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書評《藏傳佛教神明大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書評《藏傳佛教神明大全》"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書 評※

書評《藏傳佛教神明大全》

張駿逸 (國立政治大學副教授)

壹、背景介紹:

書名:《藏傳佛教神明大全》 作者:久美卻吉多杰 出版者: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社 出版時間:西元二○○四年五月 出版形式:字數約三十萬字、白描圖像一千二百八十五幅 版面大小:十六分之一開 冊數:上、下兩冊

貳、作者簡介:

作者久美卻吉多杰,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人,原名多吉,常用名為 晉美塔卻(’jigs-med theg-mchog),至於久美卻吉多杰可能是他的法名。他 在 1978 年進入青海民族學院藏文系就讀,但是在即將畢業時,突然退學、 離妻棄子,前往著名的隆務寺出家。曾經擔任過夏日倉的經師。其後又因 人事不順而離寺,前往阿埧州的一所學校教書。久美卻吉多杰悟性超人、 博學多才、論著豐富,是為當代藏族青年之優秀學者。正當他年富力強, 施展才華之際,卻因家族遺傳性肝病發病,藥石無效,英年早逝。著有擲

(2)

地有聲的《隆務寺志》。《藏傳佛教神明大全》原稿為藏文著作,經曲甘‧ 完瑪多杰譯為漢文。就在他去世不久,《藏傳佛教神明大全》才出版,來不 及看到自己嘔心瀝血之大作問世,實乃憾事、惋惜之至!

參、著作內容述評:

《藏傳佛教神明大全》計分上、下兩冊,厚達八百二十九頁。內容分 割上並不採用現今學院式的章節組織。參照該書目錄後,感覺倒是有一些 類似藏傳佛教經典中經常使用的傳統方式。所以洋洋灑灑的三十萬字當 中,只分為開卷、正文、結尾等三大部分。 開卷包含眾神指歸、佛祖釋迦牟尼、文殊菩薩、觀音菩薩、金剛手菩 薩、度母、五分生死流轉圖、時輪彩粉壇城等八個分支內容。在此我們不 瞭解為什麼特別將佛祖釋迦牟尼、文殊菩薩、觀音菩薩、金剛手菩薩、度 母等諸尊由本文(即其他神佛)中分離出來,因為:一、這幾尊佛菩薩在 本文中又再度列入,顯得重複。二、其實,即使在開卷中列入了這幾尊, 整個的「開卷」部分也只佔有九頁的篇幅。三、就整體而言,開卷並沒有 所謂「開卷」的味道。 其次就是「結尾」的部分。作者自己在<編者的話>中說道「在結尾 中,以發願回向等方式,聊做最後儀軌,使大家便於實踐。這樣,在唸誦 與唪咒時應具備哪些條件,按照所受灌頂、傳承和秘訣的源流…..,這還要 由少量續部知識中求得答案」。但是在《藏傳佛教神明大全》下冊的「本文」 最末一部份-「土地神與當方神」結束後,這本書就已經整個結束了;換言 之,在《藏傳佛教神明大全》全書中,我們找不到作者所說的「結尾」這 一部份。 《藏傳佛教神明大全》最重要、而且也是最有貢獻的一部份是「本文」

(3)

的部分,它幾乎佔有本書的全部篇幅。這一部份的篇幅,僅僅目錄就佔了 四十三頁之多,如若不瞭解此一部份的內容,就不易進入該書的狀況以及 下列的討論,因此將之摘錄於附錄一作為參照。 本書最大的貢獻是提供了一套藏傳佛教神明的清單與簡說。如若對照 下列舊有的文獻就可發現本書的詳盡之處。 《藏文大藏經》那唐版 478 尊 《蒙文大藏經》 510 尊 《滿文大藏經》 675 尊 《三百佛像集》 300 尊 《密宗五百佛像考》 500 尊 《諸佛菩薩聖像讚》 360 尊

Two Lamaistic Pantheons 慈寧宮寶相樓藏 756 尊

《藏傳佛教神明大全》 1,285 尊 在所有文獻中,以經歷十七年,完成於乾隆五十五年的《滿文大藏經》 為例,雖然它所涵蓋的經典計五十六部,其總繪圖量亦達六百七十五尊之 多,而且它的數量已經超過第四輩章嘉大師若必多吉所主編的《三百佛像 集》與《五百佛像集》甚多,但是較之於久美卻吉多杰的《藏傳佛教神明 大全》說是小巫大巫之比。 除上述的貢獻外,在圖像方面獨樹一格的分類方式、提供了研究者在 圖像分類上一定的思考方向。 再以《滿文大藏經》為例,它將所有圖像分為六大類: 1. 大乘般若經品,含釋迦牟尼、八大菩薩、羅漢、隨佛弟子、宗 喀巴、達賴等。 2. 無上陽體根本品,多為金剛、佛母等密教圖像造型之神祇,含 寂靜像與憤怒像。 3. 無上陰體根本品,為金剛、佛母等密教圖像造型之神祇,含寂 靜像與憤怒像。

(4)

4. 瑜珈根本品,含五方佛、能勝三界佛法界妙音自在佛及諸佛母 等之密教寂靜造像(僅極少數為憤怒像)。 5. 德行根本品,含宏光顯要菩提佛、伏魔手持金剛佛、善行手持 金剛佛等多為寂靜像。 6. 功行根本品,含以寂靜像為主的無量壽佛、十一面觀音、白傘 蓋佛母、綠度母、隨求佛母等。 《三百佛像集》對於圖像的分類又不同,共分為七大類: 1. 上師類:由一佛(釋迦牟尼)二菩薩(彌勒、文殊)作為開始, 接下為印度、西藏的重要佛學家、印度六莊嚴、大成就者、前 來西藏弘法者和格魯派等。 2. 本尊類:由金剛持開始、接著是五方佛、再接著是不共依怙主 尊佛及菩薩等。 3. 佛類:如三十五佛和八藥師佛等。 4. 菩薩類:包括八大菩薩及其化身等。 5. 聲聞緣覺類:包括羅漢等。 6. 勇士空行類:如十一憤怒明王、五部空行像等。 7. 護法類。 《諸佛菩薩聖像贊》,雖然與《三百佛像集》和《密宗五百佛像考》 一樣是由章嘉呼圖克圖主編,但他在《諸佛菩薩聖像贊》中對圖像的分類 方式卻又不同。他以千字文的順序,由「天」字到「冬」字將 360 尊圖像 分為 23 部。可將之再歸納為七類:1. 祖師類、2. 佛類(密宗佛在前、顯 宗佛在後)、3. 菩薩類、4. 佛母類、5. 羅漢類、 6. 護法類、7. 財寶天 王類。 在《藏傳佛教神明大全》的這部書,其分類極其細緻,總共分為 63 類。此一分類在翔實方面當然無懈可擊,但是由系統或是整體方面的明朗

(5)

度來看,反而可能產生模糊的作用,使得分類的效果打折扣。至於此類過 於細密的分類在教法方面的問題是,許多似乎可以歸為一類的神祇,可能 由於數目龐大的關係,作者將之分開成為若干類;舉例而言,若將八大菩 薩歸入菩薩類應該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作者卻將之區隔成為個別獨立的系 統,這樣的作法似乎與 Benoytosh Bhattacharyya 因為文殊與觀世音的從眾 系統龐大而予以另立分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又若參閱以神祇屬性的原 則作為分類依據時,可以發現其實將菩薩分成一大類似乎並無爭議;因此 《藏傳佛教神明大全》可以仿效《諸佛菩薩聖像贊》的處理方式,將原本 細分為 63 小類的神祇再往上層歸併為幾個大類,如此一來立即產生眉清目 秀的感覺。 誠如Alice Getty所言,「大乘佛教萬神殿的神祇圖像可能日日不同,因 為在某個佛教寺院中可能突然發現過去未曾出現過的經典、在新疆可能發 現新的佛教壁畫或在中國又出土了金銅佛…..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某類神 祇在整個系統上的調整,以致需要再修正」。1 眾所周知,藏傳佛教神祇的 數量超過顯教甚多,雖然目前藏傳佛教的圖像研究環境已經不像是Getty當 時所形容的是一個「研究上的禁區」,2 然而研究藏傳佛教圖像最基本的問 題,也就是圖像分類,至今為止仍然莫衷一是。 《藏傳佛教神明大全》是作者在長達五年的時間內,以大藏經為基礎 所完成之巨著。藏傳佛教造像內容複雜、數目繁多,僅以空行母計即已超 過三千之多,要做完整之涵蓋幾無可能。雖然在本書內容上並未解決圖像 研究上最複雜的分類問題,但是久美卻吉多杰於本書中包含前弘期與後弘 期之各個教派之重要神祇一千二百八十五尊,就已經是不得了的貢獻了。 1

Alice Getty, THE GODS OF NORTHERN BUDDHISM, vii, 1962, Tokyo: Charles E. Tuttle Company of Rutland, Vermont & Tokyo.

2

(6)

附錄一 《藏傳佛教神明大全》「本文」涵蓋內容 號序 大 類 包 含 神 靈 數目 1 七佛 釋迦牟尼、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 佛、迦那迦牟尼佛、迦葉佛。 7 2 賢劫千佛 勝解佛(千佛之一)、迦葉佛(三世佛之一)、釋 迦牟尼佛(三世佛之一)、彌勒佛(三世佛之一)。 4 3 釋迦牟尼功德 兜率降世(釋迦牟尼生平大事之一)、入住母胎(釋 迦牟尼生平大事之二)、圓滿誕生(釋迦牟尼生平 大事之三)、精通共同文化(釋迦牟尼生平大事之 四)、受用妃眷(釋迦牟尼生平大事之五)、從家 出家(釋迦牟尼生平大事之六)、行苦難行(釋迦 牟尼生平大事之七)、趨金剛座(釋迦牟尼生平大 事之八)、調伏魔軍(釋迦牟尼生平大事之九)、 成正等覺(釋迦牟尼生平大事之十)、轉妙法輪(釋 迦牟尼生平大事之十一)、入大涅盤(釋迦牟尼生 平大事之十二)、大神變節。 13 4 隨佛大弟子 文殊菩薩(隨佛大弟子之一)、觀音菩薩(隨佛大 弟子之二)、金剛手菩薩(隨佛大弟子之三)、彌 勒菩薩(隨佛大弟子之四)、地藏菩薩(隨佛大弟 子之五)、除蓋障菩薩(隨佛大弟子之六)、虛空 藏菩薩(隨佛大弟子之七)、普賢菩薩(隨佛大弟 子之八)、彌勒菩薩等(賢劫十六菩薩之一)、香 象菩薩等(賢劫十六菩薩之一)、無量光菩薩等(賢 劫十六菩薩之一)、金剛藏菩薩等(賢劫十六菩薩 之一)、十二獨覺、十六大聲聞弟子、須菩提、舍 利佛、目犍連、眾生母、因竭陀尊者(十六尊者之 一)、阿氏多尊者(十六尊者之一)、伐那婆斯尊 者(十六尊者之一)、迦裏迦尊者(十六尊者之一)、 伐闍羅佛多尊者(十六尊者之一)、跋陀羅尊者(十 六尊者之一)、迦羅加伐蹉尊者(十六尊者之一)、 迦諾迦跋黎墮闍尊者(十六尊者之一)、薄拘羅尊 者〈十六尊者之一〉、羅睺羅尊者〈十六尊者之一〉、 注荼半托迦尊者〈十六尊者之一〉、賓度羅跋羅墮 尊者〈十六尊者之一〉、半托迦尊者〈十六尊者之 一〉、那迦希尊者〈十六尊者之一〉、蘇頻陀尊者 〈十六尊者之一〉、阿秘特尊者〈十六尊者之一〉、 居士達瑪達拉、羅漢中的和尚、飲光法藏〈七代付 法藏師之一〉、阿難法藏〈七代付法藏師之一〉、 43

(7)

麻衣法藏〈七代付法藏師之一〉、小護法藏〈七代 付法藏師之一〉、有愧法藏〈七代付法藏師之一〉、 黑色法藏〈七代付法藏師之一〉、大善見法藏〈七 代付法藏師之一〉、聖者尼瑪貢瓦。 5 六嚴二勝等 龍樹菩薩〈六嚴之一〉、聖天〈六嚴之一〉、無著 〈六嚴之一〉、世親〈六嚴之一〉、陳那〈六嚴之 一〉、法稱〈六嚴之一〉、功德光〈二勝之一〉、 釋迦光〈二勝之一〉、月稱、寂天、旃陀羅閣彌。 11 6 藏族王臣傳法經過 吞彌桑布札、松贊幹布、赤松德贊、赤熱巴津、菩 提薩埵、蓮花生、蓮花金剛〈蓮花生八號之一〉、 谷如靜修‧溫薩派、蓮花生八號、白若雜納、隆欽 饒杰巴、貢巴饒色、阿底峽 之一、阿底峽 之二、 仲敦巴、鄂‧勒巴協饒、噶當十六明點、瑪爾巴、 米拉日巴、熱瓊巴、塔波拉杰、瓊波瑜伽師、唐東 傑布、達巴桑傑、瑪久拉仲、袞噶寧布、瑣南則摩、 札巴堅贊、薩迦班智達、八思巴、覺囊巴‧牟角多 吉、多羅那他、布敦‧仁欽竹、宗喀巴、宗喀巴五 照見、賈擦‧達瑪仁欽、克珠杰、根敦珠、五世達 賴、唐三藏、布袋和尚、濟公和尚。 41 7 金剛持佛 金剛持佛、無上金剛持佛、不動佛〈五部佛之一〉、 寶生佛〈五部佛之一〉、無量光佛〈五部佛之一〉、 不空成就〈五部佛之一〉、毗盧佛〈五部佛之一〉、 金剛薩埵、金剛薩埵〈黃〉、灌頂金剛薩埵、不空 金剛。 11 8 密集 妙金剛十九眾、不動金剛三十二眾、無量光妙金剛 四十三眾、妙金剛‧佛智派、雙身不動金剛‧歡喜金 剛派、密集雙身金剛。 6 9 勝樂輪 勝樂魯歐巴、雙身勝樂‧噶羅派、白金剛薩埵〈被 甲六勇識之一〉、黃無量光〈被甲六勇識之一〉、 紅蓮舞自在女〈被甲六勇識之一〉、黑勝樂〈被甲 六勇識之一〉、金剛光菩薩〈被甲六勇識之一〉、 良馬菩薩〈被甲六勇識之一〉、金剛亥母〈被甲六 空行之一〉、閻羅母〈被甲六空行之一〉、能愚母 〈被甲六空行之一〉、能行母〈被甲六空行之一〉、 能懼母〈被甲六空行之一〉、煙墨母〈被甲六空行 之一〉、五鈴尊、鈴身壇城、雙身勝樂金剛‧鈴尊 派、黑勝樂三十七眾、獨勇黑勝樂‧達隆派六本尊 之一、靜菩提薩埵三十七眾、集輪六十二眾、另類 集輪六十二眾、勝樂輪六部七十二眾、勝樂輪六部 金剛薩埵、勝樂輪六部無量光佛、勝樂輪六部寶生 100

(8)

佛、勝樂輪六部蓮花空行、勝樂輪六部不動空行、 勝樂輪六部不空交杵空行、《辭藻師六十九品》所 出忿怒明王十一眾、甘露明王、《甘露明王續》所 出甘露明王二十一眾、忿怒明王二十九眾、飲血金 剛二十一眾、甘露漩明王十三眾、據《阿布達那續》 勝樂六十二眾、藍勝樂六十二眾、白勝樂、勝樂十 三眾、藍雙身勝樂五眾、勝樂九眾‧德洛巴派、勝 樂七眾‧無二金剛派、勝樂律生、勝樂大鵬‧熱譯師 派、忿怒觸燃勝樂‧薩迦派、觀音七字明‧牟札派、 白勝樂金剛、長壽白勝樂、雙身勝樂、半圓勝樂九 眾、勝樂驢面、紅金剛亥母三十七眾、藍金剛亥母 三十七眾、黃金剛亥母三十七眾、《金剛四座續》 所出智慧空行女十三眾、金剛瑜伽女、四面金剛亥 母三十七眾、紅金剛亥母十三眾‧德巴羅派、金剛 亥母十三眾‧納若巴派、黑金剛亥母、金剛亥母五 眾、明慧金剛亥母、成就萬事金剛亥母五眾、淨相 金剛亥母、不空金剛亥母、空行女‧納若巴派、空 行持明樂女‧梅智派、雙面金剛亥母因陀羅空行之 一、雙面金剛亥母因陀羅空行之二、登天金剛亥母‧ 熱譯師派、龜姿金剛亥母‧薩迦派、雙身錯亂金剛 瑜伽女‧綽普派、婆羅門持吉金剛亥母‧綽普派、無 首金剛瑜伽女‧綽普派、雙面金剛亥母‧夏派、帕當 巴所傳黑佛母九眾‧達隆派、金剛空行〈空行八部 之一〉、珍寶空行〈空行八部之一〉、蓮花空行〈空 行八部之一〉、羯磨空行〈空行八部之一〉、誓言 空行〈空行八部之一〉、交杵空行〈空行八部之一〉、 救度空行〈空行八部之一〉、世間空行〈空行八部 之一〉、忿怒黑亥母、忿怒紅亥母、金剛無我母、 雙面亥母、無首瑜伽女、忿怒度母、秀眉度母‧香 巴派、神秘智慧空行‧達隆派、德奴瑪天女‧薩迦 派、毗盧金剛母、金剛盛讚女、佛陀空行〈空行五 部之一〉、金剛空行〈空行五部之一〉、珍寶空行 〈空行五部之一〉、蓮花空行〈空行五部之一〉、 交杵空行〈空行五部之一〉。 10 金剛大威德 大威德十三眾、獨勇大威德、大威德獨尊、大威德 四十九眾、大威德‧角派、牛面大威德、牛座大威 德、搭箭大威德、黑閻摩敵、起屍大威德八眾、合 眾大威德、紅閻摩敵、紅閻摩敵九眾、雙身紅閻摩 敵、大黑閻摩敵、據《黑閻摩敵續》所出毗盧類大 黑閻摩敵十三眾、三面大黑閻摩敵、六面大黑閻摩 18

(9)

敵。 11 喜金剛 《喜金剛續第二品》所出喜金剛九眾、意喜金剛九 眾、口喜金剛九眾、身喜金剛九眾、《桑布札》所 出喜金剛十七眾四壇城之主旨喜金剛、意喜金剛十 七眾、口喜金剛十七眾、身喜金剛十七眾、《喜金 剛本說》所出喜金剛、雙身喜金剛、雙身喜金剛‧ 賢德派、《金剛帳》所出綜合部或五部空行五十三 眾、《桑布札》所出無我母二十三眾、《喜金剛續 第二品》所出無我母十五眾。 14 12 時輪神 《時輪續》所出時輪神六百三十四眾、雙身時輪、 羅睺羅雙身時輪‧什巴札派、多樣白佛母、大力忿 怒金剛。 5 13 大幻母 《大幻母續》所出大幻母五眾、大幻母、中幻母、 獨勇小幻母。 4 14 佛額 《佛額續》所出佛額二十五眾、佛額九眾。 2 15 瑜伽天 《四金剛座續》所出瑜伽天五十八眾、瑜伽天母旨 智慧空行。 2 16 普明大日如來 普明大日如來、《淨治惡趣續》所出普明九髻三十 七眾。 2 17 金剛界諸佛 《瑜伽續本續略本》所出金剛界五十三眾、不空成 就、羅睺、調伏眾生、金剛薩埵六十一眾、不朽靈 塔神百眾。 6 18 行部現證本尊 毗盧遮那現證佛、能仁金剛座三眾、噶當四本尊之 能仁佛、守護緣起加持佛、隨了焰口母陀羅尼大能 仁、能仁梅日師哈巴、不動佛、不動金剛佛。 8 19 如來佛 釋迦牟尼〈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金剛藏摧壞主 〈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珍寶眾焰〈如來佛三十 五眾之一〉、龍王之王〈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勇力〈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吉祥喜〈如來佛三 十五眾之一〉、寶光〈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珍 寶月光〈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利見〈如來佛三 十五眾之一〉、妙寶〈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無 垢〈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吉祥施〈如來佛三十 五眾之一〉、深自在〈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梵 德〈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和樓那〈如來佛三十 五眾之一〉、水天之天〈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吉祥賢〈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旃檀賢〈如來佛 三十五眾之一〉、無邊威德〈如來佛三十五眾之 35

(10)

一〉、妙光〈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無懮〈如來 佛三十五眾之一〉、大威光〈如來佛三十五眾之 一〉、善華〈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梵天光〈如 來佛三十五眾之一〉、名稱〈如來佛三十五眾之 一〉、珠華〈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念王〈如來 佛三十五眾之一〉、聲流布〈如來佛三十五眾之 一〉、勇相幢〈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大摧伏〈如 來佛三十五眾之一〉、歡釋〈如來佛三十五眾之 一〉、堅歩〈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普照莊嚴〈如 來佛三十五眾之一〉、寶蓮摧伏〈如來佛三十五眾 之一〉、山主王〈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20 彌勒菩薩 《幻網經》所出彌勒菩薩、如來彌勒、彌勒菩薩‧ 尼日德巴派、法輪彌勒、法輪彌勒‧另類。 5 21 三三昧耶佛 三三昧耶佛、事部三三昧耶佛獨尊。 2 22 觀音菩薩 十一面千手觀音獨尊、蓮花部大悲十一面觀音、十 一面空行五眾、大悲佛海、大悲世自在、牟札六本 尊之佛海觀音、四臂觀音、觀音化身空行五眾‧那 仁派、心性安息空行‧綽普派、如意寶觀音五眾‧噶 當派、世自在密修‧牟札派、觀音虛空王‧寧碼派、 觀音如意輪‧噶當派、觀音救度八難‧覺囊派、觀音 不空羂索‧覺囊派、觀音金剛藏‧噶當派、觀世音佛 海‧達隆派、觀音十一面救度八難‧噶當派、白觀音 救度火難、白觀音救度水難、黃觀音救度獅難、紅 黃觀音救度象難、紅觀音救度罪難、綠觀音救度龍 難、黑觀音救度空行難、紅觀音救度野人難、觀音 蓮花手‧覺囊派、觀音蘇喀瓦德‧覺囊派、觀音不空 鐵鉤‧覺囊派、觀音不空供寶‧覺囊派、觀音密集‧ 阿底峽派、蓮網、四臂大悲觀音‧王派、佛海‧善逝 四合、開眼觀世音、觀音金剛法、觀音四字半‧噶 當派、一聞一持觀音名而得觀音不還果、白觀音、 持寶觀音、六字觀音、《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所 出六字觀音、開蓮觀音、六字三眾、《毗盧遮那現 證續》所出觀音菩薩、飛天救世主十三眾、獅子吼 觀自在、觀自在訶羅訶羅二尊、觀自在訶羅訶羅獨 尊、白金剛法三面六臂、蓮舞自在九眾、蓮舞自在 一面十八臂五眾、騎獅觀自在、三界主宰觀自在獨 尊、紅觀音一面四臂三眾、全面主宰三世觀世音、 青頸世自在、幻網系列黑觀音、不空羂索五眾、紅 觀音一面二臂五眾。 60 23 不空羂索神 觀世音〈不空羂索五眾之一〉、不空羂索〈不空羂 22

(11)

索五眾之一〉、馬頭明王〈不空羂索五眾之一〉、 單辮天母〈不空羂索五眾之一〉、忿怒佛母〈不空 羂索五眾之一〉、不空羂索五眾‧迦濕彌羅班欽派、 黃觀音〈不空羂索五眾‧瓦日譯師派〉、紅不空羂 索〈不空羂索五眾‧瓦日譯師派〉、綠馬頭明王〈不 空羂索五眾‧瓦日譯師派〉、蔚藍單辮女〈不空羂 索五眾‧瓦日譯師派〉、黃忿怒佛母〈不空羂索五眾‧ 瓦日譯師派〉、不空羂索‧牟札派、觀世音不空羂索‧ 牟札派、黃觀音‧噶當派、黃觀音五眾‧噶當派、世 自在獅子吼‧噶當派、觀世音獅子吼‧薩迦派、觀世 音獅子吼、度母、馬頭明王、忿怒佛母、善寶。 24 智慧之神─ 文殊菩薩 白文殊、白文殊‧迦濕彌羅班欽派、白文殊‧智慧 輪、文殊‧牟禮派六神之一、諸佛高足、五字文殊‧ 薩迦派、文殊滿志頌修‧噶當派、文殊善言獅‧達八 桑杰派、文殊善言獅‧薩迦派、文殊善言獅 之一、 文殊善言獅 之二、文殊內修成就、文殊秘修成 就、黑文殊‧薩迦派、妙金剛五眾、紅堅輪、文殊 堅輪、文殊獅子吼十一眾、吉祥語王獨尊、文殊獅 座、文殊語王主次二尊、文殊語王三眾、《文殊思 維》所出文殊語王、語王─智慧寶藏、五字文殊五 眾、迅速證悟文殊修行秘訣的五字文殊二尊、《金 剛帳》所出秘訣無分支金剛一面六臂、法界語自在 之一、法界語自在 之二、法界語自在一面二臂、 五字文殊與語自在、文殊獨雄合修成就、語自在 王、文殊王姿與文殊、文殊獨雄合修成就〈另類〉、 全面主宰三界文殊三面六臂、《持明藏》所出智慧 增益文殊、文殊名正贊‧秘訣智慧輪、法螺定之白 文殊、《文殊名正贊》所出文殊三面四臂、妙金剛 獨字明、文殊名贊‧具諸佛相、文殊靜修、妙金剛、 秘密文殊、法界語自在二百二十一眾。 46 25 金剛手菩薩 金剛手大輪、大輪十八眾、金剛手威猛五鵬、威猛 金剛手‧牟札派六神之一、威猛三合、金剛手‧卓桑 派、金剛手‧顯宗九神之一、甘露滴金剛手、青衣 金剛手‧我主八吽眾、青塔金剛手、鐵管十三眾、 威猛金剛手‧鵬裙、《陀羅尼經》所出青衣金剛手‧ 噶當派、青衣金剛手‧卓桑派、少威金剛手‧達隆 派、金剛手‧薩迦派、威猛持隼金剛手‧達隆派、威 猛護城金剛手‧熱瓊派、樓閣金剛手‧寧瑪派、金剛 手俄匝日亞‧薩迦派、獨雄金剛手‧顯宗派、金剛手 主次二尊、雙身溫靜金剛手、金剛手意壇城十三 39

(12)

眾、金剛手百三十八尊、熾燃金剛手‧業神十七眾、 金剛手‧護方二十三眾、金剛手‧星宿四十五眾、 八龍圍繞金剛手十三眾、降魔金剛手三十三眾、《金 剛帳》所出忿怒降魔金剛手、降魔金剛手‧薩迦派、 金剛手‧日矛身、英武普渡金剛手、英武普渡金剛 藏、猛厲金剛手、金剛手‧智嘎拉龍、忿怒金剛手、 金剛手忿怒眾。 26 度母 度母獨尊、奋迅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金顏度 母〈二十一度母之一〉、白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頂髻尊勝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吽音叱吒度母 〈二十一度母之一〉、勝三界度母〈二十一度母之 一〉、破敵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賜勝根度母 〈二十一度母之一〉、賜殊勝度母〈二十一度母之 一〉、解苦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解厄度母〈二 十一度母之一〉、祥光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成熟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顰眉度母〈二十一 度母之一〉、大寂靜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破 欲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修樂度母〈二十一度 母之一〉、遍盛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消苦度 母〈二十一度母之一〉、賜成就度母〈二十一度母 之一〉、圓滿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二十一度 母‧尼貝派、擔木度母三眾、鎮妖度母六支、綠藍 度母、白度母如意輪‧阿底峽派、白度母如意輪‧瓦 日派、紅度母、《密集本續》所出度母獨尊‧賢德 派、度母宗達答拉‧達隆派、度母嘎八里達拉‧達隆 派、八臂度母‧噶當派、度母五眾‧噶當派、施財度 母‧綽普派、黃度母三眾、綽普派、圓夢度母‧綽普 派、紅度母‧薩迦派、如意寶度母‧阿底峽派、依止 自在鄔金度母‧達隆派、昼靜夜怒度母‧薩迦派、昼 靜夜怒度母、綠度母‧迦濕彌羅班欽派、噶當四尊 之度母、瑜伽度母、白度母‧迦濕彌羅班欽派、示 白業度母、增壽白度母、施壽白度母、威懾度母、 解困度母、大度母、施愿度母五眾、《金剛帳》所 出金剛度母十一眾、金剛度母、救八難度母、漢地 度母、救死度母、如意度母三眾、白度母三面六臂、 施財度母十三眾、解脫惡趣度母、復合度母、成就 一切度母、除毒度母、綠除毒度母、白除毒度母、 二十四臂單辮度母、四臂單辮度母、黑單辮度母。 70 27 佛母 《金剛帳》所出智度母、《金剛四續》《桑布札》 所出智度母、黃智度母 之一、黃智度母 之二、 四臂金顏智度母、黃智度母 之三。 6 28 灌頂神─作明佛母 《喜金剛續第二品》所出作明佛十五眾、《金剛帳》 所出金剛度母十一眾、作明佛母、作明佛母密修‧ 15

(13)

薩迦派、《現證度母》所出作明佛母、紅白作明佛 母、金剛度母、天母心中金線‧薩迦派、《分別心》 所出四臂作明佛母、《喜金剛續》所出作明佛母、 六臂作明佛母、八臂作明佛母、二臂作明佛母、《幻 網萬六續》所出六臂作明佛母、《羅睺羅母分別心》 所出作明佛母四十六眾。 29 智慧犀利的 妙音佛母 妙音佛母十三眾、白妙音佛母、四臂白妙音佛母‧ 綽普派、紅妙音佛母‧噶當派、《大黑閻摩敵》所 出金剛妙音佛母三面六臂、白妙音佛母五眾、金剛 妙音佛母、琵琶妙音佛母、二臂金剛妙音佛母、妙 音佛母。 10 30 無量壽佛 無量光佛、無量光、化身無量壽佛‧熱瓊派、成就 王化身無亮光〈十三金法之一〉、成就王無量壽佛‧ 熱瓊派、無量壽‧口壇城十三眾、無量壽眾、不死 鼓音九眾、無量壽‧牟札派、報身無量壽‧瓦日派、 四臂無量壽‧達隆派、密佛之無量壽‧達隆派。 12 31 增長壽命與智慧 之神—尊勝佛母 頂髻尊勝佛母三十三眾、尊勝佛母九眾、觀世音〈尊 勝佛母九眾之一〉、金剛手菩薩〈尊勝佛母九眾之 一〉、不動金剛〈尊勝佛母九眾之一〉、欲帝明王 〈尊勝佛母九眾之一〉、頂髻尊勝佛母、八臂頂髻 尊勝佛母、二臂頂髻尊勝佛母、《頂髻尊勝佛母分 別心》所出尊勝佛母九眾、不死金剛母‧薩迦派。 11 32 斷除魔障之神— 馬頭明王 馬頭明王密修 之一、馬頭明王‧吉爾崗派、馬頭明 王密修 之二、《蓮花冕旒續》所出馬頭明王、梃 杖馬頭明王‧成就母派、鐵辮馬頭明王‧達堅派、小 馬頭明王‧牟札派、馬頭明王‧迦濕彌羅班欽派、獨 雄雙身馬頭明王‧阿底峽派、鵬翅馬頭明王‧阿底峽 派、馬頭明王呼那四眾‧阿底峽派、馬頭明王呼那 四眾、蓮花部忿怒馬頭明王、白馬頭明王、馬頭明 王‧蓮花舞王、鐵辮馬頭明王‧寧瑪派、黑馬頭明王‧ 寧瑪派、鐵辮馬頭明王‧年波伏藏、紅馬頭明王、 《分別心七品》所出馬頭明王、馬頭明王五眾‧續 部精華、馬頭明王〈另類〉。 33 消除龍害之神— 智慧鵬 黃鵬‧噶當派、紅鵬、金剛黑鵬九眾、黑鵬火刀、 黑鵬轟趕魔鬼、智慧花鵬‧時輪派、時輪花鵬‧續 部決囊派、薩迦派十三金法之花鵬‧秘訣派、文殊 納噶日恰‧薩迦派、明王納噶日恰。 34 頂髻白傘蓋佛母 白傘蓋殊勝成就母、頂髻白傘蓋獨尊、頂髻白傘蓋 一面二臂、頂髻白傘蓋三面八臂、神聖白傘蓋佛母 三面六臂、神聖白傘蓋佛母三面六臂具善三天女眾。

(14)

35 神聖光明母 《光續》所出神聖光明母二十五眾、《光分別心》 所出神聖光明母、無懮聖光明母、《光分別心》所 出八臂聖光明母、金剛界自在聖光明母十二臂雙 尊、聖光明母布組瑪、紅聖光明母十二臂、針線聖 光明母、《陀羅尼經》所出聖光明母、綠馬聖光明 母、歐提耶奈聖光明母、歐提耶奈級聖光明母 之 一、歐提耶奈級聖光明母 之二、聖光明母之亥母 眾、聖光明母之單辮母眾。 36 排除咒橛與惡咒的 獅面空行母 紅獅面空行母‧薩迦派、藍獅面空行母‧薩迦派、獅 面空行母三眾、獅面五部空行母。 37 消除疫病之神─ 葉衣佛母 山居葉衣佛母三眾‧色派、山居葉衣佛母、山居葉 衣佛母(黃)‧薩迦派、山居葉衣佛母(紅)‧薩迦 派、山居葉衣佛母(藍)‧薩迦派、山居葉衣佛母 (黑)‧薩迦派、山居葉衣佛母(綠)‧薩迦派、山 居葉衣佛母、山居葉衣佛母五眾。 38 消除晦氣與污穢 之神─摧破金剛和 穢跡金剛 摧破金剛(白)‧薩迦派、摧破金剛(藍綠)‧薩迦 派、摧破金剛(深藍)‧薩迦派、摧破金剛二十三 眾、忿怒穢跡金剛、穢跡金剛‧噶當派、忿怒王 穢跡‧薩迦派 之一、忿怒王穢跡金剛 之二、忿 怒佛母穢跡金剛。 39 不動佛 不動佛(白)、不動佛‧覺囊派、不動佛(紅)、 忿怒王不動佛‧薩迦派、不動佛‧噶當派、不動佛 (藍)、四臂不動佛‧薩迦派、四足不動佛‧薩迦派、 八猴不動佛‧達隆派。 40 恢復地力與防治 龍病的龍自在王 龍自在王五眾、龍自在王、地祇腹行。 41 濁世主宰藥師佛 藥師如來獨尊、著名稱如來(藥師八如來之一)、 珍寶如來(藥師八如來之一)、金色如來(藥師八 如來之一)、無懮名如來(藥師八如來之一)、法 贊如來(藥師八如來之一)、現智如來(藥師八如 來之一)、藥師如來(藥師八如來之一)、釋迦摩 尼如來(藥師八如來之一)、妙音菩薩(藥師佛隨 眾之一)、解脫菩薩(藥師佛隨眾之一)、如日光 (藥叉十二大將之一)、如月光(藥叉十二大將之 一)、伏魔金剛藥叉(藥叉十二大將之一)。 42 禳災五佛母 《五部陀羅尼》所出禳災五佛母、如來種姓禳災五 佛母、《金剛帳》所出隨行佛母、三面十臂隨行佛 母、禳災五佛母‧阿底峽派、《毗盧幻網》所出禳 災五佛母獨尊、大孔雀佛母‧其他派、大千摧破佛母‧ 其他派、隨持佛母‧其他派、大寒林佛母‧其他派、

(15)

《五部陀羅尼》所出隨行佛母十三眾。 43 增祿天母 《增祿天母小經》所出增祿天母十九眾、增祿天母‧ 匝瑪日派、黃色增祿天母、《陀羅尼經》所出增祿 天母、牛倌增祿天母、如意增祿天母、紅色增祿天 母‧薩迦派、增祿天母五眾、《金剛帳》所出增祿 天母、大吉祥天母、羅剎女。 44 深奧斷行神 大靜母、忿怒佛母。 45 成就各種諸業之 忿怒明王 頂髻燃燒明王、閻摩敵(十忿怒明王之一)、無敵 (十忿怒明王之一)、紅馬頭(十忿怒明王之一)、 甘露漩(十忿怒明王之一)、大欲(十忿怒明王之 一)、藍杖(十忿怒明王之一)、大力(十忿怒明 王之一)、不動(十忿怒明王之一)、頂髻轉輪(十 忿怒明王之一)、地下金剛(十忿怒明王之一)、 忿怒無敵明王、吉祥大欲明王、金剛除障明王、金 剛作吽明王、世間忿怒大力明王、除障明王、戰勝 三界忿怒明王、如金剛火如烈日明王、火金剛空行 明王、佛目明王、忿怒無敵明王、護法內修明王、 護法密修明王。 46 成就各業之天母 防止凶曜煞星之母—明王佛母、莎瑪娜天母、幢頂 臂嚴佛母 之一、起屍天母、大回遮天母、幢頂臂 嚴佛母 之二、幢頂臂嚴佛母 之三、無敵佛母、金 剛干達日、金剛索鏈天母、金剛索鏈天母(另類)、 佛目天母、金剛匝孜嘎天母、宗達天母、佛目四天 母、白衣天母、瑪嘛苟天母、《金剛帳》所出宗達 天母、金剛部忿怒天母。 47 舊密神 最勝功德、正意神眾、文殊身神眾、蓮花語神眾、 持明密神眾、金剛橛業神眾、放咒天母眾、威猛真 言詛咒天母眾、供贊世間天母眾。 48 八十四大成就者 魯歐巴、黎拉巴、布日巴、卓門布巴、夏瓦拉巴、 薩樂和、剛嘎黎巴、牟那巴、郭日恰、左讓嘎、吳 那巴、賢德巴、丹德巴、匝瑪日巴、哈札喀巴、龍 樹、黑行者、噶爾那日巴、嗒嘎那巴、納若巴、夏 利巴、德洛巴、匝札巴、巴札巴、闞德巴、阿左格、 噶拉巴、敦門布巴、剛嘎那、甘門巴拉、党嘎巴、 班迪巴、丹迪巴、格格日巴、格孜巴、達瑪巴、馬 赫巴、阿增達、瓦巴赫、納里巴、布蘇格、恩札布 德、梅果巴、郭札黎巴、甘巴日巴、匝蘭達拉、熱 乎拉、達摩瑪巴、多嘎日巴、梅德那、桑嘎匝、甘 札巴、左格巴、匝魯格、郭日拉、魯孜嘎、納格那、 匝亞南達、巴匝日巴、贊巴嘎、布恰那、德里巴、

(16)

格瑪日巴、匝巴日巴、馬妮巴札、梅喀利、嘎那喀 拉、嘎拉嘎拉、甘達利、達乎利、歐德利巴、嘎巴 利、格熱巴拉、薩嘎拉、薩日瓦巴恰、納嘎菩提、 達日嘎巴、布札利巴、巴那哈、郭嘎利巴、阿囊果、 黎青嘎拉、薩門牟札、白利巴。 49 財神 白財神五眾‧阿底峽派、《勇士萬靈》所出財神眾、 黃財神、《牟札六神》所出瞻巴拉、帕派瞻巴拉、 《密集》所出瞻巴拉、招魂瞻巴拉‧薩迦派、欲金 剛瞻巴拉、紅瞻巴拉‧苑西派、綠瞻巴拉‧時輪派、 黑瞻巴拉‧迦濕彌羅班欽派、黑瞻巴拉、《金剛帳》 所出黃瞻巴拉、六臂瞻巴拉、黃瞻巴拉九眾。 50 護法神 黑色六臂智慧怙主‧速除萬障、智慧怙主 之一、智 慧怙主 之二、智慧怙主 之三、怙主‧如意寶、三 面六臂怙主、怙主‧自在王、怙主‧壽王、四臂智慧 怙主‧大智慧藏靜派、四臂智慧怙主‧龍樹派、四臂 智慧怙主‧噶洛派、四臂智慧怙主‧蔡派、四臂智慧 怙主‧合二為一派、紅怙主‧脛骨號角、四臂智慧怙 主‧旃檀迦天母眾、羯磨怙主‧烏鴉首。 51 寶帳護法 雙身寶帳護法、寶帳護法八眾、寶帳護法‧橛足鵬 翅、寶帳女護法‧龍樹派、寶帳護法獨尊‧鄂派、役 使黑閻摩敵、《金剛帳》所出二臂大黑金剛、雙身 夜叉、屍林主、屍林母、寶帳護法金剛、騎虎怙主 (具善摩訶嘎拉部分)、持梃護法(具善摩訶嘎拉 部分)、梃庫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具善護 法三尊(具善摩訶嘎拉部分)、昂果拉護法(具善 摩訶嘎拉部分)、護法光華大天‧阿底峽派(具善 摩訶嘎拉部分)、獨雄持刀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 分)、南西持刀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四合 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持刀護法‧迦濕彌羅 班欽派(具善摩訶嘎拉部分)、銅刀護法十七眾‧ 阿底峽派(具善摩訶嘎拉部分)、持刀護法九眾‧ 伽那派(具善摩訶嘎拉部分)、黑氅銅刀護法(具 善摩訶嘎拉部分)、裸身銅刀護法(具善摩訶嘎拉 部分)、群主獅座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雙 身直亥護法‧聶派(具善摩訶嘎拉部分)、奪命直 亥護法‧塔波派(具善摩訶嘎拉部分)、直亥騎獅 護法‧阿底峽派(具善摩訶嘎拉部分)、持刀雙修 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徒步直亥護法(具善 摩訶嘎拉部分)、直亥中性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 分)、直亥牛面護法(具善摩訶嘎拉護法)、密修

(17)

羅剎面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二臂紅梃護法 (具善摩訶嘎拉部分)、札拉護法(具善摩訶嘎拉 部分)、《護法真現續》所出四臂智慧護法(具善 摩訶嘎拉部分)。 52 四面護法 四面護法‧關係近修時、四面護法‧關係念修時、四 面業行護法、四面增壽護法、四面招財護法、四面 征服護法、四面渡衰護法、四面影首護法、野干護 法。 53 甄別善惡閻羅王 外修閻羅王、內修閻羅王、密修閻羅王、閻羅王十 三眾、獨勇業閻羅王、黑業閻羅王、業閻羅王麟四 眾、業閻羅王陰陽體、業閻羅王(另類)、業閻羅 王‧瑪日澤四眾、忿怒文殊‧復遣火刀。 54 戒學護法神— 多聞子 多聞子、持梃多聞子、伏魔多聞子、紅矛青馬多聞 子、騎獅多聞子‧伽那派、殊勝舞者多聞子、醜陋 多聞子、青馬多聞子、長壽多聞子、四法器極密多 聞子、多聞子(另類)、多聞子(另類)。 55 欲界自在— 吉祥天母 煙墨天母、退敵咒語佛母、招魂鐵橛自然王母、護 貝天母、熱瑪蒂魔女、熱瑪蒂魔女(另類)、熱瑪 蒂龍女、熱瑪蒂夜叉、金剛翅熱瑪蒂夜叉、埃嘎匝 支天母、天衣天母、護咒天母、霍茂羅剎。 56 長壽五姊妹 祥壽仙女、翠顏仙女、貞慧仙女、冠仙女。 咏仙女、施仁 57 永寧地母十二尊 遐邇名揚地母、頁岩孚佑地母、普賢地母、魔后地 母、獨具支眼地母、賢德明妃地母、白衣龍后地母、 剛烈尊勝地母、藏土孚佑地母、太一濟世地母、麗 質冰心地母、翠聰綠地母、日月雙運。 58 象鼻天 大紅象鼻天、象鼻天‧性感金剛四眾、四臂象鼻天‧ 阿底峽派 之一、四臂象鼻天‧阿底峽派 之二、消 除細喉餓鬼的性感金剛象鼻天、黃象鼻天、四臂象 鼻天、《滿賢續》所出吉祥藥叉、善寶藥叉、持杖 三姊妹、貢達里僕、無虛龍王、阿巴拉孜達夜叉、 大自在天子、大藥叉天子、吉祥天母(另類)、羅 剎女、獅子座象鼻天。 59 其他勇武護法神 姊妹護法、姊妹護法眾。 60 羅睺羅 大仙羅睺羅。 61 護法五王 護法五王。 62 護法大將軍 護法大將軍。 63 四大天王 (四大王天) 多聞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經函 莊嚴。 64 十明文化 聲明學 灑巴達維摩、旃陀羅閣彌、阿努菩提、吞米桑布札。

(18)

因明學 陳那、恰瓦‧確吉桑格。 工巧明 毗首羯摩天。 醫方明 宇妥‧雲丹衮波。 修辭學 持杖論師(旦志)、薩迦班智達。 辭藻學 齊麥桑格。 聲律學 寶生寂。 戲劇學 喜神、唐東杰布。 星象學 白蓮法王、孔子。 65 佛塔 菩提塔、聚蓮塔(善逝塔)、多門塔(法輪塔)、 神變塔、天降塔、和好塔、尊勝塔、涅槃塔。 66 法衣法器 祖衣(比丘生活用具之一)、七衣(比丘生活用具 之一)、僧裙(比丘生活用具之一)、敷具(比丘 生活用具之一)、鉢盂(比丘生活用具之一)、濾 水袋(比丘生活用具之一)、錫杖(比丘生活用具 之一)、獨股金剛(密宗聖物之一)、五股金剛(密 宗聖物之一)、九股金剛(密宗聖物之一)、鈴(密 宗聖物之一)、長腰鼗鼓(密宗聖物之一)、天杖 (密宗聖物之一)、梵繩(密宗聖物之一)、內供 (密宗聖物之一)、頂骨(密宗聖物之一)。 67 忿怒明王飾品 頂髻、頭飾、耳飾、釧鐲、腰帶、臂飾、指環、冕 旒、寶冠、上衣下衣、珍寶瓔珞、飄帶、忿怒本尊 飾品。 71 供物 五妙欲、琵琶天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吹笛天 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圓鼓天女〈十六供養天 女之一〉、腰鼓天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歡笑 天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國色天女〈十六供養 天女之一〉、歌唱天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舞 蹈天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鮮花天女〈十六供 養天女之一〉、熏香天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 供燈天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涂香天女〈十六 供養天女之一〉、色金剛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 味金剛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觸金剛女〈十六 供養天女之一〉、法界金剛女〈十六供養天女之

(19)

一〉、妙欲天女〈八供養天女之一〉、濯足天女〈八 供養天女之一〉、百花天女〈八供養天女之一〉、 熏香天女〈八供養天女之一〉、供燈天女〈八供養 天女之一〉、涂香天女〈八供養天女之一〉、饌饈 天女〈八供養天女之一〉、吹笛天女〈八供養天女 之一〉、珍饈天女〈吉祥八天女之一〉、奶酪天女 〈吉祥八天女之一〉、果實天女〈吉祥八天女之 一〉、芳香天女〈吉祥八天女之一〉、米花天女〈吉 祥八天女之一〉、施藥天女〈吉祥八天女之一〉、 甘露天女〈吉祥八天女之一〉、穀物天女〈吉祥八 天女之一〉、白傘天女〈八沐浴天女之一〉、金魚 天女〈八沐浴天女之一〉、寶瓶天女〈八沐浴天女 之一〉、白蓮天女〈八沐浴天女之一〉、白螺天女 〈八沐浴天女之一〉、祥結天女〈八沐浴天女之 一〉、寶幢天女〈八沐浴天女之一〉、法輪天女〈八 沐浴天女之一〉、香祭天女、金輪寶〈輪王七寶之 一〉、神珠寶〈輪王七寶之一〉、玉女寶〈輪王七 寶之一〉、施主寶〈輪王七寶之一〉、主藏臣寶〈輪 王七寶之一〉、白象寶〈輪王七寶之一〉、紺馬寶 〈輪王七寶之一〉、寶劍〈輪王七近寶之一〉、蛇 皮褥寶〈輪王七近寶之一〉、臥具寶〈輪王七近寶 之一〉、林苑寶〈輪王七近寶之一〉、宮室寶〈輪 王七近寶之一〉、衣服寶〈輪王七近寶之一〉、靴 履寶〈輪王七近寶之一〉、鏡〈八瑞物之一〉、牛 黃〈八瑞物之一〉、酪〈八瑞物之一〉、長壽茅草 〈八瑞物之一〉、木瓜〈八瑞物之一〉、右旋海螺 〈八瑞物之一〉、黃丹〈八瑞物之一〉、白芥子〈八 瑞物之一〉、寶傘〈八瑞相之一〉、金魚(八瑞相 之一)、寶瓶(八瑞相之一)、妙蓮(八瑞相之一)、 右旋海螺(八瑞相之一)、吉祥結(八瑞相之一)、 勝利幢(八瑞相之一)、金輪(八瑞相之一)、七 珍、琴瑟、自然五供、戰勝異己標志、曼荼羅、六 舁座、六靈捧座、經堂、禪房。 72 世間神 帝釋、閻羅王、水神、夜叉王、火神、羅剎、風神、 鬼魅主、地母、非天、龍、梵天、太陽神、月亮神、 大自在天(八大天之一)、帝釋天(八大天之一)、 梵天(八大天之一)、遍入天(八大天之一)、他 化自在天(八大天之一)、象鼻天(八大天之一)、 章格日蒂(八大天之一)、六面童子(八大天之一)、 八大龍王、日曜(八大曜之一)、月曜(八大曜之

(20)

一)、火曜(八大曜之一)、水曜(八大曜之一)、 木曜(八大曜之一)、金曜(八大曜之一)、土曜 (八大曜之一)、羅睺曜(八大曜之一)、二十八 宿、大黑德威(九大威德之一)、札牟達(九大威 德之一)、貝拉瓦(九大威德之一)、貝先札(九 大威德之一)、俱吠羅(九大威德之一)、智慧貝 拉(九大威德之一)、布蒂(九大威德之一)、嘎 拉貝拉(九大威德之一)、嘎那瓦迪(九大威德之 一)。 73 年月日時神 虎(年月日時神之一)、兔(年月日時神之一)、 龍(年月日時神之一)、蛇(年月日時神之一)、 馬(年月日時神之一)、羊(年月日時神之一)、 猴(年月日時神之一)、雞(年月日時神之一)、 狗(年月日時神之一)、豬(年月日時神之一)、 鼠(年月日時神之一)、牛(年月日時神之一)、 八卦神、一白(九宮神之一)、二黑(九宮神之一)、 三碧(九宮神之一)、四綠(九宮神之一)、五黃 (九宮神之一)、六白(九宮神之一)、七紅(九 宮神之一)、八白(九宮神之一)、九紅(九宮神 之一)。 74 大種神 提要、木王(四大種神之一)火王(四大種神之一)、 鐵王(四大種神之一)、水王(四大種神之一)。 75 五守舍神 母族神、生命神、父族神、鄉土神、戰神、八大覺 仙、運氣四部。 76 土地神與當方神 念青唐拉(世間兄弟四神之一)、瑪卿山神、格薩 爾王、第廿五代法胤勇武輪王、六種長壽、和氣四 瑞、防火輪、法輪與雌雄獸。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今此四眾虛空諸天皆已坐定。唯願如來等正覺。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法。今此會眾

心即修三觀,不待二觀成。」(T46.81a)

  沙彌十戒 (沙彌者梵語。此云息慈。息惡行慈故曰沙彌。息於十惡故受十戒耳。慈念眾生故有 不殺等也。此之十戒乃是眾戒之根本。先護持之)

[r]

根據冉雲華教授〈中國早期禪法的流傳和特點〉一文的研究,中國佛教從第五世紀後期 到第七世紀初,禪法開始在各地流傳開來,大致發展成四個不同的流派: (一)

為「妙有」,妙有非「實有」,故雖有而空淨不滯,故能圓照。就萬累盡去言謂之空無;空

筆者曾經在美國的電視上,看過一個新聞專題分析的特別節目,主持人有一句話發人深 省,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On the screen we see a lot of events happening, but we know very

假若香港政府欲專為強化傳統社會 的五倫關係,多設一天公眾假期, 現 正向香港市民諮詢意見, 試以中五 學生身份, 撰寫建議書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