭,到 2000 年,全球前二十大零售業卻沒有一家總部設 在紐約的。雖然紐約依然是開發國家最重要的大都會,但這股去中 心的潮流銃錯紐約的整體經濟表現。在家工作的人將會越來越多, 以家庭為中心的經濟可以使高學歷的員工更自由的選擇。 這股潮流史的最具地理優勢的都市也面臨人口及經濟的挑戰,越來 越多人外移加上出生率降低,人口減少的問題是最嚴重的。連應是 「全球城市」之樞紐的高級服務業,也往城市外圍或小城鎮分散。 已開發國家許多首屈ㄧ指的城市逐漸將未來的角色設定為文化及娛 樂中心。如今,在羅馬、巴黎、舊金山、邁阿密、蒙特婁及紐約等 城,觀光業成最大且最有潛力的產業。 三、都市高級化的未來及侷限 二十一世紀的呈市變成為全球城市,城市裡急速將老舊的建築、工 廠等改建成雅緻的住宅區,也表示以往的都市經濟中心慢慢轉型為 休閒住宅文化。城市在發展的未來,必須要堅守自己的地位,維持 商業的繁榮及有忠誠固守城池的市民,才可以在都會中打下屹立不 搖的經融及家庭根基。 四、安全及都市的未來 城市要有強大的政體維持法治,才能繁榮興盛,而加強治安對振興 城 有很大的幫助,若治安敗壞必會縮短城市的壽命,且要注意的 是,犯罪問題及反覆無常的政府往往延緩外資流入的速度,有時還 會導致外資轉往較安全的外圍市郊,這是要注意的部份。再者,發 展中國家許多城市也面臨到環境及醫療問題,若不解決則會影響到 城市的發展,城市要穩固的雙腳維持壽命就必須注意這些問題才 是! 五、恐怖主義威脅 目前城市所面臨的最大安全威脅,來自於中東的回教國家。許多回 教 市學習西方城市的發展模式,破壞了傳統,居民跟日益西化的環 境越來越疏離。與軍事領先的以色列的衝突更加深這種疏離感,回 教城市的士氣大受打擊。另一個原因是,伊斯蘭社會政治動盪,政 府專橫,難以吸引外資。在這種環境下,產生了對城市最大的威脅: 回教恐怖主義。他們痛恨西方大城市十惡不赦,壓榨剝削。如今, 全球城市不只要面臨變化無常的經濟及社會變遷,還不時有毀於一 旦的危險。 六、聖地 25.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27)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一座偉大的城市終究得有居民的支持,而且是獨一無二的強烈認同 感,才可以長長久久。都市要穩若泰山,居民必得團結一心。偉大 的社會學家派克(Robert Ezra Park)認為, 「城市是種心智狀態,其 中包含了習俗、駁雜的態度及情感。」 在這個全球化蔚為潮流的時代,城市必須努力培養居民兼容並蓄的 道德觀。一座城市之內,即使與大多數人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也 必須得到基本保障。若缺乏這種遠見,商業活力必定衰微,文化及 科技發展也會受阻,城市會從生機盎然的人群交流之力,變的委靡 不振,有召一日注定走上滅亡,淪為一堆廢墟。. 26.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28)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第三章 問題討論. 甚麼樣的城市與土地利用不會走向衰敗厄運. 第一節. 都市概說 都市的構成元素主要是由人、建築、社經關係與自然環境所構成, 這些元素在不同的地方、不同時空背景的影響,皆具有不同的風格 特色。 由這些各具特色的元素凝聚之後再各自發展為各種不同都市之型 態。都市本身不是一日就可以形成,都是由一個小聚落開始逐漸擴 大而成,而聚落所展現在外在的誘因,比如經濟、交通、產業、區 位或是其他等因素,不間斷的維持都市本身的優勢或創造新的潛 力,就會吸引人口不斷的湧入並擴大聚落成為都市。 台灣地區自民國 42 年實施經濟建設計畫以來,由於經濟快速持續成 長,經濟結構由農業為主之型態轉變為以工商業為主,而都市化現 象相當快速,都市人口佔總人口自 42 年 29.07%增至 72 年 69.5%。 而所謂都市體系乃指在依地區內,所有都市在規模、機能服務或影 響範圍及社會、經濟、文化活動程度方面構成階層性之關係與分布, 彼此間密切關聯,形成一個體系。 在此體係之下,不同階層的都市得以完滿發揮其應具之功能。換言 之,最小市鎮應有基本之設施,藉以滿足集居人口日常生活之需要, 藉使滿足影響圈內人口活動需要之際,不僅國民之生活水準達到相 當程度之均衡,且能提高公共投資之效益。. 第一節. 台灣歷史背景 荷據時期,荷蘭人在台灣發展貿易,經營米、糖、鹿皮等外銷,並 以台灣作為轉口站,當時台灣成為明朝、日本、南洋及歐洲等地的 貨物集散中心,且已躍入以出口貿易為導向的海洋貿易體系;到了 鄭經時代,國際貿易更加發展,把糖銷往英國,英國在台南設置商 務代辦,其持續扮演著貨物集散中心的角色;但是到了清領時代, 因清廷消極治台,所以經濟貿易就只得靠民間的力量,且清廷不重 視經商貿易,故台灣逐漸失去原貨物集散中心之地位,但也因此與 大陸沿海地區的貿易往來更加頻繁,而後清廷有派官員來督促其台 灣的建設發展,使其進入現代化;而日據時代,日本建設台灣使其 可輔佐日本工業發展,於是因此奠定了台灣未來都市發展的基礎; 然而國民政府接收時,也做了許多國家建設及經濟發展計畫等,來 促使台灣走向都市繁榮。. 27.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29)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第二節. 台灣都市發展經過 台灣在開發初期,都市機能的發展主要是以運輸為主,尤其是對外 聯絡的港口。形成港口市鎮的主要原因有四:一、台灣的移民自大 陸渡海來台灣,首先建立的聚落,為了考慮交通與經濟發展的因素, 都是建立以能停泊船隻的河港或海港為主。第二陸續來台灣地區的 大陸移民,都市在已建立的河港或海港登岸紮根。第三 台灣物產與 資源出口以及日常生活用品需進口,都是依賴港口。第四 當時台灣 內陸地區交通不便,水運比陸運發達,所以在這個時候台灣地區的 交通運輸都是依靠海運和河運。 台灣的都市化快速,由下列的數據可以看出來:台灣於 1875 年時 5000 人以上的都市,共有 15 個市鎮,其中有 8 個在台灣南部;到 了 1900 年台灣共有 17 個都市,其中有 8 個在南部、3 個在中部、6 個在北部;1940 年台灣共有 59 個都市,其中有 22 個在南部、15 個在中部、15 個在北部;到了 1970 年有 43 個在南部、44 個在中部、 45 個在北部。台灣早期的沿海港口即為人口的聚集地,逐漸發展之 後,都市開始向內陸延伸。到了日據時代,興建了縱貫台灣南北的 道路系統及鐵路,將之前的運輸路線連接起來,漸漸發展之後,都 市開始全面性的擴散。光復後,由於人口急劇的增加,加上工業化 的緣故,人口逐漸集中在少數的都市中。. 28.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30)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第四章. 城市未來之路-國際化(以台中市為例) 國際化是當前城市發展必然的趨勢,跟上國際化的腳步的城市,才能 維持興盛不衰敗。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裡,不僅衝擊到國民的生活也 影響到全球都市發展與競爭。因網路與科技發達資訊流通快速,全球 的貿易擴張,一些跨國企業進駐帶動整個都會圈的發展,這些都加速 了整都市都市化發展,而一個都市如果能有專業人才、資訊、產業的 優勢等,使城市可取得全球競爭的優勢,要有優勢,城市就必須有健 全發展作為後盾,在投資的帶動、科技的創新及帶動財富等能力都必 須擁有才是,以下就舉我們就讀的逢甲大學所在的台中為例子,分析 它是否具備成為國際化城市的條件,以及需要努力的地方,使台中維 持其生命力走向繁華不衰敗。. 29.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31)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第一節. 台中市都市發展歷程 (一)台中發展史 台中市的發展至今已有三百多餘年的歷史,其發展過程約可分為清 廷拓展、日本開發建設及光復後國民政府經營時期三個階段才有今 日的成就。在商業方面,從清代為農產品交易的商業中心,日據時 期成塊狀中心商業區,60’s 以呈放射狀的發展,到了 70’s 建立了多 核心的發展模式,80’s 時,人口的郊區化產生,而分別在市中心外 地區設立了百貨公司、量販店等。在都市型態方面,日治時期都市 規劃呈現網格狀系統,街道輪廓完整、交通道路層級清晰,由國民 政府接收後,都市有多次的重劃和擴張。台中市中心區早期規畫為 四十萬人生活的規模,歷經過度繁華而漸漸有衰退的現象,城市的 活動移向外圍的重劃區,最明顯的就是移到中港路沿線及七期重劃 區。 台中過去 的發展自 大墩街開 始,後來 更因火車 站的設 置,台中 市中區一 帶成為人 口密度及 高的地 區,主要 商街都位於市中心區的重要位置,在加上市府機關接設置在此區塊 上,使的此地成為台中商業最繁盛的地區,但後來各期重劃區漸漸 開發,加上中區地方人口逐漸老化,環境老舊使中區繁華不再,人 口開始往別區外移,台中市中心開始沒落。 (二)未來發展方向 達到避免歷史性長期分割的情況持續存在,台中構想規劃台中都會 區的大眾交通系統,興建生活圈道路設施,期望建立起城市的公共 運輸系統,建構以軌道運輸為主要骨幹,火車站鐵路地下化就是其 一目標,計畫台中火車站未來將以捷運車站為中心,在交通可及範 圍內建立強化的市中心區,以及高鐵的開通也會增加整個城市的流 動率,藉由交通運輸設施、都市計劃和土地使用三者結合,帶動台 中市的發展成一具有競爭、國際化的城市。但台中目前的都市規劃 30.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32)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無法充足份滿足做一個國際都市格局的要求,例如市政中心無法核 心的發展計畫區劃分清楚,還有一些計畫性的目標遠大且沒有足夠 的經費來促其完成。但台中及具有發展成國際都市的潛能,而與台 中、高雄兩地作北中南三區的都會圈發展發揮互補力,必定在不久 的未來成為一個國際之都。 第二節. 台中市工業發展歷程 台中市工業發展大致上可分為十期有 (一)清朝時為農產級散加工地(二)日據時期為食品加工為主(三)光復 至民國 50 年,工廠量近日據時期的 10 倍之多,以消費性輕工業為 主(四)50's 機械業開始斬露頭角(五)60'S 開始有加工出口區的出現及 台中工業區的第一、二期開發(六)產業脫離工業化和台中工業區第 三期開發(七)80's 台中市產業開始升級,規劃軟體、航太工業區及電 三科學園區的爭取(八)軟體及航太工業區的開發(九)第三科學園區 的競爭(十)科技產業部門的出現。 台中原以一級產業為主,然而隨著都市化程度越高,呈現衰退的情 形。台中都會區現今以第二級產業為主,而第三級產業仍在成長中。 相較於其他都會區,台中具有發展科技之條件,它的可發展腹地充 裕,可以促使產業在此落地生根。 台中市長期以來以製造業為發展的基礎,無論在機械方面或者是加 工產業方面都有相當的經驗,甚至在機械產業在國際上佔有很大的 地位,台中科學園區的設置目的就是要將台中塑造成中部科學城, 強化台中都會區,配合清泉崗機場計畫成第三國際機場,就次能提 升加工出口和台中港成為經濟特區及自由貿易港,帶動整個大台中 的發展走向國際化。一個城市要有競爭力才能維持其繁盛,而台中 也不例外,具有地方產業特色才會有競爭力,才能帶動技術方面的 產業升級,台中製造業技術逐漸往密集產業升級,它配合著科技產 業發展,一些科技結構結合學術成立的機構培養出高素質的人力資 源,這就是他擁有的優勢條件。在優勢的條件下台中有能力和其他 都市競爭,有了競爭才有機會成為一個不衰且興盛的都市。. 31.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33)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第三節. 邁向國際化的交通建設 台中市近十幾年發展快速,已經成為台灣中部的經濟、政治的中心, 鄰近城鎮與台中市的互動關係極為密切。台中縣市所形成的都會 區,期望在交通運輸能與世界迅速連結。為了配合國際化的潮流, 台中所需的運輸設施包括了海、空運的機場與港口。台中都會區位 中部工商業的發展重心,發展台中港與國際機場能對台中都會區帶 來重大的影響。 台中原本的民用機場為水湳機場,由於機場狹小,跑道長度也無法 負擔大型飛機起降,而且擴建不易,無法負擔國際航運的需求。而 中部科學園區的發展也需要國際機場的支援,方便高科技產品的輸 出。為了台中的發展,政府新設立了清泉崗機場為國際機場。而原 本水湳機場則重新規劃土地的利用,是振興台中都市經濟的契機。 清泉崗機場是根據「台中都會區運輸系統整體運規劃」的研究所設 立,其地理位置已達到國際機場的設置標準。不過清泉崗國際機場 目前的首要課題,是缺乏聯外道路。除了聯外道路的建設之外,還 可以考慮捷運連往清泉崗機場的可能性。 台中港為區域性加工出口與物流中心,提升台中港的貨櫃轉運功 能、改善聯外道路交通,是台中面對國際化的重要建設。台中有得 天獨厚的好氣候,雨量、颱風、水災少,而台中港的基礎建設也良 好。不過目前碼頭的水深不利大型貨櫃船行駛,所以台中港欲成為 重要的港口,應改善與興建貨櫃碼頭。經過加強,台中港貨物的吞 吐量必定能增加,成為國際性的大港口。. 32.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34)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第四節. 國際化都市的文化 成為一個有文化的城市,也是台中邁向國際化的ㄧ環。台中在早期 時社會以地主為中心,地主多為知識份子,重視文化。文化的集中 使得台中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如今,台中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逐 漸的消失,ㄧ個充滿活力、永續經營的城市,須建立在市民強烈的 認同感上。台中市過去有台灣的「小京都」之稱,當時的意象凝聚 了市民的向心力。而在現今市民認同感快要消失時,應該要把台中 塑造成ㄧ個有特色的城市,重新找回市民的認同感。否則台中市可 能會再全球性的「地方化」運動中被淘汰出局。 台中市長胡志強的政見是在台中興建古根漢美術館與國家歌劇院, 企圖想使台中恢復文化城的美名、與國際接軌,提升台中在全球的 曝光率。不過礙於經濟不景氣、預算太少,要做這些建設有實際上 的困難。不過,台中仍然需要努力的去達成這些目標。 台中未來的發展,應定位在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及產業,提昇市民的 生活品質。如何利用民間資源,引導民間團體一起投入生活營造的 活動,是將台中市推向具有本土特色的國際城市舞台的關鍵。 二十世紀是理性的時代,二十一世紀是感性的時代。全世界許多城 市的工商發展可以和觀光事業並重。中部地區有優越條件可以發展 文化經濟與休閒觀光產業,吸引觀光客。台中能美化都會街景,改 善民眾居住的環境與生活品質。善用台灣慶典活動,還有本土特產、 夜市等飲食觀光,把這些台灣特有的文化行銷國際。為了打開台中 的知名度,可以舉辦一些國際性的活動,走向國際的舞台。台中必 須融合居住、購物、就業、休閒、娛樂、生態之生活文化,營造全 體市民對城市的信心,把台中的國際文化競爭力提高。. 第五節. 結論 以上論述台中的發展,是期待台中能成為國際化的都市。台中想要 在全球化的城市中邊緣化,所以需要增加公共建設,吸引更多有利 的條件進入。台中要擠進國際城市的行列,還需要好長一段路要走。 不論是都市計劃、產業結構、交通、文化,都還需要加強。這不是 件容易的事,不過既然知道方向,就能夠慢慢努力,達成目標。就 像是城市的歷史這本說我提到的,城市居民具備對城市的認同感 時,就算遇到難題,也能迎刃而解。而台中現在正需要這種認同感, 一種期望台中能邁向國際化的認同感。而擁有這種認同感後,人民 一起努力。雖然不見得能夠完全達成目標,但有這種不斷努力向上 的精神,台中城市就不會走向衰敗。. 33.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35)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附一. 參考文獻. 一、參考書籍 希臘史. 歐洲文明. 起源. 劉增泉偏著. 城市競爭優勢評量系統之研究. 成功大學. 三民出版 陳冠位博士論文. 都市競爭力指標之建構─以台北市及上海視市為例 逢甲大學建築及都 市計畫研究所 張喬峰碩士論文 經濟全球化的城市發展─新加坡案例分析 台大城鄉所 林右昌碩士論文 全球化在 21 世紀 台灣的故事經濟篇. 台北. 張建邦. 王麗珠. 台灣人四百年史:史明. 蓬島文化公司. 1980. 台灣都市地景變遷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碩士班/93/碩士/093PCCU0358024 浩翔 指導教授:林益厚 土地利用空間型態之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88/碩士/088NTU00136021 銘 導教授:蔡博文;張長義. 研究生:柳. 研究生:朱健. 台灣地區都市體系等級變遷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90/碩士/090PCCU0224012 生:崋國鼎 指導教授:林元興. 34. 研究.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36)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二、參考網頁 逢甲大學學位論文網 http://ethesys.lib.fcu.edu.tw/web_root/index.htm 國家圖書館碩博士論文網 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台灣地理http://twgeog.geo.ntnu.edu.tw/ 台中圖書館鄉土文化專輯【二】地理篇之二 臺灣的人文地理 http://public1.ntl.gov.tw/publish/culture2/cul2_06.htm 台灣歷史發展特色 文/張炎憲. www.twcenter.org.tw/a05/a05_01_05.htm 台灣人台灣史 作者:郭宏斌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index.htm. 35.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37) 城市的歷史-城市土地與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台中為例). 三、圖片來源 圖一 埃及金字塔 http://www.hkba-travel.org/world_scenery/outlook_03.htm 圖二 羅馬藝術-古羅馬競技場 http://www.aerc.nhcue.edu.tw/arthistory/rome.htm 圖三 伊斯蘭教傳入中國-麥地那清真室 http://hk.geocities.com/tkpartstudent2/ecland/e2.htm 圖四 Italy maps http://www.lib.utexas.edu/maps/italy.html 圖五 Calvin lee 的部落格-巴黎鐵塔 http://blog.photosharp.com.tw/BLOG/Article.aspx?m=Calvin+Lee&id=288 圖六 工業污染圖 http://www.iecool.com/photo/show/?id=38400&kind=6&ofid=1 圖七 John Hording-台北 101 http://www.thejohnharding.com/archives/archive-082004.htm 圖八 渥太華市中心街道 http://www.epochtimes.com/b5/4/8/10/n622367.htm 圖九. 臺中市計畫道路系統圖. http://www.bp.ntu.edu.tw/cpis/cprpts/taichung_city/process2/1/1-2/mulu-pt3. htm 圖十 天氣. 臺中公園 拍攝 李俊賢朋友. 圖十一 臺中市景 天氣 拍攝 李俊賢朋友. 36.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6 年).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臺中市別名「文化城」。清朝之前,為平埔族群巴則海族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歷史與文化的縮影,也是認識一座

依據瑞士洛桑管理發展學院(IMD)公布之「2019 智慧城市 指數報告」 (IMD Smart City Index 2019),維也納在 102 個 城市排名第 17

Original plan and elevation of the Teatro Sabbioneta, Vincenzo Scamozzi.. 文藝復興時期劇場

當時當地的希臘人非常強大。前 5 世紀薩姆尼特人佔領龐 培和附近地區。龐貝的建築受到薩姆尼特人非常深的影 響。薩姆尼特人還擴大了這座城市。前

此計劃主要包含一個以「智慧城市」為主題的專題研習展覽,再附以一系列的活動,其中包

日本絕大部分的城市都擁有完善的鐵路系統。在 1957 年 11 月 15

經濟學人智庫對全球 133 個城市進行每半年一次的調查,這一次「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