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非營利組織網頁資訊揭露之研究-以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非營利組織網頁資訊揭露之研究-以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許崇源 博士. ‧. ‧ 國. 學. 政 治 大 立 非營利組織網頁資訊揭露之研究-以 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為例 The research of NPO on website disclosure: The evidence. Nat. n. al. er. io. sit. y. from the Taiwan NPO Self-Regulation Alliance..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高士凱 撰.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6 月.

(2) 謝 辭 首先,誠摯的感謝指導教授許崇源博士,在老師悉心的教導下,使我得以一 窺非營利組織領域的深奧,循序漸進的討論過程中,逐步指點我正確的方向,使 我在這二年研究所生涯中獲益匪淺,除了在專業領域中從老師身上學到很多外, 亦得到許多的啟發,但更重要的是老師對於學問的嚴謹態度更是我未來學習效仿 之典範。 另外,本論文的完成亦須感謝林江亮教授及盧聯生會計師兩位口試委員的悉. 治 政 心指導。因為有您們的親自指導並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議,使得本論文能夠更完整 大 立 而嚴謹,且更接近實務需求。. ‧ 國. 學. 兩年的日子裡,政大校園的生活點滴,學術上的討論、言不及義的閒扯、讓. ‧. 人又愛又怕的宵夜、趕作業的革命情感、因為睡太晚而遮遮掩掩進入教室等等。. Nat. sit. n. al. er. io. 涯變得絢麗多彩。. y. 感謝眾位學長姐、同學、學弟妹的共同砥礪,你/妳們的陪伴讓兩年的研究所生. Ch. i n U. v. 特別感謝博班凱婷學姐不厭其煩的指出我研究中的缺失,且總能在我迷惘時. engchi. 為我解惑,也感謝乃瑜、子霆、正瑄、勝通、肇文同學在文字修辭方面的協助, 亦感謝邑軒、奕穎、奕萱、彥霓、郁惠、冠民、建宇、盈萱、庭 綉、雅文、璧滋 等同學的幫忙及鼓勵,恭喜我們順利走過這兩年。 最後,謹以此文獻給我摯愛的雙親。. 高士凱 謹誌於 政治大學會計學系研究所 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2.

(3) 非營利組織網頁資訊揭露之研究-以 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為例 摘要 隨著非營利組織之數量及規模日益擴大,以及任務之多元化,要求非營利 組織提升其責任及透明度之呼聲亦日益增加,但台灣非營利組織仍缺乏完善之資. 政 治 大. 訊編製準則,導致非營利組織間揭露之資訊難以相互比較,且外部人也不易窺視. 立. 該組織真實狀況,故本研究以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內之成員為對象,透過文獻. ‧ 國. 學. 分析及比較分析之方法,探討台灣非營利組織網頁資訊揭露之狀況。同時藉由研. ‧. 究問題瞭解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成員如何揭露財務報告與業務報告之資訊,再. y. Nat. er. io. sit. 與世界各國非營利組織之資訊揭露規範及目前世界第一的慈善基金會-比爾蓋茲 與梅琳達基金會網站揭露之資訊相互比較,得出研究結論與建議,進而提供台灣. n. al. Ch. engchi. i n U. v. 公益團體自律聯盟資訊揭露之建議,並進一步期許其成為台灣整體非營利組織網 頁資訊揭露規範之領導者。.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資訊揭露、財務報告、業務報告. 3.

(4) The research of NPO on website disclosure: The evidence from the Taiwan NPO Self-Regulation Alliance. Abstract Whe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play a much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21st century, information on Taiwan'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still remain completely private. There is still lack of rules to make thes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disclose their information to public. It results in not only the difficulties in comparing. 政 治 大. information among these organizations but also the perplexity in knowing the. 立. information for outsiders. Nowadays, since stakeholders such as government,. ‧ 國. 學. donators, creditors and generals, demand much more reliable and transparent inform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ell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nonprofits is. ‧. essential for the reliability and comparability of nonprofits' external reports. Therefore,. Nat. sit. n. al. er. io. information.. y. it is urgent to promote the accountability and transparency of these nonprofits'. Ch. i n U. v. This study, which is undertaken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engchi. analysis, aims to provide advices for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the Taiwan NPO Self-Regulation Alliance. This paper uses the members of the Taiwan NPO Self-Regulation Alliance as samples, to observe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level on the internet, including financial reports and annual reports information. Furthermore, we offer advice to the Taiwan NPO Self-Regulation Alliance by using,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different countries' financial reports format and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s website as benchmarks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Key Words: nonprofit, discourse, financial report, annual report. 4.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6.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6. 第二節. 研究問題 ........................................................................................................... 11. 第三節. 研究架構 ...........................................................................................................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非營利組織 ....................................................................................................... 13. 第二節. 資訊揭露 ........................................................................................................... 27. 第三節. 各國非營利組織財務報告揭露格式 ............................................................... 44. 第四節. 美國非營利組織稅務申報格式Form 990 ....................................................... 73. 第五節. 比較學習範例(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 77. ‧ 國. 學. 第三章. 立. 政 治 大. 研究方法................................................................................................................ 87 文獻分析法 ....................................................................................................... 87. 第二節. 比較分析法 ....................................................................................................... 87. 第三節. 個案分析法 ....................................................................................................... 87. sit. y. Nat. n. al. er. 研究結果與分析.................................................................................................... 89. io. 第四章. ‧. 第一節. i n U. v. 第一節. 財務報告 ........................................................................................................... 90. 第二節. 業務報告 ........................................................................................................... 98. 第五章. Ch. engchi. 研究結論與建議.................................................................................................. 102.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10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103. 參考文獻 ............................................................................................................................... 107 附件 ....................................................................................................................................... 117. 5.

(6)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從 2008 年的金融海嘯、2010 的歐債危機迄今,世界各國經濟起起伏伏,經 濟資源也漸漸的變稀少,企業間的競爭自然而然的益加劇烈,相對於營利的企業, 非營利組織亦面臨劇烈的挑戰,不僅來自政府的補助下降,來自社會大眾的捐贈 也逐漸變少,然而此時的非營利組織數量卻越來越多,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非營 利組織未來的經營模式該如何發展呢?. 政 治 大 林淑馨(2008)指出,一些非營利組織在環境與競爭的壓力下,開始強調效率 立. 與效能的管理取向為重要課題之一,而越來越多的非營利組織試圖向企業部門學. ‧ 國. 學. 習,透過各種管理工具提升組織生存與達成使命之能力,其中重要的主題包括了. ‧. 行銷、募款、人力資源管理、策略聯盟、非營利組織事業化等,皆試圖經由有效. y. Nat. 之管理模式,強化非營利組織能力以面對外在環境之挑戰,並協助非營利組織尋. n. al. er. io. sit. 求永續生存之道。. i n U. v. 綜上所述,社會資源有限甚至萎縮的情況下,非營利組織數量卻逐年增長,. Ch. engchi. 無論是財力、物力、人力等資源皆面臨窘迫的困境,同時還出現資源分配不均、 集中大型組織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開始有許多非營利組織採取「策略聯 盟」方式,來解決資源不足與分配不均之問題,以下我舉四個型態不同的策略聯 盟為例: 一、. 善款統籌分配. 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United Way of Taiwan)簡稱聯合勸募, 是一個在台灣匯集專業人士、將社會大眾的「愛心捐款」做恰當分配以發揮 最大效益嘉惠更多弱勢的組織。 「聯合勸募」的募款方式最早起源於 1873 年 6.

(7) 的英國 ,在利物浦市 20 幾個社會福利團體統一合辦慈善募款活動;1887 年, 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首先跟進,如此的募款方式進而在西方國家蓬勃發展。 推動「聯合勸募」的理念在於透過一個專責募款的機構,有效的集結社會資 源,並合理統籌分配給需要的社會福利機構,如此一來,社福團體就得以專 心推展服務計畫,而社會大眾也可免於重複募款的干擾。 根據聯合勸募的捐款分配及管理辦法第二點規定 1,畫出下列示意圖:. 企業捐款. 85%社會福利機構之分配. 個人捐款. 立總收. 基金會捐款. ‧ 國. 2%急難救助基金. sit. io. er. 軟體捐贈平台. y. ‧. Nat. 二、. 學. 孳息收入. 入. 政 治 大 13%會務發展基金及經常性費用. 開拓文教基金會-科技濃湯這是由開拓文教基金會與美國的非營利單位. al. n. v i n Ch 共同合作的平台,將扮演資訊科技廠商的軟硬體捐贈和台灣非營 engchi U. TechSoup. 利組織之間的橋樑。凡符合申請條件的非營利組織只要付很少的行政處理費 用,就可以取得所需的合法軟體,有助於降低非營利組織在資訊及通訊科技 上的支出,將資源用在其他提高機構服務質素的工作上。 1. 捐款分配及管理辦法第二點部分規定,本會每年愛心捐款收入除捐款人指定專項專款運用外, 運用原則如下: 1. 百分之八十五作為社會福利機構之分配,其分配比例為:百分之八十作為計畫申請之分配, 由 本會審查委員會依審查計劃審核準則分配及督導;百分之五得由常務理事會視社會需 求審核、分配運用。 2. 百分之十五提撥為急難救助基金、會務發展基金及經常性費用,其提撥比例為:百分之二 為急難救助基金、百分之十三為會務發展基金及經常性費用;本會得於每年度依實際運用 狀況經理事會決議調整上述提撥比例。 3. 急難救助基金動支應以社會發生重大災害導致社會福利服務組織因災受損或因應災害提 供急難救助等;會務發展基金動支應以本會組織發展等開創性作為 。 7.

(8) 提供該平台簡易示意圖供讀者參考:. Microsoft 科技濃湯 (各式捐贈軟體). 趨勢科技. 非營利組織 (便宜取得正 版軟體). SAP Bytes of Learning. 三、. 物資整合採購. 政 治 大 購方面更要節流。集合眾多非營利組織的物資需求來「團購」,更是能有效 立. 中華公益採購協會,係不景氣年代的非營利組織,除了努力開源,在採. ‧ 國. 學. 幫助非營利組織降低營運成本的重要手段。2009 年 3 月開始,有一群志工們 成立了「台灣公益聯合採購網」 (Buy4NPO) ,希望可以運用自己在職場上累. ‧. 積的專業和人脈,協助非營利組織在物資採購上得到更好的條件,讓非營利. sit. y. Nat. 組織更能有效率地利用得來不易的每一塊錢,服務更多的人。提供該平台簡. io. n. al. er. 易示意圖供讀者參考:. 供應商(例:NB、 印表機、辦公用 品、文具、清潔 用品……等。). 四、. Ch. e台灣公益聯合 ngchi 採購網 (Buy4NPO). i n U. v. 採購. 非 營 利 組 織. 非營利組織自律聯盟. 「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以下簡稱『自律聯盟』於 2005 年 7 月成功 邀請 30 個國內各領域發展較久、較成熟的公益團體,率先成為本聯盟的發 起團體。希冀借重彼此專業發展的經驗,經由具體行動來展現公益團體在募 8.

(9) 款誠信、財務透明、服務效率、機構治理等方面高標準的自我規範。 自律聯盟成立後,一方面持續邀集其他有志一同的公益團體加入;另方 面,將透過諮詢輔導及教育訓練等方法,協助其他非營利組織展現自律,同 時希望藉由聯盟團體之間的相互協力與扶助,積極展現國內非營利組織之公 益自律精神及行動,並藉由推動公益團體自律與他律(立法)的積極作為,共 同營造良善的公益團體生存發展環境。 自律聯盟的成立,除了讓參與組織用高標準來自我要求以展現責信之外, 也普遍認為應加速立法,保障捐款人基本權益。為利法案之通過以積極保障. 治 政 捐款人權益,並擬定符合國內募款環境現況的法案內容,需全國各領域非營 大 立 利組織共同形成更有力之夥伴關係,共同進行遊說、持續關心,讓相關法案 ‧ 國. 學. 優先受到重視。提供該平台簡易示意圖供讀者參考:. n. al. 公開透明 責任信用. er. io. sit. y. 達成使命. ‧. 自律聯盟. 自願加入. Nat. 非營利 組織. i n U. v. 上述無論是哪一種策略聯盟,他們的宣傳方式都有一個共通點,透過網路進. Ch. engchi. 行資訊的傳播,隨著科技的進步,幾乎人人都有一台手持行動裝置,隨時隨地都 能上網,或收發訊息,漸漸的改變每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同時也改變了這個世界 的運作模式,由於人與人之間的訊息傳播更加迅速、更加無距離,許多社群網路 公司開始興起,其中一個最有名的例子就是 Facebook 的社群網站(上述僅有中華 公益採購協會未於 Facebook 上宣傳資訊),由於網際網路的便利性,使得社會大 眾更容易接收到非營利組織的訊息,但是資源有限是不變的事實,而這個資源該 分配給哪一個非營利組織才能達到最大效益呢? 除此之外,這些捐款是否有被濫用或濫募呢?例如:美國在 1990 年開始接 9.

(10) 連發生「全國有色人種促進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高階主管的超高薪資、貪污事件與不實的財務報表(Hoefer,2000); 「美國聯合勸募會」(the United Way of America)執行長與財務長挪用私款謀私 利、財務不當使用而受到判刑處罰的醜聞;「新紀元慈善基金會」(New Era Philanthropy)的基金投資詐欺(Keating and Frumkin,2003) ;美國紅十字會 911 善款被挪他用,執行長被迫辭職等事件;另外台灣在 2004 年南投縣政府濫用「九 二一重建基金會」305 萬元民間捐款購買縣長座車 2,引發外界批評及質疑,及 近期 2012 年台北市Y17 青少年育樂中心委外案,爆發租金短收及負責經營的保. 政 治 大 的例子,另外在四川震災及八八水災募款上,仍可看到未具募款資格者發動募款、 立 捷康公司涉嫌挪用親子館預售票券兩百多萬元 3,皆是非營利組織的資金被濫用. 合法團體募款不合法等濫募的例子。以上這些例子皆嚴重影響社會大眾對非營利. ‧ 國. 學. 組織的信任與非營利組織財務資源的取得。. ‧. 為了重拾社會大眾的信心,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於 2005 年 7 月成立,希. Nat. sit. y. 望藉由推動「公益團體自律」與「推動立法的他律」方式,提升台灣非營利組織. n. al. er. io. 的公信力,共同為台灣公益團體營造良善的生存發展環境,並於 2006 年成功推. i n U. v. 動「公益勸募條例及其施行細則」完成立法,以期為捐款保障。然而自律聯盟成. Ch. engchi. 立宗旨並非以提供服務為主,而是希望透過有志一同的組織彼此相互督促,自我 要求、自我約束,以提升台灣非營利組的公益形象及社會使命為目標,並致力於 促使政府訂定、修正相關法令或政策,發揮革新與倡導的功能。 美國大法官路易斯布蘭戴斯(Louis Brandeis)曾說過一句名言:「公開是救治 現代社會及工業弊病的最佳良藥,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燈光是最好的警察。」 由此可見,資訊透明公開的好處及重要性,而自律聯盟成員所簽屬的「自律公約」. 2 3. 聯合報,2004.6.5,民間捐款買縣長座車再掀波-縣長宣稱獲同意基金會反駁將行文制止(B1) 。 自由時報,2012.10.29,Y17 親子館帳目不清 議員促查。 10.

(11) 中就有提及許多層面資訊的公開,例如:募得款項及流向、年度工作報告、年度 財務報告等,目的就是希望藉由聯盟成員簽屬自律公約並遵循該公約來提升社會 大眾對非營利組織的認識及信任,及協助捐款人了解非營利組織運作狀況,同時, 鼓勵非營利組織承諾及實踐組織的公信力及責信,以增進非營利組織之公益形象 及社會使命。 許崇源(2001)提出資訊公開本身並不能充分有效的實現非營利組織之負責 任與透明化原則,仍必須有完善的會計原則及審核制度方能畢竟其功。由此可見, 公開的資訊必須要有一定的公開原則並透過有效的審核下,才能發揮公開資訊的. 政 治 大. 效用。而自律公約雖然規定各類資訊的公開,但卻未明訂其公開的格式及標準,. 立. 且各個成員揭露的程度也不一致,是否真能達成自律的功能呢?另,自律聯盟成. ‧ 國. 學. 員是否只是想藉由自律聯盟增加其曝光率與募款效率的提升,這與自律聯盟的理 念有所違背,如何讓自律聯盟成員及社會大眾更了解自律聯盟的理念,這實在是. ‧. 一個值得令人省思的議題。. y. Nat. n. al. er. io. sit. 第二節 研究問題. i n U. v. 網路是 21 世紀不可或缺的資訊傳播平台,亦是非營利組織資訊傳播的方式. Ch. engchi. 之一,而幾乎每一個非營利組織都有其自己的網站 4,所揭露的資訊是自己、政 府、捐贈者或自律聯盟所重視的資訊嗎?不同的使用者之間所重視的資訊是什麼? 如何在不同使用者之間取得資訊揭露的平衡點? 本研究以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成員為研究對象,進行了解目前自律聯盟成 員的網站所揭露的資訊為何?並參考各國揭露規定,進行彙整分析,加以分類,. 4. 例如: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http://www.twnpos.org.tw/;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比. 爾蓋茲與瑪琳達基金會)http://www.gatesfoundation.org;Der BUND(德國環境與自然保護聯盟) http://www.bund.net/等。 11.

(12) 找出非營利組織網站如何揭露資訊?才能取得不同使用者間共通的重心,同時又 能增進非營利組織之公益形象及社會使命,創造社會價值。希望本研究有助於台 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制定未來網頁資訊揭露的標準,進而成為台灣整體非營利組 織網頁資訊揭露規範的領導者。. 第三節 研究架構 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及確立研究問題. 立. 治 政 文獻探討 大. 1. 非營利組織. ‧ 國. 學. 2. 資訊揭露 3. 各國非營利組織財務報告揭露格式. ‧. 4. 美國 FORM 990. y. Nat. 5. 揭露格示範例(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財務報告及. n. er. io. al. sit. 業務報告簡介). Ch. e n 研究方法 gchi. i n U. 1. 文獻分析法 2. 比較分析法 3. 個案分析法(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研究結果分析. 研究結論與建議 12. v.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非營利組織 一、. 非營利組織的定義 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s,簡稱 NPOs) ,係指非以營利為目的之. 組織,它的目標通常是支持或處理個人關心或者公眾關注的議題或事件,因此其 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從藝術、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學術、環保等等,分 別擔任起彌補社會需求與政府供給間的落差。. 政 治 大 但實際上非營利組織的運作與企業一樣是需要產生利益的,但區別在於非營 立. ‧ 國. 學. 利組織是為組織倡導的「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而產生利益,這一點通常被視為 這類組織的主要特性。. ‧. 同時,今日社會中,非營利組織有時亦稱為第三部門(the third sector),與. Nat. sit er. io. 主要力量。. y. 政府部門(第一部門)和企業界的私部門(第二部門),形成第三種影響社會的. al. n. v i n 依照我國民法之規定,非營利組織可分成「社團法人」和「財團法人」兩種 Ch engchi U. 類別。 「社團法人」為多數人集合成立的組織體,其組成的基礎為社員; 「財團法 人」則以多數財產集合而成立的組織體,其成立的基礎為財產。且於民法第 44 條中規定以公益目的之法人解散時,其賸餘財產不得歸屬於自然人或以營利為目 的之團體。. 另外,目前非營利組織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學者間的意見也頗為分歧, 例如:國外學者 Salamon(1987,1992)提出非營利組織的六項特徵: 1. 正式化(Formal):正式組織,而非臨時性或非正式性的民眾組織。制度 化的運作過程、定期的會議、規劃的運作過程和達到一定程度的組織呈現。 13.

(14) 同時藉由合乎法律的法人團體資格得到政府的認可,並可以藉此法人格向 外訂立契約或保管運用財物。 2. 私人化(Private):它的組織結構係分立於政府之外,完全由民間來組成 及運作,不屬於政府的一部分,也不受其管轄,但接受政府的支援。 3. 不分配盈餘(Nonprofit Distributing):非營利組織可以賺取利潤做為機構 的目的事業之用,但不能分配利潤給機構的擁有者、工作人員或政府。非 營利組織不以獲取利潤為優先,也不能分配利潤及財物,和營利性質的商 業組織可以分配股票和利潤有極大的差異。. 政 治 大 管理業務,而不受外部團體控制。 立. 4. 具自主權(Self-governor) :非營利組織本身有內部的治理程序,可以自行. 5. 從事自願服務(Voluntary):很多的自願者會來參加非營利組織的活動,. ‧ 國. 學. 董(理)事某些程度上可視為是自願者參與非營利組織活動過程中的領導. y. Nat. 徵。. ‧. 及治理工作的角色,因此非營利組織在某種意義上含有從事自願服務的特. er. io. sit. 6. 公益性(Philanthropic) :非營利組織所提供的服務應具有公共利益性質, 並以服務公眾為職志。. n. al. Ch. engchi. i n U. v. Wolf(1990)也認為非營利組織有六項特徵: 1. 須有公共服務的使命。. 2. 須在政府立案,接受相關法令規章的管轄。 3. 須組織成為一個非營利或慈善的機構。 4. 其經營結構必須排除私人利益或財物之獲得。 5. 其經營享有免除政府稅收之優待。 6. 享有法律上特別地位,捐助或贊助者的捐款得列入免(減)稅的範圍。 Hay(1989)的定義則著重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管理面,認為非營利組織應具 備下列三條件: 14.

(15) 1. 組織之形成必須是為了提供服務,而不是為了營利。 2. 組織所得之淨利的任何部份皆不可分配給成員、董事會等。 3. 組織其資產必須永久投入其主要使命, 不可清算而付給任何私人或組織。 另,國內學者孫本初(1994)認為「非營利組織其設立之目的非在獲取財務 上之利潤,且其盈餘不得分配給其成員或其他私人,並具有獨立、公正、民間性 質之組織或團體」;陳金貴(1994)將非營利組織定義為一「具有正式結構的民 間組織,是由許多志願人士所組成的自我管理團體,組織之目的係為公共利益, 而非為自身之成員提供服務」 ; 江明修(1994)則界定為「具備法人資格,以公共. 政 治 大. 服務為使命,享有免稅待遇,不以營利為目的。組織之盈餘不分配給內部成員,. 立. 並具有民間獨立性質之組織」 ;司徒達賢(1999)以CORPS模式定義非營利組織:. ‧ 國. 學. 「結合人力資源(participants)、財力與物力資源(resources)、經由某一些有組 織的活動(operations) 、創造某些有價值的服務(services)以服務社會中的某些. ‧. 對象(clients)」;顧忠華(2000)則認為非營利組織至少具有下列三種意涵:. y. Nat. 用社會資源,是公共財的生產者。. n. al. Ch. er. io. sit. 1. 大多數合法設立的非營利組織皆標榜公共的使命和公益的功能,吸收並運. i n U. v. 2. 非營利組織發揮公共使命,擴展公共領域,並凝聚民間互助的能量,強化. engchi. 台灣民主的基礎及紮根的力量。. 3. 在組織定位上,非營利組織無論以財團法人、社團法人、非法人團體或未 登記形式,皆屬民間的結社,因此非營利組織的自主性能對民間及政府進 行有效的監督與輔助,補充政府部門的部分功能。 馮燕(2002)也認為非營利組織的核心架構在於公益使命,它是非營利組織 的動力基礎,因此我們常稱非營利組織為公益組織,稱非營利組織投入的服務工 作或活動為公益活動。 由以上學者的不同見解中可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大眾及政府息息相關,亦 15.

(16) 是影響社會的主要力量,所以非營利組織如何讓利害關係人(例如:捐款人、志 工、員工、提供服務的對象、受益人、一般大眾、政府等等)可以清楚的了解並 看見該組織「如何運作」及「運作成果」便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二、. 非營利組織的興起 社會福利:結構與實施(官有垣譯,2000)一書提及,人類的互助與慈善行. 為,自史前時代即已經存在。在當時,人們為了生存,以及更有效的獵捕食物, 自然而然的產生互助關係。然而,隨著人類的生活形態逐漸由打獵、游牧,進入 了農耕時代,這些互助型態也逐漸有了轉變。到中世紀時,歐洲社會即有許多的. 治 政 教會從事著公共服務的活動,其型態已相當接近現在的非營利組織。而現今的非 大 立 營利組織型態,最早出現在十九世紀時的英國,1869 年於英國倫敦成立的「慈 ‧ 國. 學. 善組織會社」 (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 COS) ,被視為非營利組織之濫觴,其. ‧. 理念即為整合當時的慈善機構之力量與資源分享。根據估計,當時的倫敦大約有 640 個志願性的組織。約莫與慈善組織會社成立的同一時期裡,美國也興起一連. y. Nat. io. sit. 串的志願性組織運動,分別於 1851 年的波士頓(Boston)及 1854 年的巴爾地摩. n. al. er. (Baltimore) ,成立了「基督教青年會」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YMCA). Ch. i n U. v. 與「猶太教青年會」 (Young Men’s Hebrew Association, YMHA) ,從事志願性的慈. engchi. 善救助活動。而在英國的湯恩比館(Toynbee Hall)於 1884 年所設立的「移民之 家」 (settlement houses) ,其活動範疇更由原本的貧窮的救助,轉變為更積極的社 會改革,以提供教育、休閒娛樂、職業輔導、團體互動關係指導及心理諮商的服 務為主要工作。到了二十世紀,隨著時空環境之演進,由於物質條件的進步,非 營利組織的類型已經不僅限於社會慈善事業,舉凡環境保護、人權、學術、宗教、 文化、教育、政治、藝術等領域,均由於人們的益加重視,亦可以發現非營利組 織活動的蹤跡。 上述內容告訴我們非營利組織在人類歷史中,是如何開始萌芽的。而到了 16.

(17) 1970 至 1980 年代,非營利組織的數量開始激增,活動的內容也逐漸多樣化,伴 隨著大型災難的陸續發生、人們需求的多樣化、以及高齡化社會的到來等諸多因 素,非營利組織不再只是單純的服務提供,更開始進行對民眾進行議題倡導、對 政府政策進行遊說等活動,同時亦逐漸受到大眾及學術界的注目。而非營利組織 之所以在這段期間快速蓬勃的發展,根據學者 Salamon(1995)的分析,其原因 主要可分為「四大危機」與「二大革命」的出現: 1. 四大危機 (1) 福利國家危機(The Crisis of Welfare State). 政 治 大 福利國家係指已開發的歐美國家而言,這些國家的社會福利在二次世界 立. ‧ 國. 學. 大戰後有顯著的擴張;但 1970 年代之後,由於能源危機引起全球經濟不景氣, 導致所謂福利國家的危機,各國政府因財政上的困境不得不緊縮各項公共支. ‧. 出。而福利國家的危機,主要來自於以下四個原因:首先,1970 年代初. sit. y. Nat. 期的石油危機,使得經濟成長大幅減緩,且使人們更加相信社會福利的. al. er. io. 支出,會排擠到個人對於生產資本與設備的投資,導致經濟更為惡化;. v. n. 第二,愈來愈多的人認為政府已經負擔超載,且變得過度專業化與官僚化,. Ch. engchi. i n U. 以致於政府無法再負荷這些日益增加的任務;第三,由於福利國家的概 念,迫使政府提供愈來愈多的服務,而這些服務所需的費用已經超過了 人民所願意負擔的程度,使得政府的赤字逐年增加;第四,愈來愈多的 輿論傾向相信「福利國家」的作法是在扼殺人們的進取心,讓人們消極 地負起責任,反而增強人們的依賴心理,這亦是與促進經濟背道而馳的 作法。 於是在 1970 年代晚期與 1980 年代初期,福利國開始展開了一波縮 減支出的風潮,自然會影響政府社會福利的支出,此時需要有其他機制 來解決這些公共問題,而非營利組織的適時出現,運用其較佳的服務彈 17.

(18) 性,以及運用私人慈善捐款的特性,使其隱然成為政府之外的另一個重 要的供給來源。 (2) 發展危機(The Crisis of Development) 1970 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和1980 年代初期的經濟衰退除了對已開發國家 造成影響外,亦對第三世界國家(包括下薩哈拉沙漠區的非洲國家、西亞、 及中南美洲等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造成衝擊,直至 1990 年代,這種情況仍 未見好轉,且更為惡化。. 政 治 大 而這也促使許多國家與學者開始反省並試圖找出解決之道。一個稱作 「協 立 直至今日,全球大約仍有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十分貧困的環境中,. ‧ 國. 學. 助自立」 (assisted self- reliance)或是稱為「參與者發展的途徑」 (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的觀點,也逐漸在這些辯論中產生。這個觀點認為要成功. ‧. 的協助這些國家發展經濟,必須要善加運用當地住民的能力與熱忱。因. sit. y. Nat. 為許多研究均已證實,要藉由當地政府來推動經濟發展是困難的,由於. al. er. io. 政府的科層體制是一種由上而下的運作型態,這些策略往往要經過層層. v. n. 的關卡,才能在一般民眾身上發揮成效,實在是緩不濟急。且在許多發. Ch. engchi. i n U. 展中國家,特別是在非洲,其政府通常是屬於外來政權,因此政策是否 能夠符合一般民眾需求也頗令人質疑。因此愈來愈多人認為,藉由「參 與者發展的途徑」來推動經濟發展的效率要比政府執行好的多,而這種 方式多透過非營利組織來執行,也因此促成了非營利組織的發展。 (3) 環境危機(The Crisis of Environment) 另一個刺激非營利組織興起的原因,就是全球的環境惡化。全球的 環境惡化一方面係因發展中國家為了生存,不得已破壞環境,以求取經 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富裕國家不知節制的濫用資源。無論是 18.

(19) 全球熱帶雨林的急速減少,或是非洲、亞洲與拉丁美洲的土地快速沙漠 化,還是歐洲國家嚴重的酸雨問題,都使得全球各地的人民無法再坐視 環境惡化的情況繼續嚴重下去,且開始認為僅靠政府的力量是難以解決 此一問題的。因此,人們試圖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挽救生態環境,例如: 在中歐與東歐各國,綠黨(Green parties)開始以驚人的數量成長;而在 發展中國家,生態行動主義(ecological activism)也刺激當地的非營利 組織快速興起,他們藉由民間的力量動員人力,並募集資金,藉由資助 那些可能污染環境、濫用資源的人,試圖改變他們的行為,以達到保護 環境之目的。. 立. 政 治 大. (4) 社會主義危機(The Crisis os Socialism). ‧ 國. 學. 第四個造成非營利組織大幅成長的原因,就是共產制度(communist system). ‧. 的崩潰。1970 年代中期的經濟衰退,終於使許多社會主義國家認清,共產制 度並未如他們所想像的能夠兼顧社會正義與經濟富裕,因為共產主義追求的. y. Nat. io. sit. 是一種齊頭式的平等,容易造成有些人不事生產也能獲得相同的財貨,導致. n. al. er. 社會呈現一個消極的生產狀態。. Ch. engchi. i n U. v. 因此,為了維持其統治的正當性,許多中歐國家開始引進市場導向的機 制,試圖挽救國家經濟,其中最早開始的國家是匈牙利。然而,這項措施除 了提升這些國家的經濟之外,也帶來了一個附加效益,即促使這些國家中「公 民社會」 (civil society)的形成。 換句話說,人們在享受經濟之成果時,也體驗到非政府的組織可以同樣 地提供需求的滿足,甚至可以提供一個不受限制的意見表達管道。這樣的發 展剛開始是十分緩慢的,然而隨著時間的經過,非營利組織在這些國家中急 速的發展。在 1988 年,蘇維埃共和國解體的前一年,匈牙利境內已經有了六 千個自願組織以及六百個私人基金會。根據分析家指出,非營利組織之所以 19.

(20) 發展如此迅速,是因為人民對其中央政府與制度不信任,希望能盡量直接控 制經濟、政治與社會相關事務,而非營利組織正是一個十分適當的管道。 2. 二大革命 (1) 通訊設施革命(The Communications Revolution) 單是上述四項危機,並不能完全解釋為何非營利組織能在近代以如 此驚人的速度興起,並引起世人的矚目,還有另外兩項重大革命也是促 成這股風潮的原因,而其中之一就是通訊設施的革命。1970 至 1980 年. 政 治 大 相互通訊即使在最偏遠的地區,亦達到前所未有的便利。再加上這段期 立 間,由於電腦的問世、光纖網路的普及、通訊衛星的廣布,使得人類的. ‧ 國. 學. 間,全球教育與知識亦迅速的普及,使得人們更容易溝通、相互交換意 見,達成意見一致,並組織在一起,也容易彼此動員,促成了非營利組織. er. io. sit. Nat. (2) 中產階級革命(The Bourgeois Revolution). y. ‧. 的大量產生。. al. 1960 年代到 1970 年代初期,全球經濟約以百分之五的幅度快速成長. n. v i n Ch 著,而在東歐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成長率更是遠超過這個數字。 engchi U. 這一段經濟的快速成長期,造就了一群經濟上的中產階級,而這些中產 階級的領導者,在拉丁美洲、亞洲與非洲等地,對於非營利組織的發展 均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 三、. 非營利組織的理論基礎 非營利組織的理論基礎牽涉面向相當多元,與其多元的背景有關,本文以學. 者較常探討的方向進行,主要可以從「政治經濟」和「社會」兩面向進行探討: 1.. 政治經濟面向 20.

(21) (1) 市場失靈論(Market Failure) 傳統經濟學認為,在完全競爭市場下,價格是由買賣雙方共同決定, 生產者追求利益極大化,消費者追求效用極大化,一切由市場價格決定, 市場會自然達到供需平衡,使得資源配置形成最適狀態。但現實生活中, 因受到諸多因素之影響,使得市場無法達到供需平衡及資源配置的理想 狀態,因此產生市場失靈問題。Weimer 和 Vining(1989)就指出下列四 項造成市場失靈的原因: A. 公共財(public goods):「公共財」具有不可分割、非排斥與非敵對等. 治 政 特性,例如:國防、治安、司法體系等,一般企業或私人通常不願意 大 立 也不可能提供此類的公共財,所以必須由政府部門來加以解決。由於 ‧ 國. 學. 當一個人在享受公共財時,很難或無法將他人排除在外,所以常常缺. ‧. 乏效率,以致資源分配不當或濫用,而濫用會造成負的外部性,導致 市場失靈,因此必須透過非市場的方式介入,以改善缺失。. sit. y. Nat. al. er. io. B. 外部性(externalities):「外部性」係指市場的交易結果對非交易的第. v. n. 三者所造成的影響,其影響有可能好或壞;換言之,外部性的結果可. Ch. engchi. i n U. 能是正面,亦可能是負面的。例如:政府在馬路裝路燈,所有經過的 路人都受惠,此即正的外部性,反之,政府興建焚化爐,讓居住在焚 化爐附近的居民承受環境污染的風險,則是負的外部性。 C. 自然獨占(natural monopoly):「自然獨占」亦稱為自然壟斷,也就是 組織為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成本的最小化,可能會透過市場競爭,扭 曲了資源的應用來造成獨占,通常解決的方式係政府對自然獨占的事 業做某種程度的干預或政府自行經營,例如:台灣的自來水、電力、 煙酒公賣局等。. 21.

(22) D. 資訊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 : 「資訊不對稱」係指生產者與消 費者對於產品的真實資訊瞭解有差異,生產者可能隱藏產品的真實資 訊,使得消費者的權益受到損失。就此而言,非營利組織的不分配盈 餘(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就值得信賴,它可以代替市場進行部分 的運作。 綜上所述,市場失靈是基於將社會視為一個類似市場的機制,當發生不完 全競爭市場的情況時,尤其是公共財的提供以及服務需求量過小時,私人缺乏 誘因進入市場,因而導致市場失靈,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情況。當市場無法. 政 治 大. 提供消費者需要的財貨或服務時, 「非營利組織」以服務社會大眾為使命與不. 立. 以營利為組織目標的特性,正好彌補這塊供需不均所造成的落差。. ‧ 國. 學. 當市場失靈時,政府必須負起解決問題的責任,但政府並非萬能,也. ‧. 會受到某些狀況影響而失靈。. io. sit. y. Nat. (2) 政府失靈論(Government Failure). n. al. er. Weisbrod(1988)從政府的觀點來解釋非營利組織的興起,他認為. Ch. i n U. v. 政府提供的公共財是為了滿足大部分人民之需求,但在民主社會講求多. engchi. 數決的原則下,有些成本高而效益低的需求將被忽視,因而轉由非營利 組織提供給無法得到滿足的民眾,以彌補政府未能充分提供公共財的缺 憾。 Weimer 和 Vining(1989)亦指出,在民主制度下,可能有下列四種 情況,影響政府的運作: A.. 投票的弔詭(The Paradox of Voting) :經濟學中的公共選擇學派認為, 在某些特殊的狀況下,人民投票產生的結果,並非是對於政策的偏好, 而是制度安排的結果。如此將會使人民對於政府的政策,無法呈現明 22.

(23) 確的方向。此外,由於民主制度強調每票等值,因此人民的投票無法 顯現其偏好的強度。 B.. 官僚體制的供給:因為官僚本身無須面對競爭與淘汰,所以在供給上 不會積極進取,往往造成運作的無效率與資源的浪費。. C.. 代議政府的問題:政府官員與民意代表為了選票,往往是政治考量大 於一切,為了當選與自身利益,而忽視人民真正的利益。. D.. 分權政府的問題:由於政府的分權,會造成資源及能力的分散、執行. 政 治 大 時容易使弱勢團體的利益被忽視與犧牲。 立. 的不力、監督困難等問題,易導致行政體系權責之間的灰色地帶,同. ‧ 國. 學. 在經濟學的假設中,市場機制是提供服務與財貨的最佳模式,然而由. ‧. 於有外部性、公共財等問題,會造成市場失靈,因而需要政府的介入,提 供市場所無法提供的財貨與服務。但政府本身因為制度與現實的問題,亦. y. Nat. er. io. 的最佳提供者。. sit. 有可能產生政府失靈情形,因此非營利組織便成為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時. al. n. v i n C h Party Government 第三政府理論(The Third e n g c h i U Theory). (3). Salamon(1987)認為,無論是「市場失靈論」或「政府失靈論」都是 過於被動的論點,忽略非營利組織的主動性。因此他提出「第三者政府 論」 ,說明非營利組織不僅是扮演次要性的輔助角色,亦為社會體系中的 優先機制(preferred mechanism),主動提供社會大眾所需要的服務。 但 Salamon(1995)又提出非營利組織容易產生的缺點,包含下列四種 現象以解釋第三政府的限制,稱為「志願失靈」(voluntary failure): A.. 慈善的不足(philanthropic insufficiency):非營利組織往往無法獲得足 23.

(24) 夠充分和可信賴的資源以處理人群服務問題,且經常無法涵蓋所有的 地理範圍,使得問題最嚴重的地方反而常無法取得所需的資源。 慈善的特殊性(philanthropic particularism):非營利組織及其捐助者經. B.. 常集中在少數特定的次級人口群體,因而忽視了其他社會次級群體, 常常造成服務資源的不夠普及,進而導致資源重複或浪費的現象。 慈善的家長制(philanthropic paternalism):非營利組織中掌握最多資源. C.. 者對於組織的運作與決策具有最大的影響力,如主要捐助者和董事會, 服務對象反而因是弱勢群體和純粹受惠者的角色而難以對資源運用 擁有發言權。. 立. 慈善的業餘性(philanthropic amateurism):非營利組織長期依賴未受過. ‧ 國. 學. D.. 政 治 大. 正式專業訓練的善心志工來從事服務,且對職工無法提供具競爭力的. ‧. 薪資,難以吸引專業人員的參與,因而影響組織運作的成效。. y. Nat. io. sit. 由此理論可知,非營利組織是獨立於傳統公、私部門外的第三部門,. n. al. er. 在社會中與政府存在著某一程度上的互補關係,共同為社會服務,成為社. Ch. 會上舉足輕重的重要部門。 2.. engchi. i n U. v. 社會面向: 在政治經濟面向中重視「公平、效率」,但在社會面向中,學者所重視 的是人民在社會日趨多元化的同時,逐漸的對於某些特定之議題產生興趣, 進而自動自發組成組織、團體,企圖以公民社會的力量解決這些問題。 其中最主要的理論是「志願主義理論」 ,Ellis & Noyes(1990)認為所謂 的「志願主義理論」就是指個人或團體依其自由意願與興趣,秉持協助他人 改善社會的意旨,而不求私人財力與報酬的一種社會理念與行動。此理論認 24.

(25) 為非營利組織係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所組成,他們願意為了共同的目標而自 動自發貢獻其心力。 Schram(1985)認為這些人之所以願意不求回饋的貢獻,主要係下列幾 種原因: A.. 利他主義(altruism):係指一個人在滿足他人需求的同時,本身也獲得了 滿足感,通常被認為是人們參與志願工作的最主要原因。. B.. 效用理論(utility theory):認為人們在參與志願活動時,其個人利益(效 用)可以得到最大化。. 學. ‧ 國. C.. 治 政 人群資本理論(human capital theory):認為人們參與志願活動,雖然不 大 立 能獲得實質的報酬,但是可以藉此增加其與人相處的技巧,並拓展人 際關係。. 交換理論(exchange theory):認為人們參與志願活動,可以獲得尊重、. ‧. D.. 成就感等非物質報酬,因此,只要個人主觀認為其付出的時間與金錢,. y. Nat. io. 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認為其參與是抱持對未來的期望,如為了. n. al. er. E.. sit. 與所交換的非物質報酬是值得的,就會繼續的參與此志願活動。. 換取工作經驗。 F.. Ch. engchi. i n U. v. 需求層級理論(need fulfillment):認為參加志願活動者,其所追求的已 經不再是基層的「生理」 、 「安全」的滿足,而是為了追求更高層的「愛與 關懷」 、 「自我實現」的滿足。. G.. 社會化理論(socialization):認為人在接受一定的社會化影響後,將會認 為其對社會具有一定的責任,因而認為自己有必要貢獻其心力,以改 善這個社會。 上述理論觀點分別從政治經濟及社會面來解釋非營利組織的理論基礎,. 期望能從中瞭解非營利組織的緣起及存在的理由,並提 供本研究詳細了解研 25.

(26) 究對象的性質。 四、. 非營利組織的角色與功能 根據 Kramer(1981)的分析,非營利組織扮演五種角色:. 1. 開拓與創新的角色:非營利組織能敏感的體驗社會需求,以組織多樣與彈 性的特質發展具有創新的構想,適時地傳遞給政府。 2. 改革與倡導的角色:非營利組織深入社會,實際瞭解政府政策的偏失,運 用輿論或政策遊說等具體行動,促成社會變遷並尋求政府的改善措施。 3. 價值維護的角色:以倡導、參與改革精神改善社會並主動關懷弱勢團體。. 學. ‧ 國. 4.. 治 政 服務提供的角色:發揮彌補(gap–filling)的角色,經常選擇政府未做、不 大 立 想做或較不願意直接去做的,但是卻符合大眾所需要的服務來做。. 5. 社會教育的角色:利用刊物、舉辦活動、透過媒體的宣傳等方式,負起傳. ‧. 遞特定人群需求的資訊,藉此嘗試提供新的觀念改變社會大眾與決策者對 社會的刻板印象或漠視態度,並補充正規學校教育體系之不足。. sit. y. Nat. al. er. io. 顧忠華(2000)認為 現代社會日趨複雜,愈來愈多的需求希望透過非營利取. v. n. 向的組織行為加以滿足,促使非營利組織快速增加。同時,非營利組織因為不謀. Ch. engchi. i n U. 求私利,容易獲得社會信任,從而擁有「社會權力」,對於公共議題能夠產生影 響,也因此經常被賦予實現「社會正義」的使命。因此為非營利組織的社會角色 作一番描述,這些角色可以是:1.社會事業之創新;2.改革理念之倡導;3.多元 價值之維護;4.公共服務之提供;5.公益資訊之傳播;6.社會教育之推廣;7.參與 能力之培養。 蕭新煌(1991)曾將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分成: 1. 積極的:提醒、諮詢、監督角色。 2. 消極的:制衡、挑戰、批判角色. 26.

(27) 馮燕(1998)將非營利組織的角色重新歸納成三類: 1. 目的角色:濟世功業、公眾教育、服務提供、開拓與創新、改革與倡導、 價值維護、整合與激勵。 2. 手段角色:積極手段、消極角色、服務提供。 3. 功能發揮的角色:帶動社會變遷、擴大社會參與、服務的供給。. 第二節 資訊揭露 一、. 資訊揭露之定義與類型. 政 治 大. OECD(1999,2004)提出的公司六大治理原則,分別是:1.公司治理基礎架構. 立. (ensuring the basis for an effec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framework)2.保障股東權益. ‧ 國. 學. (the rights of shareholders and key ownership functions) 、3.公平對待股東(the equitable treatment of shareholders) 、4.保障利害關係人權益(the role of stakeholders. ‧.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5.資訊揭露與透明度(discourse and transparency) 、6.. y. Nat. sit. 董事會責任(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board) 。其中特別強調「資訊揭露與透明度」. n. al. er. io. 的重要性,並認為公司治理架構應能確保有關公司財務狀況、營運成果、目標、. i n U. v. 績效、關係人交易、所有權與投票權、公司治理結構與政策、風險管理政策等資. Ch. 訊能正確地揭露及透明化。. engchi. Vishwanath and Kaufmann(1999)將資訊揭露與透明度特徵定義為下列 三點:1.易取得性(access) :涉及資訊揭露之媒體、取得資訊之條件限制與 資訊之即時揭露;2.攸關性(relevance) :對各類利害關係人提供攸關其權益 之資訊並確保資訊來源之適當性;3.品質與可靠性(quality and reliability): 資訊品質包含可靠、即時、完整、忠實表達、一致及讓使用者易於了解,因 此需藉由外部機構,如會計師、管制單位及準則制定機構等對此加以驗證, 而資訊品質與可靠性中最重要的元素則在於企業之正直性。 27.

(28) Ciccone(2000)在調查各國上市公司資訊透明度之決定因素時,將「資 訊透明度」定義為,市場參與者評估企業管理當局或內部人士的行動,並對 企業目前財務資訊的情況與未來的前景之評估能力。 鄭丁旺(2002)指出: 「資訊透明度是指企業之營運及財務公開的程度。 就公開工具而言,則可分為財務報表及財報以外的揭露,包括附註、管理當 局對未來營業政策的討論與分析、財務及業務預測、部門別報告、及歷史成 本以外的資訊」。 林日峰(2002)認為企業透明度是透過完善的內部產生與對外溝通機制,. 治 政 以生動的圖文表達,提供股東、分析師及投資人想要與必須要知道的資訊, 大 立 將企業經營的思想及創造價值的過程清澈地反映出來。而最關鍵的兩個層面 ‧ 國. 學. 為表達資訊的頻率與品質。. ‧. 杜英宗(2002)則分別站在資金提供者的權利,與資金需求者的義務兩. sit. y. Nat. 種角度上提出看法,表示透明度包括非常多層面,第一、企業獲得股東金錢. al. er. io. 上的投資,就要對股東負責,要讓股東清楚地 了解公司的現況,當股東需要. v. n. 一些資料時,可以很容易的取得(free-access) ,且企業能夠及時的提供。第. Ch. engchi. i n U. 二、投資人在做重要決策時所應知道的資訊,企業 都有責任提供,如經營現 況即損益表,財務現況即資產負債表等,除此之外,只要會影響投資人決策 的重大事項,不論好壞,皆應揭露給投資者知道,如產業發展、政局情勢、 最新法令變動造成的影響。 葉銀華(2002)、李存修(2002)及柯承恩(2002)等人將資訊揭露與 透明度定義為公司治理架構應確保及時與真實地揭露所有公司重大的資訊, 包括 1.股權結構:使資金的供給者,也就是股東與債權人,能夠瞭解誰是公 司主要的控制者,意即誰擁有較多的股權;2.董事會與決策制定過程:董事 會如何做決策;3.財務報表品質能夠真實地反映公司的營運狀況;4.重視投 28.

(29) 資者知情權與投資人關係。若能達到以上四項標準,公司的透明度就高。 Ang and Brau(2002)對於資訊透明度的定義為,外部投資人可以取得 由公司內部人士所創造,關於公司資訊的數量(amount)及有效性(validity), 換句話說,當公司資訊的揭露水準與品質越高時,資訊透明度越高。 Standard&Poor’s(2002)則將資訊揭露與透明度定義為,公開之財務 及營運資訊揭露的品質及容易取得程度,涵蓋會計方法、審計程序、審計委 員會(Audit Committee)的監督及維持會計師之獨立性。S&P 並指出具有 較高資訊揭露透明度之企業,使股東、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能有效地. 治 政 監督管理當局的活動及企業營運、財務之績效,且對企業資金成本、公司績 大 立 效有重大之影響。且依照 S&P 之經驗,資訊揭露與透明度係公司治理優劣 ‧. ‧ 國. 學. 之重心。. 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張日炎(2007)認為,所稱之資訊,包括. sit. y. Nat. 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報告、董事會、股東會的營運績效報告,以及對外部利. al. er. io. 害關係人公布之財務報告資訊;而所謂的透明,不僅是充份及時反映公司經. v. n. 營之資訊,最重要的是管理當局「誠於內,形於外」的將這些資訊有效地與 資訊需求者溝通。. Ch. engchi. i n U. 一般而言資訊揭露可以按照組織的意願分為下列兩種: 1. 強制性揭露:系指由法律或規範所強制要求之揭露,例如:我國證券交 易法第 36 條規定,已依證券交易法發行有價證券之公司,應於每會計年 度終了後三個月內,公告並申報經會計師查核簽證、董事會通過及監察 人承認之年度財務報告。 2. 自願性揭露:係指「無」法律或規範強制要求之揭露,完全由組織自行 決定之揭露,例如:台灣目前對於非營利組織之資訊揭露並無強制性的 29.

(30) 規範,揭露與否取決於組織本身之意願,後續將探討的台灣公益團體自 律聯盟之成員定期公布「財務報告」及「業務報告」即屬於此範疇。 二、. 資訊揭露之動機 資訊揭露之動機,相關研究以代理理論和訊號理論,來論述資訊揭露的 動機: 1. 代理理論(Agency Theory) Berle and Means(1932)認為,公司型態的發展,已經從早期的閉. 政 治 大. 鎖性私人所有公司,逐漸轉型為大型公開發行公司。在此種大型公開發. 立. 行公司中,由於公司股份得以在集中交易市場自由交易,使得公司股權. ‧ 國. 學. 逐漸分散,持有公司股權的股東人數也大量增加,最後導致公司的所有. ‧. 權與控制權產生明顯的分離狀態。而此種分離狀態,即是代理理論形成 之基礎背景。又 Coase(1937)在 The Nature of the Firm 一文中,從契約. y. Nat. io. sit. 組成觀點認為,所有者與經理人間所簽訂契約中有關財產的問題,正是. er. 代理問題的起源。. al. n. v i n C h(1976)提出「代理理論」的觀點。他們認為,當 Jensen and Meckling engchi U 公司為一人所有,且沒有向外舉債時,公司管理者會努力創造出公司價 值最大化,因為公司價值最大化也會使個人利益最大化。但公司如果將 股權分散給其他人,或是向外舉債時,由於其他股東與債權人通常不會 直接參與公司經營,因此,公司管理者(代理人)與股東、債權人(主 理人)就會形成代理關係。假設公司管理者與股東、債權人均會使自我 利益最大化,公司管理者由於不再擁有全部的公司所有權,卻掌握公司 的所有資源與訊息來源,為了讓自我利益最大化,不會制定對股東與債 權人最佳的決策,甚至透過財產轉移為自有,傷害股東與債權人的 利益, 30.

(31) 即所謂的「道德風險」 (moral hazard) ,於是公司管理者與股東、債權人 就因代理關係而形成代理成本。又由於股東及債權人缺乏專業知識或無 法獲得攸關的資訊,致使其無法判斷公司管理者是否善盡其職責,此為 代理理論下的資訊不對稱。 為了降低這些代理成本,於是股東和債權人就訂定很多監督管理者 的行為,例如:委託會計師簽證、制定公司治理原則、制定與公司價值 最大化相關的獎酬計畫、制定章則禁止作出傷害股東與債權人的行為、 有重大消息應公告等。而在資訊不對稱的假設下,公司管理者為取信股. 政 治 大. 東及債權人會自願提供資訊給外界或願意聘用外部審計人員查核財務報. 立. 表,以消除股東及債權人對其之疑慮。. ‧ 國. 學. Watts and Zimmerman(1978) 、Leftwich, Watts and Zimmerman(1981)、. ‧. Chow and Wong-Boren(1987)、Raffournier(1995)、Botosan(1997)、 Chen and Jaggi(2000)、Chau and Gray(2002)等人,認為基於代理理. y. Nat. io. sit. 論觀點,資訊揭露可作為監督管理當局的機制,同時也是管理當局取信. n. al. er. 於股東及債權人的一項保證,進而有效地降低管理當局與股東及債權人. Ch. 間之資訊不對稱,進而降低代理成本。. engchi. i n U. v. 2. 訊號理論(Signaling Theory) 代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之一是資訊不對稱,而資訊不對稱係指交易雙 方之一方握有完整交易相關資訊,而另一方則缺乏這些資訊。 Akerlof (1970)以二手車市場又稱之為檸檬市場(lemon market)說明資訊不對稱 問題。在二手車的市場中,賣方對車子的品質擁有較充分的資訊,然而, 對買方而言,由於訊息不足,買方無法分辨出車子的好壞,購買車子時 可能會買到品質較差的車子,因此,買方為了降低風險,希望以較低的 價格購買車子。對賣方而言,若買方出的價格低於好車的價值時,賣方 31.

(32) 將不願賣出品質好的車子,好車在市場交易的比例將會下降。對買方而 言,由於好車比例下降,買方的願付價格將會跟著降低,因而導致更多 的好車無法交易,在此惡性循環的情況下,好車將會紛紛退出市場,市 場最後只剩品質較差的車子。因此,資訊不對稱衍生出劣幣驅逐良幣又 稱「逆選擇」 (adverse selection)的惡性循環,終將使市場機能崩潰。所 以,賣方 (代理人)為使交易能順利完成,會主動釋放出交易的相關訊息, 以獲得買方(主理人)的信任,使交易能順利完成、減少代理成本,這也 就是訊號理論的主要論點。. 政 治 大. 訊號理論係由 Spence(1973)提出,用其解釋員工與顧主間的聘雇. 立. 關係,在資訊不對稱情況下,雇主事前不知道求職者的能力是否合乎要. ‧ 國. 學. 求。因此,能力高的求職者會利用本身的學歷做為「訊號」(signal),向 雇主傳遞其真實能力。而雇主則藉由學歷這個訊號,來判定求職者能力. ‧. 的高低。於是有資訊的一方可以透過採取行動,向無資訊的另一方傳遞. Nat. er. io. sit. y. 其真實價值的資訊,以消除或減少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Morris(1987)認為訊號理論適用於資訊揭露的問題,營運較佳的. n. al. Ch. i n U. v. 公司為吸引投資人投資股票,會主動發布好消息,例如:選擇較透明的. engchi. 會計政策、提供詳細的營業成果與財務狀況內容、揭露企業風險有關的 政策等,進而使投資人產生信賴,使股價上升。相反的,營運較差的公 司傾向不揭露訊息,甚至隱瞞對公司不利的資訊,此行為會讓投資人不 了解公司狀況,只願意以較低的價格購買股票,股價因此下跌。 Inchausti(1997)亦採用訊號理論來說明,當公司有較高利潤或有 好消息產生時,相對會有較高水準的資訊揭露。 3. 資訊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 32.

(33) Jensen and Meckling(1976)在代理理論中提及,資訊不對稱會引發 道德風險與逆選擇之問題,並導致各利害關係人間之利益衝突,此乃代 理關係無法避免之代理成本。 Diamond and Verrecchia(1991)研究證明,提高資訊揭露可減輕資 訊不對稱的情形,進而使投資人更加瞭解企業,增加企業股票流動性, 並使企業股票的需求增加。 Lang and Lundholm(1996)指出 ,管理者願意主動揭露資訊之誘因, 在於減輕資訊不對稱,有助於提高投資人之投資意願。. 政 治 大 Beaver(1998)認為,資訊的充分揭露有助於減輕逆選擇及道德風 立. ‧ 國. 學. 險問題。其將資訊不對稱的情況分為兩種:(1)投資者與投資者間的資 訊不對稱,係指將投資者分為擁有較多資訊與擁有較少資訊者。擁有較. ‧. 多資訊者會利用其資訊向擁有較少資訊者賺取異常報酬,而擁有較少資. sit. y. Nat. 訊者亦可能以拒絕交易或利用資訊仲介者的方式來避免被賺取異常報酬。. al. er. io. (2)管理階層與投資者間的資訊不對稱,係指管理階層較股東或潛在投. v. n. 資者擁有較多資訊。此關係相較於非營利組織,就如同非營利組織與捐 款者之關係。. Ch. engchi. i n U. Healy and Palepu(2001)認為公司年度報表與資訊揭露的需求係因 內部管理者與外部投資人間存在資訊不對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管理 者與投資人簽訂合約,要求管理者提供完整資訊,減少投資人錯誤評價 的機會,或者是透過法規制訂要求公司盡可能的將資訊完整揭露。 三、. 非營利組織資訊揭露之目的 FASB(1980)在財務會計觀念公報第四號中,特別提出非營利組織的 資訊提供應達到下列目標: 33.

(34) 1.. 制定決策: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告,應該提供有助於現在或潛在的資金 提供者及其他使用者分配資源予組織時,能做合理決定之資訊。. 2.. 永續經營: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告,應該提供有助於現在或潛在的資金 提供者及其他使用者評估非營利組織所提供服務和繼續提供服務之能 力。. 3.. 評估職責: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告,應該提供有助於現在或潛在的資金 提供者及其他使用者評估非營利組織的管理是否背離其職責和其他各 方面的表現。. 4.. 政 治 大 義務及淨資產變動之資訊,並呈現一些交易事件或環境改變對收入和利 立. 反映變動: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告,應該提供非營利組織的經濟資源、. 益所造成的影響。. ‧ 國. 學. 5.. 評估績效: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告,應該提供非營利組織在一段期間的. io. y. sit. 表達事實: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告,應該提供非營利組織如何取得、使. er. 6.. Nat. 訊。. ‧. 績效,定期衡量組織淨資產金額和性質變動、組織績效和服務投入等資. 用現金及其他流動資金,舉債、還債及其他影響組織流動性等因素之資. n. al. 訊。 7.. Ch. engchi. i n U. v. 輔助說明: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告,應該包括一些解釋和說明,以幫助 使用者明白所提供之資訊。 美國在 1990 年代初期,非營利組織發生幾個重大弊案,Hammack(1995)、. FitzGibbon(1997)等學者,從歷史觀點、Lawry(1995)從道德觀點及 Bogart (1995)從經濟觀點,探討解決之道,其共同結論均指向資訊公開;Herzlinger (1994)從美國上市公司 1929 年經濟危機之經驗回顧,指出唯有公開非營 利組織之業務與財務等資訊,才能重建大眾對非營利組織之信心。 Hammack(1995) 、Lawry(1995) 、FitzGibbon(1997) 、Swords(1998)、 34.

(35) Ferronato(1999)、Holcombe(2000)等人認為,隨著非營利組織之數量及 其規模越來越龐大,且其所扮演之角色亦愈來愈多元,同時也愈來愈多國家 賦予非營利組織租稅優惠,所以要求非營利組織提升其責任及透明度之呼聲 亦日益增加,不但先進國家加強非營利組織責任及透明度之提升,開發中國 家亦積極致力於非營利組織責任及透明度之提升。 Lawry(1995)提出非營利組織之領導者必須保護及提升其機構之公共 聲譽(reputation)及形象(appearance),從道德面來看責信(accountability),它 隱含願意接受大眾監督,甚至主動邀請大眾來監督其行為(包括為何做及為. 政 治 大. 何不做),同時也強調,要使非營利組織負責應從公開揭露與說明其行為著. 立. 手。. ‧ 國. 學. Herzlinger(1996)提出「DADS」策略,主張非營利組織將營運資訊揭. ‧. 露(disclosure)、分析(analysis)、傳布(dissemination)和制裁(sanctions), 才能獲取公眾的信任和信心。. sit. y. Nat. al. n. 五個非營利組織公開資訊之理由,詳下所述: 1.. Ch. engchi. er. io. Mercer(1999)在其網站(http://www.muridae.com/publicaccess/)中提及. i n U. v. To demonstrate your organization's commitment to public accountability. (顯示組織對公眾責信之承諾與認同)。. 2.. To illustrate your organization's fiscal responsibility.(說明組織之財務責任 與績效)。. 3.. To establish an atmosphere where honesty and openness is treasured.(建立 一個重視誠信與公開之氛圍)。. 4.. To capitalize on a progressive means of communicating with your community.(有利於與相關社群溝通)。. 5.. To comply with anticipated IRS regulations for access to your records.(遵 35.

(36) 循法令之規定)。 在世界銀行出版的非政府組織法的立法原則一書中(蔡惠娟譯,2000), 即建議任何從事對公眾利益有重大影響活動的非政府組織,應出版或提供方 便大眾取得之有關其財務及運作的報告。同時亦強調慈善團體並非必然是好 的,它們常是無效率、不專業,甚至有貪污舞弊情事,故其內部管理機構、 政府及社會大眾對組織之運作與活動應善加監督。 Cutt and Murray(2001)在 Account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一書指出,所謂「責信」(accountability)係指一種. 治 政 「關係」,在「責信關係」中,受委託者必需對委託者有所交代。責信亦可 大 立 視為是受託者(例如: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公益組織等)與委託者(例 ‧ 國. 學. 如:社會大眾、贊助機構、捐款者、服務或受益對象等)之間所建立的一種. ‧. 特殊關係,藉由此種關係的建立與展現,受託者必須接受委託者的監督,並 向其負責或有所交代。. sit. y. Nat. al. er. io. 許崇源(2001)認為,目前台灣各部會均要求財團法人應於年度前一定. v. n. 期間擬具並申報預算及業務計畫書,年度結束後一定期間申報決算,但並無. Ch. engchi. i n U. 財團法人應對大眾公開報表之規定。2006 年公布之公益勸募條例,係針對 勸募活動要求勸募團體公開其募款所得及用途 5,但卻未要求該組織公開其 主要活動與財務狀況,仍有其缺憾。基於財團法人募款及免稅之特別權力, 要求其提升責信之呼聲日益升高。 Aspen Institute(2003)美國著名的智庫指出,促進基金會責信的首要工. 5. 2. 公益勸募條例第 18 條第 1 項 勸募團體應於勸募活動期滿之翌日起三十日內,將捐贈人捐贈資料、勸募活動所得與收支報告 公告及公開徵信,並報主管機關備查。 公益勸募條例第 20 條第 1 項 勸募團體應於勸募活動所得財物使用計畫執行完竣後三十日內,將其使用情形提經理事會或董 事會通過後公告及公開徵信,連同成果報告、支出明細及相關證明文件,報主管機關備查。 36.

(37) 作就是透明化,即透過網際網路或便利的中介團體,以廣泛取得且易於瞭解 的形式,及時提供有關基金會目的、計畫、現行優先次序、最近捐贈記錄、 人員名冊、受託人,以及申請支援程序等資訊給予一般大眾知曉。 Lee(2004)認為 資訊揭露是非營利組織形成責信的主要途徑,藉由「直 接」和「間接」的組織報導,非營利組織可向社會大眾說明代理經營社會資 源的產出和結果。 Behn、DeVries、Lin(2005)在探討非營利組織的透明度之決定因素時, 他們認為非營利組織的透明度很重要,因為許多利害關係人對於非營利組織. 治 政 投入了相當多的時間與金錢,而且非營利組織在經濟體系中扮演了一個相當 大 立 重要的角色。 ‧ 國. 學. 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藉由聯盟成員定期公布「財務報告」及「業務報. ‧. 告」除了可以讓利害關係人可以清楚的了解並看見該組織「如何運作」及「運. sit. y. Nat. 作成果」外,同時可以提升社會大眾對非營利組織的認識及信任,及協助捐. al. er. io. 款人了解非營利組織運作狀況,亦鼓勵非營利組織承諾及實踐組織的公信力. v. n. 及責信,以增進非營利組織之公益形象及社會使命。. Ch. engchi. i n U. 加入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之成員皆須簽屬「公益團體自律公約」,內 容如下: 第一條 組織的非營利原則 1.1 本組織願意堅持不分配結餘給予組織運作相關人員。 第二條 組織治理與監督 2.1 本組織願意建立符合組織發展的決策機制及管理制度。 2.2 本組織之理(董)監事會承諾負責監督組織管理及財務預算,發揮治理監 督功能。 第三條 募款誠信 37.

(38) 3.1 本組織承諾在募款活動中所提供的相關資訊為真實、可靠、不誤導他人, 並與組織使命一致。 3.2 本組織承諾將募款成本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3.3 本組織承諾對於募得款項之捐款資料辦理徵信,但對捐款人個人資料嚴 加保密。 3.4 本組織願意公布所募得捐款額度及其使用流向。 3.5 本組織願意公布捐款使用成果。 第四條 服務績效. 政 治 大 4.2 本組織願意訂定具體服務目標,並提出適切的評估方法,展現服務效 立 4.1 本組織承諾達成工作目標,展現服務績效。. 益。. ‧ 國. 學. 第五條 財務透明. ‧. 5.1 本組織願意每年公布年度收入與支出,提供正確、及時的財務報告,並. io. 第六條 資訊公開. er. 5.2 本組織願意定期公開組織經費流向。. sit. y. Nat. 接受監督和諮詢。. al. n. v i n 6.1 本組織願意主動將業務相關資訊以社會大眾容易取得的方式公告之。 Ch engchi U. 6.2 本組織願意對於社會大眾針對組織運作(諸如募款行為、經費流向、服務 績效)等議題的詢問,積極且正確的回應,以尊重大眾知的權益。 第七條 利益迴避 7.1 本組織承諾與組織運作相關人員均主動迴避任何組織與個人之利益輸 送。 公益團體自律公約的內容大致與前面眾多學者的看法一致,若進 一 歩比 較 FASB 在財務會計觀念公報第四號之內容,可得結論如下:. 38.

(39) 財務會計觀念公報第四號. 公益團體自律公約. 1.制定決策. 募款誠信、服務績效、財務透明、資訊公開. 2.永續經營. 公約內容未見明確相似之處. 3.評估職責. 組織治理與監督. 4.反映變動. 財務透明. 5.評估績效. 服務績效. 6.表達事實. 財務透明. 7.輔助說明. 資訊公開. 政 治 大. 雖然僅有「永續經營」的部分,在公益團體自律公約中未有明確規範外,. 立. 其餘內容皆涵蓋 FASB 在財務會計觀念公報第四號內容之精神。但是,我國. ‧ 國. 學. 非營利組織的資訊揭露,由於缺乏相關法令的規範,導致資訊揭露成為各機 構的自由心證。雖然有些機構在自己的網站上或對外流通的刊物上主動公告. ‧. 相關資訊,或是加入「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將其資訊公告在聯盟的網. y. Nat. sit. 站上,但是各機構公告的內容、格式、正確性及時間都不相同,所以很難讓. n. al. er. io. 社會大眾有一套容易理解的標準。加上目前加入自律聯盟的團體,在數量上. i n U. v. 仍為台灣非營利組織整體的少數,因此一般民眾想要徵信的機構不屬於自律. Ch. engchi. 聯盟時,便缺乏一個統一查詢的平台,增加公眾查詢的不便性。加上台灣非 營利組織的主管機關眾多且對資訊揭露的規範闕如,捐款人目前大多只能憑 機構的知名度、公信力、規模、成立的時間來作為判斷的基礎。這種情況也 讓資源比較容易流向大型或知名的機構,而一些區域性或中小型的組織,在 募款上就顯得更不容易。 四、. 非營利組織資訊揭露之優缺點 Harvey and McCrohan(1988)認為資訊揭露不但可使捐款人瞭解資金 的運用方式,也可以讓潛在的捐款人充份瞭解該組織,並給予比較正面的評 39.

(40) 價。 Mitchell(1998)在其研究中提到改善資訊的透明度將有助於回答理論 和實證上的問題,亦有助於解釋現實狀態,也能幫助制度中的成員增加對制 度的遵守和提高制度的有效性。 Olson(2000)發現非營利組織之董事會規模、董事平均任期和董事長 的商業背景,對於組織的績效有顯著的影響,因此認為非營利組織和營利組 織一樣都存有代理問題,而資訊揭露的優點為解決上述問題的良方之一。. 政 治 大 非營利組織經營狀況的透明度不足,所以會使外部者對非營利組織的監督能 立. Bothwell(2001)、Cohen(2005)和 Clarke(2005)等人皆認為,由於. ‧ 國. 學. 力降低,因此,他們認為提高非營利組織經營狀況的透明度是加強非營利組 織治理的一個方法。. ‧. 孫煒(2004)指出非營利組織的資訊揭露,除了具有主管機關偵測或發. y. Nat. er. io. sit. 現舞弊之功能外,亦具有讓潛在捐款人願意捐款的興利功能。. al. 彭文賢、鄭惠文(2007)認為,非營利組織為達到資訊揭露之目的,短. n. v i n Ch 期需投入大筆支出在自動化和標準化的軟硬體設施上,或許有增加營運成本 engchi U 之缺點。但長期而言,資訊揭露亦能協助非營利組織降低與使用者間資訊的 不對稱、減少使用者的捐助風險,進而吸引更多的新資金和管理人才投入等 優點。 許崇源(2012)在「非營利組織之法制規範、跨界合作與績效之提升」 一文中,認為非營利組織可藉著法律要求其財務與業務之公開與透明,透過 其自我規範與大眾監督、參與及投入,將更能有效率、有效果的發展其影響 力。. 4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

 The IEC endeavours to ensure that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presentation is accurate as of the date of its presentation, but the information is provided on an

專案執 行團隊

This paper briefs Members on the way forward for harmonisation of kindergartens (KGs) and child care centres (CCCs) in the light of the public and operators’ views on the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eacher then briefly explains the answers on Teachers’ Reference: Appendix 1 [Suggested Answers for Worksheet 1 (Understanding of Happy Life among Different Jewish Sect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