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廖文毅的理想國: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的成立與瓦解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廖文毅的理想國: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的成立與瓦解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0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文賢 教授.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廖文毅的理想國: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的成立與瓦解.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研究生:陳慶立 2013 年 7 月. v.

(2) 本論文寫作獲贈 慈林教育基金會 2013 年慈河獎學金 謹此特致謝忱.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摘要. 本論文探討戰後廖文毅於海外推動台灣獨立運動的詳細過程,目的在於瞭解廖文 毅的背景及其從事建國運動的動機,提出的主張及其活動情形,從美日政府的態 度‧國際政治的觀點一窺運動所遭遇的困難,爬梳運動失敗的原因並評價廖文毅。 用來分析的文獻主要包括台灣、美國、日本的外交檔案,獨立運動者的著作及相 關口述史料等。研究發現,1947 年發生 228 事件是廖文毅等人推動台灣獨立的主 要原因;成立「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象徵台灣人力圖爭取「民族自決」當家作 主,並進而建設台灣成為東方瑞士理想國的決心。廖文毅的獨立活動雖曾轟動一. 政 治 大 身內部分裂以及個人家庭等因素的發酵,導致廖文毅於 1965 年時接受條件,替自 立 身長年推動的獨立運動畫下了休止符。廖文毅放棄獨立運動返回台灣後雖然逐漸 時,但其運動過程長期缺乏外援,復又遭遇國民黨政府的滲透打壓,加上組織本. ‧ 國. 學. 遭人遺忘,但他在海外 18 年的努力不僅啟蒙了後來的獨立運動者,其推動台灣獨 立運動過程中所提出的理念主張至今仍舊是思考台灣前途時重要的參考指引。. ‧. n. al. er. io. sit. y. Nat. 關鍵詞:廖文毅、台灣獨立、台灣民主獨立黨、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 國民黨政府、日本、美國。. Ch. engchi. i n U. v.

(4) 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studies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led by Thomas Liao in the post-World War II period.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understand how the movement was affec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ith a focus on the roles of the US and Japanese governments in the eventual collapse of the movement. The study draws on the diplomatic archives of Taiwan, US, and Japan, in addition to Thomas Liao's own writings and other oral history documents.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was prompted by the 228 Incident of 1947. Thomas Liao established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Formosa. 政 治 大 self-determination of Taiwanese people. However, the Provisional Government failed to 立 gather enough diplomatic support from foreign countries, especially US and Japan, to sustain which offered a formal political platform to consolidate international support for the. ‧ 國. 學. the course. Neither could Liao solidify the members of his government to cope with the counter-movements by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Overwhelmed by the outside pressure. ‧. and some family problems, in 1965 Liao deserted his Provisional Government and came to. sit. y. Nat. an unknown deal with the Taiwan authority. Despite the apparent failure that ended his. io. al. n. Taiwan's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later years.. Ch. engchi. er. 18-year campaign, the legacy of Thomas Liao has had a lasting effect on the course of. i n U. v.

(5) 目次. 第一章 導論…………………………………………………………頁 1. 第二章 理念的孕育與形成…………………………………………頁 8. 第一節 從「歡迎中國」到「台灣獨立」…………………………頁 8 第二節「台灣民本主義」與建國藍圖…………………………… 頁 19 第三節 小結…………………………………………………………頁 31. 政 治 大 第三章 獨立活動的開展……………………………………………頁 34 立. ‧ 國. 學. 第一節 組織成立及主張訴求………………………………………頁 35 第二節 台灣島內的地下工作………………………………………頁 53. ‧. 第三節 國際活動的情形……………………………………………頁 63. al. er. io. sit. y. Nat. 第四節 小結…………………………………………………………頁 68. n. 第四章 國民黨政府的對策與日美政府的態度……………………頁 70. Ch. engchi. i n U. v. 第一節 國民黨政府的對策…………………………………………頁 70 第二節 日本政府的態度……………………………………………頁 90 第三節 美國政府的態度……………………………………………頁 104 第四節 小結…………………………………………………………頁 124. 第五章 共和國趨向瓦解……………………………………………頁 127. 第一節 組織成員弱化………………………………………………頁 129 第二節 國際條件不足………………………………………………頁 144 第三節 經費不足等問題……………………………………………頁 153 i.

(6) 第四節 小結…………………………………………………………頁 162. 第六章 結論…………………………………………………………頁 164. 徵引書目…………………………………………………………… 頁 169. 附錄: 一、廖文毅家族關係表…………………………………………… 頁 180 二、獨立運動主要成員簡表……………………………………… 頁 181. 政 治 大. 三、台灣共和國臨時憲法………………………………………… 頁 185.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7) 第一章 導論 一、研究動機. 1956 年由廖文毅所成立的「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是二戰後第一個主張台灣獨立 的流亡政府;在戰後東亞新秩序重建的過程中,對於台灣的地位與前途提出與當 權的中國國民黨(以下簡稱國民黨)政府迥然不同的政治主張。組織活動的地點在前 殖民母國—日本,相關成員則以歷經政權更迭且具有影響力的人士為主。1965 年 廖文毅接受國民黨政府條件返台後該組織變成名存實亡。. 治 政 廖文毅為何從事推動台灣獨立的建國運動?廖文毅陣營的主張及其活動的詳細情 大 立 形為何?國民黨政府如何因應?對廖文毅獨立運動的成敗最具影響力的美日兩國 ‧ 國. 學. 政府其態度如何?獨立運動為何失敗?應該如何看待廖文毅獨立運動的意義?這 些史實的爬梳不僅有助於瞭解戰後台獨運動的源起、參與者的背景特質、推動台. ‧. 獨所遭遇的困難、以及大國對於台獨運動的影響,相信研究成果對於今日構思台. sit. n. al. er. io. 二、文獻及研究成果回顧. y. Nat. 灣的地位與前途也甚具參考價值。. (一)、文獻資料回顧. Ch. engchi. i n U. v. 本論文運用的資料以台灣、美國以及部份日本的外交檔案為主,口述回憶史料為 輔。筆者參考運用的資料主要有檔案管理局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的外交 部「台灣獨立運動」檔案、國家圖書館與美國國務院史料室(OFFICE of the HISTORIAN)所有的「美國外交文書檔案」(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日本國會圖書館所藏的 Sugamo Prison Records 相關檔案文件,以及日本外交史料 館所藏外務省外交紀錄公開文書「台湾独立運動について」、「中華民国の部張群 総統府秘書長関係」等。這些一手史料對於解析廖文毅及其組織成員的背景、從 事台獨運動的原因、活動的詳細情形、失敗的原因以及從國際關係的角度窺知台 獨運動的困難點提供最直接的幫助。日本的外交檔案甚少有人引用;而台灣及美 1.

(8) 國檔案由於資料量龐大,進行系統性整理加以引用的也不多;本論文善加利用這 些史料。惟截至目前筆者所能發掘的有關廖文毅的日本外交檔案數量仍然有限, 解析「日本政府的態度」時主要仍須仰賴外交部檔案,從外交部單方面的紀錄盡 量探知日本政府如何回應國民黨政府的外交交涉;這是本論文的研究限制。. 相對於外交檔案等官方資料,民間資料則以台獨運動相關著作及口述回憶史料為 主要參考對象。這些資料包括:廖文毅著《台湾民本主義》 、廖文毅的幹部簡文介 著《台湾の独立》、廖文毅的幹部林耀南著《ある大統領の投降》、廖文毅的幹部 黃紀男口述、黃玲珠執筆的《黃紀男泣血夢廻錄:老牌台獨》 、廖文毅的幹部鍾謙. 治 政 大 、張炎憲、胡慧玲、 長李世傑著《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廖文毅投降始末》 立 曾秋美採訪記錄的《臺灣獨立運動的先聲:臺灣共和國》 、陳儀深訪問,簡佳慧等 順著《煉獄餘生錄:坐獄二十七年回憶錄》、王育德著《苦悶的台灣》、調查局科. ‧ 國. 學. 紀錄的《海外台獨運動相關人物口述史》、邱顯忠<被解除武裝的先知 廖文毅> 《臺灣百年人物誌》訪談記錄(未刊稿)等中日文史料。此外也參考廖文毅所創「台. ‧. 灣民主獨立黨」機關報《台湾民報》的相關報導。. sit. y. Nat. io. n. al. er. (二)、關於台獨運動之研究. Ch. i n U. v. 1.詹景陽,李光玉專文:在《日據末期(1931-1945)戰爭動員體系中的臺灣士紳--以. engchi. 815 臺灣獨立運動為中心》 1 中,作者先是陳述台灣獨立運動是由在台日軍參謀策 劃而後網羅台灣士紳主持,但後來又提示鈴木茂夫著作的說法認為「815 台獨案」 是台灣人自行向總督請求,而非日本人策動;作者描述相反的事件過程卻未提出 自己對史實的見解。作者認為「815 台獨案」發生的原因是「有些士紳對國民政府 在重慶的貪污腐敗早已知之甚詳,因而對回歸中國後自己及台灣的未來,抱著甚 為不安的恐懼感」,而「認為保全自己生命財產最好的辦法是台灣獨立」。作者的 觀點可以歸納為:士紳基於自利的考量而參與台獨運動,該運動因安藤利吉總督 的反對而中止。. 1. 詹景陽‧李光玉,<日據末期(1931-1945)戰爭動員體系中的臺灣士紳--以 815 臺灣獨立運動為中. 心>, 《嘉義大學通識學報》,第 4 期(2006 年 9 月),頁 233-263。 2.

(9) 2.李筱峰專文:在<自我放逐的「大統領」> 2 中就廖文毅在戰後初期、香港時期、 日本時期的政治活動提出輪廓性的描述。認為廖文毅因為面對財產遭當局沒收、 大嫂及侄兒獲判死刑即將執行、老母雙目失明等現實條件與親情煎熬所以放棄台 獨運動。. 3.張炎憲專文:在<戰後初期台獨主張產生的探討:以廖家兄弟為例> 3 中,爬梳 廖文奎、廖文毅的轉變,探討台獨思想的產生。指出「廖文毅被通緝,逃亡香港 之後,又發覺魏道明主政,並沒帶給台灣人自治,思想才逐漸由聯省自治,轉為. 政 治 大. 台灣自主自治,經聯合國託管,達到台灣獨立的主張。」. 立. 4.陳欣欣論文:在<廖文毅與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 4 中,就組織出現的背景、主. ‧ 國. 學. 要活動情形以及失敗的原因作整體性的描述。文中大量引用李世傑《台灣共和國 臨時政府:大統領廖文毅投降始末》的資料與觀點,對於一手資料.外交部檔案. ‧. 的運用較少。在國際局勢部份,作者分析 1950 年前後美國的對台政策,認為 1950. sit. y. Nat. 年 6 月韓戰爆發後美國軍事援助國民黨政府,承認國民黨政府代表在台灣的政府,. io. n. al. er. 使得廖文毅的「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失去成功的利基。. Ch. i n U. v. 5.陳佳宏專書: 《臺灣獨立運動史》5。此書源自於作者的博士論文〈戰後台灣獨立. engchi. 運動之發展與演變〉,探討 1945 年至 2000 年台灣獨立運動的歷史,涵蓋地點以台 灣、日本及美國的台獨活動為主。作者將兩蔣政權當作台獨行動者, 「明顯和一般 人的常識相違背」 ;兩蔣政權應被詮釋為台獨運動的「背景因素」而非「行動者」。 6. 2. 「台灣人意識畢竟還不是台灣國民意識」,所以不能說 1999 年迄今有「壓倒性多. 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等, 《臺灣近代名人誌《第一冊》 》 , (台北市: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0. 年),頁 279-296。 3. 張炎憲,<戰後初期台獨主張產生的探討:以廖家兄弟為例>, 《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 ,. (台北市: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2 年),頁 279-303。 4. 陳欣欣,<廖文毅與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碩士論文,(2005 年)。. 5. 陳佳宏, 《臺灣獨立運動史》,(台北市:玉山社,2006 年)。. 6. 許維德,<評陳佳宏著《臺灣獨立運動史》>, 《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3 卷第 2 期(2007 年夏 3.

(10) 數」的台灣住民「認同」台灣已經主權獨立。建制的台獨或法理的台獨在戒嚴時 ,應該稱為五 期早有人主張,不能「因為目標尚未實現就被列為第四、第五階段」 種「類型」才不會造成誤解。 7. 6.張炎憲.曾秋美.陳朝海編著: 《自覺與認同:1950-1990 年海外台灣人運動專輯》 8. 。本書是研討會的論文集,其中黃昭堂<日本的台獨運動>提及廖文毅在日本的. 獨立運動。黃昭堂認為廖氏組織「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雖然唐突,但在當時的 內外情勢下不失為成功的策略。文中提及廖氏的活動經費主要來自於二戰結束時 留在日本的台灣人,駁斥「日本帝國主義的經援」說法;指出該組織當時輕易地 遭到國民黨特務滲透。. 立. 政 治 大. 7.陳儀深專文:在<台獨主張的起源與流變> 9 中,指出「台灣在二戰以後才有比. ‧ 國. 學. 較清楚的、延續的、近代的獨立建國主張」,而 20 世紀最重要的台獨運動起源則 是 228 事件。廖文毅從血統的觀點指出台灣人並非中國人。陳儀深認為廖文毅成立. ‧. 的「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雖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但因為特務滲透且不能吸收. sit. y. Nat. 到戰後受到大學教育的新生代而衰微。而不能吸收新生代的原因則歸因於「掩飾. io. er. 不了封建性優越意識,也是一個相當自我中心的人物」 「將台灣人對外省人的對立 認識為猶如人種抗爭」 。換言之將廖文毅的失敗歸咎於「特務滲透」以及因為「性. n. al. Ch. 格自我」與「血統論述」的不獲支持。. engchi. i n U. v. 8.薛化元.戴寶村.周美里專書:在《台灣不是中國的-台灣國民的歷史》 10 中, 指出「228 事件後,台灣人菁英受到空前打擊,台灣人原本存有的中國意識,也受 到空前的衝擊及挑戰。島內進入國民黨全面高壓統治,台灣人民一片噤聲的年代,. 季號) ,頁 237-264。 7. 陳儀深,<台獨主張的起源與流變>, 《台灣史研究》 ,第 17 卷第 2 期(2010 年 6 月),頁 131-169。. 8. 張炎憲,曾秋美,陳朝海編著,《自覺與認同 : 1950-1990 年海外台灣人運動專輯》,(台北市:吳三. 連臺灣史料基金會出版,2005 年)。 9. 陳儀深,<台獨主張的起源與流變>,頁 131-169。. 10. 薛化元.戴寶村.周美里, 《台灣不是中國的-台灣國民的歷史》 ,(台北縣:財團法人群策會,2005. 年)。 4.

(11) 台灣獨立運動乃在海外興起。」 「台灣住民系移民來台的漢人,經過長時間與其他 種族的混血融合,已形成一個新的民族。此種『台灣民族主義』的主張,成為二 次大戰後初期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的主要訴求。」作者認為戰後初期海外台灣獨立 運動興起於 228 事件之後,而以「台灣民族主義」訴求「獨立建國」 。. 以上關於台獨運動之研究,筆者認為詹景陽‧李光玉所提政治行為源自「自利」 的觀點值得參考。薛化元.戴寶村.周美里認為 228 事件之後海外台獨運動興起, 廖文毅是以「台灣民族主義」訴求「獨立建國」。陳儀深指出 228 是台獨運動最重 要的起源,並提出數個廖文毅放棄台獨的原因。李筱峰則概略觀察了廖文毅的政. 治 政 大 立運動的起源;並列舉廖文毅放棄台獨的原因,但未加以深入探討。張炎憲聚焦 立 於廖文毅自戰後至香港時期的政治思想轉變,對旅日時期的政治思想未有探討。. 治活動,亦提示廖文毅放棄台獨的原因。綜合上述有多位學者皆認為 228 事件是獨. ‧ 國. 學. 黃昭堂指出廖氏的經費來源並指出遭國民黨滲透的問題點,然而篇幅有限難以窺 視廖氏運動之全貌。. ‧ sit. y. Nat. 陳佳宏在文中提及「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台灣青年獨立聯盟」等,認為日本. io. er. 台獨是海外台獨的啟蒙先驅。描述廖文毅在日本的台獨活動時有使用少部份外交 部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檔案等一手資料,除此之外多為引述他人的研究成果;並. n. al. Ch. i n U. v. 未探討廖氏運動失敗的原因,文章鋪陳也未見新發現。陳欣欣對於 1956 年「台灣. engchi. 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後美國政府的政策立場幾乎全無探討。對於美國角色的扮 演僅約略觸及廖文毅的美國簽證問題,有關美國、國民黨政府、與廖文毅的三角 關係等並未提及。尤其對於活動地點‧日本國政府的立場與態度這個攸關運動發 展的重要因素亦未有探究。. 綜合上述,截至目前的研究對於廖文毅推動台灣獨立的起因、廖文毅的政治活動 與思想、廖文毅失敗原因的探討雖有一定的成果,但是深入探討廖文毅的建國圖 像及其敗因,涵蓋時期較為完整、處理面向較為廣泛的系統性研究仍然缺乏,因 此實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加以補充之。. 三、研究方法及目的 5.

(12)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 。用來分析的文獻包括台灣、美國、日本的外交檔案,台 獨運動者的著作,口述回憶史料紀錄等。以文獻檔案進行事實的重建與史實的解 釋,透過現行的研究成果與文獻檔案的比較分析,找出新觀點與新問題。. 本研究希望達成以下的目的:. 1.瞭解廖文毅的背景與從事台獨運動的原因 2.瞭解活動的詳細情形. 政 治 大. 3.從國際關係的角度探知台獨運動的困難點 4.瞭解運動失敗的原因. 立. 5.分析組織運動的影響及其意義. ‧ 國. 學. 四、論文架構及可能的貢獻. ‧ sit. y. Nat.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及研究目的,本論文的架構如「目次」所示。透過本論文的 撰寫,可望進一步瞭解廖文毅政治思想的演變、廖文毅的理想國「台灣共和國」. io. n. al. er. 的建設藍圖為何?同時爬梳廖文毅在海外成立各種組織推行相關活動的詳細情形. Ch. i n U. v. 以及在台工作人員的活動過程。政治活動並非單一個人能夠獨力完成,除廖文毅. engchi. 個人外,廖陣營中主要成員的角色也很重要。截至目前對於相關成員的研究幾乎 沒有,本論文亦觸及主要成員參與活動的情形及其與廖文毅之間的關係。. 廖文毅所要打倒推翻的國民黨政府如何因應廖文毅所帶來的威脅?其具體的作法 及成效如何?廖文毅活動的舞台主要在日本,當年影響台灣局勢最大的國家則非 美國莫屬;日美兩國政府對廖文毅獨立活動的態度實為影響廖文毅成敗最重要的 外部因素。由於截至目前,幾乎尚無任何研究探討日美兩國政府對廖文毅的態度; 本論文透過相關史料的解析,從國際條件的面向來探討台灣獨立運動無法成功的 外部因素。. 透過廖文毅性格及其組織發展等內部因素、國民黨政府的因應與成效、以及日美 6.

(13) 政府態度等外部因素的綜合探討,本論文將可更加立體地描繪「台灣共和國臨時 政府」走向瓦解的原因。透過上述史實的爬梳以及對廖文毅的評價,我們對戰後 台灣獨立運動的起因、發展的過程、失敗的原因以及廖文毅對獨立運動的影響當 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與瞭解。.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7. i n U. v.

(14) 第二章 理念的孕育與形成 與多數的台灣人一樣,日本戰敗後廖文毅並無「台灣獨立」的想法;甚至還擔任 陳儀治下的台北市工務局技正。 1 1946 年一整年廖文毅都在島內作競選演講。 2 廖文毅曾於自行創辦的《前鋒雜誌》發表「聯省自治」的文章,1946 年 8 月競選 國民參政員落選。3 228 事件發生時人在上海,事件後卻遭到國民黨政府通緝。4 1947 年 6 月廖文毅與廖文奎等人在上海成立「台灣再解放聯盟」 ,同年 8 月左右前往 香港,擴大「台灣再解放聯盟」的組織規模。 5 廖文毅於 1950 年流亡日本從事台 獨運動, 6 1965 年投降返台。 7. 政 治 大 的請願書,1950 年在東京組織的「台灣民主獨立黨」是二戰後第一個主張台灣 立. 1948 年廖文毅在香港成立的「台灣再解放聯盟」向聯合國遞出要求「台灣獨立」. ‧ 國. 學. 獨立的政黨;在戰後東亞新秩序重建的過程中,對於台灣的地位與未來提出與當 權者迥然不同的政治主張。回顧廖文毅的從政經歷可以發現,他並非自始即主張. ‧. 「台灣獨立」 ,而是隨著內外部情勢的變動作調整與改變。廖文毅親撰的《前鋒》 雜誌專文、《Formosa Speaks》、<祖國台灣的命運-將蔣政權放逐到聖海倫那島. y. Nat. sit. 去>、《台灣民本主義》等史料紀錄了不同時期廖文毅的政治主張與思想。本章. n. al. er. io. 分成從「歡迎中國」到「台灣獨立」 、 「台灣民本主義」與建國藍圖等節論述之。. Ch. 第一節 從「歡迎中國」到「台灣獨立」. engchi. i n U. v. 廖文毅的人物風格. 1. 檔案管理局,檔號:0050/006.3/014,案名:台灣獨立運動(十三),頁 120。. 2. 柯喬治(George Kerr)著,陳榮成譯, 《被出賣的台灣》 ,(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1 年),頁 207-208。. 3.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採訪記錄,《臺灣獨立運動的先聲:臺灣共和國》 ,(台北市:吳三連基 金會,2000),頁 28-29。. 4. 檔案管理局,檔號:0038/340.2/5502.3/12,案名:拂塵專案第十二卷附件,頁 11。. 5.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採訪記錄, 《臺灣獨立運動的先聲:臺灣共和國》 ,頁 34-35。. 6.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此為日文書), (東京:台湾民報社,1957 年),頁 228。. 7. 《祖國的召喚-廖文毅幡然來歸記》,(海外出版社,1965 年),頁 5。 8.

(15) 廖文毅的祖父廖龍院是一位漢學者,在家開設私塾教授漢學,去世時留下數甲田 地及幾百元現金;祖母是基督徒。父親廖承丕勤儉持家,有生意眼光,有餘錢便 四處買農田,後來擁地數千甲,收租達數百萬租。廖承丕雖然只學過漢文不識日 文,但因受西洋文化與基督教的影響,思想開明能夠接受新事物。廖承丕一手培 養兩代,先是讓三個弟弟赴日留學,繼而栽培五個兒子赴日本、中國和美國留學。 8. 廖文毅家族的系譜參見 180 頁「附錄一:廖文毅家族關係表」 。. 9 廖文毅 1910 年生於雲林西螺,1927 年日本京都同志社中學畢業後進入中國南京. 的金陵大學就讀,1931 年金陵大學畢業後成為上海的天章製紙公司技師。1932 年起至 1933 年於美國密西根大學就讀獲得碩士學位,1935 年進入俄亥俄州立大. 政 治 大 年期間擔任中國浙江大學工學院教授, 也曾擔任中國軍方技術方面的軍官。 立. 學,後來提出<鹽水電氣分解>論文取得化工博士學位。廖文毅於 1935 至 1938 10. 學. 1947 年 6 月起,廖文毅開始成立組織推動台灣獨立運動。廖文毅先後留學日本、. ‧ 國. 11. 中國及美國,擁有博士學位的高學歷;日本的《產經新聞》記者曾在廖文毅的人. ‧. 物素描中寫道「像他那樣具有國際觀,在人群中現身時顯出堂堂風範,以及為了 取信對方而能施予具有說服力的巧妙言行的人物,在日本政界也難以尋覓。」 12. y. Nat. n. 美國學者孟代爾(Mendel Douglas)則指出:. Ch. engchi. er. io. al. sit. 高度肯定廖文毅的個人魅力。. i n U. v. 大統領說著一口道地英語,多話的外向態度與在日本受教育的台灣人形成 強烈的對比;我見過很多富裕的台灣人地主的兒子們,在強烈自信及專斷. 8.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採訪記錄, 《臺灣獨立運動的先聲:臺灣共和國》 ,頁 11、17。. 9. 1950 年被美軍逮捕時的紀錄顯示:廖文毅出生於 1950 年 3 月 22 日,為一基督徒,與美籍白人. 妻子間育有 4 個小孩。當時的年齡為 40 歲,身高 5 呎 4 吋(約 163 公分),體重 140 磅(約 63 公斤)。 日本国会図書館憲政資料室、ボックス番号:194、フォルダ番号:22、SHEET No.SP-02401,Liao.Thomas Wen I;Sugamo Prison Records. 10.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227。. 11.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採訪記錄, 《臺灣獨立運動的先聲:臺灣共和國》 ,頁 27。. 12. 轉引自:簡文介,《台湾の独立》 ,(東京:有紀書房、1962),頁 118。 9.

(16) 表現方面廖文毅與他們是一個樣。 13. 在讚美廖文毅英語流利的同時,也透漏出廖文毅性格上過分自信而且個性專斷的 缺點。. 林耀南 14 認為廖文毅的有錢人家少爺常見的傲慢稚氣是身為台獨領袖最大的缺 點。這種缺點「在初期的興盛期還可以當作是一種足以壓制對方的威望,但是當 台獨遇到挫折時,卻是讓組織衰退的一大致命因素。」 15 林耀南指出廖文毅身為 大地主的三公子,以私費留學美國,沒吃什麼苦便取得工學博士學位;所以非常 瞧不起貧窮以及其貌不揚的人,貧窮與其貌不揚者就算多有才能,對台獨多有熱. 政 治 大 理性選才及用人。郭泰成 為了獨立運動傾全力對廖文毅提供金錢援助,自己的 立 情也一概不予考慮。「廖氏用人大多取決於他的個人情感。」 16 指出廖文毅無法 17. 樓房曾經險遭拍賣。然而對於這樣的郭同志,廖文毅曾透漏「『我把郭泰成當作. ‧ 國. 學. 同志是因為郭擁有那棟樓房的關係,假如從郭身上扣掉那棟樓房的話,他只不過 是一個不足取的男子罷了。』」 18 顯示出廖文毅「功利主義」的一面。. ‧ sit. y. Nat. 許世楷回憶時批評廖文毅自任為「大統領」時是受到一些台僑的吹捧。「這不是. io. er. 看他對人家好不好,或是他的能力強不強,而是當頭頭當上癮了,上癮之後就習. n. al. i n C 台湾に帰った廖の前途>,第 58 号,1965 h e年n9 月g 25c 日,頁 h i U35。. 13. v. 孟代爾於 1963 年時與廖文毅在東京晤談 5 個小時。ダグラス‧メンデル‧Jr., 《台湾青年》 ,<. 14. 本名余炳煌,1928 年生於台灣嘉義,台中師範畢業,擔任小學老師五年後從事貿易,1955 年. 赴日從事貿易、餐飲業。1959 年加入「台灣民主獨立黨」,歷任《台灣民報》總編輯、副議長, 1975 年就任議長。林耀南,《ある大統領の投降》(東京:レクサン印刷,1980 年),頁 205。 15. 林耀南,《ある大統領の投降》,頁 31。. 16. 林耀南,《ある大統領の投降》,頁 30-31。. 17. 郭泰成,1910 年生於高雄旗山,高雄中學畢業,曾任台南的法院書記,終戰前抵日後擔任貿易. 公司總經理,主要從事香蕉進出口生意,被稱為香蕉大王。1952 年加入「台灣民主獨立黨」 ,曾 任黨的秘書長、副主席、主席、國民議會議長、總統府秘書長、總統參議等職。 《台湾民報》 (東 京) 、1965 年 7 月 15 日、 (3) 。日後從同志那裏聽聞廖文毅冷酷言詞的郭泰成冷靜地表示「 『我是 徹徹底底地尊敬廖文毅,信賴廖文毅。而且,台獨不是為了廖文毅,是為了台灣人。所以,我不 是為了廖個人在犧牲。』」依然對廖文毅忠心耿耿。林耀南, 《ある大統領の投降》,頁 20。 18. 林耀南,《ある大統領の投降》,頁 20。 10.

(17) 慣了,他甚至學臭頭仔(蔣介石)披マント(斗篷),因為他是大統領。」 19 而且廖文 毅把年輕的留學生當小弟弟不當同志,不和大家討論台灣的未來。「台灣還沒建 國,他就當起總統來了!封了一大堆官,有些人還很高興,把官銜印在名片上到 處和別人交換。」 20 黃介一 21 提及「他是有在吃葉卷(雪茄),所以看起來才會像 地主階級,也說不定」 22. 國民黨政府的駐日大使館為了分裂廖文毅的獨立運動,傾全力收買或脅迫廖文毅 陣營的成員。23 1963 年時「台灣青年社」與廖文毅陣營處於完全分離的狀態。獨 立運動初期的協力者指出: 「『作為領導者廖經常不替他人設想,他的態度傲慢導 致人們敵視他;他不聽別人的意見,不接受別人的想法,對於自己的見解也不作. 政 治 大 於獨立運動團體分裂的情形廖文毅認為: 「『我們將其視為所有流亡者運動皆有的 立. 充分的說明。』」 24 顯示廖文毅的傲慢態度是無法結合其他台獨勢力的原因。對. ‧ 國. 學. 山頭主義,這部分不需要任何擔心。』」 25 顯示廖文毅低估了獨立運動團體無法 整合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 綜合當時的日本記者、美國學者、身邊幹部成員以及台灣留學生對廖文毅的描. Nat. sit. y. 述,我們可以大致勾勒出廖文毅的人物素描:廖文毅出身於富貴家庭、相貌堂堂、. al. er. io. 能操流利的英語、口才好具有國際觀、態度流露自信、個性外向而多話;但他抽. n. 雪茄、注重派頭、以情感決定用人、有功利主義傾向、性格傲慢專斷不能接納意. 19. Ch. engchi. i n U. v. 陳儀深訪問;簡佳慧等紀錄, 《海外台獨運動相關人物口述史》 ,(台北市:中研院近史所,2009. 年),頁 46。 20. 陳儀深訪問;簡佳慧等紀錄,《海外台獨運動相關人物口述史》,頁 46。. 21. 1965 年時,黃介一曾經自述: 「黃介一學歷雖僅有小學畢業,但是為了台灣獨立運動賭上性命。. 為了台灣人,隨時可以死!只要廖總統一聲令下,我有覺悟隨時殺入台灣的敵營。」林耀南, 《あ る大統領の投降》,頁 99。黃介一對廖文毅可說忠心耿耿始終如一。2002 年時神戶家裡供俸著台 灣共和國國旗及廖文毅相片。<被解除武裝的先知 廖文毅>, 《臺灣百年人物誌》第 29 集,財 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4 年 3 月 10 日播出,Time Code:2322。 22. 邱顯忠,<黃介一訪問紀錄>(未刊稿),神戶,2002 年 6 月 20 日。. 23. ダグラス‧メンデル‧Jr.,<台湾に帰った廖の前途>,頁 35。. 24. ダグラス‧メンデル‧Jr.,<台湾に帰った廖の前途>,頁 35。. 25. ダグラス‧メンデル‧Jr.,<台湾に帰った廖の前途>,頁 36。 11.

(18) 見、瞧不起窮人、無法放下身段、對於形勢的判斷流於樂觀。. 戰後初期的活動. 廖文毅發行的《前鋒》雜誌是台灣戰後初期的刊物,「選在十月二十五日發刊, 具有迎接新時代象徵的意義」 。從創刊至 228 事件發生被迫停刊為止, 《前鋒》雜 誌發行一年多。 26 由於雜誌殘缺不全無法窺知全貌,以下就創刊號中廖文毅所撰 之<發刊辭-告我台灣同胞> 27 一文,推敲當台灣脫離日本統治時,廖文毅作為 一位時代的知識份子菁英,如何思索台灣與中國的關係。. 政 治 大 民族並肩的一等國民、這我們應該深深的感謝我們的領首蔣主席」 , 表達脫離日 立. 廖文毅在文章中提及「回到祖國去、做了大中華民國的國民、能夠與世界任何的 28. ‧ 國. 學. 本統治的歡喜與感謝蔣介石之意。也提到:. ‧. 我們相信陳先生、一定能夠大展他平生抱負指示這一群「迷路之羊」向著 光明大路走去、仰望青天白日的世界的!我們還要對陳先生表現我們滿腔. Nat. sit. n. al. er. io 表示歡迎並相信陳儀。. y. 熱烈的歡迎以及我們五十年來的渴望! 29. Ch. engchi. i n U. v. 廖文毅指出「我們是明末漢民族中最有血氣……閩南最精銳分子的子孫。」「並 且連我們先祖所開發的土地、同時歸還祖國」「同時我們也有保護牠、惜愛牠、 為牠犧牲、為牠爭光的義務。這樣才算是文明國家的國民了!」 ,30 認為台灣人是 漢民族,台灣的土地歸還中國,提醒台灣人應該當文明國家的國民。「我們不可. 26.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前鋒-光復紀念號》 ,台灣舊雜誌復刻系列 4 之 2,(台北市:傳文文化. 事業有限公司),頁 5。 27.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前鋒-光復紀念號》 ,頁 2-3。. 28.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前鋒-光復紀念號》 ,頁 2。. 29.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前鋒-光復紀念號》 ,頁 2。. 30.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前鋒-光復紀念號》 ,頁 2。 12.

(19) 忘記、我們是遺傳著大陸民族的血統、我們的國家是世界五大強國中的大中華民 國!」「同胞們!我們是自由的一等國民了、無論怎樣的重擔我們都有擔起來的 決心」, 31 強調台灣人遺傳大陸血統,獲得自由之後要有挑起重擔的決心。. 我希望明年我們慶祝「雙十節」的時候、我的同胞們於內心和外觀、都能 完全還到祖國了、我們的鄉土也已經受著祖國的風氣、這樣的台灣和大陸 純全的融合變成一體、這才是我們的願望、也是我們的努力的目標。 32. 希望努力使台灣與中國能夠融為一體。李筱峰認為廖文毅早年的中國生活經驗是 他中國認同的來源。「本島人老生代的廖文毅,則因在年少時代即赴中國留學,. 政 治 大. 繼而在留美學成後,又回中國任職。這些中國經驗,使他在終戰之後,仍以大中. 立. 國為國家認同的對象」。 33. ‧ 國. 學. 1946 年一整年廖文毅都在島內作競選演講,反對共產主義與極權主義。 34 廖文毅. ‧. 提出的政見認為經歷日本五十一年的統治,從產業經濟及文化面來看,台灣與中 國大陸相較具有非常相異的特色;因為台灣是特殊地區所以應該給予高度的地方. y. Nat. sit. 自治。不僅是台灣,廖文毅認為像滿州(按:中國東北)、新疆、內蒙古等特殊地區. n. al. er. io. 皆應使其自治,組成一個中國聯邦(Union of China)。35 由於當時國民黨政府追求的. i n U. v. 是中央集權式的全國統一,「聯省自治」雖然不被當成是紅色共產黨的主張,卻. Ch. 被視為是粉紅色的危險思想。 36. engchi. 廖文毅曾於《前鋒》雜誌發表「聯省自治」的文章,1946 年 8 月競選由臨時省參 議員投票選出的國民參政員,主張台灣自治,要求台灣必須有特殊的海防、以及. 31.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前鋒-光復紀念號》 ,頁 2-3。. 32. 廖文毅,<發刊辭-告我台灣同胞>,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前鋒-光復紀念號》,頁 3。. 33. 李筱峰, 《臺灣,我的選擇!:國家認同的轉折》,(台北市:玉山社出版,1995),頁 59。. 34. 柯喬治(George Kerr)著,陳榮成譯,《被出賣的台灣》 ,頁 207-208。. 35. 廖文毅,<祖国台湾の運命-蒋政権をセント‧ヘレナに流せ->, 《文芸春秋》 ,1955 年 4 月. 号,頁 115。 36. 廖文毅,<祖国台湾の運命-蒋政権をセント‧ヘレナに流せ->,頁 115。 13.

(20) 省長民選。 37 10 月廖文毅參加由省參議員投票選出的制憲國大代表選舉,與連震 東競選的結果,以 7 票對 32 票的票數落選。38 演講時廖文毅表示政治要以民意為 依歸,要以人民為根本;此時已有「民本主義」的想法,日後寫成《台灣民本主 義》一書。 39 上述國民參政員的選舉,國家安全局的資料顯示由於政見不見容於 當局,國民黨政府乃刻意使廖文毅落選;「被提名為參政員候選人,競選結果得 十六票,本來十五票即可當選,因為時與政府意見不合,二票被判無效,故終於 落選。」 40. 228 事件發生前廖文毅積極地在體制內從政,先後投入國民參政員與制憲國大代 表選舉,但兩度落選,其內心的不滿可想而知。不過此時期的廖文毅並未主張台. 政 治 大 要求獨立的此種想法與 1920 立年代台灣人向日本統治者訴求的「台灣自治」在本. 灣脫離中國,其政治理念是希望台灣在中國聯邦的體制下獲得完全自治。 41 並未. ‧ 國. 追求台灣自治的想法大體上持續到 228 事件發生為止。. 學. 質上並無不同,可以看成是日治時期台灣菁英「以台治台」理念的延續。廖文毅. ‧. 廖文毅認為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雖然在國籍上是日本人,卻受到中國人式的待. y. Nat. sit. 遇,所以在「回歸」中國時會感到歡喜;然而與台灣人的歡喜背道而馳,台灣人. er. io. 雖然原本是中國人,戰後的中國政府卻將台灣人當作日本人似地加以統治。此. al. n. v i n C h 228 事件發生前這段期間台灣人的政治思 台灣獨立的潛意識。 廖文毅將戰後至 engchi U. 時,台灣民眾開始思考自己既非日本人亦非中國人,而是台灣人;於是開始顯現 42. 想定位為「抽象的『台灣人的台灣』思想」。 43. 37.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採訪記錄, 《臺灣獨立運動的先聲:臺灣共和國》 ,頁 28-29。. 38. 張炎憲,<戰後初期台獨主張產生的探討:以廖家兄弟為例>,收入《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1991)》,(台北市: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2 年),頁 287。 39.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採訪記錄, 《臺灣獨立運動的先聲:臺灣共和國》 ,頁 322。. 40. 檔案管理局,案名:拂塵專案第十二卷附件,頁 11。. 41.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採訪記錄, 《臺灣獨立運動的先聲:臺灣共和國》 ,頁 93。. 42. 廖文毅,<祖国台湾の運命-蒋政権をセント‧ヘレナに流せ->,頁 114。. 43.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208。 14.

(21) 228 事件後追求台灣獨立. 廖文毅認為戰後重慶來的陳儀所推行的政策乃是延續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的政 策,然而其效率及技術能力卻遠比日本政府來得低。這種比過去糟糕的政治終於 在 16 個月後引發了 228 事件,事件後國民黨政府一方面採取欺瞞式的退讓政策, 一方面緊急調派二個師來台鎮壓。進入台北等地的軍隊在卡車上架設機關槍掃射 屠殺民眾,死亡人數雖然尚未確定,依據某調查,人數在二萬人以上,廖文毅個 人則認為死亡人數最少也有五千人。與廖文毅攜手推動台灣自治運動的政界領袖 《台灣民報》社長林茂生在事件中失蹤;台灣信託會社社長陳炘,以及公賣局高 級官員林旭屏等代表性的領導人皆陸續遭到殺害;廖文毅本人則於遭通緝後從上 海逃往香港。 44.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228 事件發生後台灣高等法院檢查處於 6 月 25 日發布三十名重大通緝要犯名單。 其中包括廖文毅及廖文奎兄弟二人。 45 逃亡被通緝者計有蔣渭川、謝雪紅、張晴. ‧. 川、黃朝生、王添燈、白成枝、呂伯雄、李仁貴、鄧進益、廖進平、陳屋、郭國 基、潘渠源、林日高、林樑材、王萬德、潘欽信、蘇新、徐春卿、王名貴、陳旺. y. Nat. sit. 成、林連宗、駱水源、陳篡地、陳瑞安、張忠誠、張武曲、顏欽賢、廖文毅、廖. er. io. 文奎等。但其中黃朝生、王添燈、陳炘、李仁貴、廖進平、陳屋、徐春卿、林連. al. n. v i n Ch 廖文毅雖有「不在場證明」,仍然遭到通緝,更荒謬的是陳炘等八人在事件中已 engchi U 宗其實已遭殺害,郭國基後來被捕,廖文毅、廖文奎 228 發生前已前往上海。 46. 遭殺害卻仍出現在通緝名單中。. 廖文毅認為國民黨政府「在大屠殺之後將事件的責任歸咎給台灣人領導者,想以 發布通緝令的方式來處理二二八事件。」 47 表達對國民黨政府處理態度的不滿; 如前述,廖文毅自身也在通緝名單之列。廖文毅指出經歷 228 事件的苦難後, 「台 44. 廖文毅,<祖国台湾の運命-蒋政権をセント‧ヘレナに流せ->,頁 115-116。. 45. 《台湾青年》第 6 号,<ブラック‧リストの人々>,1961 年 2 月 20 日,頁 54。. 46. 李翼中,<帽簷述事-台灣二二八事件日錄>, 《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二)》 ,(台北市:中央研究. 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年),頁 389-390。 47.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109。 15.

(22) 灣人聯邦自治的幻想完全消失,”台灣人的台灣”的構想也急速發展,轉變成完全 的”台灣獨立"。」48 可見 228 事件的發生以及之後國民黨政府的處理方式是令廖 文毅從主張「台灣自治」轉變成「台灣獨立」的原因所在。. 關於廖文毅政治思想的轉變,黃紀男 49 說 1948 年 1 月他前往香港會晤廖文毅時 有過爭論,廖文毅受他影響而轉向台獨,廖史豪 50 則認為廖文奎在 228 事件發生 前已有台獨思想,廖文毅是受了廖文奎的影響,而非黃紀男的遊說。 51 筆者傾向 認為廖文毅受廖文奎(1905-1952)影響的說法。因為 228 事件發生前後廖文毅與兄 長廖文奎相處的時間顯然比黃紀男來得多,廖文奎不但較為年長且獲有美國芝加 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52 廖文毅受影響的可能性較高;而且廖文毅在自身的著作. 政 治 大. 裡提及廖文奎時將其推崇為「黨的思想理論家」、「獨立運動的理論指導者」。 53. 立. ‧ 國. 學. 香港時期的獨立三階段論. ‧. 當時的香港對於入出境不加設限,228 事件後遂成為台灣人流亡海外的大本營。 待在香港的台灣人認為,中國宣稱二戰後解放了台灣其實是騙人的,因此台灣有. y. Nat. er. io. sit. 必要再解放一次。至於是由台灣人自己來解放自己呢,還是直接由東京的聯軍司. al. n. v i n C h 年日本大學政治科畢業後獲得當時的文部省大臣推薦, 黃紀男生於 1915 年,台灣嘉義人。1939 engchi U 返台進入台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教育課工作。1944 年 7 月申請調職前往菲律賓擔任講師從事教 48.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110。. 49. 育菲律賓青年的工作。1945 年麥克阿瑟先遣部隊蔡斯中校攻進馬尼拉後,黃紀男主動前往美軍 總部投降。黃紀男向蔡斯中校說自己是反日的台灣人,因為既懂日語也懂英語黃紀男留在美軍總 部當翻譯,於 1946 年 2 月乘坐美軍船艦返台。1965 年 1 月被判處死刑,同年 12 月第二次出獄。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採訪記錄, 《臺灣獨立運動的先聲:臺灣共和國》 ,頁 89-91、144。 50. 廖史豪 1923 年出生於日本京都,是廖文毅的長兄廖溫仁的長子,叫廖文毅「三叔」 。1965 年 1. 月被判處死刑,廖文毅於同年 5 月返台,廖史豪於同年 12 月獲釋。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採 訪記錄, 《臺灣獨立運動的先聲:臺灣共和國》 ,頁 12-14、86-87。 51.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採訪記錄, 《臺灣獨立運動的先聲:臺灣共和國》 ,總論 8-9。. 52. 吳叡人,<祖國的辯證:廖文奎(1905-1952)台灣民族主義初探>, 《思與言》 ,第 37 卷第 3 期(1999. 年 9 月),頁 50-51。 53.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113。 16.

(23) 令部來解放呢,抑或是台灣人先自我解放後再尋求聯合國支援,呈現意見雜陳的 狀態。客觀上當時台灣人欲與擠身世界五大強國的中國正面迎戰然後追求獨立幾 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當時國際上並沒有太多新興國家的成立,在台灣人眼 中還只有日本及中國的情況下,對於自己經營國家的能力沒有信心。基於這兩個 主客觀因素,的確無法期待流亡香港的台灣人對台灣前途提出明確的政治主張。. 在組成「台灣再解放聯盟」時,由於成員間對於台灣該「獨立」、由「聯合國託 管」 、抑或是舉行「公民投票」 ,經過一番論戰;因此在組織命名時也故意使用「台 灣再解放聯盟」此種較為文學性的名稱,將政治理念的部分予以模糊化。論戰後 的結果, 「台灣再解放聯盟」才確立了先由「聯合國託管」 ,然後透過舉行「公民. 政 治 大. 投票」 ,最後尋求「台灣獨立」的政治主張。54 意即透過託管、公投兩個階段,最. 立. 後達成台灣獨立的目標。. ‧ 國. 學. 獨立論述的雛型. ‧. 廖文毅的兄長廖文奎以英文撰寫”Formosa Speaks"(《台灣之說明》), 55 廖文毅. Nat. sit. y. 於 1950 年 9 月以此英文小冊子投書聯合國請求支持台灣獨立。”Formosa Speaks". al. er. io. 的內容主要從「血統」 、 「歷史」 、 「地理」的觀點強調台灣人與中國人的不同、指. v. n. 出台灣從未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台灣海峽是最佳的天然國界。三個觀點如下:. Ch. engchi. i n U. 一、土生的台灣人雖然是中國血統,但是近二三百年來由於通婚一直不斷 吸收荷蘭、西班牙、滿州、和日本移民的血統,原非中國血統的番族,也 約佔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因此在種族心理和身體外型而言,土生台灣人與 中國人愈來愈有不同。 二、1624 年荷蘭佔領台灣以前,中國對台灣從未要求任何宗主權,亦未 實施任何統治權,1661 年鄭成功在台灣建立了一個主權的國家,至 1683 年始為滿州帝國佔領,而在 1895 年至 1945 年則在日本統治之下,1895 54. 簡文介曾任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秘書長,香港「台灣再解放聯盟」時期起即與廖文毅在一起。. 簡文介,《台湾の独立》,頁 49、98、99。 55. 吳叡人,<祖國的辯證:廖文奎(1905-1952)台灣民族主義初探>,頁 85。 17.

(24) 年台灣人甚至宣佈獨立來抵制滿清的降敵和抵抗日本的侵略,因此台灣從 未曾為中華民國的一部分。 三、台灣有大約 80 至 200 海哩寬闊的海峽,比庇里牛斯(Pyrenees)和萊 茵河(Rhine)更適合成為天然國界,以為台灣是一個接近中國大陸的小島 不應與中國分離而應順乎自然的力量變為中國的一部分的觀念是錯誤 的。 56. 關於開羅宣言將台灣交給中國的決定,廖文毅從國際法的觀點提出諸多理由加以 反駁,強調在台的中國政府僅是一個「流亡政府」無權治理台灣,而台灣本身具 有充足的條件邁向獨立。廖文毅所持的理由如下:. 政 治 大 一、開羅宣言將台灣交給中國是國際間的武斷,不應該被承認,因為人民 立. ‧ 國. 學. 非土地的奴隸,亦非耕地的農奴,而是有自由意志的生命,他們的願 望應受尊重,如果台灣人要求獨立,他們保留有獨立的權利和必須給. ‧. 予自由表現願望的機會。. 二、開羅宣言決定將台灣歸還中國是技術上的錯誤,當一八九五年日本用. y. Nat. sit. 武力占領台灣既非取自滿州帝國,亦非取自中國,而是取自土著的台. er. io. 灣人,他們否認滿州的決定,抵抗日本的侵略,建立獨立的台灣民主. al. n. v i n Ch 三、開羅宣言的決定是不公正的,因為它出賣台灣人固有的權益,而交給 engchi U 共和國,所以當日本投降時應該將台灣歸還台灣人。. 中國的戰爭集團,不管是國民黨或共產黨,他們都是最壞的專制政體, 只有台灣人自己才能夠建立最佳的民主體制。. 四、開羅宣言不再適用,因為蘇俄在日本投降後佔領滿州,已捨棄了開羅 宣言,開了一個不適用和不能實行的先例,因此台灣人也有權漠視開 羅宣言將台灣交給中國的決定而代之以宣佈獨立。 五、開羅宣言的決定不是最後的,在對日和約以前,台灣僅是實際上在中 國臨時託管之下,在法律上言是在遠東委員會指揮之下,在技術上言 台灣仍是日本的一部份,在理論上言台灣是「國際領地」所以台灣是. 56.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號:006.3/0034,冊名:偽台獨黨資料,頁 23-24。 18.

(25) 「未定屬地」 ,因此,在尚未定局期間,台灣人有權作所有必需的獨立 準備。 六、開羅宣言已不再有效,因為自中國淪陷以後,表明中國政府無法對付 共產黨在中國的擴張和對台灣的侵略,已註銷了開羅宣言將台灣交給 中國的決定,台灣目前作為在西太平洋民主世界的安全地區,台灣人 有權要求參加民主防衛體系和任何反共的太平洋同盟,因此,台灣人 也有權宣佈獨立。 七、由於中國政府在台灣的失敗,已自動地喪失它任何對台灣的要求,中 國政府在台灣實施的暴政,現已喪失作為遠東委員會的信託國資格, 其受委任統治的領土應予改變以求改善,所以台灣人有權自由表達共. 政 治 大 八、由於共產黨控制了中國大陸變為蘇俄的附庸,為了抵制共產黨的侵略 立 同的願望來宣佈獨立。. ‧ 國. 學. 台灣,免受共產的奴役和保持台灣的自由和繁榮,台灣人必須與中國 分離宣佈獨立。. ‧. 九、在台灣的中國政府在法律上應不再被賦予權力因為台灣還是一個「國 際領地」,所以中國政府在台灣設立的祇是「流亡政府」,並無權力治. y. Nat. sit. 理台灣的事務。. er. io. 十、從工業建設文化水準和社會組織各方面,台灣都有足夠的條件變為獨. al. n. v i n Ch 被賦予自由表達獨立願望的機會,藉以決定他們自己的將來命運。 engchi U. 立國,台灣人反抗殖民的統治已奮鬥了三個多世紀,所以台灣人必須 57. 廖文毅認為基於人類自決的權利,台灣的獨立應該在國際間公正的監督下,透過 全體公民投票方式的來完成。 58 強調基於自決權,台灣應在國際監督下以公民投 票的方式來完成獨立。. 第二節 「台灣民本主義」與建國藍圖. 廖文毅流亡香港期間便開始以英文撰寫《台灣民本主義》,抵日後改以日文補充 57.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冊名:偽台獨黨資料,頁 24-26。. 58.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冊名:偽台獨黨資料,頁 24。 19.

(26) 撰寫之,1957 年由「台灣民主獨立黨」的機關報《台灣民報》出版。59 廖文毅認 為民本主義的基本理念是「以民為本,代天行道」,也就是要以民為本代替上天 實行公道的政治;並將該理念定位為政治家的最高理想。 60 與中華民國憲法於第 一條強調「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 61 一樣, 由廖文毅所主導的「台灣共和國臨時憲法」也在第一條強調「台灣係基於台灣民 本主義之共和國」62;可以看出廖文毅將個人提倡的政治思想以國家最高法律「憲 法」的形式加以展現。. 《台灣民本主義》以論文的形式撰寫而成,由「緒論」 、 「過去的台灣」 、 「現在的 台灣」、 「將來的台灣」三大章以及「結論」等五個部分構成。 63 緒論中廖文毅指. 政 治 大 台中國人的福利與安定,犧牲所有台灣人的利益與生存權,遭共軍擊敗的國民黨 立 出「中國人是外國人」,徹底破壞了台灣人原有的社會生活及經濟組織,為了來. ‧ 國. 64. 學. 無法在台灣獲得人心,只會強迫徵兵及收稅,在軍事及政治上皆無法防衛台灣。 廖文毅提到「台灣民本主義」就是要從歷史來論證台灣民族的特色,以此台灣. ‧. 民族精神作為台灣共和國的建國精神。並且說明台灣民族理想的政治是「以台治 台」的民主政治,而在經濟方面則要求不應是蔣政權的私有經濟而是為了台灣人. er. io. sit. y. Nat. 的經濟。 65. al. 在第一大章「過去的台灣」中,廖文毅從台灣歷史探究並證明台灣民族的存在,. n. v i n Ch 在第二大章「現在的台灣」中,廖文毅闡明蔣政權統治下的台灣不是台灣人的台 engchi U 灣,而是蔣黨一小撮人的台灣,是獨裁者的台灣,征服者的台灣;所以必須要建 立一個台灣式民主主義的台灣。第三大章「將來的台灣」闡述的是台灣共和國的 建國理論,作者探究過去及現在的台灣民族主義,論證台灣人的政治思想是台灣. 59.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229。. 60.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209。. 61. 見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2012 年 1 月 15 日),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64. 62.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冊名:偽台獨黨資料,頁 38。. 63.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5-6。. 64.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11-12。. 65.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15-16。 20.

(27) 民主主義,經濟建設的理念是追求大眾福祉的台灣社會主義。提出基於台灣民族 主義、台灣民主主義以及台灣社會主義的,未來的台灣共和國建國的藍圖。 66 對此,伊藤幹彥認為廖文毅提出「台灣民本主義」是為了對抗中華民國的「三民 主義」。 67. 廖文毅認為在台灣史的變遷過程裡,台灣人是朝著獨立自主的方向一路走來的。 最早是明朝瓦解時鄭成功建立了國姓爺王國(1662-1683) ,本欲攻佔南洋群島建 設一個海洋大國,不幸因鄭成功的死亡而中途受挫。 68 兩萬名渡台的軍事殖民者 「開始愛這個自由的國家‧台灣,下定決心不回大陸,良善而勤勉地開始定居於 台灣。」69 兩萬名渡台軍事殖民者中多數為單身漢,這些人與原住民通婚,血統. 政 治 大 前,西歐人與日本人已經來台灣與原住民通婚,因此從鄭成功時期開始,台灣人 立 開始融合,成為今日台灣人中最重要的組成份子的祖先。廖文毅認為由於在此之. ‧ 國. 學. 的血統變得比想像中的還要複雜。70 廖文毅認為進入 1895 年的台灣民主國時代, 台灣人明確地向世界宣告要自主獨立;抗戰的劉永福等人拒絕出賣台灣民族的馬. ‧. 關條約,是世界上最早引用民族自決原則的人士。 71. Nat. sit. y. 廖文毅認為先天上台灣民族承繼了印度尼西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福建、. er. io. 廣東以及日本的血統,也就是融合了原住民、漢、和、拉丁、條頓各民族的血統。. al. 與中國大陸各省不同,基於先天的血統以及後天台灣獨特的環境等二大要素形成. n. v i n Ch 了一個獨立的民族。台灣民族雖是亞洲黃色人種,但既非中國人亦非日本人。台 engchi U 灣人基於台灣民族主義,根據民族自決的原則,要求台灣獨立。 72. 66.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16。. 67. 伊藤幹彦,<廖文毅の政治思想-台湾民本主義を中心に>,昭和大学教養部紀要第 30 巻(1999). 9-19,頁 17。 68.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123。. 69.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30。. 70.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30。. 71.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34-35。. 72.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19、頁 40。 21.

(28) 戰後海外台灣獨立運動的發展先是以日本為重心,後來重心逐漸轉往美國。 73 在日本,最具影響力的領導人先後有廖文毅及王育德。74 在美國的台灣獨立運動 發軔於 1956 年,由五名台灣留學生在費城組成「台灣人的自由台灣」(Free Formosans’ Formosa,簡稱三 F),以建立獨立、民主的台灣共和國為目標。 75 五 名成員中的盧主義最早於國際知名期刊提出台灣應該獨立的論點,也提及「台灣 民族」的論述。 76 以下簡介王育德及盧主義關於「台灣民族」論述的要點。. 王育德以德語的「volk」(基礎集團)稱呼福建、廣東沿海的居民,這些居民於 16 世紀下半葉移居台灣後又衍生成「台灣 volk」,而成為「台灣民族」的祖型。 77 「台灣 volk」受到荷蘭統治期間,郭懷一掀起抗爭想自立為「台灣 volk」之王卻. 政 治 大 鄭王朝滅亡後「台灣 volk」被清朝所指導的「漢 volk」收復。 立. 因孤立無援反遭毀滅性的打擊;鄭成功則是君臨「台灣 volk」之上的外來統治者, 78. 無法脫離「漢 volk」. ‧ 國. 學. 挾制的「台灣 volk」在 1895 年「卻因被置於日本人的隸屬地位而在日本人手中 得以完全切離。再加上其後累積許多新的歷史事實,使其已經無法回復原狀。」 79. ‧. 日本的台灣統治不但使「台灣 volk」與「漢 volk」完全脫離,日本統治近代化. 的結果,「台灣 volk」也完成蛻變,至此,「台灣民族」大致成立。 80. sit. y. Nat. er. io. 王育德認為「台灣民族」實質上的成立是在 228 事件之後。81 主張「台灣人現在. al. 已發展成與中國人完全不同的民族。台灣人基於『民族自決原則』,有權利公開. v i n Ch 王育德雖然指出幾乎沒有資料能夠證明台灣人是多重混血的 engchi U n. 82. 主張台灣獨立。」. 73. 陳佳宏, 《臺灣獨立運動史》,(台北市:玉山社,2006 年),頁 183。. 74. 陳佳宏, 《臺灣獨立運動史》,頁 175。. 75. 陳佳宏, 《臺灣獨立運動史》,頁 178。. 76. 陳佳宏, 《臺灣獨立運動史》,頁 179。. 77. 王育德, 《台灣獨立的歷史波動》 ,(台北縣:前衛出版社,2002 年),頁 77、95。. 78. 王育德, 《台灣獨立的歷史波動》 ,頁 96。. 79. 王育德, 《台灣獨立的歷史波動》 ,頁 98。. 80. 王育德, 《台灣獨立的歷史波動》 ,頁 98。. 81. 王育德, 《台灣獨立的歷史波動》 ,頁 102。. 82. 王育德, 《台灣獨立的歷史波動》 ,頁 75。 22.

(29) 說法,但他認為台灣人與原住民之間確有相當程度的混血。83 王育德較重視「地 緣因素」,他說. 與血緣論相對地,新民族論卻重視地緣因素(地域性的共存)。Nation 的 地緣因素,是民族的任何成員都會為祖國或國土(national territory) 奉獻熱愛與忠誠,共同擴及抽象性的廣大領域。 84. 「台灣的問題焦點在於中國人倡言的祖國包含台灣,而台灣人所思考的祖國領域 並不包含大陸。」 85 總括來說,王育德主要從歷史及地理因素來看「台灣民族」 的發展。. 政 治 大 早於 1956 年就在美國推動台灣獨立運動的盧主義認為,台灣的歷史有兩個明顯 立 的特徵,一個是台灣人為了自由不斷地反抗外來的侵略者,另一個就是台灣長期. ‧ 國. 學. 地與中國隔絕。因此,台灣人有權宣布脫離中國,並建立一個自己的國家。 86 盧主義並不否認台灣人具有中國人的血統,但他認為台灣人的歷史經驗、地理環. ‧. 境形塑出自己獨特的民族意識。. sit. y. Nat. io. er. 雖然絕大多數的台灣人具有中國血統,並不表示他們就是中國人。由於台 灣人擁有共同的歷史經驗,受到相同地理環境的薰陶影響,享有一種生活. n. al. Ch. i n U. v. 方式及一套價值與理念,並且對他們的鄉土有一份共同的摯愛;實際上他. engchi. 們已將自己視為與中國不同的一個獨特的民族群體。這種民族意識和種族 認同不同,它並非生理性的,而是一種精神上的歸屬。 87. 二戰後廖文毅最早提出「台灣民族」的論述,他認為先天的血統以及後天獨特的 環境是構成「台灣民族」的二大要素;王育德及盧主義的「台灣民族」論則強調 83. 王育德, 《台灣獨立的歷史波動》 ,頁 103。. 84. 王育德, 《台灣獨立的歷史波動》 ,頁 104。. 85. 王育德, 《台灣獨立的歷史波動》 ,頁 105。. 86. 盧主義以「李天福」名義投稿。Li Thian-hok,"THE CHINA IMPASSE:A FORMOSAN VIEW.. "FOREIGN AFFAIRS,April 1958,444-445 87. Li Thian-hok,"THE CHINA IMPASSE:A FORMOSAN VIEW. "448 23.

(30) 歷史及地理因素的重要性。廖文毅所謂後天獨特的環境包含了台灣的歷史經驗及 地理環境,可見王育德及盧主義關於「台灣民族」的論述其實與廖文毅的論述也 有相通的部分,而「混血論」的說法則成為廖文毅「台灣民族」論述的一大特點。. 在《台灣民本主義》結論的部分,廖文毅指出在過去三百年的歷史中台灣民族雖 然經過國姓爺王國及台灣民主國二次的獨立建國鬥爭,但都歸於失敗。歷史上除 了兩次鬥爭短暫獲得自由及獨立外,三百年來幾乎都是處於被外族征服、壓迫、 榨取的非獨立狀態。 88 廖文毅認為過去三百年的歷史對台灣民族而言是一個鍛鍊 的過程,期間東西各民族在台灣進行了大交流;經過這些鍛鍊使台灣人成為具有 特色的民族,而與東南亞各民族一樣,台灣民族也熱切盼望民族的自主獨立。 89. 政 治 大 廖文毅將台灣長期非獨立狀態的歷史視為「民族的生長期」,而民族的前輩們為 立. 了國土與人民而奮鬥,甚至犧牲生命。228 大革命則繼承了這種台灣民族精神的. ‧ 國. 學. 傳統。90 廖文毅指出台灣獨立的思想背景在 1661 年發芽,而於 1895 年抽出嫩葉。 「一九四五年終戰後,台灣人繼承鄭成功的海洋民族主義,立基於從台灣民主國. ‧. 的民主主義發展而來的台灣民主主義,向全世界訴求在聯合國中立保護下依據住. Nat. sit. y. 民的意志實現台灣獨立是自然也是當然地。」 91 廖文毅認為二戰後由於受到國民. er. io. 政府惡政的刺激,台灣人在 228 事件中付出昂貴的犧牲;加上共產中國對台灣的. al. 虎視眈眈,台灣民族的生路與維持世界和平的唯一方法就是台灣的完全獨立;而. n. v i n Ch 且是由台灣人主導的,民主的永世中立。 廖文毅相當重視 228 事件所代表的意 engchi U 涵,在 1963 年 228 紀念活動演講時曾表示: 92. 今天是我們的 7 月 4 日,美國努力 7 年達成真正的獨立,我們可以用 2 月 28 日當作獨立紀念日,即使要花上我們 25 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來達成我們. 88.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205。. 89.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205-206。. 90.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208。. 91.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35。. 92.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208。 24.

(31) 的目標。 93. 《台灣民本主義》是廖文毅政治主張與思想的集大成,出版之後廖文毅在日本的 主張立論並未超出此範疇。. 理想國的建設藍圖. 廖文毅追求的理想是要將台灣建設為世外桃源,東方瑞士; 94 廖文毅在著作《台 灣民本主義》中描繪了他的建國藍圖,在該書結論處載有「台灣共和國臨時憲法」 (以下簡稱「臨時憲法」);此「臨時憲法」即為建設理想國的根本大法。 95 「臨. 政 治 大 業經「台灣臨時國民議會」審議修正後通過。 「臨時憲法」公布於 1956 年 9 立. 時憲法」是由 1955 年成立的「台灣臨時國民議會」的臨時憲法起草委員會提案, 96. ‧ 國. 學. 月 1 日,預訂於完成獨立後獲得國民議會通過後實施。 「臨時憲法」條文參見 185. 頁「附錄三:台灣共和國臨時憲法」。. ‧. 「臨時憲法」由前言、包含總綱的 14 章共計 101 項條文構成。程全生指出「各. Nat. sit. y. 國憲法多於全文之前,冠以一段簡短的文字以說明制憲的原因、動機、依據、基. er. io. 本精神與最高目的」。 97 「臨時憲法」的前言明確揭櫫了制定該憲法的目的。前. al. 言反映廖文毅個人的史觀,認為台灣民族繼承了「鄭成功王國」與「台灣民主國」. n. v i n Ch 建立獨立國家的傳統,依據民族自決的原則成立「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及「臨 engchi U 時憲法」;制憲的目的在於追求台灣民族的自由與繁榮。此外,前言也宣示台灣 民族將遵守聯合國憲章,致力於世界和平,與其他民族互不侵犯的決心立場。. 「舉凡關於國體、人民、主權、領土、國旗及國都等一般性的基本原則,多數憲. 93. Douglas Mendel, THE POLITICS OF FORMOSAN NATIONALISM,(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0),150-151. 94.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119。. 95.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209-223。. 96.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209。. 97. 程全生, 《憲法與政府論》 ,(台北市:植根雜誌社,2002 年),頁 107。 25.

(32) 法均歸納於總綱之內」, 98 「臨時憲法」也不例外。在「臨時憲法」的「總綱」 裡將獨立後新國家的國體定為以民為本的「共和國」 ,國名為「台灣共和國」 。國 土範圍界定為二戰結束時台灣總督府轄下之領土,值得注意的是領土並不包括當 時國民黨政府有效統治的金門及馬祖。為凝聚台灣人的認同意識,訂有國旗;主 權則屬於台灣國民。在「世界聯邦」幾乎不可能出現的思考脈絡下,第五條明定 「除將來成立世界聯邦以外,不與其他任何國家合併,亦不允許任何形式之分 割。」 ,強調獨立台灣的「永世中立」性,既不自我分割也不與他國合併。 「臨時 憲法」雖未提及獨立後如何處理「外省人」的問題,但從第六條國民資格的界定 「凡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保有台灣籍貫者及其子孫或具備法定之要件者為台 灣國民。」來看, 「台灣共和國」國民並不包含 1945 年 8 月 15 日以後來台的「外. 政 治 大. 省人」。 99 「臨時憲法」並未訂定以何處為國家首都。. 立. ‧ 國. 學. 由於總綱中強調「台灣共和國」乃立基於以民為本的「台灣民本主義」,因此在 總綱後緊接著關於國民權利及義務的條文。「臨時憲法」除保障言論、集會、出. ‧. 版、宗教、居住等「自由權」外,也保障「平等權」、「受教權」及「財產權」; 另外則透過「搜查收押均須有載明理由之書狀始得為之」的條文規定來保障「人. Nat. er. io. sit. y. 身自由權」。關於國民義務的部分主要是關於納稅及服兵役的規定。. al. v i n Ch 並確保國民的權利獲得保障。第二十一條載明「總統為國家元首,代表國家執行 engchi U n. 「臨時憲法」採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分權制度,藉以避免掌權者獨裁. 國務,又係行政府之首長握有行政權。」,總統係由公民直接選舉產生。在立法. 權方面,設有「國民議會」及「參議院」兩個國會。遭「參議院」否決的議案退 回「國民議會」後若「國民議會」維持原案則算通過;由此可知議員由直選產生 的「國民議會」之權限高於議員由總統指派的「參議院」 。 「國民議會」為國家最 高的立法機關,可決議有關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及國家重 要事項。從「總統對該法案持反對意見時,則將該法案連同反對理由退回國民議 會審議,再議之法案經國民議會三分之二議員通過,該法案即行成立。」的條文 規定可以知道,雖然推翻總統意見的門檻高達國會議員人數的三分之二,但此設 98 99. 程全生, 《憲法與政府論》 ,頁 114。.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209-223。 26.

(33) 計仍然保留了立法權制衡行政權的可能性。司法權與行政權、立法權的性質不 同,相對於行政作用的積極性,司法的作用則是消極的,行政是主動的,司法則 被動地採「不告不理」原則;司法權的行使不受行政機關或上級法院的指揮干涉, 以獨立審判為原則。100 相對於行政權是積極執行立法之權,司法權則是消極執行 立法之權;主旨在於公正處理官吏的違法失職,社會糾紛或個人爭訟。101 依照「臨 時憲法」,司法權屬於最高法院及其下級法院。最高法院的法官由總統任命,最 高法院有解釋憲法的權限。. 總統制的行政權集於總統一身,是一種純粹的行政獨任制,行政立法兩權相互制 衡互不侵犯。102 而內閣制下的行政權則由內閣總攬,內閣閣員通常為國會議員,. 政 治 大 務委員會」執行,「政務委員會」由最多十二名之政務委員組成。政務委員之任 立. 其領袖稱為內閣總理或首相。103 依「臨時憲法」規定,總統將其行政權委由「政. ‧ 國. 學. 免,必須得到「國民議會」同意,而且三分之二以上之政務委員應由「國民議會」 議員出任。因此,雖然「台灣共和國」總統握有行政權,但是國會議員占政務委. 的精神。. ‧. 員三分之二以上比例的設計,可以說行政體制是在「總統制」下融入了「內閣制」. sit. y. Nat. er. io. 依照「臨時憲法」 , 「台灣共和國」總統為國家元首,掌管國防及外交行政權,總. al. 統兼任國軍統帥,而「國防省長」及「外交省長」皆為總統的幕僚長。「國防省. n. v i n Ch 長」及「外交省長」皆為政務委員,向「國民議會」負責。副總統則掌管財政、 engchi U 經濟、內政、法務、僑務、教育、文化資訊、農林、交通等內務行政,兼任「政 務委員會議」議長。104 政府機構分成十一個省,依重要性排序為外交、國防、財 政、經濟、內政、法務、僑務、教育、文化資訊、農林、交通;其中外交及國防 分居一二位最受重視。 105. 100. 程全生, 《憲法與政府論》 ,頁 89。. 101. 程全生, 《憲法與政府論》 ,頁 39-40。. 102. 程全生, 《憲法與政府論》 ,頁 67。. 103. 程全生, 《憲法與政府論》 ,頁 64。. 104.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138-139。. 105.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139。 27.

(34) 在國防方面,廖文毅認為台灣在地理上正好位於西太平洋美中對峙的中立區域 上,應該創設自己的陸海空軍以用於自衛。不過因為屬於強國之間的一個小中立 國,不可能靠單獨的力量做到完全防衛,所以必須與周邊鄰國締結多邊友好條 約,或運用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防外交策略,藉以維持集體的安全保障。參考當 時九千萬人口的日本擁有二十萬自衛隊,廖文毅認為台灣若擁有陸海空合計五萬 名的常備兵就已足夠;廖文毅批評國民黨政府號稱擁有六十萬大軍是一種畸形現 象,無法戰鬥的殘兵敗將只是徒增台灣人的負擔而已。 106. 在外交方面,台日關係上,廖文毅認為國民黨政府當時採取的是一種極端政策,. 政 治 大 台日間在政治外交上應該相互尊重獨立主權,經濟上互通有無,文化上密切交 立. 目的在於一掃台灣人的親日情感,並非反映台日關係的實情。因此,獨立建國後. 流,技術上密切提攜。獨立後的台灣共和國應該比照歐洲的荷比盧(Benelux)三國. ‧ 國. 學. 同盟,推動日本、韓國、台灣三國同盟,廖文毅創了新名詞稱作「JAKOFO 同盟」 , JA 表示日本,KO 表示韓國,FO 表示台灣。在當時,新興的東南亞國家中約有. ‧. 一千萬華僑,華僑與台灣人擁有相似的語言、思想及生活方式。因此,日後與台. Nat. sit. y. 灣國民之間無論在貿易、文化、技術各方面皆必然會有密切的合作,而台灣人也. er. io. 會擁有開發東南亞的機會。 107. al. n. v i n 財政金融方面,廖文毅重視貨幣的穩定性及國家財政預算的均衡;人事制度方面 Ch engchi U 則強調組織簡化及節約人事費用。 「行政府」每個會計年度編列的預算必須由 108. 國會審議通過,收支決算由「會計檢察院」檢查。產業政策方面,比較特別的是 「臨時憲法」第九十一條規定「規模較大之企業,依法以國有民營之方式經營。」 , 目的應是避免財富的過度集中,再配合第九十二條「國家協助中小型企業,保護 農民利益。」的規定,以達「均富」的目標。廖文毅認為台灣產業的核心基礎為 土地、糖業及電力;而從生產及輸出兩方面來看,無疑的糖業是當時台灣最重要 的產業。由於台灣的經濟生產尚處半農業半工業化的階段,以糖業生產而言,土 106.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128-129。. 107.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134-135。. 108. 廖文毅, 《台湾民本主義》 ,頁 156。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夏俊雄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王偉仲 召集人.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國立政治大學應用數學系 林景隆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 許元春召集人.

林景隆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 楊肅煜 召集人.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 1949 年建立。建國初期,政府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的目標,推 行不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規劃與建設;但在 1966 年至

Fully quantum many-body systems Quantum Field Theory Interactions are controllable Non-perturbative regime..

This kind of algorithm has also been a powerful tool for solving many other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cluding symmetric cone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15, 16, 20–22], symmetric

Doing-undoing (the capacity not only able to use a process to get to a goal, but also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well enough to work backward from the answer to the starting