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1 世紀的教育與民主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21 世紀的教育與民主"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1 世紀的教育與民主

A BOOK REVIEW OF EDUCATION AND

DEMOCRACY IN THE 21ST CENTURY

單文經

Wen-Jing Shan

壹、前言

中文世界似乎習慣把Nel Noddings 譯為諾丁斯,其實她的姓氏的正確 發音似應為「那奵芝」(/ˈn ː dɪ ŋz/)。不過,本文還是依從大家的做法, 名之為諾丁斯。 1929 年出生的諾丁斯,曾獲有數學與自然科學學士、數學碩士及教 育博士。她曾在紐澤西的中學擔任教師並兼任數學科主任,且在芝加哥大 學實驗學校擔任校長,一共在學校服務15 年。11977 年受聘為史丹佛大學 教育學院專任教授,曾擔任副院長及代理院長共 4 年;1998 年退休後受

聘為教育學榮譽教授(Lee L. Jacks Professor of Education, Emerita)。 諾丁斯第一本獨自撰作的專書《關懷:女性取向的倫理學與道德教育》 (Caring: Feminine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 1984),乃是 與緊接著另一位由女性取向研究道德發展而著稱的吉理根(Carol Gilligan, 1936-)所出版的《不同的聲音:心理學理論與女性的發展》(In a Different Voice: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Women’s Development, 1982)一書,併列

單文經(通訊作者),中國文化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電子郵件:wjshan@ntnu.edu.tw

書評資料:Noddings, N. (2013). Education and democracy in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1 依《21 世紀的教育與民主》的作者簡介。另有一說,她還曾擔任過小學教師;且一共在學

校服務17 年。請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el_Noddings。

DOI : 10.6151/CERQ.2016.2401.05

(2)

為關懷倫理學或關懷取向道德心理學與教育此一新創領域的兩本名著。2 三十多年來,諾丁斯持續從女性的立場出發,或單獨、或與人合作而 撰作或編輯不少受人注意的作品,如《由女性的角度看邪惡》(Women and Evil, 1989)、《學校應重視關懷:教育的另類做法》(The Challenge to Care in School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Education, 1992)、《付出關懷:知 識、實踐、倫理學與政治學》(Caregiving: Readings in Knowledge, Practice, Ethics, and Politics, 1996,合編)、《正義與關懷:為教育尋找共同基礎》 (Justice and Caring: The Search for Common Ground in Education, 1999,合 著)、《教育出有道德的人》(Educating Moral People, 2002)、《始於 齊家:關懷與社會政策》(Starting at Home: Caring and Social Policy, 2002)、《幸福與教育》(Happiness and Education, 2003)、《道德攸關 重要:學校道德生活發展的五項做法》(Moral Matters: Five Ways to Develop the Moral Life of Schools, 2006,合著),以及《母性因子:兩條 道德之路》(The Maternal Factor: Two Paths to Morality, 2006,合著)等 書。

另外,諾丁斯還著有《教育哲學》(Philosophy of Education, 1995)、 《公民的全球覺識教育》(Educating Citizens for Global Awareness, 2005, 合編)、《重要的功課:我們學校應該教些什麼》(Critical Lessons: What Our Schools Should Teach, 2006),以及《和平教育:我們如何變得愛與 恨戰爭》(Peace Education: How We Come to Love and Hate War, 2012)等 書。最近,諾丁斯又出版了《美國中學的富麗願景》(A Richer, Brighter Vision for American High Schools, 2015)一書。真可謂退而不休,勤於筆 耕,成果豐碩也。 本文所評介的《21 世紀的教育與民主》是在 2013 年由哥倫比亞大學 師範學院出版社發行。全書共分 11 章,另加目次、序言、謝辭、參考書 目、索引,以及作者諾丁斯的,計190 頁。本書評作者於詳閱全書後,配 合該書文長4 頁約 1,200 餘字的〈序言〉,以及 Cai(2015)的書評而寫 成本文。全文除前言外,第二節說明她撰著本書的基本理念,第三節簡述 本書的各章重點,第四節則略作評論以為總結。 2 有關關懷倫理學的研究,請見簡成熙(2000)及方志華(2004)。

(3)

貳、基本理念

一、一生的四項懸念

諾丁斯自陳本書有四個貫串著全書的主題(Noddings, 2013, p. vii)。 這四項主題乃是她多年來無時無刻不懸念的問題,也是她希望藉由這本書 表達的撰作緣由。 第一,大家必須建立與人與人之間相互倚賴(interdependence)的共 識,俾便落實全球民主的理想。第二,大家必須體認,教育是一項具有多 重目的(multiple aims)的志業,所以,必須理解並多方探索足以引領教 育發展的組織結構、課程與教學等措施之目的。第三,作為教育者的我們 應該就所從事的工作,進行批判、分析的思考;放下某些老舊的想法,同 時再行審視某些其它的觀念,特別是要思考為什麼必須遵行這些目的。如 此思考時,就會立即興生第四項主題:我們應該捨棄尋求萬靈丹這種毫無 可能實現的奢望,而仔細地思索每一項建議:該一建議在道德上是否有瑕 疪?若是没有任何瑕疪,該一建議是否可行?對哪些人而言,該一建議確 實可行?又,在哪些情況之下,可落實該一建議?

二、兩項應改變的想法

諾丁斯主張,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應該放下二十世紀的某些想法。今 天,世界各地的許多教育者及政策制定者都相信,合作必須取代競爭而成 為人們奉行的首要理念。這並不是說,我們要完全捨棄競爭--某些競爭 不但健康而且必要--但是,在全球化日盛的時代,人們所奉行的理念不 應再只是競爭。如果我們同意此一判斷,那麼,我就須考慮如何培養學生 落實合作的精神,而不再唯競爭是求。 諾丁斯認為,另一項務必改變的想法是對於官僚體制的過度倚賴。現 在,我們確實都以輕視的態度對待官僚體制的概念,也對於那些「官僚」 (bureaucrats)(Noddings, 2013, p. vii)無啥好感。然而,此一想法的改 變,必須針對視官僚體制為一種有效率的管治模式的基本主張--也就是 將具體的工作事項分配給某些特定的官僚或人員,並且讓他們處理特定的 問題--進行深入的批判。我們早已知曉這樣的思想方式不但無助於、反 而防礙了問題的解決。但是,事實上,官僚式的思想方式卻仍充塞於教育

(4)

界,而且總是主宰著教育者的言行。例如,不少知名的教育思想家始終堅 信學校的職責乃是促進理智的發展,因而主張兒童其它方面的發展應該由 家庭、宗教機構,或其它特定的人員來負責。 諾丁斯指出,類此的想法已經感染了我們在學校的所有事情。學科即 是如此清楚地分工:科學教師教科學,卻不糾正學生說話時的錯誤用辭, 甚至於在科學課堂上,不理會學生所必須理解的數學(因為那是數學教師 的事);英語教師教文學時,不理會所教作品的社會淵源與影響(那是歷 史教師的事);數學教師教特定的數學知能與概念時,不理會畢氏的宗教 信念,也不理會  或  的生物學意義(這是誰的事?)。由道德教育 到自我理解、悲傷管理,以至性教育等的每件事情,都必須由專家來教導。 諾丁斯堅持主張,類此的思考方式絕對需要加以調整,最好是完全拋棄; 她也堅持主張競爭與過度的專門化必須代之以合作與聯結。諾丁斯說,她 在這本書所採取可以稱之為「生態學的」(ecological)(Noddings, 2013, p. viii)方式來進行教育問題的思考。此一方式聚焦於聯結、平衡,以及 人們與其想法都是整個共同體的部分等概念。她相信,這種思考方式應該 可以稍事糾正現行分立、孤立,乃至斷裂了的不當教學作法。

三、應再慎思的要點舉隅

諾丁斯以為,在我們應該放下二十世紀的某些想法之同時,還是應該 把某些想法加以再興,仔細分析,並且予以再度的評估。舉例而言,整個 二十世紀都把批判思考當作一項教育目的。事實上,這項目的在今天,比 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這不只是因為科技日漸精密複雜,更因為我們 試著要建立能讓我們進行共同審議、慎重思考的參與式民主社會而邁進。 不過,一樣要指出的是,大家仍然經常把這項教育目的看作是分立的、專 門的知能,而未能從整體的立場仔細思考學校所進行的各種活動,到底促 進了、抑或妨礙了批判思考能力的發展。我們總是談論著批判思考這項教 育目的,但是,我們卻很少把它應用在我們對於課程與教學的討論之上。 舉例而言,標準化這件事所可能產生的效應--使得整個課程陷入狹隘之 專門分化的死胡同之中--就值得我們仔細思考。尤其,標準化這件事還 可能激勵學生或者教師進行更多的批判思考嗎?我們的確得好好地思考 一番!

(5)

諾丁斯又舉了另一項廣為大家重視的教育目的--創造力--為 例,說明許多二十世紀的想法必須予以再行重視的緣由。她說,大家總是 把美國視為二十世紀之創造力產出的寶礦。然而,當今亞洲諸國已經覺 醒,並且決定為了要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極力將原有以考試為驅動力的 課程加以袪除。但是,美國卻正好走著相反的路子。難道這樣的變化不值 得大家傷腦筋嗎?標準化不只會斵喪創造力,更會掩沒了我們施行民主的 成果。由杜威、惠特曼(W. Whitman)及艾默生(R. Emerson)等所倡行 的民主理念來看,參與者謹守相互倚賴的原則,並且能夠理解每個人的才 智與興趣不同,才有可能形成一個進步的民主社會。然而,當今所推動的 標準化作法卻可能危及民主所倚賴的社會結構。

四、在現有課程融入應學要項

諾丁斯指出,教育並非在一個龐大的官僚體制之中具有某一特定宗旨 的活動,而是一項應達成多重目的之事業,而現在正是我們認清此一事實 並且有所作為的時候。學校必須讓學生在家居與家庭、工作,以及公民等 三個層面的生活有令人滿意的學習結果;這三個層面的生活所含蓋的範圍 應該不限於國內的事務,還應兼及全球的意識。諾丁斯在本書的各個章節 中花費很多篇幅,詳為說明如何將這些生活知能的學習融入傳統課程的作 法。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乾脆把傳統課程完全捨棄而另起爐竈呢?依 諾丁斯之見,有些傳統課程確實老舊過時、無聊煩悶,更與真實生活毫無 關聯。但是,整個捨棄再重新來過固然是個選項;不過,這不是那麼簡單 的一回事。我們必須務實一些。依據理想建立完美的共同體固然是很美好 的想法,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回到現實的情境當中,弄清楚這些理想是否 真能引導我們改善目前的情況。社會再製理論及批判理論的學者們(social reproduction theorists and critical theorists)說得很對,他們點出了:現行 文化控制了學校並且迫使學校複製現行的文化為其己用。不過,這並不意 謂著,我們就完全無法進行任何可以朝向更為民主、更為永續,且更講求 正義的社會而發展的學校教育改革。我們可能必須默默地、持續地做那些 他們認為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不過,我們所採取的是非暴力扺抗的形式。

(6)

五、絕不能有教育萬靈丹的痴想

諾丁斯在該書之中不斷地提出忠告:切忌存有尋找所謂「可以搞定一 切」(what works)(Noddings, 2013, p. ix)的萬靈丹之心態,以為解決問 題有捷徑可資依循。絕無此事!在教育史上曾經出現許多奇妙的想法,但 是,其中許多都因為它們偏離常軌太遠,而且又總是妄想開出可以普遍適 用的解藥,卻都是以毫無踪影的結果收場。隨著該書各章節文字的進展, 諾丁斯再三提醒讀者這些奇妙的想法,並且鼓勵大家重新謹慎地理解它們。

參、各章重點

諾丁斯在該書的第一章〈從兩個角度來看教育的問題〉(The problem of education through two lenses)先對於當今美國的教育問題作一番批判式 的探究,然後進入第二章〈民主〉(Democracy)與第三章〈平等〉(Equality) 等概念的討論。第四章〈目的、指標與目標〉(Aims, goals, and objectives), 對於教育目的之性質作了緊密的檢視,並且說明為什麼要重起有關目的話 題之討論。然後,諾丁斯在第五章〈學校的文理科教育〉(The liberal arts in schools),探討文理科教育在當今學校教育中所佔的地位。如她在前述 的基本理念所指出的,她所持有的立場是,對於這些傳統的文理科學程, 既非完全的接受,亦非完全的拒絕,而是「去其糟粕、留其精華」。 諾丁斯在第六、七、八等三章,試著探討把個人、公民與職業等生活 層面的目的納入課程。她在這三章當中,極力倡導學校中的各個學科之間 要相互聯結,並且與生活取得聯結。

諾丁斯在第六章〈家庭生活的教育〉(Educating for home life),把 焦點放在家庭生活與親職的教育。她要讀者好好地想一想,家庭生活對大 家如此重要,但我們的各級學校卻毫無培養學生這方面知能的安排。當 然,這樣的情況有其歷史的原因:自古希臘以來,所有的課程都是由男人 為了培養男人經營公眾生活而設置的。後來因為一般大眾總是強調公私生 活要分明,致使此一目的受到注意,近代官僚體制式的思考又使大家更為 重視之。大家總是認為心智的培養才是正道,其他的事務如親職的教育應 該在家庭實施。今天,我們都察覺到,家庭生活若不能有助於、就必然會

(7)

有害於兒童學習,所以,也偶爾(雖然不一定有效)會邀請家長參與學校 的事務。諾丁斯問道,既然如此,那麼,為何不把家庭生活與親職教育等 學習活動納入課程呢? 同樣的,諾丁斯在第七章〈邁向生態學的四海一家理想〉(Toward ecological cosmopolitanism),把第六章所討論的家庭概念加以擴充,希 望學生能把地球當作我們的家庭,而不只是一些國家的組合。在這一章 裡,諾丁斯帶著讀者仔細地思考「生態學的四海一家」這項理想,把地球 當作人類各個層面生活的一個家,攜手合作、同心同德,由此開始漸進培 養學生成為世界公民。 在第八章〈職業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諾丁斯認為我們應 重新注意職業教育的問題。她首先就著某些人所主張的,只要一種中等教 育的制度就足夠培養所有的學生,讓他們進入大學或者逕行就業,提出質 疑;她認為這是十分不民主的想法。她指出,這樣的想法表面上看起來注 意到了平等的原則,但是,實際上卻忽略了人們在興趣、性向,以及才智 等方面都有顯著的差異。又,持有這種想法的人或許會聲言他們並未忽視 民主的理想,但是,實際上卻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的空間愈來愈小。確切 的做法是,我們要引導學生,讓他們作出明智的選擇,而不是把所有必須 學習的東西都明確地安排好,誤以為這樣能「保護」他們。 諾丁斯指出,在我們教導學生學習了家庭、職業與公民生活的要項 後,我們必須讓他們理解,我們在這些領域中能經營適切的生活,是因為 我們都是人(persons)。作為人,就一定要有人的品性、人性,以及靈性 (character, personality, and spirit)(Noddings, 2013, p. x)。這些乃是教 育工作的核心要務。於是,她以第九章〈全人教育〉(Educating the whole person)闡釋人們的自知、道德與精神等三個層面的發展,以及教育的要 領。

諾丁斯指出,雖然全書都以公民為對象探討教育問題,但是,她仍然 有必要以第十章〈公民教育的問題〉(Problems in today’s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專門探討使今日公民教育陷入困境的一些時事與問題。她在 這一章中,特別聚焦於批判思考能力的發展與運用,在今日公民教育所可 發揮的作用。

(8)

諾丁斯在最後一章〈對於二十世紀教育的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 on 21st-century education)當中,再度回到第一章,以批判思考作為方法, 將中間九章所作的討論,重行檢視之。

肆、評論

近若干年來,作者一直從事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最近,更在科技部 的支持下,就一本由當今美國九位研究杜威教育思想的學者就其在 1916

年出版的《民主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為對象,所撰《重 新詮釋杜威「民主與教育」的時代意義》(John Dewey and Our Education Prospect: A Critical Engagement with Dewey’s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Hansen, 2006)一書進行譯注。作者為了蒐尋更多有關的資料,無意中在 網站上看到諾丁斯這本與《民主與教育》書名相近的《21 世紀的教育與 民主》一書,立即到圖書館借回翻閱。作者由索引中發現,該書十一章中 有九章,或者一共157 頁的內文中即有 25 頁引用了杜威的文字,或是提 及杜威的想法。其中,又以第二章〈民主〉與第八章〈職業教育〉兩章出 現杜威引文最多,乃決定由這兩章開始讀起,後來竟然欲罷不能,幾天之 內就約略地讀完全書,並且向本刊編輯委員會自動請纓,撰寫本書的評介。 諾丁斯這本書最讓作者感動的是,她撰著這本書時所顯示的真誠之 心,以及其字裡行間所呈現的對於全體人類未來的發展、生活的增進、教 育的改善等的懸念,而這當中處處都包含了她自己所提倡的「關懷」之情。 諾丁斯所示的真誠之心表現在她的實話實說,不說空話,不超脫現 實。舉例而言,她在本書當中一再指陳,有些人主張讓所有的學生學習一 樣的數學、科學、英文,甚至要每個人都具有一樣的文化素養(culture literacy)(Hirsch, 1987)這樣才符合平等的原則。但是,諾丁斯以為, 這些主張忽略了學生的個別差異,一致的要求不一定能適應全體的學生。 這樣的作法不但不符實際,超脫了現實,更是明顯違反了民主平等的原 則。不過,她並不完全反對應該有一些全體學生都必須學會的知識與能 力,例如,要說稍微標準的英語,要懂得居家生活、與人相處的待人接物 之道,為人父母、持家教子(女)的善盡親職之理,乃至具備可資以謀求 合適工作的職業知能,以及擁有足以貢獻社會服務人群的公民素養等等,

(9)

則是二十世紀的任何教育機構,特別是學校所不能推卸的責任。 諾丁斯所示的關懷之情表現在她的教育理念在於以人的成長、社會的 發展、世界的進步,乃至全宇宙繼起的生命能永續維持為著眼點,希望人 人都能自知幸福、社會能合作和諧、世界能和平安全,乃至宇宙能生生不 息。所以,她的教育藍圖是由個人的致知、修身、齊家、善群,以至平天 下,循序漸進,一以貫之。她所關懷的不是只有人的心智一個方面,而是 兼及個性、品性與靈性的完整的人,她所著力的不是只有個人的修為,而 是兼及社會、國家、世界,以至宇宙的全方位發展。她相信,唯有由如此 的關懷之情出發,個人方才能真正地安身立命,也才能推己及人,終而兼 善天下。 最後,要指出的是,誠如Cai(2015, p. 2)所指,這是一本好書,值得 向中學教師、職前師培學程的學生,以及師資培育者推薦。作者則以為, 不只這三類人士應該讀這本書,還建議所有與教育工作有關的人士,都應 該讀這本書,仔細地以批判的方式思考諾丁斯針對當今教育問題所作的批 判思考。

參考文獻

方志華(2004)。關懷倫理學與教育。臺北市:洪葉文化。

[Fang, C. H. (2004). Caring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 Taipei, Taiwan: Hungyeh.]

簡成熙(2000)。正義倫理與關懷倫理的論辯:女性倫理學的積極意義。教育資

料集刊,25,185-212。

[Chien, C. H. (2000). A critique of the debate between justice and care ethics: Some positive meaning of feminine ethics.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25, 185-212.]

Cai, X. (2015). A book review of education and democracy in the 21st century. [Review of the book Education and democracy in the 21st century, by N. Noddings].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23(1), Article 19. Retrieved from http://democracyeducationjournal.org/home/vol23/iss1/19

Hirsch, E. D., Jr. (1987). Culture literacy: What every American needs to know.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Noddings, N. (1984). Caring: A feminine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 Berker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oddings, N. (2013). Education and democracy in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被告為教育人員之性侵害刑事案件,其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所屬學校得於

教育部自101學年度開始 推動分組合作學習計畫,感 謝張新仁校長及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團隊的帶領,嘉大附

為此,我體會大師這本書,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即是要從本懷

被告為教育人員之性侵害刑事案件,其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所屬學校得於偵查或審

(現場取消未講授);三、 「中東地區的女性與發展—女性領導力(Wome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East—Feminizing Leadership) 」 、 「新網路世紀的創新與發展(Innovation and Growth

被告為教育人員之性侵害刑事案件,其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所屬學校得於

被告為教育人員之性侵害刑事案件,其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所屬學校得於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