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傳統產業變革對製造科技教學的啟示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傳統產業變革對製造科技教學的啟示"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傳統產業變革對製造科技教學的啟示

* 林平勺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碩士班

壹、前言

傳統產業曾帶領台灣經濟起飛,創造台灣的經濟奇蹟,但在自由化和全球化經濟競 爭的發展下,傳統產業已逐漸被新興的高科技產業所取代,面臨著產業轉型(謝依珊, 2001),因此本文將藉由探討傳統產業面臨的問題、發展方向,與製造科技的理念,提 供給教師在規劃製造科技教學時的建議,以期結合時代趨勢,提昇科技素養教育的品質。

貳、傳統產業面面觀

一、傳統產業的定義與特質

從我國產業經濟統計或是一般大眾的看法,對於傳統產業有不同的定義,由於近年 來因為國內股市交易的資金多集中於電子股,使得民間將電子資訊業以外的產業,視為 傳統產業,但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行業分類,製造業可區分為傳統產業、基礎產業和技 術密集產業,其中傳統產業包括食品業、皮革毛皮及其製品業、木竹製品業、家具及裝 設品業、紙漿及紙製品業、印刷及有關事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和雜項工業(謝依珊, 2001)。 當政府大力呼籲挽救傳統產業時,很多人還不清楚傳統產業到底所指為何?除上述 之定義外,所謂的傳統產業也應具備下列幾項特質(徐文復、廖明芳,2000): 1.技術本位,創新研發成本投入較低。 2.產品生命週期(Life Cycle)較長。 3.生產線固定長久不變。 4.勞力密集的產業。 5.與民生相關密切的產業,如食品業、紡織業、營建業、汽車業等。 6.國際化程度較低的產業。 7.成長率趨緩的產業。 8.家族性色彩濃厚之產業。 9.較不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

二、傳統產業面臨的挑戰

過去傳統產業締造了台灣經濟的蓬勃發展,但時至今日,從金融風暴、股市地雷風 暴及近日股市資金追逐高科技股,而傳統產業全盤皆墨,紛紛跌破淨值的慘況來看,台

(2)

灣往昔賴以生存的發展的傳統產業,已被近來奠基的科技產業全面排擠而潰不成軍。而 以下所列即傳統產業所面臨的危機(晉麗明,2000)。 1.管理機能不足以應付組織規模 2.人力資源的長期失衡 3.組織內外部信心危機 4.研發創新精神不足 5.經營者的限制 6.資金籌措不易 7.資訊電腦化腳步落後 8.企業文化轉型不易 9.專注本業經營的迷失 10.通路革命的省思

三、傳統產業改革的發展方向

面對時代的進步,科技高度的精進,資訊快速的發展,為使傳統產業能夠在這時代 的巨輪中脫胎換骨,再創企業的另一高峰,企業更應積極的將產業轉型升級,以下即是 產業實踐改革的發展方向(謝依珊,2001、林士和,2001)。 (一)加強組織內部人才培育 企業必須重視優質組織文化的塑造,並建立健全富彈性的組織架構與授權分權,以 導引企業邁向良性循環自可吸引人才遠來,因此重視內部員工的潛力,定期的舉辦內部 員工的教育訓練,培養與教導員工的向上學習,才是組織永續經營的根本。 (二)管理重心與組織定位的移轉 在新的時代中,符合人性面的權責相符之授權管理,將替換掉層層節制的監督管 理,而平衡關注數量化及非數量化管制點的全面性管理模式,亦會取代只看中成本金額 的狹窄視野,因此一位創新的領導者能洞悉時代趨勢,並能適時調整組織的內部架構, 勇於調整組織定位,積極建立內部溝通管道。 (三)運用科技技術振興傳統產業 傳統產業應順應自由化、全球化、產業分工化的國際趨勢、加強資源整合、發揮潛 在優勢,而且企業將不再只是個封閉的個體,而是要把上下游供應商及顧客的關聯性, 利用科技技術連結起來成為一體,大量交換市場、科技、產業等資訊,以共享資源的方 式共謀對策,以全面性之產業鏈的整體成功,作為企業努力的目標。 (四)注重研發提升品質 由於傳統產業升級的關鍵在於技術的提升,而研究發展常可以提升產品的品質,使 得附加價值提高,並增加公司收益。另一方面,透過製程技術的提升,以及完善的品質 管理,將產品品質提高到一定的水準,產業一定要注重研發才得以永續經營。 (五)新產品擴大市場基礎 民生用品產業在面對淡旺季不平均,與生產線間調度不易等問題時,除以過去生產

(3)

經驗,或傳統生產管理的計量模型來求取最佳的可接受度外,集中力量針對淡季市場特 性與較少使用的製程,主動開發新產品來填補淡季市場缺口,或用未完全發揮之生產線 的產能,應可解決這些用傳統思考邏輯無法克服的問題。 (六)求新求變的積極心態 企業經營者必須先自我建設,並鼓勵員工執行創新的作為,向過去的自我挑戰,並 以世界一流之企業為努力目標,將全球市場接納入其思考範圍與經營腹地在全球化競爭 的時代,才能在貿易自由化的衝擊下,穩立於不敗之地。

參、製造科技教學的理念

製造科技通常被定義為「將原料轉變為有用物品的程序」(蔡錫濤,1995)。因此 製造科技可說是為了解決人們面臨的問題或表現人類意圖,而運用所需知識和技術的整 體,透過這個整體的運作,人們得以運用知識、工具和技術,改變材料性質,以提昇產 品價值,一方面滿足社會需求,同時也增加生產者本身的利益,簡言之,我們可說製造 科技是一種融合理論與實作的知識體(王皆富,1993)。 一、製造科技的本質 製造科技的本質從哲學的角度來分析,可將其分為:器物觀、程序觀、知識觀及意 識觀四種型式,這四種型態是以階層結構呈現,各層次是建立在前一層次上,形成階層 性的製造科技體系(李俊穎、王曉麟,2001)。 1.器物觀:可分為材料、工具、用具、儀器、公共設施及軟體等。 2.程序觀:由人與器物的關係看程序,可分為創造器物、製作器物及使用器物三種型態。 3.知識觀:將製造科技知識簡易的分為製造科技之方法與原理兩部分。 4.意志觀:指的是製造科技的目的性,主要以增加效率為目的。 圖1 製造科技的階層性體系 二、製造科技的系統架構與內涵 傑克森坊課程理論所提的製造科技系統中,明白的指出一個完整的系統會受到自然 器物觀 程序觀 知識觀 意志觀

(4)

與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而且更應重視系統要素的控制,使得輸入-處理-輸出與回饋 達到整體的平衡(Hales & Snyder,1982)。而蔡錫濤(1998)曾將傑克森坊科技模式及 其內涵導入製造科技系統模式,而得製造科技的系統架構圖(如圖 2) 圖 2 製造科技的系統架構圖 (資料來源:蔡錫濤,1998) 製造科技的投入要素包括人力資源、知識、材料、能源、廠房設備、錢財及時間等 七項。生產程序則包括取得資源、轉化資源及生產產品等三項。生產產品常用的加工方 法則有鑄造、成形、切削、調質、接合組裝及表面塗裝等六種。製造科技相關的管理事 項有產品研發、生產管理、銷產管理、財務管理和工業關係等。而製造科技的產出則包 括產品、廢料及污染源等三項(蔡錫濤,1993) 綜合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製造科技主要是為了要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以實 用為目標,其發展乃是以效率的改進為目的而有所進展。依照系統模式做製造科技的分 析,配合適當的材料、能源、知識、技術來運用、創造各式器物與工作方式,以解決人 類生活上所遭遇的困難,並獲得更進步的生活型態,以適應社會快速變遷所帶來的影響 (李俊穎、王曉麟,2001)。 三、製造科技的知識體 製造科技的知識體屬性可包含下列幾種(王皆富,1993): 1.實用性:製造科技是一門「有效行動」的知識,其目的在於解決人類當代所面臨的問 題。 2.實踐性:製造科技藉由材料特性,以輸出產品的方式來滿足人們的需求。 影響評估 產 出 投 入 生 產 程 序 生 產 程 序 人力資源 知識 材料 能源 廠房設備 資金 時間 期望的 非期望的 立即 延遲的 取得資源 轉化資源 生產產品 研究發展 生產管理 財務管理 銷售管理 工業關係 產品 廢料 垃圾 污染源

(5)

3.累積性:歷史上製造科技的每一次突破或躍進,都是在當代之前,知識與技術的累積 而成。 4.延伸性:製造科技初期的發展,旨在延伸人類肢體、感官、或智慧,然而當人類開始 延伸本身的肢體功能時,製造科技更加強其自身延伸的循環。 5.整合性:製造科技必須具備有整合不同學科的能力,才能提供適切的產品,以滿足人 類的需求。 6.並存性:製造技術或產品一旦發明,其生命的歷程就開始在歷史中記錄下來,隨著技 術的逐次更新,舊技術可能會在原發明地消失,但也必存在於其他的地點。 7.最佳化:由於製造科技是一種經濟導向的科技型態,在解決問題時,必定尋求最有效 的解決途徑。所以當製造科技問題解決的技術往前發展時,必不可能再依循舊時的方法。 四、製造科技教學活動 製造科技教學活動可以依照加工方法、材料和管理要項等方面來設計,當選定學習 內容後,老師便要依所選內容去設計教學活動。教學活動不必一定是成品的製作,也許 是參觀社區裡的製造企業,瞭解公司的組織,產銷運作方式等;也許是製造企業對社區 生態或生活型態影響的調查;也許是市售產品的評價或是某種材料的測試;甚至於可以 透過電腦模擬的方式,去探討特定的製造科技議題等。因此,一個良好的製造科技教學 活動,可以利用下列五個驅力(driving forces)來增強學生的學習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 趣(蔡錫濤,1995)。 1.習得新知識心理上的充實感。 2.應用抽象知識於實際事物或活動所得到的滿足感。 3.操作機具、工具或實驗變相的真實感。 4.完成作品或作業而得到具體成果所帶來的成就感。 5.活動過程中,足夠的互動及參與所得到的歸屬感。

肆、傳統產業變革對製造科技教學的啟示

科技不斷在變,教學也應適時調整,對於傳統產業的變革,生活科技教師在進行製 造科技教學活動時,也應該有所改變以因應時代的趨勢,以下即針對教學活動、教學策 略與教學理念上來做探討。

一、教學活動

生活科技教師在設計製造科技教學活動時,材料、管理要項、加工方法是三個主要 的主軸,但從傳統產業面臨的問題與發展方向來看,管理要項是整個變革的大方向,因 此在教學時可以加強工業關係、財務管理、銷產管理、生產管理、設計研發的執行,以 往組實習公司的方式,是一個很不錯的教學方式,因「製造科技」課程主要在於探討製 造科技的內涵,透過自組實習公司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有效地運用材料、機具、技術、 資源和管理的方法,來印證製造科技的理論,以及了解完整的製造過程。以實習公司的

(6)

運作,學生在經過公司創立、產品研發、產品製造、營運管理到傳行銷的積極運作,在 期末分別推出了自己公司的產品。並可鼓勵學習進行行銷,在校慶時擺攤以吸引消費者 圍觀、購買,而除產品外,亦可展示公司所有製造流程的記錄資料,在現場亦有專人解 說產品特色功能、製作過程及公司的運作,不僅使參觀者了解製造的過程,也對生活科 技教學的特色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除了組實習公司之外,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強調於產品的設計研發,運用 各種創造思考的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亦可利用各種產品的創意點,擴展學生的 想像空間,而實習公司內部的組織也要引導組長以人性化的方式來帶領組員,在製造過 程中,教師要不斷提供技術上的協助,以確保作品品質與行銷優勢。

二、教學策略

製造科技教學的產品,幾乎有無限多種,其應用實例可說俯拾可得,而製造科技與 人類生活、互動的案例更是不勝枚舉。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盡量從生活中去尋找 素材,也就是活動內容應能彰顯生活化的特性,好讓學生有應用抽象知識於實際生活中 的機會。而不論是實際動手製作或是觀察、參觀、實驗、測試、模擬等形式,教師應讓 學生把所得的結果以成品、書面報告、影像或語言紀錄的方式呈現。這樣的訓練除可培 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更可讓學生有自我實現的滿足感(蔡錫濤,1995)。 除此之外,教師亦可透過網路擴大教學的範圍與層次,整合多元化的學習資源,以 超連結方式讓學生輕易地取得相關的學習資源,並在活動過程中強調合作學習,因為透 過合作學習,學生不但可成為資源提供者,更可能扮演研究者的角色,這將大有助於提 昇學習的品質。而運用建構式學習理論,強調經由探索和發現式的學習過程,學生比較 容易內化與統整學習材料,如此建構出來知識,才真正是學生所學到的。最後,教師角 色的轉變也是應行的方向,教師要避免使用威權式的教學方式,而應用新的管理方式來 進行活動的運作(管理、監督、協調等),唯有將新的思維融入,才能造就新的契機。

三、教學理念

因應傳統產業的發展,製造科技在教學時可將以下的理念融入於教學中。 1.知識管理與環保意識 知識管理包括知識的取得、儲存、分享及擴散,應用於製造科技上可幫助製造程序 與製造技術之統整,並積極創造組織內部學習的能力,使得知識得以共同分享、提昇與 加速擴張,以達成整體程序更形完備、管理流程更流暢的目的,並希望藉由知識管理所 產生的連鎖效應,提昇製造技術的水準,以製造出具備輕、薄、短、小且堅固耐用的產 品。現今的製造技術已經發展至高科技的層次,然而在追求物質高度發展的同時,亦日 益重視生活品質與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而且在此民智大開、環保意識抬頭的社會中, 環保訴求及產出物再循環使用的觀念已日益普及,如此方能在享受製造科技帶來的便利 之餘,並正視生存環境維護的問題(李俊穎、王曉麟,2001)。

(7)

2.顧客需求與行銷策略 在多元化的社會型態下,人們的經濟能力提昇,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也愈來愈高, 製造產出的品質與型態是否為顧客所接受,已成為注目的焦點。正因消費市場以顧客獨 需求與要求為考量前提,因此產品的設計與製造過程皆須有良善的規劃,以提供使用者 及顧客最佳的品質。而除了應重視顧客需求外,行銷策略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有再好 的產品而沒有完善的行銷策略與通路,路依然走不下去,所以製造科技活動可結合市場 調查(調查校內師生的需求)與校園攤位、傳單海報的運用,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成就感, 而且亦能間接為生活科技創造良性的宣傳效果。 4.結合科技與重視設計 在科技的時代就要有科技的做法,在製造科技教學活動中的每一步驟,都可讓學生 嘗試將科技融入其中,而目前較能做到的應屬管理要項方面,如設計產品時可運用電腦 輔助繪圖,增強學生對實際產品的想像力;準備生產時,可用電腦幫忙安排生產線與製 造流程;再者,網際網路的使用,不僅可以蒐集大量訊息,亦是學生彼此的聯絡相當重 要管道。 產品的研發設計是產業生存的最根本之道,而製造科技教學所要製造的作品,就應 讓學生不斷的腦力激盪,不斷的溝通協調,不斷的給予大量的刺激,希望學生能不限於 既往,創造出新的、不一樣的作品,教師可藉由創造思考教學法與舉辦作品發表會的方 式,讓學生之間相互競爭與比較,不僅可以刺激腦力,亦可以激發動力。

伍、結語

時代不斷的在變,唯一不變的事實就是『永遠在改變』,傳統產業若要能永續經營, 必須能跟上科技脈動,再造企業組織,才能在未來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而科技教育在 大時代環境與教改下,亦面臨了很大的挑戰,科技教育若沒有走出自己的路,將有可能 在這波洪流中被淹沒;台灣傳統產業在現今能存留者,多半經歷了一番轉型與改革,重 新調整定位與目標、改造組織並注重研發,有深度的覺醒與行動造就了他們強韌的生命 力,而科技教育者亦應有所警惕與省思,正視科技教育所面臨的問題,並勇於調整與再 造,天無絕人之路,生命會自己找尋到出路,而科技教育是否能在未來教育環境站的穩, 實賴所有科技教育者共同努力,才能走出科技教育的新春天。

(8)

參考資料

王皆富(1993)。製造科技本質與演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俊穎、王曉麟(2001)。技學在製造科技上的影響與發展。生活科技,34(2),8-15。 林士和(2001)。開創傳統產業的璀璨未來。管理雜誌,320,138-140+142+144。 徐文復、廖明芳(2000)。傳統產業的新春天。管理雜誌,124,124-126。 晉麗明(2000)。傳統產業的十大危機。管理雜誌,307,30-33。 蔡錫濤(1993)。製造科技系統之內涵。中學工藝教育,26(10),2-9。 蔡錫濤(1995)。製造科技教學活動設計的理論與實際。中等教育,46(3),18-22。 蔡錫濤(1998)。製造科技知識體分類架構。生活科技教育,31(3),2-9。 謝依珊(2001)。淺談台灣傳統產業的轉型。生活科技教育,34(8),20-24。

Hales,J.A & Snyder,J.F(1982). Jackson’s mill industrial arts curriculum theory: a base for curriculum derivation.Man/Society/Technology, 21(3), pp.6-1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是所有正向指標中最低者;其次是「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固定資 本形成之變動率」與「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 GDP 成長率」,二者 的平均值分別為 5.10 分與 5.13

課程分為對台灣看世界 對台灣看世界 對台灣看世界、進步的科技 對台灣看世界 進步的科技 進步的科技 進步的科技及來講好聽話

有人將傳播新科技演進稱為傳播革命(communication

看完【科技的成就與破壞—基因改造食品】的相關文章及報導後,.

於 2016 年 12 月發布的《推動 STEM 教育-發揮創意潛能》報告,強調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 不同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

學習語文必須積累。語文能力是在對語文材料大量反復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的過程中

• 對探索科學和科技世界產生 興趣及懂得有創意地運用科 技,並能綜合和應用科學與 科技的知識與能力,以解決 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健康及道德議題 (3 小時) • 辨別使用資訊及通訊科技對健康造成的 威脅;建議在使用資訊及通訊科技時,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