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

Copied!
5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

(2)
(3)

目 次

壹、基本理念 ... 1

貳、課程目標 ... 1

參、時間分配及科目組合 ... 2

肆、核心素養 ... 2

伍、學習重點 ... 5

一、學習表現 ... 5

二、學習內容 ... 8

(一)歷史... 8

(二)地理... 9

(三)公民與社會 ... 10

(四)社會探究與實作 ... 13

陸、實施要點 ... 14

一、課程發展 ... 14

二、教材編選 ... 14

三、教學實施 ... 15

四、教學資源 ... 16

五、學習評量 ... 16

柒、附錄 ... 17

附錄一:社會領域學習重點與核心素養呼應表參考示例 ... 17

附錄二:議題適切融入領域課程綱要 ... 22

附錄三:學習內容說明 ... 41

(4)
(5)

壹、基本理念

社會領域的主要教育功能為傳遞文化與制度,培養探究、參與、實踐、反思及創新的 態度與能力;其理念在於涵育新世代的公民素養,以培育公民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做出迎 向「共好」的抉擇,並具社會實踐力。 社會領域課程綱要(以下簡稱「社會領綱」)根植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 綱》(以下簡稱「總綱」)「適性揚才、終身學習」之願景,以人文與社會科學相關知識 為基礎,循序發展。課程主要包括「歷史」、「地理」及「公民與社會」三學科的旨趣與 探究方法,呈現以下特色: 一、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考量不同背景(包括文化、族群、城鄉、性別及身心特質等)學 生的多元生活經驗,並兼顧生涯探索及發展,提供自主學習空間。 二、顧及不同地區、族群及學校類型的特色,提供課程發展之彈性。 三、社會領域透過多重策略達成領域內的縱向連貫、區隔與橫向整合: (一)各教育階段領域/科目皆以涵育公民素養為指引,透過不同主題或形式的探究與 實作活動,提供本領域中各科目的協同及議題融入的空間。 (二)各教育階段領域/科目皆強調根植於生活世界的體驗與思辨,兼顧知識內容、情意 態度與實踐能力的多方面綜合發展。 (三)考慮各學習階段的循序發展以及本領域內各科目間互補合作需要,對學習內容做 有意義的區隔,避免內容過多與不必要的重複。 四、依據國民教育之共同原則,強化國小、國中與高級中等學校的縱向連結,並兼顧各類 型高級中等學校特色功能間的橫向連結。

貳、課程目標

社會領域課程旨在培育學生面對未來、開展不同生涯所需的公民素養,其目標如下: 一、發展個人的主體意識,以及自律自治、自發精進與自我實現的素養。 二、提升獨立思考、價值判斷、理性決定與創新應變的素養。 三、發展民主社會所需之溝通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社會參與等公民實踐的素養。 四、增進對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學科及領域知識的探究與理解能力。 五、發展跨學科的分析、思辨、統整、評估與批判的能力。 六、培養對於族群、社會、地方、國家和世界等多重公民身分的敏察覺知,並涵育具有肯 認多元、重視人權和關懷全球永續的責任意識。

(6)

參、時間分配及科目組合

領域/科目 說明 名稱 學分 社會 歷史 6-10 1.「社會領域」包括「歷史」、「地理」、「公民與 社會」三科目,各校可依群科屬性、議題融入、學 生生涯發展、學校發展特色、師資調配(含協同教 學)等彈性開設,每科目 2-4 學分,學生至少修習 二科目以上。 2.可開設跨科目統整型、探究型或實作型之社會探究 與實作課程 2 學分。 3.建議各校於第一學年每學期彈性開設 2-4 學分,第 二學年開設 2 學分,合計 6-10 學分。 地理 公民與社會

肆、核心素養

下表係依循《總綱》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之具體內涵,結合社會領域之基本理念與課 程目標,並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狀況,訂定各教育階段社會領域核心素養之具體內涵。以下 分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等三個教育階段說明,期培養學生在「自主行動」、 「溝通互動」與「社會參與」等三大面向循序漸進,成為均衡發展的現代國民。 總綱 核心 素養 面向 總綱 核心素養 項目 總綱核心素養 項目說明 社會領域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國民小學教育 (E) 國民中學教育 (J) 高級中等學校教育 (U) A 自主 行動 A1 身心素質 與 自我精進 具 備 身 心 健 全 發展的素質,擁 有 合 宜 的 人 性 觀與自我觀,同 時透過選擇、分 析與運用新知, 有 效 規 劃 生 涯 發展,探尋生命 意義,並不斷自 我精進,追求至 善。 社-E-A1 認識自我在團體 中的角色,養成 適切的態度與價 值觀,並探索自 我的發展。 社-J-A1 探索自我潛能、 自我價值與生命 意義,培育合宜 的人生觀。 社-U-A1 探索自我,發展 潛能,肯定自我, 規劃生涯,健全 身心素質,透過 自我精進,追求 幸福人生。 A2 系統思考 與 解決問題 具備問題理解、 思辨分析、推理 批 判 的 系 統 思 考 與 後 設 思 考 素養,並能行動 與反思,以有效 處 理 及 解 決 生 活、生命問題。 社-E-A2 敏覺居住地方的 社會、自然與人 文環境變遷,關 注生活問題及其 影響,並思考解 決方法。 社-J-A2 覺察人類生活相 關議題,進而分 析判斷及反思, 並嘗試改善或解 決問題。 社-U-A2 對人類生活相關 議題,具備探索、 思考、推理、分 析、批判、統整與 後 設 思 考 的 素 養,並能提出解 決各種問題的可 能策略。

(7)

總綱 核心 素養 面向 總綱 核心素養 項目 總綱核心素養 項目說明 社會領域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國民小學教育 (E) 國民中學教育 (J) 高級中等學校教育 (U) A3 規劃執行 與 創新應變 具 備 規 劃 及 執 行計畫的能力, 並 試 探 與 發 展 多元專業知能、 充實生活經驗, 發揮創新精神, 以 因 應 社 會 變 遷、增進個人的 彈性適應力。 社-E-A3 探究人類生活相 關議題,規劃學 習計畫,並在執 行過程中,因應 情境變化,持續 調整與創新。 社-J-A3 主動學習與探究 人類生活相關議 題,善用資源並 規劃相對應的行 動方案及創新突 破的可能性。 社-U-A3 對人類生活相關 議題,具備反省、 規劃與實踐的素 養,並能與時俱 進、創新應變。 B 溝通 互動 B1 符號運用 與 溝通表達 具 備 理 解 及 使 用語言、文字、 數理、肢體及藝 術 等 各 種 符 號 進行表達、溝通 及互動的能力, 並 能 了 解 與 同 理他人,應用在 日 常 生 活 及 工 作上。 社-E-B1 透過語言、文字 及圖像等表徵符 號,理解人類生 活的豐富面貌, 並能運用多樣的 表徵符號解釋相 關訊息,達成溝 通的目的,促進 相互間的理解。 社-J-B1 運用文字、語言、 表格與圖像等表 徵符號,表達人 類生活的豐富面 貌,並能促進相 互溝通與理解。 社-U-B1 運用語言、文字、 圖表、影像、肢體 等表徵符號,表 達經驗、思想、價 值與情意,且能 同理他人所表達 之意涵,增進與 他人溝通。 B2 科技資訊 與 媒體素養 具備善用科技、 資 訊 與 各 類 媒 體之能力,培養 相 關 倫 理 及 媒 體識讀的素養, 俾 能 分 析 、 思 辨、批判人與科 技、資訊及媒體 之關係。 社-E-B2 認 識 與 運 用 科 技、資訊及媒體, 並探究其與人類 社會價值、信仰 及態度的關聯。 社-J-B2 理解不同時空的 科技與媒體發展 和應用,增進媒 體識讀能力,並 思辨其在生活中 可能帶來的衝突 與影響。 社-U-B2 善用各種科技、 資訊、媒體,參與 公共事務或解決 社會議題,並能 對科技、資訊與 媒體的倫理問題 進行思辨批判。 B3 藝術涵養 與 美感素養 具備藝術感知、 創 作 與 鑑 賞 能 力,體會藝術文 化之美,透過生 活美學的省思, 豐富美感體驗, 培 養 對 美 善 的 人事物,進行賞 析、建構與分享 的態度與能力。 社-E-B3 體 驗 生 活 中 自 然、族群與文化 之美,欣賞多元 豐富的環境與文 化內涵。 社-J-B3 欣賞不同時空環 境 下 形 塑 的 自 然、族群與文化 之美,增進生活 的豐富性。 社-U-B3 體會地理、歷史 及各種人類生活 規範間的交互影 響,進而賞析互 動關係背後蘊含 的美感情境。

(8)

總綱 核心 素養 面向 總綱 核心素養 項目 總綱核心素養 項目說明 社會領域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國民小學教育 (E) 國民中學教育 (J) 高級中等學校教育 (U) C 社會 參與 C1 道德實踐 與 公民意識 具 備 道 德 實 踐 的素養,從個人 小 我 到 社 會 公 民,循序漸進, 養 成 社 會 責 任 感及公民意識, 主 動 關 注 公 共 議 題 並 積 極 參 與社會活動,關 懷 自 然 生 態 與 人類永續發展, 而展現知善、樂 善 與 行 善 的 品 德。 社-E-C1 培養良好的生活 習慣,理解並遵 守社會規範,參 與公共事務,養 成社會責任感, 尊重並維護自己 和他人的人權, 關懷自然環境與 人類社會的永續 發展。 社-J-C1 培養道德思辨與 實踐能力、尊重 人權的態度,具 備民主素養、法 治觀念、環境倫 理以及在地與全 球意識,參與社 會公益活動。 社-U-C1 具備對道德、人 權、環境與公共 議題的思考與對 話素養,健全良 好品德、提升公 民意識,主動參 與環境保育與社 會公共事務。 C2 人際關係 與 團隊合作 具 備 友 善 的 人 際 情 懷 及 與 他 人 建 立 良 好 的 互動關係,並發 展 與 人 溝 通 協 調、包容異己、 社 會 參 與 及 服 務 等 團 隊 合 作 的素養。 社-E-C2 建立良好的人際 互動關係,養成 尊重差異、關懷 他人及團隊合作 的態度。 社-J-C2 具備同理與理性 溝通的知能與態 度,發展與人合 作的互動關係。 社-U-C2 發展適切的人際 互動關係,並展 現相互包容、溝 通協調、社會參 與及服務等團隊 合作的精神與行 動。 C3 多元文化 與 國際理解 具 備 自 我 文 化 認同的信念,並 尊 重 與 欣 賞 多 元文化,積極關 心 全 球 議 題 及 國際情勢,且能 順 應 時 代 脈 動 與社會需要,發 展國際理解、多 元 文 化 價 值 觀 與 世 界 和 平 的 胸懷。 社-E-C3 了解自我文化, 尊重與欣賞多元 文化,關心本土 及全球議題。 社-J-C3 尊重並欣賞各族 群 文 化 的 多 樣 性,了解文化間 的相互關聯,以 及臺灣與國際社 會的互動關係。 社-U-C3 珍視自我文化的 價值,尊重並肯 認多元文化,關 心全球議題,以 拓展國際視野, 提 升 國 際 移 動 力。

(9)

伍、學習重點

學習重點包含「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二部分,提供課程設計、教材發展、教科用 書審查及學習評量的架構,並透過教學加以實踐。「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可以有不 同的對應關係,視領域/科目的特性,彈性加以組合。「社會領域學習重點與核心素養呼應 表參考示例」(詳參附錄一)係舉例說明學習重點與核心素養的呼應關係,透過學習重點 落實本領域核心素養,並引導跨領域/科目的課程設計,增進課程發展的嚴謹度。「議題適 切融入領域課程綱要」(詳參附錄二)係為豐富本領域學習的示例,使各項議題可與社會 領域的學習重點適當結合。 一、學習表現 社會領域的「學習表現」包含認知歷程、情意態度與技能行動,以「理解及思辨」、 「態度及價值」和「實作及參與」做為領域的共同架構,再依各科目的特性,加以展現。 「社會探究與實作」具跨學科之性質,其學習表現包含於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三科 目之條目,不另訂之。社會領域學習表現的構面及項目共同架構如下: 下列之學習表現包括構面、項目及條目,編碼說明如下: 1.第 1 碼為「構面及項目」,「構面」依序以阿拉伯數字編號,「項目」依序以英文 小寫字母編號;第 1 碼前以「歷」、「地」、「公」標示該科目。 2.第 2 碼為「學習階段」,以羅馬數字Ⅴ代表第五學習階段(高級中等學校)。 3.第 3 碼為流水號。 構面 項目 條目 1.理解及思辨 a.覺察說明 歷 1a-Ⅴ-1 比較過去與現在的異同,並說明過去與現在 的關聯性。 地 1a-Ⅴ-1 地 1a-Ⅴ-2 地 1a-Ⅴ-3 分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與理論的意 義。 釐清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與理論的內 涵。 說明以地理視野觀察地表現象及議題的方 法。 公 1a-Ⅴ-1 公 1a-Ⅴ-2 說明社會生活的現象及其成因。 釐清公民知識的核心概念。 b.分析詮釋 歷 1b-Ⅴ-1 歷 1b-Ⅴ-2 連結歷史知識與現今生活,並運用歷史知識 分析社會現象或變遷。 指出歷史現象的成因,推論其因果關係,並 分析歷史事件的影響。 構面 1.理解及思辨 2.態度及價值 3.實作及參與 項目 a.覺察說明 b.分析詮釋 c.判斷創新 a.敏覺關懷 b.同理尊重 c.自省珍視 a.問題發現 b.資料蒐整與應用 c.溝通合作 d.規劃執行

(10)

構面 項目 條目 地 1b-Ⅴ-1 地 1b-Ⅴ-2 地 1b-Ⅴ-3 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解釋相關的 地表現象。 連結地理系統、地理視野與地理技能,分析 地表現象的內涵。 連結地理系統、地理視野與地理技能,解析 地表現象的特性。 公 1b-Ⅴ-1 公 1b-Ⅴ-2 運用公民知識解釋相關社會現象。 區辨社會現象的多種解釋觀點。 c.判斷創新 歷 1c-Ⅴ-1 歷 1c-Ⅴ-2 綜合歷史知識與史料證據,提出個人的分析 與詮釋。 批判評析各種歷史議題,並提出處理問題的 方法。 地 1c-Ⅴ-1 地 1c-Ⅴ-2 地 1c-Ⅴ-3 以地理系統、地理視野的觀點進行議題探 討。 思辨各種社會及環境議題,並能進行整合評 價。 跨領域/科目整合相關知能,反思各種社會 及環境議題,並提出看法或解決策略。 公 1c-Ⅴ-1 公 1c-Ⅴ-2 反思並評論相關公民知識。 整合公民知識,論述自己的主張,並能提出 合理的論證。 2.態度及價值 a.敏覺關懷 歷 2a-Ⅴ-1 歷 2a-Ⅴ-2 運用歷史知識了解環境問題的成因,發展本 土歷史意識與地方關懷。 連結本土歷史經驗與他國的歷史發展,深化 對史事脈絡的理解,發展全球視野,關懷世 界不同文化的歷史變遷,以及文化傳承的議 題。 地 2a-Ⅴ-1 地 2a-Ⅴ-2 敏銳察覺社會及環境變遷的內涵。 連結地理視野、地理系統的概念,體認生活 中各種現象的全球關連。 公 2a-Ⅴ-1 關注社會生活相關課題及其影響。 b.同理尊重 歷 2b-Ⅴ-1 歷 2b-Ⅴ-2 理解時空背景對歷史事件發展或人物的影 響。 理解並尊重不同文化、宗教、族群、種族、 性別歷史發展的獨特性與主體性。 地 2b-Ⅴ-1 地 2b-Ⅴ-2 地 2b-Ⅴ-3 具備地方感與鄉土愛,關懷其他地區的社會 及環境議題。 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欣賞各種人地交互作用 所塑造的地景。 理解地理環境的系統運作,體認環境倫理的 內涵。 公 2b-Ⅴ-1 公 2b-Ⅴ-2 同理個人或不同群體在社會處境中的經歷 與情緒。 尊重或肯認社會中的不同主張及差異。

(11)

構面 項目 條目 c.自省珍視 歷 2c-Ⅴ-1 省思歷史發展的多重面向,珍視融合多元族 群、文化的社會體系及人權的價值。 地 2c-Ⅴ-1 地 2c-Ⅴ-2 省思日常生活方式的意涵,珍視日常生活的 智慧。 珍視不同空間尺度的環境永續價值,並願意 付諸行動保護。 公 2c-Ⅴ-1 公 2c-Ⅴ-2 肯認自我或不同群體的主體性。 珍視並願意維護重要的公民價值。 3.實作及參與 a.問題發現 歷 3a-Ⅴ-1 覺察日常事物與歷史的關係,並進行問題釐 清與思考。 地 3a-Ⅴ-1 地 3a-Ⅴ-2 根據地理系統與地理視野的觀點,利用地理 技能的方法發掘各種社會及環境問題。 分析問題形成的背景與內涵,提出解決問題 的可能策略。 公 3a-Ⅴ-1 界定當代社會生活的相關問題。 b.資料蒐整與 應用 歷 3b-Ⅴ-1 歷 3b-Ⅴ-2 根據主題,進行歷史資料的蒐集、整理與分 類。 研讀或考察歷史資料,分析其生成背景與其 內容的關係。 地 3b-Ⅴ-1 地 3b-Ⅴ-2 地 3b-Ⅴ-3 從各式地圖、航空照片圖、衛星影像,網路 與文獻、實驗、田野實察等,蒐集和解決問 題有關的資料。 選擇統計方法、地理資訊系統等適當工具進 行資料分析與歸納。 從各類資料辨識現象的型態、關聯與趨勢, 解讀資料蘊含的意義。 公 3b-Ⅴ-1 公 3b-Ⅴ-2 善用多種策略蒐集公民與社會生活相關資 料。 分析並運用公民與社會生活相關資料。 c.溝通合作 歷 3c-Ⅴ-1 聆聽他人並陳述自己的觀點,檢視自己的盲 點與偏見,形成新的觀點。 地 3c-Ⅴ-1 地 3c-Ⅴ-2 地 3c-Ⅴ-3 參與小組討論,與他人共同思考資料的意義 並判別資料的可靠性。 參與小組討論,與他人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 有效方法。 團隊協力共同解決問題。 公 3c-Ⅴ-1 公 3c-Ⅴ-2 公 3c-Ⅴ-3 傾聽他人意見並澄清彼此觀點。 善用討論形成共識。 整合成員特質並展現團隊合作成效。 d.規劃執行 歷 3d-Ⅴ-1 歷 3d-Ⅴ-2 規劃、執行歷史類作品的創作或展演。 對於具有價值立場的公共議題,進行歷史性 的分析與討論,並付諸行動。 地 3d-Ⅴ-1 地 3d-Ⅴ-2 透過小組合作,發掘各種社會或環境問題, 規劃解決問題的執行策略。 小組合作共同執行解決問題的策略,並發表

(12)

構面 項目 條目 地 3d-Ⅴ-3 執行成果。 檢討執行策略的成效,並提出改善的方案。 公 3d-Ⅴ-1 公 3d-Ⅴ-2 規劃具有公共性或利他性的行動方案並評 估其影響。 落實具有公共性或利他性的行動並反思與 修正。 二、學習內容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科目的學習內容,主要依據《總綱》和社會領綱的基 本理念與課程目標而研訂,並依社會領域/科目的特性,陳述其基礎的知識內涵。 依照《總綱》規範,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以分科教學為原則。技術型高級中等學 校各科目學習內容研訂的方向有三:1.以培養核心素養為導向,兼顧學科知識、技能及 情意態度的連結;2.理論與實用並重,考量學生職涯規劃與職業發展的需求;3.重視學 生自主探究的空間。 以下分別呈現「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及「社會探究與實作」的學習內容, 另編有相關學習內容的說明供作參考,詳見附錄三。教師、學校、地方政府或出版社得 依其專業需求與特性,與「學習表現」結合進行適當的轉化,以發展有效教學、適性學 習的教材。學習內容包括主題、項目及條目,編碼說明如下: 1.第 1 碼為「主題及項目」,「主題」依序以英文大寫字母編號,「項目」依序以英 文小寫字母編號。第 1 碼前以「歷」、「地」、「公」標示該科目。 2.第 2 碼為「學習階段」,以羅馬數字Ⅴ代表第五學習階段(高級中等學校)。 3.第 3 碼為流水號。 (一)歷史 歷史的學習內容由六大主題構成,除必選主題 A「如何認識過去?」之外,並 針對學生的多元背景,嘗試從生活的角度出發,選擇有關飲食文化、服飾、建築、 交通,與科技之變遷相關的五大主題進行規劃。主題 B 至 F 以統整性、專業性原則 設計,期待在國中的學習基礎上,整合臺灣、中國與世界的歷史知識,增進學生的 人文深度,從而了解其專業的文化縱深。 教師可參酌《總綱》所揭櫫之議題,並審酌學校群科屬性、學生學習需求與生 涯發展,以及跨領域/科目之協同教學需要,彈性選擇各項目。 主題 項目 條目 A.如何認識過 去? 歷 A-Ⅴ-1 誰的歷史?誰留下的史料?誰寫的歷史? B.飲食文化的 世界 a.飲食、作物、 環 境 的 互 動 與影響 歷 Ba-Ⅴ-1 人類飲食發展的概況。 歷 Ba-Ⅴ-2 環境、文化與食物。 歷 Ba-Ⅴ-3 飲食的交流與作物的傳播。

(13)

主題 項目 條目 b. 臺 灣 的 飲 食 發 展 與 當 代 全 球 的 飲 食 趨勢 歷 Bb-Ⅴ-1 臺灣飲食的發展與變化。 歷 Bb-Ⅴ-2 當代的飲食趨勢。 C.服飾的歷史 a. 服 飾 的 由 來 與功用 歷 Ca-Ⅴ-1 服飾的發展。 歷 Ca-Ⅴ-2 服飾的實質與象徵意義。 b. 臺 灣 服 飾 的 發 展 與 流 行 時尚 歷 Cb-Ⅴ-1 臺灣多元的服飾發展。 歷 Cb-Ⅴ-2 流行與復古。 D.建築的歷史 a.建築、環境與 文化意涵 歷 Da-Ⅴ-1 影響建築發展的自然環境與技術。 歷 Da-Ⅴ-2 建築的功能與反映的時代文化意涵。 b. 臺 灣 建 築 的 發展 歷 Db-Ⅴ-1 臺灣建築的多元面貌。 E.交通的歷史 a. 交 通 路 線 與 運 輸 工 具 的 變遷 歷 Ea-Ⅴ-1 交通發展與運輸工具的起源。 歷 Ea-Ⅴ-2 交通改良與革新。 b. 臺 灣 的 交 通 發展 歷 Eb-Ⅴ-1 臺灣交通的變革與影響。 F.科技的歷史 a. 傳 統 工 藝 與 現代科技 歷 Fa-Ⅴ-1 工藝與科技的起源。 歷 Fa-Ⅴ-2 科技的改變與創新。 b. 臺 灣 科 技 產 業 與 全 球 化 的發展 歷 Fb-Ⅴ-1 臺灣現代科技產業的發展。 歷 Fb-Ⅴ-2 臺灣科技與社會生活。 (二)地理 地理的學習內容聚焦於地理技能、地理系統以及地理視野三大主題,以地圖、地 理資訊、田野實察、環境系統、生態景觀、產業活動、文化資產、生活世界、國際 探索、全球化與在地化等十大項目作總體呈現,引導學生從宏觀的角度探究日常生 活的問題。 教師可參酌《總綱》所揭櫫之議題,並審酌學校群科屬性、學生學習需求與生涯 發展,以及跨領域/科目之協同教學需要,彈性選擇各項目。 主題 項目 條目

A.地理技能 a.地圖 地 Aa-Ⅴ-1 地 Aa-Ⅴ-2 地 Aa-Ⅴ-3 地 Aa-Ⅴ-4 地圖的本質、要素及其用途。 古地圖與現代地圖。 日常生活常用的地圖。 問題探究:繪製日常生活中的主題地圖,並 討論該主題空間分布特性與成因。 b.地理資訊 地 Ab-Ⅴ-1 地 Ab-Ⅴ-2 地 Ab-Ⅴ-3 地理資訊的查詢與建置。 地理資訊的分析與解讀。 問題探究:練習地理資訊系統的生活運用。 c.田野實察 地 Ac-Ⅴ-1 地 Ac-Ⅴ-2 田野在那裡? 實察什麼?

(14)

主題 項目 條目 地 Ac-Ⅴ-3 地 Ac-Ⅴ-4 從何察起? 問題探究:以校園或社區為田野,進行實察 並觀察問題進而提出可能改善建議。 B.地理系統 a.環境系統 地 Ba-Ⅴ-1 地 Ba-Ⅴ-2 地 Ba-Ⅴ-3 大氣圈、岩石圈(表層)、水圈及生物圈的 有機關聯。 環境負載力與環境問題。 問題探究:利用古今地圖或地理資訊平台, 探索學校所在地的環境系統與日常生活的 互動關聯。 b.生態景觀 地 Bb-Ⅴ-1 地 Bb-Ⅴ-2 地 Bb-Ⅴ-3 自然與人文生態景觀。 生態景觀的經營與管理(案例)。 問題探究:規劃並完成一個符合「生態體驗」 的活動。 c.產業活動 地 Bc-Ⅴ-1 地 Bc-Ⅴ-2 地 Bc-Ⅴ-3 地 Bc-Ⅴ-4 產業系統與類別。 產業的跨國產銷結構。 全球布局與在地經營。 問題探究:訪問學校附近某項產業的經營 者,認識該產業的發展機會與挑戰。 d.文化資產 地 Bd-Ⅴ-1 地 Bd-Ⅴ-2 地 Bd-Ⅴ-3 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 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 問題探究:踏查學校所在地的文化資產,討 論活化利用的行動方案。 e.生活世界 地 Be-Ⅴ-1 地 Be-Ⅴ-2 地 Be-Ⅴ-3 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體系的變遷。 藝術、文學、戲劇、歌謠與遊戲等的地理想 像。 問題探究:配合在地與各群科特色,共同設 計一個具有地理想像的相關活動。 C.地理視野 a.國際探索 地 Ca-Ⅴ-1 地 Ca-Ⅴ-2 地 Ca-Ⅴ-3 地 Ca-Ⅴ-4 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強權的競合與區域發展。 世界都市的興起。 問題探究:探討大航海時代以來,跨國的人 口移動與物產流動現象。 b. 全 球 化 與 在 地化 地 Cb-Ⅴ-1 地 Cb-Ⅴ-2 地 Cb-Ⅴ-3 交通革新與全球化。 全球在地化與在地全球化。 問題探究:運用媒體呈現生活中的全球在地 化與在地全球化現象,並說明其蘊含的意 義。 (三)公民與社會 公民與社會的學習內容由四大主題構成,分別為「A.公民身分認同及社群」、 「B.社會生活的組織及制度」、「C.社會的運作、治理及參與實踐」以及「D.民主社 會的理想及現實」。主題 A 關於「我是誰?我的、我們大家的(多元)公民身分的 問題」,主題 B 關於「我們的社會、國家、市場、法律,是如何制度化、組織化的?」,

(15)

主題 C 關於「我們的社會、國家、市場、法律如何運作與改變?公民為何及如何參 與?」,主題 D 關於「當代公共議題的理想與現實,包括民主、正義、多元等多重 爭議面向的學習」。 學習內容條目主要以提問方式呈現,旨在引導高層次思考及問題解決能力。教 師教學應涵蓋四大主題,但可審酌學生學習需求與生涯發展,考量學校群科屬性與 綜合活動領域開課情形,或參酌《總綱》所揭櫫之議題及跨領域/科目之協同教學 需要,彈性選擇學習內容之項目與條目並調整節數。 主題 項目 條目 A.公民身分認 同及社群 a.公民身分 公 Aa-Ⅴ-1 公民身分如何演變?我國的公民權利如何 發展與落實? b.國家與認同 公 Ab-Ⅴ-1 國家主權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關係? 國家和多元身分認同的關係為何? B.社會生活的 組織及制度 a. 親 密 關 係 與 性別結構 公 Ba-Ⅴ-1 建立親密關係與維持個體自主的界線為 何? 公 Ba-Ⅴ-2 親密關係的互動如何受性別刻板印象與性 別分工等結構因素影響? b. 憲 法 保 障 與 行政救濟 公 Bb-Ⅴ-1 憲法作為人民權利的保障書,與公權力的規 範有何關聯? 公 Bb-Ⅴ-2 如何透過行政法落實憲法對人民基本權利 的保障? 公 Bb-Ⅴ-3 行政公權力違法侵害人民權益時,人民如何 尋求行政救濟? c. 民 事 權 利 的 保障與限制 公 Bc-Ⅴ-1 生產者或雇主為何不能享有完全的締約自 由?如何判斷限制契約自由的合理性? 公 Bc-Ⅴ-2 為何需要保障智慧財產權?如何衡平智慧 財產權與社會公益? 公 Bc-Ⅴ-3 現行民法繼承制度 如何保障 人 民的 財產 權? d.犯罪與刑罰 公 Bd-Ⅴ-1 犯罪的一般成立要件為何?國家為何要以 刑罰的方式處罰人民? 公 Bd-Ⅴ-2 為什麼程序正義是重要的?國家於犯罪的 追訴及處罰過程中,如何確保程序正義的實 現? 公 Bd-Ⅴ-3 為什麼現代資訊生活需要規範?刑法中有 哪些相關規定? 公 Bd-Ⅴ-4 為何少年的刑事司法程序與成年人不同? e. 資 源 有 限 與 分配 公 Be-Ⅴ-1 個人、廠商和政府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如 何進行資源的分配? f.誘因 公 Bf-Ⅴ-1 政府政策如何影響誘因,進而改變人民行 為? g. 交 易 與 專 業 分工 公 Bg-Ⅴ-1 專業分工的影響。 公 Bg-Ⅴ-2 決定一國進出口某項商品的主要因素。

(16)

主題 項目 條目 C. 社 會 的 運 作、治理及 參與實踐 a.公共意見 公 Ca-Ⅴ-1 媒體與社群網路的所有權或產製過程,如何 影響公共意見的形成? 公 Ca-Ⅴ-2 公共意見形成過程中,可能存在哪些媒體近 用與媒體再現(可包括族群、性別、性傾向 或身心障礙等群體之再現)的不平等? b.政治參與 公 Cb-Ⅴ-1 我國公民如何透過選舉參與中央及地方政 治? 公 Cb-Ⅴ-2 除了選舉之外,我國還有哪些重要的政治參 與形式及管道? c.勞動參與 公 Cc-Ⅴ-1 個人進入職業生活的準備為何?國家如何 透過法律與政策保障平等的勞動市場參 與? 公 Cc-Ⅴ-2 發展自主的勞動關係何以是重要的?如何 發展自主的勞動關係和落實產業民主? d. 薪 資 與 勞 動 市場 公 Cd-Ⅴ-1 勞動市場的薪資如何決定? 公 Cd-Ⅴ-2 工廠外移及國際移工增加如何影響本地勞 動市場的薪資與就業情況? 公 Cd-Ⅴ-3 生產自動化及服務業數位化如何影響本地 勞動市場薪資與就業情況? 公 Cd-Ⅴ-4 政府訂定基本工資對勞動市場可能造成什 麼影響? D.民主社會的 理 想 及 現 實 a.社會安全 公 Da-Ⅴ-1 國家為促進社會安全,為何需要社會救助、 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險等多種制度的規劃? b.多元文化 公 Db-Ⅴ-1 我國目前有什麼具體政策,促進不同文化之 間的平等? c.全球關連 公 Dc-Ⅴ-1 面對全球化,為何需珍視我國的本土文化? 我國本土文化產業如何調適與創新? 公 Dc-Ⅴ-2 我國在全球競爭與合作關係中的地位與處 境為何?臺海兩岸關係如何影響我國的國 際地位與處境? d.科技發展 公 Dd-Ⅴ-1 科技發展對社會價值與制度造成哪些影 響?又衍生出哪些倫理或法律問題? e.人權保障 公 De-Ⅴ-1 當代人權保障面臨哪些重大的爭議? f.公平正義 公 Df-Ⅴ-1 為什麼社會的不同群體,對於「公平正義」 的理解與追求會有衝突? g.貿易自由化 公 Dg-Ⅴ-1 貿易的管制與開放對哪些人有利?對哪些 人不利? 公 Dg-Ⅴ-2 世界貿易組織與重要國際經貿組織在國際 間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17)

(四)社會探究與實作 「社會探究與實作」是整合社會領域的學科內容知識、含有探究本質的實作 課程,共 2 學分,其目的在透過議題探究的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發現、認識及解決 社會生活問題或議題的公民素養。 「社會探究與實作」宜由領域內各科目教師或其他領域相關教師協同實施。 實作議題的選定應具有公共性或利他性,並注重學生學習需求、因應學校群科特性, 且宜結合地方人文、歷史、生態與環境特色等條件。附錄三之參考實例為提示建議 性質,教師可彈性靈活運用。 主題 項目 條目 A.社會探究及 其歷程 a. 發 現 及 界 定 問題 Aa-Ⅴ-1 如何從個人經驗與社會現象中,察覺有意義 的公共問題或議題? Aa-Ⅴ-2 根據觀察所得以及資料的蒐集與整理,確定 所欲探究的公共問題或議題。 b.規劃及探究 Ab-Ⅴ-1 回答問題所需要的資料有哪些?如何蒐集 資料? Ab-Ⅴ-2 如何確認所蒐得資料的有效性與真實性? Ab-Ⅴ-3 如何分析所蒐得的資料?如何以所蒐得的 資料為基礎進行合理的解釋或推論? c.總結、行動及 反思 Ac-Ⅴ-1 探究的結果為何?如何呈現探究結果? Ac-Ⅴ-2 反思探究經驗:注意、感覺或聯想到什麼? 影響是什麼?有什麼要改變的?需要採取 什麼行動?

(18)

陸、實施要點

一、課程發展 (一)社會領域的課程發展宜與生活及科技脈動連結,關懷本土、培養國際思維,重視 全球重要議題,使學生不僅能認同自己的國家與文化,也能實踐世界公民的角色。 (二)社會領域在領域課程架構下,採分科教學為原則,並透過跨領域/科目專題、探究 與實作等課程,強化課程統整與應用。 (三)為增進社會領域學習的豐富性,並培養學生在地關懷與國際視野,學校課程發展 應適切融入各項議題(參考附錄二:議題適切融入領域課程綱要)。 (四)學校進行社會領域課程發展時,宜聚焦於學校本位、學習者中心、問題導向及團 隊合作等精神,結合學生興趣、教師專業、生活環境、社會時事與議題等,培養 學生觀察、訪問、調查、蒐集資料、繪製圖表與主題地圖、專題報告等探究與實 作能力,以落實社會領域課程理念。學校應提供學生實作發表的展現機會,每學 年可舉辦一次社會領域學習成果發表會,亦可鼓勵學生參與各項校外展演或競賽。 (五)社會領域可結合其他部定領域學習課程或校訂課程,將本領域學習融入整體學校 本位課程發展。 (六)原住民族重點學校的社會領域課程發展,應儘量結合原住民族歷史、文化、地理 及公共議題,從族群發展角度規劃課程內容。 二、教材編選 (一)社會領域之教材編選或教科用書編寫應依據學習重點,融入核心素養的內涵,進 行適切的縱向銜接與學科間的橫向統整,避免不必要的重複。 (二)「學習內容」中的各主題、項目及條目,並不代表教材各冊次與各章節之名稱及順 序。編選教材或編寫教科用書時,可審酌學生學習需求、生涯發展以及各群科屬 性,彈性選擇學習內容的項目及條目,以形成各具特色的教材架構,惟仍應符合 下列規範: 1.歷史學習內容之六大主題,主題 A 為必選,其餘五大主題可彈性選擇。 2.地理之學習內容應包括三大主題。 3.公民與社會之學習內容應包括四大主題。 (三)為落實「學習表現」,編選教材或編寫教科用書時,應將「學習表現」與相關的「學 習內容」結合,設計符合整合性、脈絡性、策略性及活用性的學習教材,讓學生 得以發展社會領域核心素養。 (四)教材編選或教科用書編寫應具時代性與前瞻性,考量學生生活經驗、學校群科屬 性、地方產業發展特色及社會脈動,結合相關議題並兼顧多元觀點,回應不同族

(19)

群與文化的特性,避免刻板印象、偏見、歧視與威權內容,文字敘寫不應落入單 一族群或性別的觀點;同時,若干文化習俗潛藏之偏見與歧視,應加以檢視與省 思。 (五)教材編選或教科用書編寫應能反映當今學界的重要研究成果,避免過多艱澀的定 義,或類型化、表淺化、零碎化與教條化的學習素材。 (六)教材編選或教科用書編寫宜兼顧學理基礎與生活實例,亦可加列「自學內容或議 題」、「討論問題」及「延伸學習資源與書目」等,以因應學生自學進修之需求。 (七)教材編選或教科用書編寫應衡量社會領域實際授課節數與學分數,並宜參考附錄 三之建議節數,注意整體學習內容分量的適切性。 (八)學校得因應地區特性、各校群科屬性、學生特質與需求,選擇或自編教材。全年 級或全校且全學期使用之自編自選教材,應送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 (九)「社會探究與實作」係以探究為本質的實作課程,強調社會領域學科內容知識的 整合。教師可參考附錄三所提供實例或其他課題,選擇適當教材,引導學生進行 探究;其過程包括選擇議題、蒐集資料、分析、研究與發表等實作項目。相關教 材之選擇或編纂應多元而有彈性,符合領域之理念與目標,並考慮學生、學校或 地方特色,斟酌環境與資源等各種條件,得毋須送教科用書審定機關審定,以符 合「探究與實作」的課程需求。 三、教學實施 (一)教師應依據社會領綱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核心素養及學習重點,結合各地區 自然、族群或文化特色以及各校群科屬性,設計具有探究精神與重視提問的有效 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學習。 (二)教師教學應審酌學生學習需求與生涯發展,考量群科屬性與綜合活動領域開課情 形,或參酌《總綱》所揭櫫之議題及跨領域/科目之協同教學需要,並根據實際開 課學分數,彈性調整學習內容份量。 (三)教學實施應以開放多元的態度,強調民主社會中理性溝通、尊重差異的重要性。 (四)教學實施宜靈活運用各種策略,除了知識傳授外,更需提供學生實地踏查、參與 互動及力行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探究、創造與省思的能力,以及主動學習的態 度。 (五)為提升教學成效,教師宜藉由教學研究會或專業學習社群,加強社會領域內的研 討與相關領域間的課程聯繫,可開設跨領域/科目之專題、實作或探索體驗課程, 並依課程需求採協同教學,以提升教學的效果。 (六)田野實察或其他形式的探究學習,以及社會探究與實作課程,可跨學科共同設計,

(20)

學時,應引導學生以誠信、同理或客觀等原則進行,並須尊重與維護探究對象的 相關權益。 (七)教師可利用彈性學習時間或課餘時間,引導學生進行社會生活相關問題的實作探 究,以提升其思辨判斷、分析統整及參與實踐等能力。 四、教學資源 (一)學校應依主管機關公布之設備基準,建置社會領域或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的 專科教室,並充實必要的教學設備與物品。 (二)學校可運用研究機構、社區、產業、民間組織等資源,或與各界人力資源協力合 作,以精進課程與教學。 (三)學校可因應校本特色,建置社會領域教學資源分享平台,支援課程發展與教學研 究。 (四)學校應依設備基準及學校課程計畫等,提供田野實察或其他形式探究學習所需之 各種軟、硬體設備及相關行政支持。 五、學習評量 (一)學習評量應依據社會領域之課程目標、核心素養、學習表現及學習內容,兼重學 習歷程與結果,採用紙筆測驗、作業練習、實作評量、田野實察、專題報告、檔 案評量等多元形式,以診斷學習問題,並檢視學習成效。 (二)評量的內容應考量學生身心發展、個別差異及文化差異,配合核心素養及學習表 現內涵,勿流於零碎的知識記憶,而應兼重高層次的認知、情意、技能表現及其 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訂定評量標準。 (三)教師進行學習評量後,須分析評量結果作為教學反思、調整及補救教學的參考。

(21)

柒、附錄

附錄一:社會領域學習重點與核心素養呼應表參考示例 社會領域學習重點 社會領域 核心素養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歷 2a-Ⅴ-2 歷 2c-Ⅴ-1 地 2a-Ⅴ-1 地 2c-Ⅴ-1 地 2c-Ⅴ-2 公 2c-Ⅴ-1 連結本土歷史經驗與 他國的歷史發展,深 化 對 史 事 脈 絡 的 理 解,發展全球視野,關 懷世界不同文化的歷 史變遷,以及文化傳 承的議題。 省思歷史發展的多重 面向,珍視融合多元 族群、文化的社會體 系及人權的價值。 敏銳察覺社會及環境 變遷的內涵。 省思日常生活方式的 意涵,珍視日常生活 的智慧。 珍視不同空間尺度的 環境永續價值,並願 意付諸行動保護。 肯認自我或不同群體 的主體性。 歷 Cb-Ⅴ-2 地 Be-Ⅴ-1 地 Be-Ⅴ-2 公 Ba-Ⅴ-1 公 Cc-Ⅴ-1 公 Cc-Ⅴ-2 流行與復古。 食、衣、住、行等日常 生活體系的變遷。 藝術、文學、戲劇、歌 謠與遊戲等的地理想 像。 建立親密關係與維持 個 體 自 主 的 界 線 為 何? 個人進入職業生活的 準備為何 ?國家如何 透過法律與政策保障 平 等 的 勞 動 市 場 參 與? 發展自主的勞動關係 何以是重要的?如何 發展自主的勞動關係 和落實產業民主? 社-U-A1 探索自我,發展 潛 能 , 肯 定 自 我,規劃生涯, 健全身心素質, 透過自我精進, 追求幸福人生。 歷 1b-Ⅴ-1 歷 1c-Ⅴ-1 歷 1c-Ⅴ-2 地 1b-Ⅴ-2 地 1b-Ⅴ-3 地 1c-Ⅴ-1 連結歷史知識與現今 生活,並運用歷史知 識分析社會現象或變 遷。 綜合歷史知識與史料 證據,提出個人的分 析與詮釋。 批判評析各種歷史議 題,並提出處理問題 的方法。 連結地理系統、地理 視野與地理技能,分 析地表現象的內涵。 連結地理系統、地理 視野與地理技能,解 析地表現象的特性。 以地理系統、地理視 野的觀點進行議題探 討。 歷 Ca-Ⅴ-2 歷 Fa-Ⅴ-2 地 Ba-Ⅴ-1 地 Ba-Ⅴ-2 公 Be-Ⅴ-1 公 Cd-Ⅴ-2 公 Cd-Ⅴ-3 服飾的實質與象徵意 義。 科技的改變與創新。 大氣圈、岩石圈(表 層)、水圈及生物圈的 有機關聯。 環境負載力與環境問 題。 個人、廠商和政府在資 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 進行資源的分配? 工廠外移 及國際移工 增加如何影響本地勞 動市場的 薪資與就業 情況? 生產自動化及服務業 數位化如何影響 本地 勞動市場薪資與就業 情況? 社-U-A2 對 人 類 生 活 相 關議題,具備探 索、思考、推理、 分析、批判、統 整 與 後 設 思 考 的素養,並能提 出 解 決 各 種 問 題的可能策略。

(22)

社會領域學習重點 社會領域 核心素養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公 1b-Ⅴ-2 公 3d-Ⅴ-1 區辨社會現象的多種 解釋觀點。 規劃具有公共性或利 他性的行動方案並評 估其影響。 公 Dc-Ⅴ-2 公 Df-Ⅴ-1 我國在全球競爭與合 作關係中的地位與處 境為何? 臺海兩岸關 係如何影響我國的國 際地位與處境? 為什麼社會的不同群 體,對於「公平正義」 的理解與追求會有衝 突? 歷 3d-Ⅴ-1 歷 3d-Ⅴ-2 地 1c-Ⅴ-3 地 3d-Ⅴ-1 地 3d-Ⅴ-2 公 1c-Ⅴ-2 公 3d-Ⅴ-2 規劃、執行歷史類作 品的創作或展演。 對於具有價值立場的 公共議題,進行歷史 性的分析與討論,並 付諸行動。 跨 領 域 / 科 目 整 合 相 關知能,反思各種社 會及環境議題,並提 出看法或解決策略。 透過小組合作,發掘 各 種 社 會 或 環 境 問 題,規劃解決問題的 執行策略。 小組合作共同執行解 決問題的策略,並發 表執行成果。 整合公民知識,論述 自己的主張,並能提 出合理的論證。 落實具有公共性或利 他性的行動並反思與 修正。 歷 Ca-Ⅴ-1 歷 Ea-Ⅴ-2 地 Ac-Ⅴ-4 地 Bb-Ⅴ-3 地 Bd-Ⅴ-3 公 Bg-Ⅴ-1 公 Bg-Ⅴ-2 服飾的發展。 交通改良與革新。 問題探究:以校園或社 區為田野,進行實察並 觀察問題進而提出可 能改善建議。 問題探究:規劃並完成 一個符合「生態體驗」 的活動。 問題探究:踏查學校所 在地的文化資產,討論 活化利用的行動方案。 專業分工的影響。 決定一國進出口某項 商品的主要因素。 社-U-A3 對 人 類 生 活 相 關議題,具備反 省、規劃與實踐 的素養,並能與 時俱進、創新應 變。 歷 3c-Ⅴ-1 地 1b-Ⅴ-1 地 3b-Ⅴ-1 聆聽他人並陳述自己 的觀點,檢視自己的 盲點與偏見,形成新 的觀點。 運用地理基本概念、 原理原則,解釋相關 的地表現象。 從各式地圖、航空照 片圖、衛星影像,網路 與文獻、實驗、田野實 察等,蒐集和解決問 題有關的資料。 歷 Cb-Ⅴ-1 歷 Db-Ⅴ-1 地 Aa-Ⅴ-1 地 Aa-Ⅴ-4 地 Be-Ⅴ-3 臺灣多元的服飾發展。 臺灣建築的多元面貌。 地圖的本質、要素及其 用途。 問題探究:繪製日常生 活中的主題地圖,並討 論該主題空間分布特 性與成因。 問題探究:配合在地與 各群科特色,共同設計 一個具有地理想像的 相關活動。 社-U-B1 運 用 語 言 、 文 字、圖表、影像、 肢 體 等 表 徵 符 號,表達經驗、 思想、價值與情 意,且能同理他 人 所 表 達 之 意 涵,增進與他人 溝通。

(23)

社會領域學習重點 社會領域 核心素養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公 3b-Ⅴ-2 公 3c-Ⅴ-2 分析並運用公民與社 會生活相關資料。 善用討論形成共識。 公 Cb-Ⅴ-2 公 Dg-Ⅴ-1 除了選舉之外,我國還 有哪些重要的政治參 與形式及管道? 貿易的管制與開放對 哪些人有 利?對哪些 人不利? 歷 3b-Ⅴ-2 地 3a-Ⅴ-1 地 3b-Ⅴ-2 公 3a-Ⅴ-1 公 3b-Ⅴ-1 研 讀 或 考 察 歷 史 資 料,分析其生成背景 與其內容的關係。 根據地理系統與地理 視野的觀點,利用地 理技能的方法發掘各 種社會及環境問題。 選擇統計方法、地理 資訊系統等適當工具 進 行 資 料 分 析 與 歸 納。 界定當代社會生活的 相關問題。 善用多種策略蒐集公 民與社會生活相關資 料。 歷 Fa-Ⅴ-2 地 Ab-Ⅴ-1 地 Ab-Ⅴ-2 地 Ab-Ⅴ-3 公 Bd-Ⅴ-2 公 Ca-Ⅴ-1 公 Ca-Ⅴ-2 公 Dd-Ⅴ-1 科技的改變與創新。 地理資訊的查詢與建 置。 地理資訊的分析與解 讀。 問題探究:練習地理資 訊系統的生活運用。 為什麼程序正義是重 要的?國家於犯罪的 追訴及處罰過程中,如 何確保程序正義的實 現? 媒體與社群網路的所 有權或產製過程,如何 影 響 公 共 意 見 的 形 成? 公共意見形成過程中, 可能存在哪些媒體近 用與媒體再現(可包括 族群、性別、性傾向或 身心障礙等群體之再 現)的不平等? 科技發展對社會價值 與 制 度 造 成 哪 些 影 響?又衍生出哪些倫 理或法律問題? 社-U-B2 善用各種科技、 資訊、媒體,參 與 公 共 事 務 或 解決社會議題, 並能對科技、資 訊 與 媒 體 的 倫 理 問 題 進 行 思 辨批判。 歷 2a-Ⅴ-2 歷 2b-Ⅴ-2 地 2b-Ⅴ-1 連結本土歷史經驗與 他國的歷史發展,深 化 對 史 事 脈 絡 的 理 解,發展全球視野,關 懷世界不同文化的歷 史變遷,以及文化傳 承的議題。 理 解 並 尊 重 不 同 文 化、宗教、族群、種族、 性別歷史發展的獨特 性與主體性。 具 備 地 方 感 與 鄉 土 歷 Da-Ⅴ-1 歷 Da-Ⅴ-2 地 Bb-Ⅴ-1 地 Bd-Ⅴ-3 地 Be-Ⅴ-2 公 Da-Ⅴ-1 影響建築發展的自然 環境與技術。 建築的功能與反映的 時代文化意涵。 自然與人文生態景觀。 問題探究:踏查學校所 在地的文化資產,討論 活化利用的行動方案。 藝術、文學、戲劇、歌 謠與遊戲等的地理想 像。 國家為促進社會安全, 社-U-B3 體會地理、歷史 及 各 種 人 類 生 活 規 範 間 的 交 互影響,進而賞 析 互 動 關 係 背 後 蘊 含 的 美 感 情境。

(24)

社會領域學習重點 社會領域 核心素養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地 2b-Ⅴ-2 地 2c-Ⅴ-2 公 1a-Ⅴ-2 公 2a-Ⅴ-1 愛,關懷其他地區的 社會及環境議題。 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欣賞各種人地交互作 用所塑造的地景。 珍視不同空間尺度的 環境永續價值,並願 意付諸行動保護。 釐清公民知識的核心 概念。 關注社會生活相關課 題及其影響。 為何需要社會救助、社 會福利和社會保險等 多種制度的規劃? 歷 2c-Ⅴ-1 歷 3d-Ⅴ-2 地 3d-Ⅴ-1 地 3d-Ⅴ-2 地 3d-Ⅴ-3 公 2c-Ⅴ-2 公 3d-Ⅴ-2 省思歷史發展的多重 面向,珍視融合多元 族群、文化的社會體 系及人權的價值。 對於具有價值立場的 公共議題,進行歷史 性的分析與討論,並 付諸行動。 透過小組合作,發掘 各 種 社 會 或 環 境 問 題,規劃解決問題的 執行策略。 小組合作共同執行解 決問題的策略,並發 表執行成果。 檢 討 執 行 策 略 的 成 效,並提出改善的方 案。 珍視並願意維護重要 的公民價值。 落實具有公共性或利 他性的行動並反思與 修正。 歷 Fb-Ⅴ-1 歷 Fb-Ⅴ-2 地 Bb-Ⅴ-3 地 Bc-Ⅴ-4 地 Bd-Ⅴ-3 公 Bc-Ⅴ-2 公 Bf-Ⅴ-1 臺灣現代科技產業的 發展。 臺灣科技與社會生活。 問題探究:規劃並完成 一個符合「生態體驗」 的活動。 問題探究:訪問學校附 近某項產業的經營者, 認識該產業的發展機 會與挑戰。 問題探究:踏查學校所 在地的文化資產,討論 活化利用的行動方案。 為何需要保障智慧財 產權?如何衡平智慧 財產權與社會公益? 政府政策 如何影響誘 因,進而 改變人民行 為? 社-U-C1 具備對道德、人 權、環境與公共 議 題 的 思 考 與 對話素養,健全 良好品德、提升 公民意識,主動 參 與 環 境 保 育 與 社 會 公 共 事 務。 歷 3c-Ⅴ-1 地 3c-Ⅴ-2 地 3d-Ⅴ-1 聆聽他人並陳述自己 的觀點,檢視自己的 盲點與偏見,形成新 的觀點。 參與小組討論,與他 人共同討論解決問題 的有效方法。 透過小組合作,發掘 各 種 社 會 或 環 境 問 歷 Ca-Ⅴ-2 歷 Cb-Ⅴ-2 地 Bc-Ⅴ-4 地 Be-Ⅴ-3 服飾的實質與象徵意 義。 流行與復古。 問題探究:訪問學校附 近某項產業的經營者, 認識該產業的發展機 會與挑戰。 問題探究:配合在地與 各群科特色,共同設計 社-U-C2 發 展 適 切 的 人 際互動關係,並 展現相互包容、 溝通協調、社會 參 與 及 服 務 等 團 隊 合 作 的 精 神與行動。

(25)

社會領域學習重點 社會領域 核心素養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公 2b-Ⅴ-1 公 3c-Ⅴ-3 題,規劃解決問題的 執行策略。 同理個人或不同群體 在社會處境中的經歷 與情緒。 整合成員特質並展現 團隊合作成效。 公 Cd-Ⅴ-4 公 Db-Ⅴ-1 一個具有地理想像的 相關活動。 政府訂定基本工資對 勞動市場可能造成什 麼影響? 我國目前有什麼具體 政策,促進不同文化之 間的平等? 歷 2a-Ⅴ-2 歷 2c-Ⅴ-1 地 2b-Ⅴ-1 地 2b-Ⅴ-2 地 2b-Ⅴ-3 公 2b-Ⅴ-2 公 2c-Ⅴ-2 連結本土歷史經驗與 他國的歷史發展,深 化 對 史 事 脈 絡 的 理 解,發展全球視野,關 懷世界不同文化的歷 史變遷,以及文化傳 承的議題。 省思歷史發展的多重 面向,珍視融合多元 族群、文化的社會體 系及人權的價值。 具 備 地 方 感 與 鄉 土 愛,關懷其他地區的 社會及環境議題。 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欣賞各種人地交互作 用所塑造的地景。 理解地理環境的系統 運作,體認環境倫理 的內涵。 尊重或肯認社會中的 不同主張及差異。 珍視並願意維護重要 的公民價值。 歷 Ba-Ⅴ-3 歷 Bb-Ⅴ-1 歷 Fb-Ⅴ-2 地 Ca-Ⅴ-2 地 Cb-Ⅴ-2 地 Cb-Ⅴ-3 公 Dc-Ⅴ-1 公 Dg-Ⅴ-2 飲食的交流與作物的 傳播。 臺灣飲食的發展與變 化。 臺灣科技與社會生活。 世界強權的競合與區 域發展。 全球在地化與在地全 球化。 問題探究:運用媒體呈 現生活中的全球在地 化與在地全球化現象, 並說明其蘊含的意義。 面對全球化,為何需珍 視我國的本土文化? 我國本土文化產業如 何調適與創新? 世界貿易組織與重要 國際經貿組織在國際 間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為 何? 社-U-C3 珍 視 自 我 文 化 的價值,尊重並 肯認多元文化, 關心全球議題, 以 拓 展 國 際 視 野,提升國際移 動力。

(26)

附錄二:議題適切融入領域課程綱要 壹、前言 「議題」係基於社會發展需要、普遍受到關注,且期待學生應有所理解與行動的一些 課題,其攸關現代生活、人類發展與社會價值,具時代性與前瞻性,且常具高度討論性與 跨學門性質。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本乎總綱「自發」、「互動」及「共好」之基本理念,為 與社會脈動、生活情境緊密連結,以議題教育培養學生批判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 學生面對議題的責任感與行動力,並能追求尊重多元、同理關懷、公平正義與永續發展等 核心價值。 依《總綱》「實施要點」規定,各領域課程設計應適切融入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 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 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等議題。各領域/科目可發揮課程與教 學之創意與特色,依需求適時融入,不受限於上述議題。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遷與時代的推 移,議題內涵亦會發生改變或產生新議題,故學校宜對議題具備高度敏覺性,因應環境之 變化,活化與深化議題內涵,並依學生的身心發展,適齡、適性地設計具創新、前瞻與統 整之課程計畫。 為促進議題教育功能之發揮,各領域/科目「課程綱要」已進行《總綱》所列議題之適 切轉化與統整融入。學校、教師及教材研發、出版與審查等相關教育人員應依循各領域/科 目「課程綱要」內容,並參考本說明,落實議題融入課程與教學之責任。學校亦可於彈性 學習課程/時間及校訂課程中據以規劃相關議題,將議題的精神與價值適切融入學校組織 規章、獎懲制度及相關活動,以形塑校園文化,提升學生學習成果。 議題教育的實施包含正式與非正式課程,學校課程的發展與教材編選應以學生經驗為 中心,選取生活化教材。在掌握議題之基本理念與不同教育階段之實質內涵下,連結領域 /科目內容,以問題覺知、知識理解、技能習得及實踐行動等不同層次循序引導學生學習, 發展教材並編輯教學手冊。教師教學時,除涵蓋於領域/科目之教材內容外,可透過領域/ 科目內容之連結、延伸、統整與轉化,進行議題之融入,亦可將人物、典範、習俗或節慶 等加入教材,或採隨機教學,並於作業、作品、展演、參觀、社團與團體活動中,以多元 方式融入議題。經由討論、對話、批判與反思,使教室成為知識建構與發展的學習社群, 增進議題學習之品質。 各該教育主管機關應提供資源以落實議題融入教育,有關《總綱》所列各項議題之完 整內涵說明與融入方式等,可參閱「議題融入說明手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各領域/科目之課程手冊。

(27)

貳、議題學習目標 為使各領域/科目課程能適切進行議題融入,並落實教育相關法律及國家政策綱領,以 下臚列十九項議題之學習目標,提供學校及教師於相關課程或議題教學時進行適切融入, 以與領域/科目課程作結合。 議題 學習目標 性別平等教育1 理解性別的多樣性,覺察性別不平等的存在事實與社會文化中的性別權力 關係;建立性別平等的價值信念,落實尊重與包容多元性別差異;付諸行 動消除性別偏見與歧視,維護性別人格尊嚴與性別地位實質平等。 人權教育2 了解人權存在的事實、基本概念與價值;發展對人權的價值信念;增強對 人權的感受與評價;養成尊重人權的行為及參與實踐人權的行動。 環境教育3 認識與理解人類生存與發展所面對的環境危機與挑戰;探究氣候變遷、資 源耗竭與生物多樣性消失,以及社會不正義和環境不正義;思考個人發展、 國家發展與人類發展的意義;執行綠色、簡樸與永續的生活行動。 海洋教育4 體驗海洋休閒與重視戲水安全的親海行為;了解海洋社會與感受海洋文化 的愛海情懷;探究海洋科學與永續海洋資源的知海素養。 科技教育5 具備科技哲學觀與科技文化的素養;激發持續學習科技及科技設計的興 趣;培養科技知識與產品使用的技能。 能源教育6 增進能源基本概念;發展正確能源價值觀;養成節約能源的思維、習慣和 態度。 家庭教育7 具備探究家庭發展、家庭與社會互動關係及家庭資源管理的知能;提升積 極參與家庭活動的責任感與態度;激發創造家人互動共好的意識與責任, 提升家庭生活品質。 原住民族教育8 認識原住民族歷史文化與價值觀;增進跨族群的相互了解與尊重;涵養族 群共榮與平等信念。 品德教育 增進道德發展知能;了解品德核心價值與道德議題;養成知善、樂善與行 善的品德素養。 生命教育 培養探索生命根本課題的知能;提升價值思辨的能力與情意;增進知行合 一的修養。 法治教育 理解法律與法治的意義;習得法律實體與程序的基本知能;追求人權保障 與公平正義的價值。 資訊教育 增進善用資訊解決問題與運算思維能力;預備生活與職涯知能;養成資訊 社會應有的態度與責任。 安全教育 建立安全意識;提升對環境的敏感度、警覺性與判斷力;防範事故傷害發 生以確保生命安全。 防災教育 認識天然災害成因;養成災害風險管理與災害防救能力;強化防救行動之 責任、態度與實踐力。 生涯規劃教育 了解個人特質、興趣與工作環境;養成生涯規劃知能;發展洞察趨勢的敏 感度與應變的行動力。 多元文化教育 認識文化的豐富與多樣性;養成尊重差異與追求實質平等的跨文化素養; 維護多元文化價值。 閱讀素養教育 養成運用文本思考、解決問題與建構知識的能力;涵育樂於閱讀態度;開 展多元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強化與環境的連接感,養成友善環境的態度;發展社會覺知與互動的技能, 培養尊重與關懷他人的情操;開啟學生的視野,涵養健康的身心。

(28)

國際教育 養成參與國際活動的知能;激發跨文化的觀察力與反思力;發展國家主體 的國際意識與責任感。 8 項議題所涉之教育相關法律及國家政策綱領如下: 註 1:性別平等教育之教育相關法律或國家政策綱領有:《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政策綱領》、《消 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等。 註 2:人權教育之教育相關法律或國家政策綱領有:《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 約施行法》、《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等。 註 3:環境教育之教育相關法律或國家政策綱領有:《環境教育法》、《國家環境教育綱領》等。 註 4:海洋教育之教育相關法律或政策綱領有:《國家海洋政策綱領》等。 註 5:科技教育之教育相關法律或政策綱領有:《科學技術基本法》等。 註 6:能源教育之教育相關法律或政策綱領有:《能源發展綱領》等。 註 7:家庭教育之教育相關法律或政策綱領有:《家庭教育法》等。 註 8:原住民族教育之教育相關法律或政策綱領有:《原住民族基本法》、《原住民族教育法》、《原住民族 語言發展法》等。 參、議題適切融入之學習主題與實質內涵及學習重點舉例說明 一、議題之學習主題與實質內涵 有鑒於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教育議題為延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已具完整 之內涵架構,有利延伸規劃各領域/科目課程之適切融入,並能豐富與落實核心素養之 內涵,故以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教育議題為例,呈現其學習主題與實質內涵, 以作為課程設計、教材編審與教學實施之參考。 有關本領域融入議題之選擇、作法與示例參考說明,可參閱「社會領域課程手冊」。 教育階段 議題/學習主題 議題實質內涵 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 高級中等學校 性 別 平 等 教 育 生理性別、性傾 向、性別特質與 性 別 認 同 多 樣 性的尊重 性 E1 認 識 生 理 性 別、性傾向、 性 別 特 質 與 性 別 認 同 的 多元面貌。 性 J1 接納自我與 他人的性傾 向、性別特 質與性別認 同。 性 U1 肯 定 自 我 與 尊 重 他 人 的 性傾向、性別 特 質 與 性 別 認同,突破個 人 發 展 的 性 別限制。 性 E2 覺 知 身 體 意 象 對 身 心 的 影響。 性 J2 釐清身體意 象的性別迷 思。 性 U2 探 究 社 會 文 化 與 媒 體 對 身 體 意 象 的 影響。 性 別 角 色 的 突 破 與 性 別 歧 視 的消除 性 E3 覺 察 性 別 角 色 的 刻 板 印 象 , 了 解 家 庭、學校與職 業的分工,不 應 受 性 別 的 限制。 性 J3 檢視家庭、 學校、職場 中基於性別 刻板印象產 生的偏見與 歧視。 性 U3 分析家庭、學 校、職場與媒 體 中 的 性 別 不平等現象, 提 出 改 善 策 略。 身 體 自 主 權 的 尊重與維護 性 E4 認 識 身 體 界 限 與 尊 重 他 人 的 身 體 自 性 J4 認識身體自 主權相關議 題,維護自 性 U4 維 護 與 捍 衛 自 己 的 身 體 自主權,並尊

(29)

教育階段 議題/學習主題 議題實質內涵 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 高級中等學校 主權。 己與尊重他 人的身體自 主權。 重 他 人 的 身 體自主權。 性騷擾、性侵害 與 性 霸 凌 的 防 治 性 E5 認識性騷擾、 性侵害、性霸 凌 的 概 念 及 其求助管道。 性 J5 辨 識 性 騷 擾、性侵害 與性霸凌的 樣態,運用 資源解決問 題。 性 U5 探究性騷擾、 性 侵 害 與 性 霸 凌 相 關 議 題,並熟知權 利 救 濟 的 管 道與程序。 語言、文字與符 號 的 性 別 意 涵 分析 性 E6 了解圖像、語 言 與 文 字 的 性別意涵,使 用 性 別 平 等 的 語 言 與 文 字進行溝通。 性 J6 探究各種符 號中的性別 意涵及人際 溝通中的性 別問題。 性 U6 解 析 符 號 的 性別意涵,並 運 用 具 性 別 平 等 的 語 言 及符號。 科技、資訊與媒 體的性別識讀 性 E7 解 讀 各 種 媒 體 所 傳 遞 的 性 別 刻 板 印 象。 性 J7 性 J8 解析各種媒 體所傳遞的 性別迷思、 偏 見 與 歧 視。 解讀科技產 品的性別意 涵。 性 U7 性 U8 批判科技、資 訊 與 媒 體 的 性 別 意 識 形 態,並尋求改 善策略。 發 展 科 技 與 資訊能力,不 受 性 別 的 限 制。 性 別 權 益 與 公 共參與 性 E8 性 E9 了 解 不 同 性 別 者 的 成 就 與貢獻。 檢 視 校 園 中 空 間 與 資 源 分 配 的 性 別 落差,並提出 改善建議。 性 J9 性 J10 認識性別權 益相關法律 與性別平等 運 動 的 楷 模,具備關 懷性別少數 的態度。 探究社會中 資源運用與 分配的性別 不平等,並 提出解決策 略。 性 U9 性 U10 了 解 性 別 平 等 運 動 的 歷 史發展,主動 參 與 促 進 性 別 平 等 的 社 會公共事務, 並 積 極 維 護 性別權益。 檢 視 性 別 相 關政策,並提 出看法。 性 別 權 力 關 係 與互動 性 E10 性 E11 辨 識 性 別 刻 板 的 情 感 表 達 與 人 際 互 動。 培 養 性 別 間 合 宜 表 達 情 感的能力。 性 J11 去除性別刻 板與性別偏 見的情感表 達與溝通, 具備與他人 平等互動的 能力。 性 U11 分 析 情 感 關 係 中 的 性 別 權力議題,養 成 溝 通 協 商 與 提 升 處 理 情 感 挫 折 的 能力。

(30)

教育階段 議題/學習主題 議題實質內涵 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 高級中等學校 性 J12 省思與他人 的性別權力 關係,促進 平等與良好 的互動。 性 U12 反 思 各 種 互 動 中 的 性 別 權力關係。 性別與多元文 化 性 E12 性 E13 了 解 與 尊 重 家 庭 型 態 的 多樣性。 了 解 不 同 社 會 中 的 性 別 文化差異。 性 J13 性 J14 了解多元家 庭型態的性 別意涵。 認識社會中 性別、種族 與階級的權 力 結 構 關 係。 性 U13 性 U14 探 究 本 土 與 國 際 社 會 的 性 別 與 家 庭 議題。 善 用 資 源 以 拓 展 性 別 平 等 的 本 土 與 國際視野。 人 權 教 育 人 權 的 基 本 概 念 人 E1 認 識 人 權 是 與生俱有的、 普遍的、不容 剝奪的。 人 J1 認識基本人 權的意涵, 並了解憲法 對人權保障 的意義。 人 U1 理 解 普 世 人 權 意 涵 的 時 代 性 及 聯 合 國 人 權 公 約 對 人 權 保 障 的意義。 人權與責任 人 E2 關 心 周 遭 不 公平的事件, 並 提 出 改 善 的想法。 人 J2 關懷國內人 權議題,提 出一個符合 正義的社會 藍圖,並進 行社會改進 與行動。 人 U2 探 討 國 際 人 權議題,並負 起 全 球 公 民 的 和 平 與 永 續發展責任。 人 權 與 民 主 法 治 人 E3 了 解 每 個 人 需求的不同, 並 討 論 與 遵 守 團 體 的 規 則。 人 J3 探索各種利 益可能發生 的衝突,並 了解如何運 用民主審議 方式及正當 的程序,以 形成公共規 則,落實平 等自由之保 障。 人 U3 認 識 我 國 重 要 的 人 權 立 法及其意義, 理 解 保 障 人 權 之 憲 政 原 理與原則。 人 權 與 生 活 實 踐 人 E4 人 E5 表 達 自 己 對 一 個 美 好 世 界的想法,並 聆 聽 他 人 的 想法。 欣賞、包容個 別 差 異 並 尊 人 J4 人 J5 了解平等、 正 義 的 原 則,並在生 活中實踐。 了解社會上 有不同的群 體和文化, 人 U4 人 U5 理 解 人 權 與 世 界 和 平 的 關係,並在社 會中實踐。 理 解 世 界 上 有 不 同 的 國 家、族群和文

(31)

教育階段 議題/學習主題 議題實質內涵 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 高級中等學校 人 E6 重 自 己 與 他 人的權利。 覺 察 個 人 的 偏見,並避免 歧 視 行 為 的 產生。 人 J6 尊重並欣賞 其差異。 正視社會中 的 各 種 歧 視,並採取 行動來關懷 與 保 護 弱 勢。 人 U6 化,並尊重其 文化權。 探 討 歧 視 少 數民族、排除 異類、污名化 等現象,理解 其 經 常 和 政 治 經 濟 不 平 等、種族主義 等互為因果, 並 提 出 相 關 的 公 民 行 動 方案。 人 權 違 反 與 救 濟 人 E7 認 識 生 活 中 不公平、不合 理、違反規則 和 健 康 受 到 傷害等經驗, 並 知 道 如 何 尋 求 救 助 的 管道。 人 J7 探討違反人 權的事件對 個人、社區/ 部落、社會 的影響,並 提出改善策 略或行動方 案。 人 U7 體 悟 公 民 不 服 從 的 人 權 法治意涵,並 倡 議 當 今 我 國 或 全 球 人 權 相 關 之 議 題。 人權重要主題 人 E8 人 E9 人 E10 人 E11 了 解 兒 童 對 遊 戲 權 利 的 需求。 認識生存權、 身 分 權 的 剝 奪 與 個 人 尊 嚴的關係。 認 識 隱 私 權 與 日 常 生 活 的關係。 了 解 兒 童 權 利 宣 言 的 內 涵 及 兒 童 權 利 公 約 對 兒 童 基 本 需 求 的 維 護 與 支 持。 人 J8 人 J9 人 J10 人 J11 人 J12 人 J13 了解人身自 由權,並具 有自我保護 的知能。 認 識 教 育 權、工作權 與個人生涯 發 展 的 關 係。 了解人權的 起源與歷史 發展對人權 維 護 的 意 義。 運用資訊網 絡了解人權 相關組織與 活動。 理解貧窮、 階級剝削的 相互關係。 理解戰爭、 和平對人類 人 U8 人 U9 人 U10 人 U11 說 明 言 論 自 由 或 新 聞 自 由 對 於 民 主 社 會 運 作 的 重要性。 理 解 法 律 對 社 會 上 原 住 民、身心障礙 者 等 弱 勢 所 提 供 各 種 平 權措施,旨在 促 進 其 能 擁 有 實 質 平 等 的社會地位。 認 識 聯 合 國 及 其 他 人 權 相 關 組 織 對 人 權 保 障 的 功能。 理 解 人 類 歷 史 上 發 生 大 屠殺的原因, 思 考 如 何 避

(32)

教育階段 議題/學習主題 議題實質內涵 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 高級中等學校 人 J14 生 活 的 影 響。 了解世界人 權宣言對人 權的維護與 保障。 人 U12 免其再發生。 認 識 聯 合 國 的 各 種 重 要 國 際 人 權 公 約。 環 境 教 育 環境倫理 環 E1 環 E2 環 E3 參 與 戶 外 學 習 與 自 然 體 驗,覺知自然 環境的美、平 衡 、 與 完 整 性。 覺 知 生 物 生 命 的 美 與 價 值,關懷動、 植物的生命。 了 解 人 與 自 然和諧共生, 進 而 保 護 重 要棲地。 環 J1 環 J2 環 J3 了解生物多 樣性及環境 承載力的重 要性。 了解人與周 遭動物的互 動關係,認 識 動 物 需 求,並關切 動物福利。 經由環境美 學與自然文 學了解自然 環境的倫理 價值。 環 U1 環 U2 關 心 居 住 地 區,因保護所 帶 來 的 發 展 限 制 及 權 益 受損,理解補 償 正 義 的 重 要性。 理 解 人 為 破 壞 對 其 他 物 種 與 棲 地 所 帶 來 的 生 態 不正義,進而 支 持 相 關 環 境保護政策。 永續發展 環 E4 環 E5 環 E6 環 E7 覺 知 經 濟 發 展 與 工 業 發 展 對 環 境 的 衝擊。 覺 知 人 類 的 生 活 型 態 對 其 他 生 物 與 生 態 系 的 衝 擊。 覺 知 人 類 過 度 的 物 質 需 求 會 對 未 來 世 代 造 成 衝 擊。 覺 知 人 類 社 會 有 糧 食 分 配 不 均 與 貧 富 差 異 太 大 的問題。 環 J4 環 J5 環 J6 了解永續發 展 的 意 義 (環境、社 會、與經濟 的 均 衡 發 展)與原則。 了解聯合國 推動永續發 展的背景與 趨勢。 了解世界人 口 數 量 增 加、糧食供 給與營養的 永續議題。 環 U3 環 U4 環 U5 探 討 臺 灣 二 十 一 世 紀 議 程 的 內 涵 與 相關政策。 思 考 生 活 品 質 與 人 類 發 展的意義,並 據 以 思 考 與 永 續 發 展 的 關係。 採 行 永 續 消 費 與 簡 樸 生 活 的 生 活 型 態,促進永續 發展。 氣候變遷 環 E8 認 識 天 氣 的 溫度、雨量要 素 與 覺 察 氣 候 的 趨 勢 及 環 J7 透過「碳循 環」,了解化 石燃料與溫 室氣體、全 環 U6 探 究 國 際 與 國 內 對 氣 候 變 遷 的 應 對 措施,了解因

(33)

教育階段 議題/學習主題 議題實質內涵 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 高級中等學校 環 E9 環 E10 極 端 氣 候 的 現象。 覺 知 氣 候 變 遷會對生活、 社 會 及 環 境 造成衝擊。 覺 知 人 類 的 行 為 是 導 致 氣 候 變 遷 的 原因。 環 J8 環 J9 球暖化、及 氣候變遷的 關係。 了解台灣生 態環境及社 會發展面對 氣候變遷的 脆弱性與韌 性。 了解氣候變 遷減緩與調 適的涵義, 以及台灣因 應氣候變遷 調 適 的 政 策。 環 U7 應 氣 候 變 遷 的 國 際 公 約 的精神。 收 集 並 分 析 在 地 能 源 的 消 耗 與 排 碳 的趨勢,思考 因 地 制 宜 的 解決方案,參 與 集 體 的 行 動。 災害防救 環 E11 環 E12 環 E13 認 識 台 灣 曾 經 發 生 的 重 大災害。 養 成 對 災 害 的 警 覺 心 及 敏感度,對災 害 有 基 本 的 了解,並能避 免 災 害 的 發 生。 覺 知 天 然 災 害 的 頻 率 增 加 且 衝 擊 擴 大。 環 J10 環 J11 環 J12 環 J13 了解天然災 害對人類生 活、生命、社 會發展與經 濟產業的衝 擊。 了解天然災 害的人為影 響因子。 認識不同類 型災害可能 伴 隨 的 危 險,學習適 當預防與避 難行為。 參與防災疏 散演練。 環 U8 環 U9 環 U10 環 U11 從 災 害 防 救 法 規 了 解 台 灣 災 害 防 救 的政策規劃。 分 析 實 際 監 測數據,探究 天 然 災 害 頻 率 的 趨 勢 與 預估。 執 行 災 害 防 救的演練。 運 用 繪 圖 科 技 與 災 害 資 料調查,繪製 防災地圖。 能 源 資 源 永 續 利用 環 E14 環 E15 覺 知 人 類 生 存 與 發 展 需 要 利 用 能 源 及資源,學習 在 生 活 中 直 接 利 用 自 然 能 源 或 自 然 形式的物質。 覺 知 能 資 源 過 度 利 用 會 導 致 環 境 汙 環 J14 環 J15 了解能量流 動及物質循 環與生態系 統運作的關 係。 認識產品的 生命週期, 探討其生態 足跡、水足 跡 及 碳 足 跡。 環 U12 環 U13 了 解 循 環 型 社 會 的 涵 意 與執行策略, 實 踐 綠 色 消 費 與 友 善 環 境 的 生 活 模 式。 了 解 環 境 成 本、汙染者付 費、綠色設計 及 清 潔 生 產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課程綱要總綱已於103 年11月28日由教育部

數學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科技發展是臺灣保持國際競爭力的命脈。因此 當今年 2 月,教育部公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確認課程教材重點 擴展教與學的策略

3.張貼本節課教學重點海報,提示學

本教材設定使用對象為國中數學低成就的學生,考量《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 容》 , 並配合不同學習狀態的學生,發展了兩套教材:「精進教材」適用於百分等 級

自 111 學年度開始,「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數學考科」將依據 108 學年度 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

教育局的課程文件《為智障學生而設的中國 語文建議學習重點(小一至中三)》 (香 港課程發展議會,

學校進一步把價值觀教育、常識科及 STEAM 教學內容自然連繫起來,發展成跨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